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职业教育自身发展路径的思考

时间:2019-05-14 17:32: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职业教育自身发展路径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职业教育自身发展路径的思考》。

第一篇:关于职业教育自身发展路径的思考

关于职业教育自身发展路径的思考

当前,职业学校的毕业生面临就业难,职业学校也出现了招生难,办学难的诸多困难。为了能招收到更多的生源,不少职校竞相压价,甚至互相拆台。招生大战既提高了办学成本,也降低了职业学校的社会声誉。甚至一些设施先进,规模宏大的老牌重点中专学校也因招生不足导致教师和设施白白闲置,教师人心不定,学校人气不足,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陷入了恶性循环,以致社会上形成了一种读职业学校没出息的印象,对不少学生来说,职业技术教育是低等次教育的代名词,上职业学校成了一种无奈的选择。职业教育陷入了发展中的一个低谷。

无情的现实摆在职业教育工作者的面前。职业教育何去何从?阻碍职业教育发展的症结何在呢?

客观原因:一是人们有重高学历文凭的传统,不少人把进重点高中,考上大学作为改变社会地位的阶梯,轻视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二是高等教育逐步普及,高校连年扩招,相形之下,职业学校层次低,规模小,缺少优势;三是不够健全的劳动用工制度使得企业有条件从社会直接获取劳力,重使用而轻培养。

主观原因:职业教育与市场亲密接触程度不够,过于学历化的办学倾向,固定而不灵活的长学制,实践型、专业教师欠缺,严重滞后的专业教学设施,以及呆板陈旧的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毕业生缺少过硬的素质和本领,文化水平不高,专业技能不强,甚至连思想素质、行为规范、职业道德也成问题,难成大器,难派用场,这样的职业学校毕业生如何就业,这样的职业教育焉能不衰。

在面对眼前职业教育的种种困难与萧条景象的同时,我们又看到:处于高新技术领先的美国宣布,1996——2005年10年间,70%的新增岗位不需要大学毕业生,欧洲经济巨人德国,至今仍然是 的就业者来自职业技术学校,在中国,大学生求职不易,技术工人供不应求,高级技工更是“千金”难求。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技术工人已成为当务之急。我们深信,职业教育的发展将迎来又一个春天。当前,中等职业教育应抓住逐步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这个有利时机,强化“一个管理”,突破“二个瓶颈”,深化“三项改革”,完善“四大功能”,在与市场经济接轨中守住自己的主阵地,在

23与社会的需求中凸现自己的新亮点。

强化“一个管理”,就是学生管理,他既是学校诸项管理中的重点,又是难点。目前,进入职业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是被三邀四请的三流学生,他们的文化基础差,纪律表现差,有的甚至是“双差生”,学习态度、行为习惯不好,自信心不足,做好他们的思想道德教育是一项异常艰辛的工作。具体措施:

1.严格的军训和目标明确的入学教育。新生入学必须接受至少一周的军训,通过军训把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 和作风带到学校生活中,增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和热爱集体的观念,培养顽强刻苦、不怕困难的优良品质。军训后的入学教育,着重加强专业思想教育,让学生明确进入中职学校就是要学习好一门技术,服务于社会,也是为将来自己就业获得一张通行证。

2.加强养成教育。职专生大部分是初中校的后进生,纪律松散,有迟到、旷课、上网吧、吸烟、不讲卫生等不良习惯。针对学生的实际,学校必须从养成教育入手,组织学生认真学习《中专生守则》、《中专生日常行为规范》。各班制订符合本班实际的班级奋斗目标,同时再要求学生根据班级奋斗目标和个人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自律目标。促使学生严于律己、互相监督、自我检查、自我约束,自觉遵守纪律,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促进文明班风的建设。

3.典型引路。开展评“每周旗手”、“体育之星”、“每月之星”、“十佳能手”等活动,在校园的显著位置开辟一个精美的宣传栏,大张旗鼓地进行表彰,挖掘学生学习、生活,遵纪守法,文体技能上的闪光点,树立先进典型,激励、弘扬学生中的优秀分子,鞭策后进。

4.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学校应成立专门机构,负责学生课余的文体活动,组织学生课余参加各社团活动。如: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参加文学社、书画协会、计算机协会、英语沙龙、数学沙龙、珠算队、礼仪队、管乐队、舞蹈队、合唱队、摄影队、时装表演队、篮球队、足球队、健美队、棋类小组等活动。既营造了校园氛围,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5.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定期组织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请专家讲座,组织班主任到校外参观学习,培养班主任转化后进生的能力,全面提高育人水平。

6.注重学生干部的培养。定期召开学生干部会议,定期培训学生干部,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和自我管理的工作水平。

7.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成立心理咨询室,通过心理健康、心理卫生知识讲座,宣传、咨询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和指导,培养学生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奋发有为的进取精神。

8.开展法制教育。定期请公、检、法干警来校讲座,组织学生到劳教所、监狱参观,使学生增强法制观念,做遵纪守法的合格公民。

9.邀请优秀毕业生返校做成才报告。目的在于配合学校的学生管理和优化教学秩序,可采用“换手抓痒”的办法来教育引导学生,让毕业生代表现身说法阐述相关问题。

10.开办“特殊教育班”。开办特殊教育班,制定“特殊班”的管理方案,将各班行为习惯极差,屡教不改的“思想癌症”患者集中起来,组成一个特殊的教育班。实行准军事化管理,除正常上课外,其余时间进行集中住宿,集中管理,集中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集中开展相关的专项技能训练,以减少他们可支配的空闲时间,并实行动态管理,经过教育和帮助达到一定标准即可离班。

突破“二个瓶颈”。招生和毕业生就业是职业学校发展必须突破的二个“瓶颈”。寻求诀窍:抓住入口——招生——办特色专业;瞄准出口——就业——找市场。在招生方面,学校应瞄准经济建设中急需的人才“行情”,紧贴市场办学,开发市场所需求和就业热门的专业,充实发展骨干专业或拳头专业,把专业办成学校的“品牌”,种好“梧桐树”自然引得“金凤凰”来。

在就业方面:首先是抓“质量是生命”不放松,狠抓学生的就业观念,职业道德建设和专业技术技能,让毕业生受社会信赖。其次是加大力度,办好“高职班”,提高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升入高等职业学校的比例,让学生和家长感到就业有门,升学有路。既满足家长的愿望,又实现了学生的大学梦想。再次是主动上门服务,与规模较大,效益较好的企业进行联合办学。让学生进入职业技术学校以后,既是继续求学的“在校生”,又是工厂的“工人”,公司的“员工”。实现招生,就业“一体化”,读书、致富“一条龙”。

