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200型棉花加工企业延长过渡期相关问题

时间:2019-05-14 12:31: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湖北省200型棉花加工企业延长过渡期相关问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湖北省200型棉花加工企业延长过渡期相关问题》。

第一篇:湖北省200型棉花加工企业延长过渡期相关问题

鄂发改财贸[2011]1296号

湖北省200型棉花加工企业延长过渡期相关问题

为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工商总局、质检总局联合印发的《棉花加工资格认定和市场管理暂行办法》(第49号令)和2010年度全国棉花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按照“积极引导、扶大限小、因地制宜、分步实施”的原则,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对我省200型棉花加工企业延长过渡期相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关于企业延长过渡期的时间安排

对具有原省工商局核发的《湖北省棉花收购加工经营资格证》且2009、2010年两年内保持正常加工经营的企业(以提供的增值税发票为准),经工商部门复查合格,可适当延长过渡期,最晚不超过2014棉花年度结束(2015年8月底),在延长过渡期内统一按国家有关政策执行。产棉区市(省辖市)、县两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对本地棉花加工企业现状认真进行摸底,由省辖市政府尽快统一提出本地200型棉花加工企业退出时间表和工作安排,有条件的地方应尽快安排退出。

二、关于企业延长过渡期的审核程序和办法

符合延长过渡期条件的200型棉花加工企业,向当地县级工商局提出书面申请,延长过渡期申请时间截止到2011年10月底。县级工商局收到申请后,对申请企业按原资格认定条件进行复查初审,并将初审合格企业报市工商局,由市工商局复查审核。复查合格的,在原证上加盖“有效期延长至

****年**月**日。××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条形章;复查不合格的,按规定取消其加工资格,原《湖北省棉花收购加工经营资格证》收回,并责令企业限期办理变更登记或注销登记。复查结果报省工商局备案。

三、关于企业延长过渡期必须具备的条件

(一)企业的营业执照、机构代码在有效期内,有《湖北省棉花收购加工经营资格证》原件和2009-2010年增值税发票复印件。

(二)具备省纤维检验局颁发的在有效期内的《湖北省棉花加工企业质量保证能力前置审查合格证》原件(含过渡期)。

(三)符合原资格认定条件,具体包括:

1、有符合国家规定的生产性企业注册资本和一定数量的自有资金。

2、具有与棉花收购、加工数量相适应的收购、仓储场地设施。籽棉收购场区面积不小于1000平方米,露天货场和仓储面积不小于3000平方米。

3、除具有棉花收购企业的质量检测仪器外,还应具有符合国家规定的棉花加工机械设备,并经地市级专业纤检机构检查验收认可。

4、具有经省级专业纤检机构考核合格的棉检员2名以上。经省级有关部门考核合格的轧花、打包技术人员2名以上。

5、必须配备与棉花收购、加工数量相适应的消防器材和一定数量的消防人员,并经县(市)级以上的公安消防部门检查验收认可。

(四)符合国家规定的其他条件。

四、延长过渡期期间的有关要求

(一)各有关市、县政府及相关部门要认真落实稳定工作责任,加强对200型、400型棉花加工企业的管理工作,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关于过渡期内“积极引导、扶大限小”的政策措施,鼓励支持已完成设备更新改造的企业对200型棉花加工企业进行兼并、重组,引导200型棉花加工企业做好棉花收购和销售业务或转营其他产业,密切关注200型、400型棉花加工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及时跟踪国家有关200型棉花加工企业退出市场的政策动态,认真研究相应具体贯彻措施,力争在过渡期内实现平稳过渡。如有重大情况必须迅速研究采取相应措施,并及时上报。

(二)全省各级工商部门要加强对辖区内200型棉花加工企业的年度复查和日常巡查监管,严格审查条件并按程序申报。无《湖北省棉花收购加工经营资格证》、核查不合格的200型棉花加工企业不得从事棉花加工经营活动,工商部门不予通过年检。

(三)工商、质监等部门要依据《产品质量法》、《棉花质量监督管理条例》、《棉花加工资格认定和市场管理暂行办法》、《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依法查处取缔无证无照从事棉花加工经营行为,维护棉花市场秩序。

(四)延长过渡期的200型棉花加工企业,不得为非法或无证棉花加工企业提供生产经营便利,否则取消其加工资格。

本通知自印发之日起至2015年12月31日有效。

省发展改革委

省工商局

省质监局

二〇一一年八月三十一日

第二篇:如何加强棉花加工企业的税收管理

如何加强棉花加工企业的税收管理

日期:2009-09-28 作者:刘辉刚 张晓勇 段继勇 【选择字号:

