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stem课程发言稿
stem STEM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数学(Mathematics)四门学科英文首字母的缩写,其中科学在于认识世界、解释自然界的客观规律;技术和工程则是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改造世界、实现对自然界的控制和利用、解决社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数学则作为技术与工程学科的基础工具。由此可见,生活中发生的大多数问题需要应用多种学科的知识来共同解决。
2016年教育部出台的《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指出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推进“众创空间”建设,探索STEM教育、创客教育等新教育模式,使学生具有较强的信息意识与创新意识,养成数字化学习习惯,具备重视信息安全、遵守信息社会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的素养。小学
科学问题本就源于自然,源于某一现象的问题,如“为什么杯子里的热水会变凉?”工程学则源于需要解决的某个难题,例如“怎样让房子更保暖?”这两个貌似不相同的问题,其本质却都是热学中能量的传递问题。当教学围绕这个本质展开时,就有了一条隐形的线索,将科学和工程问题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可见,STEM的教学并不是简单地将科学与工程组合起来,而是要把学生学习到的零碎的知识与机械过程转变成一个探究世界相互联系的不同侧面的过程。
stem
在科学、技术、工程、数学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支撑、相互补充、共同发展的关系。如果要了解它们,尤其是它们之间的关系,就不能独立其中任何一个部分,只有在交互中,在相互的碰撞中,才能实现深层次的学习、理解性学习,也才能真正培养儿童各个方面的技能和认识。
可见,当教师在考虑如何将STEM教育引入中小学科学课堂时,必须将它们看作4种彩线,交织在一起,融合在一起,才能织出绚丽的画卷。
美国一项最新研究表明,如果父母经常和孩子沟通数学和科技的相关信息,会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孩子提高学习竞争力和对此类职业的兴趣。
这个研究于2017年1月17日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学术发展》。
其研究显示,提供给父母“如何有效传达STEM重要性”的方法后,他们孩子在数学和科学ACT的成绩上升了12%,而且孩子会对STEM职业产生兴趣,同时会大学里选修STEM课程。
建立一个强大的STEM人才输送系统,是美国经济增长和全球竞争力的关键。而如何鼓励更多的学生投入STEM领域的学习呢?美国芝加哥大学博士后Christopher Rozek,以及西北大学、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佛吉尼亚大学的同仁们共同为国家政策决定者提出了新见解。
“父母是潜在的一个尚未开发的资源,他们能够很大程度提高孩子们对STEM的认识和兴趣。” 我们可以通过鼓励父母和孩子们多进行关于数学和科学类话题的谈话”。该研究的主要作者Rozek说道。
此外,Rozek和他的同事们正在广泛的研究“期望价值理论”,更详细点来说,就是在做眼前或者未来的目标时,人们会潜意识的根据相关性和或有用性来做决定。而父母在孩子成长中形成的潜意识里有着巨大影响。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有一个开展超过10年的父母参与的研究项目,父母被分成两组,其中一组为研究组(父母拿到了材料),另外一组是对照组。研究者们多年来持续跟踪并取得了数据结果。在2012年首次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研究组比对照组的学生多选读了近一学期的STEM课时;而最新的研究中,研究员们还发现研究组不仅数学和科学ACT考试成绩提高了,而且大学选读STEM课程、从事STEM职业生涯以及全面认识STEM领域的价值的学生数都有所提升。
在此项研究中,研究人员设计并提供给了家长“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与孩子讨论STEM领域的应用”等相关材料,我们从中选出几个案例如下:
1.讨论数学、物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父母亲子休闲运动能力时,就可以和孩子就数学的实际运用理论建立话题。比如,如果我们懂得几何和三角学原则(角度、形状、切线)的话,可以帮助孩子提升在挥杆高尔夫球、沉击台球、传反弹球,或快速短跑上的能力。
或者,当我们与孩子一起观看赛事时,也可以灌输物理知识,因为不管是旋转中的足球、被棒子击后棒球、挑高干被撑起的弯曲、或举重时的肌肉收紧,都无不在反映物理的基本定律。如,动量、平衡、速度、动能、重心、抛射运动、摩擦等。
2.生物、化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在生物领域,我们都知道可以利用细菌和真菌来制作抗生素。对于微生物学家来说,他们还可以对植物进行基因移植,改变其植株形态和果实形态。基因的微小变化,也可以产生巨变。
比如,大多数我们日常生活中所吃的食物,都是经过很长时间的选育,以至于看起来和它们最早的原身相去甚远。其中,最戏剧的是曾经的南美野生蜀黍在经过栽培驯化后,变成了我们现在所食用的玉米。这就是一个很好的话题切入点和引导方向,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除此研究发现外,该研究还在很大程度上挑战了一些普遍公认的假设。如“父母与孩子谈论数学和科学重要性”的无用论,以及“高中生的思想已经固化”等假设论调。
Rozek说:“许多青少年的家长不认为他们还可以改变孩子们的想法和动机,但这项研究表明,父母仍然可以有实质性的影响。”
这项研究结果为联邦政府政策决定者们提供了新的视角。即,通过父母来培养学生对STEM信念的重要性,以及它还是一个非常具有成本效益(低成本高效益的实用主义)的方法。不经意地将STEM融合到日常生活的情境中
研究表明:
无论孩子天赋如何,STEM对所有的孩子非常有利,也对所有学科领域都很重要。让我们尝试以这样的方式来认识这一点:当我们学习新技能时,大脑将整合之前已有的技能与经验,用来解决问题,应对挑战,然后在过程中反过来获得新的技能。STEM技能对发展其他多元技能至关重要:当孩子们有机会收集证据并解决科学问题时,他们也在建立着更强大的技能,而这些技能可以以多种方式运用到现在及未来的生活中。
你可以做些什么?
