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冷链型企业采购与调度联合优化问题研究
冷链型企业采购与调度联合优化问题研究
摘要:一般的生产调度论文都不考虑原材料采购因素,但对于某些原材料采购价格变化幅度相对较大的企业而言,原材料采购会影响企业的运营成本,因此这种情况下应考虑原材料采购因素。本文讨论了原材料采购时间和生产调度的联合优化问题,假设原材料净成本和库存成本分别是采购时间和库存时间的线性增函数,目标在于最小化原材料总成本与库存总成本之和。根据原材料净成本转换系数与库存成本转换系数的大小比较,将目标函数分成了四种情况讨论,并分别证明了各种情况题是多项式可解的。
关键词: 单机调度
采购时间
原材料净成本
库存成本
中图分类号:O221;F406.2;TP301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冷链是一种特殊的供应链系统,是指易变质性产品从原材料获得、产品加工、贮藏、运输、分销和零售、直到消费者手中,其各个环节始终处于产品所必需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产品质量安全,减少损耗,防止污染,一般包括食品冷链、医药冷链和化工冷链。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对各种食品等要求不断提高,冷链行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并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由于冷链的特殊性,导致冷链产品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的生产都需要在一个特定的低温环境下进行,而且在此期间原材料或产成品可能会变质,所以冷链型企业的生产调度问题对该企业至关重要。
现有的冷链研究中,多数都是关于生产调度和经济批量或生产调度和车辆路径等方面的研究,如周泓等人、Chen等人研究了易腐产品的生产调度和带时间窗的车辆路径问题;李娜、王守彬讨论了易腐产品的生产调度和车辆路径问题;Pedro、Amorim等人讨论了多时间窗的车辆路径问题,目标是使可变成本、车辆租赁成本、司机成本的和最小;Nargess、Shirvani等人研究了订单存在释放时间、尾时间、截止日期的易腐产品的平行机调度问题。
而在冷链型企业中,生产所需要的原材料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会发生变质,导致数量上的减少或质量上的降低,因此生产时间受到限制,或者为了保证其在一段时间内不变质必须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储藏。基于此,原材料对于冷链型企业的生产调度有一定的影响。关于考虑原材料的文献,刘凯飞和刘晓的研究对象是一类原材料极易发生变质而成品在其保质期内相对稳定的易腐食品(如牛奶),假设原材料的生命周期固定,且变质率和单位采购成本已知,提出了库存原材料的动态库存策略,根据运作风险及库存策略建立了生产与配送的随机规划模型。
在现实的冷链型企业中,存在某些原材料采购价格变化幅度相对较大的企业,原材料采购时间会影响该类企业的运营成本。例如,对于某些原材料为初级农产品的产品,原材料在收货季节的时候价格相对便宜,而过了收货季节就会变贵。且对于采购时间早于开工时间的原材料,为了保证其在一个调度周期内不变质或保证其新鲜度,须要一定的储藏条件,这无疑会产生库存成本。该类型的冷链型企业原材料采购和产品生产需要更强的协调性,除考虑常规的基于时间的目标函数外,还需要考虑包含原材料净成本和库存成本在内的企业运作成本。本文研究原材料在一个周期内不变质情况下采购时间和生产调度的联合优化问题,目标是对采购时间和开工时间同时进行优化,使得总库存成本与总原材料净成本之和最小,证明了不同情况下用不同算法可以得到该问题的最优解。
二、问题描述及模型建立
四、结语及进一步的工作
本文讨论了考虑原材料采购时间和生产调度的联合优化问题,首先建立了数学模型,然后通过对原材料净成本转换系数和库存成本转换系数的大小比较,将该模型分成四种情况进行讨论,分别证明了对全部作业的原材料净成本转换系数大于、等于或小于库存成本转换系数以及最一般情况下(部分作业的原材料净成本转换系数大于,且部分订单等于,部分订单小于库存成本转换系数)这四种情况使用SPT、SPT、WSPT及从小到大排序可以得到该模型的最优解。
本文的进一步工作将从如下2个方面展开:第一,考虑原材料数量减少型变质,假设原材料变质导致的数量损失与原材料库存时间之间呈某种函数关系,由此推导出原材料的总成本(净成本与变质成本之和)与时间之间的函数关系,建立原材料采购时间、采购数量以及生产调度的联合优化模型,平衡原材料采购的价格波动、变质成本以及库存成本之间的矛盾。第二,原材料数量质量降低型变质,对这种情况下的原材料采购时间、产品选择以及生产调度同时进行优化,构建相应的联合优化模型,并设计对应的调度优化方法。
参考文献
[1] 周泓,夏晓雯.易变质产品的生产计划与作业排序集成优化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0,46(18):192-195
[2] 李娜,王守彬.不确定需求下易腐产品的生产配送优化模型[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1,28(3):927-934
[3] 刘凯飞,刘晓.考虑运作风险的易腐产品生产配送随机规划模型[J].工业工程,2013,16(1):38-44
[4] 唐恒永,赵传立.排序引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5] 赵传立,唐恒永.一类资源约束单机排序问题[J].系统工程学报,2004,19(5):451-456
[6] 李凯,马华伟,杨善林.含作业到达时间的单机调度问题的改进算法[J].中国机械工程,2008,19(8):929-932
[7] 罗庆,杨善林,李凯.释放时间具有凸减函数约束的单机调度问题[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3,33(6):1516-1522
第二篇:贵州省食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及成本优化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cn
贵州省食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及成本优化研究
