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学习讲稿:“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海外投资的风险与推进思路

时间:2019-05-14 17:30: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干部学习讲稿:“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海外投资的风险与推进思路》,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干部学习讲稿:“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海外投资的风险与推进思路》。

第一篇:干部学习讲稿:“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海外投资的风险与推进思路

干部学习讲稿:“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海外投资的风险与推进思路 文洋

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博士

各位学员大家好!今天我跟大家分享的讲题是“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海外投资的风险与推进的思路。

在这一讲当中,我同大家一块了解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的内容就是中国海外投资面临的风险有哪些?第二个内容是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海外投资的推进思路是怎样的?

一、中国海外投资面临的风险

(一)投资风险

我们说“一带一路”的愿望非常美好,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当中仍然会存在一些风险,那么这些风险比较突出的包括投资的风险还有地缘政治风险。首先我们来看投资风险,从企业的角度,投资风险可以分为三个层次:首先是企业人员的人身安全,我们假设如果东道国有战乱或者存在恐怖主义的活动,或者是与中国存在冲突,那么中国的企业就有可能会面临人身和财产的危险,这个层次的风险是最高的。那么其次就是企业所有权的风险,如果东道国政权的更迭,新政府上台以后有可能会将外国的投资国有化,或者通过种种的措施转移外国企业的所有权,比如在2010年的时候,我们的中冶集团就正式接管了希腊艾利,就希腊比艾弗斯港的经营权,但是在2015年1月希腊政府上台之后终止了这项工作,导致了希腊比艾夫斯港的经营权遭到了转移。

那么第三个方面是企业投资收益的风险。可能出现的情况有政府违约的情况,东道国政府可能会违反协议,导致企业没有办法按照原来合同继续实施投资,比如在2011年的9月份,缅甸政府就单方面宣布要搁置我们中甸投资公司在当地密松水电站的项目,那么这样的一个政府的违约就导致了企业前期投入70亿人民币的损失。

另外还有法律变更的风险,东道国政府可能由于产业调整或者为了保护本国的企业,而临时立法或通过行政命令改变原有的政策,这样也会使得我们外国企业投资收益遭到损失,还有就是汇兑限制,当东道国发生国际收支困难的时候,它有可能禁止或者限制跨国公司汇出自己的利润。

我们来看一个案例,这是中国企业在境外遭遇严重风险的一个极端例子。2014年在越南发生了大规模的反华运动,给我们企业造成了巨大损失,我们工厂遭到抢劫、焚烧,公民的人身安全受到严重的威胁。我们看一下在越南海外的经济利益有多少?我们同越南的贸易量有500多亿美元,中国从出口到越南贸易有300多亿美元,还有中国在当地的投资有将近70亿美元,我们的工程项目900多个,工程承包金额200多亿美元,所以我们发现在越南产生这样的恶性事件,对于我们海外利益损失可想而知。况且我们还有人员伤亡,所以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而中冶集团实际上在这次**当中损失比较惨重。

在我们左手边的图上可以看到,这实际上是发生在**当天,在项目工地被焚烧的画面,右图是手上人员回国接受治疗的画面。中国政府应该运用软实力,以更加真诚积极的态度去周边国家分享中国经验,帮忙他们解决现实问题,加强双边之间的文化交流。与传统的霸权论相比,中国传统文化天下主义情怀,其实对小国而言是很有吸引力的。

那么下面我们具体剖析“一带一路”国家印度,来具体分析在战略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具体困难和风险。中国提出“一带一路”之后呢,与南亚国家相比,印度官方回应一直是比较消极的,在2014年9月,习近平访问印度时,就曾经多次提出“一带一路”的合作建议,但是并没有得到印度方面积极回应,相反印度也提出了相应反制计划,也就是季风计划和香料之路,它们同样是借古喻今,发展当下。与中国的丝绸之路有异曲同工之处。我们再来看印度的媒体是怎么说的?在2014年2月的今日印度上,有文章指出,中国在印度洋周边的动作也在挑战印度在该地区的地位。中国邀请印度加入海上丝绸之路,但中国的提议显得太自私。另外在今年4月份,《印度时报》发表文章称:蚕丝并不是沿着整个丝绸之路交易的唯一商品,古代印度的棉纺路与丝绸之路具有平等的历史意义。那么通过这些,我们就可以看到印度政府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一个态度。

那么实际上中国在印度投资发展的也并不顺利,这里总结出了中国在印度投资的一个特点。首先中国企业在印度的引进外资比重是非常低的,从2000年到2013年

中国大陆对印度的直接投资占比为:0.15%,可以少到忽略不计。那么中国在对外投资当中,流向印度资金有多少?印度作为亚洲第三大经济体,世界第十大经济体,却只吸收了中国对亚洲直接投资的0.19%,对世界投资总量的0.37%,实际上也是可以忽略不计。也就说明中国与印度对外经贸关系发展是非常缓慢的。

我们来看具体的例子,也就是中国的华为公司在印度投资所遇到的一系列被限制的行为。中国的华为公司成立于1988年,1996年的时候,它开始正式进军国际市场,并将印度市场定位为国际化的一个重要发展区域。1999年的时候,华为在印度开始投资软件的开发,2001年的时候,华为在印度成立了研发中心,但是华为在印度发展其实并不顺利,在2005年的时候,华为计划在班加罗尔投资6000万美元成立生产中心,但是这个需要向印度外国投资委员会提出申请,但是印度的内政部确认为,我们的项目存在安全危险,所以迫使华为与同年9月收回了这个申请。然后2006年的时候,华为又计划投资1.64亿兴建新设施,但是印度政府又以“危害国家安全”为由,拒绝华为发放销售许可证。2009年的时候,印度国有电信公司对系统进行扩容,向外招标,招标的金额到60亿美元。然后华为公司由于价格低廉,方案杰出胜出了,但是随后印度情报局和国防部就以“国家安全”为由反对中国的设施。所以中国华为还是与这个项目失之交臂。然后在2009年印度政府又称中国电信设备商的设备威胁到了印度的安全,在全国的22个电信服务区内当中的20个电信服务区,它们定义为敏感区域,认为在这样的敏感区域内使用中国的设备是很不安全的,所以通过法律强制性的禁用中国设备,而这个禁令严重影响的华为在印度业务扩展。2010年的时候,印度政府更是制定了一份电信设备供应商的名单,名单当中明确将华为公司列为禁止购买名单。所以我们发现华为公司在印度的投资可以说是举步维艰,比比受到限制。但是华为公司只是中国若干公司的一家,其实很多中国公司在印度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