大 中 小】

一、枣阳市棉花加工企业的基本情况

1,规模总量迅速扩大。随着政府招商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以及政策引导,全市各镇围绕资源优势、支柱产业,积极推进产业集群建设,棉花加工行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到2008年底,全市棉花加工企业累计达到68户,较同期增加21户,增长44.68%,最多的七方分局管辖的棉花加工户达到43户,经营形式主要为私营有限责任公司和其他有限责任公司。

2,税收贡献有所增加。到2008年底,全市被调查的39户棉花加工企业共缴纳增值税255.18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21万元,增长90.18%,税收负担率也由上年的0.18%提高到0.39%的水平。如棉花加工企业税收贡献比重明显提高,其中鹿头分局较上年增长3.11%、兴隆分局较上年增长3.66%、七方分局较上年增长72.60%。

3,发展格局产生变化。2008年,我市部分乡镇棉花加工企业异军突起,拉动全市棉花加工企业销售的迅猛增长。七方分局管辖的乡镇首度接近2亿元销售能力,稳居全市第一位,城区、鹿头、吴店、兴隆分局管辖企业的应税销售额均突破千万元,分别达到4681.76万元、6428.08万元、1243.38万元、5671.30万元。

4,生产工艺比较单一。棉花收购加工企业生产工艺比较单一,收购的籽棉,经过加工,产出皮棉、棉籽和下脚料,皮棉占原材料的比例约38%,棉籽占原材料比例约为60%,正常损失大约2%。产出皮棉每吨大约耗电100度左右,打包用包布、铁丝分别约为5.2公斤和28公斤,其中电费约为100元,包装物价值约合208元。

二、税收征管过程遇到的实际问题

1,收购环节难以控管。棉花收购加工行业纳税人收购发票自开自抵,收购环节诸多因素难以控管。比如:不少棉花种植户法律意识淡薄,随意出借或有偿出借本人的身份证、户口簿等给企业,无形中给企业虚开收购发票提供了便利,给税务机关辨别业务真假增加了难度。收购发票的低购高开、无货虚开、购进皮棉按籽棉虚开、替别人代开的情况时有发生,进而给收购加工环节税收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多不便。

2,行业税金倒挂严重。企业的实际经营并没有严格按照现行增值税条例规定运行,比如将应当取得专用发票的电费、应当取得运输发票的运费、应当取得正式发票的包装辅助材料以及用自开的农产品收购发票代替等,甚至收购发票低购高开、无货虚开、购进皮棉按籽棉虚开、造成棉花加工企业增值税税负偏低,企业理论税负和实际税负之间存在差距,产生增值税税金倒挂现象。

3,原料成品比例失衡。从我市棉花种植面积、实际产量与企业生产能力来年,存在严重失衡现象。比如:我市2008年棉花种植面积大约18.30万亩,按照亩产180公斤左右的水平,共应当出产籽棉3294.27万公斤,而去年一年棉花加工企业共加工籽棉7455.70万公斤,高于当地实际产量一倍多达到4161.43万公斤。但是棉花加工企业的籽棉收购环节几乎全部反应为当地棉农自产销售。

4,票据帐册不够规范。一是包装物购货无正式发票。比如39户企业中包布、铁丝等包装物85%以上没有按规定取得正式发票,甚至有的纳税人根本就没有包装物的入账记录,导致税管员无法以耗测产。二是电费记账不及时。个别纳税人用电不按规定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甚至没有取得发票,也没有在账簿上进行反映,税管员无法按照正常投入产出测算企业的实际用电量和产量之比,给棉花企业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三是一些企业在出售皮棉、棉籽时,不索取相应的运输发票,即使取得也不到国税机关认证抵扣,形成账面有大宗货物对外销售,而没有运输发票的怪现象。

三、提高棉企征管质量的对策思考

1、制定棉花加工企业的行业管理办法。按照《湖北省农产品加工企业增值税征收管理办法》和《农产品收购发票管理办法》的规定,结合棉花加工企业特点,制定《枣阳市棉花加工企业税收征管办法》,对税务登记、资格审批、日常管理、财务核算、纳税申报等关健内容作出明确规定。

2、建立棉花加工企业的基础数据模型。根据棉花加工企业的特点,采集收购用票量、生产耗电量、资金流动量、包装物成本、运费支出、皮棉产、销量、库存等关键数据指标,建立棉花行业税收征管数据模型,直接反映当期企业生产经营和税收管理情况。通过纳税人相关信息进行比对、预测和分析,确定纳税人实际税收负担,有效地防止纳税人利用收购发票进行虚开和经营业务的帐外循环。

