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开展供应商审计
如何进行供应商审计
外部供应商管理应是动态的过程管理。在选取供应商时尤为重要,最好选择市场占有率前几名、优良质量口啤、愿意持续改进的服务商,如果该物料整体行业水平不高,则要考虑扶持提高、帮助提高质量,不采购成本倒挂、恶意低成本竞标的企业。尽可能取消独家供应商,也是保证供货、避免一家独大的措施。要建立供应商评估、淘汰机制和制度,审计如有重大质量风险的要予以剔除。
一、质量审计总则
1、目的
评估被审计企业的质量系统以确保与适用的法规要求、标准和企业要求相符合,以及供应商能否满足质量和供货要求的能力。
2、现场审计对象
现场审计主要针对高风险物料(原料、关键辅料、内包材)的供应商;供应
生紧急质量事件或评估有潜在风险;初次审计存在严重或主要问题,要求整改,需对现场再次进行评估等情形。
3、书面审计对象
分类为中、低风险物料(原料、辅料、内外包材等)的供应商。集团内某一公司对供应商使用同一用途物料已进行过现场质量审计且结论合格,可索取有关质量审计报告进行书面审核。合格供应商拟增加供应产品,根据供货质量情况、拟供应产品对制剂的影响大小,经供应商变更评审会评估确定,认为不需进行现场审计的情况。初次审计存在次要问题要求整改,对供应商整改情况进行书面审核即可确认的情况。
4、审计频率
对于高风险的物料供应商,如物料未出现问题每1-3年(企业根据风险要求确定)进行1次现场审计;对有突发质量问题或重大变更,可能影响产品质量的供应商,则立即安排现场审计以评估风险;对于非高风险物料可以发送供应商问卷等多种形式进行书面审计。
1、审计人员资质
审计员包括审计组长和审计员,审计组长负责统筹审计过程的所有活动。QA部根据需求选择审计组长和审计员,由QA经理批准。审计组长和审计员需要接受过内部的质量审计培训;具有相关的法规和专业知识;具有足够的质量评估和现场质量审计的实践经验和能力。
2、审计计划
QA供应商管理员负责准备每年审计计划表,由QA经理批准。供应商审计成员由QA、QC、供应链部、技术部、生产部、生产管理负责人、质量管理负责人等成员组成。每次根据审计计划、供应商的产品特性安排相应审计人员。根据已被批准的“供应商审计计划”,供应链部人员通过《供应商审核通知》书面通知供应商。审计成员须联系供应商明确审计的目的和范围(包括审计的物料及/或服务范围)、审计日期、文件化的审核日程表、被审计供应商地点、被审核的区域及质量系统等事宜。
各种物料现场审计的主要参照后面供应商质量审计要求及各类型物料审计检查要点。审计前,由审计组长根据审计对
QA主任、QC部、制造部负责人、技术部经理、QA经理会审,质量负责人最终批准。
审计方案编码规则:按照文件分类与编码管理程序进行编码。
3、现场审计
3.1审计首次会。审计小组与供应商接洽及管理人员召开一个审计首次会议,交流审计的目的、范围、时间段和审计内容(现场软硬件)。被审计企业可做一个基本介绍,一般以PPT或直接双方交流基本情况。审计组长对审计小组成员进行审计内容的分工(可按FDA的质量、制造、包装标签、物料、QC、设施设备六大模块进行),同时由对方选定审核陪同人员。
3.2审计确认信息:药监局注册证明;上次药监局或法规检查;无菌验证;供应链活动/供应商资格;任何显著变更、关键过程参数;上次审核发现的纠正计划的实施、发出的投诉复核等。审计人员按照审计方案通过面谈、查阅文件和行为观察以比较实际操作与规定要求是否相符。
3.3审计未次会。在审计结束时,与供应商管理层召开末次会议。应对以下信息进行讨论。关注的审计发现问题;审计报告保证(适用时,包括报告生成时间及供应商回复时间);
分析,纠正措施实施,纠正措施有效性确认等。
4、生成审计报告
审计员应发出供应商审计报告,指出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缺陷项及观察项。审计报告应在审计完成后两周内发出,如有正当理由延迟需书面申请QA经理批准。审计报告内容包括:供应商名称;审计地点及日期;审计目的(包括供应商物料及/或服务的识别);供应商背景及历史(初次审核);审计参与人员;适用要求及标准的识别;审计缺陷项及观察项的完整清单,每一缺陷项的分类(严重,主要,次要);及支持的客观证据;供应商的整改完成或CAPA计划报告;审计总结及处理(结论);审计员、审计经理、QA经理及质量负责人的签名和日期。《供应商审计报告》完成后需要及时归档保存。
5、供应商整改回复 5.1审计缺陷发出
供应商将报告针对审计期间发现的不符合项所采取的措施进行回复,要求的反馈时间应在最终报告发出后两个工作周内,最迟不能超过一个月。5.2供应商CAPA回复
分性进行复核(即包括客观证据)。提交的纠正措施应存档,并在供应商文件中保存。若提交的纠正措施被视为不可接受,审计员应与供应商沟通以获取足够的纠正措施。
6、供应商结果判定(合格或不合格)6.1审计缺陷项严重、主要、次要的条款数。6.2审计小组的综合风险评估结果。6.3对产品质量问题的严重性程度等。
7、审计关闭
当所有的纠正结果、CAPA计划及客观证据可被QA部门接受时,审计即可关闭,审计员应将相关文件上交存入供应商文档中。
