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刘轩不做刘墉的儿子,做自己
刘轩不做刘墉的儿子,做自己
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茱丽叶音乐学院高才生、散文专栏作家及主持人,音乐、时尚、娱乐达人,这是刘轩的名片。而从他多部畅销书的名字,如《Why not?给自己一点自由》《寻找自己》《放任心中的一百次流浪》中,你可能会像我一样感觉:这个刘轩,和父亲刘墉很不一样。
刘墉是刘墉,刘轩是刘轩
“20年前,不知道自己要成为谁又迫切想让大家看到自己时,我会很委屈、很讨厌这个称呼。但当我已经把自己打理得很好,就会对‘刘墉儿子’的头街彻底无感,然后笑着自我介绍:‘Hello!我是刘轩’。”
“刘墉是刘墉,刘轩是刘轩。其实我更像我妈妈。”刘轩指着坐在旁边的妈妈毕薇薇说。
“有趣还说得过去,把‘完美’换成‘噩梦’,才是我和老爸关系的真实写照!”刘轩就这样开始了对父亲的种种“控诉”„„
刘轩上初二的时候,有一次为了能交一篇图文并茂的报告,熬到凌晨两点才睡觉,结果第二天上学迟到,还没赶上他无比重视的报告展示课。刘墉为此狠狠地教训他,因为比起考试分数,他更在意是否合理规划好时间、体力和精神状态。“吃饱喝足!‘不要太累了!”这样的叮咛,刘墉从刘轩记事起就挂在嘴边。这样的唠叨,刘轩一度根本无法接受。他甚至觉得父亲“虚伪”,嘴上说“不在意成绩,健康和快乐最重要”,但实际上他和所有中国父亲没什么两样。
刘轩小学时学画画,有一幅面特别让刘墉得意,他专门买了画框将刘轩的画裱起来,放在家里最显眼的位置,一有朋友来家里他就炫耀:“看看我儿子画的画,一棵树上的两片叶子竟然不对称,这不是同龄小孩能做到的。”刘轩却觉得很丢脸,不就是想让我和他一样成为画家吗?那我就偏不。没多久,他就宣称不学画画了。
OK!那就跟爸爸一起读书、写作或者演讲。“爸爸平时嘻嘻哈哈很随和,但一跟我上课就变军官!”刘轩说,放弃画画后,父亲让他背唐诗,没按要求背或咬字不清就会挨揍,揍完了还不准哭。只能趁父亲不注意时,偷偷蹲到桌了底下擦眼泪。刘墉曾教刘轩演讲,但他有自己的一套演讲规则:哪儿要大声说出来,哪里要停顿,都严丝合缝。“讲到第几分钟时,应该听到观众大笑,什么时候该停顿5秒,跟部队军规似的,快把我逼疯了!”刘轩说,有一次为了反抗父亲,他一拳把墙壁砸了个洞。但刘墉照样无动于衷,因为那一刻他是“军官”。
但是课一上完,他立马变身慈父。他的这种教育方式,竟然有很多人推崇,刘轩觉得不可思议。“太偏执了!我爸完全可以在‘慈祥’和‘残忍’两个频道问自由切换,他自得其乐,我痛苦不堪。”但是,后来他和父亲一起演讲的视频做成光碟,竟然在台湾卖到数次断货,成为名副其实的“金唱片”。
妹妹刘倚比他小15岁,是刘墉的掌上明珠。女儿是拿来疼的,要极尽宠爱凡事满足,刘墉认为儿子、女儿的教育方式应该大不同。但刘轩却不认同,他觉得父亲对他和妹妹不同的教育方式,其实是他不同阶段自身世界观的不同体现。
父母感情再浪漫,也不能拿来当榜样
刘轩从小就和父亲处处作对,想极力摆脱他的控制和光环,高中毕业后考上了哈佛大学心理学系,并在这所举世闻名的大学一直读到博士毕业。但郁闷的是,即便在哈佛大学是佼佼者,即便后来又去闻名遐迩的茱丽叶音乐学院进修,成为音乐系高才生,刘轩依然是“刘墉的儿子”。他极力想摆脱这个巨大的阴影,但很长一段时间,却又不知道如何摆脱。直到刘轩后来遇见Canlin。
刘墉23岁时,刘轩就出生了。所以,让刘轩尽早结婚生子,也一度是刘墉的愿望。无论是在纽约还是台湾,只要有机会,刘墉都不放过给儿子物色对象的机会。几乎每个由父亲或父亲朋友介绍来和他见面的女孩,都不可避免地更对“刘墉的儿子”而不是“刘轩”感兴趣。这样的女孩,刘轩不可能为之动心。
