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官教育中课程教学的探索与改进

时间:2019-05-15 03:06: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士官教育中课程教学的探索与改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士官教育中课程教学的探索与改进》。

第一篇:士官教育中课程教学的探索与改进

士官教育中课程教学的探索与改进

摘 要:士官学历教育中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既具有工程性又具有理论性的课程,针对如何在士官教育中上好此类课程,本文以《自动控制原理》的授课为例,从教学内容的优化、教材建设的岗位指向性、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教员知识储备、学员激励制度这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并依照研究结论进行了试点教学。试点证明,改革推动了课堂内容精讲,课程的工程性得到提高,岗位指向性也更加明显,授课质量实现了较大的提升。

关键词:士官教育;学历教育;教学改革;自动控制原理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士官是士兵的领导、教官和军官的助手,也是管理、训练和带领士兵完成各项任务的一线指挥员和管理者,在执行战备、训练等任务中,发挥着骨干作用。然而在对士官的学历教育中,其生源往往参差不齐,理论基础较为薄弱。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部队现代化建设对于提高基层官兵素质的迫切需求,现有士官学历教育的培养方案中不乏若干既具有工程性又具有相当理论性的课程。此类课程的授课模式在本科层次下已经非常成熟,但是又不能直接照搬到士官教育中。以《自动控制原理》的教学为例,阐述了对于一类理论性较强的课程授课,如何更好地在士官层次的教育教学中展开。

一、教学内容的优化

士官进行任职教育或学历教育后多数要重新回到部队,因此其教育具有明确的岗位指向性和技术应用特性。对于士官而言,知道怎样做比知道为什么更为实际有用。因此,在授课内容上需要做如下改进:

(一)结构上要体现系统性

首章就要引入所授课程的体系结构,并在每一章的伊始回顾此体系结构,不断让学员加深本章节内容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处的重要地位、要完成何种任务这一记忆。并在最后一章一定要附以实例,而该实例的分析或设计方法应用到了之前章节的内容。使教学呈现一种“总分总”的模式,从而使学员通过学习后,他对这门课的记忆是完整的、系统的。

(二)内容精简以适合士官教学

在这类课程中,经常会有多种方法去解决一类问题的内容,或是某一类方法已过于陈旧,在工程实际中较少使用的。针对这种内容,在士官教学中可以加以精简。

例如在自控原理的教学中,有在方块图上求解传递函数的内容。传统的授课中会介绍结构图化简和梅逊增益公式这两种方法。然而后者在复杂回路中需要较高的求解技巧,而且在实际中,对于复杂的控制系统往往只是分析局部的控制性能,这时化简比公式更具有优势。因此梅逊增益公式可以略讲或不讲。同理对稳态误差的求解,奈氏图及伯德图的绘制等内容,也可做相应地精简。

二、教材建设的岗位指向性

针对士官教学而使用的教材,最基本的要求是要语言简明、推导简单、应用实例广泛等,更重要的是在教材中应体现岗位指向性。

以《自动控制原理》士官层次的教材为例,考虑到目前上这门课程的士官多为导弹测试或控制类专业,因此可以尝试在校正部分的实例里介绍导弹控制中的俯仰角稳定回路的设计。在编写中需要弱化舵回路、弹体等环节的建模,通过给出俯仰角稳定回路的方框图,依次可以去建立其系统的数学模型,并对数学模型进行分析,而后使用PD控制,并依次用控制原理中的三种分析方法,通过作图比较比例、微分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考虑到学员的接受能力,这一部分在课堂讲解时主要是以示范为主,也可考虑如陈贵银所述将整本教材做成专题形式,一本书解决一个专题,从建模到分析再到设计校正,逐次以专题中的模块进行示例。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传统的教学手段中,会强调诸如坚持多媒体和板书相结合、坚持“引导式”、“渗透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地应用。而这些在士官教育教学中仍然是需要继承的。

(一)教学工具上坚持多媒体和板书相结合的方式

多媒体教学可以将复杂的图形、公式推导等更加形象地展示,但是多媒体过多地使用会让学员的听课效果呈现“悬浮”状态,体现在一下课关上电脑就忘了这节课的内容。例如在讲伯德图的绘制时,一味通过PPT展示曲线的形成确实非常清晰易懂,但是课下多数同学仍然不得要领。相反如果教员在课上使用板书绘制一个较简单的伯德图,那么课下不会绘制的同学极少。

(二)坚持“引导式”、“渗透式”等教学方法的运用

(三)增加感性教学的比例

具有理论性的课程其授课必然是枯燥的,如何在这种冗繁的理论教学中给学员最直观的认识,并通过这种感性认识去体会一定的理论深度,是本次教改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并在实验班采用了如下方法:

1.新内容的引入辅以视频教学或动画教学的手段

例如,在自控教学的开篇,可以通过播放相关控制领域的视频,通过视频中一些直观的控制案例使学员对控制当中“反馈”的思想产生根深蒂固地认识,让其能够感受到自动控制并不是一门“高大深”的学科,而是就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2.借助图表来解释复杂的理论以及变量之间的关系

