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APN连续性排班在神经内科实施的效果观察
APN连续性排班在神经内科实施的效果观察|代写护理质量硕士论文|连续排班模式论文
双击自动发布者:fy009发布时间:2010-11-2 14:07:46 阅滚屏
【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内科护士实行APN连续排班模式的效果。方法在传统排班原有人力的基础上,根据护士的能力对护士实行层级管理,实施连续性排班,每班设立护理组长或高级责任护士,由护理组长带领本班护理人员共同完成本班各项护理工作,在中午、晚上繁忙时段增加人力,减少交接班次数,优化工作流程,提高护理质量。结果与传统式排班模式比较,连续性排班下护理质量有明显的提高,患者及护士、医生的满意度都得到了提高。结论实行连续性排班模式改革后,能充分利用现有的护理人力资源,达到最佳的护理管理目标,加强了护理人员的培养与护理梯队建设,进一步提高了护理质量。
【关键词】层级管理
连续排班模式 护理质量
合理利用人力资源是各级管理者的职责和获取工作成果的主要因素。充分、合理地利用人力资源,找到一些科学合理的方法和措施并在工作中有效地得以实施,才能充分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1]。我科于2009年7月开始试行APN连续性排班,取得了一定效读:21次 【字体:大 中 小】 果。实行APN排班的动因
中午、夜间繁忙时段护士力量不够,且多为年轻护士,遇到危重抢救病人经验不足,力量较为薄弱,存在安全隐患,容易发生护理缺陷及差错。实行APN排班的目标
体现以病人为中心,优化工作流程,减少交接班,实现双班制,降低护理风险,减轻护士的压力,对护士实行层级管理,提供护士成长的平台,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实行APN排班的做法
3.1准备工作根据护士的能力,制定出科室的护理架构:根据护士的学历、职称、完成各项护理活动的能力、组织沟通能力确定护理人员的不同能级。根据不同能级,实行层级管理。设立高级责任护士、初级责任护士、助理护士3个不同的工作岗位。高级责任护士一般由高年资、较高职称、经验较丰富的人员担任,并由其担任护理小组的组长;初级责任护士安排具有执业资格的年轻护士担任;助理护士由工作1-2年的低年资护士或未取得执业资格的人员担任。在实施之前充分听取了护士的意见,召开了3次护士座谈会,制定好各班工作流程及职责,发动全体护士参与,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3.2具体排班方式
本病区设置床位48张,有护士共17人,其中包括护士长1人,17人中主管护师2人、护师5人、护士10人。针对日常工作的薄弱环节及各时间段的护理工作量情况进行弹性排班。神经内科护理工作具有以下特点:①卧床、危重患者多,基础护理工作量大;②上午及中午输液患者多,护士忙于应付;③中班及夜班护士收治的急诊病人较多,工作量大,难以完成,经常拖班。结合以上特点,在原有人力的基础上调整原有班次。把科室病床分成2个小组,护士也分成2个小组,根据职称及工作能力合理搭配,每个小组成员有组长2名、初级责任护士4名、助理护士2名,原则上组长不能同时休假,轮流担任本护理小组的组长,负责本组患者的护理质量。护理组长其工作时间及流程不变;在中午、晚上繁忙时段增加人力,分APN班:A班4人分成2组7∶15~15∶30,分别协助责任组长做好各组基础护理及其他相关工作;P班2-3人15:30~22:30;N班2人22:30~7:30,分三班交接,A、N班设立一名领班护士。分三班交接:A班-P班;P班-N班;N班-A班。治疗班2名,办公班1名,其工作时间及流程不变。
3.3制定各班工作职责重新制定工作职责,优化各班的工作流程,充分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实行护士层级管理,分级:护士长——高级责任护士(护理组长)——初级责任护士——助理护士 [2],明确各层级护士相应资质要求及岗位职责[3]。
既相对分工又互相协助,可增强护理团队的团结协作。在准备阶段将所有的工作职责进行重新安排,并进行讨论,力求做到人人熟知。新的排班以小组为单位,组长既是执行者,也是管理者,负责本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具体的工作内容是按护理程序全面履行以下岗位职责:对危重、特殊治疗、特殊需求的、新入院的患者进行评估及健康教育;直接参与护理危重病人,做好关键性、专科性、疑难等技术的把关及指导;护理记录质量的改进和管理;参加医护交班及医疗查房;组织护理查房,提请护理会诊;与各种人群的沟通协调;特殊、危重患者护理计划的制定与实施;保持团队的积极性,护士长不在时,行使护士长的行政管理权力;执行各种上报制度;接待患者及家属的咨询;跟进医嘱、护嘱的落实情况。初级责任护士主要负责长期医嘱的执行,严密观察自己所分管床位患者的病情变化,并随时报告;运用护理程序开展临床护理工作,在评估的基础上完成所分管患者技术性的专业治疗和护理工作,有异常的情况或解决不了的问题及时请示护理组长。助理护士主要在责任护士指导下完成低技术性的护理操作并落实基础护理工作。在实施过程中,组长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既要执行具体的治疗护理操作,又要检查本组患者的护理质量,针对存在的问题协助指导执行护士及助理护士去改善 3.4实行APN排班的效果 实施连续排班后,各班值班人数相对充足,每班都实行了双班制,层次和职责分明,有利于对患者的观察和对危重病人的组织抢救,避免了传统中午班和夜班护士值班忙不过来经常拖班的现象,减少了亮红灯的次数和应铃的时间,减轻了护士的工作压力。由责任护士分管床位,实行实时护理记录,一切工作均能在病房完成,加强护患之间的沟通,更好地掌握病情。减少交接班的时间和次数,从每天的5次交接班减少到3次,护理组长负责交接班,保证交接班质量和减少交接班时间,而且晚上交接时间改为22:30交接,与以前的时间0:00交接相比更能使病人得到充分的休息,满意度较前明显提高。体会