直到2001年,刘轩才把自己切入恋爱模式。这年他已经29岁,在台北某酒吧举行的“万圣节”晚会上,他和Cardin一见钟情。从小在美国留学,两年前刚回台湾的Cardin和刘轩有很多相似之处,而且,她根本不知道刘轩的父亲是大名鼎鼎的刘墉。得知儿子终于恋爱了,刘墉立马从纽约飞回台湾,让刘轩把女友带给他见一见。第一次见面,刘墉竟然就催两人赶紧结婚。刘轩说:“我们恐怕得恋爱很长时间,恐怕哪天觉得不合适就会分手„„”
最后兴致勃勃飞回台湾“逼婚”的刘墉无功而返。从那以后,他再也不“掺和”儿子和Cardin的事儿子。
为了和女友在一起,原本在美国有很好前途的刘轩回到了台湾,自己单打独斗地开始新生活,也和常年住在纽约的父母分居两地。让刘墉无比惊讶的是,从8岁起就在美国生活的儿子,竟然慢慢在台湾闯出了一片天。做心理咨询师、替广告公司策划文案、电台当DJ、在电视台做主持人,刘轩很快成为引领台湾新时尚的先锋人士。曾经为了放弃演讲而把墙壁砸了个洞的他,竟然还在大学举行了几场反响强烈的讲座!同时他还为《苹果日报》《联合早报》写专栏。
事业风生水起的同时,刘轩和Cardin的爱情也经过8年的磨合水到渠成。2009年,37岁的刘轩结束单身生活和Cardin结婚。婚礼上,刘墉忍不住催促他:“你老爸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儿子都14岁了!”刘轩显然不给父亲面子,当着众宾客呛老爸:“我和你可不一样!我和Cardin的爱情,也跟你和妈妈的完全不一样!”
就像在事业上,从不会拿父亲当榜样而是朝着自己想去的地方走一样,在婚姻生活中,刘轩从不把父母的婚姻作为榜样来模仿。“用心,是所有幸福婚姻的共同点。除此以外,不要拿任何人当榜样,刘我而言,父亲就是父亲,而不是婚姻的榜样!”他说。
2010年6月,女儿千千出生前夕,刘轩的新书《放任心中的一百次流浪》出版。这本书一出版就成为台湾各大书店的畅销书。很多读者认为刘轩的文风和灵气遗传自老爸,但刘墉却不这么认为,觉得儿子比自己时尚、前卫和老到多了。刘轩常常会被问道:“你父母那么浪漫恩爱,他们的婚姻模式,真的没有你想借鉴的地方吗?”刘轩说:“每个人都有自己对婚姻和白头偕老的梦想和场景,但到底什么样的婚姻是好的?像我父母那样的吗?N0!人生百态,各有选择。适合你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做自己比做“刘墉的儿子”有趣得多
当然,不照搬、照学父亲的生活和婚姻模式,是意味着做更好的自己,而不是刻意要和父亲不一样。“因为,每个人都无法摆脱家族DNA的相似性,我指的不是生物意义上的DNA,而是家族价值观的传承。但是我很幸运,有个还算成功也很努力、正直的老爸。”刘轩说,他也承认和爸爸有太多的相同之处:都是自由职业者,都从事写作、演讲、画画和主持人等工作。
除此之外,父子俩有太多不同。刘轩个性更像妈妈,白由、率性、健忘、不喜欢规划。但刘墉却不是这样的,刘轩说父亲有大象般的记忆,他总是会把60年前的事情拿来说。每当这时,刘轩就会提醒父亲:“人的记忆非常不可靠。当我们回忆某件事情时,其实是上次记得的这件事的样子。久而久之,就会错得非常离谱。”
学心理学的刘轩不断给自己心理暗示:只留下美好的回忆,难过的自动屏蔽。但刘墉恰恰相反,他的画作里常常有童年心酸的回忆:饥饿、贫穷和孤单。画完后,他会刘儿子倾诉:“一画画就会想起不好的回忆,画完后,心情会更忧郁。”刘轩安慰父亲:“很多艺术家都苦哈哈的,因为苦常常能激发灵感。但是老爸,你不能因为艺术而得抑郁症。”渐渐地,刘墉也会听儿子的建议。“因为他懂心理学嘛!而且台湾人都叫他‘音乐教父’‘时尚教父’什么的。”刘墉曾在访谈节目里,这样“酸溜溜”地夸刘轩。
