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向东演讲录:家庭教育与家庭成长

时间:2019-05-14 18:37: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陈向东演讲录:家庭教育与家庭成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陈向东演讲录:家庭教育与家庭成长》。

第一篇:陈向东演讲录:家庭教育与家庭成长

陈向东演讲录:家庭教育与家庭成长.txt不怕偷儿带工具,就怕偷儿懂科技!1品味生活,完善人性。存在就是机会,思考才能提高。人需要不断打碎自己,更应该重新组装自己。11月29日下午四点,“首都家长学校”系列公益讲座活动的压轴讲座--家庭教育与家庭成长在新东方大厦举办,本场讲座由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高级副总裁陈向东老师主讲,以下为陈向东老师演讲节选。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高级副总裁陈向东老师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做这个讲座,我蛮紧张的,因为我虽然有孩子,算是家长,但是由于我的孩子还比较小,还体现不出我的教育是否成功,所以这是紧张的原因之一。

紧张的原因之二,“首都家长学校”活动是一系列的讲座,这是最后一场,我想来的很多家长肯定也听了新东方前面的一些讲座,作为最后讲压力比较大。

第三点,我是1988年参加工作的,所以2009年已经参加工作21年。我做教育这么多年,自己一直在琢磨,今天算是我体会的一些成果,希望大家多批评,多指正。我也跟很多人说新东方做了16年,在全国有40多个学校,今年培训的学员是180多万,全国的教职员工是13000多人,而新东方有任何的成功,我想不仅仅因为有像俞敏洪这样的人,也不仅仅因为新东方有很多优秀的老师,而最重要的原因是新东方拥有全中国最多的、最优秀的、最挑剔的、最具有批判性的家长和学员。正是家长和学员的批判和挑剔,我们才能取得一点点的进步。

关于谈到家庭教育和孩子成长的时候,我想孩子是社会中的一员,却可能是很多家庭的全部。在新东方的培训会议上,在新东方教学质量评估的场合,在各个学校绩效评价的时候,我们经常说没有不争气的孩子,只有不争气的家长。为什么?我想起爱德华,他是200年前美国康州的一位集神学家、哲学家和道德学家于一身的学者,他的子孙到目前已经传了8代,其中有13人当了大学校长,100多位大学教授,14个人创建了大学或者专科学校,80多人成了文学家,一人就任副总统,一人做了大使,20多人是议员,18人成了报社杂志社的负责人或者主编。在同时代,还有一个这样的人叫朱克,他是200年前,美国纽约非常有名的酒鬼和赌徒。他到目前也有8代子孙,其中300多人是乞丐或者流浪汉,七人因杀人被判处死刑,63人因偷盗诈骗等被判刑,因喝酒或者成为残废者也非常多。

美国儿童救助会在50多年前成立,专门收容或者抚养弃儿,孤儿和贫困儿,这个救助会有一条特别的规定是必须把孩子送到可靠的家庭里,接受良好的教育。在该地50多年的历史中共收容照顾了2800多名孩子,其中有一个是朱克的第9代子孙。最近的报告指出这2800多名孩子中80%的孩子成功了,还有24人被选为美国上下两院的议员,9人被选为州议员,而这里面朱克的后代已经20多岁了,据说目前也是模范青年,孩子争不争气与家庭教育到底有没有关联,我想已经显而易见了。我今天想和各位朋友们分享的是三点,第一点是向孩子学习,第二点给孩子表扬,第三点做孩子的榜样。

一、向孩子学习

我想起来一个大家可能耳熟能详的故事。有一天上帝准备怀抱小耶稣去造访一座修道院,修道院的神父听到后非常高兴,有的神父说上帝来了,我要表演,有的神父说上帝来了我要祈祷,终于这一天上帝抱着小耶稣来了,有的神父开始表演唱歌,有的神父开始跳舞,有的神父开始祈祷,当所有的神父都表演结束的时候。突然在队伍末尾有一位小神父也站了出来,他也想表达对上帝的崇敬,而就在这个时候,那些资格老的神父都瞪着他说,你会什么呀?回去。

但是神父也想表达,他突然意识到他什么也不会,他所能想到的就是小时候在马戏团所学到的杂耍,于是他就掏出了口袋中的橙子。把橙子抛向空中,是他惟一能做的事情,而就在这个时候,小耶稣笑了,上帝就把小耶稣递给这个小神父,让他抱了抱。其实我们经常看到我们的孩子说,我的上帝呀,我的耶稣。但是我们靠什么让我们的孩子开心快乐?可能靠的是我们做家长的娴熟的技艺。但是我们都知道,很悲惨的是我们在座的各位很多都是一不小心做了家长,做了家长之后突然发现生活中多了一个小生命,但是不知道怎么对付它?说句实在话,很多时候家长需要很长很长时间,才能进入家长的角色。

所以,我们经常说家庭教育不仅仅是家长如何教育孩子,还包括孩子如何教育家长,家长孩子如何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其实人的很多快乐恰恰来自于这种共同学习,因此我今天想和大家分享的第一点就是,首先向孩子学习。你的身边经常有个老师,你来学习他,研究他的时候,这种快乐是超越想象的。

说起孩子的时候,孩子成长有五种途径,一是学校教育,二是家庭教育,三是社区教育,四是朋友之间的相互教育,五是大众传媒对孩子的一种教育,包括网络。比如孟母三迁,其实说的就是社区环境和朋友对孩子产生的一种影响而做出的一种决策。我们都琢磨琢磨这样一种语言,这是一个高一的小孩的语言,“七四五六,怎么大侠,菜鸟都来了?”什么意思?我们家长明白吗?意思是这样的,“气死我了,怎么网络高手网络新手都来了”。这就是现在的孩子,这就是孩子成长的环境,这就要求我们去研究,去学习,要去琢磨我们的孩子。

我女儿今年才6岁多,在今年上半年的时候还不到6岁。有一天,我回家比较早,我带女儿在社区里溜达的时候,发现有一群小孩在玩。我就跟他们聊,我说小朋友们,你们现在喜欢玩什么,喜欢唱什么歌?一个小朋友说:“叔叔,我们喜欢玩摩尔庄园,我们喜欢唱《两只蝴蝶》。”说句实在话,那个时候我真的不知道什么是摩尔庄园,我说:“摩尔庄园是什么?”他说:“叔叔,你是外星人吧?”我说:“是啊,我好像是外星回来的。”那个小孩笑,“叔叔,摩尔庄园是我们小朋友特别喜欢的网站。”我说:“《两只蝴蝶》我也会唱啊。”他说:“叔叔,你们唱的版本跟我们不一样,我们是这样唱的,亲爱的你慢慢飞,小心前面那只大乌龟,亲爱的你张张嘴,送你一瓶娃哈哈矿泉水。”瞬间,我突然发现,这就是现在的孩子啊。

作为家长,你想要和孩子对话,走进孩子的灵魂深处,在很多时候只有你知道他的生活环境,他的语言才可能实现。

高中生、初中生非常喜欢我的讲座,原因是什么?原因在于我提到他们喜欢的《蜘蛛侠》电影,我提到了苏东坡好象有点文化品位,我说到小说《笑傲江湖》里面的武功招式,我也说到了小朋友和中学生都喜欢的《功夫熊猫》,有的小孩说我看过五遍,六遍,这就是孩子所生活的环境。有时候我们不能让孩子不去做什么,我们为什么不能够欣赏孩子做的事情。

今年,我带孩子去埃及旅游的时候,在庞贝石柱,大家都走累了,我和我老婆都走不动了。休息的时候,突然我女儿说,妈妈爸爸你们能答应我一个请求吗?我说好啊。她说我想一个人再走走。我说好啊。五岁多的小孩,开始绕着石柱走,瞬间我才发现孩子突然长大了。回来之后,她就说,她说妈妈,我想跟你说句心事,她说,妈妈,你知道吗?你总不让我跑,不让我叫,我到处跑,我到处叫,我激动,我开心,我高兴,我没办法。我想叫,我要跑。那个瞬间我老婆就流泪了。她说,妈妈我想叫,我想跑,因为我喜欢,我激动,我没法发泄。这就是一个五岁多的孩子说的话。

这时我才发现,其实我们对孩子的了解远远不够,我们对孩子的学习远远不够。

我有一个好的教育方法,今年10月份我带女儿到美国去,在哈佛的雕像之前照相,她就说爸爸,为什么要和这个人照相呢?我说这个人很厉害,他创办了哈佛大学,哈佛大学是世界上最好的大学之一。她说爸爸将来我要创办一所大学比哈佛大学还好的学校。我说宁宁你真棒,但是你知道吗?你要想创办一所大学比哈佛大学还好,你首先要知道哈佛大学怎么好吧,她说对呀,我说你想知道哈佛大学怎么好,怎么办。她说我应该成为哈佛大学的学生,我说对呀。学完之后再努力创办一所比哈佛大学还好的。

我们纽约之行快结束的时候,我就问我的女儿,我说:“宁宁,你知道爸爸为什么要带你到美国来?”

“因为爸爸喜欢我呀”

“还有呢?”

“因为爸爸想让我长见识啊”

我说:“还有呢?”

“因为爸爸想让我看看美国怎么好,将来我回到中国之后努力,让中国变得比美国还好。”

这是不是符合托福作文的难度了吧。

我觉得有时候孩子的回答超越我的想象,我就不打断她,我说还有呢?还有呢?我在听,在向她学习的时候,恰恰把她智力给开发了。所以我的孩子一般回答我的问题,我就说还有呢?还有呢?这个做法特别好。

我想到这样一个经历,中国和日本的小朋友们在一起,日本小朋友就问咱们中国的小朋友,你喜欢什么?中国的小朋友很羞涩的说俺喜欢语文,那个日本小朋友说真没劲,然后问小女孩你喜欢什么?小女孩会说我喜欢数学。日本小朋友说真没劲。再问日本的小朋友说那你们喜欢什么?日本的小朋友说,我们喜欢玩。一个玩字说出孩子的天性,喜欢语文、数学是被压抑的,恰恰创造性被压抑了。

有个男孩在中关村特别有名的一所小学上四年级,他家长教育水平很高。北京很多是隔代教育,爷爷奶奶带孩子的家庭挺多的,他们家也是,有一天爷爷奶奶给孩子的父母一封信,是孩子写的信。咱们在座的很多人都背过《我的自白书》吧:任脚下响着沉重的铁铐,任你把皮鞭举的高高,我不需要什么自白,哪怕胸口对着带血的刺刀,人不能低下高高的头,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无法叫做开口,对着死亡我放声大笑,魔鬼的宫殿在笑声中动摇。这就是我的,一个共产党员对白,高唱凯歌埋葬蒋家王朝。

这个小男孩的父母一个姓张,一个姓李。这个小孩写一首诗,这么写的:任现在做着繁重的作业,任你把棍棒举得高高,我不需要什么知识,哪怕到处流浪人不能没有自由,孩子不能不玩,打我骂我算得了什么,死亡也无法叫我屈服,面对打骂我放声大笑,大人的声音在笑声中动摇,这就是我,一个孩子的自白,高唱凯歌埋葬张李王朝。

我觉得现在教育孩子其实有时候风险蛮大的,教育是否成功取决于我们怎么样和孩子很好的沟通,理解孩子,所以我想向孩子学习应该成为一个永恒的主题。

二、给孩子表扬

各位家长要了解的第二件事,叫做给孩子表扬。指责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远离友人;鄙夷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好斗逞能;恐惧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畏首畏尾;嘲讽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如果我们把这些负面的消除,鼓励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然能够充满自信;嘉许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爱人爱己;认同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掌控目标;分享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慷慨大方;容忍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极富耐心;友善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对世界多一份关怀;安定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然能够有和平的心境。

讲给孩子表扬,我想到了孩子的能力,就是培养孩子的六个能力,第一个是记忆能力,最好培养,最笨的人背的时间长了,都能够背下来,背《三字经》、《道德经》;

二、理解能力,理解能力也容易提升。

第三,应用能力,记忆、理解、应用。这三种能力是一个人最基本的能力,这也是一般人共有的能力。但是我们在分析能力、评价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教育上出了问题。因此我讲过三句话,我说认同就是生产力,你看,如果孩子一件事情做得好,你的认同其实就激发了孩子的生产力。

