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解读易经(第二十五卦)——无妄卦(全部)
解读易经(第二十五卦)——无妄卦(全部)
解读易经(第二十五卦)——无妄卦
二十五、无妄卦 无妄卦是《易经》中的第二十五卦,本卦为异卦相叠(震下乾上)。上卦为丕丕乾,乾为天为刚为健,下卦为震,震为雷为刚为动。动健相辅,阳刚充沛,天空鸣雷,震动万物,人心振奋,大有作为。但须遵循正道,不可妄行。所以卦名曰“无妄”。“无妄”就是不妄为、不乱动。这个卦象上面是天、下面是雷,天上打雷。老人们经常说,你要是做坏事,天雷就会劈你。你们可以想象一下,天上乌云密布、电闪雷鸣,下面的万事万物能不害怕吗?能不惊恐吗?天是通过雷这种形象来展示它的威力,展示它的惩罚能力的。“无妄”相对应的词当然是“有妄”,这一卦既讲到无妄,也讲到有妄。“无妄”,真实、正当、合理,与有妄之荒谬、不正当、不合理相对。就客观事实的层面而言,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都有其存在的真实性、正当性,因而也都可称之为“无妄”。然而,这些现存的事物经常违反人们的价值理想,不符合人们的主观期望,不愿接受而又无可奈何,显得荒谬、不正当、不合理,称之为有妄。在人们的生活遭遇中,经常会碰到这种事实与价值、现实与理想矛盾冲突的情况,比如“无妄之灾”、“无妄之疾”,就是典型的事例。既然现存的事物都是合理的,都是“无妄”,何以我所遭遇的不是幸运而是灾祸,不是健康而是疾病?对于这些不幸的遭遇,人们虽然要当做既成的事实被迫无奈地接受,同时也要立足于阴阳哲学的高度正确地对待,适当地处理,使得此二者的矛盾冲突不过分激化,能够得到较为妥善地解决,这就是无妄卦所讨论的主题。
25.1 无妄:元亨,利珍。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白话 无妄卦:嘉美通泰,卜问得吉兆。行为不正当,则有灾殃,有所往则不利。解读 无妄,卦名。无妄,《说文》:“妄,乱也。”无妄,不可妄行非正之意。无妄卦,假如不妄为,那么一开始就亨通,有利于所问的事。假如不守正道,那就有灾祸。再前行的话,肯定是不利的。25.2 《彖》曰:无妄。刚自外来而为主于内。动而健,刚中而应。大,亨以正,天之命也。“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无妄之往何之矣?天命不佑,行矣哉? 白话 《彖辞》说:无妄,外卦为乾为阳,阳刚之象自外而来,渐侵入内;内卦为震,初爻为阳,以初爻为主而定震卦的性质。下卦为震,义为动,上卦为乾,义为健,所以说无妄之卦具有“动而健”的品德。九五阳爻居上卦中位,有刚中之象,六二阴爻居下卦中位,处和应之地。元大、亨通、珍正,恰是天命所在。“行为不正当,则有灾殃,有所往则不利”,就是说妄行非正无路可通。上天不加保佑,还能行得通吗? 解读 “刚自外来”句,无妄之卦,外卦为乾,乾为纯阳纯刚;内卦为震,初爻为阳为刚,内卦之刚来自外卦,所以说“刚自外来。”又,易卦通例阳卦(震、坎、艮)为一阳爻而二阴爻,阴卦(巽、离、兑)为一阴爻二阳爻,阴阳之分以一爻为定。震之为阳,以初九阳爻为定。此为主爻,所以说为“主子内”。无妄卦的总体形势,元亨利珍,是极为有利的。从卦爻结构看,震下初九之阳爻为“刚自外来”,统率二阴,成为内卦的主宰,象征柔邪之道的消失。下卦震为动,上卦乾为健,“动而健”,象征刚直之道的通达。九五刚而得中,与六二柔中相应,“刚中而应”,象征阴阳刚柔协调配合。这种优化的组合,“大亨以正”,如同乾卦《彖传》所说“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万物由此而各得其性命之正,称之为“天之命也”,也就是无妄。所谓天命是支配万物的客观规律,无妄是万物在天命支配下的存在状态,自然而然,本来如此,无思虑,无目的,对人的吉凶祸福漠不关心,然而人却要根据自己所遭遇的吉凶福祸做出价值的评估,并且在行为方式上做出相应的选择,这就产生了天命之本然瑟人事之当然、事实与价值、现实与理想、必然与自由、无妄与有妄等等一系列的矛盾。“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正”是合乎客观规律的正道,“匪正”是违反客观规律的不正之道,“眚”是灾祸,违反客观规律,不行正道,必然会有灾祸,不利于有所行动。这么说来,“无妄之往,何之矣?天命不佑,行矣哉”?生活于无妄之世,究竟何去何从,能有一个正确的行动方向吗?假如得不到天命的保佑而盲目行动,又怎能达到预期的价值目标?因此,关于行动方式的选择,履行正道可以“大亨以正”,不行正道则会带来灾祸,“正”与 “匪正”是检验其是否正确的确定性的标准。25.3 《象》曰:天下雷行,物与,无妄。先王以茂对时育万物。白话 《象辞》说:本卦上卦为乾为天,下卦为震为雷,天宇之下,春雷转动,万物萌发,孳生繁衍,这是无妄的卦象。先王观此卦象,从而奋勉努力,顺应时令,保育万物。解读 与,高亨认为:“读为舒,伸展也。” 茂,高亨说:“读为懋,勉也,努力也。”对,焦循说:“对,犹应也。”对时,犹言顺应时令。无妄卦上体乾为天,下体震为雷,雷行天下,阴阳交和,万物各得其性命之正,其存在状态全部真实、正当、合理。整个自然界呈现为一派和谐、愉快、无妄的图景,有“天下雷行,物与无妄”之象。“与”是“皆”的意思。先王观此卦象,推天道以明人事,不敢恣意妄为,而是遵循自然运行的法则,在无妄之世行无妄之道,发扬“天工人其代之”的主观能动性,顺合天时,养育万物。