深化“三项改革”。第一是管理体制改革:首先是实行竞争上岗,选拔聘用,保持一定比例的教师待岗进修,轮岗和转岗,激发每位教师爱岗敬 业的内在动力,促使一部分教师能外出充电,更新知识,适应工作。其次是在分配方面向一线教师、骨干教师倾斜,优劳优酬,能者多得。再次是实行绩效挂钩,将学校奖金与学生就业,巩固名额,对口单招,教科研等挂钩。在职校进行企业化管理,将学校的发展与每一个教职员工的切身利益结合起来,增强每一个教师的使命感、责任感、危机感,变压力为动力。

第二是学制改革——学历教育与职业技术培训并举。在注重学历教育(三年制)的同时,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职业培训(一年制或半年制或三五个月)。认真分析培训市场的需求,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广泛开展社会化培训——岗前培训、在岗培训、再就业培训、军地两用人才培训等。例如在岗培训,也可以叫“订单”式培训。即依靠企业,大力发展企业的职工教育。与劳动保障部门联手,根据“先定岗、后培训、再就业”的指导思想,同企业签订委培协议,制定培训计划,分行业分种类进行培训,为各类企业定向培训所急需的技术人才。再如,再就业培训,就是面向社会,给待岗、转岗、下岗人员一个机会,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让他们又有一技之长,能尽快地上岗,把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办成面向社会的、开放的、多功能的培训中心。

第三是课程改革。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针对生源素质极差的实际情况,淡化文化课程,强化技能课程,深化实习课程,美化德育课程。

①淡化文化课程。在课程方向上,职业技术教育要想有所作为,就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把学生的技能培养好,使每一个学生怀揣一技之长,满怀信心走向社会,只有这样,职业教育才会有出路,有活力。所以,对于职校学生不爱学、“不会学”的语、数、英等文化课,做到“三个减少”——减少教材难度与深度;减少教学的要求与课时;减少评价考试的次数与力度。

②强化技能课程。按照自主自愿的原则,把学生分成“升学班(高职班)”与“就业班”。在升学的学生一门心思准备升学,在“就业班”的学生则俯下身子强化技能培训。学校要重新修订各专业教学计划,在课程的目标上,转变观念,重视技能,进行扎实有效的校内培训,逐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突出技能课教学,使整个教学过程更合理、更科学。例如在服装设计专业,从新生入学的第一周开始就开设技能课,第一学期安排主 学西裙设计制作,第二学期主学西裤设计制作,第三学期主学衬衫设计制作,第四学期主学西装设计制作,这样每学期一个侧重点。每学期都掌握一门实用技术。在课程的安排上,为了加强技能培训,除每周学习10节左右的技能理论外,其余的时间全部用来搞技能培训,搞实践操作,“集中精力,打好歼灭战”。就像对产品进行精加工一样,学生的技能就会有质的飞跃,达到一个新的水平,并能依此谋生。在课程内容上,根据技能培训的需要,对讲授内容进行调整,为搞好技能培训创造条件,比如第一学年在服装工艺这门课的教学中,删去课本中那些理论性太强而有不实用的部分。这样,专业知识与技能技巧教学及时沟通,相互融合,彼此促进。在学习好理论知识的同时,学生人人都初步掌握这4门实用技术。

③深化实习课程。切实落实实践时间,严格训练要求。搞好校内实习基地的建设,改善实践教学的条件。争取企业的支持,利用企业设施和技术人员,做好校外实习工作。校企结合,借“机”孵蛋,把技能训练由校内向校外发展,把本来应该在校内聘请技术员进行的新一级二轮强化培训搬到了工厂内去搞。到实习结束时,尽管还没到离校时间,但已有80%的学生得到了用人单位的上岗证。到正式毕业时,学生大多已是企业的合格工人了。这样就把实习、产业与就业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最优化——“三赢”:对于学生来说,既可以降低实习“成本”,又可以提高技能训练效果。对学校而言,尽可以发挥专业综合实力强的优势(智力优势、专业优势、师资优势、劳动力优势、管理优势等)承接工程项目,以任务、项目带动教学改革,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保证学生的实习到位,帮助部分学生就业,带来了良好的育人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对企业来说,既解“求才若渴”的燃眉之急,又因有了较高素质的技术工人而奠定了长远的发展基础。

④美化德育课程。加大力度,艺术的扎实地上好思想品德教育课。思想品德教育着重是加强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和身心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公民道德、职业道德,使他们具有钻研精神、务实精神、创新精神。适时地科学地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就业引导,让他们树立起“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观念。德育课程实际上是一门隐形课程,是一种校园文化,让“墙壁说话”要“花草唱歌”,使学校的空气也能教育人。

完善“四大功能”。就是根据现代社会对职业教育发展变化的需要,与 时俱进,扩展和完善职业教育的办学功能。不仅要承担对适龄人口的职业准备教育,还要在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中发挥作用,承担起就业、升学、公民素质提高等多种职能,促进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一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功能。这是职业教育的基本职能,尽管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笼统地讲也是有这个职能,但职业教育具有其他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二是普及教育的功能。要用终身教育的思想深化对职业教育本质特征的认识,丰富职业教育的内涵,强化职业教育在普及教育上的职能。如果没有职业教育,普及高中阶段的教育是不可能的;三是为高等教育学校提供生源的功能。高职教育是在中职教育的基础上的一种高层次的职业教育,中职教育为其输送合格生源,使学生在更高层次上实现就业;四是调节就业功能。根据人才市场和劳动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目标,促进技术教育与劳动就业的紧密结合。

职业教育在清醒的认识到内部存在问题的同时,应努力寻求自身发展的路径,夯实基础,紧贴市场,拓宽专业,服务经济。努力使潜在的教育需求变为现实的需求,实现中等职业教育新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翟海魂《对中等职业教育发展问题的思考》

《职教论坛》2003(10)

(2)韦立忠《创新十适应》

《职教论坛》 2003(4)

第二篇:中等职业教育现状及发展思考

中等职业教育现状及发展思考

关键词:职业教育 现状 发展思考

摘要:做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职业教育,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显现,面临着职业教育的新环境和新形势,职业教育工作者必须正确认识职业教育面临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找准其发展的根本对策,把我们的职业教育做大做强。

在新形势下,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职业教育既是教育范畴也是经济范畴,其经济地位将日益显现。虽然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但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分析中等职业教育的现状,研究发展对策,对其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职业教育面对的现状

当前社会普遍存在重学历轻技能、重视普高,轻视职高的思想,即是进入了职业教育,也被认为是无奈之举。人才价值观的错位,也使得家长不愿意让孩子到技校、中专、职高去学一技之长。许多家长宁愿交高额学费上普高而不上职校,也反映出技能人才得不到应用的社会地位和价值回报,因为在他们心中只有干部是人才,工人只是普通劳动者。所以说社会对职业教育普遍认识不足。

中等职业教育原有的办学条件和基础普遍较差,加上这几年招生规模持续扩大,办学压力加重,办学投资力度远远跟不上职校规模的发展速度,使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条件没有得到相应的改善,很多职业学校不仅教学设备奇缺,就连实训基地也大多名存实亡,经费投入不足必将制约职业教育质量效益的提高。所以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也是职校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

