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加坡游学,深入挖掘科技人文探索课程的教育意义
新加坡游学,深入挖掘科技人文探索课程的教育意义
新加坡是东南亚的一个岛国,全球最为富裕的国家之一,以稳定的政局、廉洁高效的政府而著称。新加坡是亚洲最重要的金融、服务和航运中心之一,也是继纽约、伦敦和香港之后的世界第四大金融中心。国内75%的居民是华人,相似的面孔,同源的文化属性。近年来,特别是寒假期间,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让孩子去新加坡游学,不少孩子都说“在新加坡游学总能让人在这个国家找到熟悉感”。
新加坡,一个重视教育的国度
新加坡很重视教育,教育部是仅次于国防部的第二大财政开支部门,新加坡奉行精英教育,教育制度类似英国式制度,除了各语文类科外,均以英语为媒介语言。一般修读完十到十一年的中小学后能选择到初级学院、高中或理工学院就读,前两者半数以上能升上国内大学。
新加坡有五所理工学院与三所大专学府,其中新加坡国立大学与南洋理工大学都是亚洲颇具盛名的学府。新加坡每年吸引不少来自中国各地区和马来西亚等地的留学生前来升学,令其成为亚洲的区域教育枢纽。
家长:参加国际游学,线路质量很重要
“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我从不会马虎的,所以在给孩子选择寒假游学冬令营时,我也是走访了好几个知名游学机构,像新东方、西地球、启德啦我都咨询过,但不管如何,除了安全问题,我最看重的还是游学线路的质量,总归是希望孩子出去一趟,能多学一点东西。”王女士说她的女儿今年初一,没有参加过出国游学,虽然是第一次帮孩子做选择,担她还是非常理性的。
记者走访了多家知名游学机构,了解到,面对层次不齐的游学机构,家长们也逐渐变得更加慎重,除了会电话咨询,还会来公司面对面实地考察,还有的借出差空闲之余,前来咨询考察,一般家长们比较关心的除了游学安全、年龄、语言等基本问题以外,最关心的就是行程安排的质量了,大到整个行程安排的游学比例是多少,小到插班学校是不是重点学校,领队老师会不会安排学习任务等,家长们都会详细了解。
“主要是现在很多不合格的机构,把自己包装的很好,等到孩子出国后会发现有乱收费、领队老师不负责、只玩不学等现象。孩子参加过一次,我就有经验了,除了选择正规的机构,线路安排好不好也很重要,如果只玩不游的话,那还不如跟旅行社了,还便宜呢。”陈先生是个生意人,不怕给孩子花钱,但是他表示钱要花在刀刃上,花的要值得。
新加坡游学,深入挖掘科技人文探索课程的教育意义
记者在走访西地球国际游学时,其项目经理李老师介绍说,虽然英美等发达国家仍然是游学主流国家,但是像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家,也日益受关注受欢迎,特别是寒假期间,南半球气候温和,舒适度高,关键是治安环境也安全,很多家长都愿意选择。
李老师举例说,西地球2018寒假的一个为期7天的新加坡游学项目就非常受欢迎,是以语言提升和科技人文探索为主题的体验营,11月初就成团了,价格才15000元/人。家长们看完行程都表示性价比很高,特别是安排了多个探索课程非常有教育意义。
记者通过他们微信中的线路介绍,了解到游学期间孩子都是住在一个叫德明政府中学的学生宿舍,有安排国际英文课程,参加新加坡世界名校等,其中最吸引人的就是探索课程,非常比如:去大巴窑40楼层高的组屋,学生们需认真听讲,导游会向学生提出问题,新加坡建屋发展局推出的组屋共有几种类型?预购组屋制度是什么?预购组屋需不需要抽签?什么是覆盖走廊?等等问题。之后老师发给每个学生调查表,以8人为一组,在社区街头随机
采访当地居民完成调查表试卷。孩子们通过亲身参与,互动对话的形式,了解新加坡的文化历史,社会生活,人文情怀。
不过,李老师最后也提醒各位家长,国际游学越来越热,在给孩子报名之前,一定要和孩子提前做好沟通,要尊重孩子的意愿,理性选择。另外在选择游学机构的过程中,也要擦亮眼睛,多听取身边有经验的家长的建议,慎重选择。
第二篇:【游学圈】游学教育的意义所在
游学教育的意义所在
游学也可说是修学旅行,在日本,游学是日本教育中的不可缺少的一环,游学是文化教育互相之间的交流学习。游学的地点有国家之间的游学也有地区之间的游学。在国内,游学也应得到推行,因为,游学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游学教育意义:增进学识,开阔眼界
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基本上都是从书本和网络,但是从书本上获取的文化知识只是一个抽象的,而游学就能够把这些抽象化的知识变具体化,进一步理解这些文化知识。孩子到海外游学,可以提早接受国际化的教育熏陶,熟悉语言,开阔孩子的眼界。
游学教育意义:养成独立自主能力