25.4 初九:无妄往,吉。《象》曰:无妄之往,得志也。白话 初九:不要妄行非正,吉祥。《象辞》说:没有悖妄的行为,由于所有行动受到意志的控制。解读 初九,一开始心里就不要想着我有权威,就可以去妄为了,这种想法不能产生。也就是说一开始就要改变思维模式,改变价值观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无妄。25.5 六二:不耕,获;不菑,畲。则利有攸往? 《象》曰:不耕,获,未富也。白话 六二:不耕种就想收获,不开荒地就想种熟地。这些妄谬的行径怎能有利?《象辞》说:不耕种而想收获,这种空妄的动机不能带来财富。解读 菑、畲,《尔雅?释诂》:“田,一岁曰菑,二岁曰新田,三岁日畲。”菑,犹言新开荒地。畲,熟地。六二,不要想着为了富贵去开垦,去耕种,去收获,这样的话才有利。否则,光想着怎么富贵,然后为了富贵才去劳动,那反而得不到利。这句话是非常有哲理的,有的东西你越想得可能越得不到,越不想得却往往得到了。也就是说不要目的性太强,不要太执着,心里执着了往往就“妄为”。这个六二爻是又中又正,本身就是有利的,它没有去妄做,守的是正道,走的是中道,因此“利有攸往”,不去谋富贵却能富贵。
25.6 六三:无妄之灾。或系之牛,行人之得,邑人之灾。《象》曰:行人得牛,邑人灾也。白话 六三:意外的灾难。比喻说有人将牛系在不该系的地方,行人顺手牵牛获意外之得,邑人失牛受到意外之灾。《象辞》说:行人意外得牛,邑人意外蒙灾。解读 妄。《释文》引马、郑、壬肃皆云:“犹望。”无妄,犹今言没有想到。无妄之灾,即意外之灾。六三,没有妄为却无缘无故碰到灾祸,原来是被偷的缘故。本来好好的,走得也很正,却被偷走了一头牛,一头牛对一个农家来说那可是一件大事。表面上看起来这种灾祸是值得同情的,然而认真想一想,这叫“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肯定有做得不对的地方。你看它居在下卦的最上位,既不正又不中,不按中正之道来做事,当然会有灾。虽然没有妄为,但内心是不中不正的,因此同样有灾祸。固然无妄看起来是一种行为,但说实话一个人的行动来源于他的内心。也就是说,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决定了他的行为方式,即使你行为上没有这样去做,但思维是不中不正的,也同样会招来无缘无故的灾祸。这告诉大家思维方式的重要性。25.7 九四:可珍,无咎。《象》曰:可珍无咎,固有之地。白话 九四:称心的占问,没有灾难。《象辞》说:具有珍正的品德,没有灾难,理应如此。解读 可,可心,称心。可珍,称心的珍卜。《象辞》释“珍”为珍正,与经意有别。九四,这一爻不正,但它却要去守正,由于它是一条阳爻,阳爻具有这样的能力。六三爻想正正不起来,到九四爻时它可以去守正道,因此没有灾祸。
25.8 九五:无妄之疾,勿药有喜。《象》曰:无妄之药,不可试也。白话 九五:患意外之病,不要忙乱服药,自可痊愈。《象辞》说:出人意外的药物,不可随燕服用。解读 九五,没有去妄做却生病了,这是不好的事情,但病不用吃药就能治好。这里边有悲有喜,有凶有吉。由于九五爻是又中又正,而且居在最尊贵的位子上,还跟下边的六二爻相应,所以它固然有些灾祸,然而最终能化解。这说明了守中道、守正道和时位的重要性。25.9 上九:无妄行!有眚,无攸利。《象》曰:无妄之行,穷之灾也。白话 上九:不要胡作妄行!将有灾殃,没有好处。《象辞》说:谬妄的行为,是绝望无聊的表现。解读 上九,为什么这条爻是凶爻呢?由于走到头了,再往前进就很危险。总结 《易经》中的无妄卦很有意思,六条爻没有一条是“妄”的,都是“无妄”,但却是有吉有凶。初九爻是无妄之往,六二爻是无妄之耕获、葘畲,六三爻是无妄之灾,九四爻是无妄之珍,九五爻是无妄之疾,上九爻是无妄之行。都没有妄做,但为什么有吉有凶呢?主要原因就是时位不同,专心不同。初九爻的时位是个刚爻,因此它是吉的。六二爻、九五爻都是又中又正,也都是吉祥的。六三爻的时位不中不正,时位不好,因此有凶险。上九爻不中,而且到头了,到最高位了,高而无位,也有凶险。这就告诉大家做事情除了不要妄为之外,更重要的是审时度势,识时务者为俊杰。此外,大家的心里还要守正道,假如“匪正”就有“眚”。按照儒家的说法,就是要符合礼节。孔子曾说过“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假如不守正,就会有灾祸。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尽管履行正道也得不到天命的保佑,反而遭碰到与自己的价值期望严重背离的“无妄之灾”、“无妄之疾”,这又如何对待呢?应该看到,这些纯属意外的无意偶然,无意偶然中自有必然,无法避免,只能沉着冷静地接受,并且进一步探寻明智的对策。孟子曾说:“难道命也,顺受其正。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桎梏死者,非正命也。”由于天命支配一切,必须遵循,不能违反,因而人事之当然应当顺应天命之本然。假如事实与价值、现实与理想发生了矛盾,问题往往不在于客观,而在于主观,即令履行正道不幸遭碰到“无妄之灾”、“无妄之疾”,也要以清醒的理性坦然面对,保持一个平常的心态。这就是君子处无妄之世,应当奉行的无妄之道。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微信 豆瓣 人人网 开心网 Facebook Twitter LinkedIn 取消
