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房地产开发项目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移交管理规定

时间:2019-05-14 11:42: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广州市房地产开发项目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移交管理规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广州市房地产开发项目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移交管理规定》。

第一篇:广州市房地产开发项目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移交管理规定

广州市房地产开发项目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移交管理规定

穗府办〔2010〕15号

各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广州市房地产开发项目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移交管理规定》业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市城乡建设委反映。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一○年二月二十一日

广州市房地产开发项目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移交管理规定

第一条 为规范房地产开发项目配套公共服务设施(以下简称配套设施)建设移交的管理,创造方便、舒适的生活居住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指的房地产开发项目配套设施,是指市政府有关部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广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标准与准则(修建性详细规划篇)》的规定,明确要求房地产开发项目必须配套的教育、医疗卫生、行政管理、邮政、市政公用设施等配套设施。

第三条 房地产开发企业(以下简称开发企业)在本市从事房地产开发的,应当按本规定建设和移交所开发项目的配套设施。

第四条 城乡规划、建设、国土房管等行政主管部门及相应职能部门根据本规定和职能分工监督管理配套设施的规划、建设、移交和使用。

第五条 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专业管理部门制定配套设施的项目、规模和设施要求等设置标准;专业管理或行业管理标准发生变化的,由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会同专业管理部门调整相关配套设施的设置标准。

配套设施设置标准应当向社会公布。

第六条 开发项目规划设计条件设定的配套设施种类、规模应当作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组成部分。

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开发项目规划设计条件时,应当规定配套设施的种类、规模和设施要求等设置标准;在审批修建性详细规划时,应当核定配套设施的位置。

第七条 开发企业应当按照规划设计条件规定的种类、规模、设施要求等设置标准和经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修建性详细规划核定的位置进行配套设施建设。未经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开发企业不得擅自缩减或修改配套设施项目、规模,不得擅自改变配套设施的位置。确需变更的,应当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八条 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中应当按照“配套设施与开发项目主体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交付使用”的原则,明确约定配套设施开发时序,其中独立用地的配套设施建设应当明确在首期开发建设同时实施。

开发企业必须严格按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约定的开发时序进行开发建设,必须在开发项目建设总量完成80%前完成全部配套设施项目的建设。

第九条 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开发企业擅自缩减配套设施项目及规模、擅自调整配套设施项目位置,或者不按照上述规定时序进行建设等违法、违规行为进行监管、依法处理。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牵头组织相关监管部门搭建共享信息的配套设施建设移交监管系统平台、共同建立开发企业诚信管理体系;在开发项目手册和开发企业资质管理过程对公建配套建设移交的不良行为进行记录和监管。

国土房管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协助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监督开发项目配套设施建设进度,对不按规定进行建设的,通过商品房预售款监控管理措施,保证建设资金的落实。

第十条 开发企业在申请预售时,应当在销售现场进行修建性详细规划图纸公示;应当将修建性详细规划图纸作为预售、销售合同附件;应当在预售、销售合同中明确约定配套设施移交。

国土房管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监督开发企业按本条第一款规定进行预售、销售。

第十一条 房地产开发项目的配套设施,应当按以下方式移交给使用、管理或经营部门。

中、小学等教育设施,社区卫生医疗服务中心、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等医疗设施,派出所等警务用房、街道办事处、社区服务中心、消防站、社区居委会等行政管理设施,垃圾压缩站、公共厕所、环境卫生站、以及110KV变电站和220KV变电站等市政公用设施,开发企业应当无偿移交给归口管理部门使用、管理(具体接收单位见附件);其中110KV变电站、220KV变电站等供电用房,可由开发单位代征用地,移交给供电专业管理部门组织建设。

公交站场和邮政所等市政公用设施,属于专营行业运行的社会公益性配套设施,开发企业应当按成本造价(由土建成本、土地价格和相关税费等组成)移交给归口专营部门使用(具体接收单位见附件)。

预售或销售合同约定属于业主共有或共享的配套设施,开发企业应当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广东省物业管理条例》规定和合同约定条款办理。

肉菜市场等属于市场经营的配套设施,由开发企业按规划确定的用途组织经营。

第十二条 属于第十一条规定应当无偿移交或以成本造价移交的配套设施,开发企业须在申请项目规划验收后1个月内书面通知接收单位。

属于无偿移交的房屋配套设施,已按经批准的规划要求实施的,接收单位不得放弃接收,并且须自接到书面移交通知之日起1个月内书面向开发企业反馈明确接洽方式。对已接收的房屋配套设施不符合现行使用标准的,接收单位可以在接收后提请同级政府调配使用,并依法办理使用功能变更手续。

属于成本价移交的配套设施,接收单位应当在接到书面移交通知之日起1个月内书面向开发企业反馈移交意见,明确接洽方式;未在限期内反馈意见的,视作接收单位暂时放弃接收配套设施。

第十三条 属于成本价移交的配套设施,接收单位暂时放弃接收配套设施的,开发企业经现场公示1个月并经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可临时变更使用功能直至接收单位书面明确接收之日止。接收单位书面明确放弃接收配套设施的,开发企业将接收单位放弃接收配套设施的书面意见现场公示1个月并经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可变更使用功能。

属于业主共有的配套设施,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变更使用功能。

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批配套设施变更或临时变更使用功能的相关许可申请时,应当征求相关专业管理部门意见。

第十四条 配套用房(市政公用设施除外)应当在安装永久通水、通电、通燃气后,以毛坯房移交、交付使用,接收单位不得以任何理由增加接收条件。

属于市政公用设施的,各相关专业管理部门负责制定移交标准并向社会公布,开发企业应当按公布的移交标准移交,接收单位不得以任何理由增加接收条件。

第十五条 配套设施的相关专业管理部门应当自本规定发布之日起3个月内制定并公布相关移交指引和移交清单目录。

开发企业须将配套设施的用地资料、报建图纸资料、建筑施工图纸有关资料及申报、报建、验收等有关文件交给接收单位,并按专业管理部门公布的移交指引和移交清单目录的规定移交,移交资料清单应当作为移交协议附件。

第十六条 配套设施应当自接收之日起6个月内按规定的使用功能投入使用,未经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同意不得擅自变更。

教育设施、医疗设施、行政管理设施、市政公用设施等,以及预售或销售合同约定属于业主共有或共享的配套设施,不得变更为经营性配套设施。

第十七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

附件:配套设施移交目录

教育设施 中学、小学 区教育局

医疗设施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区卫生局

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 区残联

行政管理设施

街道办事处、社区服务中心 区政府

派出所等警务用房 区公安分局

消防站 市公安消防局

社区居委会 区政府

邮政及市政公用设施

公交站场 归口管理部门

110KV变电站、220KV变电站 归口管理部门

垃圾压缩站、公共厕所、环境卫生站 区环卫行政主管部门

邮政所 市邮政局

备注:肉菜市场等属于市场经营的配套设施,由开发企业按规划确定的用途组织经营 3

第二篇:穗府办〔2010〕15号:房地产开发项目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移交管理规定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印发《广州市房地产开发项目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移交管理规定》的通知