通过游学,孩子独立地在一个陌生地方生活,独自处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有利于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海外游学,可以让孩子学习到国外孩子身上的优点,养成负责任的生活态度。游学的教育意义:促进文化之间的交流
游学到不同的地区和国家,通过和不同的人沟通交流和接触到不同文化的生活,因而促进不同文化的交流。
游学的教育意义:参观知名学府,感受学习氛围
游学的行程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就是参观知名的学府,有机会还能再知名学府中上课,在游学参观和学习的过程中可以让孩子感受到知名学府的学习氛围,有助于孩子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
第三篇:2018年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博士课程设置
www.xiexiebang.com
立思辰留学360介绍: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Singapore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Design,简称SUTD),是继新加坡国立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管理大学后,新加坡的第四所公立大学。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新科大)的首批340名学生在2012年5月初正式上课。新科大将与世界两所顶尖大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中国浙江大学合作,也让大学成为东西融会的枢纽。
博士课程
建筑与持久设计(ASD)
概览
www.xiexiebang.com
建筑与持久设计博士课程是专为富有创意和进取精神并有兴趣针对建筑环境进行深入研究的人士而设计。课程的性质多以学科研习形式和多元触角方式,展开建筑设计研究。其中涵盖建筑设计、科技、城市设计与规划,以及环境研究等。
研究范围:
建筑及可持续发展
创新城市设计与发展
环境政策与规划
建筑参数化设计:建筑叙述、编绘与营造
现金建筑科技的研发与应用
工业产品开发(EPD)
概览
工程产品开发博士课程提供全面而深入的产品设计研究,其发展跨越传统科学界限。课程结合间断的科技研究和完善的理论设计,让研究生参与开发工程产品,以满足社会需求,并多方探索科学上的新突破,研发用于未来的新兴技术。
研究范围:
生物医学工程、医疗器械与保健
设计理论与科学
创新与创意
电子与光子技术
机械系统
能量采集与替代能源
材料与纳米材料
复杂动态系统与操作
图像、信息通信与数码媒体
www.xiexiebang.com
集成电路、传感器与半导体
无线网络与智能电网
量子系统设计
工程系统与设计(ESD)
概览
工程系统涉及大型复杂的机械系统,系统的功能与性能取决于所运用的技术,以及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工程系统与设计博士课程旨在培养新一代的工程系统研究人员。
研究范围:
广泛定义运筹学,包括优化、随即建模、统计学、博弈理论
运营管理学,适合应用于制造业、服务业与公共部门
同经济、公共政策、组织行为、金融与营销挂钩的相关领域
物流、交通系统、金融服务、能源生产、安全与防卫
信息系统科技与设计(ISTD)
概览
信息系统科技与设计博士课程旨在鼓励学生从事信息系统科技与设计方面的先进科学研究。课程提供有关计算机科学、计算机工程及信息系统各领域的跨学科教育与研究机会。
研究范围:
信息安全
软件工程
无线及传感器网络
多模态信息检索
人机界面
音频分析
www.xiexiebang.com
自然语言处理
机械学习与人工智能
计算机视觉、多媒体、信号处理
第四篇:幼儿科技教育原本课程的探索与思考
幼儿科技教育原本课程的探索与思考
园本课程开发是幼儿园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在探索符合本园实际的幼儿科技教育课程中,厦门市科技幼儿园课题研究组明确提出了其园本课程开发的理念与原则,总结了其在课程内容选择、环境创设等方面的经验,揭示了其探索的意义及今后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幼儿园;科技教育;园本课程
