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钻井复杂情况与事故的成因分析和预防(培训稿)

时间:2019-05-14 15:48: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侧钻井复杂情况与事故的成因分析和预防(培训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侧钻井复杂情况与事故的成因分析和预防(培训稿)》。

第一篇:侧钻井复杂情况与事故的成因分析和预防(培训稿)

ø139.7mm套管开窗侧钻井 复杂情况与事故的成因和预防

王国军ø139.7mm套管开窗侧钻井复杂情况与事故的成因和预防

摘要:在ø139.7mm套管内开窗侧钻目前己成为老油田低成本稳定油气产量的重要手段。受地层破坏严重、井眼尺寸限制、工具研发滞后等影响,在ø139.7mm套管内开窗侧钻施工容易出现复杂情况和事故,并且出现后解决难度很大。因此,根据生产实践按施工阶段分析总结复杂情况和事故的成因,制定有效预防措施,对减少事故发生,实现降本增效有着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开窗侧钻 复杂情况 事故 成因 预防

油田进入开发中后期,套管损坏非常严重,许多井采用常规的方法无法修复,致使周围的剩余油气资源无法开采,这已成为制约油田发展的一大难题。在ø139.7mm套管内开窗侧钻能有效地将油田老区块上仍具有开发价值的加深井、套管变形井和事故井恢复产能,目前己成为老油田低成本稳定油气产量的重要手段。

油田开发后期地下情况愈加复杂,ø139.7 mm开窗侧钻井(下文简称开窗侧钻井)的井眼直径较小,各种管具工具也是在生产实践中逐步改进,因此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诸多复杂情况和事故。为吸取前车之鉴,特从开窗侧钻施工的技术调研、通井和套管试压、定向和坐封斜向器、开窗和修窗、钻进、电测、下套管固井、测固井质量、试压等八个阶段,简要地谈谈常见复杂情况与事故(下文简称问题)的成因、预防和处理。

一、技术调研阶段

技术要点:技术人员对准备施工的井位必须提前搞好风险预测,特别是对周边长期注水形成难以释放的异常地层高压的井,对可能有恶性井漏的井,对老井出现过工程事故的井要充分重视。通过技术调研和风险分析,确认该井存在极大的施工风险的要及时汇报,做到科学决策。

施工前需要调查的资料: 地质分层、地层孔隙压力、地层倾向及倾角。周围注水井状况(距离、注水压力、注水量)。老井井斜数据,固井质量,套管数据。历次作业修井情况,套管损坏部位、有无换套施工,井内落鱼及管柱情况,目前井口情况。老井钻井情况及数据,特别是井漏和事故情况,所使用泥浆比重及钻具结构钻井参数。核实井口坐标、靶心坐标及甲方要求,做好施工设计。忽视某些无法克服的地面因素,井位报批后却发现根本无法施工,如停产期间井场出现新建的学校,工厂等等。

可能出现的问题及预防:

1、遗漏原井复杂和事故的资料,造成“遭遇战”。

举例说明:文10块某井搬上前调研认为比较简单,搬上后却因开窗即钻遇高压水层,放压、压井无效,折腾40多天钻了10来米中途完井。

2、引用存在错误的资料和数据,如套管数据出错造成通井规和钻头等的设计错误等,听起来比较可笑,但也确实出现过。

举例说明:文101块某井因原井资料未调查清楚,搬上才发现原井有大段内径ø118套管,换套管又不可行,临时紧急组织ø114开窗工具和ø114钻头。

3、错误录入原井的井斜数据,轨迹设计时将纵横坐标搞混,设计出来的轨迹就是错误的,这一点比较重要,必须要求录入后校对闭合方位。

举例说明:胡7块某井就出现此种问题,临近完井技术人员才发现设计中将南北坐标和东西坐标搞反了,脱靶了60多米。

二、通井,套管试压阶段

技术要点: 通井规下井前,必须丈量、检查。对入井钻杆必须按设计要求通径。通井时平稳操作,控制下钻速度,中途遇阻应记录准确井深,只能采取上下活动,杜绝强砸或强转。通完井后,如又挤过水泥、注过水泥塞或挤过其它堵剂,必须另行通井和通钻杆内径。

可能出现的问题及预防:

1、钻杆入井时未用内径规通内径,可能造成陀螺定向或有线随钻仪器遇阻遇卡。举例说明:濮3块某井因此下三次斜向器,原因是陀螺定向仪器下不去,陀螺定向仪器因陀螺尺寸减不下来,仪器外径达ø45mm,要在过于旧的钻杆中通过确实困难。该队反复起下钻杆检查更换,增加施工周期5天。

另外,如果一批钻杆闲置2个月以上,既使认真通径了也可能造成固井时卡悬挂器的钻杆胶塞。举例说明:文56块某井认真通钻杆内径三次,固井时还是卡了胶塞,建议一是在下套管前专门下一趟钻用胶塞通一次钻杆,二是把胶塞金属体外径改小,胶塞的胶质改软。至2008年,在中原油田服务的厂家已全部接受建议完成技术改进。

2、通径规的尺寸不合规范,过大可能造成通井时遇阻,过小则可能造成斜向器或悬挂器遇阻。

举例说明:文33块某井因设计出错,在有内径ø121套管的井筒内下ø118通井规通井遇卡。文65块某井未按要求通井造成斜向器提前300多米遇阻并卡死,解卡失败后,改变设计提前开窗,增加了施工成本和风险。

3、技术员未考虑本钻机和原井的联入差,造成将斜向器坐在套管接箍上。

举例说明:卫37块某井即出现此问题,加上套管数据出错,结果是斜向器坐封在套管接箍上,开窗后遇卡严重。不仅如此,在遇卡原因不明的情况下,又重复该错误一次。后来,换了队伍,分析透原因下了第三个斜向器,教训深刻。

4、未按设计要求认真试压,造成遇到井涌时不能确认流体来源。或者是井漏时不能确定漏失位置。或者是完井后固井质量很好,试压不合格找不能准确确定原因。

三、定向和坐封斜向器阶段

技术要点:下斜向器注意以下事项:检查全部入井钻具的螺纹,建议使用螺纹密封膜。下斜向器的整个过程中,须严格控制下放速度,平稳操作,杜绝猛刹猛顿。下斜向器的过程中要杜绝钻柱内外落下异物。常用斜向器类型主要有注水泥式斜向器、双卡瓦封隔器锚定斜向器、KCZ140-J型机械式斜向器、弧面双直道导向悬挂坐封式斜向器等。

可能出现的问题及预防:

1、因未按要求通井导致斜向器遇卡或提前坐封。遇卡的预防措施当然是按照要求通井和平稳下钻。机械式斜向器提前坐封可下压换槽上提即好,也出现解不了卡后提断的情况。特别是斜向器和铣锥一体的开窗工具一定要小心。基于原井套管不会太好的原因,原则上不建议为省一趟钻使用一体化开窗工具。因为斜向器卡钻后只能上提下放解卡,如不能解卡脱手后可打捞,因难度大、成本高,虽然也捞过,但不太合算。