第二篇:解读易经(第三十二卦)——恒卦(全部)
解读易经(第三十二卦)——恒卦(全部)
解读易经(第三十二卦)——恒卦
三
十二、恒卦 恒卦是易经下经中的第二卦,总的第三十二卦。本卦为异卦相叠(巽下震上)。上卦为震,震为雷,下卦为巽,巽为风。从自然界看,风雷激荡,使宇宙常新。从社会解读看,震为阳,巽为阴,阳上阴下,正像君贵民贱,男尊女卑,所谓永恒不变的纲常。“君子”应该坚守此道,持之以恒。所以卦名曰恒。“恒”是恒久的意思,指事物存在的一种稳定平衡正常的秩序。这种秩序是在阴阳推移变化交相感应的过程中所形成的,脱离了变化的过程,不会有正常的秩序,假如没有正常的秩序,变化就处于混乱无序的状态,因而恒与动、常与变结成了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保持了必要的张力。恒久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在变化中趋于稳定平衡,唯有稳定平衡,事物才能恒久而不已地持续发展。关于这种恒久之道,《系辞传》作了全面的表述:“《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恒卦继咸卦发展而来,咸卦侧重于从阴阳交感的角度讨论“变则通”,恒卦则是侧重于从稳定平衡的角度讨论“通则久”,这两卦的共同的着眼之点就是一个“通”字,所以咸卦谓之“咸亨”,指失事物之相感有亨通之理;恒卦谓之“恒亨”,认为恒之道可以亨通。所谓“通”,其实质性的含义指的是阴阳两大势力交通往来,双向互动,协调交济,相辅相成,这既是自然系统和社会系统所达成的理想状态,也是持续发展、变化日新的动力之源。这种亨通之理,内在地蕴含于咸、恒两卦的卦爻结构之中。就恒卦而言,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这就是《彖传》所说的,“刚上而柔下,雷风相与,巽而动,刚柔皆应”。第一,恒卦巽下震上,震为长男阳刚,巽为长女阴柔,“刚上而柔下”;咸卦艮下兑上,兑为奼女阴柔,艮为少男阳刚,“柔上而刚下”。看来咸、恒两卦的组合结构不同,刚柔上下的位置相反,说实话其中共同贯串了一条交通往来、双向互动的亨通之理,只是在处于交感之时,变而求通,少男应当本着和谐悦乐的原则主动向长女追求,以男下女,交感的过程才能顺利进行。一当长男长女结为夫妇,组成家庭,就应当本着稳定平衡的原则,男在女上,男主外,女主内,建立正常的秩序。固然如此,秩序由和谐而生,交感之情是第一性的,男上女下之序是第二性的,所谓恒久之道,其根本精神在于恒久于通,唯有通才能久,能通则不能久,所以恒卦在阐明了“刚上而柔下”的秩序性的原理之后,又着重从三个方面反复阐明交相感应以求通的和谐性的原理。第二,“雷风相与”,震为雷,巽为风,雷震于天,风行于地,风雷激荡,交相感应。第三,“巽而动”,下巽顺,上震动,这种交相感应的过程,阴顺阳,阳顺阴,动而无违,配合默契,和谐融洽。第四,“刚柔皆应”,恒卦六爻,初与四应,二与五应,三与上应,阴阳刚柔全都结成了交相感应的关系,是一种优化的组合。由此看来,假如没有交相感应作为动力之源,在动态的过程中保持平衡,所以“利有攸往”,“终则有始”,“恒久而不已”。《彖传》进一步联系到天道与人事阐明这种恒久之道,“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时变化而能久成,圣人久于其道而天下化成”。因此,咸恒两卦互为体用,秩序与和谐结为一体,应当合而观之,不仅要观其所感以见天地万物之情,而且要观其所恒以见天地万物之情。
32.1 恒:亨,无咎,利珍。利有攸往。白话 恒卦:通达,没有过失,吉祥的卜问。有所往则有利。解读 恒,卦名。恒,《说文》:“恒,常也。” 32.2 《彖》曰:恒,久也。刚上而柔下,雷风相与,巽而动,刚柔皆应,恒。恒“亨无咎,利珍”,久于其道也。天地之道恒久而不已也。“利有攸往”,终则有始也。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时变化而能久成,圣人久于其道而天下化成。观其所恒,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白话 《彖辞》说:恒,就是恒久的意思。恒卦的上卦为震,震为雷,性为刚;下卦为巽,巽为风,性为柔,上刚下柔,雷风相交,这是恒卦的卦象。谦逊而且敢为,是恒卦的品格。同位之爻刚柔相应,是恒卦的基本结构。恒卦的卦辞说:“通达,没有过失,吉祥、珍正”,恰是由于君子坚守正道,恒久不弃。卦辞说:“君子出行获利”,终则又始,至而又返,恰是体现了天地之道恒久不已的义理。日月运行遵循永恒之道,所以光辉不息;四时运行遵循永恒之道,所以季节变化永不停息,圣人福国利民,坚持不懈,则可以教化天下,移风易俗。人们只要能洞察宇宙间一切事物的永恒规律,就可以了解天地万物瞬息万变的情况。