3、税管员实地查验制度做到日常化。在棉花收购加工旺季,合理调配征管力量,让税收管理员不定期到企业进行实地查验,掌握每一户棉花加工企业基本情况,收购籽棉数量,生产加工能力,对库存以及销售进行核查登记管理,严格出入库管理规定,对收购发票的开具进行监控。对皮棉的销售严格执行实地查验制度,销货时必须填写《农产品加工企业出货验货单》,对销售的数量,运输车辆及司机进行登记备案。

4、建立棉花加工企业税收管理预警值。根据棉花收购加工企业的数据模型,设立预警税负,低于预警值税负的企业进行纳税评估,从源头上做好监控,从籽棉的收购价格,设备生产能力、工人工资、电费、包装物消耗等到销售皮棉的价格,棉籽的价格等综合进行监控,以保证管理规范化。对达不到预警要求的,提请对其开展专项纳税评估,对涉嫌偷税的转交稽查部门进一步查处。

5、建立统一规范的票表帐册管理体系。对企业严格执行成本核算,健全帐目,必须建立库存明细帐、现金日记账、商品成本帐,严格履行仓库保管制度,记账要及时,购进籽棉要有过磅单,入库单,质检单,加工后要有入库单,销售要有出库单,必须通过银行决算。做到农产品收购发票、库存明细与实际库存相符;同时严格入账发票管理,非正式发票一律不得入账。对内部要建立专门的棉花加工企业管理台帐,包括资金周转、购销存、用电量等,并定期与企业进行核对。

第三篇:棉花加工企业技改资金申请报告

棉花加工企业技改资金申请报告

一、项目法人基本情况:

宣城市雄杰棉制品有限公司由徐永堂个人独资注册设立,注册地点为

古泉镇团山街道,原属于供销社棉花收购站,主要从事棉花收购、絮棉及棉制品加工,该企业从2003年因客户需求不断增大,开始用80片锯齿轧花机加工籽棉,并随之年产量不断增大。截止到2007年3月份,2006加工籽棉4000吨,产出皮棉1500吨,产值达2300万元,实现利润120万元,税金20万元,产品销售到江、浙、沪等地,并与相关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经过这几年的资本积累,已具备了较大的投资能力,完全能够承载国家棉花加工业生产设备更新改造项目。

二、项目的产能规模:

(一)本项目建成后,生产符合国家标准GB1103——2007的锯齿棉1-7级,总量为4000吨,生产期限为每年生产头年8月到次年4月共8多月。

(二)产品方案:皮棉(1-7级)4000吨,棉籽6900吨,不孕籽560吨。

(三)产品执行标准:按照GB1103-2007标准要求组织收购、加工、销售。

三、建设的主要内容:

1、6MZQ—7籽棉清理机 ╳ 1台(8万/台)

2、MY98—17型毛刷式锯齿轧花机╳4台(9万/台)

3、MPQ400—2000C型皮棉清理机╳4台(6万/台)

4、套配套的集棉尘笼╳3套(10万/套)

5、MDY-400B型液压棉花打包机╳1台(150万/台)

6、与此相适应的厂方3000平米(80万)、仓库12000平米(210万)、能源600KVA电源(20万)、道路3500米(30万),需要土地50亩。

7、其他附属工程及配套设备(30万)

四、建设地点:

本项目选址于宣州区古泉镇团山,这里地处宣州区、芜湖县、南陵县

三县区交界处,这三个县都是沿江棉区产棉大县,棉花资源丰富,随着本地区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人口越来越多,农村劳动力的匮乏,棉花这种用工量少而且分散的经济作物越来越大越受到本地老百姓的欢迎,种植面积逐年增大,因此本项目所需资源丰富。且芜屯公路、318国道、宣芜高速和在建宁铜高速经过这一地区,交通十分方便。这里地形主要是岳岭,居住人口较稀,是本项目十分理想的新建场所,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五、建设工期:

本项目预计于2007年底动工,于2008年9月10竣工,历时10个月

左右。

六、项目投资:

项目总投资为人民币528万元,资金筹措主要来自于企业自筹、银行

贷款。企业自筹资金230万元,银行贷款110万元,因此尚有资金缺口188万元

七、项目意义和必要性:

本项目符合国务院关于《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方案》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工商总局、国家质检总局第49号令关于《棉花加工资格认定和市场管理暂行办法》的棉花产业政策,属于解决民众衣食住行不可忽缺的传统产业,产品市场前景好,技术成熟可行,本身无环境风险和投资风险,属于投资少见效快类型,同时对国家和社会都有一定的贡献