举例说明:胡5块某井耗时14.5天,文101块某井耗时10天,成本都比较高。文65块某井斜向器在1300米遇卡后就是考虑打捞成本太高,只好提前开窗。

2、因数据计算或其它问题将斜向器下在套管接箍上,结果是一开窗就会遇卡。那就只能填井后再下一个斜向器开窗,如前面提到过的卫37块某井。

如果是接箍位置水泥固得好,前期开窗无明显憋卡,后期表现出来反而更加麻烦。胡12块某井钻一半进尺后出现这种情况,幸好多次反复修窗后能勉强施工,否则就只能报废了。

3、斜向器定向时将角差标反导致定向反向,预防措施是两个人量并且要画图。解决办法一般是通过定向钻进扭过来,一般不会因此再下一个。

举例说明:卫4块某井陀螺定向时,就是因量角差时将斜向器斜尖和斜面标反,斜向器坐成反向,造成轨迹控制复杂化。

四、开窗和修窗阶段

技术要点:开窗钻柱结构:

右图为常用的开窗用钻柱结构,加重钻杆可以适当减少,无明显影响。

可能出现的问题及预防:

1、开窗时未均匀送钻,开得太快窗口偏短,起下工具通过性差,开得过慢,可能导致切削斜面过多分叉小,或会出现台阶,浪费施工时间,损伤钻具。

举例说明:文14块某井斜向器坐封可靠,开窗时铁屑出得也多,进尺开了5 米都开不出去,用了3个斜向器才开窗成功。分析原因:一是斜面硬度不够,二是斜面设计有缺陷,三是开窗时出现台阶。

2、开窗时因斜向器质量问题导致开不出去,或者出现移位,或者斜向器下行离开预定位置。

举例说明:文38块某井因斜向器卡封不稳固,坐封时承压也不错,就是一开窗就下行,直到第4个斜向器才完成开窗施工。

3、铣锥的质量也是开窗的关键,使用劣质硬合金造的铣锥会出现上中段结合部铣到窗口时长时间无进尺。时间可能超过8个小时,一般在5个小时以内。在中原油田各个区块的很多井都遇到这个问题,说明不是地质和套管原因,主要还是工具原因。根本的解决办法是确保铣锥质量,如果遇到后能采取的临时办法就是坚持磨铣直到开出去,不必轻易起下钻。

4、坐封和开窗不好的斜向器也会在多次起下钻后转向或下行,导致窗口丢失。

举例说明:文65块某井在下套管前通井时斜向器下行丢失窗口,应急办法是带着引子摸窗口通井下了套管。文101块某井是钻进换钻具时斜向器轻微移动丢失窗口,处理是下铣锥修窗至找到井眼。

胡12块某井是电测前通井发现斜向器下行丢失窗口,处理办法是上提10米同方位坐封斜向器后开窗找到了原井眼,难度比较大。当然,根本的办法是解决斜向器的质量问题,目前YDY-Ⅳ型弧面双直道导向悬挂坐封式套管开窗工具已杜绝此问题,比较可靠。

五、钻进阶段

技术要点:钻进阶段是开窗侧钻施工的风险集中阶段,重点是在确保井控安全的前提下,提高机械钻速,避免卡钻等各类事故的发生。在试钻进、定向钻进、复合钻进等施工时做到综合考虑,积极避免给下道工序留下隐患。可能出现的问题及预防:

1、开窗侧钻后的试钻进以往多采用简单钻具,目前则多采用定向钻具复合钻进。实践证明这种节约时间提高效率的方式是可行的。当然,前提是斜向器可靠,原井固井质量好,开窗后要用铣锥钻上3~6米。如果试钻进井段过长,或者斜向器的实际斜率又过小,可能会出现钻头钻在原井套管上。

举例说明:文53块某井在试钻进32米时钻遇原井套管,结果是钻头报废,注水泥填井,侧钻。因此,一般建议将试钻进的井段控制在30米之内。

2、定向仪器未及时标定,测量不可靠。

举例说明:胡7块某井为双靶井,钻中一靶后因1号探管出现问题改用2号探管定向过二靶,数据显示二靶靶心距在1米以内。完井电测发现,1号探管和电测数据一致,2 号探管方位比电测数据大15度,第二靶靶心距9米多,差点脱靶(设计为小于10米)。

3、螺杆的定向键与其弯曲指向有角差未发现,或未量准。

举例说明:文10块某井施工中螺杆自身定位销扭动80度,结果是把增井斜打成降方位,不仅浪费时间多起下钻一趟,还增加了轨迹控制的复杂程度,对井下安全造成了不利影响。

4、螺杆的定向键套未按标准加工,轻则导致仪器无法成功坐键而起钻,重则导致坐键方向错误定反方向。

举例说明:文65块某井为双靶井,钻中一靶后需要降斜才能中二靶,而且井段也不宽裕。有线随钻接单根后,因定向键套不标准,现场人员坐键两次就开始施工,结果是把降斜打成增斜,发现后已增斜15米,又坐键打降斜,结果是轨迹过于复杂。过于复杂的轨迹,加上该区块复杂的地质情况,完钻后短起下后就不能下到井底。划眼和起下钻中钻具遇卡20多次,反复折腾20天后还是不得不填井侧钻。

在此,特别提醒要尽量避免在短距离内设计增斜降斜反复出现的井眼,否则很难保证井下安全。

5、螺杆的质量问题也会引出许多复杂情况和事故。螺杆会出现转子或万向轴脱扣落井,会出现驱动接头断在井内,会出现旁通阀以下外筒落井。既使做了防掉处理,也会出现脱扣导致瞬间憋泵继而导致井下复杂。

举例说明:胡7块某井在钻进中遇到高压水层,偏偏此时螺杆的万向轴与马达总成间脱扣,导致无法循环。冒着井控风险强行起钻,下钻遇阻后划眼5天才到起钻井深。

6、钻头目前采用的主要是江汉钻头厂的ø118mm和ø114mmYC 517钻头,也用PDC钻头。PDC钻头相比于YC517不会掉牙轮,在某些区块钻速也明显要快。

YC517钻头为单牙轮钻头,掉牙轮的情况只在试制初期出现过一次,编号为007。不过,在使用120小时以上偶尔出现轴承会出现间隙过大明显松动。

PDC钻头的缺点是定向施工时控制难度大,在很多区块钻到某些地层直接就没进尺,俗称“挑层严重”,不如YC517钻头各种地层“通吃”

7、井控问题。开窗侧钻井相比于常规ø215.9井眼的优势:有较深的“技术套管”,开窗点以上相当于技术套管;有原井的施工情况可以借鉴; 相比于常规ø215.9井眼存在的劣势:原始地层压力被破坏,层间矛盾突出;强采强注让地层压力难以预测;循环当量密度大,让钻井液密度的“窗口”变窄;钻具每米环空体积只有ø215.9井眼的三分之一,溢流上窜快。

