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辽宁财政厅辽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时间:2019-05-14 11:29: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辽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辽宁财政厅辽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辽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辽宁财政厅辽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第一篇:辽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辽宁财政厅辽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辽宁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辽宁省财政辽宁省发展和改革委员辽宁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

辽人社[2015]136号

厅 厅 会 会

关于失业保险支持企业稳定岗位有关问题的通知

各市、绥中县、昌图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国发[2015]23号)、《关于失业保险支持企业稳定岗位有关问题的通知》(人社部发[2014]76号)等文件精神,更好地发挥失业保险预防失业、促进就业的积极作用,现就失业保险支持企业稳定岗位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政策范围

对采取有效措施不裁员、少裁员,稳定就业岗位的企业,由失业保险基金给予稳定岗位补贴(以下简称“稳岗补贴”)。

二、基本条件

(一)失业保险统筹地区实施稳岗补贴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上年失业保险基金滚存结余具备一年以上支付能力; 失业保险基金使用管理规范。

(二)企业申请稳岗补贴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生产经营符合国家及所在区域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和环保政策;依法参加失业保险,并足额缴纳失业保险费;上年度未裁员或裁员率低于统筹地区上年度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目标;企业财务制度健全、管理运行规范。

三、资金使用

各地对符合上述政策范围和基本条件的企业,按该企业及其职工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总额的50%给予稳岗补贴。所需资金从失业保险基金中列支。稳岗补贴主要用于职工生活补助、缴纳社会保险费、转岗培训、技能提升培训等相关支出。稳岗补贴政策执行到2020年底。

四、审核认定

符合条件的企业可向本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申请稳岗补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会同行业主管部门,对申请稳岗补贴企业的基本条件进行审定,确定补贴企业名单和补贴数额,并公开相关信息,接受社会监督。财政部门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审定的企业和补贴数额,及时拨付补贴资金。

五、时间和裁员率计算

2014年度符合政策范围的基本条件的企业,2015年可以申请稳岗补贴;依此类推,2020年度符合政策范围和基本 条件的企业,2021年可以申请稳岗补贴。在政策有效期内,当年只能申请上一年度的稳岗补贴,逾期不受理;同一企业只要每年都符合政策范围和基本条件,均可在下一年申请稳岗补贴。

企业裁员率=(上年底职工数-补贴年年底职工数)/上年底职工数×100%。

六、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发展改革、工业和信息化等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各司其职,并督促企业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稳定职工队伍,维护社会稳定。要实行定期审核认定制度,确保稳岗补贴的审核发放工作及时、规范、高效。

(二)强化基金管理。各地要充分考虑基金支付能力,按照“突出重点、总量控制、严格把握、动态监管”的原则,将稳岗补贴支出纳入失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合理制定失业保险基金使用计划,加强监管,规范运作,切实保证基金有效使用和支付可持续。

(三)加强跟踪监测。各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将享受稳岗补贴的企业纳入失业动态监测范围,及时跟踪了解企业岗位变化动态,监测企业职工队伍稳定情况,评估稳岗补贴政策效果。财政部门要对失业动态监测工作给予必要经费支持。

(四)各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建立相关信息统计报告制度,及时将补贴企业名单、补贴金额、企业职工变化、补贴政策的效果等情况,报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

省人社厅联系人:孙长波 024-22955703(传真)

省财政厅联系人:宋璐璐 024-22831157

辽宁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辽宁省财政厅

辽宁省发展改革委员会 辽宁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此件主动公开)

辽宁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办公室 2015年6月11印发

第二篇:辽宁社会保障

3月2日,辽宁省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在沈阳召开。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文岳,省委副书记、省长陈政高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

张文岳在讲话中指出,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加快实现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重要任务,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础。必须把扩大就业、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解决好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近年来,全省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不断取得新成绩。在全国率先建立了零就业家庭援助长效机制,实现了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大力推进实名制就业,基本解决了并轨职工的再就业遗留问题;2007年城镇登记失业率降至

4.4%。全面完成了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任务,基本建立起了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实现了城镇贫困居民、农村特困群众应保尽保。但我省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仍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我们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努力把我省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张文岳强调,进一步做好今年全省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大就业再就业工作力度,积极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全面推进劳动保障各项事业取得新发展。要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进一步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大力推动创业促进就业,推动素质就业,在继续做好零就业家庭援助、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的基础上,重点抓好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转移新增农村富余劳动力工作,努力实现社会就业更加充分的目标。要加快城乡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积极探索建立农民工养老保险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全面推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推动社会保障事业持续健康发展。进一步完善政府、雇主和工人三方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努力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加快调整和完善收入分配机制,完善企业职工工资收入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切实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大力推动最低工资制度的落实,切实保障低收入劳动者的工资水平。要下大力气切实解决农民工面临的突出问题,在建立长效机制方面取得更大成效。

张文岳强调,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事关千家万户,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全省各级党委和政府一定要切实加强领导,及时研究解决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要继续把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作为各级政府工作的基本目标和优先目标,不断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目标的考核体系,进一步落实工作责任制。要不断加强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自身建设,努力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要进一步健全行之有效的工作协调机制,形成党委和政府统一领导,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全社会广泛参与,各方面齐抓共管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新局面,大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的良好氛围。

陈政高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近年来我省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所取得的显著成绩。他指出,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就业工作出现了拐点,步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实现了正常运转。这些成绩的取得,有力地支撑了全省的国有企业改革,推动了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稳定了社会,赢得了民心。我们要倍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成果,正确把握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进一步提高政治责任感,增强工作紧迫感,再接再厉,努力开创全省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新局面。

陈政高强调,今后一个时期,全省要继续把扩大就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优先目标来抓,着力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要整合各类就业培训资源,面向市场不断加大就业培训力度;要围绕重大项目和企业的实际需求搞培训,为企业提供各类专业技术人才;要继续加大对困难群体就业援助工作的力度,将残疾人、低保户、低保边缘户、失地农民等纳入就业援助范围;要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尤其要加大对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的帮扶力度。要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加快建立和完善覆盖全省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要进一步落实责任,加大养老保险覆盖范围,加大养老金征缴工作力度;要进一步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切实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要扎扎实实做好农民工工作,改善农民工就业和生活环境,切实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陈政高强调,作为老工业基地,我省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任务艰巨,政策性强,各地区、各部门必须切实加强领导,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有效措施,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要进一步完善目标责任制,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切实做到工作责任到位、政策落实到位、资金投入到位、措施保障到位;要将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方针政策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与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努力探索出一条辽宁老工业基地促进充分就业、完善社会保障的新路子。

