第一篇:行风建设惠民生
“五大工程”暖民心清风蔚起满杏林
柘城县人民医院强力推进行风建设惠民生
本报讯(郝传信 邵伟 王利萍)日前,柘城县人民医院传来喜讯:该院继多次被评为“河南省行风建设先进单位”、“河南省卫生系统依法治院先进单位”、“商丘市行风建设先进单位”之后,又以优异的行风建设成绩在全市卫生系统行风评议中位列榜首,荣受表彰和奖励,为全县卫生系统赢得了光荣和骄傲。
据了解,该院在3年来的行风建设中,先后涌现出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先进典型30多个,好人好事500多件,拒收红包3万多元,为无主病人和贫困家庭捐款、捐物价值15万多元,收到群众感谢信90多封、锦旗谢匾150多面(块),群众满意率保持在95%以上,被群众誉为“老百姓满意的放心医院”。
这是柘城县人民医院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为先、廉医为重、惠民为大”的办院理念,积极实施“行风建设五大工程”,倾情打造文明和谐医院,创建人民满意医院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实施“医德育人”工程,教好诚信廉医“道德经”。该院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号召,紧密结合本院实际,采取以会代训、座谈讨论、举办演讲、征文比赛、知识竞赛、观看反腐倡廉故事片、人人签订“廉医拒贿承诺书”等形式,在全院职工队伍中扎实开展“讲正气树新风”、“爱岗位献爱心争做人民健康好卫士”、“做人做事做官”大讨论、“追赶型发展思路”大讨论、“两树一争”、“创先争优”等思想教育活动,促使全院医护人员自觉增强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执医为民意识。全院医护人员自觉拒收红包、拾金不昧、助人为乐、义务照顾无主病人胜亲人、满腔热情救死扶伤的好人好事层出不穷,蔚成风尚。
实施“纠风治乱”工程,筑牢不正之风“防风墙”,该院以深化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为主题,制定和完善了《医务人员行为规范》、《文明行医准则》,严格落实药品购销公开招投标制度,严格规范医生诊疗和用药行为,严格执行各项医疗服务收费标准,严格实行对单病种最高限价,严格控制收入与消耗的比例。并每月进行一次处方点评,对发现有乱检查、乱开大处方、乱用高价药、特价药、增加群众经济负担的医生,视其情节,分别给予通报批评、扣发奖金、暂停处方权、停职待岗、开除公职等处罚。从而促使每位执业医师和各医疗医技科室自觉从笔头上把好了廉洁行医关,让群众用上了“明白药”、“放心药”。
实施“阳光医院”工程,开通民主监督“直通车”。该院高度重视民主评议行风工作,设立了两部举报电话、20多个意见箱和30多个阳光服务台,先后向社会发放了5万多份《告病友书》、《征求意见书》、《征求意见卡》,并定期召开病友座谈会、老干部座谈会、县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咨询会,听取和采纳群众提出的批评建议400多条,为群众办实事、好事350多件,受到了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
实施“人文关怀”工程,打造优质服务“金品牌”。该院深
入开展“三优一满意”活动,认真落实“便民惠民医疗服务40条”,积极推行“文明用语”、服务礼仪知识进科室进病房、病人选医生和病人整体护理模式,成立了素质一流的导医导诊综合服务队,实行了收费取药一条龙、药品直接配送到病房、老弱残疾人全称服务。病区内设立了充满人文关怀的“优质护理示范病房”,一项项贴心细致的护理服务,为患者营造了如坐春风、如沐细雨的亲情氛围。
实施“爱心惠民”工程,义诊送去健康“及时雨”。该院积极组织志愿者服务队和回访服务队,大力开展下乡义诊、电话回访、上门问访服务,满腔热情为广大农民朋友和五保老人义务看病送药,开展健康检查和健康咨询服务,让农民朋友不出家门就能得到县级专家的医疗服务,使出院病人的院外康复和继续治疗得到科学的技术指导。两年来,该院先后组织下乡义诊116次、电话随访、上门问访2万多人次,义诊义治2.2万多人次,免费发放药品7万余元,发放健康宣传资料5万多份,让群众得到了真正的实惠,在医患之间架起了一座牢固的“友谊桥梁”。
2011年4月30日
第二篇:法治惠民生
民主法治、法治惠民
----灵桥镇创建“民主法治镇”工作阶段性小结