例如,对应控制原理中的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图,给出性能指标的定义和公式,并让学员体会公式中的参数变化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即响应曲线形状的改变)。再由这种响应曲线的改变引导学员发现系统极点在复平面上的改变,从而直接推出稳定性的条件。通过一张图就可以阐述一章中的大多数内容,避开了复杂的公式推导与理论分析。

再比如根轨迹的内容,实际上根轨迹法是前人在无法精确求解高阶系统特征根的时候,创造的一种迂回的方法,而现在在计算机水平高速发展的情况下,无论是求高阶系统特征根还是画根轨迹,在MATLAB上都可以轻松求得。因此士官教学中,可以介绍法则但无须推导,并且通过结合虚拟实验室的方式,让学员体会系统增加或减少了零极点对于系统性能的影响。

实际上,从理论角度联系到工程实际,在很多本科层次的教学中都非常晦涩。本文则秉承着以感性教学为主的方式,通过借助图表使得学员对于变量与系统性能之间的关系有了直观上的认识,甚至通过这样的一种认识令其体会到工程上的校正思想。

(四)教学过程中多体现案例式教学

第一,在教学内容的讲授、教材的编著等环节多举例题,多结合实例,特别是结合部队里学员具有切身体会的实例。为了更好的实现这一点,科室鼓励任课教员将自己研究的课题提炼成一些综合实例加入教学过程中。

第二,结合虚拟实验室,利用图形直观化教学实现前文的感性教学。

教研室于2010年建设了虚拟实验室,通过使用LABVIEW软件将控制中的仿真过程通过图形化展示出来,并做成网页挂在校园网上,方便教员上课及学员课下使用。如图1所示。

学员可以通过在界面上设置不同的零极点,使得根轨迹曲线发生变化,从而分析这种变化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这样一种直观的教学过程让学员能够快速地把握控制系统当中的参数和结构的改变到底会对性能产生何种影响。

第三,结合现有的竞赛成果,实现开放式教学。在控制类教学中,依托全国性的竞赛如飞思卡尔智能车大赛,开展了多项课外活动。在士官教学中,同样可以使用这些成果。由于士官教育的岗位指向性,没有必要全程参与比赛,但可以通过一次讲座课的形式,向学员集中展示,并阐述其中控制的思想和算法,将学员对控制的认识真正落到实际上。而后学员也可以通过开放性实验室去体验这些实际的被控对象和控制过程。

四、多方面进行教员知识储备的提升

在士官教育中,教学内容难度的简化,并不意味着不强调教员的师资水平。相反对教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教员不仅需要对自控原理的相关理论知识相当熟悉,而且还要熟悉士官的岗位知识并了解相关装备知识,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更好地体现岗位指向性。

为了实现这一点,除了教员自身要不断学习,不断扩大知识面以提高理论水平和教育水平。作为部队院校,为了使教学更贴近部队,每年应派一定数量的教员下部队锻炼,多去了解部队,多去思考部队都需要什么样的学员。通过类似这样的方式,使教员的军事装备水平也得到提高。

五、建立健全学员的激励制度

教与学是两个方面,即便在前面几个方面做足了功夫,可是如果学员没有学习的兴趣,或者没有为其构造一种学习的氛围和激励机制,那么整个教学过程就只能是教员的“一厢情愿”。士官教育,无论是对军队人才的培养还是士官本人,都是较为重要并有意义的。但是实现起来却是多数士官只是为了多休假而来院校进行再教育,“学习无用论”的思想相当泛滥,学习积极性很低。

(一)学历刺激

在生源选择上,应按照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严格区分不同学历的士官来源。对于完成本级学历教育的,应给予颁发相应的可能被社会认可的学历学位证书。反之,则应施行一定的惩罚措施。让学历上的高低直接与工资挂钩,这样学员上起课来不会觉得学多学少一个样,学起来也更有干劲。

(二)人文素质的培养

由于士官多为初高中毕业生,未经过大学教育,而且部队里多存在“重体能轻人文”的现象,这样造成学员的人文素养普遍不高,价值体系不完整,在对待问题时具有很大的功利心理。

因此需要一定程度的人文关怀和培养,这就需要一方面在培养方案中就加入一些人文课程;另一方面教员可以在课程的授课中,加入一些价值观的培养。比如在自控原理的授课中,可以在适当的时候给学员讲解最优控制当中的分段最优理论,告诉其在控制中,可能某些控制过程从一开始就偏离了控制目标,就像人遇到了巨大的挫折,偏离了原先设想的人生轨迹,但是如果采取分段控制,在人生的每个阶段都努力做好当前的事,那么最终这条控制曲线离目标曲线也不会相差太远。通过类似这样的手段端正学员的态度,让学员认识到能够进行再教育是多么难得的一次机会,认识到知识同样可以带来财富,体会到学习能力的培养对日后工作大有裨益,领会到“态度决定命运”的内涵。

