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博白县依托农村宗祠资源构建新型农村文化工作方案
博白县依托农村宗祠资源构建新型农村文化工作方案
农村宗祠是农村群众祭祀祖先和宗族事务的重要活动场所。我县群众历来比较重视祠堂文化的建设,但由于受到传统宗族观念的影响,现有的祠堂文化良莠不齐。为此,充分利用现有农村宗祠资源,把它改造为群众学习、娱乐场所,对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知识和法制意识,提高农民发家致富能力,丰富农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移风易俗,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制订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围绕中央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方针和自治区提出的建设“和谐文化”的要求,以及县委“破迷信、扬正气、树新风、促和谐”、“思想大解放”和构建“和谐博白”的工作部署,以现有的农村宗祠可用资源为平台,通过政府引导,能人投入,群众参与,用先进的文化溶进农村传统的习俗阵地,构建新型农村文化,活跃农村文化生活,陶冶农民情趣,提高农民素质,倡导农村文明健康的新风尚,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遵循“交通便利,能人赞助,群众拥护,经济扎实”的原则,从2011年开始,在全县选择5个农村宗祠进行试点建设文体活动中心,以后逐步在全县推开。
二、建设目标、内容和标准
今年要试点建设的5个点是:三滩镇良茂村茂山屯文体活动中心、亚山镇四和村搭桥头屯文体活动中心、旺茂镇三清村独田屯文体 1 活动中心、东平镇枫木村白泥塘屯文体活动中心、松旺镇茂山村吉水屯文体活动中心。建成后要挂牌(名称如上)。
建设内容按“十个一”进行。即在现有宗祠房屋、场地设施的基础上,建设或完善一个舞台、一个娱乐室、一个书室、一个展室、一个宣传栏、一个篮球场、一条健身路径,配一张乒乓球台,组建一支文艺队、一支篮球队。其中娱乐室、书室、展室面积分别不少于30平方米、20平方米、50平方米。娱乐室要配备一套音响、一套投影设备、一套乐器。展览室要收集展览村里有价值的文物,包括村民使用过的生产生活工具、服饰,工艺品,物券契证,以及其他能反映村史的文物。宣传栏要以宣传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为主,同时要宣传法制、卫生和科普知识等。健身路径要配备健身器材5件以上。
三、成立机构,加强领导。(略)
四、工作要求
1、依托农村宗祠资源,构建新型农村文化,是县委最近开展的“思想大解放”,创新农村工作的重要举措。各级、各有关乡镇、各有关单位要高度认识利用现有宗祠建设文体活动中心的重要意义,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落实好专门的工作人员,制订好相应的工作措施,切实加强领导,确保该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宣传、文化等部门,要做好试点的规划设计和建设指导工作,所在乡镇要按要求具体组织实施,县直挂钩单位要帮助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
2、试点工作从5月份开始,9月底前完成。10月份召开现场总结会,取得经验后在全县逐步开展。力争在2年内,在全县每个乡镇都建立5个以上依托宗祠为主体的文体活动中心。
3、筹集好建设资金。采取“三个一点”的办法,即政府补助一点,群众筹集一点,能人赞助一点。其中县财政每个点补助_万元,投入主体要以群众和能人为主,特别是要发动能人多赞助,对赞助多、贡献大的能人,可立碑纪念,以激发其积极性。后续的活动管理费用,也以能人、群众筹集为主。
4、要加强引导和管理。要正确处理好构建新型农村文化与宗祠宗族的关系,政府既要重视,又要防止有失偏颇,要引导得当,把握好方向。要引导宗族革除陋习,移风易俗,对违背或与法律法规不符的族中事务、族规族约、落后观念,要加以引导,防止不良势力抬头。
5、要充分发挥文体活动中心的作用。要落实专门的管理人员,要建立相应的开放管理制度,要坚持天天开放,方便群众。要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开展各种有益的健康向上的活动,每年要举办大型的文体活动三次以上。
6、做好宣传工作。宣传部门要做好宣传,要对建设工作的意义、进展情况、好人好事进行宣传,激发社会各界和群众参与的热情,促进工作的开展和推广。
第二篇:依托珍珠文化开发特色社区教育资源
依托珍珠文化开发特色社区教育资源
许 斌
[摘要] 社区教育有必要从文化这个高度和视野探索,渗透文化性的根本追寻,深入思考,赋予社区教育发展的时代新元素。本文以地域珍珠文化为依托,建立社区德育基地、打造特色社区教育名牌以及开展珍珠特色实践活动,提升了珠乡人道德素质、思想素质、行为素质、文化素质及技能素质等,开发出了极具特色的社区教育资源,开拓了社区教育新的内容与途径,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 依托 珍珠文化 开发 教育资源
社区教育是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充分利用各级各类教育资源,开展旨在提高社区成员整体素质,促进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政治文明的教育活动。21世纪,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学习需求与社区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日渐加剧。而社区教育资源的不足,严重制约了民众学习体系尤其是全民学习、终身学习观念的构建。因此,社区教育有必要从文化这个高度和视野探索,渗透文化性的根本追寻,深入思考,赋予社区教育发展的时代新元素,突出当代关注民生的新视野、强化社会效益首选的新策略、提出现代教育手段的新思路,抓住整个社会资源的开发和整合,科学部署和精细操作并举,进行主动积极地系统思考、缜密安排,最终将社区精神全面而有机地渗透到主动积极的文化追寻中。于是,充分挖掘有效利用地域特色文化,开发特色社区教育资源,开拓社区教育新的内容与途径,必将对社区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市山下湖镇是“全国最大的淡水珍珠集散地”,全镇珍珠养殖面积已经达百万亩,珍珠加工销售企业500余家,形成了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格局,珍珠企业已成为本镇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是名副其实的“珠乡”。经调查,全镇有80%以上的家庭直接或间接参与了珍珠业,从青少年到老年人几乎每个珠乡人对珍珠业都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山下湖镇在形成珍珠特色产业的同时,也逐渐形成了以“珍珠”为中心的独特产业文化和产业精神,积淀多年的“珍珠文化”是极具地方特色的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
从2010年秋季开始,我们成立了社区教育特色课程开发研究小组,以当地“全国最大淡水珍珠集散地”为基地,对珍珠文化的内涵进行发掘与研究。经过两年多的积极探索与大胆实践,并不断进行选择、改编、补充、拓展、整合、加工与再创造,已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以地方珍珠文化为中心、螺旋式上升与纵深式发展相结合,能促进珠乡人个性发展与原生态生活教育相一致的综合型珍珠文化社区教育资源。可以说该课程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适应时代发展和全面推进社区教育课程改革、提升公民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更是促进珠乡人道德素质、思想素质、行为素质、文化素质及技能素质等不可或缺的重要平台。
一、建立社区教育德育基地,促进珠乡青少年道德素质的健康提升 珍珠文化社区教育资源是我们根据所在地山下湖镇的“人脉资源、市场资源、技术资源、信息资源”基础上开发而形成的,将珍珠文化融入社区教育,我们认为能充分辐射地域文化的育人功能,而德育实践基地的建立,无疑为珠乡人特别是青少年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校外舞台,不仅密切了社会与青少年的联系,也将理论的触角真正延伸到实际的情景中。