4.1新的排班模式保证了护理工作的连续性,减少了交接班次数,优化了护理工作流程 实行了双班制,不仅减轻了护士的压力,而且保证了病情变化判断的预见性、准确性和抢救的及时、有效性。改革后的排班模式减少了交接班环节,由原来的5次减少为3次,简化了护理工作流程,病人的治疗护理工作相对比较集中,多在一个班次内由同一个护士完成,减少了发生遗漏和错误的机会,减少了交班的内容,降低了不安全事件的发生,为病人提供了无缝隙、连续、均衡的护理服务[4]。
4.2新的排班模式充分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体现了护理服务的人性化 由于日常工作量大,护士考虑最多的是怎样抓紧时间完成工作,至于是否影响病人的休息、护理工作开展的时间是否适时等考虑的较少。传统的交接班方式夜间交接班在0:00,病人大部分刚刚入睡,床边交接班势必会对病人的睡眠造成干扰。而改革后的排班模式,夜间交接班时间安排在22:30,大部分病人刚准备开始休息,因此明显减少了对病人休息的影响,体现了护理服务的人性化和科学性,得到了病人的肯定。
4.3新的排班模式保证了薄弱时段及薄弱环节的护理工作质量 传统的排班模式,中午及夜间多为低年资的年轻护士承担,且夜班只有1名护士负责全病区的治疗护理及抢救工作,工作经验及应急能力都较为薄弱,存在着安全隐患,发生护理缺陷及差错的机会相对增加,护士担心出错,工作压力大。而改革后的排班模式,每班都实行了双班制,并采用新老搭配的方式,增强了夜间、中午薄弱时段的力量,增加了护理安全系数,减轻了年轻护士的心理压力,同时也保证了护理质量,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
4.4新的排班模式体现了层级管理改革后的排班模式按护理人员的能级设置岗位,有效地合理利用人力资源,使护士看到未来的发展方向。护理组长的岗位,既可以充分发挥高年资护士有高度责任心、临床实践经验丰富和护理专业知识全面、人际沟通能力成熟、解决问题能力强的优势,又使高年资护士对工作充满成就感的同时,为低年资护士创造了更加安全、规范和轻松的工作环境,并充分发挥了高年资护士传帮带的作用,在处理突发事件、危重病人的抢救、防范医疗纠纷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指导和帮助作用。
APN排班模式还处于起步阶段,还有很多问题期待探讨和解决,包括上班时间延长而增加的疲劳感、与家人的生活习惯不同步以及如何按护士能力分层级使用等问题,都仍需不断改进。
第二篇:浅谈舒适护理在神经内科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
浅谈舒适护理在神经内科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
【摘要】目的:通过在本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中随机抽取120例患者实施舒适护理的效果观察,来推广舒适护理在神经内科中的应用。方法:从我院神经内科自2012年2月到2013年2月的住院患者中选择120例患者,将120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观察组,一组为对照组,两组各60例患者。观察组组采用舒适护理方式,对照组则采取普通的护理方式。结果:观察组患者在住院时间、满意程度等指标上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在神经内科的应用中有极大的临床效果,具有推广价值。【关键词】舒适护理 神经内科;
随着现代护理学科的发展,护理工作不再是单纯简单的技术操作,更应注重“以人为本”的护理过程。舒适护理(comfortcave)是一种整体的、个性化的、创造性的、有效的护理模式,其目的是使病人在生理、心理、社会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或降低不愉快的程度,是台湾人萧丰富先生于1998年提出的。舒适护理模式又称为“萧式双C护理模式”,他认为护理人员应以病人的舒适为考虑重点,使基础护理更加注重舒适以及病人的感受。在2012年2月到2013年2月期间,我科开展了舒适护理,有效地提高了住院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一致好评。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我科从2012年2月到2013年2月的120名住院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患者60例(n=60),对照组组患者60例(n=60)。观察组患者中,男22例,女38例。患者年龄在25-7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1.6岁。患者体重女性体重平均为61.1斤,男性体重平均为71.8斤。对照组患者中,男26例,女34例,年龄在23-7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2.8岁。患者体重女性体重平均为59.9斤,男性体重平均为71.3斤。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等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普遍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则采用舒适护理进行护理。