所谓“园本课程”,是指以一个幼儿园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的过程,即园长、教师、课程专家、幼儿、家长和社区人士共同参与幼儿园课程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价等活动的过程。“九五”期间,我园参与了国家教育部“九五”重点课题“幼儿科技活动及师资培训”的研究,在幼儿科学素质的早期培养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2001年9月,我园的科研课题“幼儿科技教育实践研究”被立项为中国教育学会“十五”课题。通过研究,我们认识到:有关幼儿科技教育的实践应与园本课程的开发紧密结合,这样才能带动课程改革的各个方面,真正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和行为,实现园本课程以园为本的宗旨和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根本目的。
一、幼儿科技教育园本课程开发的理念与原则
园本课程强调以人为本,注重发现人的价值、发挥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教师在引领幼儿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不应忘记科技教育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和促进幼儿终生发展的意义,坚持“保护好奇、支持探索、鼓励创新”的指导思想,以让幼儿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和造福人类社会的科学价值观等良好个性品质为目标。这必然要求我们在科技教育园本课程的开发实践中,遵循如下原则:一是本土化原则,即要根据本土文化的特点,从幼儿园实际出发,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丰富的科技教育资源。二是生活化原则。科学教育要关注生活,贴近生活,从幼儿身边的科学人手激发幼儿科学探索的欲望和兴趣。三是整合性原则。科技教育的目标应与其他领域目标相互渗透、有机整合,促进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四是适宜性原则。适应本园实际是园本课程的本质特征,我园开发幼儿科技教育的园本课程必然要充分考虑我园的实际,包括我园幼儿、教师的实际,以及我园在人力、物力、财力等各方面的实际,并以这种实际为基础,通过园本课程的开发使我园幼儿、教师及幼儿园本身获得实际的发展。
二、幼儿科技教育园本课程开发的资源建设
课程资源建设是园本课程开发的基础,包括普查、筛选、建设等步骤。
第一步:课程资源调查。掌握以幼儿园为基地的、一定范围内的课程资源的藏量,是课程开发的首要前提。因此,我们通过多种途径分别对幼儿园内、幼儿园周围社区以及厦门市内与科技教育相关的各种自然物质资源、人力资源、知识资源、文化资源等进行了全面的调查摸底。
第二步:课程资源选择。通过普查获得的可用资源是十分丰富的,但对于我园的科技教育园本课程开发来说,需要选择最适宜的课程资源。为此,我们开始有目的地、分层分类地优选这些资源,并将之贯穿于课程开发的始终。优选出的本土资源包括:厦门市众多的科普基地资源、大专院校科研单位资源、市(区)科技局科技协会资源、工厂工地资源、特色建筑资
源(如海沧大桥)及幼儿园周围的社区资源;优选出的幼儿园内资源包括:教师资源、幼儿资源、家长资源、园内环境资源、网络资源等。
第三步:课程资源建设。在对课程资源进行筛选的基础上,我们建立了园本课程开发的各种资源库,有自然资源库、科普基地资源库、社区教育资源库、人力资源库等。其中,人力资源库包括家长人力资源库(如家长中的大学教师、中学物理化学生物老师,家长中在各科普基地工作的专家和工作人员、各单位的技术人员、工程师等)、社会人力资源库(即社会各行各业的技术人员、市区科协、科技局、科普基地的科普专业人员、大专院校的大学生、中小学和青少年宫的科技辅导员等)。家长和这些社会人士都是我园园本课程开发的合作者。
三、幼儿科技教育园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一)利用本土科技教育资源,开发地方性科技教育园本课程
1.充分挖掘厦门市科普教育基地资源,开发科技教育园本课程。建构主义主张幼儿在与周围环境的直接互动中建构知识。从这一理论及“本土性”开发原则出发,我们借助市、区科协、科技局及家长穿针引线,积极挖掘厦门本土的科技教育资源,利用它们各自的特点开发了许多科技教育园本课程内容,凸显地方特色。如组织幼儿到“厦门市农科所”“市青少年科技馆”“地震局”“气象科普教育基地”“消防教育馆”“海底世界”“鼓浪屿百鸟园”“桥梁博物馆”“地球科学普及教育基地”等科普基地实地参观、调查、访问。教师们根据幼儿在各科普基地参观访问过程中的兴趣点和关注点,生成并开展了一系列主题探究活动。如结合农科所的科普资源,开展了“植物天地”主题探究活动;利用地震局的资源开展了“地震是怎么回事”主题探究活动;结合鼓浪屿的海底世界、百鸟园、桥梁博物馆等科普基地开展了“海里的朋友”“鸟的世界”“桥的过去、现在、未来”等主题探究活动。