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加强社会管理工作中,基层镇、村干部依靠法律和规章制度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公益事业的愿望日益迫切,需要整体性地转型和综合性的措施,经过多方调研决策,我镇于2010年年初即提出创建富阳市首个“民主法治镇”,继而把2011年确定为我镇的“民主法治建设年”,将该项工作提到党政日常重要工作地位,得到了市委、市府相关工作部门的大力支持,2011年3月经杭州市依普办发文确定我镇承担起农村乡镇的“民主法治镇”试点工作任务。一年多来,作出了积极的实践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启动实施民主法治镇三年行动计划,形成基本框架构想。
去年以来,我们制定了2010-2012年三年行动计划,成立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启动“民主法治镇”创建工作;市司法局直派所为我镇增加人员力量,加大创建力度。其基本框架是构建机关科室组织协调、行业依法管理,基层站所规范管理、优质服务,行政村村村创民主法治村,规模以上企业法人创诚信守法企业(行业),自然人学法守法等内容共同构成条块结合、左右相联、整体配套、协调推进的社会综合管理新模式。
推进民主法治镇建设作为社会综合管理的模式之一,同时也是社会管理创新的基础性工作,是城乡统筹的战略性项目,是加快实现“四个灵桥”重要路径方法,是实现百姓生活品质的基本品格。
二、参予修订了“民主法治镇”建设考核评估标准,形成标准化创建方向。
结合上级要求、基层实际、基本框架构想等要求,承担和参予修订了杭州市“民主法治镇”建设考核评估标准体系。基本定型的创建指标组成部分包括:组织制度建设、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治理、法治宣传等五大块合计45项考核内容,为整个创建活动提供了内涵标准。
建设评估考核标准是强制性、指导性相结合的创建方向,其保障作用是内容任务上的品牌效应,其操作具有依据和落脚点的标杆带动作用。
三、整合法制宣教平台,营造普法氛围。
认真总结“五五”普法工作经验及不足,深化推进法律“五进”,准确把握“六五”普法规划精神,制订“六五”普法规划及本工作计划;经常发挥传统普法教育师资队伍、栏目阵地作用,创办以“推进民主,促进法治”为主题的《法治灵桥》简报;专题考察湖滨街道“1+1”法律顾问进社区情况,结合人民调解、涉法事务,全面拓展深化法律顾问进农村工作;以镇党委中心学习组远程教育为载体,加大对党员干部学法讲法力度,不断提高单位及公民法律意识,营造依法办事氛围。
“民主法治镇”的宣教活动激发了基层干部群众的学法、懂法意识,培养了创建主体核心人材团队,四、试点示范,点面结合推进行业依法治理。
开展党委中心组学法用法的示范行动,在机关管理服务领域启动IS09000质量管理标准化建设,同时推进基屋站所创“人民满意基层站所”共建活动;以董家桥村、江丰村、光明村为示范,全面推进民主法治村建设;完成环保热电、孙氏纸业两家企业的企业平安工作站建设,通过以点带面在我镇200人以上企业全面铺开;以灵桥中心小学为先行,成立师生和事佬协会以平安工作站统筹“平安校园”建设;积极推进富春环保热电企业德治法治综合试点工作,整合各方面资源,在企业内部开展“诚信守法企业”、“预防职务犯罪和治理商业贿赂”、“企业平安工作站”、“纪检工作规范化建设”和“争先创优”等活动;加强“八类队伍、十八类人员”为特点的村平安工作站网络建设,全面推进和事佬协会,深化人民调解、警调、检调、诉调衔接为主体的多元化大调解工作机制,提升镇平安(综治)工作中心和村企平安工作站的能力水平;实现镇、村二级干部“权责清单、风险防控”全覆盖,形成村级“四廉工程”村级事务管理文件资料汇编,深入开展新一届村级组织工作人员上岗培训,夯实基层基础。
“民主法治镇”的创意、创优、创建活动体现了新时期群众工作“网格化责任、精细化管理”的精髓,培育了科学管理的环境氛围。
五、整合资源,树立“民主法治镇”创建新标杆、总抓手形象。
今年以来,把创建杭州市样板司法所和平安综治工作示范中心、杭州市无邪教乡镇、杭州市信访“三无”乡镇等载体资源、抓手、载体、功效整合起来,形成创建工作阶段性成果。
推进“民主法治镇”建设是实现平安乡镇创建工作标本兼治的途径和载体,加强了信访维稳工作的保障体系和工作机制。
第三篇:惠远司法所行风建设工作汇报
xx司法所行风建设工作汇报
xx司法所所在镇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县司法局的正确指导下,围绕xx镇中心工作,坚持以群众满意为标准,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纠建并举、评建结合的原则,有错必纠、为原则,认真抓行风建设整改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司法所行风建设呈现出一派崭新气象。
