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敬业与乐业》教学设想(新版)新人教版(新)
《敬业与乐业》
一、理念渗透
这节课渗透了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里提出的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即“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的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即“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二、教材研究 1.点击文本
《敬业与乐业》是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选自近代思想家梁启超的《饮冰室合集》,是一篇宣讲人生与事业关系的演讲词。本单元的主题是“思想风采”,文体是演讲和书信,旨在体会口语和书面语的差异。文章开宗明义提出了“敬业乐业”的主旨,接着分别谈论了“有业”“敬业”和“乐业”三个问题,最后用“责任心”和“趣味”总结精神旨意。全文主旨鲜明,层次清晰,深入论述了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殷切地希望大家发扬敬业与乐业精神,去过人类合理的生活。
《敬业与乐业》这是一篇思路清晰的演讲词,有口语化的特点,为学生学习演讲词提供了一个较好的范本;其次,本文大量引经据典,增强文章的理性色彩,是教学生筛选整理信息并形成积累习惯的好范文。第三,还会让学生对人生事业有逐渐深入的领悟和思考。
《新课程标准》对于第二单元的整体感知是这样说的:“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此单元的课文除了《敬业与乐业》外,还有法国浪漫主义代表作家雨果的《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傅雷先生的《傅雷家书两则》、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致女儿的信》。本单元的文体是演讲和书信,将它们放在一起,旨在体会口语和书面语的差异。将《敬业与乐业》这篇演讲词作为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此课文语言通俗,文短意长,有助于学生们在语境中理解、积累和掌握丰富的语句。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看,学习课文,意在引导学生感受先哲的思想风采,让学生们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品味哲理,深入思考人生问题,丰富个性内涵。
理解“敬业与乐业”的主旨是教读课文的重点。在反复诵读中,积累经典语句、格言,体会演讲和口语特点。本课的难点是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真切领悟与质疑问难。教学过程中,既要拓展学生的精神视野,又应尽量和学习生活体验相结合,在研讨探究中,大胆质疑,辩证地理解课文观点。学习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初步理解“举例子”和“讲道理”的论证方法,开拓思路。拟用两课时完成阅读教学。
这篇课文安排两课时。2.解读目标
依据新课标三个维度的目标要求,结合对教材的分析和对学生的了解,确定学习目标如下:
﹙1﹚知识与能力:初步体会演讲的口语特色;初步学习运用“举例子”和“讲道理”来阐明观点;增强思辨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以下教学方法: 诵读法:通过诵读感知文本,以读促思帮助理解课文。
设疑启发法:通过设计有启发性的问题打开学生思维,推动课堂每一个环节。讨论法: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合作探究讨论并分析,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能吸取集体的智慧,在分析中总结,在总结中突破学习重点。
质疑辩论法:设置辩论的环节,放飞思维,展示自我,是突破难点的切入口。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进行语文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教学手段是:借助录音、图片等多媒体制作的课件辅助教学。﹙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自身体验深入领悟“敬业与乐业”,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精神和积极人生观、价值观。
三、学情掌握
初三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他们敏于探索,善于质疑,喜欢活泼而有内涵的课堂。作为一篇讲授课,既不能热热闹闹没有内容,又要避免追求深度陷入死板。因此,在教学的设计上尽量做到在诵读中感知、在启发中思考,在讨论中学习,在辩论中锻炼。让学生实实在在体会到语文学以致用的工具性特点,同时又要感受到语文浓郁的人文气息。
4.突破重难点 重点:
﹙1﹚理清文章的思路,把握文章的主旨。﹙2﹚体会演讲口语的特色,难点:
﹙1﹚是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真切领悟和反思质疑。﹙2﹚演讲稿的写作。
四、过程呈现
为了完成学习目标,使学生学有所获,我计划两个课时授完本课,并设计了下面六个教学环节:
环节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设计思路:
设置关于“职业选择”的具体的情境,让学生自主选择,对职业产生思考,接着激趣提问:假如你有一份职业,你该怎样对待?引入课题:《敬业与乐业》。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引发学生对职业的认识和处世原则的深层思考。2.具体操作过程
环节二诵读默读
感知文本 1.设计思路:
通过朗读找出作者对职业的观点,既而通过默读感知文章围绕观点所谈的三个问题.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朗读和默读的能力,同时通过不同形式的阅读实践达到整体感知全文的目的。
2.具体操作过程 环节三合作探究深入文本 1.环节设计思路:
以分组讨论的形式,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来学习文章“有业、敬业、乐业”三个部分。在这个环节里,老师巡回辅导,不断引导、点评,促使学生顺利的完成学习任务。
设计意图:设计这个环节的意图是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来理解本文主旨,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让学生轻松突破重点。
2.具体操作过程 环节四放飞思维展示自我
1.环节设计思路:
这个环节我安排了两个活动,活动一通过听读一段课文录音,引导学生品味赏析语言。然后以“我能行”即兴演讲。
设计意图:活动一以文本为依托,通过听读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感受文章的语言特点,培养学生的听读能力和语言欣赏能力。设置“我能行”即兴演讲。意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辩能力,至此突破学习重点:体会演讲的口语的特色及感受演讲特点。
2.环节设计思路:
活动二通过组织学生自由辩论,达到深入理解课文中的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真切领悟。