同时,我们还与许多市科普基地建立了共建关系,与之结成幼儿科技教育课程开发的合作伙伴。科普基地工作人员和专家主动到园与幼儿互动,将深奥的科学知识通过深入浅出的科学小游戏、小魔术、小表演等介绍给幼儿。市青少年科技馆更是定期派科普宣传小分队到我园举行新颖而有趣的科技教育活动,参与我园的课程研讨,还定期将机器人、脚踏发电机等一批大型的科技玩具运抵我园巡回展示,让我园幼儿操作探索,受到了孩子们的欢迎,也弥补了我园教师科技知识、经验和实验器材方面的不足,大大拓展了我园园本课程开发的思路。此外,我们还积极利用市、区科协、科技局定期赠送给我园的科普图片和图书等资源,生成了许多园本课程内容。
2.利用幼儿园周围的社区资源开发科技教育园本课程。社区是幼儿日常生活的自然、社会环境,可以为教师和幼儿提供大量的科技教育信息。如幼儿发现附近的松柏湖变脏变臭了,教师抓住孩子们的这一关注点,组织开展了主题探究活动,让孩子们调查松柏湖被污染的原因,做有关“清水变污水”“污水变清水”的探究实验,并带着自己设计的宣传单和自己制作的“爱护环境宣传员”的标志到小区宣传保护松柏湖;又如幼儿对“面包是怎么变得又大又松的”“饼干是怎么做出来的”等问题特别感兴趣,社区周围的“向阳坊面包店”和“育苗食品厂”就成了教师与幼儿解决疑问和扩展课程内容的好帮手。
(二)抓住幼儿教育中的科学,开发科技教育园本课程
幼儿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引导幼儿探究平时司空见惯的各种科技产品、玩具、日用品、劳动工具等,可以保护和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强烈兴趣,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我园教师从生活性原则出发,选择幼儿身边看得到、摸得着、感兴趣的事物,开展了一系列贴进幼儿生活的科学探究活动,如“好玩的陀螺”“奇妙的盖子”“按压式瓶子的秘密”“牙膏管的秘密”“好用的绳子”“多彩的布”“什么东西圆又圆”“鞋子世界真奇妙”等生成于幼儿日常生活的科技教育活动。此外,幼儿园一日生活也蕴含着丰富的科技教育资源,如从自然角生成的“蚕宝宝的血是什么颜色”的探究,从科技走廊操作活动中生成的关于“惯性”的系列研究,还有从吃点心、吃水果引发的“汤匙上的哈哈镜”“是柿子还是西红柿”等科学探索活动,都极大地丰富了我园科技教育的内容。
(三)以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为切入点,开发科技教育园本课程
幼儿科技教育的目标是科学素质的养成,其价值取向是为幼儿一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科学精神、人文精神是科学素养的核心和灵魂,是幼儿科技教育实现促进幼儿一生可持续发展这一根本目的的重要保证。因此,在科技教育园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我们十分重视对孩子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的渗透和养育,并以之为切人点丰富科技教育园本课程内容。
1.从古今中外科学家身上挖掘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教育内容。每个伟大的科学家身上都闪耀着热爱科学、勇于探索、实事求是、为科学献身等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我园教师利用《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谦虚、好学的牛顿》、《爱因斯坦的故事》、《了不起的李时珍》、《爱国科学家李四光》、《航天之父钱学森、钱三强》等富有感染力的故事和生动的科学实例,开发了许多旨在培育儿童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科技课程。
2.从我国的发明创造史中揭示爱国主义、民族自豪感等人文教育内容。四大发明是令国人自豪的科学发明与创造,也是我们在科技教育中渗透爱国主义、民族自豪感等人文教育内容的宝贵资源。我园教师积极组织了“纸张真有用”“书是人类的好朋友”“神奇的地动仪”“神奇的中医术”“了不起的中国航天技术”等主题探究活动,丰富了科技教育的内涵。
(四)以举办各种科技节、特色节为载体,丰富科技教育园本课程
我园已举办了五届幼儿科技节,每一届科技节都有鲜明的主题,活动内容缤彩纷呈。第一届科技节是以“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为主题的社区科普宣传活动;第二届科技节是以“睁大好奇的眼睛,走进奇妙的世界”为主题的科技游园活动;第三届是以“从小爱科学”为主题的科技知识趣味竞赛活动;第四届的主题是“大手牵小手,动手做科学”,这是一个亲子科技玩具小制作暨义卖活动;第五届是题为“科学在我们身边”的社区科技宣传周活动。每一届科技节活动,我们都为幼儿、家长和社区散居儿童提供了精彩、丰富的科技活动内容,让幼儿在浓烈的节日气氛中,通过亲自动手操作与亲身参与,真正“爱科技、学科技”。与此同时,我园还定期举办各种“特色节”活动,如“小问号节”“巧手节”“风车节”“风筝节”“陀螺节”等。这些科技节和特色节活动也成为了我园宝贵的科技社育内容。
