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政策性银行和商业性银行的竞争
论政策性银行与商业性银行的竞争
课题组组长:黄贤输 成员:蔡明泉 邱沁华
执笔人:蔡明泉
摘要:随着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政策性银行和商业性银行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也日益加深。本文以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为例,就政策性银行与商业性银行竞争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政策性银行;商业性银行;竞争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以下简称农发行)成立以来,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粮棉油购销政策和有关经济、金融政策,为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保护广大农民利益、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入 ,政策性银行与商业性银行的支农职责和业务范围交叉逐渐加大,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也日益加深。下面以农发行为例,就政策性银行与商业性银行的竞争问题谈几点看法。
一、政策性银行参与竞争的必要性与政策依据
(一)有关政策依据。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要求“创新农村金融体制,放宽农村金融准入政策,加快建立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政策性金融相结合,资本充足、功能健全、服务完善、运行安全的农村金融体系。”“各类金融机构都要积极支持农村改革发展。”“拓展农业发展银行支农领域,加大政策性金融对农业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信贷支持。”
200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今后,对政策性金融业务要实行公开透明的招标制,由财政给予必要的贴息等风险补偿;各家银行都要按照市场竞争原则承担政策性金融业务,通过优质服务和良好的管理提高竞争能力。”可见,深化政策性银行体制改革将成为我国国有银行改革的重点,政策性银行向开发性金融机构转型将是未来趋势。今后商业性银行不仅在商业性业务与政策性银行展开竞争,而且在政策性业务上也可以通过投标的方式参与竞争。
(二)竞争的必要性。一是进一步发挥在农村金融中的骨干和支柱作用的需要。2007年中央关于农业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指出,要进一步发挥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在农村金融中的骨干和支柱作用。这一作用的发挥需要通过一定的指标来衡量,一定的业务领域和项目来承载和支撑,包括信贷支农范围的扩大,功能的完善,信贷市场份额的提高,项目社会效益和社会影响力的提高等等。只有更好地支持和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发行才有能力在农村金融中发挥骨干和支柱作用。同时,参与竞争还可以提高农发行的市场份额和整体实力。二是实现农发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作为政策性银行,农发行必须把政策性业务放在首位,保持政策性银行的本质属性。要实现政策性与商业性的统一,就必须贯彻执行政府的政策意图,引导社会资金投向“三农”领域,坚持经营效益和社会效益优先的原则,通过竞争获得优质的客户群,形成贷款规模效应,提升自身的经营能力,并在生存和和发展的基础上,持续有效地支持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三是加快建立新型农村金融体系的需要。农发行与商业银行适度有序的竞争,可以形成一个较为合理的资金价格和利率水平,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农村,促进农村的改革发展和新农村建设。通过竞争,政策性金融可以发挥其政策性信贷资金的功能和作用,缓解公共财政的压力,弥补商业性金融的缺失,纠正商业银行在农业信贷领域作用不足和偏差。四是推进政策性银行改革的需要。向开发性金融机构转型是当前政策性银行改革的主要导向。开发性金融是一种介于商业金融和政策性金融之间的一种金融形态,需要利用市场化手段,按照商业性金融规律运作,在机构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为实现国家政策和战略导向服务。改制后,政策性银行从完全依靠政府的支持,到部分地依靠市场的竞争,做到政策性业务与市场业务的统一。农发行在业务拓展过程中与商业性银行的竞争可以更快地适应改革的需要,有利于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二、农发行与商业性银行竞争合作的现状
(一)竞争方面。农发行与商业性银行的竞争主要体现在支农职责和业务范围交叉的领域,具体包括以下几项:一是资产类业务,主要指贷款业务。目前农发行开展的涉农领域商业性贷款与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等基本相同,现有的非政策性优质客户大多与其他商业银行已建立信贷关系。二是负债类业务,主要包括企业存款、同业存款、财政性存款等。由于农发行同业定期存款主要来自农村信用社和其他商业银行,加上农发行的客户多数在商业银行也开立了账户,有些商业性银行在吸收同业存款时往往以更高的利率吸收该类存款,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发行吸收同业存款的额度和价格。三是中间业务。包括代理保险、代收代付业务、国际结算等等,中间业务是各行增加收入、调整收入结构的重要手段,当前,各银行都努力拓宽该项业务,农发行在该项业务领域处于弱势地位,缺乏竞争力。
(二)合作方面。由于政策因素决定了农发行与商业银行竞争具有局限性和阶段性,即农发行的经营范围决定了其竞争只能在为“三农”提供政策性金融服务和新农村建设等领域。现实情况下,政策性
银行与商业性银行更多地存在着合作,目的也是为更好地发挥支农作用,共同完成支持新农村建设的使命。如:农发行与工商银行在联名卡、网银系统等方面的合作就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各自的优势,农发行通过商业银行网络优势和结算服务优势来弥补自身服务功能单一的缺陷,商业银行则利用农发行支农领域企业来增加存款。又如:农村信用社及商业银行将同业存款存放农发行,将资金回流到农村,不仅支持了农业综合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并为自身发展创造了契机。
(三)农发行在竞争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法律保障。农发行从成立以来,业务范围经历多次变化,都是以某个文件的方式予以明确,缺乏政策性银行法规及相配套的体制机制,致使农发行的法律地位和职能定位缺乏相应的法律保障,不利于农发行的健康稳健发展。
2.社会影响力不够。多年来经营单一的粮棉油信贷业务及纯政策性业务,客户群比较固定,新的业务又未得到及时有效的宣传,使得社会各界对农发行的认知程度较低,影响力有限。
3.缺乏竞争优势。一是由于长期从事非竞争领域的业务,农发行大部分员工竞争意识不强,在市场营销、项目评估、贷款审查、风险管理等方面都无法与经验丰富、技术技能较全面的商业性银行相抗衡。二目前农发行的机构设置基本上维持成立之初粮棉油所形成的贷款业务量的大小来布局,机构数少。三是信贷产品和结算手段单一,结算上没有自己的网上银行、信用卡、自助终端、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等结算工具,结算速度较慢,难以为客户提供全方位多功能的金融服务,与商业银行功能全面完善的信贷产品和结算服务体系有较大差距。
三、关于农发行参与竞争的建议
(一)在竞争中加强合作。一是根据不同时期、不同使命决定是否参与竞争。农发行的业务范围,由国家根据国民经济发展和宏观调控的需要来界定。如,1998年6月-2004年7月,国务院要求农发行主要从事非竞争性领域的业务,这时,就应专心做好国务院赋予的职责。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粮改的基本到位,2004年7月以来,国务院要求农发行逐步拓展业务范围,适当开办商业性贷款业务,以弥补近年来因商业银行大量撤并机构对农村金融服务的不足。二是要在合作中竞争。目前,政策性银行与商业性银行的竞争目标是为了更好地发挥支农作用,完成国家赋予的使命。因此,竞争应该采取适度有序的方式,避免因单纯强调盈利而发生业务摩擦甚至出现恶性竞争,影响双方的合作关系。
现实情况下,政策性银行需要与商业性银行更多地展开合作,弥补农发行自身在机构、人员、业务品种、服务手段等方面存在的缺陷,目的也是为更好地发挥支农作用,共同完成支持新农村建设的使命。当前与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信用社等机构的开展合作,都取得互利共赢的效果,今后,可在更大范围与商业性银行开展合作,特别是探索银团贷款、引存邮政储蓄银行资金等方面。
(二)参与竞争的建议。
1.加强政策性法律支持体制建设和政策扶持。尽快出台《政策银行法》或《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条例》,从法律上明确农发行的法律地位、功能作用、经营目标、业务范围、管理方式、筹资机制以及利益补偿机制等内容,明确界定农发行与政府、财政、中央银行以及银行业监管机构等外部主体的关系。制定有别于商业性银行、符合我国农业发展特点以及农业政策性银行实际的监管和考核评价办法;建立
健全风险补偿机制,中央财政应充实农发行资本金,增加核心资本,或通过减免或者返还部分营业税、所得税的政策,充实农发行资本金,提高农发行自身防御风险的能力,壮大农发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完善利润分配政策,允许农发行用一定比例的利润充实资本金,留出一定比例的利润用于改善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以及用于员工的工作考核激励;中央和各级财政应拿出一部分资金,建立金融机构支农风险补偿基金,用于提供一些支农项目的贴息支持;对农发行支农贷款因不可抗力等非人为因素造成的损失,经评估核实后予以全额或一定比例的核销;中央银行对支农资金投入大、效果好的农发行降低存款准备金,实行差别的再贷款利率,以有利于农发行以更优惠的价格支持新农村建设亟需的公益性项目和准公益性项目。
2.拓展支农领域,多元化发展业务。一是要立足政策性业务,这是政策性银行的立行之本。二是开发性金融业务更主要地集中在商业性金融缺失、但具有较高的社会效益,政府高度关注,并积极引导扶持的农业和农村经济以及社会发展的“瓶颈”领域。按照“十一五”期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任务的要求,农发行应积极争取逐步扩大支农领域和渠道,加大对农村领域的信贷投入,把质量、效益寓于业务规模增长之中,根据农业、农村发展实际,当前应把农村基础设施、农业综合开发、农村公共事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小企业等领域列入农发行重点支持的领域。同时,加快发展中间业务,努力争取其他政策性银行、金融机构、外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委托的转贷业务、农产品进出口信贷等新业务,探索开展筹资担保、投标担保、预付款担保、租赁担保等多种形式的担保业务,积极探索进入农业政策性保险业务及农业高新技术项目风险投资等领域,推进农发行业务发展多元化格局的形成,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3.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影响力。一是宣传推广统一的农发行视觉形象识别系统,提高社会对农发行的认知度,树立农发行现代银行的形象。二是多渠道地扩大对农发行性质、职能、办行宗旨及服务方向等方面的宣传,提高社会认知度;三是及时传导农发行变化较快的信贷政策和不断拓宽的业务领域,发掘客户群,更大范围地发挥支农作用;四是突出对地方经济的支持是扩大自身影响力的关键手段,农发行应利用不断丰富的业务品种,延伸支农触角,做强做大业务,占据一定市场份额。
