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12课 我有一个梦想 导学案
第
12课 我有一个梦想
1.了解作者演讲的背景及主要内容,领会作者“梦想”的内在含义。
2.在反复诵读中揣摩重要词句,结合文体特点和语境,辨析、品味语言的深层含义和表达作用。3.体会全文激情飞扬、文采斐然、极富感召力的语言特点,并将之运用到写作中去,提高语言表达能力。4.理解作者贯穿全篇的强烈而深沉的感情,感受作者争取种族平等的热切情怀和伟大的献身精神。
本文是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于1963年8月28日在华盛顿特区一次集会上发表的演讲。“一个梦想”蕴含了作者奔涌的激情和崇高的理想。马丁·路德·金的梦想是基于不满于美国的现实,不满于黑人痛苦的生活处境的情感上的;“我”也是“我们”,“我有一个梦想”表达了黑人群众高昂的战斗精神和争取民权的决心,表达了要求人人平等、渴望民权自由的强烈愿望。
1.出身黑人家庭的神学博士。马丁·路德·金(1929—1968),1929年1月25日出生于亚特兰大一个黑人中产阶级家庭。当时的美国黑人在国内不论是政治上还是社会上都受到歧视和压迫,面对丑恶的现实,马丁·路德·金为争取社会平等与正义立志做一名牧师,并于1955年获神学博士学位。2.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美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黑人民权运动的重要领袖,他积极参加和领导美国黑人争取平等权利的斗争,一生三次被捕,三次被判刑。1956年他领导蒙哥马利改进协会,组织黑人进行抵制公共汽车歧视黑人的斗争。1957年帮助建立黑人牧师组织──南方基督教领袖大会,并任该会首任主席。1963年8月率领25万黑人向华盛顿林肯纪念堂“自由进军”。1964年获诺贝尔和平奖。
3.黑人民权运动的殉道者。1968年4月4日,他被白人种族主义者枪杀。美国国会在1983年通过“马丁·路德·金纪念日”,以每年一月的第三个礼拜一为纪念马丁·路德·金的法定假日。
从16世纪中期开始,欧洲殖民者就开始掳掠非洲黑人,把他们贩卖到美洲为奴。这种惨无人道的奴隶贸易持续了四百余年。虽然1783年美国的建国者废除了奴隶贸易,但黑人的地位依然非常低下。南北战争之后,当时的总统林肯签署了《解放黑奴宣言》,黑人终于在法律上获得自由。
但一百多年后,在20世纪50到60年代的美国,种族歧视和种族压迫现象仍然十分严重。美国黑人仍然是下等公民,挣扎在社会的底层,生活贫困,受不到良好的教育,不能进入各级各类高层机构,不能参加投票和选举,不能像白人一样享有人格自由和活动自由。在南方的许多州,许多公共场所挂着“仅供白人使用”的牌子,甚至在公共汽车上黑人也只能坐在后车厢,有白人上车,黑人必须给白人让座。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美国黑人发起了浩大的民权运动,马丁·路德·金就是其中最杰出的领袖。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签署()
②缔造()
③镣铐()....④歧视()⑤枷锁()⑥一隅()...⑦侈谈()⑧飓风()⑨真谛()...⑩巍峨()..心急如焚().
义愤填膺().
2.为下面的形近字组词。
n))nɡ)磐(pá 赎(shú 崇(chó 磬(qìnɡ)渎(dú)祟(suì)nɡ))o)罄(qì 椟(dú 粜(tià
3.辨析下面的几组近义词。(1)不可理喻·不言而喻
不可理喻:不能够用道理使他明白,形容固执或蛮横,不通情理。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
辨析:①“视觉定位”被誉为月球车的“眼睛”,它直接决定着月面环境信息能否第一时间传到地面,地位之重要。
②错误的历史观和骄狂的个性将安倍彻底变成了
之人,他头脑中的一些想法已经到了荒诞不经的地步。
(2)骇人听闻·耸人听闻
骇人听闻:指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耸人听闻:指故意说夸大或惊奇的话,使人震惊。
辨析:①芭蕾舞演员尼古拉·齐斯卡利泽在参加俄第一电视频道《时代》节目时表示,俄罗斯大剧院艺术总监谢尔盖·菲林被泼酸事件是一起
的罪行。
②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部分网络媒体故意制造
的轰动效应,以此达到盈利的目的,从而导致侵权事件时有发生。
(3)息息相关·休戚相关
息息相关:指呼吸相关联,比喻关系密切,用于人或事或物都可。休戚相关:指彼此间祸福互相关联。多用于人与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
辨析:①气象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公益事业,与经济社会的发展
,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不可分。
②人与自然
,生死与共。爱护自然,就是爱护人类;损害自然,就是损害人类自己。
4.查字典,解释下列词语。(1)兑现:(2)缔造:(3)侈谈:(4)空头支票:(5)义愤填膺:(6)安之若素:
1.文章以赞颂《解放黑奴宣言》开篇,然后再谈一百年后的今天美国黑人的现状,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如何理解文章第4段的含意?
3.第10~17段,作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4.这篇演讲为什么能激动人心?
5.如何理解“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将能从绝望之岭劈出一块希望之石。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将能把这个国家刺耳的争吵声,改变成为一支洋溢手足之情的优美交响曲”?
6.本文在艺术上有什么特点?
7.怎样认识马丁·路德·金的思想认识和斗争方式?
演讲稿的结构
演讲稿的结构分开头、主体、结尾三个部分,其结构原则与一般文章的结构原则大致一样。1.开头
演讲的开头,也叫开场白。它在演讲稿的结构中处于显要地位,具有特殊的作用。演讲稿的开头,通常有以下几种。
(1)开门见山,揭示主题。如宋庆龄《在接受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荣誉法学博士学位仪式上的讲话》的开头:“我为接受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荣誉法学博士学位感到荣幸。”
(2)说明情况,介绍背景。如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的开头:“3月14日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
(3)提出问题,引起关注。演讲稿的开头,可根据听众的特点和演讲的内容,提出一些激发听众思考的问题,以引起听众的兴趣。这种问题应该新颖、独特,能促使听众去思考。
2.主体
演讲稿在开头后要迅速转入主体,这是演讲的正文和核心部分,也是演讲稿的高潮所在。能否写好,直接关系到演讲的质量和效果,因此在内容的安排上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确定结构形式。演讲稿的形式比较活泼,或旁征博引、剖析事理;或引经据典、挥洒自如;或层层深入;或就事论事。结构形式不管怎样变化,都要求内容突出、问题透彻、推理严密、层次清晰、情理交融。
(2)认真组织好材料。演讲稿的理论依据和事实论据的组织安排要适当。首先必须保证例证的真实性和典型性。演讲稿不能太长,一般30分钟左右最好。内容上要做到言简意赅,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构筑演讲高潮。一个成功的演讲,不可能没有高潮。因此,好的演讲稿要体现三个特点:一思想深刻、态度明确,能集中体现演讲者的思想观点;二是感情强烈,演讲者的爱恶喜怒在这里能得到尽情宣泄;三是语句精练。
3.结尾
演讲稿的结尾没有固定的格式,或对整个演讲全文要点进行简单小结,或以号召性、鼓动性的话收尾,或以诗文名言和幽默俏皮的话结尾。结尾要言简意赅、余音绕梁,能够使听众精神振奋,并促使听众不断思考和回味。另外结尾的结构有引导式、希望式、感慨式和抒情式。
阅读课文选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朋友们,今天我对你们说,在现在和未来,我们虽然遭受种种困难和挫折,我仍然有一个梦想。这个梦想是深深扎根于美国的梦想中的。
我梦想有一天,这个国家会奋起,真正实现其信条的真谛:“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
我梦想有一天,在佐治亚的红山上,昔日奴隶的儿子将能够和昔日奴隶主的儿子坐在一起,共叙兄弟情谊。
我梦想有一天,甚至连密西西比州这个正义匿迹,压迫成风的地方,也将变成自由和正义的绿洲。
我梦想有一天,我的四个孩子将在一个不是以他们的肤色,而是以他们的品格优劣来评价他们的国度里生活。
我今天有一个梦想。
我梦想有一天,亚拉巴马州能够有所转变,尽管该州州长现在仍然满口异议,反对联邦法令,但有朝一日,那里的黑人男孩和女孩将能与白人男孩和女孩情同骨肉,携手并进。
我今天有一个梦想。
我梦想有一天,幽谷上升,高山下降,坎坷曲折之路成坦途,圣光披露,满照人间。
这就是我们的希望。我怀着这种信念回到南方。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将能从绝望之岭劈出一块希望之石。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将能把这个国家刺耳的争吵声,改变成为一支洋溢手足之情的优美交响曲。1.“这个梦想是深深扎根于美国的梦想中的”一句应该怎样理解?