我们于2010年9月在“浙江山下湖珍珠集团公司”、“阮仕珍珠有限公司”、“华东国际珠宝城”等建立了社区教育德育实践基地。当然,从整体而言,整个“珠乡”——山下湖镇是我们最大、最有益、最丰富的教育基地。因为,山下湖镇珍珠产业中成千上万的推动者、创造者、经营者的智慧、勤奋和激情,还有众多青少年家长和家庭的演变,这些都是青少年活生生的学习“样本”。德育基地的建立是我们进行青少年德育工作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它必将对青少年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产生深刻的影响。
珍珠文化社区教育资源从某种意义上讲,担负着为青少年人生发展指引和确定方向的重任。它的开放性与现实性具有独特的优势,在不断打破青少年已有的“生成”,把他们引向更高层次的“未成”过程中,标示着一定成人成才的发展方向,从而唤醒、激发对人的启蒙与解放,为青少年和谐生活的建构提供条件,使青少年的“梦想照进现实”。为此,我们组织了青少年“家乡人文资源考察团”,深入“珍珠基地”调查,挖掘出珍珠本身特有的内涵和外延,例如,民间动人传说中关于“珍珠犹如美的化身,给人带来美的享受与快乐;珍珠生成于逆境却释放璀璨光茫,爱心回报社会等。”我们还以珍珠命名成立了各种社团组织,如“珍珠艺术团”、“小珍珠书法协会”、“小珍珠画行”、“小珍珠报社”等等,定期和不定期开展各种实践活动,让青少年在活动中认识珍珠的美,体会珍珠的情,发现珍珠的人文价值,从而进一步体会珍珠与人们生活、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家乡的发展的密切关系。这些活动必将激励青少年产生一种忠诚的信念,一种优良的品质,一种公民的的责任,一种崇高的追求。
二、打造珍珠文化社区教育名片,促进珠乡人思想、行为素质的提升。我们对珍珠文化社区教育资源的开发研究,也与时俱进、顺势而为。为推动珍珠产业稳健发展,2008年7月山下湖镇编修了《诸暨珍珠产业文化创意发展规划》,制定了《诸暨珍珠产业发展规划》,还举办了“诸暨艺形珍珠国际设计展”。2010年始,华东国际珠宝城又启动了《长三角旅游传媒联盟战略》。我们将这些《规划》与“展览”内容及时充入到教育资源中。我们自身也形成了以“省级课题研究为龙头,衍生专项教育教学子课题”研究网络,《结合珠乡特色开展孝敬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融“珍珠文化”教育资源于我们德育中的研究》,分别纳入了市、县级教科研规划课题。这一件件、一桩桩实事,折射出珍珠人打造珠乡名片的信心和决心。
作为珠乡人,在这样的改革背景与发展趋势下,都萌生了一种报效国家、家乡的夙愿,奉献社会的信仰。有句格言叫做“人无志不立”,对珠乡人进行理想目标教育能校正珠乡人人生方向;有句名言叫“态度决定一切”,对珠乡人进行态度情感教育能提升珠乡人思想境界;有句警句叫“习惯决定命运”,对珠乡人进行行为习惯教育能增强珠乡人学习的可持续性。为此,以帮助珠乡人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为主的思想教育和贯彻我们创和谐社会为主的行为习惯教育自然地纳入到社区教育资源的体系中。
我们开展“我自豪,我是珠乡人”、“学习珍珠好品质”的演讲活动,进行珠乡人人格品质教育,来增强珠乡人的公民责任意识。学校通过主题班会、国旗下讲话、争创珍珠小五星、参观访问、写调查报告,社区通过黑板报宣传、宣传窗展览、网络论坛互动、交际礼仪培训等载体来磨炼、端正、激励规范珠乡人的品行,从而也为构建学习型社会提供动力和坚持力。
三、开展社区实践创新活动,促进珠乡人文化素质、技能素质的提升。珍珠文化社区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最核心的教育特质是开展实践创新。因此,教育资源开发研究的预设就十分注重教育的“主体性、合作性、选择性、开放性、综合性、特色性和创造性”,并能够与作为生命体的珠乡人产生良性互动作用,使之成为一种“对话”文本,而不是“独白”文本。
当社区教育资源从“基于珠乡人需求”出发来进行重新定位,则就牢牢把握住了时代跳动的脉搏,也找准了激活珠乡人创新的“活性因子”,进而珠乡人在实践活动中的“动手能力、综合能力、创新能力”能得到有效培养,而在实践能力提升的同时,珠乡人的文化素质也得到了升华。
我们组织社区居民开展“珍珠养殖农业游、珍珠加工工业游、珍珠文化体验游、珍珠市场淘宝游”四大特色游活动。组织社区老年朋友走出家门,让他们领略全国最大的“生态珠蚌养殖基地”与“北京鸟巢”目前档次最高的珠宝专卖店;组织社区妇女同胞走进艺术品加工厂,让她们在珍珠加工企业里体验“珍珠工艺品”、“蚌壳工艺品”的设计、加工过程;组织青少年学生深入市场,让他们在国家4A级旅游景区——华东国际珠宝城欣赏珍珠的绚丽多姿,工艺品的千姿百态;组织社区居民来到剧院,让他们观看诸暨越剧团以经典元素再造珍珠美丽传奇的原创越剧《珍珠传奇》。通过这些社区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开阔了社区居民的视野,陶冶了他们情操,激发了他们创新的意识,从而形成各有所好、各有所为的学习风气,营造了浓浓的文化氛围。
社区各类居民通过外出“四大游”,回到社区,自己动手制作工艺品,布置社区“珍珠角”,内容丰富多彩;我们社区教育服务中心、教育工作站的墙壁挂件、镜框、宣传窗展览等每处都体现出珠乡特色。可以说,社区居民在实践活动中受到了珍珠文化的滋养、熏陶,学会了交往,学会 了合作,得到了劳动的实践知识与能力,激活了人们的创新活性因子,有效增强了大家的组织能力、社会活动能力与综合创新能力,为构建学习型社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两年多的社区教育实践证明,只要我们多点勇气、多点机智、多点磨炼、多点感情,就能将珍珠文化整合、提炼成特色的社区教育资源,让珠乡人与珍珠一同璀璨;只要我们以科学的理论武装珠乡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珠乡人,以高尚精神塑造珠乡人,以良好的习惯养成珠乡人,社区教育的特色成功大旗一定能插向成功的彼岸。
参考文献:
1、编委会.《教育资源开发》(上下册).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2、魏清.《中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M].上海三联出版社,2005
3、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4、李媛媛、陈乃林.《论植根地域文化发展社区教育》.《成人教育》2011年第9期.ISSN:1001-8794
5、杨建义.《依托地域文化资源培育民族精神》.《福建日报》2006.5.23
第三篇:依托文化资源 打造鲜明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
依托文化资源
打造鲜明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调研报告
撰 稿 人: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调研单位:
依托文化资源 打造鲜明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
作者:
题目:
依托文化资源 打造鲜明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 提纲:
一、瓜州县文化遗产资源现状
(一)独具特色的张芝文化
(二)资源丰厚的历史人文
(三)红色经典的革命文化
(四)源远流长的民俗文化
(五)保存完好的自然资源
二、文化事业发展情况
(一)文化艺术事业发展繁荣
(二)优秀文学艺术作品不断涌现
(三)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
(四)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
(五)农村文化活动日益丰富
三、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及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四、存在问题与不足
五、利用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提升文化软实力的设想