相比于父亲夸自己的不遗余力,刘轩对刘墉的评价显然寡淡许多。在他眼中,大作家父亲是个超级宅男,他可以几十年如一日地按部就班,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午睡,什么时候吃晚餐,写作、画画的时间分配,他都拿捏得很好。“他可以连续数月吃同样的食物,偶尔跳脚,绝不足因为食物本身,而是觉得今天做食物的人没有用心。”刘轩也很佩服父亲,能把一个很大的工程,细心地拆分成一块块,然后按部就班地完成。刘轩说,父亲最让他佩服的地方是锲而不舍的精神。“他的锲而不舍不是愚公移山,而是总有能力找到最好的办法去坚持。打死我也做不到这一点。”
刘轩结婚前,刘墉一年中有10个月都在纽约。但自从刘轩有了女儿后,刘墉回台湾居住的时间就越来越长了,父子俩住在对门,开门就能见到。2012年孙子出生后,刘墉每年在台湾居住的时间超过半年“我妈就和他不一样,她大部分时间都在纽约照顾我年迈的外公、外婆。相见不如怀念,所以我跟我妈更亲。”刘轩说。
父子门刘门住着,抬头不见低头见,刘墉会比经纪人还经纪人地给儿子很多建议,但已然不再是板着脸下命令,而是小心翼翼地跟刘轩商量。每当这时,刘轩也会问自己:“当我的孩子们长大,我是不是也会像我爸这样婆婆妈妈?因为以我的切身体验来看,这样的父子关系还挺有趣的。”
当然,尽管口口声声说自己和父亲有太多不同,但就如刘轩自己所言,每个人都无法摆脱自己的家族DNA,所以他和父亲一起合著了《奋斗书:刘墉父子谈人生》,近几年来也常常和父亲一起上台演讲。虽然父子俩一个正一个邪,演讲风格迥异,但却是默契十足。
时隔多年,刘轩总是想起很小的时候,父亲和自己一起跑步、在空旷的草坪上丢飞盘、在郊外的湖边打羽毛球。刘轩说:“1991年,爸爸带我来大陆演讲,我们一起走过了很多城市,他每天都给我讲一箩筐的人生大道理。但是很奇怪,我现在一点都不记得了”
真正能留在孩子记忆深处,并成为他们成长路上最美好的部分,到底是什么?是儿时在一起的时光,是没有说教、训斥,简简单单如朋友一起玩乐的时光。刘轩说,这也让他在做了父亲后,每剧都会抽出一天作为“family day”(家庭日),和妻子带两个孩子去运动,看他们在草地上自由奔跑,和他们一起慢慢地骑脚踏车的时光,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但却又美好得无与伦比。这就够了,至于其他,孩子将来成为什么样子,他们会从事怎样的工作,会找怎样的伴侣过一生,刘轩说:“完全由他们自己做主和选择。我会和我爸爸一样,不去干涉而全由他们跟随自己的内心。”
董岩据《婚姻与家庭》整理
第二篇:刘墉超越自己读后感
《超越自己》是作家刘墉写给刚考上纽约史岱文森高中的儿子刘墉的一百一十六封书信,信中针对而这些每日生活所遭遇的事件加以发挥及引导,寄理于情的的字字句句,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教会,期许,刘墉超越自己读后感。
超越自己,这句简单的话概括出来了所有成功人士的秘诀,他们有勇于超越自己的冲劲。那么为什么大多数人都不能成功呢?因为他们难以把喔机会,因为拖延的毛病﹔容易满于现状,没有更高的理想﹔不敢面对未来,因为缺乏信心。为什么不能成功?一句话,因为不能超越自己。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超越自己的经验,在幼儿期,没有人比我们走路,我们却是这自己站立,不断站立,不断跌倒,不断站起,不断试步终于能从爬的阶段,走入走的时期。然而,我们对此也不满足,又要学习跑。那么为什么在我们能早,能跑,能写,能说之后,却丢掉了自己原先具备的不断超越的冲劲呢?
