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培训中发挥政府作用探析(5篇模版)

时间:2019-05-14 12:22: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民工培训中发挥政府作用探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民工培训中发挥政府作用探析》。

第一篇:农民工培训中发挥政府作用探析

口沈央儿

关键词:农民工;培训;政府作用;探析

作者简介:沈央儿(1972-),女,浙江慈溪人,台州职业技术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

课题项目:2012年度浙江省社科联研究项目“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工培训研究——以浙江省为例”(编号:2012N078),主持人:沈央儿。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2)36-0044-03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经济的发展也必然要从农业化方式中走出来,目前经济发展正经历着一个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的过程。农民工问题既是农民问题的突出表现,也是影响我国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问题。根据国家统计局《2009年农民工监察调查报告》显示,2009年度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2978万人,其中外出农民工14533万人.这个数据近年来还在不断增加。但是农民工素质不高,缺乏劳动技能,仍然是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的重要制约。同时,这些外出农民工的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比重占到76.5%.且多数没有参加过任何技能培训,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农民工参与培训的比例也相对较低。农民工日益庞大的群体规模和十分缓慢的市民化进程之间的矛盾,给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隐患。因此,提高农民工的职业技能,让他们更好的融入城市生活,塑造其“有文化、懂技术、会生活”的新市民形象,成为农民工培训工作的主要目标。而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在农民工培训工作中有着不可或缺.以及不可替代的主导作用。本文结合浙江省农民工培训的现状,作一探析。

一、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培训的现状——以浙江省为例

(一)新时代农民工的特点

农民工这个特殊群体在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具有自身的特殊性:一是数量大、群体性强。农民工外出务工表现出较强的群体迁移特性,通过亲属、朋友的绑带关系进城就业占很大比例,现实显示,中西部一些农村地区,已经开始出现了大量的“空心村”现象,剩下老人与儿童留守.农村劳动力基本都常年出外打工,即使是没有进入大城市.也在不断向县城乡镇转移,如果从农村移民的整体倾向看.近年迁移的人口接近8个亿。二是流动性大。一方面农民工的职业流动性大,由于技术、能力有限,农民工只能从事中低层工作,经常是做完一个工程.就得换一个工作:另一方面,由于农民工外出打工就是为了提高收入,其工作地也是经常流动的,哪个地方待遇高就往哪个地方跑,区域流动性非常大,近些年一些城市出现的“民工荒”就是这种特性的集中体现。三是地位边缘化。由于农民工文化程度低、技能缺乏,大多从事着城里人不愿干的脏、苦、累的工作,农民工还难以被城市人接受、难以融入城市主流,同时农民工也无法享受城市市民的医疗、教育、就业、养老等社会保障,处在城市的边缘地位。

(二)浙江省农民工培训现状

浙江省地处东海之滨,是个经济大省.企业中务工农民的数量已经远远大于传统意义上的工人数量,因此,对农民工的培训显得更加重要。根据中央精神,浙江省委省政府通过各种方式紧抓农民工培训工作.2004年提出实施“千万农村劳动力培训工程”,政府通过计划分解、层层落实、目标责任考核等办法,着重做好农民工素质培训工作。到2009年底.浙江省绝大部分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已经实现向二、三产业的转移。截止到2010年底,全省累积培训农村劳动力1114.8万人.实现了874万人的转移就业。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和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加快推进.浙江省的农工民培训工作也及时做出了调整:一是转换农民工培训模式.逐渐由引导性培训向技能性培训方向转化.实现与稳定就业的对接:二是加强自主返乡农民工的自主创业和再就业培训,帮助农民工提升劳动技能或者重新学习掌握第二门技能,实现再就业、再创业。同时通过政府培训、企业培训和市场培训等多种渠道,为农民工提供培训平台。在培训经费上,采用政府、培养单位和培训个体多方承担、相互结合的方式,使社会各界共同承担起农民工的培训工作。企业通过自主培训,邀请专家上门授课和师徒结对传艺等方式,使部分农民工也学到了技能。社会机构的培训灵活多样.也为农民工提供了个性化的技能培训需求。通过几年的努力,浙江省的农民工培训取得了显著地成效.已经从“量”的适应性培训逐渐向“质”的提高性培训转化。

(三)当前农民工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加上农民工群体的特殊性,当前农民工的教育培训工作体现出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工作进展不平衡,部分地区对农民工的培训工作不够重视,进度较慢;组织宣传不够深入细致,少数地方和一些小企业、家庭作坊式生产工厂的农民工培训信息未能得到及时传达.影响培训的覆盖率:培训水平参差不齐,一些乡村培训点的办学水平不高,缺师资、缺设备、缺实习训练场地,难以保证培训质量;培训层次尚待提高.不能适应企业对高技能员工的需求;农民工培训管理和运行机制不够健全,培训机构分散、政府多头管理现象比较普遍等。

二、积极发挥政府在农民工培训工作中的作用

农民工是个大群体.农民工培训更是一个系统工程.而政府是农民工强有力的依靠。在中国城市化与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政府应积极发挥作用.推进农民工培训的转型升级。

(一)加强宣传,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农民工培训不仅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而且要大力加强舆论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以及各用人单位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各种新闻媒体,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宣传,扩大社会影响.从而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有利于调动农民工培训各大资金来源主体的投资热情;同时.大力宣传和推广农民工培训工作先进县市的经验与运作模式,强化示范带动,积极挖掘农民工培训先进典型.特别是农民工通过培训后发家致富的事例.以事实教育和引导广大农民工,提高农民工的培训意识.鼓励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自觉加入到学文化、学科学、学技术的行列中来,使他们尽快通过培训来实现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真正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工,充分发挥其主体创造作用。

(二)整合资源,加强培训体系建设

政府应认真总结培训经验和存在的问题,理清思路.明确目标,提高农民工培训对地方经济的推动作用和重大社会效益的认识.面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及产业结构升级的大趋势.从宏观和战略的高度开展对农民工培训需求的前瞻性研究与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地制定农民工培训工作中长期规划,以增强农民工培训规划的前瞻性,为动态地提高农民工培训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主动适应能力.为区域经济发展创造条件.增强农民工培训规划对于农民工培训供给和培训体系建设的引导作用,在当前农民工培训需求不断扩大且加快分化的背景下,整合集成现有的教育培训机构和培训资源.因类制宜地突出农民工培训的重点.通过调整、组合、配置、共享、集聚和重构等方式,把政府内部彼此分离的职能和政府外部参与农民工培训又拥有独立经济利益的其他组织以及分散、闲置、低效益运转的教育培训资源,整合成为农民工培训提供优质服务的培训体系.使农民工培训资源中的各要素优化配置、整体协调、相互渗透,促进培训供求的协调衔接.以发挥政府公共资源的最高效能和农民工培训体系的最大效益。整合社会培训资源,积极引导职业院校、就业机构、民办培训组织以及行业协会和龙头企业,同时,对现有的培训基地进行动态管理,通过优胜劣汰的工作机制.全面推进农民工培训基地的市场化和规模化的发展。完善政府机构对农民工培训的功能定位与促进非政府培训机构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功能互补的多元化农民工培训体系,进一步增强农民工培训体系对于农民工增收和扩大就业的支撑能力:把加强农业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完善农业劳动力转移转业的服务体系与政策环境结合起来.缓解农民工对城镇就业和生活的不适应性.消除其在城市的“过客”心理,消除对培训的潜在需求有效转化为现实需求的重重障碍。