(三)考核方式的改进

有了学历的刺激,人文精神的提高,学员就会有主动学习的意识和动力。这时,在考核时可以把课堂表现、作业情况等按一定比例加入考试成绩,从而让学员在平时就多注重学习。

六、结语

有了如上的探索结论,针对士官层次的自动控制原理的教学,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人文关怀、考核等方面进行了试点改革,试点选取了不同教员下的两个不同班次。通过与以往授课相比,学员反馈明显理论推导少了,而对自控原理的工程性认识得更为深刻,畏难情绪明显降低,平时作业质量和最终考核成绩有较大的提高。下一步将结合培养方案的优化、新教材的编著等方面,将改革成果应用到更多班次更多课程的士官教学中。

参考文献

[1]王发令.士官-军队第一线的管理者[J].中国行政管理,2000,(8).[2]田冠举.士官继续教育初探[J].继续教育,2000,(8).[3]郭琪.军校士官培训的实践与体会[J].成人教育,2007,(3).[4]李冬霞,石庆研.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12,(10).[5]王万良.“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中的几个关键问题[J].大学教育,2011,(8).[6]周绍磊,陈洁等.导弹控制系统原理[M].山东:烟台海军航院出版社,2008.[7]陈贵银.高职自动控制原理与系统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8]赵静.基于自动控制原理的教学改革实践探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1,(17).[9]梁勇,李瑞涛,王玲玲.专业实验室开放式教学的探索[D].“以能力培养为导向深化教学改革研讨”优秀论文集,2013,(10).[10]王颖.武警任职教育院校应突出素质教育特色[J].求实,2009,(I).

第二篇:关于服装cad课程教学环节中问题的探索与改进

关于服装cad课程教学环节中问题的探索与改进

[摘要]服装cad课程教学是推广cad技术在服装产业中应用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因学生特点、课程性质、教学环境等因素制约而出现新问题。据此提出了关于教学方面改进的建议。

[关键词]服装cad 课程教学 问题 改进

服装CAD是电脑辅助服装设计即Computer Aided Design in Clothing Engineering,是电脑在服装专业领域内的应用实例。计算机辅助服装设计实现了服装的款式设计、结构设计、放码、排料以及工艺管理等一系列设计的计算机化。服装CAD在服装行业中逐渐普及应用,极大地提高了服装企业的生产效率,当然,随着服装CAD技术的不断普及和人们认识不断深入,企业对掌握该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对服装CAD的教学要求越来越高。

一、服装cad课程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满足服装市场对cad技术人员的需求,国内设有服装设计相关专业的教育机构基本都开设了服装cad课程,但是因为服装设计专业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课程性质和教学环境的特殊性,使得服装cad课程教学中产生了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服装设计专业学生的特质与学科性质之间的矛盾

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是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以热情、感性、前卫著称。在认知过程上也与其他专业的学生存在巨大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认知次序方面,服装设计专业学生的认知过程呈现出感性重过理性的显著特点。他们中很多人并不像其他类型大学生一样,先是抽象的道理上接受,然后再去寻找实际例子来佐证,而是相反,先是在感性上被具体实例触动,然后才可能在理性上接受;甚至于,一旦某一道理或事件在感性上得到他们的认同,理性接受就成了顺利成章、水到渠成的事情。而服装CAD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与服饰文化艺术相结合的产物。操作者利用计算机这一现代化工具完成服装产品设计和工业化生产技术准备工作的一项实用技术。服装cad课程的学习必然要求学生思维缜密、逻辑清晰,要求学生有耐心、恒心。学习服装cad课程对学生而言应该是理性成分重于感性成分,这一点与服装专业学生的认知特点恰恰相反。

(二)相关课程设置顺序之间的矛盾

服装cad是利用计算机的软、硬件技术,按照服装设计、服装版型制作、服装工艺流程的要求,进行输入、设计、输出的一项专业技术。由此可见,服装cad课程教学的顺利进行得益于服装设计、服装版型制作等相关课程的理论支持,这就要求服装cad课程的设置应该在相关专业课程之后。然而,在现实的教学中,多数的教学机构因为教学师资、教学设施的局限性不能满足这个要求。另外,有些教学机构勉强达到了这个要求,由于开设课程与服装cad课程间隔时间过久,造成学生对大多数知识的遗忘,这种相关课程彼此孤立的情况,极大的影响了服装cad课程大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要求与教学环境之间的矛盾

服装cad课程究其实质是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对教学硬件要求较高,比如,教学需要配置计算机、为了配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网络也是必不可少的。有了计算机和网络,按照常理推断,教学设备齐全,构成了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满足了教学要求。恰恰相反,这种教学环境的营造滋生了教学过程中的一大隐患――游戏。游戏的传播性极强,现在的多数大学生对游戏及其感兴趣,如果一个同学玩游戏,就会影响一片同学,从而打乱教学进程,影响教学质量。这种问题的存在根源于教学环境,而教学环境的营造是为了满足教学要求,这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