穗府办〔2010〕15号

各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广州市房地产开发项目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移交管理规定》业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市城乡建设委反映。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一○年二月二十一日

广州市房地产开发项目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移交管理规定

第一条 为规范房地产开发项目配套公共服务设施(以下简称配套设施)建设移交的管理,创造方便、舒适的生活居住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指的房地产开发项目配套设施,是指市政府有关部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广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标准与准则(修建性详细规划篇)》的规定,明确要求房地产开发项目必须配套的教育、医疗卫生、行政管理、邮政、市政公用设施等配套设施。

第三条 房地产开发企业(以下简称开发企业)在本市从事房地产开发的,应当按本规定建设和移交所开发项目的配套设施。

第四条 城乡规划、建设、国土房管等行政主管部门及相应职能部门根据本规定和职能分工监督管理配套设施的规划、建设、移交和使用。

第五条 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专业管理部门制定配套设施的项目、规模和设施要求等设置标准;专业管理或行业管理标准发生变化的,由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会同专业管理部门调整相关配套设施的设置标准。

配套设施设置标准应当向社会公布。

第六条 开发项目规划设计条件设定的配套设施种类、规模应当作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组成部分。

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开发项目规划设计条件时,应当规定配套设施的种类、规模和设施要求等设置标准;在审批修建性详细规划时,应当核定配套设施的位置。

第七条 开发企业应当按照规划设计条件规定的种类、规模、设施要求等设置标准和经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修建性详细规划核定的位置进行配套设施建设。未经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开发企业不得擅自缩减或修改配套设施项目、规模,不得擅自改变配套设施的位置。确需变更的,应当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八条 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中应当按照“配套设施与开发项目主体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交付使用”的原则,明确约定配套设施开发时序,其中独立用地的配套设施建设应当明确在首期开发建设同时实施。

开发企业必须严格按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约定的开发时序进行开发建设,必须在开发项目建设总量完成80%前完成全部配套设施项目的建设。

第九条 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开发企业擅自缩减配套设施项目及规模、擅自调整配套设施项目位置,或者不按照上述规定时序进行建设等违法、违规行为进行监管、依法处理。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牵头组织相关监管部门搭建共享信息的配套设施建设移交监管系统平台、共同建立开发企业诚信管理体系;在开发项目手册和开发企业资质管理过程对公建配套建设移交的不良行为进行记录和监管。

国土房管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协助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监督开发项目配套设施建设进度,对不按规定进行建设的,通过商品房预售款监控管理措施,保证建设资金的落实。

第十条 开发企业在申请预售时,应当在销售现场进行修建性详细规划图纸公示;应当将修建性详细规划图纸作为预售、销售合同附件;应当在预售、销售合同中明确约定配套设施移交。

国土房管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监督开发企业按本条第一款规定进行预售、销售。

第十一条 房地产开发项目的配套设施,应当按以下方式移交给使用、管理或经营部门。

中、小学等教育设施,社区卫生医疗服务中心、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等医疗设施,派出所等警务用房、街道办事处、社区服务中心、消防站、社区居委会等行政管理设施,垃圾压缩站、公共厕所、环境卫生站、以及110KV变电站和220KV变电站等市政公用设施,开发企业应当无偿移交给归口管理部门使用、管理(具体接收单位见附件);其中110KV变电站、220KV变电站等供电用房,可由开发单位代征用地,移交给供电专业管理部门组织建设。

公交站场和邮政所等市政公用设施,属于专营行业运行的社会公益性配套设施,开发企业应当按成本造价(由土建成本、土地价格和相关税费等组成)移交给归口专营部门使用(具体接收单位见附件)。

预售或销售合同约定属于业主共有或共享的配套设施,开发企业应当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广东省物业管理条例》规定和合同约定条款办理。

肉菜市场等属于市场经营的配套设施,由开发企业按规划确定的用途组织经营。

第十二条 属于第十一条规定应当无偿移交或以成本造价移交的配套设施,开发企业须在申请项目规划验收后1个月内书面通知接收单位。

属于无偿移交的房屋配套设施,已按经批准的规划要求实施的,接收单位不得放弃接收,并且须自接到书面移交通知之日起1个月内书面向开发企业反馈明确接洽方式。对已接收的房屋配套设施不符合现行使用标准的,接收单位可以在接收后提请同级政府调配使用,并依法办理使用功能变更手续。

属于成本价移交的配套设施,接收单位应当在接到书面移交通知之日起1个月内书面向开发企业反馈移交意见,明确接洽方式;未在限期内反馈意见的,视作接收单位暂时放弃接收配套设施。

第十三条 属于成本价移交的配套设施,接收单位暂时放弃接收配套设施的,开发企业经现场公示1个月并经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可临时变更使用功能直至接收单位书面明确接收之日止。接收单位书面明确放弃接收配套设施的,开发企业将接收单位放弃接收配套设施的书面意见现场公示1个月并经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可变更使用功能。

属于业主共有的配套设施,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变更使用功能。

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批配套设施变更或临时变更使用功能的相关许可申请时,应当征求相关专业管理部门意见。

第十四条 配套用房(市政公用设施除外)应当在安装永久通水、通电、通燃气后,以毛坯房移交、交付使用,接收单位不得以任何理由增加接收条件。

属于市政公用设施的,各相关专业管理部门负责制定移交标准并向社会公布,开发企业应当按公布的移交标准移交,接收单位不得以任何理由增加接收条件。第十五条 配套设施的相关专业管理部门应当自本规定发布之日起3个月内制定并公布相关移交指引和移交清单目录。

开发企业须将配套设施的用地资料、报建图纸资料、建筑施工图纸有关资料及申报、报建、验收等有关文件交给接收单位,并按专业管理部门公布的移交指引和移交清单目录的规定移交,移交资料清单应当作为移交协议附件。

第十六条 配套设施应当自接收之日起6个月内按规定的使用功能投入使用,未经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同意不得擅自变更。

教育设施、医疗设施、行政管理设施、市政公用设施等,以及预售或销售合同约定属于业主共有或共享的配套设施,不得变更为经营性配套设施。

第十七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

附件:配套设施移交目录

类别配套设施项目接收单位

教育设施中学、小学区教育局

医疗设施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区卫生局

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区残联

行政管理设施 街道办事处、社区服务中心区政府

派出所等警务用房区公安分局

消防站市公安消防局

社区居委会区政府

邮政及市政公用设施

公交站场归口管理部门

110KV变电站、220KV变电站归口管理部门

垃圾压缩站、公共厕所、环境卫生站区环卫行政主管部门

邮政所市邮政局

第三篇:韶关居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管理条例

《韶关市居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管理条例》

(立法起草建议稿)