(三)加大投入,形成多元融资机制

农民工培训是一项惠及农民工、企业、地区乃至全社会的公益事业,属于准公共品,政府、企业、培训机构和农民工在其出资中均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政府应首先逐步加大公共财政支持力度,并纳入财政预算范围,确保其长期稳定增长;在财政支持资金总量增长的前提下.适当提高对农民工培训的补贴标准和补贴范围,使服务地方经济的外来农民工都能享受到政府给予的关怀和优惠政策。企业在提高人力资本投资认识的基础上.加大投资力度,提高多元化农民工培训投入机制的份额。与此相对应的,企业通过提高待遇、提供更多社会化服务等方式来减少农民工的流失,降低对农民工培训投资的风险。对于其它所有资金来源做好统筹规划、激励资助和协调落实,不断优化财政和其他主体对农民工培训的支持方式.加强财政和其他支持资金的使用监管.提高农民工培训的质量和效果,最终形成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化融资体系和机制。

(四)优化内容,提高教育培训实效

政府有关部门要牵头做好市场对劳动力需求的预判预测,并且要根据经济发展状况,科学及时地调整培训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订单式”培训.保证培训质量的高效性。针对不同岗位、不同行业、不同工种的农民工.国家应根据行业标准和市场实际需求.对其基本技能和技术操作规程的培训内容、课程设置等方面要进行市场细化,缩小培训内容与农民工实际需求之间的差距.编制符合农民工培训的系统教材和统一的标准。必须突破培训的单一性与局限性.在培训教育农民工基本工作技能的同时,扩大教育培训面,对职业技能、综合能力与文化素养等方面也要进行渗透性培训.同时开展心理疏导和生活技巧教育,增加人际交往、个人修养、交通法规、基本法律等方面的培训。工作技能与生活技能并重,自理能力与身心健康并重.从整体提升新移民的综合素质.成为现代复合型多能力应用型人才。同时要注意区分层次,对文化水平较低、没有专业技能和稳定收入的农民工.主要以实用技术培训为主:对于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农民工,要实行岗位培训,使其掌握一定深度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对于农民工中的精英人物,因其具有一定的生活、生产技能,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能够并已经在城市长期生存发展的新职业工人.政府除了通过自上而下的途径来推进.还应对农民工自发组织的培训予以支持和鼓励,形成稳定的机制,为他们的发展创造条件。对于有条件的农民工.还应加强创新创业培训力度。同时采用就近培训原则,让培训进社区进门栋,让农民工充分感受培训就在他们身边.尽快开办夜校,短班,记分制等学习方式,方便农民工学习。培训以定点和定向培训为主,在城区和各县、市、区设立若干个农民工培训中心,分地区对农民工进行系统培训。也可采取逐级培训的方法.努力扩大培训的覆盖面。注重培训内容的层次性和针对性.将潜在需求转化为现实需求。只有培训形式和培训内容更加契合农民工的需要,贴近农民工实际,才能调动农民工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在具体的培训进度上.要把引导性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有机结合起来,采用多种培训并举,使农民工在提高增强增收、就业和实现自我发展能力的同时,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和现代产业竞争、就业竞争的挑战,提高农民工的市场谈判能力、参与发展决策能力、社会发展需求的表达能力以及争取相对有利的政策地位的能力.从而促进城市化协调发展机制的形成。

(五)完善机制,推动培训工作长效发展

逐步完善农民培训工作的动力机制、运行机制、投入机制、联动机制、调节机制、市场机制、竞争机制、激励机制、评价机制、管理机制和保障机制.建立健全农民工培训工作长效机制.促进农民工培训体系框架中的政府主导型和市场导向型两大农民工培训系统有机结合,并相互补充、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构成政府主导和统筹、农业部门牵头、相关部门积极协作配合、社会广泛参与的运行机制和完整的农民工培训体系.在市场化运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和潜力。必须将农民工培训工作的发展视作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系统,政府重点培育、引导农民工培训市场发展,创建有利的宏观政策环境.切实做好有关农民工的培训规划.确保培训扶持政策的有效执行:做好相关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协调工作,建立对各培训机构在农民工培训效果上的评价和奖惩机制,加强对农民工培训市场秩序的监管.严格检查监督农民工培训专项财政支持资金使用情况的:强化市场对农民工培训机构的筛选机制,积极鼓励行业部门、教育部门和社会培训机构积极参与培训市场,努力改善各类民办培训机构的政策环境,通过公平竞争,促进不同类型培训机构的成长和发展.通过对培训质量的检验和评价来争取培训资金和政策支持:引导农民工培训机构进行农民工培训示范基地建设:加强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农民工劳动力转移培训等信息平台建设:引导劳动力输出地和输入地政府及相关企业、培训机构和劳动力市场中介服务机构之间加强合作。逐步完善就业准入制度,形成“培训在前,就业在后”的就业机制,政府及时推进体制治理与法律完善,修订公民身份与公民权利的对等要求与农民工移动承接机制,切实维护公民合法的政治经济权益,特别是自由权、平等权、参与权、居住权、劳动权、休息权和社会福利权等。经济大潮维护和稳定务工人员,必然要求努力消除公民身份的差异,确保全体国民享有平等的公民权。建立农民工的利益保护机制,消除其后顾之忧,为农民工培训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面对市场需求.鼓励培训机构提高农民工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并拓展培训领域.引导和激发农民工的培训需求。在培训供给方面.实现政府与培训机构的分工协作,促进培训供求协调。

第二篇:政府在农民工培训中的问题

论政府对农民工培训的问题与对策

当前农民工整体素质低下已成为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稳定转移,统筹城乡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一个重要制约。对农民工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已成为各级政府工作中需要妥善处理的大事,日益受到中央和各级政府的重视。然而,根据我们的调查,当前农民工培训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须采取措施。

一、政府农民工培训的现状

一直以来,我国农民工的知识和技术培训,主要是依靠政府的行政推动而展开。政府寻找培训机构、制定培训计划、考核培训结果。培训谁、培训什么、怎么培训,这些本该由农民工和劳动力市场、社会职业培训机构、企业等,通过良性互动而形成的职业培训链条,政府一手包办。而在社会职业培训机构的资质鉴定、培训市场的管理、培训资金的监管等方面,则缺乏完善的制度和有效的管理措施。

(一)政府农民工培训有流于形式现象

在外人看来,农民工培训虽然也是不小的投资,但毕竟不如铺路建桥一类项目,一落笔就是百千万,况且,作为财政专项资金,当是专款专用,培训项目展开又涉及多个部门,官员如何能腐败?又如何胆敢腐败?盖因政府在农民工培训问题上的越位和缺位,使得一些地方的农民工职业培训不仅成了“数字政绩”,还成了某些贪官的“小金库”。

不少地方要求下属村(社区)定期汇报农民工参加培训情况,并根据情况组织培训。但在一些基层单位却以登记失业农民工情况为由,获取了农民工照片,身份证号码等信息,“偷梁换柱”,欺上瞒下。

