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新精神 激发创造能力
小学美术创新精神 激发创造能力的研究
一、课题的提出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江泽民同志指出:“一个民族缺乏独创能力就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步入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一个国家人民的创新意识显得尤其重要。怎样发掘学科优势,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高素质人才,是我们所有教育工作者的愿望。美术教育尤其责无旁贷,因为美术教育被公认为是培养创造力的最有成效的学科之一,是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和激发创造能力的良好渠道和途径。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罗恩菲德说过:“在艺术教育界,艺术只是一处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一个目标,艺术教育的目的是使人在创造的过程中,变得更富于创造力,而不管这种创造力将施用于何处。假如孩子长大了,而由他的美感、经验获得较高的创造力,并将之应用于生活和职业,那么艺术教育的一项目标就已达到。”这就要求我们在美术教学过程中,不仅仅只看到传统意义上的美术学习,而是要看是否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良好发展,是否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是否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品质完善,是否有利于知识的迁移。另外,作业的布置要具有灵活性,给学生以充分发挥想象的空间。若使每个学生画同样的画,或呈现同样的风格,是创造的大忌;或在课业训练中,仅限于单一地模仿或照抄自然的训练。模仿作为基础训练固然重要,如果不顾自己的内心感受,不积极认真地思考总结,只是一味地模仿,这样就很容易导致学生陷于僵死的思维状态,使作业呆板、乏味,缺少生机,甚至阻碍学生创造意识的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如何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充分地激发学生创造力呢?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方面: ⒈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 好奇是孩子的天性。好奇心是创造的起点,是创造展翅飞翔的促发剂。孩子对大千世界了解不多,对新鲜的事物,对有趣的小动物等总会看得发呆、出神,甚至对没有生命的玩具等物品也总要亲眼看一盾、亲耳听一听、亲手摸一摸,有时还会刨根问底,问个没完没了。孩子对某种新事物问个不停,实际上他是在探索、研究,想发现其中的奥秘。孩子对种探索的愿望和强烈的求知欲,是创造能力的最基本条件。爱因斯坦认为:“现代的教学方法竟然还没有扼杀神圣的探究好奇心,这不啻是个奇迹;因为这株稚嫩的幼苗,除了需要激发它以外,主要就是需要自由生长,没有这种自由,它就不可避免地要遭到毁灭。认为洞察和探究的乐趣可以用压制的手段和责任感来促成,那就大错特错了。”教师应鼓励孩子多问,对他们的想法、问题不管正确与否,都要认真对待,并加以引导、指导。如果教师对孩子的想法、问题认为不切实际、异想天开,而采取不理不睬,或敷衍应答,甚至嘲笑责备的态度,则势必会压抑和阻碍孩子的好奇心,从而影响其想象力的发展。
在教学美术第四册《美丽的鱼》一课中,可以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情境导入:“上一次,我们画了一幅神奇美妙的《海底世界》,其中有许多各种各样,多姿多彩的鱼,同学们也知道了在大海中大鱼吃小鱼的规律,那你信不信有小鱼吃大鱼的呢?”许多同学对此心存怀疑,有的睁大眼睛,有的张大了嘴巴,有的挺直了身板……现在,你们想不想,亲眼看看小鱼是怎样吃大鱼的呢?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应答“想”,我端出一个装着金鱼的鱼缸放在讲台上,又把在塑料袋中几条两天没有喂食的嘎鱼放入鱼缸中,小鱼凶恶地向大鱼冲去……,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围到讲台旁看小鱼吃大鱼的精彩画面。由于好奇心被激发起来了,同学们个个观察的非常仔细。这时,教师应抓住时机发问:“你看到小鱼吃大鱼了吗?”“看到了”。“小鱼为什么能吃大鱼?”有的回答:“小鱼的嘴很大,里面还有小牙齿”;“金鱼游的太慢,也太老实”;“小嘎鱼身上的花纹也很好看呢!”……在小朋友们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告诉学生这节课我们用彩色纸粘贴出美的鱼,在保持鱼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可以不拘泥真实鱼的原形,大胆进行简化、夸张,让你的小鱼更生动、鲜明。⒉因势利导,及时启发,促进创新
