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网络银行对传统银行的影响与挑战

时间:2019-05-14 13:59: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议网络银行对传统银行的影响与挑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议网络银行对传统银行的影响与挑战》。

第一篇:浅议网络银行对传统银行的影响与挑战

目 录

一 网络银行的涵义、功能及优势分析 „„„„„„„„„„„„„3

(一)网上银行的概念和分类 „„„„„„„„„„„„„„„3

(二)现阶段网上银行的功能 „„„„„„„„„„„„„„„3

(三)网上银行特殊优势分析 „„„„„„„„„„„„„„„3 二

传统银行核心功能对网上银行发展的重要作用 „„„„„„„„5 三

网络银行对传统银行的影响 „„„„„„„„„„„„„„„„6 四

目前我国网络银行面临的风险 „„„„„„„„„„„„„„„10

(一)系统风险 „„„„„„„„„„„„„„„„„„„„„10

(二)操作风险 „„„„„„„„„„„„„„„„„„„„„10

(三)信用风险 „„„„„„„„„„„„„„„„„„„„„10

(四)信息不对称风险 „„„„„„„„„„„„„„„„„„10

(五)法律风险 „„„„„„„„„„„„„„„„„„„„„11 五

关于我国网络银行风险防范对策 „„„„„„„„„„„„„„11

摘 要

网络银行作为21世纪一种新兴的金融业,其低廉的成本和广阔和前景,已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外资银行主要借助网络无极限的优点,实现远程服务、以弥补其网点少、规模小之不足,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金融竞争归根结底将集中在3条战浅议网络银行对传统银行的挑战线:国内与国外(中资与外资)、业内与业外(同业与混业)、网上与网下(网络银行与传统银行)。由此,中资银行在应传统业务领域竞争以外,还要在网络金融服务领域内与外资银行展开竞争。本文主要从网络银行的功能,传统银行核心功能对网络银行的发展,网络银行对传统银行的全面影响等方面来分析目前网络银行在运转中的具体趋势。

关键词:网络银行;传统银行;挑战;影响;风险防范;网络金融;

一、网络银行的涵义、功能及优势分析

(一)网上银行的概念和分类

1998年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对网上银行的定义是:“网上银行是直对那些通过电子通道,提供零售与小额支付产品和服务的银行。这些产品和服务包括存贷、账户管理、金融顾问、电子账单支付以及其他一些诸如电子货币等电子支付的产品和服务”。2000年,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又发布新的《电子银行集团活动白皮书》,对网上银行的定义补充为:“网上银行是利用电子手段为消费者提供竟然服务的银行,这种服务包括零售业务,也包括批发和大额业务。”按照该定义,网上银行具备了以传统银行更加对等了业务职能,有了一定的独立地位。网上银行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纯网上银行(Internet-Only Bank),指没有或只有极少的分支机构和自动柜员机(ATM),仅利用网络进行金融服务的银行机构;另一类是复合网上银行,即鼠标加水泥石式的网上银行(Click-Mortar Bank),是指拥有实体分支机构,由传统银行发起的网上银行,是一个网上业务和营业网点、自助设备等相互支持的综合服务体系。

(二)现阶段网上银行的功能

从业务上看,网上银行只具有两大类功能:

1.延伸出的虚拟柜台业务。覆盖传统银行可以不设计现金、实物及实物核验的全部柜台业务,主要有:(1)信息查询类服务;(2)转账存取、支付类服务;(3)一般的咨询类业务;(4)部分不涉及事实核验的金融交叉类业务(如银证转账、基金购买等);(5)小额按揭、质押贷款、信用透支等网上可控制风险的资产业务等。这一类业务,网上银行已能够从本质上加以“克隆”。在安全性得到充分保证,电子签名法律效力被完全认可的前提下,传统银行的这些业务将随着互联网的普及逐渐被网上银行代替。

2.对复杂业务的辅助办理。设计现金、实物、事实核验的业务,网上银行还不能够代替传统银行。但是一些对这类业务实施了流程优化,使客户尽可能地预先完成其中的部分流程,从而大大 传统银行办理业务的效率,甚至实现一些业务品种的“一站式”完成。这类业务主要有:(1)申请服务,包括账户开户、空白支票申领、国际收支申报、信用证开证申请;(2)资产类服务;(3)预约类服务;(4)现金与实物类服务,如现金预约存取、保管箱业务等。

(三)网上银行特殊优势分析

1.高效便捷的3A自动服务。网上银行运作的基本策略是前后台业务和数据处理一体化,为银行客户提供了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方式均可得到的便捷灵活的服务,即Anytime、Anywhere、Anystyle的3A服务。而且,目前银行先进的计算机系统能够同时对大量的网上银行业务进行集中处理,所以网上银行能够免去或减少传统银行无法克服的序时排队、重复沟通等低效因素,大大提高客户办理业务的效率。

2.平均成本较低且持续递减。网上银行建设的“沉没成本”(Snuk-cost,SC)是固定的,且不需要支付大量的日常费用。从下图可以看出,网上银行每笔新增业务(或每个新增客户)的边际成本(MC)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使每笔业务的平均成本(AC)随着业务量的增长保持递减,总成本曲线(TC)则增长十分缓慢。因此,网上银行达到一定的使用规模后即产生相对传统银行的明显成本优势并保持增强。据国外调查统计,实体银行网点每一笔交易所需的费用为1.07美元,电话银行为0.45美元,ATM自助银行为0.27美元,而网上银行每笔交易的成本仅为0.01美元。

3.对客户的锁定效应较强。熟悉一个网上银行系统的学习成本是很高的,有的客户还出于安全性的要求购买数字证书等成本较高的耐用物理设备,当客户的这些“转移成本”(Switching Cost)高到一定程度时,便会产生“锁定”(Lockln)效应。这种效应使创新能力较强的网上银行能够获得一定得“特殊奖励”,即使在难以获得专利保护的情况下,与传统银行的大多数产品相比,也不会产生过度竞争。

4.有利于品牌形象和质量标准的确立。网上银行与客户长时间的图形界面交互过程,能够获得向客户展示图形形象的充分机会,并且提供的服务比营业网点更标准、更规范,避免了因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高低及情绪好坏所带来的服务满意度的差异,更可以避免传统银行在工作质量上的大量可控因素。

二、传统银行核心功能对网上银行发展的重要作用

纯网上银行存在的问题充分说明传统银行仍具有不可代替的核心优势和功能,对网上银行发展起到强有力的基础支撑作用,在银行网络化发展中具有明确的定位和重要的价值,一些重要核心功能在网络化发展中不但不应该退化,反而应当不断加强。

(一)以基础货币和长期累积的信用保障支付。不少观点认为,随着互联网和电子货币的发展,货币发行流通与管理不再是国家垄断的特权,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和其他企业均可以根据市场需要发行和管理自己的电子货币,从而导致传统银行的消亡。事实上,一些企业发型的电子货币严格说过是一种企业负债,所依托仅仅是商业信用;纯网上银行所发行电子货币则因为与基础货币之间转换的障碍很多,导致其偿付能力、货币价值、安全性、流动性等都较低;不需要为树立信誉而付出巨大成本。忧郁电子货币的本职是竞争性的信用货币,终将出现与铸造货币相反的“良币驱逐劣币”效应,前两者发行的电子货币由于信用比较低,将无法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要求。

(二)以非标准化和风险化内部的方式融通资金。传统银行管理风险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传统银行管理风险的工具主要是非标准化的,即银行发放的每一笔贷款都是根据借款人的具体需要设计的,都是与借款人独特的未来现金流相对应的;同时发放贷款时候的信息依据和调查、审查、发放、回收过程,也都是非标准化的。二是传统银行在管理风险的过程中对风险进行了内部化。商业银行将所管理的金融风险直接转换成自身所承担的风险,然后再以各种具体手段去管理这些风险。这两个核心特征决定了银行信用的稀缺性和社会普遍接受性,使商业银行区别于其他非银行金融安排,这是纯网上银行无法完全替代传统银行的歌本原因。因为世界上不存在普遍的信誉机制,网络经济使金融市场的参与者获取信息的数量和及时性大为提高,但识别信息性和真伪的能力却难以同步提高甚至可能弱化。单纯利用网上的信息作为风险管理的依据,信息深度和准确性都不够,甚至出现大量恶意欺骗和误导。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2003年7月公布的对电子银行业务的风险管理原则认为:“通过互联网提供金融服务,可以大大改变甚至增加传银行业务风险”,说明网上银行的发展对风险管理的要求不是降低而是提高了,传统银行的风险管理做法不可能由于网上银行的出现而消亡,两者只有相互结合才能使风险管理更有效率。

(三)以多元渠道强化对盈利模式的控制权。纯网上银行所有交易成本上的优势,可以提供有利于传统商业银行的利率条件,但传统银行的信贷活动具有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并对贷款难的客户有相当的存款要求权,总而可以获得较高的存款“乘数”,加上传统银行,特别是传统银行所具有的信用更高、风险更低、综合服务能力更强、替代办理方式和增值服务更多等特殊优势,从而能弥补其存款利率上的不足。此外,纯网上银行相当一部分利润因为经营渠道单一,将被转移到传统银行。如出网上银行的客户使其银行存取款需要在其他传统商业银行的ATM机上办理,从而必须向其他传统商业银行支付费用,这从本质上与传统银行通过网上银行降低经营成本是一样的,只是方向的不同。但纯网上银行的模式削弱了对利润的调剂和控制权,容易受到传统银行有关的竞争限制。当传统银行完成低效机构网点收缩,并将可被网上银行代替的业务都转移到网上办理以后,复合网上银行的盈利能力完全可以高于纯网上银行。

(四)以主动客户管理掌握核心发展资源。企业的发展不可能单纯依靠技术和产品的优越,即使以微软公司为代表的技术领先型企业,也必须依靠市场营销和客户管理体系来强化竞争力。对商业银行而言,首先是风险管理、销售服务以及产品设计都必须掌握足够充分的客户信息,特别是风险客户的信息,才能够精算风险成本,增强竞争能力。所以传统银行掌控的大量企业和个人的私密性商业信息,特别是各类企业的财务报告、财务报表等,都属于宝贵的信息资源,其开发和积累需要长期二艰辛的努力,是商业银行竞争的重要源泉。其次,日趋激烈的竞争要求银行必须及时主动的了解客户需求和市场获利机会,网上银行在客户管理上的虚拟性和被动性却决定了其在这一方面存在难以克服的缺陷,只能借助传统银行提供的客户调查、售前售后服务和客户关系维护等作为重要支持。事实表明,传统银行的客户管理人员在心理分析、处理挫折、关系销售、感情维系等方面的独特有事不可能被网上银行代替,在客户管理方面上银行只能处于工具和平台的地位。

三、网络银行对传统银行的影响

随着网络经济时代的来临,网上银行等新金融技术手段使金融资金的运行效率大幅提升,传统银行能被网上银行实现和代替的功能也越来越多,又面临着技术性“脱媒”的危险。一些纯网上银行认为,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网络的进一步完善,所有银行业务都可以在网上进行,纯网上银行完全可以取代传统银行。一些大型科技公司则看到商业银行日益依赖第三方来履行关键的电子银行职能,意图利用自己的科技优势进入银行服务领域。但仔细分析就可以发现,情况并不像这些纯网上银行和科技公司预期的那样“乐观”。西方国家的不少纯网上银行今年来发展陷入困境,一部分被迫追求与传统银行合并。调查显示,当前运营情况不错的基本上都是复合网上银行,脱离传统银行的纯网上银行存在不少的问题:

(1)资金运转困难,综合经营成本高昂。高科技的运行使纯网上银行的交易成本较低,1999年在美国开办的一家纯网上银行所需的成本为100万美元,美国一家名为Front的技术服务公司甚至宣称,它能以5万美元的低廉收费,在3个月内为几乎任何银行建立一个“网上分支机构。但由于市场准入门槛很低,所采用的技术容易被模仿或代替,几乎所有纯网上银行都难以实现有效的差异化,通常只能进行价格竞争,致使转账、电子支付等大部分交易服务难以收费或收费很低,而存款利息不得不大大高出市场水平,使其融资成本很高。同时,纯网上银行很难将所获得的资金通过电子手段运用到发放贷款这类高收益资产上,通常只能投资于国债、政府基金或其他保守型资产,资金营运十分低效,加上营销成本、风险成本都非常高昂,所以从实际情况看,纯网上银行的综合经营成本并没有预期的那样具有优势。

