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江苏省高校实验室研究会研究课题
江苏省高校实验室研究会研究课题
暂行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使我省高校实验室研究会(以下简称研究会)实验室研究课题的管理科学化、规范化,进一步促进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依据《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高校实验室研究委员会章程》的有关规定,结合我省高校实验室建设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落实“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教育方针,积极开展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实验教学改革、教育装备和资产管理的课题研究,为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决策服务。
第三条 实验室研究课题面向全省高校,公平竞争,择优立项,保证重点。实行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结合,重点管理和一般管理相结合,集中管理和分级管理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管理。
第四条 江苏省实验室研究会具体负责全省实验室研究课题的立项、组织、指导、协调和管理工作;各高校实验室管理部门协助研究会负责实验室研究课题的联络工作;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应在经费和条件支撑等方面给予支持。
第二章 课题立项
第五条 实验室研究课题要紧密结合我省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际选题,针对高校实验室建设和发展、实验室队伍和仪器设备管理、实验教学改革等方面面临的具体问题,确立研究目标,注重交叉学科和跨地区、跨学校的研究。第六条 实验室研究课题的立项范围,以研究会发布的课题申报指南为准。
第七条
课题研究周期一般为1-2年,也可根据研究工作的实际情况申请延长(一般不超过一年)。
第八条 实验室研究会立项的研究课题分为资助和不资助两类。被列为资助类课题的,由研究会筹措经费予以资助;列为不资助类课题的,其研究经费由课题组所在单位自筹或自行解决为主。
第九条
经费使用范围限于课题研究必需的调研费、资料费、会务费、印刷和鉴定费等,不得挪作他用。
第十条 经确定予以立项资助的课题,其研究经费由高校实验室研究会拨付到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财务部门,课题负责人按立项任务计划安排使用。
第十一条 资助类课题立项后,拨付批准经费的60%,剩余经费在课题验收通过后拨付。
第三章 申报和评审
第十二条 申请人应热爱实验室工作,有从事实验室建设、管理或者实验教学工作的经历;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者由两名具有高级职称的研究人员书面推荐的其他人员。
第十三条
申请人每次只能申报一个课题,未完成课题者,不得申请。
第十四条
研究会现任理事长、副理事长原则上不得作为课题申请人申报。
第十五条 申请人必须按照《江苏省高校实验室研究会实验室研究课题立项申请书》(见附件)的要求逐项如实填写。
第十六条
研究会邀请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对申报的课题进行遴选评审。
第十七条 实行评审回避制度。凡申请课题的评审组成员和有关工作人员不得参加该课题的评审工作。
第四章 课题的管理
第十八条
课题负责人及主要参加者所在单位应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条件上给予积极支持,在业务考核时,有关人员承担或参加研究课题研究工作时间和课题成果应作为重要考核内容。
第十九条 课题进行当中如需对研究计划、主要研究人员或其他重大事情作调整、变更,须由课题负责人提交书面申请,经研究会批准后方可实施,未经同意,不得擅自调整、变更或中止课题的执行。主要有下列情况:
1、变更课题主持人;
2、改变课题名称;
3、改变最终成果形式;
4、研究内容有重大调整;
5、变更课题管理单位;
6、延期一年以上;
7、课题研究过程中或出版等方面有涉外问题;
8、中止课题;
9、撤消课题;
10、其它重要事项的变更。
第二十条 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由研究会撤消课题:
1、研究成果有严重政治问题;
2、无正当理由自行中断所承担课题的;
3、第一次鉴定未能通过,经修改后重新鉴定,仍未能通过;
4、剽窃他人成果;
5、与批准的课题方案严重不符;
6、逾期不提交延期申请,或延期到期仍不能完成;
第五章 课题验收 第二十一条 课题研究工作完成后,课题负责人应及时书面提出验收申请,填写《江苏省高校实验室研究会实验室研究课题结题申请书》,并将有关材料报送研究会,经审核同意后,由研究会组织课题验收。课题验收所发生的相关费用原则上由研究会承担。
第二十二条 课题验收主要采取专家评议方式,包括会议评议或通讯评议。
1、验收专家由3人以上组成,一般应具有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相当于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思想作风正派,有较高的学术水平的人员担任。
2、课题组成员不能担任本课题的验收专家。第二十三条 验收资料应包括以下内容:
1、立项文件;
2、课题申请书;
3、结题申请书;
4、结题报告;
5、相关成果及支撑材料。
第二十四条 验收结题通过后,由研究会负责办理验收结题。研究会向课题单位及课题负责人颁发《江苏省高校实验室研究会实验室研究课题结题证书》。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生效,解释权和修改权属江苏省高校实验室研究会。
江苏省高校实验室研究会
二○一一年四月
第二篇:《江苏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建设管理办法》
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江苏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建设管理办法》的通知
苏教科〔2006〕7号
各市教育局、各高等学校:
为进一步加强高校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提高我省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我厅在原《江苏省高校省级重点实验室建设管理办法》的基础上,参照国家和教育部有关重点实验室建设管理办法,修订了《江苏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建设管理办法》,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并将执行中出现的情况和问题及时反馈我厅。
二○○六年八月一日
江苏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建设管理办法(苏教科〔2006〕7号
2006年8月1日)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和规范江苏省高校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高校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参照国家和教育部有关重点实验室建设管理办法,特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高校重点实验室是江苏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进行高新技术研发,聚集和培养优秀科技人才,开展学术交流,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功能的重要基地。
第三条
高校重点实验室包括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省重点实验室和省重点建设实验室。
第四条
高校重点实验室的任务是根据国家科技发展方针,面向国际科技前沿,围绕国家和江苏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重要科技问题,开展创新研究和技术研发,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学科建设水平。其主要目标是获取原始创新成果和自主知识产权,为推进科技进步,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实现我省“两个率先”和建设教育强省做出重要贡献。
第二章
管理职责
第五条
省教育厅是高校重点实验室的行政主管部门,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国家和省有关重点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方针、政策和规章,对高校重点实验室建设进行指导和管理。
(二)编制全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制定相关的政策和规章。
(三)对重点实验室立项、重组、合并、降级和撤销进行审批。
(四)会同省有关部门拨发高校重点实验室有关建设和运行经费。
(五)组织对高校重点实验室的检查、验收和评估。第六条
高校的主要职责是:
(一)制定重点实验室发展规划,列入学科建设计划,组织申请重点实验室立项,组织实施重点实验室建设。
(二)重点实验室批准立项后,成立由校长负责的,科技、设备、财务、人事、研究生处等部门负责人参加的重点实验室建设领导小组,协调解决重点实验室建设中的重大问题。
(三)负责聘任重点实验室主任、副主任及学术委员会主任、副主任,组建学术委员会。
(四)落实重点实验室建设配套经费,提供其他配套条件和后勤保障。