对照组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采用传统的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包括:在治疗开始时对患者进行常规疾病宣教。在治疗过程中,定时给患者发药,嘱咐患者吃药。同时,护士经常查看患者的病情恢复情况。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采用舒适护理,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1.2.1为患者提供舒适的病房环境
舒适护理为患者提供舒适的病房环境,护士人员要随时确保病房干净、整洁,让患者在舒适的病房环境中放松自我,配合治疗。
1.2.2保持患者心理放松
保持患者心理放松是舒适护理较之传统普通护理的重要特点。保持患者心理放松侧重于患者的心理。神经内科患者的年龄一般都是中老年人,他们对病痛有着天然的抗拒和恐惧。因此,护士人员采取舒适护理确保其心理放松对于提高治疗效果有重要的作用。
1.2.3提高护理操作舒适度
提高护士人员的护理操作舒适度是对护士操作方面的要求。舒适护理要求护士人员在护理的过程中动作要轻柔,不要造成大的噪音。根据近笔者的工作实践发现,提高护理操作的舒适度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
1.3统计学方法: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研究均采用SPSS13.0 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行χ 检验。经统计分析,观察组、对照组两组结果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4技术指标:比较两组住院患者康复时间、满意程度等指标。满意度依据满意度调查表,内容包含不满意、一般满意、比较满意和非常满意四个级别。2结果
在住院患者治疗的过程中,比较观察组、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康复时间的指标,观察组患者大都是在一个月内出院,而对照组患者则是集中在两个月内出院。在患者满意程度方面,接受舒适护理的患者在满意程度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具体如下表所示:
表1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的效果比较
半个月内出组 别
院
观察组27(n=60)对照组16(n=60)
P<0.05
P<0.05
出院 一个月内
两个月内出院
院 三个月内出
P值
2表2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的效果比较
组 别 不满意 一般满意 比较满意 非常满意 P值
观察组3(n=60)
P<0.05 对照组8(n=60)
3讨论
3.1舒适护理模式明确了护理的主要内容,使病人迅速得益
目前,在临床上护理人员为了提高其地位,强调角色的重要,便从医生的职责里,分些工作来做。另外,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运行,又给护理人员增加了非医务性工作。舒适护理模式认为病人到医院有两大需求:治疗与舒适。医生给予治疗,护理人员给予舒适,病人在享受医疗的同时,在护理人员的协助下,达到一个人的身、心、社会、心灵的舒适状态,强调护理人员应以病人的舒适为考虑重点,在考虑房间温度、湿度、高度、颜色及其他如冷敷、热敷、姿势、音乐、按摩等各种因素时,发现解决舒适问题的方法。某些医疗行为究竟是医生的职权还是护理人员可行使的职权,舒适护理模式提供了一个明确的分界点:属于舒适的,是护理人员职权;属于治疗行为的,仍应还给医生。凡是牵涉单纯的舒适问题,护理人员中的舒适专家有权也有能力给予病人任何方式的舒适处方。
3.2舒适护理模式明确了护理研究方向,能迅速提高护理专业地位
舒适护理主要分为两个层次:基本舒适护理和舒适护理研究。舒适护理研究是需要科学论证的,当中又可分为较容易的普通舒适研究和较难的舒适护理研究,普遍舒适护理研究大部分是属于物理性因子对人体的影响,如皮肤瘙痒的病人,最好几天洗澡,穿什么衣服,房间温度保持几度合适等等。高级舒适护理研究除了要熟悉护理知识外,还须深入其他领域,如皮肤瘙痒的病人不能使用肥皂,应使用什么来保护皮扶;咳嗽病人什么样的病床角度、什么样的姿势可能减轻咳嗽等等。
[3]18 9 P<0.05 3.3舒适护理模式与整体护理模式的一致性
舒适护理模式与整体护理模式的一致性在于其目的都是使病人达到最佳的身、心、社会、灵性的健康状态,其细微差别我认为在于舒适护理模式更实际直观、操作性强、可接受,而整体护理模式更理论化些。萧先生认为“舒适护理模式”能否成为一个模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将“舒适”提出来代表护理界的“专业”。我认为模式并不是单一的,如果接受舒适护理模式,并应用于临床,整体护理将得到更深入地开展,使护理内容更明确,护理发展方向更清楚,病人受益更多
通过上文我们可以发现,舒适护理在神经内科患者的护理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舒适护理对于提高患者的康复水平和速度、提高患者的满意度都有极好的效果。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积极推广舒适护理,进一步为提高患者满意度、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而努力。参考文献:
