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9陕西社科界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
2019年度陕西省社科界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
选题指南
应用科学研究类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陕西因素研究 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陕西因素研究 陕西省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研究 以陕西为例的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研究 大数据时代陕西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研究 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 梁家河大学问研究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立的历史考察研究 陕西省国有企业党委(党组)领导作用的实现方式与保障机制研究
陕西省大力发展枢纽经济研究 陕西省大力发展门户经济研究 陕西省大力发展流动经济研究
加快推进我省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研究。推动我省军民融合、部省融合、央地融合等融合创新研究
打好我省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研究
我省深化“放管服”等重点领域改革研究
实施我省关中协同创新、陕北转型持续、陕南绿色循环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研究
推进西安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研究 推进西安高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研究
加大我省国企、财税、金融、社保等重要领域的重大牵引作用的改革政策研究
加快我省政府职能转变,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研究 推广我省“互联网+政府服务”政策研究
探索建立我省政府、银行和担保机构合作机制,健全地方金融体系,发展金融租赁和消费金融研究 推进西安全面创新改革研究
推进西安高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研究 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研究 推进沿黄生态经济带建设研究 推进陕西大型煤电外送通道建设研究
推动陕甘宁、川陕、鄂豫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研究 汉江生态经济带研究
开展国家“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西安)前期筹备研究 扩大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发展民营银行研究 建立秦岭、黄河、桥山国家公园研究 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研究 全面实施营改增研究
全面推开资源税从价计征研究 建设一批“双创”示范基地研究 鼓励科技人员创业创新研究 陕西省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机制研究
推广我省高效节能和清洁生产技术及装备集成应用研究 完善我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研究
培育我省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 发挥好我省生态文明的指挥棒作用研究
加强我省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指标约束考核研究 进一步支持陕西省民营企业发展政策研究
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研究
壮大我省农民集体经济的途径和模式研究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我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路径研究
壮大我省“一村一品”和县域经济研究 建立完善扶贫生态补偿新路径研究 建立我省“一条龙”包扶机制研究
进一步加强我省航空、航天、兵器等军民融合产业园区建设研究
我省地方发展转型与国防能力提升双赢研究 健全我省国防动员体制机制研究
加强我省全民国防教育和后备力量建设研究 全面实行社会保障兜底脱贫研究
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难点问题及对策研究 促进我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问题研究 陕西省中高端消费发展趋势与对策研究 新时代“美好生活需要”的社会研究
新时代我省区域社会发展差异与平衡问题研究 新时代中国超大城市治理的社会学研究以西安为例 新时代中国教育平等问题研究以陕西省为例 新时代我省工业发展与产业转型研究 关学研究
使用大数据方法开展社会政策评估的探索性研究 社会变迁视角下的基层权力监督研究
陕西省基层政府社区社会工作研究 新时代我省农村新乡贤文化研究
陕西省新乡贤参与农村社区治理路径和方式研究 陕西省农村互助养老研究
“一带一路”沿线城市发展模式比较研究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比较社会学研究
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我省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构建研究 陕西省农村精准扶贫可持续性的条件、体制和机制研究 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文艺思想研究 丝绸之路视域下的汉唐文学与文化文献整理研究 陕西新形象建构与传播研究
传承红色基因,弘扬西迁精神,讲好陕西故事研究 陕西省英烈光辉形象挖掘整理宣传系列研究 健全我省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研究 推进我省法治政府建设研究 深化我省司法体制改革研究