设计意图:活动二的设置意在培养学生个性化表达的能力,培养学生辩证的思考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激发学生的逆向思维,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从而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
3.具体操作过程 环节五走进生活放眼世界 1.设计思路:
结合自身体验,通过图片展示感受爱岗敬业精英的风采。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去发现,得到新的感受和见解,从而发现自我的价值。
设计意图:意在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同学老师到爱岗敬业的精英,再来反思自我,学生的思想会有所触动,人生观、价值观也会得到升华。
2.具体操作过程
最后,引导学生反思自我的同时送自己的座右铭共勉,并把“学海无涯苦作舟”改成“乐作舟”新颖地切合了文本,寄语学生勤奋学习并以学习为乐。
环节六布置作业积累拓展
1.设计思路:通过布置以下作业,培养学生筛选整理信息的能力,并形成积累习惯。⑴收集整理本文的经典格言。
⑵利用网络资源查找两位敬业乐业的人物事迹. ⑶推荐阅读亚米契斯《爱的教育》
设计意图:这项作业让学生巩固本文知识,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和分类搜集、筛选整理信息的能力。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五、咀嚼反思:
本课的教学,以实践活动为板块,以体验感受为脉络,以对话交流为形式,以合作探究为手段,以拓展延伸为平台,我希望能充分发挥课文“例子”的作用,和学生一起循序渐进的完成共同学习的目标。但是,这节课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指导不十分到位,探究的问题深度不够。但是,相信坚持不懈的努力,教书育人的春天会长驻身边!谢谢!
第二篇: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第5课《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敬业与乐业
梁启超
[教学目的]
1、学习这篇讲演词论证条理清晰,论据生动有力。
2、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以及怎样才能做到敬业与乐业。
[教学重点、难点]
1、课文是一篇演讲词,是梁启超先生在1922年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所作的一次演讲,同时也是一篇典型的议论文。从思想内容方面看,本课对职业学校的学生具有极强的针对性,有利于培养他们对自己所学专业的兴趣,培养敬业、乐业的职业品格;从语文能力方面说,可以学习用大量论据论证观点、观点和材料统一的方法,培养筛选信息的能力,学习选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2、理解这篇讲演词的结构安排,体会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的特点。
3、体会语言表达通俗浅显、准确周密,生动有力的特点。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待学习的态度,引入课文《敬业与乐业》
简介作者:梁启超(1873—1929),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清光绪举人。和其师康有为一起,倡导变法维新,并称“康梁”。著述涉及政治、经济、哲学、历史、语言、宗教及文化艺术、文字音韵等。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全集》。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正音、义
2、讨论文章结构,理清思路
明确:课文共9段,总体结构是“总—分—总”的形式:开头总起全篇;然后分别论述敬业和乐业,两个分论点平行并列;最后总结全篇。条理清晰,纲举目张。全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交代标题来源,提出中心论点。
第二部分(2—8),论证中心论点。
第三部分(9),总结全篇,提出希望。
三、学习课文内容
(一)学习第一部分
思考:讲演词开头交代了题目的来源其用意是什么?哪句话揭示了全篇的论述中心?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文章开头交代了题目的来源,用意在于说明题目虽然来源于古籍《礼记》和《老子》里的两句话,但跟原文语句的本意不同,是“断章取义”造出来的。这样交代既可避免听者把题目和《礼记》、《老子》里面语句的原意混同了,又可显示出论述的科学性,讲演的趣味性;同时,提出题目来由,也便于揭示全篇的论述要点,使听者对讲演的纲目有一个大致的认识。
本段末尾的“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生动有力地揭示了全篇论述的中心。
(二)学习第二部分
1、这一部分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2—5),论述“有业”之必要,确立全文立论的基础。
第二层(6—7),论述“要敬业”。
第三层(8),论述“要乐业”。
2、第一层(2—5段):
(1)第2段,解释先谈“有业”的原因(“有业”是“敬业”和“乐业”的基础),提出第一个分论点。
(2)朗读第3、4段,这两段分别从反面、正面两个角度论述有业的重要性。
(3)第5段是作者自己的论述。
3、第二层(6—7段):
(1)第6段,首先简洁明快地提出本层论点“第一要敬业”。然后分三个层次进行论述:
第一层解“敬”字含义; 第二层讲“业”为什么可敬;
第三层强调劳作的意义,赞美努力劳作的人。(2)第7段,多方引证,对敬业作更深入的论述。
本段仍以设问开头,指出只有忠实于自己的职业,才能把它做到圆满。然后引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举一位法国学者著述中对英法两国国民性比较的例子,引用曾国藩、庄子、孔子的话等等,反复论述了敬业就是要用心专
一、集中精力地去做一件事
4、第三层(8段):
作者在本段中剖析了生活中常会遇到的感叹“做工苦”这个事例,说明要“从劳动中找出快乐来”,很自然地点到了“乐业”的“乐”。
分四点说明“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这是作者的经验之谈,令人信服。紧接着又引用孔子的两句名言进一步证明“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即乐业),“生活才有价值”,“这种生活”才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
四、小结
第二部分重点是阐述什么叫做敬业,为什么要敬业,怎样才能算是敬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二、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朗读第9段
明确:作者根据自己的亲身经验,指出“责任心”和“趣味”跟“敬业”与“乐业”的关系最为密切:责任心就是敬业,趣味就是乐业,做事情必须具备责任心和善于从职业中领略出趣味。
一个人对待自己的职业,能够有责任心,有趣味,发扬敬业和乐业的精神,专心致志做圆满,就是“人类合理的生活”。
结束句“我望诸君和我一同受用!”用短句,用感叹的语气,充满了对听讲的青年学生的殷切期望,感情强烈而真挚。
三、画出本文详细的论证结构图,学习作者严密的论证思路。
四、探究活动