[1]韩杰,神经内科临床护理体会与分析,柳州医学,2010.[2]李云,临床护理活动中的安全问题及防范措施,全科护理,2009.[3]萧丰富,萧中舒适护理模式,第6版台湾:台湾华杏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8.9 [4]谭艳.心理护理在神经内科疾病患者护理中的价值研究[J].健康必读,2011,12(3):23—24.[4]
第三篇: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观察(精选)
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观察
【摘要】目的: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使用优质护理方法对2012年10月~2013年6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300例患者进行护理,观察患者焦虑情绪在护理后的变化情况,并对护理前后患者对健康知识的认识及对护理的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急诊患者的焦虑情绪、对健康知识的认识及护理满意度在实施优质护理前后均有明显差异(P<0.05),在统计学上有一定意义。结论: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中能取得更好的护理效果,能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可把此护理方法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优质护理;急诊;效果观察;护理满意度
近几年来,优质护理服务得到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本研究根据急诊患者发病急、病情重、进展快等特点,对患者进行了优质护理服务,现把相关工作作以下分析及总结。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选自2012年10月~2013年6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300例患者,其中男183例,女 117例,年龄为12~72岁,平均年龄为(41.34±3.51)岁;病程为2个月~5年,平均病程为(1.9±0.7)年。其中急诊儿科为68例,急诊妇科为,45例,急诊外科64例,急诊内科52例,急诊五官科为71例。1.2方法
1.2.1建立完善的制度,使就诊流程不断优化
(1)对病情比较严重的患者,进行密切观察,对其做好各种基础护理,让患者感觉舒适。
(2)对于急诊患者,先诊疗再挂号,先及时抢救再收费,做好预约工作后再为其转科,尽可能缩短患者的就诊、挂号、住院及手术所用的世界。护理人员应应帮助患者取药,对于输液患者应给其适当帮助,及时协助病重患者联系医生进行诊治[1]。(3)使绿色通道全程亮灯。护理人员应把根据患者的一般资料及病情的具体情况和相关部门进行有效沟通,使各部门能够更高效地为急诊患者提供“优先检查、优先住院、优先手术”服务。
(4)严格要求各门、急诊的的注射、输液操作及流程,使其更加有效规范,对各门、急诊的处方及病历进行严格核查,当发现对处方及病历有疑问时,及时向相关医师核查[2]。
1.2.2改善工作环境,实施人性化管理
(1)根据本科室及患者病情特点,定期在科室内部开展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由护士长及主要医护人员每天到留观室、抢救室及输液室检查护理人员对健康教育的执行情况,指导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病情的具体情况对其进行个性化健康护理。定期对护理人员对各类疾病及患者的相关知识与护理方法进行考核,以使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及服务水平得到有效提高,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2)根据各科室、门诊及医院的具体情况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绩效考核,绩效考核分为每日考核、月度考核及考核,并由护士长协助各科主要负责人对其进行监督管理[3]。考核内容包括、护理人员的职业素养、风险强度、工作质量、工作内容及患者满意度等。对于表现的护理人员,给予适当奖励,以使其认识对自身价值,并全体护理人员的创造性及积极性得到一定程度的激发。
(3)对各科室的优质护理内容及相应的护理措施进行公示,在各科室设立意见箱,并根据各科室特点定期开展健康知识讲座或以海报形式宣传相关的健康知识。
(4)根据医院规模及就诊情况在院内定点设置数量急诊流动治疗车,并在车上常备过敏性休克抢救盒、消毒剂等医疗用品,这样既能减少患者等待时间,又能使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得到有效减轻。1.2.3加强专业知识及业务培训,转变服务观念
制定120、急诊科优质护理服务方案,通过知识竞赛、讲座等形式对护理人员加强业务培训,使其沟通技巧、服务礼仪、健康知识等方面的知识得到一定 程度提高,从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1.2.4优化排班方式,明确岗位职责
以APN为准则,根据经验、工作能力让护理人员以意愿方式搭配排班,对值班方式进行不断优化,使各护理人员对自身的岗位职责有更充分的认识,把单线值班改为双线或三线值班方式,由专人负责对门诊进行夜间巡视,以减轻值班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这样也能有效保证患者的安全[4]。1.3统计学分析