(一)找准特色定位,打造鲜明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
(二)完善文化网络,建设一批标志性的文化设施
(三)完善发展规划,大力培育和发展重点文化产业门类
(四)深化体制改革,增强文化产业的发展活力
(五)繁荣文艺创作,大力支持兴办瓜州县特色的节庆活动
依托文化资源 打造鲜明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
摘要:瓜州县文化资源虽然丰富,但基础薄弱,人才匮乏,要想在文化产业的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就必须依托资源优势,找准自身定位,打造体现瓜州特色的“张芝文化、玄奘文化、红色文化”三大文化旅游品牌文化品牌,大力挖掘莫高窟的姊妹窟榆林窟的文化潜力。
关键词:文化 资源 文化品牌
瓜州县(原名安西县),地处河西走廊西端,是甘、新、青、蒙四省的通衢之地。东连石油城玉门市,西接旅游名城敦煌市,南北与肃北蒙古族自治县毗邻,西北与新疆哈密市相接,自古以来就是东进西出的交通枢纽,古丝绸之路的商贾重镇。地势南北高、中间低,平均海拔1500米。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总面积23150平方公里,县境东西长185公里,南北宽220公里,面积2.41万平方公里,全县辖5镇10乡、73个行政村,总人口14.88万,有汉、回、蒙、藏等21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2.5万人。瓜州文化资源丰富,历史遗迹、自然景观、民俗文化都具有深厚的内涵,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也具有较好的基础,现将瓜州县文化资源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文化资源、文化事业、文化产业三个方面的情况调研报告如下:
一、瓜州县文化遗产资源现状
瓜州县以建设西部文化重镇为目标,立足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着力建设了草圣故里文化产业园、玄奘纪念园、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红西路军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一批彰显“瓜州文化”底蕴的文化旅游项目,全力打造“张芝文化、玄奘文化、红色文化”三大文化旅游品牌。
(一)独具特色的张芝文化。草圣故里文化产业开园迎客,标志着瓜州县在传承华夏文明、挖掘历史人文资源,加快文化产业发展上,迈出了实质性的步子。张芝被书法界尊称为草圣,他首创的草书给中国书法的发展演变作出了彪炳千秋的贡献。为了弘扬中国书法艺术,瓜州县投资1.6亿元,打造占地681亩的“草圣故里文化产业园”。山水、园林、殿堂、雕塑、碑刻,这种自然与人文的紧密融合,把“草圣”张芝“书法自然”的艺术精神展现的淋漓尽致。该文化园在设计上以张芝为主线,以中国书法发展、演变、传承、创新为背景,以山水、园林、殿堂、雕塑、碑刻为手段,集中表现张芝的艺术精神。草圣故里文化产业园是一处集休闲、旅游、展览等功能为一体的以“书法园林”为主体的文化产业园,园区分为主园和景观带两大部分,主园有南北两湖及湖心岛、附岛组成,景观带由九支渠水系组成三公里书法文化长河。同时,在产业园内规划了玄奘取经博物馆、文房四宝一条街等文化产业建设项目,进一步提升产业园的文化内涵高度。全部建成后,将成为中国西北第一座以书法艺术为主题的文化产业园,全国书画、文房四宝、古玩拍卖的市场;书法论坛、展会、笔会的重要场馆;书法家集中培训、交流创作的基地;城乡居民休闲娱乐,提炼素养,传承书艺的摇篮。
(二)资源丰厚的历史人文。瓜州文物古迹众多,现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4处,保存完好的其它古遗存多达314处。敦煌莫高窟的姊妹窟榆林窟是中国著名的六大石窟之一;汉唐胜迹锁阳城和“康熙梦城”桥湾城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稀世珍宝象牙佛,是中印文化交流的见证。大漠驼铃、古道石窟、丝路艺术、瀚海蜃景、胡杨秋色、清泉绿洲构成了瓜州独具特色的西域文化景观。
瓜州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是甘肃省的文物大县,也是唐代高僧玄奘大师取经西行过程中最艰难、最重要的活动区域。在瓜州境内,玄奘大师留下了艰苦卓绝的经历和各类历史遗迹,瓜州保存了玄奘取经路上讲经说法的寺院,官员放行的州城,收徒买马的地方,偷渡玉门关的遗迹,夜渡葫芦河的遗迹,有玄奘取经路上最翔实的历史记载,瓜州榆林窟和东千佛洞保存了六幅玄奘取经图,更是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孙悟空最早的原型,是全国保存玄奘取经图最多的县份,壁画“玄奘取经图”,比《西游记》成书早300多年,玄奘大师从印度带回的珍贵雕刻艺术品象牙佛,其文化内涵丰富,具有重要的历史考古价值和文物保存价值。众多文物遗迹构成了博大精深、独具特色的瓜州玄奘文化,是华夏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瓜州历史文化最具特色的新亮点。
(三)红色经典的革命文化。解放战争时期,瓜州县是重要的革命战略要地,县内设有红西路军安西战役陈列馆、蘑菇台磨坊旧址、安西古城遗址、白墩子军防遗址、红柳园战役遗址、李卓然墓、安西县城战役遗址、红西路军安西战役纪念塔等红色资源,逐步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不断扩大党员干部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建设规模和影响力。等一批近现代革命史迹,都有强大的文化吸引力,凝聚着近代瓜州人民的心血和汗水,是红色旅游的理想阵地。
(四)源远流长的民俗文化。瓜州历史悠久,历史上,勤劳智慧、崇尚文明瓜州人民创造了大量民歌民谣、舞蹈杂技、工艺制作等民间艺术形式,成为瓜州文化中一道最亮丽的风景线。民族运动会、花儿会、皮影戏等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化,风格独特,长盛不衰,至今绽放着绚丽的色彩。
(五)保存完好的自然资源。由于气候原因,使瓜州形成了西棉、南牧、东粮三大农业区域格局,享有“粮棉基地”和“瓜果之乡”的美誉,境内黄金矿藏和产量居全国第六位,是甘肃省重点产金区。已探明的有金、银、铜、铁、铝、铅、锌等40余种矿产品,总经济价值在7万亿元以上。境内盛产棉花、蜜瓜、小麦、葡萄,甘草,锁阳、苁蓉等,是“中国蜜瓜之乡”和“中国锁阳之乡”。
1.丰富的风力资源。瓜州素有“世界风库”之称,风能资源量大质优,风向稳定,风能密度高,年有效风能达5183小时,风能储量超过4000万千瓦,是全国风能储量最大的地区之一。同时,瓜州县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光照时间长,强度大,全年日照时数达3260小时,有效积温3582.9℃,位居全国前列,具备发展风电、光电产业的优越条件。2010年全县风电装机容量达到380万千瓦,风机塔筒生产能力达到1200套。“十二五”末风电装机达到960万千瓦。新型能源产业已成为引领瓜州经济发展的龙头。
2.优越的光热气候。全年日照总时数3360小时,大于等于10℃的积温3661.5℃,年均气温8.8℃,平均日较差16.1℃,年较差35.3℃,极端最高气温42.8℃,极端最低气温-29.1℃;年均降水量45.7MM,年蒸发量3140.6MM,年相对湿度39—41%,无霜期138--146天。
3.丰富的水利资源。瓜州县境内有两条源于祁连山的河流。一条是疏勒河,在安西境内流程242公里,流域面积1.28万平方公里,年径流量3.89亿立米;另一条是榆林河,流程118公里,流域面积5494平方公里,年径流量0.55亿立米。此外还有露头泉水和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地面水年径流量4.44亿立米,可充分利用的3.7亿立米。地下水蕴藏量7.6亿立米,可开采量7570万立米。
4.富庶的矿产资源。境内已勘察探明的各类矿藏近30种,产地78处。金属矿藏有金、银、铜、铁、铅、锌等十多种,产地55处,地质储量达2413万吨以上,其中铅16万吨、锌8万吨、铁2000万吨、黄金20吨;非金属矿产有花岗石、大理石、白云石、石灰岩、萤石、磷矿、盐矿、重晶石、石墨、水晶石、冰洲石、芒硝等,产地23处,尤其花岗石资源分布广,地质储量超过10亿立方米,并以品种多、色泽好、块度大、石质坚硬、出材率高而闻名全国,极具开采价值。