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是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关键。创新是美术的精神,艺术贵在创新,学生阶段是思维和认识活动最活跃的时期,他们善于接受和吸引新生事物,热情大胆,敢作敢为。在他们身上,创新意识往往处于潜在状态,萌芽状态,需要不断挖掘,促进发展。教师要及时发现具有创新精神的少数学生,并因势利导,鼓励他们充分发挥其创造力和想象力,促使形成宝贵的艺术个性和创造素养。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应注意保护学生的独特的个性,并给予其自由发挥的环境和空间。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应该从鼓励学生立足于自身实际,将自己的内心世界以独特的方式或大胆表现出来,同时能对他人的作品发展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⒊突破惯有的思维定势,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人们在理解知识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原有的生活经验、知识基础和旧有思维方式的束缚,产生一种习惯性的定势心理。这种心理会严重地限制思维的发散,思维活动死板单一,妨碍了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在美术课教学中,我们可以改变传统的“秧田”式座位为“O”型或“□”型,打破传统课堂教学中过于强调坐姿,桌凳的整齐,教室的安静等一些常规,让学生分组学习。构思时让学生间相互交流,每一幅画完成一部分或者结束之前留有一定时间,相互观摩、交流,产生链式反应,使一种新想法激起更多的观点。比如创作《遨游术空》这一课,有的学生画自己登上了月球。通过观看交流,产生了“灵感”,打开了思维的闸门,张开了想象的翅膀:有的画与星星跳舞,有的画坐飞船游太空,有的画地球搬家,有的画到银河遨游……小组交流观摩使课堂教学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课堂常规活而有序,“形散而神不散”,学生轻轻松松想,无拘无束画,你能想到此,我能想到彼。在交往中拓宽了思维空间,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⒋丰富学生的知识经验,为想象奠定基础
因为想象是客观外界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它不是凭空产生的,必须以丰富的知识经验作为基础,不以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想象只能是毫无根据的空想。人们常赞叹大发明家爱迪生的想象力丰富。殊不知爱迪生从小勤奋好学,10岁就阅读了《美国史》、《大英百科全书》,11岁就阅读了牛顿的一些著作,以后又阅读了大量的著作。正因为他从小涉猎各种书籍,积累了丰富的科学知识,才为他以后发挥超常的想象力,发明2000多项东西打下基础。实践也证明,知识经验越广博、丰富的学生,其想象力也越丰富。所以教师应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利用各种先进媒体如电视、电影、幻灯片等,也可以通过参观、郊游等多种形式来丰富学生的知识经验。
⒌选择多渠道、多角度的训练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无的放矢”,使小学生选材无所羁绊。小学生有许多与成人不同的想法,他们思维活跃,无所顾虑。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启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①在范画上“添东西”有一次,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特大树,然后让学生们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上台添画。学生兴趣盎然,一个个争先恐后来添画,最后删去一些比较杂乱的画,一幅《树的畅想》图就诞生了。
②根据课文想象面。譬如学习了《乌鸦与狐狸》一文,根据课文内容的描写和插图,我让他们创作一幅《乌鸦与狐狸重逢》的画,学生想象奇特,作品也各具独特的风格。
③画科学幻想画。由于学生们爱看科幻的画片,听科幻故事,头脑里对科学的幻想也就有了许多感性认识,因此画起来也就得心应手。