使用卡方软件 V1.61对优质护理服务前后患者对健康知识的认识、紧张焦虑情绪及对护理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P<0.05为差异,表现在统计学上有一定意义。
2.结果
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前,急诊患者的焦虑情况为:正常0例,轻度72例,中度167例,重度61例,对健康知识的知晓情况为64例(21.33%),总有效率为17.1%,对护理的满意度为:非常满意0例,满意127例,一般满意80例,不满意93例,满意度为42.33%;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急诊患者的焦虑情况为:正常86例,轻度174例,中度34例,重度6例,对健康知识的知晓情况为258例(86%),总有效率为88.2%,对护理的满意度为:非常满意94例,满意156例,一般满意27例,不满意23例,满意度为83.33%;由此可知,急诊患者的焦虑情绪、对健康知识的认识及护理满意度在实施优质护理前后均有明显差异(P<0.05),在统计学上有一定意义。
3.讨论
对急诊护理人员进行优质护理服务培训后,护理人员进一步明确了服务观念及目标,对患者的急诊流程进行不断优化,可使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5]。对护理人员的职业素养、风险强度、工作质量、工作内容及患者满意度等工作情况进行绩效考核,可有效激发起对工作的积极性,从而可使其工作质量得到一定程度提高。此外,良好的就诊环境及个性化的健康宣教与护理,能使患者的对护理的满意度得到有效提高。本研究中,使用优质护理服务对急诊患者进行护理后,急诊患者的焦虑情绪、对健康知识的认识及护理满意度均比实施优质护理前有明显差异。由此可知,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中具有良好的护理效果,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鲍向红.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2,(12):102-105.[2]陈祥莺,陈祥燕.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科护理中的推广与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3(11):120-123.[3]张同艳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2,(3):101-103.[4]刘智文,黄泽云.急诊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初探[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15):102-105.[5]申红玲.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护理中的效果观察[J].《中外健康文摘》,2013,(16):120-124.
第四篇:物流标准体系在企业中的实施及效果评价
物流标准体系在企业中的实施及效果评价
作者:智赢论文网 日期:2016-9-20 10:24:55 点击:0 1 概述
国务院2014 年发布了《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 - 2020 年)》,进一步明确了物流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地位;国务院2015 年11月发布了《关于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全面提高标准化水平,强化包括现代物流业在内的10 个领域的标准制修订工作;
国标委联合有关部委于2015 年发布了《物流标准化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 - 2020 年)》,提出了进一步优化物流标准体系的发展目标;深圳市市委市政府2015 年1 号文件《关于打造深圳标准构建质量发展新优势的指导意见》和《行动计划》提出以国际一流标准为标杆,积极制定实施创新性、引领性深圳标准,构建与国际接轨的先进标准体系;盐田区政府文件《盐田区打造深圳标准行动计划(2015-2020 年)》、《盐田街道片区产业转型升级三年行动计划(2014 -2016 年)》提出推行物流标准化体系建设,2015 年底至少完成1 个标准体系建设的工作任务,将盐田区物流行业标准体系建设作为盐田区打造深圳标准的重点项目。
因此,通过建立重点突出、结构合理、层次分明、科学适用的“深圳市盐田区物流标准体系”,满足深圳市盐田区物流产业转型升级及发展需要,充分发挥物流标准化对盐田区物流行业发展的技术支撑作用,实现盐田区物流标准化工作的健康发展。对盐田区物流行业标准化现状的调研
为了摸清盐田区的物流标准化水平,切实反映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及企业的标准化需求,项目组对盐田区物流企业展开了大规模的调研。此次调研共面向辖区内400 家物流企业发放了调研问卷,共回收302 份有效问卷。
2.1 企业标准化基础
承担标准化工作的部门方面,只有6%的企业为专职的标准化部门,其中有6%的企业没有开展标准化工作。
标准化专业技术职称方面,95% 的企业没有取得标准化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有1 人及以上取得标准化专业技术职称的企业只占5%。