(2)目标市场定位不明确,业务品种无法适应客户的需求。纯网上银行不能有效地为顾客提供涉及资金、实物及大额信贷等重要放卖弄的服务,无法适应现金偏好较长时期内仍将存在和多渠道个性化理财需求不断增长的形式,如上纯网上银行受经营规模和资金实力因素限制,争夺对安全性、流动性偏好很大的传统银行呵护,特别是核心客户的能力也就十分有限。而对风险偏好较大的基金、证券等行业的客户,网上银行能够提供的收益又显然不具有特别的吸引力。

(3)难以得到简介收益,获利渠道较为单一。网上银行的收益包括直接收益和间接性收益两部分,其中大部分收益是间接的。纯网上银行不可避免地会在成间接收益的大量浪费或流失;复合网上银行则可以采取产品捆绑和价格调剂等多种策略,在保证竞争力的同时,使收益分散体现在不同性质类型的关联业务之中,依靠综合服务而获得广泛利润来源。

(4)操作风险向客户转移,道德风险大幅度增加。纯网上银行只能提供自助的服务方式,其目标客户限于能运用电脑和互联网的人群,但这些客户与传统银行内控严密、经过职业训练的员工相比,产生无上诈骗网站、输入错误等操作风险的可能性仍然会大大增加,二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往往并没有真正认识到并愿意承受这种风险。同时,纯网上银行实物资产和人员极少,对客户丧失了“实体担保”的心里暗示,却往往掌握着比传统银行搞得很多的人均负债(存款),产生道德风险的可能性和一旦产生道德风险的破坏性远高于传统银行。这两类风险如果发生,很容易被宣传放大而产生信任危机,严重的甚至可能对整个纯网上银行造成致命打击。

但综上所述,并不影响到网上银行对传统银行的挑战。随着信息的不断扩展,网上银行开始直逼传统银行。对传统银行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网络银行作为一种全新的新型产业给客户带来各种方便的服务。这种全新的为客户服务的方式,可以使客户不受地理、时空的限制,只要能够上网,就能够在家里、办公室或旅途中方便快捷地管理自己的资产,了解各种信息及享受到银行的各种服务,在未来不太长的时期内,网络银行将取代现有传统银行的经营方式而成为银行业的只要经营手段,这将是传统银行业无法给予和媲美的。

网络银行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巨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削弱传统银行业的优势。过去,传统银行的优势在于拥有遍布全球的机构,代表实力象征的办公高楼大厦和本土人才,而网络银行的发展只需要在国内拥有一个支付网接口就可以在网上向几乎全国的客户提供银行业务服务,如美国的安全第一网络银行只有几十名员工就可以为全国提供金融服务。

(二)改变传统银行的营销方式。在信息社会,网络寻找客户群的最便利的途径。网络银行运营网络这一交易双方沟通、中介的渠道通过在网上聚集巨大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相互促进、融通使交易的效率大大提高,是银行业的运营成本大大降低,业务;量大大的提高。而传统银行的人员促销、网点促销方式不得不彻底改变。

(三)转变传统银行的经营理念。以富丽堂皇的高楼大厦作为银行信誉象征,以铺摊设点、增加银行人员与客户面对面的接触服务经营理念将被以高科技、高安全性,更方便快捷,不受时间地域限制的不直接见面的服务所取代。

(四)调整传统银行的经营战略。是传统银行的经营以产品为导向,向以客户为导向转变。最大限度的满足客户日益多样性的量身定做的个人金融服务,迅速改变银行与客户的联系的方式,压缩银行分支机构网点,投资构建先进网络、网络设备、系统和软件产品。

(五)引起银行竞争格局发生变化。传统银行曾在支付中级中介而业务中占据绝对的垄断地位,当前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和银行化的相对落后给竞争者提供了绝佳的市场进入条件。电子商务的发展不会因为银行网上支付的不支持而停止。很多非专业性机构,包括工厂厂商和非金融企业都在试图分享这一市场。比如早在1994年微软就曾投标收购专长于家庭财务软件的“直觉”公司,虽然失败了但它已经向银行业发出了警告;银行在支付业务中的一统天下的局面正在改变。世界各国的银行都在情形地一是到了这种威胁,银行业的竞争格局已从同业之间的竞争发展到多业进入银行更多市场主体之间的竞争,使竞争更加多元化、复杂化。

网络银行优势明显,一是能够极大地降低经营服务成本,创造巨大的利润空间;二是业务开展不受时间低于限制,可最大限度地扩大业务规模;三是业务运作只需要上网“点击”,节省银行和客户的人力资源;四是使资金流随物流的速度加快,减少在途资金损失。

从1995年世界上第一家新型的网络银行——美国安全第一网络银行成立至今,全球已有超过1000家的银行进入英特网开展网络银行业务。世界银行100强中,已有577家提供了在线金融服务。美国的银行网上客户从1998年底的97万户增至现在的300多万户,年增长率在80%以上,我国从1998年中国银行开发我国第一家网络银行至今,现已有20多家银行的200多个分支机构拥有网址和主页。其中,开展实质性网络业务的机构已达50余家,客户数超过40万。网络银行的建设已经是各国银行业共同的战略性选择。

目前,中国人民银行牵头组织12家商业银行联合共建了中国金融认证中心并已挂牌运行。我国的网络银行尚处于起步,应加快网络银行的发展步伐,培养和建立网络金融问题的专门人才,加强对网络银行业的发展研究,研究对网络银行业的监管问题,为网络发展提供良好的法律环境和物质环境。

同时,各商业银行要积极调整发展战略,把网络银行作为今后的重要发展方向,追踪世界先进技术,不断创新网上银行服务手段和服务方式,最大限度的投入到网络银行的建设中。

四、目前我国网络银行面临的风险

(一)系统风险

(1)操作系统风险。操作系统是作为计算机资源的直接管理者,它直接和硬件打交道并为用户提供接口,是计算机系统能够正常、安全运行的基础。Windows操作系统存在许多安全漏洞,UNIX操作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源代码已公开。根据美、荷、法、德、英、加共同制定的通用安全评价标准《Common Criteria for IT Security Evaluation(简称CC标准)》,微软的Windows操作系统、大部分的UNIX操作系统其安全性仅达到C2级安全,而网络银行的操作系统的安全级别应至少达到B级。

(2)应用系统风险。网络业务系统设计存在漏洞。目前,网络应用软件存在以下安全漏洞:无效参数、失效的访问控制、失效的账户、跨站点脚本漏洞、缓冲溢出、命令注入漏洞、错误处理问题、密码系统的非安全利用、远程管理漏洞、网络及应用软件服务器错误配置。

在设计过程中,只重视“计算机如何完成任务”方面的设计,对运行过程中的程序控制或检查考虑不全面,系统没有为审计留下接口,难以进行实时审计。

(3)数据存储风险。数据存取、保密、硬盘损坏导致的风险。(4)数据传输风险。数据传输过程中被窃取、修改等风险。

(二)操作风险

网络银行操作风险是指由于网络银行中的内部程序、人员、系统的不完善或失误,以及外部事件而导致网络银行直接或间接损失的风险。产生操作风险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网络银行操作风险意识淡薄。(2)组织机构职责不清。(3)内控制度不健全或执行不力。(4)没有适合的网络银行稽核审计部门。

(三)信用风险

网络银行的信用风险主要表现为客户在网络上使用信用卡进行支付时恶意透支,或使用伪造的信用卡来欺骗银行。

(四)信息不对称风险

信息不对称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网络银行无法得到足够客户信息,另一方面是由于客户无法得到有关网络银行的足够信息。信息不对称使得网上客户更容易隐蔽他们的信息和行动,做出对自己有利而对网络银行不利的行为,也使得客户不能正确评价网络银行的优劣。

(五)法律风险

我国对网络银行和网上交易缺乏相应的法规。如:如何征收与管理网上税收、数字签名是否具有法律效力、交易的跨国界问题、知识产权问题、电子合同问题、电子货币问题、电子转账问题。

五、关于我国网络银行风险防范对策

(一)系统风险的防范

(1)物理安全。主要指对计算机设备场地、计算机系统、网络设备、密钥等关键设备的安全防卫措施。为了防止电磁泄露,要对电源线和信号线加装滤波器,减少传输阻抗和导线间的交叉耦合,同时对辐射进行防护。(2)应用安全操作系统技术。安全操作系统不仅可以防范黑客利用操作系统平台本身的漏洞来攻击网络银行交易系统,而且它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屏蔽掉应用软件系统的某些安全漏洞。美国先后开发了各种级别的安全操作系统,其中作为商用的有Data General公司的DG UX B1/B2安全操作系统,HP公司的HPUX CMW B1级安全操作系统等。国内各大科研机构及公司也研制出高安全级别的操作系统,如:中科院信息安全工程研究中心研制的SECLINUX安全操作系统、中软总公司研制的COSIX LINUX系统。目前,中国建设银行的网络银行系统建立在安全操作系统平台之上,该系统基于HP9000硬件平台,采用HP公司的B1级安全操作系统。

(3)数据通信加密技术的应用。对传输中的数据流进行加密,按实现加密的通信层次可分为链路加密、节点加密、端到端加密。在链路数较多以及对流量分析要求不高的情况下,适合采用“端到端加密”方式。在对流量分析要求较高的情况下,可采用“链路加密”与“端到端加密”相结合的方式:用“链路加密”对报文的报头进行加密,防止进行流量分析,再用“端到端加密”对传送的报文进行加密保护。对数据进行加密的算法主要有DES和RSA两种。DES属于私钥加密体制(又称对称加密体制),它的优点是加、解密速度快,算法容易实现,安全性好,缺点是密钥管理不方便。RSA属于公钥加密体制(又称非对称加密体制),它的优点是安全性好,网络中容易实现密钥管理。因此可以采用将DES和RSA相结合的综合加密体制:用DES算法对数据进行加密,用RSA算法对密钥进行加密。

(4)应用系统安全。应用系统安全主要包括对交易双方的身份确认和对交易的确认。在网络银行系统中,用户的身份认证依靠数字签名机制和登录密码双重检验,将来还可以通过自动指纹认证系统进行身份认证。数字签名还确保了客户提交的交易指令的不可否认性。公钥基础设施——PKI(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是解决大规模网络环境中信任和加密问题的很好的解决方案。同时采用安全电子交易协议,目前主要的协议标准有:安全超文本传输协议(S-HTTP)、安全套接层协议(SSL)、安全交易技术协议(STT)、安全电子交易协议(SET),其中SET涵盖了信用卡的交易协定、信息保密、资料完整及数据认证、数字签名等,已经成为事实上的工业标准。加强应用系统开发过程的审计,应用系统运行过程中的实时审计。

(5)应用数据库安全技术。应用存取控制技术、数据加密技术、硬盘分区防护技术、数据库的安全审计技术、故障恢复技术等。

(6)应用防火墙安全技术。建立综合计算机病毒检测技术、代理服务技术和包过滤技术的第四代防火墙,提供DES加密、支持链路加密或虚拟专网、病毒扫描等安全服务,并具有实时报告、实时监控、记录非法登录、统计分析等功能。设置放火墙时要截止所有从135到142的TCP和UDP连接,改变默认配置端口,拒绝PING 信息包,通过设置ACCESS LIST 的过滤规则来实现包过滤功能。采用防火墙双机冷备份策略。进行入侵检测和定期漏洞扫描。