加强我省党员领导干部自身建设研究
开展我省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学习教育研究 推进我省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研究 提升我省基层党组织治理能力研究
基础学科研究类
一、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
二、党史·党建
三、哲学
四、理论经济
五、应用经济
六、统计学
七、政治学
八、法学
九、社会学
十、人口学
十一、民族问题研究
十二、国际问题研究
十三、中国历史
十四、世界历史
十五、考古学
十六、宗教学
十七、中国文学
十八、外国文学
十九、语言学
二十、新闻学与传播学
二十一、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 二
十二、体育学 二
十三、管理学
第二篇:《十八届四中全会后党政干部关注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解读》学习心得
《十八届四中全会后党政干部关注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解读》学习心得
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上就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并在随后把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写入宪法。经过十多年的实践前行,中国社会在迈向法治国家的道路上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也遇到了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而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专题讨论依法治国的问题,做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提出了一系列新论断、新观点、新思路以及新部署。
《十八届四中全会后党政干部关注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解读》成为了我们在繁忙的工作之余,高效率的学习十八届四中全会成果的益友与助手。该书讲解了十八届四中全会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道路上的历史使命与重大任务。现就该书其中的一些内容,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个国家走向法治之路要与这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历史文化传统、人民的心理行为等等相契合,简单的“拿来主义”、人云亦云不仅行不通,还会引发更大问题。对于当代的中国来说,我们要通过依法治国让我们的国体与政体更完善、更有效。因此,十八届四中全会特别重申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道路的基本原则和要义,也就是“五个必须坚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三大“核心要义”: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法治体系的根本制度基础,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法治体系的理论指导和学理支撑,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行动指南。这三个方面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核心要义,规定和确保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制度属性和前进方向。
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是法治建设的核心问题。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依法执政是政府公信力的生命线,行政权力必须在法治框架下运行,一切行政行为都要接受监督。“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是对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法治国家建设的重要内容即在于完善这种外部监督机制,如人大的预决算审查制度、质询制度和法院的行政诉讼等制度。可见,政府部门要按照规定的职责权限和工作程序履行职责,执行公务,依法办事,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法律、法规的尊严。
严格执法是法律实施的重中之重,也是确保国家法律的正确实施的重要保障。执法者在履行职责时,不践踏法律、不徇私枉法,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严格依法办事,严格执行程序,真正通过办好每个案件来体现公平正义,让老百姓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自己身边。同时,还要加强对执法活动的监督,坚决排除对执法活动的非法干预,坚决防止和克服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保护主义,坚决防止和克服执法工作中的利益驱动,坚决惩治腐败现象,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必追究。
让司法机构在阳光下办事,预防和减少腐败,赢得民众对司法公正的信任和支持。而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是推进公正司法的重要保证。我国司法监督体系已基本形成,人大监督、纪检监察监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司法机关内部监督以及社会监督等在促进公正司法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也存在影响着对司法活动的监督效果的问题和方面。四中全会中提出,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主要有完善检察机关行使监督权的法律制度、完善人民监督员制度、建立终身禁止从事法律职业制度等举措。司法公开应在建设审判流程公开平台、建设裁判文书公开平台、建设执行信息公开平台等方面下功夫,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维护人民权益,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完善人民监督员制度的前提是让人民群众知法、守法和用法。人民群众是法治中国建设的主体,人民群众满意是衡量法治中国建设的最终标准。建设良好的法治环境,不是政府的“独角戏”,要让群众真正参与进来,让法治真正走进群众生活,让群众亲身感受到法治建设带来的实惠,这样不仅能够让群众知法、守法,还能够用法律来监督政府、监督各级公务人员。