一、办公室的规范化建设进一步改善。司法所对办公室进行了全面整理,按照上级要求,与工作无关的东西一律不在办公室出现,所容所貌整洁,所有工作人员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二、加强政务公开。我所对本行业服务信息进行制度上墙,做到工作职能、工作原则、工作流程、工作制度、工作纪律,并公示上墙。设立了工作人员受投诉登记台账。并对当事人提出的要求给予期限内的答复,同时公布了工作人员电话。
三、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办事效率进一步提高。通过行评中部分群众提出的办事效率问题,我们简化程序,要求每个工作人员全面了解司法所的各项情况及业务工作,确保来访者满意而归。针对发生的民间纠纷案件,本着“急事立即办、慢事限期办”的原则,使矛盾纠纷调解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以给群众解难,为政府分忧。
四、服务态度进一步提高。通过开展行风评议工作,我 们进一步改善服务态度,对人民群众的求助做到热情服务、文明礼貌、有难必帮、有问必答。只要有来访者,司法所人员必热情接待,让来访者真正的感受到行风评议带来的成效。同时,采取多项措施,建章立制,切实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努力完善所务管理制度和监督制约机制,对司法所人员明确提出了“四个一”要求,即一张凳子,一杯茶水,一张笑脸,一副热心肠,同时将把行风评议带来的成效长久保持下去。
五、创新工作方法,积极探索人民调解工作新途径。近两年,我镇在平安建设工作中扎实工作,不断创新,重视人民调解工作在平安建设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强化了人民调解的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队伍建设,多形式、多渠道的加强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规范化建设。我们的主要做法:
一是加大调解工作投入。“大调解”机制启动以来,镇党委、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大调解”机制运行存在的困难、问题,安排了专项的调处中心建设经费。按照工作要求,设立了矛盾调解接待室、调解庭等专门场所,极大地方便了当事人的接待和调处工作的开展,同时加大对各村人民调解委员会硬件设施投入力度,镇村两级调委会均建立了标准化人民调解室,按统一标准进行了布置,并统一了人民调解工作档案管理类别,按改革创新的思路,各调委会齐头并举逐步走上规范,目前我镇五个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调解室(庭)达到一级标准。
二是加强政府对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工作指导,结合我镇实际,组建了四级社会矛盾纠纷调处网络,第一级为镇社会 矛盾纠纷调处中心,主要职责是受理、分流、指派、督办全镇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对重大疑难矛盾纠纷组织、协调、调度有关部门进行联合调处;第二级为镇人民调解委员会,主要工作职责是组织开展辖区内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汇总上报排查调处情况,指导辖区内各级调解组织建设,协助镇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中心调处辖区内的矛盾纠纷;第三级为村人民调解委员会,主要负责处理辖区、学校内部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第四级为调解信息员以巷道长、十户长为主体,主要负责及时收集上报纠纷信息,化解一些小的矛盾纠纷进行现场调解。对于调解不成的矛盾纠纷,坚持“矛盾不上交”的原则,由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向县人民法院提供有关手续,由镇法律服务所代写诉状,引导纠纷当事人通过诉三是在工作制度上,因地制宜,建立了重大疑难纠纷信息报告制度、定期排查纠纷和专项治理制度等各项人民调解制度。
四是重视联合调解的作用,吸纳公安派出所、土地、水利、计生、妇联、民政、林业等职能部门负责人为镇人民调解委员会成员,在人民调解工作中相互联动,相互配合,互通信息,充分发挥部门业务优势,以达到矛盾纠纷能及时化解,得到有效处理的目的。形成各方配合,互相支持,合力共管的大协调、大调解的工作机制。