思考:作者在文章中提出了许多有关敬业和乐业的观点,你最信服的是哪一点?有没有不同意见?说说理由。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文章中的观点可以归纳如下几条
(1)“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2)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
3(3)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
(4)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5)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
(6)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
(7)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8)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在做的事来和他交换。
(9)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
(10)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
(11)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
(12)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
(13)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的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加增。
(14)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
(15)敬业就是责任心,乐业就是趣味。
……
要求学生畅所欲言,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五、小结
1、中心思想:这篇讲演针对听讲者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论题,深入地论述了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殷切地希望大家发扬敬业、乐业的精神,去过人类合理的生活。
2、写作特点
(1)论证条理清晰,论据生动有力。
开头提出论题,中间主体部分分两层论述敬业和乐业的重要,末尾总结全篇。条理很清晰。
证明论点的过程,举了多种论据:有生活中的事例,有古代、外国著作中的事例,有作者亲身经历中卓有成效的经验,还有古人的流传至今的名言警句等。这些论据的精选运用,使讲演词具体、生动,富有说服力。
(2)语言通俗浅显,准确周密,概括有力。
全篇多用简明的短句,很少用长句;多用口语,明白如话,一听就懂;引用古代文句时,注意化深为浅。
同时文中多次用了设问句和反问句,引用不少古代名言警句,又自己提炼了许多精辟的警句,使语言显得概括有力。
六、布置作业
完成“思考与练习”
一、三
第三篇: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新)
敬业与乐业
梁启超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品味与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2、摘录并积累大量经典语句、格言。
3、初步学习“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4、仔细体会演讲和口语特色的巧妙结合。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并联系自己的实际,用敬业与乐业的态度对待生活。
2、理解这篇演讲词的结构安排。教学难点:
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真切领悟与质疑问难。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理清课文思路。
2、摘录并积累大量经典语句、格言。引导学生品味与领悟“敬业”的精神。
3、初步学习“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老师这里有几种职业供你们挑选,谈谈你将来从事的职业类别,并讲讲你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职业?(政府官员、公司老总、科学家、警察、军人、医生、宇航员、教师、农民、清洁工„„)。学生选择后,教师讲述:职业,真有贵贱、高下之分吗?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将给我们提供一种看法。请同学们翻到课文《敬业与乐业》。谁来介绍一下作者?
作者简介:梁启超(1873~1929),近代思想家,著名学者。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与其师康有为一起领导了“戊戌变法”。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他一生著述宏富,所遗《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电视台有一则广告是这样说的:少年智则中国智,少年强则中国强。这两句话则出自梁启超所写的《少年中国说》,原句是这样的: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看题目,你是如何理解“敬业”与“乐业”的?请同学们迅速阅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给“敬业”与“乐业”定义的?
二、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思考:作者是怎样给“敬业”与“乐业”定义的?(“敬业”书24页14行后半部分)
敬业与乐业,这个观点现在也还没有过时。老师们也要爱岗敬业。
2、作者在文中除了谈到 “要敬业”“要乐业”外,还谈了哪个问题?
“有业之必要”。追问:怎样才叫做“有业”呢?同学们的“业”应该是什么?正式的谋生职业,也可以指生活中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情。同学们的“业”就是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学习知识,学习做人。由此我们知道了,在本文中作者先后谈了“有业之必要”、“要敬业”“要乐业”三个问题。
3、“要有业”、“要敬业”“要乐业”这三个问题在文中的顺序能调吗?为什么? 不能调。“敬业与乐业”的前提是“有业”。应该是从工作中发现乐趣,不应该有了兴趣才去工作。
4、在本文中作者先后谈了“有业之必要”、“要敬业”“要乐业”三个问题。那么这三个问题能不能用文中的一句话把它们都概括出来?这就是本文的论点。本文的论点是什么?在文章的哪部分提出来的?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我确信‘敬业乐群’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它在文章的开头部分提出来的。
三、研读揣摩。
1、作者先后谈了“要有业”、“要敬业”“要乐业”三个问题。下面我们在这三个问题前面分别加上“为什么”三个字。这样就变成了“为什么要有业”、“ 为什么要敬业”“ 为什么要乐业”三个问题。我们先来做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要有业”。由同桌向你提问,你来回答,可以从文中找依据。回答完后,问你的同桌,对于我讲的道理,你被说服了吗?