④画大自然的画。陈鹤琴先生说:“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创新来源于生活,而不是书本。的确,生活是那样的绚丽多彩,有形、有情、有境。有意识、有目的地带领学生去接触大自然,接触生活,让学生走进自然,走进生活,扩大视野,从中引导学生欣赏自然界的丰富多彩,加深学生对自然美的体会,使学生的思维与表达成为有本之木,有源之水。如:学生春游回来,我问他们这次有哪些收获,大家畅所欲言。我说能不能把它画下来,同学们可兴奋了,于是就让他们创作一幅《春游归来》图。刚开始,学生们的画面都缺乏个性,有些雷同。我又启发他们回想在春游中最感兴趣的地方和事,及最美的景点,然后作画。经启发,学生们画的春游图千姿百态、色调各异,有的画田野里的美景,有的画野炊,有的画满山的树和花,基本上达到了我的要求。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借助讲故事、看动画片、听音乐等方法点燃孩子们智慧的火花;可通过谈一谈、问一问,说出他们喜欢的事,按常规不可能做的事,平时想也不敢想的事;还可以通过“吹牛”、“说大话”等形式进行逆向思维训练,引导学生大胆地、无拘束地画出自己的世界来。这些做法不仅使大脑活动起来,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大有好处。
四、课题研究的成效
21世纪是“创新的新世纪”,美术教育是“创造未来人”的特殊雕塑家,创新教育是教学的主旋律。“让我们解放眼睛,扔掉有色眼镜,要看事实,看未来;解放头脑,撕掉精神的裹头巾,要想得通,想得远;解放嘴巴,享受言论自由;谈天,谈地,谈出真理来;解放双手,甩出无形的手套,大胆操作,向前开辟;解放空间,把学生从文化的鸟笼里解放出来,飞向大自然,大社会去寻觅,去捕捉。”(陶行知先生语)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调查法
主要指搜集,从那些就近的、容易找到的材料着手,根据研究的需要,寻找那些分散在各处、不易得到的资料。使用现代教育网络搜索,快速查找、获取所需要的文献资料。在平时经常注意积累和搜集各种文献资料,养成习惯,持之以恒。
2、教学研究法
本课题研究试图运用国内外一些教育理论来解释和解决教材教法问题,广搜博采,为美术教师提供了从实践中积累起来的大量具体材料经验。重视美术教师本身素质的提高,重视教学反思,重视学习过程的和谐。
3、案例分析法、经验总结法
新一轮课改 提出“教师即研究者”“反思的实践者”等等概念。教师,应当拥有教学研究的能力,应当努力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我们做此课题研究,要求实验教师积累美术课堂教学案例及时进行分析反思,及时进行经验总结,促进教师提高研究能力,努力做研究型的教师
六 课题研究原则
1、目标性原则。根据美术课程标准的要求,充分体现在学段目标下形成生成亮点,内涵丰富的美术学习信息,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2、个性化原则。学生是活生生的个体,教师要创设良好氛围,让学生在学习中发展个性,找到自己学习的最佳切入点。
3、主体性原则。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激励学生的内在动因,建立新型的学生观,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4、开放性原则。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广泛涉猎多方面知识,丰富学生的头脑。并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
七、课题实施途径:
1、根据各个年级的学生特点,课题组成员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拟定实验目标,方法和实施计划。
2、根据计划设计实施方案,并在实验班进行实验。
3、课题组成员精心设计教案,并在课堂中搜集资料,将点滴生成情况整理成文。
4、及时总结课堂教学过程中经验和存在问题,为下一阶段的实验提供参考。
八、课题研究实施步骤:
实验时间为3年(2008年9月——2011年9月)
第一阶段:(2008年9月——2009年9月)
课题研究准备阶段
主要工作内容:
学习教育理论,选定申报,制定实验方案和实施计划
调查分析目前学校各年级美术课堂现状及存在问题。
确定课题组人员,进行培训。
第二阶段:(2009年9月——2010年9月)
课题研究实验阶段。
1、讨论研究课题实验方案。
2、以学习、讨论、课例研究、反思、小结、论文为主要形式,开展课题的实施和研究。
3、以学期为单位,制定研究计划,开展实验,材料整理、小结。
4、及时反思调整,再研究。
第三阶段(2010年9月——2011年9月)
课题研究阶段
1、根据第二阶段研究过程,整理材料并汇编。
2、总结研究成果,上升理论高层得出研究结论。
3、完成实验结题报告。
九、课题研究预期成果:
1、通过实验前后的对比,将和谐渗透于课堂教学的过程之中,以人为本,为每个学生的终生发展服务。学生在美术学习兴趣、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及美术整体素养等方面均有明显提高的资料;
2、形成学生资料集:课题开展以来学生所收集并有效加以利用了的资料及学习随感集;反映学生学习美术兴趣和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提高的记实及获奖成绩。
3、形成教师资料集:所有参与课题教师的教学案例、随笔及论文。(多媒体课件;活动课录像;活动课照片)
4、课题实验结题报告。
十、课题管理:
1、成立课题研究组
课题组负责人:樊士花
课题组成员 :黄婷 王伟 王健 张瑞典 李钦飞
2、确定课题实验班级:1——6年级部分班级。
3、课题组人员具体分工:
黄婷---特邀顾问,负责对课题方案审查、研究过程疑难问题进行指导。