据新华网的消息,贵州发现多起农民工培训造假案,2008年以来,贵 州省已查处相关系列案件近150起,涉案170余人,下至乡镇社保机构的工作人员,上至省厅官员。贵州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原副厅长杨锦福就曾利用职务之便,在农民工技能就业培训中,通过批准学校成立、获取定点资格、增加培训指标等方式,多次收受他人贿赂共计87万元。

(二)惠民政策持怀疑态度,不太领政府这个情

有人参加了一个农民工安全生产技能培训班开班仪式。教室坐的满满登登,农民工听得认认真真,给我感觉还很不错的。但仔细观察下来,觉得情况并不那么乐观。一是这个班是由安监局依照法规强制经营者组织农民工来培训的,农民工无法不来,自觉性不高;二是农民工对讲课内容并不很感兴趣,各部门都来插手,什么法制知识、世博知识、内容五花八门,千人一面,培训只是走过场而已。

最近看报,也有报道讲到农民工培训问题的,感到值得思考。据《湖北日报》报道,武汉市目前共有68家就业再就业培训机构,可提供电工、烹饪、美容美发、汽车驾驶、中医按摩等技能的免费或补贴培训。但报名参加培训的民工寥寥无几。不少农民工压根不知道有政府免费培训的事,觉得免费不正常。这则新闻其实透露出两个信息,一个信息是农民工不愿意接受政府的免费培训,或者说是报名接受政府免费培养的农民工不多;另一个信息是不少农民工根本不知道政府免费培训农民工的 “阳光工程”这项惠民政策,甚至是怀疑政府的这项政策。

众所周知,国家实施“阳光工程”已有六年多,全国共免费培训农民工多达数千万,然而让人想不到的是到今天居然还有农民工不相信政府免费培训农民工,对国家的阳光工程表示怀疑。农民工为什么对政府免费培训这个惠民政策持怀疑态度,不太领政府这个情呢?

二、政府在农民工培训中现状分析

(一)农民工中失去了威信与公信力

过去一些年里,一些地方对农民工的歧视政策或做法伤了农民工的心,使得政府在农民工中失去了威信与公信力。对农民工的歧视政策主要表现为身份歧视,具体表现在就业条件和待遇方面。同样是劳动者但仅因为农民工的身份,却受到用人单位不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同工不同酬、无社会保险等歧视性对待。在私营企业更是如此,不论是劳动合同签订情况还是工资待遇、劳动条件等,农民工的状况都差于当地的城镇就业人员。在农民工的各种就业形式中,有一种被称为“劳务派遣”。对于劳务派遣工,企业一般只负责给付约定工资,按最低标准上保险或者不负责保险,单位其他的福利待遇一概没有。劳务派遣工的收入一般与单位正式员工相差一倍甚至几倍。更重要的是,劳务派遣工有随时被解雇的风险。这些政策与做法偏离了民心民意,使得农民工一直到现在还没有完全恢复对政府的信任,这恐怕是农民工怀疑政策的主要原因。

(二)政府对免费培训农民工的宣传力度不够

各级政府和媒体对于政府免费培训农民工的 “阳光工程”宣传力度不够,宣传不到位,导致广大农民工还不了解这项惠民政策。元宵节前,武汉各地的三场招聘会总共提供岗位近2万个,进场人数也有1万人,但报名免费参加培训的农民工寥寥无几。不少农民工压根不知道有政府免费培训的事,觉得免费不正常,“哪有天上掉馅饼哩!”很多农民工不知道有这么一个培训,这个就说明了一个问题,政府就业培训和再就业培训,没有很好的对农民工进行宣传。

这里借此文做点宣传。以北京市为例,对于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无 拖欠职工工资等违规用工记录的企业招用的外来农民工,其参加企业统一组织的职业技能培训,并取得初级、中级、高级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由政府对承担培训工作的定点培训机构给予一次性职业培训补贴。标准为:初级补贴400元/人,中级补贴500元/人,高级补贴600元/人。各地此项政策是一致的,补贴标准稍有差别。同时,去年全国总工会也宣布启动全国工会“千万农民工援助行动”,“援助行动”以援助农民工就业、免费培训为重点,同时向农民工提供免费法律咨询等维权服务和“一站式”帮扶救助。再如,上海市政府有关部门及总工会近年来为农民工培训提供了多种优惠,如农民工参加职业技能等级培训实行补贴,农民工只要是在上海工作,缴纳过综合保险(以前要求缴纳6个月以上,现在都已取消时间限制),取得证书后就可以获得培训经费一半的政府补贴。

(三)农民工培训流于形式,效果不理想

课程设置多在培训班开设前由各省级主管单位统一规划,这意味着课程设计是固定不可改变的,办学机构所做的只是按照政府设定的培训“格式”,筛选出符合条件的农民工放到培训结构中进行培训。有其他发展与学习兴趣的农民工将因不符合“格式”的需要而失去参加培训的机会。

目前扶贫、劳动、农业、教育、工会、妇联等部门均有培训任务和规划,但是培训投入和补贴标准不一致。受财政水平限制,贫困地区地方配套资金有限,培训投入明显不足,而有限的资源又分散在不同部门,但平均到地方的补贴资金并不多。培训机构要考虑成本,肯定是能省就省。其结果是培训效果不理想,再加上就业机会少,农民工觉得学了白学,更加不愿意参与培训。

在一些基层单位却以登记失业农民工情况为由,获取了农民工照片,身份证号码等信息,然后背着农民工制作好《失业证》,在区县劳动部门组织就业培训时,利用组织者“只数人头,不看照片”的疏忽,组织低保人员参与培训。而当农民工真正拿着自己的《失业证》申请培训时,却被告知“此证已进行培训登记”,而丧失培训机会。现在从中央到地方,有十来个部门参与培训,每个部门在总结汇报时,都表示自己培训了多少农民工。但是,真正就业了多少,真正学到一技之长的又有多少,很难有一个确切的数字。而且,每个部门都说自己在搞农民工培训,农民究竟应该去学那个部门分管的培训课程,很多人其实并不清楚。

三、政府做好农民工培训的建议

(一)加大对农民工培训的财政支持力度

根据《2003-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的政策措施,农民工培训经费实行政府、用人单位和农民工共同分担的投入机制,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在财政支出中安排专项经费扶持农民工培训工作。而目前现实中,农民工的培训大多表现为农民工的个人投资行为――培训的资金主要还是由农民工自己承担,政府及用人单位投入严重不足。虽然2004年中央财政专门划拨2.5亿元用干农民工培训的“阳光工程”,但受资助的只有250万人,只能起到示范作用。虽然许多地方政府也拨款支持培训工作,但在广大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资金短缺仍是制约农民工培训的主要原因。基于此,我国提出以工业支持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新举措。按照健全公共财政体制的方向,江西省各级政府财政需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民工的培训力度,并将其纳人财政预算范围以确保与所在年份上一财政收入总量的同步增长。