(1)、应对井涌井漏的常规做法:严格坐岗制度,坚持每口井从开窗开始坐岗,密切监视油气显示和泥浆液面,直到完井试压合格。坚持进行不同工况下的防喷演习。进入目的层后起钻前和下钻到底测后效,了解油气活跃情况,保证起下钻时的井控安全。

(2)、应对井涌的非常规做法:开窗侧钻井卡钻后因环空小不能套铣,只能泡解卡剂、活动解卡,解不开就只能爆炸松扣填井重来,损失过大。因此,遇到溢流关井确定流体性质和压力后,如果情况并不危急,应考虑起钻到窗口以上50米再处理,避免因钻具环空小卡死。

举例说明:文14块某井出现井涌后,关井压力比较高,当量密度达1.9以上。但溢流量并不大,属高压低渗。虽然裸眼段不足110米,但因刚发生开县井喷事故,现场意见不统一,只能按常规关井等上级决策。结果是因关井时间长,溢流流体为地层水,地层泡垮后钻具卡死。只能是倒扣填井,重新开窗侧钻。后来证明,该井采用密度1.6的泥浆循环时无溢流,停泵就出水,最后还是用密度1.6的泥浆完井。

之后庆6块某井出现井涌,关井求压分析后将钻具起到窗口以上加重压井,确保了钻具安全。此种做法已实践十余口,效果良好。

因和井控标准不完全一致,应充分考虑风险后决策。特别是把关井压力、溢流量、流体性质综合分析。

(3)、应对井漏的非常规做法:遇到井漏,尽量考虑一次堵好,避免多处井漏或漏涌共现不好处理,还要考虑避免固井时井漏。

举例说明:卫95块某井钻进时出现井漏,当时随钻堵漏成功即正常钻进完钻,下套管固井时井漏到不返浆,水泥返高不够挤水泥钻塞的时间和钻进的时间差不多。在后来的20余口井中采取挤堵的方式堵漏,基本上避免了固井复发井漏。缺点是和油气层保护的理念有冲突,需要有效沟通。

8、钻井液问题。目前开窗侧钻的钻井液以聚合物体系为主。泥浆密度应根据地层压力等具体谨慎确定。钻进时可稍低以保持较高钻速,起钻前应短起下测后效,根据情况适当提高密度。泥浆失水量控制在3~5ml,动切力和塑性粘度的比值应在0.20~0.40之间,其它性能保持正常值。

因泥浆总量小,受污染比较快,应勤测性能勤调整。对油气污染关键是及时发现,先压稳后调整,操作起来相对比较容易。对水污染在井控方面的压力较小,但对泥浆的污染不可小看。

举例说明:文209块某井因出水严重导致泥浆性能迅速变差,起下和钻进都遇卡严重,研究分析后整体更换泥浆,井下情况恢复正常。

胡7块某井遇高压出水起钻到窗口以上20米,因压力高溢流量大未循环就关井了。两小时后发现泥浆遇水污染沉淀把钻具卡死,处理无效后该井中途完井。

9、钻具问题。一是可能出现前面已提到过的钻具通径问题。二是施工中钻杆可能出现螺纹刺漏,可以通过泵压变化的大小和速率上判断,使用丝扣膜有很好的保护效果。三是钻具特别是加重钻杆会出现疲劳断裂,所以定期的探伤是必不可少。四是对常用接头如方保接头等的螺纹也必须定期探伤。

举例说明:胡98块某开窗侧钻水平井出现加重钻杆外螺纹疲劳断脱,虽然不惜成本坚持打捞,最后还是把无磁和无磁里价值200余万的无线随钻仪器填埋在井内。

濮2块某井电测前通井时因方保接头外螺纹疲劳断裂导致钻具落井,对扣起钻过程中因井下复杂又出现钻具脱扣落井,后因地质情况复杂该井报废,损失惨重,属于典型的小问题造成大麻烦。

10、扩眼问题。扩眼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固井质量,常用水力扩眼器和偏心PDC钻头扩眼,不过很难达到理想效果,因为对已钻成井眼直径影响的主导因素是地层特性。下图为一种水力扩眼器。

水力扩眼器扩眼时风险很大,施工中因出窗口就扩导致扩到套管工具损坏,随着扩眼井段增加,进尺越加缓慢,发生卡钻的危险也越来越大。

举例说明:文25块某井扩眼中第一次遇卡强提强转解卡。第二次卡钻后强提强转泡解卡剂无效,最后爆炸松扣填井侧钻。右图是文15块某井的引鞋已断在井内的水力扩眼器。文15块某井扩眼中遇卡间断上下活动强提强转20小时解卡无效,打解卡剂大力上提解卡后发现是扩眼器引鞋断脱引起卡钻。此后较少采用水力扩眼器扩眼。

11、关于卡钻问题的一些其它想法

除了前面提到的造成卡钻的原因之外,还有一些卡钻事故的性质是无法按以往判断要件进行分析的。说是粘卡,却没有一定的静止时间,可能10秒之内就卡住了。说是缩径卡钻,循环却很正常。2007年出现了很多次这种情况,刚开始确实让人很迷惑,就像被人击倒却根本看不清他是怎样出拳的。

濮3块某井、庆6块某井、文65块某井三口井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它们地质情况不同,却出现类似的卡钻现象,表现为卡钻快,钻具静止不到1分钟就会卡钻,起钻都起不出来。上提下砸不能或很难解卡,转动解卡相对容易。循环正常,返砂正常,泥浆密度提高和降低0.1~0.2都无改善,防卡剂加很多也无明显改善。

对比分析发现:三个断块地质情况相对复杂;长期分层注采导致层间矛盾突出;三口井的井身轨迹设计较为复杂,井眼曲率偏大;三口井都是在密度超过1.45后井下情况开始恶化的。

因为地层岩性、压力无法控制,我们认识到在复杂区块施工必须优化轨迹设计,避免不必要的降斜,避免反复的增降斜,将井眼平均全角变化率控制每30米10度以内。

在后来相邻数十口井的实践中证明,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卡钻,出现复杂情况也容易解决,没有出现恶化。

六、电测

技术要点:在此只从开窗侧钻队的角度来谈一谈电测的技术要点。一是电测前一般大排量循环两周以上,搞好短起下,测量后效,正常后起钻电测。二是要保证电测顺利必须从轨迹控制、井眼稳定和泥浆性能等多方面下功夫。三是加快施工,减少产层的浸泡时间也是提高电测一次成功率的有效途径。

可能出现的问题及预防

1、遇到电缆电测三次测不下去,建议采取油管输送电测。

在ø215.9井眼中可用ø127钻杆输送电测,在开窗侧钻井眼中受测井仪器回接头的限制以往只能采用全井ø73加大油管输送电测。与ø215.9井眼输送电测相比工作量要大得多,因此尽量不输送电测。

2、右图为开窗侧钻井油管输送电测的下回接头,与输送的测井仪器相连。和2006年以前的铜质“蘑菇头”式回接头相比是一个大的改进。

3、输送电测虽然只测伽玛、声波、感应曲线,比常规测井曲线少,但可满足选层射孔需要。

下图为与电缆相连的上回接部分,和随钻仪器坐键的设计类似。

4、目前测井仪器设计人员已经根据建议将图示回接仪器的外径改小,使之满足使用ø73钻杆输送的要求。一是可以缩短施工时间,降低地层浸泡产生不稳定的可能性,二可以降低劳动强度。