8、书面审计
供应商书面审计由供应商管理员向供应商发放《供应商情况调查表》,由供应商如实填写,当收齐供应商相关资料和《供应商情况调查表》后,由供应商管理员根据评估和审核情况填写《供应商审计报告表》,审计经理审核,QA经理批准。
三、质量审计判定标准
1、严重缺陷
在质量系统中识别的缺陷,该缺陷会导致药监当局认定系统已表现为崩溃,非“受控状态”及/或会导致在市场中或放行至市场的产品风险很高。系统的崩溃可能导致法规行动。严重的缺陷可以是直接的生产许可的违反,或存在数据的欺骗、误导或伪造,或为主要缺陷的综合导致严重的系统失败。例如,产品生产管理失控、质量不符合,产品混淆或产品偏差,直接影响药物产品或物料的特性,强度,纯度或质量,导致收回及/或法规行动。商业流通的产品不能满足指标或法规要求。商业流通的产品标签不正确(贴错标签)。不能有效执行外部检查机构的缺陷项的纠正预防措施。供应商质量管理出现药监当局带星号项,警告信等;无菌产品的无菌保证度问题(如微生物污染)等。
2、主要缺陷
在质量系统中识别的缺陷,该缺陷会导致药监当局认定可出现潜在的系统崩溃,或未执行特定的法规要求,标准或总部政策,可能影响产品的质量。多个主要发现表明质量系统可能处于非“受控状态”,有潜在缺陷的产品可能被放行到市场中。主要缺陷项可能导致潜在的法规行动。
陷;显著的供应商控制/采购控制子系统的缺陷;关键系统的变更控制,相关的验证缺乏;QA批准前的变更被执行;使用未校正的仪器;无效的培训系统;不能对前次供应商审核或外部检查的缺陷项有效执行纠正预防措施。
3、次要缺陷
被识别的缺陷虽有不符合程序及/或法规要求程度轻微,但为“受控状态”且为相对较低可能影响产品的质量或可用性。例如,对公司的书面批准的程序及/或政策的不符合或偏离的独立事件,不可能影响产品质量。次要错误的发生(如次要的文件记录错误),可能显示趋势。SOP之间的矛盾等。
四、审计的内容及要求
可以设计通用的质量审计,包括供应商(生产商、代理商)的基本情况、人员与机构、厂房设施、设备、质量保证、质量控制、生产管理、物料管理、质量投诉处理、质量问题及使用情况的沟通(根据实际情况添加)。
五、案例介绍
1、代理商审计
审计的基本流程是这样的:根据审计员排定的年度审计计划,细化到月度计划,至少提前2周先联系审计代理商的接待时间,向各部门征求该物料的沟通问题(生产使用、检验、技术、供货等),确认审计成员(至少有质量人员参与),审计组长做了分工,准备“原辅料供应商档案清单”、欠缺的物料资料、供应商基本情况资料、审计物料的质量标准、需要审计和沟通问题的整理等。到达审计现场后,毕竟代理商只有办公场所、物料仓库可供现场检查,审计组成员介绍后表明审计目的和审计内容,有部分代理商会做企业和代理物料的基本情况介绍,如果没有就直接进入审计主题。开始可先查看代理商的文件,列出清单要求对方提供,如我去审计上海一家代理进口辅料的公司,文件体系包括:公司相关物料管理流程,包括客户投诉流程、物流管理流程、退换货流程、ERP管理流程、客户审计流程、员工培训流程、供应商档案变更流程、标签管理流程、受控文件管理流程等。询问了负责质量的总经理助理、区域销售经理等人员关于企业经营、质量、销售运行情况,查看了企业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ISO认证相关证书、企业简介、组织机构、销售授权书、药品进口注册证、批准的进口注册
流程、销售清单,销售证照及相关资料。现场可获得生产商的生产、检验设备目录、物料稳定性资料、非转基因材料证明等。通过资料审计和人员沟通,能基本判断该公司的规范程度、和生产商是否良好合作和企业管理水平,物料的质量才有保障的可能。
接下来可到代理商的物料存放仓库进行实地审计。如上海的这家代理公司,仓库委托第三方上海XX物流有限公司(上海市XX路XX号)进行管理,该仓库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ISO14001(环境管理)、D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相关资质认证,为国家级物流百强企业。现场查看物料分区堆放整齐,状态标识清晰,有温湿度记录,物料符合贮存要求。仓库管理文件有:仓库审计表、仓库温湿度仪检查及报告流程、阴凉库的管理流程、第三方物流操作规范等。
现场审计结论:除对方需要提供正在办理的某个物料的进口药品报检报告书外,该代理商经营合法,有符合标准的仓贮条件,证照及相关资料齐全,以往供货质量良好、稳定,能满足制剂厂要求,可以作为该辅料的合格供应商(代理商)。
2、生产商审计
加复杂。如果是新增加的生产物料供应商,首先是小试,要查看物料试验相关资料,包括(小试)样品检验报告、工艺小试及工艺适应性评价、物料杂质档案评估、物料验证方案(包括稳定性考察)、物料验证报告、试用评估报告、批准成为合格供应商的证明、物料质量回顾(或年度质量评估)等。确认双方签订质量资料,包括供应商情况调查表(或调查问卷)、质量协议、采购合同、双方认可的质量标准等。审计的基本流程基本同代理商,但需要准备的资料、熟悉内容等更加复杂和深入。审计前要认真看过供应商档案相关内容,对生产物料供应商要基本了解,才会审计有针对性。一般需要准备如下内容的资料:质量审计方案;供应商需要现场提供的审计资料清单;需要提供制剂厂供应商资料(复印件盖章);原辅料供应商档案清单;各部门征求物料的沟通问题(生产使用、检验、技术、供货等)。