这张表当中举例了其他的一些公司在印度投资,印度以“危害国家安全”为由拒绝的事件,其中包括香港的和记黄埔,包括中兴,包括中国的港湾建设集团、海尔集团,腾讯科技等等,都曾经在印度遭遇了这些不公正的待遇。所以我们说中国在海外投资过程当中会遇到一系列的风险,从硬度的例子当中我们就可见一斑,我们需要采取更加谨慎态度,更加周全规划去推进我们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海外投资计划。好了,刚才给大家介绍的是中国海外投资可能面临的一些风险。

二、“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海外投资的风险与推进思路

那么接下来给大家介绍第二个内容,就是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海外投资有什么样的推进思路?我们看主要是有这些的推进思路,首先在合作原则方面,我们倡导是:共商、共建、共享。“共商”就是说要集思广益,兼顾各方面利益和关切,体现各方面的智慧和创造。无论是在酝酿倡议还是推进收获阶段,都有沿线国家商量着办事,“一带一路”倡议分别在哈萨克斯坦和印尼提出,本身就是采取与东道国共商的形式。“共建”就是体现共动参与,发挥自身优势和潜力,形成新的合作优势,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沿线国家它们的国情国力各不相同,可以各尽其力,各司所长。然后就是“共享”,就是坚持互利共赢,寻求利益契合点,就是大家一起做大蛋糕,然后在公平合理的分配蛋糕。那么具体的推进思路,我们看如下这样几个方面:

(一)构建高效便捷安全的基础设施网络,实现沿线国家互联互通 首先要构建高效便捷安全的基础设施网络,实现沿线国家互联互通。习近平同志指出,“要同有关国家共同努力,加快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建设好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那么我们以高铁为例,来说明在实现互联互通方面我们有着一个很大发展潜力。我们说高铁,实际上是中国现在一张耀眼的名片,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最成功的战略性产业。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中国的高铁连通整个欧亚大陆的话,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我们说连通欧亚大陆三条线,第一条是北线,北线是从新疆进哈萨克斯坦,再经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德国,到比利时。那么实际上这条线当中,中国到欧洲的普通铁路,现在就已经运行了。但是比较糟糕的是前后需要两次的换轨,原因是什么呢?原因是俄罗斯在周边推行宽轨的准铁路,被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都采用这样的宽轨,但是中国使用却是国际标准的轨道,轨与轨距的不同,火车在跨越过境的时候,需要把每一节的车箱吊起来,然后在车箱底下去更换转向架,由于需要换装,那么货物通关时间大大延长,甚至达到了运输时间的2倍以上,这样不仅运行效率低,而且增加了装卸过程中货物的损失风险。所以这条铁路运输线路难以发挥它的优势,那么我们想象一下在这样一条铁路修建中国的高铁,并且采用是国际标准的轨距,而不是俄罗斯的宽轨的话,它将是一个非常而具有效率的工程,而我们继续向西修,与西欧各国的铁路连通,如果这条铁路最终变成中国与伦敦的高铁,那么它将成为代表欧亚大陆经济整合最重要的象征。当高铁打通中国与西欧以后,这条线路的客流量会大大增加,从经济上也更加具有可行性,中国在这方面要有足够的耐心去做好俄罗斯工作。

我们再来看中线,中线即中吉乌铁路,由新疆喀什通往吉尔吉斯斯坦,再进乌兹别克斯坦,然后经土库曼斯坦南下伊朗,再经土耳其进欧洲。那么这条线路,可能开展工作比较困难。因为在2013年的吉尔吉斯斯坦就宣布不参加中吉乌铁路的建设。但是我们也要积极在这条线路上开展工作。

我们再看看第三条南线,是非常重要的一条线路,包括中巴铁路,由新疆喀什通往巴基斯坦的瓜达尔港,在沿线的某个点上西进伊朗,经土耳其进欧洲。我们说中巴铁路对于中国来说,实际上是非常重大的意义。首先它有助于帮我们解决马六峡困境。中巴铁路协到瓜达尔港以后,中国不但有了通往印度洋的出海口,而且可以减少对马六甲海峡的依赖,其次有了这个中巴铁路,中亚国家就有可能同意修建中吉乌铁路,他们也可以通过这条铁路通往印度洋的出海口。那么第三可以近距离的接触霍尔木兹海峡。我们说霍尔木兹海峡与瓜达尔港只有300公里,而霍尔木兹海峡的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它重要在哪里呢?那是因为世界上石油产量的三分之一,还有海洋运输的石油贸易三分之一,以及整个海湾国家出口石油的90%,都要通过霍尔木兹海峡。如果我们有一条中国到巴基斯坦的高铁,而且现在的瓜达尔港也已经交由中方进行管理。如果能把这条铁路修通的话,那么整个一盘棋就可以火起来。让我们再设想一个更加宏伟的计划,就是我们知道霍尔木兹海峡最窄的地方不到40公里,而法国到英国的海底隧道也就是40公里,所以从技术而言,在霍尔木兹海峡修建海底隧道可能不是一个很大的困难,如果沙特阿拉伯和伊朗达成和解,修建霍尔木兹海底隧道,把中巴铁路经伊朗通到阿拉伯半岛,再往西去经过沙特、也门这些国家,然后在非洲国家大陆与吉布提之间的海峡架设一个大桥的话,那么中国的大陆就和非洲大陆连在一起,这样一来“一带一路”就变成了“一带一路+一洲”。对于中国而言,非洲大陆是未来输出铁路重要地区,海湾国家的参与也将为中国铁路进入非洲提供重要的战略支撑。一旦打通这条陆路通道,从哈什到非洲,能比哈什到广州远不了多少,大家想想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当然了这个设想还是相对长期的,从目前情况看也不具备马上实现的条件。