4.充分利用现有优势,做大做强业务。农发行作为政策性金融具有政策优势、利率优势、资金优势和国家信用优势等有利条件,加上农发行专门从业农村金融服务,与商业银行相比具有专业优势和系统优势,农发行应加大优势宣传,吸引优质客户;同时利用多年来与政府合作的关系,加快建立政银企合作平台,利用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政策、信息、人脉等优势,走政府推荐项目、农发行独立审贷之路,提升竞争力。
5.增强内部控制能力,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农发行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在盘活存量资产,同时,提高风险管理水平,防控增量风险,提高资产质量。必须建立健全切合其实际的内部控制体制和风险防范管理机制,达到内控有标准、部门有制约、操作有制度、岗位有职责、过程有监控、风险有监测、工作有评价、事后有考核。确保国家法律、政策和农发行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确保农发行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的全面实施和充分实现;确保风险管理体系的有效性;确保业务有记录、财务信息和其他管理信息的及时、真实和完善;确保农发行整体风险控制在监管要求范围之内。逐步实现以构建健全的内控组织体制,建设良好的管理流程,制定具体的风险控制措施和
问责体系,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和手段;建立健全风险预警和风险报告制度;真正实现一级法人垂直管理的审计体制。
6、完善功能体系。要按照现代银行要求,加强自身建设,缩小与商业银行的差距。一是重视人才培养。加强队伍建设,提高队伍素质,尽快建立一支了解市场、熟悉业务、擅长管理,懂政策、懂法律、懂市场,具有较强的责任感和创造性的专业队伍。二是完善机制。改变目前以利润为核心进行设计的考核评价体系,纠正由此造成的误导和偏差,重塑政策性银行的办行方向和初衷。要健全和完善员工的激励约束机制,优化人员结构,促进人员素质综合水平提高。同时完善各项管理机制,如科学决策机制、决策执行机制、权力监督机制、客户营销机制、客户维护机制等等,确保决策科学、执行有力、监督有效、经营管理科学。三是优化组织体系。要改变目前的机构布局,根据业务发展需要,调整优化分支机构的设置,将人力资源配置到客户资源较丰富、企业发展程度较高、发展速度较快的地区;同时要推进机构扁平化和营运集中管理,加强二级分行经营管理职责,优化内部资源配置,提升经营管理效率,增强整体竞争力。四是加快现代科技手段建设。技术创新是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源泉。现代科技特别是信息技术,正日益成为现代银行的标志,成为银行客户管理、风险防范和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为经营决策和业绩考核评价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农发行的经营管理要以现代科技水平为支撑,加大科技投入,加快信息化、网络化建设步伐,建立具有农发行特色的客户管理、风险控制和结算系统。参考文献:
①周小川,2005:《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学习时报》第311期,2005年11月14日。
②周小川,2006:《积极推进中国政策性银行的改革与发展》,《中国金融》,2006年05月。
第二篇:我国三大政策性银行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一、性质与任务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1994年4月19日发出的《关于组建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通知》(国发[1994]25号)成立的国有农业政策性银行,直属国务院领导。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主要任务是: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以国家信用为基础,筹集农业政策性信贷资金,承担国家规定的农业政策性和经批准开办的涉农商业性金融业务,代理财政性支农资金的拨付,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在业务上接受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指导和监督。
二、组织机构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在机构设置上实行总行、一级分行、二级分行、支行制;在管理上实行总行一级法人制,总行行长为法定代表人;系统内实行垂直领导的管理体制,各分支机构在总行授权范围内依法依规开展业务经营活动。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总行设在北京。其分支机构按照开展农业政策性金融业务的需要,并经银监会批准设置。截至2006年底,除总行及总行营业部外,设立省级分行30个;地(市)分行(含省级分行营业部)330个,地(市)分行营业部210个,县(市)支行1600个,县级办事处3个。目前暂未在西藏自治区设立分支机构。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系统现有员工约5.9万人。
三、业务范围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业务范围,由国家根据国民经济发展和宏观调控的需要并考虑到农发行的承办能力来界定。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成立以来,国务院对其业务范围进行过多次调整。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目前的主要业务是:
(一)办理粮食、棉花、油料收购、储备、调销贷款。
(二)办理肉类、食糖、烟叶、羊毛、化肥等专项储备贷款。
(三)办理粮食、棉花、油料加工企业和农、林、牧、副、渔业的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
(四)办理粮食、棉花、油料种子贷款。
(五)办理粮食仓储设施及棉花企业技术设备改造贷款。
(六)办理农业小企业贷款和农业科技贷款。
(七)办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贷款。支持范围限于农村路网、电网、水网(包括饮水工程)、信息网(邮政、电信)建设,农村能源和环境设施建设。
(八)办理农业综合开发贷款。支持范围限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和农村流通体系建设。
(九)办理农业生产资料贷款。支持范围限于农业生产资料的流通和销售环节。
(十)代理财政支农资金的拨付。
(十一)办理业务范围内企事业单位的存款及协议存款、同业存款等业务。
(十二)办理开户企事业单位结算。
(十三)发行金融债券。
(十四)资金交易业务。
(十五)办理代理保险、代理资金结算、代收代付等中间业务。(十六)办理粮棉油政策性贷款企业进出口贸易项下的国际结算业务以及与国际业务相配套的外汇存款、外汇汇款、同业外汇拆借、代客外汇买卖和结汇、售汇业务。
(十七)办理经国务院或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的其他业务。
四、资金来源与运用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注册资本为200亿元人民币。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运营资金的来源是:
(一)业务范围内开户企事业单位的存款;
(二)发行金融债券;
(三)财政支农资金;
(四)向中国人民银行申请再贷款;
(五)同业存款(信用社以及财务公司、信托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开办的存款业务)
(六)协议存款
(七)境外筹资。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运营资金来源长期以来主要依靠中国人民银行的再贷款,从2005年开始加大了市场化筹资的力度,目前暂未开展境外筹资业务。截至2006年12月末,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向中国人民银行再贷款余额3870亿元,金融债券余额3131亿元。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运营资金目前主要用于粮棉油收购等流动资金贷款。截至2006年12月末,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各项贷款余额为8844亿元,其中粮油贷款7454亿元,棉花贷款1173亿元。
五、发展历程
为完善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和区域发展政策,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于1994年4月19日发出《关于组建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通知》,批准了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章程和组建方案。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于1994年6月30日正式接受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划转的农业政策性信贷业务,共接受各项贷款2592亿元。1995年4月底,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完成了省级分行的组建工作。1996年8月至1997年3月末,按照国务院《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增设了省以下分支机构,形成了比较健全的机构体系。1998年3月,国务院决定将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承办的农村扶贫、农业综合开发、粮棉企业附营业务等项贷款业务划转到有关国有商业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主要集中精力加强粮棉油收购资金封闭管理。