2.“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将能从绝望之岭劈出一块希望之石。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将能把这个国家刺耳的争吵声,改变成为一支洋溢手足之情的优美交响曲”中“这个信念”具体指什么?“交响曲”在这里有什么深刻含义?
3.这六个“我梦想……”的排比段,其顺序能互换吗?为什么?
4.把下面这段话改写成一个长单句。
让自由之声从科罗拉多州冰雪覆盖的落基山响起来!让自由之声从加利福尼亚州蜿蜒的群峰响起来!不仅如此,还要让自由之声从佐治亚州的石岭响起来!让自由之声从田纳西州的瞭望山响起来!
5.仿照下面加横线部分的句式,在空缺处补写相应的语句。要求:句式一致,语意相关。
一个人要有梦想,梦想是让我们前进的最大动力。梦想给了我们划破天穹的翅膀,让我们在广袤的长空中尽情翱翔;
,;
。梦想,当然也让我们的心情更加灿烂。
参考答案
知识记忆与理解
自主学习导引
1.全文共32段,可分为三个部分:1~5段,揭示集会的原因和目的:黑人仍然生活在受歧视和贫困的环境中,美国没有实现百年前自由的诺言,今天讨回权利已是迫不及待的事,即“为什么要实现梦想”;6~16段,作者对黑人为了争取自由而进行的斗争提出一些要求和设想,即“怎样实现梦想”;17~32段,具体提出梦想的内容,展望美好的斗争前景,即“梦想是什么。” 2.主要是针对美国黑人,也包括美国政府。
3.进一步推动黑人要求自由、公正、平等的运动的发展,加快实现理想的步伐。
4.梦想的含义是多方面的,涉及黑人生活的各个层面。首先,在政治上,作者希望美国的有色人种能享有和白人一样的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有同等的地位和公民权,如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等,而不是作为二等公民备受歧视和压迫。其次,在文化上,希望得到尊重和理解,人们不再以肤色,而是以品格的优劣来评判他们,有和白人一样的受教育的权利和自由。第三,在经济上,有和白人一样的就业和发展的机会,而不是像现在这样被限制在固定的贫民区,贫困潦倒。基础知识梳理
1.①shǔ ②dì ③liào kào ④qí ⑤jiā ⑥yú ⑦chǐ ⑧jù ⑨dì ⑩wēi é fén yīnɡ
2.磐石/钟磬/罄竹难书 赎罪/渎职/买椟还珠 崇高/鬼鬼祟祟/粜米
3.(1)①不言而喻 ②不可理喻(2)①骇人听闻 ②耸人听闻(3)①息息相关 ②休戚相关
4.(1)以票根为凭证向银行换取现金。比喻实现诺言。(2)创立;建立(多指伟大事业)。(3)①夸大而不切实际地谈论;②夸大而不切实际的话。(4)比喻不实践的诺言。(5)由不义的人或事所激起的愤怒感情充满胸膛。膺,胸。(6)(遇到不顺利的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毫不在乎。
思维探究与创新
1.文章第1段充满颂扬之意,称颂签署《解放黑奴宣言》的林肯为“一位伟大的美国人”,把这一“庄严”的宣言比喻为“灯塔的光芒”,它给黑奴“带来了希望”,“它之到来犹如欢乐的黎明”,作者高度评价了这一宣言的意义。
第2段,作者展示了“一百年后的今天”美国黑人的现状:生活上受剥削、受压榨,物质上贫困不堪,政治上毫无地位。“一百年”突出种族歧视的时间之久。用四个“一百年后的今天”组成强烈的排比,由总到分陈述黑人所处的现状。这一百年是悲惨的一百年,是黑暗的一百年,是充满血泪的一百年,凸显了广大黑人失望、悲愤的内心世界。作者这样写,感情沉重,对比鲜明,同时也为下文埋下伏笔。2.本段中,“空头支票”在这里是个巧妙的比喻。本来,自从林肯总统签署《解放黑奴宣言》,黑人在法律上就有了和白人一样的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但现实却如此令人失望,就像空头支票一样,听起来不错,但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在美国这样一个商业社会,“空头支票”的内涵大家都非常熟悉,用它来作比喻,形象且易为人们理解。“资金不足”是他们开出“空头支票”的借口,意思是美国现在还不具备兑现诺言的现实基础。“正义的银行”指正义、良知的力量。
3.因为是面对自己的黑人同胞演讲,马丁·路德·金在这一场合还担负着鼓舞同胞士气、帮他们树立信念和理想、团结他们共同前进的任务。因此,在这几段中,马丁·路德·金先用一系列气势磅礴的排比句——四个“只要”清晰而生动地表明了黑人民权运动的目标,那就是斗争一定要彻底,每个人都要有顽强的斗争精神和韧劲,无论在怎样艰难的环境和痛苦的遭遇中都要坚持下去。接下来,他充满激情地呼吁大家回到那些最冥顽不化的地方,坚持战斗,不要绝望,胜利的那一天一定会到来的。
4.这篇演讲辞有着充沛的情感,极其感人。作者从“结束了束缚黑人的漫漫长夜”的期待开始,到对一百年之后黑人现状的失望,到要求政府兑现“支票”的义正词严,再到对“梦想”的热烈憧憬,其间无不充溢着作者悲愤而热烈的情感。正因为作者饱含深情,而且在演讲中把梦幻、心曲和圣歌联系起来,使演讲如交响乐一般在听众中回荡,使听众的情绪受到感染并得以升华,产生了极强的号召力。而这正是演讲成功的必要条件。5.联系上下文,不难看出“这个信念”当指前文的梦想,即自由、民主、平等的那一天,一定能够到来。正是有了这样一种信念,他们才有了拼搏奋斗的源泉。所谓“交响曲”是一种大型管弦乐套曲,既有管乐,又有弦乐,自然少不了合奏与“交响”。作者把它用到这儿,可谓匠心独运,恰到好处,因为它恰如其分地展现了黑人运动取得最终胜利后,黑人和白人一样共享美好生活的和谐而又优美的画面。
6.这篇演讲辞是中外演讲史上文采斐然的篇章之一。几乎每一段都有大量形象的比喻,如用“灯塔”和“黎明”来比喻林肯签署的《解放黑奴宣言》;用“物质充裕的海洋中的一个穷困的孤岛”和“故土家园中的流亡者”等来比喻黑人的处境,生动地描绘出美国黑人的生存现状和他们内心的渴望;“空头支票”等则形象地说出了政府许诺和现实之间的距离。文中那华丽的词句、典雅的语言,为演讲增添了许多感人的魅力。文中还大量运用排比、呼告和反复等修辞手法,它们纷至沓来,使作者的思想表达得更充分,更鲜明,更有排山倒海的气势和一泻千里的激情,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和表达效果。
7.从演讲中可以看出马丁·路德·金的思想是比较复杂的:他信仰人的尊严和价值,所以他为黑人的不平奔走呼告并为之献身;他是牧师,信奉基督教的普遍仁爱,所以他说“赎罪”,甚至对敌人也是爱的;他采用印度“圣雄”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的方式进行斗争,所以他在演讲中要求参加运动的人要守纪律。总体上看,在这篇演讲辞中,马丁·路德·金既义正词严,又有节有度,他以美国宪法和《解放黑奴宣言》为武器,猛烈地抨击种族主义者,并号召广大黑人及支持黑人运动的白人都立即行动起来,投入争取自由的斗争中去。
技能应用与拓展
1.这句话体现了作者浓烈的爱国思想及自己的和平主张。一切以国家为重,使国家真正地实现民主、自由、平等。
2.“这个信念”指前文的梦想,即自由、民主、平等的那一天,一定能够到来,正是有了这样一种信念,他们才有了拼搏奋斗的源泉。“交响曲”是一种大型管弦乐套曲,既有管乐,又有弦乐,自然少不了合奏与“交响”。作者把它用到这儿,可谓匠心独运,恰到好处,因为它恰如其分地展现了黑人运动取得最终胜利后,黑人能和白人一样共享美好生活的和谐而又优美的画面。