现阶段,我们的中国高铁走出去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在这里给大家罗列出来几点,在2014年8月,中国帮助土耳其开通了约160公里的高速铁路,与俄罗斯已宣布要建设北京到莫斯科高铁,并且与印度,中东欧地区,还有巴西,印度尼西亚等地区也开展了相关合作。当然虽然中国的高铁有了比较丰富的运行经验,但是目前还处于需要证明自己的阶段,而且还需要考虑很多经济、政治、文化的因素,对我们高铁走出去带来的一些困难和阻碍,所以中国还需要谨慎而全面的去应对这些问题。

(二)提升沿线国家贸易便利化水平,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我们再来看推进思路的第二个方面,就是提升沿线国家贸易便利化水平,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习近平同志指出,“各国在贸易和投资领域合作潜力巨大。

第二篇:干部学习讲稿:大变局下的“一带一路”战略

干部学习讲稿:大变局下的“一带一路”战略

一、丝绸之路的没落与复兴

第一个大家知道这个丝绸之路是几千年来这个西汉时期开创,当时实际上中国最大的优势除了瓷器以外,茶叶、丝绸等等为代表的,但事实上它很多的交流,实际上还是生活上的需要。比如说13世纪的时候,那个时候它大量的驼队运了中国的产品到这个,经过了印度也好,波斯啊,阿拉伯到了欧洲,所以这里面很大实际上也是香料,香料是它的一个保存食物的一个重要的一个方式,那么由于欧洲人口大量增加,冬天过冬必须要用香料保存肉类,所以那个时候香料没有,所以它把丝绸之路是要运香料实际上。

事实上后来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大家知道后来崛起以后,把这个古代的丝绸之路就切断了,欧洲人没有获取香料正常的贸易的途道,然后他们就被迫走向了海洋,他们到走向海洋的时候,他们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发现这个香料,所以他后来就到他据说印度也有香料,那么就到了去找印度,飘洋过海到了美洲,说这是印第安人或印度,对吧,就这么一个来历。但事实上到后来,随着工业化以后它更需要大量的黄金,大量的财富其它的财富,那么这就是它的全球化,开启全球化的一个重要的动力。那么事实上自从欧洲人崛起,成为这个走向海洋以后呢,丝绸之路再加上中国唐朝的时候安史之乱,这个边疆不稳定又进一步的衰落,就是海洋作为一个主要的世界的主要的贸易的通道,就在成为它主要的方式,那么陆上的这个贸易通道像丝绸之路就衰落嘛。

那么今天我们为什么要把它复兴起来,很大程度上因为中国大家知道,它是陆上大国,海上作为一种主要的贸易的方式,它这个风险也越来越大,一方面是所谓的海盗,一方面是依赖于海上的霸权就是美国的保护。举一个例子来讲,比如说新疆我们有很多很好的产品,它要运到欧洲,以前是通过连云港或者上海,然后从海上运到了鹿特丹时间很长,比如说一个月以上甚至更多,现在就是路上这个技术的发明,就是主要是高铁、高速公路,它就把地缘政治这个空间给缩减了,那么这就是为什么中国现在有能力提出“一带一路”这个伟大倡议的重点原因,因为中国新的比较竞争优势,是以基础设施像高铁为代表的这种新的交通方式,它改变了世界经济地理的这么一个版图。原来我们搞西部大开发,它的主要的观念还是把西部跟东部连在一起,还。

成者一个标志,瓷器等等茶叶,但是现在你是刚才讲的高技术是高铁,高铁不是简单的东西,它是高技术的东西是工业信息文明,还有互联网这些东西,物流,这个我觉得历史上中国一直是落后的,但现在加入工业化以后,作为最大的工业化国家工业制造能力超过美国,这个不得了的历史意义,现在你统计一下300多种大宗各种各样的商品里面,你们中国126种还是多少都是第一位,就是工业信息文明现在中国是领先的。

3、从地域文明走向全球文明

第三个从地域文明走向了一种全球的文明,以前孔子说天下《礼记》讲的这个天下,天下什么?孔子周游列国,六个国家、七个国家,包括他自己的国家,现在孔子学院到127个国家,到底谁厉害?所以你说在哪个地方都有中国人,发生了任何事情都跟中国人可能有关系,这历史上从来没有实现过,中国人大量地走向这个海外,中国的文明从地域性的走向一种全球性的文明,我把它称为一个全球中国在崛起,以前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全球中国。以前梁启超说,中国的中国,亚洲的中国,世界的中国,现在叫全球的中国,它已经超越了这个世界的中国这个概念。