第二句话,肯定就是评价力。我这个肯定不是一味的肯定,中间还包括否定。肯定就是评价力,你不断的肯定的过程,就是他自己不断的校正自我的过程嘛。

第三,表扬就是创造力。当你对他一个行为进行表扬的时候,那其实就是最大的创造。我举个例子吧,一个小孩玩新玩具,很兴奋,于是他摔玩具,咱们中国的家长说:孩子,别摔,摔了玩不了了。在西方怎么办呢?让你摔,使劲摔,你摔破了,不能玩了,家长这时候教育你:你看,刚才玩得很好玩吧,但是你一摔,摔坏了还会不会跑啊,不会跑了。所以,表扬就是创造力,最后结果就是刚才你很好,但是你这样,就怎么怎么样,一转换的时候,这个中间的教育,其实又是不得了了。

那怎么样适当的、恰当的激励?我觉得这可能是培养孩子能力的时候非常重要的一方面,所以著名的作家马克.吐温说,一句好听的赞美,能让我不吃不喝活上三个月。虽然夸张,但是说出了表扬的力量。

一次放学的时候,我看见新东方少儿部的孩子们,欢呼雀跃的奔向来接自己的家长,一个孩子兴冲冲的飞奔到妈妈身边,高兴的说:“妈妈,今天上午我得了一个红花,老师夸我表现非常好呢!”我心里想,这位妈妈一定会非常开心,会表扬孩子说“表现真不错”这样的话,谁知道这位妈妈冷淡的抛了一句话:才得一个啊?当时我看到这个孩子眼里的喜悦瞬间变成了失望,头也闷闷不乐的搭拉了下去。

家长给孩子买一万个红花,孩子都不会兴奋,但是老师给孩子一个红花,孩子的兴奋超乎想象,不仅中国是这样的,西方也是这样的。

第二,表扬的时候怎么表扬呢?一定是蹲下身,给予具体的表扬,我们和孩子对话的时候,怎么样让孩子感觉到他是得到尊重的、得到爱的?肯定是蹲下身来,跟孩子是平视的,同时给予他具体表扬,这个表扬才有效。不是说“很好很好”,孩子听了,也不会跟你有直接深入的对话。

我的女儿特别喜欢画画,当然,我想每个小孩可能都喜欢画画,喜欢乱画,有一次她拿着画,画了一个画给我看,画面上其实很简单,线条还有些笨拙,但是我跟她说:宁宁这幅画画得很仔细,颜色特别好看,能不能给爸爸讲讲,为什么选这几种颜色吗?为什么把云彩涂成五颜六色的呢?

我的孩子马上给我讲,为什么这样画,为什么那样画,我怎么创意,我说很好,大胆的练,大胆的尝试。这样的表扬,就不仅仅是好,漂亮,不错。那样分析就把孩子的分析能力锻炼出来了。我说你要选好几个颜色?为什么把云涂成五颜六色的?这就是分析能力,然后评价说好啊,激励了她的创造,想要再创造一幅另外的完全不同的画面。我想这方面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不能过度表扬。有的家长说表扬好啊,我就一直表扬,但是过度表扬也出问题,心理学家基隆特通过对幼儿园400名幼儿的行为心理调查发现,那些在三岁之前受到父母夸张式鼓励的孩子,进入集体生活反应都非常慢,容易情绪低落,人际关系也不好。另外,超乎寻常的夸奖,会给孩子造成一种错觉,觉得自己就是最好的,或者自己做事永远不错,这样他受到周边老师和小朋友批评的时候,会很受不了。

想想《伤仲永》的故事。方仲永小时候很聪明,很多人夸他,长大之后,成了一般性的人才,成了一般性的人物。第二个,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的故事,当年的少年班,今天出来非常有名的人倒是不太多,很多人都被平庸化了,为什么?因为他们在周边的环境当中,受到的表扬太多,一旦到了少年班里面,发现每个人都和他差不多,低落,到了社会发现,社会的评判标准并不是你成绩好,就是好的,结果呢,就出问题了,像俞敏洪,北大上了五年,基本上都是倒数后几名,五年保持不变,今天能创办新东方,领导了他的班长,领导了他的同班同学,大学生最重要的是什么?不在于成绩是不是第一名,大学里面最重要的第一步就是做一个让别人看得起的人,做一个让让别人信赖的人。

当然,我自己学过大量的教育理论,但是孩子培养能不能成功,我真的还不知道,因为孩子还太小,但是我希望将来能够做得好一点点。

三、做孩子的榜样

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做孩子的榜样,说到做榜样的时候,我想起了英国的前任首相撒切尔夫人的一句话,她说:做一名领导,就像是做一名优雅女人。如果你必须四处走动告诉别人你是个女人的时候,你就不是一个女人。同样,对孩子:“孩子,听话。”“为什么要听你的话啊?”“我是家长,我是你爹或者我是你妈!”这个时候,在他心目中当中,他已经把你抛弃了。这其实已经意味着教育部分上已经失败了。

所以,我想起犹太人的一句名言:作为父母,我们首先要知道的一点是,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对孩子的一生产生影响。

我经常告诉我女儿,你老爸当年很穷,当年住过地下室,到今天唱歌唱得也不好,到今天,很多事情也做得不好,但是你老爸在某些方面,做得还是不错的,我说每个人都有缺点,但是每个人只要把自己的优点发挥,欣赏别人的优点,人就会生活会幸福。

有一次我从国外回来,给我女儿来了好吃的,我女儿拿着好吃的,冲到楼下,和小朋友一块玩,过了20分钟回来了,说:妈妈,爸爸,我不开心。我问怎么了?她说小朋友说我讨厌。我们就问她,为什么说你讨厌啊?她说因为他们在玩,我说这是我爸爸从国外带来的好吃的,我说你给小朋友吃了吗?她说当时觉得太好吃了,就没给。我说宁宁,当一个东西特别好的时候,你首先想到的应该是给别人分享,分享也是炫耀最好的办法。你想一下,如果你和小朋友一起玩,然后另外一个小朋友说,我有一个好吃的,就是不给你们吃,你会怎么样?我女儿说,我会生气啊。我说对啊,这就是别人为什么说你讨厌的原因。因为你的行为让别人讨厌了。这是如何教育孩子学会分享。

另外,我经常说对孩子的培养,三点最重要,第一是正直的品格,第二是求知的欲望,第三是健康的身心。

什么叫做人品、品格?好的品格就是正直、诚实和率真。正直就是坚持自己的原则,率真就是敢说自己的话,诚实就是实事求是。那么用正直的品格来培养孩子,让孩子有求知的欲望,让他们知道要在知识的海洋里面去奋斗,往前走。

第三是健康的身心。相信这个大家都不会怀疑。

但是我想,你怎么培养孩子正直的品格,怎么样培养孩子求知的欲望,怎么样培养孩子健康的身心?这个过程我想需要一辈子。

我出差特别多,经常性的不在北京,我女儿四岁的时候,我良心发现了一次。幼儿园是四点放幼儿园,那天我打电话给我老婆了,我说今天我去接孩子。我老婆说你接也没有用,人家不让你接,为什么?老师不认识你是她爸爸。我说那你和我一起去。我和我老婆待在幼儿园门口,我孩子出来之后,她先看到她妈妈,我说宁宁,她愣了一下,她说爸爸,爸爸,她就拉着她的小朋友指着我说,那是我爸爸。可能是小朋友问过她,你有爸爸吗?怎么从来没有见过你爸爸。孩子说爸爸,爸爸,拉着小朋友说,那是我爸爸。一瞬间我才发现,怎么样才能让孩子感觉到爱,我想其实有时候需要家长付出一点。现在很多家长说我很忙,如果你要一个孩子,你就要爱他,给他很多时间,如果没有时间的话,就是一个弃儿嘛。

很多教育专家跟我说,陈向东你要想跟女儿保持好关系,你还要做另外的工作,不管到什么地方去,你都要给女儿买礼物。购买礼物嘛,我能做到,虽然有时候会忘掉,但是大多数情况下会记得。什么礼物呢?我现在不是号称国航的金卡会员嘛,到金卡休息区休息的时候,拿着免费的花生米,薯片,拿两包放在包里,回来之后就是给女儿的礼物。我发现刚开始女儿很兴奋,每次回来都翻包,翻包就是她最大的工作。有一天我发现,我每次回来我女儿都很高兴,但是有一个人不高兴了,就是我老婆。我发现老婆不高兴了,我就想个招,以后买礼物就买两份,让老婆也高兴一下。但是有一天我发现,又有一个人不高兴了,就是我老妈。后来,有一次我到一个地方出差,看到那个地方梳子特别好,我一看,买了三把,一把是我老婆的,一把是女儿的,一把是我自己的。回到家之后,我说宁宁,今天爸爸给你一个礼物,是一把梳子。宁宁说谢谢爸爸。爸爸买三把,还有一把梳子是你妈妈的,我老婆看我一眼说,放那儿吧。我看我妈看我一眼,我说妈,这把梳子是你的。我妈看着我说,“向东,你给我买了把梳子,你怎么知道我梳子坏了,我的梳子刚好不行了。”瞬间我觉得我好傻,因为我母亲和父亲跟我一块生活十几年了,我都是给她钱,老太太也不舍得花。我有时候我会给我姐姐钱,让我姐姐给我妈妈买东西,我自己太忙。那次我妈的一席话,我触动很深。

我前段时间到日本去,买了我穿的这个衬衣,我今天特意穿来了。这家的衬衣我发现很便宜,也挺好看,人民币是120块钱一件,我买了10多件,花了1000多块钱。同样的衬衣,回来给我父亲一件,给我弟弟一件,今天我父亲也是穿的这件衬衣。以前我也给父亲衣服,以前给的时候是旧衣服,我发现我爸有时候穿,有时候不穿。但是这次我一样的衣服给他,我发现他兴奋,在他心目当中,他儿子很成功,这个时候他儿子买的衣服和他一模一样的时候,我老爸那种成就感就来了,然后发短信跟我说,谢谢你给我买的衣服,我觉得穿着特别舒服,特别合适。我以前给他那么多衣服,从来没有发过短信给我。我发现老人越老越小孩,我发现老人和孩子有时候都给我上了很多课。

我这么正直的品质,求知的欲望,健康的身心,当我对我父母很好的时候,我相信都是对我女儿最好的教育。她看到这种最好教育的时候对她将来的品格、品质会产生影响的。现在想想我母亲对我的影响特别大。我们小时候家很穷,一般来客人的时候要借白面。农村自家磨面,磨的第一轮最白,我妈就单独装起来。等到还人家面的时候,用最好的面来还人家。第二,每次借的时候,我妈回来都看看人家装了多少,我妈还的时候会稍微摁一摁,再堆上去一些,就是还人家更多一点。我说为什么这样做?我妈说如果别人借你的,还的少的话,你会对别人怎么评价?别人会说你小气,就是你要好口碑的话,还的时候要多一点。这些对我后面的教育特别巨大。

我喜欢读书,我爱人也喜欢读书,我老爸也喜欢读书看报,我老妈喜欢《圣经》,也喜欢读书。我们家里面特别喜欢读书,我孩子,她也很喜欢读书,就是龙生龙,凤生凤,有爱看书的父母孩子也爱看书,爱搓麻的父母孩子也爱麻将。父母的行为习惯对孩子影响特别大,所以我们要在家庭里面创建很好的环境。

最后,要记住,子非鱼,焉知鱼之乐,就像我女儿说的,妈妈,我到处乱跑,我大叫,因为我高兴,我开心,我兴奋。我们不是孩子,我们焉知孩子之乐。我们要给孩子爱,给孩子尊重,给孩子空间,给孩子欢乐,给孩子成长的榜样,给孩子前进的动力。

只要家庭还存在,家庭教育就永远存在,我想家庭教育不仅仅包括孩子,还包括父母,还包括亲人,包括很多很多人,由于包含的人太多,人生这本书,我又刚开始读,所以读的不一定精准,希望对大家能够有一点一点参考,谢谢大家。

第二篇:杨振宁清华大学演讲录:美与物理

杨振宁清华大学演讲录:美与物理(文稿整理)

主持人:追求进步,学术倾听,世纪大讲堂问候您。要是学美我们应该去读艺术,要是学实在我们就去学物理,美和物理应该没什么关系,但是今天我给大家请来 了一位非常著名的物理学家,他讲的题目是《美与物理》,他就是全世界谁都知道的人物,就是杨振宁先生。好,有请杨先生上场。请坐。

在杨先生开始他的精彩的报告之前呢,我先有一些家常话,想问问杨先生,这可能也是大家的心声,我知道您父亲是清华大学的一个非常著名的大数学家,您从小时候就受他的

影响非常大,那在您选择西南联大的专业的时候,您选择的不是数学系,而最开始选择的是化学系,能给我们说说为什么吗?