王伟——负责组织实施课题方案,负责召集课题实验人员对阶段性成果进行总结,负责课题方案的制定与协调管理工作,负责课题组学习研究活动统筹安排。王建——负责组织课题组成员拟定实验计划,并组织实施负责课题组活动具体安排。管理课题相关资料和数据,做好会议纪录。
李钦飞——负责协助课题组负责人组织课题组开展活动,协助管理课题相关资料和数据,做好会议纪录。
黄婷 王伟——撰写阶段性成果报告。
课题组全体人员——积累案例,成果展示。根据教学实际,制定具体实验内容、计划,并在实验班级组织实施。
4、管理规定
((1)本课题负责人,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和实施文件;对组员的《研究方案》和《实验措施》进行审定,对研究成果进行鉴定;对组员进行指导、培训、检查和评估;组织各种类型的交流。课题主要负责人应将课题实施、取得成果及经费使用情况向所在单位和省、市教科所填报年度检查报告表。
(2)课题实验成员负责组织学生实验,参加培训活动,学习,参观,交流,上公开课,撰写论文,提供相关资料和数据。如教案、论文、实验记录、心得体会、反思等。
(3)课题组成员共享课题最终成果。
十、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
⒈ 由校长孙中卿任组长,业务校长金洁琼任副组长。⒉ 校长室、教导处、教科室和各年级组互相配合。⒊ 学校优先保障课题研究和培训的经验。
第二篇:如何激发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何激发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促进中国未来建设事业有着长足的意义,也是为提升中国当今竞争水平的必走之路.对学生个人而言,良好的创新能力可以为未来就业增加砝码,为未来的创业奠定基础。另外,从中国大学生创新水平现状考虑也是势在必行的重要举措,即培育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提高其创新能力存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那么,作为一个校长,应该如何激发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我个人认为,激发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应该分为两步走,一步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第二步是鼓励大学生去创新,学以致用。
我们知道,一个人的创新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后天的不断学习和训练中逐步的提高和增强的。所以后天的教育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在第一步中,我建议在学校与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人学生认识到创新能力的重要性,这需要我们时常给学生一定的压力,比如未来就业竞争大,创新能力可以有力地武装自己,在择业时优势更大;对于准备创业的学生,更要让他们意识到创新能力在整个创业中的重要地位。二是培养科学的学习习惯和思考习惯。有一个科学的指引,可以让学生更高效地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三是丰富的知识积累。丰富的知识积累是创新的基础,积累与创新好比从量变到质变,在教育过程中,老师除了授学生基本知识,能再与学生分享自己广博的见闻与丰厚的经验,将对学生知识的储备有很大的作用。
学生有了创新能力,但在实现他们的创新计划时,往往会遇到很多
为学生提供帮助,鼓励大学生去创新,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比如建立创新资金,许多学生都曾经历过有了新点子、新创意,却因为资金有限,个人力量单薄无法完成全部工作,缺乏引导等原因不得不放弃。学校能给予学生资金上的支持,可以使他们有能力从事与创意相关的活动、购买必要的资料设备等。同时组织社团,不仅可以使学生以小团体的形式合作,借助集体的力量来解决问题、实现自己的想法,还为学生们的交流提供了场所。更重要的是,创新基金不能只来源于学校有限的经费,而是要学生们自己去争取。当有了较为成熟并具有一定商业价值的创意时,社团成员可以与企业沟通,由企业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共同来完成这一项目。这不仅缓解了高校的资金压力,更增加了学生与社会的接触,锻炼了自身的能力,丰富了高校可利用的资源。学生在创业时缺乏经验,学校可以给老师一定的支持,让他们带着学生创业,学生有了经验,再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大学生的自身创新能力的提高是件任重而道远的任务,它对于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振兴民族科级和发展民族经济起着重大作用,也是提高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担负建设中国和谐社会重任的必然要求。除了我们学校方面的鼓励和支持,大学生自己更应该刻苦学习深入钻研,积极主动地成为创新活动的重要角色,为成功推进自主创新战略的实施作出自己的应有贡献。