作者:李莉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12年第07期
[摘 要] 文章分析贵州省食品冷链物流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建立食品冷链物流成本优化模型,并提出贵州省食品冷链物流成本优化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食品业;冷链物流;成本优化
[作者简介] 李莉,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物流管理,贵州 贵阳,550004
第三篇: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对策研究
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对策研究
摘要:近年来,我国农业发展缓慢,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农产品物流发展滞后,而冷链物流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本文分析了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现状,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并与发达国家进行对比,借鉴其成功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对策。
关键词:农产品 冷链物流基础设施
1.引言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农业的健康发展事关国民经济全局。近些年来,人们对冷冻冷藏生鲜农产品的消费需求不断增加, 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潜力巨大, 但相关冷链物流的基础设施严重滞后, 我国的冷链物流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产品的损耗率很高,发展冷链物流尤为迫切。
2010年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中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定义是:指使肉、禽、水产、蔬菜、水果、蛋等生鲜农产品从产地采收(或屠宰、捕捞)后,在产品加工、贮藏、运输、分销、零售等环节始终处于适宜的低温控制环境下,最大程度地保证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减少损耗、防止污染的特殊供应链系统。
2.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现状
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目前全国有冷藏库近2 万座,冷库总容量880 万吨,其中冷却物冷藏量140 万吨,冻结物冷藏量740 万吨;机械冷藏列车1910 辆,机械冷藏汽车 20000 辆,冷藏船吨位10 万吨,年集装箱生产能力100 万标准箱。
目前,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没有形成健全的信息网络:国内农产品市场上只有提供少部分功能的类似于财务管理软件或者库存管理的软件;在企业内部各企业之间信息化程度差距较大,只有个别企业拥有自己的生产系统或信息发布网站。
软件设施包括冷链物流专业人才和物流系统中的管理及跟踪软件,加速对我国冷链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及软件的开发是一个跨行业、多部门有机结合的整体。必须协调好从加工、贮藏、运输到销售各个冷藏作业管理。当前,国内冷链几乎每一个环节都存在对冷链发展的全局观念和整体意识认识不足的员工甚至管理人员,要维持冷链的正常发展,适应国际冷藏链市场竞争的需要,必须重视培养高素质的物流管理人才。
3.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问题
3.1硬件设施建设
中国目前的冷链设施和冷链物流装备不足,原有设施设备陈旧,发展和分布不均衡,无法为易腐食品流通系统地提供低温保障,从而产生大量损耗。专业运输设备、专业冷藏设备的缺乏是导致我国冷藏物流落后的一个关键因素。冷链设施装备情况如下:
3.1.1 冷链物流仓储设施方面
冷库是冷链物流发展的基础,是冷链物流仓储地,是冷链物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冷藏库容量约为880 万吨(折成库容积约为3800 万立方米),我国许多冷藏库是由其他建筑用途改建而成,存在诸如冷藏库装卸平台过窄,无库门密封,手动装卸等一系列缺陷和安全隐患。很多冷库只限于肉类、鱼类的冷冻贮藏,实际利用率尚不足40%。在冷库建设中还存在一些误区, 重视肉类低温冻结冷库的建设, 忽视果蔬高温保鲜冷库建设;重视城市经营性冷库建设, 忽视产地加工生产性冷库建设;重视大中型冷库发展及管理,忽视批发销售小冷库的发展及管理。
3.1.2 冷链物流运输设备方面
冷藏运输工具相对落后。主要表现在冷藏运输工具比较单一且发展不平衡, 冷藏运输能
力明显不足。据统计, 目前全国每年需调运的易腐货物约4000万吨, 由铁路调运的易腐货物量约1000万吨, 而用冷藏列车运输的货物只占铁路调运的易腐货物总量的25%, 这些冷藏列
车仅占全国总运营车辆的2%。公路调运易腐货物的规模、数量有限, 冷藏保温汽车总保有量仅近20000辆(其中冷藏汽车约占15%)。而全国水路运输易腐货物量更是不足, 约占每年总需调运量的1%, 即40 万吨左右, 其中全国各型冷藏运输船仅200艘, 总容量仅为10万吨。冷藏运输设备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比地面冷藏设施差, 作为农产品冷藏运输的先导环节的专用冷却站尚处空白。在各种运输方式上, 冷藏运输能力也很不协调, 各种冷藏运输工具的发展方向、重点以及步骤等缺乏统筹规划, 宏观指导和微观支持的机制没有建立。冷藏农产品运输过程中浪费严重,物流成本占农产品成本比重过大。
3.1.3 冷藏物流销售设备方面
大部分企业没有专用的食品和非食品销售平台, 或者即使有,平台之间也很少设有隔离
温度的设备, 致使冷藏效果大大下降, 极大影响了食品的保鲜程度。