杨振宁:这个原因是因为我父亲虽然知道我念数学会念得很好,可是他觉得数学不够实用,大家也许不完全了解到二十世纪初年一直到我到念大学的时候,整个中国一般人的

心情,那个时候觉得中国必须要尽快地把实际的事情搞上去,所以我父亲觉得我应该念跟实际比较发生关系的学问,所以就报考了化学系。

主持人:反正是数学系是不许考,但是您最开始报的是化学,怎么后来又想到了开学的时候换成物理了呢?

杨振宁:那是因为我在要报考西南联大的时候,我当时没有念过高中的物理,所以我自修了一个月,关门不出去,自修了一个月,这一个月里头发现物理非常有意思,所以进

了西南联大以后我立刻就转进了物理系。

主持人:我听说您是在清华长大的,而且听说当时清华有两个人外号都是叫什么大头,一位是俞平伯先生的儿子叫俞大头,还有一位就是您,叫杨大头。

杨振宁:我不知道你是从什么地方挖掘出来这个典故的。

主持人:据说清华有一个小学,当时的附小叫成志小学,里面有两个大头,一个是杨大头,一个是俞大头。

杨振宁:这成志学校现在还在,你们如果到二校门的附近就会看见从前那个建筑,那个时候整个学校只有五六十个学生,那么,我在那儿念了四年书。我是1929年,我7岁的时

候,到清华园来的,在清华园一共住了八年,那么我来的时候,不但这个理科大楼,这是最近才盖的,后边的这个化学馆还没有,生物馆、气象台都没有,那时候清华园很小,我

家住在西院,就在那个方向。

主持人:据说是11号。

杨振宁:这点你挖掘的历史不完全对。

主持人:也可能是12号。

杨振宁:不是,我们搬进去的时候是西院19号,后来西院向南边扩建了,扩建以后所有的门牌都改了,所以我们没有搬,可是从19号变成了11号。

主持人:请问杨先生,您是不是一个非常淘气的孩子?

杨振宁:嗯,我想,至少我不是一个最最守规矩的孩子。

主持人:为什么要问这个问题呢?因为很多回忆录上都说,说杨先生自己说了,清华的每一棵树您都爬过。

杨振宁:是的,是的。

主持人:这是您自己说的吗?

杨振宁:这是我在一篇文章,叫做《读书教学四十年》里头我自己讲的,底下一句是说“几乎每一棵草,我都研究过”。

主持人:这比说树还厉害,草比树多。这是真的吗?

杨振宁:这个我想你也会回答这个问题。

主持人:这是一种感情奔放的寄托。那杨先生什么时候去了美国?

杨振宁:我是1945年,我在西南联大念完四年,又念了两年研究院,然后教了一年中学,那一年教中学最大的收获就是教了一个…,班上有一个女学生叫做杜致礼,后来是我 的太太。

主持人:但是杨先生出国的时候,还没有跟杜致礼谈恋爱,这是后来的事情。

杨振宁:对,谢谢你澄清一下。

主持人:据说您到美国去了以后,您上的那个学校就是您父亲当年上学的地方?

杨振宁:不错,我去美国是进的芝加哥大学念研究院,我所以去芝加哥大学倒不是因为那是我父亲在那儿念过书的地方,是因为当时世界最有名的几个物理学家之一,叫做费

米,他那个时候在芝加哥大学教书,所以我就去了芝加哥。

主持人:我一个个人的问题是,我想问,您是上了父亲上学的那个地方,听没听到老师和当年很多人传说您父亲上学什么样子?

杨振宁:听说过一些,我父亲在二十年代,在芝加哥念书的时候,他念的是数学系博士学位,他的老师叫做迪克森,迪克森当时是美国研究数论最重要的一位数学家,我父亲

跟我说“你可以去拜访他一下”,所以我有一天打了个电话,结果去看了一下这位迪克森教授。他那时候年纪已经很大了,他还很记得我父亲。

主持人:他说您父亲是一个好学生,还是不好的学生?

杨振宁:他说我父亲是很好的学生,而且他说我父亲是他唯一的中国学生。

主持人:您在1957年之前的时候,有没有一天想到过我可能在1957年某一天我就要得诺贝尔奖了?

杨振宁:要讨论这个问题是这样的,我在中学念书的时候,那个时候我在当时的北平市 崇德中学,现在在绒线胡同,现在叫做北京市第三十一中。

主持人:北京市第三十一中,不知道现在有没有三十一中的校友,可以举手示意我。一个没有。他们听说您上那个学校以后,谁都不敢上那个学校了,要不老师总是拿您当榜

样,把他们说成差学生。

杨振宁:那个学校是个小小的学校,当时只有不到300个学生。那么,我在那儿念书的时候,我喜欢东看西看各种书,看见了一本书叫做《神秘的宇宙》,这个是一个叫做亚瑟

?艾迪顿写的,当时被人翻译成中文,我在念中学的时候看了这书,我觉得非常有意思,它讲的是二十世纪到那个时候为止,所发现的一些新的物理学的一些现象跟理论,那么,我

对这很发生兴趣,所以回家以后就跟我父亲、我母亲开玩笑,说我将来要得诺贝尔奖金。

主持人:那个时候您的年龄是?

杨振宁:我大概是12岁或者13岁。

主持人:我记得我从小的时候我也喜欢物理,看物理我要先看那些物理大师,看了比如说吴有训、叶企孙、赵忠尧啊,看了很多他们写的文章,但是我都看不懂,唯独我看杨

振宁先生的物理书的时候,能看懂,写了很多物理以外的东西。

杨振宁:你要不要来做我的博士生?

主持人:但是我的专业是法学,我下一辈子。

我是想问,杨先生什么时候开始研究物理的同时,也注意到物理啊、数学啊、化学啊它其中的美?

杨振宁:我想这个问题问得很好,是慢慢体会到的。我在念书的时候体会到了它的美,可是并没有能够把它讲出来,或者是从一个不是学物理人的眼光来表示出来,是近几年

来,我因为有很多文史方面的朋友,我跟他们谈了谈以后,就觉得值得介绍一下子,一个念物理的人或者是任何一个念科学的人,对于科学上边的一些自然规律了解的时候的心情,所以后来我就写了一篇文章,这就是我等一下要给讲大家一下子的。

主持人:我想大家已经等得非常着急了。好,今天杨先生给大家带来的精彩报告的名字叫《美与物理》。好,有请

杨振宁:十九世纪物理学最重要的两个贡献,一个是电磁学,一个是统计力学。统计力学最主要的创建人是三个,一个是麦克斯韦,一个玻尔兹曼,一个叫做吉布斯,其中玻尔兹

曼写过很多通俗的文章,那么我今天就从他的一段话来跟大家开始谈谈。他说,“一个音乐家在听到几个音节以后,就能辨认出来莫扎特、贝多芬或者舒伯特的音乐,同样一个数学

家或物理学家,也能在念了几页文字以后,就辨认出来柯西、高斯、雅可比、亥姆霍兹或者克尔期豪夫的工作”,他的这段话我觉得很有意思,为了解释这段话,我曾经跟几个朋友

讲这样几句,我说,“大家知道,每一个画家、音乐家、作家都有他自己独特的风格,也许有人会以为,科学与文艺不同,科学是研究事实的,事实就是事实,什么叫做风格,要讨 论这一点,让我们拿物理学来讲,物理学的原理有它的结构,这个结构有它的美跟妙的地方,而各个物理学工作者对于这个结构的不同的美跟妙的地方的感受,有不同的了解,因

为大家有不同的感受,所以每一个工作者就会发展他自己独特的研究方向跟研究方法,也就是说他会形成他自己的风格”,那么这段话我希望在底下几十分钟给大家详细解释一下。

为了做这件事情,我先给大家介绍两个二十世纪的大物理学家,第一位叫做狄拉克,他是英国人,他是1902年出生,1984年过去的,我带了一张片子,不过我想大家看不见的,这是他在1969年从剑桥大学,英国剑桥大学退休了以后到美国去,那么我们在Stony Brook(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请他访问,那个时候我的一个喜欢照相的同事给照的,这

张相片我觉得照得很好。

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人,他很少讲话,而你要听他讲话的话,你觉得他这个想法跟一般的人都不一样,那么关于他的故事非常之多,所以我给大家

只讲一两个。狄拉克讲话很少,他讲话了你要听的话,他有他自己的思维方法跟他的逻辑,我给大家只举两个例子。

第一个例子,是他有一天在演讲,演讲完了以后有个学生说“狄拉克教授,我不懂你刚才这个所讲的理论”,于是狄拉克就又解释了一下,解释完了以后,那个学生说“狄拉克教

授你刚才讲的这个,跟你以前所讲的每一个字都是一样的”,狄拉克说“这不稀奇,因为这是最好的讲法”。另外一个故事是,他在普林斯顿的一个演讲,普林斯顿的介绍他的教授,在他演讲完了以后就说“狄拉克教授可以回答你们的问题”,有的学生就说“狄拉克教授你刚才那个方程式(3),是怎么从方程式(2)演化出来的?”,狄拉克不讲话,于是介绍他 的人等了几分钟,就说“狄拉克教授,请你回答他的问题”,狄拉克说“他只讲了一句话,他没有问问题”。

狄拉克最重要的工作,是在1928年,他写了一篇文章,这个文章上面有一个很简单的一个方程式,我念这个方程式给大家听[pα+mcβ]ψ= Eψ,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一个方程

式,可是这个方程式有不得了的贡献,它奠定了今天原子、分子结构的基础,它解释了为什么电子有自旋,自旋的意思就是每一个电子都是在那儿象陀螺一样在那儿转,电子有自

旋这个事情不是狄拉克发现的,在那以前几年,已经有人提出来,电子一定有一个自旋,可是不知道为什么要有自旋,刚才我所念出来的这个简单的方程式,你去了解了它的真正 的意义以后,你自然而然就知道,电子一定要有一个自旋。而且这个电子的自旋跟自旋在一起的是一个磁矩,就是象一个小磁铁,这个磁铁,电子这个有自旋有磁铁这件事情也不

是狄拉克发现的,是当时已经知道了,可是没有人知道为什么要有磁矩,而用刚才所念出来这个方程式就很自然的知道有磁矩,而且这个磁矩可以定量的用这个方程式算出来。而

且这个磁矩跟电子轨道行动的关系,也是一个本来猜想到了,可是不懂为什么缘故是那样,也是被他的这个方程式所解释了。你想这样简单的一个方程式,把当时困扰大家的三个

重要的问题都解决了,所以这个当然是震惊了当时物理学界。

我想最好的方法来描述这个,就是这是一个神来之笔,可是这个神来之笔并不这么简单,就被所有的人都认为是绝对对的,因为它出了一个新的问题,这个新的问题叫做负能

问题,Negative energy,大家知道通常“能”都是正的,他这个方程式,你去算了一下以后,会得出来一个非常稀奇的现象,说电子可有负能,这个负能当时是不可思议的一件事情,所以很多人懂了他的这个工作的第一步以后,觉得这个东西是妙不可言,可是又觉得这个里头有非常奇怪的、不能够了解的、绝对不会对的事情,那么所以以后几年,就有种种

人批评狄拉克,说他这个工作,看起来对是碰巧,其实是不对的。可是狄拉克坚持,到了1931年,他更进一步,他说“不但这个负能是应该有的,而且有了这个负能以后,就会发现

一个新的,重要的一个现象”,当时还没有看见,就是说任何一个电子,都会跟它俱来的有一个叫做反粒子,anti-particle,每一个粒子都有一个反粒子,这个反粒子跟这个粒子

完全一样,可是它的电荷是相反的,这个当时又是大家所不能接受的。人家说你从来没有看见过任何一个反粒子,你怎么随便就讲有个反粒子呢?可是过了一年以后,加州理工大

学有一个年轻的,他其实是博士生,叫做卡尔?安德森,他在第二年,用云雾室照出来了一个轨道,这个轨道是一个正电子,就是正是刚才所讲的,狄拉克所讲的电子的反电子,因

为它反粒子,因为它是带着正电,这一来的话,大家知道狄拉克的这个方程式不但是对,而且完全是对的,他预言出来了一个从前大家不晓得的一个新的现象。

所以,如果你想一想狄拉克,他是一个人话讲得很少,可是他话的内涵有简单的、直接的、原始的逻辑性,懂了他的想法以后,你会拍案叫绝。我想了想,用什么样子的中国 的传统的话,可以描述看了他的文章以后,叹服了他这个工作的重要性以后的对于他这个文章的看法是什么,我想最好是说“秋水文章不染尘”,因为他的这个文章确实是里头一点