因为这是上天的安排,让我们在具备了谋生能力后,就很少有继续超越的想法。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安心做一个普通的凡人。
只有少数人会说﹕“我不要做一个普通人,我要超越自己。”于是,在这种努力与信念下,他们将自己提升了并且随着不断地超越,他们做出了世人无与伦比的成就。他们就是前面说的那些成功人士。
所以刘墉说﹕“在整个奋斗过程中,我认为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尤其是那些收受尽呵护的年轻人,为了独立面对未来,他们必须战胜自己的惰性和依赖心。这种毛病若不根除,无论在父母的逼迫下成绩,功课有多好,将来都难以成功。……这个世界是不等人的,它残酷得甚至不能给失败者一点点的同情……你必须成功,因为你不能失败!这是一句莫名其妙的话,却给人耐人寻味的道理。
我用三句话概括了这些内容﹕超越自己与生俱来的弱点!
创造自己个人的风格!
肯定自己是个不可或缺的存在!
假期中,闲来无事,我就在网上看了一部刘墉先生的“处世学”代表作——《点滴在心的处世艺术》。刘墉,相信大家对他都不陌生,《点一盏心灯》《超越自我》《人生的真相》等作品我们耳熟能详,在《读者》之类的文学杂志上也常常能看到他的大作。我刚刚看到这部书的内容时,就被其中的内容深深吸引了。在这本书中刘墉先生透过十五个生动的实例,谈了在这个尔虞我诈的社会,该怎么迂回前行、欲擒故纵,以退为进,大智若愚,读后感《刘墉超越自己读后感》。这本书虽然语言辛辣,但辛辣的有大智,能教大家怎样以处世技巧创造“双赢”甚至“都赢”的局面。虽然我们工作的环境没有书中那样复杂,我们的人际关系也不需要像他们那样勾心斗角,但其中的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我们也还是需要的。
比如说书中讲到这么一段:最近在台北,有一天我去银行办事,旁边来了个中年女士,也在询问事情,鼻子旁边粘了一大块鼻屎,她居然不自知。
我正想是不是该提醒她,却见里面的小姐回身抽了一张面纸,然后笑嘻嘻地对那女人说:
“来!如果您不介意,我帮个小忙。”
那女人还没会过意来,小姐已经一伸手,把她脸上的鼻屎擦掉了。
“有脏东西吗?”女士诧异地问银行小姐。
“没什么啦!没什么啦!”小姐笑笑。
请问,为什么银行小姐不提醒那女人:“您脸上有鼻屎”再送给她一张面纸,让她自己擦干净?
为什么她帮了忙,擦掉那么一大块鼻屎,却又说“没什么啦”?
处世的艺术是双向的,从正面想,你要避免别人见到自己不光彩的时候,好比早上没化妆或晚上卸了妆,就不出门。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想,则应该避免在这个时间去敲人家的门。
千万别以为朋友不如意,由公司大老板变成卖蚝仔煎,你呼朋唤友去吃,是照顾他生意。
你先要想想他的个性,想想跟他的交情,免得他非但不感激你,还觉得你在损他;改天他东山再起,可能避免跟你往来。
心知肚明就别说了。
遇到以上这种情况,我好像也只能想到直接提醒她脸上有什么脏东西。如果跟对方关系比较好,会伸手帮她擦干净,但也会顺便告诉她我为她做了什么,以便令她对我感激涕零。但从来不会想到还有另外的方式,既能避免尴尬,又能真心帮到别人。再反思我们的工作,有的时候,我们会严厉指责学生的常犯的过失,而不去顾及这样是否伤害了他们的尊严。如果我们也能像这位银行小姐那样,处处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从他的角度来为他做点什么,也许这位学生的进步会大一点。
处世的艺术有时候就这么简单,如同书里说的“接线生、接待人员”的礼貌,当侍者把汤不小心弄到你身上的反应,为别人做伴郎、伴娘和招待时应有的考量;乃至在公园里为了避免尴尬而做的回避;以及身处弱势时,怎样顾全大局、忍一时之气。也强调了“骂人容易,赞美人反而要小心”的道理,以及“以退为进”,主动把可能引人误会,或对自己不利的情况“摊开来”的技巧。可以说这本书的内容,有轻的,也有重的。在平常微不足道的小事后面,都可能有个大大的处世哲学;而当那哲学运用巧妙的时候,则成为一种艺术。就像《翠玉罗生门》里,大家都赢了,没有人输。
希望这本书能够带给您“点滴在心”的会心一笑,也希望它能教您几招“使最多人获利、最少人受伤”的处世艺术。
第三篇:刘墉超越自己读后感
刘墉超越自己读后感
去年,闲暇之余读了两本书,其中最为感动的是台湾作家刘墉文集中的《超越自己》,那是他儿子考入美国着名的高中史岱文森学校时,他写给儿子的一系列信件。刘墉本意是启发儿子怎样面对艰险横逆的环境和未来的挑战,教他怎样发挥潜能,超越自己!对于以为人父、四十不惑的我来说不仅是收获了教育儿子的良方,更收获了做人的道理。
“你不能失败”是他写给儿子的信件之一。文中引用西方哲学家赫伯特的话:“一个人如果二十岁时不美丽,三十岁时不健康,四十岁时不富有,五十岁时不聪明,就永远失去这些了。”也就是说,这个世界是不等人的,时间是不等人,如果在你年轻的时候该耕耘的时候不去拼搏,那么在你该收获的时候也会一无所有。
这篇短文也在我原本平淡如水的心绪中激起了层层浪花,使我这十多年来日渐麻木的心有了再度振作的欲望,让我感觉到尽管单调的法警工作很多年没什么变化,但社会是不断变迁和飞速发展的,即使工作内容没变化,但是侦查工作的方式在不变化、侦查设备在不断更新,如果不学习理论、不掌握技术,就不能适应提高检察工作技术创新的要求,那就是一种落后,是一种失败。犹如作者所说:“马断了腿,当然还能活!但是身为一匹马,不能跑了,就算活着,又有什么意义?”