(二)建立农民工培训的竞争激励机制 一是严格推行劳动预备制度和农民工就业准入制度。就业前未接受生产安全、法律政策、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培训的农民不能实现就业。一方面要求用人单位要从已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和接受职业培训的人员中招收人员;另一方面要求各劳动力市场和职业介绍部门只对已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和经过职业培训的人员办理求职登记和职业介绍服务,以此来激励和约束农民就业前参加职业培训。二是制定农民工接受培训的合理、优惠的费用政策。由于当前国家则政状况以及农民工培训数量巨大,所以国家还不能完全承担农民工培训经费,只能通过政府财政扶持和多方筹措资金的灵活优惠费用政策。例如,对于拟向非农部门转移的农民可以实行与城市下岗职工同等的就业前短期免费技能培训;对参加半年以上长期培训的农民实行优惠的学费;对进城培训的农民,政府要在住宿上予以优惠政策;建立奖励制度,对在岗参加职业培训的农民工实行基本工资保留,用人单位负担学费的政策;对参加培训后并在工作中有突出贡献或技术创新的农民工实行奖励等。同时,对已实现就业的农民工,实行按其职业技术等级和工作熟练程度的等级工资制度。通过上述政策和制度安排激励农民参加培训,提升拟向非农产业转移和在岗农民工职业技能及就业市场的竞争力。三是制定农民工培训的财政扶持政策。对高质量的农民工培训、可以财政拨款为主。即一面向劳动力市场、面向工业化、面向城市化,质量过硬的教育培训以政策扶持,使其在职业培训市场中拥有竞争力。

(三)加强农民工输入地与输出地的联系

一方面,劳动力输出地政府要重视农民工输出前的培训工作,使输出人员掌握一定的实用劳动技术技能;另一方面也要不断强化农民工输入地政府对农民工的管理和职业技能培训责任。要重点支持劳动力市场和农民 工培训相关的信息服务体系建设,通过在农民工主要输入地建立对农民工的需求数据库,在输出地建立劳动力供给信息库,并加强相互之间的协作与沟通,及时收集整理有关信息,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劳动信息网络。

目前在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中,江西省民办培训机构的参与率还不足30%,许多地方在加强农民工培训的措施中,仍把社会力量办学放在建立农民工就业培训网络的补充地位,不注重市场化运作。“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了“适应劳动力结构的新变化,强化政府促进就业的公共服务职能,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加快建立政府扶助、社会参与的职业技能培训机制”的要求。为此,江西省各级政府可以在加强全国劳动力信息网络的基础上,加强中介服务体系建设,通过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来激发和利用市场主体对需求的发现功能;积极扶持企业、民间培训机构和行业协会培训体系的成长;逐步形成、鼓励不同培训主体有序分工、公平竞争的体制和政策环境,进而实现培训与就业的有效对接。

由此可见,农民工培训这一项好的惠民政策要切实落实,真正惠及亿万群众,政府只有努力做到宣传到位、措施到位、监督到位,落实到位,才能够利用国家实施众多惠民政策之机建立地方政府在农民工培训上的良好机制。

第三篇:浅谈如何发挥县级政府法制机构的作用

浅谈如何发挥县级政府法制机构的作用

江安县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黄冀勤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作为县级政府的法制机构,应发挥以下几方面的职能作用。

一、在政府决策上发挥参谋助手作用

决策是政府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其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政府各项工作的成败。在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新形势下,因决策上的失误直接侵害群众利益的现象时有发生,有时造成了社会的不和谐。要改变这种状况,保证县级政府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和合法性,县级政府法制机构应把握以下两点:

(一)县级政府重要的规范性文件均应由法制机构起草或参与起草,各乡镇、各部门的规范性文件在发布前均应报政府法制机构进行合法性审查。为使决策事项充分反映民意,凝凝聚人心,政府法制机构要通过听证等多种公开的形式,扩大决策事项的社会知晓面,增进政府与群众的相互理解,充分反映和保护群众的主人翁地位,使群众能积极参与决策、理解决策、支持决策和自觉执行决策。

(二)认真审查政府决策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1、县级政府法制机构在参谋决策时,一定要从“行政指导”的角度为政府出谋划策。

从《行政许可法》实施以来,随着法治政府建设的推进,政府职能正在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政府的管理范围也正从无限全能政府向有限责任政府转变。政府在决策时,首先想到的是应该管什么,应该如何管的问题,如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输出、产业结构的调整、招商引资、行业组织或者中介机构能够自律管理等应当市场化、社会化的事务就不能再由政府来组织推动,否则政府会时常处于一种管不了又放不下的尴尬境地。所以县级政府法制机构除列席县政府常务会议为县政府依法决策提供参谋作用外,还应从指导和服务的角度,发挥行政指导行为的作用,通过非强制的手段,调动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加强政府与市场主体的沟通理解,谋求相对人自愿作出或不作出某种行为。

2、科学、理性行使自由裁量量权

现行的法律规定了县级政府及其所很属部门享有大的自由裁量空间,而自由裁量权事关法律的公平、公正,关系到群众对政府的信任,是影响社会和谐的一个重要因素。县级政府法制机构应在前述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科学合理确定违法行为责任与后果的标准,使责任与后果相适应,避免决策的畸轻畸重,特别是慎重行使强制措施,确保行政权的公平行使。

二、在行政权力运行中发挥监督制约作用。

近年来,基层的行政执法行为逐步规范、文明,行政执法人员的责任意识明显增强,群众的满意度有所上升,但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行政执法中追求利益化的趋向,有乱收费、乱罚款,以罚款代替其他处罚,甚至权钱交易的现象。二是权责不清或有权无责的问题,权力与责任没有明确界定和真正挂钩,没有真正形成有权必有责,有权受监督的意识。这些问题的存在,引发了许多新的矛盾,产生了许多不稳定因素。不利依法行政和和谐社会的建立。所以,县级政府法制机构要充分发挥监督制约作用,承担在对日常行政执法行为包括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征收、行政审批及行政不作为的监督检查工作。

(一)强化审核监督

1、建立重大行政处罚决定备案审查制度

(1)凡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执法机关和组织作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对公民个人处以2000元以上罚款或者没收同等价值数额的违法所得和非法财物、对法人或其他组织处以20000元以上罚款或者没收同等价值数额的违法所得和非法财物以及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重大行政处罚,必须于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之日起10日内将行政处罚决定书副本并附情况说明报送县政府法制办备案。

(2)各行政机关在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必须在程序上和实体上严格把关,对公民个人进行罚款或没收财物在5000元以上的,对单位在5万元以上的及价值5万元以上的物资暂扣、查封和责令停产停业、强制拆迁等行政行为应当报法制办审查后方可执行。

(3)重大行政处罚备案审查的重点是:行政处罚决定主体是否合法,行政执法人员是否具备执法资格;认定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确凿、充分;适用依据是否正确;程序是否合法;内容是否适当;行政执法文书是否规范;是否超越或滥用执法权;是否以行政处罚代替刑罚;其他应当审查的内容。

2、对所有政府投资项目合同,包括运用财政预算内外资金、主管部门拨入资金、单位自有资金、接受捐赠资金、国债资金、政府专项资金、土地出让收益、政府贷款、国有资产存量转让或运营收益等各项政府性专项基金、资金以及单位土地等进行的因定资产投资项目、多元投资主体项目签订的合同,必须将合同文件送县政府法制机构进行合法性审核,经县政府法制机构审核同意的,按约定签定合同,并报县政府法制机构备案;如审核有不同意见的,依法进行修改完善;如经审核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不得签订该合同。