2004年以来,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业务范围逐步拓展。一是根据国务院粮食市场化改革的意见,将传统贷款业务的支持对象由国有粮棉油购销企业扩大到各种所有制的粮棉油购销企业。二是2004年9月,银监会批准农发行开办粮棉油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加工企业贷款业务。三是2006年7月,银监会批准农发行扩大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业务范围和开办农业科技贷款业务。四是2007年1月,银监会批准农发行开办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农业综合开发贷款和农业生产资料贷款业务。目前,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已形成了以粮棉油收购信贷为主体,以农业产业化信贷为一翼,以农业和农村中长期信贷为另一翼的“一体两翼”业务发展格局。
六、对外往来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成立以来,与国际金融组织和有关国家金融机构建立了广泛联系。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是亚太农协和国际农业信贷联合会的正式会员,总行行长出任亚太农协执行委员会的中国执行委员,国际农业信贷联合会执行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近期成为国际金融协会的联系会员。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先后组团考察了亚太地区和欧美地区多个国家的政策性银行和有关金融机构,与日本农林渔业公库、泰国农业和农业合作社银行等分别签订了双边人员交流协议。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已与26家国外银行建立了代理行关系。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于1997年7月在北京成功举办了中国农村信贷扶贫国际研讨会;2000年10月,在北京成功承办了亚太农协第42届执委会会议;2003年9月,在北京成功承办了亚太农协第14届大会暨第46届执委会会议。2007年4月,在昆明成功承办了亚太农协农村金融政策与监管框架高层论坛暨第52届执委会会议。
七、农发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以人本管理为核心,以学习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发展为宗旨,大力弘扬和培育“至诚服务、有效发展、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的核心理念,努力打造“建设新农村的银行”的品牌形象,建设具有鲜明时代特征、丰富管理内涵和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为农发行改革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持,为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八、农发行企业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
通过全行上下的共同努力,进一步完善符合现代银行要求和农村政策性金融规律的体制机制、管理制度,形成全体员工自觉实践我行核心理念、自我规范与约束职业行为的局面;建设全员学习、全程学习的学习型银行,促进员工的全面发展,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提高执行政策能力,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提高金融服务质量,打造农业政策性银行的品牌,不断提升在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中的形象;全面增强我行的凝聚力、创新力、执行力和核心业务能力,实现企业文化与我行发展战略的和谐统一,我行的发展与员工发展的和谐统一。
九、农发行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
1、全力打造“建设新农村的银行”的品牌形象;
2、大力弘扬和积极培育农发行企业文化核心理念;
3、实施制度文化建设,规范员工行为。提高管理效能;
4、提高员工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5、建立视觉识别体系,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
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方法和途径
1、牢牢把握“四个结合”;
2、广泛开展企业文化的学习、教育和宣传活动;
3、积极培育企业文化建设示范点;
4、大力营造浓厚的企业文化氛围;
5、全面加强专业文化建设。
中国国家开发银行
国家开发银行(CHINA DEVELOPMENT BANK)
国家开发银行官方网站网址:http://www.xiexiebang.com/
国家开发银行于1994年3月成立,原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政策性金融机构。2008年12月16日国家开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注册资本为3000亿元。我国最大的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转型为商业银行,标志着我国政策性银行改革取得重大进展。目前在全国设有32家分行和4家代表处。
自1994年成立以来,开行认真贯彻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发挥宏观调控职能,有力支持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在关系国家经济发展命脉的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重大项目及配套工程建设中,发挥长期融资领域主力银行作用。截至2007年底,国开行成立时的500亿元注册资本金已形成3200亿元的净资产;不良贷款率在1%以内,本息回收率连续9年保持先进水平。
作为政府的开发性金融机构,开行坚持与时俱进,把融资优势与政府的组织优势相结合,用建设市场的方法实现政府的发展目标,构建支持中国经济发展的体制动力,实现项目建设和体制建设双成功的目标。
职责和使命
国家开发银行成立于1994年,直属国务院领导,以“增强国力,改善民生”为使命。
(一)国家开发银行贯彻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筹集和引导社会资金,缓解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致力于以融资推动市场建设和规划先行,支持国家基础设施、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等领域的发展和国家重点项目建设;
(二)向城镇化、中小企业、“三农”、教育、医疗卫生和环境保护等社会发展瓶颈领域提供资金支持,促进科学发展和和谐社会的建设;
(三)配合国家“走出去”战略,积极拓展国际合作业务。
国家开发银行坚持以市场化方式实现国家的发展战略和政策,努力保持和发展国际先进的市场业绩,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增强国力,改善民生”的使命。战略重点
(一)支持国家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建设。
(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
(三)加快推进国际合作业务,交流发展经验。
(四)以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为切入点,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五)加强对中小企业及教育、医疗等社会瓶颈领域的支持,承担社会责任。
(六)加强与各类金融机构合作,促进中小金融机构的改革与发展。
十年中,开行累计向“两基一支”领域的重要行业4000多个项目发放贷款16000多亿元。黄河上下,大江南北,西北边陲,东南沿海,西部大开发,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到处都有开行的足迹和身影。在重大项目建设中,开行发挥政府和市场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构造信用结构,积极“铺路”、“搭桥”,引导社会资金投向。
近年来,开行把有限的资源集中用于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能源、交通等“瓶颈”行业,严格控制贷款投向重复建设高发领域。2004年里,开行在这些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重点支持了国家石油储备、南水北调、北京奥运、上海世博等一大批国家重大项目。截至2004年底,开行的信贷资产达13786亿元。在去年发放的贷款中,“煤电油运”占比超过60%;在评审承诺的贷款中,电力、铁路、电信、公路、公共设施、石油石化等主要行业占比达82%。与此同时,开行加大了对中西部地区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投入,占全年贷款的近50%。开行还加强了与有关部门的合作,在西部地区城市规划、长三角、京津冀区域发展规划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1998年以来,陈元行长领导开行把国际先进的金融原理与中国国情实际结合起来,从转变思想观念入手,树立国家信用与市场业绩相统一的办行宗旨,确立在“市场环境下,银行框架内”的运作思路,瞄准国际标准,锐意改革,开发性金融得到蓬勃发展。与此同时,开行也收获了良好的市场业绩,主要经营指标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截至2004年底,当期本息回收率99.77%,本息回收连续20个季度保持国际先进水平;不良贷款率1.21%,同比下降0.13个百分点;风险准备金对不良贷款覆盖率285%;资本充足率10.51%。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面向未来,开行充满信心,树立了建设国际一流市场业绩的开发性金融机构的目标。开行将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开发性金融的实践,办成以政府信用建设市场的银行、以市场方法解决政府热点的银行、能够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银行,把在基础设施领域的实践成果拓展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基础和支柱上来,以国际先进市场业绩的开发性金融,缓解和消除资源、供给约束“瓶颈”,体制“瓶颈”,立足于“五个统筹”,进一步打通融资渠道,通过融资促进治理结构、法人、现金流和信用建设,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建设的先行者、开拓者和先锋,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中国进出口银行
中国进出口银行(The Export-Import Bank of China)
中国进出口银行网站: http://www.xiexiebang.com