由于职校最近几年盲目扩张,一哄而上热门专业,并且出现了“无所不办,无所不能办,无所不敢办”的局面,造成了对口专业教师奇缺,于是赶鸭子上架,东“聘”西“借”,由于教育毕竟有自身的规律,教师培训也有一定时间及过程,还有一些政策方面的原因,造成了教师队伍中的“人才”型教师流失,还造成教师队伍不稳定。教师队伍中还出现了结构不合理、专业不对口,使得职业教育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因此提高职业教育师资的整体素质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

民办职校的发展更是若不堪言,发展后劲严重不足,他们常常受到了些“土政策”的歧视,民办职校往往连初中的校门都难得进,更不用说宣传招生了,发展了。

二、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

1、“政策层面”逐渐好转。

第五次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后,温家宝总理在会上的讲话,要把职业教育提高普遍教育、高等教育同等的地位,国务院做出要把百亿资金投向职业教育的大手笔决定,而我国制定的“十一五”发展计划也提出未来几年国家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种种信号表明,我国职业教育的地位正在由上而下的发生着深刻的变化,逐渐向教育体系的主流位置挺进,大有迎来职业教育“第二春天”之势。

随着我国各项改革进入深水区,各行各业竞争的加剧以及民营经济的活跃,那种只看重学历不重视实际能力的落后观念必将被淘汰。我国未来的发展,定位是成为一个制造业大国,其中最关键的是形成人才结构的全面规划,培养合格的专业化人才,只有职业教育才能担当这个重任。可见职业教育是科技发展、生产水平不断提高的需要。

2、中等职业教育的经济地位将日趋凸现。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我国入世的形势下,企业发展对人力资源配置将提出新的要求。一方面,随着科技快速发展,跨国企业大量进入及其本土化经营,将大大增加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产业结构、地区结构和城乡结构调整迫切需要加快培养技术实用型人才。加快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是加快人力资源开发,全面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促进劳动就业和再就业的重要举措;是推进农业产生化经营、实现工业现代化的根本措施,经济快速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特别是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必然要求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和培训,同时,未来劳动就业的格局客观上的构成了庞大的就业培训需要,中等职业教育培训的总规模还将继续扩展。

三、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对策

1、要有效的整合资源 治理无序竞争 目前职业学校生源竞争非常激烈,一些职业学校在招生宣传上夸大其词,利用中介、回扣等其它手段拉生源,有些私立学校甚至打出零学费的旗号,严重影响职业学校的正常招生秩序。因此,中等职业教育要振兴,要发展,必须整合所有的职教资源,不分公办的还是民办的,无论是招生就业,还是升学,都要进行全部整合,组建职教集团,从招生、教学管理、就业分配等全方位进行资源整治,对不符合办学条件的学校实行关、停、并、转,提高综合实力,为职业教育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办学模式要转变,并突出实用性。职教资源整合后,要对这一地区的所有职业学校实行统筹管理,对待民办职校也要一视同仁,并建立职业教育专项基金,帮助职校改善办学设施,培训职校教师,减免职校贫困生的相关费用。职业教育学校要走校企联合的路子,推行企业订单,学校下单,政府买单的人才订单模式,增强学校的自身活力,职业教育还要从用人单位的立场出发,不能惟考试论,而应适应社会和专业发展的需求,在教育中突出职业性、专业性、实用性,才能实现技能人才的合理利用和顺畅流通。职业教育才会得到全社会的重视和支持。

3、强化教学管理,提高社会认知度。

严格务实的管理,为学生创造优良的学习环境,也为学生的就业、升学提供良好的条件,要结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学校自身特点,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推进校企合作,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让企业直接参与学校招生,培养全过程,在培养目标、人才规格、专业设置、知识技能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以就业为导向,采取灵活的学制和学习方式,可试行“学分制”,为不同学习水平者、半工半读者、工学交替者分段完成学业创造条件。只要实现了“管理有方、教学有法、升学有门、就业有路”的办学目标,就会得到社会的赞誉和肯定,就会改变学校上门求生源到学生家长找关系、走后门上职业学校的局面。

4、进一步完善中等职业学校的经费投入分担机制,和提高教师的待遇。

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啬财政投入,确保职业教育硬件建设经费的逐年增长。积极有效的经费投入,有助于改善办学条件,有利于教师待遇的改善,有利于这支本来就不稳定的队伍的持续发展。有利于职业教育的健康稳步的发展。

5、重视“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应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大力实现一体化教学实践,尽快改变现有师资队伍结构,构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终身学习的开放灵活的教育体系,建立一支能够适应以就业为方向,强化技能性和实践性教学要求的教师队伍,加强教师培训力度(包括班主任队伍培训),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职业教育良性发展与劳动就业的有机衔接。

诚然,中等职业教育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职业教育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也是进行人力资源开发,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发展先进生产力的必然要求,更是扩宽就业渠道,促进劳动就业的重要举措。作为一名职教工作者,必须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出发,进一步提高认识,为开创职业教育的新局面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第三篇:发展区域职业教育的思考

发展区域职业教育的恩考

——关于赴宁波市学习职业教育发展经验的考察报告

考察组成员:许欧蛟方正春胡铁

8月20至24日,副县长许欧蛟带队,赴浙江省宁波市进行了为期5天的学习考察。通过实地考察,考察组一致认为,宁波市发展职业教育的思路和经验具有代表性和针对性,值得学习和借鉴。

一、作法和经验

宁波市鄞州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创办于l980年,现有建筑面积10平方米,实训工场1万平方米,设有四大类15个专业,教师260余人,学生近50O0人。近几年,学校先后荣获国家级重点职校、国家级数控专业示范性实训基地、浙江省示范性重点建设职校等荣誉称号;学校机电技术应用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已成为浙江省示范性重点建设专业。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是教育部批准成立的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的国有全日制普通高校,现有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实训工场3万平方米,设有38个专业,教师500余人,学生近万人。2003年,学校被国家教育部、财政部列为地方性重点建设示范性高职院校;2006年,被教育部审定为首批全国28所重点建设高职院校;学校还先后成为教育部高职高专现代教育技术师资培训基地,浙江省产学研合作教育实验基地,教育部、财政部支持建设的数控技术实训基地。

短短几年时间,这两所学校分别成为了省级和国家级示范性重点建设职业院校,其主要作法和经验:

一、规划标准高。宁波市始终把职业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建设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的示范性职业院校作为“科教兴甬”的重大战略举措来抓。尤其是在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划上,宁波市有其过人之处:一是精选校址。鄞州职业教育中心学校选址于宁波市高教园区,右连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后接英国曼哈顿大学宁波分校,周围还有多所高校毗邻,这样有利于资源共享。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地处北仑新区:区内有中国港口皇冠之称的北仑港,有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宁波保税区、宁波出口加工区、大榭开发区4个国家级开发区,工业优势明显,主导产业有机械、模具、化工、材料等,其中模具加工企业就有648家,被中国模具协会命名为“中国模具之乡”。二是确保用地。在宁波寸土如金的经济大发展时代,确保了职业院建设和发展的需求。鄞州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占地450亩,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占地750亩。三是科学定位。把“立足大港、依托大港、服务大港”,作为职业院校办学特色和发展定位,努力促使职业院校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科教、文化等多方面的服务。四是精心布局。校园设有教学区、实验与实习工场区、运动区、生活区、行政办公区等五大区域建筑群。整个校园建筑错落有致,井然有序,布局合理,气势恢宏,是学校更是景区。

二、建设投入多。宁波市各级政府在职业学校建设上舍得花钱。近三年,全市累计投入超过了35亿元,由于7所高职院校建设;投入8.83亿元,新建了集职教、成教、教研、实训于一体的5所县级职教中心。鄞州职业教育中心学校示范性建设目前已完成六期建设工程,今年又投资4000万,新增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设施设备200多台。其中有一个标准厂房建筑面积达2200平方米,装备有数车、数铣、电火花、线切割,还有功能数控车、四轴联动加工中心、三坐标测量仪等整套现代化设备,可容纳8个班级400余名学生同时进行实习实训教学。

三、改革力度大。近年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进行了3次大的机构改革:一是推行两

级管理机制,把原来的13个中层机构合并撤销为三办两院,即教学办公室、党群办公室、行政办公室、工学院、商学院;二是学校对二级机构充分授权;三是解聘原先所有中层干部,向全校教职员工每人发放一张表格,可以任意竟聘新的岗位,学校行政管理人员从原来的100余人精简到20余人。鄞州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在管理上主要实行了“三制”和“两级管理”。“三制”即校长负责制、干部与教师竞聘制、收入分配绩效工资制。“二级管理:指学校各职能处室教师对专业科室负责,专业科和处室对学校负责;学校处室管理专业、科室,专业科室管教师、学生。较好地形成了“小行政,大教学”的管理格局。

四、办学形式活。宁波积极探索出了一条全新的校企大规模、多层次合作的办学之路。一方面,合作培养人才。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先后与海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甬华树脂公司、敏孚集团、联通公司等二十多家大型企业合作办学,建立双赢互动的合作机制。双方实行学工交替、半工半读、订单培养、项目教学等人才培养模式,企业投入巨资在学校建立实训中心,学校为企业实施员工培训等更加广泛的合作。鄞州职业教育中心学校今年有12家规范企业与其联合办班,其中有5个冠名班,如欧琳班、富泰班、海太班、汇港班、奥克斯班,利时集团与学校联办财会、经贸专业,宁波市电力公司已在该校建立农村电网培训中心,全套设施设备由市电力公司提供,学校承担培训教学任务。另一方面,学校积极搭建科技服务平台,帮助企业解决创新难题,寻求新的合作项目。学校定期开展由化工、模具、机电行业的高校和科研院所专家及知名企业参加的产学研合作现场会,还与宁波大名精密铸造公司、宁波冠华铸业有限公司、宁波世控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3家校企联合研发中心,共同开发新技术、新产品。

二、启示和思考

考察归来,我们深切地感受到,现代职业教育既是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示范性职业学校建设正在成为推动区域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重头戏,成为各级政府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事工程。宁波市示范性职业院校建设带给我们的启示和思考有:

1、发展职业教育,必须解放思想。从宁波市的经验可以看出,发展职业教育,必须把思想统一到如下几个方面上来:一是要树立“抓职业教育就是抓经济”的思想。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不但需要一大批科学家、工程师和经营管理人才,而且需要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人才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没有一支高技能、专业化劳动大军,再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机器设备也很难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从根本上就是要造就这样一支劳动大军。宁波的经济迅猛发展,更是证明了这一点:抓经济必须抓职业教育,抓职业教育就是抓经济。我县与沿海县区相比,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主要问题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工业比重低,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产品以低端为主,资源消耗大,而且安全生产事故也多,这些都与从业人员技术素质偏低、技能人才匮乏有很大关系。因此,必须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来抓。二是要树立“抓职业教育就是抓就业”的思想。就业是民生之本。目前,我县每年新增需要就业的劳动力大约1万人,有15万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安置,有近万名国有和集体企业改制后下岗的工人需要再就业,有数万名从业人员需要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要缓解这一巨大的就业压力,促进社会就业,普遍提高劳动力的就业、创业能力,就必须发展职业教育。三是树立“抓职业教育就是抓扶贫”的思想。贫困家庭之所以贫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劳动者素质较低、观念落后导致发展能力差。因此,村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主要是智力扶贫,着重解决人的观念和素质问题。我县有68万人口,其,中农村人口约占55万,农村经济困难人口和城镇低保人口约占50%。加强对这些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及其子女的职业教育,促进其实现就业,不仅投资少,见效快,效果持续,而且能使贫困农民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具有“一次培训,终身受益,一人务工,全家幸福”的效应。从我县职业中专近几年毕业生和县职教中心阳光工程培训班学员就业情

况来看,100%毕业学生(员)实现了就业,95%的毕业学生(员)年收入超过了1.5万元。实践证明,在我县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特别是通过职业教育提高贫困劳动力及其子女素质,进而使他们转移到二、三产业,是帮助贫困群众增加收入、摆脱贫困的重要途径。四是树立“抓职业教育就是抓社会稳定”的思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目标,需要长治久安的社会环境。目前我国治安形势不容乐观,犯罪分子多数是文化程度低的无业游民。我县富余劳动力中,初中及以下文化者占绝大多数,他们没有一技之长,很难找到就业岗位。这些人中的一少部分在社会上游手好闲,久而久之沦落为当地的燥子、烂子、地痞、地霸,成为了新的社会不稳定因素。近几年全县职业高中招收新生约4000人左右,这些学生中,单亲家庭约占20%,父母双双外出打工留守子女约占60%,问题学生约占三分之二。但通过两至三年职业教育,这些学生绝大部分都得到健康成长,不仅成了一个好公民,而且还成了有一技之长的专业技术人才。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职业教育是社会的稳定阀。