八、项目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简要分析:

棉花是大宗农副产品,也是我区农民主要经济作物,本项目轧花厂的技术改造提高产本地棉花价格6%,按籽棉亩产300公斤计算,农民增收可达90元/亩,一年农民总增收达400万元,这还是一期投资产生的社会效益。另外还能为纺织厂提供优质皮棉和解决一部份就业,从而为社会发展与和谐作出贡献。

目前:本企业正处于新棉收购、加工、和销售旺季,资金需求量大,为赶在2008年新棉上市前投产,而尽快启动本项目,特向政府申请投资贴息资金150万元人民币,其余资金在一边经营一边筹集。

望批准为感!

宣城市雄杰棉制品有限公司

2007年10月31日

第四篇:山西省棉花收购加工企业资格认定办法

山西省棉花收购加工企业资格认定办法

2002年3月18日晋政办发[2002]10号

第一条 为认真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棉花收购加工与市场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国办发{2001}65号精神,规范棉花收购、加工企业资质认定,保护国家棉花资源,维护棉花正常流通秩序,根据国务院《棉花质量管理条例》(国务院第314号令),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棉花的收购、加工实施前置审批制度。在山西省从事棉花(进入流通领域的籽棉及经过加工的皮棉,不包括废棉、落棉、回收棉及短绒)收购、加工的企业市场准入资格,并颁发《山西省棉花收购、加工企业资格证书》(以下简称《资格证书》)。

第三条 山西省发展计划委员会、山西省经济贸易委员会、山西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和山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成立“山西省棉花收购、加工企业资格认定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省计委,以下简称“认定办公室”),省认定办公室在县(市、区)、市(地)认定办公室初审、复审的基础上,在二十个工作日内负责完成棉花收购、加工企业资格认定工作。山西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等相关部门可对资格认定提出参考意见。各产棉市(地)、县市(区)成立相应机构,负责初审和复审以及送审工作。

第四条 棉花机构、加工企业资格认定工作实行逐级报批制度。即:需从事棉花机构、加工的企业须向当地县级认定办公室提出申请,申请时需提交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出具的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或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出具的《质量保证能力资格审查认定证书》,消防部门出具的消防安全达标(合格)证明材料,由县级认定办公室初审,市(地)级认定办公室复审后报省认定办公室。县、市(地)级认定办公室各自在七个工作日内完成初审、复审。各级认定办公室对申报者的主体资格和一般条件及收购、加工设备和相关条件等技术保证体系进行审查,对不符合条件或审报程序不符合规定者,初审、复审等各审核环节均可予以驳回并说明理由,对符全世界条件,且审报程序符合规定的企业由省认定办公室颁发《资格证书》,并向社会公布认定企业名单。

第五条 省级认定办公室组织计委、经委、工商、质检等部门对棉花收购、加工企业定期进行复查,对于复查不符合条件的企业,取消其棉花收购、加工资格并向社会公布。

第六条 取得《资格证书》的企业凭《资格证书》在当地或原登记注册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工商企业注册登记或变更登记后,方可从事棉花收购、加工。

第七条 取得《资格证书》的企业可跨区域设立企业法人、非法人企业。在外省取得棉花收购、加工资格认定的企业进入我省设立企业法人、非法人企业进行棉花收购、加工的,需按第四条规定逐级报批;本省取得《资格证书》的企业在省内跨区域设立企业法人进行棉花收购、加工的,仍需按第四条规定逐级报批;本省取得《资格证书》的企业在省内跨区域设立分支机构进行棉花收购、加工的,需在收购、加工所在地县级以上资格认定办公室取得资格认定并在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企业注册登记,方可从事棉花收购、加工。第八条 取得棉花收购资格认定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一)固定的收购场所;

(二)一定数量的自有资金;

(三)符合国家规定的棉花质量检验环境条件、仪器设备、仓储和消防设施;

(四)经国家劳动保障、人事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考核合格的专职品质检验人员2名;

(五)当年的棉花品级实物标准一套,企业异地设立收购点的,按照设点数量配置棉花品级实物标准;

(六)国家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九条 取得棉花加工资格认定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一)与棉花加工规模相适应的场所;

(二)符合国家规定的棉花质量检验环境条件、仪器设备、仓储和消设施;

(三)在生产线上使用的主机设备、配套设备、生产工艺和主要技术及企业质量保证体系,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

(四)经国家劳动保障、人事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考核合格的专职棉花品质检验人员2名;