3.1.4低温配送和处理中心建设的迫切性
近年来,大规模的农产品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正在逐步形成,但区域内农产品综合物流
与连锁超市生鲜区之间未能有效衔接,农产品的冷链物流还没有出现。现在我国各级政府鼓励、支持的“菜篮子工程”中承担零售环节流通的主渠道仍然是传统的农贸市场或肉菜市场。大规模 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建立,局部实现了农产品不同地域及不同季节的调剂和互补,但还停留在初 始原材料性农产品的集散和销售上,由于常温状态下的初级农产品保鲜困难,损耗量大,反之 又给季节性调配带来无效物流和诸多不便。
作为供应链销售终端的城镇农贸市场频繁扩建,会给城镇规划管理中的垃圾处理、环境保护、市容管理以至城镇土地的利用带来很大矛盾。生鲜商品为达到保鲜的目的,要求快速进入消费环节,流通中的环节越少越好。但农产品生产和消费上的分散性又使生鲜商品在流通中不可避免地要进行一次或多次集散。由于农贸市场的无序发展和低效运作使得正规连锁超市生鲜产品在价格上面临巨大压力。在我国很多地方农产品是通过农产品批发市场或者农产品超市而进入整条农产品供应链的,而许多地方的农户没有这么好的机会,他们只有自产自销或者在集市上销售,这样既没有形成规模也影响了生鲜供应链活动的有效进行,使得我国的农产品市场以至很疲软。
3.2 软件设施建设
我国农产品物流冷链中的信息化建设比较落后,信息设备的配备不够齐全。,由于缺乏
准确的信息,往往造成冷链农产品流通的盲目性。由于缺乏信息平台,供应链上企业之间缺乏统一的信息平台以供各企业进行信息交流,造成本应多边共赢的企业之间相互之间缺乏必要的了解,阻碍了农产品物流的发展。
4.国内外冷链物流的对比(有待搜集资料)
5.优化对策
5.1大力发展先进的冷藏运输设备, 建设低温仓库
对于原有的冷藏运输设备, 可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经验, 积极建立有统一标准数据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和电子交换系统, 对各种冷藏车和冷库进行全面动态监控。通过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 可以及时了解库存产品的保质期和库龄。针对冷链物流发展趋势, 我国应积极发展小批量、多品种的小编组机冷车, 满足市场对多品种、小批量货源运送的需要, 同时积极发展机械冷板冷藏车和冷藏集装箱。对于低温仓库的建设, 我们应该根据冷藏食品对温度的不同要求进行建设。具体来说, 低温仓库依据仓库的温度进行不同分类, 分为冷藏库、冷冻库、特殊冷藏库。库温维持在产品冻结温度以上的属于冷藏仓库, 适宜存储鲜奶、鲜鱼肉(短期)、干鱼子、鲜鱼子等产品;产品温度维持在冻结温度以下的属于冷冻仓库, 适宜存储冻结鱼肉、冷冻食品、咸鱼子、熏制品、火腿、咸鱼子等产品;需要同时控制库内温度、湿度的属于特殊冷藏库, 如新鲜蔬果的冷藏等。
5.2 大力加强冷链信息建设
农产品冷链的物流信息系统为冷链有关方面提供准确的市场动态和信息沟通。
5.2.1 售后服务方面
信息为农产品安全核查提供可溯源性信息支持,对于问题农产品可以追查到底。
5.2.2 运输方面
信息的沟通可通过引进先进信息技术如 POS技术、EDI 技术和 GPS 技术等,实现供应链信息一体化。建立有统一标准数据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和电子交换系统,对各种冷藏车的运输进行全面的动态监控,简化冷藏车运输的计划、审批手续和空车调配环节。做到上下游企业信息共享。
5.2.3 采购和库存方面
可通过计算机系统可将产品与其储架的货位输入到冷冻冷藏产品的数量及储放位置,进行及时的提货和补货,同时可及时了解到产品的保质期、库龄等信息,从而提高冷链物流的作业效率与管理水平。
5.3 大力建设区域性的分销节点
根据我国农产品及区域比较分散的特点,我们可以考虑建设以下几种分销节点:
5.3.1连锁超市
由于绳县加工配送不同于常温干货配送,要求有相应保鲜条件并有不菲的投入,配送路
径有限,相对经营风险较大,加之制成品加工管理复杂,使得多数连锁超市一时没有贸然介入。
5.3.2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物流中心)
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就是向两头延伸,一是农产品生产领域;二是向下游流通领域延伸。但是无论集散属于大宗转运,要让它来承担面对各连锁企业的各个连锁分店的各类生鲜品集散和配送,又感觉未能形成足够的单店配送规模,即便是大型综合超市的单店生鲜经营规模也不足够大。
5.3.3中间商或供应商
目前承担这一任务的相对部分个体中间商和供应商,无论是配送能力、配送服务质量、产品控制标准等都是有限的,特别是对大型连锁超市体系,非正规的配送产生了不合理的配送成本,表明上配送成本推向了供应商,实质上高出的配送成本部分还会被计入商品价格,又在结算时返回到连锁超市,最终摆在消费者面前的是居高不下的售价,这确实是个挥之不去的难点问题。
目前的生鲜产品供应商的经营规模小、基础实力较弱,品种后续开发能力不足,影响到连锁超市的长期经营,加之经营和配送的地域限制,不易形成标准化的、稳定的供需关系。由于供应商中大企业和大投资者比较少,市场上缺少中坚力量。
由于未能形成技术含量较高的“一条龙”的产业经营链条,对处于下游的连锁超市生鲜经营来说,其上游始终是处于运作不顺畅、不稳定的状态甚至成为断档,这是继我国农产品“小生产与大市场”产销衔接出现“盲区”之后,生鲜供应链上出现的第二个盲区——规范的生鲜配送体系,目前比较现实的解决方案之一就是连锁企业向上游延伸和发展,那就是生鲜加工配送中心。
加:所写的侧重宏观,许多地方需要精简、修改,对于微观未写,也是我们要着重写的部分,需要调查搜集资料。
第四篇:我国冷藏药品冷链物流的现状及问题研究
我国冷藏药品冷链物流的现状及问题研究
随着国家对生物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以生物制品为主体的冷藏药品冷链物流行业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如何建设完善可靠、规范管理的冷藏药品冷链物流,全面提升我国冷链冷藏药品的品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减少冷藏药品的损失,保证质量,已成为我国冷藏药品冷链物流面临的重要课题。1 冷藏药品冷链物流的内涵