(二)操作风险的防范

操作风险主要来自银行内部,应完善网络银行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科学的操作规范,严格内部制约机制,将不相容职务如管理员与经办员分离、程序员与操作员分离、制作者与执行者分离,对主管和操作员实行IC卡身份鉴别,并同时加口令,任何进入系统的操作必须有日志记载。建立操作风险管理中心,对员工进行防范操作风险的技术培训,监督各项操作风险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对网络银行的操作风险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措施。建立操作风险应急反应中心,对业务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识别出可能导致业务中止的情况,系统的备份及定期测试公司的灾难应急计划,对出现的安全问题提供技术支援和解决方案。使用保险来抵补那些“低频率、高危害”的操作风险。建立操作风险审计中心,对全部的网络银行业务实时监控、网络扫描,并利用审计记录,对业务操作人员和计算机系统管理人员进行稽核。来自外部的操作风险,尤其是网络银行金融欺诈方面,不但要对个人服务的零售业务进行监控,还要加强对登录网络银行的企业加强监控,通过数据挖掘软件对可疑资金交易进行分析,防范利用网络进行非法资金交易。

(三)信用风险的防范

建立全国性的用户信用管理信息系统,将用户划分为不同的信用等级,针对不同等级的用户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应共享客户资料信息库,与其他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世界各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及时将客户的守信情况和违约情况记录入库。

(四)信息不对称风险的防范

建立信息披露制度,强化信息披露的质量。应定期发布经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关于网络银行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的公允信息,披露有关网络银行风险的大小和网络银行为了规避风险而采取的措施以及消费者权益保护的信息。建立社会监管体系,网络银行之间进行相互监督。

(五)法律风险的防范

应充分利用和执行《网络银行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应充分利用《合同法》、《会计法》、《票据法》、《支付结算办法》等法律拟订网络银行相关协议,制定有关业务流程和业务处理规定,应充分利用目前执行的关于网络安全方面的行政法规,如《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等,充分利用中国金融认证中心在认证技术方面的权威性和第三方认证的合理性。网络银行应注重交易数据的保管,为可能的纠纷或诉讼过程做好证据准备。建立网络银行法律监管体系,制定网络银行的外部惩罚措施以及网络银行的市场退出机制。建立网络银行业务运营法律体系,如建立《电子银行法》、《电子签名法》、《电子资金划拨法》等法律法规,同时对已有法律法规进行充实、修改。完善网络银行配套法律法规建设,主要有税收征管法、国际税收法、电子商务法、刑法、诉讼法、票据法、证券法、商业银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加强与国际立法、司法实践的交流与合作,加大打击网上洗钱、网上盗窃等电子犯罪的力度。

参考文献

[1] 周建松:《现代货币银行学》,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2] 黄达.:《金融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3] 周建松:《货币金融学概论》,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 [4] 王光远:会计历史与理论研究[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 [5] 国家统计局.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2)[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

主要相关网站

中华财会网(http://www.xiexiebang.comET.Channel.Web/)百度搜索网(http://www.xiexiebang.com/)等

第二篇:物权法对银行的影响

物权法对银行的影响

联系:王国富 13855399120

目 录

一、贷款篇

二、物权法介绍

三、案例

四、物权法对银行的实际影响

1、《担保法》与《物权法》的关系

2、物权法定原则

3、可供担保的财产范围扩大了

4、登记制度的日益完善

5、不动产登记效力、不动产异议登记

6、规定了“预告登记制度”

7、建筑物的所有权规则

8、明确了建筑物与土地使用权一同抵押的内涵

9、正在建造的建筑物抵押

10、土地使用权抵押问题

11、地役权

12、设立了浮动抵押制度

13、最高额抵押

14、主从合同的效力关系

15、区分了担保物权与担保合同的生效时间

16、担保物权的行使期间

17、抵押财产转让

18、完善了担保物的实现方式

19、抵押物灭失而优先行使代位权 20、担保物优先受偿权的法定例外

21、抵押不破租赁

22、质押财产毁损

23、有价证券权的实现

24、可出质的权利及其法定手续规定

25、应收账款出质

26、留置权的实现

27、留置优先

一、贷款篇 贷款具有在某一限定的时间内获得一笔利息收入的预期。这个预期可能实现,也可能不仅收不到利息,而且连本金都收不回来。这就是风险。

每笔贷款都存在着偿还的不确定性。这一点从银行的产生到现在几乎都没有改变过。

对商业银行而言,坏帐是利润的天敌。避免坏帐就是创造利润,而制造坏帐就是制造亏损,避免坏帐能力的高低,取决于银行贷款风险管理水平的高低。

每笔贷款的生成是一个为顾客量身定做的工程,银行为顾客发放贷款就象裁缝师傅为顾客定做服装,他们要仔细地度量顾客的需求和能力,以确保这笔贷款能合理的按其能力满足其需求。这个方法从古至今没有实质性的变化。

80%的客户是诚实的,但是20%的不诚实的客户都可能造成银行80%的不良贷款。

例:如果商业银行一笔1000万元的贷款成为坏帐,就要从利息收入中提取1000万元去冲销这笔坏帐,而1000万元的利息收入在0.5%的贷款收益率的情况下,需要20亿元的1年贷款才能取得。

二、物权法介绍

2007年3月16日,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高票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这部法律,历经波折,总共过堂审了八次,屡创立法史的新纪录。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物权法作为调整财产关系最重要的法律之一,与我们的生活和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因此需要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困难可想而知。银行也是利益体之一,物权法与银行业务的关系可说密切,其颁布实行对银行信贷业务的开展有许多有利之处。扩大了担保物的范围和担保种类,完善了担保物的实现形式,确定了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新增担保形式最高额抵押,设立了浮动抵押制度。

三、案例

1.某农村信用社为了将某酒店的房屋产权(土地使用权)过户到农村信用社,支付6万元给当地一家商业银行。原来,该酒店的房屋产权证抵押在农村信用社,而土地使用权证则抵押在某商业银行。该农村信用社为落实债权,按照规定必须要向登记部门提供房屋的产权证和土地使用权证,因而发生上述一幕。如果在2007年10月1日(《物权法》正式施行)以后发生同类抵押贷款,则不存在上述问题。因为《物权法》第一百八十二条规定: 以建筑物抵押的,该建筑物占用范围内的建设用地使用权一并抵押。以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的,该土地上的建筑物一并抵押。抵押人未依照前款规定一并抵押的,未抵押的财产视为一并抵押。通过这则实例,可以感受到《物权法》对金融机构开展信贷业务的影响力,特别是对抵押贷款占据贷款业务主导地位的农村信用社。

2.某县城郊区一个体老板,因借信用社多笔贷款到期未还,已逾期超过三年,便将信用社告上了法庭。诉讼理由很简单:贷款已超过法律时效,要求法院宣告其所你贷款债务无效。

四、物权法对银行的实际影响

1、《担保法》与《物权法》的关系

《物权法》第l78条明确规定:“担保法与本法的规定不一致的,适用本法”。对此的理解,应注意:

(1)《担保法》的规定与《物权法》不一致的,应该适用后者的规定。实际上,《物权法》有诸多修改《担保法》的规定,这也是《物权法》做出前述明确规定的原因所在。

(2)《物权法》未作规定的问题,《担保法》有关规定仍然可以适用。

(3)《担保法》司法解释有不同于《物权法》规定的,仍然应该适用后者。

鉴于此,银行必须注意比较《物权法》和《担保法》及其司法解释的异同来及时调整银行内部管理制度和各种格式文本,防止《物权法》施行后引发的风险。

2、物权法定原则

《物权法》第5条明确规定:“物权的种类和内容,由法律规定。” 我国司法实践中虽然流行“物权法定”原则的理念,但是这毕竟没有被法律明文规定,这也使一些缺乏法律明文规定的物权在实践中得到发展。众所周知,银行对“物权法定”问题抱有很大的侥幸心理,在接受担保物权的实践中发展了大量当时法律没有明文规定的物权。

本条意味着包含在担保物权在内的各种物权均应该由法律来规定,这里的法律应该仅限于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除非《物权法》或者其他法律有明确授权国务院可制定行政法规来规范的除外。该法第172条进一步肯定了担保物权的法定原则,即“债权人在借贷、买卖等民事活动中,为保障实现其债权,需要担保的,可以依照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规定设立担保物权。”

《物权法》施行以后,该条规定将给银行带来以下影响:

(1)基于行政法规或监管规章确立的担保物权,其合法有效性可能不为法院所承认;(2)缺乏法律法规肯定的担保权利,尽管在银行业实践中已经得到普遍认可,但是也可能被法院所否认。

3、可供担保的财产范围扩大了

《物权法》第180条 债务人或者第三人有权处分的下列财产可以抵押:

(一)建筑物和其他土地附着物;

(二)建设用地使用权;

(三)以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取得的荒地等土地承包经营权;

(四)生产设备、原材料、半成品、产品;

(五)正在建造的建筑物、船舶、航空器;

(六)交通运输工具;

(七)法律、行政法规未禁止抵押的其他财产 《物权法》第184条 下列财产不得抵押:

(一)土地所有权;

(二)耕地、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但法律规定可以抵押的除外;

(三)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教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和其他社会公益设施;

(四)所有权、使用权不明或者有争议的财产;

(五)依法被查封、扣押、监管的财产;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得抵押的其他财产。

担保物权作为物权法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与银行信贷业务的关系最为密切,在此之前我国已经制定了担保法,对信贷业务的发展起到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物权法在担保法的基础上,扩大了可供担保的财产范围,不仅给借款人拓宽了融资的渠道,也使银行扩大了办理信贷业务的范围,让银行的信贷资产得到更有效、更安全的保障。

1.动产抵押中,生产设备、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可作抵押。《物权法》第180条第(5)项对此做出规定。而现行的《担保法》对于可供抵押的动产只规定了机器、交通运输工具和其他财产。

2.建筑物、船舶、航空器如果正在建造中,也可以抵押。

3.不是现实存在的财产,未来将拥有的动产也可以抵押。《物权法》在第181条规定:“经当事人书面协议,企业、个体工商户、农业生产者可以将现有的以及将有的生产设备、原材料、半成品、产品抵押,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形,债权人有权就实现抵押权时的动产优先受偿。”

4.基金份额、股权、应收帐款也可以质押。现行担保法对权利质押的规定体现在担保法第75条,可以质押的权利包括票据、债券、存款单、仓单、提单、依法可以转让的股票和股份、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等。而物权法将权利质押的范围扩大了,基金份额、股权、应收帐款同样也可以质押。这样就更加体现了“物尽所能”这个人们所追求的目标。但在办理质押时应注意,物权法规定以基金份额、股权、应收帐款出质的,当事人应当订立书面合同,质权自办理出质登记时成立,出质后,不得转让,但经出质人与质权人同意的除外。出质人转让所得的价款,应当向质权人提前清偿债务或者提存。

5.以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取得的荒地等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抵押物的“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土地使用权”改为“荒地等土地承包经营权” 对于荒地等土地承包经营权设定抵押,应该关注这些荒地是否经过招标、拍卖或者公开协商等方式取得,如果取得方式上存在问题也将导致利害关系人的抗辩,并可能引发法院拒绝认定荒地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抵押法律效果

4、登记制度的日益完善

有利于农村信用社降低交易成本和防范风险。不动产登记制度的统一有利于降低农村信用社抵押权的实现成本。

一、登记制度统一,减轻了农村信用社和担保人的负担。

《物权法》法第10条规定:“不动产登记,由不动产所在地的登记机构办理;国家对不动产实行统一登记制度”。

《物权法》第182条:“以建筑物抵押的,该建筑物占用范围内的建设用地使用权一并抵押;以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的,该土地上的建筑物一并抵押;抵押人未依照前款规定一并抵押的,未抵押的财产视为一并抵押”。

可以避免以前房产、土地分开登记造成的混乱,有效解决目前登记机关过多、程序繁琐、效率低下、成本过高等问题,农村信用社在接收和处置抵债资产时,不必再重复交费,从而降低成本。

二、预告登记制度有利于农村信用社防范风险。《物权法》第20条明确规定预告登记后,没有经过登记权利人同意而处分不动产的,不发生物权效力,这样就杜绝了诸如开发商利用房产多重抵押贷款等问题,从而有效保护了购房者和农村信用社双方的合法权益。

三、错误登记追责制度有利于农村信用社索赔。

《物权法》第21条规定:“因登记错误,给他人造成损害的,登记机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这就明确了登记机构应当承担的民事赔偿责任,为农村信用社索赔提供了法律依据。