(五)当年的棉花品级实物标准一套;

(六)符合所在地棉花加工企业合理规划布局的要求;

(七)国家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条 棉花收购、加工企业出资人发生变更需重新取得资格认定,方可继续从事棉花收购、加工。

第十一条 棉花收购、加工企业变更企业名称、法定代表人、住所等事项后,仍符合棉花收购加工条件的,由工商企业登记部门办理变更登记后,到原认定办公室备案。棉花收购、加工企业因兼并、破产和改制重组后,不符合棉花收购、加工条件的,由原认定办公室取消其棉花收购、加工资格,到原企业登记注册部门办理变更或注消登记。

第十二条 棉花收购企业可在本省区域内设立棉花收购点。棉花收购企业可以根据需要向省认定办公室申领多个《资格证书》副本。设立收购点须到当地县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备案手续。备案时须提交收购企业营业执照副本,质量保证能力资格审查认定证书,并在收购点显著位置标明收购企业名称,并悬挂收购企业《资格证书》副本。对于符合设点条件的企业,各地不得采取地方保护措施限制棉花购消活动。

第十三条 《资格证书》有效期为五年。需继续从事棉花收购、加工的单位,应在《资格证书》到期前6个月内到当地县级认定办公室申请延期。申请延期需提交企业营业执照、质量保证能力现实条件审查报告,延期申请书、企业几年来经营情况报告书等。县级认定办公室对企业实际经营能力和情况进行考察后,同意其县级认定办公室对企业实际经营能力和情况进行考察后,同意其继续从事棉花收购、加工的,在其申请表中加注意见盖章后经市(地)级资格认定办公室备案后报省认定办公室换发新的《资格证书》。

第十四条 未取得资格认定的企业,不得从事棉花收购、加工;取得资格认定的企业,不得以挂靠、租凭、承包等方式为未取得资格认定的企业从事棉花收购、加工。

第十五条 资格认定不收费。制证费和公示费的收取标准由省物价部门核定。

第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依照国务院办公厅《棉花收购加工与市场管理暂行办法》处罚。第十七条 本办法由山西省发展计划委员会负责解释。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五篇:对地区棉花加工企业更新改造的调查报告(范文模版)

加大棉花加工企业更新改造力度 促进地区棉花流通体制改革

━━对地区棉花加工企业更新改造的调查报告

本文结合国务院《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方案》的有关要求,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针对XX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工作谈几点看法。

一、加强学习,正确认识国家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的重要性

从2001年开始,我国全面实行棉花流通市场化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棉花收购加工环节竞争格局已经形成,社企分开工作和企业改革积极推进,国家宏观调控市场管理和质量监督进一步加强,棉花产业化经营稳步推进,基本实现了放开棉花市场、供求决定价格、企业自主购销的目标。现代的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总体上讲对促进棉花生产经营企业提高棉花质量,打击掺杂使假,保障购销双方的合法权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棉花流通市场化程度提高,我国现行的棉花质量检验体制已经不能适应发展中的棉花市场、发展现代物流、质量监督和目前国家宏观调控的需要。因此,这次棉花检验体制改革可以说是棉花流通体制的一次革命。

1、改革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是促进棉花市场体系建设的关键。

改革棉花流通体制的核心是建立和完善棉花市场体系。棉花市场体系既包括棉花收购加工市场,也包括棉花的销售市场。棉花的销售市场又包括棉花的现货交易和期货交易。发展棉花的现货交易和期货交易必须着力解决棉花质量鉴定标识的公信度,使棉花交易双方对棉花质量取得共识,这就要求棉花质量的鉴定和标识必须由与交易双方没有利益关系的第三方公证检验机构进行,也就是将目前在棉花交易后、进厂前的公证检验改为在棉花加工环节进行公证检验,将现行的通过抽样进行的公证检验改为普遍性的公证检验。因此,只有通过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才能切实推动我国棉花市场体系的发育。

2、改革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是发展棉花现代物流的必要前提。

发展棉花现代物流是降低棉花流通成本、提高我国棉花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其基本标志是要实现棉花机械化装卸,而我国现行的棉包是人工作业时代形成的包型,不能适应机械化装卸的需要。现在国际上通行的棉包包装标准和包型,是与汽车运输的集装箱箱型和铁路运输的火车车厢厢型相适应的。现在我国高速公路已初具规模,推广集装箱运输,实现棉包机械化装卸已成为企业发展现代物流、提高效益、降低成本的迫切需要。改革棉花质量检验体制后,对棉包的统一编码,也为棉花流通实现信息化管理创造了重要条件。经公证检验的棉花进入指定专业监管仓库,也有利于大力发展棉花的现代物流。因此,国家推行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其基本要求就是:力争用五年(2005-2009年)左右的时间,将现有打包机逐步更换为压力400吨及以上的大型打包机,与大型打包机配套安装调试设备,原创文秘材料,尽在文秘知音网络.com网。对成包皮棉逐包编码,通过生产设备的更新改造,形成技术先进、布局合理、与国际通行做法接轨、能够适应棉花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现代化的棉花加工业。