韶关市地方立法中心

2017.1.20

韶关市居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管理条例(含立法说明)

目录

第一章 总则(共计八条)

第二章 居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规划与建设(共计五条)

第三章 居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监督与管理(共计四条)

第四章 居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移交、权属界定及使用(共计五条)

第五章 法律责任(共计七条)

第六章 附则(共计两条)

韶关市居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管理条例(含立法说明)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立法的目的和依据)为加强居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建设和移交、使用等管理,维护开发建设单位和业主的合法权益,创造良好的居住生活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和《物业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立法说明:本条旨在明确立法的目的和依据,强调建立居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管理制度,规范居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建设和移交行为,维护开发建设单位和业主的合法权益,创造良好的居住生活环境。同时,也强调结合韶关市的实际。

因为居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管理没有上位的法律,而且居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可能会涉及相关诸多法律法规,所以具体列举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和《物业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为依据,也参考了杭州的《杭州市居住区配套设施建设管理条例》、南宁的《南宁市房地产开发项目配套设施建设管理条例》和广东省及省内广州的《广州市居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管理暂行规定》、珠海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居住小区公共配套服务设施规划、建设和移交管理的通知》等地市的实际做法。广东省和省地市虽没有关于居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管理的地方法规立法,但广东省和省内地市通过规范性文件形式,指导居住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实践,有着成功经验。

第二条(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的内涵)配套公共服务设施是指居住区内的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商业服务、金融邮电、社区服务、市政公用和行政管理及其他等设施。

居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具体类别按照本市居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的设置标准确定。

立法说明:本条旨在明确居住区及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的内涵,明确什么是居住 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也就是明确了《条例》规范的对象是配套公共服务设施,不含基础设施。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GB 50180-93(2002年版)是这样界定的:城市居住区一般称居住区,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指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30000--50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整套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居住小区一般称小区,是指被城市道路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10000--15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套能满足该区居民基本的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居住组团一般称组团,指一般被小区道路分隔,并与居住人口规模(1000--3000人)相对应,配建有居民所需的基层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居住区配套设施包括配套基础设施和配套公共服务设施。

配套基础设施是指居住区内的道路、供电、供气、供水、排水、通信、环卫、绿化、路灯、消防、人防、避雷、非经营性停车场所、监控、有线电视网络等设施。配套公共服务设施是指居住区内的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商业服务、金融邮电、社区服务、市政公用和行政管理及其他等设施。

居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是根据公共利益需要,为保障城市功能和满足居民基本生活需要所建设的设施。具体来说,居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是指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建的、能满足居住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需要、提供公共服务的设施总称。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也称配套公建),应包括: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商业服务、金融邮电、社区服务、市政公用和行政管理及其它八类设施。

第三条(适用主体)本《条例》适用的主体是开发建设单位,具体包括房地产开发建设单位和综合开发实施单位。其中综合开发实施单位是指政府组织或者指定对某一区域实施征地拆迁安置,并通过统一建设居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使其成为成熟居住区的建设主体。

立法说明:本条旨在明确居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主体,包括房地产开发建设单位和综合开发实施单位。

第四条(适用区域范围)本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新建、改建、扩建居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建设、移交和使用适用本条例。

立法说明:本条旨在明确居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范围,不是全市范围内都适用,仅指本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新建、改建、扩建居住区。

《条例》题目居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市政府发的文件不包括新建两个字。后思考加上“新建”两个字,但最终还是考虑删掉这两个字。也有人建议增加。《条例》条文里有明确界定,其适用范围实质就是新建居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

第五条(管理体制)住建行政主管部门局负责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居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管理和组织协调工作。

规划、国土、发改、园林、教育、文化、体育、消防、人防、环保、城管、卫计、民政等有关部门,应当根据各自职能分工和职责依法做好居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建设、移交和使用工作。

立法说明:本条旨在明确居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建设、移交和使用涉及的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明确那个具体政府部门牵头居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的管理。

按照“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分别由市、区两级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本条例的具体实施。

建议设立专门的机构居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协调办公室,挂靠住建局,由住建局具体主管。多家开发建设单位反映移交多头行政部门主管,实际操作困难。

第六条(配套原则)居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应当符合城乡规划,配建标准应当根据项目的建设规模等级,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并结合实际,配建相应的配套公共服务设施。

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节约用地的原则,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相协调。

立法说明:本条旨在明确居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居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的设置水平应当和居住人口规模相适应,如《广东省加强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对小区幼儿园配置人口规模4500人就是一个分界点,大于4500人和小于4500人处理的政策就不一样,4500人以下的由政府统筹解决。应坚持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可持续发展和节约用地的原则。

居住区按居住户数或人口规模可分为居住区、小区、组团三级。各级标准控制规模,应符合图标里的规定。

参见: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GB 50180-93(2002年版)(2016年版已出,但未就 居住区界定)

第七条(同步建设原则)居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应当与住宅建设项目统一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按规定交付使用。

住宅建设项目分期开发的,住建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项目建设进度明确其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内容、建设期限,其必备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应当于首期建成。

立法说明:本条旨在明确居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应该遵循的统一规划和同步设计、同步建设、按规定交付使用。原来立法宗旨是同步设计、同步建设、按 6 同时交付使用,三同步原则,利益单位认为过于严格,改作按规定交付使用。

对于分期建设的也需要明确其配套设施的建设内容、建设期限,其必备的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应当于首期建成。必备的具体应包括:垃圾压缩中转站、变电站、公共厕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公交首末站等设施。

第八条(投诉和举报权利)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居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建设、移交和使用不符合本条例要求的,有权向住建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相关行政主管部门投诉和举报。住建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接到举报或者投诉后五日内决定是否受理,并告知举报人或者投诉人;不予受理的,应当说明理由。住建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对决定受理的案件,应当及时组织调查,并将处理结果告知举报人或者投诉人,同时向社会公开。

立法说明:本条旨在强调社会监督,充分利用社会力量监督行政相关主管部门和开发建设单位的居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建设、移交和使用行为。

第二章

居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规划与建设

第九条(居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范围)根据法律、法规及其他相关规定,按照居住区的规模等,相应配置以下配套公共服务设施:

(一)教育设施:包括幼儿园、中小学等。

(二)医疗卫生设施: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站(含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用房)等。