学生讨论后交流,教师讲述:要想让你的同桌被说服,我们要怎样给他讲?既要给他讲道理,又要给他举事例。这就是议论文中常用的两种论证方法:摆事实,讲道理。这两种方法又被称为:举例论证,道理论证。作者在文中用了举例论证,道理论证。举例论证:举了孔子和百丈禅师的例子,说明有业的必要性。道理论证。引用儒门和佛门的话,证明“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
2、根据自己的理解,试着为“有业之必要”列举几条理由。
①、可以谋生,使自己在经济上独立,人格上自尊,不需要依赖他人、仰人鼻息、受人牵制。②、使自己的身心有所安顿,不至于无所事事、烦闷无聊。
③、使自己的生活起居有规律,有利于健康养生。
④、从业过程中的困难、挫折、烦恼,是对意志和品性、能力和才干的锻炼。
⑤、事业上的小小成功,都会增强自信心与成就感,给人带来精神满足。⑥、有创造性的成就,更是对生命价值的最高肯定„„
3、现在我们再来看看作者是如何层层深入的论证“敬业的重要性”的?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先解释什么是敬:引用朱熹的“主一无适便是敬”,解释“敬业”的含义就是专心至志、心无旁骛;接着,用设问句提出“业有什么可敬的,为什么要敬业”;最后用设问句“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过渡并引导,再次回到“惟一的秘诀就是忠实”,“是敬”。
在这部分中,作者主要运用了道理论证和事例论证的方法。引用朱子的话解释什么是敬,是道理论证;举拉黄包车和当大总统的例子;举佝偻丈人承蜩的例子,论证忠实才能做到敬业:引用曾文正的话,孔子的话和庄子的话,都是为了强调一个道理:“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
四、拓展延伸
文中说“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依据作者的这一标准来衡量,你能从身边也发现一两位这样“天地间第一等人”吗?请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我们中学生该如何去做。
教师点拨:那些凡人做的琐事,很多都忠实圆满的完成,他们都可以称为“天地间第一等人”。这样的例子在我们身边有很多,我们中学生怎样做才算天地间第一等人呢?
五、结束语:
同学们现在作为学生,学习便是你们的职业,能否反思一下自己在学业中的种种态度和现象,来进一步解读文中那些耐人寻味的语句?
六、布置作业
1、摘录并积累文中的经典语句、格言。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引导学生品味与领悟“乐业”的精神。
2、继续学习“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3、仔细体会演讲和口语特色的巧妙结合。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回顾本文论点及文章结构。
二、研读揣摩。学生自读课文8~9段,并思考: 1、理清作者论证“乐业的重要性”的结构。
2、“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时,列举了四个原因加以说明。根据自己的理解,试着为 3 “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提供几个例子。
3、文中说“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用自己的话说说“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是怎样的。
答案要点:
1、作者先摆出司空见惯的反面的现象,进行批驳分析,指出人生在世,做任何事情都要淘神费力,与其“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不如寻找出乐趣;然后运用设问句“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为什么呢”,转入论述为什么要乐业,列出了四个理由。
2、居里夫妇在成吨的工业废渣中提炼“镭”,几年如一日,非常艰辛与枯燥,但他们怀着找到“镭”的梦想,从没有认为这项工作是无聊的,从没有抱怨叫苦而想放弃。
3、首先是有一份正当的职业,不能“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对于所做的事,要生出敬意,从而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忠实地把它做好;要从专心做事中发现乐趣,达到“乐以忘忧”的境界。
三、质疑问难。
课文中说:“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又说:“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同一价值。”然而,有人却引用拿破仑的话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讨论一下,对这个问题究竟应该怎么看。
课文中,作者认为任何职业不分高下,是劝告那些“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的人,要脚踏实地、勤恳敬业,才有可能把事情做好,进而体会职业的乐趣和人生的价值。从现实的个人生活幸福考虑,只有这样,才能安身立命(儒家)、获得心灵的宁静与平和(佛家)。而拿破仑的名言,则是为了激励人们树立远大抱负,努力挖掘自身潜能,勇于向命运发出挑战。
另一方面,在特定的社会历史阶段,职业分工的确有“尊卑”之别,任劳任怨地“敬业”未必能保证最基本的生存需要与获得尊重;这时候,还要让职业卑贱者“敬业乐业”,不仅不太可能,而且有维护既有等级秩序之嫌。拿破仑的话也有问题:在一支部队里,元帅只能有一个,士兵却需要千千万,如果每一个士兵都不安心做士兵,都怀揣着元帅梦,这支部队的战斗力也大可怀疑。毕竟,社会所提供的“元帅”职位是少之又少的,如果大多数“士兵”想当“元帅”又当不成,人生岂不尽是一场失败?
可见,两种说法适用的语境有所不同,反映的人生观也有区别。如果说,梁启超教导人们要安于本职、不可好高骛远,体现了隐忍而自敛的中国人生哲学,那么,拿破仑鼓励士兵要争当元帅,则是典型的西方个人本位的进取型、外向型人生观。
四、探讨文章的语言特色。
《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八十多年前,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讲演。作为一篇演讲稿,讲话的题目应与现实紧密结合,所提出的问题应是听众所关注的事情。可见当时的青年人对职业的选择与同学们的选择也有些相同。本文语言通俗,充分体现了口语和演讲的 4 特色。试从文中举出例子,并做说明。
1、引用古籍名言时,用通俗的口语进行解释:例如对孔子的两句话:“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惠,难矣哉!”做了生动而饶有趣味的讲解:“孔子„„独独对于这两种人便摇头叹气说道:‘难!难!’”