(二)强化制度监督

县政府应将各乡镇、各部门依法行政工作绩效作为考评单位和干部的重要依据之一,纳入工作目标管理中。县政府要制定全县行政执法责任的实施意见和对全县各乡镇、各部门行政执法责任评议具体考核办法,同时要求各乡镇、各部门成立行政执法责任制领导小组,按照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严格追究责任人的过错责任,如造成国家赔偿的,依法追偿。

(三)强化监督检查

深入开展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强化监督检查力度。县级政府法制机构每年要对政府各部门及各乡镇政府落实执法责任制和依法行政情况进行检查,评出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的单位,由县政府予以通报。对考核中被评为及格和不及格的单位,取消政府工作目标管理先进单位;对连续两年考核为不及格的单位主要领导,可责令辞去现任职务,建立由组织部门预以调整。

(四)强化救济监督

县级政府法制机构要重视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和行政理赔工作,及时纠正行政执法中出现的问题,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减少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

三、在社会矛盾纠纷的处理中发挥疏导作用。

(一)县级政府法制机构在规范性文件审查、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案件办理以及处理大量的具体事务中,对于发现的矛盾或矛盾隐患,要有预案,要及时处理。特别是在办理行政复议案件中,要切实尊重申请人的主体地位,充分听取他们的陈述和申辨,让群众有说话的地方;要在案件的受理、审查和决定等各个环节为申请人提供便利打伤;要积极探索实行听证等公开审查方式,将案件置于群

众的监督之下,消除群众的疑虑。在案件处理方式上,要妥善、灵活、不拘形式。要将行政复议案件的办理过程,作为与群众沟通联系的过程;要通过对行政复议案件的办理,坚决纠正行政违法行为,保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取得群众的理解和信任。

(二)积极参与社会矛盾纠纷排查活动.当前,社会各种利益关系仍然处于分化调整之中,不断有新的深层次矛盾显露出来。县级政府面临的矛盾多、压力重。县级政府法制机构要在信访接待、社会保障、征地拆迁、企业改制、村级财务清理、群体性信访等具有敏感性、牵制性的工作中,凭借自己扎实的专业知识,准确分析、提出依法处理的意见和预测事态可能产生的法律后果,积极引导矛盾纠纷通过合理合法的途径解决,防止社会矛盾纠纷的失控和冲突升级,确保社会的安定和谐。

第四篇:发挥村级工会作用 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发挥村级工会作用 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五常市二河乡新庄村工会组织建设及发挥作用情况的调研报告

哈尔滨市总工会课题组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是我国工人阶级队伍的新鲜血液和重要组成部分。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民工问题,中央领导同志多次批示把农民工组织到工会中来,切实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前不久,国务院就解决农民工问题专门下发了文件。全总为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做出了一系列部署。省市对农民工工作也制定了政策措施。多年来,工会对农民工的维权工作进行了积极探索,但仍有很多工作要做。为了贯彻“组织起来,切实维权” 的工作方针,最大限度地把农民工组织到工会中来,切实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最近,我们深入到我省第一家村级工会---五常市二河乡新庄村工会,就该市在农民工输出地行政村建立工会和发挥作用情况,进行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新庄村位于五常市拉林河上游,在五常市261个行政村中,所处的地理位置比较偏僻。属丘陵地带,半山区,山区小气候比较明显,无霜期短,土地沙化严重,给农作物生长带来不利影响,农作物产量低。人多地少,农民收入低。全村人口3412人,耕地面积17000亩,人均耕地面积不足5亩。家庭年收入在3000元左右,很难实现生活富裕。近年来,外出务工已成为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渠道。全村有1200多人常年或季节性在外打工,打工人数占全村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外出打工的农民工中年轻人居多,年龄在40岁以下的占80%。男女比例分别占60%和40%。打工地分布在哈尔滨、牡丹江、营口、上海、广州等大中城市,以哈市最多,占70%。从事的工作主要是建筑、物流、餐饮等行业,分别占30%,另有10%从事其他行业。外出打工的农民工年人均收入在5000元左右。

二、新庄村工会组建过程

由于农民工流动性大,分散到不同的打工地,权益被侵害现象突出,特别需要有一个组织为他们说话办事,依法维护他们的正当权益。为此,新庄村干部和村民产生了成立工会,为农民工维权的想法,得到上级工会和乡、村党委的重视和支持。五常市总工会主席亲自到该村蹲点,并抽调三名同志专门负责指导工会组建工作。村党支部多次召开会议,进行专题研究,成立了新庄村外出务工农民工建工会领导小组。本着扎实推进、重点突破的工作原则,解决组建工会的相关问题。利用春节期间大批农民工返家的契机,多次召开会议,向外出务工的农民工宣传维权知识,宣传“一法一例”,引导农民工入会。印制《农民工入会宣传单》、《农民工劳动权益手册》和《农民工入会申请表》发放到农民工手中。农民工对工会组织的认识更加明确,形成了踊跃入会的局面。在入会形式上。农民工可以往家里邮寄照片和身份证复印件,填写申请表,加入工会,领取《中国工会会员证》。对在同一个城市打工,农民工数量较大的,以本村劳务输出组织者为依托,组建工会分会或工会小组。对分散在外地的,以输入地工会为依托,与当地工会取得联系,办理工会会员关系转移,参加当地工会的活动。在会籍管理上。村工会立档建册统计上报。实行“一次入会,务工通用,持证流动,进出登记”的流动会籍管理形式。对农民工在用人单位之间流动的,只要对工会会员关系确认,不用重新入会。对于返乡务农的,一旦重新进城务工即恢复会籍。既适应农民工季节性强的特点,又便于管理。目前,全村在外打工的农民工已有620人加入工会。

三、新庄村工会发挥作用情况

新庄村工会成立以来,为外出务工农民工做了大量好事实事,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一是开展劳务输出。新庄村工会成立后,他们着手抓的第一件事,统一联系,成建制输出农民工。由于村工会对外出农民工管理严格,维权到位,注重培养素质,新庄村农民工素质明显优于其他乡村。在哈市以及牡丹江等地,新庄村农民工已经成为劳动力品牌,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劳动力输出渠道。用工单位都愿意招用新庄村的农民工,主动到村里用汽车一车一车地往城里输送农民工。仅哈市家乐福超市、绿山川公司就从新庄村招收400多人,营口鲅鱼圈一次就招收100人。新庄村农民工,通过出外打工,收入有了增长,家庭生活有了很大的改观。他们回到农村,带回城市文明、信息技术和文化知识,促进了农村和农业的发展,促进了农民素质的提高,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二是维护合法权益。为了有效发挥工会的维护职能,他们成立了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制定了《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实施办法》,建立了跟踪问效等一整套工作机制。开展困难救助活动,实施“安心工程”,外出人员家庭出现困难的,村里负责救助。从种地使用农具到子女上学都由村里统一安排,解决后顾之忧。外出务工农民本人生病,由工会组织动员工会会员献爱心,帮扶救助。农民工吴立滨,在大连某民营服装厂做机修工。该厂规定每名员工压支3个月。吴立滨认为厂方的规定不合理,便按程序提出辞职,并要求支付拖欠的3个月工资,厂方迟迟不予解决。村工会得知后,积极与打工地工会联系,沟通情况,还通过常年聘请的律师与厂方交涉,老板看到有工会组织和律师替农民工说话,感觉压力很大,便对吴立滨的问题进行了妥善处理。农民工韩彦军在修建海林至牡丹江的雪乡公路时受伤,腿部骨折,用工单位认为是其本人原因造成的,不承担责任。村工会快速反应,工会主席带队,连夜前往打工地,用法律武器来维护农民工的权益,最终双方达成一致,用工单位赔偿医疗费2万元。正是工会组织的影响力,使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得到了很好地维护。三是提高农民工素质。他们采取集中培训、个别培训和交流培训相结合的形式,不仅对外出务工农民工人员进行单项职业培训,而且向普法教育、素质教育等多层次延伸,特别是对制定劳动合同、集体合同文本,就合同涉及的劳动安全卫生、职业培训、劳动保险、职工生活福利、合同期限、变更、解除与终止等法律规定的必备条款,进行讲解,使农民工外出打工之前,就掌握一定的维权知识、职业技能和法律法规。