用于标准化建设的资金方面,30% 的企业没有在标准化工作上投入资金,其余大部分企业投入为10 万元以内。
在标准化的专项激励机制方面,64%的企业未设立标准化的激励机制,其余企业分别设有专项奖金、岗位津贴奖励、月度奖金等。
企业内部标准体系建设方面,74% 的企业没有建立内部标准体系;另外,21%的企业正在建立标准体系,但存在困难,具体体现在资金和人才方面,1% 的企业正在建立标准体系,4% 的企业已经建立了标准体系。
参加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方面,目前盐田区没有企业加入物流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2 企业制修订标准的情况 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方面,目前辖区内的企业没有参与过国际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参与国家、行业、地方标准制修订方面,调查的企业均表示没有参与。
2.3 企业执行标准的情况
执行物流技术标准方面,超过200 家企业分别执行运输作业标准、装卸作业标准、搬运作业标准、设备、基础设施管养标准;超过100 家企业执行工艺装备操作规程、工艺装备管养标准;不足100 家企业执行报关作业标准、配送作业标准;不足20 家企业执行其余各类标准。15 家企业没有执行任何一类标准。
执行物流管理标准方面,超过200 家企业执行财务管理标准、能源管理标准;超过100 家企业执行订单管理标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标准、合同管理标准;不足100 家企业执行货代管理标准、物流绩效评价标准、其他各类标准。10 家企业没有执行任何一类标准。
执行物流信息标准方面,执行信息系统标准的企业有151 家;执行信息录入标准的企业有54 家;执行其余各类标准的企业均不多于31 家。没有执行任何一类标准的企业多达93 家。
执行物流服务标准方面,执行服务提供规范的企业有184 家;执行服务评价和改进标准的企业有112 家;执行服务质量控制标准的企业有31 家。没有执行任何一类标准的企业有17 家。
2.4 企业取得认证的情况
取得运输安全认证(或运输资质)的企业有169 家;取得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等相关认证的企业均不超过11 家。119 家企业没有取得任何认证。
2.5 企业开展标准化工作主要考虑的因素
在开展标准化工作过程中,大多数企业主要考虑客户要求、标准强制性、企业竞争力、品牌形象、企业战略、标准的经济效益、标准实施的成本等因素;较少企业主要考虑标准实施的难易程度这个因素。
2.6 对政府支持标准化工作的需求
企业希望获取的标准化信息方面,较多企业希望获取申请相关资助的信息、最新的标准信息、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信息、相关培训信息和资料、参与各级标准的制修订工作的信息、标准采购的渠道信息。
企业希望获取的标准化服务方面,较多企业希望获得物流行业动态信息、关键物流标准宣贯服务、物流认证培训、我国物流及标准化政策解读服务、国外物流技术发展情况信息、标准编写基础知识培训、参与国内外标准制修订相关信息。搭建盐田区物流行业标准体系
要推动盐田区物流业标准化的建设和普及,必须建立并完善与现代物流业发展相适应的物流行业标准体系,大幅提高物流业的专业化、社会化和组织化水平,从而进一步提高物流整体运行效率,降低物流业总费用在全国生产总值中的比率,进一步增强现代物流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
深圳市盐田区物流行业标准体系结构框架总图如图1 所示。
本体系参照了《国家物流标准体系》、《现代物流标准体系框架与要求》,并根据盐田区物流行业的实际情况在《物流标准化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 - 2020 年)》所确立的物流标准体系的基础上做了较大的改动,将物流标准体系分为公共物流标准、专业物流标准和物流相关标准。由于我国物流业发展得比较晚,物流标准化系统是一个二次体系,较多子体系的建立参考了之前其他行业的标准化建设。例如,其中的子体系“物流相关标准”中的电子商务标准参考了《国家电子商务标准体系》。物流标准体系实施
本项目搭建的物流标准体系按照PDCA的过程方法在盐田区7 家试点企业中推行,具体包括实施、检查、企业自我评价和改进四个环节。
4.1 实施
4.1.1 标准宣贯和培训
企业对全员进行标准宣贯和培训,使得各岗位人员掌握相关标准,具有一定的标准化知识。4.1.2 标准实施情况
企业对标准实施留有相关记录,并将各环节形成的数据和有关情况及时反馈;盐田区物流行业标准体系100公共物流标准物流基础标准101物流管理标准102200专业物流标准物流运营与服务标准103物流设施设备标准105物流信息标准104石化产品物流标准201家电物流标准212农产品物流标准214电子产品物流标准202纺织品物流标准204出版物物流标准203 汽车和零部(配)
件物流标准205煤炭物流标准206粮食物流标准207烟草物流标准208酒类等液体物流标准209供应链标准302电子商务标准301钢铁物流标准213邮政(含快递)物流标准211危险、有毒化学品物流标准210300物流相关标准国际物流标准221其他物流标准222医药物流标准216冷链物流标准217应急物流标准218食品物流标准215绿色物流标准219逆向物流标准220图1 盐田区物流行业标准体系框架总图检查服务过程中标准的执行情况,确认实施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和岗位是否达到标准的要求;制定服务行为规范,让服务质量满足标准要求;标准实施率90% 以上。