3、改革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是提高棉花质量监督检验水平的重要手段。

我国现行棉花质量检验方式在历史上对保证棉花质量,加强棉花质量监督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我们必须看到,现行的棉花检验主体分别为棉花加工企业、纺织企业和公证检验机构,主体众多,往往形成多次检验、重复检验,造成重复劳动和社会资源的浪费;以目测手扯、感官检验为主的检验方式阻碍着棉花质量检验水平的提高,也容易引发质量纠纷;以抽样为基础的公证检验虽然可以基本反映棉花的实际质量状况,但毕竟与普遍性的包包检验有一定的差距;实行棉花质量检验体制后,可以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由公检机构在棉花加工环节采用快速检验仪进行仪器化包包检验;可以普及公证检验,提高检验水平,强化质量责任,节约社会资源,提高工作效益,增强我国棉花和棉纺织品的国际竞争力。

4、改革棉花质量检验体制可以为国家加强棉花市场宏观调控提供重要依据。

实行新的棉花质量检验体制后,由于每包棉花都有一个具有法定效力的公证检验证书,棉花编码也是唯一的,在此基础上建议棉花质量信息管理系统,增加了一个了解棉花生产、收购、销售、库存等准确信息的重要渠道,为国家实施宏观调控提供决策基础。

实行普遍性的棉花质量公证检验也是发达国家成功的经验,历史上,各国也都经历了棉包由人工搬运到机械化装卸、质量由感官检验到仪器检验的变革。

如:美国是世界上重要的棉花生产国和出口国,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开始为农民提供棉花普遍公证检验服务。70年代以前,采用的是小包型棉包,是依靠目测手扯的感官检验。70年代美国把棉包由小包型改为大包型,80年代把棉花检验由感官检验改为仪器检验,促进了棉花加工的规模化经营。到2004年,美国开工的轧花厂从2万多家压缩到了896家,近20年间棉花加工厂就减少了61%。因此,改革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有利于实现棉花加工企业规模化经营和避免重复建设,也有利于规范棉花加工市场的秩序。

二、强化管理,促进地区棉花加工产业向集约化、规模化发展

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是我国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广大棉花经营企业的切身利益,政策性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为做好棉花质量体制改革的各项工作,国务院印发了《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方案》,其指导思想是:适应加入世贸组织新形势和改革棉花流通体制的要求,以确保棉花质量、促进市场发育为核心,完善棉花质量保障体系,提高我国棉花和棉纺织品的竞争力,推动棉花产业健康发展。

1、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此次改革的主要内容就是在棉花加工环节实行公证检验,将现行抽样检验改为逐包取样、包包检验;将现行公证检验事后监督改为事前监督;采用快速检验仪实行仪器化科学检验;制定和实施新的棉花质量标准;改用国际通用棉包包型并对成包皮棉逐包编码实行信息化管理及发展棉花专业仓储等,从而提高企业技术含量,促进棉花加工企业加快联合、兼并、重组的步伐,走规模化、产业化经营之路。

2、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的目标及政策支持

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是:力争用五年左右的时间(2005-2009年),采用科学、统一、与国际接轨的棉花检验技术标准体系,在棉花加工环节实行仪器化、普遍性的权威检验,建立符合我国国情、与国际通行做法接轨、科学权威的棉花质量检验新体制。

目前,我国棉花加工企业数量众多,规模偏小,更换大型打包机等设备和改造加工技术条件的一次性投入较大,因此,国家在棉花加工企业更换大型打包机方面给予了政策支持:(1)从2004年起,停止审批不具备大型打包机的棉花加工企业,现有的加工企业逐步把小打包机更换成大型打包机;(2)对棉花加工企业更换大型打包机及辅助设备的贷款给予政策支持,即对150万元的贷款给予贴息;(3)对实行大棉包包型的加工企业,农业发展银行、有关商业银行在贷款供应上要优先支持,并将公证检验结果作为贷款的依据;(4)政策性贷款收购加工的成包皮棉,作为贷款抵押物进入指定的专业仓库,企业逾期不能贷款,有关银行有权处理被抵押的棉花;(5)从2004年底起,国家储备优先收储经公证检验的大包型棉花。