(三)文化体育设施:包括文化活动室和文体活动场所等。

(四)社会福利与保障设施:包括老年人服务设施、托老所、残疾人托养所、无障碍设施等。

(五)市政公用和和行政管理:垃圾压缩中转站、公共厕所、公共客运交通设等;街道办事处、派出所、社区服务等行政管理用房。

(七)商业服务设施:包括农贸市场(生鲜超市)等。

(八)金融邮电:邮政所、储蓄网点等。

(九)业主共有或共享的配套设施:配电房、生活水泵房、通信设备间、物业管理用房、车库、垃圾收集设施等;

(十)根据法律、法规和本市居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的设置标准确定应当配套的其他公共服务设施。

立法说明:本条旨在明确居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要有据可依,根据居住区的规模等级配置。具体配置哪些,本条明确居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包括哪些具体内容。这里居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逐一列出。但不可能穷尽列举,因地制宜,实际情况不同可根据法律、法规和其他相关规定应当配套的其他公共服务设施。具体由规划部门根据法律法规和韶关市居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的具体标准在《项目规划说明书》中列出具体点配套公共服务设施,作为开发建设单位建设的依据。这里具体配置的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由住建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第十条(建设标准与公布)韶关市人民政府应当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本《条例》及其他相关规定,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并公布居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的具体配置标准,并向社会公布。

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开发建设单位应当严格执行配置标准。

立法说明:本条旨在明确配套公共服务设施要有严格执行配置标准,有依据,依法办事。既要根据国家层面和省里层面的要求,同时结合韶关实际,韶关市人民政府制定出结合韶关实际具有可操作性的居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接收单位和开发建设单位都有一个明确的依据标准,做到有法可依,便于执行和操作。配置标准向社会公布,便于社会监督。

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相关行业管理部门应将涉及本部门的有关公建配套公共 8 服务设施标准及要求提交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由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按照相关规范、规定等制定韶关市城市居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标准,并报市政府批准执行。因国家规范标准调整或省以上行业管理部门决定致使配套公共服务设施标准发生变化的,相关市级行业管理部门应及时告知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调整相关设施标准。公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设置标准应向社会公布。

第十一条(制定规划)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在居住区建设用地土地使用权出让或者行政划拨前组织编制《项目开发说明书》,《项目开发说明书》应根据韶关市城市总体规划、近期建设规划、各专项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及韶关市居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的设置标准。

《项目开发说明书》根据项目性质、项目规模、用地位置及建设周期等对配套公共服务设施作出明确且详细规划,具体应包括居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位置、具体内容、使用功能、建筑规模、产权界定、移交方式、移交标准、接收单位等。

立法说明:本条旨在明确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有义务做好居住区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规划,做好《项目开发说明书》是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职责。特别明确首先居住区项目要符合韶关的各项规划,规划部门有义务组织编制《项目开发说明书》,明确规划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用地位置、具体内容、使用功能、建筑规模、产权界定、移交方式、接收单位等。同时,明确《项目开发说明书》的依据。

第十二条(依据规划)《项目开发说明书》是开发建设单位建设居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的依据。

开发建设单位根据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编制的《项目开发说明书》,制定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建设方案,报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审查、核定后,方可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开发建设单位应按照《项目开发说明书》要求进行居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 9 建设。

未经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批准,开发建设单位不得擅自变更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的功能、位置,不得擅自减少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的规模,不得擅自改变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的位置。确需变更的,需要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按照法定程序调整规划和变更《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立法说明:本条旨在具体落实依法办事,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要有明确具体的依据,保障公共服务配套设施规划、建设、移交有据可依。开发建设单位有据可依,开发建设单位根据《项目开发说明书》,制定修建性详细规划、建筑方案,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同时,明确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的监督义务,确保开发建设单位建设的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符合规划,满足需要。

第十三条(居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成本分担)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在居住区建设用地土地使用权出让或者行政划拨前组织编制《项目开发说明书》中明确列出居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成本如何分担。

符合划拨用地条件的公益性配套公共服务设施,不计入房地产开发项目用地的土地出让金,由开发建设单位统一代建,建成后无偿移交给接收单位。

国土行政主管部门在土地出让底价评估时应当综合考虑上述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成本。

立法说明:居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性质不同,政府的优惠政策也不同,建设成本投入和移交的接收单位亦不同。行政管理、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市政道路、公交站、大型环卫、社会服务等配套设施,由政府或者政府相关部门投资建设。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建设上述配套设施。商业服务等设施,由开发建设单位投资建设。如居住区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中的幼儿园、小学、中学符合划拨用地条件的公益性配套公共服务设施,不计入项目用地的土地出让金,由开发建设单位统一代建,建成后无偿移交给市、区住建行政主管部门。国土资源和规 10 划行政管理部门在土地出让底价评估时应当综合考虑上述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成本。

供业主使用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和其他商业服务设施等,开发建设单位建成后按照规划确定的使用功能和《广东省物业管理条例》的规定使用。由开发建设单位建成后按照规划确定的使用功能进行使用和组织经营管理列入开发成本,由开发建设单位承担。

第三章

居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监督与管理

第十四条(合同管理)国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项目开发说明书》、出让方案或划拨方案,在招拍挂出让土地使用权或划拨土地时明确说明配建公共服务设施位置、面积、内容等,由开发建设单位建设,并在土地出让或划拨合同书中明确规定。

开发建设单位应当在开工建设前与住建行政主管部门签订居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合同》。《建设合同》应当明确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的建筑面积、建设内容、建设地点、开工及竣工期限、交付时间、产权归属、违约责任等。

分期交付的,建设合同应载明分期交付使用的批数及期限。

住建行政主管部门应在与开发建设单位合同签订之日起10日内,将出让地块需配建的公共服务设施情况书面告知相关接收单位。

根据《建设合同》,接收单位应当在10日内与开发建设单位签订《移交协议》,包括接收内容、产权界定、管理责任、基本设计条件等事项。

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的土地资料、工程报建、建筑施工图纸、竣工验收等有关文件,并将移交资料清单作为《移交协议》附件。

居住区建设项目转让时,其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合同》明确的义务应当一并转让,受让人应当在受让后十五个工作日内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合同变更手续,并报规划行政部门备案。

立法说明:本条通过合同制的管理,明确责任主体,明确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权利义务法律关系,明确居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详细内容,明确居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主体、接收单位及接收内容和基本设计条件。权利和义务通过合同形式固定下来,可操作、可执行,避免发生不必要的纠纷,也利于依据合同的约定监督开发建设单位切实履约,以及开发建设单位违反合同的制裁。

尤其是对于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在土地出让时应当作为招拍挂的前置条件,其建设成本、土地成本等相关费用在土地招拍挂条件中计入起始价。明确配套公共服务设施作为土地使用权出让条件之一进行规定。

