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管理办法
**省交通运输信息化 建设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管理,规范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程序,积极推进交通运输信息化有序发展,根据国家和**省信息化建设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省交通运输发展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是指由财政资金、交通运输行政事业单位的自有资金投资以及交通运输行业筹融资的交通运输信息基础设施、交通运输业务应用及交通运输信息化保障体系建设。
交通运输信息基础设施由交通运输信息网络、交通运输数据交换平台等构成。
交通运输业务应用由利用信息技术处理的各类交通运输业务应用系统构成。
交通运输信息化保障体系由交通运输信息化标准体系、法律法规体系、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管理体系和运行维护体系等构成。
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项目不包括日常的硬件设备更换及添置。
第三条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范围包括省交通运输厅(含直属单位)信息化建设、省辖市交通运输局(委)(含直属单位)信息化建设、扩权县(市)交通运输局(含直属单位)信息化建设。第四条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项目纳入交通运输基本建设程序管理。
第二章
组织机构
第五条
省交通运输厅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信息化领导小组)是我省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的领导机构。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政府关于信息化工作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方针、政策;
(二)制订全省交通运输信息化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有关文件;
(三)审定全省交通运输信息化的发展战略、总体规划(包括全省交通运输信息基础设施、交通运输信息技术、交通运输重大信息工程项目、交通运输信息资源开发及人才培养等)以及实施方案,并监督实施;
(四)解决我省交通运输系统大、中型计算机网络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第六条
省交通运输厅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厅信息办)是省交通运输厅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的日常办事机构,其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落实信息化领导小组的决定,根据信息化领导小组确定的方针政策、制定实施细则和贯彻意见;
(二)负责全省交通运输信息化规划的编制,组织、协调和落实全省交通运输信息化规划的实施工作;
(三)负责全省交通运输行业内信息资源使用的协调、整合工作,实现信息资源(硬件、软件)共享,避免重复投资;
(四)负责全省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的监管,会同有关部门做好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的规划、立项、组织实施和资金使用等工作;
(五)组织研究我省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中涉及的关键技术,协调制订有关共性的技术和应用的标准;
(六)负责全省交通运输系统基础性和重大综合类信息项目建设的组织、监督和管理工作;
(七)完成信息化领导小组交办的其它任务。
第七条各单位要在信息化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和全省交通运输信息化规划的指导下,加强自身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的组织领导,明确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职能部门,负责本地区、本单位及行业管辖范围内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的统筹管理和监督工作。各单位应把握交通运输业务与信息化的结合点,制定本系统业务规范,优化业务流程,促进业务信息化建设,以信息手段提升交通运输管理水平。
第三章
项目管理
第八条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项目必须符合全国交通运输信息化规划和**省交通运输信息化规划,必须严格按照年度投资计划进行建设。
第九条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必须严格遵循国家、交通运输行业信息化标准。
第十条项目管理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一)统筹规划、整合资源,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加强监管、讲究实效;
(二)遵循集中财力、保证重点、量入为出的原则;
(三)严格程序,深化前期,规范运作,科学管理;
(四)严格按下达计划建设内容控制预算。
