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救灾应急物资储备工作的通知(民函〔2008〕118号)(5篇范文)

时间:2019-05-14 12:44: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民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救灾应急物资储备工作的通知(民函〔2008〕118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民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救灾应急物资储备工作的通知(民函〔2008〕118号)》。

第一篇:民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救灾应急物资储备工作的通知(民函〔2008〕118号)

【发布单位】民政部

【发布文号】民函〔2008〕118号 【发布日期】2008-05-07 【生效日期】2008-05-07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民政部

民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救灾应急物资储备工作的通知

(民函〔2008〕11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计划单列市民政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政局: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和中央领导同志关于进一步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工作的要求,建立和完善救灾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切实增强灾害救助快速反应能力,有效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救灾应急物资储备工作。应急物资储备工作事关受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是灾害应急救助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各级民政部门依法行政,履行救灾职责的重要任务。2008年初南方特大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救灾实践充分证明,只有不断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大力加强救灾应急物资储备工作,才能有效应对各种突发灾害,及时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维护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各级民政部门要从提高减灾救灾能力,践行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救灾应急物资储备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抓紧抓好。

二、建立健全救灾应急物资储备管理制度。各地要按照救灾工作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在各级救灾预案中进一步充实和完善救灾应急物资储备工作内容,统筹做好各项工作。在救灾应急储备物资采购过程中,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政府采购的法律、法规,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实行公开招标采购;要制定并严格执行救灾应急物资的入库验收制度,严把质量关,杜绝假冒伪劣物资流入储备环节;要进一步加强中央和地方救灾应急储备物资管理,明确各级救灾应急储备物资采购、管理、调拨和使用的权限与程序;要建立健全救灾应急储备物资日常管理的规章制度,制定救灾储备物资采购、储备、调拨和回收等各个工作环节的程序和规范,特别要严格防止仓储过程中的物资流失、变质和不当损耗;要建立和完善救灾储备物资统计报告制度,完整、准确记录救灾应急物资储备和使用情况并定期逐级上报,确保账物相符;要加大救灾应急物资储备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力度,实现各级救灾应急物资储备信息共享,充分发挥救灾应急物资储备网络的整体效能。

三、进一步增加救灾应急物资储备品种和数量。各地要按照24小时救灾物资到位的目标,特别要充分考虑应对大灾的需要,在现有储备的基础上,增加救灾物资储备品种和数量。多灾易灾地区每年都应储备一定数量的帐篷、棉衣、棉被、食品、饮水、照明和取暖设备等救灾应急物资,并建立物资储备更新、轮换的财政补偿和核销制度;要及时了解和掌握救灾应急物资生产厂商信息,对食品、饮用水等不宜长期保存的物资,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标准,严禁将过期食品用于救助,在适量存储的基础上,可与有关企业签订应急供货协议,应急期间实行先征用后结算的办法,保障救灾应急物资供应渠道畅通,确保灾害应急期间,受灾群众能够得到及时、全面救助。

四、积极推进救灾应急物资储备库建设。救灾应急物资储备库建设是救灾应急物资储备制度的重要内容和基础,各地要按照《国家综合减灾“十一五”规划》和地方减灾规划要求,遵循规模适度、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反应迅速、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原则,科学编制救灾应急物资储备库建设规划;要根据灾害特点和救灾工作需要,合理确定各级救灾应急物资储备库规模,因地制宜,可以采取新建、共用或租借等方式解决存储场所,充分利用已有库房和设备,避免重复建设;县级以上区域一般应设立救灾应急物资储备场所,乡镇和村可结合避灾场所建设,积极开展救灾物资储备,逐步形成中央和地方救灾应急物资储备网络体系,扩大救灾应急储备物资的有效服务辐射范围。

五、加强部门配合与协作。各级民政部门要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认真制定救灾应急物资储备规划,加强与财政、发展改革、国土、城市规划等部门的协作,积极争取储备库建设项目资金和政策支持,并在本级财政预算中安排专项救灾应急物资采购资金。同时,要建立健全部门间救灾工作信息共享机制和救灾应急物资调拨与运输联动工作机制,共同做好救灾应急物资储备工作。

请各地加强领导,认真规划,落实工作目标和工作职责,加强对应急物资储备工作和储备物资的检查,并及时将工作进展情况报部。

民政部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民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救灾应急物资储备工作的通知