中国进出口银行成立于 1994 年,是直属国务院领导的、政府全资拥有的国家政策性银行,其国际信用评级与国家主权评级一致。目前在国内设有 7 家营业性分支机构和 6 个代表处,在境外设有东南非代表处和巴黎代表处;与 140 家银行建立了代理行关系。
中国进出口银行是我国外经贸支持体系的重要力量和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机电产品、成套设备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和对外承包工程及各类境外投资的政策性融资主渠道、外国政府贷款的主要转贷行和中国政府援外优惠贷款的承贷行,为促进我国开放型经济的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主要职责
中国进出口银行的主要职责是贯彻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外经贸政策、金融政策和外交政策,为扩大我国机电产品、成套设备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推动有比较优势的企业开展对外承包工程和境外投资,促进对外关系发展和国际经贸合作,提供政策性金融支持。
主要业务范围
1、办理出口信贷(包括出口卖方信贷和出口买方信贷);
2、办理对外承包工程和境外投资类贷款;
3、办理中国政府对外优惠贷款;
4、提供对外担保;
5、转贷外国政府和金融机构提供的贷款;
6、办理本行贷款项下的国际国内结算业务和企业存款业务;
7、在境内外资本市场、货币市场筹集资金;
8、办理国际银行间的贷款,组织或参加国际、国内银团贷款;
9、从事人民币同业拆借(金融机构,主要是商业银行之间为了调剂资金余缺,利用资金融通过程的时间差、空间差、行际差来调剂资金而进行的短期借贷)和债券回购;
10、从事自营外汇资金交易和经批准的代客外汇资金交易;
11、办理与本行业务相关的资信调查、咨询、评估和见证业务;
12、经批准或受委托的其他业务。
第三篇:政策性银行法律地位论文
[内容提要] 本文探讨了政策性银行的法律地位问题。政策性银行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过程中新出现的一种新型法人,具备我国法律关于法人成立的条件,具有独立的法人地位;但我国民法对法人的分类并不能囊括政策性银行这类新出现的法人,因为政策性银行的性质和任务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既不是企业法人、机关法人,也不是事业单位法人、社会团体法人;“入世”后强调公私法的区分和公法人私法人的划分,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从我国政策性银行设立的目的、宗旨及国外的实践来看,政策性银行应是公法人,具有充分的根据。理论界对政策性银行法律地位的认识存在偏差,应予纠正。
一、引言
所谓政策性银行系指那些多由政府创立、参股或保证的,不以营利为目的,专门为贯彻、配合政府社会经济政策或意图,在特定的业务领域内,直接或间接地从事政策性融资活动,充当政府发展经济、促进社会进步、进行宏观经济管理工具的金融机构。1 政策性银行的产生和发展是国家干预、协调经济的产物。2 当今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建立有政策性银行,其种类较为全面,并构成较为完整的政策性银行体系,如日本著名的“二行九库”体系,包括日本输出入银行、日本开发银行、日本国民金融公库、住宅金融公库、农林渔业金融公库、中小企业金融公库、北海道东北开发公库、公营企业金融公库、环境卫生金融公库、冲绳振兴开发金融公库、中小企业信用保险公库;韩国设有韩国开发银行、韩国进出口银行、韩国中小企业银行、韩国住宅银行等政策性银行;法国设有法国农业信贷银行、法国对外贸易银行、法国土地信贷银行、法国国家信贷银行、中小企业设备信贷银行等政策性银行;美国设有美国进出口银行、联邦住房信贷银行体系等政策性银行。这些政策性银行在各国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构成各国金融体系两翼中的一部分。
根据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及其他文件,我国也于1994年相继建立了国家开发银行(1994年3月17日)、中国农业发展银行(1994年11月8日)、中国进出口银行(1994年7月1日)三家政策性银行。迄今,我国政策性银行设立、运作已近八年,但人们对于政策性银行的法律性质问题却并不明确。笔者认为,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研究和解决这个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文试图对此问题加以探讨,以促进我国法人制度的改革和创新。
二、我国政策性银行是独立法人
法人是一种享有民事立体资格的组织。国外的政策性银行立法一般均确认政策性银行具有独立的法人地位。例如,《韩国产业银行法》第2条规定,韩国产业银行为法人;《韩国住宅银行法》第2条规定,韩国住宅银行为法人;《韩国进出口银行法》第2条规定,韩国进出口银行为法人;《韩国中小企业银行法》第3条规定,韩国中小企业银行为法人。《日本输出入银行法》、《日本开发银行法》、《日本农林渔业金融公库法》等关于“二行九库”的立法也均确认这些政策性银行具有法人资格。
根据《决定》的规定,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均为独立法人。经国务院批准的《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章程》第2条也规定,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为独立法人。但《决定》、国务院《关于组建国家开发银行的通知》、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家开发银行组建和运行方案》及《国家开发银行章程》却对国家开发银行是否为独立法人均未予明确规定。
3笔者认为,国家开发银行也是独立法人。理由如下:
(一)我国《民法通则》第37条规定,法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1、依法成立;
2、有必要的财产或经费;
3、有自已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
4、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而国家开发银行是依据《决定》、国务院《关于组建国家开发银行的通知》、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家开发银行组建和运行方案》、《国家开发银行章程》成立的,也即是依法成立的;国家开发银行注册资本为500亿元人民币,由财政部核拨,因而有必要的财产和经费;国家开发银行有自己的法定名称,有较为健全的组织机构,如行长、副行长、行长会议、监事会及若干职能部门;有固定的场所,其总部设于北京,并在全国设有若干分行;在业务运营当中,国家开发银行是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可见,国家开发银行具备法人的各项条件。
(二)、同一年成立、而资产规模、业务量、业务范围、影响力等都要比国家开发银行小得多的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都是独立法人,4 国家开发银行就没有理由不能成为独立法人;
(三)、包括国家开发银行在内的政策性银行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符合建立政策性银行的初衷,有利于实现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的分离,有利于政策性银行加强经营管理,实行独立核算,自主、保 本经营,责权利统一,建立风险责任机制;
(四)、从国务院有关组建国家开发银行的规范性文件的规定精神来看,国家开发银行事实上是被作为独立法人来对待的,如:国家开发银行制定有自己的《章程》;有国家核拨的注册资本金;实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独立开展业务活动;是直属国务院领导的政策性金融机构(正部级单位)等等。
总之,我国的三家政策性银行均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当属无疑。
但是,仅仅明确了政策性银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还不够,我们还必须进一步明确其应属于何种性质的法人。
三、我国政策性银行应是公法人
5(一)我国民法对法人的分类并不能囊括政策性银行这类新出现的法人
我国现行《民法通则》将法人分为企业法人与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法人两大类。笔者认为,这种分类并不能将我国的政策性银行这类新出现的法人包括进去。这是因为:
1、政策性银行不是企业法人。企业法人是指以营利为目的的、独立从事商品生产经营活动的法人;其中以营利为目的、具有独立经济利益是其重要的法律特征。6 而政策性银行区别于其他商业性金融机构的主要特征便是不以营利为目的,专门贯彻、配合政府社会经济政策或意图,以追求社会整体效益为依归;7 它具有一定的独立经济利益,也要加强经济核算,争取保本微利,但它并不象商业性金融机构那样非常强调自己的独立经济利益。从另一个角度看,如果政策性银行为企业法人,那么它们就与商业银行毫无二致,其设立与运作也必须适用《商业银行法》的规定,而这显然是有违《商业银行法》的规定 8 和国务院有关规定的。因而,我国的政策性银 行不是企业法人。有人认为,我国政策性银行是国有企业法人,并没有充足的理由。92、政策性银行不是机关法人。机关法人是指依照国家法律和行政命令组建的、以从事国家管理活动为主的各级国家机关。它们是代表国家从事管理活动的组织。10 从不以营利为目的这一特征来看,政策性银行和机关法人是一样的;但机关法人另外具有的代表国家从事管理活动、依法享有、行使国家赋予的公权力的特征却是政策性银行所根本不具备的。虽然政策性银行充当政府发展经济、促进社会进、进行宏观经济管理的工具,但政策性银行本身并不是政府的组成部门,不是国家机关。因此,政策性银行不是机关法人。
3、政策性银行不是事业单位法人。事业单位法人是指从事非营利性的社会各项公益事业的各类法人,包括从事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电影、教育、文艺等事业的法人,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这些法人组织不以营利为目的,一般不参与商品生产和经营活动,虽然有时也能取得一定收益,但属于辅助性质。11 在不以营利为目的这一点上,政策性银行与事业单位法人是一致的;但如前所述,事业单位法人的活动仅限于文化、教育、卫生、体育、新闻、出版等方面的社会公益事业,虽与商品经济活动不能截然分开,但并不是主要的经济活动参与者。而政策性银行的业务活动则主要包括农业发展、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的支持、进出口贸易促进等我国经济建设与发展的重要领域,是为专门贯彻、配合政府的社会经济政策或意图而开展活动的,以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协调发展,追求社会整体效益为已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可见,政策性银行不属于事业单位法人。有人认为,政策性银行是根据政府宏观决策和法规行事,注重实现政府的政策意图和社会效益,因而政策性银行应属于公益法人,而且独出心裁地称为“公益(事业)法人”,12 意在指其为公益性的事业单位法人,不免有些牵强附会,又?钊朔呀狻?br> 另外,我国民法中尚有社会团体法人。很明显,政策性银行同样不属于社会团体法人,这勿庸笔者赘言。
既然政策性银行这类法人不能归入到我国民法对法人的任一分类中,那么政策性银行究竟是什么性质的法人呢?