第十一条信息化建设项目实行项目储备制度。各建设单位根据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规划,开展项目前期工作。可行性研究报告获批准的项目,列入《信息化建设项目储备库》。
第十二条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项目按照基本建设程序管理,应当执行项目负责人制、招标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和建设监理制。
第四章前期工作
第十三条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的前期工作,包括交通运输信息化规划,立项阶段的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施工设计)等。
第十四条交通运输信息化规划包括全省、各市、县(市)交通运输信息化规划和相关的交通运输行业信息化规划,各业务应用系统专项规划及其他交通运输信息化专项规划等。规划必须根据交通运输发展的需要和技术进步的实际及时补充、调整。
全省、各市交通运输信息化规划,以及省级交通运输行业信息化规划、各业务应用系统专项规划和其它信息化专项规划,须报省交通运输厅审批。各县(市)交通运输信息化规划和市级交通运输行业信息化规划等,报市交通运输局(委)审批。
第十五条交通运输厅机关和厅直属单位信息化建设的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设计)应当由各单位负责初审后报厅信息办预审,通过后由厅组织审查批复。市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项目的各项前期工作,需厅资金补助的,按厅机关和厅直属单位信息化建设项目程序运行;不需厅补助资金的信息化建设项目报厅备案。
总投资500万元或其中软件投资300万元以上(含500万元、300万元)项目,必须编制项目建议书或可行性研究报告;
总投资500万元或其中软件投资300万元以下30万元以上项目,可编制项目建议书暨可行性研究报告;
总投资30万元以下项目,编制项目建议书。
第十六条
全省性重大交通运输信息化项目以及总投资在1 000万元以上或项目中软件开发费用在300万元以上的项目,必须通过招投标确定设计单位进行初步设计。
第十七条交通运输工程基建项目中包含信息化建设内容的,仍按原交通运输基本建设程序组织审批,厅信息办参加审查。
第十八条初步设计中的项目预算原则上不得超过经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核定的投资估算。
项目概算超过投资估算百分之十以上的,或超过总额在1 00万元以上的,应当重新申报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五章计划和资金管理
第十九条交通运输厅信息化建设项目、厅补助的市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项目计划编制程序:
各有关单位于每年度九月底前向厅信息办报送下年度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项目建议计划。列入建议计划的项目必须从《信息化建设项目储备库》中选择安排。
厅信息办会同厅相关部门,依据全省交通运输发展中长期规划和交通运输信息化规划的总体要求及财力可能,根据建设需要、前期工作进展情况进行综合平衡,于每年10月份编制下年度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项目建议计划,由厅信息化领导小组审核后,提交厅长办公会议审定。
第二十条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项目计划一经批准必须严格执行。计划执行过程中发生项目终止、撤销、变更、追加投资的,必须按照项目计划报批程序报批。
第二十一条信息化建设项目建设资金使用遵循集中管理、专款专用,节约投资,提高效益的原则。项目支出预算按照交通运输部及我省相关规定及办法申请、编报,由厅信息办会同厅定额站审核。
第六章项目实施
第二十二条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必须严格按照审批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设计方案实施,不得擅自变更。因特殊原因确需修改变更的,须按原报批程序报批。
第二十三条
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项目实行公开招标投标,项目设计、监理、实施的招投标,应当按照国家、省和交通运输运输厅的相关法律、法规、规定执行。
第二十四条
交通运输厅信息化建设项目和厅补助资金的市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项目,其招标文件必须经厅建设管理处、厅信息办审核后,方可进行招投标。非厅补助的市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项目招标文件由本市相关部门审核。
第二十五条
非厅补助的市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项目软件投资在30万元以上(含30万元)需报厅信息办备案。
第二十六条全省性重大交通运输信息化项目要实行项目监理制,其它总投资在1 00万元以上的项目必颓推行监理制,其它项目逐步推行项目监理制。
按照建设和监理分离的原则,同一单位在同一项目中,不得同时承担施工和监理任务。
第二十七条
涉及国家秘密的交通运输厅信息化建设项目,应当同步设计安全保密方案,报同级保密部门批准。
安全与保密系统建设必须采用国家有关部门认定的产品。需通过安全测评认证的信息化项目,未经国家认定的信息系统安全测评机构认证的,不得投入正式运行使用。
第二十八条
承担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项目规划、设计、监理、软件开发、设备供应、安装、培训服务的单位,应当具有相应资质或同类项目建设的成功经验。