会议上,省政府与各市政府签订了2008年劳动保障工作目标责任书。

省委常委、沈阳市委书记曾维,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朱绍毅,副省长鲁昕,省政协副主席、省公安厅厅长李文喜出席会议。各市市委书记(市长)、分管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的副市长及有关部门和单位负责同志参加会议。(辽宁日报 胡欣)

第三篇:辽宁旅游发展

2014年辽宁省旅游收入预计增长20% 2014-02-26

据悉,2014年辽宁省旅游工作的目标是:预期完成旅游总收入5577亿元,同比增长20%。其中,国内旅游收入5361亿元,同比增长21%;旅游外汇收入36亿美元,同比增长3.5%。

围绕这个目标,辽宁省旅游将重点开展以下工作:全力推进旅游大项目建设,重点建设体验参与型、休闲度假型、商务会展型、旅游地产型等多功能旅游大项目70个;壮大旅游市场主体,培育20家大型旅游企业集团,引进一批国内外著名大型旅游企业、投资机构、国际知名酒店和旅游集团管理服务品牌到本省投资兴业;推动旅行社做大做强,支持具有资金、产品和品牌优势的大型旅行社组建3个旅行社企业集团;引导中小型旅行社采取多种形式成立5个旅游联盟,着力培育营业收入超5亿元的旅行社5家、超亿元的20家。

同时,实施旅游产品创优工程。开发高端休闲、乡村休闲、游艇邮轮等旅游产品,加快重点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2家、4A级旅游景区6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2家、生态旅游示范区2家,五星级饭店3家,A级旅行社80家;激发旅游市场活力。全面发展国内旅游,推进省内旅游快速增长,积极发展入境旅游,用好“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建立完善全省旅游宣传推广战略体系,打造辽宁吃住行游购娱系列品牌、城市旅游品牌、旅游休闲品牌和旅游线路品牌。

“十一”黄金周辽宁省旅游进账167亿

2013-10-09

今年“十一”黄金周,辽宁省旅游业赚得钵满盆满,接待人数和经济效益均稳步增长。据省假日旅游办统计,黄金周期间,全省共接待游客2947.8万人次,同比增长18.6%;实现旅游总收入167.4亿元,同比增长19.5%。

沟域游成全省旅游新亮点

全省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十一”黄金周旅游工作,从9月中旬开始,省假日办先后两次下发通知,在全省开展旅游安全大检查,完善旅游区(点)、宾馆饭店、大众娱乐场所等游客集中场所的设施和安全卫生制度,并开展旅游市场秩序整顿工作,从而确保了黄金周旅游安全、健康运行;同时,精心策划黄金周旅游大餐,组织各地旅游部门推出温泉旅游、乡村旅游、文化旅游和生态旅游等百姓喜闻乐见的旅游产品及线路,并在省内、北京、吉林和黑龙江等周边城市开展宣传促销活动,极大地促进了黄金周客源的增长。

由于部署周密,措施得力,我省“十一”黄金周旅游全面告捷,亮点纷呈:高铁的开通为辽宁旅游带来了新的增长点,丹东、本溪、大连、营口等市每天约有30对高铁进站。自驾游成为游客首选,大连市各高速入口每天进入的自驾游车辆约15万台,同比增长一倍多。

温泉旅游产品再度升温。来自省内、黑吉及京津地区的游客络绎不绝,以虹溪谷、天沐为代表的高端温泉游客数量增幅都在50%以上,各大星级酒店入住率均达到95%以上。沟域、乡村旅游成为全省旅游新亮点,各地农家乐几乎家家爆满,丰富多彩的采摘节活动,山野菜、羊汤、鱼宴、沙琪玛、黏豆包等地方特色农家风味令游客流连忘返。

10万人次乘高铁来连旅游

“十一”黄金周期间,大连市共接待海内外游客204.45万人次,同比增长13.8%;全市旅游综合收入23.85亿元,同比增长20.9%。全市主要旅游景区(点)共接待游客246.63万人次,同比增长10.48%;门票收入8843.9万元,同比增长12.11%。赴连自驾车27.35万台,同比增长20.22%。新玛特、友谊商城等十大商业企业实现商品销售收入3.08亿元,同比增长10.3%。

哈大高铁的开通为大连旅游带来新的商机。大连市旅游局紧紧抓住哈大高铁开通机遇,加强同东北主要城市间及口岸单位的合作,开辟新的宣传促销路径,提升旅游服务,聚人流、增游客。大连市旅游局还与大连机场、大连火车站签署了“大连旅游空铁联盟协议”,确定了大连空铁联运无缝对接方案;加大了高铁沿线旅游广告宣传促销力度;整合了东北优势旅游资源,积极推介“飞大连、乘高铁、游东北”精品特色旅游线路。据统计,国庆节期间,乘高铁到大连旅游的游客近10万人次。

温泉游、乡村游、郊区游和渔家游持续火爆。温泉旅游成为大连市旅游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之一。“十一”期间,大连市各温泉景区游客爆满,多家温泉酒店客房入住率达100%,全市70余家温泉酒店经常是“一柜难求”,“温泉+农家游”、“温泉+生态游”、“温泉+健身游”等复合产品备受消费者青睐。据统计,大连市温泉、乡村旅游接待游客31.62万人次,同比增长10.91%。

400余万游客本溪望“枫”

阵阵秋风吹红了漫山枫叶,也吹红了旅游市场。“十一”黄金周期间,本溪市旅游产业持续升温,以枫叶、洞穴、温泉、森林为主题的休闲度假旅游成为旅游市场的主流。从10月2日开始,本溪市旅游市场就开始呈现“井喷”态势,全市通往各旅游景区的交通线路车水马龙、人声鼎沸,全市日均进入旅游景区的车辆达5.4万辆次。为此,本溪市高速公路管理部门在假日期间临时调整了出入收费口,并在每天上午增加4个入市口、下午增加4个出市口。

据统计,“十一”黄金周期间本溪市共接待望“枫”游客404.31万人次,同比增长20.15%;旅游综合收入实现35.74亿元,同比增长31.45%;全市累计实现零售总额2712万元,同比增长46.7%。

以“农家乐”为代表的休闲生态游、乡村风情游成为今年本溪市旅游市场的最大亮点。国庆假日期间,本溪市“农家乐”旅游共接待游客264.7万人次,旅游收入4.98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41.3%和40.4%。同时,全市接待散客比例也大幅上升,占游客人数的71%。