顾名思义,冷藏药品是指用于治理、预防疾病的并需要在一定温度下冷藏保存的药品,以生物制品为主,即主要指疫苗类制品、血液制品以及用于血源筛查的体外生物诊断试剂等一类药品。冷藏药品与普通药品不同,其研制、生产、经价、使用都有特殊的要求,购、销、运、存过程,实施非常规的方式、方法,进行必需的管理,一旦出现疏漏可能导致人体损害和社会危害冷藏药品冷链物流作为物流业的一个分支,特指为满足人们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的目的而进行的冷藏药品实体从生产者到使用者之间的一项系统工程,包括其生产、运输、储存、使用等一系列环节。我国冷藏药品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在医药研发和生产环节上已经具有较高的水平,有些甚至达到或超过国际水平,但是储藏和运输环节仍得不到保证,特别是需冷藏药品,经常发生断链的情况,影响最终的使用,而冷藏药品需要以低温方式保存和运输,因此冷链物流已成为保证冷藏药品品质、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的关键环节。
2.1 冷藏药品冷链物流需求激增
近年来,我国制药行业得到迅猛发展,冷藏药品冷链物流行业迎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以疫苗、血液制品等为代表的冷藏药品冷链物流发展较快。以疫苗为例,SARS(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疫情激发了对我国流感疫苗的需求,2002年消费量不超过500万人份,而2004年则突破了1 500万人份,中央则政2007年和2008年分别投入国家免疫规划专项费用27.2亿元和29.2亿元,相当于2006年的10倍I左右。由此可见.我国冷藏药品冷链物流有着广阔发展空间。
2.2 冷藏药品安全与冷链管理受到重视
2005年,国务院颁布《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规定了经价和接种点应具有符合疫苗储存、运输管理规范的冷藏设施、设备和冷藏保管制度,以保证疫苗的使用质量;2007年,国家食品药品监仔管理局公布《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规定药品生产经价企业应当按照有关规定,使用低温、冷藏设施设备运输和储存。2008年11月,省级标准《药品冷链物流技术与管理规范》经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正式发布实施,这标志着我国冷链药品物流管理即将有规可循而制定相应的国家标准,将有利于我国药品冷链体系的建立,做到行业的整体规划协调,以打造我国冷藏药品冷链物流的服务平台。我国冷藏药品冷链物流面临的问题 3.1 冷藏药品冷链物流体系尚未成形
目前我国的药品冷链检测还接近于空自状态,约有80%的药品和疫苗是在几乎没有检测的情况下储藏运输的,冷藏药品的全程冷链是一个必然要求,可是由于管理机制等原因,许多需冷藏药品从出厂一直到患者使用的整个链条上,常常出现“断链”现象据悉,我国已有冷链物流能力仅占社会需求量的 20%-30%,许多需冷藏药品由于储存、运输的条件不能满足冷链要求而导致潜在隐患。目前我国医药冷链物流存在着发展相对滞后、完整独立的冷链体系尚米形成、缺乏上下游的整体规划和整合、第三方介入少等问题。从
全国各地的统计情况来看,疫苗的冷链流通环节存在着各种问题不容乐观,存在着重大的事故隐患而冷链物流的滞后,从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制药产业的发展。
3.2 冷链物流行业缺乏有执行力的监管机制
目前我国冷藏药品冷链物流的实施尚无国家或行业的专项标准,主要依靠的法规标准是2005年国务院颁布《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和2007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的《药品流通监仔管理办法》,另有去年刚刚实施的浙江省的地方标准《药品冷链物流技术与管理规范》,在冷藏药品冷藏标准制定上的滞后是整个冷链行业落后的重要因素,在监管上缺乏具有执行力的冷藏药品质量监控体系总体来看,我国冷藏药品冷链物流技术的实施仍没有国家或行业的专项标准,缺乏具有执行力的冷藏药品等药品质量监控体系,冷藏药品质量安全形势严峻。发达国家冷藏药品冷链物流的经验借鉴
在管理和技术方面,日本的冷藏药品的供应链系统已初具规模,管理十分成熟,上游商品的供应商和分销商可实现信息共享,而目条形码技术在药品物流行业应用广泛,使物流中心实现了标准化、规范化,再加上高自动化程度的储存和拣选设备,操作简便功能强大的仓库的管理,保证冷藏药品的物流作业高效率的同时还可降低物流成本。美国的一家制药集团也将在其供应链上采用RFID电子标签,对其实际效用进行评测。美国早在2002年成立了冷链协会,主要为运输温控货物指定标准化的指导原则。2008年,该协会发布了《冷链质量指标》,涵盖了包括冷藏药品冷链物流在内的各行业,用以测试运输、处理和储存易腐货物的企业的可靠性、质量和熟练度,并将为整个易腐货物供应链的认证莫定基础。另外,各国普遍建立了冷链物流行业协会,在政府与企业之间起着桥梁与纽带作用,在完善行业管理过程,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些经验和方法将为我国冷藏药品冷链物流甚至整个冷链物流业的政策制定和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参考 发展我国冷藏药品冷链物流的对策
在巨大机遇和挑战面前,我国冷藏药品冷链物流行业应结合自身特点,尽快制定出相关的管理标准,借鉴国外的先进物流技术,弥补自身不足,实现中国冷藏药品乃至整个医药冷链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通过以上分析,针对我国冷藏药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发展对策: 5.1 完善冷藏药品冷链物流体系,打造一体化服务平台
我国的冷藏药品冷链物流尚未形成体系,因此需要从冷链市场上下游的整体规划和整合这个关键问题入手,建立一个能满足患者、制药企业、药品流通企业一体化的冷链物流模式,建立冷藏药品冷链物流一体化服务平台。整个社会冷藏药品冷链物流业应该联合起来,统一建立药品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实现冷藏药品冷链物流的共同配送,以提高冷链物流作业的效率,降低企业价运成本,节省大量资金、设备、土地、人力等并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以及先进的全温层配送解决方案,在节约社会资源、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效率的同时创造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