5、不动产登记效力、不动产异议登记

不动产权利归属问题是银行信贷实践中常见的问题之一,尤其是在接受不动产抵押的融资实践中,往往容易发生权利效力的分歧问题。《担保法》及其司法解释都强调了抵押权的效力,尤其是其抗辩第三人的效力,依赖于抵押物的登记。但是法律法规对于登记效力的纠纷中,以何者为准的问题,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本次《物权法》第l7条、第19条确立的登记效力规则包含了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物权法》第17条 不动产权属证书是权利人享有该不动产物权的证明。不动产权属证书记载的事项,应当与不动产登记簿一致;记载不一致的,除有证据证明不动产登记簿确有错误外,以不动产登记簿为准。

(1)强调了不动产权属证书的基本法律地位,即“不动产权属证书是权利人享有该不动产物权的证明”。该规定要求银行不但重视取得不动产他项权利证书,还应尽可能去登记部门核实权属证书是否与登记簿记载内容一致。

(2)比较了不动产权属证书与不动产登记簿记载内容的法律效力,并且明确规定原则上后者优于前者——“记载不一致的,除有证据证明不动产登记簿确有错误外,以不动产登记簿为准”。

《物权法》第19条规定:“权利人、利害关系人认为不动产登记簿记载的事项错误的,可以申请更正登记。不动产登记簿记载的权利人书面同意更正或者有证据证明登记确有错误的,登记机构应当予以更正。不动产登记簿记载的权利人不同意更正的,利害关系人可以申请异议登记。登记机构予以异议登记的,申请人在异议登记之日起十五日内不起诉,异议登记失效。异议登记不当,造成权利人损害的,权利人可以向申请人请求损害赔偿。”

上述规定对银行办理抵押贷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银行必须对抵押物的权属进行深入和全面的调查,确保抵押人对抵押物享有所有权,因为一旦抵押后抵押物的所有权发生纠纷,银行必须耗费许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处理。

2.不能接受异议登记期间的不动产作抵押物,因为如果银行接受异议登记期间的不动产作为抵押物的,一旦登记更正后的权利人不追认,则抵押不发生效力。因此,银行在办理抵押贷款时,必须对不动产的权利状态进行深入调查,如发现处于异议登记期间的,则不应接受,应要求借款人更换抵押物,或待异议登记失效后再办理

6、规定了“预告登记制度”

《物权法》第20条规定:“当事人签订买卖房屋或者其他不动产物权的协议,为保障将来实现物权,按照约定可以向登记机构申请预告登记。预告登记后,未经预告登记的权利人同意,处分该不动产的,不发生物权效力。预告登记后,债权消灭或者自能够进行不动产登记之日起三个月内未申请登记的,预告登记失效。”

预告登记:即为保全一项将来发生不动产物权转动为目的的请求权的不动产登记。物权公示是确认所有权归属的一项重要原则,现行法律规定,动产的公示形式是交付,不动产的公示形式是登记,但是不动产必须是实际存在的才可以进行登记。因此,现实生活中“多重抵押”现象屡见不鲜。物权法规定预告登记后,没有经过登记权利人同意处分不动产的不发生物权效力,这样就杜绝了开发商将房产多重抵押贷款,从而保护了购房人和银行的合法权益。但是应该注意,该条款同时规定在预告登记后,如果能够进行不动产登记了,三个月内必须申请登记,一旦抵押人未能在“能够进行不动产登记之日起三个月内”及时办理正式登记,则抵押权属待定,银行的抵押权将遭受因抵押人的所有权预告登记失效而面临债权落空的风险。

7、建筑物的所有权规则

《物权法》第70条 业主对建筑物内的住宅、经营性用房等专有部分享有所有权,对专有部分以外的共有部分享有共有和共同管理的权利。

《物权法》第73条 建筑区划内的道路,属于业主共有,但属于城镇公共道路的除外。建筑区划内的绿地,属于业主共有,但属于城镇公共绿地或者明示属于个人的除外。建筑区划内的其他公共场所、公用设施和物业服务用房,属于业主共有。《物权法》对建筑物内的住宅、经营性用房以及建筑区划内的公共场所、设施和物业服务用房的归属问题作了明确规定:业主对建筑物内的住宅、经营性用房等专有部分享有所有权,对专有部分以外的共有部分享有共有和共同管理的权利;建筑区划内的道路,属于业主共有,但属于城镇公共道路的除外;建筑区划内的其他公共场所、公用设施和物业服务用房,属于业主共有。这里的权属机制与传统的规则或惯例有所不同,强调了业主的共有机制。

为此,银行在向开发商或物业公司提供融资过程中,如果这些公司试图用“专有部分以外的共有部分”或建筑区划内的“其他公共场所、公用设施和物业服务用房”等作为担保物,应对其权利归属问题进行审查,并应取得真正所有权主体的同意方可接受此类物的担保。

8、明确了建筑物与土地使用权一同抵押的内涵

《担保法》第36条规定:“以依法取得的国有土地上的房屋抵押的,该房屋占用范围内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同时抵押。以出让方式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抵押的,应当将抵押时该国有土地上的房屋同时抵押。”确立了房地产同时抵押的制度,但是,在实践操作中如果只约定了以房屋抵押,未约定以土地使用权抵押;或只约定以土地使用权抵押,而未约定以房屋抵押的,应当如何认定抵押的效力及抵押的范围,则不无疑问。

《物权法》第182条明确:“以建筑物抵押的,该建筑物占用范围内的建设用地使用权一并抵押。以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的,该土地上的建筑物一并抵押。抵押人未依照前款规定一并抵押的,未抵押的财产视为一并抵押。”

《物权法》第183条乡镇、村企业的建设用地使用权不得单独抵押。以乡镇、村企业的厂房等建筑物抵押的,其占用范围内的建设用地使用权一并抵押

9、正在建造的建筑物抵押

《物权法》第187条规定:“以本法第180条第一款第一项至第三项规定的财产或者第五项规定的正在建造的建筑物抵押的,应当办理抵押登记。抵押权自登记时设立。” 明确区分了合同生效与抵押权设立之间的关系,使抵押合同签订后,抵押人拒绝办理抵押登记手续时,追究抵押人的违约责任有了合法依据。

10、土地使用权抵押问题

《物权法》第180条 债务人或者第三人有权处分的下列财产可以抵押:

(二)建设用地使用权;

(三)以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取得的荒地等土地承包经营权

《物权法》第173条 设立建设用地使用权,可以采取出让或者划拨等方式。

工业、商业、旅游、娱乐和商品住宅等经营性用地以及同一土地有两个以上意向用地者的,应当采取招标、拍卖等公开竞价的方式出让。严格限制以划拨方式设立建设用地使用权。采取划拨方式的,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关于土地用途的规定。

《物权法》第140条 建设用地使用权人应当合理利用土地,不得改变土地用途;需要改变土地用途的,应当依法经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物权法》第143条 建设用地使用权人有权将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互换、出资、赠与或者抵押,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物权法》第144条 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互换、出资、赠与或者抵押的,当事人应当采取书面形式订立相应的合同。使用期限由当事人约定,但不得超过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剩余期限。

《物权法》第145条 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互换、出资或者赠与的,应当向登记机构申请变更登记。

《物权法》第146条 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互换、出资或者赠与的,附着于该土地上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一并处分。

《物权法》第147条 建筑物、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转让、互换、出资或者赠与的,该建筑物、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占用范围内的建设用地使用权一并处分。注意:划拨的土地使用权不得转让、出租、抵押,如果需要转让、出租、抵押等,应该办理土地出让手续或经政府批准,并重新签定合同,补交土地有偿使用费后抵押权人有优先受偿权。

《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50条规定,设定房地产抵押权的土地使用权是以划拨方式取得的,依法拍卖该房地产后,应当从拍卖所得的价款中交纳相当于应交纳的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款额后,抵押权人方可优先受偿。

11、地役权

《物权法》第156条 地役权人有权按照合同约定,利用他人的不动产,以提高自己的不动产的效益。前款所称他人的不动产为供役地,自己的不动产为需役地。地役权是土地 所有人、土地使用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宅基地使用权人为使用自己土地的便利而使用他人土地的权利。

这是我过法律在立法层面上首次出现的一种新型的权利,在实践中还未引起大家的注意,这种权利对银行信贷业务的影响很大。例如:张某在江边有一块地,地后面是王某的一幢六层的房子,王某为了不影响他的房子的景观,就和张某签定了一个地役权的合同,约定张某不能在该块土地上盖房子,王某一次性向张某支付100万元,然后两人相约去 房管局办理一个地役权的登记,至此该地役权生效。由于该土地是设立了地役权的不动产,他在使用上就受到了限制,直接影响到他的价值的实现,若银行在信贷业务中接受该土地作为抵押时,就应该考虑到地役权这个新问题,要弄清楚该土地是否已经设立了地役权。

12、设立了浮动抵押制度

《物权法》第181条规定:“经当事人书面协议,企业、个体工商户、农业生产经营者可以将现有的以及将有的生产设备、原材料、半成品、产品抵押,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形,债权人有权就实现抵押权时的动产优先受偿。” 浮动抵押,是指权利人以现有的和将有的全部财产或者部分财产为其债务提供担保。在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形时,债权人有权就约定实现抵押权时的动产优先受偿。比如企业以现有的以及未来可能买进的机器设备、库存产成品、生产原材料等动产担保债务的履行。抵押权设定后,抵押人可以将抵押的原材料投入成品生产,也可以卖出抵押的财产。当发生债务履行期届满债务未受清偿、抵押人被宣告破产或者被撤销、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形出现、严重影响债权实现的情形出现时,抵押财产确定,也就是说此时企业有什么财产,这些财产就是抵押财产。在实践操作中应注意:

1、抵押人只能是企业、个体工商户及农业生产经营者:个人、民间团体、事业单位等主体不能设定浮动抵押;

2、抵押财产限于生产设备、原材料、半成品、产品等动产:土地使用权、厂房建筑物等不动产,以及非生产性的交通工具、非生产性的设备,如职工康乐设备不得用于设定浮动抵押;

3、抵押物不特定:普通的抵押要求抵押物明确具体,而浮动抵押却是以现有的以及将有的财产作抵押,抵押物处于不断的增减、变动过程中,直到债务到期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形时,抵押物才得以确定,抵押权人也只能对该事由发生时确定的财产行使抵押权;

4、抵押人有权按正常的经营方式处分抵押物:在抵押期间,抵押人处分现有的以及将有的财产不必经抵押权人同意,抵押权人对抵押人正常处分该财产无追及的权利,只能就法定或约定的事由发生时确定的抵押财产行使抵押权利。如果抵押人不是在正常的经营活动中处分抵押物,而是恶意处分抵押物的,则抵押权人有权申请人民法院予以撤销。

5、到抵押人住所地的工商部门办理抵押登记手续后,方可以对抗善意第三人:《物权法》第一百八十九条规定:“企业、个体工商户、农业生产经营者以本法第一百八十一条规定的动产抵押的,应当向抵押人住所地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登记。抵押权自抵押合同生效时设立;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但是,根据该条第二款的规定,虽然已经合法登记,但仍不能对抗在正常经营活动中已支付合理价款并取得抵押财产的买受人。反面而言,如果抵押人不是在正常经营活动中,而是恶意处分抵押物,则抵押权人的抵押权可以对抗买受人

13、最高额抵押

1.担保范围的问题

《物权法》第203条 为担保债务的履行,债务人或者第三人对一定期间内将要连续发生的债权提供担保财产的,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形,抵押权人有权在最高债权额限度内就该担保财产优先受偿。最高额抵押权设立前已经存在的债权,经当事人同意,可以转入最高额抵押担保的债权范围。

这里允许债权人将最高额抵押权设立前已经存在的债权纳入到抵押担保的范围中,有助于债权人和债务人灵活运用最高额抵押机制来实现相关利益的优化配置和平衡。最高额抵押担保债权未确定情形,允许当事人约定抵押权的转让或者协议变更债权确定的期间、债权范围以及最高额债权额等。2.债权变更的问题