(二)政策性银行应是公法人
1、关于公法人的含义
公法人是与私法人相对的概念,将法人分为公法人和私法人是大陆法系的一种主要的法人分类,是法人分类的高度抽象,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但主张区分公法人与私法人者对如何进行区分并无统一标准,而是存在多种学说:
(1)目的说。即以公共利益为目的而设立的法人为公法人,以私人
利益为目的而设立的法人为私法人。
(2)设立依据说。即依公法而设立的法人为公法人,依私法而设立的法人为私法人。
(3)设立者说。即由国家或公共团体设立的法人为公法人,由私人
设立的法人为私法人。
(4)法律关系说。即对国家有特别利害关系并受国家特别保护的法
人为公法人,反之则为私法人。
(5)权力说。即凡行使或分担国家权力或政府职能的法人为公法人,反之则为私法人。
(6)一般社会观念说。即依当时的社会观念认为是公法人者即为公
法人,认为是私法人者则为似法人,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
笔者认为,上述学说都只从某一方面而不是完整地描述了区分的标准。笔者主张应采目的说与设立者说,即由国家或公共团体以公共利益为目的而设立的法人为公法人。其余诸说的缺点或是涵盖不周延易导致以偏盖全,或是因确定性差而不足采信。
公私法人的划分是建立在公私法划分的基础上的,是西方学者把法律
分为公私法的产物。前苏联和东欧国家由于摒弃公法与私法的划分故不承认公法人与私法人的区分。我国法学理论由于受前苏联理论的影响,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将我国一切法律均视为公法,而否认有私法之存在。这一理论产生于、也适应了以前权力高度集中的行政经济体制的要求。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特别是在加入世贸组织后,这种理论显然已经不能适应现实的需要。基于市场经济本身的性质,在当前强调公私法的区分,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有学者主张,区分公法与私法是建立市场经济法律制度的前提,力主应区分公法与私法。13 笔者同意这一主张,并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只要承认公法与私法的划分,便存在公法人和私法人划分的重要价值和意义。我国已有学者肯定这种划分的法律意义。14
2、政策性银行应是公法人的理由
既然我国法律体系在传统上属于大陆法,而我国现行民法对法人的分
类又不能涵盖政策性银行这类新型法人,笔者认为,不妨从公法人与私法人划分的角度来分析一下政策性银行的法律性质。笔者认为,政策性银行应属于公法人,其理由如下:
(1)、政策性银行的目的和宗旨是服务于公共利益的。政策性银行不以营利为目的,而应追求社会整体效益,服务于公共目的。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政策性金融业务与逐利的经营性业务常常是矛盾的,也就是说,政策性业务是非营利的或低盈利的。比如,一国落后地区的开发,对该国经济平衡发展、社会安定与进步有很大意义。然而,在经济现代化过程中,若以营利为指向,则相对缺乏的资金不仅不会流向落后地区,而且会出现从落后地区漏出,流向资金盈利率较高的经济发达地区。在此情况下,对商业性金融机构而言,追逐营利的理性行为与宏观经济发展目标是相悖的。这样,只有由政府创设的政策性银行,不以营利为目的,而是服从宏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要求,才能向落后地区输送资金,对于由此而产生的亏损,由政府给予补贴,或担保其债务。但这并非意味着政策性银行忽视经营活动的收益,就必然发生亏损。
(2)、政策性银行由国家设立或控制。与商业性金融机构不同,政策性银行绝大多数是由政府直接出全资或部分出资创立,如日本“二行九库”、韩国的政策性银行、美国进出口银行、我国三家政策性银行均是由国家出全资创立的;或是由国家作保证而设立。而不论政策性银行如何设立,它们都是以国家作为后盾,其组织与活动由国家控制和掌握,并与国家、政府保持极其密切的联系,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整体利益的需要,并为贯彻、配合政府社会经济政策和意图服务。
(3)、一些同属于大陆法系传统的国家,如日本、法国,其政策性银行立法中均规定政策性银行为公法人。
有学者认为,政策性银行属于公益(事业)法人;15 事实上,公益法人属于社团法人之一种,而社团法人又属于私法人之一种,因而,这些学者实际上是主张政策性银行属于私法人的一种。笔者认为,这是缺乏充分根据的,因而也是不能成立的。
笔者认为,只要承认公私法划分在中国的有效性,政策性银行是公法人这一命题便告成立。
注释:、参见白钦先、曲昭光著:《各国政策性金融机构比较》,中国金融出版社1993年版,第27页。、参见张长利:《政策性银行法律制度研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999年,第4页。、不过从《决定》的有关规定及其他有关国家开发银行组建文件的精神中可隐约看出,国家开发银行事实上是被作为法人对待的。、如从注册资本金来说,国家开发银行为500亿元人民币,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为200亿元人民币,中国进出口银行为33.80亿元人民币。、同注2,第14、15页。、佟柔主编:《中国民法学·民法总则》,中国人民公安大学1992年版,第171、172页。、同注1,第27、28页。、参见《商业银行法》对商业银行的定义及其他条款的规定。、徐孟洲主编:《中国金融法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83页;史际春、邓峰著:《经济法总论》,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98页;刘廷焕、徐孟洲:《中国金融法律制度》,中信出版社1997年版,第82页。《国家开发银行财务管理暂行办法》第3条提到,国家开发银行要办理工商登记;依笔者理解,这实际上是在把国家开发银行作为企业对待,因为在我国,只有企业才需要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工商登记。、同注6,第178页。、同注6,第179页;佟柔主编:《中国民法》,法律出版社1990年版,第99页。、徐孟洲主编:《中国金融法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87页;但在该书中还有一个观点,即政策性银行为企业法人,见该书第83页;郑人玮;《日本政策性金融法初探》,载《日本研究》1998年第1期;但在该文中,作者的观点与日本政策性银行均为公法人的法律事实是不相符的。石少侠主编:《经济法概论》(成人高等教育法学教材),法律出版社。、王家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建设问题》,载司法部法制宣传司编:《中共中央举办法律知识讲座纪实》,法律出版社1995年版。、江平主编:《法人制度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43页。笔者认为,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将会出现更多的、旧的法人分类方法所不能包容的新型法人,如存款保险公司、公证机构等等,只能以公法人与私法人的分类方法来划分。、同注12。
第四篇:信用社(银行)商业性物业抵押贷款管理办法
信用社(银行)商业性物业抵押贷款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拓展商业性物业抵押贷款市场,规范信贷行为,防范贷款风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等法律及《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基本办法》等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商业性物业抵押贷款(“速贷通”)是指农村信用社(以下简称农信社)向商业性物业所有权人发放、以其所拥有或购置的商业性物业作为抵押、并以物业经营收入为主要还本付息来源的贷款。
以第三人所有的商业性物业作为抵押为借款人向农信社申请的贷款提供担保的,依照本办法执行。
本条规定的第三人仅限于借款公司的股东或者借款人的家庭成员,但无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股东或家庭成员除外。
第三条
本办法所指商业性物业特指以下类型的房地产:
(一)商铺、商场;
(二)商品交易市场、综合商业设施;
(三)商务办公楼、写字楼;
(四)星级宾馆酒店;
(五)工业园区用于出租的标准厂房。
第四条
农信社办理商业性物业抵押贷款要遵循精心选择、谨慎估价、合理取值、额度适当及法律手续完备、变现能力优先的原则。
第二章 贷款申请及受理
第五条
申请商业性物业抵押贷款的借款人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基本办法》第七条第(二)项规定的信贷准入基本条件;
(二)能提供符合本办法规定条件的抵押物;
(三)抵押物的所有权人、共有人(家庭成员)同意以其拥有所有权的商业性物业提供抵押;
(四)愿意与农信社签订商业性物业经营收入监管协议,承诺有关商业性物业的所有资金结算、代收代付等中间业务在农信社办理,接受农信社对物业营运收入、支出款项的封闭式监管;
(五)具备经营管理商业性物业的能力;
(六)农信社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六条
用于抵押的商业性物业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一)房产所有权、土地使用权的权属清晰,且没有拖欠物业的建筑承包人的工程建设价款;
(二)未被设定抵押或者虽然被设定抵押,但置换他行债权后农信社可以取得商业性物业的第一顺序抵押权;
(三)竣工验收并投入正式商业运营一年以上,经营性现金流量充裕、综合收益较好、还款来源稳定,预期市场前景看好;
(四)位于成熟商业社区或工业园区;
(五)商业性物业市场定位准确,目标客户稳定;
(六)除工业园区用于出租的标准厂房占用范围内的土地可以为工业用途的出让土地使用权外,其他物业的土地使用权必须为国有商业(含商住、综合及混合用地)出让性质。
第七条
申请商业性物业抵押贷款时,应提供以下资料:
(一)借款申请。
(二)借款人或抵押人的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自然人为借款人或抵押人时提供身份证明)。
(三)借款人验资报告和公司章程。
(四)借款人贷款证(卡)和资信证明材料。
(五)由借款人或抵押人股东大会(职代会)或董事会(理事会)根据企业章程作出的同意借款、同意以商业性物业抵押的决议。
抵押人为有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的,应当依照《农村信用社贷款抵押担保管理办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提交有关资料。
抵押人为自然人的,还应提供家庭成员同意抵押的书面文件;抵押物有共有人的,应提供财产共有人同意抵押的书面文件。
(六)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借款人最近一个的财务报表及最近一个月的财务报表。
(七)商业性物业竣工验收合格的证明材料、权属证书。
(八)借款人对外出租的有关协议、合同。
(九)与借款用途有关的合法性证明文件。借款人为房地产开发企业且拟将贷款用于开发房地产项目的,应提供开发资质等级证书及相关开发许可文件。
(十)农信社要求提供的其他证明文件和材料。
第八条
借款人原则上应当向其商业性物业所在地农信社申请商业性物业抵押贷款,借款人以异地商业性物业作为抵押向本地农信社申请贷款的,应经市州联社(办事处)信贷管理部门同意。