5.2 整合资源,大力发展第三方冷藏药品冷链物流
从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市场的需求导向以及企业长期发展来看,专业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是未来参与冷链物流市场竞争的主体。冷藏药品对物流配送的要求较高,从中个企业来讲要实现多方位、门到门的配送服务是不现实和不经济的,同时企业的产品想要辐射全国,就必须借助于提供完整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使冷冻冷藏产品配送服务更大限度地适应企业的发展需求,解决企业冷冻冷藏物流的发展瓶颈。作为物流的先进模式,独立于供给方和需求方的第三方物流,是社会化分工和现代化物流发展的方向第三方物流自引入我国以来,在各行各业中发展迅速,这些行业的发展模式对冷藏药品流通领域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他们的经验和教训将成为冷藏药品市场开展第三方物流的有利条件。
5.3 制定冷藏药品冷链物流的国家或行业标准
冷链物流是一个对资金、、行业组织和企业通力合作管理和技术都要求很高的产业,一个国家的冷藏药品冷链保障体系的建设,需要政府、行业组织和企业通力合作。政府应当制定冷藏药品冷链发展的扶持政策和鼓励措施.加强行业规划的方向性引导;行业协会应发挥沟通协调作用,制定并落实行业整体规划和行业规范;企业应根据市场规则具体运作,合力推动中国冷藏药品冷链物流业的健康发展。针对冷藏药品冷链物流行业标准严重缺失的现状,我国应尽快制定与国际标准衔接的冷藏药品冷链物流标准,实现从生产到使用的全程监控体系并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严密监测疫苗等冷藏药品在冷链各环节的运行状况。
5.4 采用先进的冷链物流设备和技术
若想迅速提高我国的冷藏药品冷链物流水平,首先应大规模的改造和更新现有的冷链运输和仓储设备,发展适应小批量、多品种的小编组机冷车,满足市场对多品种、小批量货源运送的需要,同时积极发展机械冷板冷藏车和冷藏集装箱。在冷藏药品冷链物流技术方面,要加大科技开发和投入,在冷冻冷藏方式和技术上要不断进行革新,加快先进技术引进的步伐,尽快普及各种冷藏保鲜新技术如运用“RFID冷温度管理系统”及“GPS(Navigation Satellite Timing And Ranging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导航星测时与测距全球定位系统)+温度监控冷链管理系统”,通过先进的RFID技术、GPS技术、无线通讯技术及温度传感技术的有机结合,对疫苗、血液制品等的品质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
5.5 制定专业冷链物流人才培养政策
目前我国冷链物流人才十分缺乏,冷藏药品冷链物流人才更是寥寥无儿,已逐步成为制约我国冷藏药品冷链运物流快速发展的瓶颈。冷藏药品冷链物流是一个跨行业、多部门有机结合的整体,必须协调好从生产、贮藏输到销售各个冷藏作业管理当前,国内冷藏药品冷链物流业尚乏具有全局观念和整体意识的员工甚至管理人员,要维持行业的正常发展,适应国际冷链物流市场竞争的需要,必须重视培养高素质的物流管理人才。我国大部分的物流企业,由于资金紧张及重视程度不够,往往忽视人才的教育和培训,从而影响了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和流通服务质量的提高。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提升自身的素质,重视培养高级物流人才。
第五篇:关于企业采购与付款内部控制问题的研究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专科毕业设计(论文)
第一章 关于企业内部控制
1.企业内部控制的定义
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一个单位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确保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保证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续与措施的总称。
从上述定义可知,内部控制是指经济单位和各个组织在经济活动中建立的一种相互制约的业务组织形式和职责分工制度。内部控制的目的在于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它是因加强经济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完善的。最早的控制主要着眼于保护财产的安全完整,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侧重于从钱物分管、严格手续、加强复核方面进行控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生产规模的扩大,经济活动日趋复杂化,才逐步发展成近代的内部控制系统。
2.企业内部控制的发展历程