《物权法》第204条明确规定:“最高额抵押担保的债权确定前,部分债权转让的,最高额抵押权不得转让,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物权法》第205条则进一步允许抵押权人与抵押人可以通过协议变更债权确定的期间、债权范围以及最高债权额,但变更的内容不得对其他抵押权人产生不利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最高额抵押债权确定前禁止转让抵押权的机械性,将大大有利于债权人权益的实现,也使最高额抵押权的灵活性和担保作用得到更好发挥。规定了抵押权人的债权确定事由。银行可以灵活的运用最高额抵押担保债权确定前可由当事人约定债权确定的期限、债权范围以及最高债权额等机制来最大程度的保护银行债权,并为未来债权和抵押权的转让留下相应空间。3.债权确认问题

《物权法》第206条明确列举抵押权人的债权确定事由:约定的债权确定期间届满;没有约定债权确定期间或者约定不明确,抵押权人或者抵押人自最高额抵押权设立之日起满两年后请求确定债权;新的债权不可能发生;抵押财产被查封、扣押;债务人、抵押人被宣告破产或者被撤销;法律规定债权确定的其他情形。

这种明确的列举,便于债权人在法定情形出现时,可灵活自由、及时地行使债权及抵押权的转让,以最优化的方式来保护和实现自己的债权。

4.部分转让的问题

《担保法》及其司法解释都禁止最高额抵押债权转让,而《物权法》对此进行了更正,依照《物权法》规定,银行可以在最高额抵押担保的债权确定之前转让债权,但最高额抵押权不随债权转让。如果需要最高额抵押权不随债权转让,银行可以在转让协议中约定最高额转让的方式。有两种方式:一是部分债权转让,抵押权也部分转让,原最高额抵押所担保的债权额随之相应减少,但这种情况下,需要注意转让的抵押债权要重新办理抵押登记,原最高额抵押权要做变更登记。二是部分债权转让,全部额抵押权随之转让,未转让的部分债权成为无担保债权。银行在新的最高额抵押担保机制下,应注意以下几点:

其一,充分运用最高额抵押担保适用债权范围的相对灵活性,可将设立抵押前的无担保的债权纳入到抵押担保范围中来。

其二,灵活运用最高抵押担保债权确定前可由当事人约定债权确定的期间、债权范围以及最高债权额等机制,来最大程度地保护银行债权,并为未来债权和抵押权的转让留下相应空间。为此,银行应及时修改最高额抵押担保管理制度和相关格式文本,尽管有法律的灵活化规定,如果银行与客户的协议文本依然未改变,仍然无法充分享受新法对债权人更为有利的保护。

其三,充分、及时地运用最高额抵押债权确定的法定事由来维护银行债权,尤其是通过这些法定事由及时转让债权和抵押权。

14、主从合同的效力关系

《物权法》第172条 设立担保物权,应当依照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规定订立担保合同。担保合同是主债权债务合同的从合同。主债权债务合同无效,担保合同无效,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担保合同被确认无效后,债务人、担保人、债权人有过错的,应当根据其过错各自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1)这里的主从合同关系是针对“设立担保物权的合同”与主债权合同确立的效力规则,而不是一个普遍性的针对担保合同与主债权合同的关系,该规则并没有排除“独立保函”的合法性,因为独立保函是保证类的从属合同而不是担保物权类的从属合同。

(2)对于担保物权合同与主合同效力上,原则上从合同的效力依赖于主合同,即主债权合同无效,担保合同无效。这里的原则与《担保法》第5条确立的规定不同。《担保法》第5条没有区分物权担保合同还是保证担保合同,而一概规定“担保合同是主合同的从合同,主合同无效,担保合同无效。担保合同另有约定的,按照约定”,这就确立另有约定的补充机制。

(3)从合同效力对主合同的依赖性仅在“法律另有规定”时例外,这里的“法律”也应该狭义的理解银行通过担保物权合同设立担保时,应该防范因主债权债务合同效力纠纷引发的担保物权合同无效的问题,而不能机械的依据《担保法》第5条规定来抗辩。对于担保物权合同无效后的补救,银行可依据《民法通则》《合同法》《物权法》确立的过错责任机制来主张权利。

15、区分了担保物权与担保合同的生效时间

《担保法》未明确区分担保合同的生效条件和担保权的生效时间。而《物权法》则在一定程度上将担保合同的生效时间与担保物权的生效时间区分开来。

《物权法》第15条的规定,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合同另有约定外,物权合同(包括担保合同)自成立时生效;未办理登记不影响合同效力。区分担保合同与担保物权的生效时间,理顺了二者之间的法律关系,将会明晰、简化银行担保融资业务的操作,并且能更好地保护银行利益。

16、担保物权的行使期间

抵押权人应当在主债权诉讼时效期间内行使抵押权。最高院《担保法解释》第12条第二款规定:“担保物权所担保的债权的诉讼时效结束后,担保权人在诉讼时效结束后的二年内行使担保物权的,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 《物权法》第202条规定:“抵押权人应当在主债权诉讼时效期间行使抵押权;未行使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

因此,抵押权人应当在主债权时效存续期间内行使抵押权。这比《担保法》行使抵押权的诉讼时效减少了2年。此外,应当注意的是:

1、抵押权人行使期间,不同于诉讼时效,不能中断、中止和延长,不因为抵押权人向抵押人主张抵押权或抵押人确认抵押权而中断;

2、主债权诉讼时效结束后,则抵押权人行使期限即届满,主债务人重新确认债务的,对抵押人不具有约束力,抵押权不当然也重新得到确认;

3、主债权诉讼时效结束后,要使抵押权重新生效,则应当另行重新设立一个抵押合同法律关系,而不能通过抵押人签收履行担保责任通知书的方式得以确立。

17、抵押财产转让

否定了担保物权的追及效力,担保物权人应当注意的是,同意担保人转让担保物,同时,还隐含了担保物权消灭的含义,担保物权人应充分注意担保物权已通过担保物的转让价款来体现

《担保法》第49条规定:“抵押期间,抵押人转让已办理登记的抵押物的,应当通知抵押权人并告知受让人转让物已经抵押的情况;抵押人未通知抵押权人或者未告知受让他的,转让行为无效。”最高院《担保法解释》第67条:“抵押权存续期间,抵押人转让抵押物未通知抵押权人或者未告知受让人的,如果抵押物已经登记的,抵押权人仍可以行使抵押权;取得抵押物所有权的受让人,可以代替债务清偿其全部债务,使抵押权消灭。受让人清偿债务后可以向抵押人追偿。如果抵押物未经登记的,抵押权不得对抗受让人,因此给抵押权人造成损失的,由抵押人承担赔偿责任。” 《物权法》第191条规定:“抵押期间,抵押人经抵押权人同意转让抵押财产的,应当将转让所得的价款向抵押权人提前清偿债务或者提存。转让的价款超过债权数额的部分归抵押人所有,不足部分由债务人清偿。抵押期间,抵押人未经抵押权人同意,不得转让抵押财产,但受让人代为清偿债务消灭抵押权的除外。” 根据该条:

1、抵押期间,抵押人转让抵押物的应当经抵押权人同意;

2、经抵押权人同意而转让抵押财产的,应当将转让所得价款向抵押权提前清偿债务或者提存;

3、未经抵押权人同意而转让抵押财产的,转让行为无效;但是,如果受让人代为清偿债务的,则除外。

其中特别要提醒注意的是,根据该条,抵押权并不具有追及效力。作为抵押权人一旦同意抵押人转让抵押财产,则必须自身时刻跟进转让交易,有效控制交易价款,以保障自身优先受偿权的实现。亦即,此时,抵押权人的同意,不仅仅单纯意味着同意抵押物转让,而且还同意抵押权消灭。在实际操作中,建议抵押权人应当参与抵押物转让合同的签订,并约定抵押物转让价款直接划付给抵押权人清偿债务或划付给提存机关提存。

18、完善了担保物的实现方式 《物权法》第195条第二款规定:“抵押权人与抵押人未就抵押权实现方式达成协议的,抵押权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拍卖、变卖抵押财产。”

即如果抵押权人与抵押人未能就抵押权人实现方式达成协议的,不必提起诉讼,而可以直接申请人民法院进行拍卖、变卖抵押财产。

但在实践中应当注意的是,该种申请直接拍卖、变卖,仅限于抵押权人与抵押人就抵押权实现方式达不成协议,而对抵押的事实、抵押的效力以及债权债务没有争议的情形。如果抵押人与抵押权人对抵押的事实、效力或债权债务均存在异议的情况下,则不能直接请求人民法院进行拍卖、变卖,而应当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取得生效法律文书后,再依据执行程序进行拍卖、变卖。当然在实际操作中,如何认定只是对实现方式达不成协议?如何防范抵押人恶意阻碍抵押权人直接申请人民法院拍卖、变卖?还有待相关机关作出解释。

19、抵押物灭失而优先行使代位权 《物权法》第174条则规定:“担保期间,担保财产毁损、灭失或者被征收等,担保物权人可以就获得的保险金、赔偿金或者补偿金等优先受偿。被担保债权人履行期未届满的,也可以提存该保险金、赔偿金或者补偿金等。”

相对于《担保法》及其解释变化主要体现在适用物上代位性的权利范围及对于主债权未届履行期限时担保物权人代位权行使方式上。首先,在物上代位性的权利范围方面,《物权法》扩大到了所有的担保物权,即不仅仅抵押权的抵押物存在物上代位性,质权、留置权的标的物同样存在物上代位性。其次,在主债权未届履行期限时担保物权人行使代位权的方式上,“也可以提存该保险金、赔偿金或者补偿金等”。亦即,此时物上代位权的行使方式有两种:

1、提存该保险金、赔偿金或者补偿金;以区别于《担保法》解释中的请求人民法院对前述保险金、赔偿金或补偿金等采取保全措施。根据物权法定原则,由于《物权法》并未赋予抵押权人请求人民法院采取保全措施的权利,因此,根据《物权法》,抵押权人已不能再请求人民法院采取保全措施,而只能对前述保险金、赔偿金或者补偿金进行提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第十二条的规定公证机构可以办理提存业务,因此,如果需对保险金、赔偿金或补偿金进行提存的,可以到公证处办理提存手续。

2、除了提存外,还可以就保险金、赔偿金或者补偿金等优先受偿;区别于《担保法》及其解释对于主债务未届清偿期时,只能请求人民法院采取保全措施的单一救济途径。

20、担保物优先受偿权的法定例外

《物权法》第170条 担保物权人在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担保物权的情形,依法享有就担保财产优先受偿的权利,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该条规定表明:担保物的优先受偿权并不是绝对的,可能受到法律另有规定的挑战,这里的“法律”应该仅仅限于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文件,而不能包括国务院的行政法规、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或部门规章。目前主要有以下优先权的法定例外:

1.未受清偿的破产企业职工债权优先权 2.建筑工程优先权

3.船舶、航空器优先权 4.担保物上的承租人权利 5.国家税收

6.划拨土地的出让金优先补偿权 7.司法费用的优先权

8.其他法律法规规定的优先权

银行在接受担保物作担保时,应该关注是否存在法律规定的特殊情形妨碍银行对某些特殊担保物的优先受偿。对于法律有限制“优先受偿权”或例外规定的担保物,银行应尽可能避免接受此类担保物或者采取有效的保障措施。我国现有的法制中,《破产法》中已经有部分规则构成了银行对担保物的优先受偿规则的挑战;另外,最高人民法院的个别针对担保物执行的司法解释在一定程度上也构成了担保物优先受偿规则的事实性挑战,因为不能或者不予执行,抑或附加条件的执行,势必挑战担保物优先受偿权的强制性和法律效果。

21、抵押不破租赁

《物权法》第190条 订立抵押合同前抵押财产已出租的,原租赁关系不受该抵押权的影响。抵押权设立后抵押财产出租的,该租赁关系不得对抗已登记的抵押权。

22、质押财产毁损

《物权法》第216条 因不能归责于质权人的事由可能使质押财产毁损或者价值明显减少,足以危害质权人权利的,质权人有权要求出质人提供相应的担保;出质人不提供的,质权人可以拍卖、变卖质押财产,并与出质人通过协议将拍卖、变卖所得的价款提前清偿债务或者提存。.23、有价证券权的实现

《物权法》第225条 汇票、支票、本票、债券、存款单、仓单、提单的兑现日期或者提货日期先于主债权到期的,质权人可以兑现或者提货,并与出质人协议将兑现的价款或者提取的货物提前清偿债务或者提存。

