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黄金加工企业借金业务会计核算问题探析
龙源期刊网 http://.cn
黄金加工企业借金业务会计核算问题探析 作者:彭海颖 万希灵
来源:《财会通讯》2010年第06期
第二篇:房地产开发企业会计核算问题探讨
房地产开发企业会计核算问题探讨
吴秀禧(福建建工集团总公司350003)
[提要]本文就房地产开发企业会计核算的现状及特点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完善房地产开发企业会计核算规范的对策。
[关键词]房地产会计核算信息披露
Abstract: The paper has analysed current situation and characteristic that enterprise's accountant checks and calculates of real estate, and put forward how to perfect and standardize the countermeasure that enterprises check and calculate.Key words:real estateaccountant checks and calculatesdisclosure of information房地产开发企业会计核算现状及特点
1.1房地产开发企业收入确认的复杂性
房地产商品的销售包括两种,一种是自行开发并销售,另一种是事先与买方签订合同,按合同要求进行开发。对于后者,应按照建造合同的标准进行收入的确认。而对于企业自行开发的房地产商品,由于其开发的周期较长,耗资巨大,其商品具有较高的价值性。这些特点决定了房地产商品销售往往采用预售、分期收款销售等多种销售方式。房地产商品销售的前提是首先取得预售许可证和销售许可证,在此基础上,一般要经过签订预售合同并预收房款、签订正式销售合同、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并交付买方验收确认、收取房款、办理产权过户等销售环节。因此,房地产收入的确认同其它的生产收入相比具有一定特殊性。《房地产开发企业会计制度》中规定以结算账单提交买方并得到认可作为房地产开发企业收入确认标准,该规定比较简单,宜于实际工作中的操作,但没有反映销售的实质,理论上不够合理;而《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收入》中规定以风险和报酬的实质转移作为收入确认的标准,理论上具有合理性,但要求会计人员具有较高的职业判断能力。在会计实务中如何运用这一标准则比较混乱,核心问题在于应在哪一环节确认为收入?其分歧的焦点集中在:商品房所有权上的重要风险和报酬是否已经转移。
1.2房地产开发企业商品成本与售价的不配比性
首先,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生产周期较长,开发项目从获得土地并开发完成到确认收入短则一年两年,长则四、五年,必然使得企业投入产出比例呈阶段性不 1
合理;在项目建设期内大量投入资金,并发生大量费用计人当期;由于项目尚未完工,即使开发产品已预售完毕,其预售款项也无法确认为收入,其结果是为配比原则的应用造成了困难。
其次,房地产开发商品的成本载体是整个建设工程,而销售则是按楼层或户型为单位,这样就造成单个楼层或户型的售价明显与其成本不配比。如同一结构的房屋,低层建筑施工成本低于高层建筑施工成本,但销售时低层售价却高于高层售价;又如“丁字形”楼房虽然同楼层成本一样,由于朝向不同,其售价相差也很大。
通常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成本结转方法是:按当期竣工后的核算对象的总成本除以总开发建筑面积,得出每平米建筑面积成本,然后再乘以销售面积得出本期销售成本。这样均摊计算的结果没有考虑房屋楼层、朝向的因素,得出的经营成果不具有真实性。
1.3信息披露不足
(1)现金流量信息不全面。根据《企业会计制度》及《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的规定,现金流量表以企业为编制主体。但房地产开发企业以项目经理部作为其生产经营的基本单位,其现金流量方面的特殊性在于其筹资活动和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是以企业为基本单位,但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则是以项目为基本单位,即每一开发项目开发过程中产生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出集中表现为购买的工程用物资、支付的工资等,开发完成后产生的经营活动现金流人则集中表现为房地产商品通过销售收回的价款。由于开发期限较长,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与流出相对于一般企业具有更大的非同步性。另外,每一项目的现金流量状况决定着企业未来的发展,甚至影响到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因此,无论是从企业内部加强管理的角度,还是从有利于外部信息使用者充分了解企业现金流量信息,进而作出客观判断的角度,仅仅按照会计制度及现金流量表准则的规定,提供以企业为主体的现金流量信息,无法客观地反映房地产开发企业现金流量的全貌。