二、服装cad课程教学改进措施

根据以上论述,从教育主体、教学观念、教学方法三个方面提出教学改进的建议。

(一)完善自我,提升教育主体的个人魅力

教学过程其实在教育主体尚未开口的时候已经开始了,学生对特定老师的印象,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教育主体与学生交流的成败。针对服装设计专业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育主体能否被教育客体接受,成功打开其心门,是后续工作乃至整个教育过程成败的关键。实践经验表明,一个成功的教育主体至少应具备以下几个条件:第一,开阔的思维。如果自己的学识不够深厚,不能够吸引学生的关注,如果自己的思维不够开阔,不能够包容学生的思路,就没有可能在思维脉络上和学生找到交集,接下去的工作也是不可能的。第二,新颖的思路。如果思路上没有开创性,就不可能吸引学生的眼光,开启学生的心扉。第三,前卫的思想。对青年学生尤其是艺术生,不了解学生的思想根本无法与学生沟通。即使不接受,但至少要了解。第四,贴近的话题。如果没有大家共同感兴趣的话题,双方如何继续谈下去?第五,得体的行止。教师的穿着打扮、言谈举止以及作风气质都决定着你是否能吸引同学,反过来就是说决定着这个同学是否会接受你,进而愿意听你的传授布道。在服装设计专业学生当中,这种感性上的倾向性尤为明显。

(二)改变观念,转换学生在教学环节中的角色

在传统的教学理念当中,老师是教学主体这一地位是不可撼动的。课堂上,老师说学生听,老师在黑板上板书,学生在笔记上书写,教室一片死寂,毫无生机。这种教学观念完全与服装设计专业学生的个性特点相悖,严重的打压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服装cad课程在传统教学观念的指导下教学效果很差。因此,我们要突破传统的教学观念,转换学生在教学环节中的角色,增强他们主体地位的意识。在服装cad教学过程中,增加学生点评作业环节,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对自己作业的点评,介绍自己对服装版型的理解程度,在此基础上综合运用那些工具来实现最终的效果。第二,互评作业,找出其他同学作业当中的错误,学习其他同学的优点。以此激发学生之间攀比进步的积极心态。当然,这种教学方法符合服装设计专业学生的个性特点。

(三)巩固成果,加强教学环节中的测评力度

测评这种教学手段在小学、中学很常见,比如,月考、期中考、期末考。然而,在高等院校这种教学手段似乎作古了,一年也只进行一次考试,大部分学生考前冲刺,这种做法对于服装cad课程来说是行不通的。服装cad是一门实用技术,它不单单要求学生理解,更重要的是熟练。达到相当熟练的程度的获得需要不厌其烦的练习,在现实的教学环节中,每当留时间给学生练习的时候,多数学生会选择玩游戏,为了杜绝这种情况的发生,采用测评这种教学手段比较有效果,具体的作法,当授课结束后留出学生练习时间,并告知学生下次上课前进行随堂测试,即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本节授课的相关内容,将成绩计入最终的考试成绩当中。这样对学生可以起到督促的作用,杜绝学生课堂玩游戏的情况发生,使教学成果得到巩固。

三、结论

服装cad课程对服装专业设计的学生而言是一门比较重要的学科。在教学中,必须正视存在的现实问题,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以上论述针对教学中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教学改进的方法,希望能对服装cad课程的教学起到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张鸿志.服装CAD原理与应用[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5-10.[2]冯洁.我国服装CAD市场现状分析[J].天津纺织科技,2006,年3期.5-8.[3]黄超,董礼强.高职服装CAD教学探索[J].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3期.95-98.[4]徐继红,刘荣平,戴孝林.基于服装市场的《服装CAD》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J].扬州职业大学学报,2005,年3期.8-11.[5]田秋实.服装CAD教学改革探索[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4期.99-100.[6]文旭明.服装专业课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的设计构思[J].湖南包装,2005:年1期.31-33.(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 重庆)

第三篇:开放教育中统计课程教学模式探索论文

论文摘要:以信息化为特征的远程开放教育对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既提出挑战,也提供了新的机遇。本文介绍了几年来作者在《国民经济核算》课程的教学实践中,通过设计一实践一评价一再实践,顺应远程开放教育的基本特征,将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进行优势组合,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探索建立“营造环境、优化面授、强化交流、催化能力”的教学模式的思路和体会。

随着现代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作的深入,一些多元化教学方式相继被提出,这些对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都起了有力的推动作用。但是,对不同专业和学科而言,教学模式应呈现出多样性。如何在网络教学媒体和资源越来越丰富的情况下,集各教学方式之长,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真正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去,以优质的导学活动,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开放教育工作所面临的挑战。

笔者自承担《国民经济核算》课程的教学工作以来,顺应远程开放教育的基本特征,将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进行优势组合,以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唤醒学生潜能为出发点,在连续几轮的教学中,采用设计一实践一评价一再实践的方式,对远程开放教育中统计课程的新型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

一、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基本构想

(一)连续几轮教改的总体思路

开放教育下,教师的角色从传统教育的“中心”转变为现代教育中的“主导”,这种转换实际上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创造,才能适应教学模式的深刻变革。笔者在承担《国民经济核算》课程的教学工作,从刚开始接受这一工作起,就有意识地将这门课的教学作为课程模式改革的试验平台,在连续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持之以恒地探索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方法。图1是实施课程模式改革的总体思路示意图。