企业内部控制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的产物,它是随着外部竞争的加剧和企业内部强化管理的需要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企业迫切需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越来越重要。1996年我国颁布了《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和审计风险》;2001年到2003年又陆续出台《内部会计控制规范》;2006年发布《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2007年3月颁布《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具体规范(征求意见稿)》。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五部门于2008年6月联合发布了我国第一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该基本规范自2009年7月1日起先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励非上市的其他大中型企业执行。可以看出,我国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越来越明晰,可操作性越来越强。这对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3.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目标
企业建立其自身的内部控制机制,必须围绕货币资金营运,维护金融资产完整,保持资金合理流动,规范经营行为,确保企业稳健运行。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专科毕业设计(论文)
第一,确保国家法律法规的贯彻实行是业务实行过程中要坚决实施的具体目标。第二,确保将风险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控制风险是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目标。第三,确保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的全面实施和充分实现,是内部控制的直接目标。第四,差错防弊、消除漏洞和隐患,保证业务稳健进行这是内部控制的微观,是各岗位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要实现的目标。
4.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企业开始逐渐重视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对企业运营的积极作用,这一方面是随着公司规模的日益扩大,处于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满足业务扩张的需要,另一方面其动力主要来源于国内外各种监管机构的要求。而目前,中国企业的内控水平差异化特别大,既有管理水平高,内部控制工作在国际上也处于领先地位的公司,也有内部控制基本缺失,管理还处于非常原始状态的公司。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专科毕业设计(论文)
第二章 企业采购与付款环节内部控制制度及流程
采购与付款业务是指企业支付货币,取得物品或劳务的过程,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一个主要环节,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因此,企业应制定采购与付款业务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健全业务记录控制系统,加强其业务流程关键点的控制,实施采购决策环节的相互制约和监督。
1.采购与付款内部控制定义
采购与付款内部会计控制指为了规范企业采购与付款行为,防范采购与付款过程中的差错与舞弊,保证采购在满足生产和销售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降低采购成本而采取的一系列控制措施。
2.采购与付款内部控制的基本制度
为了充分发挥采购与付款业务内部会计控制的作用,针对采购与付款业务的内容,应设计以下采购与付款业务内部会计控制的基本制度。
2.1 不相容岗位责任制度 2.1.1 请购与确定供应商
企业物品采购应由使用部门根据其需要提出申请,并经分管采购工作的负责人进行审批,企业应由采购部门和相关部门共同参与询价程序并确定供应商。
2.1.2 采购合同的订立与审计
企业应由采购部门下订单或起草购货合同并经授权部门或人员审核、审批或适当审计。
2.1.3采购与验收
企业采购人员不能同时担任物品的验收工作,采购、验收与相关会计记录,企业采购、验收与会计记录工作职务应当分离,以保证采购数量的真实性和采购价格、质量的合规性、采购记录和会计核算的正确性;2.1.4付款的审批与付款执行
企业付款的审批人与付款的执行人职务应当分离。2.2 授权审批制度
企业应明确审批人对采购与付款业务的授权批准方式、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专科毕业设计(论文)
控制措施规定经办人办理采购与付款业务的职责范围和工作要求。根据采购与付款业务,控制的审批要点主要包括: 第一,企业的生产计划部门一般会根据顾客订单或者对销售预测和存货要求的分析来决定生产授权。
第二,企业对资本支出和租赁合同通常会特别授权,只容许特定人员提出请购。第三,企业对于重要和技术性较强的采购业务,应当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实行集体决策和审批,防止出现决策失误而造成严重损失。
第四,采购合同的签订需经有关授权人员审批;
5、采购款项的支付应经有关授权人员审批。
2.3 业务记录控制
为实现采购与付款业务内部会计控制目标,企业应建立以请购单、合同、验收单、入库单等结算凭证为载体的业务记录控制系统。在该系统中凭证要连续编号、记录,签字盖章,做到账证、账账、账表、账实相符,并且检查有编号签字的凭证与记录是否按程序要求处理,这样可以有效防止经济业务的遗漏和重复,并可检查是否存在舞弊现象。
3.采购与付款环节内部控制的流程
3.1 请购
无论何种需要的请购,采购部门在收到经过审批的请购单后都必须作出以下三方面的决定:应订购多少,向谁发出订货单,什么时候发出订货单。
提出物品和劳务的需要是采购环节的开始,企业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制定不同的请购制度。企业生产经营需求量比较多的原材料、零配件等物品,使用部门可根据预算、即将签发的生产通知单等情况填写请购单,由采购部门、财务部门、业务主管部门的人员共同参与请购的审核,由本企业授权的采购负责人审批。请购单一式三联,注明请购部门,请购物品名称、规格、数量、要求到货日期及用途等内容。重要物品或劳务的请购应当经过决策论证和特殊的审批程序;零星需要的物品,通常由使用者根据实际需要直接提出,不经采购部门签批。但使用者在请购单上一般要解释请购目的和用途,经使用部门主管审批,并经财务部门同意后,交采购部门办理采购;紧急需求的特殊请购制定特殊审批程序;特殊原因需取消请购申请时,原请购部门应通知采购部门停止采购,采购部门应在原请购单上加盖“撤销”印章,并退回给请购部门。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专科毕业设计(论文)