七、下套管固井

技术要点:

1、下套管:(1)、根据井径图,针对井径小的井段采用PDC钻头扩划眼,保证下套管一次到底。(2)、调整好套管长度,计算好悬挂器、短套管、阻位的深度,确认无误后才能下套管。(3)、重叠段一般在100米以上,可以保证密封,满足压裂需要。

2、固井:(1)、目前认为均匀的井径比大井径更利于提高固井质量。(2)、固井时严格控制施工排量可有效避免激动压力高引发井漏。(3)、实践证明目前的固井质量可以满足生产需要。

可能出现的问题及预防:

1、悬挂器的选择:悬挂器的选择和使用是下套管和固井的关键因素。

常用的有两种,原理、结构和相关附件基本相同,只是在中心管的设计有可抽出和不可抽出的区别,钻杆胶塞的尺寸略有不同。选择上关键是选择可靠性强的厂家,务求质量稳定,大部分厂家都出过问题,只是多少而已。

右图所示为中心管可抽出的一种悬挂器及其附件的示意图,实践证明,中心管可抽出有较大的好处。

本页图现所示为中心管可抽出式的悬挂器的图片:

2、悬挂器可能因中心管的密封问题固井时出现短路循环,造成固井段没水泥。

举例说明:文65块某井出现此情况,为补救固井质量,多次挤水泥钻塞施工30多天。

3、悬挂器可能因胶塞尺寸问题或钻杆通径不好出现卡胶塞情况,结果水泥凝固在101.6套管和部分钻杆内,俗称“灌香肠”。

举例说明:庆6块某井出现此类情况,处理周期达14天,钻塞进尺比裸眼段进尺还多得多。事后发现原因在于胶塞的金属部分外径过大,厂家不认可。后来又在胡5块某井又出现此种情况,该厂家才改进,之后就未再出此事。

4、悬挂器也出现过不能坐挂的情况,如果套管串尾接的是2米左右的旋流短节,可以坐在井底开泵循环后固井。井队事先需要加工好或让厂家做好。

5、悬挂器到现场后工程技术人员需要检查悬挂器及附件的尺寸、扣型、通径情况。

举例说明:胡5块某井下套管到底后开泵不通,脱手起钻后发现中心管内还有干燥的锯沫。说起来比较可笑,但这么小的问题却造成了较大的麻烦,好在可以再下新中心管固井。

八、测固井质量,试压

技术要点:测固井质量和试压就不用介绍工艺了,只介绍还存在的一些问题。

可能出现的问题及预防:

1、测固井质量下不去,主要原因一是泥浆处理不到位,二是压塞液配得粘度低了。

2、测固井质量有多次在离阻位100米左右时有水泥薄环的情况,一般认为可能是压井液问题或者套管密封问题。目前认为,在前面两个问题排除的情况下,固井结束后上提中心管是速度过快,其周围水泥来不及被循环带出引起的可能性最大。

3、试压曾因为起钻时未连续灌浆而是起完一次灌满,立即试压有明显压降,重复多次可好。

通过开窗侧钻施工的十数年摸索实践,我们感觉到现在的认识还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特别是在3200米以上的深井开窗侧钻方面还存在很多的困难。

以上烦琐的介绍,是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的讨论和分析,但愿能给同行起到一点点参考作用,其中的错误和偏颇之处恳请指正。

第二篇:电梯冲顶事故的分析与预防

电梯冲顶事故的分析与预防

江苏省江都市某宾馆有一台9层的客梯。2008年5月10日上午,1名乘客从宾馆1层乘电梯上8层。进入电梯轿厢后,他按下了“8F(8层)”的信号,电梯关门后向上运行,但到了8层后电梯并未停车,继续向上运行,越过顶楼9层后发生冲顶,直至电梯对重框压实在缓冲器上,轿厢瞬间下蹲引起安全钳动作刹车。电梯冲顶瞬间,该乘客因为受到向上的惯性作用,头部径直撞上了电梯轿厢的顶部,随后又由于向下的重力作用,人重重地摔在电梯地板上。事故发生后,这名乘客受伤严重,被宾馆紧急送往医院救治。而宾馆的电梯门系统、对重缓冲器也受到严重损坏,直接经济损失近2万元。

事故原因

接到事故报告后,江苏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检测人员立即会同电梯厂家及电梯维护保养单位工作人员来到事故现场,组成事故调查小组,展开事故调查。

调查人员首先对该宾馆的工作人员进行了询问,初步了解了事故发生的过程。根据事故现场电梯损坏的状况,调查人员基本判定这是一起电梯冲顶事故。所谓电梯冲顶,就是电梯轿厢越过顶层层站,冲向井道顶部。电梯发生冲顶的一般原因,无外乎电梯制动失效,上限位开关、上极限开关失效,电梯上行超速等。该电梯为2002年安装投用的,根据事故状况,调查人员先后在电梯机房和电梯井道内检查了电梯抱闸系统的工作状况,曳引轮与钢丝绳的配合情况和清洁状况,以及上行强迫减速开关、上限位开关、上极限开关、限速器电器开关、对重缓冲器开关、涨紧轮开关等安全开关的动作情况,一切均正常,只是该电梯没有上行超速保护装置和防抱闸粘连功能。

常见的电梯冲顶原因都被排除了,那么这次事故发生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调查人员回到电梯机房,仔细检查了电梯控制柜里的电脑板和电气元器件,发现控制柜中I/O板(主板,接口输入输出板)上行继电器触点动作不良,并且主接触器触点有烧灼现象,接触动作不良。这说明发生电梯冲顶的原因,有可能是抱闸打开着而电机却停止转动,电动机与电梯曳引轮直接相连,曳引轮上悬挂的钢丝绳,一边牵引着电梯轿厢,一边牵引着对重铁。由于电梯对重侧重量较重,对重侧受重力作用向下坠落,此时连接在曳引钢丝绳另一端的轿厢被迫向上提拉,直至冲顶。

电梯控制柜内变频器驱动马达运行的必要条件是Enable信号(允许运行信号)和方向信号,而当上行继电器给变频器上行方向信号的触点动作不良时,变频器就接收不到主板发出的上行信号,从而无法驱动马达。但这种状态下变频器又不报故障,这就出现主板在接收到变频器无故障信号、门锁闭合信号、安全回路闭合信号、上行继电器反馈信号、上方呼梯信号后延时打开抱闸,导致电梯自由溜车。或者在电梯运行过程中,上行继电器的触点突然接触失效,但抱闸仍是打开状态,此时由于电梯轿厢里只有1人,对重侧比轿厢重,轿厢被继续向上提拉,最终发生冲顶。