第三章 尽职调查与客户评价
第九条 农信社在受理借款人商业性物业抵押贷款申请后,应安排二名信贷员共同进行尽职调查,共同完成客户评价意见。
第十条
尽职调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借款人、抵押人是否具备申请商业性物业抵押贷款的主体资格;
(二)贷款用途是否合理、是否违反国家关于信贷资金投向的禁止性、限制性规定;
(三)商业性物业权属登记的真实性。房屋所有权和国有出让土地使用权证书是否真实、有效,有无权利瑕疵,是否为司法机关查封、扣押,是否为其他债权人设定他项权利;
(四)商业性物业现场实物与产权登记是否存在差异及对其价值的影响;
(五)城市规划和交通环境是否对商业性物业的存续构成影响;
(六)借款人的信用记录及社会评价;
(七)商业性物业租金价格、收益能力及变现能力。第十一条 尽职调查以现场实地考察为主,主要包括以下工作方式:
(一)到商业性物业所在地现场,观察其地理位置、商业氛围、交通条件及人流、物流、车流量;
(二)到商业性物业登记部门,调阅权属档案,核实所有权、使用权证,了解商业性物业产权的形成、变更过程,有无影响抵押权实现的因素;
(三)走访商业性物业财产共有人,了解商业性物业的共有方式、共有人对设定抵押的态度;
(四)走访商业性物业的使用人,了解商业性物业的管理、维护状况、租金标准及承租人的经营状况;
(五)分别向商业性物业所有权人及承租人或参与物业经营者查阅、核对租赁合同、联营合同、加盟合同及其他与物业经营有关的合同、协议文本;
(六)了解相邻物业的经营状况;
(七)与评估人员沟通,了解对拟抵押商业性物业的估价依据、方法及取值理由。
第十二条 信贷员应当根据尽职调查结果对借款人和商业性物业进行书面综合评价。综合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借款人基本状况;
(二)贷款用途的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
(三)拟抵押商业性物业的产权登记、使用、维护、收益状况,及对其作出估价取值、变现能力的评判;
(四)走访获得的对贷款决策有意义的信息;
(五)借款人家庭成员、股东及财产共有人对以商业性物业抵押向农信社贷款的态度;
(六)评价结论。对贷款金额多少、期限长短、利率高低、抵押比率及风险控制提出建议。
第四章 风险控制
第十三条
严格贷款条件。农信社发放商业性物业抵押贷款应严格遵守本办法第五条和第六条规定的各项条件。借款人及商业性物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农信社不得发放商业性物业抵押贷款。
(一)借款人以套现为目的恶意抵押的;
(二)借款人对外有经济纠纷,足以影响其正常生产经营的;
(三)借款人与承租人有租赁合同纠纷,足以影响其商业性物业继续出租或其他承租户正常经营的;
(四)借款人将商业性物业以明显低于市场租金价格出租的;
(五)自贷款申请日起算,商业性物业所有权人与承租人签订固定租金租赁合同的剩余履行期限超过5年的;
商业性物业分开出租给多人的,租赁合同剩余履行期限按多个租赁合同平均计算;
(六)出租的商业性物业的租金已经办理应收账款质押的;
(七)商业性物业不能单独处置或变现能力较差的;
(八)商业性物业记载的产权人与实际持有产权证明的人不是同一人,且物业记载的产权人未到农信社亲自办理授权手续的;
(九)家庭成员或财产共有人不同意抵押的。
第十四条
严格确定商业性物业的价值。要按照《农村信用社贷款抵押担保管理办法》的规定对商业性物业的价值进行评估或内部估价。价值确定应坚持依法合规、勤勉审慎、现场观测、流动性优先的原则。中介机构出具的资产评估报告书只能作为确定价值的重要参考之一,不得作为抵押资产估价取值的唯一依据,商业性物业的租售比过高的,应相应下调取值比例。第十五条 严格控制贷款额度和期限。商业性物业抵押贷款的额度和期限原则上按以下方式确定:
(一)以出租为主,商业性物业所有权人不负责经营的,贷款期限最长不超过8年(贷款期限均不得超过借款人法定经营期限和土地使用权证记载的剩余使用年限,下同),贷款额度不超过贷款期间内租赁收入总额的80%,租赁经营税费负担较高的地区,应下调比例。租赁费包含物业管理费用的,应在剔除后计算租赁收入,已经预收的不能再计入租赁收入总额。
除租赁收入外,借款人有明确、可控的还款来源的,贷款额度可以适当增加,但增加后的贷款总额,最高不得超过快速变现条件下抵押物评估值的60%,贷款期限最长不超过8年;
(二)商业性物业所有权人与厂商联合经营的,贷款期限最长不超过5年,贷款额度不超过同等条件下以出租方式获得的租金收入水平;
(三)商业性物业所有权人自行经营的,贷款期限一般不超过3年,贷款额度不超过在快速变现条件下可变现抵押物评估值的50%。
第十六条 严格控制还款方式。
(一)在贷款发放前,要根据商业性物业出租前景制定切实可行的分期还款计划并载入借款合同,一般应采取按月结息、按季归还贷款本金的还款方式,即将每季度营业收入的一定比例归还贷款本息,不得采取到期一次性还款的方式。
(二)农信社应与借款人在借款合同中约定,若房地产市场出现重大变化或发生其他影响贷款安全的情形时,农信社应与借款人协商变更借款合同关于贷款额度、期限、利率、每期还款金额或要求借款人增加担保等内容。协商不成的,应当按照合同约定采取停止发放贷款、要求借款人提前偿还已发放贷款等措施。同时还要在借款合同中明确,借款人连续2次或累计3次迟延归还本息的,农信社应当向借款人书面警示,通知借款人按照合同约定归还贷款本息,否则将宣布贷款提前到期;借款人连续2次或累计3次不归还本息的,农信社应当宣布贷款提前到期,并依法处置抵押物。合同到期或宣布提前到期时,贷款本息未受清偿的,农信社有权向承租人收取租金用于归还债务。
第十七条
统一会计核算科目。商业性物业抵押贷款一律在省联社规定的会计科目中核算反映。
第十八条
严格审批管理。商业性物业抵押贷款审批流程和权限按照《农村信用社大额贷款管理办法》规定执行,不得逆、省程序。
商业性物业抵押贷款审查除《农村信用社大额贷款管理办法》规定的基本资料外,以本办法第三章及本章规定的内容为主。
第十九条
贷款发放前,要按照《农村信用社贷款抵押担保管理办法》规定的要求办理财产保险。
对商场、酒店、其他公共场所等人流量较多的商业性物业还应当要求业主办理公共营业场所火灾责任保险。
第二十条 贷款发放前,农信社应严格按照《农村信用社贷款抵押担保管理办法》的规定,指派二名信贷员与借款人共同到房地产抵押登记部门办妥以农信社为第一顺序抵押权人的抵押登记手续。
第二十一条 借款人以商业性物业抵押贷款置换他行贷款的,农信社应当安排熟悉法律事务的工作人员(或委托律师)按照以下程序和要求操作:
(一)该商业性物业之前未被设定抵押的,应与抵押人共同到登记部门办理农信社为第一顺序抵押权人的登记手续后,再共同到他行清偿其贷款,严禁将资金交由借款人独自办理清偿手续。
(二)该商业性物业之前已被设定抵押的,应与抵押人共同到登记部门办理农信社作为第二顺序抵押权人的登记手续后,再共同到他行清偿贷款,最后由抵押人到登记部门注销原第一顺序抵押权,使农信社替代为第一顺序抵押权人。
第二十二条 农信社应与借款人签订资金监管协议。监管协议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一)借款人必须在农信社开立资金监管专户,对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建立收入、支出明细台账,将物业经营性收入存入专户,动用账户资金时应留足每期还本付息金额,否则须经农信社管户信贷员审核批准后方可使用;
(二)如借款人出现逃避资金监管的行为,农信社有权要求借款人提前偿还贷款或处置抵押物;
(三)农信社认为需要明确的其他事项。
第二十三条 对用于出租的商业性物业,农信社应当要求借款人将其对承租人享有的应收账款办理质押。办理质押手续时,应当与承租人签订协议明确其同意直接将租金支付给农信社,并放弃其对出租人的债务抵销权。
农信社不得同意借款人以物业出租收入为唯一还款来源,借款人不得以租户延期支付为由延迟支付农信社贷款本息,因租赁收入不及时影响当期还本付息的,农信社要及时敦促借款人另行调剂资金履行合同。
第二十四条 在贷款期内,管户信贷员要对抵押物价值进行动态监测,若贷款期限较长,或因房地产市场价格发生较大波动,有可能降低抵押物对贷款安全保障程度时,应由农信社指定有资质的评估公司进行价值评估,确保抵押率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农信社应当与借款人和商业性物业业主在合同中约定,未经农信社书面同意,不得擅自改变抵押物用途,否则农信社有权宣布贷款提前到期,并依法处置抵押物。
第二十五条 管户信贷员每季不少于一次检查抵押物的安全状态,并在贷后检查报告中作专段描述,对商业性物业所有权人或承租人有损抵押物价值的行为要及时制止,必要时,可要求借款人提前归还贷款。
第二十六条
管户信贷员应及时掌握出租状况,准确估算项目经营性现金流量,动态调整还款计划,现金流量充足时可提前偿还贷款。
借款人需出售抵押物时,须经农信社同意并相应归还农信社贷款,但不得在收回贷款本息前先解除抵押。
第二十七条 风险处置。在抵押合同履行期间,借款人未能按合同约定还本付息,或未妥善管理、使用抵押物致使抵押物价值贬损的,农信社应及时预警,要求借款人限期整改,必要时,可按合同约定宣布贷款提前到期。
在合同约定的到期日或依合同约定宣布的贷款提前到期日,借款人仍未清偿贷款的,农信社原则上应在6个月内依法采取措施行使抵押权。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由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制定、解释和修订。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中就抵押贷款办理手续的未尽事宜按照《农村信用社贷款抵押担保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
第三十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试行。
第五篇:论强化农业政策性银行服务“三农”的思考三稿
内蒙古财经大学双学士学位论文
论强化农业政策性银行服务“三农”的思考
作 者 谢东艳 系 别 公共管理学院 专 业 金融学 年 级 2010级金融八班 学 号 102122124 指导教师 辛桂华 导师职称 副教授
摘要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国家的根本问题,关系社会稳定,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大局。解决了“三农”问题,就是解决了国家问题。走有中国特色的解决“三农”问题之路,认清“三农”问题的本质,迫切需要国家政策和金融机构的扶持。农业政策性银行作为政府实施宏观调控,农业支持与保护政策,弥补市场经济失灵的重要手段,在支持和服务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担负着义不容辞的重要职责。目前,我国农业政策性银行发展还不成熟,今后一段时间必须以创新的观念和方法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政策性金融体系。
关键字:农业政策性银行 农业 三农
Abstract