(2)风险披露不足。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开发过程中面临多种风险,包括项目开发风险、土地风险、工程质量风险等。这种高风险性要求房地产开发企业相对于其他企业必须更充分地揭示风险。2001年中国证监会发布的《公开发行证券
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ll号——从事房地产开发业务的公司财务报表附注特别规定》的第三条中要求企业披露质量保证金的核算方法;第八条中规定发行人为商品房承购人向银行提供抵押贷款担保的,应披露尚未结清的担保金额,并说明风险程度。从上述规定可以看出三点;第一,证监会允许房地产开发企业提取质量保证金并要求披露其核算方法;第二,证监会要求房地产开发企业在财务会计报告的附注中披露的风险仅限于抵押贷款的担保风险;第三,目前我国会计制度中并没有针对房地产开发企业质量保证金提取的相关规定。从上市公司披露的实际看,对质量保证金问题基本上未加披露。完善房地产开发企业会计核算规范的对策
2.1正确确定和应用收入确认标准
房地产商品销售收入的确认应符合两个标准,即法律标准和专业标淮。
(1)法律标准。法律标淮是指我国相关法规中规定的房地产销售必须符合的条件或标淮:如对于以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未按照出让合同规定支付全部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未取得土地使用权证书,或未按照出让合同规定进行投资开发的,以及权属有争议的、未依法登记领取权属证书的房地产不得买卖。凡是不符合上述标淮的,即使房地产商品已经开发完毕,甚至取得了相关报酬,并转移了风险,也不能作为收入予以确认。法律标淮是专业标准的前提条件。
(2)专业标准。专业标准是指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中规定的商品销售收入确认标淮,即收入确认的4个必要条件: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买方;企业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控制;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相关的收入和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上述规定中,收入确认以风险和报酬实质的转移为标准,理论上比较合理,但由于房地产业销售方式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为实际工作中收入确认带来了困难。
笔者认为,房地产销售合同是在房屋尚未建成竣工前的预先销售行为,不论是否收取了款项,均不属于实际发生的销售业务。因此,签订预售合同并收取预收货款不符合收入确认条件,不能作为销售实现依据;签订正式房屋销售合同则如同一般工商企业产品销售合同一样,从法律意义上讲也只是一种合约,房屋未经买方验收认可,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尚未转移给买方,不符合《企
业会计准则——收入》的有关规定,故也不能确认收入;购买方取得商品房产权证的环节较为特殊,尽管房地产商品最终是以产权证上权利人主体的更替为所有权变更的主要标志,但由于房地产开发企业在项目开发前根据规定需要支付土地出让金,取得土地使用证,并办理领取预售许可证、在工程获得有关部门竣工验收领取销售许可证、签订正式房屋销售合同,并向客户收取房款、交付买主办理入住手续的情况后才办理产权过户手续,且产权证的办理涉及到房地产管理、土地管理等政府有关部门,办妥产权证书的时间并非开发企业所能控制。如果此时确认收入,会导致收入滞后,同样不符合收入确认原则。所以,尽管房屋产权证书是房屋所有权的标志,但并非是确认收入的必要条件。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房地产收入的确认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1)房地产商品已竣工并经有关部门验收合格;(2)房地产开发企业已与客户签订了正式的商品房销售合同;(3)房地产商品已经过客户验收并与客户办妥了交付入住手续;