人民群众知法、守法和用法的基础则是在人民群众内心培养法治意识。法治意识是人民群众对法律发自内心的认可、崇尚、遵守和服从。习近平同志指出,法律要发生作用,首先全社会要信仰法律。如果一个社会大多数人对法律没有信任感,认为靠法律解决不了问题,那就不可能培养法治意识,不可能使人民群众知法、懂法和用法,不可能发挥人民群众在社会监督中的作用,更不可能建成法治社会。因此,一定要引导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使人们发自内心地对宪法和法律信仰与崇敬,把法律规定内化为行为准则,积极主动地遵守宪法和法律。只有这样,才能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首先,要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要持之以恒地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深入学习宣传以宪法为核心的各项法律法规,深入学习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使全体公民广泛了解和掌握相关法律知识。注重对法治理念、法治思维和法治信仰的培育,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培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使人民群众充分相信法律、自觉运用法律,形成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行为习惯。
其次,把领导干部带头学法、模范守法作为树立法治意识的关键。要认真做好并不断深化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完善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努力使各级领导干部掌握履行职责所必需的法律知识,增强依法执政、依法行政意识,带头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自觉依法办事,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把宪法和法律作为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内容,列为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社会主义学院必修课,推广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制度和公务员法律知识考试等做法,增强领导干部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法治观念和法律素质。
最后,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精神文明创建内容。要坚持法治教育从青少年抓起,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列入中小学教学大纲,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保证在校学生都能得到基本法律知识教育。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青少年法治教育网络,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组织开展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法治教育活动,增强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把法治宣传教育纳入精神文明创建,把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等情况作为精神文明创建的重要指标,纳入精神文明创建考核评价体系,推进法治宣传教育不断深入。
只有这样才能让法治教育深入民心,让法治教育不会成为一个口号、一句空话,才能让广大人民群众从心里认同法律、法规,从而推进法治意识的培养,让人民群众在社会监督制度中更好地扮演监督员的角色,促进法治社会的到来。
广大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应当具有比普通群众更高的理想信念。如果说遵守法律、依法办事是普通老百姓都必须守住的底线,那么,对于各级党组织、党的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来讲,无疑要成为严格遵守法律、严格依法办事的模范。这样必然会在全社会形成法治意识和依法办事风尚、树立起法治信仰,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第三篇:新疆重大现实问题--发声亮剑
“新疆重大现实问题”发声亮剑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新疆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各族群众生活不断改善,天山南北处处涌现出各族群众心手相连、同奔小康的情景。近期,通过学习新疆若干历史问题纪要,特别是结合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以及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和中央关于新疆工作回忆精神,使我对于总书记的党中央依法治疆、团结稳疆、长期建疆的治疆方略有了更加深刻的领会,思想上有进一步提升、认识上更加清晰,对于做好今后工作,坚定不移的贯彻党中央治疆方略,落实总目标充满信心和决心。