五是加大对人民调解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人民调解员的综合调解能力,通过对贴近基层群众生产生活的一些国家法律法规的学习,使广大人民调解员在调解矛盾纠纷中真正实 讼渠道取得合法利益,从而有效地减少上访事件的发生。现“依法调解,以德协商”的调解工作宗旨。例如去年我镇新城村人民调解委员会成功调解一起涉及纠纷数额达六万元的马海东、兰干乡贾惠宁砖厂的公民与法人之间赔偿纠纷,就是调解员综合运用《民法通则》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相关法律成功调解的
六是规范调解程序,统一使用调解文书,统一制作调解协议书;做到一调解一卷宗并及时归档。
七是充分发挥各村居民小区人民调解信息员、巷道长、十户长在人民调解工作中的“情报员”作用,及时上报矛盾纠纷信息,始终做到矛盾纠纷“早发现、早预防、早化解”。
八是实行纪检、信访、司法“两位一体”的工作模式,矛盾调处中心与司法所合署办公,纪检部门监督的“调访一体化”工作机制,对信访案件及时分流归口,及时解决、及时调处,取得了较好成效。
六,实现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的有效衔接。为了进一步加强对人民调解工作的管理和业务指导,逐步实现人民调解工作与民事诉讼程序的有效衔接,经霍城县人民法院、霍城县平安建设领导小组和霍城县人民调解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实行下派人民调解指导员工作制度,我镇十分重视此项工作,及时与下派的人民调解指导员完成工作对接,印制联系卡与便民提示分发到村级人民调解委员会和群众手中,并进一步完善了人民调解指导员工作机制。人民调解指导员不定期深入基层参与调解,指导调解工作,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通过与法院密切合作,不仅增强广大人民调解员在调解 工作中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能力,逐步探索出各种支持和指导人民调解工作的方法和途径。自2008年实行该项制度以来,我镇人民调解员与人民调解指导员共调解各类纠纷18件,调解成功率100%,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法院工作压力,减轻了群众的诉累,有效的遏制了上访事件的发生。
七、充分发挥司法所在行政调解中的作用。xx镇地处国道218线,又是旅游重镇,京伊霍铁路和清伊高速公路的建设及旅游资源的开发,部分农村土地不可避免的被征用,以及移民安置问题,导致各种矛盾纠纷大量产生,有些群众认为自身利益受到侵害时,不善于通过合法的渠道反映和解决问题,往往采取过激行为以引起上级重视,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由于群体性事件情况复杂,涉及领域多,升级快,社会危害大,如何解决这些矛盾纠纷,避免引发群众缠诉、闹访、越级上访事件的发生,这就要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依靠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共同参与,实行综合治理,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疏导等办法,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2007年以来,我镇发生五起因征地补偿问题与村集体产生纠纷,进而发生群众集体上访,缠访、闹访事件,严重干扰了政府正常工作秩序,为此,镇党委、政府安排司法所进行调查,司法所通过大量的调查取证,查阅相关国家法律、法规及政策,为党委、政府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最终使其中的三起纠纷在政府主持,司法所参与的行政调解中得到圆满解决。
2007年以来,我镇各级人民调解委员会共调解各类纠纷612件,调解成功率达96%。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行政 调解的有机结合,整合了镇村及法、司三家资源,使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的公信力、矛盾纠纷调解率、调解成功率明显提高,民事案件、群体性事件、民转刑案件明显下降,筑牢了和谐稳定社会的“第一道防线”。