园本课程开发除了涉及课程内容的选择外,还包括环境创设、组织形式、实施途径、效果评价等重要方面。本文限于篇幅不能一一介绍,但这些方面都同样遵循了本土化、生活化、整合性和适宜性原则。如在环境创设上,突破以往的静态设计,努力创设科技教育的大环境,让幼儿园真正成为可以让幼儿探索的场所:操场上的水车是孩子们可以踩的;暖房和种植园
地的花草蔬菜是孩子们可以去照顾、亲近的,而当玉兰树、紫荆花的花瓣洒落一地时,幼儿可以用它们来制作香水和染料等。除室外环境外,我园还特别设计了科技走廊,有图文并茂的科学家故事走廊和各种各样的发展变化史走廊(如人类的进化、书籍的变化、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等),一楼走廊还有小班幼儿喜爱的、各种奇妙的声控或遥控装置、发条、弹性玩具及一组组触摸箱,二楼走廊则有师生一起收集来的“生活中的镜子”“有趣的秤”“多样的锁”“奇妙的磁性玩具”等探究操作材料。而在走廊上空,更是别具匠心地悬挂着多种可自由升降的“系列发声玩具”和可升降装东西的降落伞。这些操作材料最让幼儿感到新鲜、刺激。科技走廊成为幼儿观察、讨论、交流、探究的焦点,常常激发幼儿的创造意识,充分发挥了环境的隐性教育功能。
四、对实践探索的反思
(一)园本课程开发应是一个不断实践、调整和创新的动态发展过程
在园本课程的开发实践过程中,我园曾遇到过不少困难与问题,如:特色课程与基础课程如何平衡?科技教育与其他领域目标如何有机整合?课程的预成与生成如何有机结合?等等。这一切都没有标准的答案,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思考、调整并创新。而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我们对科技教育也有了更深的思考:科学是无处不在的,如何让科学拥有更丰富的含义?是否可以让科学思维、科学方法贯穿于各个学科领域?等等。这都是我园今后需要进一步探究的问题。
(二)园本课程是多元主体合作探索的结晶
我园科技教育园本课程的开发以课程资源为线索,随着课程资源的不断拓展——从园内到园外,从社区到社会,从以教师、幼儿为主体到辅以专家、家长、社区人士共建课程,从而使园本课程开发的思路不断拓展,课程内容不断丰富,课程开发力量不断壮大。不仅教师由单纯的课程实施者成长为集实施者、构建者、研究者、审议者、决策者于一身的课程开发主体,家长、社区人员也日益认识到自己的作用,积极参与,成为我园课程开发不可缺少的合作伙伴。由此,我们深深体会到:园本课程是由专家、园长、教师、幼儿、家长、社区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集体建构的结晶。
(三)课程评价是促进园本课程不断发展与完善的根本动力
由于园本课程尊重个性、尊重差异,追求适宜性,因而每个幼儿园都应建立自己的园本课程评价体系,方能从幼儿园内部推动园本课程的发展与完善。我园为此考察分析了园本课程开发实施过程中的诸多动态因素,将之纳入课程评价体系,并根据评价结果及时调整和改进园本课程方案。评价主要考察园本课程是否与本园实际和课改需要相符合,课程目标、内容、方法等是否形成一个协调的整体,课程是否促进了幼儿、教师的发展等。
科技教育园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不仅加快了我园的课改步伐和特色建设,还带来了我园教育观念、课程模式、管理模式的更新,形成了开放、平等、互助的学习型、研究型组织。我们将沿着这条路,不断研究、继续探索,以使我园幼儿科技教育更趋完善。(厦门市科技幼儿园课题研究组)
第五篇:中学化学教学渗透人文教育和科技伦理道德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中学化学教学渗透人文教育和科技伦理道德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本论文转载于论文天下:http://www.xiexiebang.com/product.free.10014874.1/ 论文关键词:化学教学 化学史 人文素质教育 科技伦理道德
论文摘要:中学化学教学中,结合化学史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能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培养学生的科技伦理道德,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探索与实践证明,在化学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和科技伦理道德教育收到了明显的教学效果。