第三篇: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能力
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能力
大悟县河口镇中学汪攀
兴趣是指一个人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识倾向。它在人的学习、工作等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大脑处于最活跃状态,最有效地启动人的各种感觉器官,增强人的观察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从而激发创新能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巧妙地设计教学过程,创设一个具有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良好情境,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他们逐渐成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开拓者。
一、巧设悬念,激发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巧设悬念,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一种最有效的方法。例如:在数学“数的乘方”这一节时,提出这样的问题:(-1)1989是多少?同学们开始时都表示不知道。这样,使他们带着问题,带着渴望参与数学活动,教师再因势利导,与学生一起寻找“数的乘方”的运算规律,使教学过程生动活泼,紧张有趣,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进取心,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直观表演,激发兴趣,培养探索意识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三条边关系定理和推论”时,可要求学生每人课前准备木棒,教师自己准备两根木棒,课前请同学们拿着自己
准备好的木棒,与教师的两根木棒围成三角形,并把每根木棒的长度记下来,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这些记录下来的数据,哪些长度的木棒可以围成三角形,而哪些不能围成三角形。通过分析、研究,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三角形两边的和一定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两边的差一定小于第三边。这样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中掌握新知识,并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
三、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培养探索意识
例如:在教学“等腰三角形判定定理”时,教师可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有一块等腰三角形玻璃,不慎被打破成两块,若要再配一块同样的玻璃,是否必须两块都带去?只带一块去行吗?为什么?这样创设了一道联系实际的问题情境,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学生对这一富有生活气息的问题,倍感亲切,饶有兴趣,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他们积极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得出几种不同解决方案,由此引入新课。这样创设问题情境,达到扣人心弦、引人入胜的效果。学生不仅学习了书本上的知识,而且能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
四、巧变问题,激发兴趣,提高创新能力
例如:在教学“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后,可提出下面的问题:
请将下面这道题补充完整,并列出方程求解:一件工作,甲单独做要9小时完成,乙单独做要12小时完成,?
问题提出,学生反映热烈,情绪高涨,经过一番讨论,提出了许多答案,例如:
1、甲、乙合作,需要多少小时完成?
2、先由甲单独做2小时,剩下的部分甲、乙合作,共需要多少小时完成?
3、先由甲单独做2小时,剩下的部分甲、乙合做,剩下的部分需要多少小时完成?
4、甲、乙合作2小时,再由甲单独完成剩下的部分,共需多少小时完成?
又如,在教学勾股定理后,教师用设计这样的三组数据:(1)5、12、13;(2)5、8、10;(3)6、8、10。问哪几组数据能组成直角三角形?为什么?学生通过动手计算,找出了正确答案。这样既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为下一节学习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逆定理做好了铺垫。