(二)五百年未有之变局

那么第二个五,我把它称为叫五百年未有之变局,就是推动人类文明的创新,所谓的五百年前谁主使,五百年怎么就是欧洲人,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到现在五百多年这样一个历史,近代以来海上的国家沿海地区得到发展,但陆路地区没有得到发展,而中国现在要提倡内陆国家也要发展,内地也要发展,蒙古就很积极呀,蒙古说我们就一直要找出海口,现在终于有一个蒙俄中经济走廊,可以搭上中国到出海口了,这叫善莫大焉。你让它,等于你把它那个伸展了到了港口,中国给它提供这样一个机遇,所以刚才讲了,在中亚国家很多内陆国家,是非常欢迎中国的这个“一带一路”的,包括欧洲国家,你像保加利亚最穷的,也是非常需要出海口的这样一些国家,非常欢迎中国的“一带一路”这个倡议。

当然原来的海上的强国,它也实际上也可以再进一步盘活,原来海上我刚才讲现在通过我们很多的创新,一个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一个是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我们现在通过很多是特许经营权,很多这个新的合作理念,把这个港口像珍珠一样串在一起。比如说印尼海上海洋也是要建海洋强国,它有24个港口要建,当然中国人建港口的能力这个大家都是举世公认的,所以这个帮助它建而且是贷款,各种各种的合作的方式把它联网,所以中国现在把这些优势变成其他国家的优势,把中国机遇变成世界机遇,把中国梦变成世界融通为世界梦,这就是“一带一路”提出的主要的一个背景。

从此呢我说开创一种人类的新的文明,我们现在建的我刚才讲是绿色丝绸之路,很多是经济带的理念,它超越了原来经济增长理论,原来经济学很多理论在这里面,现在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和发展,那么刚才讲的海上也是一样的,这个很多的合作的模式超越了原来历史上,海上霸权交替的这样一个模式,那追求一种什么?叫人海合一这很重要啊,以前是天人合一,天地没有海的,现在人海合一,那极大的丰富了我们《礼记》说的大同世界的理念。还有就是和谐共生,共生的概念,有和谐还要共生这样的理念,包括中华文明的永续发展,世界文明的这个可持续的发展,它是连着一种体系,所以这个从这个角度来讲,它超越了五百年来西方文明这套成就和它的观念。

(三)五十年未有之变局

第三个五,就是五十年未有之变局,推动中国梦和世界梦的融通,我们讲两个一百年,第一个一百年也是2021年,对吧,“一带一路”首期工程要有收获,那么2049年中华人民共产党建立一百年的时候,那么“一带一路”应该要基本建成,这是我的理解啊,就是跟中国梦这个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是契合在一起的。那么它从这个角度来讲呢,“一带一路”你像我们看这个中国梦就已经看出来了,中国已经不再是从原来意义上的这个国家全球化的一个参与者,现在成为一个全球化很大的一个发起者,一个合作的倡议者,公共产品的提供者。

从五十年未有之变局的角度来讲呢,中国以前是参与了工业化,现在是中国是工业化一个重要的一个代表,所以中国现在塑造新的比较优势,全面提升中国的竞争力,刚才讲的就要通过互联互通为代表的这个产业链来不断的地往前走,而且成为不仅是以前的劳动力优势,资本优势,现在从变成一种标准的优势,以前说我们没有话语权,中国现在成为出口,进口大国,成为投资大国以后,你这个话语权就越来越提升。包括现在在投资自由,投资便利化、贸易自由化这个新一轮的这个国际规则的制定过程中,一方面美国搞tpp、ttip,但我们如果要把这个“一带一路”把rcip,把亚太自贸区建设好,这个你这个尤其现在中美之间谈那个bit,自由双边投资协定谈判,这个你在国际上的话语权会进一步提升。所以这个就是要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参与标准的制定这个很大,新一轮的产业分工里面,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就是提升这个,不仅是提升中国的,也是提升其他发展中国家的,这就是我们起到一个重要的倡议。

三、“一带一路”战略的风险

王义桅:那么现在,现在讲到它的风险,我们说的很好就是很多国家还很怀疑,我们讲共商共建共融等等等等,首先共商,有人说共商你是跟我商,那么我,我后面还有宗主国,我后面还有美国你要跟它商量吧,要商量,不仅是跟所在国家商量,还跟当地的国际组织商量,还要跟国际组织之外的美国和其他国家商量,这一点我们就一定要放下身段,很好地去跟它们商量,你要什么,然后我有什么,把它对接,不是说我现在有这个东西,你就有两种选择,要么吃辣的要么吃荤的,我吃素不行,这就是要超越历史上这样的。

另外一个讲我们怎么样把已有的这个原来地方已经有的合作的框架组织跟我们的这个对接,比如俄罗斯实际上对我们这个,还是有一定的开始有想法的,因为它有它的独联体,有它的欧亚经济联盟,所以现在好在经济很多轮的谈判,说把它的东西跟我们对接,我们不损害你这个利益,帮助你开发你远东大铁路,最后它想通了,这是机遇,而不是一种动我的奶酪。所以这个是很重要的一个理念。

那么现在具体来分析一下呢,就是说我们这个风险里面,第一大风险,地缘政治的风险,地缘政治的风险里面,第一个美国,比如说路上它也算了,说陆上反正不通,你给它通一通倒挺好,但是海上它说本来就通的呀,说我海上的霸主,你为什么要另起炉灶,好像这个意思吧。尤其是你绕过马六甲海峡,这是我第七舰队管的地方,然后第五舰队我们管的是中东的,然后我们还有这个在印度洋,我们还有这个迪戈加西亚军事基地,这中间你现在搞这个“一带一路”尤其走向印度洋,你是不是想干嘛。印度也很疑虑。就这个方面我们必须要争取,它的理解和支持,就是我们强调说21世纪的,强调是合作共赢,包括最主要的是跟美国,在海上的霸主就是怎么去合作共赢,包括现在一个是这个是海上的一个最大的疑虑。