渣滓都没有的,是清楚极了,假如你懂他的逻辑的思维方法。

我曾经想,要想跟我的文史的朋友介绍看了狄拉克的文章的感受,应该怎么样讲法呢?那么最后我发现到了,唐朝的诗人高适,他有一首诗《答侯少府》,上面有这样两句“性

灵出万象,风骨超常伦”,我觉得这两句话用来形容狄拉克的风格是最好的。为什么呢?“性灵出万象”,这个“万象”用来描述狄拉克方程式的影响,那是再恰当不过了,它解释了无

数的物理、化学的现象,它是今天的原子、分子结构的最重要的一个方程式。为什么说“风骨超常伦”呢?这也是我刚才已经跟大家大概介绍了一下,他在1928年到1932年四年之间,他不顾当时最有名的几个物理学家的反对,的冷讥热嘲,这几个最有名的物理学家,包括尼尔斯?玻尔,包括海森伯,包括泡利,他们都是在嘲笑狄拉克,说狄拉克想入非非,他 做的东西是不对的,可是这个狄拉克是坚持的,所以他确实是“风骨超常伦”。那么什么叫做“性灵”呢,“性灵”据我所知道,是在明朝公安派的文学批评家“三袁”,他们所最早提出

来的,其中袁宏道讲他的弟弟袁中道的诗,我念这个他讲他弟弟的诗,“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这几句话拿来形容狄拉克的风格是最恰当不过了。

底下我要给大家介绍另外一个二十世纪的大物理学家,叫做海森伯,我想很多人会以为海森伯比起狄拉克还要略胜一筹,海森伯是德国人,1901年出生,1976年过去的,我也带了

一个海森伯的相片,这个是他24岁的时候还没有做出来他最重要的工作的时候的相片,今年12月,是他的100周年生日,要在慕尼黑有一个庆祝。

他所做的工作是开始了量子力学的第一步,二十世纪物理学里头,最最重要的几个发展里头之一就是量子力学,在二十世纪以前,物理里头的数目、数据都是连续的,你说是 这个东西的家数是A,这个A是一个连续的,不是一个是跳跃的,可是在二十世纪的头二十年,发现到这个跟原子、分子物理不符合,所以后来就产生出来量子的这个观念。可是量

子化的这件事情是一个非常困难的,因为要把牛顿,从牛顿开始建立起来的物理系统整个要改观,那么这个革命性的发展不是一天两天所能做到的,所以二十世纪头25年是有种种 的纷扰。在50年代美国一个重要的物理学家叫做奥本海默,大家也许晓得,奥本海默 非常有名的地方是因为他在打仗的时候主持了美国的原子弹的制造的工作,他是非常会讲话的

一个人,他在50年代在英国的一个演讲里头,描述了那个头25年物理学的一个工作者之间的一个空气,他说,“那是一个在实验室里耐心工作的时代,有许多关键性的实验和大胆的

决策,有许多错误的尝试和不成熟的假设,那是一个真挚通讯与匆忙会议的时代,有许多激烈地辩论跟无情的批评,里面充满了巧妙的数学性的挡驾方法,对于那些参加者,那是

一个创新的时代,自宇宙结构的新认识中,他们得到了激奋,也尝到了恐惧,这段历史恐怕永远不会被完全记录下来,要写这段历史需要有象欧迪帕斯或象克伦威尔那样的笔力,可是由于涉及的知识距离日常生活是如此遥远,实在很难想象有任何诗人或史家能胜任”。

所以这二十几年的经历确实是被奥本海默所描述的很恰当的,那么在那样困难的时候,一个年轻的24岁的海森伯出现了,他写了一篇文章,这个文章象一个方向迈了一步,这

个方向现在叫做量子力学,而这个方向后来发扬光大,就变成了二十世纪以后的几乎是全体物理学里头最最重要的几个原则之一。年轻的海森伯怎么忽然能够走了这一步,从前人

没有走过的呢?他在晚年的时候,曾经有过一篇文章上讲这个经历,海森伯喜欢爬山,所以很自然的他就把爬山拿来做一个例子,他说“爬山的时候,你想爬某个山峰,但往往到处

是雾,你有地图或别的缩影之类的东西,知道你的目的地,但是人堕入雾中,不知道要向什么方向走,然后忽然你模糊的自雾中看到一些形象,你说哦,这就是我要找的大石头,整

个情形从此而发生了突变,因为虽然你仍然不知道你能不能爬到那块大石,但是在那一瞬间,你说我现在知道我在什么地方,我必须爬近那块大石,然后就可能知道该如何前进了”,他这几句话确实是描述了他的第一篇文章里头所讲的事情,因为他并没有完全懂他在第一篇文章里所讲的,他是一个尝试,是一个很模糊的一个印象,他这个文章写出来了以后,他要去渡假,他就把它留给他的导师叫做玻恩,玻恩比他年长了十几岁,玻恩有数学的修养,是海森伯所没有的,玻恩看了他这个文章以后,知道海森伯里边所讲的数学,是一

个从前物理学家没有用的数学,叫做矩阵,海森伯因为数学修养不够,所以不知道他所做的东西是矩阵,结果玻恩就跟另外一个比较年轻的物理学家写了一篇文章,然后海森伯回

来了以后,他们三个人又合写了一篇文章,这三篇文章奠定量子力学的基础,今天物理里头叫做one man paper、two men paper、three men paper,这三篇文章的开始,就是量

子力学的奠基的地方。

量子力学是物理学史上的大革命,我想也是人类的历史上一个大革命,不讲它对于纯粹物理学的贡献,单讲大家可以了解到的对于日常生活的贡献,核能发电、核武器、激光、半导体元件以及今天的计算机通信工程,所有这些工程都不可能发生,假如没有量子力学。海森伯24岁的时候写了这个文章,到了26岁,他就变成莱比锡(大学),理论物理学

系的主任,他爱打乒乓球,打得很好,所以独霸那一系,而他是很好胜的,一直到一个从美国来的博士后,这个博士后来了以后,海森伯只得屈居亚军,打败海森伯这位乒乓球的

博士后的名字,我想大家都是熟悉的,叫做周培源。

那么,海森伯跟比如说狄拉克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呢?他们的关系很好,可是也有激烈的竞争,因为他们都是站在最前沿上面的,所以他们都知道对方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每

一个工作都仔细注意。在1928年狄拉克写出来了他的,刚才我给大家介绍的狄拉克方程式以后,海森伯跟泡利,泡利是他最熟的物理学家朋友,不懂狄拉克怎么能够想出来他这个

奇怪的方程式,因为这个方程式是历史上从来没有人向那个方面写的,所以他们不懂。那么,因为这样子,他有点困扰,今天我们可以从海森伯给他的朋友泡利写的一封信上面看

到他当时的心情。他的信上面说“为了不持续的被狄拉克所烦扰,我换了一个题目做”,这就是代表他跟泡利不懂,这个狄拉克怎么能够出这种稀奇的想法,而得出来非常重要的结 果,那么海森伯在这封信上说我换了一个题目做,然后底下说得到了一些成果,这个成果又是一个惊人的贡献,大家知道为什么有磁铁?磁铁里头有很多电子,那些个电子自旋都

向同一个方向,所以整个加起来,它的磁矩加起来就变成了一个磁铁。可是为什么缘故,什么力量使得这许多磁矩向一个方向走呢?这个是当时不懂的,而且是一个困扰了很久的

题目,海森伯,他说他换了一个题目,他就是不去研究一个一个电子的结构,他去研究很多电子的结构的时候,他看出来一个苗头,这个苗头就是今天我们了解为什么磁铁能够成

为磁铁的道理,所以这又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工作。

如果我们总结一下,狄拉克跟海森伯的不同的地方,那么第一样我们就了解到,狄拉克的研究方法跟海森伯的研究方法是很不一样的,狄拉克的研究方法可以说是循着独特的、新的逻辑,无畏地前进,这是他的风格;海森伯的研究方法,就象他刚才我给大家念的故事里头所讲的,你觉得他的文章是在雾里头摸索,这是他的一个文章给你的一个感受。

狄拉克的文章你看了以后,跟海森伯的文章看了以后,有相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地方。相同的地方是,他们都可以出其不意,有极强的独创力,向一个从前人没有想象的方向走,这是他们共同的地方。他们不同的地方呢?是狄拉克的文章非常清楚、非常直接,你看了他的文章觉得里头没有渣滓,相反的,海森伯的文章是朦胧、绕弯、不清楚,而且有渣滓

。你看了狄拉克的文章了,你觉得这个领域已经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做了,因为凡是正确的话,狄拉克都讲过了。海森伯的文章完全不一样,他的每一篇文章里头,会有非常深入的

见解,也有错误的想法,所以,海森伯的文章必须要仔细看,你如果能够把海森伯文章看了,知道他哪个是对的、哪个是不对的,你就可以把他不对的那个改正了,得出来很重要 的贡献。所以他们这个文章给你看的,感受是不一样的。

那好了,当然你就会问了,说是为什么两个这么聪明的大物理学家,他们的风格会这样不一样呢?我想,这一部分当然没有问题是他们的个性不一样,海森伯的个性比较不接近数

学,狄拉克的个性比较接近数学,比较接近数学的价值观,可是这个还不是唯一的道理,另外还有个道理,是与物理自己的结构有密切的关系,物理学现在是很大的一个学问,我

觉得可以分成三个领域。

第一个领域是实验的领域,我们叫它叫“(1)”;第二个领域叫做唯象理论,我们叫它叫“(2)”;第三个领域叫理论架构,我们叫它叫“(3)”,而这个理论架构呢是跟数学比

较接近的,我们叫它叫“(4)”。如果你用这样子的一个宏观的分野来看的话呢,那么就觉得原来这个历史的发展,是与这个分野有很密切的关系。

我给大家举两个例子。第一个例子是经典力学发展的结果,经典力学开始是十六世纪哥白尼,他做了许多观测,他观测了一些行星的位置,随时间怎么样变,他所做的观测是

以前所有的人都没有达到他的准确度的,他大大的超过同时的中国的天文学家的观测,那么这是实验(1)。他过去了以后呢,开普勒来了,开普勒是一个理论物理学家,他做的是

唯象理论(2),他分析了哥白尼的行星的运动的数据,他发现,这个行星是绕着太阳,走的是椭圆,这是个大发现,因为在那以前,从希腊人开始就以为行星的轨道是圆,圆不对

了以后就以为是圆上加圆,圆上加圆不对就来圆上加圆加圆,那么他们就永远在这个圆里头绕圈,绕来绕去做不出结果来,是开普勒第一个指出来,它不是圆,它是个椭圆,这一

下子就把整个这个领域大大的开朗了,这个叫做唯象理论,为什么叫唯象理论呢?因为它是从现象开始的,它没有真正解释出来为什么是这样,这个就是我刚才讲的(2)。然后牛

顿出现了,牛顿在他的自然哲学原理,这是历史上的一个大事,在1687年发表出来的书,在这个书里头,他用写出方程式来,而从这个方程式你可以证明这个行星的轨道一定是椭

圆,而且椭圆有多大,与它的周期有密切的关系,这些都是开普勒的三大唯象定律所讲的,可是开普勒不知道为什么是这样子,是牛顿把它变成了理论架构,所以牛顿所做的是(3),而牛顿所做的当然与数学有密切的关系。

海森伯在年轻的时候,他不喜欢数学,我刚才已经跟大家讲过了,他的一个最重要的文章写的时候,他没有学过方阵,是后来那个two men paper跟three men paper才把他所做的

事情跟方阵连在一起。可是到了海森伯晚年,他改过来了,通过了几十年的经验,他了解到数学是非常重要的,他在74岁的时候,写的一篇文章上讲,“1921、1922到1927年间,我

们经常讨论,可是总是遇到各种矛盾与困难,我们就是无法理性的方法来解决这些困难,有人赞成波动理论,有人赞成粒子理论,所以后来有了一个数学结构的时候,这个数学结

构就是量子力学,实际上我们的心态已达到了十分沮丧的地步,这个数学结构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奇迹,我们看到了数学能做出我们做不出的东西,那当然是一个非常奇异的经历”,请大家注意这句话,“数学能做出我们做不出的东西”,这句话就表示了他当时的心态,他们左冲右突做了很多年,包括他们的老师,前后做了二十几年,可是做不出来东西,觉得