实践证明,要使学生学习积极性持久和巩固,唯有不断激发其学习兴趣,使学生自觉地去钻研和探索,从而逐步成为学习的主人。
第四篇:如何激发青年员工创新精神心得体会
如何激发青年员工创新精神心得体会
创新是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灵魂。对于一家企业而言,创新可以包括很多方面:技术创新、体制创新、思想创新等。无论是技术创新、体制创新还是思想创新,对于企业的发展的都是至关重要的。
企业是船,员工绝对不是这条船上的乘客,而是这条船上的主人,只要能激发出这部分员工的创新精神,并利用好这种创新精神,便能形成一股十分强大的动力,助推企业这条大船扬帆远航。
一、影响青年员工创新精神的因素
结合当前实际综合分析,影响青年员工的发挥创新精神的主要因素有:工作环境、企业生产经营现状、青工个人等方面。
(一)工作环境对青年员工创新精神的影响
工作环境对员工创新精神的影响是比较突出的,因为无论是怎样一个人,受环境影响,渐渐地,这种创新精神全然消失了,他们又回到了浑浑噩噩的工作状态。而工作环境对青工创新精神的影响主要有:工作内容单一。
单一的工作内容、机械的工作流程、周而复始的工作方式在不经意间磨灭了青年员工的创新精神和斗志。我们企业青年员工占比较大。如综合柜员岗位等就是工作内容单一,周而复始、日复一日地从事着相同内容的工作。
刚入职的青年员工一开始对仅有的那些设备和柜面业务知识是比较好奇的,此时他们积极性很高,天天跟着师傅学这学那。等他们投入到工作了以后会发现,自己对这些好像并不好奇,如此单一的工作面前,青年员工的创新精神正在渐渐消失。
(二)青工个人因素对他们创新精神的影响
每一名青年员工都是一个个体,都有着自己的想法和做法。结合我们企业来讲,青年员工在个体方面主要表现为:个人发展目标不明确、个人家庭原因等方面。正是青年员工个人发展目标、家庭方面的各异性导致了青年员工创新精神的消失。因此,青工个人因素是影响他们创新精神的一个重要的主观原因。
1.工作目标模糊,缺乏工作动力许多青年员工入职之前都是怀揣着一颗“干成一件大事”的心态来到了企业,走上了自己的工作岗位,可是到后来发现,在工作岗位上有很多因素时刻在制约着青年员工的创新思维。
在跟其他青年员工聊天的时候,他们中的大部分人会觉得这班上得很没意义,仔细分析一下,不难发现,他们之所以有这样的认识或者想法,主要是因为他们没有一个明确的工作目标,所以工作没有动力。长此以往,便磨灭了他们的创新精神。
2.个人家庭对青工创新精神的影响任何一个人,工作就是为了各自家庭,这是毋庸置疑的。随着员工年龄的增长,家庭问题日益凸显。或者年迈的父母身体欠佳,需要长期的住院诊疗;或者与新婚的妻子性格不合,矛盾较多;亦或是新生的子女需要照顾,而没有更多的时间去休息等等。这一系列的问题始终困扰着青年员工,他们上有老下有小,除了工作以外,还要照顾家庭,这让一些青年员工有些吃不消。
许多青年员工在面对工作于家庭的双重压力时都有些不知所措,想不出一个好的而方法去解决好家庭和工作中的所有问题。因此,他们带着情绪工作,又带着工作的压力回家。这样一反一复,他们对待工作更加没有激情和创新精神。
(三)企业生产经营现状对青年员工创新精神的影响
今年以来,随着全国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银行业金融机构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尽管我们行在加大转型力度,提高金融金融服务能力,但是仍然没有能够改变严峻的经济形势。
在这种情况下,很大一部分员工会对自己的工作失去信心,会对自己的工作乃至是对企业的发展做出一个主观上的错误评价,致使自己的创新精神迅速消失。因此,目前这种经营状况是影响青年员工创新精神的主要因素之一。
三、激发青年员工创新精神的方法和措施
在目前的形势下,青年员工是最难管理的也是最好管理的。最难管理是因为当前青年员工群体具有以下特性:他们充满朝气,但有时候蔑视责任与义务;能快速学习,却没有耐心打好根基;追求民主与自由,但有时又很散漫;具有较强的成才意识,但缺乏长期奋斗的精神。结合我们企业的实际情况和青年员工的学历构成、工作环境、工作内容等方面,能够充分激发我们企业青年员工创新精神和激情的主要方法及措施有:
充分了解青年员工;加强培训、重点引导;依据工作目标,提出阶段性成果;鼓励员工冒险;为员工提供富有挑战性的工作;营造一个开放的创新环境;物质激励、精神激励相结合。
(一)充分了解青年员工任何一个人对自己是如此的简单,而对于别人是那样的复杂,因此,只有充分了解企业的青年员工,对于激发青年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有着很大的作用,甚至可以说,如果企业不了解其青年员工,那么很难激发出青年员工的创新精神和积极性。要充分了解青工的家庭出身、学历、专业、特长、爱好、生长环境等,同时还应该了解他们的习惯、思想、思维模式、处事方法等方面。
(二)加强培训,重点引导
我们企业大多数青年员工都在企业基层岗位工作,工作内容相对比较单一,其视野和所接受到信息、对上级文件的学习渠道相对局限。