解读 巽而动,上卦为震,震义为动,下卦为巽,巽义为逊。因而本卦具有谦逊而又敢为的义蕴。刚柔皆应,本卦初六为阴爻,为柔;九四为阳爻,为刚,初,为下卦第一位,四,为上卦第一位,是为同位爻,两爻刚柔相应。九二为阳爻,为刚;六五为阴爻,为柔。又,九三为阳爻,为刚;上六为阴爻,为柔。九二与六五同位,分居下卦与上卦的中位。九三与上六为同位,分居下卦与上卦的上位。它们都是刚柔相应。高亨说:“'天地之道恒久而不已也'一句与'利有攸往,终则有始也'一句当互移其位,盖传写之误。'终则有始'之有读为又。” 32.3 《象》曰:雷风,恒。君子以立不易方①。白话 《象辞》说:本卦上卦为震,震为雷,下卦为巽,巽为风,风雷荡涤,宇宙常新,这是恒卦的卦象。君子观此卦象,从而立于正道,坚守不易。解读 方,孔颖达说:“方,犹道也。” 雷震于天,风行于地,分别看来,变化不定,动而无恒,然而合而观之,“雷风相与”,雷动风随,此感彼应,交相激荡,往来不穷,其中自有一种恒久之道。君子观此卦象,应当从“雷风相与”的双向互动中全面领会恒久之道的底蕴,运用于立身处世,做到“立不易方”。“方”就是方正、规范、原则,也就是必须始终坚持的恒久之道。然而,这种恒久之道并非一成不变僵化凝固的教条,而是建立在交相感应的基础上,审时度势、通权达变、正确处理各种复杂矛盾的关系使之会通整合的指导性的原则。因此,恒久之道与变通之道是一种辩证同一的关系,原则性与灵活性应当有机地结合,无论是知常而不知变或是知变而不知常,把二者割裂开来,在实践的具体层面都会导致不利的后果。就总体形势而言,恒卦是个吉卦,“恒亨无咎”,“利有攸往”,然而卦中六爻无一爻全吉,后果都不是太好,根本原因就在于割裂了二者的关系,犯了不同程度的错误。通过对具体情况的具体分析,从错误中汲取教训,可以使我们更加切实地领会“立不易方”的恒久之道,用来指导我们的实际行为。
32.4 初六:浚恒,珍凶,无攸利。《象》曰:浚恒之凶,始求深也②。白话 初六:掘进不止,卜问凶险,没有什么好处。《象辞》说:掘进不止之所以凶险,由于冒险求深,必遭崩塌之祸。解读 浚,挖土。浚恒,恒浚的倒装,犹言不停地挖土。始,高亨说:“始,疑借为殆。《说文》:'殆,危也。'”这里指冒险,用如动词。“浚恒”就是“恒浚”,是一个倒装句,字面含义为不断地挖掘。不断地挖掘什么呢?作者没有说,结合作者在井卦中以“井”喻国家财政收入的取义及后面“珍凶”的告诫语分析,这里的“浚”字应当指的是对财富的获取。“浚恒”就是不中断地挖掘财富,也就是贪得无厌的意思。不论是作为个体的人,还是作为统治者而存在,对财富的追求假如贪得无厌,就必然地会与其他人发生矛盾和冲突,从而造成不良的后果,所以作者告诫说“珍凶”,要熟悉到这种不正确的行为将会导致的不良后果。“无攸利”:这种行为不会带来安宁和利益。以此,初六爻爻辞可译为:“正如不断地挖深沟渠会使渠道崩塌而无益一样,对财富的获取也要适可而止,要熟悉到假如贪得无厌就会造成不良的后果。贪得无厌的行为不会带来安宁和利益。” 毅力和恒心是每一个成功的人所必备的性格,所以作者在恒卦卦辞中说“恒,亨,无咎。”但毅力和恒心本身没有善与恶之分,它必须与正确的观念相结合才具有价值,反之,它不仅不能给我们带来利益,还会妨碍我们的正常发展,本爻爻辞就是作者在举例说明这个问题。在当今社会中有许多人本来丰衣足食,却总感觉到比上不足,于是不知倦怠地伸手捞钱,甚至于不惜干出伤天害理、违反法律的事情出来,其结局或是怨怨相报,或是被绳之于法,这都是由于“浚恒”的原因。初六爻爻象为“ ”,观卦卦象。观就是仔细看的意思。不要盲目地“恒”,而是观前观后,要搞清楚那些事必须“恒”,那些事不能“恒”。故有此爻辞。
32.5 九二:悔亡。《象》曰:九二悔亡,能久中也。白话 九二:没有悔恨。《象辞》说:九二爻辞说没有悔恨,由于能坚守中正之道。解读 能久中也,此以九二爻位为据。九二居下卦中位,像人坚守正道。九二爻直译大意为:“悔恨消亡。”什么悔恨消亡?为什么会消亡?作者都没有说,因此,我们只能够依爻辞从初爻开始到二、三、四、五、上爻循序变化的规律,来结合初六爻爻辞和本爻爻象分析。九二爻爻象为“ ”,涣卦卦象。涣就是涣散的意思,而初六爻提出了比喻贪得无厌的“浚恒”这个话题,因此,这里的“悔亡”应当指的是涣散“浚恒”之后的结果,也就是说假如我们能够打消贪得无厌的动机,就不会发生初六爻爻辞所谓的“凶”这个让人感到遗憾和悔恨的结局。以此,九二爻爻辞可译为:“假如我们能够驱散贪得无厌的动机,悔恨就会消亡。”
32.6 九三:不恒其德,或承之羞,珍吝。《象》曰:不恒其德,无所容也。白话 九三:不能保持其德行,必然蒙受耻辱。卜问得艰难之兆。《象辞》说:不能保持其德行,反复无常,无人信任,必然落到无所容身的地步。解读 恒,常。这里用如动词,犹言坚持不懈,守旧不怠。承,蒙受。之,用如其。羞,羞辱。九三爻爻辞大意为:“不能够坚守依道德的标准行事,就会由于自己的不坚定而蒙受羞辱,要熟悉到这种行为将会产生令人遗憾的结果。” 初六爻爻辞说:“浚恒,珍凶。无攸利。”作者从物质的角度否定了“恒”,那么是不是说代表坚定的意志的“恒”就不好呢?作者现在换了一个角度,从精神的层面来谈这个问题。“不恒其承,或承之羞。”假如你不能够坚守正确的行为,而是趁波逐浪,譬如说无意偶然放纵自己,就会由于这种放纵而蒙受羞辱。“不恒其德”不是说不晓得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而是说自己明知道对与错,却不能坚守正确的行为,无意偶然会放宽原则,抱着侥幸的心理做一点不该做的事,譬如一辈子廉洁的官员,临退休时贪污一点钱就是“不恒其德”,没有坚守晚节。