3、改革的实施步骤

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分为准备、试点和全面实施三个阶段。通过一年多来改革试点工作证明,我国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的思路是正确的,方案是可行的,是符合广大棉花加工企业、广大纺织企业根本利益的。因此,从2005起按照国务院推行棉花质量检验新体制的决定,全面组织实施,力争用五年左右的时间有计划地过渡到棉花检验新体制。在推行新体制的过程中,为避免出现质量控制真空,现行公证检验体制应保持一定的连续性,新标准、新包型、新体制逐步取代老标准、老包型、老体制。

三、分析形势,认真总结地区棉花加工市场存在的问题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增长方式根本转变的要求。推行新的棉花质量检验体制,其中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促进棉花加工行业技术进步,促进棉花加工企业加快联合、兼并、重组的步伐,实现棉花企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从而改变目前棉花加工企业低水平复重建设、恶性竞争、粗放型发展的局面。

1、从我国棉花产业发展情况看:1998年全国有棉花加工企业3967家,2001年发展到5215家,2002年突破了8000家,到目前已近20000家,按皮棉总产量600万吨计算,平均每个轧花厂的加工规模不到1万担。因此,国家发改委初步确定2009年全国棉花产量为800万吨,考虑适度竞争的问题,棉花加工能力按1.5倍来安排,2009年全国棉花加工总规模为1200万吨,按每台套大型打包机及其辅助设备年加工皮棉5000吨计算,2009年全国棉花加工业生产设备更新改造规划总量为2400台套。

2、从自治区棉花产业发展情况看:根据自治区“十一五”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初步确定的指标,全区棉花生产总量到2010年为200万吨,其中:地方产量为120万吨,根据规模化和适度竞争的要求,2005-2009年全区地方的加工控制规模为180万吨,也就是说全区地方现有的632家棉花收购加工企业到2009年更新改造结束后将减少到360家,地方将有270多家棉花加工企业需要在这次更新改造过程中通过联合、兼并重组和破产而被淘汰。

3、从XX地区棉花产业发展情况看:XX地区经过十几年大规模的农业结构调整,建成了国家优质棉基地,棉花产量连年丰收,已占全疆产量的三分之一,占全国产量的九分之一。2005年全地区棉花生产能力达到600万担(不含农一师),其质量单产特点在全疆乃至全国都显露出“英雄本色”。但是,由于棉花加工环节的不规范,加工企业的重复建设,呈现出散、乱、小的局面。XX地区2002年8月底以前共有棉花收购加工企业136家,其中地方113家,农一师23家;按企业性质分,供销社系统70家,农业部门18家,纺织行业7家,司法系统3家,其它(股份制私营企业)15家,到2005年底全地区棉花加工企业发展到了201家(含农一师26家)。按县市划分:XX市52家、阿瓦提县24家、库车县29家、沙雅县32家、温宿县17家、新和县11家、柯坪县5家、乌什县3家、拜城县2家;按企业性质划分,供销社系统64家、良种棉加工厂7家(自治区核定数)、纺织行业20家(包括待建项目)、司法系统3家、民营企业及其它81家(含4家棉花收购站);按2005年皮棉总产量600万担计算,平均每个轧花厂的加工规模不到3500担。根据XX地区“十一五”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到2010年全地区(不含农一师)棉花产量为29万吨,棉花加工能力如果按国家核定的标准计算,加工规模应控制在87家(即自治区核定的规划总量)。

4、XX地区棉花加工市场存在的问题:(1)XX地区棉花加工企业,自2001年以来棉花加工企业数量从113家增加到现在的175家(包括4家收购站,不含农一师),而规模普遍较小,在加工企业总数中只有73家年加工能力能达到5000吨以上,其余102家企业的年加工能力只能达到2000-3000吨左右。从真正意义上说,XX地区的实际加工能力已大大超过了棉花生产能力,据不完全统计,XX地区目前棉花生产能力约30万吨,而加工规模突破了80万吨。(2)在棉花收购季节,加工企业因棉花资源会产生过渡竞争,造成资源浪费,质量也难以保证。(3)棉花加工企业在收购、加工、销售棉花时,实行游击战术,企业信誉低下,更替比较频繁,政府难以管理。(4)政府在宏观决策方面难找依据,尤其是对棉花加工企业无法收集准确的棉花加工数量、质量等信息,统计资料更是无从下手。(5)规模效益很难发挥,产业化经营比较困难。