第十五条(建设过程监管)建立居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动态监管制度。

住建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纳入项目规划编制、商品房预售许可、交付使用备案等项目管理全过程动态监管,并牵头组织各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对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情况进行监督。

对分期建设项目首期未同步开工建设相关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的,暂停办理项目余期施工许可;对在项目预售阶段不按期开工建设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的,暂停办理项目剩余部分的商品房预售许可;对在项目竣工验收阶段不按期完成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并通过验收的,不予办理项目交付使用备案手续。

立法说明:本条旨在实行动态监督、过程管理,强化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过程的动态监管。《条例》要求相关职能部门在规划、销售、验收和竣工备案等阶段加强监督,对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内容和时序进行把关。

第十六条(报告义务)开发建设单位应按照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合同》约定完成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义务,应当定期将项目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情况及进度向住建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立法说明:本条旨在强调开发建设单位主动向监管部门报告的义务。

第十七条(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公示制度)开发建设单位应将居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修建性详细规划在销售场所予以公示。公示内容包括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的建筑面积、建筑位置、交付时间,并书面告知购房人。

立法说明:本条旨在监督开发建设单位履行义务,便于业主和社会监督。开发、销售企业在商品房销售过程中应将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实施计划在销售场所予以公示,公示内容包括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的建筑面积、建筑位置、交付时间,并书面告知购房人。开发企业在进行小区前期物业管理招投标时,应将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的实施计划作为招投标书的内容告知投标人。

第四章 居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移交、权属界定及使用 第十八条(配套公共服务设施核验、交付)开发建设单位应在居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竣工10日内向住建行政主管部门申请竣工综合验收。

住建行政主管部门接到申请后应10日内组织各相关职能部门到现场核验,根据《建设合同》核定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是否符合交付条件。对已经完全履行配套设施《建设合同》义务的开发建设单位,10日内核发《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合同履行确认证明》,予以办理交付使用备案手续;对未履行或者未完全履行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合同》义务的开发建设单位,责令其限期进行整改。

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经验收合格,住建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居住区项目交付使用备案手续,居住区项目方可交付使用。配套公共服务设施未经验收合格的,居住区项目不得交付使用。

立法说明:交付、验收和核发证明,明确主体和合理的时间段,便于操作。符合条件的验收交付,不符合条件的不得交付,并明确整改义务。对于配套公共服务设施验收的条件和标准,这里并没有做出具体详细的规定,各相关职能部门都有针对不同配套公共服务设施验收标准,这个应该在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与开发 13 建设单位签订合同中体现。

第十九条(接收单位)开发建设单位根据《建设合同》和《移交协议》将居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分别移交给相应的管理和使用的接收单位,接收单位负责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

依法属于全体业主共有的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实行物业管理的居住区,物业管理单位按规定接收。尚未实行物业管理的居住区,可以委托社区居民委员会暂时接收,待业主大会指定专业单位后移交。

配套公共服务设施接收单位应当按规定及时接收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并做好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的维护管理工作,不得拒绝接管配套公共服务设施。接收单位不得以任何理由增加额外的接收条件。

立法说明:本条旨在明确接收单位,免得实践中推诿和拖延。接收单位依据开发建设单位与住建行政主管部门签署的《建设合同》《移交协议》,一切纳入合同的监管,明确具体权利和义务,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依法属于全体业主共有的公共服务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属于全体业主共有,由全体业主同意指定专业单位接收、维护和管理。

第二十条(权属界定)居住区项目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的权属,国家法律、法规、规章或者其他规范性文件有规定的,按规定执行;国家法律、法规、规章或者其他规范性文件未作规定的,根据住建行政主管部门与开发建设单位签订《建设合同》执行。

立法说明:不同配套公共服务设施性质不同,有区别对待。有些配套公共服务设施是公益性公共基础设施,应该是政府投资,开发建设单位代建,建成后移交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有些配套公共服务设施是非营利性的,供居住区业主利用,列入开发成本,建成后移交业主共有;有些是营利性的设施,归开发建设单位所有,但由业主物业管理委员会统一管理。

居住区内配套的教育、医疗卫生、社区服务及行政管理与社区服务用房等依法归政府所有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移交给规定的接收单位,由政府授权的有关部门管理、使用,并申请办理房屋登记。

依法属于全体业主共有的公共场所、公用设施和物业服务用房等,由开发建设单位申请房屋所有权初始登记,房屋登记机构在房屋登记簿上予以记载,不颁发房屋权属证书,无偿移交给业主。

农贸市场、超市、商店等营利性公共服务设施,由开发建设单位投资统一建设,其产权归开发建设单位或者买受人所有,但交付使用后应当纳入居住区物业管理。

超市、商店等公共服务设施,由开发建设单位按照规划条件投资统一建设,其产权归开发建设单位或者买受人所有,但交付使用后应当纳入居住区物业管理。可按“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进行有偿使用,建设费用不得计入构成房价的公共配套建设费。

居住区内配套的物业管理用房、公厕及业主共用设施设备用房等公共建筑,依法属于全体业主共有,由开发建设单位申请房屋所有权初始登记,登记机构在房屋登记簿上予以记载,不颁发房屋权属证书。

第二十一条(权属移交程序)开发建设单位应在收到住建行政主管部门的《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合同履行确认证明》之日起10日内,书面通知接收单位接收配套公共服务设施,接收单位应在接到书面移交申请之日起10日内按照《移交协议》接收配套公共服务设施。

开发建设单位和接收单位应当在二个月内完成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移交工作。接收单位按规定接收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并做好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的维护管理工作,不得拒绝接管配套公共服务设施,不得以任何理由增加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条件。

开发建设单位应当配合接收单位向房屋登记机构提出登记申请,房屋登记机构直接将房屋登记在接收单位名下,房屋登记过程中产生的相关费用由接收单位承担。

房屋交付过程中产生的相关费用由接收单位承担。

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或合同另有约定,从其规定或约定。

立法说明:本条旨在明确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的权属移交程序,分别从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的移交时间、移交程序、移交过程和移交费用等环节明确了规定,确保配套公共服务设施按时移交,按时投入使用。

公用基础设施中市政设施的移交管理,应当依照本市市政设施移交管理有关规定进行。

第二十二条(居住区配套设施使用)房屋登记机构应当在居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的房屋登记簿或房屋所有权证上注明其规划设计用途。

居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应当按照其规划设计用途进行使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挪作他用,不得出售、出租、抵押或挪作他用。

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的用途确需变更的,需经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按照法定程序变更规划,已经预售,应经业主大会中超过三分之二的业主同意。