2、发展职业教育,必须更新观念。从宁波市两所示范性学校的建设经验中不难看出,职业学校的建设和发展要适度超前,才能紧跟经济建设和发展的步伐。他们用企业最先进的设施设备装备学校、用最先进的理念和技术武装教师、用最先进的企业文化和管理教育学生,树立了全新的职业院校建设理念。一是“学校即工厂”的观念。职业教育的基本理念是“学中做,做中学”,“做学合一”。职业学校建设也应体现这一理念,具体来讲就是“学校即工厂”、“教室即车间”、“前店后厂”、“亦校亦厂”、:亦校亦店”。就是把学校建成工厂式,把教室装成车间样,让学生能充分在学校环境中感悟企业文化、感受企业熏陶、接受技能实训,从而在将来实现零距离就业。二是“学校即社会”的观念。把学校建成学生村,成立学生村管委会,设立办公室、学习部、实践部、事务部、治安部等部门,通过竞聘选举产生学生村主任和各部负责人。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开展工作,实现学生自主管理,用以提高学生独立生活和工作的能力。设立创业一条街,鼓励学生开展勤工俭学和创业活动,以提高学生创业意识和能力。这样才能把学校办成学生真正当家作主的学校,办成学生自觉接受教育的小社会,以此来培养学生进入社会的零适应期素质。三是“教师即技师”的观念。“双师型”教师是职业院校建设的核心动力。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指的是:各级各类职业学校中既能讲授专业知识,又能开展专业实践;既能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生价值,又能指导学生获得个人职业技能的一种复合形态的教师,即“教师+技师”。按国家有关要求,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占专业教师比例要达到60%以上。目前沿海地区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已基本达标,原因是职业学校与企业、行业联系紧密,科技开发、社会服务的职教体系已初步形成,产教结合的模式已有一定规模,学校能定期安排专业课教师到实习基地或企业、行业参与生产实践和科技项目的开发,教师有条件和机会到企业实践。而我们中西部地区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相当匮乏,数量少、质量不高。学校要不遗余力地增加‘双师型”教师数量并提高质量。主要途径有三:一是从非师范类引进本科以上优秀毕业生;二是学校选派理论教师到行业或企业蹲点实习、顶岗培训;三是从社会聘请专家技师担任兼职教师。

3、发展职业教育,必须创新办学模式。创建示范性职业院校单纯依靠学校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吸引和引导企业、行业参与。宁波市各级政府积极充当校企合作的“媒婆”,为学校和企业“说媒联姻”,构建了有中国特色的职业院校建设新模式。一是“三位合一”。就是把产学研贯穿于“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的全过程。通过校企合作办学,开展重点专业、重点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实习基地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合作建设,密切政府、学校、企业关系,提升学校内涵建设质量。通过合作育人,构建以“素质为核心,能力为基础”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企业急需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应用性技术人才。学校组织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调查研究,了解企业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为课程开发打下基础。在育人过程中,学校积极引入企业资源,突出实践教学,重现场体验,重职业能力培养。通过合作就业,学校与企业寻找多种形式共同培养

人才,学校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直接就业机会,给企业提供合格的技能人才。二是“三方联动”。三方联动是指政府、学校、企业(行业)三方有机结合,建立互动合作机制,共同开展人才培养。政府通过政策支持、统筹协调在“三方联动”机制中发挥引导作用。企业通过提供人才培养规格、参与人才培养、共建实训基地等方式,在“三方联动”机制的发挥主导作用。学校通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构建质量保障体系,为企业(行业)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在“三方联动”机制中发挥主体作用。

三、对策和建议

近几年来;我县职业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水平不断提升。尤其是县职教中心和县职业中专能抢抓发展机遇,锐意创新,各项工作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2007年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以我县为现场召开,还争取了省示范性职教中心和省示范性职业中专两大建设项目(全省两个项目仅29个),三年总投资达1000万元。为在三年内完成这两大项目建设,顺利通过省级评估验收,争创省级乃至国家级职业教育示范学校,我们认为:

1、要努力营造职教发展氛围。加大宣传力度,形成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和改革的良好社会氛围。大力宣传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提高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宣传优秀技能人才的先进事迹和高素质劳动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大力表彰职业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定期开展全县性职业技能竞赛,对优胜者进行表彰奖励,通过舆论宣传和政策引导,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劳动、尊重技能型人才的良好氛围。

2、要加大职教经费投入。要落实国家相关政策规定:(1)《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逐步增加公共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投入”。(2)城市教育费附加的30%用于职业教育。(3)认真落实“一般企业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1.5%足额提取教育培训经费,从业人员技术要求高、培训任务重、经济效益较好的企业,可按2.5%提取”的规定。(4)农村科学技术开发、技术推广的经费可适当用于农村职业教育。(5)省委、省政府《决定》已明确“十一五”省本级财政用于职业院校建设的专项经费由“十五”的不到1亿元,增加到2.5亿元,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也要按照总人口人平1元的标准设立职业教育专项经费,并逐年增长。

三、要协调普职发展。温家宝总理指出:“在高中教育阶段,要坚持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并重、协调发展。‘十一五’期间要重点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使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和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我县目前高中阶段教育发展迅猛,有85%左右的初中毕业生能接受高中阶段的教育,已基本普及高中教育,但普职发展不协调。县本级有公办普高五所,年招生规模在5500人左右,而公办职高仅1所,年招生在1500人左右,县内民办职高7所年招生在1500人左右,市区招生1000人左右,共计年招生在40OO人左右。今年我县职高仅招生2500人,这与普职协调发展要求相差甚远。为此,我们认为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逐步过渡到办好四所普高,集中精力办好一所职业中专,并确保普职招生比和在校生比均达到1:1。

4、要加强学校内涵发展。学校在改善办学条件、扩大办学规模的同时,要坚持走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办学之路,敲到专业围绕市场转、教学围绕就业转.教师围绕学生转。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招、引、聘,培养一大批双师型教师,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和水平。二要加强课程和教学改革,建立适合职高学生学习的课程体系和教学体系,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三要加强校企合作,开展半工半读、学工交替、订单培养,提高就业质量和对学生的吸引力。四是要着力打造特色专业,在近三年内建立1-2个在全省“质量高、就业好、影响大”的品牌专业。五要加强管理,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效益,不断提升办学水平,提高办学效益。

5、要全力推进县职教中心建设。近两年,我县职教中心建设运作良好,已成功探索

出“政府主导、部门合作、依托学校、乡镇联动”的运作模式。这一经验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肯定和社会各界的认可,已成为我县教育工作的一大亮点。“干部培训进党校,技能培训进中心”的大职教格局正逐步形成。但工作过程中两个突出问题有待进一步改善:一是培训资源整合依然有难度。有效整合资源是职教中心建设的核心内容。但由于部门利益钢性化,职教培训资源由部门主导后变得难于整合,难以真正发挥最大效益。这样对职教事业发展不利,对新农村建设无益;二是乡镇农校服务三农能力亟待增强。乡镇农校是职教中心服务。三农”的前沿阵地,但由于管理体制未全面理顺,职能不够明确、运转不够协调导致服务能力不强,极少数农校名存实亡。为此,我们建议,要强化政府在发展职业教育的主导地位,理顺各相关部门及乡镇的关系,依托县职业中专和乡镇农校,建立协调、有序、高效的日常运转机制;各相关单位要合心合力,全力推进县职教中心建设。以此全面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第四篇:发展我国民办职业教育思考