(五)对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有关研究方向和目标的重大调整建议进行研究审核。
第三章
立项与建设
第七条
重点实验室的立项与建设管理主要包括立项申请、专家论证评审、公示、批准立项、计划实施、验收、调整等。
第八条
重点实验室申请立项的基本条件:
(一)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
1.已运行并对外开放2年以上的省级重点实验室,实验室所在学科应为省级以上重点学科或具有相应的博士学位授予权。
2.研究方向和目标明确,符合科技发展趋势,符合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需求,属于学校优先或重点发展的方向,所从事的研究工作在本学科领域属国内先进水平,具有比较明显特色。具备承担国家或部省重大科研项目和培养高层次人才的能力,能积极广泛地开展国际合作研究与学术交流。
3.在所从事的研究领域内有国内外知名的学术带头人,有学术水平高、结构合理、创新能力强的优秀研究群体,有团结协作、管理能力强的领导班子,有稳定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高的管理、技术人员队伍,有比较健全的管理制度,学术气氛浓厚。
4.具备良好的科研实验条件。实验室面积不低于3000平方米,并相对集中;比较先进的仪器设备原值不低于1500万元。
5.学校提供实验室运行经费每年不低于50万元,有必要的技术支撑、后勤保障、国内外合作与交流的条件。
(二)省重点实验室:
1.实验室所在学科应为省级以上重点学科或具有相应的博士学位授予权,个别新兴、交叉学科应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且作为校级重点实验室已运行并对外开放2年以上。
2.研究方向和目标明确。符合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研究领域属学校优先或重点发展方向,所从事的研究工作在本学科领域达到国内较高水平,具有比较明显特色。具备承担国家或部省重大、重点科研项目和培养高层次人才的能力,能积极开展国际合作研究与学术交流。
3.在所从事的研究领域内有国内知名的学术带头人,有学术水平较高、结构比较合理、创新能力较强的优秀研究群体,有团结协作、管理能力强的领导班子,有稳定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较高的管理、技术人员队伍,有比较健全的管理制度,学术气氛浓厚。
4.具备良好的科研实验条件。实验室面积不低于1500平方米,并相对集中;比较先进的仪器设备原值不低于1000万元。
5.学校提供实验室运行经费每年不低于20万元,有必要的技术支撑、后勤保障、国内外合作与交流的条件。
(三)省重点建设实验室:
1.省重点建设实验室主要面向尚不具备建设省重点实验室条件的省属和市属本科院校立项建设,符合全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建设规划布局,已作为校级重点实验室建设2年以上。2.主要研究方向符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需求,属学校优先或重点发展的学科领域,侧重于应用基础研究或高新技术研发,在本领域中具有省内先进水平,能承担和完成省部级研发项目。
3.学术带头人的学术水平较高,有一支结构比较合理、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研究、技术队伍。
4.具备较好的科研实验条件。实验室面积不低于1000平方米,并相对集中;科研仪器设备原值不低于500万元。
5.学校提供实验室运行经费每年不低于20万元,有必要的技术支撑、后勤保障、国内外合作与交流的条件。
第九条
符合申请基本条件的重点实验室,由学校填写《江苏省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申请报告》(附件一)或《江苏省高校重点(建设)实验室申请报告》(附件二),向省教育厅申请立项。省教育厅组织专家进行论证评审。通过专家论证评审的,由省教育厅公示,对符合立项条件并经公示无异议的,由省教育厅审核立项,并下达《江苏省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建设计划任务书》(附件三)或《江苏省高校重点(建设)实验室建设计划任务书》(附件四)。
第十条
学校根据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任务书的目标和要求,履行第六条规定的各项主要职责,负责重点实验室建设。实施情况与计划任务书有较大变化的,学校应及时向省教育厅书面报告。
第十一条
重点实验室建设坚持“边建设、边研究、边开放”的原则。应围绕建设目标,坚持以科研带动建设,以建设保证科研。重点实验室建设应与相关重点学科建设密切结合,努力为提高学科建设水平服务;应与高层次人才培养密切结合,积极为研究生提供良好的科研条件和创新实践环境;应与科技创新组织建设密切结合,积极探索有利于科技创新的新型科研组织形式;应将网络建设、对外开放平台建设、管理体系建设以及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作为重点实验室建设的重要内容。
第十二条
积极创新重点实验室建设机制。鼓励依托高校与地方政府、相关行业、科研机构和企业合作共建重点实验室,鼓励跨学科、跨高校建设重点实验室,鼓励与国外高水平高校、科研机构和跨国公司合作共建重点实验室。鼓励地方政府、相关行业、科研机构和企业积极利用高校重点实验室条件进行多种形式的合作研究开发。
第十三条
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建设期一般为3—5年,在3年建设期内应力争成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在5年建设期内应力争成为国家重点实验室,鼓励提前申报。省重点(建设)实验室建设期限一般不超过3年。期满后,学校向省教育厅报送《江苏省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建设项目验收报告》(附件五)或《江苏省高校重点(建设)实验室建设项目验收报告》(附件六),申请验收。
第十四条
重点实验室由省教育厅组织专家组进行验收。重点实验室验收实行回避制度,学校相关人员与聘任的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均不能作为验收专家组成员。验收专家组根据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计划任务书以及验收申请报告,通过听取实验室建设总结报告,实地考察等方式,对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情况进行综合评议,形成验收意见。
第十五条
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的验收与申报建立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作结合进行。对批准为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自然视为验收合格。对批准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视为验收基本合格,可继续作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继续予以重点支持。对在确定的建设期内既未批准为国家重点实验室也未批准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视为验收不合格,即取消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资格。其他重点(建设)实验室的验收分为合格与不合格。
第十六条
省教育厅根据经济社会和学科发展的需要以及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状况,对重点实验室布局和研究方向等进行调整、重组、整合或撤消。
第十七条
实验室确有需要更名、变更研究方向或进行调整、重组的,须由实验室主任提出书面报告,经学术委员会或组织相关学科的专家进行论证,提出论证报告,报省教育厅审定。
第四章
运行与管理
第十八条
重点实验室是学校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科研实体,学校要赋予实验室相对独立的人事权和财务权。重点实验室实行“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第十九条
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是学术指导机构。学术委员会由国内外优秀专家组成,人数不超过11人,本校的学术委员不超过总人数的三分之一,中青年学术委员不少于三分之一。学术委员会主任的任职条件是:(1)学术造诣高,在一线工作的国内外知名专家。(2)年龄不超过70岁,身体健康。学术委员会委员的年龄不超过60岁,任期为3-5年。每次换届更换的人数不少于三分之一。
第二十条
学术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审议实验室的目标、任务和研究方向,审议实验室的重大学术活动、工作,审批开放研究课题。学术委员会会议每年至少召开一次。重点实验室主任要在会议上向学术委员会作实验室工作报告。
第二十一条
重点实验室实行主任负责制。重点实验室主任的任职条件是:(1)本领域国内外比较知名的学术带头人。(2)具有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较高的管理水平。(3)身体健康,年龄不超过55岁,任期3-5年,每年在实验室工作时间一般不少于8个月。第二十二条
重点实验室实行课题管理制和试行下聘一级的人事制度。研究队伍由固定人员和流动人员组成,按需设岗,按岗聘任。少量固定人员以学科、学术带头人为主,由实验室主任公开聘任,其他研究人员由学科、学术带头人根据研究工作的需要和获得课题等情况自主聘任。受聘人员使用流动编制,经实验室主任核准后,其相关费用由课题组负担或实验室统筹解决。实验室应重视高层次优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努力建设和稳定一支高水平的研究人员队伍和技术人员队伍。
第二十三条
重点实验室要根据研究方向设置开放基金和开放课题,吸引国内外优秀科技人才和研究生到实验室从事研究工作。要加大开放力度,开展多种形式的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学校要提供配套条件和资金。第二十四条