5.富饶的农业资源。境内有可开发利用的宜农荒地资源281万亩,天然草场资源265万亩,其中优质草场面积42万亩。其它如林果资源、农产品资源、中药材资源、农业品牌资源,均适宜于规模发展,建立各类商品基地和加工企业。这里,畜牧业生产的潜力很大,“安西黄牛”在中国牛品种中,以抗性强、肉鲜美称为名优,“安西羊”以肉质鲜嫩、毛细绒长远销全国,是安西畜牧业的拳头产品。境内野生动植物资源尤为丰富,列为全国戈壁荒漠草地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有雪豹、金雕等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26种。野生植物有甘草、锁阳、苁蓉等名优中药材,产量大,质量高,甘草、锁阳系列产品加工初具规模,前景诱人。
二、文化事业发展情况
近年,瓜州县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打造华夏文明保护、传承和创新示范区”战略,紧紧围绕瓜州文化元素,大力挖掘张芝文化、玄奘文化、红色文化内涵, 全力实施以草圣故里文化产业园、玄奘纪念园、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自然文化生态园、红西路军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龙头的“四园一基地”建设。
(一)文化艺术事业发展繁荣。近年来,通过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方式,成功地举办了“玄奘之路商学院戈壁挑战赛”、“戈壁音乐节”大型歌会、少数民族运动会、张芝书法艺术节等一系列引人注目的大型文体活动,这些活动组织得力、运作良好、影响空前,已成为品牌文化项目,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热烈欢迎,玄奘之路商学院戈壁挑战赛实现了跨国界交流。
(二)优秀文学艺术作品不断涌现。2013年2月,瓜州县6部作品荣获酒泉市第一届社会科学奖、飞天文艺奖。一等奖2部《汉敦煌郡渊泉县城新考》、《锁阳城遗址形制及相关遗存初探》;二等奖2部《瓜州县志》、《酒泉市城乡一体化研究》;三等奖1部《生物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生活化的实践》文艺奖1部《阳光下的菜摊子》。
(三)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近年来,瓜州县始终坚持把文化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大投入。瓜州县城“三馆一广场”功能齐全、布局合理,文化基础设施日臻完善,为广大居民提供了良好的休闲娱乐条件。瓜州县文化馆综合活动楼内设卡拉OK厅、老艺人演唱厅、展览厅、舞蹈排练厅、台球室等“十室”,功能多、设施全,是全省两个国家一级文化馆之一,先后获得文化部群星奖和服务基层先进单位两个奖项。瓜州县博物馆大楼内设文物展厅、壁画展厅、书画展厅、工艺品展厅、锁阳系列产品展销厅等,结构配套合理,已被列入免费开放试点单位。引资2000多万元的桥湾博物馆建成开放,利用世行贷款新建的锁阳城博物馆即将开工。瓜州县图书馆内有借书室、成人阅览室、少儿借阅室、报刊资料室、工具资料室、采编室等,功能较为齐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已建成。投资800余万元建成的渊泉文化广场和大型塑胶运动场,保证了各类大型文化活动的开展。基层文化网络健全,瓜州县除新建的5年移民乡外,其它8个乡镇、43个行政村全部建起了文化站和文化室,其中2个乡镇文化站被命名为全省示范乡镇文化站,6个乡镇文化站达到一类文化站标准,3个达到二类标准,31个村建起了示范村书库。这些文化设施,提升了瓜州县的城市文化品味。
(四)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文化建设在“十二五”时期加快瓜州科学发展、转型跨越,实现“五翻番一突破三提升”奋斗目标,打造世界风电之都、中国蜜瓜之乡、能源战略通道、西部文化重镇、陇上药材基地的进程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人才是引领和支撑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最为宝贵、最可持续和最具潜在优势的第一资源,是推动文化强县建设的第一要素,必须以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快人才优先发展,不断开创充满活力、人才辈出的文化人才工作新格局。为大力加强全县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近日县文体局组织专门力量,结合市县《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瓜州县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瓜州县“十二五”文化发展规划》等纲要文件,对“十二五文化人才发展规划”进行了再次修订完善。计划到2015年,瓜州县文化人才资源总量达到2000人,其中文化领域副高职称以上或高级经营管理人才达到50人;实现文化人才工作“十百千”目标,入选省、市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人数达到10名,重点培养200名优秀文化人才,培训5000名文化人才。使瓜州成为充满创新精神、创造活力、创作激情、创意思维的文化人才高地。
(五)农村文化活动日益丰富。近年来,瓜州县大力实施农村文化建设“三项工程”,进一步丰富了基层精神文化生活。是实施文化下乡服务“三农”工程。二是大力实施农村文化建设工程,采取制定扶持政策、城乡文明牵手共建、积极向上争取资金等措施,加大基层文化建设力度。三是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瓜州县将农村文化建设与文化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完善农村公益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全县农村文化建设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农村公益性文化基础设施的完善配套,使广大农民群众活动有场所,“充电”有去处。截至目前,全县共建成乡镇文化站15个,建筑面积均在300平方米以上,村、组文化室261个;建成73个“农家书屋”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站, 29个行政村分别硬化了标准篮球场1块。
三、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及文化产业发展现状近年来,瓜州县以建设西部文化重镇为目标,立足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着力建设了草圣故里文化产业园、玄奘纪念园、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红西路军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一批彰显“瓜州文化”底蕴的文化旅游项目,全力打造“张芝文化、玄奘文化、红色文化”三大文化旅游品牌。去年全县完成文化产业增加值8760万元,完成文化产业固定资产投资1.08亿元。
为推动文化旅游产业的迅速发展,瓜州县积极推进文化与旅游的融合,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内涵,以项目建设带动文化产业集聚,以资源优势打造文化产业精品,以文化特色铸就文化产业品牌,提升文化软实力,全力打造西部文化重镇。引资2000多万元的桥湾博物馆建成开放,利用世行贷款新建的锁阳城博物馆已开工建设,投资800余万元建成的渊泉文化广场和大型塑胶运动场,保证了各类大型文化活动的开展。投资3200万元的锁阳城遗址保护开发建设项目、投资5047万元红色文化遗址保护开发建设项目正在紧张建设;瓜州县数字影院、六馆三中心、瓜州书城、瓜州饮食文化街等一批文化旅游项目正在进行招商引资,力争尽快开工建设。这些文化旅游项目的建设,提升了瓜州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品质和竞争实力。