24、可出质的权利及其法定手续规定

《物权法》第223条 债务人或者第三人有权处分的下列权利可以出质:

(一)汇票、支票、本票;

(二)债券、存款单;

(三)仓单、提单;

(四)可以转让的基金份额、股权;

(五)可以转让的注册商标专用权、专利权、著作权等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

(六)应收账款;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可以出质的其他财产权利。

《物权法》对可出质的权利种类在第223条做了集中规范,其范围有了较大的变化,尤其是列举了可转让的“基金份额”、“应收账款”,但是在列举之外的“其他财产权利”仍然坚持了“法定原则”,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可以出质的其他财产权利”。

在基金份额和证券登记结算机构登记的股权的出质手续问题上,《物权法》明确规定了当事人应订立书面合同的同时,质权自证券登记结算机构办理出质登记时设立;以其他股权出质的,质权自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出质登记时设立。对于以应收账款出质的,当事人应当订立书面合同。质权自信贷征信机构办理出质登记时设立。值得注意的是《物权法》第224条在规定以汇票、支票、本票、债券、存款单、仓单、提单等出质时指出:质权自权利凭证交付质权人时设立;没有权利凭证的,质权自有关部门办理出质登记时设立。此类质权有“有关部门办理出质登记”,这里的“有关部门”如何理解?因为有关部门的登记直接关系到质权的法律效力。针对上述规定,银行在接受出质的新型权利,应注意以下几点:

(1)书面质押合同仍然是办理相关质押手续的必经环节。银行不能因为有登记手续而疏忽书面质押合同。

(2)对于新型权利质押的登记,必须确定适格的登记机关,否则登记将无效。尤其是在“其他股权”的登记问题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可能还会结合新法规的要求出台相应的具体登记管辖及操作的细则。银行在办理手续时,应确保程序上合法合规,防范利害关系人抗辩登记的合法有效性。

(3)对于应收账款的质押,应建立配套的内部管理制度和相应的格式质押合同,因为此类权利的质押的合法有效和足值问题与其他权利的担保存在一定的差异。这是因为这里的“应收账款”既有具有物权属性的各类收费权,也包括了“债权”类的应收账款,其表现形式复杂多样。银行不仅应当关心这些应收账款自身的合法有效性,而且应该合理地评估其价值,以确保未来担保权益实现中变现的及时性和充分性。基于此,银行适当审查银行应收账款背景交易的合法合规性以及有关当事人的信用、信誉都关系到应收账款担保的可执行性。

(4)对出质权利的转让问题,建立配套的风险防控机制。由于《物权法》肯定了“经出质人与质权人协商同意”,出质人可以转让应收账款、基金份额或股权,银行在操作中应重点防范该项规定可能带来的操作风险,防止应收相关出质权利转让价款的流失。

(5)对于汇票、支票、本票、债券、存款单、仓单、提单出质时,如果无权利凭证,则银行应注意选择适当的登记部门。显然这些不同类型的权利,其登记部门无法统一,这也是立法未做出明确的原因,而且从这些不同类型权利的性质来看,一般的部门规章也难于明确,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适当明确则颇具现实意义。”

25、应收账款出质

《物权法》第228条 以应收账款出质的,当事人应当订立书面合同。质权自信贷征信机构办理出质登记时设立。

应收账款出质后,不得转让,但经出质人与质权人协商同意的除外。出质人转让应收账款所得的价款,应当向质权人提前清偿债务或者提存。

明确将应收账款质押作为抵押担保的一项重要内容,使农村信用社传统意义上的担保贷款业务从企业的生产环节延伸至销售环节。

例如:房屋的所有人不愿意以房屋抵押,而以房屋的租赁权质押,由质权人收取租金。如果以收益权、租赁权出质的,应当认定有效。不动产的收益权是使用不动产取得收益的权利。天然孳息,如在承包的土地上种植,收取经济作物。法定孳息,如出租房屋,收取租金,公路桥梁、公路隧道和公路渡口的收费权,公路经营权,项目特许经营权等。以不动产上的收益权出质的,并不是以不动产出质,质权人不能占有不动产,只能占有收益权。例如,出质人与质权人约定,有质权人占有出质人与第三人签定的买卖合同。以公路、桥梁等收费权为质押标的物的,当事人必须签定书面的权利质押合同,并且必须到主管部门即信贷征信机构办理出质登记,如果没有办理出质登记的话,则不发生法律效力,不能受到法律的保护。收费权出质后,不得转让,但经出质人与质权人协商同意的除外。出质人转让收费权所得的价款,应当向质权人提前清偿债务权或者提存。依次规定,收费权出质后,原则上不得转让,但经过质权人和出质人双方一致同意可以转让。此时,质权人应当将收费权交付受让人,出质人应将转让所得用于提前清偿所担保的债权,出质人不愿意提前清偿的,应当将转让收费权所得的价款向和质权人约定的第三人提存,一旦债务到期,债务人不能清偿,则质权人可就是提存物优先受偿。

26、留置权的实现

《物权法》第236条 留置权人与债务人应当约定留置财产后的债务履行期间;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留置权人应当给债务人两个月以上履行债务的期间,但鲜活易腐等不易保管的动产除外。债务人逾期未履行的,留置权人可以与债务人协议以留置财产折价,也可以就拍卖、变卖留置财产所得的价款优先受偿。

留置财产折价或者变卖的,应当参照市场价格。

留置权指债权人所享有的在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时留置其已经合法占有的债务人的动产并就其变价优先受偿的权利。

27、留置优先

《物权法》第239条 同一动产上已设立抵押权或者质权,该动产又被留置的,留置权人优先受偿。

第三篇:直销银行机遇与挑战

【直销银行的机遇与挑战】

互联网金融环境下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不断创新金融业务模式,新型金融形态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本文分析了直销银行产生的背景以及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直销银行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随着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网络消费理念迅速普及、利率市场化加快推进,互联网金融正迅速崛起。各类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投资和信息中介服务的新型金融形态层出不穷,以应对互联网金融领域发展创新的机遇与挑战。

直销银行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并高速发展的。2014年2月28日,民生银行在国内率先上线直销银行,突破传统银行实体网点经营模式,将业务开展完全搬至线上,客户通过电脑、电子邮件、手机、电话等远程渠道获取金融产品和服务。此举在国内开启了直销银行爆发式增长的新浪潮。包括工商银行、兴业银行、北京银行、江苏银行等在内的 商业银行纷纷推出直销银行,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共有60多家直销银行上线运营,融入越来越多的互联网用户的日常金融生活。

直销银行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末的欧美经济发达国家,经过20年左右发展,已在加拿大、美国、德国、荷兰、澳大利亚等国进入成熟阶段。但在中国,直销银行发展时间尚短,首家直销银行—民生直销银行近期才刚刚上线满两年。发展直销银行,既可学习借鉴国外成熟经验,也由于监管政策、市场环境、金融生态、用户习惯等与国外不同,须依靠自己探索。总体来说,国内互联网金融发展环境向好,市场空间广阔,创新氛围活跃,直销银行正处在摸索挑战期,也同时是弯道超车的历史机遇期。在互联网金融环境下,如何把握机遇,迎接挑战,是直销银行当下发展的重大课题。

互联网金融为直销银行发展创造条件

业内普遍将2013年视 为互联网金融元年。从这一年开始,互联网技术与金融的结合,不断冲击着传统金融机构和新兴互联网公司,原有的金融产业布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些变 化的背后,归根结底是由于技术进步提供了发展条件,金融压抑深化了发展动因,客户改变促成了发展动力,监管包容创造了前行环境。也正是这些因素,为直销银 行的发展创造了先决条件。

技术进步搭建基础构架

互联网技术,尤其是移动 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奠定了必备的物理条件。信息技术(IT)的云端化和平台化,移动网络速度的飞跃和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互联网安全技术 的不断提升和完善,满足了普惠金融发展、客户随时随地享受金融服务、金融行业系统稳定性和安全性的高要求。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人脸识别技术的不断进步完 善,也为未来远程开户的实现,预留了想象空间。

就直销银行而言,其业务 模式摆脱了物理网点和实体银行卡,完全在线上完成。这一方面可为客户提供7×24的全天候服务,客户体验更好;另一方面由于没有网点经营费用和管理费用,运营成本降低,可回馈给客户更具竞争力的存贷款价格和更低的手续费率。而所有这些优势都离不开技术的实现。

以民生直销银行为例,其 依托科技手段,打造了一套全新的纯线上银行系统,可实现纯线上开户、销户、存款、贷款、理财、转账等金融服务。核心电子账户体系、渠道系统、产品系统、银 行后台管理系统、银行数据统计分析系统以及直销银行安全体系六大核心系统,符合客户使用习惯的网站、手机应用软件(APP)、微信银行、服务热线等专属服 务渠道,保证了民生直销银行以客户体验为导向,以业务需求为驱动,以建设“简单的银行”为目标,满足互联网金融产品新、需求多、变化快、周期短等需求。

金融压抑提供驱动力

波士顿咨询《互联网金融 生态系统2020》报告显示,目前中国金融资产少于10万美元的家庭数量占到94%,但他们的金融服务需求却无法在传统金融行业中得到充分满足,这构成了 中国的金融压抑。而互联网金融边际成本几乎为零的特点,可大大降低入门门槛,将客户群下沉到广泛存在却长期受忽视的普通大众。圈住“长尾”客户,成为促使 互联网金融爆发式发展的原始驱动力。

据统计,民生直销银行的户均管理资产额不到2万元,在传统服务模式下,这些“草根”人群并非目标客户。而事实上,他们的金融需求和聚合力量惊人。民生直销银行的货币基金“如意宝”0.01元起购,将理财门槛降至最低,目前申购总额已超过9400亿元。

互联网金融的本质就是催生金融更市场化、更自由、更民主,而互联网的技术、平台和思维,则为其提供了未来有待填补的巨大空间。

客户金融自主权提升

随着互联网时代对人们消费习惯、金融生活方式的深刻改变,客户的金融自主权也在不断提升。他们要求自主获取信息并做出决策,不再习惯被动接受金融机构和权威专家的信息推送,需要更多简单明了的金融产品自主选择。此外,他们也会自主选择接受服务的时间和渠道,倒逼金融行业改革服务模式。从民生直销银行客户数据统计可以看到,有超八成客户通过手机客户端使用民生直销银行,44.3%客户在下午(12:00—18:00)进行投资理财,甚至有3%的客户会在凌晨(0:00—6:00)打理资产,这些正是客户金融自主的体现。

从国际直销银行的实践看,抓住数字一代客户的需求,在直销银行发展中先发优势明显,这也成为各大传统商业银行竞相上线直销银行、跑马圈地的驱动力。

金融监管日趋成熟,政策利好

近年来,国家对互联网金融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一系列支持和规范并重的政策、意见相继出台,支持互联网金融稳步发展,规范互联网金融市场秩序,为互联网金融和直销银行的健康良性发展开辟了空间。

2015年7月,央行等 十部委联合发布《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为互联网金融“正名”和“立规”,直销银行因融合了互联网基因和银行背景的双重优势,被视为迎 来发展新机遇。2015年12月25日,央行发布《关于改进个人银行账户服务 加强账户管理的通知》,支持客户依托互联网开立具有特定功能的银行账户,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金融服务需求,支持银行创新,进一步拓展了直销银行现有功能。民 生直销银行现有的电子账户体系契合央行新规线上开户的核心理念,在未来还将被赋予消费和缴费支付功能,拥有更多的账户应用场景,用户黏性更强。

银行拥抱互联网金融面临重大挑战

直销银行是传统商业银行主动拥抱互联网金融的创新尝试,是应对客户、技术和行业发展趋势的主动出击和必然选择。但现阶段直销银行发展仍是摸着石头过河,存在竞争激烈、业务模式同质化、持续创新能力有待改善、风险控制能力须不断完善等挑战。