实际的实验的结果跟以前的想法有对的地方、有不对的地方,是一种非常困难的地方,所以当时他们觉得他们已经没有办法了,忽然引进了矩阵这个观点以后,数学做出来了我们

做不出来的东西,这就是他晚年回想他在24岁时候的工作的时候的一个感受。

既然讲到数学跟物理有这么密切的关系,当然可以问,数学跟物理整个的关系是什么呢?或者可以问,是许多同学,物理系的同学常常要问的,是说“我作为物理系的学生,我应该

学多少数学?”,这个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不能有一个很简单的解释,我曾经想过,我把数学跟物理的关系,比喻做两个树叶子,一个树叶子向这个方向,一个树叶子向这个方向,一个是物理,一个是数学,这两个叶子是大多数的地方都是不重叠的,可是在根的地方有一小块地方是重叠的,这一小块地方不是很大的,只是占每一个领域的也许5%、10%这

样子,在这个重叠的地方,非常奇怪的,是这两个领域,享有共同的观点,所以它们在根源上面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可是,我底下要讲的,虽然物理与数学有如此密切的关系,可是二者共同的地方并不多,它们有各自的目的跟截然不同的价值观,以及不同的传统,在最基本观念的层面,他们令人惊讶的共享某些观念,但是即使在这个领域里头,这两个

学科的生命力仍然按着各自的脉络成长,一个向这个方向走,一个向这个方向走。把这个落实到对于研究生的建议是什么呢?就是假如你是念物理的研究生,那么你必须要对于这

个根源的这个地方有一些了解,可是,更重要的,除了你对于这个了解以外,你要了解到要向前途是什么方向发展,换句话说,你要了解物理的价值观,假如你不了解物理的价值

观,那么你很可能是走到另外一个方向去了,当然走到另外一个方向,你在数学上做很大的贡献也很好,不过这也许与你当初想要做一个好的物理学家的初衷略微不一样就是了。

关于数学跟物理之间的分别,爱因斯坦在他的晚年也有过很有意思的一个分析,他问,因为他的一生的工作对于物理跟数学后来都有极大的影响,那么,他在晚年的时候问了

他自己这样一个问题,说为什么他做了一个物理学家,而不是做一个数学家,他说“在数学领域里头,我的直觉不够,不能辨认哪些是真正重要的研究,哪些只是不重要的题目,在

物理领域里头,我很快学到怎样找到基本的问题来下工夫”,这几句话对极了,因为在他26岁的时候,在一个很不重要的瑞士伯尔尼的一个专利局里头做一个小职员的时候,他写了

三篇震惊世界的文章,这三篇每一篇都引导出来物理学里头的一个革命,这就是代表他有一个直觉的观念,知道物理里头哪一个是最重要的问题,哪个是琐碎的、没有什么大意义 的问题,而他的这个能力,能够辨别到什么是重要的问题,什么是不重要的问题,在历史上我想只有牛顿能够跟他比。

让我现在回到主题,“美与物理学”,物理学我刚才讲了有三个领域,大的领域,(1)、(2)、(3),这三个领域,每一个领域有不同的美。先讲在实验,比如说是我们讲虹

跟霓,我想在座每一位,小时候看见了虹跟霓都会说这是非常之美,等到你年纪稍微大了一点的话,你如果会做实验的话,那么你可以量那个虹是多少度,霓是多少度,你如果去

量了以后,你就发现虹是42度,就是它这个角是42度,而霓是50度,而且你继续观测以后,你就知道红在外、紫在内,霓是反过来的,是红在内、紫在外,这些都是你观测了以后

了解到的,这个非常美妙的现象是实验的美。可是你进步到了唯象理论以后,你就懂为什么会有虹和霓呢?是因为太阳光在水珠子里头可以有一个全反射,一次全反射就出来虹,两次全反射就出来霓,而且你经过全反射这个计算可以算出来,一个是42度、一个是50度,这个是唯象理论的美,我想任何一个学生,第一次算出来这个42度和50度的时候,不可

能没有一个非常深的感受,觉得这真是妙不可言。可是这个还不够,为什么要有全反射、为什么要有折射?这些要到理论架构里头,到了麦克斯韦方程出现以后,你就可以了解到,为什么缘故要有全反射,而且可以知道为什么在水里头要有折射,这个把它的根源找出来,所以这个是更高层的美。

今天我们如果看物理学的理论架构,上边有,里面有也许八九个、九十个方程式,其中刚才我给大家已经介绍了狄拉克的方程式,我也给大家大概介绍了海森伯方程式、麦克斯韦 的方程式、牛顿的方程式、爱因斯坦的方程式,这许多方程式里边所描述的是宇宙的秘密,这些许多方程式,大可以讨论到星云群里头的现象,小可以讨论到基本粒子里头的内部 的结构,时间长,可以讨论到十亿年,短,可以到十的负二十七次方秒,这样子大的,这么多包罗万象的东西,它的解释都建筑在这几个支柱上边,所以,而且他们都是非常浓缩 的语言,所以我想了解了这些以后,你会同意我讲这几个基本的结构是造物者的诗篇。说它是诗不只是因为它们是非常之浓缩的语言、浓缩的符号,还因为它们的内涵,往往随着

物理学的发展而产生新的、当初所完全没有想到的意义,比如说是爱因斯坦在1916年写出来他的“广义相对论”的时候,他并没有能够完全了解到那个里边的含义,而这个含义最近

这三四十年,通过宇宙学的发展,比如说是黑洞,这个里头有非常深邃,现在还没有能完全了解的一些新的内涵,那么这个当然跟诗一样,你们大家都晓得你在10岁的时候所念的

诗,到20岁时候再看,原来10岁时候没有完全懂,你到30岁时候再看,你就了解到你20岁的时候也还没有完全懂这个诗,诗有这个现象,而刚才我所讲的这几个基本结构是也有这

个现象的。所以我想如果要描述一个学物理的人或者是一个做物理工作的人,在了解到一个基本的结构的时候是什么感受?最好用诗人的话来描述。

200年以前威廉?布莱克曾经说“To see a World in a Grain of Sand,And a Heaven in a Wild Flower,Hold Infinite in the palm of your hand And Eternity in an

hour ”,这个台湾有一个散文家把它翻译成一粒沙里有一个世界、一朵花里有一个天堂,把无穷无尽握于手掌,永恒宁非是刹那时光。

在牛顿过去的时候,一个大诗人蒲柏写了这样两句“Nature and nature's law lay hid in night:God said,let Newton be!And all was light。”,我把这个翻译成“自然

与自然规律为黑暗隐蔽,上帝说让牛顿来,一切遂真光明”,这些用诗人的语言来描述物理学的美,当然是描写得很好,可是我觉得不够,一个对于物理学的基本结构了解,知道它

们能够对于那么多的复杂的现象给一个那么准确的解释的时候,还有一些美的感受,这个感受是诗人所没有写出来的,是什么感受呢?是一个庄严感、是一个神圣感、是一个第一

次看见宇宙的秘密的时候的畏惧感。那么我想这个所缺少的感,正是哥德式建筑的建筑师,他们在设计哥德式这个建筑的时候,他们所要歌颂的,他们所要歌颂的是崇高美、灵魂

美、宗教美、是最终极的美。

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杨先生给我们带来这么精彩的报告,让我们鼓了那么多次掌声,我们首先看一看来自凤凰网站的问题,然后我会给下面现场观众发言的机会。好吗?这位网友的名字

叫“对思想的权利”,他说“记得您曾经说过一句箴言,物理研究到了尽头就是哲学,哲学研究到了尽头就是宗教”您说过这话吗?

杨振宁:我不记得说过,不过这个话没有问题我觉得。

主持人:我再重复一遍这个没有问题的话,“物理研究到了尽头就是哲学,哲学研究到了尽头就是宗教,请问杨先生,您开始研究哲学了吗?打算什么开始研究宗教?在您看来,哲学比物理高,宗教比哲学和物理还高,难道您也相信人的善恶、罪罚是因为一只苹果被偷吃吗?”

杨振宁:是这样的,我并没有研究哲学,哲学是一个非常深奥的题目,我没有这个时间去涉猎,我也并没有预备去研究宗教。

主持人:那换句话说您的物理是永远到不了尽头了?

杨振宁:这个是完全对的,因为如果你们同意我刚才讲的有道理,是说物理学确实是建筑在非常美的结构上的,那么你底下就发生一个问题,为什么有这个美的结构?这些美 的结构使得你了解了以后,觉得很难是偶然的,这个结构越准确、越妙就越不偶然,为什么有这个呢?这个我想是科学所不能解决的问题,我疑心也是哲学所不能解决的问题,是

不是宗教能够解决这些问题呢?这个我想要看你问谁,有的人认为宗教也不能解决,可是我们知道,有很多人认为宗教是可以解决的。

主持人:下面一个网友叫做“另一只狐狸”,他说“我看过关于您的传记,知道您的母亲就像我的母亲一样,没有什么文化,但她为什么偏偏生出了您,而我的妈妈为什么偏偏生

出了我?我想问的是,我文化也不高,完全是因为我妈妈文化水平不高,而您为什么恰恰相反?杨先生能不能告诉我,您的母亲给您留下了什么?”

杨振宁:我母亲是1896年出生的,在安徽合肥,那个时候安徽合肥是非常贫穷的,她小的时候还裹过脚,所以后来,到了民国的时候,象我母亲那一辈的女人,叫做解放脚,就是又放开了,所以她的脚不是三寸金莲,可是呢,是一个变形了的,我每一次看见了她的脚,都觉得非常难过。可是呢,她因为习惯了,所以她已经不疼了,她在当初裹脚的时

候是疼的不得了,到了成年以后已经不疼了,而且她终日操劳,路也走的很快,所以至少是不痛了。

她没有受过很多的文化,她没有受过任何的新式的学堂的教育,她念过几年私塾,后来认字,是她自己学的。那么,我认识汉字,头三千个字是我母亲教我的,那个时候我父

亲在芝加哥大学留学,所以我跟我母亲住在一起,她教我的。跟我母亲一样,很多的旧式的妇女,我认识很多,而且我知道我的很多跟我同辈的朋友的母亲,跟我的母亲是很多地

方相似的,她们,我很佩服,她们有坚强的意志,她们受到了传统中国的礼教的影响,而对于这些礼教,有坚定的信念,这个信念从今天讲起来,也许是,有人会讲这是愚忠愚孝,讲它是愚忠愚孝里头,有一个价值观在里头,可是假如你忘记了这个价值观,你只讲它这个愚忠愚孝的力量,这个力量是无穷大的。

那么,到了比她年轻一辈的男人或者女人,我想这个坚强的意志,渐渐的没有了,这是整个世界都在向这个方向走,所以你如果要问我,说我母亲除了养育我,除了教了我三

千个字,还给我留下了什么呢?我想,留下的,是使得我了解到有坚强意志的信念,是有无比的力量的。

主持人:我想,替这个网友补充一个问题,您的母亲在您小的时候,就对您给予了很高的希望了吗?