对于一名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新员工来说,能否接受培训,接收到怎么样的培训,直接关乎他们能否胜任本职工作或者说他们能取得多大的业绩。因此,对新员工进行培训是非常重要的,培训的主要内容应该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包括党的基本理论知识、方针政策;行里的相关会议精神;行领导在相关会议上的讲话精神;符合本岗位实际的专业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
1.利用合适的机会传达相关会议精神
青年员工的活跃性,决定了他们对企业相关会议精神、企业改革、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的关注程度都比较高。因此,利用合适的机会,向他们传达相关会议精神显得非常重要。一方面能使他们对市场形势、企业现状有一个更加全面和正确的认识,另一方面能让他们意识到他们也是企业的主人,进而能够激发他们的工作激情和创新精神。
对于我们企业而言,向一线员工传达会议精神的机会主要集中在班前(后)会时间、团委组织的青年论坛这些时间。因此,各基层单位和行团委应该利用好这些机会,及时向他们传达公司相关会议精神,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青年员工的创新精神。
2.明确文件学习的要求和措施
对于企业的青年员工来讲,对相关文件内容中最关注的部分是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因此,对于上级相关文件,各基层管理人员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一、二、三点,为他们罗列出一个明确的提纲。明确地告诉他们需要做什么,在学习期间,通过沟通、讨论等形式,为实现上述目标制定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措施和计划。以导读的方式为员工传达相关文件精神,使青年员工一目了然。进一步激发青年员工对工作的创新精神。
(三)鼓励员工“冒险”
创新必定会有风险成本,总行及各分支行应当允许团员青年犯错误,但这并不是说企业应当允许团员青年在违章或是违规的前提下进行创新,而是在不违背各项制度的前提下,鼓励员工去冒险。比如说,团员青年想要要开发一款适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新产品,但是他们没有十足的把握,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应当鼓励员工去冒险,如果员工在这个过程当中犯了一些错误也不要紧。倘若没有冒险、没有试验、不经受失败,那么又怎么能做到创新呢。所以,企业不但要鼓励员工冒险,还要允许他们犯一些小的错误,使他们在失败中汲取经验教训来重新进行试验和革新。
(四)依据工作目标,提出阶段性成果
总行及各分支行应当紧密围绕企业发展目标,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现状及各二级单位生产经营任务,制定出合理的、具有挑战性的工作目标,设定一个合理的工作进度及完成时间表,建立健全本单位的管理机制,提出阶段性成果,并设立一个督察督办小组及时检查和督促团员青年的工作进度及阶段性目标的完成情况。各样能使企业务实而创新,并能激发团员青年的创新精神。
(五)营造一个开放的环境
有这样一种比喻“管理员工就像是开汽车”,这个比喻很贴切,在企业员工管理工作中,将员工放在一个预定的轨道以后,还要时刻关注他们的动向,有必要的时候还要进行轨道的调整,以免出现偏差。通过创新管理方法,营造一个开放的环境来实现激发青年员工创新精神的根本目标。
70年代末80年代初,福特公司的经营思想日渐保守,公司业绩步步下滑,最后到了亏损的边缘。艾克卡出任克莱斯勒总裁后,积极开拓创新,打破了以往守旧的经营思想,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员工的干劲。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他让濒临破产的企业奇迹般的起死回生了。
所以,在我们企业也是一样,尤其是在青年员工管理工作中更要采用新的管理方法、营造一个开放的环境,创造一种相互信任与充满信心的气氛,让所有的建议及疑问都能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中得到彻底的讨论,以更大程度的激发出青年员工的创新精神。
(六)为员工提供富有挑战性的工作
据一篇研究报告,具有挑战性的工作能够激发团员青年潜在的创新精神。青年员工在企业中承担的工作越是具有挑战性,他们的工作效率也就会越高、效果也会越好,并且这种情况会持续下去。如英特尔公司,他们一开始就会授予员工较高的职位和较重要的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员工往往会自己想办法要更快、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因此员工会不断地思考、不断地创新、不断地实践,从而能充分激发出自己的创新精神及创新潜力。
(七)激发青年员工的潜能
“十个员工十个样”,每个人具备的潜能各不相同,所以对于不同特质的人要采取不同措施和刺激手段,才能充分激发出他们的潜能,激发潜能主要通过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两种方式来实现。
1.物质激励物质激励对激发青年员工工作积极性有很大的作用,物质激励的方式多种多样,必须根据每个人的岗位不同、生活喜好等方面进行不同种类的物质激励。