(二)具体教学过程的操作

尽管现代远程教育有着自己的基本特征,但作为教育学的分支学科,母体教育学理论为其提供了厚实的基础,象布鲁纳的“结构一发展”理论中的启发原则、反馈原则;巴斑斯基教学最优化理论中的教学要素和教学形式的最优化结合原则等在现代远程教育中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将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进行优势组合,千方百计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尤其着眼于学生素质提高和潜能开发。通过“营造环境、优化面授、强化交流、催化能力”来完成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流程如图2所示

(三)自我评价的内容设计

课程模式的改革并非可以一蹴而就,而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在这动态的实践过程中,为了从总体上对改革进程了解,笔者还运用了“自我评价”机制,在连续几轮的教学中,围绕该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这一主题,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内容侧重以下几个方面:

1、对本课程的认识;

2、对教师导学方式的评价;

3、学生自主学习情况;

4、对教学环节及媒体的要求。

通过这一方式,来对教学改革自我评价,反馈并推动改革的逐步完善。

二、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具体实践

《国民经济核算》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涵盖范围非常广,既反映社会再生产各环节的活动,也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活动;既有分量和总量核算,也有存量和流量核算;这些内容涉及多门学科知识,对学习者专业知识面要求较高。而且,该课程属于宏观经济核算范畴,要求学习者具备一定的宏观经济方面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而从教学对象来看,会计学本科的学生微观会计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并不少,但对宏观经济基本概念知之甚少,这些都使课程初学者或多或少感到这门课一般知识枯燥乏味,关键问题又深奥难懂,并且与所从事的实际工作关联不大,给本课程学习带来了更大的困难。笔者在对本课程和学生特点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将教学一体化方案、教学方法不断改进,逐步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模式。

(一)营造环境

建设一个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硬、软件环境,安排好各教学环节,是教学实践的第一步。

1、资源和环节

《国民经济核算》是统设课程,中央电大已提供了主教材、辅助教材、IP课件等较丰富的教学媒体和网上课程资源。笔者一方面指导学生用好已有资源,另一方面也积极参与到课程的资源建设中去,先后录制了19讲的直播课堂。在网上资源安排上,除保持教学大纲、实施细则等常规栏目外,增设了一体化方案、往届试题、方法指导、知识拓展、试卷分析、在线自测等多个栏目,力求从不同角度全方位满足每个学生的自学要求。

丰富的教学媒体给学生提供了充足的学习资源,这些媒体还必须在一系列的教学环节中来实现,而合理的教学环节也只有通过实践来优化。

由于学习者个人情况不尽相同,在自主学习时间的安排和课程资源的使用上会存在着差异,因此提出教学设计,让学生根据教学设计去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在课程初学者对教材内容和各媒体资源都比较陌生的情况下是非常必要的。

2、学习氛围

学习《国民经济核算》这门课时,学生常常觉得内容抽象、原理枯燥、计算烦琐,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教学实践中,对按应试教育理念所设计,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传统面授教学进行剖析,让学生自觉摆脱对传统模式的依赖,认识到自己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减轻畏难情绪,增强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通过“新”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这门课所介绍的SNA核算体系原本就是一个新兴的宏观核算体系,关键指标正式在《中国统计年鉴》公布不过几年时间。及时吸收本学科发展的新动态,让学生了解最新的信息,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种做法一直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每学期开学的导学课上,在介绍教学一体化设计方案的同时,立刻引入一些最常见的宏观经济概念,如GDP(国民生产总值)、可支配收入等,比较我国和发达国家、安徽和其他省份具体数字差异,点明本课程就是侧重讲解这些宏观经济指标的内涵和计算方法。学生对这些在众多媒体中频频出现、而又解释不清的概念立刻会产生求知的欲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心理基础。在随后的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不时地针对不同知识点所涉及的宏观经济指标,指导学生去点击诸如“国家统计局”、“国家外汇管理局”等网站,站中对此指标的解释以及我国近年经济发展在这些指标上的真实数据,让他们感到所学知识与实际息息相关。

(二)优化面授

开放教育条件下,网上学习逐渐成为主流学习方式,面授的地位极易被忽视,而且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易重新落入传统教学模式的套路。笔者认为,教学模式的改革,并不是简单地减少面授教学,而且面授也不一定是上大课一种形式。只有以素质教育的理念去设计和优化面授过程,才会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并弥补网络教学中人文精神的缺失,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电子教案是面授课的主要载体,设计好电子教案是帮助学生开展自主化学习的关键一环。笔者在设计教案时,在体系顺序上基本尊重教材的安排,这样有利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做些笔记,避免“课上丰富多彩,课后两手空空”的现象发生。其次教案的表现方式直观化,通过图形、箭头、色彩等多种形式突出课程重难点,每张教案力求文字简洁明了,内容直观,目的在于让学生在有限的课时中能最大限度地对各知识点的精髓留下深刻印象。自学方法的传授,自学过程的引导也应贯彻于整个面授过程。笔者一方面抓住每次面授机会,精心准备,授课时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讲重点、理逻辑、顺思路来启发学生的思维。另一方面在授课伊始就帮助学生理出课程主线: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以主线为链条,根据教学大纲,将课程内容分为经常帐户核算、积累核算、对外核算、其他核算四个板块,对每一板块,提出具体的自主学习要求,点明自学难点和常见问题,对自主学习的时间安排和媒体使用提出参考建议,让学生在学前做到心中有数,避免盲目性。