(4)双方均已履行了合同规定的义务,包括全部或部分收取了房款。
2.2引入计划销售价格的概念,使销售收入与成本配比
建议引入计划销售价格的概念,解决销售成本结转错位,与销售收入不配比这一特殊问题。即当开发的房屋达到可销售状态时,企业根据成本、市场、地段、楼层、朝向等因素制定一个计划销售价格,作为成本分配标准。
(1)实际售价成本率法,是在季度前两个月按实际售价乘以计划销售成本等于季末销售成本的方法调整。具体操作顺序是:分类明细账按开、竣工时间相同或相近且一并办理决算的项目设置账户,在此分类明细账基础上,再按计划价格相同的房屋分类设户,价格不同的分别设置。季度前两个月可按分类明细账结转成本,即按分类明细账记载的当月实际销售额乘以计划销售成本率得出当期成本结转数,对销售房屋只登记数量,待季末将未销售房的计划售价乘以计划销售成本率得出月末留存成本,用倒挤的方法结出销售成本。这种方法适用于开发规模较大的房地产企业,优点是可以减少工作量,缺点是季度前两个月受房价影响会产生一定误差,且不能及时、准确提供较详细的成本资料。
(2)计划售价成本率法,就是始终按计划售价乘以计划销售成本率进行结转。只要是开发建设工程已办理了竣工决算手续,就可以把商品房成本按楼栋、楼层、单元予以确定,甚至可以计算出每平米建筑面积成本。因此可以按单元设
置账户,也可以把每平米建筑面积成本相同的商品房归类计入同一账户。销售成本按单元设置账户的房号直接对号入座结转,按每平米建筑面积成本归类设户的,可按销售面积乘以每平米建筑面积成本得出销售成本。这种方法的缺点是结转工作量较大,但遵循了一贯性原则,提供信息可靠及时,并能将结转成本工作量分散在日常工作中,适用于一般房地产开发企业。扩大信息披露内容,提高房地产开发企业信息披露中的信息含量
(1)增加土地储备量及成本构成的信息。房地产开发成本中土地成本的比例一般占有较大的比重。因此,能否拥有土地储备以及土地储备的成本状况,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开发企业未来的发展。对于拥有大量优质低价的土地储备的企业来说,土地成本低本身隐含着巨额的利润,在土地出让市场向招标拍卖过渡以后,相对于其它公司具有先天的竞争优势,能在未来三到五年内保持良好的增长,从而具有一定的投资价值。而信息使用者通过企业披露的土地使用权总额无法判断其土地储备的信息。因此,在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财务报告附注中增加土地储备量及取得成本情况的披露是必要的。
(2)增加分项目现金流量信息的披露。我们建议应在其财务报告附注中增加分项目的现金流量信息,即以企业每一开发项目为基本单位,披露其在开发经营过程中形成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包括销售房地产收到的现金、购买工程物资以及支付工资等所支付的现金,以此提高其现金流量信息的有用性。
(3)重视质量保证金及风险的披露。房地产开发行业特性--具有高风险,应在会计信息披露环节得到充分的揭示。具体而言,一方面应建立质量保证金制度,为房地产商品的质量提供保证,但鉴于房地产商品的长期性、高价值性,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质量保证金与一般工商企业产品质量保证不同之处在于其保证金的数额更大、保证期限更长。因此,应由企业根据所开发项目的具体情况提取质量保证金,计入工程成本,以提高应付风险的能力。另一方面,应在其财务会计报告中充分揭示其各种风险,而不应仅限于抵押风险,即在房地产开发企业报表附注中应增加风险披露的内容,就企业尚在开发的土地、工程项目等面临的开发风险、筹资风险、土地风险等进行说明,提高风险的透明度。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制度[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2]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收入[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8
[3]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开发行证券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11号——从事房地产开发业务的公司财务报表附注特别规定,中国证监.