态度决定一切。态度决定你的语言、语言影响的行为,行为结果决定你的思维,思维影响你的态度。做为一名老法警,曾经崇高的理想和澎湃的激情,已随时间消磨殆尽,对待工作的态度平平淡淡,犹如“断了腿的马儿”。想想七十多岁的老人尚有考上大学的,我才四十没有理由不为自己的理想奋斗。对待人生就是要有不懈的努力与强烈的责任感。我要在法警技能上有所突破、在侦查方式上有所提高、在日常的检察工作中有所创新,实现自己曾经的理想,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人生最强的对手,不一定是别人,而可能是我们自己!面对安逸的生活,我满足现状、不思进取。因为有着“铁饭碗”能吃“皇粮”,我就没有忧患意识、迷失前行的方向!而刘墉的文章中总是有许多励志和心理辅导性的东西,总是能提出许多不凡的见解,让人看了就觉得备受鼓舞,振奋人心,看了就觉得生命应该活出精彩!是刘墉的字字珠玑,告诉我如何对待自己,如何对待家人,如何对待纷杂的社会。告诉我的孩子如何战胜自己的惰性,克服依赖心理,找到自己前行的人生目标,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人生最强的对手,不一定是别人,而可能是我们自己,在超越别人之前,先得超越自己!
第四篇:《祝你好运》(刘轩)
《祝你好运》(刘轩)
1.提出问题:幸运是什么?为什么有人能长久的幸运?
2.分析问题:通过论证分析,懂得延迟满足的人容易获得人生的幸运。
3.解决问题:幸运的人不是与困难直接和强制的对抗带来幸运的结果,而是柔和、灵活而有创意的地战胜困难的过程。
幸运,幸运是什么?今天走在马路上,你捡到了钱,幸运。今天你买彩票,中了头奖,非常幸运。不过当然,我希望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幸运不是偶然跟短暂的,而是能够延续一辈子的,从而形成为所谓的幸运的人生。那这是什么呢?不过首先,先要跟各位讲一个很残忍的心理学实验,事情发生在1970年,一位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教授,doctor Walter Mischel,他找了500多位5岁大的小朋友,各别来到实验室,他一个一个陪他们玩,然后跟他们聊天,让他们熟悉这个环境,然后觉得时间差不多的时候,他就从口袋里面拿出一个软糖,这个我们这边俗称棉花糖,松松软软白白天天入口即化,孩子看到了,眼睛都亮起来,然后教授就说:“我有一些事我要先出去一下,那这个软糖呢,先留在这边,如果你可以等到我回来再吃的话,我就再送你两颗,说着他就把两颗的奖品拿出来,也放在孩子面前,旁边有一个按铃,如果你真的忍不住的话,就按那个铃,对不起,你就只能吃一颗。好,了解了吗?拜拜~”说着他就走了。这一出去啊,就20分钟,很多的小孩,其实他们都忍不住,没过几分钟都崩溃了,有一些先吃了再按铃,可是呢,偏偏有一些小孩,他们能够忍到20分钟,一直等到教授回来,开开心心的拿着软糖回家,奇妙的事情发生了,过了几年当这个教授做追踪研究的时候,他发现,当年这些能够忍得最久的这些孩子,他们的入学考试分数远远超过他们的同学:到了社会,他们的事业比较顺利:到了中年,他们的婚姻比较幸福,他们的身体比较健康。换句话来说,他们得到了比较幸福的人生。
很多人一听到这个研究就说,啊~原来如此,原来幸运的关系就在于一个自制力,那好,那我就摆一大堆软糖,孩子,你过来,你看这些软糖是不是,不准吃!不准吃告诉你,一定要忍着,因为成功的人生就是要忍耐!真的有很多的虎爸虎妈,他们就拿这个研究作为他们斯巴达式的教育的背书。