杨振宁:那我想是的,我想这个与任何一个母亲没有分别,我想所有的母亲,对于她们的孩子,都有很高的希望。

主持人:好,有一位文章写的很好的青年人,他写过一句话,叫“母亲的理想有多高,儿子的成就就有多大”,这好象是说您。

杨振宁:我想我母亲对于我的期望,跟我父亲对我的期望不可避免的是不一样的,第一样,我父亲对于近代的科学有一些认识,所以他对于这个天地之间能够走到多么高的程

度,有一些认识,这一些不是我母亲所认识的。反过来,也可以讲,假如我很不成功的话,那我想,我父亲跟我母亲对我的态度也会截然不一样的,不过这,我想,不只是我们家

里是这样,这恐怕是全世界的父母和子女的关系的一个共同点。

主持人:我想如果您失败的话,父亲的反应可能是他会原谅您,因为他知道 科学有多么难,母亲可能不会原谅您。

杨振宁:这个我想也是一种可能。

观 众:刚才听杨先生介绍,我了解到有些科研,尤其是重要的科研活动,需要很长时间的积累,比如说您刚才举了一个海森伯例子,可能是二十年。我现在在清华大学,存在一些

以SCI收录论文情况作为评价标准,甚至是唯一标准的现象,我认为导致了一些,就是说非常急功近利的现象,尤其是以当年论文数量为评价标准,然后给导师发奖或者说是评职称,我想都是有影响的,我想您对这个现象有什么看法?谢谢。

杨振宁:我想这个跟许多问题有类似的性质,对于老师的评比,看他的论文数量,这个是一个很自然的现象,这个现象操之过急,当然会发生毛病出来,可是,说这个想法是

完全不对的,我想也是站不住脚的,所以我想做这种事情,也要一方面做,一方面了解到它的局限性,事实上我在美国教了很多年书,看过很多的研究生、很多的同事,那么有种

种的不同的研究的方法,有种种的不同的研究的态度,确实是有一些人,是文章写的很少,可以写出非常重要的文章来。所以,我想回答你这个问题,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要看

当时的环境,以及你所讲的是哪几个学生或者学者。

主持人:好,谢谢您。

观 众:今天非常高兴能够与杨教授面对面的交流,看到您非常的健康,我们表示非常的高兴。我有一个问题想问您,您在发现宇称不守恒的过程当中,是怎么得到这个想法的

?然后,您对现在量子计算机的发展有什么更好的想法?谢谢。

杨振宁:我曾经讲过好多次,我非常幸运,我这一生可以说是一帆风顺,从学问方面讲起来,我也是非常幸运的。我到美国去念书的时候,是1945年底,1946年开始,那个时

候物理学里头出现了一个新的支,是后来大大的发展。而这一支在50年代、60年代、70年代可以说是最热的热门的物理学,而我跟与我同一辈的研究生,跟这个领域,可以说是共

同成长,能够共同成长这是最幸运的,因为可以说是遍地黄金。那个时候,比如说我去参加一个会议,我是初出茅庐的,写下了一些笔记,回来看第一页,上面讲某某人讲了一个

什么现象,我去想想,觉得这个,想了三天想不出什么结果来,就翻一页,看第二页、第三页、第四页,这个代表什么呢?就是当时这个领域里头,有新的澎湃发展,你如果能够

在这个时候走到这个领域里头,这是最幸福的。

那么,今天,你刚才问,说是量子力学前途的发展是什么,量子力学发展到今天,量子力学里头有一个叫做,有一些方程式,可是这些方程式的解释,并没有完全达到最后的

定论,这个解释到几十年来,最重要的解释叫做哥本哈根,就是玻尔跟海森伯他们的解释,这个解释从1925年、1927年到今天呢,是与所有的实验都符合。可是,这个解释有一些

令人不能满意的地方,而最最有名的不满意这个解释的,就是爱因斯坦,爱因斯坦终其一生,对于哥本哈根解释量子力学是不满意的。而他的这个不满意是有道理的,所以很多人,包括我在内,觉得跟爱因斯坦有一个同感,就是觉得不错,到现在为止,量子力学是跟所有的实验都符合,可是这不是最后的故事,这个故事还没有完。

那么这个故事什么时候可以再继续下去呢,什么时候可以再有下一阶段非常重要的发展呢?那么,我想以后,十年之内不大会有,可是,最近这十年、二十年来,发展了一个

新的在微观物理学跟宏观物理学之间的一个物理学,叫做介观物理,是不是翻做介观物理学。这个介观所研究的是在宏观物理学,那就是象日常大小的东西,或者更大的东西,跟

微观物理学就是原子物理之间的,所以比如说是10的负6次方埃或者是10的负7次方埃这种物理学,这个学问现在正在澎湃的发展。这个澎湃的发展,倒不是因为那么多的人要想去

研究量子力学的解释,是因为这个领域与工业有密切的关系。

大家知道,计算机的原件可以越做越小、越做越密,要想做到更密,就要走到这个领域里去。所以现在全世界都在向这个方向投资,所以这个领域前途大大有发展,这个发展 的结果之一,就是可以对于哥本哈根的解释多做一些了解,所以不是不可能,二十或者三十年以后,因为工业发展的推动,所发展出来的介观物理学可以使得量子力学的解释发生

新的革命性的发展,这是可能的。

观 众:杨教授您好,我想问一个,刚才您谈到了,比如说您在想到“美与物理学”这个问题的时候,您是和几个文史方面的朋友谈了这个话题,然后您想到“美与物理学”的问

题,就是说,作为文史类的知识,对您来说,在您物理领域所取得的成就来说,您认为它对您有哪些推动作用?您能不能举一个例子来说明,比如说您和某些文史类的朋友,谈过

了一些什么话题,促使您想到的“美与物理学”这么一个问题。谢谢。

杨振宁:假如我刚才讲的话,给大家觉得杨振宁所注意的事情只是物理学,那就是错误了,我想每一个人,人生是很丰富的,有很多方向,所以我也很愿意跟我的文史界的朋 友交谈或者是辩论,那么这个对于我自己生活上增加了很多的趣味,增加了很多的我的思路。这个是不是影响到我自己的物理学的研究的工作呢?我曾经想过这个问题,我想恐怕

没有。在1956年、1957年,我跟李政道在研究宇称不守恒这个问题,后来变成非常有名了,有新闻记者问我,他说杨教授,你们搞的宇称不守恒,基本上是讲左右对称不对称这件

事情,这个与你们中国文化传统有没有关系?我想了想,我跟他说,我觉得没有关系。他说,那你是在怎样情形下就想出来宇称不守恒呢?我说太具体的,我没法跟你讨论,不过

我知道,我平常什么时候最容易有好的物理学的见解,是什么时候呢,是在早上刷牙的时候,所以后来有一个牙刷公司打电话给我,他问我要不要给他们做广告。我说不要不要,谢谢。

观 众:杨先生,我有一个关于您今天演讲题目的一个问题,就是“美与物理学”这方面的问题,我在读一些关于对称性方面的书的时候,我发现这个世界上有很多非常对称的,就是感觉有很多对称性,使得这个世界非常的完美,而您和一些其他的一些物理工作者作出一些成绩告诉我们,实际上这个对称性是有一定的破缺的,而我想问问您,您是怎么理

解这种破缺的对称的这种美的?

杨振宁:我刚才演讲里头,没有提到对称,对称确实是越来越重要的一个基本的观念。这个重要性,是在20世纪,可以说是与日俱增,在20世纪开始的时候,虽然对称在物理

中也有人讨论,也有一些用处,比如大家,我不知道晓得不晓得居里夫人的丈夫皮埃尔?居里就写过很长的很有意思的文章,讨论对称。不过对称在物理里头的重要性,从今天看起

来,那个时候的重要性,不是最最重要的方向。

到了今天的话呢,对称已经是变成了物理的主流思想,我明天早上要演讲,演讲的题目是“二十世纪理论物理学的主旋律”,这三个主旋律,一个是量子化,这个我刚才再三提

过,一个是对称,一个叫做相位因子。这三个我认为是在二十世纪的物理学,用一个宏观来看的话,是三个好象扭起来的观念,而这个影响是非常之大。而以后二十一世纪,这三

个我想很长的时期是主流的思想。

至于说为什么对称,而且对称中很复杂的一些种种的现象,为什么这个是支配了物理学的基本结构,这个我想假如讨论的不久的话,就又回到刚才宗教的问题了,这个我想是

不解之谜,而且我不相信在这方面,在五十年、一百年之内,会有更多的了解。不过我刚才讲的三个主旋律,我相信一定在三五十年之内,还是最重要的音乐,在这里头。

主持人:好,谢谢您!

观 众:我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您刚才提到了现在的介观物理学就象当年的粒子物理学一样,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我想问一下,就是在其他的领域,有没有也象介观 物理学或者象当年的粒子物理学发展前景很广阔的,比如说非线性科学,或者说高能天体物理等等,这些学科的发展前景是怎样的。然后第二个问题,我从其他的渠道了解到,您

可能对于引力场量子化,不赞成在这个问题上投入太大的精力,您能否结合物理学发展的前景,来谈一下对这个具体的看法。

杨振宁:关于第一个问题,物理学的前沿现在非常之广,这个广,我们也可以问为什么发生这种现象,原因是因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里头,因为物理学的重要性跟战争的发展

有决定性的影响,最主要的两个,一个是雷达的发现跟发明,跟第二个原子弹的发明。所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全世界的国家都极力支持物理学的发展,那么今天物理学是因为

这个支持,以及因为他在工业界所产生的巨大的影响,所以今天是在里面工作的人的数目,跟五十年以前是多的多了。

在这情形之下,里头有很多发展,很多的领域,比如说是激光,激光是五十年代才发现的,今天激光能够用的方向是数不清楚的,而且前途的应用也是许多现在没有办法想象 的,但是对于医药的影响,这个是一个大的方向。在座哪位对

于光学发生兴趣、对于激光发生兴趣、对于光纤发生兴趣,我想这是非常好的领域。天文物理,现在再再发生非常不可思议的,而还不完全了解的现象,这个我想是一个极为重要 的科目。至于跟工业有关系的物理的发展,那更是数不清楚的,所以我觉得我的建议,对于年轻的人,是尽可能的在没有选专业以前,多把你的触角伸的远一点,使得你对于整个

这个领域,有什么澎湃发展的方向,多注意一些,然后本着你自己的能力,跟你过去的经历,选择一个最能够可能发展的方向。至于你刚才问的第二个问题,我想太专门了一点,我不必讨论了吧。

主持人:好,在节目马上就要结束的时候,想让您说用一句话回答我,您说的“美和物理”的关系是什么样子的?只能说一句话。

杨振宁:我想只用一个很长的话来回答。

主持人:我们洗耳恭听。

杨振宁:自然界的现象的结构,是非常之美、非常之妙,而物理学这些年的研究,使得我们对于这个美有一个认识,这个是我今天主要要跟大家谈的。

主持人:好,谢谢您。

第三篇:教师专业成长—刘良华教育演讲录》有感

读《教师专业成长—刘良华教育演讲录》有感

在学校的推动下,拿到了这本《教师专业成长—刘良华教育演讲录》。对这本书的第一感觉很一般,它的封面如此不吸引人,然而翻看了导言,它就深深地吸引了我。

本书的作者,刘良华,华南师范大学教科院博士、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教育哲学”、“课程与教学改革”、“教育研究方法”。近年来倡导“教育叙事研究”、“身体教育学”和“教育现象学”。已出版专著《校本行动研究》、《有效教学论》、《教育自传》、《教育研究方法:专题与案例》等五部,发表文章50余篇。现为“中国教师成长网”以及“教育叙事研究”博客的主持人。

《教师专业成长》这本书是刘良华老师的教育演讲集合,保留了讲演口语和随意的本色。而且每页的上角都有一个作者的头像,中间还插入一些讲座时的照片,更给人时时聆听讲座之感。这本书最先吸引我的地方时导言的部分: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作为刚走向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最急切想要知道的是究竟什么样的老师受学生欢迎,自己受不受学生的欢迎。书中例举出了十种受学生欢迎的老师,这部分采用很多鲜活的案例,引用的都是教育电影中的人物评价,每一种都推荐一个电影或电视剧:

1、像父亲一样严而有度,推荐法国的《放牛班的春天》;

2、像母亲一样慈爱,推荐苏联的《乡村女教师》;

3、实习教师,推荐日本的《麻辣教师》;

4、宽容的老师,推荐美国的《音乐之声》;

5、帅哥老师,推荐电视剧《十八岁的天空》;

6、温柔的美女老师,推荐美国的《蒙娜丽莎的微笑》;

7、风趣幽默的老师,推荐美国的《死亡诗社》;

8、充满爱心的老师,推荐《烛光里的微笑》;

9、以身作则的老师,推荐《一个都不能少》;

10、有真才实学的老师,推荐电视剧《大宅门》。有的电影是我很喜欢的,有的只是听说过,没有看过,还有连听说过也没有。看到这,我有一种冲动,想在网上一口气把这十部电影都下载看完它。看过书中介绍的十种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不禁和自己做了对比,虽然不完全符合,但可以从这十种老师身上吸取优点,这并不意味着要把自己的打造成和书中一模一样的老师,做严而有度、宽容、风趣幽默而充满爱心的自己。

关于教师的专业成长,书中还告诉我们:可以通过行动研究来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具体包括教师学习、教师行动与教师发表。“ 如果没有教师学习,教师就不可能获得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眼光,教师的行动研究将不会启动。没有教师发表,教师就不可能获得他人的建议和意见,行动研究也不会走得太远。” 作为青年教师,无论在教学方面还是课堂管理上都会遇到许多困难。面对这些困难,我们往往不能通过我们自己的反思解决它。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他人的经验和智慧,必须向前辈学习。拜师和读书对青年教师来书都是很好的学习途径。学校为青年教师组织了师徒结对活动,这就为新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途