4.2 检查
通过采取标准实施检查的制度,确定标准实施检查的机构和人员职责、权限明确;制定开展标准实施检查工作计划(或日常检查程序);定期组织检查,并对实施检查记录和问题处理记录保持完整。
4.3 企业自我评价
企业对评价工作进行必要的准备并确定评价方案,明确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体系;对标准实施的符合性和实施效果进行具体评价,形成评价报告。
4.4 改进
企业持续改进、定期总结试点工作中的方法、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加以推广,在不断完善标准中改进和提升服务质量。
建立物流标准化工作持续改进的程序或制度,有持续改进的工作方案或计划;针对标准实施检查和自我评价等发现的问题实施持续改进,及时提出修订标准的建议;有持续改进的记录。物流标准体系在企业中实施的效果评价 5.1 企业标准化工作的基本要求
评价的内容包括:企业的方针、目标;企业组织机构图和职责划分;标准化人员要求;标准化培训;制定适合企业发展的标准化规划、计划;标准化信息管理要求;建立满足企业需求的企业标准体系;企业标准的制定、批准、发布。5.2 服务通用基础标准体系
评价的内容包括:标准体系的构成;标准化导则;术语与缩略语标准;符号与标志标准;数值与数据、量和单位标准;测量标准。
5.3 服务保障标准体系
评价的内容包括:服务保障标准体系的构成;环境标准;能源标准;安全与应急标准;职业健康标准;设备、设施及用品标准;信息标准;财务管理标准;人力资源标准;合同管理标准。
5.4 服务提供标准体系
评价的内容包括:体系结构;服务规范标准;服务提供规范标准;服务质量控制规范;运行管理标准;服务评价与改进标准。
5.5 服务通用基础、服务保障和服务提供标准的实施监督与持续改进
评价的内容包括:应制定体系中各标准的实施计划和程序,并做好标准实施的各项准备,各子体系中的标准(规范)的实施应满足标准的要求;为提供服务所需物资采购标准的实施均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设备和设施的检验、试验合格率应满足标准规定的要求;服务过程应符合标准,能满足顾客要求,各部门协调、沟通默契,对不合格项有纠正和预防措施;企业开发、研制新产品,技术改造、技术引进的标准化审查应符合标准要求;建立并实施企业标准体系持续改进的运行机制和程序,并通过测量、分析、评审,制定改进措施和跟踪措施;能源、安全、职业健康安全、环境保护等标准的实施;标准实施的监督检查和自我评价。
结语
在这一变革的时代,标准因技术进步,建立企业标准体系成为当前我国标准化事业发展新形势下企业标准化工作的主要环节。物流企业应适应市场发展需要,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积极主动、多方协调努力,建立完善的服务标准体系并予以实施,发挥标准化的系统效应,实现物流企业规范管理,提升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
第五篇:儿童接种乙肝疫苗在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的近期效果观察
儿童接种乙肝疫苗在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的近期效果观察
【摘要】 目的 调查分析儿童乙肝疫苗接种情况,并评价其在预防乙肝病毒感染中的近期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洞口县2007年以后出生的已接种乙肝疫苗的儿童369例,通过调查问卷获得乙肝疫苗接种情况,采用固相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表面抗体指标。结果 各年龄组儿童的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与乙肝表面抗体低应答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岁、7岁组儿童的医院出生比例、首针及时接种率、全程疫苗接种后的表面抗体阳性率均明显低于6个月-1岁组儿童,无应答率显著高于其他年龄组儿童,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乙肝疫苗全程接种在预防5岁以下儿童的乙肝病毒感染的临床疗效显著,6-7岁儿童的预防效果有限,需定期进行乙肝表面抗体滴度检测与及时加强接种乙肝疫苗。
【关键词】 乙肝疫苗;乙肝病毒;接种
本文主要对儿童接种乙肝疫苗在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的近期临床效果予以分析,结果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洞口县2007年以后出生的已接种乙肝疫苗的儿童369例,男性196例,女性173例;年龄6个月-7岁,平均(4.28±1.05)岁。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洞口县户口或非洞口县户口但在洞口县居住时间超过3个月的儿童;接种乙肝疫苗免疫程序为0、1、6程序;家长均签署临床调查研究知情同意书[1]。排除标准:接种证、卡遗失及无接种记录证明者;有免疫缺陷、恶性疾病与免疫功能受抑制者;严重疫苗不良反应史者;严重营养不良者;接种期间患有发热、全身不适等急性病者。
1.3 调查方法