3.不能。因为它们之间存在严密的逻辑:无论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团体还是一个人,只有在政治上确立了自己的地位,才能拥有讨论正义和自由的权利;只有在偌大的社会中推行正义和自由的思想,才能从思想上消除歧视;只有消除了歧视,才能真正出现黑人和白人和睦共处的局面。4.贪婪使人变得缺少人性,冷酷无情,凶暴残忍,互相屠杀,使世界充满苦难。5.我们现在正处于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黑暗终究会过去,光明一定会到来!6.独裁者。因为他们丧失了理性,仇恨别人,贪婪残忍,缺乏人性,所以,作者称他们为“野兽们”和“机器人”。7.不同意。从文章的正副标题看,本文是一篇号召人们为自由而战斗的演讲辞,是一篇充满激情的战斗的宣言,文中虽然提倡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帮助、彼此友爱、互相团结,但这只是对人们提出的要求和希望,目的在于号召人们推翻独裁者,消除贪婪、仇恨、残忍,建立一个充满自由与幸福的美好世界。因此,本文并非爱的颂歌,而是一篇战斗的宣言。
第二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4单元第12课《我有一个梦想》教学设计
《我有一个梦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本文的背景及主要内容;
2、在诵读中体会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3、体会全文激情飞扬、极富感召力的语言特点, 体悟马丁路德.金生命不息、为民请命不止的崇高献身精神。
【教学重点】
1、结合语境,联系时代背景,揣摩重点语段和词语的深层含义及强烈的感情色彩;
2、鉴赏课文激情飞扬、极富感召力的语言特点,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非暴力反抗”主张的理解。【教学方法】
1、诵读法。本文的特点就是激情飞扬、极富感召力的语言;鼓励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感悟体会,有利于更好地理解全文;
2、抓住文章思路,讨论交流,启发学生思维,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提高学生布局谋篇能力。【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许巍有首歌叫《我有一个梦想》,歌词为:“曾有很多梦想,摇动在每个醒来的清晨,敲打着我的心房 告诉我成功多么的漫长。我曾有很多梦想 珍惜每一个出现的机会
表达自我主张 展现年轻宽阔胸膛;我曾有一个梦想 让我在每次失望的时候,迎来祝福的目光,幸福是依靠彼此肩膀。我曾有一个梦想 让我来重走绽放的声音。”人人都有梦想,有梦想才会有希望。1963年在美国也有一个人高喊出“爱心是我们唯一的武器”,点燃了美国黑人追求自由与平等的梦想。他的演讲《我有一个梦想》成为一篇追求民主自由的宣言书。今天我们来学习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
二、作者与背景:
1、马丁•路德•金(1929~1968),美国黑人律师,著名黑人民权运动领袖。他为美国黑人的政治权利而斗争,从而为世界其他地区树立了榜样。他带给人们的启示是黑人不应该被隔离,而应该受到像其他人一样的待遇,而且应该受到完全的尊重。他政治主张的核心是非暴力主义。
1929年,马丁•路德•金诞生于美国东南部的佐治亚州的亚特兰大市。他是一位基督教牧师的儿子。小时候他喜欢打篮球网球,特别喜欢踢足球。他把大量时间用来读书。为了赚点钱,他还送报纸。他喜欢广交朋友,而不喜欢任何形式的打斗。15岁时他获得入学成绩优秀奖而进入壮方某州的一所大学深造。黑人在那里享有平等的权利,可以像他们所希望的那样自由地生活、学习和工作。1948年他大学毕业,担任教会的牧师。当时在南部各州,黑人还没有受到平等的公民待遇。虽然美国在1865年就结束了奴隶制,然而南部各州通过了它们自己的法律,继续把白人和黑人分开。法律禁止黑人和白人通婚。在商店、饭店、医院、公共汽车和火车里都有为黑人设置的隔离区。黑人儿童在单独为黑人开设的学校上学。花在黑人儿童身上的教育经费只及白人儿童的四分之一。南部各州的黑人没有选举权,如果他们想要参加选举,就得通过一项阅读测验。1948年到1951年间,马丁路德金在美国东海岸的费城继续深造。他毕生相信,如果人们得不到民权,那么要求社会变革则是正确的,也是必要的。他认为,可以通过和平革命达到社会变革的目的,而不通过战争和杀戮。在他的一生中,他迫使政府解放美国黑人,给他们平等的权利。
1964年他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他将全部奖金(54,600美元)献给了自由运动。1964年通过了新的民权法案,规定凡是接受美国政府资助的组织都必须平等地对待黑人。1965年一项新的选举权法案成为法律。从那以后,所有黑人都享有选举权。
由于马丁路德金从事黑人解放运动的工作,所以树敌众多。有一次,一枚炸弹爆炸,毁了他的房屋。1968年4月18日一个永远值得被所有人记住的日子,马西路德金在田纳西州孟菲斯城被种族主义者刺杀身亡。从1986年起,美国政府将每年1月的第三个星期一定为马丁•路德•金全国纪念日。
2.背景简介
1955年12月1日,一位名叫罗莎帕克斯的黑人妇女在阿拉伯乘坐公共汽车,坐到“白人专坐”的区域内。她拒绝挪动座位,而被警察带走。于是成立了一个组织,马丁路德金被推荐为这个组织的领头人,要求公共汽车公司改变这种不公正的做法。他们在市内散发传单:“你去上班时,请乘出租车去,或搭别人的车去,或步行。”整整一年,黑人拒绝乘坐市内公共汽车。马丁•路德•金号召黑人不要步行,而要继续斗争。最后该州首府律师说,公共汽车公司无权在车上把黑人和白人分开。
1963年,马丁路德金晋见了肯尼迪总统,要求通过新的民权法,给黑人以平等的权利。然后他又在阿拉巴马州的伯明翰领导了一场新的革命。此地黑人的住房情况很糟,黑人参加工作的机会极少,而且只有25%的黑人有选举权。马丁路德金被关进监狱。他说:“我们已经为我们的权利等了三十年!”斗争在继续,一周后所有的监狱都有关满了人。黑人的革命赢得了全国的支持,最后公共场所都有对黑人开放,所有被关押的参加游行的黑人都被释放了。
1963年8月28日,华盛顿特区组织了一次二十五万人的集会,要求种族平等。马丁路德金向成千上万的黑人发表了这篇演说词,立即举世闻名。
三、学生自读全文,给每一段标上序号,并在书的空白处写上自己的读书笔记,然后勾画出含有“梦想”字样的句子。然后思考:
1、他的梦想的理解?梦想的内容是什么?
明确:美国真正实现人人平等。梦想的内容:让黑人享有政治平等权;拥有正义和自由;消除种族歧视和隔离;黑人和白人能和睦共处,亲如兄弟。(概括:用非暴力手段争取自由、民主、平等)
2、为什么要实现梦想?
明确:黑人仍然生活在受歧视和贫困的环境中,美国没有实现百年前自由的诺言,今天讨回权利已是迫不及待的事,如若不能实现,美国社会将出现动荡。
3、如何实现梦想呢?