《全日制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指出“在人类文化背景下构建高中化学课程体系,充分体现化学课程的人文内涵,发挥化学课程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积极作用”、“结合人类探索物质及其变化的历史与化学科学发展的趋势,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1]在化学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就是通过对化学学科的诸多内容和方法的研究,培养关注多样化的社会生活,崇尚科学、反对迷信和盲从的人文精神,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科学观,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增强服务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一、化学教学中人文教育和科技伦理道德教育现状
我国中学理科教育实践中,由于学校承担着巨大的高考升学压力,教学组织和管理以及学科内容的教学成为理科教师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由于教学目标的偏颇,中学化学教学很少涉及科学伦理道德的教育及人文精神的培养,淡化了人文教育。具体地表现在:教学内容上,过分注重逻辑、系统化和网络化的化学知识结构编排,忽略了学生对社会、生活、就业等化学素质的需要,也严重地忽视了化学在技术研究和社会应用方面的道德规范问题;在教学方式上,崇尚理性,追求规范化、划一化,忽视学生谋求个性解放和创造力的培养。虽然学生每天都生活在色彩斑斓的化学世界里,但对身边最基本的与化学有关的生活、社会和自然问题的基本原理却知之甚少,更不用说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了。更有甚者道德沦丧,利用所掌握的知识,做出违背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举措来,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硫酸伤熊案就是一个典型。
二、化学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和科技伦理道德教育的意义
学生的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道德是树人的根本”。[2]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指出:“必须把育人看作是头等重要的事情。因为一个人学业上的缺陷并不一定会影响他的一生;而道德、人格上的缺陷却可能贻害他一辈子”。[3]
在化学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和科技伦理道德教育,强调化学科学的育人功能,纠正化学教学中的唯科学化倾向,就是要求化学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人性发展,强调人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意识。让学生将学习化学知识与认识社会、解决与社会相关的化学实际问题相结合起来,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利用化学史渗透人文教育和科技伦理道德教育的有益探索
1.充分挖掘化学史中科学家人格魅力的榜样示范作用,塑造学生的高尚人格
一部化学科学的发展史,也是人类的奋斗史。挖掘存在于化学知识背后的一些活生生的事例,用科学家在创造伟大业绩时所表现出的伟大人格魅力去影响教育学生,对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会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例如: 讲到元素氟时,向学生介绍:由于氟单质的活泼性和毒性极大,因而长期未能分离出来,为了研制它,英国化学家戴维曾受氟的毒害病倒好几个月,乔治和托马斯也为研制氟而严重中毒,鲁耶特和尼克雪为研制氟不幸殉难。在这种情况下,法国化学家莫瓦桑不畏艰险,不怕牺牲,仍坚持不懈,终于在1886年获得成功。让学生走进化学家丰富而多彩的精神世界,与大师们交流对话,沐浴人性光辉,逐步使学生在挫折前表现出一种顽强的斗志,从而在学习中自觉地去砥砺自己意志。
本论文转载于论文天下:http://www.xiexiebang.com/product.free.10014874.1/