恰是由于没有坚持住,没有恒心,就会“或承之羞”,由于其晚节不保而受到相应的惩罚。32.7 九四:田无禽。《象》曰:久非其位,安得禽也? 白话 九四:畋猎无所获。《象辞》说:长久处于不适宜的环境,怎会有收获? 解读 田,通畋,狩猎。禽,泛指猎获物。久非其位,此以九四爻象爻位为据。九四阳爻而居阴位(第四爻为阴位)是处位不当。“禽”:飞鸟的专称。“田无禽”的字面含义就是“田里面没有偷吃庄稼的飞禽”。这句话与九二爻爻辞一样没头没脑,说实话它也是继续上一爻九三爻爻辞这个话题而谈的。九三爻爻辞说“不恒其德,或承之羞。”为什么会这样呢?由于“田无禽”,正如农田里不能够有偷吃庄稼的飞禽走兽一样,国家、社会的正常秩序不允许被“不恒其德”的人破坏。“田无禽”在此是一个非常生动形象的比喻。以此,九四爻爻辞可译为:“为什么不能够坚守道德标准的人会受到惩办而使其感到羞辱呢?由于国家和社会的正常秩序不允许被这些人所破坏,这就如农田里不能答应飞禽来捣乱一样。” 师卦六五爻爻辞说:“田有禽,利执言,无咎。”大意为:正如田中来了害鸟要驱逐一样,对待破坏社会秩序的强者,也要将其绳之于法,这样做没有过错。其中“田有禽”的禽字恰是比喻破坏社会秩序的人,以此我们晓得本爻辞的“田无禽”是以田字比喻正常的社会状态,以禽字比喻破坏这种正常状态者。
32.8 六五:恒其德。珍,妇人吉,夫子凶。《象》曰:妇人珍吉,从一终也。夫子制义,从妇凶也。白话 六五:品行一贯。卜得妇人吉祥,丈夫财凶险。《象辞》说:爻辞讲妇人操守纯洁则吉祥,这是符合从夫以终其身的道理。丈夫则因事制义,其道多方,假如以妇德来约束男子,则必遭凶险。解读 爻辞“珍”为珍卜之义。《象辞》释为“珍正'。从一终也,犹言从夫即终身从之。六五爻爻辞字面大意为:“坚持按道德的标准行事是正确的熟悉。女人有一个完满的结局,而男人的结局不好。” 这句爻辞一共两句话,前一句的含义很好理解,不好理解的是后一句的“妇人吉,夫子凶。”为什么女人吉,男人凶呢?理解这句话首先要搞清楚“妇”和“夫”的含义。“妇”和“夫”从字面上看就是家庭主妇和当家的男人,但在《周易》中,作者往往以家庭中男女之间的主导和被主导的关系,来比喻君臣、君民之间的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如小畜卦九三爻爻辞说:“舆说辐,夫妻反目。”随卦六二、六三爻爻辞说“系小子,失丈夫。”“系丈夫,失小子。”大过卦九二爻爻辞说“老夫得其女妻”等,这些爻辞均是以“夫”比喻掌权者,以“妇”比喻臣民。以此,六五爻爻辞可译为:“坚持依道德的标准行事是一种正确的认识。假如臣民都能够如此去做,国家就将会有一个安居乐业的理想局面。但假如为君者也依此而行,就将会产生不良的后果。” 这句爻辞很不顺耳,由于我们从小以来,不管是在家庭,还是在学校,或者是在社会,所受到的教育都是提倡做一个善良和正直的人,本卦九三爻爻辞也说“不恒其德,或承之羞。”提倡的也是立德,而这句话却说“妇人吉,夫子凶。”也就是说坚持道德标准这种在我们看来的真理只是对我们这些小人物的要求,并不适用于为王者。为什么是这样呢?这就是真理背后的真理,这就是历史上成功的大人物都深知的“内用黄老,外示儒术”的原创之处,这也就是《周易》及其类似的书总是神神秘秘,不得外传的原因。姜太公曾经说过:“道全为无用之事,烦忧之教。”这句话及姜太公的行为可以为这段爻辞作注。崇祯天子的命运也可以为这段爻辞作注。崇祯天子为人忠厚,言行举止完全遵守儒家的道德观念,他面对优越的物质条件,不贪荣华富贵,远离女色,勤勉于国事,其结局却是被权臣玩弄于股掌之间,搞得国破家亡,年纪轻轻地就自尽于景山,致死也没能弄明白他自己究竟错在那里?他的命运就恰是“恒其德……夫子凶”的典型事例。作者在此教导王子们的说实话是“知其白,守其黑”“以正治国,以奇用兵”的道理,是不仅要有“对朋友如春天一般温暖”的情怀,还要有“对敌人如秋风扫落叶一般”的手段。
32.9 上六:振恒,凶。《象》曰:振恒在上,大无功也。白话 上六:久动不息,凶险。《象辞》说:统治者朝令夕改,政令无常,其结果必所向无功。解读 振恒,恒振的倒装。振,振动。上六爻爻辞大意为:“动摇坚定的意志,将产生不良的后果。”上一爻说“恒其德……夫子凶。”作者怕受教者错误地理解成作王的人就不能恒,所以马上接着说:“振恒,凶。”动摇自己坚定的意志,将产生不良的后果。“恒其德……夫子凶。”并不是“恒”的错,而是缺乏灵活性的原因。“恒”本身代表了一个人坚强的意志,是可贵的,问题是我们不能将其用到“浚恒”之类损害他人利益的事情上,不能用到对坏人坏事的处理时心慈手软上,要用对对象、时间和地方。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微信 豆瓣 人人网 开心网 Facebook Twitter LinkedIn 取消
第三篇:解读易经2坤卦
解读易经2坤卦
李守力解读易经:坤卦
2010年01月30日 18:55:32初稿字数:8081 2012年6月12日 16:29:59字数:8392 2012年10月22日 14:31:46字数:9109 2012年10月26日 21:28:09字数:9218 2012年11月14日 23:58:35字数:9606 2012年12月23日 10:44:27字数:10359 2013年01月08日 22:15:35字数:10612 2013年9月6日 20:27:56字数:10752 2014年3月13日 07:27:15字数:10835解读2坤卦【2.1】 坤: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白话】