第七章项目验收
第二十九条
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项目建成运行后两年为缺陷责任期,建设单位保留施工单位一定数额的工程保证金,缺陷责任期满无异议后给付。对公开招投标的建设项目,在系统试运行三个月后,由厅信息办委托相关部门对项目进行测试,在测试的基础上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对项目进行验收;对非招投标的建设项目由建设单位自行组织测试、验收。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项目,不得投入正式使用。
第三十条项目建设单位申请项目验收时,应提交项目合同、用户使用报告(或是运行用户总结报告)、系统用户使用手册、系统维护手册、竣工报告、财务决算振告等技术专档翱商务专档文档和商务文档。
第三十一条涉及安全保密的项目,其安全保密部分由厅办公室、厅信息办会同保密部门组织验收。
第八章
成果管理
第三十二条
各单位应当加强对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项目的硬件和软件资产的管理工作,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固定资产登记。
第三十三条
各单位应重视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项目所有自建、引进建设项目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问题。在项目招标、签订合同、鉴定验收、推广等环节中,都必须提出知识产权的拥有范围与形式,并提供体现知识产权的源代码、可发布产品、技术规范与标准等。
第三十四条
各单位必须按照国家档案法和有关科技档案的管理要求加强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项目档案管理,确保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项目档案的完整性、准确性、安全性和有效利用。第三十五条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项目建设成果(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应用系统、数据库等)必须报厅信息办备案。
第三十六条
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项目验收合格并投入运行半年后,项目建设单位信息化职能部门应当组织对项目成果进行综合评估,并将评估结果报厅信息办。进行评估的内容主要包括:系统设计是否合理,功能是否完善,能否满足实际工作需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进的意见等。
第三十七条厅信息办会同有关部门统一组织基础性的或对交通运输系统有较大影响的应用软件的测评和推广工作。
第九章
附则
第三十八条
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中违反本办法或相关的国家法律、法规的,将按照相关条款追究当事人的责任,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九条各级交通运输部门应依据本办法,根据各自实际制定实施细则。
第四十条本办法由**省交通运输厅负责解释。第四十一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二篇:信息化建设管理办法
附件一
汾西矿业集团公司信息化建设管理办法
为保障汾西矿业集团公司信息化战略实施,明确全公司信息化整体管理,确保全公司信息化项目规范管理,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山西焦煤集团信息化建设管理办法》有关规定,结合汾西矿业集团公司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坚持“四统一、五兼顾”原则,对核心系统要坚持“统一规划、规范投资,统一标准、健全制度,统一建设、优化资源,统一管理、共享服务”,兼顾“整体与局部、先进与实用、近期与长远、集中与分散、建设与维护”的原则,在一个统一的架构下整体推进汾西矿业信息化建设,真正实现企业信息资源整合、数据共享和全面协同。
第二章 组织职责及业务范围
第二条 汾西矿业集团公司信息化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相互协调的管理方式。
第三条 汾西矿业集团公司信息化建设委员会领导组是汾西矿业信息化的权威机构,负责领导信息化实施过程中的全部工作;负责制定、实施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确定企业实施的重点项目和实施方案,负责信息化建设、管理、协调和监督。
第四条 汾西矿业集团公司信息中心是集团公司信息化管理及运营单位,负责管理集团公司信息化管理实施、互联 网传输通道的日常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负责信息化建设方案的实施。
(二)负责管理集团公司安全监测监控系统、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井下通讯联络系统及各类环境与生产工况监测监控系统的建设及运行。
(三)负责集团公司数字化矿井建设的有关事宜。
(四)负责集团公司网络的规划、建设、管理,所有信息化平台,井上、下网络与传输网络联接的接口建设及维护,各单位IP地址规划设定工作。
(五)负责集团公司OA办公自动化、视频会议系统的管理运行。
(六)负责集团公司各单位室内外信息显示系统建设与运行管理。
(七)负责集团公司各单位应用软件的引进、鉴定等工作。
(八)负责互联网用户授权(用户,IP地址)管理。