现场审计主要审查生产物料供应商是否有健全、规范、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否能保证生产的物料质量是符合要求的。检查按FDA六大体系(制造、包装标签、QA、QC、工程设备、供应链)进行,也是分二个部分,一是文件记录,二是现场,最后沟通审计发现的缺陷条款,和GMP检查较为相似。
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药品生产许可证(包括GMP证书)、ISO认证相关证书(包括职业健康,安全)、企业简介、企业组织机构图、质量部组织机构图(或质量人员情况)、企业信誉相关证明。二是供应商物料相关质量资料:销售授权书(或法人代表授权委托书、药品注册证/批件、再注册证/补充批件、SFDA批准质量标准、DMF文件、物料内包材注册批件/证明、检验报告(自检、权威机构COA)、现行版药典符合要求、批生产、包装、检验记录、偏差、变更、OOS、CAPA、工艺验证、清洁验证、产品稳定性数据、产品工艺流程图、上游原材料供应商审计情况、物料起启原材料的入厂检验报告、影响质量的变更情况(主要工艺变更)、物料残留溶剂的情况说明、物料转基因材料的情况说明(基因毒性)、物料疯牛病材料的情况说明、企业质量管理文件目录(SMP)、产品相关SOP文件目录、产品相关生产设备一栏表、产品相关检验仪器一栏表、环境监测报告、水系统监测报告、企业自检情况或报告、批号管理的情况说明、不合格物料管理、返工、再加工情况、日常投诉退货情况、上一年度销售本厂物料汇总表、年度质量小结(或定期质量回顾)等。三其它资料:物料特性重点关注情况说明、供应商审计手册、供应商企业介绍手册、产品手册、仓库资质或情况说明、进出口报关单据等。不同特性、种类的原辅
讨论,也可以登录蒲公英制药论坛。
审计现场硬件方面,主要检查仓库、QC、生产现场。如我审计的一家浙江台州的生产物料(非无菌原料)供应商,一是生产现场为合成1车间:关注生产设备使用车间,投料批量合适,批号分批正确,精烘包在D级洁净区内生产,平时用臭氧消毒车间,空调系统三年再验证一次,沉降菌3个月监测一次,纯化水21天一个检测循环,生产系统运行正常。二是QC实验室:有理化检验室、仪器检验室和微生物检验室,检验仪器、人员配备充足,查看天平、试剂、容量器具校验、微生物限度检验等基本符合新版GMP规定。三是仓库:包括常温库、阴凉库、化工原料库、包材库,物料分区堆放整齐,状态标识清晰,有温湿度记录和出入库台帐。现场审计目的是发现企业是否存在影响质量风险的因素,如情况较好的,也会有少于10条一般缺陷,目的是促进生产物料供应商持续改进,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水平。企业在2个工作周内整改完成后,如不能完成则拟定整改计划,最多不超过1个月反馈整改报告。
最后也会下一个审计结论,如浙江台州的这家供应商:经现场审计,该公司经营合法,有符合标准的生产车间、仓库、实验室条件,XXX原料车间通过10版GMP认证,10版药典标准执行良好。按要求在1周内反馈了“审计整改报告”。
该公司证照及相关资料齐全,以往供货质量良好、稳定,能满足我厂要求,可以继续作为我厂相关辅料的合格供应商(生产商)。
第二篇:审计应注意事项
审计应注意事项
1、承接业务时先要对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经营活动、内部控制和外部环境予以详细了解,进行风险评估,并填写风险评估表,签订业务约定书;编制审计计划。
2、注册会计师应确定被审计单位的风险评估金额,风险评估金额一旦确定,凡是超过风险评估金额的,则应当实施详细的实质性程序。
3、确认审计重点科目,在审计完成时填写各科目的审定表。1)货币资金:应取得现金盘点表,并进行监盘,非报表截止日盘点还要进行倒轧测试;对银行存款应亲自到银行进行函证;填写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2)应收账款:对重要的、金额较大的客户应予以函证,函证单应由注册会计师发出,对不能回函的应执行替代审计程序;对应收账款的账龄进行分析,确认其坏账准备的计提是否合适;分析有贷方余额的项目,作重分类调整。
3)其他应收款:对重要的、金额较大的客户和个人应予以函证,函证单应由注册会计师发出,对不能回函的应执行替代审计程序;对基他应收款的账龄进行分析,确认其坏账准备的计提是否合适;分析有贷方余额的项目,作重分类调整。
4)存货:应取得被审计单位的存货盘点表,并进行监盘,还应对重要存货进行倒轧测试;对存货的余额进行分析性复核以确定余额的构成及总体合理性;检查存货入账基础的正确性及一贯性、检查存货的计价基础,并进行测试;对大额采购业务从订货追查至到货验收、入库的全过程及合同、凭证、账簿记录。