坤卦:开始,通达,唯适宜母马般的正固。君子有所前往时,若领先会迷路,若随顺才会遇到主人。利于在西南方得到朋友,而东北方失去朋友。安于正固就会吉祥。【解读】
○坤卦虽具“元亨利贞”四德,但与乾卦有不同。坤卦不是普遍的利贞,而是“利牝马之贞”。牝(pìn)马是母马,柔顺健行执于正定。亦即大地顺着天的法则健行而养育万物。朱熹《本义》:“阳大阴小,阳得兼阴,阴不得兼阳。故坤之德,常减于乾之半也。”乾为天、为君,“天子马曰龙”(《公羊传》注疏),故乾为龙;坤为地、为母,得乾马之半,故坤为牝马。
○因乾卦是主导,坤卦是顺从,坤唯有追随乾,才不会迷失。所以“先迷后得主”,先,领先行动;后,随顺行动。○西南得朋,东北丧朋:
此源于九宫洛书后天八卦图(宋人把九宫称洛书后天八卦)。依八卦的方位,西南坤为母,两侧的南方为离卦中女,西方兑卦少女,都属于阴。所以说往西南方可以得到同属于阴的朋友。东北艮为少男,两侧东方震为长男,北方坎为中男,皆是阳卦。因此往东北方,就会失去同属于阴的朋友。(见《周易密钥》:九宫洛书后天八卦图溯源)2012年12月23日 10:44:27补注:
1.以伏羲先天八卦图和帛书《连山》八卦图中,阴气始于西南,终于东北,故曰“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彖传》“西南得朋,乃与类行”,坤为阴卦,自西南至东北,阴类之行也。
2.《周易密钥·释《周易》中的“朋”》:
朋是上古贝币的计数单位,王国维先生《说珏朋》一文考释详明,学界公认:“殷时玉与贝皆货币也,……其用为货币及服饰者,皆小玉小贝而有物焉以系之,所系之贝、玉,于玉则谓之珏,于贝则谓之朋,珏朋两字于古实为一字之通用”; “故制贝玉,皆五枚为一系,合二系为一珏,若一朋。”徐中舒先生主编的《甲骨文字典》进而考释指出:“朋贝之朋,乃字之讹。”此更是学界公认的不刊之论。《诗·小雅·菁菁者莪》曰:“既见君子,锡我百朋。” 郑玄笺注曰:“古者货贝,五贝为朋。赐我百朋,得禄多,言得意也。”
古代的货币贝产地只在南洋、印度洋一带,也就是西南方向,朋贝来自西南,这是《周易》“利西南,得朋”的原始义。坤为西南,坤为朋也。
帛书《衷》(《易之义》)“乾坤之参说”篇: 东北丧崩(朋),西南得崩(朋),求贤也。帛书《衷》“坤之详说”篇:
《易》曰:“东北丧崩(朋),西南得崩(朋),吉。”子曰:非吉石(所)也。其□□要诚与贤之谓也。〔武夫〕有拂,文人有辅,拂不挠,辅不绝,何不吉之有?”
帛书《易传》中孔子解释“西南得朋”仍然带有朋贝来自西南的原始痕迹。贤,从贝。贤的本义为财宝,引申为贤人,在物为宝,在人为贤。段玉裁《说文注》:“贤本多财之称。引伸之凡多皆曰贤。人称贤能,因习其引伸之义而废其本义矣。”【2.2】 彖曰: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牝马地类,行地无疆,柔顺利贞。君子攸行,先迷失道,后顺得常。西南得朋,乃与类行;东北丧朋,乃终有庆。安贞之吉,应地无疆。
【白话】
彖传说:至广啊坤元,万物依赖它而生成,故顺承天道。坤以其厚重承载万物,德能无边无际,能包含宽厚而广大,各类物种全得通顺畅达。牝马属于大地的生物,驰行大地没有疆界,柔顺而宜于守正。君子有所往,率先行动则会迷惑而失其正道,在后随顺则能得其恒定法则。西南得到朋友,则是与同类前行,东北丧失朋友,最终将有吉庆。安于守正之吉,是因为应合地道而无边。
【解读】
○从坤卦开始,都是在卦辞之后,附上《易传》的《彖传》与《大象传》,在各爻爻辞后边附上《小象传》。
○《彖传》是孔子及其弟子裁断卦辞的,所以要一一对照卦辞看。
○元:“至哉坤元”,至是广大的意思。对比乾卦的《彖传》“大哉乾元”,“至”比“大”层面稍低。乾是“资始”,坤是“资生”;乾是“统天”,坤是“顺承天”。但乾坤都为“元”,皆是万物之元。此与《尚书》思想一脉相承。《尚书·周书·泰誓上》:“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八卦三爻即三才,上爻为天,下爻为地,中爻为人,处于中道,故“惟人万物之灵”,既然人为万物之灵,故“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上天的看法其实就是人民的看法,上天的听闻意见其实就是人民的听闻意见)。文王、周公认为人民的集体意志就是上帝的意志,这就是儒家民本主义的源头。
○亨:“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此是对“亨”的阐述。
○“牝马地类,行地无疆,柔顺利贞”,此是对卦辞“利牝马之贞”的阐述。母马既健行又柔顺,而且又有生养之德,用以表达坤卦最为恰当。
○“东北丧朋,乃终有庆”,此句发挥最妙。项安世说:“臣之事乎君,妇之从乎夫,皆丧朋之庆也。”譬如女子年轻时有很多同性朋友,后来离开她们与男子成亲,此失去朋友而有喜庆。
○彖传出现三处“无疆”:德合无疆、行地无疆、应地无疆。因为坤卦顺承乾卦,也就是老子说的“地法天”,“德合无疆”对应坤之亨,与天相通故无穷;“行地无疆”对应坤之利,得天之利似母马故健行;“应地无疆”对应坤之安贞,大地广阔无垠。