民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救灾应急物资储备工作的通知

民函〔2008〕11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计划单列市民政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政局: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和中央领导同志关于进一步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工作的要求,建立和完善救灾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切实增强灾害救助快速反应能力,有效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救灾应急物资储备工作。应急物资储备工作事关受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是灾害应急救助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各级民政部门依法行政,履行救灾职责的重要任务。2008年初南方特大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救灾实践充分证明,只有不断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大力加强救灾应急物资储备工作,才能有效应对各种突发灾害,及时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维护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各级民政部门要从提高减灾救灾能力,践行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救灾应急物资储备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抓紧抓好。

二、建立健全救灾应急物资储备管理制度。各地要按照救灾工作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在各级救灾预案中进一步充实和完善救灾应急物资储备工作内容,统筹做好各项工作。在救灾应急储备物资采购过程中,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政府采购的法律、法规,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实行公开招标采购;要制定并严格执行救灾应急物资的入库验收制度,严把质量关,杜绝假冒伪劣物资流入储备环节;要进一步加强中央和地方救灾应急储备物资管理,明确各级救灾应急储备物资采购、管理、调拨和使用的权限与程序;要建立健全救灾应急储备物资日常管理的规章制度,制定救灾储备物资采购、储备、调拨和回收等各个工作环节的程序和规范,特别要严格防止仓储过程中的物资流失、变质和不当损耗;要建立和完善救灾储备物资统计报告制度,完整、准确记录救灾应急物资储备和使用情况并定期逐级上报,确保账物相符;要加大救灾应急物资储备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力度,实现各级救灾应急物资储备信息共享,充分发挥救灾应急物资储备网络的整体效能。

三、进一步增加救灾应急物资储备品种和数量。各地要按照24小时救灾物资到位的目标,特别要充分考虑应对大灾的需要,在现有储备的基础上,增加救灾物资储备品种和数量。多灾易灾地区每年都应储备一定数量的帐篷、棉衣、棉被、食品、饮水、照明和取暖设备等救灾应急物资,并建立物资储备更新、轮换的财政补偿和核销制度;要及时了解和掌握救灾应急物资生产厂商信息,对食品、饮用水等不宜长期保存的物资,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标准,严禁将过期食品用于救助,在适量存储的基础上,可与有关企业签订应急供货协议,应急期间实行先征用后结算的办法,保障救灾应急物资供应渠道畅通,确保灾害应急期间,受灾群众能够得到及时、全面救助。

四、积极推进救灾应急物资储备库建设。救灾应急物资储备库建设是救灾应急物资储备制度的重要内容和基础,各地要按照《国家综合减灾“十一五”规划》和地方减灾规划要求,遵循规模适度、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反应迅速、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原则,科学编制救灾应急物资储备库建设规划;要根据灾害特点和救灾工作需要,合理确定各级救灾应急物资储备库规模,因地制宜,可以采取新建、共用或租借等方式解决存储场所,充分利用已有库房和设备,避免重复建设;县级以上区域一般应设立救灾应急物资储备场所,乡镇和村可结合避灾场所建设,积极开展救灾物资储备,逐步形成中央和地方救灾应急物资储备网络体系,扩大救灾应急储备物资的有效服务辐射范围。

五、加强部门配合与协作。各级民政部门要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认真制定救灾应急物资储备规划,加强与财政、发展改革、国土、城市规划等部门的协作,积极争取储备库建设项目资金和政策支持,并在本级财政预算中安排专项救灾应急物资采购资金。同时,要建立健全部门间救灾工作信息共享机制和救灾应急物资调拨与运输联动工作机制,共同做好救灾应急物资储备工作。

请各地加强领导,认真规划,落实工作目标和工作职责,加强对应急物资储备工作和储备物资的检查,并及时将工作进展情况报部。

民政部

二〇〇八年五月七日

第三篇:福建省民政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救灾应急物资储备工作的通知(闽民救

【发布单位】福建省民政厅 【发布文号】闽民救〔2008〕195号 【发布日期】2008-05-29 【生效日期】2008-05-29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福建省

福建省民政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救灾应急物资储备工作的通知

(闽民救〔2008〕195号)

各设区市民政局:

我省即将进入主汛期,今年防汛形势严峻,为贯彻落实《福建省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和省领导关于进一步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工作的要求,切实增强灾害救助快速反应能力,有效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救灾应急物资储备工作。应急物资储备工作事关受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是灾害应急救助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各级民政部门依法行政,履行救灾职责的重要任务。各级民政部门要从提高减灾救灾能力,充分认识救灾应急储备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抓紧抓好。