2、语言通俗,如话家常:例如提到百丈禅师的故事时,说“这位言行相顾的老禅师,老实不客气,那一天便绝对的不肯吃饭”。
3、结合演讲时的情境,注意和听众现场交流:例如,“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翻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演讲最后,“盼望诸君和我一同受用!”更是对听众直接的心灵诉求。
五、结束语:
课堂学习时间终归非常有限,所以课内学习并非终点。让我们课外再去读一些关于“敬业与乐业”的名言或文章,让这些思想渗透入我们的灵魂深处,在你面对现在的学业唉声叹气时,在你将来面对不喜欢的职业怨天尤人时,希望这篇文章以及课外阅读的文章都能给你带去无穷的力量!
板书设计:
敬业与乐业 梁启超
提出论点:敬业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有业
什么是“敬”业
敬业
为什么要敬业
如何做到敬业 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乐业 列举反面现象,进行批驳
为什么要乐业
总结全文:敬业和乐业也就是责任心和乐趣
第四篇: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5《敬业与乐业》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敬业与乐业
知识与技能
1.理解、积累“敬业乐业”、“安居乐业”、“断章取义”、“不二法门”、“言不及义”、“亵渎”、“强聒不舍”等词。
2.体会演讲词的文体特点。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习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
2.理清作者的思路,体会作者怎样层层深入地论述自己的观点。3.仔细体会演讲和口语特色的巧妙结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培养自己的敬业精神和乐业态度。
重点
指导学生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并联系自己的实际,用敬业与乐业的态度对待生活。
难点
真切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实质。
1.诵读法。2.研讨探究法。
梁启超的画像与资料。
2课时
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苏格拉底曾讲过一句话:“态度决定一切”,这句话启迪的不仅是当时的古希腊人,也应该引起我们对生活态度、处事原则的深层思考。“态度”是一切事物能否成功的至关重要的因素,我们的学习也是这样。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近代思想家梁启超的演讲词——《敬业与乐业》,让我们在感知先哲思想风采中,对照自己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领悟人生价值。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与康有为一起领导了维新变法运动,并称“康梁”。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开辟了近代文学理论探索和文学创作的新局面。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合集》。《敬业与乐业》是一篇说理深刻结构层次清晰的文章,听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和结构,思考下列问题。
多媒体出示问题组:
1.这是一篇什么文章?属于什么文体?
2.本文的论点是什么?在文章的哪部分提出来的? 3.作者在文章中先后谈了哪几个问题?
播放课文录音。学生带着问题听朗读,然后讨论,全班交流,学生互相评论补充,明确问题要点:
1.这是一篇演说词,属于议论文。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它是在文章的开头部分提出来的。
3.作者先后谈了“有业之必要”、“要敬业”、“要乐业”三个问题。
1.学生自读课文第1~7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
(1)讲演词开头交代题目的来源其用意是什么?哪句话揭示了全篇论述的中心? 文章开头先交代题目的来源,用意在于说明题目虽然来源于古籍,但跟原文语句的本意不同,是“断章取义”造出来的。这样既可避免听者把题目和古籍中的语句的原意混同,又可显示出论述的科学性,讲演的趣味性;同时,提出题目来由,也便于揭示全篇的论述要点,使听者对讲演的纲目有一个大致的认识。
中心论点: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2)作者在论证“有业之必要”时,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找出来,试做具体的分析说明。
一是举例论证。举了孔子和百丈禅师的例子,说明有业的必要性。一是道理论证。引用儒门和佛门的话,证明“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
(3)作者是如何层层深入地论证“敬业的重要性”的?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先解释什么是敬。引用朱熹的“主一无适便是敬”,解释“敬业”的含义就是专心致志、心无旁骛;接着,用设问句提出“业有什么可敬的?为什么要敬业”;最后用设问句“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过渡并引导,再次回到“唯一的秘诀就是忠实”,“是敬”。
在这部分中,作者主要运用了道理论证和事例论证的方法。引用朱子的话解释什么是敬,是道理论证;举拉黄包车和当大总统的例子,举佝偻丈人承蜩的例子,论证忠实才能做到敬业:引用曾文正的话,孔子的话和庄子的话,都是为了强调一个道理:“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
2.这一节课,我们的学习目的主要是理清作者的思路,体会怎样层层深入地论述自己的观点;初步学习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方法,了解演讲词的文体特点。
上节课同学们靠自己的力量疏通了文意,理清了文章思路,还感受了演讲词的写作特色和语言特色。这堂课我们结合“学习”是我们学生的“职业”这个实际,看大家能否谈得更真切、更精彩。
1.学生自读课文第8~9自然段,并思考。
(1)这两段论述“乐业”的重要。思考:作者举了怎样的例子来论述“乐业”的重要,又是如何论述“乐业”的道理的?