发展我国民办职业教育思考

改革开放以来,与我国教育事业迅速发展相适应,我国的民办教育也获得了极大发展,特别是各级各类民办普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发展,已成为我国教育体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作为教育体系中的职业教育,其民办形式与类型,近几年也有了一定的发展,据统计,到目前为止,我国民办职业教育中,民

办职业中学有689所,民办中等专业学校达1036所,民办职业高中在校生已有17.7万人,占全国职业高中在校生的4%。但与其他教育相比,民办职业教育发展较为缓慢,有些混乱,其发展与其他教育相比也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认真研究我国民办职业教育问题,总结其发展规律,制定合理有效的措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于民办职业教育的举办,在我国职教法中已作出了明确规定:“国家鼓励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及公民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举办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可以说我国民办职业教育的发展,在社会需要基础上已经有了法律上的保障,所存在的问题在于缺乏理论上的研究与实践基础的验证。关于我国民办职业教育的发展同样也存在着诸如能否营利、对民办职业学校管理薄弱诸类问题,在此我们不作太多的议论,仅就民办职业教育发展中的几个问题进行研究。

一、民办职业教育的性质与任务

在探讨此问题前,首先应明确民办教育的概念及应用领域。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以办学主体是否具有政府权能为标准而将学校划分为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公立学校指由政府直接举办的学校,私立学校指由非政府机构举办的学校,包括不具有政府权能的社会力量。在此我们也认为,民办学校即私立学校,所有社会力量举办的教育都可称民办教育。按照国际习惯一般将民办教育称为私立教育较为合适,在中国则以民办教育较符合国情与教育发展形势。故在一般描述国外民办教育时冠之以私立教育,而在研究中国情况时则以民办教育统称之。

国际私立教育发展与成熟的历史研究表明,教育的民主化与法制化;教育的自主性与公共性,二者是保证私立教育存在与发展的最基本条件。教育的民主化将普及教育、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作为广泛的民办教育发展的最基本条件;一系列法律制度的建立,则促进和保证了私立教育存在的合理性及合法性;而教育的自主性和公共性,则为私立教育提供了生存的土壤和发展的基础。这些属性,保证了私立教育在欧美等国延续了几个世纪的发展,与公立教育相比日益显示出其独特性与不可替代性。如美国私立教育已逐渐从昔日的宗教教育为主发展为与公立教育同等教育目的与内容、在教学及管理上独具一格的学校。日本私立教育的产生及内容更多地受西方教育民主思想的影响,通过法制化手段保证及促进了私立教育的发展,使教育从贵族阶层的特权普及入一般民众社会,实现了教育的大众化。但是无论何种原因,可以说,私立教育的产生与发展是基于一定的社会政治背景基础上,社会的需求最终促成了它的存在与发展,补充公立或国办教育之不足,提供公民接受各种教育的机会与权利,其性质与任务也是紧紧围绕社会需求而定的。所不同在于,如果说以往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私立教育以进行知识传授及普及教育,满足不同社会阶层的教育需求为主,而现代社会的私立教育则更多地倾向于满足个体需要,追求社会多样化发展的内容与要求。这也反映出现代社会对教育系统的价值与内容的重新认识与定位。可以说,私立教育的性质与任务是随着不同的社会发展与需求而进行变革,以保证其存在的价值与合理性。

二、私立职业教育在职业教育体系中的层次与规模

从世界教育发展历史来看,公、私立并举的教育体制作为一种教育形式古已有之,它是人类社会传递文化遗产的一种工具,仅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和发展时期发挥的作用不同而已,世界各国的教育体制中各级各类学校都是由国立、公立、私立三类学校构成。从教育类型来看,各类教育中都存有私立学校,但相对而言,属于普通教育内容的私立教育比私立职业教育易得到发展,因此,世界各国教育体制中属普通和高等教育之私立教育较为发达;从各类学校发挥的作用来看,传播宗教知识内容一直作为私立普通教育机构的主要教育教学内容,这也就限制了以传授技能与技术为主的私立职业教育的发展。由于职业教育本身所具有的特性,对私立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出了一些现实要求,如教学内容与手段的限制。何种类型与层次的私立职业教育发展最为合适,或那一层次的教育最适合私立职业教育的发展,认真学习发达国家私立职业教育发展的经验,发现在大多数国家的中等层次的职业教育由国家承担,而中学后或培训性质的职业教育则大多数为私立的职业教育,如美国,由于其教育体制中完全的或具有职业教育性质的职业中学相对较少,因此所有中等层次的职业教育均是在公立中学实施,这类公立中学设有一定数量的职业课程。而属高中后非学术性、非学历教育的职业培训学

校则大多为私立性质,据统计在美国这类学校目前已达7071所,其中私立6514所,占有92.8%;同时由于教育普及程度的提高,绝大多数的中学毕业生都将在毕业后继续接受教育,因此在美国除为继续进行学位课程的公立性的社区学院外,大量的是属于私立性质的职业教育培训机构,据统计这二类机构的比例为1比6,也就是说在美国属于中学后教育阶段的职业

教育大多数为私立的。日本的情况也是如此,据有关统计资料,到1992年底,在日本属于高中后教育阶段的职业教育中最为发达的是私立高等专科学校和专门学校,共有2494所,占总数的86.7%,另有私立短期大学499所,占84.4%。总结美日二发达国家私立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与经验,是否可以这样理解,私立职业教育或培训在非学历教育和中等层次之上发展较为合理并能获得较大的价值;在高等职业教育层次或在属于职业技术培训内容方面更易获得发展。美日二国私立职业教育发展的经验告诉我们,私立高中后职业教育与培训是职业教育的内容主要承担者,是高等教育的重要补充。

三、民办职业教育与企业办职业培训的关系

关于此问题,主要的模糊认识在于①企业教育是否也是民办教育,特别是在企业经营机制转换后,企业的办学行为与办学主体与企业的所有制间的关系问题;②如果企业办学属于民办职业教育范畴,但现实的反映表明它又不等同于纯粹意义上的民办职业教育,其与民办职业教育的不同点在何处;③如果企业教育随着企业经营机制转换作相应的改革,企业作为民办教育如何发展;④我国企业教育与国外企业教育的不同,也就是企业教育不能成为企业内的独立存在体,还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与义务的前提下,其民办意义体现在何处。

对此类问题,本人认为,①企业职业教育属于民办职业教育,这是由企业的所有制性质决定的。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公开,管理科学”,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企业正在逐步成为市场主体和自主经营的经济实体,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变化,决定了其所从事的职业教育的性质,私营企业、个体企业、合资企业所进行的教育与培训活动当然属于民办职业教育或私立职业教育,必须明确的是,企业教育尤其是企业开展的培训,是以企业发展为本,企业教育的目的在于提供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人才,以满足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需要。企业教育成为企业发展行为,企业教育与企业生产与经营纳入同步发展轨道,这样企业教育行为也属于企业的一种经营行为。但是企业办学由于企业性质的复杂性,使得办学主体及性质也呈现出多种特性。在企业教育类型上,从国外情况来看,有企业与企业联办,企业与社会联办,企业委托其他企业、行业、社会办等,企业给予经费资助或提供教学实习场所。