四、新庄村工会工作的启示

一是拓展了建会领域和入会途径,在源头上把农民工组织到工会中来。实现入会形式和会籍管理上的创新。行政村是农民工户籍所在地,是农民进入城市求职的出发地。新庄村在农民工输出地组建工会,即改变了以单位为依托的组织形式,也改变了以劳动关系为前提的入会方式,使之成为宣传、吸收、组织农民工加入工会的窗口,拓展了建会领域和入会途径,使农民工在进入城市之前就被工会组织所吸纳和覆盖。增强他们工人阶级意识和工会意识,这对于坚持“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作方针。扩大工会工作覆盖面,增强工会组织凝聚力,构建和谐社会,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执政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是开辟了维权新路子,对开展多渠道维权提供了有益尝试。新庄村工会实施有组织的劳务输出,打造劳务品牌,开展维权活动,突出个案维权,与农民工输入地工会建立维权联动,聘请律师,开展法律援助,代表农民工反映维权诉求,提出依法维护农民工权益的主张,开展困难救助,实施“安心工程”,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努力提高农民工的就业竞争力等。初步形成了多渠道维权帮扶的保障机制。为工会的维权机制建设,帮扶体系建设,实现工会工作的创新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三是发挥了工会组织作用,进一步证明工会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伟大工程中大有作为。新庄村工会从建立那天起,就紧紧围绕劳务输出、维护合法权益、提高农民工素质这条维权主线开展工作,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扩大了工会组织在农民工中的影响。当前,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需要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把农民组织起来;增加农民的收入,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出去;改善农村的面貌,引进和培养人才,提高农民的素质;这些都是工会组织作用所及,也是工会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伟大工程中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

发挥工会作用 维护农民工权益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后,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出来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已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会组织如何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努力帮助农民工解决实际困难,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近年来,通江县总工会以农民工入会、农民工培训、农民工维权、农民工帮扶为有效抓手,以保护好、调动好、发挥好农民工的积极性为突破口,在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上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

一、做好农民工群体入会文章,最大限度地把他们组织到工会中来

该县总工会坚持“源头入会”,按照“抓点扩面、整体推进”的要求,努力探索村级工会组建的新机制和新方法,最大限度地把农民工组织到工会中来,不断提高工会组建率和覆盖面,努力形成了县、乡、村三级组织网络。加大了非公有制企业特别是农民工比较集中的建筑、工矿、商贸流通、餐饮娱乐、服务行业等领域的工会组建工作力度,进一步缩小工会组建工作的空白领域,努力提高农民工的入会率,不断提升农民工的组织化程度。经过两年努力,该县524个村、28个社区全部组建了工会组织,发展农民工会员5.35万人。并从三方面入手,力求破解三大难题,充分发挥农村工会组织作用,努力使村工会活起来、转起来。一是以村工会标准化建设为抓手,解决了村工会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的问题;二是采取为在家的留守人员服好务,为在外的务工人员维好权的办法来解决村工会“里”、“外”都活的问题;三是以机制创新为动力,不断健全完善村工会建设的长效机制,努力为村工会增强活力提供制度保障。近日,该县泥溪乡梨园坝村25名返乡农民工在村支书马希照(兼村工会主席)的带领下,来县总工会要求加入工会。他们入会的动机主要是县总工会为该村的农民工家庭办了七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好事,解决了他们在外务工的后顾之忧。

二、做好农民工素质提升文章,最大程度地使他们融入到城市中去

一是搭建平台,加大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力度。该县总工会有效利用县劳动技工学校、职业中学、工人文化宫等教育培训阵地,与县农业局、科技局、畜牧局、科协等单位联合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班、专题讲座、开展科普宣传、巡回辅导授课等多种形式,组织农民工学习政策理论、科学文化、岗位技能,扎实开展家政服务、电脑、电器维修、营销等市场需求量大的职业技能培训和行前引导性培训,切实提高农民工的转移就业能力和外出适应能力。二是丰富载体,大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该县结合行业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创争活动,努力提升农民工的综合能力。通过举办劳模暨农民工先进事迹报告会,充分激发广大农民工“学先进、赶先进、争先进”的工作热情;通过在广大农民工群体中开展以“学政策、学法律、学业务、学技术和促发展”为主要内容的“四学一促”创先争优活动和开展岗位大练兵、争当业务能手、争创技能标兵以及“我为科学发展献一策”等活动,努力把农民工培养成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现代工人。

三是提升文明,扎实开展农民工素质教育。该县各级工会组织在突出加强农民工技能培训的同时,更加注重对农民工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法律素质和文化素质的综合培养。坚持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和向王瑛同志学习,争做朴实、吃苦、感恩的巴中人等主题实践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加大对农民工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的学习教育,引导他们恪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在融入城市过程中自觉接受超前理念、先进文化和文明风尚的熏陶,努力使他们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中坚力量。

三、做好农民工权益维护文章,最大可能地让他们享受到改革发展成果

一是在维权组织机制上创新。该县总工会建立了农民工法律维权中心,常年聘请 2-3名律师,加强县农民工法律维权中心规范化建设;局工委、乡(镇)工会成立了农民工法律维权站(点),基层工会(村工会)落实农民工法律维权联络员,努力形成法律维权三级覆盖网络,并在上海、新疆、广州等地成立县总工会驻外办事处,设立“务工农民法律维权站”,切实维护县内外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同时,在建筑民工联合工会、运输联合工会、工商联合工会等工会组织建立企业人民调解委员会,通过调解委员会来解决联合工会难以办、办不了的维权纠纷案件。仅去年一年,通江县总工会驻上海办事处为通江在沪农民工协调劳资纠纷、调解理赔各类工伤、医疗、交通事故等赔偿案7起,获赔金额60余万元,其中沙溪籍农民工徐兴贵交通事故案成功理赔30余万元,永安籍农民工陈实波工伤事故案成功理赔10余万元。