第三篇:浅析企业成本会计核算有关问题
浅析企业成本会计核算有关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成本会计方法也面临着重大的挑战。成本核算是企业管理和财务核算中最重要,也是最复杂的问题之一。
1.企业的管理特点决定其企业成本核算的现状
企业因数量众多而在国民经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到来,掌握先进技术和管理知识的人员创办新兴的科技企业将呈不断增长趋势,其中将有为数众多的小型企业。中小型企业由于由于受到规模、财力和人力的限制,企业内部牵制制度、稽核制度、计量验收制度、财务清查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等基本制度一般不完整,不系统,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会计信息数据采集不准确。我国企业的这些特点决定了他们成本核算的现状:
1.1企业成本核算账册设置不全
企业的成本核算,是根据企业的生产特点、管理要求、工艺流程而确定的,分别设置原材料、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库存商品等会计科目,按照原材料的购进、生产的组织、产品的销售,以及相关费用的摊销或预提等分别进行核算,根据权责发生制和成本与收入相配比的原则正确归集产品成本、确定期间成本、结转当期销售成本,等等。
1.2企业采用综合成本法结转产品成本
这类企业一般没有在产品,采用综合成本法结转产品成本,年末库存商品的余额较小,本期完工产品成本通过估算得出,依据不可靠,理由不充分,随意性也很大,即使本期完工产品的成本根据账面记录得到,而企业往往将在产品的成本挤占到本期完工产品成本中去,导
致本期结转的完工产品成本增大。在成本结转的计算过程中,有时还会出现只反映金额,不反映数量或只反映数量,不反映金额的现象,到了年末,企业根据当期开票数量及库存实际数量进行倒轧账,来调整当年库存商品的余额和结转的商品销售成本,这种做法不仅掩盖了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非常损耗,而且将成本进行提前结转,直接减少了当期的会计利润。
1.3企业成本核算混乱
企业财务核算是进行税收日常管理与税务稽查的基础。混乱的成本核算,使税务机关无法了解企业真实的生产经营活动情况,很难觉察到企业的账外销售行为。企业成本构成的相关数据难以在同行业之间进行对比分析,使一些税收违法行为更具隐蔽性,税务机关无法对所得税实施有效监管;税务稽查时,数据无从查证,难以对成本资料实施查验,甚至出现尽量回避检查成本核算资料的现象,影响了税务机关对税收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2.现行企业成本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2.1成本核算程序不科学
按照现行成本核算程序,辅助生产部门将其发生的费用分配给某种产品要经过两次分配,采用两个不同的分配标准(先按一定标准分给基本生产部门,再按另一标准分结各产品),这必然使各产品所分配的辅助生产费用与各该产品的实际受益多少发生严重背离。
2.2成本计算对象不规范
从企业看,为使将来生产销售产品的耗费能够计量,从而与其收
入相配比,必须正确地确定成本计算对象,这对任何一个生产有形产品的企业都是必要的。确定成本计算对象,就是为了解决计算什么成本,费用由谁来承担的问题。但有些企业对这个问题看得并不重要,它们在成本核算中,不管生产产品的品种和规格有多少,统统地按一个成本计算对象来核算成本,结果必然是不管各产品所耗工费料费的差别有多大,计算出的单位产品成本却都相同,但由于各种产品的销售价格并不一样,因此计算出的损益就不真实。
2.3费用分配标准不适当
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于耗费的共同费用,应选用适当的标准进行分配,合理地计入按成本计算对象开设的成本计算单中。但有些小型生产企业不管分配什么费用,一律用工人工资作为标准,而实际上这些共同费用并不都与工人工资有关。
2.4产品成本计算不准确
有些企业,不管在产品有多少,一律不计算在产品成本当期所有的生产费用,全部由完工产品负担,月末在产品成本的计算无所谓。这样必然会造成当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多的时候,当期发生的生产费用全部由完工产品负担,产成品成本就会虚增。而当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少的时候,由于完工产品数量大,产成品成本又会很低,人为造成成本不实。