(2)在这一部分中,作者运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
(3)文中说“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用自己的话说说“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是怎样的。
学生思考,四人小组讨论交流,由中心发言人代表本组发言,全班交流。最后明确答案要点:
(1)作者在第8自然段中剖析了生活中常会遇到的感叹“做工苦”这个实例,说明要“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很自然地点到了“乐业”的“乐”。
第9自然段,更深入一步,论述“乐业”的道理,分四点说明“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这是作者的经验之谈,令人信服。紧接着又引用孔子的两句名言进一步证明“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即“乐业”),“生活才有价值”,“这种生活”才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
(2)作者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
(3)首先是有一份正当的职业,不能“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对于所做的事,要生出敬意,从而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忠实地把它做好;要从专心做事中发现乐趣,达到“乐以忘忧”的境界。
2.研读并理解:
(1)这是一篇演说词,它的语言有什么特点?(2)如何理解“业”在文中的意义? 通过讨论,能够认识到:
(1)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进行论述,结合演讲场所的情境,与听众进行交流,有时直抒胸臆。文中虽引用大量经典格言,但作者能用通俗口语进行解释。在论述过程中,语言轻松幽默,如话家常。
(2)“业”在文中,不局限于职业,也可以指生活中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情;不局限于成人的工作,也可以指学生的学习。
3.探究并拓展:梁启超是几十年前的学者,他在这篇演说词中的观点,是针对那个时代的职业观展开的?你认为这些观点在现代社会中落伍吗?你赞同这些观点吗?说说你的看法。
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观点。发言时注意内容的逻辑性、观点的鲜明性。其余同学注意倾听,可以在发言后及时补充,并加以恰当的点评。
课文中,作者认为任何职业不分高下,是劝告那些“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的人们,要脚踏实地、勤恳敬业,才有可能把事情做好,进而体会职业的乐趣和人生的价值。从现实的个人生活幸福考虑,只有这样,才能安身立命(儒家),获得心灵的宁静与平和(佛家)。
拿破仑的名言,则是为了激励人们树立远大抱负,努力挖掘自身潜能,勇于向命运发出挑战。拿破仑的话当然也有问题,在一支部队里,元帅只能有一个,士兵却需要千千万,如果每一个士兵都不安心做士兵,都怀揣着元帅梦,那么这支部队的战斗力就大为可疑了。毕竟,社会所提供的“元帅”职位是少之又少的,如果大多数“士兵”想当“元帅”又当不了士兵,人生岂不尽是一场失败?
如果说,梁启超教导人们要忠于本职、不可好高骛远,体现了隐忍而自敛的中国人生哲学,那么,拿破仑鼓励士兵要争当元帅,则是典型的西方个人本位的进取型、外向型人生观。
有业:做人之本(第2~5自然段)
敬业:主一无适便是敬
二、从三个方面分述敬业与乐业 (第2~8自然段):(第6~7自然段)乐业:生活的更高境界
(第8自然段)
三、结尾总结全篇(第9自然段):责任心、趣味应是人类合理的生活
(1)道理论证的运用。
这篇演讲稿引用了大量材料。儒家的《礼记》《论语》及朱熹、曾国藩等人的话,道家的《老子》《庄子》,佛家的百丈禅师的话,都被作者拿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2)多用口语,体现演讲的特色。
①引用古籍名言时,用通俗的口语进行解释。例如:对“主一无适便是敬”的解释是,“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
②语言通俗。例如:“人生从出胎的那一秒钟起到咽气的那一秒钟止,除了睡觉以外,总不能把四肢、五官都搁起不用。”
③结合演讲时的具体情境,注意和现场听众交流。例如:讲演最后,“我盼望诸君和我一同受用”。
(3)清晰的写作思路。
开篇提出“敬业乐业”的主旨;然后分别论述“有业”“敬业”“乐业”的重要性;最后,用“责任心”和“趣味”总结全文,思路清晰、流畅,使人一目了然。
敬业与乐业 梁启超
提出论点:敬业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有业 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什么是“敬”业
敬业 为什么要敬业与如何做到敬业 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乐业 列举反面现象,进行批驳 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为什么要乐业
“教学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理解。”我在“整体感知”这个环节中,充分体现了
一、开篇提出演讲主旨“敬业与乐业”是人类
:(第1自然段)生活的不二法门 4 “学生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主动参与学习,获取知识的主体,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探究发现的过程”。“巩固理解”、“探究升华”这两个环节中,我在情境设置和问题提出方面,依据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组织课程资源,通过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合作和探究式学习,促进学生自己体会、感悟和生成新知。从学生自己的生活中开发资源,通过启发和感染,实现了主流价值引导和学生自主感悟的统一,使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水到渠成,完成了对学生的情感熏陶。
本文是一篇典型的议论文。如果只是对议论文的知识点作单纯地讲解,学生必定会感到枯燥乏味,难以接受。因此我在梳理文章结构时,采取小组讨论、全班质疑的方式,逐渐把议论文的知识点融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不知不觉地接受。在反复朗读课文的过程中,采取寻找格言警句体会其作用,以及为文章再补事例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议论文常用的论证方法。
第五篇: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6敬业与乐业练习新人教版
敬业与乐业
名校讲坛
一、知识链接
本文是一篇演讲稿,它是在较为隆重的仪式上和某些公众场合发表的讲话文稿,是人们在工作和社会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文体。它可以用来交流思想、感情,表达主张、见解;也可以用来介绍自己的学习、工作情况和经验等。
演讲稿的特色:①引用古籍名言时,用通俗的口语进行解释;②语言通俗,如话家常;③结合演讲时的情境,注意和听众现场交流。
二、考点链接
议论文的中心论点
【典型例题】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用原文回答)【参考答案】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技法点睛】议论文的中心论点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确定:(1)看内容。中心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的见解和主张,一般是正面的、积极的。
(2)看句式。中心论点是一个完整而明确的表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一般有提示性的语言,如:“我认为”“我们要”“由此可见”“总之”“综上所述”等词句。
(3)看位置。中心论点常出现在文章标题、开头、过渡句(段)、结尾等地方。①研究标题。有的议论文题目本身就(含)中心论点。②研究开头。议论文的开头有四种形式:A.开门见山亮出观点。B.通过故事引出中心论点。C.列举生活中的现象分析归纳出中心论点。D.根据自己的经历归纳出中心论点。③研究过渡句(段)。过渡句(段)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总结上文又引出下文,起概括作用,这样的句子也有可能是中心论点。④研究结尾。有的议论文的结尾归纳全文,篇末点题,揭示中心,可能是中心论点。