纪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坚持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视野,从祖国历史发展全局界定和研究新疆区域历史发展,着眼于中华民族与新疆各民族、中华文化与新疆各民族文化的相互联系,认真回答了新疆若干历史问题,明确阐明:新疆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多民族大一统格局是我国自秦汉以来就基本形成的历史传统和独特优势;新疆各民族是中华民族血脉相连的家庭成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新疆各民族文化扎根于中华文明沃土,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疆是多种宗教并存地区,促进宗教关系和谐是新疆稳定繁荣的历史经验等等。这些基本观点,为解决新疆意识形态领域特别是历史领域的现实问题提供了重要遵循,为统一新疆各族干部群众对若干历史问题的认识提供了重要共识,为掌握新疆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主动权、话语权提供了重要思路。为我们严守意识形态阵地,抵御并反击外界意识形态攻击提供了强大支撑。在当前复杂严峻的对敌斗争形势下,《纪要》无疑是有力的思想武器。我将进一步认真学习领会纪要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思想、指导行动,更加主动自觉的把握并实践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要求,在面对意识形态领域和历史领域现实问题上保持正确、清醒的认识,在组织的带领下,认真做好意识形态领域各项工作,始终确保立场不变、方向不偏、力度不减。同时,立足本职岗位更加坚定的树立社会稳定和实现长治久安的总目标意识,深刻学习领会并深入贯彻落实坚持谋长远之策、行固本之举、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的基本遵循,坚持凝聚共识、争取人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偏移,坚持打赢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的鲜明态度不含糊。努力向身边人、向全社会宣讲新疆历史、文化、民族、宗教等方面的正确认识,从自身做起,打牢依法治疆、团结稳疆、长期建疆的思想基础和政治基础。
纪要使广大群众更多了解新疆、认识新疆、支持新疆。有力解答了新疆意识形态领域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进一步明确了新疆若干历史问题的一系列基本观点,为做好新疆意识形态领域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纪要的发布,体现了以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新疆工作的正确判断和高瞻远瞩。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总书记代表十八届中央委员会作了报告。总书记的报告全面回顾了我们伟大祖国过去五年走过的不平凡之路,更加细致全面的勾勒出未来祖国发展建设的宏伟蓝图,听完报告我们倍感振奋,倍受鼓舞。以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屋建瓴、高瞻远瞩,从国际国内实际出发,从十四个方面对今后的工作进行了全面的设计。我相信,在以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下,新疆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而光明。通过学习,我更加深刻的认识到:新疆自古以来就是我们伟大祖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虽然特殊的地理位置远离祖国内地,但党和政府的阳光雨露却播洒在天山南北的各个角落,处处充满欢声笑语。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新中国就没有繁荣昌盛的新疆。
我们新疆好地方,也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好地方处处才能有好风光。学习新疆的历史,我们了解到:远在古代,我们新疆曾经是民族纷争的战场;到了近代,我们新疆又成了统治者流放政治犯的地方;时光进入到新世纪,国内外的敌对分子又将分裂的眼光投向新疆。因此,我们感谢张骞,他架起了新疆与内地沟通的桥梁;我们感谢班超,守卫了丝绸之路的桥头堡; 我们感谢唐王朝,把新疆的治理进一步加强;我们感谢左宗棠,是他力主收复了新疆。但新疆各族人民,只有在新中国,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才有可能一步步走向富强。世世代代生活在天山南北的各族人民,历来都是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的主力军。我国各民族坚持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因此,我们生活在新疆的每一个人,都有义务营造平等和谐团结的民族氛围,相互尊重,共同发展,和平共处,维护团结、维护稳定,始终坚持“三个离不开”的思想,团结引导各族干部群众坚定坚决同“三股势力”“两面人”作斗争。我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亲切关怀和坚强领导下,在自治区党委的带领下,在全疆各族人民团结一心的努力下,我们一定可以将“三股势力”“两面人”消灭干净,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
第四篇:“新疆重大现实问题”发声亮剑
新疆重大现实问题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目前维护新疆长治久安是最重要最重大的现实问题。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是新疆发展和稳定的根本,是我们各族干部群众坚定不移的政治立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新疆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各族群众生活不断改善,天山南北处处涌现出各族群众心手相连、同奔小康的情景。近期,通过学习新疆若干历史问题纪要,特别是结合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以及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和中央关于新疆工作回忆精神,使我对于总书记的党中央依法治疆、团结稳疆、长期建疆的治疆方略有了更加深刻的领会,思想上有进一步提升、认识上更加清晰,对于做好今后工作,坚定不移的贯彻党中央治疆方略,落实总目标充满信心和决心。历史上新疆的命运始终与祖国紧密相连、密不可分。新疆地处祖国最西部,新疆各族人民总是站在反侵略、反分裂斗争的前沿,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的坚强后盾和主要力量。长期以来,新疆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和谐相处、相濡以沫,共同建设美好家园,共同劳动和生活在这片热土上,历经磨难和动荡而不分离。