【2.3】
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白话】
象传说:大地承载的形势,是坤卦的象;君子由此领悟要增厚美德、容载万物。【解读】
○对比乾卦《大象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两者行文对仗,内容体现了人的行为应该效法自然的法则,与老子《道德经》“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一脉相承。
坤为地,为大舆,为众,所以说载物,厚德。一切为民是为厚德。
○2012年11月14日 23:58:35 《大象传》在《易传》语言表达体例中最具规范性。《大象传》先自上而下说出别卦的基本卦象,点出卦名,然后讲君子由观卦象而领悟的政治、道德启示(《大象传》命辞)。简单说《大象传》由卦象、卦名、命辞三部分组成,这应该是六十四卦《大象传》通用体例。如: 水洊至,习坎;君子以常德行,习教事。明两作,离;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洊雷,震;君子以恐惧修省。兼山,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随风,巽;君子以申命行事。丽泽,兑;君子以朋友讲习。
然而古今学者几乎都将乾坤的《大象传》读作“天行健”、“地势坤”,释“健”为刚健,而释“坤”为坤卦,如此前后义不协。按照《大象传》的统一体例,乾坤二卦的《大象传》应读作: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天行,天体不停地运行。地势,大地承载的形势。“天”对“地”,“行”对“势”。乾为阳为动,故“行”为动词;坤为阴为静,故“势”为名词。健,通乾,帛书《易》作“键”,“乾”字使用较晚,“健”实为卦名,六十四卦的《大象传》的第二部分全是卦名,乾卦岂能例外,且乾坤《大象传》严格对仗,卦名“坤”必对卦名“健”。
【2.4】
初六:履霜,坚冰至。
象曰:履霜坚冰,阴始凝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白话】
初六:脚下踏着霜,坚冰将会来到。象传说:脚下踏着霜,坚冰将会来到,这是因为阴气刚开始凝结。顺着发展趋势,就达到结冰的季节了。【解读】:
坤卦初爻动,下卦变为震,震为足,所以说“履”。坤为纯阴,初六是开始,所以说是“霜”。
坤为顺,所以要顺着自然发展趋势,由霜想到未来结冰的季节。
○2012年10月22日 14:20:10 《淮南子·齐俗训》
昔太公望、周公旦受封而相见,太公问周公曰:“何以治鲁?”周公曰:“尊尊亲亲。”太公曰:“鲁从此弱矣!”周公问太公曰:“何以治齐?”太公曰:“举贤而上功。”周公曰:“后世必有劫杀之君!”其后齐日以大,至于霸,二十四世而田氏代之。鲁日以削,至三十二世而亡。故《易》曰:“履霜,坚冰至。”圣人之见终始微言。故糟丘生乎象箸,炮烙生乎热斗。子路撜溺而受牛谢,孔子曰:“鲁国必好救人于患。”子赣赎人而不受金于府,孔子曰:“鲁国不复赎人矣。”子路受而劝德,子赣让而止善,孔子之明,以小知大,以近知远,通于论者也。大意:
以前姜太公吕望、周公姬旦分别受封后见了面,太公问周公:“你打算怎样来治理鲁国?” 周公回答说:“尊敬尊长,亲爱爱人。”太公说:“鲁国从此要衰弱了。”周公问太公:“那你又打算怎样来治理齐国呢?”太公说:“我要举荐贤能,崇尚功绩。”周公说:“齐国后代一定有被篡夺弑杀的君主。”从那以后,齐国一天天强盛,以至于称霸,传二十四代时国政被田氏篡夺;而鲁国日益衰弱,到三十二代亡国。所以《易经》上说:“脚下踏着霜,就想到坚冰将会来到。”圣人就是能从开头细微的迹象预见到事物发展的结果。所以,酒糟堆积成山肇始于用象牙为筷,炮烙之刑肇始于用熨斗烙人。子路救起溺水者而接受主人答谢的牛,孔子对此事评论说:“鲁国一定会兴起助人为乐的好风气。”子赣用钱财赎救出奴隶而不接受官府的钱财,孔子对此事评论说:“鲁国再也不会有赎救人的事了。”子路接受谢礼而能鼓励人们修养善德,子赣推辞赏钱却停止了人们行善。孔子之所以伟大,是能从小处看到大处,从近处看到远处,在这个意义上说,孔子真是一位通晓事理的圣人。【2.5】 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象曰:六二之动,直以方也。不习,无不利,地道光也。【白话】
六二:垂直、方正、广大,不必修习,也没有什么不利的。象传说:六二的爻象是垂直而且方正,不必修习,也没有什么不利的,因为地道是广大无边的。【解读】: ○《乾》以九五为主爻,《坤》以六二为主爻。盖二卦之中,唯此二爻既中且正。又五在天爻,二在地爻,正合乾坤之本义。《乾》主九五,故于五言《乾》之大用,《坤》主六二,故于二言坤之大用。
○天圆地方,乾为天,天文历法以表时间;坤为地,地理建筑以表空间。
伏羲六十四卦方圆图实为【时空模型图】:故乾卦用九“群龙无首”,因天体运行循环无端,年月日时周而复始; 坤卦六二“直方大”,直,直线,一维;方,方形,二维平面;大,立方体,三维空间。因二维三维空间都是从一条直线开始,两条直线垂直相交组成二维平面,三条直线垂直相交组成三维立体空间。