辽宁重点打造14个旅游集聚区 发展特色旅游

2013-07-31

《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简称《旅游法》)将于2013年10月1日起施行。7月30日,辽宁省旅游局举办的学习《旅游法》培训班。为配合新《旅游法》推广,辽宁还将完善旅游配套制度体系,发展温泉旅游、沟域旅游、乡村旅游等,打造有特色的14个旅游产业集群。

新颁布的《旅游法》针对旅游市场规范做出新规定,其中包括取消“零负团费”、明确导游劳动报酬、防止景区乱收费等制度。通过法规约束旅行社、游客及旅游者等几方面,规范旅游市场秩序。

目前,辽宁省主推的旅游项目包括温泉旅游、沟域旅游和乡村旅游,预计在3-5年内将达到全国一流水平。另外,围绕温泉、乡村、沟域、文化、海岛、湿地等多种旅游业态,全省将制定旅游集聚区标准,打造出特色突出的旅游产业集聚区。

据悉,辽宁重点培育的产业集聚区有14个,包括沈阳沈北新区生态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大连普兰店市安波省级温泉旅游产业集聚区、瓦房店市香洲田园城省级旅游产业集聚区、鞍山汤岗子温泉健康城集聚区、沈抚旅游产业集聚区、清原旅游产业集聚区、丹东赴朝旅游集聚区等。“十二五”期间,全省将编制《辽宁省生态旅游专项规划》、《辽宁省文化旅游专项规划》、《辽宁省旅游路网发展专项规划》,完成温泉、沟域、乡村旅游的规划。

此外,省旅游产业发展部门还将配合《旅游法》推广,建立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及监管机制,确立旅游安全风险提示制度、高风险旅游保障制度、旅游景区价格和流量管理制度、城乡居民经营旅游业务管理制度及“一日游”管理制度等。

辽宁省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对策研究

2010-03-05

摘 要:实现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是辽宁省旅游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本文在界定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概念内涵的基础上,对辽宁省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优势和制约因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论证,主张辽宁省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对策探寻应从产业结构、市场结构、企业结构、产品结构、人才结构等方面入手,只有不断提高产业要素素质、有序拓展客源市场、构建企业集团、打造旅游精品、加快旅游人才培养,才能顺利实现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促进辽宁省旅游产业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辽宁省,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经过改革开放30年来的不断发展,辽宁省旅游产业已成为全省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服务业中较具活力、发展较快的产业之一。然而同全国乃至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辽宁省旅游产业尚存在较大的差距。特别是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辽宁省旅游产业的发展仍面临着众多的困难和窘境。在2009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要求大力推动旅游产业结构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宏观背景之下,积极探讨辽宁省旅游业发展的新思路,实现全省旅游业由政府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转变、由数量型增长向质量效益型发展转变,进而促进旅游业持续健康地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是产业转型与升级的有机结合,既包括旅游产业发展模式与发展形态的改变,也包括产业结构的优化与产业要素的提升。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概念内涵,可做如下阐释:第一,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是旅游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和选择。第二,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目标在于实现旅游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第三,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既包括产业发展模式与发展形态的改变,也包括产业结构的优化与产业要素的提升。第四,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是一个由粗放走向集约、由规模走向效益、由单一功能走向综合功能的渐进的过程。第五,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结果可能会大大促进产业的发展,也可能使产业形态发生某些变化或形成某种新的业态。科学准确地界定旅游产业升级的概念内涵。

上述概念的界定与内涵的阐释,不但在理论上使人们正确认识和理解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及其相关的概念内涵,同时在实践上有利于人们有针对性地采取适宜的对策,加速辽宁省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实现旅游产业的持续发展。

一、辽宁省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背景分析

随着全球旅游需求的迅速增长和旅游投资活动的日益频繁,旅游产业以其高增值、高就业、高效益的优势在各国经济发展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并成为当今世界发展最快、最具活力和潜力的产业之一。预计到2020年全球将接待16亿国际旅游者,国际旅游消费将达20 000亿美元,国际旅游人数和消费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4.35%和6.7%[1]。然而,在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世界旅游业的发展也呈现出种种新变化。据《2007年全球旅游趋势报告》预测分析,未来5年内英国人将带着宠物去旅游,北美人偏爱享乐式旅游,北非游蒸蒸日上,西欧人放慢节奏让心灵放假,东欧流动人口返乡游兴起,中东宗教旅游潜力大增,“世界尽头”的南美诱惑力大增。所有这一切都预示着在世界范围内,一种不同于传统的观光度假旅游的新旅游形式正在悄然兴起,这必将促使新的旅游业态的产生。

在世界旅游发展的大背景下,中国旅游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并已成为世界旅游发展的焦点。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旅游产业已从传统的饭店、旅行社、景区等产业领域扩大到社会的方方面面[2],旅游产业体系从点线转向板块,企业发展从单体企业转向链条型企业,企业经营从一地经营转向跨地区、跨国界,产品开发从观光为主转向观光、度假和主题产品共同发展[3]。上述变化说明,中国的旅游产业实际上已经发生或正在经历着某种形式的转型与升级。为此,2008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将“转型升级”、“转型增效”提升为国家层面的旅游发展战略,这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旅游产业发展的历史性转折,对于推动我国旅游产业发展的转型与升级产生了深远影响。

辽宁省旅游业作为蓬勃发展的中国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起步奠基阶段、成长壮大阶段性之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的格局已初步形成。2008年,全省旅游业完成旅游外汇收入15.3亿美元,国内旅游收入1 635.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4.6%和24.3%。全年接待国内外旅游者20 078.3 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0.2%。旅游总收入1 741.5 亿元,比上年增长33.2%[4],对全省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老工业基地振兴起到积极的作用。然而同国内旅游大省(市、区)、强省(市、区)相比,辽宁省旅游产业的发展尚存在较多的问题,如政府主导行为过强、产品(线路)单调、地方特色不鲜明、开发层次肤浅、产业整合度低、产业竞争力不强等。上述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辽宁省旅游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因此,在旅游者的旅游需求日益变化,旅游新产品、新业态层出不穷的情况下,积极推进辽宁省旅游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辽宁省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就显得极为紧迫和重要了。

二、辽宁省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优势条件

辽宁省旅游经过近30年的发展,凭借着丰富而独特的旅游资源、优越的区位、快捷的交通条件、充满活力的省域经济以及庞大的潜在客源等优势条件,为实现辽宁省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奠定了基础。