您可以思考如何不经意地将STEM融合到日常生活的情境中。比如,当孩子正在尝试拿一个她无法够到的东西,此时家长与其把东西直接拿下来给她,不如通过解决问题的方式来和她沟通,如“为什么你够不到那个东西呢?是因为你不够高?你可以借助什么东西让自己变的更高呢?”通过这种方式鼓励孩子尝试一些不同的思路和解决方案,如果她因此变的不知所措或者沮丧,家长还可以及时地给出一些建议来引导她。这都是一些简单的方式,但可以助你培养孩子们的独立性、批判性思维能力、STEM和语言发展等等。
家长的任务是建立简单的学习支架,鼓励孩子发挥
研究表明:
孩子是天生的科学家,但他们需要大人们的支持才能发展和扩大STEM能力和素养。就像我们之前采访过一位研究人员所说:“幼儿天生有能力做好高中生能做的科学探索和实践:他们会观察和预测,进行简单的实验、调查、收集数据,理解他们所发现的内容。”例如,对于刚出生几个小时的婴儿,实验观察发现,婴儿认识到如果把自己的拇指放在嘴里,会给自己带来更舒服的感觉;幼儿还会反复把吸盘从高脚椅的边缘上来回推挤,来测试重力的极限。学前儿童们也会渴望去了解为什么他们的衣服大小不再合适了(生命科学领域),并且痴迷于公共零食的公平分配(数学),这些看似自主的行为其实也是在暗示他们潜藏的能力。
你可以做些什么?
孩子们的STEM能力发展和大人的介入密切相关。继续使用上面的例子,当孩子因为身高不够拿到某样东西时,我们就可以在这个时刻简单地建立学习支架帮助发展孩子的批判性思维,你可以通过比较高度来带入数学,鼓励尝试不同的实验来体会科学,帮助它思考选择和使用工具来带入技术,提出一个解决方案来培养创造力,以及通过把她的解决方案实现到现实生活中而带入工程。除了所有的这些之外,你还可以在自我控制和持续关注的执行功能方面给予了她很好的支持。这就是STEM的基本理念运用。
成年人可以通过观察孩子对STEM的参与,注意到孩子不仅能够实现目标(获得对象)而且能够在你的支持下迎接挑战(解决问题),然后你就可以利用这些挑战的机会,让孩子们参与并鼓励他们进行科学调查的互动。STEM学习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家长的任务是为他们提供所需的工具,让他们进行发挥,鼓励他们继续努力,不要放弃,从而培养出被隐藏的潜在科学家。
在日常生活中,多向孩子问“6W”方面的问题
研究表明:
在多种不同的环境和给予孩子更多学习STEM的机会,才能更熟练STEM。正如语言环境会让语言学习变得流利,同理孩子们也需要在许多不同的环境中和被给予更多的机会,才能让他们的STEM学科变得精通。如果我们在儿童成长环境让STEM的学习可以变得随时随地,那我们就能看到孩子对STEM的兴趣和流利度都会提升,遗憾的是我们目前的整个社会支持系统是零碎的。
你可以做些什么?