鼓励国内外企业、机构和个人以不同形式向实验室捐赠仪器设备、设立访问学者基金、专项研究基金和研究生奖学金。
第二十五条
在学校配套经费中设立重点实验室主任基金,主任基金由实验室主任管理,主要用于支持具有创新意义的课题研究和优秀年轻人才的培养。在符合国家有关政策的前提下,可用于岗位津贴、绩效奖励等。
第二十六条
重点实验室应加强知识产权产出、管理、实施和保护。固定人员与流动人员在重点实验室完成的研究成果包括专著、论文、软件、数据库等均应署本重点实验室名称,专利申请、技术成果转让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在国外学习、进修、从事客座研究的重点实验室固定人员,凡涉及实验室工作、成果的,在论文、专著等发表时,也均应署本重点实验室名称。申报奖励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二十七条
重点实验室应重视和加强日常管理。仪器设备要相对集中,统一管理,凡符合开放条件的仪器设备都要对外开放,努力提高仪器设备利用率和共享率,防止闲置和浪费。要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加强对仪器设备和计算机网络的建设与管理。要加强数据、资料、成果的科学性和真实性审核以及保存工作,并确保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加强重点实验室信息化工作。实验室要逐步建立内部信息管理系统,建立独立的网站或网页,并保持运行良好。第二十八条
重点实验室要高度重视学风建设和科学道德建设。重视和加强创新文化建设,坚决抵制学术不正之风。重点实验室不得以其名义从事或参加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活动。
第五章
考核与评估
第二十九条
学校应每年对重点实验室建设工作进行考核。重点实验室必须编制报告,并按规定的格式和时间报送省教育厅。省教育厅每年发布全省重点实验室建设报告。第三十条
在考核的基础上,省教育厅组织对重点实验室进行周期评估。评估工作本着“公开、公平、公正”和“依靠专家、发扬民主、实事求是、科学合理”的原则进行。评估按照《江苏省高校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进行。第三十一条
重点实验室实行优胜劣汰的滚动管理。对进入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序列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省教育厅予以奖励,并按要求给予配套投入;对被评估为优秀的省重点实验室给予奖励,并优先遴选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对评估成绩差、不符合要求的重点实验室,予以淘汰;对被评估为优秀的重点建设实验室,符合省重点实验室条件和总体建设规划的,可申请建立省重点实验室;对评估不达标的重点建设实验室,予以淘汰。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二条
重点实验室统一命名为“江苏省××重点实验室(所在单位)”或“江苏省××重点建设实验室(所在单位)”。
省重点(建设)实验室英文名称为“Jiangsu key laboratory of ××(依托单位)”。如:江苏省生殖医学重点实验室(南京医科大学),Jiangsu Key Laboratory of Reproductive Medicine(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重点实验室标牌和印章的制作标准另发。
第三十三条
重点实验室经费管理办法另行发布。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由江苏省教育厅负责解释。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原《江苏高校省级重点实验室建设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附件一:江苏省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申请报告(格式)
一、实验室名称、学科分类、申请学校
二、建设实验室的目的和意义,实验室研究方向和主要研究内容
三、国内外该学科(领域)最新进展,发展趋势、应用前景
四、实验室现有研究工作基础、水平等
五、已具备的实验条件
六、科研队伍状况及培养人才的能力
七、主要工作规划、预期目标、水平
八、建设规模和预算
九、开放运行设想
十、专家(学术委员会)意见
十一、学校意见(含配套经费和运行费支持额度等)
附件二:江苏省高校重点(建设)实验室申请报告(格式)
一、实验室名称、学科分类、申请学校
二、建设实验室的目的和意义,实验室研究方向和主要研究内容
三、国内外该学科(领域)最新进展,发展趋势、应用前景
四、实验室现有研究工作基础、水平等
五、已具备的实验条件
六、科研队伍状况及, 培养人才的能力
七、主要工作规划、预期目标、水平
八、建设规模和预算
九、开放运行设想
十、专家(学术委员会)意见
十一、学校意见(含配套经费和运行费支持额度等)
附件三:江苏省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建设项目计划任务书(格式)
一、实验室基本信息(实验室名称、学科领域、研究类别、承担学校、学校负责人、建设地点、建设起止年限)
二、实验室的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内容,预期研究目标
三、队伍建设及人才培养的计划(1)学术带头人介绍
(2)人才培养能力及培养计划
(3)实验室规模和队伍结构的总体规划
(4)培养和吸引优秀学术带头人和中青年人才的措施
四、建设规模
(1)建设经费概算、来源及落实计划,分用款计划以及主要支出项目(2)实验室各研究单元的构成
(3)主要购置、配备的仪器、设备(附清单)(4)基建或改善配套条件建设、落实情况
五、实验室管理(运行管理、合理利用资源、人员聘用及流动等)
六、依托学校给予的支持(配套经费及运行费落实情况)
七、联合、开放设想
八、目标任务及考核指标
九、实验室建设领导小组、实验室负责人及学术委员会的提名
十、依托学校意见
十一、江苏省教育厅审批意见
十二、专家论证意见
附件四:江苏省高校重点(建设)实验室建设项目计划任务书(格式)
一、实验室基本信息(实验室名称、学科领域、研究类别、承担学校、学校负责人、建设地点、建设起止年限)
二、实验室的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内容,预期研究目标
三、队伍建设及人才培养的计划(1)学术带头人介绍
(2)人才培养能力及培养计划
(3)实验室规模和队伍结构的总体规划
(4)培养和吸引优秀学术带头人和中青年人才的措施
四、建设规模
(1)建设经费概算、来源及落实计划,分用款计划以及主要支出项目(2)实验室各研究单元的构成
(3)主要购置、配备的仪器、设备(附清单)(4)基建或改善配套条件建设、落实情况
五、实验室管理(运行管理、合理利用资源、人员聘用及流动等)
六、依托学校给予的支持(配套经费及运行费落实情况)
七、联合、开放设想
八、目标任务及考核指标
九、实验室建设领导小组、实验室负责人及学术委员会的提名
十、依托学校意见
十一、江苏省教育厅审批意见
十二、专家论证意见
附件五:江苏省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建设项目验收报告(格式)
一、实验室基本情况
二、实验室建设计划任务书主要内容
三、实验室建设期间研究工作进展
四、实验室建设计划执行情况概述
五、实验室硬件建设
六、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与国际学术交流
七、实验室组织结构与管理模式
八、实验室中长期工作设想
九、依托高校意见
十、专家验收意见
附件六:江苏省高校重点(建设)实验室建设项目验收报告
(格式)
一、实验室基本情况
二、实验室建设计划任务书主要内容
三、实验室建设期间研究工作进展
四、实验室建设计划执行情况概述
五、实验室硬件建设
六、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与国际学术交流
七、实验室组织结构与管理模式
八、实验室中长期工作设想
九、依托高校意见
十、专家验收意见
第三篇:江苏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建设管理办法(精)
江苏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建设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和规范江苏省高校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高校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参照国家和教育部有关重点实验室建设管理办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高校重点实验室是江苏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进行高新技术研发,聚集和培养优秀科技人才,开展学术交流,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功能的重要基地。
第三条高校重点实验室包括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省重点实验室和省重点建设实验室。
第四条高校重点实验室的任务是根据国家科技发展方针,面向国际科技前沿,围绕国家和江苏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重要科技问题,开展创新研究和技术研发,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学科建设水平。其主要目标是获取原始创新成果和自主知识产权,为推进科技进步,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实现我省“两个率先”和建设教育强省做出重要贡献。
第二章管理职责