②企业职业培训属于民办职业教育,而且随着职业教育多样化的发展,企业开展的职业教育将成为今后民办职业教育的一个最重要组成部分。理由在于国家对于民办教育的鼓励与支持政策和企业职业培训发展为民办职业教育的社会必然性。1997年颁布的《社会力量办学条例》,其中明确指出社会力量是指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这样企业所承担的教育形式在法律上已成为社会力量办学的组成部分。另从我国国情来看,能够承担一定的社会教育任务及职业培训的机构,大多数是一些企业或由行业组织的培训机构,可以说,企业办学一直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一大特色,但企业的改革冲击最大的也是企业办学这一领域,如何在企业所有制形式转变过程中,使企业的办学适应企业转变需要并及时作相应的改革,是企业教育继续存在与发展的关键。目前企业教育向民办教育体制转变,并与其它培训机构进行多种形式的联合不失为一条可行之路。

四、民办职业教育与政府的资助

目前,世界上大多国家的私立学校大多以各种各样的形式接受政府资助,政府在经费上的资助,使私立学校具有了坚实的经济基础,这也是维持和发展私立学校的必要条件,同时政府通过对私立学校的资助,有效地实现对私立学校发展的控制,保证私立学校成为国民教育的一部分并发挥作用。可以说,政府的扶持政策与财政资助,是私立教育发展的保障条件,它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私立学校的教学条件和教学质量。国外政府对私立学校的资助包括低息贷款、税收优惠、政府资助,在日本最为著名的为1970年的《私学振兴财团法》和1975年的《私立学校振兴援助法》,自此,政府对私立学校的经常费用补助金,最高达学校经常费用的50%。另有一种形式是通过对民办学校学习者进行资助的方式来实现的,例如美国联邦政府主要以学生贷款、奖学金、专项补贴等方式进行资助,这种资助保证了有才华、但受经济困扰的学生能够接受平等的、较好的教育机会与权利,学校则通过稳定生源、质量提高而间接受益。

但是必须明确的是,国家对私立教育的资助,是私立教育获得与公立教育发展的同等条件,承担相同的任务,且政府有足够的财力与物力来扶持私立教育发展,并通过资金资助作为重要的管理手段。如果在不具备这种条件的情况下,政府如何发挥在私立教育中的管理职责,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

五、民办职业教育发展的途径与形式

私立教育在实行自由经济的资本主义国家获得了很快的发展,有其特定的社会背景和经济驱动,东西方经济文化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在我国如果实行真正意义上的纯私立教育只能是少数,民办教育的发展还是应该立足于中国国情与现实需要。对于民办职业教育的发展,可能还是以通过对现有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改革,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以形成办学主体多样化的形式而实现,诸如国有民办、民办公助、政企联办、依托名牌学校来办、中外合资办学等多种类型。在这方面,我们也进行了一些试验与探索,并取得了一些经验与成绩,如浙江省开展的公办职业学校改制试点,实行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改革与促进社会力量办学,加强企校联合,推行“国有民办”相结合。宁波在职业学校推行的“国有民营”改革试点,在办学质量较高,效益较好的国有学校实行民办运行机制,逐渐减少政府投入,增强学校活力。温州市所属瓯海区301所社会力量办学单位中,属于国有民办的3所,民办公助的138所,企业家合作办学的18所,部门、社会团体办学的11所、私人办学的131所。而江西省则探索出了一条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民办职业教育的发展出路,如新余市职业教育实行的“一校两制,校中设校”的模式。可以说,目前我国民办职业教育在改革原有单一办学模式的过程中,已经探索出一些发展的途径与模式,民办职业教育已成为当地发展职业教育的生力军。民办职业教育发展实现了与办学体制改革的紧密结合。

同时,发展民办职业教育也存在着巨大的潜力与社会需求,现有公办职业学校在办学上存在着诸如教育投入不足,学校数量不够,专业设置单一,毕业生分配困难,管理体制上的不畅等问题,而目前社会对职业教育的需求仍很大,据统计,全国每年大约有1450万初中毕业生,其中约有350万初中毕业生进入普通高中,仍然有近1100万初中毕业生需要接受职业教育,目前中等职业学校每年招生数大约在420万人,这样还有近700万初中毕业生没有机会接受职业教育。今后中国民办职业教育将随着教育体制,特别是职业教育办学体制的改革而成为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成为今后教育加快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因此,研究探索中国民办职业教育的特色与发展方向,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任务。(好范文整理)

第五篇:乡镇工业发展路径思考

乡镇工业发展路径思考

乡镇工业发展路径思考2007-02-10 16:48:08

乡镇工业是乡镇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区域经济工业化的重要推动力。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促使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新形势下,发展乡镇工业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思考乡镇工业发展路径亦成当务之急。

一、推进环境创新,不断扩大招商引资

一是要解放思想,创新政策环境。思想解放是发展乡镇工业的前提,对工业化的不懈追求是区域经济永续发展的动力。早期的乡镇工业主要滞碍于交通掣肘、市场竞争、路径依赖等诸多因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乡镇工业,僵化

地固守和盲目地模仿都是行不通的,必须联系实际,锐意创新,迎难而上,扬长避短,围绕市场找题目,围绕政策做文章。要用足用活上级各项政策,本地能确定的政策要更加灵活宽松,并确保各项政策落实和承诺的兑现,不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消除部门利益思想,牢守“发展就是硬道理”的原则,不等不靠,苦干实干,在思想层面上为“工业兴乡”提供可能和条件。

二是要标本兼治,创新服务环境。落实好“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等各项措施,同时对执法部门严格监督,对滥用职权、以权谋私、损害企业合法权益的严肃查处,从根本上杜绝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和吃拿卡要、敲诈勒索现象。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降低进入“门槛”,乡镇应该建立更加宽松的审批制度,推行“零干预”,把办事程序和环节降到最简。通过严格的制度、明确的责任、有力的教育,全面营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民主公正的法制环

境和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以主动的服务、超前的服务、周到的服务为乡镇工业搭桥铺路。

三是科学定位,创新招商环境。要坚持把招商引作为乡镇工业的突破口。全面分析国内外产业发展状况,深入了解市场发展前景好的产业、市场潜在需求大的产品,真正做到对市场变化的趋势判断准确,对经济发展的先机掌握及时,为招商引资提供充分的决策依据。要突出强调本地所具有的优势,根据资本市场投资趋势,以国家产业政策为指导,正确查找和分析自身的比较优势,找准项目来源的切入点,遴选出有潜在市场需求、有本地优势的招商引资项目,不断充实项目库,做到以优引外。要深入研究国内外大型企业的投资方向和重点,攀高枝、靠大树,寻求联姻与嫁接。