(九)负责集团公司通讯联络系统(地面通讯系统、调度通讯系统、井下应急广播系统、井下无线通讯系统),井上(下)视频监控系统的建设、管理。
(十)负责集团公司整体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第五条 汾西矿业集团公司所属各生产矿井、子(分)公司应设立信息化工作部门,负责本单位信息化管理、运行、维护等工作;各级信息化工作部门的主要工作职责:
(一)对于集团公司统一规划建设的信息化项目,按照集团公司统一部署,组织项目的实施、推广和应用工作。
(二)负责本单位所使用的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日常维护。
(三)各级信息化工作部门可根据需要配备以下人员:网络管理人员、系统管理人员、系统维护人员等。
(四)各级信息化工作部门应明确本单位工作职责,并建立相应的信息化管理制度;对于本单位建设的信息化项目,要协同业务部门做好前期的需求分析、调研论证等工作。
(五)参与制定和贯彻实施信息化工作的有关标准、规范和信息化管理工作的规章制度。
(六)协调解决本单位信息化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硬件、软件问题。
(七)负责本单位各业务部门信息化工作情况的监督考核。
(八)负责对本单位的网络运行情况进行考核。
(九)负责向集团公司信息化办公室汇报本单位的信息化工作情况。
(十)负责对本单位应用系统的具体使用单位进行业务指导和业务培训工作。
第三章 信息化项目总体规划和需求管理 第六条
汾西矿业集团公司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工作要依照集团公司总体战略架构和发展规划。第七条 根据汾西矿业集团公司信息化总体规划和各部门、单位提报的信息化需求,由信息化领导组确立公司信息化建设建议计划。
第八条 在汾西矿业集团公司信息化总体规划指导下,由集团公司信息中心根据需求调研结果,结合推广项目和已有系统运行评价,组织技术交流、厂家考察、信息化解决方案和立项报告编制,上报信息化领导组审批。
第九条 应用软件的开发必须符合行业对安全性、可靠性、稳定性以及可恢复性的要求。
第十条 应用软件购买时必须经过功能测试、试运行,确认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正式投入使用。
第十一条 项目牵头单位做好系统需求分析,确定系统目标;优化业务流程,组织应用数据的采集、整理和审定。
第十二条 需要软件变更(主要指对信息系统模块升级、功能完善等改变系统功能并对系统造成较大影响的活动,以及网络环境、数据库、操作系统环境配置变化)时,变更方案由信息中心审核确认后提交信息化领导组审核批准后实施并备案。
第四章 信息化项目评估和立项管理
第十三条 集团公司所属各单位信息化建设项目必须按照行业固定资产投资管理有关规定,在集团公司信息化发展规划的指导下,对项目的立项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总体设计及初步设计、测试方案等向汾西矿业集团公司信息中心 提出书面申请审核意见。
第十四条 各单位信息化项目,经汾西矿业集团公司信息化领导组审核后,项目报计划部门立项、审批。信息化项目需招标的项目必须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招标并经信息中心审定招标技术要求。
第十五条 未经汾西矿业集团公司信息化领导组审核的项目,计划部门不予立项,财务部门不予拨付资金,项目不得实施。
第十六条 符合集团公司投资的信息化项目,经信息化领导组审批并组织招标后,组织实施;施工完成后,信息化办公室组织相关单位进行验收;必要时,可聘请第三方对工程项目进行联合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第十七条 各子(分)公司投资的信息化项目,由本公司信息化工作部门组织相关单位进行规划设计,并报集团公司信息化领导组审批后,原则上由集团公司信息中心组织实施、组织验收,本公司信息化工作部门负责监督管理实施过程及负责协调实施过程中的相关事宜。
第五章 信息化项目实施管理
第十八条 项目建设必须按照现代项目管理方法进行管理,有明确的项目组织结构和管理制度。
第十九条 项目建设单位制定项目实施计划,组织项目实施、推广和应用,严格控制项目建设质量、进度和成本。
第六章 信息化项目验收和后评估管理 第二十条 汾西矿业集团公司信息中心组织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阶段验收,做好项目进度和质量管理。
第二十一条 汾西矿业集团公司信息中心组织项目的执行情况评估,项目是否有行业典型示范,具备可复制性,项目是否按时保质完成,项目的实施是否满足了业务部门的需要。
第二十二条 项目建设单位组织项目的成本效益评估,项目的实施是否提高了流程运转的效率,是否降低了员工的工作强度等。
第七章 信息化系统运行管理
第二十三条 信息系统的运行管理的对象包括网络系统、数据库系统、应用系统、存储设备、信息安全、安全生产与环境监测系统、机房及附属设备。
第二十四条 汾西矿业集团公司计算机内联网是指集团公司所属各单位的计算机网络通过集团公司环网、网通专线互联互通形成的集团内计算机广域网络,信息系统的运行管理包括对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应用系统、信息安全、机房及附属设备的运行管理。
第二十五条 汾西矿业集团公司所属各单位计算机网络及相关项目的规划、设计和建设必须按照集团公司要求,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管理、分级负责。各单位网络及相关项目建设方案须报汾西矿业集团公司信息化建设委员会领导组办公室备案。第二十六条 汾西矿业集团公司信息中心负责集团公司内联网IP地址和域名的规划、分配、监督和实施。各单位必须严格遵守,不得擅自变更,不得擅自接入外部网络,以确保行业计算机网络的安全、稳定、可靠。
第八章 信息资源管理安全管理