明确:采用非暴力手段,团结白人、长期坚持以彻底达到目的,坚决、毫不退缩、彻底。
第二课时
一、赏析课文: 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回顾、肯定《解放黑奴宣言》的重大意义。明确:本次的游行集会目的很清楚,就是要求自由,要求平等,而这个主题早在一个世纪前就被当时的一位伟人写在了《解放黑奴宣言》里,而时至今日,黑人的权利不能够得到保障。因此有必要重提历史,一方面表示对政府的不满,另一方面昭示明众:我们并非无理取闹;我们必须奋斗,也许前边的路还很长。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到第16自然段),揭示黑人生活的现状,抨击美国社会黑暗的一面,提出自己正当的要求。
明确:第2自然段是作者揭示黑人的现今生活的,同时又是演讲的开始,因此读时既要充满激情,又要沉痛有力。本段中前边有三个相连的“今天”,这三个“今天”在读时既要一气呵成,又需要每一次的语调都比前有所抬升;需要重读的词有“必须正视”“隔离”“歧视”“穷困”“萎缩”“自己”“故土家园”。第三自然段,在读时整体语调可略和缓一点,但重点词语依然要注意,如:“每一个美国人”“所有的人”“生存、自由”“追求幸福”“权利”。
第3自然段,在读时整体语调可略和缓一点,但重点词语依然要注意,如:“每一个美国人”、“所有的人”、“生存、自由”、“追求幸福”、“权利”。
经过3、4两自然段的平缓之后,第5段作者的情感再次抬升。为了满足这种情感的张扬,作者一口气连用了四个排比句式“现在是……时候”,一方面这是情感发泄的需要,另一方面这种排山倒海的语势也加强了内容的表达,极强地突出了为自由平等而战的重要性。
(6——16段)斗争的方式:采用非暴力手段。
斗争的手段:团结白人、长期坚持以彻底达到目的 斗争的态度:坚决、毫不退缩、彻底。
第三部分(第17自然段到结尾),展望前途,前途是光明的,胜利一定能够到来。
18段:美国真正实现“人人生而平等”。19段:消除种族歧视和隔离。20段:美国变成自由和正义的绿洲。21段:美国成为不以肤色来定优劣的国家。23段:黑人和白人能和睦共处,亲如兄弟。25段:以后的美国能成为真正的人间乐园。
二、品味语言之美教师点拨:
⒈气势如虹的排比:注意第二段,10—13段、27段的阅读体会。2.重章复沓的反复
3.巧妙自然的比喻:形象生动,典雅华丽。4.反差强烈的对比
三、小结:马丁•路德•金,一个杰出的黑人政治领袖,他一次次把演讲推向高潮,一次次恰到好处地调动着听众的情绪,他是用心在演讲,他是用生命在呼唤。
五、课后作业:请同学们仿照此篇课文写一篇自己的梦想《我有一个梦想》。
板书设计
我有一个梦想 马丁路德金
时间:1963年8月23日《解放黑人宣言》100周年 特定场合:地点:在华盛顿广场,林肯(美国总统)像前 场合:反种族歧视和种族隔离的二十五万人集会 特定听众:美国黑人及美国政府
事件现象:由于种族歧视种族隔离,而造成美国黑人悲惨的生活现状。鼓动黑人为改变不公平的现状而奋斗; 演讲内容:现状和感想,描述心中梦想,指明奋斗目标,坚定人们实现自由、公正词和种族平等的美国社会的信念。(政治、文化、经济)
第三篇: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版必修二教学设计:第12课我有一个梦想含答案
我有一个梦想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全文,把握情感脉络。
2.体会演讲辞激情飞扬、极富感召力的语言特点。
3.感受马丁•路德•金为民请命的战斗精神和反对“以暴易暴”的远见卓识。【教学重点】
整体把握演讲辞情感脉络的基础上,用朗读再现强烈的鼓动性和巨大的号召力。【教学难点】
理解马丁•路德•金提出的“非暴力抵抗”的斗争方式。【教学过程】
一、导语
有一首诗这样写道:“紧紧抓住梦想,因为梦想若是死亡,生命就像折断翅膀的鸟儿,再也不能飞翔;紧紧抓住梦想,因为梦想一旦消亡,生活就像荒芜的田野,雪覆冰封,万物不再生长”多优美的一首诗,是呀,若是没有梦想,我们真不知会生活在怎样的一个世界里!其实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梦想,而且还不止一个。有了梦想,生命才有意义,生活才会多彩。梦想是创造的源泉,梦想是现实的突破,梦想是生活的滋润色,梦想是人们努力的方向。即使不能实现也能带给我们无限的憧憬。既然梦想对于人们是如此重要,相信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梦想。在我们谈自己的梦想之前,先来学习一篇有关梦想的文章,看看举世闻名的马丁·路德·金的梦想是什么。
二、作者与背景介绍
关于马丁·路德·金:马丁·路德·金,美国黑人民权领袖,牧师,非暴力抵抗主义者。波士顿大学神学博士。1963年8月率领25万黑人向林肯纪念堂“自由进军”,1964年获诺贝尔和平奖。其思想对60年代美国黑人民权运动产生了重大影响。1968年4月4日在田纳西州被种族主义分子刺死。金的遇刺触发了黑人抗暴斗争的巨大风暴,4日到6日,全美一百多个城市爆发骚乱。美国政府确定从1986年起每年一月的第三个星期一为全国纪念日,1987年起金的诞辰也为联合国纪念日之一。主要著作:《阔步走向自由》(1958),《我们为何不能再等待》(1964),《我们从此往何处去》(1967)
背景简介:
1955年12月1日,一位名叫罗莎·帕克斯的黑人妇女在阿拉伯乘坐公共汽车,坐到“白人专坐”的区域内。她拒绝挪动座位,而被警察带走。于是成立了一个组织,要求公共汽车公司改变这种不公正的做法,马丁·路德·金被推荐为这个组织的领头人。他们在市内散发了好多传单,传单说:“你去上班时,请乘公租车去,或搭别人的车去,或步行。”整整一年里,黑人拒绝乘坐市内公共汽车。马丁·路德·金号召黑人不要步行,而要继续斗争。他的房子被子人毁坏了,有段时间他的生命也受到威胁,最后该州首府律师说,公共汽车公司无权在车上把黑人和白人公开。
1963年,马丁·路德·金晋见了肯尼迪总统,要求通过新的民权法,给黑人以平等的权利。然后他又在阿拉巴马州的伯明翰领导了一场新的革命。此地黑人的住房情况很糟,黑人参加工作的机会极少,而且只有25%的黑人有选举权。马丁·路德·金被关进了监狱。他说:“我们已经为我们的权利等了三十年!”斗争在继续,一周后所有的监狱都有关满了人。黑人的革命赢得了全国的支持,最后,公共场所都有对黑人开放,所有被关押的参加游行的黑人都被释放了。
1963年8月28日,华盛顿特区组织了一次二十五万人的集会,要求种族平等。马丁`路德金向成千上万的黑人发表了一篇演说,这就是“我有一个梦想”。
三、整体感知
(一)关于梦想
1.文题“我有一个梦想”中的“我”指的是谁?有什么样的梦想?在文中找出相应段落。
明确:不仅是马丁·路德·金,更是千千万万的黑人同胞。18—26段是作者的梦想。
2.那我们就请一位同学给大家朗读一下18—25段。其他同学看看在这几段中,作者都提出了哪些“具体”的梦想?
(一生朗读,之后其余同学认真筛选语句)
生:人人平等;政治平等权;拥有自由、正义;消除种族歧视和隔离;黑人白人和睦相处,亲如一家…… 3.请同学样用简短的语言概括。(不超过15个字)
明确:美国真正实现自由民主平等。(板书:自由民主平等)
(人人平等,拥有自由正义,消除种族歧视和隔离,黑人白人情同手足。要求政府从政治,经济,文化上给予黑人真正的自由与平等的权利。)
4.马丁·路德·金的梦想既然可以用一句话概括,那马丁·路德·金为什么要用九段文字来表述呢?是不是太罗嗦了?为什么?用什么手法写的?这样写好在哪里?
明确:运用排比,反复的修辞手法,使文章更有气势。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激起听众共鸣。这六个排比如长虹贯日,瑰丽绚烂(文采);如阳光普照,正大光明;如飞瀑直下,一气呵成。
这种手法运用得当,形成了一泻千里之势,酣畅淋漓之情,使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更充分,更具有感召力,也更能鼓舞人心。这种手法的运用就体现了演讲辞的一个特点:鼓动性。(板书:鼓动性)5.请全班同学齐读这几段,读出感情和气势来。
小结:读得不错。这六个句子不但极具气势、形式整齐。而且,内在严密。无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团体还是个人,只有在政治上确立了自己地位,才能拥有讨论正义和自由的权利,只有在偌大的社会中推行正义和自由的思想,才能从思想上消除歧视思想,只有消除了歧视,才能真正出现黑人和白人和睦共处的局面。
(二)关于现状
1.马丁·路德·金的梦想我们已经弄清楚了,那马丁·路德·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梦想?即美国黑人当时生活的现状是怎样的?在文中找出段落依据,并读出来。
明确:在第2段:“然而一百年后的今天,我们必须正视黑人还没有得到自由这一悲惨的事实,一百年后的今天,在种族隔离的镣铐和种族歧视的枷锁下,黑人的生活备受压榨。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生活在物质充裕的海洋中一个穷困的孤岛上。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然萎缩在美国社会的角落里,并且,意识到自己是故土家园中的流亡者。”
2.比较阅读,删掉“一百年后的今天”效果有何不同。
一生读:“然而一百年后的今天,我们必须正视黑人还没有得到自由这一悲惨的事实,在种族隔离的镣铐和种族歧视的枷锁下,黑人的生活备受压榨,仍然生活在物质充裕的海洋中一个穷困的孤岛上,仍然萎缩在美国社会的角落里,并且,意识到自己是故土家园中的流亡者。今天我们在这里集会,就是要把这种骇人听闻的情况公诸于众。”另生读原文。分析原文好在哪里?
明确:这里运用了排比反复的手法,去掉后面三个“一百年后的今天”,主要内容不变,但语气显然不如原文更有气势。
3.作者为什么反复强调一百年后的今天?