(4)综合概括。有的文章中没有直接的句子点题,作者的观点蕴含在文章的字里行间,要通过阅读、归纳、整理,然后概括出中心论点。
【习题链接】见“课内精读”T7。01 积累与运用
◆课前预习◆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调和(tiáo)
容赦(shâ)
解剖(pōu)...禅师(chán)佝偻(lóu)咽气(yàn)...承蜩(tiáo)xiâ(亵)渎 hóu(喉)咙 .2.文学常识填空。
(1)《敬业与乐业》选自《饮冰室合集》第五册,作者是近代思想家,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的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
(2)《礼记》,五经之一,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主要记载了先秦(朝代)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思想、美学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基础提升◆
3.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D)A.教诲 杜绝 旁鹜 强聒不舍 B.羡慕 倘若 淘神 言不及意 C.秘决 妄想 骈进 言行相顾 D.浪荡 精微 烦恼 饱食终日(解析:A.“鹜”应写作“骛”;B.“意”应写作“义”;C.“决”应写作“诀”。)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B)A.只有社会秩序安定,人民才能安居乐业。....B.有人说照搬照套作家的文章是写作获得高分的不二法门。....C.你这样断章取义地去理解人家的意思是不对的。....D.遇到别人不明白的事情,你要耐心讲解,力求理至易明。....(解析:B.“不二法门”指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褒义词,与“照搬照套”的语境不符。)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A.习近平指出,当今世界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我国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存。B.由于国际关系结构性矛盾加剧并引发新危机的挑战,使大国博弈加剧。C.这场比赛的胜利,将决定我们能否顺利进入决赛阶段。
D.作为信息时代的公民,对扑面而来的海量信息要进行批判性思考和鉴别的能力。(解析:B.缺主语,删掉“由于”或“使”;C.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删掉“能否”;D.动宾搭配不当,应去掉“的能力”。)6.下列语句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C)①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唯其如此,所以我们对于各种职业,没有什么分别拣择。
②因为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③至于我该做哪一种劳作,全看我的才能如何,境地如何。④总之,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⑤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A.③①⑤④②
B.③④⑤①② C.①④⑤③② D.③②①⑤④ 02 课内精读
阅读课文第6、7两段,回答问题。
7.选段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详见本课“名校讲坛·考点链接”】 人生要敬业。
8.你怎样理解“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的含义?
【示例】精神生活高于物质生活,人不能简单为了活命而劳动,应当学会在劳动中享受生活的乐趣。
9.下列句子各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1)当大总统是一件事,拉黄包车也是一件事。
举例论证(事例论证)。具体准确地论证了“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的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2)《庄子》记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说道:“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吾蜩翼之知。”
引用论证(道理论证)。证明“反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的观点,说服力强。
03 拓展阅读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李 斌
今天,我们迎来了一个更加注重精细品质和独特体验的时代。“我真的是希望工匠精神 2 可以变成我的墓志铭。”不久前,一位生产智能电器的企业家如是感慨。企业对高精尖、炫彩酷的不懈追求,同工匠精神不谋而合。像手工匠人一样雕琢技艺,精致产品,企业才有金字招牌,产品才能经受住用户最挑剔眼光的检验。
《说文》里记载:“匠,木工也。”今天作为文字的“匠”,早已从木工的本义演变为心思巧妙、技术精湛、造诣高深的代名词。一位作家说过,能将胡辣汤做得顾客盈门、生意红火,和能让火箭上天没有本质的区别。职业与职业没有高低贵贱的差别,但人与人却从来都有职业品质、专业精神的分殊。工匠精神厚植的企业,一定是一个气质雍容、活力涌流的企业。崇尚工匠精神的国家,一定是一个拥有健康市场环境和稳健人文素养的国家。“将产品当成艺术,将质量视为生命”,正是这样的极致追求,将我们带往一个更为不凡的世界。
一盏枯灯一刻刀,一把标尺一把锉,构成一个匠人的全部世界。别人可能觉得他们同世界脱节,但方寸之间他们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世界:不仅赋予器物以生命,更刷新着社会的审美追求、扩充着人类文明的边疆。工匠精神从来都不是什么雕虫小技,而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坚守工匠精神,并不是把“拜手工教”推上神坛,也不是鼓励离群索居、“躲进小楼成一统”,而是为了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高树质量至上、品质取胜的市场风尚,展现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为中国制造强筋健骨,为中国文化立根固本,为中国力量凝神铸魂。
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绝非易事,但工匠精神的内涵远不限于此。有人说,“没有一流的心性,就没有一流的技术”。的确,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没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怎有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怎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淡定。工匠精神中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真心诚意的生命哲学,也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从赞叹工匠继而推崇工匠精神,见证社会对浮躁风气、短视心态的自我疗治,对美好器物、超凡品质的主动探寻。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气质,我们的时代将以怎样的面貌被历史书写,取决于我们每个人的表现。工匠精神是手艺人的安身之本,亦是我们的生命尊严所在;是企业的金色名片,亦是社会品格、国家形象的荣耀写照。工匠精神并不以成功为旨归,却足以为成功铺就通天大道。
10.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用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11.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来论述自己的观点?