暴力恐怖案件充分表明,新疆的反分裂、反恐怖斗争仍然是长期的、复杂的,有时还是比较激烈的。因为境内外“三股势力”不甘心、不愿意看到新疆经济社会日益蓬勃发展的喜人局面,不愿意看到新疆各民族日益团结和睦的大好形势,他们不断变换手法,加强策划、伺机进行分裂破坏活动,恨不得新疆多出事、出大事,变得越乱越好。暴力恐怖活动是实现新疆两大历史任务进程中的“毒瘤”,必须坚决果断地严厉打击,否则国无宁日,民无宁日。也正因如此,“要早出手、出重手,形成强大威慑,坚决把暴恐分子的嚣张气焰打下去”,已经成为新疆坚决打击“三股势力”的最强音;“要抓重点、抓薄弱,加强人员密集场所、重点部位、群众聚居区域的安全防范,整合各方维稳力量,保持高压态势”,已经成为新疆坚决打击“三股势力”的“齐步走”,其核心就体现在“三个坚决”上,即:坚决打击暴力恐怖主义,坚决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坚决维护新疆各族群众根本利益。
旗帜鲜明的反对民族分裂主义,坚定不移地维护祖国统一和社会政治大局的稳定,维护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各族人民的愿望和根本利益所在。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思想、指导行动,更加主动自觉的把握并实践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要求,在面对意识形态领域和历史领域现实问题上保持正确、清醒的认识,在组织的带领下,认真做好意识形态领域各项工作,始终确保立场不变、方向不偏、力度不减。今天的新疆,人心思稳,人心思安,人心思发展,这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团结稳定是福,分裂**是祸。回顾新疆60多年的发展历程,什么时候社会稳定,经济就健康发展,各族人民的生活就安定祥和;什么时候社会稳定受到破坏,经济就停滞倒退,各族人民的安全、幸福就会失去保障。稳定是发展的前提,稳定是繁荣的基础,稳定是最大的民生,这是历史实践所证明的颠扑不破的真理。维护新疆大局稳定,我们一定要做好进行长期斗争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维护社会稳定,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倍加珍惜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治不忘乱,常备不懈;在事关国家最高利益和新疆各族人民根本利益的大是大非问题上,始终做到头脑清醒、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坚定不移地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坚定不移地打击“三股势力”的破坏活动。发展和稳定两手都要抓。要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关于维护新疆稳定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坚持中央提出的影响新疆社会稳定的主要危险是民族分裂主义的正确论断;坚持发展和稳定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坚持“反暴力、讲法制、讲秩序”;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综合施策,严密防范、严厉打击,有力有效地应对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种问题和挑战,确保社会大局稳定。
新疆各族人民,只有在新中国,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才有可能一步步走向富强。世世代代生活在天山南北的各族人民,历来都是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的主力军。我国各民族坚持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因此,我们生活在新疆的每一个人,都有义务营造平等和谐团结的民族氛围,相互尊重,共同发展,和平共处,维护团结、维护稳定,始终坚持“三个离不开”的思想,团结引导各族干部群众坚定坚决同“三股势力”“两面人”作斗争。我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亲切关怀和坚强领导下,在自治区党委的带领下,在全疆各族人民团结一心的努力下,我们一定可以将“三股势力”“两面人”消灭干净,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
第五篇:新时期农村党员发展工作的现实问题与研究
农村党员是贯彻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的骨干力量,农村党员队伍结构是否合理, 综合素质是否提高, 直接关系到党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直接关系到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巩固与否。近年来,全区各基层党组织都能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增强党的战斗力的战略高度出发,认真抓好发展党员工作,使党员队伍结构得到改善、战斗力明显增强,发展党员工作出现了可喜局面。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当前农村发展党员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的问题,如果不认真研究解决,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一、存在的问题