1.丰富而独特的旅游资源——转型升级的资源基础

丰富而独特的旅游资源既是旅游产业发展的基础,也是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基础。满韵清风,多彩辽宁,丰富奇特的自然风光、多彩厚重的文化景观构成了辽宁省旅游亮丽的图景。据不完全统计,辽宁省现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16座,国家5A级旅游区2家、4A级旅游区39家、3A级旅游区32家,国家级风景名胜区9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3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2处,国家级森林公园27处。此外,省级以下的各种景区(点)数以万计,其品位之高、价值之大、种类之齐全、分布之集中实属全国罕见[5]。从旅游资源的开发状况来看,辽宁省旅游资源除了少数在国内、省内具有较大影响以外,有些资源虽已开发但尚处在较为初级的阶段,进一步开发的空间较大,为旅游产业的升级奠定了基础;有些资源还处在尚未开发的状态,开发潜力巨大,为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创造了条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各种高端开发手段的广泛应用,辽宁省丰富的旅游资源为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奠定了坚实的资源优势和基础。

2.优越的区位和快捷的交通——转型升级的需求支撑

优越的地理区位和便捷的交通条件是产业发展的必备条件之一。旅游产业作为为满足旅游者的旅游需求而产生的综合性的服务产业,其宗旨就是为旅游者提供舒适而满意的旅游服务。因此,区位条件和交通条件常常成为游客衡量旅游产业所提供的旅游产品质量优劣的一个标准。辽宁省是中国东北地区的经济中心和交通、通讯枢纽,也是东北地区和内蒙古通向世界、连接欧亚大陆桥的重要门户。便利的海陆空交通把辽宁省与全国50多座大中城市以及日本、韩国、俄罗斯、泰国等国家连接在一起,使其成为东北亚地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吸引着大量的国内外游客。在旅游产业的发展因旅游者的旅游需求变化而转型升级的背景下,辽宁省优越的区位和便捷的交通将为其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条件。

3.充满活力的省域经济——转型升级的资金保证

旅游业的发展与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这不仅表现在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经济投入,更表现在产业的转型升级亦需要强大的资金保证。辽宁省是全国和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先进省份,充满活力的省域经济为其旅游业的发展和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雄厚的经济基础。2008年,辽宁省完成生产总值13 461.6亿元,比上年增长13.1%,实现了辽宁省历史上的新跨越;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快速稳定增长,全年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万亿元,完成10 016.3亿元;外贸进出口持续增长,全年进出口总额724.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1.8%[6]。辽宁省民间资金基础雄厚,投资开发旅游的热情高涨。强大的民营经济和灵活的运作机制,加之卓有成效的大型旅游项目的对外招商引资活动,都为辽宁省旅游产业的发展和转型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证。

4.坚实而庞大的潜在客源——转型升级的市场保障

旅游产业是一个出售风景和服务的产业,客源市场对其产生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巨大而富有潜力的客源市场既是辽宁省旅游产业产生的重要条件之一,也是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转型升级的重要保障。据统计,2008年,辽宁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 393元,比上年增长1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 576元,增长16.8%[4]。来辽宁省的国内旅游者每年以25%的速度增加,2007年达到16 504万人次,比上年增加25.35%;同年,辽宁省接待入境旅游者200.09万人次,是1979年的66倍[4]。韩国、日本、俄罗斯成为辽宁省的主要客源市场,英国、加拿大、法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旅游绝对人数亦明显增加(如表1所示)。这表明,伴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而来的辽宁省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和国内外来旅游者人数的迅速飙升,将为辽宁省旅游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提供坚实而庞大的客源市场,必将促进辽宁省旅游产业的持续发展。

三、辽宁省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制约因素

凭借自身的优势条件,辽宁省旅游产业已成为全省经济新的增长点,在辽宁省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同国内发达省份相比,辽宁省旅游产业尚有很大差距,特别是在产业结构、市场结构、企业结构、产品结构和人才结构等方面存在诸多制约因素,严重限制和影响了辽宁省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产业结构方面,虽然辽宁省旅游产业在总体上已经初步形成了涵盖“食、住、行、游、购、娱”的系统化产业体系,但各环节自身发育不良,整合互动较差,使产业总体效益低下。具体表现为:交通业各区域运输能力差异较大,缺少配合,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饭店业尚在低水平的粗放式管理与服务中徘徊,竞争能力较弱;餐饮业地方特色不突出,卫生条件较差,难令游客满意;游览业淡旺季效应明显,深度开发不够,创新力不足;购物业旅游商品品种单一,工艺粗糙,缺乏创新和特色;娱乐业内容乏味,创意不足,经营水平低下。上述问题严重制约了旅游产业结构向高级化、系统化方向演进,阻碍了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

市场结构方面,因旅游开放程度低,市场结构单

一、分散,难以走向深层化和国际化,为辽宁省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带来了巨大的困难。从入境市场来看,辽宁省的国际客源以日韩为主,亚洲以外的旅游市场开发不足,仅占入境游客人数的9%;国内客源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和北京、天津、河北、山东等省份,而西北、东南沿海地区的游客较少。游客年龄主要集中在25—44岁,老年游客比重较小,市场开发力度不够。这表明在旅游市场尚未发育完全的背景下,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将面临较大的挑战。

企业结构方面,辽宁省旅游企业普遍存在“小”“乱”“散”“弱”现象,主要表现在:旅游企业尚未建立健全的现代企业制度,管理体制僵化;经营规模小,普遍没有达到最低经济规模,无法产生规模效益;分散经营,部门和地区分割现象严重,限制了资产的流动、重组,从而导致旅游企业竞争不足[6]。上述问题的存在,使辽宁省旅游企业走向集约化、多元化的道路困难重重,严重制约了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

产品结构方面,辽宁省旅游产品的开发目前尚处在较浅层次,从开发类型上看,主要以资源导向型为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产品开发体系尚处在形成过程之中。产品类型上,主要以观光型产品为主,度假型产品较少,且受季节性变动影响较大。虽然大力宣传推广红、绿、蓝、金、银“五色旅游”产品,依托反映革命史迹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红色旅游产品;依托山岳、森林、湿地、水域等生态旅游资源的绿色旅游产品;依托滨海资源的蓝色旅游产品;依托清文化资源的金色旅游产品;依托冰雪和温泉资源的银色旅游产品。但仅有“银色旅游”初具规模,其他各类旅游产品在优势发挥、深度开发、强化特色、市场开拓等方面尚存在较大的问题,致使辽宁省旅游产品品种单