第四篇:强基础惠民生
强基础惠民生
凤凰镇通过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凤凰镇地处新洲西北,与麻城、红安毗邻,属典型的丘陵山区。近年来,由于各级政府加大了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通过家园建设、扶贫开发、整村推进、结对共建,村级面貌得到较大改观,但由于地理、基础条件较差的历史原因,仍然制约了村级经济的发展。
争取国家优惠政策来发展自己,仍是我镇当前三农工作的发展思路之一。继近几年来,国家加大了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项目的实施力度,今年再次扩大了试点范围。为了落实此项工作:(1)全镇及时召开了动员会,传达了区会议文件精神;(2)村级热情高张,十九个村积极申报;(3)财政经管认真履行职责,严把申报关,确保程序到位,资料齐全;
(4)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积极向上争取,通过研究,从上报的村中最终确定十二个村,由于区相关部门重视与关怀,上报的村全部获批,项目计划总投资185.93万元,其中涉及农田水利新建改造项目8个;道路建设工程2个;机耕桥建设项目上1个;环卫设施项目上1个;(5)建立项目监管机制。财政经管分别对各村项目实施前、中、后施工情况摄像存档,从而督促项目落到实处,将一事一议公益事业好事办好办实。
第五篇:科学治水惠民生
科学治水惠民生
——宜章县水利建设的几点启示
李荣生刊载于郴州通讯2010/7
宜章背依三湘四水,境内有河流276条,水资源总量为20.5亿立方米.理论蕴藏量为17.1万kw,水资源非常丰富。但是,我们也深刻地认识到,水资源丰富的背后既有水利的价值,也有水害的隐患。对此,我们牢牢抓住中央“扩大投资、拉动内需”的机遇,坚持科学治水,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民生水利的工作思路,强力推动水利全面发展。水利工作出现目标明确.责任到位,保障有力,抗灾有效,管理有序.发展加快的良好态势,首次荣获了2009“郴江杯”水利建设竞赛一等奖,开创了投入最大、项目最多、质量最高、效益最好的科学治水新篇章。
启示一:加强组织领导是科学治水的根本保
科学治水,组织领导是关键。一是领导重视有力发展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关注,水利部副部长矫勇,国务院安委会水利安全专项督查组.副省长徐明华,省、市水利部门主要领导曾多次亲临宜章水利现场视察、指导、督查、调研水利建设。宜章县委、县政府对水利的发展极为重视,市委副书记、县委书记向曙光,县委副书记、县长欧阳锋,亲自调研水利建设工作,县委常委、县委办主任黄庭国,副县长李定邦多次听取专
题汇报并亲临工地一线工作。上级领导对宜章水利局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鼓励和鞭策全局上下齐努力,一心一意谋发展。二是强化组织有方。2009年,围绕县委、县政府在全县水利建设现场会上提出的“用2—3年时间创建全省水利建设十强县”的目标要求。水利局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成立了宜章县水利建设指挥部,各乡镇相继成立了水利建设领导小组,与各乡镇签订责任状.实行水利建设行政首长责任制,将水利建设任务分解到村组,层层落实责任,实行领导包片。技术人员包工程项目的防汛、抗旱、水利建设的“三位一体”技术责任制。定期督促检查,严格考核奖惩,并安排专项资金用于表彰奖励水利建设先进单位和工程项目。三是竞争推动有效。我们制定出台了《宜章县水利工程投资管理暂行办法》,推行“以奖代投”、“一事一议”的模式,采用“先规划后设计”、“先自筹后立项”的激励机制,实行“谁的积极性高,谁自筹资金先到位就先安排谁”的立项原则。充分调动了受益群众筹资投劳兴修水利的积极性,其中总投资196万元的麻田镇集中供水工程,6个受益村共筹集资金120万元,“麻田模式”被作为全省人饮工程典型经验推介。四是部门配合有为。我们按照“渠道不变,资金不乱,各负其责”的原则,变管理为服务,积极提供技术服务指导,为烟草、农业开发、国土等部门涉农工程做好水利项目配套,做到部门联动,调集资金,全面规划,整片推进.形成规模效应。全县各项水利整合资金由2008年的896万元增加到2380万元,形成了“财政投入逐障。年增加,群众自筹足额到位,涉农
资金整合有序”的工作新局面。
启示二:搞好规划建设是科学治水的基础工作。