The agriculture,the countryside and the farmer question, are the national basic question, the relations social stability, the relations reform and open policy and the modernization general situation.Has solved “three agriculture” the question, has solved the national issue.Walks has the Chinese characteristic solution “three agriculture” road of the question, clearly recognizes “three agriculture” the question essence, urgent need national policy and financial organ supportThe agricultural policy-type bank implements the macroeconomic regulation and control as the government, the agricultural support and the protection policy, makes up the market economy malfunction the important method, is shouldering the bounden important responsibility in the support and in the service agriculture rural economy development..At present, Our country Agriculture Policy-type Bank development is not mature, next period of time will have to innovate the idea and the method construction will suit our country national condition the agricultural policy-type finance system.Keywords: Agriculture policy bank Agriculture Three agriculture
目录
一、我国农业政策性银行概述................................................1
(一)农业政策性银行涵义..............................................1
(二)农业政策性银行的职能............................................1
二、农业政策性银行服务“三农”的必要性....................................1
(一)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战略性和基础性地位..........................1
(二)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收入差距较大................................2
(三)金融业自身改革与发展的需要......................................2
(四)弥补商业性融资不足..............................................2
三、我国农业政策性银行服务“三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2(一)农业政策性银行支持“三农”发展的现状..............................2
(二)农业政策性银行服务“三农”存在的问题............................3
四、强化我国农业政策性银行服务“三农”的对策建议..........................4
(一)拓宽各种可能的融资渠道..........................................4
(二)调整信贷方向,拓展农发行的业务范围..............................5
(三)加强农发行信贷风险的管理,健全运营机制..........................5
(四)建立健全相关法律体系............................................6
五、结束语................................................................6 参考文献..................................................................6 后记......................................................................7
论强化农业政策性银行服务“三农”的思考
一、我国农业政策性银行概述
(一)农业政策性银行涵义
农业政策性银行,是以政府发起、组织为前提的,以国家信用为基础,以配合和执行政府农业和农村产业政策、区域发展政策为主要目的,不以盈利为主要目标的,在农业及其相关领域从事资金融通,支持和保护农业生产,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
1收入增加的一种特殊的金融行为。农业政策性银行所从事的业务不仅局限于农业、林业、牧业、副业、渔业,还包括农村其他的产业,服务的对象主要是“三农”问题的主体,即农民、农村和农业。
(二)农业政策性银行的职能
农业政策性银行的作用主要是给农业生产以直接扶持、支持农产品的价格。对农业生产的直接扶持主要是通过发放大量的没有利息或利息较少的贷款,从而使农业生产有良好的条件,使农业生产成本降到最低,降低和分散农业生产的风险,使农产品在市场上有竞争优势,处于有利地位;对农产品价格的支持是农业政策性银行通过发放大量的没有利息或利息较少的钱给农户,从而有利于收购和储备农产品,使农产品在市场上不会缺货,价格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使农民可以接受生产农产品。其在扶持农业发展的实践过程中主要有扶持、诱导、补充三种职能。
二、农业政策性银行服务“三农”的必要性
农业生产没有良好的环境做后盾,对资金具有强烈的需求;融资者的利息负担能力低,管理困难,有不少贷款只能依靠农户的诚信状况。因此其他银行对农业生产的投入愿望较低。另外,农业自身积累比较少,其数量远远难以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因此仅仅依靠财政资金和商业性金融中介机构的融资是不能满足需求的。由于农业生产各种不利的条件,农业的发展急切需要一定的资金对其进行支持,以改善其发展环境,而这就需要专门的农业政策性银行为其提供帮助,使农业实现稳定良好的发展,使农民富裕。
(一)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战略性和基础性地位
农业是工业、服务业等产业发展的前提。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农 1贾康,中国政策性金融向何处去,中国经济出版社
业和农村经济面临着严重的考验,同时我国农业的生产方式也正在发生着历史性变革。为使我国农业在国际上有竞争优势,扩大国际影响,实现农业与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国家经济发展和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必须以建立健全和发展农业政策性银行为中心。
(二)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收入差距较大
我国拥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人口非常多,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和速度各不相同,在市场经济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的情况下,国家给农业帮助的金钱还较少,需要加强政府对市场经济发展的引导作用。政府通过采取各种政治、经济手段,有效解决单靠市场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使农业政策性银行更加健全,使其对农业经济的发展进行有效管理,从而更好地发挥其支农作用。
(三)金融业自身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在解决农民、农业以及农村问题的同时,农业政策性银行也需要不断地改革和发展,不断地创新和进步。农业政策性银行要渐渐地加大其在农村地区的范围,增加对农村地区的服务。在服务农业生产的同时,其自身也可以得到发展。
(四)弥补商业性融资不足
农业政策性银行在帮助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一方面贯彻和配合国家的农业产业政策,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通过政策性融资活动扶持农业发展;另一方面弥补由于市场失灵造成的农业生产的商业性资金投入不充裕,以帮助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又好又快又稳定的发展。
三、我国农业政策性银行服务“三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农业政策性银行支持“三农”发展的现状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是农业政策性银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支农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帮助国家有效地实施宏观调控。在帮助农业生产发展中有非常重要的责任。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对三农的支持贷款可以简单地分为政策性贷款、准政策性贷款和商业性贷款三类。
1.政策性贷款主要用于粮棉油的收购业务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发放的农业政策性贷款大部分都用于粮棉油的收购,其对于流通领域给予了很大的资金支持,从而使农业政策性银行支农的作用得不到很好的发挥。而粮棉油收购贷款的实际使用者是粮棉油流通企业,农民只能间接的通过向流通企业出售粮棉油产品而获得一小部分钱。农业政策性贷款实际上只是增加了农副产品的卖的数量,而对于其生产没有很大的帮助;对于农民来说,生产农产品所需要的钱还是没有增加,也没有直接与农业发展银行发生任何经济关系。2.农业综合开发以及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投入的情况
2007 年,经我国银监会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贷款、增加对农业综合开发和农村流通领域建设的贷款。对于农村流通领域和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贷款的比例在不断增加,截至2011 年3 月,农发行累计向349 家企业发放农村流通体系建设贷款197.67 亿元。截止至2009 年末,支持新建和改造农村公路13.37 万公里,建设和改造输变电线路2.26 万多公里,复垦土地面积177 万亩。截至2010 年末,农发行涉农水利建设贷款余额达1037.41 亿元。2 3.商业性贷款帮助农业发展的现实情况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为支持农业生产的发展,所进行的商业性贷款主要有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农业小企业贷款、农业科技贷款和农业生产资料贷款。3但从当前的现实情况来看,商业性贷款的规模比起政策性贷款的要小很多,而这也是农业发展银行利润很少的原因之一。在农业发展银行发放的商业性贷款中,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所占的比例较大,而进行的其他商业性贷款的比例较小。