第五条省教育厅是高校重点实验室的行政主管部门,主要职责是:(一贯彻国家和省有关重点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方针、政策和规章,对高校重点实验室建设进行指导和管理。
(二编制全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制定相关的政策和规章。(三对重点实验室立项、重组、合并、降级和撤销进行 审批。
(四会同省有关部门拨发高校重点实验室有关建设和运行经费。
(五组织对高校重点实验室的检查、验收和评估。第六条高校的主要职责是:(一制定重点实验室发展规划,列入学科建设计划,组织申请重点实验室立项,组织实施重点实验室建设。
(二重点实验室批准立项后,成立由校长负责的,科技、设备、财务、人事、研究生处等部门负责人参加的重点实验室建设领导小组,协调解决重点实验室建设中的重大问题。
(三负责聘任重点实验室主任、副主任及学术委员会主任、副主任,组建学术委员会。
(四落实重点实验室建设配套经费,提供其他配套条件和后勤保障。
(五对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有关研究方向和目标的重大调整建议进行研究审核。
第三章立项与建设
第七条重点实验室的立项与建设管理主要包括立项申请、专家论证评审、公示、批准立项、计划实施、验收、调整等。
第八条重点实验室申请立项的基本条件:(一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 1.已运行并对外开放2年以上的省级重点实验室,实验室所在学科应为省级以上重点学科或具有相应的博士学位授予权。
2.研究方向和目标明确,符合科技发展趋势,符合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需求,属于学校优先或重点发展的方向,所从事的研究工作在本学科领域属国内先进
水平,具有比较明显特色。具备承担国家或部省重大科研项目和培养高层次人才的能力,能积极广泛地开展国际合作研究与学术交流。
3.在所从事的研究领域内有国内外知名的学术带头人,有学术水平高、结构合理、创新能力强的优秀研究群体,有团结协作、管理能力强的领导班子,有稳定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高的管理、技术人员队伍,有比较健全的管理制度,学术气氛浓厚。
4.具备良好的科研实验条件。实验室面积不低于3000平方米,并相对集中;比较先进的仪器设备原值不低于1500万元。
5.学校提供实验室运行经费每年不低于50万元,有必要的技术支撑、后勤保障、国内外合作与交流的条件。
(二省重点实验室: 1.实验室所在学科应为省级以上重点学科或具有相应的博士学位授予权,个别新兴、交叉学科应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且作为校级重点实验室已运行并对外开放2年以上。
2.研究方向和目标明确。符合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研究领域属学校优先或重点发展方向,所从事的研究工作在本学科领域达到国内较高水平,具有比较明显特色。具备承担国家或部省重大、重点科研项目和培养高层次人才的能力,能积极开展国际合作研究与学术交流。
3.在所从事的研究领域内有国内知名的学术带头人,有学术水平较高、结构比较合理、创新能力较强的优秀研究群体,有团结协作、管理能力强的领导班子,有稳定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较高的管理、技术人员队伍,有比较健全的管理制度,学术气氛浓厚。
4.具备良好的科研实验条件。实验室面积不低于1500平方米,并相对集中;比较先进的仪器设备原值不低于1000万元。
5.学校提供实验室运行经费每年不低于20万元,有必要的技术支撑、后勤保障、国内外合作与交流的条件。
(三省重点建设实验室: 1.省重点建设实验室主要面向尚不具备建设省重点实验室条件的省属和市属本科院校立项建设,符合全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建设规划布局,已作为校级重点实验室建设2年以上。
2.主要研究方向符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需求,属
学校优先或重点发展的学科领域,侧重于应用基础研究或高新技术研发,在本领域中具有省内先进水平,能承担和完成省部级研发项目。
3.学术带头人的学术水平较高,有一支结构比较合理、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研究、技术队伍。
4.具备较好的科研实验条件。实验室面积不低于1000平方米,并相对集中;科研仪器设备原值不低于500万元。
5.学校提供实验室运行经费每年不低于20万元,有必要的技术支撑、后勤保障、国内外合作与交流的条件。
第九条符合申请基本条件的重点实验室,由学校填写《江苏省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申请报告》(附件一或《江苏省高校重点(建设实验室申请报告》(附件二,向省教育厅申请立项。省教育厅组织专家进行论证评审。通过专家论证评审的,由省教育厅公示,对符合立项条件并经公示无异议的,由省教育厅审核立项,并下达《江苏省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建设计划任务书》(附件三或《江苏省高校重点(建设实验室建设计划任务书》(附件四。
第十条学校根据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任务书的目标和要求,履行第六条规定的各项主要职责,负责重点实验室建设。实施情况与计划任务书有较大变化的,学校应及时向省教育厅书面报告。
第十一条重点实验室建设坚持“边建设、边研究、边开放”的原则。应围绕建设目标,坚持以科研带动建设,以建设保证科研。重点实验室建设应与相关重点学科建设密切结合,努力为提高学科建设水平服务;应与高层次人才培养密切结合,积极为研究生提供良好的科研条件和创新实践环境;应与科技创新组织建设密切结合,积极探索有利于科技创新的新型科研组织形式;应将网络建设、对外开放平台建设、管理体系建设以及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作为重点实验室建设的重要内容。
第十二条积极创新重点实验室建设机制。鼓励依托高校与地方政府、相关行业、科研机构和企业合作共建重点实验室,鼓励跨学科、跨高校建设重点实验室,鼓励与国外高水平高校、科研机构和跨国公司合作共建重点实验室。鼓励地方政府、相关行业、科研机构和企业积极利用高校重点实验室条件进行多种形式的合作研究开发。
第十三条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建设期一般为3—5年,在3年建设期内应力争成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在5年建设期内应力争成为国家重点实验室,鼓励提前申报。省重点(建设实验室建设期限一般不超过3年。期满后,学校向省教育厅报送《江苏省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建设项目验收报告》(附件五或《江苏省高校重点(建设实验室建设项目验收报告》(附件六,申请验收。
第十四条重点实验室由省教育厅组织专家组进行验收。重点实验室验收实行回避制度,学校相关人员与聘任的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均不能作为验收专家组成员。验收专家组根据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计划任务书以及验收申请报告,通过听取实验室建设总结报告,实地考察等方式,对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情况进行综合评议,形成验收意见。
第十五条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的验收与申报建立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作结合进行。对批准为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自然视为验收合格。对批准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视为验收基本合格,可继续作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继续予以重点支持。对在确定的建设期内既未批准为国家重点实验室也未批准
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视为验收不合格,即取消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资格。其他重点(建设实验室的验收分为合格与不合格。
第十六条省教育厅根据经济社会和学科发展的需要以及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状况,对重点实验室布局和研究方向等进行调整、重组、整合或撤消。
第十七条实验室确有需要更名、变更研究方向或进行调整、重组的,须由实验室主任提出书面报告,经学术委员会或组织相关学科的专家进行论证,提出论证报告,报省教育厅审定。
第四章运行与管理
第十八条重点实验室是学校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科研实体,学校要赋予实验室相对独立的人事权和财务权。重点实验室实行“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
第十九条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是学术指导机构。学术委员会由国内外优秀专家组成,人数不超过11人,本校的学术委员不超过总人数的三分之一,中青年学术委员不少于三分之一。
学术委员会主任的任职条件是:(1学术造诣高,在一线工作的国内外知名专家。(2年龄不超过70岁,身体健康。
学术委员会委员的年龄不超过60岁,任期为3-5年。每次换届更换的人数不少于三分之一。
第二十条学术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审议实验室的目标、任务和研究方向,审议实验室的重大学术活动、工作,审批开放研究课题。学术委员会会议每年至少召开一次。重点实验室主任要在会议上向学术委员会作实验室工作报告。
第二十一条重点实验室实行主任负责制。重点实验室主任的任职条件是:(1本领域国内外比较知名的学术带头人。(2具有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较高的管理水平。