3.2 询价
为确保价格机制透明,企业应制定合理的询价程序,并重点了解供应商的相关情况。控制措施有: 第一,定期了解供应商的基本资料,如产品价格、质量、供货条件、信誉、售后服务以及供应商的设备状况、技术水平和财务状况等,为企业采购决策提供可靠信息。
第二,对潜在供应商应就其质量、技术、财务状况的可行性进行调查。第三,对于大宗和重要物品的采购,应建立由采购、技术等部门参与的比质比价体系,综合考虑价格、质量、供货条件、信誉和售后服务等。
第四,对某些采购可以采用招标方式,在满足采购方物品质量、送货时间等要求的情况下,以公开方式进行,招标不能以价格作为惟一因素。
第五,对于零星物品的采购,由于采购量低、价格也不高,采用上述方式采购成本会过高,一般授权直接采购,但也应形成由独立的人员抽样暗访制度。
3.3 采购
询价程序完成后,采购部门须作出以下决定: 第一,根据资产存储情况,确定采购物品的批次和数量。
第二,根据询价控制制度,选择最有利于企业生产和成本最低的供应商。第三,将请购单一联退请购部门,以示答复;一联退财务部门筹备资金;一联采购部门作为签订购销合同的依据。
3.4 合同
采购部门应及时与供应商签订合同,合同必须按照采购权限规定,由各级授权人审核同意。合同一式三联,一份交供应商请求发货,一份由采购部门专人保管,负责合同的执行,一份交财务部门以监督合同的执行。对某些采购数量不大,不经常采购的物品,也可以不签订合同而直接购买,以简化手续。部分企业以订单替代购货合同,订单要素必须设计完整,一般一式三联并连续编号。
3.5 验收
验收人员根据订单、合同等单据,对采购物品的品种、规格、质量和其他相关内容进行验收。验收人员通过点数、过称或测量等手段来检验物品数量的正确性。在可能的范围内对物品的质量进行检验。经验收的物品,由验收入员出据验收单。保管人员根据验收单点收实物的数量和质量并填写入库单,注明供应商名称、收货日期、物品名称、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专科毕业设计(论文)
数量、质量等内容。入库单一式三联,一联留存,登记仓库台账;一联交财务部门,办理结算;一联退回采购部门与购销合同、请购单核对后归纳备案。
3.6 付款
财务部门对发票、运费单、验收单、入库单以及其他有关凭证审核后,与合同进行核对,经企业授权人审批后向供应商办理结算。采购需预付货款或订金的,应适当授权后才能支付,并需收到供应商的相关票据。具体要求是: 第一,应付账款的入账必须在发票等凭证经企业授权人审批后方可入账。第二,由专门人员定期与供应商核对账目,如果对账中发现问题,应及时查明原因,分清责任,按有关规定处理,确保双方的账目相符。
第三,按双方事先约定的条件,及时清理债务,支付欠款后,依据相关凭证,登记账薄。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专科毕业设计(论文)
第三章 采购与付款环节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采购与付款环节内部控制的目标
完善、科学、系统的采购与付款内部控制应该包括以下内容:职责分工与授权批准控制、请购与审批控制、采购与验收控制、付款控制。
其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
第一,所记录的购货都已收到,并符合购货方的最大利益:要求请购单、订购单、验收单和卖方发票一应俱全,并附在付款凭单后。
第二,已发生的购货业务均已记录:要求请购单、订购单、验收单、卖方发票均经事先编号并已登记入账。
第三,所记录的购货业务估价正确:要求按计算正确的金额进行内部核查,采购价格和折扣要经过批准。
第四,购货业务的分类正确:要求货物按会计科目表上的分类来归类,并进行内部核查。
第五,购货业务按正确的日期记录:要求收到商品或接受劳务就记录购货业务,并进行内部核查。
第六,购货业务被正确记入应付账款和存货等明细账中,并被准确汇总:要求对应付账款内容进行核查。
2.采购与付款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随着经济高速发展,企业在不断拓展市场,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由于大部分企业法律法规意识淡薄、管理粗放、信息不畅,不注重企业文化建设,奖惩没有制度,管理观念陈旧,缺乏人才;财务不透明,会计失真严重。因此,我国内部控制问题尤显突出。尤其是采购与付款内部控制制度,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其表现为:
2.1 岗位分工不明确
请购与审批、询价与确定供应商、采购合同的订立与审批、采购与验收、付款审批与执行等业务由同一部门或个人办理。据不完全统计,在60家企业中,大约有四成的企业没有岗位责任分工,六成的企业虽然有分工但操作性较差。
2.2 授权制度不完善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专科毕业设计(论文)
交易授权是指任何业务的进行都要由负责人在规定的权力和责任范围内授权,采购环节容易出现越权审批,重要和技术性较强的物资采购部门不实行集体决策和审批,不进行规范的招投标行为,甚至未经授权的部门和人员也办理采购与付款业务。在中小企业,由于管理者过于考虑经理人员的道德风险而对管理层缺乏信任,导致其不敢授权或授权范围较窄。
2.3 采购支出不真实
会计人员或采购人员利用内部控制上的漏洞,伪造原始凭证,用自制凭证代替购货发票支取货款,中饱私囊;本单位与客户有关人员内外勾结,以假发票、假进货进行冒假骗取货款;会计人员、仓库人员、仓管人员、采购人员相互勾结开具假发票及假入库单入账;会计人员只编记账凭证,不附原始凭证,虚支货款;涂改以前的购货发票在本期支取货款和入账。
2.4 相关费用不入账
会计人员或其他人利用押金抵物时,将支付押金作为采购支出报账,在收回押金时采取收款不记账办法侵吞。多数单位对采购产品的附件或赠品不在合同条款中反映,实物验收人员验收后不做登记。由此,一些采购人员或经办人员“乘虚而入”,将赠品窃为己有;与供应商勾结将附件作为另一项交易事项。
2.5 合同条款不明晰