二、加强部门配合与协作。各级民政部门要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认真制定救灾应急物资储备规划,加强与财政、发展改革、国土等部门的协作,并在本级财政预算中安排专项救灾应急物资采购资金。同时,要建立健全部门间救灾工作信息共享机制和救灾应急物资调拨与运输联动工作机制,共同做好救灾应急物资储备工作。

三、进一步增加救灾应急物资储备品种和数量。各地要按照24小时救灾物资到位的目标,根据当地实际,特别要充分考虑应对大灾的需要,在现有储备的基础上,增加救灾物资储备品种和数量。为应对今年汛期,做好救灾应急储备,各设区市民政局都要在6月10日前落实储备救灾棉被5000床、单衣5000套。对食品、饮用水等不宜长期保存的物资,可与有关企业签订应急供货协议,应急期间实行先调拨后结算的办法,确保受灾群众能够得到及时、全面救助。

请各设区市加强领导,认真规划,加大对应急物资储备的工作力度,并于6月12日前将应急物资储备落实情况书面报厅救灾救济处。

二OO八年五月二十九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83民政部关于进一步规范(无)婚姻登记记录证明相关工作的通知(民函【2015】266号)

民政部关于进一步规范(无)婚姻登记记录证明相关工作的通知(民函【2015】266号)

民函〔2015〕26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各计划单列市民政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政局:

为落实国务院简政放权、方便群众办事创业的有关要求,经与教育部、公安部、司法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银监会协商,现就进一步规范(无)婚姻登记记录证明相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自文件发布之日起,除对涉台和本通知附件所列清单中已列出国家的公证事项仍可继续出具证明外,各地民政部门不再向任何部门和个人出具(无)婚姻登记记录证明。各地民政部门在出具证明时,应当根据当事人所涉事项,在出具证明中注明“本证明仅限于XXX(申请人)办理赴XX国家(或者台湾地区)的XX公证事项使用,用于其他事项无效。”

二、各地要高度重视婚姻登记信息化建设工作,确保按时完成《民政部关于加强婚姻登记信息化建设的通知》(民函〔2013〕183号)确定的各项任务。省级民政部门要切实加大资金、人力投入,不断完善本省(区、市)婚姻登记信息数据库。各级婚姻登记机关要加快纸质历史数据补录工作进度,为有法律法规依据的部门核对当事人的婚姻登记记录情况提供有力支撑。

三、做好政策落实和宣传工作。各地要从转变政府职能、方便群众办事创业和坚持依法行政的角度,统一思想认识,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此项工作落实到位。会同相关部门落实部门间信息核对的具体措施,使此项简政放权的工作真正惠及广大人民群众。按照政务公开的要求,在办事窗口(大厅)公告取消(无)婚姻登记记录证明的相关规定,并通过多种渠道特别是微信、微博、互联网等新媒体大力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附件:涉外领域需出具(无)婚姻登记记录证明国家清单

民政部

2015年8月27日

附件

涉外领域需出具(无)婚姻登记记录证明国家清单

哈萨克斯坦

芬兰

奥地利

荷兰

德国

阿根廷

乌拉圭

墨西哥

波兰

注:民政部将根据今后情况变化对清单中所列国家及时进行动态调整,并通知各地民政部门。

第五篇:XX村(社区)救灾工作应急预案-民政部样本

XX村(社区)救灾工作应急预案

为及时高效有序开展灾害应急救助工作,最大程度地减轻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损失。根据上级灾害应急救助预案的要求,结合我村(社区)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基本情况

1、本行政村(社区)辖村(居)民小组×个或自然村×个,耕地总面积×亩,其中水田×亩、旱地×亩:农作物面积×亩。现有人口×人,其中常驻人口×户×人、外来人口×人。现有住房×户×间,其中危房×户×间、五保困难家庭×户。

2、境内河流(溪)×条,桥××座。

3、境内有各类工厂×家。

二、灾害隐患

1、国土资源部门标注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有×个,位于村(社区)×位置。如发生灾害。需转移安置×户×人(名单见附表)。

2、现有水库×座、低洼地×处。如发生台风洪涝灾害,需转移安置×户×人(名单见附表):并将造成×亩耕地受灾。

3、流经本村(社区)的河流(溪)×条。如发生台风洪涝灾害,需转移安置×户××人(名单见附表):将造成×亩耕地受灾。

4、如发生火灾和其它突发性事件,境内需转移安置人员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三、救灾指挥组及分工职责