瓜州县坚持以提升文化软实力为根本,着力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群众文化活动载体,推进文艺精品创作,文化的社会服务功能不断完善。
公共文化设施日趋完善。加大项目争取力度,大力实施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去年,投资380万元,建筑面积达4000平米的全民健身综合馆投入使用,新建 “农家书屋”7个,实现了73个行政村农家书屋全覆盖的目标, 积极争取县财政“一事一议”奖补项目资金871万元,完成了19个村、7个组的文化室和文化广场建设。为7个乡镇综合文化站配套了70余万元的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设备、音响设备、阅览书架、桌椅等办公用具,全面实施城乡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工程建设,完成转换10000户,扩大了数字电视用户的有效覆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深化。
文化项目稳步推进。按照《酒泉市2012年文化产业建设项目责任单位、责任领导、包挂任务分解表》分配任务,涉及瓜州县的4个文化产业建设项目已全部启动。一是草圣故里文化产业园续建项目;二是瓜州玄奘取经博物馆建设项目;三是锁阳城遗址保护开发建设项目;四是瓜州县红色文化遗址保护开发建设项目。
文艺活动精彩纷呈。积极开展送文化下乡和“千台大戏送农村”活动,先后举办广场锅庄舞、健身舞培训班2期,培训骨干100多人。按照“月月有重点、周周有活动、次次有影响”的思路,形成以渊泉广场、新洲里广场为主体,“三馆一中心”活动阵地为基地,机关、乡镇、社区、街道、学校活动场所为补充的群众文化活动平台,吸引1000多名居民参加,每天晚上人流如织,舞动锅庄,成为该县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组织开展了“春歌福联送下乡”、“千台大戏送农村”等形式多样的送文化下乡、进企业活动。县文化馆创作的情景剧《风动.舞动》、群口快板《风电之都添锦绣》在 “千台大戏送农村”活动中演出受到广大干部、群众好评;结合春节、中秋节、国庆节等传统节日,大力开展送春联、象棋比赛、秦腔演唱、社火汇演等活动。2011年,全县共开展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 200余场次,美术书法展览2次,征集展览各类书画、摄影作品800余幅,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文艺创作硕果累累。结合庆祝建党90周年,组织创作人员开展了张芝奖书法大赛、“爱我中华,颂我瓜州”书法美术摄影展,展出优秀作品500余副;县内专业、业余文艺工作者创作的书法、绘画、舞蹈、文学作品多次在全国、省、市大赛和展览中获奖、入选。新创文艺剧(节)目4个,小品《借爹》荣获酒泉市第九届文艺精品“飞天奖”二等奖,新编小说《白雪花》获得“飞天奖”三等奖,短篇小说《风起时,你别走开》获《小说选刊》第二届全国小说笔会一等奖。编辑出版了《瓜州史话》、《瓜州石窟考古图录》、《瓜州考古46年文集》、《东千佛洞石窟临摹壁画画册》等文学书籍和画册,《瓜州颂歌》已经定稿,即将印刷出版。同时,注重充实文化人才队伍,为推动全县文艺事业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存在问题与不足
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一是文化市场普遍存在经营分散、规模较小、层次低的问题,特别是核心层文化企业少,科技含量低,许多门类特别是科技含量高的门类大都处于空白。二是文化专业人才短缺,文化市场培育不健全。文化经营人才缺乏,文化产业管理人才、经纪人才和文艺创作人才特别是创意人才严重匮乏。市场发育不健全,开放程度不高,市场主体规模弱小,文化产业发展的方向和战略不明确,产业链不长,产业间的有机联结不密切,产业群体没有很好地形成,产品的规模优势也没有得到发挥。三是文化产业投入不足,基础设施比较薄弱。缺乏有实力的大企业或外资进入瓜州县经营文化产业。基层文化建设薄弱现象仍然存在,投入不足,设施简陋,人才缺乏;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很不平衡,现有的文化设施、文化产品、文化活动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的文化生活需求。
五、利用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提升文化软实力的设想
(一)找准特色定位,打造鲜明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瓜州县文化资源虽然丰富,但基础薄弱,人才匮乏,要想在文化产业的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就必须依托资源优势,找准自身定位,打造体现瓜州特色的“张芝文化、玄奘文化、红色文化”三大文化旅游品牌文化品牌,大力挖掘莫高窟的姊妹窟榆林窟的文化潜力。
(二)完善文化网络,建设一批标志性的文化设施。建立健全县、乡镇直至村的各级文化场所,形成布局合理、城乡协调、功能齐全的文化网络,形成全社会促进文化发展的大格局。同时,通过加大政府投资,逐步建设瓜州县图书馆、美术馆、群众文化馆等,真正建成一批与瓜州县建设现代化城市的发展目标相适应,有利于提高瓜州县文化品位和文化含量的标志性公共文化设施,以增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辐射力、影响力和凝聚力。
(三)完善发展规划,大力培育和发展重点文化产业门类。根据瓜州县城市特色、资源优势、文化消费趋势、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及新世纪城市发展规划,结合瓜州县文化品牌建设,完善《瓜州县“十二五”文化发展规划》,重点发展文化旅游、会展演艺业、文体娱乐业等产业,加强对文化资源的开发保护和利用,推动信息产业与文化产业的结合,积极培育特色文化市场,大力发展文艺演出业,积极开展国内外文化交流,大力发展会展经济,促进瓜州县文化产业整体实力的提高和产业结构优化发展。
(四)深化体制改革,增强文化产业的发展活力。出台扶持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的各项财政、土地、税收、工商、价格等优惠政策,优化文化产业发展环境;设立“文化产业发展扶持资金”,建立政府投入和社会投入相结合的多元化、多渠道文化产业投入机制,逐步完善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加大文化产业对外招商引资力度,把民营文化产业纳入文化产业发展的统一规划,积极鼓励兴办文化产业,逐步形成政府投入和社会投入相结合的文化产业投入机制。
(五)繁荣文艺创作,大力支持兴办瓜州县特色的节庆活动。围绕瓜州县的文艺创作现状、特色文化资源和民风民俗,有针对性地举办丰富多彩的文艺创作评比活动,积极承办、协办、联办省级、国家级各类文艺比赛、演出、评奖等活动,深入开展旅游文化、民俗文化节庆活动和会展演艺节庆活动,推动地方文艺繁荣,使之成为城市文化发展的新亮点。
参考文献:
[1] 李忠文.瓜州县文化建设稳步推进
http://
第四篇:依托地域文化优势构建圣城儒雅学园
依托地域文化优势构建圣城儒雅学园
曲阜杏坛中学
曲阜市杏坛中学是一所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山东省绿色学校。多年来,学校以传统文化和先进教育理念为引导,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开创了新的办学道路和办学特色,促进了学生全面健康发展,获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2009年,曲阜市委、市政府做出了将杏坛中学改制为初中的重大决策。学校审时度势,抓住这一发展机遇,充分发挥地处文化圣地曲阜,并且以杏坛为名的优势,提出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构建圣城儒雅校园”这一发展愿景,依托曲阜深厚的传统文化,建设富有特色的学校文化氛围,探索适合学校发展的教育教学思路,顺利克服了转型难题,全面提升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一、文化立校,营造浓厚校园文化氛围