径,通过师傅手把手地教,教学中遇到的很多难题都得到了解决。但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持相对的独立性,一味的照搬也未必是适合自己的。在吸取前辈的经验同时,结合自身的特点,选择性地运用。老师需要终身学习、阅读,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在阅读中开阔自己的视野,要学习专家、学者新的思想、观点,了解教育科研的新状况,再依据自己的特点,将新观点、新思想运用到教学中去。我们要养成阅读的习惯,如果不阅读,就不太可能有太多的思考,因为根本不知道别人在想什么,干什么。另外,如果一个老师经常阅读就会有比较广阔的视野,有更渊博的知识,可以在课堂上很好地补充课外知识,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此外,我要谈的是书中提到的教师需要具备的管理智慧。有些人可能认为管理智慧是针对班主任所说的,其实每个老师都应具备管理智慧,在你的课堂上,你有责任管理好。书中提到了“民主管理”“管理技巧”以及“教师威信”,其中最能引起我的兴趣是“管理技巧”这部分。书中推荐了《给教师的100条新建》以及《班主任兵法》,通过列举万玮老师的案例,通过列举万老师如何处理棘手而常见的班级问题,例如他是如何处理班级失窃、治理傲慢学生、如何处理班级纪律吵闹的现象。这些例子无一不向读者说明了管理也是技巧,也是艺术,通过巧妙的方法和语言不仅能够将问题解决,在教育犯错误的学生的同时也不至于对他们的自尊心造成伤害,对其成长造成恶性影响。刘良华老师将万老师的方法称为怪招,我想对待怪学生也只有怪招才能对其起到作用,无论是好招还是怪招,能将学生引导到阳光、乐观、积极的道路上就是好方法,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最后书中提到,教师要有乐观的心态。的确,我们的情绪和心态会直接影响上课的课堂气氛,进而对学生产生直接的影响。如果老师没有很好的心态和态度,试问他的学生又怎么会对学习有兴趣,谁愿意在各种压抑的状态下做事呢。刚刚加入教师行列的青年教师更应该注意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对学生的期待和要求要与他们的年龄相符。这是一本很鲜活的书,一本深入浅出的书,不仅谆谆告诫教师专业成长的方法,还通过大量案例激活了你的思维,也是一本催人奋进的书。

第四篇:家庭教育与初中生成长

家庭教育与初中生成长(教案)平顶山市第四十四中学九9(6)班 :董建新

教学目标:让家长明白家庭教育的目的意义,掌握家庭教育的基本常识及方法,给孩子营造和谐、民主、幸福、学习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快乐健康成长。

教学重点:家庭教育的方法与技巧 教学难点:家庭教育的方法与技巧 教学方法:互动探讨交流法 课时安排:30分钟 教学过程:

导入:对未成年人来说,家庭是最具亲和力、最有安全感、最自由的地方,是真正属于“我”的地方。就学校、家庭、社会三维环境而言,孩子在家庭中度过的时间有1/3之多。而且,对于心智正在发育的孩子来说,家庭的影响甚至超过了社会。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起着无法替代的作用。

一、家庭教育的目的和意义:

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一个人成长发展无法离开又不可缺少的。我们常说,“家庭是孩子的永远眷恋且永不停课的学校,父母是孩子第一任且永不卸任的教师。”正是通过家庭教育,家长把自己崇高的品德渊博的知识、丰富的生活经验,潜移默化地传授给下一代,并将伴随孩子们走完全部人生旅途。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对于家庭教育很多家长有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其实家庭教育是一门大学问,如今,很多家长走入了家庭教育的误区,家庭教育要讲究方法和技巧。众所周知,家庭物质环境好,当然能为孩子的成长提供更优越的条件,但与家庭氛围相比,后者涵盖的范围和影响要大得多。要让孩子有“家”的感觉,并不在于家有多大,家有多富,而在于家里是否洋溢着一种人文的气息,父母的身上是否充满着这样的气息。

二、家庭教育的方法和技巧

(一)、给孩子爱的氛围

要说中国的家庭教育有什么普遍存在的缺陷的话,“爱的缺失”是一大问题。有不少家长瞪大了眼睛问:“我对孩子还不够爱吗?咱小时候得到了什么?”此话不假。问题在于,今天的家庭,宠爱、溺爱比比皆是,而理性的、科学的爱却很少。“会爱”,应当成为家长补课的重要内容。

孩子为什么喜欢过节?因为在节日里,他受到了特别的重视。你给他买礼物也好,让他玩也好,都是重视他的表现。而要准确地体现这种重视,关键在于家长必须理性地认识“爱”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家长有理由和责任每天给孩子营造节日的气氛。可惜在一年里,往往只有一天是属于孩子的。

中国人现在经常听到“学习型社会”这个名词,这是一件好事,说明我们重视学习了,包括学着做家长。但我发现,很多家长培训班都以传授方法为主,而家长们也很欢迎这种“现开销”的学习,以为管用--孩子不肯吃饭怎么办?孩子不爱学习怎么办?孩子不讨人喜欢怎么办„„这些问题,都有可以套用的解决的方法。但是,家长们却忽视了一点:没有方法是不行的,只模仿方法也是万万不行的!

中国有太多的家庭只是从形式上组合而成,缺乏未成年人最需要的家庭内涵--家是一个爱的整体。我们的家长需要从“爱的整体”去认识家的意义。当然,这种爱不是溺爱,而是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人,让他感受人格上的重视,享受有原则的爱。如果要判断一个家庭是否对孩子合适,就看是否给足了孩子合适的爱。拥有爱心和平和之心。爱心是人类最高尚的品德,也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在家庭中,既需要进行传统意义上的爱心的熏陶,也需要把爱心与科学结合,关注地球的资源、环境,让孩子从小就怀有博大之心。要让孩子拥有爱心,需要家长自己充满爱,对孩子一如既往地爱,并且,让孩子学会传播和分享爱。有些家庭,父母自己自私自利,冷漠无情,孩子耳濡目染,他怎能充满爱心呢?有些家庭,父母对孩子爱得无原则,爱得自私,这种爱的结果,不会结出美好的心灵之果,相反,只会酿成今后的苦果。

说到平和,这是目前极难得的一种心态。我以为,在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中,在因竞争导致的焦虑、浮躁的状态下,能保持一颗平常心,不以太功利的目标衡量自己的行为,宠辱不惊,低调做人,高效做事,是今日家庭非常需要的一种文化氛围。在此,我引用一位家长的描述:北欧的小学不鼓励学生之间彼此竞争,而更注重学生自身的发展,主要看一段时间之后,学生是不是比以往有所进步;家长对于学生完成作业的量,有着很理性的看法,认为这种数量比较毫无意义,学生时代的成绩也并不能构成判断其未来品质与能力的依据。学校里,培养学生仁爱之心、善良之情怀、与他人合作的团队精神、人人平等的社会理念、亲自动手操作的生活本领,要有应对类似地震、失火等灾害的能力等,这些内容远胜于对学习和考试成绩本身的考量。此等平和氛围,是否是我们今天之急需?在平和的家庭环境里,孩子能释放心理压力,从容地面对学习和做人中遇到的诸多问题,稳步走出人生之路,这何尝不是一种境界!

形成爱的合力。家庭中,爱的合力源于父母双方教育理念的一致。有许多家长不是没有理念,而是父亲有父亲的理念,母亲有母亲的理念。这种分歧导致在对孩子的教育上,父母间经常出现争执。比如,孩子究竟读文科好还是读理科好?父亲说让孩子接自己的班,当工程师,当然是读理科;母亲说孩子对数理化不太有兴趣,作文倒写得不错,不如读文科有出息。两种观点都有道理,家里针锋相对,不欢相伴,这是目前较为普遍的现象。可见,没有理念不行,理念不统一也不行。

有时,我碰到找我做裁判的家长,在激烈争执的父母旁边,还有一脸茫然的孩子。我想,首先要解决的,不是让孩子读什么的问题,而是不要让孩子介入到这样的争论当中。因为,无论谁“取胜”,可能都不是孩子自己的需要和选择。孩子需要的是爸爸妈妈不要“吵架”,这更重要。

有什么方法解决理念上的不一致呢?理念本身需要商量。两种本身都不错的理念,需要商量什么时候、如何用在孩子身上。如果意见不统一,可以通过对孩子的观察来做判断,比如孩子对数理化已经有兴趣了,并且学习效果也不错,那么争论也就不需要了--完全可以让孩子产生“像爸爸那样当工程师”的愿望。如果孩子确实对数理化没有兴趣,或者还没有到感兴趣的阶段,经过适当的引导后也没有太大作用,那就不妨再等一等,千万不要急着在文理之间选择--不是工程师就是作家„„ 未成年人在学习上会有阶段性表现,阶段只是暂时的,孩子身上的阶段性差异是正常的现象。家长通过对孩子的进一步观察,一定能求得理念上的统一,因为这时的你掌握了认识孩子的方法--这种方法比专家的传授更符合实际。

(二)、给孩子创造学习的氛围

未成年人的学习特别容易受环境的影响,而家庭的学习氛围是他最直接的“染缸”。父母如果以学习为负担,千方百计为这样的“减负”寻找借口,“今朝有酒今朝醉”,你还指望你的孩子日后学有所成吗? 我敬重的日本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被称为“日本发展心理学第一人”的藤永保先生这样告诫父母:把孩子学习积极性的有无归咎于教师之前,首先要考虑这样一个问题--“给孩子带来最大影响的成人究竟是谁?”对孩子来说,他最亲近的人、在日常生活中作为榜样的人,归根结底还是父母,特别是母亲。所以,在纠正孩子不良的学习行为之前,父母首先要纠正自己,或者制定出纠正自己问题的准则。看到每年高考甚至中考前,那么多家长给孩子“进补”(从增强营养到家教辅导,甚至有家长请了五个家教老师围着孩子转),我就想,家长的好学和会学比其他因素都重要。对孩子来说,真正最好的老师就是父母--就看你想不想承担。

家庭是行为养成的学校。家长既好学又会学,成为“学习型家长”,是保证孩子拥有良好素质的重要因素。我曾经在给家长讲课时说过,“成人的一切行为对儿童来说,都是教育的说明书”。那么,家庭教育的教科书有哪些内容呢?我认为,家庭教育的教科书,大部分内容来自于家庭环境。从家长的角度出发,家庭环境最主要的因素就是父母的兴趣、爱好、行为、价值判断、亲和指数以及学习指向。也许有人会补充很多其他因素,但我以为上面这些形成了基本的家庭环境。当然,它包括了科学知识。

在今天,很少有家长会有意识地系统地构建家庭教育的教科书,相反,多半是零散的自由行为,想到了就自己学一学,对孩子抓一抓,缺乏系统性。在中西方的教育比较中,“系统缺乏”是我们的一大弱项。即使很有学问的知识分子家庭,今天也面临着“传统的家规家教早已不见踪影,现代的教育不知何谓真谛”的困惑。由此,希望真正重视家庭教育的家长,都来编一编自己的教材,这既是教育孩子的需要,也是成人成长的需要。家庭教育不是把学校教育搬回家来,不是把老师请回家来辅导功课,而是把家庭变为学校,一所行为养成的学校。

把孩子当学习伙伴。在一个学习型的社会里,人与人的关系正在发生许多变化,包括自己家里,我们也可以把孩子当成学习伙伴来看待。以前的家长经常把学习当成孩子的任务,他们习惯于布置任务、检查孩子的学习。而今天,成功的家庭教育,往往建立在共同学习的基础上。学习是求得共同语言、增长知识、形成兴趣、保持进步的基本手段。在一个家庭,学习也是稳定幸福的要素之一。今天的孩子和上一代孩子的最大不同是,他们生活在信息时代,学习成为他们重要的生活方式。值得注意的是,信息时代的到来,所有人都面临着信息的更迭,很多东西很快就会落后。无论是思想观念还是知识结构,家长也许该向孩子学习很多。在孩子面前,我们不再是一成不变的权威了。家长需要和孩子一起成长。

需要提醒的是,学习伙伴更注重关系的建立,而不是在学习的量上有多大的负担,正如我在一篇文章里提出的:21世纪最重要的科学,是人类对自身发展问题的研究。联系到一种新型家庭关系的产生,我们有理由让家长成为孩子的学习伙伴,而不单是传统意义上的父母与孩子的关系。

(三)、为孩子营造平等交流的氛围

在许多家长的心目中,孩子就是自己的私有财产。家长一旦从心理上占有了孩子,就会在行动中要求孩子围着大人的指挥棒转,包办孩子的一切。如此,造成孩子对大人的依附性太强,成为“长不大的一代”。而这一切,必然会在不远的将来反映出严重的后果。

“小鬼当家”,培养孩子独立性。孩子普遍表现出心理、人格、能力上的独立性欠缺,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所谓独立性,是指一个人独立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未成年人今后要在社会上生存以及进行创造性活动,必须学会独立。资料表明,有66.89%的杰出青年在童年时代就非常喜欢自己独立做事情。而据专家调查,今天的孩子有20.4%明确表示“缺少生活自理能力”;18.3%的孩子“做事容易依赖别人”;28%的孩子“很少帮助家长干活”;15.1%的孩子“缺少保护自己的能力”。

孩子之所以缺乏独立性,是因为家长这把“保护伞”实在太大了。家长的保护伞一方面是今天优越的物质生活,另一方面则是错位的“爱心情结”。参加高考的学生,其准考证不是经家长几次三番检查后放在最保险的地方,就是由老师统一保管,进考场时统一发放,以免丢失。其他如钢笔、铅笔、手表,也是家长全部包办。在走向大学之前,连这点能力都不具备,谈何成人? 为此,我多次提出让未成年人尝试“小鬼当家”,让他们从生活自理开始,学会拥有自己。孩子的劳动锻炼越多,其独立性也越强。家务中的“务”,何尝不是一门课?劳动不仅是体力的付出,还需要独立思考、分析,经受挫折,才能收获成功。可惜的是,不少家长认为孩子的时间应当全部用在学习上,而他们认为的学习,竟是“做作业”!