父母对孩子们生活的长期影响,可以帮助在学校内外建立起STEM学习和应用的联系。如父母可以通过家庭内外的相关活动来激活孩子在校学习的成果,比如前往博物馆、科技馆、阅读STEM资源图书或者鼓励孩子参加STEM相关的课外活动(例如编程、科学秀、新技术体验等),父母支持对儿童参与数学和科学活动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父母真正支持孩子STEM学习应该是这样的:不是整晚都在家中做大量的科学、数学作业,也不需要做大规模的科技项目,或把父母练成STEM专家。相反,父母应该从根本上支持孩子们的STEM学习,将STEM与他们的日常生活捆绑,在日常情况下引导孩子的好奇心,多向孩子问“wh”(why、who、what、when、where)方面的问题。
成人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模仿参与和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
研究表明:
很多人对支持孩子STEM学习感到焦虑,几乎三分之二的家长对自己的科学知识不够自信,或者误认为STEM是非常高深的科技,自己没有能力支持孩子们在家实践。但是父母和老师对STEM的看法对孩子有着深远的影响,如果他们认为科学、技术太难了,或者不像其他科目那么重要时,孩子们就会跟着也这么认为。
支持孩子在STEM上的学习和发展并不意味着你必须成为一名专家。事实上,成人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模仿参与和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通过提出问题和求证,把自己当成一个共同的学习者和引导人的角色,鼓动起孩子们的好奇心,以及渴望探索和实验的动力。我们应该多提出问题,而非问题的解答者,只要我们愿意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一起试图找出答案,这才是培养孩子正确学习的基石。
你可以做些什么?
充分利用网络上一些好的免费资源,来丰富自己对STEM的知识和建立作为引路人的自信。还应该正确的理解和传播“STEM”这个词,并且早点开始培养孩子的STEM意识,孩子需要更多的机会去探索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你完全有能力支持他们的成长和进步!
第二篇:STEM课程学习体会
美国核心素养与STEM教育——学习体会
2016年10月17日,在五中进行了美国核心素养与STEM教育的专题培训,我有幸参加并学习,从而了解到了美国核心素养的4C能力,STEN教育的来源、形式、目的以及在美国是如何实际操作的,这些知识对我们教师的教学有重要启发。
一、美国核心素养
通过讲座,我了解到美国的核心素养来源于知名企业的大量调研,所提出的4C能力是企业所切实需要的,包括沟通交流力、合作协作力、批判性思维、创新创造力。合作协作力是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来实现的,合作学习的基础和前提是学生独立工作;沟通交流力强调学生有逻辑的沟通,并展示思维过程;创新创造力强调提出开放性问题,问题没有唯一的解决方式;批判性思维强调有自己的判断力,并知道如何去判断。这些核心素养的培养也是我们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反思和改进的地方。
二、什么是STEM STEM分别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数学(Mathematics)的缩写。STEM教育是基于理工科整合的课程,是注重培养学生理工素养的课程,为将来的社会培养杰出的科学家、工程技术家、企业家、政治领袖,从而提升其全球竞争力。STEM教育并不是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教育的简单叠加,而是要将四门学科内容组合形成有机整体,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STEM教育的建立是基于不同学科之间的融合然后形成一个新的整体,将原本分散的学科形成一个整体,由此形成当今日趋受到重视的、跨领域的STEM教育。
STEM教育的常见形式有科学研究的发现规律、工程设计的解决问题、创新课的脑洞大开,STEM教育非常注重“动手”,只有“动手”才能动脑,而动嘴、动耳却不一定动脑。STEM课程设计的六要素有:
一、来自现实问题,二、以工程设计问题为引导,三、让学生进入开放式探索中,四、团队合作,五、严格的教学和学科知识,六、允许问题多个答案,从失败中改进。其中工程设计是核心,它要求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设计过程是:提问—想象答案—计划—创造—完善。STEM课程的评估通过学生的整体表现、运用科学数学等学科知识的程度、4C能力的表现、是否使用学术术语等方面来进行评估。
三、现场教学启发
其中现场的教学展示——《火星任务》与《平衡状态是如何产生的》,让我们切实地感受了STEM的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所提的两个问题都是与现实生活实际密切相关,老师在课堂上不断激励学生,并且让所有同学上课都能动手、展示,整堂课下来没有有死板的课堂常规评分。每个孩子出现的任何问题都是容许的,老师没有评判,只是在旁边指导,也代替帮忙,让学生通过不断的试错,在不断的试错中改进,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合作力。