一、结构不合理,难以向系列化、精品化的方向发展。

人才结构方面,辽宁省旅游从业人员的总量虽然每年都在不断增加,但高层次的优秀人才数量却严重不足,影响了辽宁省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与可持续发展,如辽阳、朝阳、盘锦等城市,旅游人力资源数量的不足使得该地区的旅游经济增长缓慢,并成为城市旅游业发展的瓶颈[7]。另外,辽宁省旅游院校虽然众多,但旅游人才的培养却严重滞后,在培养过程中过于求量而非求质,且与企业的人才需求脱节,这将使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所需要的人力资源面临较大的窘境。

四、辽宁省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对策

经过30年的发展壮大,旅游产业已经成长为辽宁省经济发展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并具有提升产业素质进而实现持续发展的优势。然而旅游发展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也严重制约着旅游产业的顺利转型升级。因此,我们必须探寻辽宁省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对策。

1.提升产业素质,优化产业结构

实现辽宁省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在于合理配置旅游要素,形成有机联系的高效产业链,使整个产业结构中的各项要素的自身成长发育完善,彼此协调互动、优化组合。具体说来,要建设和完善旅游交通网络,实现航空、铁路、公路和水运服务的全面提升和交相互动,使游客的出行更加舒适、便捷和安全;要适应现代旅游业的需求,构建以星级系列饭店为主体、以特色饭店为补充的布局合理、类型齐全、功能完善的旅游饭店网络,实现饭店业由单体组织向集团化、由单一化向市场细分化、由整体化向专业化的发展[8];要树立品牌意识,充分挖掘辽宁省地方文化,打造餐饮名店,通过发展特色餐饮,开发地方风味,创新辽菜烹调工艺,扩大辽菜的影响力,进而形成兼容并蓄的旅游饮食体系;要通过建立景区股份公司等形式实现景区经营体制的创新,并通过高科技手段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提升旅游景区的吸引力和经营水平;要以市场为导向,将辽宁省独有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融入到旅游商品的设计和开发中,开发系列化创意新颖的旅游商品;娱乐部门要向新颖化、多样化、高品位方向发展,实现健身、休闲、娱乐的有机组合和传统、地方、现代项目的交相互动。

2.扩大内需为主,有序拓展市场

旅游产业的转型在一定程度上是市场挤压的结果,面对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出境旅游市场的形成,辽宁省旅游市场结构的转型升级应由优先发展入境旅游向以扩大内需为主,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共同发展方向调整,建立结构合理、潜力巨大的客源市场体系,奠定由旅游大省向旅游强省升级的市场基础。入境客源市场的开发应以近距离客源市场为主攻目标,巩固日本、韩国市场,大力发展俄罗斯和东南亚市场,继续开拓港澳台市场,同时兼顾开发西欧、北美商务旅游市场,形成多元入境客源市场结构;国内旅游市场要继续优先开拓东北地区旅游市场,并逐步向华北、山东等地区辐射,同时注重发展华东、华南地区客源市场,积极培育中西部地区客源市场,形成近、中、远多层面的国内客源市场开发格局。

3.深化体制改革,构建企业集团

旅游企业作为旅游产品的供给者,在旅游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辽宁省旅游企业结构的转型应深化体制改革,逐步实现由政企合一、国有为主向政企脱钩、民营为主方向转变,走“产业集团、集约化经营”的发展道路,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元投资、企业经营”的旅游企业发展新格局。旅游企业要转变观念,健全现代旅游企业制度,通过改组、控股等形式组建集“食、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大型旅游企业集团,通过股份合作制、联合经营、网络化经营等形式壮大中小旅游企业的规模,实现旅游企业经营管理现代化、规模化、网络化。要加强资本运作与战略合作,通过旅游优质资产和业务的注入,拓展旅游上市公司成长空间;或者借助于同国内、国际伙伴的战略合作,弥补旅游企业产业资源链条和经营管理方面的薄弱环节,优化旅游企业结构[9],进而打造旅游企业核心优势,提高大型旅游企业集团的国际竞争力。

4.突出地方特色,打造旅游精品

旅游产品的升级换代是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和基础条件。随着旅游市场的逐步成熟和旅游消费需求的日益多样化,旅游产品结构由产品的单一型、粗放型向系列化、精品化的方向调整,旅游产品类型由落后、单一的观光产品向满足多样需求的主题产品、观光度假产品和个性化产品过渡已成为一种必然之势。因此,要实现辽宁省旅游产品的转型升级就必须培育地方特色鲜明、组合有序的系列化旅游精品。要围绕访古、生态、休闲、文化、冰雪等五大领域,突出“教育、休闲、度假、娱乐、健身”主题,完善提升辽宁省“红、绿、蓝、金、银”五大特色旅游产品,形成以“五色”旅游为骨干的辽宁省特色旅游精品体系。要继续树立辽宁省“满韵清风、多彩辽宁”的旅游形象品牌,细分客源市场,进一步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促销活动,努力构造一个与国内、国际资源共享、信息互通、运转高效的旅游信息网络,提高辽宁省旅游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5.面向市场需求,强化人才培养

实现辽宁省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在于人,特别是高素质的优秀旅游专业人才。因此,必须面向市场,加快旅游人才的培养,由注重数量转向看重质量,提高旅游人力资源素质,以适应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首先要构建辽宁省旅游人力资源开发体系,编制辽宁省以及各市、县的旅游人力资源规划文本,制定旅游人力资源开发战略,将传统的人事管理转变为对人力资源的管理,形成社会化、全面式、多层次、多形式的旅游人力资源开发体系。其次要建立辽宁省旅游人力资源管理体系,逐步完善资格考试与岗位认证制度,运用现代评估手段和方法对旅游人力资源进行素质评估,优化旅游人力资源信息系统,促进旅游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10]。最后要健全辽宁省旅游人力资源培养体系,根据旅游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建立省、市、县三级,旅游行政部门、旅游行业协会、旅游企业、旅游院校等多方联动的“大旅游教育”培训体系,重点培养高层次旅游行政管理人才、旅游教育科研人才、旅游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其他紧缺型人才,为辽宁省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所必须的智力支持和人才储备。

参考文献:

[1] 魏小安,韩健民.中国旅游产业政策体系研究[M]. 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3.10.[2] 唐柳雄.中国旅游产业转型与旅游产业政策选择[J].财贸经济,2006,(12):101-103.[3] 张辉,秦宇,等.中国旅游产业转型报告2005[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6.2-3.[4] 辽宁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辽宁调查总队.2008年辽宁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09.2.26)[2009.5.20].ttp://.[5] 齐兵.辽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6,(11):133-136.[6] 李刚,赵静玮.辽宁省旅游产业结构分析[J].世界地理研究,2006,(6):93-99.[7] 张婷婷.辽宁省旅游人力资源与经济相关分析[J].沈阳大学学报,2008,(4):61-67.[8] 张辉,厉新建.中国旅游产业转型报告2004[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5.151-158.[9] 熊维平.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旅游企业[EB/OL].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2008-02-26.[10] 熊建华,刘武.辽宁省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人力资源开发初探[J].沈阳大学学报,2007,(2):51-54.