明确:这样不仅增强了文字的感染力。更说明了黑人遭受压榨的时间之长。4.这几句中还有哪些词语用的比较好的?找出一并说说理由。
明确:“镣铐、枷锁”用得好,用了比喻,把“种族隔离”比作“镣铐”,把“种族歧视”比作“枷锁”,非常形象,说明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给黑人带来深深的痛苦。精神上受歧视、压迫;一般说来“镣铐、枷锁”往往和“罪犯”联系在一起,而且是“重刑犯”,这些黑人没有犯罪,却一样遭受破坏,过着罪犯般的生活。
物质充裕的海洋比作美国当今社会。穷困的孤岛比作贫穷困苦的黑人社会。形象说明黑人社会地位,经济待遇非常低,与白人形成强烈的反差。(这一段运用了比喻的手法,使语言既生动形象,又富于感染力。)
“孤”“萎缩”这些词用得好,写出了黑人,生活的极度穷苦,没有地位;“孤”没人关注,无依无靠;“萎缩”,使人联想到小猫小狗,有一种恐惧、害怕在里面。
“故土家园”“流亡者”我觉得特别到位,把美国社会比喻故地家园,把黑人比喻流亡者。美国是他们的家但是他们在自己的家园却找不到安身之所。现实让他们得不到自由民主平等,得不到幸福的生活,就像流亡者一样的漂泊无依。
说到故土家园,使我想起发生在当时的一件事:一位年轻的黑人律师,刚刚结婚,带着新婚的妻子旅游,天黑了需要投宿,可是就因为他们是黑人,去了一家又一家,跑了大半个美国,没有一家旅馆肯接纳他们,后来他们几近疯狂在这种流亡中出了车祸,没来得及开始婚后的美好生活,就走到生命的终点。
5.那么面对如此现状,我们应该带着悲愤和沉痛之情来朗读。生齐读这一段文字。
6.为了改变这种现状,也为了实现梦想,25万人来此集会。请同学们速读3—5段,筛选信息,看看还有其他集会原因吗?
明确:为了要求兑现诺言;为了提醒美国。
7.要求兑现诺言,说明美国没有实践承诺,文中是怎么说的?(找出句子)
明确:美国没有履行这项神圣的义务,只是给人开了一张空头支票,支票上盖着“资金不足”的戳子退了回来。
8.这句话怎么理解?这里的“空头支票”指什么?这样表达有什么效果?
明确:空头支票是个巧妙的比喻,自林肯总统签署《黑奴解放宣言》以来,黑人就有和白人一样生存,追求幸福的权利,但现实却如此令人失望,美国政府没有履行自己的诺言,就像空头支票一样,听起来不错,却实际没有什么意义。
美国是一个商业社会,空头支票的含义大家都非常清楚,用它作比,生动形象且容易为人们所理解,从而撕破了政府虚伪的外衣,促使听众放弃幻想,更加清醒地投入战斗。
9.小结:没有民主,没有平等,没有自由,生活贫困,受到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种族压迫。曾经签署的诺言也没有实现。这就是马丁·路德·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梦想的原因。
(三)关于斗争
马丁·路德·金认为应该怎样实现梦想?毛泽东曾说过:枪杆子里面出政权,马丁·路德·金是不是也主张黑人要拿起镰刀和斧头枪支等武器,进行武装斗争呢?(不是)。1.那怎样斗争来实现梦想呢??在课文哪些段里有阐述?
明确:7~9段。
2.该怎样斗争?作者提出怎样的斗争方式、斗争手段、斗争决心?(男生齐读7-9段)
明确:斗争的方式:非暴力手段。(板书)斗争的手段:团结白人。斗争的决心:坚定不退缩。
我们总结一下,马丁·路德·金认为黑人应用和平方式,非暴力手段进行斗争,并且要举止得体、纪律严明,团结白人共同斗争,还要坚定不退缩、勇往直前。
马丁·路德·金的斗争方式及其合理性:非暴力的斗争方式,其深受印度圣雄甘地的影响,所争取的也是想取得和白人一样的权利,而不是推翻美国政府,同时,虽然有很多白人歧视黑人,但他们只是种族权利的蒙骗者,黑人要想取得平等的地位,也需要要得到白人的支持。暴力只能使两种肤色的种群更加隔膜,矛盾更激化,使更多的白人不理解黑人。
3.斗争的决心是很重要的,作者为了强调决心在10—14段使用了哪种修辞?
明确:排比。
4.我想把这里的“只要”全部换成“如果”,你们觉得怎样?一二组和三四组分别比赛读“如果”和“只要”后的内容,看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明确:我认为“只要”的语意更重一些,它强调了在这一点上毫不含糊,不能打一丁点折扣,更能体现我们的坚定决心。可见作者的主张和立场是非常鲜明坚定的。演讲辞的鲜明性的特点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板书:鲜明性)。所以,我们在朗读时要重点强调“只要”,“绝不会”。把作者当时的那种坚毅的决心出来。
5.全班同学再读,女生读前面的部分,男生读每一段后一句“我们就绝不会满足。”
(表示肯定,大家配合得很好,我从你们的朗读中也感受到了一股坚持到底,绝不放弃的情味。)6.我们再来回顾一下,马丁·路德·金的这篇义正言辞的演讲是针对什么人而发表的?
明确:主要是针对美国黑人,同时也包括美国政府。这篇演讲是在1963年8月28日,马丁·路德·金向成千上万的黑人发表了一篇演说。
我们来概括演讲辞的另一个特点:针对性。(板书:针对性)
四、分析思路
对比以前的议论文,这篇文章在结构上的特别之处就在于没有按提出观点-为什么-怎么办的顺序,非常新颖。结构上环环相扣,非常严密,别致。而是把观点梦想的内容放在后边起到了引人思索让人振奋,影响深刻的作用。下面请同学们给文章划分三个层次,怎样划分(可按时间顺序)?
明确:全文可分为三部分。(板书)
第一部分(1)回顾。肯定《解放黑奴宣言》的重大意义。
第二部分(2—16)揭示黑人生活的现状,抨击美国社会黑暗的一面,提出自已正当的要求。第三部分(17到结尾),展望未来,前途是光明的,胜利一定能够到来。
这篇演员讲辞的脉络是这样的:先回顾历史,肯定《解放黑奴宣言》的意义,再陈述黑人的现状,即提示梦想产生的原因,再说斗争方式,即怎样实现梦想。最好展望未来,即梦想的具体内容,文章就是这样一步步地将其内容展开。文章的脉络清晰,结构严谨,它所体现的逻辑性,在这篇文章得到了充分的验证。(板书:逻辑性)
五、小结拓展
这篇演说辞蕴含了作者的奔涌的激情,它以磅礴的笔势揭露了美国的现实,展示了黑人的痛苦的生活处境,赞颂了黑人群众的高昂的战斗精神和争取民权的决心,满怀憧憬地表达了要求人人平等,渴望民权自由的强烈愿望。马丁·路德·金的梦想我们已研究完了,我们有没有梦想呢?现在仿照黑板上的句式,写一段话,说说你的梦想。
我有一个梦想,我梦想有一天,……我梦想有一天,……我梦想有一天,……
(听了大家慷慨激昂的演说,我们的心灵又经受了一次洗礼,我们人生的目标又清晰了几分。最好祝同学们都能梦想成真。)
师:我已过了做梦的年龄,但受同学们的感染,我也来谈谈我的梦想。
我有一个梦想。我梦想有一天,我在某个地方拥有一座自己的小屋。那儿没有沙尘蔽天、废气排放,那儿没有痛苦,没有悲伤。
我梦想有一天,我和我的家人一起去欣赏桂林山水的清奇俊秀、杭州西湖的淡抹浓妆,去欣赏黄山云雾飘渺、去欣赏世界屋脊上的布达拉宫的壮观辉煌。
我梦想有一天,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变成现代社会的白骨精,是白领,是骨干,是精英。是老师的骄傲,更是父母的骄傲!
这节课就学到这里,下课!