二、搞好制度安排,有效建立发展机制

以民营经济为生力军,推动乡镇工业持续快速分展。乡镇工业的优势和潜

力是民营经济,希望在民间、发展靠民力。鼓励有专长的党政干部,转岗创业,离岗兴业,承办、领办、介入、租赁乡镇企业,从事乡镇工业。要降低创业门槛,降低市场准入,大力发展“能人经济”。鼓励现有企业机制创新、管理创新、产品创新与市场拓展,不断增强创新能力。通过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增强乡镇工业发展活力,促进乡镇企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致力形成“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工业态势。

建立健全信用制度,解决资金“瓶颈”。乡镇要主动向金融机构通报产业发展方向、重大项目建设资金需求等方面的情况;银行要经常向政府和有关部门通报信贷投放的重点和信贷资金运行情况,在互通互动过程中更好地服务工业经济发展。按照“政府导向,银企选择”的原则,围绕企业资产重组、招商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引导银企之间建立互惠双赢的合作关系。建立健全工业企业贷款担保基金,加强担保机构建设,成

立担保业行业协会,设立商业性或互助性信用担保机构,加大对担保公司资本金投入,采取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尽快构筑乡镇企业的融资中介平台。

要在土地等生产要素安排上予以倾斜,激励外来资本和民间资本投资乡镇工业。对在乡镇落户的工业企业,应在土地、税收等方面采取更灵活的制度安排。如地价适当让利,或整体出让后向企业收取土地补偿费和财政一定税收返还回收模式,或采取村镇集体和被征地农民共同入股,并以地产抵押向银行贷款等多种开发模式,对重点企业税收采取先征后返的扶持政策等。总之,对工业企业发展的用地、规费收取、金融、税收等各方面的制度安排要更加灵活,催生工业企业并在较短时期内迅速发展壮大。

三、实施人才战略,努力占领科技高地

实施人才“一推一揽”工程,建立乡镇工业人才成长机制。“推”即是鼓励支

持农民外出务工,大力发展“打工经济”,不仅可以直接增加农民收入,同时可以促使农民增长见识,开拓视野,学到技术,积累资金,为工业发展准备物质和思想条件。在此基础上实施“凤还巢”工程,把鼓励外出人员回乡创业、引凤还巢作为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在劳务人员集中城市设立驻外劳务中介服务机构,通过政策引导和开展各种形式的老乡联谊活动,广泛调动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的积极性。“揽”即是采取各种措施千方百计引进工业企业人才。制定优惠政策引进工业类大中专毕业生到乡镇创业,聘请发达地区工业企业退休技术人才和科研人员担任乡镇企业的技术顾问和技术骨干,依靠上级向乡镇工业选派优秀专家和科技管理人员,实现高位嫁接。加强人才信息网络建设,积极搜寻人才信息,建立各类人才库。利用驻外办事机构为引进人才牵线搭桥、提供信息。对高级人才要给予户籍调动、子女入学、住房分配、医疗保障等各种

优惠待遇。总之,要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在人才引进、使用各环节打破常规,用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营造吸引人才的良好环境。与此同时,要依托西部大开发的倾斜优惠政策,通过各部门加强对工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创建人才培训中心,把工业经营者的再教育放在重要位置,为企业家提供更多的进修机会和条件,为乡镇工业发展培养一大批安心乡镇企业、扎根乡镇企业、有志于乡镇企业发展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为乡镇工业发展夯实人力资源基础。真正培养出一批企业家队伍和一批农村经纪人队伍。

四、寻求聚集效应,推进工业集约增长

一是要着力推进重点产业发展相对集中。乡镇工业要把资源开发与农产品加工作为重中之重,重点发展资源依托型和农副产品加工型企业。依托水能、矿产、旅游、特色农产品等优势资源,有重点地选择一批项目。因地制宜建设

一片基地,因势利导发展一批企业。山区乡镇不能离开农业谈工业,要把农业产业化放在重要位置,要因地制宜、因企制宜建设农业特色基地板块,用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最终形成资源加工能力。

二是着力培植核心竞争力。一个乡镇可以构筑多种产业功能,也可以发展多个企业,但从区域经济的本质要求看,只能突出一两项功能,形成一两项强势产业。如果什么都搞,势必使有限资源得不到有效的利用,于产业发展也无益。核心企业就是核心竞争力。要加速核心企业的技术改造,增强核心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着力调优结构,打造品牌,做大做强,走质量推进之路,最终形成集群优势,产生聚集效应,形成区域特色明显、市场竞争力强的优势产业。

三是着力推进工业布局上相对集中。城镇化是工业化的结果,工业化是城镇化的条件。要对工业化、城镇化、产业化实行统筹规划,综合考虑,形成

“三化”互动的发展格局。即把工业企业集中于工业小区,引导企业向小区集聚,将工业小区建设集中于小城镇,形成“三化”互动的载体和平台,使企业上下游之间高度关联,近而形成了八峰独有的经济现象。

下载关于职业教育自身发展路径的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职业教育自身发展路径的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加快南溪职业教育发展的思考

    加快南溪职业教育发展的思考 南溪县委副书记、县长 李学焦 建设丘区科学发展先进县,推进南溪“三化”联动发展,一靠科技进步,二靠提高劳动者素质。实现南溪的率先崛起既需要一......

    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状况调研思考

    一、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1、**市共有中等职业院校4所,即**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市职业教育中心)、青铜峡职业教育中心、盐池职业中学、同心县石狮职业中学。在校生总数为4587人......

    发展我国会计职业教育的几点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发展我国会计职业教育的几点思考 作者:胡格峰 来源:《财会通讯》2003年第11期......

    关于加快中小企业自身发展的思考

    关于加快中小企业自身发展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1-7-19信息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作者:金源林 摘要:文章分析了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及发展的一般规律,提出加快中小企业自身发展应正确......

    组织部门加强自身建设的路径

    组织部门加强自身建设的路径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组织部门要以强素质、树形象为落脚点,突出抓好学习型组织建设,增强服务意识,充分发挥组织人事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

    德国职业教育思考

    第23卷第3期(总第102期)V01.23 机械管理开发MECHANICAL MANAGEMENT AND DEVELOPMENT 2008年6月 Jun.2008 No.3(SUM No.102) 学习德国项目教学法的理性思考罗建新(南海信息技术学校,广东佛山528225) 【摘要】介绍了我国职业学校学习德国基于行动导向的“项目教学法”......

    对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几点思考(合集5篇)

    对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几点思考 摘 要:本文侧重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困难的原因并 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市场;技能 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不仅......

    加快江安职业教育发展的对策思考范文合集

    加快江安职业教育发展的对策思考 江安县政府 副县长李德勇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新时期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战略决策。职业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科教兴国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