第二个疑虑就是金融,它说我们美元的这个霸权体系你现在搞亚投行,搞什么上合银行,搞什么金砖银行,另起炉灶想干嘛,当然很清楚我们讲的,就是本来美国人同意说提升中国等新兴国家的代表权的,它们不提,开始是让欧日来让让渡它们代表权给中国,给其他新兴国家,它们都让到没法再让了,美国纹丝不动,保持否决权,后来这些国家就很反感的,说你美国人就说骗我,你放的,最后你不让,结果其他的新兴国家也说,你老是答应之后,美国用国会没批准国内政治。就整个世界就要承受美国政治的这个负面产品,或者说负外部性,这怎么可以呢,所以最后中国就搞了这个亚投行,这个合作倡议,很多国家很受欢迎,但是美国还是顾忌它那种美元霸权这个理念。

这里面就涉及到这个金融霸权,海上的霸权这两大优势,这怎么去化解,那么它现在有很多有些海上什么,利用菲律宾、越南什么困龙浅滩,龙游浅水遭虾戏什么这些,包括这个缅甸,最后什么选举、动荡背后有人很多的分析。

第三篇:中国梦视野下的“一带一路”战略

中国梦视野下的“一带一路”战略

【摘要】中国梦由国家、民族、人民三个维度构成,它不仅是一个振奋人心的口号,更是一个宏大的发展目标,中国梦的提出凸显了中国的国际责任,也要求中国要优化发展道路。“一带一路”作为一个大战略,与中国梦的目标相契合,是实现中国梦的路径选择,它的实施将进一步优化改革开放的格局、提升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作用,它在现实与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间架起了一道桥梁。

【关键词】中国梦;“一带一路”

一、中国梦的内涵

2012年12月29日,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首次提出了中国梦:“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①

此后,在国内外多个场合,总书记就中国梦的实质、奋斗目标等进行了阐述。2013年3月23日,总书记访问俄罗斯期间,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了演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我们称之为‘中国梦’,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②

目前,学界上对中国梦的内涵有着不同的看法,分别有“本意说”、“人民主体说”、“两层内涵说”、“三层内涵说”、“多维度说”等几种界定③。但笔者认为,无论如何界定,中国梦最终还是以国富民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核心。由此,我们认为,中国梦由三个维度构成: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中国是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自从近代以来,积弱积贫,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已经成为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中国梦把国家、人民、民族三个维度有机统一起来,找到了凝聚中华民族的最佳支点,它不仅是一个振奋人心的口号,还是一个宏大的发展目标,既立足于现实,又超越现实。

二、中国梦的应然要求

(一)中国梦凸显中国的国际责任

当今,国际体系处于转型时期,国际秩序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国际安全形势总体趋于稳定,局部地区动荡仍频。随着非传统安全议题的增加,国际反恐、跨国犯罪、毒品走私、互联网安全等问题需要更多的国际协作,在全球治理的层面上解决。国家间的竞争日趋白热化,南北贫富差距加大,贸易摩擦增加,更需要大国在解决全球性问题中的领导作用。

中国解决自身的问题,就是对世界的最大贡献,也就是承担了相应的国际责任。中国作为占世界1/4人口的大国,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本国人口,粮食产量稳定在5亿吨以上,自给率达到95%以上;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了20%,特别是经济危机时期,中国经济的坚挺对世界经济的复苏起至关重要。

中国梦的实现,就是要让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通过解决自身问题来承担国际责任是不够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路径就是要更加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合理利用规则,增加议题设置能力,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作出与自身地位相符的贡献。

(二)中国梦要求优化提升发展路径

上世纪70年代末的改革开放给中国注入了发展的新动力,特别是在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后,市场活力受到激发,经济高速发展,在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国的GDP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成为世界制造大国,贸易大国,从原来的资本输入国开始变为资本输出国。

随着2008年的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国外市场需求持续低迷,经济复苏动力不足,世界局势动荡,各种不确定因素增加,大国之间的博弈激烈,全球经贸规则面临重构。国内方面,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处于“三期叠加”阶段,即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在这一区间的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增长动力不足,单纯靠投资刺激的粗放式增长模式已经到头,亟需经济结构调整,消化过剩产能,应对能源安全问题。在目前的情况下,中国迫切需要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深化对外开放,开拓国际合作的新空间和新领域。

然而,仅仅把目标放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市场是不够的,经过多年的发展,这些国家的市场已经饱和,可以开拓的空间不大。泛欧亚地区的新兴经济体,其能源矿产资源丰富,对基础设施的需求强劲,比较经济优势明显,经济发展结构与中国的经济有很强的互补性,拥有巨大的合作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这些新兴经济体也想通过搭乘中国经济发展的快车助力本国经济发展。中国的发展需要站在更高的起点,放眼全球,以拓展新兴经济体为战略支撑,为实现中国梦积极拓展新经济发展空间。

三、“一带一路”战略对中国梦的助推作用

(一)“一带一路”战略的内涵

2013年9月、10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哈萨克斯坦、东盟国家时,相继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规划未来发展的蓝图,实现蓝图需要一定的手段,而“一带一路”战略是中国梦提出后实行的可行路径和路线图。从中国梦的视野来看,“一带一路”是一个统筹了国内外两个大局的大战略,它的实现将为中华民族的崛起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良好的国际环境,最重要的是将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开拓了战略空间。这意味着“一带一路”战略不仅仅是一个为了应付当前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大,产能过剩的权宜之计。当前,中方制定的“一带一路”规划基本成形,包括了:“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蒙俄经济走廊”、“中巴经济走廊”等。2015年3月27日,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和外交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标志着对中国发展将产生历史性影响的“一带一路”战略进入全面推进建设阶段。

(二)“一带一路”战略对中国梦的助推作用

1、一带一路”战略有助于优化改革开放的大格局

总书记强调:“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100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这句话明确了改革开放在实现“中国梦”中的关键作用。