3.规范企业成本核算的改进对策
3.1具备条件的企业引入作业成本计算方法
现行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不能准确真实地反映各产品的成本水
平,因此必须加以改进。改进方法有二:其一是区分各种不同的制造费用,分别采用不同的分配标难。这种方法只能冶标不能治本,因为各项标准可能会因时因地不断变化。其二是从根本上改变现行的分配方法,对具备条件的企业引入作业成本核算。作业成本计算是以作业为核算对象,依据不同成本动因核算各个作业所耗的生产资源,计算出各个作业的成本,然后按各最终产品所耗用的作业数量将各作业的成本分配计人各最终产品,从而计算出各种最终产品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种成本核算方法。由于作业成本是从成本动因上寻找各项费用的分配标准,从而可以从根本上消除分配标准不科学的弊端,实现材料资源的节约。
3.2建立以责任成本为中心的成本核算体系
为了解决当今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使企业成本核算符合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防止成本核算混乱局面的出现,建立责任成本制度是有效的方法之一。责任成本制度是在企业内部生产经营组织系统中确定成本责任层次,建立责任成本中心,按责任成本指针控制成本耗费,传递、考核、报告成本信息,从而把经济责任落实到各部门,各层组织和执行人,按照经营决策所规定的目标,进行事前指针分解、事中行为控制和事后成效考核的一种内部经济责任制度。责任成本就是按责任归属,归集成本资料,计算责任者的成本。
3.3实现会计电算化、加强审计和社会监督的作用。
成本核算的工作量很大,涉及到材料的收发存核算、人工费的统
计与分摊、间接制造费用的归集与分摊、中间产品的成本核算等等,有些基础数据的形成甚至需要几个部门的共同认定,实现会计电算化,建立一个良好的信息和沟通系统可以及时、全面、正确地提供企业成本信息,并在有关部门和人员之间进行沟通。
总之,加强企业的成本核算十分重要,必须从源头上实施税收征纳的管理和控制。通过我国企业自身的努力和税务机关有力的监管,我国企业成本核算混乱的状况将在短期内得到有效改善,我国的税收征纳工作一定会取得明显成效。
企业的成本核算与管理,是成本会计和生产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成本核算与管理规范的制定与实施,相信我国企业的管理水平会有较大幅度地提升,企业效益也会进一步提高,从而增加我国企业的竞争能力和企业的整体实力,使更多的企业走出当前的困境,跨入先进企业的行列,为企业、为国家的发展尽自己应有的努力。
第四篇:煤矿企业特殊业务会计核算
煤矿企业特殊业务外会计核算
饶爱平
煤矿企业会计处理,适用国家企业会计制度。只是有几个特殊的费用“维简费” “安全费用”“环境补偿费”等等。
一、计提时会计处理
1.“维简费” 包括井巷费用,它是煤矿企业会计核算的一大难题,全国个大型煤矿具体核算也不一样,所以一般以地方规定为标准。大致核算有以下几种:⑴ 有的单位提取维简费时,借记有关费用项目,按固定资产折旧方法计算的折旧,贷记累计折旧,按其差额贷记资本公积。⑵有的单位维简费计提时,计入生产成本和其他流动负债或维简费,发生费用性支出时,冲减其他流动负债或维简费;发生资本性支出时,在形成固定资产的同时增加资本公积。⑶也有单位维简费计提时,计入其他应付款,其中:井巷维简工程按实际发生的支出先列入在建工程,年底在提取的维简费中列支计入其他应付款。因为目前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中并无明确体现,所以全国没有规范和统一维简费的会计核算方,建议所在的地方使用维简费计提。
2007年者实行的新会计准则28章中的石油天然气开采,井及设施的损耗补偿区别在于煤炭企业的维简费,由各部门统一分地域制定,不因各个企业而异.新会计准则28章,则因个各企业而不同。
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于2004年5月21日联合颁发了《关于印发<煤炭生产安全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和<关于规范煤矿维简费管理问题的若干规定>的通知》(财建[2004]119号》:
借记“制造费用——提取维简费用”科目(即:实际产量×提取标准)贷记“累计折旧”科目(矿井建筑物固定资产折旧未提足,则为实际产量*2.50;已提足为零)
贷记“长期应付款——应付维简费”科目(其余部分)
2.安全费用。按照2004年5月28日财政部《关于印发<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会计准则有关问题解答