四、对在以后实际教学的启发
(一)、教师角色要充分转变
教师不是学习的指挥者,而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帮助者,要把学习完全还给学生,这些对于我们新教师来说亟需改进,这段时间的试讲,我发现自己的牵引太多,没有把课堂完全还给学生。
(二)教学设计
我们一定要将书本知识变成活的知识,为社会所需要的知识,而不仅仅是为了考试分数而教学,陶行知说过,那些不为社会所需要的只是都是伪知识。因此我们在实际教学设计中,要多设计那些能培养学生4C能力——沟通交流力、合作协作力、批判性思维、创新创造力的环节,为将来学生走向社会做充分的准备。
(三)驱动性问题的提出
驱动性问题要避免只答对与错的问题,避免一样答案的问题,提倡开放性问题,没有唯一答案的问题,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在我们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体现就是要提好“主线”性问题,引导学生围绕主线充分发挥。
(四)合作学习的注重
我们在教学中合作学习的重视度有待提高,尤其是新教师,更要提高重视性。同时在合作学习,要避免出现以一个人为主导,其他人是跟从者或者服从者的情况的发生,合作学习的基础和前提是学生独立的工作,他们必须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判断,小组每一位同学都要充分的参与,教师要监督其他同学不要代替帮忙,而是通过提示来帮忙,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可以是同肩、对面、斜对面等各种方式,如果时间允许也可以进行小组之间的思维碰撞。
以上是学习后的心得,在今后我还会通过各种形式来了解STEM课程,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和改进。
第三篇:stem课程实验室建设方案
智库教育
人工智能教育一站式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
stem课程实验室建设方案
一、政策背景
国务院颁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指出:“人工智能成为国际竞争的新焦点,应逐步开展全民智能教育项目,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逐步推广编程教育、建设人工智能学科,培养复合型人才,形成我国人工智能人才高地。”
战略目标:
第一步-----2020年-----人工智能产业成为新的重要经济增长点。技术应用成为改善民生的新途径。
第二步-----2025年-----人工智能成为带动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主要动力。第三步-----2030年-----我国将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为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和经济强国奠定重要基础。
二、如何建设stem课程实验室
如何搭stem课程实验室,STEAM实验室正在全国各地的学校涌现。Stem课程创客实验室为教育实践提供新的创新方法,鼓励学生设计、实验、建设和发明。智库教育
人工智能教育一站式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
创客实验室不仅仅是科学实验室,木工作坊,计算机实验室或艺术室,而是可能包含所有这些空间中的元素。因此,它的设计必须适应各种活动需求以及活动的多样性和趣味性,这个在制作和探索过程非常重要,这就是STEM实验室与一次性空间的区别。
智库教育
人工智能教育一站式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
三、中小学stem课程包含有哪些内容,以智库教育为例:
智库教育
人工智能教育一站式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
四、备注
由于每个学校的stem课程实验室及其适应的活动可能会有所不同,也要看学校的具体的需求和要求。建设创客实验室功能和使用最为关键的步骤之一,学校可以与创客企业合作,阐明满足这些需求。或者,访问其他创客空间或实验室可以得到一些宝贵的意见。作为创客教育设备提供商,会有很多合作的创客空间与steam实验室可供参观。
第四篇:STEM课程学习体会-甘州区民族小学权金礼
STEAM和创客教育主题培训 STEAM和创客教育主题培训——学习体会
甘州区民族小学
权金礼
2017年10月15日,在张掖市社会综合实践基地我有幸参加并学习了由张掖市教育局组织的教育部“西部教学改革支持活动” STEAM与创客教育主题培训,由北京大学白明教授主讲,两天STEAM教育和创客教育的专题培训,我了解到了STEAM教育的来源、形式、目的以及在美国是如何实际操作的,这些知识对我们教师的教学有重要启发。