学校坐落在人文资源丰富的名城曲阜,继承并发扬儒家传统文化精髓,是学校实现科学、长远发展的根基所在。为此,学校依据《论语》、《礼记》等儒家经典,以“杏坛”为名,并确立了“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校训和“博学、明辨、慎思、笃行”校风。先进的办学理念、前瞻性的教育思想,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推进奠定了深厚的精神内涵和思想基础。
学校着力发展富有传统文化特色的校本课程。通过教师研究校本,学生探讨学习校本,在学校内形成了传统文化学习热潮,进而促进学生的素质提高。学校制定了《杏坛中学传统文化教育实施纲要》,努力探索弘扬传统文化的途径和方法。学校参与了“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课题的研究,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2009年5月举行全国“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课题实验学校课堂教学大赛上,我校王德军老师荣获高中组一等奖。本学期开始,已经在高一高二两个年级开设了《走进圣城 感悟经典》传统文化教育地方课程。同时,语文组开发了《<论语>解读》校本课程,在全校范围开展学《论语》、诵经典活动,让儒家经典深入学生。地理组结合曲阜地方特色编写、开设了《地理乐园》校本课程,让学生走进曲阜城乡,深入了解曲阜,从中了解传统文化的深厚博大。
学校非常注重校园环境文化建设。校园内通过宣传栏、展牌、横幅、广播和校园网传播传统文化,向学生传达自主学习和全面发展的思想理念。重视班级文化建设。每个班级都开创了属于自己的文化园地,给每个学生展示自己的空间,真正将传统文化和素质教育深入到每个学生的生活。
二、课题引领,利用丰富遗产资源开展文化教育
曲阜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历史悠久、文物众多,遗产资源非常丰富。如能发挥遗产资源在教育中的作用,进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培养优秀的民族未来,成为了学校教育工作研究的重点。为此,学校参加了由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组织实施的十一五规划课题《核心价值观视阈下世界遗产教育实施策略研
究》,并利用地域优势,积极申报了子课题《利用曲阜遗产资源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之研究》。学校以此课题为主线,结合中央教科所课题《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深入开展传统文化教学研究,建设儒雅校园文化。
学校积极与当地遗产、文物部门联系,编印了《你好,我身边的世界遗产》校本教材,开展各类论语诵读活动,举办了孔子“六艺”活动展示、“导游之星”大赛和儒家文化报告会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每年世界遗产日前后,学校还举办“我与世界遗产”征文、“爱我曲阜”书画征集、保护世界遗产,万人签名等活动,目前,学校世界遗产网络资源平台建设也在进行之中。各类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充分认识了解了曲阜乃至世界文化遗产,培养了学生浓厚的传统文化意识,弘扬了民族传统文化。今年6月,学校成为第一所山东省教育科研重点实验基地学校,开启了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新篇章。
三、因材施教,打造新型高效教学文化
“因材施教”是先师孔子留给我们后世教育工作者的宝贵教育财富。杏坛中学遵循这一教育原则,结合曲阜市教研室组织开展的省教育科研“十一五”规划课题《“因学施教,三三达标”课堂教学创新研究》,积极探索 “因学定教”教学模式,努力构建符合学生特点的高效课堂。这一教学模式以教材为蓝本,以学案为向导,以精讲点拨为手段,以典型练习为辅助,最终实现落实、巩固和提高教学目标。教学模式重点突出三种课型的创新,即复习课课型(问题驱动、自主学习→重点难点、合作探究→知识梳理、点拨归纳→典例评析、深化提高→变式巩固、拓展完善)、讲评课课型(自查自纠→合作交流→问题汇报→教师点拨→梳理巩固)、新授课课型(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成果展示、汇报交流→归纳总结、提升拓展→反馈训练、巩固落实)。“因学定教”教学模式的推广,提高了课堂效率,使学生逐渐学会了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四、自主管理,建设民主科学的学生管理文化
学校积极提倡“自理、自律、自觉、自主、自信”的“五自”育人规范教育充分发挥学生会、团支部、班级干部和学生社团组织的作用,放手让学生策划、构思、组织、实施班级、学校管理和育人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自主发展能力。形成“三线”自主管理模式:一是行为规范的自主管理。成立了学生自律委员会,建立了学生值周制度,由学生会及学生自律委员会每天负责对学生的考勤、纪律、卫生等常规检查,让学生积极参与自我管理。每班班干部负责维持周末、晚自习等自主学习时间本班的卫生、纪律。二是住校学生的自主管理。由学生会成员和青年志愿者管理宿舍内务,监管食堂三餐的价格、质量与卫生,协调各班级宿舍关系等。三是精神文化的自主管理。学生会宣传部负责校广播台、宣传栏工作;文学社负责文学期刊、报纸的撰、编、排、印、发等工作;小记者团负责学校各项活动的采访、搜集、上报及广播站等工作;学生会宣传部和各班级宣传委员负责黑板报、班级文化园地以及各种文体活动的宣传、组织、实施工作。今年的田径运动会上,学生主动参与,自己主持开幕式、闭幕式仪式,自己制订精神文明班级评比办法,自己检查评比,学生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得到了全面提升。
五、“六艺”育人,形成学生全面发展的德育文化
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即是素质教育的新要求,也是孔子传统教育思想的精髓。学校坚持“六艺”教育思想,确保所有学生得到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学校重视艺体教学,坚持发展艺体课堂,充分发现发展学生爱好特长。坚持按照国家新课程标准开足开齐艺体课程,并针对学生爱好需求,成立了艺体特长辅导班,利用课余时间由专业教师进行义务辅导。同时开展系列文体活动和各类竞赛活动,为广大艺体特长生搭建了展示自我的平台。学校还积极创造条件,多次组织学生多次参加各级文艺汇演和经典诵读活动,组建学生社团和兴趣小组,相继开设了音乐、美术、生物、体育等系列兴趣小组。并且倡导支持学生组建各种社团,如彼岸文学社、“三人行”论语读书社、话剧社、诗社、演讲协会、棋社、志愿者协会等。各种兴趣小组和社团活动的开展,提升了学生综合素质。
每年一度的校园艺体节活动开展的丰富多彩,陶冶了学生情操,丰富了学生生活,给学生搭建了展示自我的平台,提升了学生综合素质,得到了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和赞赏。2008年4月,我校大型师生文艺节目《论语》吟诵暨《孔子赞歌》获得山东地方文艺电视大赛“最佳原创将”。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一年一度的新生军训及10公里远足活动,锻炼了学生自理能力,培养了学生坚强的性格。利用节假日参观三孔、六艺城、论语碑苑、孔子研究院、国际会展中心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参加社区服务和家务劳动。
近年来,学校先后荣获中国教学学会班主任专业化实验学校、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山东省绿色学校、山东省教学科研重点实验基地学校、山东省艺术教育示范学校、济宁市实验教学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并多次被评为市县两级教书育人先进单位、教育科研工作先进单位等。
沐圣人遗风,奏“六艺”新韵。杏坛中学将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各兄弟学校的悉心帮助下,坚持“建齐鲁名校,创杏坛品牌”的宏伟目标,发扬传统文化优势,开拓进取,打造团结务实、拼搏创新的教研团队和育人团队,优化育人环境,畅通育人渠道,以德育为本,以学生为先,科学发展,和谐共进!