5)长期股权投资:应取得投资协议及被投资公司的文件资料;确定长期股权投资增减变动的记录是否完整,检查本期增加的长期股权投资,追查至原始凭证及相关的文件或决议及被投资单位验资报告或财务资料等,确认长期股权投资是否符合投资合同、协议的规定,会计处理是否正确;检查本期减少的长期股权投资,追查至原始凭证,确认长期股权投资的处理有合理的理由及授权批准手续,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6)固定资产:应取得被审计单位的固定资盘点表,对固定资产应进行分析性复核,并实地抽查固定资产,检查固定资产所有权证明文件,以确定固定资产归被审计单位所有;对累计折旧金额进行分析性复核,计算复核本期折旧费用计提的正确性,检查折旧费用分配的合理性;固定资产增减变动时,检查有关折旧的会计处理。
7)在建工程:应关注本期增加或减少的在建工程,对本增加的在建工程是否全部记录,本期减少的入账依据是否齐全,会计处理是否正确;检查利息资本化是否正确;实地检查工程物资,确定其是否存在,并观察是否有呆滞、积压物资。
8)固定资产清理:审查固定资产清理的发生和转销是否经授权批准,相应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是否为长期挂账。
9)无形资产:检查无形资产的权属证书原件,确定无形资产是否存在,并由被审计单位拥有或控制;无形资产本期增加金额较大时,必须对其重点审查,检查其会计处理是否正确;无形资产本期减少时应取得无形资产处置的相关合同、协议,检查其会计处理是否正确。10)短期借款:注册会计师对银行借款应亲自到银行进行函证,对内增加的短期借款,检查借款合同,了解借款数额、借款用途、借款条件、借款日期、还款期限、借款利率,并与相关会计记录相核对;根据短期借款的利率和期限,检查被审计单位短期借款的利息计算是否正确;检查被审计单位用于短期借款的抵押资产的所有权是否属于企业。应结合存款、票据、抵押一起函证。
11)应付账款:获取被审计单位与其供应商之间的对账单;检查资产负债表日后应付账款明细账贷方发生额的相应凭证,关注其购货发票的日期,确认其入账时间是否合理,检查债务形成的相关原始凭证,查找有无未及时入账的应付账款,确定应付账款金额的准确性;针对异常或大额交易及重大调整事项,检查相关原始凭证和会计记录,以分析交易的真实性、合理性;分析有借方余额的项目,作重分类调整。12)其他应付款:判断选择金额较大和异常的明细余额,检查其原始凭证,并考虑向债权人函证;分析有借方余额的项目,作重分类调整。13)应付职工薪酬:比较被审计单位员工人数的变动情况,检查被审计单位各部门各月工资费用的发生额是否有异常波动;比较本期与上期工资费用总额,要求被审计单位解释其增减变动原因;比较本期应付职工薪酬余额与上期应付职工薪酬余额,是否有异常变动。14)应交税金:首次接受委托时,取得被审计单位的纳税鉴定、纳税通知、减免税批准文件等,了解被审计单位适用的税种、附加税费、计税(费)基础、税(费)率,以及征、免、减税(费)的范围与期限,连续接受委托时,关注其变化情况;取得税务部门汇算清缴或其他确认文件、被审计单位纳税申报资料,分析其有效性;将应交增值税明细表与被审计单位增值税纳税申报表进行核对;检查适用税率是否符合税法规定;.检查被审计单位获得税费减免或返还时的依据是否充分、合法和有效,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15)长期借款:内增加的长期借款,检查借款合同和授权批准,了解借款数额、借款条件、借款用途、借款日期、还款期限、借款利率,并与相关会计记录核对;对内减少的长期借款,检查相关记录和原始凭证,核实还款数额,复核长期借款利息;检查被审计单位抵押长期借款的抵押资产的所有权是否属于被审计单位,其价值和实际状况是否与担保契约中的规定相一致。
16)实收资本:首次接受委托的客户,取得历次验资报告,将其所载明的投资者名称、投资方式、投资金额、到账时间等内容与被审计单位历次实收资本(股本)变动的账面记录、会计凭证及附件等核对;检查出资期限和出资方式、出资额,检查投资者是否按合同、协议、章程约定的时间和方式缴付出资额,是否已经注册会计师验证;检查实收资本(股本)增减变动的原因,查阅其是否与董事会纪要、补充合同、协议及其他有关法律性文件的规定一致,逐笔追查至原始凭证,检查其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审阅公司章程、股东(大)会、董事会会议记录中有关实收资本(股本)的规定。收集与实收资本(股本)变动有关的董事会会议纪要、股东(大)会决议、合同、协议、公司章程及营业执照,公司设立批文、验资报告等法律性文件,并更新永久性档案。
17)资本公积:首次接受委托的单位,应对期初的资本公积进行追溯查验,检查原始发生的依据是否充分;收集与资本公积变动有关的股东(大)会决议、董事会会议纪要、资产评估报告等文件资料,更新永久性档案;本期发生增减资本公积的,应对其发生额逐项审查至原始凭证。