(四)>的通知》(以下简称《解答四》)规定,提取时的会计分录为:借记“制造费用——提取安全费用”科目(即:实际产量×提取标准),贷记“长期应付款——应付安全费用”科目。
二、使用时的会计处理
1.煤矿维简费的会计处理。2004年前:维简费的费用性支出直接在计提的维简费中核销,将维简费的资本性支出按固定资产实际价值增加资产的同时,冲减维简费并增加资本公积,该固定资产在使用期间仍然按月计提折旧费用并计入生产成本。2004年后至2008年:资本性支出比照以下安全费用进行会计处理。
2.安全费用的会计处理。按照《解答四》的规定,煤炭企业于未来期间使用已提取的安全费用时,在相关费用实际发生时,直接冲减长期应付款;如能确定有关1 支出最终将形成固定资产的,应按实际成本,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在建工程”科目;同时按固定资产的实际成本,借记“长期应付款”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该项固定资产在以后使用期间不再计提折旧。
三、2008年相关规定及处理
《企业会计准则2008》中关于安全生产费用会计处理的新规定:企业依照国家有关规定提取的安全生产费用以及具有类似性质的各项费用,应当在所有者权益中的“盈余公积”项下以“专项储备”项目单独反映。企业按规定标准提取安全生产费用等时,借记“利润分配——提取专项储备”科目,贷记“盈余公积——专项储备”科目。按规定范围使用安全生产储备购建安全防护设备、设施等资产时,按应计入相关资产成本的金额,借记“固定资产”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对于作为固定资产管理和核算的安全防护设备等,企业应当按规定计提折旧,计入有关成本费用。会计处理规定并不改变企业所得税计税基础,依据《企业所得税》计税方法规定,企业计提的安全费、维简费可以全额计入成本,允许税前扣除。此外,安全生产费用、维简费的计提标准并没有发生改变。参见《大同煤业08年年报摘要》。
四、2009年规定及处理
高危行业企业按照国家规定提取的安全生产费,应当计入相关产品的成本或当期损益,同时记入“4301 专项储备”科目。
企业使用提取的安全生产费时,属于费用性支出的,直接冲减专项储备。企业使用提取的安全生产费形成固定资产的,应当通过“在建工程”科目归集所发生的支出,待安全项目完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确认为固定资产;同时,按照形成固定资产的成本冲减专项储备,并确认相同金额的累计折旧。该固定资产在以后期间不再计提折旧。
“专项储备”科目期末余额在资产负债表所有者权益项下“减:库存股”和“盈余公积”之间增设“专项储备”项目反映。
企业提取的维简费和其他具有类似性质的费用,比照上述规定处理。本解释发布前未按上述规定处理的,应当进行追溯调整。
第五篇:商品流通企业的会计核算问题
商品流通企业的会计核算
商品流通企业的会计核算,与工业企业相比,少了生产的环节。但其会计核算还是有一些复杂的,面对成千上万种的商品,如何进行合理而有效的核算,这是商业企业所面临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最重要的是库存的核算,那么核算方法就有售价金额核算和进价金额核算。对于大部分商品是需要按售价金额核算的,而对于一些鲜货商品、易损耗的商品则要按进价金额核算。库存为什么要按售价核算呢?原因有:
1、可以更好的控制库存,防止贪污和截留资金;
2、可以更好的预测企业成本和利润;
3、通过进销差价的核算,可以更容易计算企业的综合差价率。下面我们通过举例来说明如何按售价金额进行商品流通企业的会计核算:
在举例之前,首先要声明一点,也是重要的一点,商品流通企业不存在“先进先出”和“后进先出”等核算发出存货成本的概念,这些概念只适用于工业企业,不要混淆了。这是特别需要注意的。而且按照新会计准则的要求,工业企业是不允许采用“后进先出”法核算发出存货成本的。
商品的购进
例
1、华友商场2009年1月1日,从经销商处购进棉被2000件,每件进价(不含增值税)50元,增值税税率为17%,增值税进项税额17000元,增值
税发票合计金额117000元。发票已经取得,货款已经通过银行转帐支付。(本商品的成本利润率假定为20%)
不含税的售价=2000*50*(1+20%)=120000(元)
销项税额=120000*17%=20400
含税的售价=117000*(1+20%)=140400(元)
或含税的售价=120000+20400=140400(元)
商品的进销差价=120000-2000*50=20000(元)
或商品进销差价=140400-20400-2000*50=20000(元)