一、什么是STEAM STEAM分别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数学(Mathematics)艺术(Art)的缩写。STEAM教育是基于理工科整合的课程,是注重培养学生理工素养的课程,为将来的社会培养杰出的科学家、工程技术家、企业家、政治领袖,从而提升其全球竞争力。STEAM教育并不是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教育的简单叠加,而是要将五门学科内容组合形成有机整体,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STEAM教育的建立是基于不同学科之间的融合然后形成一个新的整体,将原本分散的学科形成一个整体,由此形成当今日趋受到重视的、跨领域的STEAM教育。
通过白教授的讲座,我了解到美国的核心素养来源于知名企业的大量调研,所提出的4C能力是企业所切实需要的,STEAM和创客教育主题培训 包括沟通交流力、合作协作力、批判性思维、创新创造力。合作协作力是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来实现的,合作学习的基础和前提是学生独立工作;沟通交流力强调学生有逻辑的沟通,并展示思维过程;创新创造力强调提出开放性问题,问题没有唯一的解决方式;批判性思维强调有自己的判断力,并知道如何去判断。这些核心素养的培养也是我们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反思和改进的地方。
STEAM教育的常见形式有科学研究的发现规律、工程设计的解决问题、创新课的脑洞大开,STEAM教育非常注重“动手”,只有“动手”才能动脑,而动嘴、动耳却不一定动脑。
STEM课程设计的六要素有:
一、来自现实问题,二、以工程设计问题为引导,三、让学生进入开放式探索中,四、团队合作,五、严格的教学和学科知识,六、允许问题多个答案,从失败中改进。其中工程设计是核心,它要求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设计过程是:提问—想象答案—计划—创造—完善。STEAM课程的评估通过学生的整体表现、运用科学数学等学科知识的程度、4C能力的表现、是否使用学术术语等方面来进行评估。
二、现场教学启发
白教授现场的教学展示——《追光精灵》与《蜻蜓》和美国小学、中学学生的STEAM课程的实录,让我们切实STEAM和创客教育主题培训 地感受了STEAM的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所设计问题都是与现实生活实际密切相关,老师在课堂上不断激励学生,并且让所有同学上课都能动手、展示,整堂课下来没有有死板的课堂常规评分。每个孩子出现的任何问题都是容许的,老师没有评判,只是在旁边指导,也代替帮忙,让学生通过不断的试错,在不断的试错中改进,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合作力。
三、对在以后实际教学的启发
(一)教师角色要充分转变
教师不是学习的指挥者,而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帮助者,要把学习完全还给学生,这些对于我们来说亟需改进,这段时间的思考,我发现我们教师的牵引太多,没有把课堂完全还给学生。高考的指挥棒不变,我们对学生的评价机制不改变,那么,我们的教育方式很难改变,按现在这样的教育机制培养出来的学生,是没有创新能力的,是与STEAM教育相悖的。从教师层面来说,要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STEAM的培训和实训,要选择热爱STEAM教育的教师去投身于创新教育,给他们学习、培训、实训、研究的空间、时间和物质基础。
(二)教学设计
我们一定要将书本知识变成活的知识,为社会所需要的知识,而不仅仅是为了考试分数而教学,陶行知说过,那些STEAM和创客教育主题培训 不为社会所需要的只是都是伪知识。因此我们在实际教学设计中,要多设计那些能培养学生的能力——沟通交流力、合作协作力、批判性思维、创新创造力的环节,为将来学生走向社会做充分的准备。
(三)驱动性问题的提出
驱动性问题要避免只答对与错的问题,避免一样答案的问题,提倡开放性问题,没有唯一答案的问题,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在我们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体现就是要提好“主线”性问题,引导学生围绕主线充分发挥。
(四)合作学习的注重
我们在教学中合作学习的重视度有待提高,尤其是新教师,更要提高重视性。同时在合作学习,要避免出现以一个人为主导,其他人是跟从者或者服从者的情况的发生,合作学习的基础和前提是学生独立的工作,他们必须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判断,小组每一位同学都要充分的参与,教师要监督其他同学不要代替帮忙,更不能是家长的代劳或是家长的创意,而是通过老师、同学、家长提示来帮忙,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可以是各种方式,如果时间允许也可以进行小组之间的思维碰撞。展示环节也是一个认识的过程,思维碰撞的过程。
STEAM活动,它是一种平台,是学科与学科、学科与技术的深度融合,是学科与生活的高度结合,是学习个体与STEAM和创客教育主题培训 个体之间高度协作的过程,是学习中发现新知、学用互检、学用互补的过程,它更是一种学中做、做中学,快乐与学习并进的过程,真正意义上培养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四、STEAM教育带来的思考
1.STEAM教育的承担着是科学教师?是信息技术教师?专门的STEAM教师?
2.STEAM教育的课程设计是创客设计?国家设计?教育机构设计?还是……
3.STEAM教育能否列入课程计划?如何考核?