由于历史、地理区位方面的原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达,西部地区发展滞后。东西部发展落差大,处于不平衡状态。“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有助于优化改革开放的格局,一方面,西部将把“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作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提升西部的教育、医疗、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激活西部地区的经济活力,同时,也承接东部转移产业。另一方面,对于东部地区,已经形成了贸易驱动型的外向型增长模式。东部地区的企业正处于经济结构转型、产品升级换代和海外投资的新阶段。实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加快同东南亚的互联互通,特别是深化同东南亚的自贸区合作。正如2013年中国周边外交工作会议指出:“要同有关国家共同努力,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好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要以周边为基础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扩大贸易、投资合作空间,构建区域经济一体化新格局。”④有效提升东部与东南亚地区国家的经贸关系,有利于东部产业转型与升级,同时带动东部对外资本输出。

2、“一带一路”战略将进一步提升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作用

“一带一路”标志着中国“走出去”的塑造全球化新阶段。新中国建国60多年来,一直强调自主独立的外交路线,但不是世界潮流的引领者。“一带一路”是中国提倡的世界治理的新模式,它突破了以往狭隘的经济发展观念,强调中国的内部同外部一样是处于一个互惠互利的共同体之中,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以往,经济全球化是在旧有的国际经济秩序下建立的,西方发达国家占据了主导作用,少数西方发达大国操纵世界经济事务,破坏国际间平等合作的互利原则,激化局部地区的经济、民族、政治矛盾,造成南北两极贫富分化。而“一带一路”框架包含了与以往经济全球化完全不同的理念,即“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理念,而且强调了“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最终要构建一个“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责任共同体”。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都是高度活力的新兴经济体,惠及人口超40亿,经济总量几乎占全球的1/3,西接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亚太地区,东系世界最大的经济体欧盟,给欧亚大陆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根据战略的发展规划,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先行,其次建立自贸区深化贸易发展水平,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最终自贸区连接成片,实现共生共荣。中国作为“一带一路”的发起者和推动者,在设置议程、机制方面拥有主动权,“国际贸易涉及国家间的重大经济利益,国际贸易规则是国际贸易互动中制定并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如果一个国家在国际贸易规则制定中不能掌握与自己贸易地位相符的主动权和话语权,它的利益就不能得到维护”⑤避开了以往融入世界进程中要搭便车的境地。通过经营“一带一路”,坚持睦邻、安邻、富邻,把中国“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论传播到周边各国。周边是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复兴的基础。经营好“一带一路”战略,中国的影响力将极大提高,在未来国际事务中更有发言权。

四、结语

“一带一路”是一个世界级的大战略,它统筹了国内外两个大局,是中国梦的路径选择,必须审慎细致做好计划的规划落地工作。大战略不能拘泥于短期因素,仅仅着眼于转移产能,刺激经济增长的做法是不妥当的。

相关部门要做好顶层设计方案,做好中央和地方在项目上的对接,避免地方出于部门利益冲动,一窝蜂同质化建设,各自为政,重复投资。政府应该合理引导走出去的企业,不能将国内走捷径、耍聪明甚至是违背法律的做法带到国外,破坏中国的形象。总之,“一带一路”目前需要在做足规划的前提下顺利实行几个项目,做好了,下来开展工作就容易开展,要是完成不好,接下来的困难会比较大。

注释

①“习近平: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奋勇前进”,中国网,2012年11月30日,http://news.china.com.cn/politics/2012-11/30/content_27270494.htm.②“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人民网,2013年03月24日,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3/0324/c1024-20892661.html.③史为磊:《当前“中国梦”的研究综述》,《社会主义研究》,2013年第3期.④“为我国发展争取良好周边环境推动我国发展更多惠及周边国家”,人民网,2013年10月26日.⑤王仲伟、胡伟:《中国梦:大国崛起呼唤国家能力*》,《管理世界》,2013年第1期.作者简介

袁晓聪,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法学院国际关系专业研究生。

第四篇:干部学习讲稿:“一带一路”的背景与经济逻辑

干部学习讲稿:“一带一路”的背景与经济逻辑 文洋

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博士

各位学员,大家好!今天我同大家分享的题目是“一带一路”的背景与经济逻辑。今天要给大家讲的主要内容包含两个方面:第一,为什么要提出“一带一路”战略;第二,“一带一路”的经济逻辑。

一、为什么要提出“一带一路”战略

(一)全球亟需增长新动力 中国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提出“一带一路”的战略?这里有五个原因,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首先,全球急需增长的新动力。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经济的增长格局包括中国的经贸环境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集中地表现为双重的重心转移,什么是双重的重心转移?第一个方面,发展中国家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实现了历史性的提升,全球经济增长的重心从原来的发达国家转向发展中国家,那另一方面,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联系也在不断地加强,中国对外经贸增长的重心正在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所以表现出双重的重心转移的现象。我们通过这张图一同来了解一下全球经济总量的分布格局的变化,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的经济地位发生逆转,我们来看这张图,上面蓝色的柱子代表了发达国家占全球gdp的比重,而红色的柱子代表了发展中国家占全球gdp的比重。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在本世纪初,发达经济体在全球经济当中的比重是大于发展中国家的,可是在2008年,这一格局发生了变化,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总量首次地超过了发达国家,一直到2014年,这一条红色的柱子越来越长,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当中的比重也越来越大。现在的这一比例已经达到了57.1%,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总量超过了发达国家。

我们再从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角度来看,这张图显示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蓝色的柱子代表发达国家的贡献,红色的柱子代表的是发展中国家的贡献,在2000年,全球gdp增长的构成当中,发达国家贡献了80%,而发展中国家只贡献了20%,但到了2013年,我们再来看贡献,发生了一个逆转,表现为发达国家为19%,而发展中国家贡献了81%。这一贡献的构成比同样是2:8,但贡献的主体却发生了变化,所以,这一时期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的特点表现出“二八易位”的特点。