内外部竞争激烈

直销银行在国内虽发展时间不长,但面临着激烈的内外部竞争。

从外部来说,机构对互联 网金融的参与越来越多,传统金融机构、互联网公司、新兴金融业态、通信运营商等纷纷布局,所涉足的资产管理、投资理财、转账汇款等业务,均与直销银行的客 户定位和主要业务有所重合。且由于一些互联网金融机构所受监管更为宽松,能够借助“资金流”与“信息流”融合,为客户提供便捷服务,因而抢占了直销银行部 分客户资源。

从内部来说,目前国内多 数直销银行的发展模式、产品设计、渠道建设等存在同质化问题。主要业务模式以“存款+理财+货币基金”为主,银行核心的信贷业务相对欠缺,价格成为各家直 销银行竞争的主要手段,导致客户资金“此消彼长”。此外,不少直销银行定位只是物理网点渠道的线上延伸,完全依托母行运营,因此在与本行内部资源的分配 上,尚未厘清与传统渠道的竞争边界,有的拒绝存量客户开户,有的则对存量和增量客户进行细微差别对待,缺乏清晰的战略定位。

创新能力须持续提升

目前,国内直销银行在业务模式、产品设计、渠道推广等方面存在同质化较严重、持续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

在业务模式上,多数直销 银行普遍作为传统银行的互联网延伸,以线上外部获客为主要目的,并未形成差异化的客户定位和价值主张;在产品设计上,以“宝宝类”余额理财、灵活储蓄、基 金代销等为主,普遍欠缺贷款业务;在渠道建设上,多依靠自身网页端+APP移动端,与外部渠道的协同合作较少。

另一方面,如若在同质化 竞争中稍有创新,便能从中脱颖而出,抢占市场先机。以民生直销银行为例,推出的定期产品“定活宝”只是在传统的定期产品中嵌入质押贷款服务,让客户享受定 期产品收益,同时如果客户急需用钱,便可在线实时申请质押所持有产品,获取贷款,使定期产品也兼具了流动性。“定活宝”目前销售量近50亿元,创下3分钟 售罄5000万元额度、周销售近10亿元的纪录,市场反应印证了创新的力量。此外,民生直销银行在渠道拓展上打通了线上和线下,即客户可以通过网页、APP和微信开户,也可通过线下的自动柜员机(ATM)开立电子账户,渠道更为丰富、灵活;民生直销银行还积极与中国电子翼支付、盛大网络盛付通、百度财 富等优秀第三方机构和平台建设合作关系,以“互联网玩法”拓宽获客渠道。

风险控制能力待不断完善

国外直销银行的风险监管 体系主要包括政府监管部门、法律法规与制度、业务活动和技术控制,形成全方位的风险管理体系。我国直销银行目前多隶属于商业银行的电子银行部,风险监管体 系沿用商业银行网上银行风险监管体系。但直销银行与网上银行相比,在业务上具有“直销性”“混业性”和“全生命周期性”,在技术上具有“虚拟性”“开放 性”和“创新性”等特征,这些独特的风险偏好要求在监管方式上也要有所调整和改变。在兼顾安全、效率的前提下,要通过制度设计、政府监督和自身运营对直销 银行的风险加以控制和化解,并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手段,提升风险预警和排查能力。

此外,由于直销银行的商业模式涉及客户的隐私数据、社交网络的声誉风险,也需要加强风控建设。

直销银行未来发展仍有广阔空间

结合国外经验和国内探索实践,在当前互联网金融环境下直销银行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当下,理清发展思路,总结经验教训,可以帮助我们走得更远。

以首家国内直销银行运行 情况为例。民生直销银行于2014年2月28日正式上线,目前已有两周年。作为国内首家直销银行,民生直销银行目前发展健康,客户数已突破300万,金融 资产近400亿元,每天的开户量及产品销量仍在持续高速发展。由此可见直销银行未来发展仍有广阔空间。

差异化和精准化战略定位

从国外直销银行的发展经 验来看,涌现出如下若干类型:产品专家型,即通过高性价比使原本同质化的成熟产品实现差异化;客户专家型,即定位于服务特定客群,并据此设计渠道、产品、服务和流程;细分市场型,即在产品和客群上进行明确划分;全能型,即覆盖全客群、提供全服务的综合性大型银行。从发展结果来看,结合银行自身优势,对客户 市场进行有效细分,精准定位,提供有特色、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获得成功的案例较多。

例如民生直销银行就定位 于“忙、潮、精”客户群体,重点关注工作繁忙、无暇到网点办理业务、深入网络化生活、对价格敏感的客户,做到有所取舍。在产品设计上,针对这些客户的需 求,提供简单明确的标准化产品。凭借精准的客群定位去发现核心的商业价值,并真正建立抓住客户“痛点”的好产品和好服务,才能真正引来客户。

积极开展内外部合作

互联网金融是思维模式的竞争、规则标准的博弈,直销银行也不是孤立的个体,而应充分利用内外部资源加强合作。

在处理与传统银行的内部 关系上,直销银行作为互联网+时代的产物,更多的属性应是承载传统银行与互联网两种文化的相互融合,而不应被简单定位于渠道,停留在与传统渠道之间的竞合 关系。直销银行要建立独立的产品定价体系,处理好存量客户二次开发。在发展初期,可充分利用国内银行业目前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电子渠道发展渠道已经较高 的优势,共享资源,同时保持前台、销售渠道、产品创新等方面的独特竞争力。

在对外竞合中,要抓住时间窗口,积极开展与大型互联网企业、第三方支付、非金融领域公司等的合作,充分利用各自优势资源,批量引入客户,吸取经验,在竞争与合作中,做大蛋糕,实现规模效应,共享互联网金融发展红利。

第四篇:传统银行发力网络贷款

传统银行发力网络贷款

2014年伊始,为应对互联网金融平台的“来势汹汹”,传统商业银行开始发力互联网金融业务。除微信银行、微博银行等,近日传统银行发力网络贷款。

银行业内人士预计,在大数据背景下,各家商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方面的业务创新和转型力度将不断加大。与此同时,通过网络贷款这种全新的小微企业在线融资服务模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传统小微企业融资模式手续复杂、信息不对称、成本过高等问题。

银行发力网络贷款

多数银行业内人士认为,互联网金融将成为未来银行间竞争的重要战场。对于股份制银行来说,大力发展互联网金融是战略转型和增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中信银行近期在其POS商户网络贷款产品推介会上披露,截至去年末该行个人网银客户已经超过1000万个,移动银行客户数超过340万户个,网络银行交易量超过33万亿元。其中,作为网络银行的创新业务。其去年10月才上线运营的“POS商户网络贷款”,截至2013年末累计放款额已经超过15亿元。

据悉,“POS商户网络贷款”是中信银行针对小微企业主以及个体商户的网络贷款产品,无抵押、无担保,以商户自身稳定的POS交易记录为贷款审批的主要依据。而需要贷款的小微业者在中信银行个人网银平台上即可完成从授信申请到审批放款的全流程操作,申请、审批、提款、还款等手续可全部在线完成,最短只需两分钟。

在广州从事电信业经营的王永强向中国证券报记者演示了通过个人网银系统申请贷款的全过程,从进入网银系统到6万元贷款入账,全过程不足5分钟。王永强称,自去年10月以来,他已经通过POS商户网络贷款先后获得20多笔贷款,累计金额超过150万元,其中最多的一笔贷款是50万元。

中信银行网络银行部副总经理徐鹏表示,由于大部分小微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缺乏传统银行贷款所需要的担保、抵质押物等条件,融资困难,而网络贷款这种融资模式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上述问题。

互联网金融需要监管

就在互联网金融监管领域竞争不断升级的同时,对于互联网金融监管的讨论愈发激烈,多位监管层人士在公开场合强调,互联网金融尤其是p2p网贷平台的相关监管办法或将加快出台。

央行调查统计司副司长徐诺金先生近日出席第十一届中国财经风云榜暨“银行业高峰论坛”时强调,互联网金融需要监管,因为金融行业是高风险行业,比IT产业的风险更大。而互联网金融发展需要坚守三条底线:第一,不能触碰非法集资的红线;第二,不能吸收公众存款。目前存在变相吸收的现象;第三,不能触碰诈骗的红线。

与此同时,银监会创新监管部主任王岩岫近期也明确表示,互联网改变了金融服务的方式,但未改变金融风险。因此,商业银行在进行互联网金融领域创新时,要坚持线上线下统一监管标准的原则。王岩岫称,“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和业务安全始终是互联网金融创新的主要原则。”

监管层人士希望银行在进行互联网金融创新始终做到“五个知道”。第一,掌握操作风险;第二,始终关注业务风险;第三,始终关注产品风险;第四,始终关注交易对手风险;第五,始终关注包括法律风险在内的其他风险。

第五篇:试论网络银行和传统银行的异同

天津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

前 言

网络银行(Internet Bank)是指设在Internet上的金融站点,他没有银行大厅,没有营业网点,只需通过与Internet连接的计算机进入站点就能够在任何地方24小时进行银行各项业务的一种金融机构,又被称作“虚拟银行(Virtual Bank)。一般意义上的网络银行包括三个要素:一是需要具备Internet或其它电子通讯网络,二是基于电子通讯的金融服务提供者,三是基于电子通讯的金融消费者。

这种全新的为客户服务的方式,可以使客户不受地理、时空的限制,只要能上网,就能够在家里、办公室或旅途中方便快捷地管理自己的资产,了解各种信息及享受到银行的各种服务。在未来不太长的时期内,网络银行将取代现有传统银行的经营方式而成为银行业的主要经营手段,这将给传统银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

网络银行优势明显,一是能极大地降低经营服务成本,创造巨大的利润空间;二是业务开展不受时间地域限制,可最大限度地扩大业务规模;三是业务运作只需上网“点击”,节省银行和客户的人力资源;四是使资金流随物流的速度加快,减少在途资金损失。

本文就网络银行与传统银行的区别和网络银行对传统银行的影响进行了试论

试论网络银行与传统银行的区别

试论网络银行和传统银行的异同

自1995年美国诞生世界第一家网络银行——安全第一网络银行以来,网络银行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世界范围内迅猛发展。作为传统金融业与高科技产业相结合的产物,网络银行已成为网络经济时代金融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发达国家银行都将发展网络银行作为迎接挑战、参与竞争、取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本文对网络银行和传统银行进行了多方面的对比,确定网络银行与传统银行的异同及优越性。

§1网络银行的特点

网上银行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金融业务模式,具有以下几个不同于传统银行的特点。1.1虚拟性

网上银行的虚拟性主要体现在网上银行经营地点和经营业务,以及经营过程逐步虚拟化。经营地点虚拟性表现为网上银行没有实体的营业厅和网点,仅仅只有虚拟化的地址,即网址。经营业务的虚拟化是指网上银行经营的金融产品和金融业务大多属于电子货币、数字货币和网络服务,且其产品没有具体的实物形态。而经营过程虚拟化是指网络银行经营的过程全部通过数字指令实现。1.2超地域、时间性

网上银行的虚拟性直接导致其能够具有全天营业、不限地域和多服务手段的特征。网上银行的客户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各种数字手段使用银行提供的金融服务,使得办理银行业务变得更加便利、快捷,同时银行也能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中国银行的企业网上银行在实现网上银行与后台业务系统自动联机处理的基础上,能为客户提供实时高效、覆盖全国、7 × 24小时的财务管理、资金集中管理和现金管理服务。1.3创新性

创新性即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产品创新的紧密结合。网上银行本身是随着网络这一新技术而产生的,因此其自身就要求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吸收新技术。同时网络技术的应用直接改变了银行的经营和服务方式,这就要求必须对银行旧的管理方式和理念进行调整和改革,从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上进行创新。随着网 天津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

络技术的不断创新,以及客户对银行的服务手段和产品需求不断变化,也产生了对新产品开发的动力和压力。1.4服务的广域覆盖性

通过网络技术,网上银行能够将银行、证券、保险等不同种类的金融服务集中在一起,使后台为分业经营的金融机构可以表现为一个整体,从而增加对客户需求的满足程度和满足面,有利于营销新客户和留住老客户。利用网上银行这个渠道,整合银行的资金、信息、客户群等方面的优势,配套提供证券、保险等其他金融服务,将使银行由原来单一的存贷款中心和结算中心演变为无所不能的“金融超市”。