二是在维权工作机制上创新。努力畅通社会化的维权渠道。该县依托农民工法律维权中心(站、点),与县司法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县法院、律师事务所等相关单位联合,开展县内联合维权,努力构建新型联合维权机制;通过农民工输出地与输入地工会联合,形成“源头建会、属地管理、联合互动、双向维权”新机制;发挥工会的政治优势,争取党政领导重视,建立健全以“党委领导、政府重视、各方支持、工会运作、职工参与”的维权新机制,社会化的维权渠道打破了地域和行业的限制,充分整合了工会间的维权资源,形成了农民工权益的社会化维护局面。始终凭借法制化的维权手段。该县始终坚持以法律为准绳,主动依法科学维权,通过法律援助、司法调解、劳动仲裁、依法起诉等手段有力地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全面建立企业内部维权长效机制。该县通过推行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区域或行业职代会制度建设,在企业内部建立了一套来自职工群众、体现职工意愿的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和民主参与、民主管理及民主监督的维权机制。同时,各级工会与相关部门配合做好农民工工资清欠、劳动合同管理、安全卫生、工伤大病保险、子女上学、城镇落户等工作,切实保障农民工的劳动就业权、劳动报酬权、休息休假权、安全卫生、社会保障、子女受教育等各项权利。

四、做好农民工结对帮扶文章,最大努力地让他们感受到“娘家”的温暖

一是在困难群众帮扶上下功夫。该县始终坚持扶贫扶弱的方针。一方面,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组织各级工会党员干部与困难农民工结对子、攀穷亲、手拉手、心连心,满腔热忱地为农民工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切实解决农民工最紧迫、最棘手的问题。通过救急济难、法律援助、工伤探视、职业介绍等行之有效的帮扶措施,认真解决农民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扎扎实实地为农民工排忧解难。另一方面,以群众调研工作为载体,深入开展“部门帮村、会员帮户”活动,县乡机关联姻帮扶到村,工会干部结对帮扶到户,坚持对象不脱贫,帮扶不脱钩。通过手拉手地帮,心贴心地扶,面对面地教,努力帮助困难农民工家庭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努力促使他们带头致富、率先致富。

二是在开展科技帮扶上见实效。始终坚持扶贫扶智的理念。在困难农民工的帮扶上,我们一直把帮扶工作的切入点和落脚点放在扶智扶技上,切实解决农民工最急、最盼、最怨的事。充分整合县职工技能培训中心的教育资源,扎实开展农民工文化学习和劳动技能培训活动;以非公有制企业为重点,抓好农民工书屋、农民工学习室、农民工文化活动场所建设,努力为农民工的学习成长创造有利条件;积极主动地联合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农业局、畜牧食品局、科技局、科协等单位扎实开展向农民工“送政策、送法律、送科技、送文化、送信息、送项目”活动,组织形式多样的政策宣讲团和科技助耕队深入企业和农村开展科技扶贫活动;以开展农民工劳动技能竞赛和技术创新评比活动为载体,在农民工中培育和树立一批技术能手、科技标兵、创新典型,充分发挥农民工在农村科技兴农、科技发家方面的辐射带动效应,带动农民依靠科技走上致富道路。

三是在帮助农民工发展创业上求突破。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为此,该县各级工会组织立足实际积极帮助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面对缺资金、缺技术、缺信息的严峻形势,努力带领广大群众干大事、创大业,靠苦干实干、艰苦创业的精神走出发展困境,通过各级工会组织协调小额信贷资金、组建科技宣讲团、发展订单农业等措施解决农民工的创业难题。同时,积极引导农民工主动跳出农村闯市场,紧盯市场上项目,围绕项目促发展,朝着富裕、文明、和谐的小康之路阔步前进。

(转自人民日报出版社《科学发展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 作者系中共通江县委常委、统战部长、县总工会主席)

第五篇:论农民工法律援助机制作用的发挥

论农民工法律援助机制作用的发挥

刘林霞

(河南师范大学 法学院 河南 新乡 453007)

摘要:目前,我国农民工法律援助机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与建设社会主义新

农村、和谐社会的目标要求尚有较大差距。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我们必须充分发挥我国的农民工法律援助机制,以更好地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关键词:和谐社会;农民工;法律援助

法律援助是指律师、公证员等基层法律工

作者,在国家设立的有关机构的统一组织和协

调下,对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的当事人减收或

免收法律服务费用,以保障其实现合法权利、从而更加完善地健全人权和社会保障机制。我国1996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和2003年国务院颁布的《法律援助条例》均对

法律援助作出了明确规定,有效地促进了社会

公平和司法公正的实现,被形象的喻为“驶向

贫弱者的诺亚方舟”。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民工已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主体,如何充分的挥农民工法律援助机制的作用,引导并妥善

解决农民工群体的合理诉求,对于推动我国法

制建设,构建和谐的社会新型劳动关系,构建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

义。也是当前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根据国务院《法律援助条例》的规定,政府是法律援助的责任主体,应当采取积极措施推动该项工作,保障法律援助事业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协调。因此,政府等部门应当高度重视,增强有效作为。第一,在宣传途径和方法方面,应广泛利用宣传媒介,通过电视、网络、广播、报纸等方式,使更多的公众了解法律援助制度的存在及运行,使该项制度体现的公平正义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在宣传过程中,深入基层,根据不同的对象采取通俗易懂或理论性稍强等不同方法,对于使诸如农民工之类的弱势群体的法律宣传和咨询,要讲究方法,有针对性,通俗、简单、易懂、实用。第二,在宣传对象方面,应增强普及性和针对性,不仅要使农民工等弱势群体有依靠感

和安全感,而且增强企业组织和社会公众的责

任感。法律援助不能仅仅依靠政府拨款或律师

免费服务,社会也需要承担一些责任,没有高度

责任感的社会公众的广泛参与,法律援助就会

一、加强对法律援助制度的宣传 在我国的法律援助制度发展相对落后的情况下,社会公众对这一年轻的制度难免感到陌生和遥远,所以,加强对法律援助制度的宣传

举步维艰。

第三,在宣传内容方面,应更加充实、广泛和实用。不但要宣传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等关于法律援助及其相关的维权知识,增强受援群体的法律意识和观念,而且要宣传法律援助制度的实施目标、现状和障碍,吸纳更多的社会力量关注、关心和支持该制度的发展和完善。

二、建立混合型的农民工法律援助队伍

在法律援助制度的发展进程中,律师始终扮演着最重要的角色,职业特征和属性决定了

提供法律援助的主体首先是律师,这也是律师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所要求的。但从实际上讲,由于我国的农民工数量较大,需要援助的农民工和能够提供的援助资源之间悬殊太大,纯律师援助模式也有其不可避免的缺陷,因此,建立混合型的农民工法律援助机制是最切合实际的选择。

第一,充分发挥法律援助机构工作人员和公职律师在法律援助中的主力军作用。要扩大公职律师法律援助群体的数量,由国家财政专项资金做后盾,提高公职律师对农民工提供法律援助的积极性和针对性,从根本上保障农民工维权之靠山。

第二,建立对执业律师进行法律援助的激励和表彰机制。职业律师作为实施法律援助的主要力量,较之其他法律服务人员有更多的诉讼权利和专业优势,可以成为为农民工提供法律援助的核心力量,律师管理部门应明确作出

有关规定,通过激励机制最大程度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第三,充分发挥其他法律服务志愿者的作用,尤其是在校大学生和热衷公益事业的离退休人员。在校学生通过提供法律援助,不但能使他们学习的法学专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且能够培养他们关注、关心和关爱社会的高尚道德情操。对于有些热衷公益事业的离退休人员,也应该予以重视。他们虽然没有非常专业、系统的法律知识,但他们不乏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在年轻时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社会工作经