(3身体健康,年龄不超过55岁,任期3-5年,每年在实验室工作时间一般不少于8个月。
第二十二条重点实验室实行课题管理制和试行下聘一级的人事制度。研究队伍由固定人员和流动人员组成,按需设岗,按岗聘任。少量固定人员以学科、学术带头人为主,由实验室主任公开聘任,其他研究人员由学科、学术带头人根据研究工作的需要和获得课题等情况自主聘任。受聘人员使用流动编制,经实验室主任核准后,其相关费用由课题组负担或实验室统筹解决。实验室应重视高层次优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努力建设和稳定一支高水平的研究人员队伍和技术人员队伍。
第二十三条重点实验室要根据研究方向设置开放基金和开放课题,吸引国内外优秀科技人才和研究生到实验室从事研究工作。要加大开放力度,开展多种形式的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学校要提供配套条件和资金。
第二十四条鼓励国内外企业、机构和个人以不同形式向实验室捐赠仪器设备、设立访问学者基金、专项研究基金和研究生奖学金。
第二十五条在学校配套经费中设立重点实验室主任基金,主任基金由实验室主任管理,主要用于支持具有创新意义的课题研究和优秀年轻人才的培养。在符合国家有关政策的前提下,可用于岗位津贴、绩效奖励等。
第二十六条重点实验室应加强知识产权产出、管理、实施和保护。固定人员与流动人员在重点实验室完成的研究成果包括专著、论文、软件、数据库等均应署本重点实验室名称,专利申请、技术成果转让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在国外学习、进修、从事客座研究的重点实验室固定人员,凡涉及实验室工作、成果的,在论文、专著等发表时,也均应署本重点实验室名称。申报奖励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二十七条重点实验室应重视和加强日常管理。仪器设备要相对集中,统一管理,凡符合开放条件的仪器设备都要对外开放,努力提高仪器设备利用率和共享率,防止闲置和浪费。要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加强对仪器设备和计算机网络的建设与管理。要加强数据、资料、成果的科学性和真实性审核以及保存工作,并确保统计数
据的真实性。加强重点实验室信息化工作。实验室要逐步建立内部信息管理系统,建立独立的网站或网页,并保持运行良好。
第二十八条重点实验室要高度重视学风建设和科学道德建设。重视和加强创新文化建设,坚决抵制学术不正之风。重点实验室不得以其名义从事或参加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活动。
第五章考核与评估
第二十九条学校应每年对重点实验室建设工作进行考核。重点实验室必须编制报告,并按规定的格式和时间报送省教育厅。省教育厅每年发布全省重点实验室建设报告。
第三十条在考核的基础上,省教育厅组织对重点实验室进行周期评估。评估工作本着“公开、公平、公正”和“依靠专家、发扬民主、实事求是、科学合理”的原则进行。评估按照《江苏省高校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进行。
第三十一条重点实验室实行优胜劣汰的滚动管理。对进入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序列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省教育厅予以奖励,并按要求给予配套投入;对被评估为优秀的省重点实验室给予奖励,并优先遴选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对评估成绩差、不符合要求的重点实验室,予以淘汰;对被评估为优秀的重点建设实验室,符合省重点实验室条件和总体建设规划的,可申请建立省重点实验室;对评估不达标的重点建设实验室,予以淘汰。
第六章附则
第三十二条重点实验室统一命名为“江苏省××重点实验室(所在单位”或“江苏省××重点建设实验室(所在单位”。
省重点(建设实验室英文名称为“Jiangsu key laboratory of ××(依托单位”。如:江苏省生殖医学重点实验室(南京医科大学,Jiangsu Key Laboratory of Reproductive Medicine(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重点实验室标牌和印章的制作标准另发。第三十三条重点实验室经费管理办法另行发布。第三十四条本办法由江苏省教育厅负责解释。
第三十五条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原《江苏高校省级重点实验室建设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附件一:江苏省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申请报告(格式
一、实验室名称、学科分类、申请学校
二、建设实验室的目的和意义,实验室研究方向和主要研究内 容
三、国内外该学科(领域最新进展,发展趋势、应用前景
四、实验室现有研究工作基础、水平等
五、已具备的实验条件
六、科研队伍状况及培养人才的能力
七、主要工作规划、预期目标、水平
八、建设规模和预算
九、开放运行设想
十、专家(学术委员会意见
十一、学校意见(含配套经费和运行费支持额度等 附件二:江苏省高校重点(建设实验室申请报告(格式
一、实验室名称、学科分类、申请学校
二、建设实验室的目的和意义,实验室研究方向和主要研究内 容
三、国内外该学科(领域最新进展,发展趋势、应用前景
四、实验室现有研究工作基础、水平等
五、已具备的实验条件
六、科研队伍状况及培养人才的能力
七、主要工作规划、预期目标、水平
八、建设规模和预算
九、开放运行设想
十、专家(学术委员会意见
十一、学校意见(含配套经费和运行费支持额度等
附件三:江苏省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建设项目计划任务书(格式
一、实验室基本信息(实验室名称、学科领域、研究类别、承 担学校、学校负责人、建设地点、建设起止年限
二、实验室的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内容,预期研究目标
三、队伍建设及人才培养的计划(1学术带头人介绍(2人才培养能力及培养计划
(3实验室规模和队伍结构的总体规划
(4培养和吸引优秀学术带头人和中青年人才的措施
四、建设规模
(1建设经费概算、来源及落实计划,分用款计划以 及主要支出项目
(2实验室各研究单元的构成
(3主要购置、配备的仪器、设备(附清单(4基建或改善配套条件建设、落实情况
五、实验室管理(运行管理、合理利用资源、人员聘用及流动 等
六、依托学校给予的支持(配套经费及运行费落实情况
七、联合、开放设想
八、目标任务及考核指标
九、实验室建设领导小组、实验室负责人及学术委员会的提名
十、依托学校意见
十一、江苏省教育厅审批意见
十二、专家论证意见
附件四:江苏省高校重点(建设实验室建设项目计划任务书(格式
一、实验室基本信息(实验室名称、学科领域、研究类别、承
担学校、学校负责人、建设地点、建设起止年限
二、实验室的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内容,预期研究目标
三、队伍建设及人才培养的计划
(1)学术带头人介绍(2)人才培养能力及培养计划(3)实验室规模和队伍结构的总体规划(4)培养和吸引优秀学术带头人和中青年人才的措施
四、建设规模(1)建设经费概算、来源及落实计划,分用款计划以 及主要支出项目(2)实验室各研究单元的构成(3)主要购置、配备的仪器、设备(附清单)(4)基建或改善配套条件建设、落实情况
五、实验室管理(运行管理、合理利用资源、人员聘用及流动 等)
六、依托学校给予的支持(配套经费及运行费落实情况)
七、联合、开放设想
八、目标任务及考核指标
九、实验室建设领导小组、实验室负责人及学术委员会的提名
十、依托学校意见
十一、江苏省教育厅审批意见
十二、专家论证意见 附件五:江苏省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建设项目验收 报告(格式
一、实验室基本情况
二、实验室建设计划任务书主要内容
三、实验室建设期间研究工作进展
四、实验室建设计划执行情况概述
五、实验室硬件建设
六、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与国际学术交流
七、实验室组织结构与管理模式
八、实验室中长期工作设想
九、依托高校意见
十、专家验收意见 11 附件六:江苏省高校重点(建设)实验室建设项目验收报告(格式
一、实验室基本情况
二、实验室建设计划任务书主要内容
三、实验室建设期间研究工作进展
四、实验室建设计划执行情况概述
五、实验室硬件建设
六、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与国际学术交流
七、实验室组织结构与管理模式
八、实验室中长期工作设想
九、依托高校意见
十、专家验收意见 12
第四篇:高校实验室管理体系
高校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
摘要高校实验室的计算机管理是高校实验室规范化管理的一项重要手段,本
文主要对高校系级实验室管理系统进行了分析与设计,主要包括建立的基本要求,建立步骤和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建立步骤,要求
高校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包括: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质量体系的策划与准备-编制质量体系文件-试运行-评价和管理。首先对自己的实验室和实验室质量要求要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其次明确建立和实施步骤进行有效的结构的组织和资源的配置,最后试运行。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要求包括:
1.明确质量形成过程:实验室是专门从事检验测试工作的实体。实验室工作的最终成果是检测报告。检测报告就是实验室的产品,同样有一个质量形成过程。为了确保检测数据的准确可靠,以确保检测报告的质量,就必须明确它的质量形成过程和过程的各个阶段可能影响检测报告质量的各项因素。从而对这些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管理和控制,使其过程处于受控状态,以保证最终产品--检测报告的质量。由于生产组织的性质不同,产品特性不同,实验室的工作任务不同,因而,其质量形成过程也不尽相同。在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时,应根据本实验室的工作特点,进行分析研究,以明确其质量形成过程及涉及的要素。比较典型的质量形成过程,大体上包括以下各阶段。
(1)明确检测依据。接受某项检测任务,首先要明确检测依据的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熟悉和正确掌握它的技术要求和检测条件。必要时,在完全理解检测依据的基础上,编制便于操作的具体的检测程序和方法。以防止在掌握检测依据上出现偏差,保证具体操作上的一致性,避免发生质量问题。
(2)样品的抽取。为了使抽取的样品具有代表性,且真实完整,应制定合理的随机抽样方案,明确抽样、封样、记录、取送方式等各项质量要求或严格按检验规程规定进行抽样工作。
(3)样品的管理和试样的制备。为了保证样品的完好,不污染、不损坏、不变质,符合检测技术要求,应编制样品的交接、保管、使用、处置的质量控制措施。需要制备试样时,还应制定制备程序和方法,对制样的工具、模具等也应进行质量控制。
(4)外部供应的物品。对检测工作需用的从外部购进的材料、药品、试剂、器件等物品。应有明确的质量要求和进行验收的质量控制措施。
(5)环境条件。应有满足符合技术要求的工作环境,并有必要的监控环境技术参数的技术措施。
(6)检测操作。检验人员要依据技术标准和检验规范规定的方法,正确、规范的进行检测操作,及时准确的记录和采集检测数据。考试大论坛
(7)计算和数据处理。依据检验规范的有关规定,对检测数值进行正确的计算和数据处理,并经过校对验证,以确保结果正确无误。
(8)检测报告的编制和审定。检测报告的内容应完整,填写应规范、正确、清晰、判定准确,并严格执行校核、审批程序。
分析检测质量形成过程,准确的找出可能影响检测工作质量的各项因素,使其持续的处于受控状态。这是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一项基本要求。一个完善的实
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应能实现纠正和预防质量问题的发生,即使一旦出现质量问题也能及时发现,迅速予以纠正和改进。
2.配备必要的人员和物质资源
在明确质量形成过程中应开展的质量活动的基础上,为使质量管理体系能有效的运行,应配备适应工作需要的各类人员和物质资源。
(1)配备包括管理人员、执行人员、监督人员的各类人员。这些人员应具有同工作任务相适应的工作能力、经验和技能,规定有明确的质量职责、权限和彼此的相互关系。
(2)配备物质资源包括仪器设备、工作场所、环境设施、技术控制手段和其他检测装置等。资源的配置应满足工作任务的需要和检测技术规范的技术要求。仪器设备的功能和准确度符合产品的技术要求,环境条件和监控设施符合有关技术规定。
3.形成检测有关的程序文件
(1)程序文件是规定检测活动和检测过程的途径,是为控制可能影响质量的各项因素而制定的文件。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是通过贯彻实施程序文件实现的,因而制定好程序文件是至关重要的一项工作。
(2)程序文件应做到全面、适用、可操作。其内容通常包括:开展某项质量活动的目的和范围;对检验要做什么;由谁来做;如何做;如何控制;使用的设备和文件等做出具体的规定。来源:考试大
(3)编制程序文件时应参照GB/T 15481一2000《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国家标准和结合本生产组织实验室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实际需要而定。应组织有关人员对编制的程序文件的内容是否完整、适用,可操作进行评审,提出意见,经修改、审核后正式批准、颁布执行。
(4)应制定的程序文件一般包括:各类人员的质量责任制、检测工作程序、样品质量控制、技术文件控制、仪器设备质量控制、环境条件控制、外购检验用品质量控制、分包检测的控制、记录和报告、质量申诉处理等。
建立和实施步骤:(1)确定顾客和其他相关方面的期望(2)建立质量方
针和质量目标:质量方针就是实验室开展管理的“纲”,质量目标是实验室追求并实现的主要任务,要求:适应性,可测性,分层性,可实现性,全方位性。应
注意问题是明确两者关系,考虑实验室具体情况,要与上级部门保持一致。
(3)确定实现质量目标必须的职责和过程:确定控制对象,完成过程中必须投入的资源和活动;过程的要求,价值增加,确保质量;以过程为基础的质量管理体系。(4)确定质量目标的程序和提供相应的资源。资源配置:人力资源配置,基础设施的配置:建筑物,工作场所和相关设施。(5)规定测量每个过程的有效性和有效率的方法。(6)应用这些测量方法确定每个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
(7)确定防止过程不合格并确立隐患措施。(8)保持改进质量管理体系。
随着高校实验课“学分制”改革的深入,实验课不再以课程作业方式安排,而是将实验课从理论课中剥离出来,单独开设课程,并给予相应学分,传统的实验手工排课方式就变得异常艰难,同时,由于受空间、人力、时间等限制,实验设备、实验工作、实验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实验室资源浪费比较严重。针对上述问题,我们的系统将为您提供一整套解决方案:
•在实验课“学分制”模式下,提供实验教学管理服务,完成计划内的各种实验课程。
•减轻学校相关人员的工作量,将其从繁锁、复杂的业务中解放出来。
•结合各实验室实际情况,开展面向学生的开放服务,让学生有机会在课外开展实践和创新。
参考文献:百度
笔记
课件
实验室管理
高校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
08级公共卫生事业管理
搜集查找:胡怡2008401030113
杜慧2008401030115
编写制作:刘俊敏2008401030121
郭文芳2008401030129
打印校对:曹彩霞2008401030119
李瑞红2008401030105
第五篇:高校实验室管理制度
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
一、实验室是教学科研的重要基地,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是实验工作正常进行的基本保证。凡进入实验室工作、学习的人员,必须遵守实验室有关规章制度,不得擅自动用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和安全设施,不准在实验室吸烟,就食,不准随地吐痰。
二、实验室工作人员及参加实验的人员必须认真学习有关安全条例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三、实验室内安全设施、标志必须齐全有效。
四、实验室供电线路的安装必须符合实验教学的需要和安全用电的有关规定,定期检查,及时维修。
五、实验室要做好防火、防触电等工作,要配备灭火机等消防器材。
六、实验室要采取防盗措施,加强安全保卫工作,非实验室工作人员不得进入仪器保管室内。
七、每日最后离室人员要负责检查水、电、门窗等有关设施的关闭情况,确认安全无误,方可离室。节假日前各室人员应进行安全检查,并作好记录。
八、对实验室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要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整改,若发生安全事故,应在采取补救措施的同时如实报有关部门,对造成安全事故者,应根据情节轻重,按有关规定及时处理。
九、实验室工作人员作为实验室安全防护的当然责任者,应随时随地按照本制度进行检查,做好安全防护工作,院领导要经常督促检查。
十、实验中如发生事故,应有急救措施,同时保护现场,并立即报告有关部门。(学校保卫处电话:********、学校医务室电话:********)
《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规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令
第2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委、高教(教育)厅(局)、国务院有关部委教育司(局),委直属高校:
现发布《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规程》,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主任李铁映 1992年6月27日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高等学校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保障学校的教育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提高办学效益,特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 高等学校实验室(包括各种操作、训练室),是隶属学校或依托学校管理,从事实验教学或科学研究、生产试验、技术开发的教学或科研实体。 第三条 高等学校的实验室,必须努力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保证完成实验教学任务,不断提高实验教学水平;根据需要与可能,积极开展科学研究、生产试验和技术开发工作,为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服务。
第四条 实验室的建设,要从实际出发,统筹规划,合理设置。要做到建筑设施、仪器设备、技术队伍与科学管理协调发展,提高投资效益。 第二章
任务
第五条 根据学校教学计划承担实验教学任务。实验室要完善实验指导书、实验教材等教学资料,安排实验指导人员,保证完成实验教学任务。
第六条 努力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实验室应当吸收科学和教学的新成果,更新实验内容,改革教学方法,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七条 根据承担的科研任务,积极开展科学实验工作。努力提高实验技术,完善技术条件和工作环境,以保障高效率、高水平地完成科学实验任务。