第四篇:脚踏实地锐意进取-辽宁财政厅

脚踏实地 锐意进取

全面构建现代国库管理制度体系

——锦州市财政局国库处事迹材料

锦州市财政局国库处能够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按照财政国库“十二五”规划的总体要求,不断深化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完善国库集中收付运行机制,强化预算执行管理与分析,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和财政国库文化建设,全面提高财政国库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构建了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现代国库管理制度体系,促进各项财政国库工作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一、扎实工作,事无巨细,筑牢国库资金风险防线

(一)建立资金安全运行机制,强化资金安全管理。从规范操作流程及加强会计核算上下功夫。坚持不相容的岗位相分离,相对独立岗位一人多岗,每一笔资金拨付均需经四道关口方可完成,保证了财政资金的安全性。实现了应用国库集中支付3.0、总预算会计核算、非税收缴和工资统发四套管理系统平稳运行无障碍;预算内、非税收入、社保、债务、农业开发、彩票教育、政府采购及小额贷款担保等财政专户八大帐套拨款、记账、对账及报表工作无差错。

(二)加强资金调度,有效保证重大项目及日常运行资金需求。近几年,收支矛盾异常突出,市级收入只能勉强保障人员工资及基本运转,专项资金不能及时拨付到位,加之省厅对各市调减资金预留比例,市级国库资金运转极为紧 张。同时县(市)区长期占用市级国库资金、垫付市级城建项目及维稳等占用国库资金的情况也有增无减,市级国库资金几度告急。面对异常严峻的形势,国库处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多次积极跑省厅,反映情况并及时沟通,争取省厅的理解和支持。在欠省资金的情况下,国库处向省财政厅争取超调资金、专项借款及延缓扣款,有效缓解了国库资金紧张的局面,从而保证了预算执行正常运转。

(三)加强财政专户管理,提高财政资金支付的透明度和安全性。国库处始终坚持以规范财政专户管理为根本,以制度文件为依托,以常态化为抓手,狠抓落实,专户撤并数量总计136个,撤并率近59%,全市各级财政部门现有的96个财政专户全部符合国家及省相关文件要求。初步建立了“安全、规范、精简、统一、透明”的财政专户管理体系。

(四)规范市直单位银行账户管理,加强财政资金监管。为切实解决预算单位开户过多及账户使用不规范等问题,国库处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市直单位银行账户及资金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同时,联合有关部门对市直单位银行账户情况进行了多次的专项检查。市直单位共撤销银行不合规账户88个。对源头防治腐败,强化预算单位资金监管提供了有效保障。

二、勇于开拓,大胆创新,打造国库管理全新模式

(一)全面完成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成果显著

1、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实现了市、县、乡资金的全覆盖。于2005年10月份启动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工作,从最初的研究政策入手,广泛调研论证,协调银行、软件公 司等有关部门,多次召开各层面的动员会、调度会、座谈会及协调会,深入各县(市)区,紧密跟踪并督导各项改革工作的进展情况,及时发现改革中存在的问题,积极研究应对措施。通过近十年的努力,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已覆盖到市、县(区)及乡镇所有预算单位和所有财政性资金,实现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目标。

2、公务卡开卡数量及消费金额逐年提升。锦州市作为全省公务卡改革的试点市,从2008年开始筹备到具体实施,做了大量扎实和探索性的工作,全市各级财政部门都制定了公务卡强制结算目录,并在全省国库工作会上做了这项改革的专题经验介绍。全市累计发卡3万余张,刷卡金额呈现逐年递增趋势,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预算单位大量提取和使用现金的问题。

3、建立规范化的非税收入收缴管理制度。按照“积极稳妥、循序渐进、逐步推开”的原则,经过国库处、非税处等有关业务处室、试点单位、代理银行及软件公司等各方的共同努力,2012年9月30日,全市所有预算单位及全部非税收入均已纳入非税收入管理系统,实现了财政部和省厅要求的依法征收、应收尽收、统筹安排、规范管理的非税收入改革目标。

4、逐步建立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机制。参照省厅的动态监控管理办法,结合本地区实际,出台了《锦州市国库集中支付动态监控管理暂行办法》。2012年正式启动了市本级及各县(市)区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模块,研究制定了19项切 3 合本地区实际需求的监控规则。国库处专程到葫芦岛市学习其先进做法,并借鉴省厅、鞍山市的先进理念,正逐步完善锦州市的监控规则,以达到从源头上遏制各类违法、违规使用资金的行为,保障政府资金的安全有效运行。

(二)依法做好部门决算公开工作,推进财政管理公开、透明。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省、市廉政工作会议精神,根据省厅工作部署,要求市本级及县区本级从2013年起除涉密部门外应全部公开部门决算和公共预算财政拨款“三公”经费决算。通过努力,市本级及县区本级符合条件的预算部门全部实行了决算公开。

(三)启动财税库银横向联网工程,提高工作效率。为了解决财政总会计需每日手工录入税收帐务,人民银行清算国库集中支付系统业务时需手工导入清算数据两个困扰财政与人行多年的技术问题,国库处研究财税库银横向联网工程,经过与市人行、软件公司、代理银行等几个层面的多次沟通协调,完成了代理银行的接口软件开发及上线工作,实现了财税库银横向联网,总会计收入记帐和人行清算工作效率得到了大幅提升。