1、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对发展党员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发展党员的计划性不足。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发展党员工作中不注重调查研究,没有按照实际需求预先制定发展计划,党员发展的目标任务不够明确,在党员的发展上时冷时热,数量上过高过低,使发展党员工作出现波动状态。
2、农村党员队伍结构不合理,存在“四偏”现象。尽管近几年我们在农村发展党员工作上下了很大气力,但由于基础较差和党员年龄自然增长,一些农村党支部中,存在党员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生产一线党员和女党员数量偏少的“四偏”现象。以我区某中等乡镇为例,截止2006年底,共有行政村党员960名,从年龄上看,35岁以下的青年党员94人,占农村党员总数的9.8%;55岁以上的老党员496人,占行政村党员总数的51.7%;从党员的性别来看,女党员25人,仅占行政村党员总数的2.6%;从文化程度上看,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167人,占行政村党员总数的17.4%;全镇42个行政村,没有35岁以下的党员的村9个。
3、存在部分三年及三年以上未发展党员的空白村。有的村由于多年不发展党员,党员队伍出现“老龄化、老面孔、老资格”,支部班子不是“长期坐庄”,就是“轮流坐庄”,长此以往,党在农村的群众基础将逐渐减弱。解决部分村多年不发展党员的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紧迫任务。
4、党员发展上存在工作不够熟悉,操作不够规范的问题。主要问题有:个别基层党委没有按照要求派员参加支部发展党员大会;少数党支部没有召开支委会、支部大会,采取“碰头”等方式确定入党积极分子或发展对象;有的支部工作程序不够规范,甚至减化必经程序;个别基层党组织把没有经过一年以上培养考察的入党积极分子确定为发展对象;少数基层党组织、培养人没有切实负起培养联系、教育和考察的责任等等。
二、原因分析
1、思想重视不够,造成发展党员工作滞后。一些基层党组织对发展党员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认识到发展党员工作是党建工作的一项经常性、基础性的重要工作;没有认识到发展党员工作是为党及时输送新鲜血液的长期性工作,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战斗力的基础,而只是片面认为只要经济搞上去就行了,“无暇顾及”发展党员工作。有的在发展党员工作上重数量轻质量,没有认真落实计划,具体工作中,督促、指导、检查力度不够。讨论党员入党,往往放在党委会的最后一项来研究通过,根据各支部上报的情况,由组织委员作简单介绍之后,为了节省时间,党委成员便一致同意了事,没有认真考察和分析每个入党同志的具体情况,时间长了就会导致出现发展的党员质量良莠不齐,整体素质不高、发展党员工作滞后的局面。
2、大批农村青年外流,导致入党积极分子偏少。目前,许多农村青年不愿在村务农,纷纷外出务工经商、打工挣钱。我们在基层进行组织谈话时,不少村党支部反映,现在农村好“苗子”难找,大量有文化的年轻人通过“三个一批” 的渠道外流走了,即读书升学考出去一批,外出打工走出去一批,投亲靠友跟出去一批,留下的多是素质平平,缺乏“打拼”精神的青年,因此,农村入党积极分子偏少,导致农村发展党员工作成为“无源之水”。
3、少数农村党支部负责人思想境界不高,人为设置障碍,致使一些优秀农村青年望“党”
兴叹。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少数农村党支部之所以多年没有发展党员,多数情况都是人为造成的。有的村党支部负责人私心杂念重,害怕“培养了苗子、失去了位子”,心存“武大郎开店”的打算,“专选小个子,高个子的不要”,新发展的对象,各方面往往比他自己还弱。有的则宗族派性思想严重,只限于发展自己的家属子女,有的为了平衡关系,物色发展对象,只停留在现有村干部的圈子内,或者干脆就不发展新党员,将优秀青年农民拒之党外,严重堵塞了党员队伍的源头。这些不良因素很容易挫伤一些优秀青年农民的自尊心,影响了他们的积极性,阻碍了农村发展党员工作。
4、工作主动性差,培养、教育机制不健全。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人们发展经济的意识越来越强烈,相应地,有些农民“入党”的意识也有所淡化。这就要求我们各基层党组织必须加强宣传教育,从源头上下功夫,加大对入党积极分子选拔、培养的力度。但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务工作者对此没有足够的认识,工作中没有形成配套的培养、教育机制,工作缺乏自觉性、主动性和严谨性,加之乡镇党委刚刚换届,部分新的基层党务干部对党员发展工作的具体业务不够熟悉,不够了解,造成发展党员工作出现被动局面。
三、主要对策
在农村发展党员工作中,我们必须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提高认识,明确目标,制订规划,分类指导,落实责任,跟踪管理,努力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党员队伍,提高党组织的先进性和社会影响力。
1、抓认识,从巩固执政党地位的认识高度,切实增强做好发展党员工作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发展党员工作是一项事关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大事,是关系到党的全部战斗力和生命力的问题。只有不断壮大农村党员队伍,农村基层党组织才能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才能不断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因此,一方面必须坚持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与时俱进、保持党的先进性,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农村发展党员工作,不断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发展党员工作,不断为党的肌体注入新鲜血液。充分调动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增强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义不容辞地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另一方面要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优先在农村大中专毕业生、高中生、退伍军人、致富能手、农村经纪人中发展党员, 不断优化农村党员的学历、文化结构、年龄和性别结构,只有这样,农村发展党员工作才可能有一个大发展,才会出现新局面。