第八条 实验室在保证完成教学或科研任务的前提下,积极开展社会服务和技术开发,开展学术、技术交流活动。
第九条 完成仪器设备的管理、维修、计量及标定工作,使仪器设备经常处于完成状态。开展实验装置的研究和自制工作。
第十条 严格执行实验室工作的各项规范,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第三章
建设
第十一条 高等学校实验室的设置,应当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有稳定的学科发展方向和饱满的实验教学或科研、技术开发等项任务;(二)有符合实验技术工作要求的房舍、设施及环境;(三)有足够数量、配套的仪器设备;
(四)有合格的实验室主任和一定数量的专职工作人员;(五)有科学的工作规范和完善的管理制度。
第十二条 实验室建设、调整与撤销,必须经学校正式批准。依托在高等学校中的部门开放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调整与撤销,要经过学校的上级主管部门批准。
第十三条 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规划,要纳入学校及事业总体发展规划,要考虑环境、设施、仪器设备、人员结构、经费投入等综合配套因素,按照立项、论证、实施、监督、竣工、验收、效益考核等“项目管理”办法的程序,由学校或上级主管部门统一归口,全面规划。
第十四条 实验室的建设要按计划进行。其中,房舍、设施及大型设备要依据规划的方案纳入学校基本建设计划;一般仪器设备和运行、维修费要纳入学校财务计划;工作人员的配备与结构调整要纳入学校人事计划。
第十五条 实验室建设经费,要采取多渠道集资的办法。要从教育事业费、基建费、科研费、计划外收入、各种基金中划出一定比例用于实验室建设。凡利用实验室进行有偿服务的,都要将收入的一部分用于实验室建设。
第十六条 有条件的高等学校要积极申请筹建开放型的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点学科实验室或工程研究中心等实验室,以适应高科技发展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需要。
第十七条 高等学校应通过校际间联合,共同筹建专业实验室或中心实验室。也可以同厂矿企业、科研单位联合,或引进外资,利用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建立对外开放的实验室。
第十八条 凡具备法人条件的高等学校实验室,经有关部门的批准,可取得法人资格。
第四章
体制
第十九条 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由国家教育委员会归口管理。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务院有关部委的教育主管部门负责本地区或本系统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
第二十条 高等学校应有一名校(院)长主管全校实验室工作,并建立或确定主管实验室工作的行政机构(处、科)。该机构的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的方针、政策和法令,结合实验室工作的实际,拟定本规程的实施办法;
(二)检查督促各实验室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三)组织制定和实施实验室建设规划和计划,归口拟定并审查仪器设备配备方案,负责分配实验室建设和仪器设备运行经费,并进行投资效益评估;(四)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包括:实验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情况的审核评估制度;实验室工作人员的任用、管理制度;实验室在用物资的管理制度;经费使用制度等;
(五)主管实验室仪器设备、材料等物资,提高其使用效益;(六)主管实验室队伍建设。与人事部门一起做好实验室人员定编、岗位培训、考核、奖惩、晋级及职务评聘工作。
规模较大的高校,系一级也可设立相应的实验室管理岗位或机构。
第二十一条 高等学校实验室逐步实行以校、系管理为主的二级管理体制。规模较大、师资与技术力量较强的高校,也可实行校、系、教研室三级管理。
第二十二条 实验室实行主任负责制。高等学校实验室主任负责实验室的全面工作。
第二十三条 高等学校可根据需要设立实验室工作委员会,由主管校长,有关部门行政负责人和学术、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专家组成。对实验室建设、高档仪器设备布局及科学管理、人员培训等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咨询,提出建议。
第五章
管理
第二十四条 实验室要做好工作环境管理和劳动保护工作。要针对高温、低温、辐射、病菌、噪声、毒性、激光、粉尘、超净等对人体有害的环境、切实加强实验室环境的监督和劳动保护工作。凡经技术安全和环境保护部门检查认定不合格的实验室,要停止使用,限期进行技术改造、落实管理工作。待重新通过检查合格后,才能投入使用。
第二十五 条实验室要严格遵守国务院颁发的《化学危险品安全管理条例》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等有关安全保密的法规和制度,定期检查防火、防爆、防盗、防事故等方面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要经常对师生开展安全保密教育,切实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
第二十六条 实验室要严格遵守国家环境保护工作的有关规定,不随意排放废气、废水、废物,不得污染环境。
第二十七条 实验室仪器设备和材料、低值易耗品等物资的管理,按照《高等学校仪器设备管理办法》、《高等学校材料、低值易耗品管理办法》、《高等学校物资工作的若干规定》等有关法规、规章执行。
第二十八条 实验室所需要的实验动物,要按照国家科委发布的《实验动物管理条例》,以及各地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的具体规定,进行饲育、管理、检疫和使用。
第二十九条 重点高等学校综合性开放的分析测试中心等检测实验室,凡对外出具公证数据的,都要按照国家教委及国家技术监督局的规定,进行计量认证。计量认证工作先按高校隶属关系由上级主管部门组织对实验室验收合格后,部委所属院校的实验室,由国家教委与国家技术监督局组织进行计量认证;地方院校的实验室,由各地省级政府高校主管部门与计量行政部门负责认量认证。
第三十条 实验室要建立和健全岗位责任制。要定期对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和水平进行考核。
第三十一条 实验室要实行科学管理,完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要采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手段,对实验室的工作、人员、物资、经费、环境状态等信息进行记录、统计和分析,及时为学校或上级主管部门提供实验室情况的准确数据。
第三十二条 要逐步建立高等学校实验室的评估制度。高等学校的各主管部门,可以按照实验室基本条件、实验室管理水平、实验室效益、实验室特色等方面的要求制定评估指标体系细则,对高等学校的实验室开展评估工作。评估结果作为确定各高等学校办学条件和水平的重要因素。 第六章
人员
第三十三条 实验室主任要由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有一定的专业理论修养,有实验教学或科研工作经验,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相应专业的讲师(或工程师)以上人员担任。学校、系一级以及基础课的实验室,要由相应专业的副教授(或高级工程师)以上的人员担任。
第三十四条 高等学校的实验室主任、副主任均由学校聘任或任命;国家、部门或地区的实验室、实验中心的主任、副主任,由上级主管部门聘任或任命。
第三十五条 实验室主任的主要职责是
(一)负责编制实验室建设规划和计划,并组织实施和检查执行情况;
(二)领导并组织完成本规程第二章规定的实验室工作任务;(三)搞好实验室的科学管理,贯彻、实施有关规章制度;(四)领导本室各类人员的工作,制定岗位责任制,负责对本室专职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培训及考核工作;
(五)负责本室精神文明建设,抓好工作人员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六)定期检查、总结实验工作,开展评比活动等。
第三十六条 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人员包括:从事实验室工作的教师、研究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实验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工人。各类人员要有明确的职责分工。要各司其职,同时要做到团结协作,积极完成各项任务。
第三十七条 实验室工程技术人员与实验技术人员的编制,要参照在校学生数,不同类型学校实验教学、科研工作量及实验室仪器设备状况,合理折算后确定。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试行流动编制。
第三十八条 对于在实验室中从事有害健康工种的工作人员,可参照国家教委(88)教备局字008号文件《高等学校从事有害健康工种人员营养保建等级和标准的暂行规定》,在严格考勤记录制度的基础上享受保健待遇。
第三十九条 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由实验室主任根据学校的工作目标,按照国家对不同专业技术干部和工人职责的有关条例规定及实施细则具体确定。
第四十条 实验室各类人员的职务聘任、级别晋升工作,根据实验室的工作特点和本人的工作实绩,按照国家和学校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十一条 高等学校定期开展实验室工作的检查、评比活动。对成绩显著的集体和个人要进行表彰和鼓励,对违章失职或因工作不负责任造成损失者,进行批评教育或行政处分,直至追究法律责任。
第七章
附则