除此之外,还应该按照每位员工所创造的绩效的不同,对他们进行相应的物质激励,真正体现“多劳多得”的理念,使员工愿意工作,愿意做好工作,充分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2.精神激励物质激励是激发青年员工的一种重要方式,那么精神激励是激发青年员工工作积极性的又一种重要方式。精神激励的方式同样有很多种,所以企业应该结合目前的生产经营现状,给予青工一定的精神激励。充分发挥每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从基本的口头表扬开始,对于基层单位的一线青年员工,在班前(后)期间对他们好的表现给予高度的评价和口头上诚挚的表扬是最简单、最容易做到的,而且激励效果是很明显的。只有一种激励方式是难以达到整体的激励效果,因此,还应该结合其他的激励方式来激发青年员工的创新精神。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激发出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精神。
人是企业的主体,因此在当前形势下的企业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灵活管理、不断创新,是做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对于我们企业来讲,“年龄断层”比较突出,在这种情况之下,更要注重青年员工的管理工作,以便于青年员工能够做好企业的接班人。
创新精神是推动自己做好工作的重要动力,因此充分激发青年员工的创新精神是让他们一如既往的做好每一项工作的重要保证。我们企业可以通过一系列有效措施切实激发青年员工的创新精神,培养好这一批接班人,实现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第五篇:围绕用活用好人才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围绕用好用活人才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贯彻落实中央、省、市人才发展规划,发挥各类人才在试验区建设中的带动、引领、助推作用,就要围绕用好用活各类人才,激发创新创造活力,不断推进改革创新,以思想观念的更新、体制机制的突破、活动载体的创新来推进人才工作实现新突破、大发展。
在思想观念上求转变。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坚持与时俱进,与时代合拍,与潮流并进,与发展同步,根据形势、任务和环境的变化,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善于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改变落后的阻碍发展进步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把思想认识从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不符合科学发展的思维定势中解放出来,以思想解放带动人才工作观念更新,以观念更新带动人才工作实践创新,以实践创新带动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创新,切实把人才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把人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在体制机制上求突破。要坚持着眼于体制机制创新和突破,探索和遵循人才工作内在规律,加快建立和完善与新形势新任务相适应的、充满活力的人才工作新机制,建立健全以市场为主导的人才配置机制,健全灵活务实、开放有效的人才和智力引进机制,建立经济利益与社会价值双重承认的激励机制,建立多元化的人才开发投入机制,做到围绕发展目标谋划人才工作,根据发展目标制定人才政策,坚持第一资源与第一生产力有机统一,科学发展观与科学人才观有机统一,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有机统一。同时要把制度建设贯穿于人才工作的各个方面,用制度建设来巩固人才工作成果,用制度建设深入推进人才各项工作,借鉴并运用干部综合考核方法加大对各类人才履行岗位职责、完成目标任务的考核常态化力度,进一步强化“招才引智”的观念,大胆突破不利于发展的不合时宜的政策制约,通过公开选拔、招聘、兼职、合作、柔性流动等多种引才渠道,大力引进重点领域、重大项目建设所急需的高层次人才以及各类专业技术人才。
在载体设置上求创新。要结合省、市人才中长期规划和试验区建设实际,以重点产业、重大项目为依托,以发挥作用为根本,大力加强创业园、科技园、示范基地等载体创新建设,千方百计为各类人才提供锻炼成长的机会、打造服务社会的平台。组织引导各类人才服务基层、奉献社会、创业发展,不断加大城市人才智力资源对基层的支持、不断加大城市科技、教育、医疗等方面对基层的服务,努力把基层建设成为人才的科研开发基地、成果转化基地、科技推广基地、科普示范基地,让人才在社会实践中得到锻炼,让群众在人才服务中得到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