从上述的两个表中可以发现,整个世界经济都在进行重构,因此,以前世界经济的发展模式已难以持续下去。我们来看具体所发生的变化。

非常突出的一点是表现在中国的资本流动方面。过去的30年,中国通过引进外商投资,成为全球重要的制造业基地,那外商投资也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之一。我们利用优惠的税收政策、土地政策去吸引外资。在2008年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之前,外资企业甚至比内资企业享受更多的优惠政策,在那段时期,我们从这张图当中就可以看到,中国的引进外资一直是呈现着快速的增长趋势,所以,最终也是引进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但在2008年之后,中国的资本结构出现了较大的调整,中国开始大规模地海外投资,从2008年到2014年,平均每年以14%的速度在增加。2014年,中国的对外投资达到了1230亿美元,首次超过了中国的引进外资,所以,2014年成为中国对外投资的元年,现在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三大对外投资国,仅次于美国和日本。中国的对外开放经济已经从原来的“引进来”,发展到“走出去”,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转变。

再从中国的贸易结构发展历程来看,中国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处于世界产业链的低端,这是一条微笑曲线图,它反映了国际产品分工和价值的分配,来自不同的国家的不同企业,只需要完成某个环节的工作,而不需要从头到尾进行同一种产品的生产,那这些环节包括市场调研、技术研发、零部件的生产、加工组装以及销售和售后服务等环节。每个环节所得到的附加值的增加是不同的,这是全球的产业链,全球产业链一般由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所主导,中国由于缺乏这种核心的生产技术,主要是从事组装加工环节,我们提供土地、厂房、劳动力,但由于我们不掌握核心的技术,所以我们的获益是很低的。而发达国家掌握研发和流通的环节,它们成为价值链最大的受益者。

这张图当中显示的是个人计算机的生产分工,通过这张图可以了解到现在的产品分工时代主要表现为中国承接发达国家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发达国家输出加工品,比如我们从日本进口100美元的零部件,组装后卖出去120美元,虽然贸易统计上出口增加了120美元,但真实在中国增加的价值只有20美元,所以,我们可以分配的利益也就只有这20美元。如果只计算中国在国际分工当中的真实收益,即增加值贸易的话,从下面的图中可以发现,实际增加的价值究竟有多少?以2012年为例,中国的出口总值是22000多亿美元,但如果以增加值来进行核算,出口的国内增加值部分只有14000多亿美元,只占到了出口额的64%,缩水了三成。这说明中国在全球价值链当中的获益,要比海关统计数字少一些。过去的30年,中国的开放战略是“引进来”战略,我们将国门打开,把资金和技术“引进来”,把产品卖出去,但这种开放模式对于我们而言并不是最好的模式。所以在现在的情况来看,中国已成功地转变为中等收入国家,未来经济发展与结构提升也对对外开放格局提出了新的要求。对外开放模式亟待转变,以前我们用几百亿件衬衫去换一架飞机,而现在想要用高铁去换大米,想要用核电去换牛肉,在“一带一路”沿线相当多的国家当中,他们的人均gdp才3000多美元,跟中国之间有一个发展差。而这里就存在着一个非常大的市场。未来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合作的重要性会显著地提升。

正如1984年11月1日,邓小平在中央军委座谈会上的讲话当中提到,我们对外开放是三个方面的开放,一个是对西方发达国家的开放,一个是对苏联东欧国家的开放,还有一个是对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的开放。这和毛泽东同志论三个世界的观点是一致的,30年前,中国开放的重点是对西方发达国家的开放,因为我们需要西方的技术和人才,这是30年前的一个不平衡的发展战略、不平衡的开放战略,但到现在,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形成全方位的开放新格局,“一带一路”建设沿线绝大部分都是发展中国家,加大对这些国家的开放是实现邓小平所提出的三个方面的全面开放。因此,从这一角度可以把“一带一路”定位成新时期下中国的对外开放战略。

(三)解决国内经济结构问题

第三个原因,提出“一带一路”战略也是为了解决国内的经济结构问题。当前中国的经济处于增长的换挡期,结构调整的阵痛期以及前期刺激性政策的消化期,三期叠加的效应对我国的经济形成了明显的下行压力,而其中产能过剩是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产生这样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企业对于市场预计过于乐观,盲目投资,加剧了产能扩张。地方过分地倚重投资拉动以及资源要素市场的改革滞后等,都是造成目前中国经济结构性问题的原因。

目前产能过剩的行业主要集中在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我们在这张图当中可以看到,这些产业的产能利用里大概都处于70%—75%之间,但国际上比较合理的产能利用率,一般都是80%—85%之间,这些产业的产能利用率与达到合格标准还有一段距离。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提出我们应淘汰这些产业,我们应该转移这些产业,但如果从全球的范围来看,这些产业,其实英雄大有用武之地,我们在开国际会议时,来自非洲的学者就会向我们提到,中国的产能过剩正好是非洲所需要的,你们的产能能够给我们提供很大的发展机遇,其实确实如此,像钢铁、水泥这样的产业都是非洲所严重短缺的,而我们去到“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进行调研的时候也会发现,中国的产能过剩的设备,对于他们而言都是先进的。而且投资具有乘数效应,一单位的投资“走出去”,它将会带动数倍的产能“走出去”,投资乘数的效应是十分可观的,比如我们为沿线国家修铁路,那我们有机会带动相关的上下游产业“走出去”,因为我们在修铁路、修公路时需要钢材、水泥和劳动力,这个路修好了以后,交通方便了,他们的生产能力提高了,销售能力提高了,他们又需要更多的投资和更多的产品,所以,这是一笔大生意,而且基础设施投资的乘数是比较大的,达到了3.5%—4.5%之间。如果我们投资了一个亿,那将会带来3到4个亿的gdp的增长。所以,从这个角度而言,“一带一路”也可以定位于一个大的结构调整战略。国内市场可以沿着“一带一路”进行资源的全球配置,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产业、服务、资本和人才的布局,以全方位的国际合作模式来解决中国的问题,这既表现出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正在全球发展中国家当中扮演领头羊的角色,而且中国所获得的利益也将是全球性的。