18)盈余公积:收集与盈余公积变动有关的董事会会议纪要、股东(大)会决议以及政府主管部门、财政部门批复等文件资料,进行审阅,并更新永久性档案;对法定盈余公积和任意盈余公积的发生额逐项审查至原始凭证。
19)未分配利润:将未分配利润年初数与上年审定数核对是否相符;获取与未分配利润有关的董事会会议纪要、股东(大)会决议、政府部门批文及有关合同、协议、公司章程等文件资料;检查本期未分配利润变动除净利润转入以外的全部相关凭证,结合所获取的文件资料,确定其会计处理是否正确;检查以前损益调整的内容是否真实、合理;对重大调整事项应逐项核实其发生原因、依据和有关资料,复核数据的正确性。
20)营业收入:将本期收入与上期收入进行比较,分析产品销售的结构和价格变动是否异常,并分析异常变动的原因;计算本期重要产品的毛利率,与上期比较,检查是否存在异常,各期之间是否存在重大波动,查明原因;比较本期各月各类主营业务收入的波动情况,分析其变动趋势是否正常,是否符合被审计单位季节性、周期性的经营规律,查明异常现象和重大波动的原因;将本期重要产品的毛利率与同行业企业进行对比分析,检查是否存在异常;根据增值税发票申报表或普通发票,估算全年收入,与实际收入金额比较;实施截止测试;抽取销售发票,审查开票、记账、发货日期是否相符,品名、数量、单价、金额等是否与发货单、销售合同一致。
21)业务成本:比较当与以前不同品种产品的营业成本和毛利率,并查明异常情况的原因;比较当与以前各月营业成本的波动趋势,并查明异常情况的原因;比较被审计单位与同行业的毛利率,并查明异常情况的原因;比较当及以前主要产品的单位产品成本,并查明异常情况的原因。检查营业成本的内容和计算方法是否符合会计准则规定,前后期是否一致;实施截止测试。22)营业税金及附加:检查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等项目的计算依据是否和本期应纳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合计数一致,并按规定适用的税率或费率计算、复核本期应纳城建税、教育费附加等,检查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23)销售费用:计算分析各个月份销售费用总额及主要项目金额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率,并与上一进行比较,判断变动的合理性;计算分析各个月份销售费用中主要项目发生额及占销售费用总额的比率,并与上一进行比较,判断其变动的合理性;检查销售佣金支出是否符合规定,审批手续是否健全,是否取得有效的原始凭证;抽查重要或异常的销售费用;实施截止测试。24)管理费用:计算分析管理费用中各项目发生额及占费用总额的比率,将本期、上期管理费用各主要明细项目作比较分析,判断其变动的合理性;将管理费用实际金额与预算金额进行比较;比较本期各月份管理费用,对有重大波动和异常情况的项目应查明原因,必要时作适当处理;抽查重要或异常的管理费用,检查费用的开支标准是否符合有关规定,计算是否正确,原始凭证是否合法,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实施截止性测试。
25)财务费用:检查利息收入明细账,确认利息收入的真实性及正确性,根据借款平均余额、平均利率测算当期利息费用和应付利息,根据银行存款平均余额和存款平均利率复核利息收入,结合银行借款、应收票据(贴现息)进行审查。
26)营业外收入:检查是否在履行了必要的批准程序,抽查相关原始凭证,审核其内容的真实性和依据的充分性,检查会计处理是否符合相关规定,各项政府补助须审查政府的批准文件,实施截止测试。27)营业外支出:检查计入营业外支出的金额和有关会计处理是否正确,检查是否按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处理,实施截止测试。
3、编制账项调整分录汇总表、重分类调整汇总表、未更正错报汇总表、资产负债表试算平衡表、利润表试算平衡表。(利用软件填写)
4、审计完成后应填写审计总结。
5、管理层声明书要由被审计单位及其负责人、会计负责人签名盖章、签署日期,声明书的日期通常与审计报告日保持一致。
第三篇:IPO审计应注意事项
IPO审计应注意事项
一、项目前期安排
1.了解行业背景。由于项目安排等原因,很多IPO项目的注册会计师很难一开始就熟悉其行业及业务对象特征。因此,笔者认为在前期调查中,应当分两方面进行。一是对行业及企业的整体了解,主要渠道有网络以及一些专业书刊,特别是对于同行业中已预披露或者已上市的公司,要了解客户行业竞争情况和技术特点及其对财务状况的影响:二是利用项目组人员调查的财务数据情况,初步了解及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
2.评价风险因素。
(1)客户财务报表对外口径差别风险,应当要求IPO承办律师到工商局调阅查询客户工商登记注册资料,到税务机关调阅查询纳税申报资料。到银行调阅查询贷款申请资料,并就相关资料与企业提供给项目组的尽职调查资料进行比对,主要考虑企业有可能存在对外报送不同财务报表及验资报告的情况,尽早了解其对外报告的差异以及具体原因。