指挥组由村(社区)两委会成员及妇联、民兵、共青团负责人和灾害信息员组成,指挥位置设在村(社区)×地点。

指挥组组长:由村(社区)支部书记×××担任,负责全村(社区)的救灾指挥协调工作;副组长:由村(社区)委会主任×××担任,协助组长指挥救灾工作。

组成人员的分工:(原则按分片包村组方式分工)

×××负责××村(居)民小组或××自然村。

×××负责××村(居)民小组或××自然村。

×××负责××村(居)民小组或××自然村。

×××负责××村(居)民小组或××自然村。

×××负责××村(居)民小组或××自然村。

×××为灾害信息员,负责灾情统计上报等工作。

工作职责:

1、负责协调包干区救灾的各项工作。

2、负责灾害的警报传达、掌握灾情及时上报。

3、组织人员自救互救、抢险和安全巡查工作。

4、组织需转移安置人员的转移安置工作。

5、负责救助款物的发放监督。

6、协调灾后重建和上级赋予其它工作。

四、预警

1、河流水位分别涨至×米时发布撤离转移信号。域内涉险人员按方案转移。

2、地质灾害点预警发出后,域内涉险人员按方案转移。

3、××水库预警信号发出后,域内涉险人员按方案转移。

4、当火灾或发生突发性事件。视情况发布撤离转移信号。指定区域内人

员按方案转移。

5、上级下达命令实施按方案转移

五、人员转移

本村(社区)共需转移×户×人。其中外来人员×户×人。特别是要注意做好以下重点人员的转移:五保户×户×人。低保户×户×人,残疾家庭×户×人;家中无劳动力的老年人×户×人。另有幼儿园、小学等,共计学生×名。不同灾害和事件,人员转移按实际情况决定。

六、转移路线

当预警信号发出后。涉险人员即按指定的路线转移。

1、需转移安置到乡镇避灾安置场所的,在×处集中乘车前往。

2、需转移安置到村避灾安置场所的。沿村内安全道路集中组织转移。

3、分散到村(居)民家中安置的,自行前往。

七、避灾安置场所

本村(社区)有×个集中安置场所,分别是××避灾点、××避灾点。村(社区)避灾安置场所可安置×人:乡镇×避灾安置场所可提供给我村安置×人。村(社区)避灾安置场所建立规章制度,张挂上墙。采取多种形式,如放置减灾救灾图表、书籍等。开展减灾宣传教育。提高群众自救互救的能力。

八、灾后救助

1、调查了解灾情。填报《因灾倒房花名册》;如有因灾死亡、伤病人员,填报《因灾死亡人员花名册》;及时填报因灾农作物损失情况。

2、及时发放救灾款物。民主评议后,公示需救助的人员名单及数额等。

3、如有需重建倒房。帮助开展重建工作。

九、信息传递

1、行政命令传递

乡镇(街道)→村(社区)→组→户(自上而下)

通过行政命令下达转移安置指令时。一般情况下通过电话、广播、短信、敲锣、口信等方式进行传递。

2、转移安置情况和灾情信息传递

户→组→村(社厌)→乡镇(街道)(自下而上)。

转移安置情况、灾情汇总由村灾害信息员上报至乡镇(街道),同时上报应急救助需求。

十、需要落实的几项具体工作

1、组织指挥到位

灾害发生后,村(社区)指挥组人员要坚守岗位,了解一线灾情,快速做出判断,及时组织涉险群众转移。如交通通讯中断,应以村自为战,充分利用本村资源,确保村民和财产安全。同时尽可能在最短时间内把信息报告到乡镇(街道)。

2、预警信息传递到位

接到上级预警或本地可能发生灾害时。应立即采用一切手段向涉险区域村民发布信息。特别是分散的山村,应落实专人负责敲锣、灯火等方式接力传递。

3、事前告知演练到位

需要转移安置人员。应事前告知。使用“转移联系卡”等办法。让转移村民知道到哪里避灾安置,村(社区)干部谁负责,联系方式、信号样式。每年组织2次演练。使所有人员熟悉预案。知晓避灾安置路线、场所及保障须知等。对预案不妥之处,及时进行修改。

4、转移群众生活保障到位

避灾安置场所根据可容纳人员数量贮藏一定数量的救灾物资。教育灾民本人携带一些干粮、饮用水等生活必需品。在灾害发生后要及时补充保障物资(如:米、面、油、盐、水等生活必需品的供应)。

附件:××村需转移安置人员名单

下载民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救灾应急物资储备工作的通知(民函〔2008〕118号)(5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民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救灾应急物资储备工作的通知(民函〔2008〕118号)(5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