第五篇:STEM教育与通用技术课程融合的探索(xiexiebang推荐)
STEM教育与通用技术课程融合的探索
摘 要:将STEM教育理念融入通用技术课程,灵活地将一部分课程打造为以项目为载体,通过分组合作、探究学习、实践创新、综合运用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模式,有利于丰富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设计,有利于教学内容的统筹和融合,有利于知识与技能的综合运用,有利于全面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STEM教育;通用技术;核心素养
STEM教育是美国为应对国际科技人才竞争而提出、实施的一项国家教育战略。其本质是为众多孤立的学科建立一个连接彼此的桥梁,使学生可以整体认识世界、探索世界,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技术素养。我国应对STEM教育借鉴、创新、本土化,使之更适合中国教育的实际情况,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进一步促进STEM教育在中国的应用、创新、发展。在本土化进程中,STEM教育与通用技术课程的率先融合,将为中国开展STEM教育提供一片肥沃的土壤。
一、STEM教育与通用技术课程融合的可行性
1.开展本土化的STEM教育应顺应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
教育部在《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指出:要充分发挥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作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本土化的STEM教育应坚持立德树人为基本导向,发挥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上的优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土化的STEM教育不应独立于基础教育课程之外,它既不是“额外的教育”,也不应在深入开展中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中国的STEM教育应植根于基础教育课程,使基础教育课程在形式上发展、内容上丰富、理念上革新。因此,STEM教育与通用技术课程相融合,有利于培养学生技术学科核心素养,为构建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的通用技术课程体系提供了新的方向。
2.通用技术课程为STEM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天然的土壤”
教育部在《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中明确指出: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是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为宗旨,以设计学习、操作学习为主要特征的基础教育课程,是一门立足实践、高度综合、注重创造、科学与人文融合的课程。而STEM教育主要以培养学生科学、技术、工程素养为宗旨,强调学习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注重实践过程,强调跨学科,培养学生的思维、探究、协作、创新能力以及积极的人格与价值观。由此可见,STEM教育与通用技术课程的基本理念与核心价值基本一致。
当今中国兴起了STEM风潮,社会上很多教育机构都高举“STEM教育”大旗,这从侧面反衬出社会对STEM教育走进课堂的需求。而各普通高中,技术教育任务主要集中在通用技术、劳动技术、信息技术等技术教育类教师身上,通用技术课程有固定的课时,统一的课程标准,但仍在不断探索革新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因此,通用技术课程为本土化STEM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天然的土壤”。
二、STEM教育与通用技术课程融合的途径
1.STEM教育理念与模式融入通用技术课程中
“STEM”不是“一门课”,是一种教育理念与教学模式,本土化以后甚至会朝着融入数、理、化等基础学科的方向发展。STEM教育的教学过程是以偏科技、工程类项目为载体的探究实践过程。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是“引导者、支持者、辅助者”,而学生不仅是“实践者”,更是“真正解决问题的人”“创造者”;学生不只要“设计与操作”,更要体验探究的全过程,还要学会分享。因此,将STEM教育理念融入通用技术课程,灵活地将一部分课程打造为以项目为载体,以分组合作、探究学习、实践创新、综合运用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模式,有利于丰富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设计,有利于教学内容的统筹和融合,有利于知识与技能的综合运用,有利于全面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2.STEM项目与通用技术学科知识与技能相结合本土化STEM项目探究的问题要与真实世界紧密联系,可以与通用技术学科的知识与技能相结合,根据需要把教材不同章节的内容结合到一个项目里,还可在知识与技能上有一定程度的延伸。不同的内容本着按需学习的原则,在探究实践过程中循序学习。值得注意的是,项目涉及的知识与技能不应超出学生当前的知识结构,而应加强学生对当前知识结构中基础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
总之,STEM教育与通用技术课程融合的核心目标是:第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第二,更好地开展通用技术课,实现课程标准的要求;第三,更好地推动STEM教育在中国的发展。笔者在通用技?g课程中尝试开展了不同的STEM项目,不仅探索应用了STEM教育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模式,还在项目中融合了很多通用技术课程的知识与技能。经过教学实践,笔者发现通用技术课程可以承载起本土化STEM教育的实施与发展,STEM教育启迪通用技术课程创新改革的新思路。通用技术课程应充分借鉴、发挥STEM教育的优势,立足培养学生的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实现通用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有力推动本土化STEM教育在中国的发展。而如何优化STEM教育与通用技术课程融合的教学设计,建立成熟的评价体系,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杨聪,夏子玫.促进学生建构科学概念的STEM活动设计――“设计保温杯”案例分析[J].中国科技教育,2017(1):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