为了核实这一原因,调查人员进行了模拟试验。先将电梯开到底层平层位置后,拆除了变频器上行信号输入口上的信号线,并关闭所有厅轿门,恢复了安全回路,在切除外呼信号后,将电梯置于正常状态,然后,在电梯控制柜内登记“9F(9层)”的内呼指令,随后主板输出上行方向指令,输出接触器吸合、I/O板上行继电器吸合,主板延时后打开抱闸,此时变频器无电流输出,而电梯空载向上(被对重牵引),发生自由溜车。综合宾馆工作人员口述的事故经过,调查人员分析推断出,当电梯在1层向上运行时,电梯控制柜内I/O板上行继电器的其中1个触点,即供给变频器上行信号的触点,发生了接触不良,导致变频器运行中上行信号中断,但抱闸还处于打开状态,所以电梯到了8层没有停车,又由于电梯轿厢比对重侧轻而继续向上溜车,直至发生冲顶事故。

查明事故原因后,调查组采取了相应措施,修理被损坏的电梯并预防同样的事故再次发生。首先更换了I/O板上损坏的上行方向继电器,防止上行信号异常中断,接着更换了主接触器,防止接触器发生粘连不断电、抱闸不合闸制动。此外,还增加了1个保护措施,就是取变频器抱闸输出信号,将其串入原抱闸接触器1的线圈回路。

抱闸控制回路更改后,调查人员进行了试验,以确认整改安全。

一是执行了之前模拟试验时的操作,即在电梯控制柜内登记“9F”的内呼指令后,主板输出上行方向指令,输出接触器吸合,I/O板上行继电器吸合,主板延时后打开抱闸,BKMAG2(抱闸接触器2)吸合,但因为变频器未收到上行信号,变频器抱闸输出继电器不吸合,致使BKMAG1(抱闸接触器1)无法吸合,抱匣不打开,这时主板报故障停止运行,需断电复位。

二是在电梯满速运行时,一旦断开变频器上行信号输入口上的信号线,电梯立即减速,速度减到零后变频器抱闸输出继电器断开,使得BKMAG1(抱闸接触器1)释放,同时抱闸关闭、电梯停止,这时主板报故障停止运行,需断电复位。

同理,无论在电梯启动前还是电梯运行中,当切断变频器下行信号线进行试验时,仍然得到“主板报故障停止运行,需断电复位”的结果。这一系列试验说明,增加安全回路,能够有效预防同类事故再次发生。最后调查人员为这部电梯增加了一套夹绳器,它是一种上行超速保护装置,当上述防护措施都失效时,它能通过夹死钢丝绳来使电梯停止运转,从而防止冲顶事故的发生。

事故启示

虽然这起事故没有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但是调查过程中发现的一系列问题应该引起电梯安装及使用人员的足够重视。

一是该电梯是2002年安装并投入使用的,缺少上行超速保护装置及防抱闸粘连功能,这是该事故无法有效避免的关键所在。GB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的9.10条款中明确规定,曳引驱动电梯上应装设符合相应条件的轿厢上行超速保护装置,但是GB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是2004年1月1日起才强制执行,所以在此之前出厂的电梯绝大部分都没有此装置,这就提醒所有电梯使用单位,特别是2004年前出厂的老电梯及高楼层电梯的用户,应该及时添加这种装置及功能,保护自身安全。

二是我国电梯实行强制维保制度,维保单位、人员都必须具有相应的资质。维保人员在工作中应加强责任心,加强对电梯电气、机械部件的定期检查维护,特别是要严格参照技术文件,对已到使用寿命的电气原器件执行强制更换,不能仅仅从表面上来判断能否继续使用。该事故的直接原因就是上行继电器的接触不良,而该宾馆电梯的使用频率很高,一年平均达45万次,像这类电梯的维保就要特别重视,元器件的更换周期应该缩短,以提高安全系数。

三是作为特检机构的检验人员,除了充分熟悉和了解国家相关法规及标准、做好电梯检验工作外,还要向广大电梯用户做好宣传和解释工作,更好的管好用好电梯,使他们在乘坐电梯时更加舒心更加安全。

第三篇:浅析冤假错案的成因与预防

浅析冤假错案的成因与预防

论文摘要近年冤假错案现象的频繁发生引发法学研究者和法律工作者的不断关注,关于冤假错案的成因与预防的研究也很深入。各领域学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为探讨冤假错案的产生找其原因,并努力建言献策。本文亦结合现有研究,从法学理论角度分析法治国家当中冤假错案的产生原因,并相应提出预防对策。

论文关键词 法治社会 冤假错案 诉讼效率

一、冤假错案的产生成因

在法治国家中,冤假错案的产生成因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诉讼制度成因——错案存在具有客观性

司法公正的基本要求是准确认定案件事实,正确适用法律。在诉讼过程中,有罪者得到惩罚,无罪者不受追究,合理地分配当事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是当事人、审判人员亦是法治社会中人类的共同的法治期望和道德愿望。但是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人类在追求公正结果的理想道路上,也会遇到许多挫折。克莱夫·沃克曾提到“人们都希望在公正而有效的刑事司法系统中,判决有罪的证据既有压倒性优势„„但错误是不可避免的„„无论在刑事司法程序的每个阶段如何费尽心机,错误的可能性依然存在。”①这说明,错案的存在与对案件事实的认定以及法律的适用密切相关。也正是因为认定案件事实和适用法律存在确定性,司法实践中才会出现认定事实不当和适用法律错误的问题,这就意味着发生错误裁判存在可能性。因此,错案的发生总是客观存在的。

(二)诉讼价值成因——诉讼价值要求效率性

诉讼价值是指诉讼活动及其结果满足民众、社会和国家之需要的程度。主要包括公正、人权、秩序和效率等。诉讼价值要求效率性是指,应当及时收集证据避免不必要的费用和延缓。然而诉讼价值的效率性本身是与事实真相的查明存在相关性的。一方面,追求诉讼效率可以促进案件事实真相的查明。案件发生以后,及时地收集证据能够防止一些证据的灭失,鉴定检材的变质、证人的记忆误差等,促进案件真相的查明。另一方面,对诉讼效率的追求又时常会与事实真相的查明相冲突。通常而言,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和精力越多,就越有利于细致、准确地查明事实的真相。但是,法治国家在面临案件数量快速增长而司法资源又极为有限的情况下,则不得不得考虑一些提高诉讼效率的特别途径,诸如规定简易程序、小额诉讼等,这些程序加速了案件处理的进程,提高了诉讼效率,但却在一定的程度上以牺牲追求真实为代价。在法治实践中,行政执法人员和审判人员偶尔因追求尽快解决难题就采用了不当的手段,追求效率的同时忽视了对公民权利尊重保护和案件真实真相的追求。而现行法律关于拘留、逮捕的条件的规定亦存在过于宽泛易产生漏洞,比如在对被害人或者在场亲眼看见的人指认为犯罪的、对不讲真实姓名住址和身份不明的嫌疑人都可以实行拘留的规定,就给部分追求效率的办事人员以滥用权力之机,冤假错案也就顺其自然而发生。