40多年过去了,最近这位教授他实在是忍不住了,他出来公开发言,她说,“对不起,各位,你们可能都误会了,当年我做这个个研究,最关键的不是看这些孩子是否能够抗拒诱惑,而是他们如何抗拒诱惑,”他发现能够忍到20分钟的孩子,他们往往都有一些绝招,举例来说,其中有一个小女孩,他一开始的时候两只眼睛蒙住,根本不让自己看到,可是呢,又忍不住,还是要偷看一下,这个时候呢,一只手慢慢这样伸出去了,然后又慢慢缩回来,然后告诉自己说,嘘~NO NO NO NO另外一只手慢慢又伸出去了,然后要按铃按铃,这个时候呢,右手开始阻挡左手,两只手僵持在这上面,一直都不动,然后呢,她就笑了。好像觉得自己滑稽一样,又安慰自己说,没事,没事,没事,待会再吃,待会再吃,然后她转身开始自己跟自己唱歌,她这样子自导自演,然后这么精彩,这么挣扎,这么可爱的一种演戏,其实也不是演戏,是真正的挣扎,让所有的研究人员都想要为她鼓掌。
也的确,一次再一次的,这位教授发现,那些真正能够考验的孩子,他们靠的不是一个单纯的忍,而是他们能够灵机应变,在适当的时候,能够用到一些创意的方法,而当他们长大之后,正是这样子的一个灵活思考,加上创意,加上幽默感,让他们能够交到较多的朋友,让他们可以克服各种困难,让他们获得更强的自信,有了自信更愿意面对挑战,面对更多挑战,获得更高的成就,于是一个正面循环发生了,造成了更幸运的结果……
第五篇:刘宇轩读书笔记
如果那两个字没有颤抖
我不会发现 我难受
怎么说出口 也不过是分手 如果对于明天没有要求
牵牵手就像旅游
成千上万个门口 总有一个人要先走 怀抱既然不能逗留
何不在离开的时候
一边享受 一边泪流
十年之前
我不认识你 你不属于我我们还是一样 陪在一个陌生人左右 走过渐渐熟悉的街头
十年之后
我们是朋友 还可以问候
只是那种温柔 再也找不到拥抱的理由 情人最后难免沦为朋友
怀抱既然不能逗留
何不在离开的时候
一边享受 一边泪流
十年之前
我不认识你 你不属于我我们还是一样 陪在一个陌生人左右 走过渐渐熟悉的街头
十年之后
我们是朋友 还可以问候
只是那种温柔 再也找不到拥抱的理由 情人最后难免沦为朋友
直到和你做了多年朋友
才明白我的眼泪
不是为你而流 也为别人而流
内容概述:
一天,小男孩贝尔托回到家,发现家里和平时有些不一样,所有的地方都黑着灯,没有一丝光亮。由于心里的恐惧,他想象着满屋子都是狼,就等着把他一口咬住。所以,他动用所有感官,胆战心惊地辨别着屋予里的情景。最后,贝尔托发现,今天家里的不同只是亲人朋友们要给他一个惊喜,因为今天是他的生日。随着灯光被再次点亮,贝尔托发现,自己被欢乐和祝福包围着,他想象中的那些恐怖的狼立刻不见了踪影。
精粹语言摘抄:
夜晚将它的四肢从窗户塞了进来„„整个家就像掉进了一口深井„„仿佛世界上所有洞穴的黑色都充溢在他住的这个家里„„”
光明来了,他的眼睛看到了彩带,他的耳朵听到了“生日快乐,给你一个惊喜!”他的鼻子闻到了燃烧蜡烛的气味,他的嘴巴塞满了黑色的巧克力。
读书感想:
我以前写过生日日记,也看过很多的生日的故事,可是从来没有看过《贝尔托和狼》这样有创意的生日故事。
发挥想象吧,有想像力的人才能写出《贝尔托和狼》这样的生日故事!动员身体的每一个部份吧!用它们去体会去感觉吧!只有充分发挥它们的能力,才能写出《贝尔托和狼》这样的生日故事!写出好的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