(四)解决国内地区发展不平衡

第四个方面,提出“一带一路”战略也是为了解决国内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在1988年的时候,邓小平提出“两个大局”思想,先形成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发展的大局,然后再形成西部开放开发的大局。过去30多年来,我们主要是依托东部地区,通过海上贸易进行向东的开放,所以,这样就造成我国的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差距比较大,西部地区占到了全国国土面积的71%,总人口的28%,但其经济总量还达不到全国的20%。西部地区虽然资源富集,但其经济并不发达。西南地区的进出口总额只占到全国进出口总额的4%,而外商投资只占到5%,西北地区的比例更低,进出口总额只占到1.5%,而外商投资只占到全国的1.3%。所以,西部地区的开放程度是非常低的,而“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是要向西开放,让开放的红利不仅仅惠及东部地区,更要惠及广大的西部地区。而且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西部地区也确实在发力。在这张图当中显示了西南地区、西北地区、东部地区以及全国的经济增长率。西部地区现在开始发力,经济增速已经显著地超过了全国的平均水平,也超过了东部发达省份的经济增长率。

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是一个升级版的“西部大开发”战略,要将西部地区从过去开放的末梢转变为开放的前沿,实现向东开放和向西开放的均衡,同时也促进国内东西部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从这个角度来看,“一带一路”战略可以定位为升级版的“西部大开发”战略。

(五)应对外部环境压力 最后一点,“一带一路”战略也是为了应对外部的压力而不得不采取的一项应对策略,而其中最重要的是应对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在军事上表现为把60%的海军力量都部署到亚太;在经济上,则表现为建立tpp自由贸易区,把中国排除之外。tpp的全称是跨太平洋战略合作伙伴协议,它是一个超大型的自由贸易区,这个贸易区之所以受到多方的关注,原因是它号称是全球最高标准的自贸区。它说它会实现零关税的全覆盖,并且在成员内部推行全方位的贸易投资规则,几乎涵盖了所有的经济议题。

第五篇:一带一路战略与中国梦的实现

总书记在2013年9月和10月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简称“一带一路”。本文简要结合时代背景论述一下“一带一路”的重要战略意义和未来发展途径。

关键字:“一带一路”、意义、“一带一路”(One Belt And One Road,简称OBAOR;或One Belt One Road,简称OBOR;或 Belt And Road简称,BAR)是一种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指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因此,这“一带一路”战略构想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对密切我国同中亚、南亚周边国家以及欧亚国家之间的经济贸易关系,深化区域交流合作,统筹国内国际发展,维护周边环境,拓展西部大开发和对外开放的空间,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就本国来说,“一带一路”是一个引领未来中国西部大开发、实施向西开放战略的升级版。西部地区拥有中国72%的国土面积、27%的人口,与13个国家接壤,陆路边境线长达1.85万公里,但对外贸易的总量只占中国的6%,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所占的比重不足10%。因此,未来的西部大开发,需要建立在对内对外开放的基础上,通过扩大向西开放,使中国西部地区与中亚、南亚、西亚的贸易往来和经济合作得以加强,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实现东西部均衡协调发展,从而成功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全面深化改革。

就与中国紧邻区域而言,这一构想可使有关国家获得更大发展空间。建设“一带一路”,能够充分发挥上合组织、东盟“10+1”、中阿合作论坛等现有机制作用,即分别从陆上和海上推进互联互通,拓展开放通道,使相关国家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深化区域合作,为亚洲的整体振兴插上强劲翅膀。同时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找到利益契合点,能够最大限度实现经济发展战略的有效对接,促进区域内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的新格局。

“一带一路”构想的实施与建设意义重大,此处不再一一列举,但当前更重要的是如何着手实施“一带一路”的构想。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首先要诚心诚意对待沿线国家,做到言必信、行必果。要本着互利共赢的原则同沿线国家开展合作,让沿线国家得益于我国发展。要实行包容发展,坚持各国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共创繁荣。要做好“一带一路”总体布局,尽早确定今后几年的时间表、路线图,要有早期收获计划和领域。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要抓落实,由易到难、由近及远,以点带线、由线到面,扎实开展经贸合作,扎实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干起来。

其次要抓住关键的标志性工程,力争尽早开花结果。要帮助有关沿线国家开展本国和区域间交通、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规划,共同推进前期预研,提出一批能够照顾双边、多边利益的项目清单。要高度重视和建设一批有利于沿线国家民生改善的项目。要坚持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共同推进,促进我国同沿线国家教育、旅游、学术、艺术等人文交流,使之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最后要做好统筹协调工作,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鼓励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等各类企业参与,同时发挥好政府作用。要重视国别间和区域间经贸合作机制和平台建设工作,设计符合当地国情的投资和贸易模式,通过机制化安排推进工作。要加大对外援助力度,发挥好开发性、政策性金融的独特优势和作用,积极引导民营资本参与。要统筹好部门和地区关系,各部门和各地区要加强分工合作、形成合力。

建设“一带一路”,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提出的重大战略构想。不失时机地推动实施这一战略构想,必将为实现中国梦开拓新局面、创造新机遇,必将给世界梦注入更多新动能、新活力。

下载干部学习讲稿:“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海外投资的风险与推进思路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干部学习讲稿:“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海外投资的风险与推进思路.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