按不含税售价核算:“库存商品”科目金额,为不含税的商品库存。借:库存商品12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行税额)17000
贷:商品进销差价20000
银行存款117000
按含税售价核算:按含税售价核算需要单独设立“预提销项税额”一级科目,这个科目属于“库存商品”科目的备抵科目。“库存商品”科目的金额为含税金额,只有减去“预提销项税额”科目的金额,才是不含税的商品库存。期末,编制资产负债表时,存货项目以库存商品商品+受托代销商品-预提销项税额-商品进销差价之后的金额列示。
不含税的库存商品=库存商品+受托代销商品-预提销项税额
借:库存商品1404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7000
贷:商品进销差价20000
预提销项税额20400
银行存款117000
例
2、华友商场2009年1月5日,接受企业的委托代其销售热水器500台,每件进价(不含增值税)150元,增值税税率为17%,按照与企业的约定,华友商场可以自主定价,也可以将未售出的热水器退还给企业。(华友商场的同种商品的成本利润率为15%)
不含税受托代销商品=500*150*(1+15%)=86250(元)
销项税额=86250*17%=14662.50(元)
含税受托代销商品=500*150*(1+17%)*(1+15%)=100912.50(元)商品进销差价=86250-500*150=11250(元)
或商品进销差价=100912.50-14662.50-500*150=11250(元)
按不含税售价核算:
借:受托代销商品86250
贷:商品进销差价11250
受托代销商品款75000
按含税售价核算:
借:受托代销商品100912.5
贷:商品进销差价11250
预提销项税额14662.50
受托代销商品款75000
如果代销商品是以收取手续费的方式进行的,那么就不用考虑销项税额和商品进销差价,假如上例,代销商品是收取手续费的方式,那么分录如下:
借:受托代销商品75000
贷:受托代销商品款750001、代销商品无论哪种方式,其中所涉及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只有在收到正
式的增值税发票后才能进行相应的处理。代销商品应该填制“代销商品入库单”,以“代销商品入库单”为依据,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
2、由于各种原因,代销商品在代销的过程当中,会出现:商品还没有卖完,就给企业结帐了,有的是全部结清,也有的是部分结清。这种情况我们称之为“代销转经销”。
我们继续沿用上面的例2,假如,商品还没有卖完,就把商品款给企业全部结清了,那么结清时的分录如下:
按不含税售价核算:(全部结清)
借:库存商品8625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2750
受托代销商品款75000
贷:受托代销商品86250
银行存款87750
按含税售价核算:(全部结清)
借:库存商品100912.5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行税额)12750
受托代销商品款75000
贷:受托代销商品100912.50
银行存款87750
如果上述款项只结清了50%,那么会计分录如下:
按不含税售价核算:(结清50%)
借:库存商品43125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6375
受托代销商品款37500
贷:受托代销商品43125
银行存款4387
5按含税售价核算:(结清50%)
借:库存商品50456.25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行税额)6375
受托代销商品款37500
贷:受托代销商品50456.25
银行存款43875
按照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商品流通企业在采购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应该记入到商品的采购成本中,(旧的企业会计准则,对于这些费用是不允许记入商品的成本的,发生的时候,直接记入到“经营费用”中)。这样,商品的成本包括两个部分:
1、进价;
2、采购费用(运费、装卸费、保险费等)。其中,运输费用,如果符合一定条件,是可以按运费的7%的比率,计算进项税额,并允许进行抵扣的。
对于这些费用的核算,这里就不举例进行说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