六、板书
鼓动性
我有一个梦想 鲜明性(自由,民主,平等)
针对性 逻辑性
第四篇:人教版必修二《我有一个梦想》精品导学案及答案
《我有一个梦想》导学案
编写者:****
审核者:高一语文组
【学习目标】
1、了解演讲的背景及主要内容。
2、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体会全文激情飞扬、极富感召力的语言特点。
3、体悟马丁路德.金的那种生命不息、为人民请命不止的崇高献身精神。【学习重、难点】
1.结合语境,联系时代背景,揣摩重点语段和词语的深层含义及强烈的感情色彩。2.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学法指导】
1.诵读法。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感悟体会重点句段,从而更好地理解全文。2.探究讨论。【知识链接】
1、马丁· 路德· 金(1929—1968)
神学博士,牧师,美国民权运动领袖。1964年他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他将全部奖金(54600美元)献给了自由运动。1964年通过的新的民权法案,规定凡是接受美国政府资助的组织都必须平等地对待黑人。1965年一项新的选举权法案成立,从那以后,所有黑人都享有选举权。
由于马丁·路德·金从事黑人解放运动的工作,所以树敌众多,一生曾三次被捕,三次被行刺。有一次一枚炸弹爆炸毁了他的房屋。1968年4月4日—一个永远值得被所有人记住的日子,马丁·路德·金在田纳西州孟菲斯城被种族主义者刺杀身亡。
2、林肯·A(Abraham Lincoln1809~1865,美国总统(1861~1865),共和党人,曾任律师,1848~1849年当选为众议员,主张维护联邦统一,逐步废除奴隶制度。当选为总统后,南方各州相继宣布脱离联邦,内战爆发。战争初期,曾竭力设法与南方诸州协调,遭拒绝;在群众运动高涨和军事失利的情况下,1862年开始采取革命措施,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奴宣言》,使战争成为群众性的革命斗争,保证了战争的胜利。内战结束时,被南方奴隶主指使的暴徒刺杀。
3、背景简介
1955年12月1日,一位名叫罗莎·帕克斯的黑人妇女在阿拉伯乘坐公共汽车,坐到“白人专坐”的区域内。她拒绝挪动座位,而被警察带走。于是成立了一个组织,要求公共汽车公司改变这种不公正的做法,马丁·路德·金被推荐为这个组织的领头人。他们在市内散发了好多传单,传单说:“你去上班时,请乘公租车去,或搭别人的车去,或步行。”整整一年里,黑人拒绝乘坐市内公共汽车。马丁·路德·金号召黑人不要步行,而要继续斗争。他的房子被人毁坏了,有段时间他的生命也受到威胁,最后该州首府律师说,公共汽车公司无权在车上把黑人和白人分开。
1963年,马丁·路德·金晋见了肯尼迪总统,要求通过新的民权法,给黑人以平等的权利。然后他又在阿拉巴马州的伯明翰领导了一场新的革命。此地黑人的住房情况很糟,黑人参加工作的机会极少,而且只有25%的黑人有选举权。马丁·路德·金被关进了监狱。他说:“我们已经为我们的权利等了三十年!”斗争在继续,一周后所有的监狱都关满了人。黑人的革命赢得了全国的支持,最后,公共场所都对黑人开放,所有被关押的参加游行的黑人都被释放了。1963年8月28日,华盛顿特区组织了一次二十五万人的集会,要求种族平等。马丁·路德金向成千上万的黑人发表了一篇演说,这就是“我有一个梦想” 4.演讲词的特点
演讲词为了增强语势,提高感召力,使感情更加充沛,它有“三多”,即多用整句,多用短句,多用修辞,用整句.如本文中“现在是„..时候”构成排比,气势强大,情感扑面而来。多用短句,呼唤语等,富于感召力,极具煽情性。多用比喻。排比。反问,增加感染力。如本文中“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生活要物质充裕的海洋中的一个穷困的孤岛上”“我有一个梦想,即如„„,将会转化为自由正义的绿洲”。由此可见,演讲词是颇讲究艺术性的。
除了语言方面的特点,在内容方面的特点,我们已了然于胸,那就是针对性,逻辑性,思想性。演讲需要真情,演讲无需作秀。谁顺应时代,谁代表大从的心声,谁就是讲坛上的主宰者。危急关头,想民所想,讲民所不敢讲,乃是演讲的第一要义,是演讲的生命之源。舍此则为缘木求鱼。悟到这一点很重要,愿同学们多想一想,多悟一悟。
第一练
一、夯实基础
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镣铐()枷锁()骇人听闻()给予()磐石()义愤填膺()蜕变()挫折()曲折()蜿蜒()
2、解释下列成语。
骇人听闻: 义愤填膺: 安之若素: 心急如焚: 息息相关: 不言而喻: 无济于事: 3.下列书写有误的一组是()A.义愤填膺 坚如磐石
安之若素 B.不克自拔 携手前进
不言而喻
C.坎坷曲折 巍巍峰巅
无济于事
汹涌澎湃 D.种族歧视 心急如焚
资金不足
息息相关 4.依次填入下列各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就某种意义而言,今天我们是为了要求_______诺言而汇集到我们国家的首都来的。②美国没有________这项神圣的义务,只是给黑人开了一张空头支票。③我们不能容许我们的具有崭新内容的抗议____________为暴力行动。④今天我们在这里集会,就是要把这种___________的情况公之于众。A.兑现 履行
蜕变
骇人听闻 B.实现 实行
蜕变
骇人听闻 C.兑现 履行
演变
耸人听闻 D.实现 执行
演变
耸人听闻 5.下列修辞手法不同类的一项是()A.只要密西西比仍然有一个黑人不能参加选举,只要纽约有一个黑人认为他投票无济于事,我们就决不会满足。
B.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生活在物质充裕的海洋中一个穷困的孤岛上 C.自由和平等的爽朗秋天如不到来,黑人义愤填膺的酷暑就不会过去。
D.现在是把我们的国家从种族不平等的流沙中拯救出来,置于兄弟情谊的磐石上的时候。6.下列关于马丁·路德·金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马丁·路德·金是美国黑人牧师,著名黑人民权运动领袖;1963年他领导25万人向华盛顿进军“大游行”,为黑人争取自由平等和就业。
B.马丁·路德·金一生曾三次被捕,三次被刺,1968年被美国种族主义分子枪杀;为了纪念他,美国将每年一月的第三个星期一定为“马丁·路德·金日”。
C.马丁·路德·金曾访问印度,终身视印度圣雄甘地为偶像,认同甘地以和平抗争的手法争取民权;1964年他获得世界诺贝尔文学奖。
D.在1963年华盛顿进军“大游行”的集会上,马丁·路德·金发表了著名演说《我有一个梦想》;他被誉为近百年来全世界八大最具有说服力的演说家之一。7.下列关于《我有一个梦想》的评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我有一个梦想》有一个明确的演讲中心,即“美国的梦想”,其内涵是民主、平等、自由。B.《我有一个梦想》从头到尾贯穿一条“我有一个梦想”的主线,演讲之中“梦想”内容没有随便转移。
C.以“我有一个梦想”做题,既有美感,又与主要内容一致:“梦想”的内容在演讲词的最后由作者水到渠成地推演出来。D.《我有一个梦想》主张稳健地开展民权运动,号召人们按部就班地行事,不要采取过激的行动来达到目的。8.《我有一个梦想》开头从一百年前林肯签署解放黑奴宣言的事情写起,下列对这个材料的演讲作用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马丁·路德·金所选的材料具有较强的时代感。B.马丁·路德·金所选的材料有助于创设演讲氛围。
C.马丁·路德·金开场白能扣人心弦,引发听众的共鸣。D.马丁·路德·金所选的材料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二、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1、通读这篇演讲辞,查阅资料和结合文章思考以下问题。
演讲对象: 时间: 地点: 场合: 涉及内容: 演讲目的:
2、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理解演讲词的逻辑性。
3、哪些地方运用的排比手法?找出来试着演讲一下,体会运用排比手法有什么作用?
第二练
一、合作探究
1、题目是《我有一个梦想》,那么,作者的梦想是什么?给每一段标上序号,然后勾画出含有“梦想”字样的句子?大声的朗读出来,体会、归纳。
2、为什么要实现梦想?这一梦想针对什么样的社会现实?从原文中找出相应的段落,勾画、批注。
3、怎样实现梦想?从原文中找的相应的段落,勾画批注。
二、具体体会句子的含义,领悟比喻的作用。
1、美国没有履行这项神圣的义务,只是给黑人开了一张空头支票,支票上盖着“资金不足”的戳子便退了回来,但是我们不相信正义的银行已经破产,;我们绝不相信,在这个国家储存机遇的巨大金库里竟然没有足够的储备。(这里的“空头支票”指什么?这样表达有什么效果?你还能从这句话中找出哪些比喻?)
2、自由和平等的爽朗金秋如不到来,黑人义愤填膺的酷暑就不会过去。(这里的“秋天”与“酷暑”分别指什么?)
3、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将能从绝望之岭劈出一块希望之石。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将能把这个国家刺耳的争吵,变成一支洋溢手足之情的优美交响曲。(“这个信念”具体指什么?“交响曲”有什么特点?用在这里有什么深刻含义?)
【自助练习】
1、面对水污染、空气污染、垃圾成山、沙尘暴,请你也以“我有一个梦想”为题写一段排比句,表明自己对治理环境的渴望。
2、仿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为马丁·路德金先生拟写诺贝尔和平奖颁奖词(至少运用一种修辞):
【自助练习】
1、参考答案:
我有一个梦想,让所有的沙漠都变成绿洲,再也没有铺天盖地的沙尘暴,遮挡我们的双眼; 我有一个梦想,每一条河流都清澈见底,不再泛起肮脏的白沫,让每一条鱼儿快乐的嬉戏; 我有一个梦想,每一片天空都碧蓝如洗,不再涂抹滚滚的浓烟,让每一只鸟儿自由的翱翔; 我有一个梦想,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不再有垃圾堆积成山,让每一个孩子在绿树下草地上健康的成长。
2、示例一:一个不畏风雨险阻的开拓者,一个为有色民众自由平等而生的斗士,一个为民众和平竭尽心力的英雄,必将永远在渴求和平自由的民众心中巍然屹立,世界将拥有同一个梦想:人人生而平等,让自由和平之声响彻每一个角落!