(三)能力保护成因——审辩掌握信息差异性

冤案常常产生于犯罪嫌疑人还不明白自己有何权力的情况下就被定罪。权力主体和权利主体双方所掌握的信息存在不对称当然也不可能对称,即存在差异性,直接导致了犯罪嫌疑人的屈打成招。

当下诉讼过程中“口供”证据的广泛使用也放纵了刑讯逼供的猖獗。在法治国家中,在刑事诉讼法中几乎都规定了被指控人的沉默权。这种沉默权在整个诉讼过程中都被适用,包括在庭审过程当中。如英国早在16世纪就规定了被指控者享有拒绝强迫自证其罪的权利。美国宪法修正案第5条规定,在任何刑事案件中,不得强迫任何人作不利于本人的证词。对比之下,我国法律规定的“重证据,不轻信口供”就显得柔和许多。因为刑诉法规定了“犯罪嫌疑人对侦查人员的提问,应当如实回答。”这体现了法律并不保护被指控人的沉默权。

在法庭审判环节,缺少质证也是审辩掌握信息差异性的体现。审判方已经掌握了双方的信息而犯罪嫌疑人则很多情况下应对着书面证言进行无力的辩驳。而在法治国家中,质证则是法庭认定证据的必须程序。许多国家的诉讼法都确立了这一原则。如德国刑事诉讼法规定了法院直接审查证据的诉讼原则——要求法院原则上必须对证人本人予以询问。只有在特殊例外情况下(指如证人死亡、有精神病、患病或其他不能排除的障碍的情况下)才可以以宣读笔录代替询问证人、鉴定人。因此缺少质证也是容易造成冤假错案的成因之一。

(四)角色定位成因——法官角色负担紧张性

在社会结构转型期间,随着国家政权从社会生活中的逐步隐退,社会自主性发展面临社会规范的片段化,甚至社会规范的真空从而呈现出社会关系不稳定,资源稀缺,纠纷广泛发生,这使得以“定纷止争”为使命的法律和司法作为新秩序的生产装置被社会寄予了高度期望。大量社会纠纷的涌入、不同利益个体共同规范的缺乏、社会冲突的你胜我负都加大了司法的正常载荷量,也使得法官在处理大量案件过程中承担各色扮演。法律要求法官独立审判,做中立的裁判者;社会民众希望法官“为我做主”;政府要求法官“为我服务”。不同的角色期望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导致法官角色的紧张。在角色紧张,难以适度调和的情况下,冤假错案的产生也就成为了偶然中的必然结果。

二、法治社会中对冤假错案的预防

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冤假错案的出现,为了实现法治社会的健康有序发展,法律的权威得以继续维持,司法的公信力能够得到重塑,对这一类错判的预防就显得极为重要。在法治社会中,对冤假错案的预防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抓住前提——制定特殊法律,突出人权保障

进一步建立健全法制,通过国家针对冤假错案受害人制定适应的倾斜保护制度。以对基本生活发生困难、对国家法治丧失信任的冤假错案受害人给予帮助,从而缓解冤假错案受害人的生活困难和精神痛苦。为此,首先要修改宪法,增加冤假错案受害人的宪法权利。赋予宪法基本权利以直接司法适用效力。冤假错案受害人的宪法规范化和国际化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立法的趋势。如果没有宪法的保障,冤假错案受害人的直接利益得不到保障,法律的权威得不到巩固,法治的公信力也得不到重塑。冤假错案受害人本身、社会大众对法治的权威只会抱以畏惧和不安。更谈不上信任和认同。我国宪法从根本大法的高度,已经确立了对传统弱势群体的平等保护,包括对老人,保障、抚恤军人及家属,帮助残疾人等规定,但是对于近年来频发的“冤假错案”受害人这一直接由国家暴力导致的群体却没有足够的重视。因此在修改宪法时应注重对冤假错案受害人的保护。其次则是制定关于冤假错案受害人保护的特殊单行法。不仅是司法以诚实和正直的面容向公民展示的体现,也是突出保障公民人权的表现。通过修改宪法、制定特殊法律,使冤假错案受害人有合法的武器来保障自己的人权,提高自身的防卫手段,加强自身的保护力度,也同样可以减少“冤假错案”的发生。

(二)重视关键——坚决严格执法,整合诉讼效率

完善的立法是冤假错案受害人获得法律保护的前提,现代软性亲和的司法是冤假错案受害人获得法律保护的方向,严格公正的执法就是加强对冤假错案受害人法律保护的关键。

冤假错案受害人保护的法律制定之后,必须建立严格执法的运行机制,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在全社会增强法制意识,确立法律至上的理念。同时应当加强组织建设,建立对冤假错案受害人的社会支持和保护网络。整合诉讼效率,把握诉讼价值之间的一致性。在诉讼程序中,诉讼公正永远是法治追求的首要价值,只有在诉讼公正的前提下,提高诉讼效率才有意义,诉讼公正是对诉讼程序定性的分析,诉讼效率是对诉讼程序进行定量的分析,应当在保障合理限度程序公正原则基础上提高诉讼效率,而不是只偏效率而失公正。在兼顾公正和效率的指导之下,如有冲突和矛盾,坚持公正为先。宁可错放,也不能错抓。从而减少“冤假错案”的产生,防止冤假错案受害人的进一步扩大。

(三)改进手段——认真对待口供,保护公民权利

长时间以来,我国的刑事诉讼制度和形势政策是以维护社会治安为重心,忽视对公民个人权利的保护。这种形势下的潜在意识是:“宁可错判,不可放纵”。在这样的精神指导之下,诉讼制度对司法机关的权力约束是不严格的,甚至在某种程序上带有放任的危险。相关人员的刑讯逼供就发展壮大起来。而法律规定被告人享有沉默权,就能堵住追诉机关进行逼供的可能。法律保护被告人不开口,从而迫使侦查机关致力于调查事实真相,就不会致力于采取各种手段以获取被告人的口供。审判机关认真对待口供,在庭审中能坚持当面质证为原则,就能辨明真伪,保护公民权利,减少“冤假错案”的发生。

(四)添加润滑——开发法官智慧,缓解角色压力

法官智慧是司法亲和力的裁判实现。②开发法官智慧需要从提升法官的平衡理性、坚定司法公正的信念和培养法官的抗压能力三个方面努力:

1.提升法官平衡理性

司法是公正和善良的艺术。法官应当提升自身的平衡理性,在个案的审判中,维护个案的公正,充分发挥法官的能动性,在进行形式逻辑推理的同时,紧跟法的整体精神来进行价值判断,在个别正义和个别正义、个别正义和整体正义、实体正义和程序正义以及公正价值和效率价值之间结合个案的具体情况进行平衡和选择,维护当事人的正当权益。

2.坚定司法公正信念

公正是司法的基本价值所在,是司法价值的灵魂。民众对司法权公正性的期望值远远高于其他的价值期待。在个案裁判中,法院和法官是否站在富有正义感的立场上,怀有对人民大众的深沉感情,为倡导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价值理念而判,决定了一个案件的最终判断。③因此法官应当坚定司法公正信念,依靠司法公正获得公信力、民众的信服。