(二)农业政策性银行服务“三农”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的实际来看,农村只有很少的金融资源、其生存的条件也不是很好、常常发生亏损,因此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三家国有商业银行已经从以农业为主的农村地区退出,还留在农村的银行也只是简单的办理存款业务,而使得农村的许多闲置钱财都流向外面,对于“三农”投入很少。而具有政策性金融职能的农业发展银行,其在支持农业发展的各个方面都表现的不是很令人满意,政策性银行的功能没有很好的行使。农业政策性银行的发展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 1.总体“贫血”,农业政策性银行资金来源渠道的单一性
对农业生产发展投入的资金比较少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农发行的资金来源一般为:政府的财政资金,包括财政借款、财政贴息、税收减免等、向中央银行借款、发行债券、4在所包括的业务范围内的企事业单位存款和财政性存款等。农业发展银行自1994年成立以来,除了财政拨付的资金以外,其信贷资金的来源除了向中央银行借款,主要是通过人民银行下达指令性派购计划,从而使商业性金融机构购买其发行的金融债券筹集。可是农业发展银行发行的金融债券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全部实现在市场上发行,购买者单一,经过商业金融机构过滤的资金,筹资需要很多的金钱。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国家财政对于农业发展银行的贷款风险补偿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好。政府财政对农业发展银行的支持不够多,除了对粮棉油的收购贷款业务给予一定的补贴外,许多免税、补贴的政策并没有真正实行。
2.金融需求只能满足很小一部分
(1)从目前情况来看,农村经济对金融服务已有各种各样的要求,但金融服务还不能满足农村的需要。由于金融机构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长时间以来,农业发展银行能提供的金融产品非常少,基本上只有传统的存贷汇业务,其他金融服务非常少。存款也仅仅是传统的定期和活期存款,贷款也只是对于种殖业和养殖业, 除了能够基本满足农业简单再生产贷款需要外,农民的消费性借贷也只能是依靠农民之间相互的借还。提供的有关农村生产的服务还比较的少,不够其需要。
(2)农发行业务范围很小,实力不足。1998年以来,农业发展银行有关农业的许多贷款业务都划分给了农业银行,而它只是简单的负责农副产品收购后资金的供应和管理。由于农业发展银行只有一小部分业务,其支农作用得不到很好的发挥,对农产品的 23 杨童舒,农业政策性银行服务三农问题探析,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6期 杨童舒,农业政策性银行服务三农问题探析,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6期 4 张眉,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支农策略研究,内蒙古大学,2011年
支持只是停留在了表面的流通方面,而对于农产品的更深层次的加工不能提供很多的资金以帮助其发展。2004年后虽然农业发展银行的贷款业务范围与以前相比已经很大了,但是其支农作用仍有一定的阻碍,在许多方面还是无法发挥其功能。而且农业发展银行本来建行的时间就较短,长期以来从事的业务又很少,本身实力不强,因此在支农方面其功能发挥的不是很好。
3.信贷管理体系还不是很健全,需要进一步完善
商业性贷款业务开始的时间比较晚,它的许多特点和规律都与政策性的不同,应该针对其具体的特点和规律而制定不同的管理方法,建立起符合实际需要的管理体系。同时,商业性贷款的管理手段也比较落后,风险的预防手段也明显落后于国内外的同行业,而且商业性贷款管理的科技水平也需要进一步的提高。在责任的具体落实上,各级管理行和基层承担的相应风险不明确,最终形成权责不清的状况。4.缺少相关的法律保障体系
虽然当前我国对银行的法律保护措施不断加强,但政策性银行的立法工作做的不是很到位。农业发展银行自1994年成立以来,法律保护还是仅仅只注重表面形式,缺乏真正意义上的法律立法措施和保障。对于农业发展银行来说,并没有规定明确的开展业务活动的边界,除了简单的办理粮棉政策性业务外,其他的业务活动还正处于摸索的阶段,严重的影响了农业发展银行的发展和履行职能。农业发展银行存在的这些问题使得其很难满足“三农”问题的资金需要。
四、强化我国农业政策性银行服务“三农”的对策建议
目前,要想解决我国的农民农业和农村问题,其关键在于又快又好的发展农村经济和使农民富裕,另外,新农村建设的许多方面都离不开金钱的支持,而这些只靠财政资金是远远不够的,客观上需要金融资金的投入和帮助。
在我国广大的农村领域,不仅商业性银行很薄弱,政策性银行也很薄弱。这种“双薄弱”的制度安排存在严重缺陷,仅仅依靠扩大业务范围、转变体制机制是不可以解决的,必须以创新的观念和科学的方法发展属于自己的农业政策性银行。我国农业政策性银行的改革不能只关注表面形式、增加业务,更要注重农村经济的实际情况,使农村政策性银行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一)拓宽各种可能的融资渠道
1.增加农业政策性银行的资金。在财力成为制约新农村建设“瓶颈”的情况下,国家和地方各级财政的能力有限,因此需要通过大规模的政策性金融贷款来解决农业发展缺少资金的问题。中央政府应出台相关的政策,及时增加和补充农业政策性银行的资金,以增强其支农后劲,确保农业的发展有充裕的资金支持。
2.吸纳国外的先进经验,开展吸收储蓄存款的业务。农发行可以在一些地区开展储蓄存款业务,但要将吸收的资金用于农业贷款,同时加强监管,确保将吸收的存款用在“刀刃上”,避免农发行出现流动性问题。同时农发行的储蓄业务也有利于其建立现代化的银行制度。
3.设立国家农业发展基金,并且由农业政策性银行进行专项管理和使用。其来源主要有四:即从国有土地出让金中提取一定比例、从经营性企业包括国有企业和乡镇企业的销售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从经营性基本建设项目的收益中提取一定比例、改革农产
品购销体制,将以往用于消费和流通领域里的财政补贴作为农业发展基金的一项主要来源。
4.可以利用政府担保从国外借款。主要包括国际金融机构,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及其附属机构一国际农业开发委员会、国际农业组织等;亚洲开发银行及外国政府和金融机构的各种低息、优惠、援助性质的开发性贷款和国际商业贷款。此外,也可以利用政府担保在外国发行债券,以筹集长期资金。
(二)调整信贷方向,拓展农发行的业务范围
1.针对农业类企业的风险资金支持。此类业务农业发展银行可以自己进行,也可以在自己的担保下让别的机构帮助开展。这类风险资金是为了满足小额信贷所无法满足的农村生产领域的资金需要。这在国外是有先例的,如玻利维亚的“农村发展计划”和“公司投资计划”,因为农村地区较高的运作成本和风险妨碍了这些资金向农村的投入。
2.支持开展农业保险或者再保险。当前我国农业保险的不景气是因为缺乏各种相关的政策支持,所以各保险公司不愿意开展此类业务,而且我国现行的《保险法》对农业险也未涉及,并且也没有制订其他与农业险有关的政策。政府可以组建专门的政策性农业保险机构也可以委托其他银行开展这项业务。
3.开展各种各样的业务。农业发展银行可以利用自己接近农业企业的优势,开展投资银行业务,收购有潜力的农业企业或者为这些企业潜在的并购者提供一些咨询的建议,或者是自己寻找一些好的企业,然后由自己或者其他机构把这些企业收购。农发行这样做的目的不是单单为了挣钱而是为了使农业和农村的经济得到更好的发展。
4.农业贷款担保、再担保和票据贴现业务等中间业务。这些业务的开展将有利于需要金钱的农户顺利地从其他金融机构借到所需要的金钱。而农发行不但可以从中挣到因帮助农户和金融机构的钱,同时也可以吸引更多的人将钱投到农村,增加了农业生产经济发展的资金。因为如果商业银行能从这些农户中挣到钱,有利可图,它就会自己继续进行此项活动,主动与农业发展银行建立业务联系。经过一段时间,我国农业政策性银行和商业性银行就可以建立良性的互动。
(三)加强农发行信贷风险的管理,健全运营机制
1.完善一级法人治理结构。依据农业政策性银行经营管理职能的实际需要和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内部结构,进行优化配置,逐步完善业务体系,使业务系统管理更加有组织和规范;逐步完善农业发展银行的垂直管理体系,明确清晰的规定各个分行在垂直管理体制中的职责分工;对于各级行要给予符合自身情况的相应的权力。
2.完善内部经营机制。逐步研究与改进与农业政策性银行经营发展模式相协调的、符合我国国情的绩效管理目标考核体系;做好农业政策性银行的内部监督工作;完善有关信贷资产的保全措施,建立符合实际情况且能够实行的预防风险的机制。
3.根据“区别对待、分类指导”的原则,针对特殊的贷款实行特殊的信贷政策。对于收购资金的贷款将继续按照现行的政策执行。伴随着政策向农业生产领域的倾斜,农业政策性银行应积极吸收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其他银行的先进经验,建立适合自己实际情况的项目贷款管理措施并严格执行,将信贷风险的可能性降到最小。
(四)建立健全相关法律体系
从我国的实际国情出发,制定符合自身特点的监管和考核评价办法以及规定,使农业发展银行的各种经营行为更加规范,依法对其进行监督和管理。尽早制定有关农业政策性银行的法律和条例,使农业发展银行的经营和活动更加合法。制定清晰的法律法规可以防止不良分子钻空,防止因政府的补贴而使得人们因贪小便宜而道德上出现问题,使农业发展银行保持稳健,持久运行。
五、结束语
农业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投入,如今农业经济发展的瓶颈也是资金投入的不足和无效。农业政策性银行的信贷供给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因此,加大政策性资金投入的力度,无疑会对农业经济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为了能使农业政策性银行更好的担负起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责任,担负起保护、支持和解决“三农”问题的责任,应该对农业政策性银行进行深层次改革以实现其自身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贾康,中国政策性金融向何处去,中国经济出版社
2.杨童舒,农业政策性银行服务三农问题探析,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6期 3.张眉,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支农策略研究,内蒙古大学,2011年
4.陈荣,农业政策性银行支持农业经济发展的研究,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后记
感谢我的导师辛桂华老师,本论文的撰写工作都是在我的导师辛老师的直接关怀和悉心指导下完成的。辛老师对我论文思路的完善和结构的调整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为我顺利完成论文的写作提供了极大的帮助。辛老师还在我论文资料的搜集方面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她严谨的学风、渊博的知识和执着的敬业精神对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并让我受益终身。借此机会,真诚的感谢辛老师对我的帮助和教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