(2)资产产权风险。应当关注账上无形资产、固定资产的所有权证办理情况,该项目的核查也是律师核查的重点,有些资产可能未办理或者无法办理产权,有些资产所有权可能存在潜在纠纷,应考虑这些因素对资产是否构成实质性影响。
(3)其他方面。如内部控制、对外投资构成、股本结构、缴税情况、成本项目、关联方交易等。内控方面应当关注企业的基本授权审批制度。尤其该关注凭证后附的相关审批手续是否完整。
特别强调的是,对于一个IPO项目,实际上不存在非标准意见的审计报告,因为一旦涉及到非标准意见的审计报告时,就意味着这个项目的谈判失败,笔者认为注册会计师在尽职调查后,应当就相关的风险因素进行恰当的评估,并且就涉及到可能选用的审计程序以及总体时间进度与相关各方进行必要的沟通,同时提请项目承接合伙人注意,否则投入大量物力及人力后,发现各方很难在某些方面达成共识时,可能已给各方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二、审计过程控制
(一)审计程序的选择及底稿的要求
1.总体分析。对于申报财务报表,当拿到报表未审数或完成审计初稿时,应关注各期、各个报表项目的结构、比例等方面的比较,同时对相关项目的变动做出充分且恰当的说明。以避免对一些重要科目的审计程序有遗漏。
2.现金流量表与资产负债表及损益表之间的勾稽核对。现金流量也是各方关注重点,因此在复核(或者代编现金流量表时,尽可能做出调整分录,以清晰反映三张表之间的勾稽关系。
3.内控审核。与正常年报审计相比,IPO项目的内控审核可选择的资料较多,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会有律师的专项核查意见以及券商的工作底稿供参考。可以一开始就与企业约定,提供给律师及券商的除专项资料外,其余均额外复印一份给注册会计师,很多资料均可以作为内控审核的直接或者间接依据,如员工劳动关系核查等,可以作为薪资循环测试的底稿。
4.重大合同的摘录。通常情况下,在审计中可以合理安排一至两名助理人员,完成对重大采购、销售以及融资、投资合同的摘录工作,项目负责人可以根据企业的特点,设计不同的栏次来摘录,对相关资料做好索引,并将摘录的合同条款与相关科目的测试相结合。
(二)审计中存在一些问题的处理
1.涉税事项的调整。收入或者成本方面的调整在审计过程中必然会引起税金的调整。
(1)所得税的影响。当审计调整涉及到企业以前所得税时,对原始报表与申报表的差异进行列报。在发现相关差异的当期进行调整,并补征人库,具体作法是在税务部门允许的情况下,企业作为自查调整,在以后完税入库,不过这种做法的风险是,监管部门可能认为补税引起的规范经营效果需要进一步观察,通常要求企业规范运营一年后再申报。
(2)增值税的影响。一些收入或者存货的调整项目会涉及到增值税的调整,实务操作中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是调整增值税,因为考虑到附加税直接影响损益,而且相关金额可能较大:另一种观点是不调整增值税,实际上一些收入或者存货项目的调整对增值税及相关附加税的影响都是时间性差异,因此没有必要调整。笔者认为,除非是金额特别重大,否则没有必要调整增值税,尤其是小额的进项税额或者销项税额,调整的结果会影响税金的账面金额与纳税申报金额,给纳税情况专项审核报告带来不便。
2.往来款项的核对。不论是应收款项还是应付款项,有些企业仅针对收支流水与客户核对,而忽略了余额的对账.因此注册会计师有必要对其发函询证并考虑回函情况。笔者为,在操作上.应当建议企业自行清理往来账。必要时.项目负责人应派经验丰富的审计人员参与企业各个对口部门对相关往来账的核对清理。对往来账的差异,处理方法可以归集为两种:(1)追溯调整,将部分坏账或者费用性质挂账等进行归集后,统一报公司决策层进行审批调整。值得强调的是:追溯调整应当考虑期后的发生情况.以免调整过度。(2)继续挂账主要针对应收款项),通过计提坏账准备使其账面价值归零。
3.收支审批的整理。有些企业的收支审核过于简单,可能因为原来并没有对账务进行必要的控制。凭证后附的附件仅有相关的银行单据或者未经签章审批的发票,没有建立专门的付款审批,应要求企业补充完整。
4.成本的考虑。在多数企业核算中.考虑到人工开支的缩减,成本归集和核算通常会被简化,料、工、费的归集和分配有可能只是粗线条,而不是量化到具体的成本项目,而对于注册会计师而言,只有具体到各个成本项目才能完成相关的审计测试。在产品的大类别上企业会通过一定的方法来区分,否则其对外产品报价失去依据;但具体产品类别上可能会有所忽略。而成本核算本身就是一个实质重于形式的项目。成本核算务必须追求内在的真实性,只有符合内在的真实性,成本的分析才能做到有依据。同时,仍应当向企业强调成本核算的重要性,必要时,为企业重新设计成本核算流程,规范其成本核算。
第四篇:工程结算审计应注意