三、精益求精,争先创优,实现国库工作提档升级

(一)财政决算工作水平逐年提升,高质量完成了近五年的财政总决算和部门决算工作。决算工作是国库处的常规工作之一,也是亮点之一,在全省各市中始终处于领先位置,两套决算多次获得全省一等奖。从决算布置、到决算审核、再到向省厅报出决算,每年须历时4个多月的时间,需付出 4 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为提高决算编报质量,国库处不断研究审核方法,积累审核经验,调整审核流程,提高了核对效率。自行研究的审核公式和两套决算共享参数均被省厅采纳用来核对各市决算,为全省决算工作的顺利完成作出了突出贡献。

(二)不断强化预算执行分析水平,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近几年,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幅一直很低,长期处于较低增长区间,形势非常严峻。同时,受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和实施营改增造成一定减收等因素影响,收入低幅增长的态势短期内难以得到根本转变,要实现各年确定的预算目标,压力非常大,任务十分艰巨。为此,国库处根据实地调研和各地上报情况,重点监测了重点税源企业及支柱行业税收情况,通过强化市直部门之间和市县之间的沟通协调,构建了财政预算执行分析网络,强化收入调度,发现苗头性问题向市政府报送预警信息,及时调整收入目标分解方案,在做大自身收入规模的同时,并多渠道探听各市收入情况,做到心中有数,确保锦州市的财政收入处于合理位次,圆满完成了领导制定的收入目标,因锦州市执行分析清晰透彻、全面详实,省厅给予高度评价,并连续多年在全省评比中获得一、二名的优异成绩。

(三)按时完成近三年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编制工作,提示政府财务发展状况。为了给决策者提供更为全面、科学的参考数据,2012年全省开始启动试编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工作,锦州市被省厅指定为首批试编地区。试 5 编综合财务报告是一项全新的基础性工作,国库处十分重视,专门成立试编工作领导小组,研究部署试编内容、编报范围、职责分工、实施步骤及完成时限等。并重点加大了对政府内部事项抵消问题、公共基础设施资产问题及政府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等热点难点问题的研究和编写力度。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顺利完成了2012-2014共三年报告的编制工作,并在全省财政国库工作会议上做了专题介绍,获得省厅及各兄弟市的一致好评。

四、热情服务,勇于奉献,树立国库干部良好形象

(一)加强服务意识,服务质量得到提高。国库处作为财政部门对外的一个服务窗口,处在与各界接触的前沿,每天要面对用款单位、供应商、执收单位和各金融机构,举手投足代表着财政局的整体形象。因此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显得尤为重要,国库处全体同志把为人民服务、为预算单位服务、为领导服务、为经济建设服务作为自身工作的宗旨,对前来办事的同志,做到热情接待,杜绝了“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资金不能拨付或拨付有困难时,耐心解释,求得理解。因此,得到了部门的赞同、社会的好评,并于2012年获得了“锦州市妇联‘三八‘红旗集体、优秀单位”的光荣称号。

(二)加强业务学习,业务素质得到提升。定期学习了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方面的政策文件和微机操作方面的知识,处内同志的业务素质得到明显提高。五年来撰写调研报告11篇,发表 6 信息34篇,对外新闻媒体供稿8篇,并有多篇文章在国家级及省级刊物上发表。

(三)强化奉献意识,发扬“舍小家、顾大家”的无私忘我精神。为保证全市国库管理工作更加精益求精,国库处每一位同志都体现了无私的奉献精神,处处以身作则,再苦再累也毫无怨言。只要工作需要,大家就集思广益,献计献策,经常加班加点,努力工作,确保国库各项工作目标的顺利完成。

(四)提倡团结协作,全局意识得到增强。充分发挥老同志的优势和年轻同志潜能,鼓励他们大胆去做,勇于创新。让处内同志感觉到,国库处是一个虽没有血缘但有亲情的大家庭,处室凝聚力不断增强,团队协作意识进一步提高,做到了处内的同志分工不分家,并能够与预算处和其他处室积极配合,努力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五年来,国库处在全体同志的共同努力下,圆满、超前的完成了既定的各项工作目标,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财政国库管理工作任重而道远,每一天都意味着新的起点、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国库处将按照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以制度创新、机制创新和管理创新为动力,以高素质人才和先进信息技术为保障,不断脚踏实地的夯实财政国库运行基础,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和财政国库文化建设,锐意进取,努力促进全面建设和完善现代国库管理制度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

第五篇:江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江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江西省财政厅、江西省国家税务局、江西省地方税务局

江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江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江西省财政厅、江西省国家税务局、江西省地方税务局、江西省农业厅、中国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关于扶持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的若干意见(试行)(赣劳社就〔2009〕14号)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当前农民工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8)130号)和《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若干意见》(赣府发《2008)22号)精神,全力打造返乡农民工务工平台、创业平台、务农平台,经省政府同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国税局、省地税局、省农业厅、人行南昌中心支行特制定以下意见。

1.积极开展返乡农民工的就业培训。连续三年由省财政整合(从就业资金中安排)2亿元以上资金用于工业园区企业新招收员工的免费培训和技能提升培训,重点是培训招用的返乡农民工。继续安排专项资金,实施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阳光工程”以及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雨露计划”;为返乡农民工优先发放培训券,既可组织到政府招标的中标培训机构培训:也可组织到企业直接培训。同时,为自主创业的返乡农民工参照下岗再就业人员享受免费创业培训。(此项工作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牵头,省财政厅、省中小企业局、省农业厅、省扶贫办、人行南昌中心支行配合)

2.对吸纳返乡农民工就业的企业给予信贷支持。对企业新增岗位吸纳返乡农民工达到职工总数30%以上,以及超过100人的企业达到职工总数15%以上;并与其签订一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的,除国家限制性行业外,可由各级劳动保障部门所属的小额贷款担保机构提供200万元以内的贷款担保。(此项工作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牵头,人行南昌中心支行、省政府金融办配合)

3.对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给予信贷支持。对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的返乡农民工可由各级劳动保障部门所属的小额贷款担保机构提供5万元以内的贷款担保,对合伙经营、组织起来创业的,小额担保贷款规模可扩大到20万元,属微利项目的由财政给予全额贴息;创办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其新增岗位吸纳其他返乡农民工等失业人员达到规定比例的,可提供200万元以内的担保贷款,并给予50%的利息补贴。(此项工作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牵头,省财政厅、财政部驻赣专员办、人行南昌中心支行负责)

4.提高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纳税起征点。对返乡农民工新创办的小型企业(即工商注册资本3万元以下的,下同),按期缴纳税款确有困难的,可依法延期缴纳。对从事个体工商户月营业额在5000元以下的,免征营业税;销售货物月营业额在5000元以下的或销售增值税应税劳务月营业额在3000元以下的,免征增值税。(此项工作由省国税局牵头,省地税局配合)