立法说明:本条旨在明确配套公共服务设施要按照其规划设计用途进行使用,不得擅自改变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的使用功能。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三条(开发建设单位违反规定义务)开发建设单位违反《项目开发说明书》等规定的义务,不履行义务或弄虚作假的,由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依法查处,并责令改正;

开发建设单位违反《建设合同》《移交协议》等规定的义务,由住建行政主 16 管部门依法查处,并责令改正;

逾期不改的,可处以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并限期整改。情节严重的,提请相关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依法降低其资质等级或者吊销资质证书。

立法说明: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有义务组织编制《项目开发说明书》,明确规划居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位置、具体内容、使用功能、建筑规模、产权界定、移交方式、接收单位等,开发建设单位严格按照《项目开发说明书》的要求进行居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移交。强化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监督开发建设单位的职能。

开发建设单位与住建行政主管部门签署的《建设合同》,与接收单位签署《移交协议》,合同明确开发建设单位的的义务,强化住建行政主管部门监督开发建设单位的职能。

第二十四条(开发建设单位未签合同)开发建设单位未签订居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合同擅自开工的,由住建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处以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提请相关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依法降低其资质等级或者吊销资质证书。

立法说明:本条旨在约束开发建设单位,强化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监督合同职能。

第二十五条(未按合同履行义务的处罚)开发建设单位未按签订居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合同》规定内容履行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义务的,由住建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改正,并追究违约责任;如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已被占用,无法实施建设的,开发建设单位应当支付异地建设所需费用,由政府有关部门按照区域规划组织建设,并由规划行政部门依照有关规定对开发建设单位进行处罚。情节严重的,提请相关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依法降低其资质等级或者吊销资质证书。

立法说明:本条旨在约束开发建设单位,监督开发建设单位严格履行合同义务,违反合同的惩戒与补救,威慑开发建设单位按照合同严格履行义务,做好规划、建设、移交及办理相关手续的义务。

第二十六条(未经验收擅自交付使用的处罚)开发建设单位未经配套公共服务设施验收,擅自将居住区项目交付使用的,由住建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改正,并处以居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合同总价款2%以上4%以下的罚款。

开发建设单位的配套公共服务设施验收不合格,擅自将交付使用的,由住建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立法说明:本条旨在规范开发建设单位的行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未经验收合格,无论是开发建设单位的项目还是配套公共服务设施都不得交付使用,确保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真正起到应有的效果,严格要求开发建设单位切实履行合同义务。并处以居住区项目工程合同总价款2%以上4%以下的罚款是借鉴南宁的《南宁市房地产开发项目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管理条例》处罚标准,但韶关房地产协会认为处罚过重,认为并处以居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合同总价款2%以上4%以下的罚款。经思考,觉得建议合理,采纳,写入条文。

第二十七条(擅自改变用途的处罚)开发建设单位将应当移交的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出租、出售或挪作他用,由住建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依法归政府接收的使用单位违反本《条例》,未在规定时间内将居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投入使用或者未按照规划确定的使用功能投入使用的,由其上级主管部门依据职权责令改正,通报批评;拒不改正的,由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依法归全体业主所有的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由业主委员会同意的物业管理的 18 专业单位统一管理、使用,如未在规定时间内将居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投入使用或者未按照规划确定的使用功能投入使用的,由业主委员会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业主大会可以更换物业管理的专业单位。

立法说明:本条旨在规范配套公共服务设施按照规划的功能使用,不能擅自改变使用功能。对于擅自改变配套公共配套设施规定用途的单位和责任人,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依法追究责任。

产权依法属于接收单位所有的居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应当按照其规划设计用途进行使用。

开发建设单位不得将依法属于全体业主共有或政府所有的配套公共服务设施转让、出租、抵押或挪作他用。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居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使用功能。擅自变更居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使用功能的,由各相关行政职能部门责令改正。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八条(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责任)住建和规划等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居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建设、移交、使用等管理过程中存在弄虚作假、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贪污受贿等行为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依据职权责令改正,通报批评;拒不改正的,由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的,应当依法赔偿。有关部门承担赔偿责任后,可对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并进行追偿;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立法说明: 本条旨在约束居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管理的政府职能部门,严格依法履行职责,违反者将受到惩戒。

第二十九条(接收单位的责任)接收单位应在接到开发建设单位书面移交申请之日起10日内按照《移交协议》接收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并于应当在二个月 19 内完成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移交工作。不按照《移交协议》接收居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责令限期纠正,并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立法说明: 本条旨在约束接收单位的行为,接收单位严格按照《移交协议》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移交,规范接收单位的接收行为,预防接收单位不作为或推诿,导致移交行为的不畅或滞后,耽误居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正常使用。

第六章附则

第三十条(生效实施时间)本条例自

月 日起实施。

本《条例》实施前已经领取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的居住区建设项目,按照土地出让时提出的规划设计条件、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意见或者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建设和管理。

立法说明:本条旨在生效时间的分界点,分界点前后存在适用法规的不同。再者,根据市教育局的建议,对不符合居住区建设条件的新建住宅楼盘所需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开发建设单位应按照一定标准缴纳代建费。

第三十一条(参照适用)棚户区改造、保障性住宅用地等配建的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建设、移交和权属界定参照本《条例》执行。

已建成的居住区没有没有公益性公共服务配套设施设施的的或者不能满足需要的,由所在地区级人民政府负责建设,也可以从其他社区设施中调剂置换,或者以购买、租借等方式解决,所需资金由区级人民政府统筹解决。

新建居住区项目所需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开发建设单位可以按照一定标准缴纳代建费,具体代建费的标准由市政府统一制定,由政府统一代建。

立法说明:本条旨在对城市棚户区、国有工矿棚户区、华侨农场危房改造、20 国有林区棚户区改造几类特殊的情况参照执行作出说明。已建成的居住区没有没有公益性公共服务配套设施设施的的或者不能满足需要的,作出规定。

第四篇:安徽省民政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建设管理办法

安徽省民政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建设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全省民政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建设管理,提高管理水平,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民政部及省政府相关要求,结合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民政公共服务设施项目是指:各级公共财政预算资金、福利彩票公益金,以及其他资金投资建设的,由各级民政部门负责或指导组织开展的民政公共服务设施新建、改扩建项目。

第三条 民政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应符合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符合民政事业发展总体规划和各专项规划,符合当地城乡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的总体要求,符合财政资金支持的方向和范围。

第四条 民政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建设应当坚持“合理规划、整合资源;规模适度、功能完善;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规范建设、科学管理”的原则。

第二章 工作职责划分

第五条 民政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建设实行分类指导,分级管理。省民政厅负责指导全省民政公共服务设施项目规划布局,制定项目管理有关制度,编制项目投资补助计划,负责省级民政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储备库的建设和日常管理,负责指导、监督、检查项目建设,以及建成项目的管养和运营。