(三)强化交流

学生个别化自主学习,并不意味着教师就无所作为,相反,教师作为辅导者,要积极利用各种环节和媒体与学生交流,使学生感到老师仿佛就在身边。

远程教育模式中媒体多、信息畅,师生不但能充分进行情感交流、信息交流,而且能深化交流。这为应用反馈原则来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提供了极好的平台。因此,笔者将求“实”与求“新”相结合,在培养兴趣的前提下,采用实际步骤,多种形式地为学生提供反馈信息,双管齐下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具体做法就是,在设计教学一体化方案时,将平时作业、网上交流、小组讨论、期中测验等环节的成绩均以一定的百分比纳入形成性考核成绩。通过平时交流观察、作业评分、网上答疑提问次数和质量评价等办法对每位学生专业基础、学习态度、自学能力随时评价,分别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这些在实践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业是反应学生自主学习效果的直接手段,对学生平时作业除了按时批改记分外,给予个性化评语也是笔者一直坚持做的,虽然只是寥寥数语,让学生感受到的却是教师对他学习过程的关注和进一步努力的建议。

网上答疑是最方便,最广泛的个性化学习指导方式,这种教学形式的及时、高效和交互性是其他任何方式所无法比拟的。每学期中央电大对本课程都组织相应的网上教学活动,笔者及时在网上发布信息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平时在教学中遇到问题能及时与中央电大课程主持教师EMAIL联系,交流课程教学心得。此外,每月组织一次网上答疑,面向全省电大学习本课程的学生一对一指导,平时对学生的提问做到有问必答,及时回答,这些都大大加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实践表明,这种多方面、多手段、多媒体、多环节综合互补的教学模式,对学生快速入门、深入理解消化所学内容、降低自学难度,提高自学能力起到重要作用。

(四)催化能力

我们的学生来自社会,通过电大教育,最终将服务和回报社会,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是我在教学中孜孜追求的最高目标。

《国民经济核算》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笔者认为“案例教学法”是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案例教学法”如何成功实施,还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笔者在本课程中引入案例教学最大的体会就是“精、点、收”相结合。

所谓“精”就是精选案例,案例不应远离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和兴趣,也不应仅仅局限于教材本身内容。随着自主学习的深入,学生提问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将学生提的问题作为案例来组织讨论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一次有位同学在网上问“宏微观资产负债表有什么异同?”这个问题启发了我,学生对微观资产负债表大都比较熟悉,但对同样属于资产负债核算工具的宏观表了解甚微,尽管教材也讲得比较详细,但学生还是对关键知识点理解不深。后来在设计这个知识点的教学时,将这个问题作为小组讨论题,事先布置,要求学生先自学宏微观资产负债表的结构,再利用网络查找相关比较资料,然后参加小组讨论。在讨论时,大家互相评论,都没讲到的教师最后补充并在讨论后总结成文挂在电大在线课程页面下,学生对此兴趣很大,最后这个知识点未经面授课讲述,不仅在小组讨论中迎刃而解,而且还带动其他章节的如固定资产消耗等概念的深入理解,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点”是指在组织小组讨论时,适时地点拨,点出问题所在,把学生的思维往研究的关键问题上靠,避免学生走弯路。

“收”是对学生的讨论研究成果及时归纳总结评述。

由于统计案例的精选,适时的引导,加上学生已有的实践知识,在小组讨论时,气氛活跃,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切实提高。

三、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自我评价及完善

课程模式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不断的探索和完善。在以上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始终把全方位的教学反馈作为一种重要的手段来推动和完善改革,连续几届围绕该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主题,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主要想通这些调查来从总体上对教学模式改革进行自我评价,反馈并推动改革的逐步完善。

教学效果的好坏,取决于教学诸要素构成的合力,只有将教学各要素进行最佳结合,才能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从问卷调查结果可以看出,随着改革深入,教学效果明显提高。认为课时安排合适、希望有多种媒体助学和认为作业难度适中的学生比例逐步上升,而希望面授课面面俱到、认为课程自学较难和从未上网查询过课程资料的学生比例逐渐下降。这表明,绝大部分学生对本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方向是认同的,能够并且愿意主动提高自身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环节安排与教师课程一体化设计正逐渐吻合。所有这些都在积极推动着一种新型的、比较成熟的课程教学模式的形成和完善,这就是以网络为平台、以媒体为手段、科学合理地安排面授、自学、辅导、讨论、作业、测验等各主要教学环节的学时比例,充分体现以自主学习为核心的开放教育教学模式。从历次期末考试成绩来看,自主化学习方式不仅没有削弱学生的学习效果,反而强化了自学能力。一个教学相长、互为推动、良性循环的发展态势正逐步形成。