道理论证。作者引用企业家、作家和普通人的话,加以分析论证,论述我们的时代需要工匠精神,它体现出社会的品格和国家的形象。
12.请从修辞的角度,品读文中画线的句子。
作者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层层深入地论述工匠精神的内涵与意义,增强了语气,使表达更加有力。
13.培育工匠精神与梁启超在《敬业与乐业》中的论述有什么相同点?
培育工匠精神,需要敬业,要专心如一,废寝忘食;而工匠精神,没有职业和贵贱之分,都是需要忠实,这也是敬业。04 综合性学习
央视播出的特别节目《大国工匠》,刚播出不久就引起热议。某校针对此事开展了“大国工匠进校园”系列活动,请你阅读材料,完成以下任务。
材料一:提到优质制造,人们立刻想到:控制误差不超毫秒的瑞士钟表匠、仅拧各种螺丝就要学习几个月的德国工人、捏寿司都要捏成极致艺术品的日本手艺人„„但对于更多的中国制造来说,我们仍然缺乏响当当的“中国名片”,如手机、冰箱甚至是前段时间引发抢 3 购风潮的马桶盖等。
材料二:我国数千年历史中,出现过鲁班这样的大师级工匠,也有修造出故宫这种世界奇观建筑的工匠,这说明在中华民族的基因里,的确有工匠精神。《大国工匠》讲述的8位工匠,正是传承了中华民族的工匠精神,才缔造了工匠的神话:錾(zàn)刻师孟剑锋为北京APEC会议创作国礼“和美”纯银丝巾,焊工高凤林为火箭焊“心脏”,钳工顾秋亮为“蛟龙号”装配载人深潜器„„
14.简要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
与外国相比,中国制造缺乏响当当的“中国名片”(优质产品)。15.结合材料二谈谈你对“工匠精神”的理解。
“工匠精神”是中华文化、中华精神和民族创造力的一种体现,是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严谨、坚持、专业的精神。
16.活动中,老师让同学们观看纪录片《大国工匠》。元吉同学看过后,产生了学一门技术的想法,但他的父母极力反对。假如你支持元吉,你将如何劝说他的父母?
【示例】叔叔阿姨:我觉得元吉的想法是有道理的,我们应该尊重他的选择。学习技艺也有前途,如果你们能让他去学技艺,也许他将来就是一名出色的技师呢!05 写作创新
17.本文作者精选事例进行说理,充分证明自己的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小林要写一篇以“成功永属自强者”为中心论点的议论文,请你帮忙,给他提供一个事例作为论据。
【课文片段在线】孔子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又说:“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孔子是一位教育大家,他心目中没有什么人不可教诲,独独对于这两种人便摇头叹气说道:“难!难!”可见人生一切毛病都有药可医,唯有无业游民,虽大圣人碰着他,也没有办法。
唐朝有一位名僧百丈禅师,他常常用两句格言教训弟子,说道:“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饭。”他每日除上堂说法之外,还要自己扫地、擦桌子、洗衣服,直到八十岁,日日如此。有一回,他的门生想替他服务,把他本日应做的工悄悄地都做了。这位言行相顾的老禅师,老实不客气,那一天便绝对地不肯吃饭。
【写法分析】选文为了证明“有业之必要”,举了孔子和百丈禅师的例子,得出“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的结论,强调“有业”是做人之本。这些有代表性的事例,使演讲词富有说服力。作为论据的事例要真实、典型,可采用“人物+事例”的形式组织语言,表述要简洁、清晰。
【例文】张海迪5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导致高位截瘫,她因此没有进过学校,自学完成了小学、中学和大学的课程,自学针灸、多门外语和无线电。1983年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创作的长篇小说《轮椅上的梦》在日本和韩国出版。她被誉为“八十年代新雷锋”“当代保尔”。这种自强不息的品质使她成功地登上了人生的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