市级和县级民政部门负责本级项目储备库的建设和日常管理,负责本

级项目建设管理和建成项目的管养和运营,并指导下级民政部门做好相应工作。

各级民政部门应加强民政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建设的组织领导,建立长效工作机制,明确工作职责,确定专人负责项目管理工作。

第六条 民政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库日常管理由省民政厅规划财务处负责。具体职责:会同相关处(室、局)布置规划项目的申报;审核规划项目库和备建项目库入库意向项目,汇总提出规划项目库和备建项目库入库项目;综合协调、指导、监督、检查下级项目储备库建设和管理。

厅相关处(室、局)按工作职能具体负责规划项目和备建项目的收集、筛选、论证、入库审核等工作,提出入库意向项目;负责指导、督促、检查职责范围内项目的建设、已建成项目的效益评价和管养及运营。

第三章 项目储备库分类

第七条 全省民政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储备库分为规划项目库和备建项目库。

列入规划项目库的项目是指民政事业发展规划期限内确定应当建设的项目。

列入备建项目库的项目是已完成可研报告审批,履行规划选址意见、项目用地审批、环境影响评价、节能评估等有关建设审批程序,资金落实到位,具备实体开工条件的项目。

第八条 按照民政公共服务设施项目所属的业务范围,分为养老类、社区服务类、救灾设施类、儿童福利类、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类、优抚类、安置类、婚姻收养类、殡葬服务类、其他类。其中养老类包含机构养老、社区养老项目;社区服务类包含社区服务站和社区服务中心项目;优抚类包括光荣院、烈士纪念保护设施项目;安置类包括军休所、军供站项目。

第四章 项目储备库运行

第九条 全省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储备库建设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省、市、县三级分别建库。

第十条 省级民政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储备库的项目申报原则上每年进行一次。每年9月底,省民政厅下达征集项目通知,市级民政部门组织所属县级民政部门填报《安徽省民政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储备库规划项目申报表》(附表1),按业务范围报厅相关处(室、局),同时汇总报送厅规划财务处。

厅相关处(室、局)根据民政规划目标任务和实际情况,确立项目筛选原则及条件,经分管厅领导初步审批后,确定规划项目储备库入库意向项目。

厅规划财务处会同相关处(室、局)审核入库意向项目,经分管厅领导审批后,进入省民政厅规划项目库。

第十一条 厅相关处(室、局)提出备建项目库建议方案,经分管厅领导初步审批后,送厅规划财务处。

厅规划财务处会同各相关处(室、局)审核备建项目库建议方案,经分管厅领导审批,报厅规划项目实施领导小组或厅长办公会审定后进入备建项目库。

进入备建项目库的项目,须提交《安徽省民政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储备库备建项目申报表》(附表2)和项目立项批复、规划选址意见,有项目

可研报告批复、土地预审意见或土地使用证、环评批复、同级政府或财政部门资金承诺函的也可一并提交。

第十二条 对进入备建项目库的项目,省民政厅按照统筹规划、效益优先、轻重缓急等原则,根据中央和省级资金投资重点及项目建设性质,安排投资补助、以奖代补等。

凡未纳入备建项目库的项目,原则上不给予中央和省级资金支持。第十三条 纳入项目储备库中的项目实行动态管理,原则上每年第四季度调整一次,并及时更新项目进展情况。

因国家政策调整、项目建设意向变化,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不再符合所在项目库申报条件的项目,由项目主管部门提出并经省民政厅核实后,退出当前所在项目储备库。

未纳入规划项目库的项目,原则上不纳入备建项目库。

纳入规划项目库的项目前期工作成熟后,按重要性及建设时序安排递进纳入备建项目库。

纳入备建项目库的项目开工建设后,自动从备建项目库中移出。第十四条 纳入规划项目储备库的项目,各项目申报单位应在每年第二季度和第四季度末上报项目进展情况;纳入备建项目储备库的项目,各项目申报单位应在每季度末汇总上报项目进展情况。

第五章 项目建设

第十五条 民政公共服务设施投资应当严格遵循基本建设程序。基本建设程序主要包括:提出项目建议书、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施工准备、组织工程施工、竣工验收等阶段。

项目建设单位应当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履行报批手续,上一环节未完成时不得进入下一环节。项目建设必须坚持先勘察、后设计、再施工,严禁项目建设边勘察、边设计、边施工。

第十六条 项目单位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严格实行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

第十七条 项目建设单位应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和安全管理规定,对建设项目进行工程质量管理、安全管理。项目单位应督促勘察、设计、监理和施工单位履行职责,加强质量监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和施工安全。

第十八条 建设工程竣工后,应及时办理固定资产登记等手续。建设形成的固定资产,未经主管部门批准,项目建设单位不得随意变更用途或擅自处置。

第十九条 项目建设单位应当严格按照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建设档案,在项目竣工验收后,及时将全部档案移交项目单位。

第六章 资金管理

第二十条 已批复的项目概算是项目投资的依据,原则上不能突破。确因不可抗拒因素造成投资突破概算时,必须按规定程序报立项批准部门审批。

第二十一条 项目建设单位应当严格按照投资计划、支出预算、工程进度申请拨付资金。项目预算资金应当专款专用,按照规定标准开支,未经批准,不得改变资金的使用性质。

第二十二条 项目建设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工程价款结算制度,按照财

政支出预算管理有关规定和工程价款结算有关程序支付建设资金。

第二十三条 项目建设单位应当结合本单位特点,加强项目建设财务管理。建立预算资金审核制度;及时组织做好和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的编制和报批工作。

第二十四条 对于重大建设项目,各级民政部门根据实际情况配合审计部门开展跟踪审计。

第七章 监督检查

第二十五条 省民政厅实行在建项目报告制度。凡是有中央和省级补助资金的在建项目,项目所在市(县)的民政部门应定期向省民政厅上报项目建设进度情况。

第二十六条 省民政厅根据需要组织开展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检查。项目建设单位应当配合做好项目监督检查工作,提供有关项目信息。

第二十七条 项目管理应接受同级或上级财政、发改、审计、监察部门检查监督。对管理不善、弄虚作假,不履行基本建设程序,擅自变更建设用地、建设性质、建设内容,挪用、截留建设资金或存在其他违法违纪行为的项目和单位,视情节轻重采取限期整改、通报批评、停止拨款、停止安排新建项目等措施,情节严重的,移交纪检、监察等部门处理。

第八章 附则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由省民政厅规划财务处负责解释,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五篇:广州市房地产开发项目合并征收各种配套设施建设费的实施方案