第二十七条 凡接入汾西矿业集团公司内联网的单位要加强信息管理,从管理和技术两个方面保证网络运行安全、可靠,做到实体安全、运行安全、数据安全和管理安全。
第二十八条 汾西矿业集团公司所属各单位和部门必须建立网络安全责任制,确保计算机网络和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
第九章 信息化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第二十九条 汾西矿业集团公司所属各单位和部门要加强信息技术人才储备,不断培养和提升信息化建设人员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
第三十条 各单位的业务主管部门、信息化工作部门要制定人员培训计划,组织本单位、本部门人员进行计算机应用培训。
第十章 标准化管理
第三十一条 汾西矿业集团公司信息化相关标准的制定由集团公司信息中心牵头组织,各业务部门参与并配合。
第三十二条 汾西矿业集团公司信息化设施采用标准化接口、减少子系统之间的级连与耦合。第三十三条 汾西矿业集团公司信息化建设应当使用统一的名词术语、分类编码、数据交换格式和信息描述方式,保证建成后的信息网络、应用系统能够互联互通。
第十一章 考核管理
第三十四条 对违反本管理办法及有关规定,影响信息化工作的开展和项目实施的单位,给予批评并责令改正;对严重违反项目管理和系统使用要求,造成重大事故和损失的,追究有关责任者和单位负责人的责任。
第三十五条 集团公司信息中心每季度对集团公司所属单位信息化建设及管理运行进行综合排名,对从事信息化建设管理、考核的有关人员给予适当奖励。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信息化建设管理办法
某某某某公司文件
„2009‟121号
关于颁发《某某某某公司 信息化建设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单位:
为加强和规范信息化建设的管理,保障管理信息系统安全、可靠、稳定运行,在生产经营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特制定《某某某某公司信息化建设管理办法》。现下发给你们,望认真学习、贯彻落实。
二〇〇九年十二月十七日
主题词: 信息化 建设办法通知
某某某某公司办公室2009年12月17日印发
某某某某公司信息化建设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信息化建设的管理,保障管理信息系统安全、可靠、稳定运行,在生产经营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信息化建设是指新建管理信息系统项目或根据生产经营管理实际对已经上线应用的管理信息系统所进行的变更及改进完善项目(包括各单位自行组织开发的项目)。
第三条信息化建设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企业相关规章制度,符合某某某某公司及厂矿生产经营管理实际需要,统一规划、资源共享,避免信息孤岛和重复建设。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某某某某公司所属各单位。
第二章管理职责
第五条公司信息化办公室负责对信息化建设进行统筹规划、综合协调、组织审核和检查监督。
第六条计划处负责数据审核管理,按数据体系,规范数据指标格式、统计口径、计算方法。
第七条公司专业管理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对信息化建设所涉及的管理思想及业务流程的梳理和优化固化、信息资源的整合、开发费用等内容进行审核。
第八条计控室负责对信息化建设所涉及的IT架构、开发
平台、数据库、网络设备配置、安全保障等内容进行审核。
第三章立项审批
第九条各单位依据信息化工作计划和经营、生产、管理实际将要实施的信息化项目,须履行立项审批程序。[年初办理?开发时办理?]
第十条影响公司全局的新建管理信息系统项目或因组织机构、工艺流程、业务范围变化引起的ERP等重要信息系统的重大变更由公司总经理或经理办公会审批。审批流程为:
1、新建项目,由业主单位制定项目建议书,包括:必要性和要达到的目标、管理思想及业务流程、项目主要内容(含数据来源和计算方法)、所需费用、对生产经营管理的影响和潜在的经济效益、进度安排及主要步骤、IT架构、开发平台和开发单位。
ERP等重要信息系统的重大变更项目,由业主单位制定项目需求说明书,包括:变更原因、变更具体需求、进度安排、所需费用、对生产经营管理的影响、开发单位。
2、业主单位将项目建议(说明)书呈报公司主管专业领导审核,审核同意后,业主单位领导在项目建议(说明)书上签字。
3、业主单位在公司公文处理系统中履行立项审批手续,会知相关专业管理处室、计控室、计划处、信息化办公室审批(涉及费用的会知财务处),经公司主管信息化领导同意后,报总经理或经理办公会审批。
第十一条厂矿新建管理信息系统或因组织机构、工艺流程、业务范围和业务流程引起的ERP等重要管理信息系统的局部变更由公司主管信息化的领导审批,审批流程为:
1、业主单位制定项目建议(说明)书。
2、业主单位将项目建议(说明)书呈报公司主管专业领导审核,审核同意后,业主单位领导在项目建议(说明)书上签字。
3、业主单位在公司公文处理系统中履行立项审批手续,会知相关专业管理处室、计控室、计划处、信息化办公室审批(涉及费用的会知财务处)后,报公司主管信息化领导审批。
第十二条ERP信息系统的改进完善项目由信息化办公室审批。审批流程为:
1、业主单位制定项目需求说明书。
2、业主单位将项目需求说明书呈报本单位领导审核签字后,上报相关专业管理部门。
3、相关专业管理部门会同计控室对项目需求说明书进行分析,专业管理部门填写ERP系统变更申请表,经本单位和相关单位主管领导签认后,报信息化办公室审批。
第十三条除ERP系统外的其它公司重要管理信息系统的改进完善,由负责管理的专业处室审批,报信息化办公室备案。
第十四条厂矿管理信息系统的变更和改进完善,由厂矿主管领导审批,报信息化办公室备案。
第四章 项目实施及验收
第十五条按照第十条、第十一条履行审批程序的项目,由信息化办公室下达项目计划任务书。