四、坚持原则,为棉花加工业生产设备更新改造工作做好服务

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工作是一个繁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改革过程时间长、技术性强,因此,我们对做好棉花加工业生产设备更新改造工作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1、合理布局,统筹规划。根据工商、纤维检验局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2006年4月XX地区地方棉花加工企业175家(含4个棉花收购站),加工能力近80万吨,为了避免过度竞争带来的市场混乱和资源浪费,根据国家五部委印发的《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方案》的有关要求,建议停止审批不具备压力为400吨以上的大型打包机的棉花加工企业。各县(市)要根据阿行署办[2005]129号文《关于印发<XX地区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所下达的控制规模计划数,合理布局本县(市)的棉花加工企业,严格落实规划,改变目前棉花加工企业规模小、技术落后的局面。

2、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就是要促使棉花加工企业使用大型打包机、条码等新技术,提高企业技术含量,促进棉花加工企业加快联合、兼并、重组的步伐,走规模化、产业化经营之路。但是通过我们对XX地区2006年参与棉花技改的企业调查情况来看,企业技改的积极性不高,尤其是各县棉麻公司的企业还在观望,没有从真正意义上领会棉花体制改革精神。因此,建议各县(市)政府、发改委、各棉花加工企业要领会中央精神,提高认识,以这次棉体改革为契机,加快企业的重组改造步伐,提高为“三农”服务的能力,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推动棉花产业化和信息化工作的发展。

3、加强合作,互相配合。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在棉花加工环节实行公证检验,并采用国际通用棉包包型,实行信息化逐包编码,为了做好这项工作,离不开工商、质检、金融部门的配合,因此,建议成立XX地区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协调指导小组和办公室,由发展计划委员会、供销社、质量监督局、农业局、财政局、农发行等部门参加,以加强对棉体改革工作的指导。工商、质量监督等执法部门要重点整治棉花收购加工秩序,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协调指导小组要及时解决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确保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工作顺利进行。

4、加强联系,互相交流。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工作是从2003年开始试点,2005年在全国全面推行的。由于XX地区的特殊情况,棉花加工业更新改造工作从2006年开始,而且更新改造的企业数47家,占总计划的51.7%,这就要求我们与兄弟地州多联系、多交流,真心实意地向他们请教,积累经验,力争使我地区参与更新改造的棉花加工企业顺利通过自治区的验收。

5、精心组织,搞好培训。今年3月中国棉花协会棉花加工分会在重庆市举办了全国第三期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新技术培训班。4月25日在中国棉花协会和自治区发改委的支持下,中国棉花协会棉花加工分会与XX经济发展研究会在XX地区联合举办了新疆南疆片棉花质量检验新技术培训班,参加培训的人员约300人。其主要任务就是:根据国家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造工作协调指导小组办公室制定的《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加工企业基本技术要求》,保证棉花体制改革的顺利实施和新体制的正常运行,对参与棉检体制改革的棉花加工企业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进行新规范、新技术的培训,其目的就是为了使参与棉检体制改革的棉花加工企业能顺利通过验收。同时,岗前培训和持证上岗是参与棉花加工企业更新改造工作结束验收合格的条件之一。因此,通过严格规范的岗前培训,要形成一支了解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内容和要求,掌握新体制加工工艺及质量检验工作要求和技术规范,具有较强责任心的良好职业道德的技术人员队伍。

6、领会精神,做好宣传。当前中国从事棉花收购、加工的企业有2万多家,从业人员超过百万人,棉花加工能力是实际需求的5倍以上,按同样产量计算,中国棉花加工企业数量是美国的20倍以上,除近几年新上的部分规模较大的加工企业外,普遍存在企业规模小、加工数量少、加工效率低、管理粗放、忽视质量等弊病,不但造成收购加工市场秩序混乱,诚信机制难以建立,而且浪费棉花资源,降低棉花质量。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后,现有的棉花加工企业均需要改用大型打包机,并使用条码信息管理等新技术。同时,国家将通过加工资格认定,逐步限制对非大包型加工企业贷款、优先收储大包型棉花等措施对大包型加工企业予以政府扶持,这将加快棉花加工企业联合、兼并、重组的步伐,实现加工企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因此,参与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是大势所趋,希望各县(市)要根据下发的文件精神,认真做好对本区域棉花加工企业的整合工作,各棉花加工企业要加快转变思想观念,努力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积极参与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努力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下载湖北省200型棉花加工企业延长过渡期相关问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湖北省200型棉花加工企业延长过渡期相关问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