1.3.1 疫苗接种情况调查法 ①制定问卷内容:包括基本资料(年龄、性别、职业)、疫苗接种情况(基础疫苗接种时间、地点、种类、剂次、剂量等)。②发放与回收问卷:针对托幼机构儿童,由机构负责人、老师协助家长完成问卷填写;散居儿童凭预防接种证在规定时间与地点接受疫苗接种情况问卷调查;问卷资料由洞口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人员统一回收,并同时给予乙肝表面抗体免费检测。
1.3.2 乙肝血清学标志物测定方法 采集儿童空腹不抗凝静脉血标本2mL,分离血清,用固相放射免疫分析法(SPRIA)检测儿童表面抗原(HBsAg)与表面抗体(HBsAb)指标水平[2]。
1.4 观察指标 疫苗接种观察指标:医院出生率、全程、首针及时接种率;表面抗体(HBsAb)反应观察指标[3]:阳性(乙肝抗体滴度≥10mU/mL)、无应答(乙肝抗体滴度<2.1mU/mL)以及低应答(乙肝抗体滴度在2.1-9.9mU/mL之间)。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应用SPSS19.0软件包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X2检验,当P<0.05,表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结果
2.1 洞口县儿童乙肝疫苗接种情况 洞口县纳入调查的369例儿童中,医院出生比例为94.04%,首针及时接种率为89.16%,全程接种率为95.39%;且6岁、7岁组儿童的医院出生比例与首针及时接种率均明显低于6个月-1岁组儿童,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洞口县儿童乙肝疫苗全程接种后的表面抗体反应情况 本次调查的乙肝疫苗全程接种儿童例数为352例,表面抗体阳性率为84.94%,表面抗体低应答率为5.40%,无应答率为9.66%。且6岁、7岁组儿童的阳性率比6个月-1岁组儿童低,无应答率比其他年龄组儿童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讨论
本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洞口县纳入调查的369例儿童中,医院出生比例为94.04%,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为89.16%,全程接种率为95.39%,说明洞口县乙肝疫苗预防接种工作开展效果较理想,预防乙肝的免疫屏障已基本形成,可以有效保护易感人群免受乙肝病毒的侵害,达到控制乙肝的目的。6岁、7岁组儿童的医院出生比例与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均明显低于6个月-1岁组儿童,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医院出生为首针乙肝疫苗的及时接种提供了良好条件,有利于本辖区免疫规划工作的顺利开展。
在本调查中,通过对洞口县儿童乙肝疫苗全程接种以及接种后的表面抗体反应情况进行分析,得出洞口县各年龄组儿童的全程接种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0、1、6免疫程序在洞口县乙肝感染防控中的应用效果较明显,家长的疫苗接种意识与免疫程序接受度均较高。且本研究结果得出洞口县252名全程接种乙肝疫苗的儿童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为84.94%,随着接种年限的延长,表面抗体阳性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无应答率和低应答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且6岁、7岁组儿童的阳性率明显低于6个月-1岁组儿童,无应答率高于其他年龄层儿童,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乙肝疫苗接种后的抗体保护效果随着儿童接种年限的推移会有所下降,学龄前儿童可能是乙肝病毒感染的第二个高发感染人群。由此可见,儿童接受乙肝疫苗全程接种后的5-7年,需定期进行乙肝表面抗体滴度测定,了解儿童体内乙肝表面抗体滴度与表面抗体反应情况,定期进行乙肝疫苗加强免疫接种,可以相应降低学龄前儿童感染乙肝病毒的风险[4]。关于学龄前儿童进行定期乙肝疫苗加强接种在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的深入应用价值,有待临床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洞口县儿童医院出生比例的升高为乙肝疫苗的首针及时接种创造良好条件,乙肝疫苗全程接种能够相应提高婴幼儿抵御乙肝病毒感染能力,学龄前儿童应定期接受乙肝表面抗体滴度测定并及时加强接种乙肝疫苗,降低感染乙肝病毒的风险。
参考文献
[1] 段晋超.5岁及以下儿童乙肝疫苗免疫效果分析[J].免疫学杂志,2013,29(11):1010-1012.[2] 朱飞燕.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的检测与分布特征研究[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22):2749-2750.[3] 黄凤晓.百色市1-6岁儿童乙肝疫苗接种后免疫水平状况分析[J].微生物免疫学进展,2013,41(1):16-19.[4] 王廷材.甘肃省武威市学龄前儿童乙肝疫苗接种和免疫效果调查[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2,16(6):525-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