5.对返乡农民工新创办小型企业给予税费减免。返乡农民工新创办的小型企业,按规定缴纳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确有困难的,实行减半征收,并下放到县级地税部门审批,其中:城镇土地使用税委托县级地税部门审批,由审批一次改为半年审批一次。对在生产经营中发生永久或实质性损害造成的财产损失,可抵扣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实行即报即批。(此项工作由省地税局牵头,省国税局配合)

6.支持工业企业招用返乡农民工,对工业企业招用返乡农民工,可比照执行下岗人员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以2008年9月底企业在职职工人数为基数,对企业新增职工中签订了一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的返乡农民工,按实际招用的人数,依法给予定额依次扣减税费的优惠,定额标准为每人每年4800元。返乡农民工需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出具相关证明,由县级以上劳动行政部门审核认定。(此项工作由省地税局牵头,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国税局配合)

7.为自主创业的返乡农民工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在全面落实我省取消125项行政事业性收费政策的基础上,暂缓一年缴纳所有行政事业性收费,缓缴期满后仍有困难的,可再延期一年。认真清理规范好15项涉农收费,切实降低返乡农民工创业成本。(此项工作由省财政厅、省发改委牵头负责)

8.规范中介机构收费行为。对返乡农民工新创办的小型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涉及的中介机构收费,两年内按以下标准收取:凡是由政府定价的中介机构服务性收费按收费低限减半收取,银行部门收取的抵押物贷款评估费也减半收取;不是政府定价的其他中介机构服务性收费均按最低价收取。(此项工作由省发改委牵头负责)

9.对符合条件的工业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给予社保补贴和岗位补贴。对工业企业招用返乡的40岁以上农村劳动力、贫困户劳动力和被征地农民,并签订一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交纳社会保险费的,按实际招用人数和有关规定,给予工业企业一定额度的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对返乡农民工从事个体经营的,给予一定额度的社会保险补贴。(此项工作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负责)

l0.及时做好返乡农民工的养老保险关系接续工作。对已在外省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返乡农民工,由我省新就业地或户籍所在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及时为其办理养老保险关系接续手续。对返乡后在我省工业园区企业就业并继续参保的,其养老保险缴费基数统一按所在地企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60%予以核定;灵活就业或自谋职业的,其缴费基数按所在地企业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核定。(此项工作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负责)

11.认真做好返乡农民工的医疗保险关系接续工作。对返乡农民工在我省城镇用人单位就业或自谋职业的,可自愿选择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已在外省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并建立个人账户的,在转回医疗保险关系时,可按照我省规定继续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在外省的参保年限可与在我省参保年限合并计算。(此项工作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负责)

12.鼓励返乡农民工从事种养业。支持返乡农民工从事规模化种植养殖、并重点提供技术、信息服务。开展助农兴粮'151'活动,省级技术人员为千亩以上种粮大户提供一对一的服务。为创办茶场及在省级茶叶市场开设江西绿茶销售门面的提供良种、茶机、租赁费补贴。鼓励返乡农民工按照322模式发展畜牧业,建立土地流转奖补机制,鼓励有资金、有技术的返乡创业农民工参与土地、水面流转,发展规模种植养殖。龙头企业与返乡农民工创办的种养基地对接,在项目安排时优先立项。(此项工作由省农业厅负责)

13.扶持返乡农民工发展规模型经营主体。鼓励和扶持返乡农民工发展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流通中介组织等规模型经营主体,优先安排资金扶持返乡农民工创办的合作社开展设施建设、技术培训、品牌创建、标准化生产。对返乡农民工发展的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优先进行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参加农展会时优先安排展位,发展的农产品流通组织优先安排进入江西省农产品流通协会。开展返乡农民工创业试点工作,扶持返乡创业者扩大生产规模。返乡农民工创业成功,符合省级龙头企业条件的;优先评定为省级龙头企业。(此项工作由省农业厅负责)

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工作,积极引导和帮助返乡农民工增强就业和创业的信心,广泛宣传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好典型、好经验,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要继续鼓励和支持农村富余劳动力跨省务工,并对组织跨省务工的职业中介机构按规定给予职介补贴,通过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妥善处理好返乡农民工有关问题,确保农民收入稳步增长,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下载辽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辽宁财政厅辽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word格式文档
下载辽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辽宁财政厅辽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河南省财政厅

    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河南省财政厅 关于进一步加大大学生创业扶持力度的通知 各省辖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省直管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人事局、劳动保障......

    立山区财政局先进事迹-辽宁财政厅-辽宁人民政府

    鞍山市立山区财政局事迹材料 多年来,鞍山市立山区财政局始终能够准确定位财政工作。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坚决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的各项决策,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既发......

    辽阳灯塔财政局局长-辽宁财政厅

    辽阳市灯塔市财政局局长 白石江同志事迹材料 白石江同志任灯塔市财政局党委书记、局长以来,凭着对党的事业的强烈责任感,把对党的事业的忠诚,对本职工作的热爱,全部默默溶铸于自......

    辽宁农村综合改革调研

    关于辽宁省农村综合改革有关情况的调研报告 根据工作小组办公室统一安排,由中农办郭青局长带队,我们于2月10日至13日,赴辽宁省调研农村综合改革的有关情况。期间,调研组听取了......

    胡国柱同志先进事迹材料-辽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胡国柱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胡国柱同志1982年1月从部队转业,进入辽宁省朝阳市运输管理处任科员,做过客运管理、货运管理、稽查队员,运输管理所副所长。1991年进入辽宁省葫芦岛市运......

    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浙江省财政厅文件

    浙江省财政厅文件 2011-08-15 12:03:45| 分类: 默认分类 | 标签:基本养老保险 |字号大中小 订阅 浙人社发 [ 2011 ] 221号 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浙江省财政厅, 关于......

    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浙江省财政厅文件

    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浙江省财政厅文件 2011-08-15 12:03:45| 分类: 默认分类 | 标签:基本养老保险 |字号大中小 订阅 浙人社发 [ 2011 ] 221号 浙江省人力资源和......

    辽宁海洋与渔业厅信用辽宁实施方案-辽宁海洋与渔业网

    辽宁省海洋与渔业厅深入推进优化 营商环境建设年工作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按照《辽宁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不断优化涉海涉渔营商环境,结合我厅营商环境建设工作实际,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