四、结束语

几年来,我们逐步进行了《国民经济核算》新型教学模式的探索。开放教育下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是新兴事物,有许多问题尚待解决,笔者在这方面只是做了些初步的尝试。这些改革实践也给我深深的启迪,就是作为工作在开放教育第一线的课程责任教师,只要立足于本学科,树立创新意识,抓紧现代开放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的良好机遇,从课程改革的点滴做起,持之以恒,必将走出一条适应现代远程教育特点的教学之路,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有用的人才。

第四篇:“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探索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探索

摘 要:“管理信息系统”旨在提高学生对信息系统的认识、分析和设计能力,是计算机、电子商务、信息管理等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因此,改革教学模式、拓展教学思维,更新教学方法,在提高教学效果上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管理信息系统;教革;项目教学;案例教学

一、“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分析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融计算机科学、网络通讯技术、管理信息科学、系统科学为一体的综合性课程。是高职院校计算机信息管理、信息技术、电子商务等专业的核心专业基础课。由于该课程有很强的应用实战背景,深入的理论知识含量,具知识点多、综合性强、实践应用等诸多特点于一身。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感觉学习枯燥,课堂参与度低,教学效果并不显著。

二、学生学情分析

高职高专教育下学生情况主要可以概括为: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学习缺乏自主性、自觉性,学习情绪化严重;对专业性强的课程兴趣高,实践动手能力强。根据此情况对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理论和实践安排应尽量合理化,以保证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课程教学方法的探索

(一)案例教学法。《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中大部分章节的理论性很强,操作性比较弱,内容抽象。因此,为了使教学内容易于理解,可以将理论内容进行比较、拓展、总结等,并通过举例加深学生的印象,增强其认识与记忆。例如在讲解系统工程的概念及应用时,除了介绍定义及思想外,还将系统工程在我国古代的经典应用的小故事如都江堰建造、田忌赛马穿插在理论内容中,运用视频与图片讲故事内容进行展示,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系统工程的现实作用。

(二)项目教学法。《管理信息系统》中除理论课程外还包含一部分实训课程。为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设置项目,通过项目的完成巩固理论知识,增加实践能力。教师要合理安排项目内容,监督项目进度,使之与教学相适应。学生能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很快与项目实践相结合,做到学有所用,从而极大地提升自己的学习热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例如在课程实训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项目,如:开发学生管理系统“选课系统”等。学生以3人为一小组,从可行性研究->需求分析->模块设计->详细设计,体验一个项目从无到有的创建过程。整个项目的完成贯穿着整门课程重点知识,紧扣理论教学主题,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又丰富了学生的实践知识和认知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通过团队合作,既增进了学生间的友谊,又提高了彼此的协作能力。图1对课程各个部分典型的案例与项目应用进行了举例说明:

(三)改进考核方式。成绩的评定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作为高职院校,我校非常注重学生多方面技能培养。管理信息系统的学期总成绩不再以期末的理论考试为主。成绩的组成分散在整个学期的教学过程中,由平时成绩、项目实训成绩和期末成绩组成,比例为2:2:6。在平时与项目实训中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团队的协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分析能力都在评定范围内,这样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总结

实践证明,以上教学方法已经在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中发挥出巨大的优势。通过案例、项目教学法以现实生活中学生乐于接受的事例作为题材,将分散的知识点进行综合。使课程知识变得通俗易懂。而考核评定方式的改进更加能准确的评定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参考文献:

[1] 苏莉蔚.(大学计算机基础)理论课程改革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4(16):37

[2]付长青.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高校教学改革研究[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9(7)

第五篇:探析士官教育中开发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基本思路

探析士官教育中开发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基本思路

摘要:士官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适应部队岗位需求的人才,对比目前职业化特别明显的部队岗位工作,传统的课程体系已经不能满足实际的需求。结合地方职业教育的先进理念和教学经验,建立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我校开展的在士官教学中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为例,说明如何在士官院校中开发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

关键词:士官教育 工作过程会计期刊www.xiexiebang.com/kjqk/系统化 课程体系 课程开发1 士官教育的特征士官教育是军事教育的组成部分,培养的是适应部队需要的军事人才,因此具有鲜明的军队特色。就军械士官而言,他们既是专业分队的战斗员,又是武器装备的使用、维修和管理者,还是基层分队日常管理、思想工作的领导和骨干。因此,军械士官教育必须在坚持职业教育共性特点的同时,坚持突出军队特色,注重满足部队需要。