工程结算审计应注意的几个方面基本建设项目工程结算是指项目施工单位与项目建设管理单位或项目法人对其已完成建筑安装工程量依据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的一次性价款结算。它是项目建设过程中非常关键的原始记帐凭证,工程结算的准确程度直接影响着基本建设项目投资的真实性与合法性。因此,要搞好基本建设项目审计工作,必须抓好工程结算审计,才能有效防范风险,提高审计质量。工程结算审计关键点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工程招投标情况的审计。建设项目招投标情况审计的内容主要是:1.审查工程项目招投标程序是否合规、合法,其过程是否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2.审查有无应实行招投标的项目而未招投标,有无为了逃避招投标或钻招投标方式的空子,采取直接确定或形式招标确定施工、安装单位。3.审查附属工程是否经过招投标。4.审查中标单位是否具备相应的资质,有无施工企业因自身资质较低或无资质,采取挂靠或使用其他单位资质投标的情况。
二是设备投资的审计。设备投资支出是指建设单位按照项目概算内容发生的各种设备的实际成本,包括需要安装的设备和为生产准备的不够固定资产标准的工具、器具的实际成本。在对设备投资进行审计时应将审查合同设备清单及财务结算发票相结合,对工程所需的设备,要看采购合同清单,如果属于业主直接采购的设备,要注意设备采购的运杂费、保管费的支付情况,应审查合同内容是否包括安装费、调试费及附件、配件等。
三是材料的审计。对材料进行审计时主要审查有无价格不实,主要材料和特殊材料的定额用量是否按图纸和定额标准计算,有无任意扩大工程量,提高材料损耗率等。有无施工单位在材料价格上做文章,有些概算中的材料价格看似合理,其实实际工程中却是用中高档的价格购买低档劣质产品,或是用高档价格购买中低档的产品。对此,审计人员首先要了解政府有关工程造价的规定;其次,要结合招投标文件和施工合同来审查,要注意审查最高限价是否超出了规定的范围,非最高限价的材料是否有双方议定的价格协议等等。如果有出入,或者价格与实物不相匹配、双方议定的价格不合理,这些都可作为疑点进行深入调查,通过向有关人员了解或进行市场询价来求得解答。
四是现场签证的审计。现场签证往往是甲乙双方争议最多也是容易出问题的地方,如乙方提出,甲方未签;甲方签经手人姓名,未签处理意见;甲方签字认可,经查与实际不符。对于现场签证的审计采取的方法依具体情况而各不相同,但应遵循三个原则:首先是客观性原则,不仅要审查有无甲乙双方的签字与意见,而且要审查签字、意见的真实性。其次是整体性原则。应把签证事项放入整个工程的大环境中加以考虑,避免工程量的重复计算。第三是全面性原则。不仅要审查签证事项发生的真实性,而且要审查签证事项发生数量的真实性。
五是工程量的审计。工程量是一切费用计算的基础,也是审查的重点。实施审计时,应在熟练掌握工程量计算规则的基础上熟悉施工图纸,全面了解工程变更签证单,以做到对整个工程的设计、施工有一个系统、全面、完整的认识,计算时应审查有无多计工程量或者重复计算工程量的问题。如:原地面高程、放坡系数、放坡起点的确定值是否合理,砌体的计算应审查是否扣除了门窗洞口、空圈、嵌人砌体的构件等所占的休积,钢筋混凝土工程的计算应划分好梁、板、柱等构件的界限,避免重算,钢筋工程量的计算应审查钢筋的搭接、弯曲等的确定值是否正确,道路工程量计算应审查不规则交叉口的面积计算,安装与装饰工程量的确定应将图纸计算与实地测量相结合等等。
六是定额套用的审计。定额单价确定了定额子项工程的单位价值。套用定额分为直接套用与换算套用。对直接套用的审计,通过对实际套用定额价格与定额规定的价格是否相符加以对比进行审查,着重应对主要材料、主要机械、人工等价格进行审计,审查套用定
额有无就高不就低或多套定额的问题。对换算套用除完成对直接套用的审查工作外,还要审查对应该换算的材料是否按规定进行换算及换算方法是否合理、正确。七是取费的审计。取费是按照企业资质及取费类别确定的,进行审计时应首先熟悉施工合同、协议。了解施工企业的资质等级、工程类别、承包方式、结算方式、工期状况、优惠让利等,施工合同条款是否合法;其次应熟悉建设项目经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了解建筑物结构、施工方法、施工条件,机械选用的型号、台数等;最后应仔细研究费用定额及相关取费文件。明确各项费用的计取条件、适用范围、计算基数,并结合实际情况加以审查,对适用不同费用政策的同一工程,应按工程量划分分别计算相应费用,审查有无扩大取费基数的问题。
第五篇:农商银行审计委员会议事规则
某某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审计委员会议事规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强化某某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行)监督职能,确保经营管理层的有效监督,完善本行公司治理结构,根据《某某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章程》及其他有关规定,结合实际,制定本议事规则。