第十六条业主单位应当根据项目计划任务书,制定项目实施方案,严格按照项目实施方案组织实施,实施方案报信息化办公室。
第十七条项目实施完工后,业主单位应当及时向公司信息化办公室提交验收申请及相关材料,信息化办公室会同有关专业管理部门进行验收,未经验收合格,不准上线运行。
第十八条系统开发单位应当对所实施的项目履行维护及持续改进责任。
第五章运行管理
第十九条业主单位负责信息化建设新建项目上线后的运行管理,明确管理职责,围绕权限管理、操作管理、数据管理,异常管理和应急预警处理等方面内容,制定运行维护规范,确保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第二十条业主单位根据信息系统内业务处置流程的要求,组织修订完善相关专业管理制度,确保业务处置流程与专业管理制度的一致性。
第二十一条涉及ERP系统的项目,执行《某某某某公司管理信息化系统用户权限管理办法》、《某某某某公司管理信息化系统变更管理办法》、《某某某某公司管理信息化系统业务流程管理办法》和《某某某某公司管理信息化系统主数据维护管理办
法》。
第二十二条计控室按照风险评估的相关规定,检验网络和信息系统对安全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及安全措施的有效性,保障信息化建设信息安全目标的实现。
第二十三条系统上线后,业主单位要按照“运用、完善、成效、创新”要求,推进系统应用工作,定期进行检查、讲评和发布,确保系统操作规范、数据全面准确及时、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
第六章附则
第二十四条违反本办法按照相关管理办法追究责任,落实考核。
第二十五条本办法由某某某某公司信息化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颁发之日起执行。
第四篇:财政部信息化建设管理办法
财政部信息化建设管理办法
------------------
财政部信息化建设管理办法
发布于:2009-03-11 16:04:19
------------------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全面加强财政部信息化建设的统筹规划与规范管理,确保建设工作协调有序开展,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财政部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信息化建设是指以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而进行的财政信息化项目建设。财政信息化建设项目主要包括:财政应用系统建设项目,网络、安全、数据库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运行维护建设项目及其他财政信息化建设项目等。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部机关及各司局单位开展的财政信息化建设。金财工程一期建设项目还应遵循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建设项目管理规定。
第四条财政信息化建设必须统筹规划,统一领导,一体化推进,实现管理一体化、业务一体化、技术一体化。具体把握以下原则:统筹规划、统一标准;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整合资源、讲求效益;加强管理、确保安全。
第二章管理机构与职责
第五条财政部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信息化领导小组)是财政信息化建设的领导决策机构。主要职责是:
(一)审定财政信息化规章制度和有关技术标准;
(二)审议财政信息化建设规划;
(三)审批财政信息化建设项目;
(四)决策财政信息化建设的重大问题;
(五)审议财政部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工作报告。
第六条财政部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信息办)是财政信息化建设的管
理机构。主要职责是:
(一)在信息化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对财政信息化工作进行一体化管理;
(二)组织编制财政信息化建设规划;
(三)组织制定财政信息化规章制度和有关技术标准;
(四)审核财政信息化建设项目计划;
(五)组织重大财政信息化项目建设和重大课题研究;
(六)协调解决财政信息化建设中的关键问题;
(七)承办信息化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信息办下设秘书处,秘书处设在信息网络中心,具体承办日常事务的组织协调,人员以信息网络中心为主,部内有关单位选派熟悉业务的同志参加。
第七条信息办应建立健全工作会议制度和重大问题集体研究制度,建立业务和技术部门密切合作的工作机制。
第八条信息网络中心负责财政信息化建设技术协调和运行维护工作,拟订财政信息化建设规划和技术标准,审核项目建议书技术需求,督导项目实施和组织项目验收等。
第九条办公厅、预算司、国库司为业务需求牵头研究及审核单位。其中,办公厅负责财政业务管理系统和行政管理系统业务需求的总体协调及审核,预算司负责预算管理的需求研究及审核工作,国库司负责预算执行的需求研究及审核工作。
第十条办公厅是财政信息化建设项目资金、政府采购和安全保密的管理单位,负责项目经费管理,组织政府采购,按照安全保密有关规定,会同信息网络中心研究确定网络安全措施和应用系统网络部署。
第十一条部内其他单位负责项目详尽业务需求建议书编制、应用系统试点推广、参与项目实施和项目验收等工作。
第三章规划与计划
第十二条信息办组织信息网络中心和部内有关单位,根据国家信息化发展有关方针、政策和财政改革与事业发展要求,编制信息化建设规划,包括总体发展规划,应用系统、网络基础设施、运行维护等信息化要素规划等。