有的采购合同条款只标明所要订购的产品、单价和金额,不标明产品的型号、规格或标出的型号、规格不详尽;有的采购合同只标明供货商,而不标明产品的生产厂家。一些采购人员往往利用这一漏洞,“偷梁换柱”用高价格购置低等级、低性能的产品。
2.6 招标行为不规范
采用招投标方式采购的价格比非招标方式采购的价格还高。行为主要包括:限制有竞争力的供应商参加投标、确定标底的人员或能够接触标底的人员与供应商勾结、评标人员在评标中不能正确参与决策、监督机制或监督人员不到位或不能正常发挥作用。
3.采购与付款内部控制的改进建议
针对目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在采购付款业务中存在的不足,结合我国企业自身的特点,提出以下对策,以提高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效果。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专科毕业设计(论文)
3.1 岗位分工明确
企业应当建立采购与付款业务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审批权限按经济活动的重要性,按金额大小,按管理层分级设立,各管理者在各自的授权范围行使职责和承担责任,岗位执行者在各自岗位履行职责,相互分离又相互牵制
3.2 授权制度完善
这就需要企业加强监督机制。企业的生产计划部门应该根据顾客订单或者对销售预测和存货要求的分析来决定生产授权;企业对资本支出和租赁合同应该做特别授权,只容许特定人员提出请购;采购合同的签订必须经过有关授权人员审批;采购款项的支付应经有关授权人员审批;重要和技术性较强的物资采购部门应该实行集体决策和审批,进行规范的招投标行为;相关人员只能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责,不能出现越权审批的现象,不可以盲目采购或采购过量或采购不及时,常用的物资要有适当的库存,以保证供求但又不造成物资的积压
3.3 采购付款应当真实
企业应当完善内部控制,防止会计员或采购员利用内部控制上的漏洞,伪造业务事项。企业应当将大额的采购事项与客户进行沟通,及时发现利用自制凭证代替购货发票支取货款的事项发生。
办理付款业务、时,应结算凭证,采购发票及其附件(包括采购合同、验收证明、维修报告)等相关凭证进行真实性,完整性,合规性,及合法性把关:
第一,发票上的货名、数量、与验收证明是否相符,维修报告是否相符。第二,结算金额是否正确,与合同是否相符。
第三,第三,维修报告是否有维修委托人、维修人员签注意见。第四,发票、采购合同、验收证明、维修报告是否有有关人员的签名。第五,预付货款或定金须认真审阅合同的条款,要有职能部门、主管部门及单位负责人的审批
第六,编制付款明细表并送财务负责人审核认可。
同时,企业应当保管好以前以及本的资料,防止出现涂改以前的购货发票在本期支取货款和入账。
3.4 相关费用应及时入账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专科毕业设计(论文)
会计人员或其他人员利用押金抵物时,将支付押金作为采购支出报账,在收回押金时应当依法登记入账。采购人员在收到附件及赠品时,应该将货物及时登记入账,不能吞为己有。因此,企业应该认真地了解交易的流程,注意是否存在一些合同约定外的事项。对于作为特殊性质的支出,应该特别注意其收回情况,及时与客户沟通,以防止出现货物已收回却仍挂在账面的情况。
3.5 合同条款应当清晰
合同条款应当标明所要订购的产品、单价和金额,同时应当标明产品的型号、规格、供应商。对于只标明一部分,或者标明不够详尽的,应当要求合同签订者重新与客户签订,保证内容的准确完整,从而防止出现利用高价格去购置低等级、低性能的产品。凡享有的各种采购折扣和折让,要求在合同上注明,予以真实揭示,防止单位获得的利益为私人占有。
3.6 招标行为应当规范
为了能使企业以最低的价格获得同等质量的产品,企业可以采取招标的方式。企业应当采取公平、公正的形式,不得限制有竞争力的供应商参加投标。这就需要高层管理人员落实好招标的各项工作,对于招标中的一些具体情节应当提交董事会,保证其合理性、合规性。同时,股东会应当下派人员执行监督职能。对于招标价格明显高于同行业同质量产品的价格的,应对其招标人员进行处分,从而保证招标的顺利进行。
对大额的重要的物资采购,如仪器设备,同样由使用部门提出申请,实行公开竞争招标的方式,通过供应商的相互比价,达到采购成本低质量好的目的,经过论证和多个部门审批升序后,与中标企业签订采购合同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专科毕业设计(论文)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财会(2001)41号.[2] 财政部.内部会计控制规范——采购与付款(试行).财会(2002)21号.[3] 李玉周、杨斌.企业内部控制及风险防范[J].西南财经大学.2000,(6). 126-127. [4] 李凤鸣.内部控制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25-30.
[5] 朱荣恩,徐建新.内部控制制度[M].北京:审计出版社,2001.5.31-36. [6] 江新庭.对中小企业采购与付款过程中内部控制的探讨[J].商业会计.2010,(6). 22-26.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专科毕业设计(论文)
致 谢
历时几个月的时间终于将这篇论文写完,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遇到了无数的困难和障碍,都在同学和老师的帮助下度过了。尤其要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刘炳玲老师,她对我进行了无私的指导和帮助,不厌其烦的帮助进行论文的修改和改进。另外,在校图书馆查找资料的时候,图书馆的老师也给我提供了很多方面的支持与帮助。在此向帮助和指导过我的各位老师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感谢这篇论文所涉及到的各位学者。本文引用了数位学者的研究文献,如果没有各位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帮助和启发,我将很难完成本篇论文的写作。
感谢我的同学和朋友,在我写论文的过程中给予我了很多素材,还在论文的撰写和排版过程中提供热情的帮助。
由于我的学术水平有限,所写论文难免有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