第五篇:依托特色安全文化 构建本质安全体系-中心组学习
依托特色安全文化 构建本质安全体系
上半年以来,**分公司根据集团公司党委宣传部的整体安排部署,紧密结合自身后勤服务工作实际,不断拓展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以推行“6+3”安全宣教模式和打造学习型党组织为出发点,紧紧围绕“安全生产、经营管理、服务创优”三个中心任务,抓重点、求特色、重实效、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努力构建本质安全体系,有效扭转了安全工作被动局面。现将上半年中心组学习和安全宣教两项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第一部分 中心组学习
今年,**分公司始终将中心组学习作为研究解决全公司安全生产问题的重要载体来抓,使科学理论真正成为了指导服务工作和决策的思想武器,不断提升了领导干部的理论素养、业务水平、科学决策水平和创新能力,为全面打造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干部队伍,开创改革发展新局面的强大动力。
一、不断完善学习制度,统筹安排理论学习,扎实推进学习型组织建设
1、公司党委和基层各党总支、直属党支部,在中心组学习教育上实现了“一个原则四个结合”。“一个原则”是:结合公司党委的总体部署和自身工作实际,按照“实用、管用、有用”原则,不断完善中心组理论学习运行机制。“四个结合”是,即把学习理论知识同落实集团公司、**公司“三会”精神相结合;把学习理论知识同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相结合;把学习理论知识同转变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相结合;把学习理论知识同提高领导业务能力、决策水平相结合。使各级领导干部的政治理论水平明显提高,思想作风、工作作风进一步改善,真正将学习成果转化为了指导安全生产、经营管理、提升服务等实际工作的思维方式和科学方法,进一步增强领导干部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和服务意识,为公司开创稳定发展新局面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
2、在组织党委中心组的学习中,党委在学习内容安排上始终坚持“一个重点、多方拓展”。“一个重点”,是指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贯彻落实中央最新决策部署,贯彻集团公司“三会”报告精神为主线统一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多方拓展”,是指能够围绕公司党政的中心工作学习相关内容,使党委中心组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充实。这样,既突出了学习的重点,又覆盖了学习的范围;既有学习的深度,又有学习的广度。学习重点突出,使领导干部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集中了精力;学习范围的拓展,使党委中心组的学习更加紧密结合当前严峻形势的发展和变化。两者的有机结合起到了互相促进的良好效果,扎实推进了学习型组织建设。
二、积极探索新的方法,坚持学以致用,使中心组学习不断加强和改进。
公司党委中心组在学习过程中,始终按照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要求,努力在准确把握精神实质上下功夫,在提高理论水平上下功夫,在学以致用,推动实际工作上下功夫,积极采取了切实有效、丰富多彩的方式方法来加强和改进中心组学习,为开创全公司各项工作新局面奠定了理论基础。
一是召开专题学习会。集中学习,深入讨论。公司中心组成员能够一直坚持主动学习,按学习计划,自觉学习,但只要是有重点学习内容,我们就及时组织集中学习讨论。并在每次集中学习前,我们都提前将学习时间、地点、学习内容、学习要求通知到中心学习组每一位成员,并配合学习内容,选择有关书籍和资料,发给中心组成员。要求中心组每次学习笔记字数不少于1000字。截止目前,上半年共组织集中学习6次,参学率在98%以上,党委书记主讲3次,总经理主讲1次,党委副书记主讲1次,总会计师主讲1次。通过学习,公司中心组成员理论素养得到不断提升,科学判断、正确分析、有效面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二是举办专题讨论会。教学相长,共同提高。根据集团公司安排,公司党委进一步引深“干部上讲台、培训到现场”工作,我们把学习辅导任务分解到每位中心组成员,既当学生,又当老师,教学相长。特别是在集团公司面临当前严峻形势,公司两级中心组成员都要当好应对危机的排头兵,带头学习贯彻并为职工讲形势、摆道理,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教育广大职工正视企业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主要领导以身作则,带头学,亲自抓,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充分发挥了龙头作用,极大地调动了中心组其他成员的学习积极性。
三是坚持学以致用。在坚持集中学习、个人自学、专题讨论和座谈会等多种学习形式的基础上,我部根据工作性质、岗位职能要求等,有重点、有针对性的学习相关的后勤服务工作相关业务知识。同时,灵活讲授形式,采用专题讲课、交流发言、答疑解惑、边讲边讨论等形式,促进交流学习,并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日常工作中去,更好地服务于安全生产。公司党委领导班子成员结合自己分管业务,拟定了自己调研报告题纲,针对自身分管子服务工作中面临的新情况、深入调研,力争将其转化为创新工作、推动工作的具体方法和措施。2014年上半年,7名班子成员分别撰写了一篇高质量的学习心得体会文章,并结合自己所分管业务拟定了全年调研文章的题纲。全公司助理以上人员撰写学习体会共计82篇
四是多种渠道开展学习。开辟了理论学习交流和宣传阵地。我们在**分公司内网上开设了《党群动态》、《中心组在线学习》、《亲情化服务》等专栏,通过上传两级中心组学习资料、各级讲话精神、励志文章、后勤服务事故案例、安全警句教育广大职工树立学习理念、提升个人修养、提高安全执行力。同时,还把中心组成员理论学习的成果和党员干部通过加强学习撰写出来的论文刊登在内网上,进行相互交流,相互学习。
三、转化理论学习成果,谋发展、定思路,在指导实际工作中见成效。
一是在思想认识上收获新成果。中心组理论学习,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立足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在学习中,深入调研,积极思考,形成了一批有真知灼见、有一定深度的思想认识成果。
二是在科学发展上理出新思路。通过走出去学习,请进来辅导,沉下去调研,坐下来讨论等方式,经过反复酝酿、讨论研究,进一步理清了公司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营管理的新思路。我们要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集团公司三会精神为指针,引导党员干部和职工正确看待当前形势,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公司党委的决策部署上来,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公司年初制定的 “安全组合拳”系列文件精神,推动各项工作顺利有序开展,为公司持续健康全面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
三是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理论源于实践,指导实践。公司党委中心组通过理论学习,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紧紧围绕公司安全生产经营中心工作,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然后集中交流,民主讨论,对广大干群的实践经验进行归纳和总结。公司上下按照“生活后勤无小事”的服务宗旨,摒弃“等、靠、要”的思想,全力推行“一线工作法”,干部作风明显转变,中心组成员的综合素质、政治理论水平和思想道德素养得到了全面提高,中心组成员在解决新情况、新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极大提升,有力地推动了公司各项工作的开展和任务的完成。但是与上级的要求相比,与所担当的工作任务相比,尚存在着一些差距,如理论学习形式不够灵活;学习开展规范化抓得不足;理论学习的绩效考评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等等。