第十三条信息办组织信息网络中心和业务需求牵头研究单位,按照规划要求和财政改革发展需要,根据部内单位提出的项目申请,研究制定财政信息化建设项目计划。
第十四条部内各单位应严格执行财政信息化建设规划和项目计划。如确需调整项目计划,由部内相关单位提出变更申请,送信息办秘书处,按规定履行审核程序。
第四章项目的申报和审批
第十五条部内各单位按照财政信息化建设规划,根据本部门业务管理需要,研究提出财政信息化应用系统建设项目申请,会同信息网络中心,编制项目建议书,报业务需求牵头研究单位和信息网络中心审核。
涉及国家秘密的财政信息化建设项目,应当同步制定安全保密方案,报部保密委员会审批同意后申报。
第十六条信息网络中心根据部内各单位申报的应用系统项目需求,结合网络发展和保障体系建设需要,会同部内有关单位提出网络设备配置方案,编制项目建议书。
第十七条业务需求牵头研究单位负责审核应用系统项目建议书的业务需求,信息网络中心负责审核项目建议书的技术内容和初步预算。
第十八条业务需求牵头研究单位、信息网络中心将审核情况报信息办。
第十九条信息办秘书处负责将审核项目进行汇总,对重大项目组织专家论证,编制项目计划,经信息办审核,报信息化领导小组审批。
第二十条办公厅根据信息化领导小组审定的项目计划,按照部门预算管理要求,汇总编制建设项目经费预算,报上级财务主管部门审批,并将批复结果以书面形式通知部内相关单位。
第二十一条未经信息化领导小组批准的建设项目,不得自行筹集经费建设。
第五章项目实施管理
第二十二条项目建设单位应建立健全责任制,明确项目负责人和具体责任人,并严格执行政府采购、工程监理、合同管理等制度。
第二十三条部内相关单位会同信息网络中心,按照批准的项目计划和经费预算,编制建设项目需求方案,信息网络中心会同相关单位组织项目实施。
第二十四条项目采购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和财政部机关政府采购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五条项目实施应当严格按照需求方案执行,切实履行合同;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委托具有相应监理资质的工程监理单位对项目建设进行工程监理,确保项目建设质量。
第二十六条信息安全保密系统应由具有国家保密局认可的具有相应涉密资质的软件开发机构设计开发,建设必须选用国家保密、密码管理部门认可的产品,建成后由国家保密局认可的测评机构进行测评。
第二十七条应用系统的开发、测评工作,由信息网络中心按照标准统一、平台共建、信息共享的要求统一组织管理。
第六章验收与绩效评价
第二十八条信息网络中心负责组织项目验收。
第二十九条项目验收要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方法及程序进行。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项目,不得交付使用。
第三十条加强财政信息化建设项目绩效评价工作,信息网络中心会同部内有关单位,根据财政资金绩效评价管理的有关规定,采用科学方法,对财政信息化建设项目预期目标实现情况、建设过程、项目投资效益、作用和影响等进行综合评估和评价。
第三十一条项目评价工作遵循公正、客观、科学原则,确保分析合理、评价公正。
第七章运行管理
第三十二条信息网络中心负责财政信息化建设项目建成后的运行管理,制定运行维护规范,细化各项管理制度,建立运行维护工作考评机制,制定应急预警方案,确保应用系统和网络安全稳定运行。
第三十三条信息网络中心按照风险评估的相关规定,检验网络和信息系统对安全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及安全措施的有效性,保障财政信息化建设信息安全目标的实现。
第八章资金与资产管理
第三十四条财政信息化建设项目实行计划管理,建设经费列入部门当年预算。
第三十五条建设项目经费要专款专用,不得挤占挪用。
第三十六条建设项目经费要严格履行规定的审批程序,建立制约机制,强化资金安全。
第三十七条项目建设形成的国有资产,要及时办理资产登记相关手续,纳入财政部国有资产统一管理。
第三十八条项目完成后形成的全部工作成果及相关知识产权(包括但不限于专利申请权、专利权、非专利技术的使用权和转让权、著作权或版权以及其他成果权),除有特殊约定外,归财政部所有。
第九章监督检查
第三十九条财政信息化建设项目的监督检查工作要遵循国家法律、法规有关规定。
第四十条财政信息化建设项目应当建立监督检查机制,开展日常监督、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强化项目的监管,确保项目建设质量。
第十章附则
第四十一条财政部根据本办法有关规定,配套制定应用系统需求、合同管理、组织实施、项目验收、网络建设、资金管理、监督检查等单项管理办法。
第四十二条本办法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附:1.财政部信息化应用系统需求管理办法
2.财政部信息化建设项目合同管理办法
3.财政部信息化应用系统组织实施管理办法
4.财政部信息化建设项目验收管理办法
5.财政部信息化网络建设管理办法
6.财政部信息化建设项目资金管理办法
7.财政部信息化建设项目监督检查管理办法
第五篇:交通运输管理办法
山东省旅游包车客运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旅游包车客运管理,确保旅游交通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等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旅游包车客运,是指以运送旅行社旅游团队为目的,为旅行社旅游团队提供旅游交通服务的一种客运方式。