孩子既是家长的私有财产,又是功课的奴隶。没有自由,何来独立?而没有独立,又何来自由? 以上两项的缺失,使得孩子永远长不大。

宁可缺钱,不可缺平等交流。我观察过许多有主见、心智良好、比较成熟的孩子,他们的成长几乎都与平等的家庭氛围有关。在家里,他们年龄虽小,但具有独立的地位,能对各种家庭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而家长也非常注意营造平等的氛围,即使孩子很小,对有些问题还不足以正确判断,但父母还是让孩子发表意见,让他产生表达的欲望。我觉得,这样的家长深谙了家庭教育的真谛。

美国著名女心理学家鲍姆琳特提出了三种父母抚养方式:权威型、宽容型和专制型。她认为,权威型的父母觉得自己在孩子心目中应该有权威,但这种权威来自父母对孩子的理解和尊重,来自他们与孩子的经常交流及对子女的帮助;宽容型的父母很少向孩子提出要求,他们给孩子最大的行动自由,把尊重孩子的个人意愿放在首位,甚至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专制型的父母则要求孩子绝对服从自己,希望子女按照他们为其设计的发展蓝图去成长,希望对孩子的所有行为都加以保护监督。他们与子女之间是一种“管”与“被管”的关系,因此,两代人之间的沟通是不容易的,往往不能向孩子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

中国传统的家庭教养方式倾向于专制型,家长非常有尊严和权威。而现代的家庭教育方式,我以为应当在权威性中,加大“威”的比重,减轻“权”的分量。家长成为孩子心目中有威信的朋友,这是最重要的。也可以在宽容型中,加上有意识的导向--始终不忘架起沟通的桥梁并且把握方向。在沟通中,要注意保持足够的时间。沟通是平等交流的基础,是基本手段,如果连时间都不能保证,很难想像平等交流如何产生。不少孩子犯错误,其原因就是与父母缺乏必要的沟通。父母因为忙或者对孩子不够关心,造成孩子心理闭锁,既无法感受家庭的亲情温暖,又无法进行困惑告知,由此走上歧路。“我渴望交流,我渴望爱!”这是一个走进未成年犯管教所的孩子发出的心声。

有钱而没有“闲”(时间)的家长对孩子来说,会形同路人。在家庭中,一旦平等交流成为习惯,你就能收获比金钱更有价值的财富--一个具有独立性的、有主见的孩子,并且,全家都能感受到浓浓的亲情。这些的得到,不需要钱,仅仅付出你们的时间和真诚就可以了。

三、小结: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一个人成长发展无法离开又不可缺少的。对于家庭教育很多家长有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其实家庭教育是一门大学问,如今,很多家长走入了家庭教育的误区,家庭教育要讲究方法和技巧。

一、给孩子爱的氛围;

二、给孩子创造学习的氛围;

三、为孩子营造平等交流的氛围。希望各位家长在以后的家庭教育中逐步渗透并加以创新,让咱们的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四:布置作业:预习下一讲《教孩子学会学习》 五:附板书设计:

(一)、家庭教育的目的和意义:

(二)、家庭教育的方法和技巧:

1、给孩子爱的氛围

2、给孩子创造学习的氛围

3、为孩子营造平等交流的氛围 六:课后反思:

第五篇:与孩子一起成长(家庭教育心得体会)

与孩子一起成长

——家庭教育粗浅心得

说起孩子,每个父母都有说不完的话题,孩子的成长倾注了我们太多的心血与爱,当然孩子也带给了我们数不清的欢乐。孩子们一天天在成长,从牙牙学语、蹒跚学步,到如今的小学生,他们的变化带给我们一个个的惊喜。其实孩子的成长过程也是我们为人父母的成长过程,我们在父母这个学堂里也在不停地学习和进步,真不知道是我们教会了孩子还是孩子教会了我们?前几天女儿回来郑重其事对我说要写家教心得,让我多少有些忐忑不安,从为人师到为人父,通过角色的转变,让我深切体会到了学校老师工作的艰辛和家庭教育的重要,结合自己在孩子教育方面点滴心得,算是与广大家长共勉吧!

一、与孩子一起适应小学新变化

孩子上一年级以后,与幼儿园相比,生活习惯、学习环境、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孩子是一个全新的开始。对于家长而言,孩子读一年级以后才发现,原有的生活秩序被完全打乱,每天得为接送孩子次数的增加而奔波,为孩子的一日三餐的安排而烦恼,为如何督促孩子完成家庭作业还得大伤脑筋,与此同时,家长还得面对繁忙的工作和纷杂的应酬,可以说苦不堪言。然而,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不能以此而忽视了孩子的学习和成长。俗话说:“教育者必先受教育”。我们既不能套用父母教育我们的老套路,更不能用一成不变的要求和方法。要针对孩子的个体差异,不断学习和调整自己的眼光和要求,重视对自己教育方法的总结和改进,配合学校做好子女的教育。

二、给孩子营造一个和谐的家

孩子的健康成长,最离不开祥和安宁的家庭环境。首先是和谐安宁的家庭氛围给他以心理上的安全感与幸福感。要让孩子全面发展,和谐家庭至关重要。建立温馨的家庭,才能让他们有信心、有兴趣学习。在家中,不但要给孩子和谐愉快的学习空间,而且还要尽可能地培养孩子的基本生活技能,有自理能力,有克服困难的意志,有爱心。再次,要抽出时间来陪伴孩子学习和游戏。文化知识固然重要,但游戏对孩子来说必不可少,父母要让孩子在学习和游玩中得到成功的喜悦,使孩子在学习和游戏中充分找到乐趣。让孩子觉得生活在家庭中的幸福感,给孩子一个宽松和谐的成长空间。

三、积极培养孩子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家长,要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但也要做好引导。女儿很喜欢画画,我就把她送到美术兴趣班,她喜欢玩电脑游戏,我就适度的让她玩益智健康游戏,同时还教她装扮自己的QQ空间、上传照片、种种农场、写写日志等等,让玩变得有新意。或许是受到了我的遗传的缘故吧,女儿更喜欢学习语文。为了积极培训学习数学的兴趣,我给她买了一套寓教于乐的数学学习软件,让她循序渐进的跟着电脑边学边玩。但在培养孩子的兴趣方面,我从不盲目跟风,也不强加给孩子,我想,让孩子快乐的成长、快乐的学习才是最重要的。

四、保持健康平和的心态

记得小雨在上学期期中考试得了双百分,孩子回来神采飞扬,全家都为她感到高兴。到期末考试的时候,没发挥好,孩子心里很难过,不敢告诉我成绩,怕我责骂她。面对女儿那不安的表情,我知道,在这个时候,鼓励和关爱是最重要的,我和爱人没批评她,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带她逛街、出去游玩,几天后和她好好的分析了考试的得失,鼓励她好好学习,争取下次考好。看到孩子又恢复了往日的神采,我由衷的感到欣慰:在人生前进的路上,谁都会有失意的时候,更何况是孩子呢,又何必让孩子早早的背上沉重的心理行囊呢?做父母的要克服心浮气躁、急功近利的现象,努力保持一颗平常心,既要关注孩子的分数,又不能以偏盖全,要关心孩子的内心,“蹲下身子”,和孩子做朋友,遇到不如意的事,家长的冷静、耐心、毅力等品质往往会潜移默化地感染孩子。

五、努力做孩子永远的朋友。

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实更是孩子“终身的老师”,我们要做好孩子的精神后盾,更要做好孩子的心理医生。父母不能整天在孩子面前以长辈面孔出现,要像朋友一样与孩子多沟通。不管多忙,都要抽些时间来与孩子沟通,互相交流,做好孩子的忠实听众。在接孩子放学回家的路上,我最喜欢听孩子说学校里发生的趣闻趣事,比如“××老师今天表扬我了”、“今天××同学迟到了”等那些似乎毫不起眼的小事,通过不断的交流,感觉她的情绪变化。在聊天时,拉拉孩子的小手,会心地笑一笑,或者点点头等,用一些身体语言让孩子感觉到我们的认真与重视他的程度。等孩子说完了,先稳定自己的情绪,再用平和、积极的态度,合理地答复孩子话语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与孩子的交流中,无论如何都不过多地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比,孩子有了进步,要及时给予肯定,并且用赞赏的眼光、用鼓励的语气表扬她,让他感觉到自己是有优点的。孩子做错了事受了批评或者被老师、同学误解,家长切忌与孩子“同仇敌忾”或妄加指责,要合理引导孩子,既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又要带孩子走出阴影,健康成长。父母赞许的眼神是孩子进步的助推器,父母真诚的夸奖是增添孩子自信的砖石,父母如朋友般的坦诚帮助则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指南针。

“神马都是浮云”,回头看看自己的工作之旅,曾在不同的岗位上工作过,但我明白,在我的职业生涯里,任何工作都可以变动,而父母这个“职业”,却是我不可以也不能变动的,因为这是责任,这是义务,也是我一生最值得骄傲、最不容忽视的“职业”。希望与更多的家长一样,把这个职业进行到底,而且力争做得更好,与孩子一起茁壮成长!

下载陈向东演讲录:家庭教育与家庭成长word格式文档
下载陈向东演讲录:家庭教育与家庭成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家庭教育与小学生成长——教案范本

    《家庭教育与小学生成长》 教学目标: 通过与家长直面的交流,引导家长关注学生成长,不断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学习和掌握新形势下家庭教育的特点、规律和方法,以保证少年儿童健康成......

    与孩子一起成长(家庭教育心得)

    与孩子一起成长 ——家庭教育心得 开化一中2018(2)班黄雨舟家长 作为家长,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享受到更好的教育。但是,对孩子的教育,我们也不能把孩子往学校一送,剩下的都交......

    家庭管理与家庭教育家长会材料(推荐5篇)

    关王庙中学七三班家长会材料尊敬的各位家长:今天,因为孩子们的缘分,我们走进了关王庙中学,走进了七三班的教室,欢迎各位!我姓“陈”,是班主任,我的手机号码是。如何养成孩子良好的......

    俞敏洪演讲录:生活在自在与豁达的心境中

    俞敏洪演讲录:生活在自在与豁达的心境中(2009-11-09 13:51:24) 扬州也是我的家乡之一。新东方入驻扬州的时候,扬州的家长、老师和同学们热心支持,所以我现在到扬州有一种回家......

    俞敏洪演讲录:生活在自在与豁达的心境中

    俞敏洪演讲录:生活在自在与豁达的心境中 11月7日下午,俞敏洪应邀登上鉴真图书馆《扬州讲坛》,主讲《做人做事的一些态度和准则》。 俞敏洪,新东方创始人,著名英语教学与管理专家......

    家庭教育发言稿 与孩子共成长

    与孩子共成长二年二班 宝秀林妈妈让孩子有阳光的心态。一正确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优点,接受自己的缺点。如,我姑娘皮肤很黑,有同学和他开玩笑,“黑包公”“黑小孩”,我告诉她不......

    与孩子共成长——家庭教育讲座

    与孩子共成长 ——家庭教育通识培训 金州区红旗小学 那晓晖 一、家庭教育的意义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一位家长的愿望。在生活中,做父母的都觉得自己对儿女尽心尽力,但结果却......

    与孩子共同成长(家庭教育体会)

    与孩子共同成长 (家庭教育心得) 一个孩子的成长,除了身体的发育外,最重要的就是性格形成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有了好的性格和好的行为习惯,学习就会顺理成章地成为一件轻松的事情,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