第二部分 安全宣传教育
今年,公司新任党政领导上任以来,进一步引深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内涵,以党管安全为安全宣教重要抓手,进一步提升公司干部、职工安全思想意识和整体安全管理水平,构筑起具有后勤服务特色的安全宣教文化,营造出浓厚安全氛围,形成了“固化于制、细化于精、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四化”宣教格局。
一、固化于制、多措并举,构建本质安全体系。公司“6+3”安全宣教模式全面深入推行。今年年初,为进一步强化安全管理基础,构建公司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公司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公司“6+3”安全宣传教育模式。通过以氛围营造起先导,“二五”活动变课堂,案例教育敲警钟,“三违”帮教人性化,身心调适解忧愁、安全行为重养成,安全目标正激励,亲情教育进家庭,手指口述到岗位九种途径,让职工接受教育,切实增强安全宣教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提升防范能力,引导教育员工养成遵章操作的安全行为。
今年4月份,公司党委借四月份政工例会之际组织召开了第一次现场经验交流会,16个基层党总支、直属党支部书记和各单位党群工作人员共50余人参加。通过在热力中心北区交换站事故案例警示教育基地现场观摩和观看**热力中心、供电中心、一中心、三中心四家单位“6+3”安全宣教工作PPT汇报的方式,让大家交流学习、取长补短,深刻领会了“6+3”安全宣教模式精髓,收到了良好效果,进一步提升了党管安全的管控水平。
二、细化于精、闭合管理,全面加强包保培训。“组合拳”系列文件增强本质安全程度。去年“4〃18”和“12〃2”两起重大安全事故,给我们带来沉痛教训和巨大压力。今年,为早日扭转安全被动局面,公司党委先后制定完善了九个相关文件,亮出了一套2014年安全工作“组合拳”。全面实行精细化闭合管理,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扑下身子,以身作则,做到跟班上岗到岗位,调查了解在一线,发现问题在现场,解决问题在班组。引导广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责任意识、现场意识、问题意识、服务意识。
一是干部包保实行新的三级包保制度,即:公司领导包保中心,部室领导包保重点队组,中心领导包保队组和不放心人员,队组长包保员工,力求通过强化现场管控和落实逐级管理责任,真正将包保贯穿于日常管理全过程。半年时间,公司副处级以上领导实现了16个中心的包保全覆盖,公司助理以上领导重点包保了27个队组,基层235名队干以上领导实行季度轮换,单季包保员工4064人,包保率达到了91%,通过月度检查看出,上半年共计签订包保协议书8128人/次,包保见面11568人/次,实现了半年包保员工全覆盖。
二是将包保和走动巡查进一步紧密结合。期间,公司机关34名助理以上领导应巡查次数是1140次,实际半年完成了1578次。其中,副处以上领导应包保巡查180次,实际完成386次,人均达到了月度11次,基层74名助理以上领导干部应巡查次数是4440次,实际半年完成了5100次,全部超预期完成。共查出隐患7764条,已整改7552条,其余212条正在整改当中。可以看出,通过包保工作的不断深入,安全工作的中心明显下移至基层,班组的安全管控得到了进一步强化,员工的安全素养提升显著。
三是“干部上讲台、培训到现场”工作,采取“超市化”双向选择模式,以“两个不变、六个变”为切入点,即培训目标与原则的不变,对授课教师、内容、次数、范围、时间、场所优化改变,全面强化职工培训工作。截止5月底,公司各级领导“上讲台”共计1264次。其中公司组织处级领导上讲台组织5次,职能部室组织上讲台50次,基层各队组组织上讲台1209次。同时,公司组织的各类培训班和基层单位上讲台培训还聘请公司副总师领导授课14次。
三、内化于心、创新载体,不断提升安全意识。
1、开展三个主题安全活动周。为进一步扭转公司安全管理被动局面,切实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让全体干部职工充分认识到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公司新一届党政领导班子提出了利用队组“二五”安全活动,开展“三个主题安全活动周”,即:第一周每位员工结合自身岗位写安全保证书;第二周每位员工诵读安全保证书;第三周队组员工相互讨论的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全公司职工共计撰写安全保证书6161人,其中:在册职工5922人,临时工239人,公司助理以人领导干部110人,也均按要求撰写了个人安全保证书,公司党委书记韩煌对助理以上领导干部的安全保证书进行了逐一批阅。基层各单位利用1月6日、10日两次“二五”安全活动全部进行了宣读,机关及各单位职能部室利用部务会、党小组会议也全部进行了宣读,并进行了讨论。通过活动的开展,真正把安全压力传递到公司每一名职工,变压力为动力,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安全管理局面。
2、开展安全服务理念、服务宗旨宣誓活动。为进一步加强职工安全教育,树立安全服务意识,增强职工做好安全工作的自觉性,**在全公司范围开展了队组班前会安全服务理念宣誓活动。宣誓言活动成为了班前提醒注意安全、班中自觉做到安全的有效形式,使职工队伍的精神面貌和对安全工作的态度有明显提升。三月中旬,公司党群部全体人员并采取突击检查的方式,分别到基层单位职工相对集中的队组、站点,对班前会流程和安全服务理念宣誓活动开展情况进了现场督查。
3、开展“4.18”安全事故反思周大讨论活动。今年4月18日,公司上下通过对安全事故的回顾剖析,深刻吸取血的教训,警醒在以后的工作中,要自觉遵章作业,安全操作,做到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我能安全”观念的转变。并先后开展了全员安全警示再教育活动、《员工安全意识强化与安全行为养成》专题教育培训、全员事故案例考试、突发事故应急处臵培训演练活动,不断强化员工安全意识,规范日常操作行为,杜绝各类违章现象。
4、开展安全生产月系列活动。先后举办了危险源和重点管控环节的试卷问答活动,全公司共计答题2368份;举办安全生产宣传咨询日活动,展出安全宣传牌板22块、条幅16条、发放安全知识宣传材料1200余份,团委举办了以安全小品大赛,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让员工明白安全的重要性,进一步营造出了安全生产活动月浓厚氛围。
四、外化于行、突出特色,营造浓厚安全氛围。一是全方位、建阵地,安全文化氛围浓。在基层队组均设立黑板报、安全宣教台,通过全家福上墙、亲人安全寄语、法律法规学习、隐患查处、“三违”曝光、“安监员、群监员、党员”三级安全提示、操作要点“每周一题”学习等,在班组间营造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
二是变形式、引互动,二五活动效果明。积极转变二.五活动模式,将以往“组长一直讲,员工打瞌睡,死搬硬套、枯燥无味”的形式,变为“组长讲法规、骨干讲要领、职工大讨论”的新形式。同时,积极引入“安全套餐”进班组活动及班组安全知识竞答PK赛活动,寓教于乐,对员工进行岗位安全规程、岗位作业安全要点、安全常识及正规劳动安全防护等内容的“安全套餐”自助式宣传教育培训,员工参与热情高涨,效果显著。三是揭疮疤、鸣警钟,案例教育触人心。充分发挥事故案例警示教育基地作用,通过零打碎敲典型事故案例警示教育、12.14重大事故案例漫画还原及现场剖析、工伤亡家庭走访安全感悟等环节,对员工开展全覆盖式安全警示教育,不断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促进自保、互保、联保“三管齐下”,确保实现安全生产。
四是三网巡、支部定,三违帮教责任清。充分发挥群监网、青监岗、女工安全协管“三网”联动作用,大力开展查隐患反“三违”活动;“三违”帮教责任到人,总支、支部书记定期对“三违”人员开展谈心帮教,并和为员工排忧解难、办实事有效结合,效果明显。
五是细观察、勤询问,身心调适疏导通。由班组建立两级员工身心调适档案,将全部在岗员工个人情况、工作生活简历、家庭状况、性格特征等登记入档,并由队干和班组长随时了解其工作动态及生活大事要情,以及思想波动,随时进行调适,确保员工不带情绪、不背负担上岗。
六是多媒体、细纠错,行为养成保安宁。开展日常安全行为养成教育,利用中心自编自导自演的《安全操作要点培训视频》、《安全动漫视频》对各工种员工进行操作要点纠错及正确演示培训,结合现场,紧贴实际,形象生动,效果显著。
七是搭桥梁、系纽带,家企联系沟通勤。寄送家企联系信,搭建长效沟通桥梁。以支部为单位,建立职工家属联系沟通QQ群,利用信息化手段紧密家企联系,将企业动态、员工上岗及安全动态及时通报职工家属,动员家属发挥“家庭安全协管”作用,开展经常性的家庭调适、安全嘱咐、亲情关怀、动态交流等工作,与职工家属携手筑起坚不可破的安全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