示例二:数十载风雨兼程,终得黑人之身心解放。解放之路非坦途,穿越过多少高山峡谷,多少深溪险涧,如同望不到边的深夜——黎明总由先驱者开拓。奔走并不艰辛,危险并不值得忌惮。值得向往的是一个所有肤色和种族的公民和乐融融的美国,值得为之奋斗的是美利坚的美好明天——那是一个没有隔阂或歧视的大同世界。
[美文赏析] 柴静的演讲稿《认识的人,了解的事》获得首都女记协演讲大赛特等奖:
十年前,在从拉萨飞回北京的飞机上,我的身边坐了一个五十多岁的女人。她是三十年前去援藏的,这是她第一次因为治病要离开西藏。下了飞机下很大的雨,我把她送到了北京的一个旅店里头,过了一个星期我去看她,她说她的病已经确诊了,是胃癌晚期。然后她指了一下她的床头有个箱子,她说如果我回不去的话你帮我保存这个。这是她三十年当中走遍西藏各地,跟各种人,官员、汉人、喇嘛,三陪女交谈的记录。她没有任何职业身份,也知道这些东西不能发表,她只是说,一百年之后,如果有人看到的话,会知道今天的西藏发生了什么。这个人姓熊,拉萨一中的女教师。
五年前,我采访了一个人。这个人在火车上买了一瓶一块五毛钱的水,然后他问列车员要发票。列车员乐了,说我们火车上自古就没有发票。然后这个人把铁道部告上了法庭。他说,人们在强大的力量面前总是选择服从。但是,如果今天我们放弃了一块五毛钱的发票,明天我们就有可能被迫放弃我们的土地权、财产权和生命的安全。权利如果不用来争取的话,权利就只是一张纸。他后来赢了这场官司,我以为他会跟铁道部结下梁子,结果他上了火车之后,在餐车要了一份饭,列车长亲自把这个饭菜端到他面前说,您是现在要发票呢,还是吃完了之后我再给您送过来?我问他,你靠什么赢得尊重?他说,我靠为我的权利所做的斗争。这个人叫郝劲松,三十四岁的律师。
去年我认识一个人,我们在一起吃饭,这个六十多岁的男人说起来丰柴区的一所民工小学被拆迁的事。他说所有的孩子靠在墙上哭,说到这儿的时候他也动感情了,然后他从裤兜里掏出一块皱皱巴巴的蓝布手绢儿擦擦眼睛。这个人十八岁的时候当大队的出纳,后来当教授当官员,他说他所有做这件事的目的只是想为农民做一点事。他在我的采访中说道,说征地问题给农民的不是价格,只是补偿,这个分配机制极不合理。这个问题的根源不仅出在土地管理法,还出在1982年的宪法修正案。在审这个节目的时候,我的领导说了一句话,说这个人就算说的再尖锐,我们也能播。我说为什么?他说因为他特别真诚。这个人叫陈希文,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七年前,我问过一个老人。我说你的一生也经历过很多挫折,你靠什么来保持你年轻时的情怀?他跟我讲有一年他去河北视察,没有走当地安排的路线,然后在路边发现了一个老农民,旁边放着一副棺材。他就下车去看。那个老农民说因为太穷了没钱治病,就把自己的棺材板拿出来卖。这个老人就给了他五百块钱,让他回家。他说我讲这个故事给你听是要告诉你,中国大地上的事情是无穷无尽的,不要在乎一城一池的得失,要执着。这个人叫温家宝,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
一个国家是由一个个具体的人构成的,她由这些人创造并且决定,只有一个国家拥有那些寻求真理的人,能够独立思考的人,能够记录真实的人,能够不计利害为这片土地付出的人,能够去捍卫自己宪法权利的人,能够知道世界并不完美,但是仍不言乏力,不言放弃的人,只有这个国家拥有这样的头脑和灵魂,我们才能说,我们为祖国骄傲。只有一个国家珍重这样的头脑和灵魂,我们才能说,我们有信心,让明天更好!
12《我有一个梦想》参考答案:
第一练
1.略
2.骇人听闻:使人听了某事后感到很惊讶,恐惧。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
义愤填膺:对违反正义的事情所产生的愤怒,胸中充满了正义的愤恨。
安之若素:安:安然,坦然;之:代词,指人或物;素:平常。安然处之,像往常一样。遇到不顺利的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能安然处之,毫不在意。
心急如焚:心里急得像火烧一样。形容非常着急。(焚:烧。)
息息相关:息:呼吸。相:相互。关:关系,关联。呼吸也相互关联。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
不言而喻:言:说明;喻:了解,明白。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形容道理很明显。无济于事:(贬义)济:补益,帮助。对事情没有什么帮助或益处。比喻解决不了问题,没有办法。
3.A(是“兑现”而不是“对现”)4.A 5.A(B、C、D均为比喻句)6.C(应是诺贝尔和平奖)7.C(A“美国的梦想”是美国当初宣传的立国的根本,不是马丁·路德·金演讲的内容;B“我有一个梦想”在结尾部分才呈现出来,不贯穿全文;D 只是渐进主义的观点,与马丁·路德·金的非暴力斗争不同)8.A(林肯签署独立宣言的材料,与时代感关系不大)
二、1、通读这篇演讲辞,查阅资料和结合文章思考以下问题。演讲对象:主要是针对美国黑人,同时也包括美国政府。时间: 1963年8月28日
地点: 华盛顿广场,林肯雕像前。
场合: 在华盛顿特区组织25万人的集会上。涉及内容:要求民主、自由、种族的平等。
演讲目的:进一步推动黑人要求自由、公正、平等的运动,加快实现理想的步伐。
2、略
3、★如:第2段,比较阅读,删掉“一百年后的今天”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去掉后面三个“一百年后的今天”,主要内容不变,但语气显然不如原文更有气势。作者为什么强调一百年后的今天说明黑人遭受压榨的时间之长,增强了文字的感染力。★如:5段 ★如:10--17段 ★如:18段 ★如:19--23段 作用: 语言有气势,感情充沛,作为演讲,会使听众受到鼓舞。
第二练
一、1、10--23段 要求民主、自由、种族的平等(体现了演讲稿中心突出的特点)2、1--6段 也可以结合有关背景(体现了演讲稿有针对性的特点)
揭示了黑人物质生活贫困,精神备受歧视,没有安全感和归宿感的悲惨现实。
3、明确:7--9段 “不要采取错误的做法”、“不要敌对和仇恨”、“举止得体、纪律严明”、“不断升华”、“坚持下去,忍受痛苦”、“回到南方”等。
二、1、本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美国政府比作支票的签字者,而把美国公民比作支票的合法继承人。“空头支票”指的就是《解放黑奴宣言》,(政府违背诺言),对有色人种拒付支票。这样就撕破了政府的虚伪外衣,让听众明白他们和政府之间的关系,促使听众放弃幻想,更加清醒,警觉地投入战斗。“ 正义”比作“银行”、“国家”比作“巨大金库”。
2、本句同样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黑人为自由、平等而奋斗所到来的那一天,比作金秋,这样就能把黑人为之奋斗的最终结果的感受,生动而直观地传达听人使听众,明白他们奋斗所得到的结果是什么,从而促使他们更自觉地去战斗。和“秋天”形成对比的则为“酷暑”,一个“酷暑”生动而简洁地揭示了黑人备受摧残的生活现状,表现出了黑人为“金秋”的到来、为自由、民主、平等而战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3、联系上下文,不难看出“这个信念”当指前文的梦想,即自由、民主、平等的那一天,一定能够到来,正是有了这样一种信念,他们才有了拼搏奋斗的源泉。所谓“交响曲”是一种大型管弦乐套曲,既然有管乐,又有弦乐,自然少不了合奏与“交响”。作者把它用到这儿,可谓匠心独运,恰到好处,因为它恰如其分地展现了黑人运动取得最终胜利后和白人一样共享美好生活的和谐而又优美的画面。【自助练习】
1、参考答案: 我有一个梦想,让所有的沙漠都变成绿洲,再也没有铺天盖地的沙尘暴,遮挡我们的双眼; 我有一个梦想,每一条河流都清澈见底,不再泛起肮脏的白沫,让每一条鱼儿快乐的嬉戏; 我有一个梦想,每一片天空都碧蓝如洗,不再涂抹滚滚的浓烟,让每一只鸟儿自由的翱翔; 我有一个梦想,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不再有垃圾堆积成山,让每一个孩子在绿树下草地上健康的成长。
2、示例一:一个不畏风雨险阻的开拓者,一个为有色民众自由平等而生的斗士,一个为民众和平竭尽心力的英雄,必将永远在渴求和平自由的民众心中巍然屹立,世界将拥有同一个梦想:人人生而平等,让自由和平之声响彻每一个角落!示例二:数十载风雨兼程,终得黑人之身心解放。解放之路非坦途,穿越过多少高山峡谷,多少深溪险涧,如同望不到边的深夜——黎明总由先驱者开拓。奔走并不艰辛,危险并不值得忌惮。值得向往的是一个所有肤色和种族的公民和乐融融的美国,值得为之奋斗的是美利坚的美好明天——那是一个没有隔阂或歧视的大同世界。