3.培养抗压心理能力

法官需要培养自身的抗压心理能力,在纷繁复杂的案件、多方需求的角色中磨砺高尚的法官品格,使法官值得信赖、信任和模仿,能够赢得当事人和社会公众股的尊重,赢得个人人格的魅力,赢得法院系统在公众心中的认可和支持。法院和法官被赋予的责任是巨大的,因此法官的抗压能力也应当是经得住考验,能够独立思考、果断决断并正确做出裁判。

(五)认准目标——推进软性司法,完善救助制度

软性司法,是指司法的柔性特质。司法的柔性体现在司法主体与社会公众相互间关切和亲和方面。司法活动对公众需求的关注和满足程度,公众对司法活动的认知、认同程度,就是司法对于社会要求的高度满足性和社会对司法的高度信赖性和亲和性的体现,也是公正严明司法的本质之上的软性特征。推进软性司法,要求完善司法救助制度,满足冤假错案受害人的根本需求和愿望。以满足冤假错案受害人的愿望为目标,才能最大程度地实现法治社会中对冤假错案受害人的法律保护。

参考文献: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technology and C51 program design” Tang Ying, 2012, publishing house of electronics industry;2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a case of driver and Proteus simulation” Li Lin power, based bbxsfj.com/huanqiuyulecheng on the 2011, science press;3 “design” MCS-51 Series MCU application system He Limin, 1995, Beihang University press;4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based” Li Guangdi: Beihang University press, 1992;5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 Ding Yuanjie, 1994, mechanical industry press.

第四篇:电梯事故与预防

常见电梯事故的分析与预防

随着踏入21世纪,现代化高层建筑的迅猛发展,电梯作为垂直运输的工具,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而电梯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和舒适性又是现代化高层建筑得以充分发挥其功能的重要作用。我国目前已成为世界上电梯数且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然而,随着电梯使用数量的增加,电梯的事故也逐渐增多,慢慢的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以忽视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电梯门系统,安全性,事故。

一、电梯事故的种类分类

据统计,造成电梯事故的形式有:剪切,挤压,坠落,撞击,被困,火灾,电击,材料损坏,过度磨损,过度锈蚀等等,而有关数据显示,现在的所有电梯事故中,发生最多的事故为:剪切,挤压,坠落。这些事故大多发生在电梯的出入口-厅门

电梯事故的种类按发生事故的系统位置,可分为门系统事故、冲顶或蹲底事故、其他事故。据统计,各类事故发生的起数占电梯事故总起数的概率分别为:门系统事故占80%左右,冲顶或蹲底事故占15%左右,其他事故占5%左右。

据不完全统计,电梯层门的故障约占整个电梯故障的80%以上,而由于门锁开关不能及时接通和损坏频繁造成的故障约占门故障的80%以上。维保队伍在电梯维保中煞费苦心,动了不少脑筋。主要做法是与原门锁开关并联--永磁感应器,感应器的位置与门开关向平行,只要关门到位,连接在门上的隔磁板就会插入永磁感应器,因该感应器与原门锁开关关联,门锁回路很容易被接通,故障率大大减少,用户也很满意。其实,这一做法已留下了严重的事故隐患。根据GB/T10058-1997《电梯技术条件》第3.10.7条规定:“轿厢运动前应将层门有效地锁紧在关门位置上,只有在锁紧元件啮合至少为7mm时轿厢才能启动。层门的锁紧必须由符合要求的电气安全装置来验证”;GB7588-1995《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第7.7.1条也明确规定:”对坠落危险的保护:正常运行时,就不可能打开层门是否锁紧的功能,即使在层门没有锁紧的情况下门锁也照样接通,甚至在锁紧装置失效的情况下电梯也能照常运行,所以很容易导致坠落或剪切事故的发生。

二、事故案例

1999年8月25日,东北某学院新装了两部电梯,李、高二人对电梯厅门与轿厢门刀间的距离进行调整。当他们正在调整螺栓时,有人按动了呼梯按钮,电梯快速上行,李某被挤入轿厢与6层厅门侧井道内,后经抢救无效死亡。

1998年9月24日,山东某银行的电梯,也出现了一起开门走梯的事故。那天,一位乘客进入轿厢选好层,站在门口等人一同乘梯。就在这时电梯开着门却以正常速度向下运行,将这位乘客的头与下颌分别由轿厢上沿和地坎形成挤压,造成重伤。

1999年7月14日,北京市朝阳区光熙门北里14号楼南侧电梯在运行时开门走梯,致使三层楼住户祖孙二人在上电梯时被剪切,造成一死一伤。

2009年8月12日上午11时许,在越秀区站西路精都大厦,5岁男孩浩浩被发现死在一货运电梯井。据称,事发时电梯在6楼,但小浩来在5楼玩耍,到时间了就打算坐电梯回一楼母亲档口。他按了向下的按钮,电梯门却打开了,心急的孩子没细看便冲进电梯,结果一脚踩空,从5楼摔下,当场死亡。

三、事故分析与解决措施

门系统事故之所以发生率最高,是由电梯系统的结构特点造成的。因为电梯的每一运行过程都要经过开门动作过程两次,关门动作过程两次,使门锁工作频繁,老化速度快,久而久之,造成门锁机械或电气保护装置动作不可靠。若维修更换不及时,电梯带隐患运行,则很容易发生事故。但是当中也有一些人为的因素和非人为的原因,然而大部分的都是人为的操作不当所引起的。(1)导致剪切、碰撞事故的因素有人为因素和非人为因素。

1)人为因素:a、门锁开关被短接;b、应急按钮被短接;c、门锁电路短接。2)非人为因素:a、门锁开关触点不断开;b、门锁继电器延时断开或不断开;c、门锁电路故障短接。由于上述人为因素或非人为因素造成门联锁失效,而电梯在层门开启即未完全关闭时仍可以运行,这种情况下,如果有人在层门与轿门之间,就可能发生剪切、碰撞事故。

(2)导致坠落井道事故的因素也分为人为因素和非人为因素。

1)人为因素:a、门锁电路被短接且门开启的情况下电梯运行至其它楼层;b、利用紧急开锁装置开启层门;c、在门锁损坏或门锁啮合尺寸过小的情况下用力扒开厅门。2)非人为因素:a、层门损坏;b、强迫关门装置无或失效;c、门锁电路故障短接。由于上述人为因素和非人为因素而导致电梯厅门开启而电梯又不在本层停车区域时,就造成人员踏入井道而坠落的事故。各种造成事故的因素统计资料表明,电梯在正常运行的情况下造成电梯出入口事故的主要因素是电梯门联锁失效,而导致电梯门联锁失效的主要原因有:电梯失保失修,电梯检修人员违章作业,门锁电路意外短路。

处理方法:有关电梯管理部门针对电梯出入口的安全事故大多出于门锁的原因,近年来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对GB10060-93及GB7588-1995作了相应的补充规定:

(1)在使用的电梯必须装设有效强迫关门装置。

(2)所有客梯必须装设辅助门锁触点,即每个厅门必须有主、副两套门联锁装置。除了必须按上述两点执行以外,各单位应注意以下几点:(1)电梯使用单位应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根据国家规范及当地劳动安全部门的要求贯彻落实电梯安全操作规程、电梯维保制度、电梯维保操作规程等,并重点检查维护电梯厅门的门锁及联锁装置、强迫关门装置。(2)有关人员必须严格持证上岗制度。

(3)行车中在任何情况下不可短接安全回路及门锁回路。

(4)在轿厢不停本楼层而厅门开启的情况下,必须设置临时护栏及警示牌或派人看护。

(5)当检修人员在机房进行检修时,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使电梯门不能开启,避免人员出入电梯。

上述几点得到认真落实,这类事故就会达到有效控制。但是,除了厅门联锁装置电气触点因各种因素或故障不能断开或人为短接门锁回路以外,井道内敷设的线路由于碰撞或井道坠物及套管锈蚀等造成门锁回路短路也是一种因素,据以往的事故分析,由于此类因素造成的门联锁回路短路并使电梯在电梯门仍未关闭,人员在进入电梯轿厢的过程中,电梯就起动运行而造成的剪切致死的事例也较多。电梯规范GB10060-93规定,符合GB5013.2中的厚皮软电缆与硬电缆可以明敷于井道、机房的墙壁上,而其它的各类电缆及电线必须由金属或塑料套管或线槽安装于井道、机房的墙壁上。事实上,不管采用何种线缆及其安装方法,在电梯使用的过程中,很难避免会因为井道坠物、金属锈蚀、导线绝缘层老化等原因造成导线与导线之间的短路,而且这种短路属于软故障,我们很难控制其发生的时间,而在电梯停层开启电梯门时发生就会出现事故。现在的电梯设计中,电梯厅门门锁回路属于安全回路的一部分,并且较为独立,一般的安装方式采用各层的主、副门联锁触点全部串联的方式。但如果发生上述的门锁回路短路的情况,电梯在未关门的情况下仍会继续运行。因此,建议采用主副门锁回路分路的方法,也就是主门联锁回路装置安装方式不变,各层副门联锁装置在井道内串联成单一的副门锁回路引至机房电控制柜后再串入安全回路中,同时要求在井道壁安装副联锁回路时其管线必须与主门锁回路的管线在进入井道主线槽前间距必须大于200mm。这样两个门锁回路同时故障而造成门锁回路故障导致电梯事故的机会就会降至最低。也就是双门锁回路增加了安全回路的安全性,使电梯运行时的安全性大大提高

四、预防

电梯存在安全隐患,既然是隐患,我们就有能力在安全隐患处于“安全期”时采用相应措施和方法将它们消除。电梯事故的发生看似偶然,实则有其必然性。比如5岁小男孩坠落电梯的事故,许多事故类型、发生原因都基本相同,都是在层门可以开启或已经开启的状态下,轿厢又不在该层时,误入井道造成坠落事故,如能吸取经验教训,改进电梯的配套设备使其始终保持安全状态,只有轿厢停在该层时,该层层门方能被打开,可避免和降低此类事故的发生。

在目前电梯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的情况下,对应电梯安全措施新的安全理念是: 当打开电梯轿厢非所在层层门,操作者处于一种有可能误入坠落井道的情况下,电梯系统应当在该楼层附近发出讯响,同时打开井道灯,用于提示当事人当前所处的危险状态,防止人员坠落井道事故的发生;开门情况下,即使是在门锁安全链路被短接,电梯轿厢的运行只能是在维修人员控制下,以检修速度移动,需要采用冗余措施来保障乘客及检修人员不被轿厢所剪切;一旦发生不可控制的开门溜梯时,作为一种安全的补救措施,电梯系统应当在其初期能够发出讯响,提示相关人员注意到电梯当前的危险状态;

参考文献:

[1]浅谈电梯事故隐患的有效控制与预防---丁磊《电梯工业》 [2] GB7588-1995《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 [3] GB/T10058-1997《电梯技术条件》 [4] GB10060-93《电梯安装验收规范》

[5] 发生电梯事故如何做好自我保护---作者:李璟璐《国家电网报》 [6]http://www.xici.net/b1129270/d91151555.htm

第五篇:道路交通事故成因分析及其预防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cn

道路交通事故成因分析及其预防对策

作者:吴毅洲 陈 鹏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年第03期

[摘要]道路交通事故的预防是一个系统工程,文章以2004年全国道路交通事故为例,分别从人、车、路及环境四个方面分析了影响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提出了降低和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确保行车安全的相应措施。

[关键词]交通事故;成因分析;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U491.3

[文献标识码]A

下载侧钻井复杂情况与事故的成因分析和预防(培训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侧钻井复杂情况与事故的成因分析和预防(培训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建筑施工中脚手架事故的成因及其预防

    建筑施工中脚手架事故的成因及其预防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在建筑工程施工中脚手架事故伤害的成因,针对脚手架事故伤害的成因提出有效的事故预防措施,为实现建筑施工的安全生产,......

    高处坠落事故成因与防范措施

    高处坠落事故成因与防范措施 一、高处坠落事故的原因分析 根据统计数据分析,发生高处坠落事故的主要原因包括技术、管理和职工安全意识等几个方面,其中涉及管理的占绝大多数,约......

    煤矿测量工作失误和事故的分析与预防

    煤矿测量工作失误和事故的分析与预防 摘要:本文收集了我国煤矿生产实践中的一些典型失误或事故事案例,根据其性质进行分类,并对其产生的原因作出了分析,提出了预防的措施。 关键......

    电气误操作事故的分析与预防(合集5篇)

    电气误操作事故主要是指:误分、误合断路器(开关);误入带电间隔:带负荷拉、合隔离开关(刀闸);带电挂(合)接地线(接地刀闸);带接地线(接地刀闸)合断路器(开关)等。其中,后三类因性质......

    人身高坠事故案例分析与预防

    二、人身高坠事故案例分析与预防 距地面3 m以上的作业称高空作业。人员高坠事故是高空作业中的多发性事故。其原因有以下四个方面: (1)高空作业不系安全带酿成事故。 (2)安全......

    煤矿测量工作失误和事故的分析与预防

    46-52页 某矿采区行人上山巷道设计倾角14°,净断面12m,总斜长为865m。首先自上而下掘进成巷700m,后因故停止掘进,剩余部分巷道改为通过联络巷自下向上掘进,与原掘进的巷道贯通。......

    留守儿童犯罪成因与预防

    农村留守儿童犯罪成因与预防 教育系08级应用心理学1班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由于城乡教育质量发展不均衡, 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走入城市打工无暇照顾子女,很多农民......

    浅析油库清罐作业中事故的成因及预防

    浅析油罐清洗作业中事故的成因及预防摘要 分析了油库在油罐清洗作业中存在着指挥系统及安全组织不健全,时机选择不当,作业人员安全意识不强,缺乏消防安全知识,违章作业和违章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