2.发挥化学史的德行、美育功能,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1)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
化学史是一部科学发展的历史,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人文教育素材,化学家们可歌可泣的爱国故事不胜枚举。解放前,我国留美博士侯德榜为了打破帝国主义国家对我国采取的制碱技术封锁,为发展我国的民族化学工业,毅然放弃在美国的舒适生活,回到贫穷落后的祖**亲怀抱。经过潜心研究,发明了享誉世界的侯氏制碱法,并公布于世。这是何等的爱国情怀,何等的高尚人格!
(2)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一般认为在政治、语文、历史、地理等学科容易结合革命故事和史实进行思想道德和爱国主义教育,实际上在数理化生等理科教学中,同样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特别是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例如:在有机化学“苯”一课中,可向学生介绍凯库勒发现苯的结构的传说,说明天才出于勤奋,鼓励学生努力学习。从苯的结构简式
SHAPE * MERGEFORMAT
到
SHAPE * MERGEFORMAT 的发展,又可以启发学生认识到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不断发展的,同时再介绍苯的两种结构都各有优缺点,应该克服思想方法上的片面性,不能简单地全盘否定或全盘肯定。
(3)进行科学态度的教育
科学家之所以可以成为科学家,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们有科学的态度: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精益求精,不畏辛劳。卤族元素氟、氯、溴、碘的发现史,就是一部化学家求真求实的历史。可以说轻信和主观使人们丧失及早认识氯真面目的机会,但化学家孜孜不
倦地追求才使它真相大白。教学中以具体的实例展现化学先驱们追求科学的顽强毅力、献身科学的无私奉献精神和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可以丰富学生的科学情感、培养良好的科学素养。
3.用科学家的故事进行科技伦理道德教育。
道德伦理能净化心灵。在高中化学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
在学习有机化学时,学生曾遇到一道以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发明:阿斯匹林为题材的练习。我不失时机地引用了发现阿斯匹林的故事进行伦理道德教育。阿斯匹林的前身是名叫Spirsaure的一种药品,这种药有很大的副作用,有机化学家霍夫曼的父亲因患风湿性病需要服用Spirsaure。但他对这种药过敏而无法服用。霍夫曼为了给父亲治病,就潜心研究改进这种药的方法。后来对这种药的结构进行修饰,减除了药的副作用,经过修饰的药被命名为阿斯匹林。[4]这个故事从侧面反映了孝敬父母关心老人的思想内涵,故事虽短,但教育效果不言而喻。这样的例子在化学史中还很多,只要教师充分挖掘新课程教材,是可以找到德育教育的素材的。
由于科学是真善美的统一,化学教学过程必定也是道德实践的过程。利用化学史渗透人文教育和科技伦理道德教育是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但在具体实践中要注意它的策略性,一定不要喧宾夺主,要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面向全体学生,由把学生当容器来“灌”转到把学生当成有思想、有感情的活生生的人来“育”。
参考文献:
[1].《全日制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1版
[2].王善迈著.《教育投入与产出研究》.[M] 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96年第1版
[3].恽昭世主编.《教育实验与学生发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97年第1版
[4].周青
杨文永.融人文教育于科学教材之中.中学化学教学参考[J].2003(4):36-40
本论文转载于论文天下:http://www.xiexiebang.com/product.free.100148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