广州市房地产开发项目合并征收各种配套设施建设费的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广州市人民政府穗府〔1996〕125号文《关于调整收费项目改善我市投资环境的通知》及省物价局〔96〕304号文《关于广州市合并配套设施收费项目的批复》的精神,对其中合并征收房地产项目“配套设施建设费”(以下简称“建设费”)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总则

1.对广州市区内的固定资产投资建设项目统一征收“建设费”,其中小区成片开发的商品房项目按基本建设投资额的6%计收;零散开发的商品房项目按基建投资额的12%计收。

2.商品房建设项目,是指在我市依法取得《城市综合开发公司资质等级证书》和《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的企业(以下简称开发企业),经省、市计划部门批准,列入同级商品房屋建设计划的项目。

3.小区是指城市规划部门依照《城市规划法》审批的居住区、居住小区、住宅组团(包括在小区内通过出让土地使用权取得土地进行房屋建设的项目)等,按照小区标准实施配套建设的项目。

零散建设项目是指建设的规模不符合上述小区标准,不能按照小区标准实施配套建设的其他项目。

4.非商品房建设项目,其“建设费”收费费率按6%计收。

5.基本建设投资额是指建设项目投资总额剔除了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建设期贷款利息、土地出让金、不需安装的设备款、征地款(不包拆迁)、本合并收费所包含的各项设施的投资额、不可预见费的非基建投资等项目之后的投资额,建设单位在办理缴纳“建设费”时,应同时提供经有权批准部门批准的有关投资总额构成的资料,或可行性报告中投资总额概算,以便据以核定基建投资额,如不能提供以上资料,则按照定额站的有关资料计算。

二、征收工作的具体运作

1.“建设费”由市建委派人在市政设施收费处设立的“建设费收款处”收取,具体在市规划局和各区规划分局内设点办理收费,建设单位交费后,有关收费点即开给“建设费”签证单及缴款证,建设单位凭“签证单”办理申领《建筑工程规划许可证》手续,凭“缴款证”到政府各业务管理部门办理有关手续。

2.在本方案实施前已按原规定交了一项或多项“配套费”的开发企业和非开发项目的建设单位,可持已交费的交费证明,继续按原规定办理其余未交费项目的交费手续。

凡本方案实施后,已按新规定交了“建设费”的,可持“缴费证明”办理各配套设施管理部门的有关手续,各有关部门不得重复收费;如无“建设费”收款处的缴款证明,各有关部门不予办理有关手续。

凡本方案实施前,有关配套费已经批准分期缴交或缓交的,仍要按原批准日期清交。

3.市建设银行及有关银行的各支行都要设立“建设费”专户,配合收取“建设费”,每月终了后五天内,将上月收取的全部“建设费”转入市建行三支行的“建设费”专户,以便统一划拨,投入建设。

4.“建设费”实行收支两条线,其收入由收款处于每月结束后15天内,将上月收取的“建设费”扣除有关管理费后,按市规定的分配比例,分别划入各配套设施经办部门在市财政局开设的专户。

其开支由各“经办部门”与计委协同编制计划,由市计委下达执行,市财政局根据计委下达的计划按进度拨款。

5.管理费按收费总额1.5%计提,用于组织收费部门的正常经费、业务费、职工福利和协助收费单位的奖励等。此项费用由建委掌握分配,批准开支计划,接受财政和审计监督。

三、“建设费”的分配办法

1.“建设费”原则上按各有关部门上报市物价局的九五年实收额为基数预测出的新收款总额中所占比例进行分配,具体分配比例由市政府核定实施。各具体配套项目如下:

--------------------

项 目 | 经办部门

-----------|--------

(一)市政建设配套费 |市建委

(二)消防设施费 |市建委及消防局

(三)污水集中处理费 |市政管理局

(四)小区配套缺口资金|市财政局

(五)零散住宅配套费 |市计委

--------------------

--------------------

项 目 | 经办部门

-----------|--------

(六)教育设施配套费 |市教委

(七)商业网点建设费 |市商业网点办

(八)人防设施建设费 |市人防办

(九)停车场统建费 |市建委及交通支队

(十)绿化配套费 |市建委及市绿委

(十一)邮政设施配套费|市邮政局

--------------------

2.用“建设费”投资建设的配套设施,属于国有资产,对经营性的、有经济利益的配套设施项目,其投资应视其经济效益情况签定有偿使用合同。

3.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统一收取“建设费”后,市属各部门不得再以任何理由增加配套设施建设收费项目。今后如有中央、省批准增加的配套设施建设费项目,其收费比例调增现有标准,仍然合并征收。

四、其他

1.实施合并征收“建设费”以后,不再实行对已合并收费项目的减、免、缓政策。

2.上述各款如有未尽事宜,由市建委牵头,会同市物价局商定解决办法,必要时发文补充解决。

下载广州市房地产开发项目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移交管理规定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广州市房地产开发项目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移交管理规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房地产开发项目配套设施建设承诺书范例

    ××市房地产开发项目配套设施建设承诺书 (范本1:项目不分期) 编号: 我公司拟开发建设的××房地产项目,项目地址位于××市××区××路×号,总建筑面积为××㎡,共××栋住宅楼、......

    江苏省民政公共服务设施项目管理暂行办法(5篇)

    江苏省民政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建设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管理,规范项目建设程序和行为,提高项目建设质量和投资效益,根据有关法......

    广州市村镇建设管理规定

    广州市人民政府令 (第1号) 《广州市村镇建设管理规定》已经2000年12月18日市政府第11届68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发布,自2001年3月1日起施行。 市长 林树森 二00一年一月十一日广州市村镇建设管理......

    盐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盐城市区房地产开发项目公建配套设施建设验收和移交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盐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盐城市区房地产开发项目公建配套设施建设验收和移交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盐政发„2008‟232号 盐都区、亭湖区人民政府,市开发区管委会,市各有关委、办......

    广州市建设工程文明施工管理规定

    广州市建设工程文明施工管理规定 广东省广州市人民政府广州市建设工程文明施工管理规定广州市人民政府令 第62号 《广州市建设工程文明施工管理规定》已经2011年12月16日......

    广州市村镇建设管理规定(共五则范文)

    广州市村镇建设管理规定广州市人民政府令第1号广州市村镇建设管理规定《广州市村镇建设管理规定》已经2000年12月18日市政府第11届68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发布,自2001年3月1日起施行。市长林树......

    建设工程(房地产开发项目)承发包合同管理

    建设工程(房地产开发项目)承发包合同管理 2008-11-04 (一)承发包合同造价过程控制 造价过程控制程序的一系列特别约定 1、约定开发商按工程形象进度分段提供施工图的期限和开发......

    湖南省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管理规定

    湖南省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管理规定(试行) 湘交基建字〔2003〕166号 第一条 为加强我省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管理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