验,依然够帮助农民工从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

益。

三、加强农民工法律援助的经费保障

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法律援助机构的组织形式中,一是以英美国家为代表的,国家对法律援助仅限于原则性指导和财政支持,具体实施由律师协会、各种私人基金会、律师个人等进行;二是以瑞典和丹麦等国为代表的,其法律援助面向全社会,由国家设立专门的机构,雇佣专门人员实施法律援助工作。在这种体制下,将法律援助纳入了国家的福利制度体系,政府责任得以充分的体现,但给国家财政造成的压力相对较大。

我国是个人口众多的社会主义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不高,国家还缺乏大规模负担法律援助费用的实力,目前难以单纯模仿西方发达国家模式。权宜之计就是国家提供必要的财政力量做基础性支持,通过广泛宣传、号召和倡导,使公平正义理念深入人心,使更多的社会力量关心和支持对农民工等弱势群体的法律援助。随着国家经济水平的发展和提高,而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应加强农民工法律援助机构的异地合作,当来自不同地域的农民工在异乡受到权益侵害时,避免出现各地逐步加大财政投入,加强政府责任,使我国的法律援助事业健康发展。

同时,可以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设立专门援助基金,鼓励社会团体、先富人群、慈善基金等参与法律援助,接受社会的广泛捐助,实行专款专用,充分发挥法律援助基金会的功能。可参照国外成功做法,请工、青、妇、残及消费者协会这些相关社会团体出一定的资金,专门用于办理与其社会团体成员相关的某类案件。与建设部门等协商,请建设部门出资资助办理民工法律援助案件等等,在此基础上建立省、市、区(县)三级法律援助基金,解决法律援助资金问题。

四、提高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的便民化程度

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的开展,始终离不开农民工当事人的参与,为使农民工更好地通过

该援助制度获得权益保障,必须提高农民工法

律援助工作的便民化程度。

第一,建立专门的农民工法律援助管理部门。农民工作为新兴的社会群体,其弱势特征非常突出,身处异乡的他们即使对法律援助制度有所耳闻,庞杂的政府和社会机构以及他们相对低下的素质难免使他们感到头绪紊乱、维权困难。因此,建立专门面向农民工的法律援助机构,甚至设立统一的热线服务平台,有助于农民工更好地了解并享用法律援助制度,从

援助机构信息沟通不畅、互相推诿的现象,增加农民工的维权成本,变相再次侵犯农民工权益。

第二,在农民工接受法律援助的过程中,应快速受理,快速办理,简化诉讼程序,减少诉累,尽可能缩短其维权的时间,降低其维权成本。法律援助机构应根据农民工维权案件的特征定期总结规律,通过政府部门的信息沟通平台,尽量避免因农民工素质低下而带来的调查取证困难,在农民工自身容易出现漏洞的环节做好预防和克服方案,尽最大努力为农民工接受法律援助提供便利。

第三,必须重视农民工合法权益的最终执行和落实。法律援助制度使农民工维权有了途径和依靠,但现实中有些农民工维权的结果是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得到一张胜诉的空纸,侵权

单位根本不买账。因此,法律援助机构必须重

视农民工受损权益的最终落实和执行,必要时

及时帮助农民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五、加强媒体监督制度的建设

在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方面,媒体始终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些侵权事件发生后,由于媒体介入和关注,有关方面会很快做出积极反应,解决农民工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社会舆论越来越明显地要求政府直接维护社会公平的,这在当个案中当然体现了政府的权威和社会正义,但却不利于社会的长远发展。如果没

有完整的机制保障,农民工权益受损案件并不会因为政府的直接干预而减少。

换个角度来看,媒体舆论固然能够通过监督维护少数进入视线的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但谁也不能保证每个农民工权益受损案件都有进入舆论监督视线之内的机会。因此,媒体监督也只能扮演辅助性援助的角色,并且往往具有滞后性。如果能够通过媒体关注与农民工生存、生活和工作息息相关的环境和制度,将侵犯农

参考文献:

民工权益的事件消灭于萌芽之中,媒体所体现的作用将更为突出。

此外,除了舆论监督之外,舆论引导功能也应该发挥的更加突出,媒体肩负着呼吁、传播和维护公平正义理念的重大责任。尤为重要的是,面对农民工这个特殊群体,媒体需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运行机制,通过舆论监督和导向,使生活在城市里的农民工有一种安全感和归宿感,真正融入城市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成为建设和谐城市的中坚力量。

[1] 邱中慧.完善法律援助体制之思考[J].贵州社会科学,2008(6).[2] 冯祥武.法律援助资金的制度价值与运行原则[J].重庆社会科学,2010(7).[3] 李兰英.法律援助如何成为实质性的援助[J].法学,2010(6).[4] 王冰.从我国法律援助制度的视维分析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J].理论导刊,2009(9).[5] 樊德玲.我国新农村建设中法律援助制度探析[J].特区经济,2010(9).On the mechanism of migrant workers play the role of legal aid

LiuLinxia

Henan Xinxiang, Henan Normal University School of Law453007

Abstract: At present, China's Migrant Workers Legal Aid can not be ignored in a number of existing problems and

weaknesses, and building a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and harmonious society, there are still a wide gap between objectives and requirements.In the context of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ety, we must give full play to China's migrant workers legal aid mechanism to better protect the legitimat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migrant workers.Keywords: harmonious society;migrant workers;Legal Aid

下载农民工培训中发挥政府作用探析(5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民工培训中发挥政府作用探析(5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议党校如何发挥在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五篇范例]

    浅议党校如何发挥在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贵州省遵义市绥阳县委党校(563300)伍良会 【摘要】 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经济工作和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农民工是我国在工业化、城......

    在人口普查中发挥党组织作用

    多措并举 整体联动推动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开展**街工委、办事处在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发挥党建共同体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共谋发展的优势,在组织架构、宣传发动......

    教学中如何发挥投影仪的作用

    教学如中发何投挥仪影作的用 湖江潜省北镇口熊市学小阴石3401佘 云时 书写投影仪是小学课堂电化教学应用最广泛的电教设备,它能将文字、绘画、标本、模型等经放大后投到银幕上,以......

    社区管理在构建服务型政府进程中作用的发挥

    社区管理在构建服务型政府进程中作用的发挥 服务型政府也就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用政治学的语言表述是为社会服务,用专业的行政学语言表述就是为公众服务。它是在公民本位、社......

    论彩票行业在政府经济中的地位及发挥的作用

    考核内容与形式:运用政府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相关知识,联系实际撰写一篇1500字左右的调查报告或工作报告。 考核要求: 1、 选择一个比较熟悉的问题。 2、 综合运用教材相关章节......

    发挥骨干教师作用促进校本培训

    发挥骨干教师作用促进校本培训 校本教师培训(下文简称“校本培训”)是相对于以高等教育机构为本的教师培训而言的一种培训中心下移,从中小学校的需要出发并以中小学校为基地的......

    抓好学习培训发挥代表作用

    抓好学习培训 发挥代表作用代表工作是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基础工作。代表作用发挥的如何是衡量人大常委会工作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几年来襄城区人大常委会认真贯彻实施《......

    抓好学习培训发挥代表作用

    抓好学习培训 发挥代表作用代表工作是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基础工作。代表作用发挥的如何是衡量人大常委会工作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几年来襄城区人大常委会认真贯彻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