科学治水,规划先行。一是高起点规划。我们超前做好项目前期准备、项目储备筛选上报工作,努力形成“竣工一批、建设一批、争取一批、储备一批、规划一批”的水利项目建设新格局。安排规划编制专项资金200万元,组织技术力量完成了《宜章县小型病险水库治理规划》、《2010—2013年饮水安全人口复核规划》等12大水利规划的修编工作以及7l座水库普查造册工作。目前,已有十大规划进入省厅计划笼子,预计2—3年内水利项目投资规模上亿元。二是高水平设计。在设计水利工程的过程中,我们更新水利设计观念,不是只考虑眼前的局部经济效益,而是谋长远,注重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生活质量、水生态保护等统筹考虑。保证了水利工程内在高质量,外观高艺术。三是高标准建设。我们对符合招标条件的工程,严格执行工程招投标制、建设监理制、项目法人制和合同管理制。建立健全质量监督体系,坚持工程设计、施工、验收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严要求,严格按照施工程序和规范施工,保证了工程进度和质量。同时,我们切实加强资金管理,严肃工程管理纪律,确保工程安全、资金安全和干部安全,确保每一笔资金都落到实处,用在刀刃上,努力建成一批精品工程。四是高效能管理。一方面,深化水管体制改革,保障水管人员经费,提高水管人员待遇,形成有人管事的局面:另一方面,加强用水管理,提高水管效率,我们以村组为单位,积极发展“用水户协会”,实行统一管理,统一收费,有效扭转了工程管护难和水管征收难等问题,形成了共赢长效机制。
启示三:搞好资金筹措是科学治水的关键所在。
科学治水需要科学调度和筹措水利项目建设资金。一是争资立项。我们紧跟国家投资动向,认真研究.吃透政策,把水利争资立项工作作为破解水利发展难题、实现科学跨越发展的关键。主动“跑市进厅”,加强与上级部门联系,畅通信息渠道,确保项目投资不比别人少,同时争取珠委对我县防洪和流域预警系统建设项目的支持。2009年共争取上级投入我县水利资金4166.1万元。二是多元投入。按照“大干水利决心坚决不动摇,资金投入力度坚决不减弱”的工作理念,我们千方百计调拨资金,预算内水利投资由2008年的420万元增加到491万元。同时发动社会贤达人士捐助,整合退耕还林、扶贫资金、烟水配套、农业综合开发、以工代赈、国土整治、粮食产能建设等各类涉水支农资金达2416万元,全县水利投人前所未有。启示四:坚持民生优先是科学治水的最终目标。天大地大.民生最大,科学治水,民生优先。一年来,全县动工各类水利工程3124处,累计完成水利投资10416万元,投工89.6万个.土石方131万方,水利对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比率进一步增强。一是狠抓病险水库治理。争取中央资金1830万元,省、市配套资金464万元,对林子坪(中型)、南冲(小I型)、大津(小I型)3座中小型水库进行除险加固。县财政投资
234万元,对麻塘、大塘面、天塘、南石湾、上山等11座小Ⅱ型水库进行除险加固,其中标准化处理5座。二是狠抓人饮工程建设。2009年.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完成投资1471.3万元,其中中央投资551万元,省、市、县配套410万元.群众自筹510.3万元,共解决农村28716人饮水安全。投人2256万元新建成的黄岑二期引水工程为我县经济社会的发展输入了新鲜的“血液”。三是狠抓农田水利建设。共投入农田水利建设补助491万元(其中用于病险水库专项治理234万元),整合农业开发、烟水配套、新农村建设、高速公路土地青苗补偿、土地平整、帮扶单位扶持以及社会捐助等水利资金30余宗约2380万元,完成了一六镇廖家渠道灌区、城南乡新田灌区、天塘乡满塘灌区等重大农田水利项目,掀起了农田水利建设高潮。呈现出“领导重视程度前所未有。水利投入力度前所未有,群众参与前所未有”的可喜变化。四是狠抓民生安全水利体系建设。切实加强灾害预警建设,精心修编了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各中小型水库防洪预案、抗旱预案等各类预案;加强广东北江流域防汛抗旱应急管理合作,搭建湘粤两省珠江流域防汛平台;实施了“五个一”工程措施,即每个山洪地质灾害易发点明确一名预警信息员、安装一块避灾预警警示牌.每座小Ⅱ型水库明确一名水库管理员,办好一期山洪灾害防御知识培训班,举行一次山洪地质灾害防御演练。切实加强防办能力建设,县财政安排40万元完成了功能齐全的防汛会商中心装修和远程视频会议系统安置。配备了电脑、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摄像机、数码
相机等办公设备,并总投资460万元建设县防汛指挥信息系统。(作者系宜章县水利局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