第四十二条 各高等学校要根据本规程,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定各项具体实施办法。
第四十三条 本规程自发布之日起执行。教育部1983年12月15日印发的《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暂行条例》即行失效。
实验室学生守则
一、按规定时间进入实验室,不得迟到、早退、旷课。早退、旷课者无当次实验成绩。迟到十分钟以上不得进入实验室。如确有特殊原因不能来者,必须事先向指导教师请假,并获得指导教师同意,由指导教师与实验室安排时间另行补做。
二、在实验进行之前必须作好预习工作。认真阅读指导书。在需要对照仪器装置预习时,在实验室安排的时间内进行。预习期间不能进行实验。
三、学生进入实验室,在指定的位置上清点仪器材料,并办理签收手续。实验完毕,要整理好各项器材、工具,在管理人员验收后才能离去。
四、教师在实验前或实验过程中,可随时进行考察。更根据其准备和操作情况作必要的处理。对预习不好而导致实验难于进行者可停止实验,并不再安排补作。
五、未经教师许可,不能擅自挪用其它组或备用仪器和其它物品。使用各种仪器与物品,必须遵守操作规程,未经指导教师允许不能随意变更。对违规操作而造成仪器设备损坏者,将按相关条例追究其责任。
六、爱护仪器,注意安全,不准拆卸仪器与其它实验物品。若有损坏遗失等情况,应立即填写损失报告单,交管理人员签署情况与意见后再作相应的处理。
七、保持实验室内清洁整齐,严禁在实验室内抽烟、吵闹、乱丢废物。
八、对实验方法或内容的改进意见或有关建议,应向指导教师提出,讨论研究后作出结论。
实验室卫生制度
一.实验室是进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必须加强管理,为实验者创造一个良好的实验环境。
二.凡进入实验室参加实验的人员,必须整洁、文明、肃静。
三.参加实验的人员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保持室内卫生及良好的实验秩序。每次做完实验后,应将所用仪器设备复原,清理好现场。四.学生在每次实验结束后,须留一组人员对实验室进行清扫。
五.实验室工作人员要负责安排日常的卫生清扫、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六.实验室内各种设备、物品摆放要合理、整齐,与实验无关的物品禁止存放在实验室。
七.实验室要做到每周清扫1一2次,每月大清扫1次,每年彻底清扫1一2次。
实验室研究人员工作守则
一、实验室研究人员(包括固定研究人员和客座研究人员)必须承认并严格遵守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中的一切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有义务维护实验室工作的正常运行。
二、应积极参加实验室的日常活动(如学术交流、清洁大扫除等)。
三、实验室钥匙为实验室工作人员专用,不得自行复制和转借。钥匙的持有者应对本实验室的安全负责。离开实验室时,须交回钥匙。各室的临时辅助人员必须在实 验室连续工作半年以后,由课题负责人作保,方可持有钥匙。作保人员应对该临时人员在实验室的活动负责。
四、每位科研人员应在其所分配的工作台面上活动,不得占用他人工作台面,特殊需要者应提前与所涉及的人员商量。不得私自动用他人的器材。离开实验室时,必须将文件放入抽屉和文件柜中。
五、工作时间不得在实验室内聊天,不得从事与本职工作无关的活动。
六、本室工作的各类人员,不得随便带外来人员到实验室,更不得用本室仪器设备和软件为室外人员做实验,如若发现,实验室有权处罚当事者。
七、各种财产包括仪器、设备工具等严禁带出实验室,如有特殊需要需经管理人员同意后方可带出,并负责带回。各种设施一律不借给私用。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尽职尽责,保证实验室的正常运转。
八、严守秘密,不得以任何方式向实验室内外无关人员散布、泄漏实验室机密或涉及实验室机密。
九、爱护公共卫生,保持各室整洁;不得在实验室内吃东西;不得在实验室内抽烟。
十、凡在实验室工作的人员违犯实验室规章制度,实验室有权进行批评教育以及按有关规定进行经济处罚。
胶凝材料物理性能实训室管理制度
一、试验前应对实训室的所有仪器、配件、水、电等进行检查,如有异常应立即采取措施。
二、试验人员应对所使用的仪器及配件性能完全了解,做好使用记录。
三、试验人员在试验前应熟悉每项试验的操作程序,避免在试验过程中查阅操作规程。
四、试样、试模及水温度与室温相同。试验时应记录室温。试验室一般不宜通风。
五、在操作过程中,如发现仪器异常,应立即关机,并查明原因。
六、试验完毕,应将所使用的仪器、配件擦洗干净,放回原处,无用的试验废料应于当日清理完毕。
七、定期保养仪器,保持室内清洁,应注意计量仪器的检定期限。
八、试验完毕后,应检查门、窗、水、电。
胶凝材料化学性能实训室管理制度
一、试验前应对实训室的仪器、试剂、水、电等进行检查,如有异常应立即采取措施。
二、试验仪器、试剂放置要合理、有序、试验台面要清洁、整齐。
三、试验人员工作时要穿工作服,试验前后均应洗手,以免沾污仪器试剂或将有害物质带出试验室。
四、试验人员在试验前应熟悉每项试验的操作程序,做到有条不紊。
五、对有毒、易燃、腐蚀性药品应严格保管,小心使用,谢绝无关人员进入本室。
六、凡装过强腐蚀性,易爆或有毒药品的容器,应由操作者及时亲自洗净。
七、操作者应掌握一般的防火、防爆、防毒知识以及必要的自救常识,(特别要注意化学烧伤,一般可立即用大量冷水冲洗,再涂上适当药品)。
八、试验结束,应将工作台面及时整理,一切仪器、药品、工具要放回原处,有害废物及废液应倒入废液缸,并定期妥善处理。
力学结构实训室管理制度
一、试验前应对实训室的仪器设备、工具箱、水、电等检查一遍,如有异常,应立即采取措施。
二、试验人员应对所使用的仪器设备性能完全了解,包括配套的仪器及配件如何正确使用,试验机、万能机应尽可能在基量程的20~80%范围内操作。
三、试验人员在试验前应熟悉每项试验的操作程序,避免在试验过程中查阅操作规程。
四、在操作过程中应集中注意力,如发现仪器异常,应立即关机,切断电源,并查明原因。
五、仪器使用完毕,应做好使用记录,清理压板上的试验残留物,使机器恢复原状。
六、仪器设备定期保养,压力机、万能机定期检定。
七、试验配件等使用完应擦干净后放回原处,无用的试验废料应于当日清理完毕。
混凝土拌合物实训室管理制度
一、试验人员必须熟悉各种仪器设备的性能,使用后应做好使用记录。
二、试验人员在操作前应熟悉试验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做到有条不紊。
三、使用拌和机前,应先用少量砂浆刷膛,并制出刷膛砂浆
四、拌和机应经常检查拌和铲与边壁的空隙不能太大,以免拌和不均,加料应按顺序加入石子、砂、水泥,开动拌和机后,再徐徐加入规定数量的水。
五、试模在使用前应检查螺丝是否拧紧,试模是否发生变形。
六、在操作过程中,如发现异常声响,应立即切断电源,并查明原因。
七、试件成型后,在脱模前,不得搬动和碰撞。
八、拌和机、振动台及其它工具,使用完应立即清洗干净,试模需涂抹一薄层矿物油脂后放好。
标养室管理制度
标养室为试件养护的重要场所,为保证试件正常养护,尽可能减少外界因素对试件的影响,因此制定以下规定请遵守:
一、本室由专人负责每日的温度、湿度记录,以及仪器的操作使用,保证室内符合规定的温度和湿度。其他人员不得擅自开启温、湿度控制装置或改变已有的设置。
二、进入标养间必须穿绝缘胶鞋,关闭220V电源。
三、送、取样品时,应注意随手关门,试件摆放应有规律,不许随意堆放,试件间距至少保持3~5CM,不得叠放在一起。
四、每个试件都有标有号码及成型日期,取样前必须认真核对号码、日期,避免出错。
四、如发现温、湿度出现异常,应立即采取措施,并作好记录。
六、实验人员在本室的停留时间不宜过长,特别是与外界温差较大时,易引起人体不适(尤其夏季)。
七、谢绝无关人员进入本室。
模型实训室管理制度
创造一个良好健康的实验环境,需要师生及来访者共同建设,在实验、实习及创作过程中,培养师生严谨、科学、务实的作风,确保人身和设备的安全,顺利完成建模教学实验任务,特制定以下规章制度,望师生严格遵守。
一、严禁携带易燃易爆及腐蚀性物品进入实验室。
二、严禁在室内吸烟及大声喧哗,不要在室内随便乱扔垃圾。使用者应保持室内环境的清洁卫生。
三、请勿随意挪动室内固定好的仪器设备和操作台。
四、实验室内的仪器设备不外借和随意带出。如有特殊情况的,需经实训中心领导同意方可借出。
五、学生应听从任课老师和管理人员的安排,操作时,机器若发生故障应及时报告老师或管理人员,不得自行拆修。一切违反规定或不听指导而引起的设备损坏和事故,由肇事者承担全部责任。
六、请勿带与教学无关的人员进入实训室。
七、使用结束离开实验室时,应先关闭带电的仪器设备,然后关闭电源及照明、水源后方可离开。
砂石骨料实训室管理制度
一、试验前应对实训室的仪器设备、工具、水、电进行检查,如有异常情况,应立即采取措施。
二、试验人员应对所使用仪器设备性能完全了解,做好使用记录。
三、试验人员在操作前应熟悉该试验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应避免一边试验一边查阅操作规程。
四、筛分试验应注意筛孔尺寸,应根据材料用途确定试验用筛。
五、使用天平称量或进行细料筛分等试验时,应避免吹风,必要时应关门窗及电风扇,以免造成称量不准或细颗粒损失。
六、在操作过程中,如发现仪器异常,应立即关机,并查明原因。
七、试验完毕,应将所有的仪器擦干净,配件放回原处,较精密的仪器应入柜内或套上防尘罩,试验废料当日清理。
水力学实验室管理制度
一、非本实验室教师和其他人员不经许可,严禁入内。
二、用水实验设备要进行定期绝缘安全检查,必须做好电源接地处理。
三、所有进入实验室的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安全管理制度严格执行设备操作规程,预防事故的发生。
四、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认真按实验指导教师所讲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不得对不熟悉的设备及实验装备进行操作。
五、学生实验时必须两人以上进行操作,注意观察设备的运行情况,防止机械和人身事故的发生。
六、实验教师及学生要熟练掌握消防器材的使用及存放地点,熟悉安全通道。
七、严格遵守用电规定,不许私拉电线和使用超负荷电器,定期检查电源线路和电器设备。
八、实验室禁止存放易燃、易爆、有毒物品,如需使用时经有关部门批准后方能进入实验室。
九、建立定期安全检查制度,对重点部位做好安全防范工作。节假日、寒暑假期间做好防盗、防火等安全工作,并填写安全检查纪录。
十、认真执行学校有关实验室安全管理规章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