第二条 审计委员会是董事会按照本行章程设立的专门工作机构,主要负责本行内、外部审计的沟通、监督和核查工作,并拟定对本行进行检查、审计工作的具体方案。
第二章 人员组成
第三条 审计委员会成员由9名委员组成。
第四条 审计委员会委员由董事长或者全体董事的三分之一提名,并由董事会选举产生。委员应包括行长,监事长,副行长、稽审部、综合部、合规部、监察室、保卫部负责人及独立董事组成。
第五条 审计委员会设主任委员一名,由董事长担任,负责主持委员会工作。
第六条 审计委员会任期与董事会一致,委员任期届满,可连选连任。期间如有委员不再担任本行职务,自动失去委员资格,并由委员会按规定补足委员人数。
第七条 审计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在稽核审计部,负责日常工作联络和会议组织等工作。
第三章 职责权限
第八条 审计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权限:
(一)负责拟定对本行的财务活动进行检查、监督的方案;
(二)负责拟定对董事和高级管理层成员进行专项审计、离任审计的方案;
(三)负责拟定对本行的经营决策、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等进行审计的方案;
(四)提议聘请或更换外部审计机构;
(五)监督本行的内部审计制度及其实施;
(六)负责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之间的沟通;
(七)审核本行的财务信息及其披露;
(八)审查本行内控制度。
第九条 审计委员会对董事会负责,委员会的提案提交董事会审议决定。经董事会决议通过后,由审计委员会负责组织实施。
第四章 决策程序
第十条 审计委员会办公室负责做好审计委员会决策的前期准备工作,提供本行有关方面的书面资料:
(一)本行相关财务报告;
(二)内外部审计机构的工作报告;
(三)外部审计合同及相关工作报告;
(四)对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进行专项审计、离任审计的工作报告;
(五)本行内控制度及其执行情况的相关工作报告;
(六)本行对外披露信息情况;
(七)其他相关事宜。
第十一条 审计委员会会议,对工作组提供的报告进行评议,并将相关书面决议材料呈报董事会讨论:
(一)外部审计机构工作评价,外部审计机构的聘请及更换;
(二)本行内部审计制度是否已得到有效实施,本行财务报告是否全面真实;
(三)对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履行职责情况的评价;
(四)对本行内控制度及其执行情况的评价;
(五)本行对外披露的财务报告等信息是否客观真实;
(六)对行内财务部门、审计部门包括其负责人的工作评价。
第五章 议事规则
第十二条 审计委员会会议分为例会和临时会议。例会每年至少召开一次,并于会议召开前七天通知全体委员。会议由主任委员主持,主任委员不能出席时可委托其他委员主持。
第十三条 审计委员会会议应由三分之二以上的委员出席方可举行;每一名委员有一票表决权;会议做出的决议,必须经全体委员过半数通过。
第十四条 审计委员会会议表决方式为举手表决或投票表决;临时会议可以采取通讯表决的方式召开。
第十五条 审计委员会工作人员办公室可列席审计委员会会议,必要时亦可邀请本行董事、监事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列席会议。
第十六条 如有必要,审计委员会可以聘请中介机构为其决策提供专业意见,费用由本行支付。
第十七条 审计委员会会议的召开程序、表决方式和会议通过的议案必须遵循有关法律、法规、本行章程及本实施细则的规定。
第十八条 审计委员会会议应当有记录,出席会议的委员应当在会议记录上签名,会议记录作为本行档案永久保存。
第十九条 审计委员会会议通过的方案及表决结果,应以书面形式报本行董事会。
第二十条 出席会议的人员均对会议所议事项有保密义务,不得擅自披露有关信息。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一条 本议事规则自董事会决议通过之日起生效。第二十二条 本议事规则未尽事宜,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本行章程的规定执行;本议事规则与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或本行章程相抵触时,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本行章程的规定执行。
第二十三条 本议事规则解释权属本行董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