2、抓培训,提高基层党务干部队伍的素质。发展党员工作是党组织的经常性工作,这项工作的许多具体操作要由基层广大党务干部来完成。发展党员工作搞得好不好,关键在于党务工作者素质的高低。因此,要抓住基层党务干部业务素质偏低这一薄弱环节,进一步加大对基层党务干部的教育、培训力度。一要建立基层党务干部培训制度,实行党务知识考试考核的办法,通过举办各类培训班,强化业务知识学习,提高基层党务干部的业务素质。在此基础上,培养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乡镇组织员队伍,在区委组织员办公室的具体指导下,负责督促、检查、指导各基层党组织的发展党员工作和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二要因“村”制宜,分类指导,不断提高农村发展党员工作水平。要对多年未发展党员的支部进行深入调查摸底,找出原因,进行综合治理,对症下药,努力消除各种不良因素的干扰,促进发展党员工作逐步实现良性循环。三要从发展党员工作程序上对党支部加以指导,逐步提高党支部的业务能力,提高发展党员工作效率。要在每年农村党支部书记的培训时增加党风教育、忧患意识教育和发展党员工作程序方面的内容。
3、抓培养,着力加强农村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的跟踪教育,切实解决“源头”问题。“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农村入党积极分子源头不足的原因,与缺乏对其跟踪培养有直接的关系。要搞好农村发展党员工作,除了要建立一支数量较多、素质较高的入党积极分子队伍之外,还必须做好跟踪培养工作。因此,一要“疏源”,打破传统的用人观念,进一步拓宽选人育人渠道。要注意解决党员队伍中的认识问题,树立看本质、看主流、看发展的观点,不求全责备,要紧扣时代发展的需要,把握“三个侧重”:侧重提高积极分子队伍中经济人才的比例,把那些有文化、懂经营、会管理、承认党章、并愿意履行党员义务的年轻人吸收到入党积极分子队伍中来;侧重加强跟踪管理,从短期外出打工经商、搞经营管理的优秀青年中物色培养对象;侧重从身边发现培养人才,把团、妇、武中的优秀青年培养起来,使之脱颖而出,同时做好推优工作。二要“培源”,改进工作方法,切实做好培养教育工作。入党是自愿的,但不等于自然成熟,而应当靠培养成熟。要做好正面引导和宣传发动工作,积极发挥老党员的传帮带作用。对一些素质较好、事业心较强又热心家乡公益事业的重点发展对象,党支部要指定联系人加强培养教育,激发他们的政治热情,变被动为主动,变等待入党积极分子自然成熟为积极教育启迪,促使其尽快成熟。三要“清源”,突出抓好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与管理,保证党员队伍的质量。继续采取集中办班、结对子帮扶、设岗锻炼等方法,组织入党积极分子系统学习政治理论、党史党建和专业技术知识,每年应对入党积极分子集中培训不少于1次,时间不少于3天。今后,凡未经培训或考试不合格的,一般不得发展入党。同时,各基层党组织要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动态管理。每半年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一次全面考核,根据考核情况,每半年调整一次。表现突出、具备党员条件的列为重点发展对象,不具备条件的,要及时取消其入党积极分子资格。
4、抓规划,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要根据党员与群众的比例、入党积极分子与党员队伍的比例情况,着手制定农村发展党员工作三年或五年规划,明确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职责、责任追究、组织领导等内容,明确规定每个村支部每年必须培养入党积极分子,确定重点发展对象,发展新党员的数量等。今后,各基层党委发展的新党员比例,要严格执行《东昌府区2007——2009发展党员三年工作规划》(东昌组发[2007]4号)的规定,即:发展的新党员中,生产工作一线党员、35岁以下青年、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75%左右,妇女比例不低于25%,两新组织发展党员比例不低于6%。工作中必须坚持做到四个结合,即同培养农村后备干部相结合,同后进村的整顿转化工作相结合,同加强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相结合,同搞好团、妇组织推优工作相结合。要把发展党员工作列入村党支部工作目标任务中,并将其与党支部评先和年终考核相结合,与农村党支部书记星级化评定相结合,确保农村发展党员工作计划全面落实。
5、抓责任,建立和完善农村发展党员工作机制。加强农村发展党员工作,既是当前的一项紧迫任务,又是一项长远的战略措施。各基层党组织要切实加强对发展党员工作的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制,建立和完善农村发展党员工作机制。为此,一是需要区、乡镇、村三级党组织共同负责,把发展党员工作责任制落到实处。做到区委领导包乡镇、乡镇党委包村,村支委和老党员每人联系一至二名入党积极分子,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发展工作网络。要建立检查、汇报制度,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二是乡镇党委要切实负起责任,帮助督促支部做好发展党员工作。要把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列入乡镇党委书记的任目标责任制中,作为政绩考核的依据。三是明确支部书记为直接责任人,建立“不抓发展党员工作是失职,抓不好是不称职”的责任机制,提出具体要求,对“三年内没有发展党员的农村党支部书记,不能连选连任,不能评定为星级农村支部书记,党支部不能评先评优;对发展党员工作出现严重失误的村党支部书记要免职。四是建立健全各项制度,规范工作方法。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全面推行“入党积极分子两推制”、“公示制”、“责任追究制”、“票决制”、“预备党员转正答辩制”,用制度来保证发展党员工作的健康进行,使农村基层党组织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始终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