第五篇:我有一个梦想导学案2011版
《我有一个梦想》导学案编辑:高二语文 李静时间:2011年9月19日
《我有一个梦想》第一课时导学案
预习案
预习目标:
1.了解马丁·路德·金的生平、地位及他的非暴力主张。
2.疏通文意,并理解重点成语的意义。
预习内容:
1.《解放黑奴宣言》: 美国南北内战期间,林肯总统于1862年9月22日颁布的宣言,它规定自1863年1月1日起,南方叛乱各州的黑人奴隶成为自由人,但没有明确废除奴隶制,也没有规定给黑人以土地。宣言当时受到国内外人民群众的支持,并使战争形势转向有利于北方。1865年的宪法修正案的第十三条废除了奴隶制,但战争后的黑人依然受到歧视。
马丁·路德·金,将“非暴力”和“直接行动”作为社会变革方法的最为突出的倡导者之一。1929年1月15日,马丁·路德·金出生在美国亚特兰大市,他同情和理解他人;从父亲那里学到了果敢、坚强、率直和坦诚。但他在黑人区生活,也感受到人格的尊严和作为黑人的痛苦。他聪颖好学,先后获得文学学士、神学博士学位。在学习中,马丁·路德·金加深了对神学的认识并探究圣雄甘地在社会改革方面的非暴力策略。1955年12月,蒙哥马利节警察当局以违反公共汽车座位隔离条令为由,逮捕了黑人妇女罗莎·帕克斯。金遂同几位黑人积极分子组,织起“蒙哥马利市政改进协会”,号召全市近5万名黑人对公共法与公司进行长达1年的抵制,迫使法院判决取消地方运输工具上的座位隔离。
这从而揭开了持续10余年的民权运动的序幕,也使金博士锻炼成民权运动的领袖。他政治主张的核心是非暴力主义。1964年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他的全部
奖金(54,600万美元)献给了自由运动。68年4月4日,金被种族分子暗杀,美国政府规定,从1986年起,每年1月的第3个星期一为马丁·路德·金全国纪念日。
他是出色的演说家,被誉为“黑人之音”。美国的《展示》杂志将他评为近百年世界最具说服力的演说家之一
3.理解重点成语:
安之若素:
无济于事:
不言而喻:
骇hài人听闻:
课堂案
◎课 堂 学习目 标:
1、集中分析作者梦想的内涵
2、揣摩重点词语与排比等手法的运用,感受文章语言的感染力。
3、体会马丁•路德•金那种生命不息、为理想奋斗不止的崇高的献身精神。
学习重难点:
1、在反复朗读中感受语言的感染力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会鉴赏文章中的重点句子。
◎课 堂 学习内 容:
一、导入,解题:标题“我有一个梦想”的题眼是什么?
二、理清思路,赏析课文。
(一)马丁•路德•金有一个怎样的梦想?
1.请找出文中作者梦想的段落。
2.抓住哪些关键词?谁能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出作者的梦想?
3.诵读,感受其激情、气势和氛围。注意节奏、语调和情感的关系。
(二)文章在第18段才提出“我”的梦想,那么前面的部分对这一部分起到了怎
样的作用?
依据前面的部分,马丁•路德•金为什么要有这样一个梦想?
(三)马丁•路德•金主张黑人用怎样的斗争方式实现这个梦想?
斗争的最终目标是什么:
三、朗读品味,拓展延伸:
1.假如你是黑人听众,在听了马丁·路德·金的演讲后,你最受感动的段落和
句子是什么?为什么能给你感动?
注意:回答交流时,请首先说明是哪一自然段,再对本段加以分析等,体味
出作者的感情最后朗读,读出情感、读出节奏。
2.总结这篇演讲辞的特点:
3.我有一个梦想:
四、布置作业:
请将你在课堂上没有写完、没有说尽的深藏心底的梦想扩写成500字左右的演讲稿,仍以《我有一个梦想》为题,准备下节课3-5分钟的演讲。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及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义愤填膺(yīng)安之若素(平常)致(使„„丧失)命萎缩wěi suō
B.诺(luò)言公诸(之于)于众手足(喻兄弟)之情匿nì迹
C.磐(pán)石心急如焚fén承诺(诺言)戳chuō子
D.无济(帮助)于事不言而喻(明白)履(nǚ)行侈chǐ谈镣铐liàokào
2.下列书写有误的一组是()
A.义愤填膺坚如磐石安之若素对现诺言
B.公诸于众不克自拔携手前进不言而喻
C.坎坷曲折巍巍峰巔无济于事汹涌澎湃
D.种族歧视心急如焚资金不足息息相关
二、演讲稿
(一)演讲稿是一种实用性比较强的文体。是为演讲准备的书面材料。
演讲是在公众面前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的口头语言活动
它的特点是:第一,互动性强;第二,它有一定的时间性;第三,它是为了阐述某一问题或整理而开展的;第四,它带有一定的鼓动性和说服性。像演讲比赛、典礼致辞、会议发言、学术讲座、科研报告、竞选演说、就职演说、法庭陈述等,都带有演讲的性质。演讲稿是演讲用的文稿,也是演讲的依据。它是为演讲服务的,是体现在书面上的讲话材料。演讲有内容、目的的不同,演讲稿也具有不同的形态,有报导、有说明、有论辩、有答谢等。总的来说,它的特征可以概括如下:
1、内容上的现实性
演讲稿是为了说明一定的观点和态度的。这个观点和态度一定要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它讨论的应该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并为人们所关心的问题。它的观点要来自身边的生活或学习,材料也是如此。它得是真实可信,是为了解决身边的问题而提出和讨论的。
2、情感上的说服性
演讲的目的和作用就在于打动听众,使听者对讲话者的观点或态度产生认可或同情。演讲稿作为这种具有特定目的的讲话稿,一定要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很多著名的政治家都是很好的演讲者,他们往往借肋于自己出色的演讲,为自己的政治斗争铺路。
3、特定情景性
演讲稿是为演讲服务的,不同的演讲有不同的目的、情绪,有不同的场合和不同的听众,这些构成演讲的情景,演讲稿的写作要与这些特定情景相适应。
4、口语化
演讲稿的最终目的是用于讲话,所以,它是有声语言,是书面化的口语。因此,演讲稿要“上口”、“入耳”,它一方面是把口头语言变为书面语言,即化声音为文字,起到规范文字、有助演讲的作用;另一方面,演讲稿要把较为正规严肃的书面语言转化为易听易明的口语,以便演讲。同时,演讲稿的语言应适应演讲人的讲话习惯,同演讲者的自然讲话节奏一致。
《我有一个梦想》导学案编辑:高二语文 李静时间:2011年9月19日
(二)演讲稿对于演讲都有哪些作用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整理演讲者的思路、提示演讲的内容、限定演讲的速度;(2)引导听众,使听众能更好地理解演讲的内容;(3)通过对语言的推究提高语言的表现力,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三)由于演讲稿具有以上的特征和作用,它在写作方法上也有一定方法可循。
1、演讲稿的结构。演讲稿的结构通常包括开场白、正文、结尾三部分。
(1)开场白是演讲稿中很重要的部分。好的开场白能够紧紧地抓住听众的注意力,为整场演讲的成功打下基础。常用的开场白有点明主题、交代背景、提出问题等。不论哪种开场白,目的都是使听众立即了解演讲主题、引入正文、引起思考等。
(2)演讲稿的正文也是整篇演讲的主体。主体必须有重点、有层次、有中心语句。演讲主体的层次安排可按时间或空间顺序排列,也可以平行并列、正反对比、逐层深入。由于演讲材料是通过口头表达的,为了便于听众理解,各段落应上下连贯,段与段之间有适当的过渡和照应。
(3)结尾是演讲内容的收束。它起着深化主题的作用。结尾的方法有归纳法、引文法、反问法等。归纳法是概括一篇演讲的中心思想,总结强调主要观点;引文法则是引用名言警句,升华主题、留下思考;反问法是以问句引发听众思考和对演讲者观点的认同。此外,演讲稿的结尾也可以用感谢、展望、鼓舞等语句作结,使演讲能自然收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大多数演讲稿如同一篇议论文,有主要观点,有对主要观点的论证。一篇演讲稿最好只有一个主题,这是由演讲稿的特定情景性和时间性所决定的。在一个有限的时间段内,完全借助于语言、手势等向听众讲明一个问题或道理,同时又要说服听众,就要求在写作演讲稿时一定要突出主题、观点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