从人才培养目标看,士官教育为非学科型教育,培养能够熟练掌握某一职业要求的知识、技能,能将成熟的技术、工艺应用到部队建设第一线的技能型、管理型人才。从教育内容看,士官教育以部队实际需求为原则,通过必要的基础理论教育和充分的职业训练,培养某一领域具有独立从事职业活动能力的人才。从教育效果看,士官教育强调学用结合、急用先学,要求最大限度地贴近工作岗位,重视学习成果直接、快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战斗力、保障力)。从对师资队伍的要求看,都需要建立一支实践经验丰富,既能传授必备的专业技术知识,又能够推广实用科学技术和进行职业指导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从教育体系的发展看,士官教员必将随着军队作战思想、作战样式、编制体制、武器装备和技术的发展而逐步演进成与生长军官学历教育、任职教育“特性不同、层次对应、功能互补”的格局。士官学员的学习需求通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问卷调查发现,士官学员结合自己在部队的实际工作经验和具体岗位的任职需求,对教学过程中的需求主要反应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员的课程较为繁多,课程安排不尽合理。一学期十几个科目,只能对课程学到一些毛皮,对课程知识还学得不深不透,并且给学员的压力较大。

(2)士官学校太过于注重基础理论的学习,而对于专业课,特别是专业实践及专业操作的学习时间太短。毕业后学员都觉得对于专业没有学到太多的东西,学到的多是些基础知识和理论,回到连队都会有一种“光会说、不会操作”的通病,理论知识很扎实,而一谈到操作和维修,基本上是不会。不应该先抓理论知识,再抓实践动手能力,效果不好,学员学起来也很吃力。理论知识和实践相互穿插,而且对所学的理论知识也能运用到实践当中,加深了学员的理解。

(3)多给学员一些动手操作的时间,尤其是在实践课上要加大力度,使学员能够更好地贴近部队、贴近实际。

(4)专业课教员应加强与基础部教员的沟通,多讲一些与学员主学装备有关的理论知识,以提高学员对专业学习的力度;法律期刊www.xiexiebang.com/falvqk/同时学员自己也要多与教员沟通,相互促进、共同进步。士官教育中开发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基本步骤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士官课程开发要组建课程小组,按照“具体岗位分析——确定行动领域——确定学习领域——设计学习情境——教学实施”的路径推进,将方法能力、专业能力和部队任职能力的培养贯穿在学习领域中。

(1)具体岗位分析。

通过实际部队调研确定具体岗位分析,主要从社会经济分析、部队需求分析和任职岗位分析三个方面进行。社会经济分析包括国家层面的国家经济发展情况、国家经济政策、职业教育体系等方面;部队需求分析主要包括部队装备发展趋势,新形势下的相关要求等方面;任职岗位分析主要从学员毕业后的分配方向、任职岗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岗位能力需求等方面进行。

(2)确定行动领域。

明确让学员掌握必备的专业论文发表www.xiexiebang.com知识及基本技能,可以从容胜任相应的工作岗位的人才培养目标。所以,在编写教材时在内容的编排上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将专业技术知识与技能训练相结合,相应地分配在各个章节中。

(3)确定学习领域。

在课程教学设计中以学员实际工作岗位需求为目标,将学员实际岗位任务整合成一个个“学习单元”,知识点体现“够用”、技术点体现“实用”,知识点和技术点“融合”在单元中,用技能训练实例驱动知识点的自主学习。

下载士官教育中课程教学的探索与改进word格式文档
下载士官教育中课程教学的探索与改进.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学校理财教育校本课程建设与探索

    学校理财教育校本课程建设与探索 ------学校财商活动室/理财教研室的标准化建设方案 目前,少儿理财教育在我国受到高度重视,已经成为了我国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全世界最......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教学方式的变革、问题与改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教学方式的变革、问题与改进 摘要: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场由课程教材改革牵动起的中国基础教育的全面的整体的改革。新课程教学改革工作取得了......

    陶瓷雕塑课程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探索与思考

    陶瓷雕塑课程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探索与思考 内容摘要: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独立个性的新型设计人才,建立以创造力培养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当前十分重要的任......

    礼仪课程教学中实施文化素质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礼仪课程教学中实施文化素质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摘 要:大学礼仪课是德州学院的公共选修课程。在高校全面推行文化素质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对课程进行了改革探索与......

    加强基层士官队伍建设的探索与研究

    加强基层士官队伍建设的探索与研究 摘 要 士官制度最早出现在15世纪的法国,最初是作为军官制度的一种补充而设立的。军队建设的实践证明,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制度。随后,世界许......

    古希腊“三哲”的教育思想对课程与教学的探索

    古希腊“三哲”的教育思想对课程与教学的探索 摘要:在这时期教育学家已经明确的提出“怎样教学”“教学什么”和“为什们教学” 的三大课程与教学问题,这分别涉及到课程与教学......

    中学生物教学中青春期教育的探索

    中学生物教学中青春期教育的探索 崔颖 东铁营一中 camellia_cy@sina.com.cn 摘要:青春期是从童年向成年转变的过渡阶段,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人进入青春期由于神经系统和......

    物理教学中创新教育的探索与实践1

    物理教学中创新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陈珍黎 摘要: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传统教学中落后的教育观念和方法仍妨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中学物理教学在实施创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