第三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的旅游包车客运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 旅游包车客运管理应遵循积极预防、依法管理、部门协作、各负其责的原则,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由交通运输、旅游、公安、安监等相关部门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履行安全监督管理责任。
第五条 交通运输部门负责旅游包车客运的许可和管理。第六条 旅游包车客运车辆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经公安部门核准获得《机动车行驶证》,并经交通运输部门核准获得《道路运输证》的车辆,方可允许经营旅游客运业务。
(二)旅游包车客运车辆的安全技术状况应当符合《机动车运行安全
技术条件》(GB7258 - 2004)标准,并经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检验合格。
(三)车辆符合国家旅游局颁发的《旅游汽车服务质量》行业标准。
(四)旅游包车客运车辆必须参加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险、驾乘人员险和承运人责任险。第七条 旅游包车客运车辆应当喷涂全省统一的标识,并按规定放置交通运输部门核发的标志牌。标志牌由旅游包车客运企业按规定到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办理。旅游包车客运车辆的标识式样由省级交通运输、旅游、公安和安监部门共同制定。
第八条 旅游包车客运车辆应当安装具有卫星定位功能的行驶记录仪,并保持行驶记录仪正常运行。
第九条 旅游包车客运车辆驾驶人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旅游包车客运车辆的驾驶人必须身体健康,具有相应准驾车型驾驶证,并取得相应准驾车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从业人员从业资格证》。
(二)具有5年以上驾龄,最近3 个记分周期内无记满 12 分记录。
(三)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第十条 交通运输、公安部门应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规定对旅游包车客运车辆进行安全检验和注册登记,并负责旅游包车客运车辆标识的监督检查。
第十一条 交通运输、公安部门应每年对拟用旅游包车客运车辆及其驾驶人等情况进行审查,审查合格的车辆及驾驶从业资格进行备案。
第十二条 旅游包车客运经营单位提供的车辆和驾驶人必须符合第五条至第八条之规定。旅游包车客运车辆载人不得超过核定的人数,不得违反规定载货。
第十三条 旅游包车客运车辆可以借用公交专用车道(BRT专用车道除外)行驶,并与公交车享受同等优先通行权。
第十四条 高速公路单程600公里以上、其他公路单程400公里以上的旅游包车客运车辆,必须配备2名以上驾驶员。驾驶人连续驾车不得超过四个小时,停车休息时间不得少于二十分钟。包车客运经营者应当在每次发车前进行车辆安全检查。未经安全检查或者检查不合格的,不得载客运营。
第十五条 交通运输、公安部门及旅游包车客运经营单位应定期对车辆驾驶人进行交通安全宣传教育。
第十六条 旅游部门负责对旅行社租使用车辆的监督管理。对违规租使用非旅游包车客运车辆的旅行社,由旅游主管部门责令其停业整顿,一年内发生两次以上违规租使用非旅游包车客运车辆的,吊销其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
第十七条 旅行社租使用车辆时,必须与旅游包车客运经营单位签订租车合同,明确双方的义务与责任。
第十八条 旅行社团队租使用车辆必须选择经过交通运输部门许可的旅游包车客运单位的具有相应经营范围的旅游包车客运车辆,严禁旅行社违规租使用无营运手续或达不到相应经营范围的旅游包车客运车辆运送游客。
第十九条 旅行社应加强对游客的交通安全教育,做到文明乘车。第二十条 旅游包车客运车辆发生造成游客伤亡的交通事故,应及时报告公安、交通运输、旅游和安监部门。
第二十一条 旅行社租使用旅游包车客运车辆发生交通事故,按照《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安监局等部门山东省重大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调查处理工作意见(试行)的通知>》规定进行责任调查处理。旅游包车客运经营单位和经营者承担相应责任。交通部门负责对旅游包车客运经营单位和经营者进行安全责任倒查。一年内发生两次死亡3人以上或一次死亡10人以上责任事故的,由交通部门责令旅游包车客运经营单位停业整顿,整改不合格的,吊销其营运资格。
第二十二条 旅行社租使用非旅游包车客运车辆的一经查处,交通运输、公安部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对车辆所属单位及车主予以处罚,旅游部门依据《旅行社条例》有关规定,对旅行社责令改正。
旅行社租使用非旅游包车客运车辆发生交通事故,由旅行社和车辆所属单位及车主分别承担相应责任。旅游部门依据《旅行社条例》有关规定,吊销旅行社的业务经营许可证。交通运输、公安部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对车辆所属单位及车主予以处罚。
第二十三条 交通运输、公安部门应将旅游包车客运车辆安全管理纳入安全管理年终考核内容;安监部门应将旅游包车客运车辆安全管理纳入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范围;旅游部门将旅行社旅游团队包车安全管理纳入旅行社考核评定范围。
第二十四条 各市交通运输、旅游、公安、安监等部门应加强信息交流,定期分析旅游包车客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加强旅游包车客运安全管理的政策措施。第二十五条 各市可依据本办法制定具体实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