1.5服务的便捷性和高效性

由于网上银行大量采用自动处理交易,因此其服务具有高速和高效的特性。客户可以在提交交易指令后立即得知交易结果,大大提高了效率。网上银行可以同时处理成千上万笔交易,且错误率极低。网络的快捷性使得网上银行可以通过互联网向全球客户迅速推广和介绍产品和业务,同时也可以使银行的各项通知迅速正确地传递到客户手中。1.6资源共享性

由于网上银行要求其业务通达的各实体银行(分支行)必须具有统一的、电脑可识别的编码和基本信息,因此客观上就要求这些行必须实现信息的同步和共享。同时网上银行的远程性和跨地域性,又使其系统的软硬件资源的共享成为现实可能。因此,在实际中,各家银行均对网上银行实现的全部或部分的资源共享。1.7低成本性

网上银行的虚拟性和超地域性,使网上银行的运营中心可以集中人员、硬件,也可以远离昂贵、繁华的商业中心,同时网上银行的自动处理功能可以承担大量原传统银行的柜台业务,从而节约传统银行的人员和营业面积,从而使银行经营成本大幅降低。同时自动服务也大量减少了人工服务的错误,减少了银行的损失,从另一方面降低了银行的经营成本。根据英国艾伦米尔顿国际管理顾问公司的调查,利用网络进行付款交易的每笔成本平均为13美分或更低,而利用银行本身软件的个人电脑银行服务为26美分,电话银行服务为54美分,银行分支机构服务则高达108美分。网络银行的经营成本只占经营收入的15%}20%,而相比之下 3

试论网络银行与传统银行的区别

传统银行的经营成本占经营收入的60%左右。1.8互动性

网上银行支持服务的互动性。客户可以就一系列有先后顺序的交易逐个在网上银行进行,同时在短时间内就能根据交易结果随时调整自身的决策,决定下一交易。而这在传统银行基本是不可能的。1.9个性化服务

相对于传统银行,网上银行的客户散布于不同的终端之前,传统的大众营销方式,已不适合新的客户结构。在网络银行的竞争环境中,如何根据客户的实际需要,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是网上银行竞争成败的关键所在。借助网上银行完善的交易记录,银行可以对客户的交易行为进行分析和数据挖掘,从中发现重要价值客户。通过对客户行为偏好的分析,细分服务市场,利用互联网交互性特点,制定投其所好的营销策略和服务内容,对产品进行金融创新,从而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制的服务。

§2网络银行与传统银行的区别

网上银行是以传统银行为基础,结合新兴的信息科技发展起来的;网上银行是对传统银行的超越。

2.1传统银行业务是网上银行业务的基础

网上银行业务均是以传统银行业务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无论是业务原理还是产品,或是服务对象、功能均是以传统银行业务为基础的。同时我国目前的网上银行,其实现均必须依赖于客户首先在营业网点开户,并主要使用网上银行进行原有的传统业务及金融衍生服务。网上银行以传统银行业务为基础,为客户提供了比传统银行更为方便、安全、快捷的服务渠道。2.2 网上银行业务是传统银行业务的延伸

除实现的技术和渠道外,网上银行的服务对象、功能覆盖、产品范畴等均与传统银行基本重合,但网上银行又对传统银行业务进行了延伸。网上银行不是简单地将传统银行业务搬到网上来做,而是将银行业务从柜台的延伸到任何可以使用互联网的地方,使银行业务不再有地域限制;同时,使银行业务从营业日的工作时间扩展到7×24小时的全天服务,使银行业务不再有时间现在;而且还可以提供公共信息服务(包括利率、汇率、经济新闻等),投资理财服务和综合经营服 天津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

务等(包括网上商城、网上金融超市等),使银行业务的产品线获得极大的扩展,使客户能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享受安全、准确、快捷的银行服务,也提升了银行的信息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2.3 网上银行改变了传统银行的经营模式

网上银行打破了传统银行业务的时间、地域限制,可以接近于实时的速度搜集、挖掘和运用海量的信息,使银行能在更广的地域和范围开发、服务客户。网上银行可充分利用网络与客户进行交互式沟通,从而促使由以产品为导向的传统银行营销活动转变为以客户为导向的网上银行营销活动;同时网上银行可根据客户的要求,创新出个性化的金融产品,满足客户日益多样化的金融需求。2.4 网上银行的流通货币有别于传统银行

传统银行的货币形式以现金和票据为主,而网上银行流通的货币为电子货币或称为E货币。这种货币大大提高了金融效率,加速了资金流动,极大地降低了人工成本,减少了各种人为差错。电子货币流动性强的特点取消了传统货币的划分方式,更不可避免地导致银行对流动性需求的改变。

§3网络银行比传统银行具有巨大的优越性

3.1降低银行业务成本,提高服务质量

现代商业银行面临的是资本、技术和管理水平等全方位的竞争。各家银行不断推出新的服务手段,如:电话银行、自助银行、ATM、客户终端等。据美国权威机构调查和预测,由于利用了互联网络,减少了服务人员,网络银行的服务费用仅为普通营业费用的10%。有了网络银行,人们就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享受到支付、转账等银行服务。而且,网络银行能够提供比电话银行、ATM和早期的企业终端服务更生动、灵活、多种多样的服务。同时,与营业点相比,网络银行提供的服务更加标准化和规范化,避免了由于个人情绪及业务水平不同而带来的服务质量的差别,可以更好地提高银行的服务质量。3.2降低银行软、硬件开发和维护费用

网络银行的客户端采用的是公共浏览器软件,不需要银行去维护、升级,这样可以大大节省银行的客户维护费用,从而使银行专心于服务产品的开发和服务手段的挖掘。由于客户使用的是公共Internet网络资源,银行避免了建立专用客户网络所带来的成本及维护费用。

试论网络银行与传统银行的区别

3.3降低客户成本,客户操作更加生动和友好

客户只要接入Internet便可使用银行服务,真正实现了跨越空间和时间限制的银行服务。异地的客户通过网络银行服务还可以节省国际、国内长途电话费用。客户使用公共浏览器就可以享受到图文并茂的客户服务。另外,网络银行可以实现银行的广告、宣传材料及公共信息的发布。例如,银行的业务种类、处理流程、最新通知和年报等信息都可以在网上进行发布,这是网络银行最基本、最简单的功能。网络银行还可以实现客户在银行各类账户信息的查询,及时反映客户的财务状况,实现客户安全交易,包括转账、信贷、股票买卖等。由此可见,网络银行是银行拓展服务空间、提供新的金融服务的一种手段。在美国,目前约有450万个家庭每月至少使用一次网络银行功能或在线支付账单的功能。这个数字在2005年将上升为3350万,占美国家庭总数的31%。

网络银行的好处还有:如果人们搬家的话,也不必更换金融机构了,因为他们的银行能够提供在线服务,在任何地方都可以访问。因此,在风云变幻的市场上,Internet很可能成为保证大多数银行不断增加收入的一个稳定因素。不仅如此,建立网络银行还可以给银行自身注入新的运行方式和新的活力,促使银行提高服务质量,降低服务成本,创造新的利润,拓展服务空间。

§4网络银行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巨大

4.1削弱传统银行业的优势

过去,传统银行业的优势在于拥有遍布全球的机构,代表实力象征的办公用高楼大厦和本土人才,而网络银行的发展只要在国内有一个支付网接口就可以在网上向几乎全国的客户提供银行业务服务,如美国的安全第一网络银行只有几十名员工就可为全国提供金融服务。4.2改变传统银行业的营销方式

在信息社会,网络是寻找客户群的最便利的途径,网络银行运用网络这一交易双方沟通、中介的渠道通过在网上聚集的巨大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相互促进、融通,使交易的效率大大提高,使银行业的运营成本大大降低,业务量大大提高。而传统银行的人员促销、网点促销方式不得不彻底改变。4.3转变传统银行的经营理念

以富丽堂皇的高楼大厦作为银行信誉象征,以铺摊设点、增加银行人员与客 天津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

户面对面的接触服务经营理念将被以高科技、高安全性,更方便快捷,不受时间地域限制的不直接见面的服务所取代。4.4调整传统银行业的经营战略

使传统银行业的经营以产品为导向,向以客户为导向转变。最大限度的满足客户日益多样化的量身订做的个人金融服务需要,迅速改变银行与客户的联系方式,压缩银行分支机构网点,投资构建先进网络、网络设备、系统和软件产品。4.5引起银行竞争格局发生变化

传统银行曾在支付中介业务中占据绝对的垄断地位,当前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和银行电子化的相对落后给竞争者提供了绝佳的市场进入条件。电子商务的发展不会因为银行网上支付的不支持而停止。很多非专业性机构,包括工厂厂商和非金融企业都在试图分享这一市场。比如早在1994年微软就曾投标收购专长于家庭财务软件的“直觉”公司,虽然失败了但它已经向银行业发出了警告:银行在支付业务中的一统天下的局面正在改变。世界各国的银行都清醒地意识到了这种威胁,银行业的竞争格局已从同业之间的竞争发展到多业进入银行业更多市场主体之间的竞争,使竞争更加多元化、复杂化。

试论网络银行与传统银行的区别

结 论

目前,中国人民银行牵头组织12家商业银行联合共建了中国金融认证中心并已挂牌运行。我国的网络银行尚处于起步,应加快网络银行的发展步伐,培养和建立网络金融问题的专门人才,加强对网络银行业的发展研究,研究对网络银行业的监管问题,为网络银行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法律环境和物质环境。

同时,各商业银行要积极调整发展战略,把网络银行作为今后的重要发展方向,追踪世界先进技术,不断创新网上银行服务手段和服务方式,最大限度的投入到网络银行的建设中。

总之,和传统银行比较,网上银行比传统银行具有很大的优越性,网上银行不仅是电子商务发展的支撑点,而且是金融发展新的增长点,是未来金融业的出路。天津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

参 考 文 献

[1].周虹 《电子支付与网络银行》2006 [2].李成 《当前我国网络银行技术风险问题研究》.中国金融电脑2003 [3].方琢 《网络银行的经济解释》.北方经贸2003 9

下载浅议网络银行对传统银行的影响与挑战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议网络银行对传统银行的影响与挑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网络银行

    网络银行 1.负责辖内ATM的全面运行管理。 2.ATM管理包括设备的申请、购置、安装、监控、日常使用、故障维修、账务处理、安全保障等工作。 3.负责定期监督检查ATM库存现金,对......

    银行流水对贷款的影响

    办理贷款时,银行对流水有何要求? 贷款机构审批贷款人时,除了看借款人信用状况是否良好之外,另一个重要的指标就是借款人递交的申请材料是否符合贷款机构的规定。为了能顺利获得......

    货币银行学论文:网络银行对传统银行业务的冲击

    装订处南开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考试卷(专升本)2011-2012年度春季学期期末(2011。8) 《货币银行学》主讲教师: 范道津学习中心:奥鹏远程教育深圳学习中心(直属)[22]VIP专业:保险......

    会计国际化对银行监管的影响

    会计国际化对银行监管的影响 ------------------------- 编辑整理: 出纳工作内容 编辑:王菲 文章来源:新浪 会计国际化必然会对各国的经济管理产生重要影响,其中对银行监管的......

    浅析中小企业财务结构对银行授信的影响

    浅析中小企业财务结构对银行授信的影响中小企业由于各方面原因,财务结构不尽合理。银行授信审查要求分析企业财务结构,判断企业财务结构的合理性,引导中小企业优化财务结构。财......

    从德国经验看互联网金融——直销银行对传统银行的挑战(精选5篇)

    直销银行诞生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北美及欧洲等经济发达国家,因其业务拓展不以实体网点和物理柜台为基础,具有机构少、人员精、成本低等显著特点,因此能够为顾客提供比传统银行更......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与挑战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与挑战 摘要:时至今日,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根本趋势。经济全球化不仅影响着世界各国的经济,并对其政治、文化、军事等方面都产生了巨大......

    试论网络会计对传统会计的影响及发展-毕业论文

    以网络为基础的电子商务作为信息革命最重要的标志,目前正在全球范围内迅猛发展,其规模和速度远远领先于整个信息产业。据世界贸易组织预计,到2000年底,全球电子商务的交易额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