孔子唯于坤卦六二言“六二之动”,盖爻者,交也。交者,动也。只有直线的相交才能形成二维平面与三维空间,故说“六二之动,直以方也”。此顺天理之自然,而无造作于其间,故曰“不习无不利”。习,乃增加造作之意。此“直方大”之真义。
【坤卦直方大图】:“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乾为天体,以计量时间,过去现在未来在一条直线上,乾为创生,故说“天一生水”;坤为大地,为空间,正方体六个面,故说“地六成之”。
○时间与空间是宇宙万物的两大最基本因素,时间无始无终(“群龙无首”),空间广大无边(“地道光也”)。
○以上从科学角度解读坤卦六二。从人文角度看,“直”者,真也,真诚。“方”,正也,正义。老子说“人法地”,故君子效法大地“直方”之真诚、正义。地道光也。光,即广,广即“大”,广大,包容。光,照也,熏陶。由于地道的广大包容和自然的熏陶,所以不需要刻意学习,顺乎自然,则无不有利。
○乾坤两卦解读至此,六十四卦奥妙已过半矣!○2013年01月08日 22:15:35 《礼记·深衣》:
袂圜以应规,曲袷如矩以应方,负绳及踝以应直,下齐如权衡以应平。故规者,行举手以为容;负绳、抱方者,以直其政,方其义也。故《易》曰:“坤六二之动,直以方也。” 大意:
衣袖作圆形以与圆规相应,衣领如同曲尺以与方正相应。衣背的中缝像墨线似的从后背垂到脚后跟,以与垂直相应。下边齐平如秤杆秤锤,以与水平相应。袖口之所以似圆规,是为了举手抬脚都合乎礼貌;背缝如墨线、领口如曲尺,是表示为政要正直、品行要端方。所以《周易》上说:“坤卦六二的爻象,是垂直而且方正。”
2013年9月6日 20:27:56 “以直其政,方其义也”,这是引用《坤·文言》。【2.6】
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象曰:含章可贞,以时发也。或从王事,知光大也。【白话】
六三:蕴含文采而可以正固。或者跟着君王做事,不居功而有好的结局。
象传说:蕴含文采而可以正固,以等待时机发挥。或者跟着君王做事,智慧广大。【解读】
○六三已经走完了下卦坤,坤为文采。所以说“含章”。“贞”,坤之德正固。
○因乾为君,故坤为臣,所以说“或从王事”。
○因六三阴爻居阳位,又不在中位,不中不正,故“无成”。六三动,下卦变为艮卦,艮为终止,所以说“有终”。
【2.7】
**:括囊,无咎无誉。象曰:括囊无咎,慎不害也。【白话】
**:扎紧口袋,没有过失也没有称誉。
象传说:扎紧口袋而没有过失,是因为谨慎所以没有灾害。【解读】
○**爻动,上卦变为震卦,下卦仍是坤。震为动,坤为布,引申为口袋。互卦坎艮,坎为险,艮为止。综合其义就是扎紧口袋(括囊)。
○括囊,扎紧口袋,指慎言慎行,所以无害,当然也无称誉。
【2.8】
六五:黄裳,元吉。
象曰:黄裳元吉,文在中也。【白话】
六五:黄色的衣裙,最为吉祥。
象传说:黄色的衣裙最为吉祥,文采隐于中间。【解读】
○五爻本为君上中道之位,黄,中央之色。坤为顺为臣,故说“黄裳”,裳是下身穿的衣服(上为衣,下为裳)。○“元吉”的美好程度超过“大吉”。文采隐于中间(黄为中),却甘于居于下位(裳为下),如此则会“元吉”。
【2.9】
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象曰:龙战于野,其道穷也。【白话】
上六:龙在郊野征战,它的血是黑黄色的。象传说:龙在郊野征战,它的路已经到了尽头。【解读】
○上六完成了坤卦最后的阶段,此时六爻皆阴,阴极生阳,所以龙出现了。那么龙在跟谁征战呢?跟五爻的君上。因为当它处于君位时“黄裳元吉”,而如今发现全卦没有一个阳爻,所以认为自己可以称王了。因在坤卦的最外边,所以为郊“野”。因为已经离开了中道,所以必然是惨败,“其血玄黄”,玄,天之色,黄,地之色,天地交战,故血有天地之杂色。
○玄:《释言》:“玄,天也。”,《说文》:“黑而有赤色者为玄。”,《小尔雅》:“玄,黑也。”为什么古人说天地颜色为黑色?古人观察昼夜,发现天空的颜色受日光、大气影响而变化,而其本色为黑,这与现代科学对太空的认识一致。
【2.10】 用六:利永贞。
象曰:用六永贞,以大终也。【白话】
用六:适宜永久正固。
象传说:用六适宜永久正固,因此是万物的归宿。【解读】
○乾坤二卦皆有“元亨利贞”四德,而乾之大用在“元”,即圆,指天体运行如环无端周而复始,故用九“群龙无首”。坤之大用在“贞”,即正固,如大地如如不动。贞者,真也,真如实相,万法之所归。
○大终:大,万物为大;终,归宿。万物之归宿就是永恒的正固,也就是“一真法界”。
○乾为始,坤为终。乾为时间,坤为空间。乾创始万物,万物随时间而演化,坤接纳万物,安置于十度空间,此即“十法界”。十法界与一真法界不二。
○乾为心,坤为物,一切法由心想生,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故乾为大始,坤为大终。
【2.11】
文言曰: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后得主而有常,含万物而化光。坤道其顺乎?承天而时行。【白话】
文言传说:坤卦最为柔顺,但活动时却是刚健的;最为安静,但德能遍及四方;它最后行动才遇到主人,且保持恒定的法则;包容万物,且化育广大。坤道难道不是顺应吗?它顺承天体而按时序运行。【解读】
○《文言传》是孔子及其弟子专门对乾坤二卦在彖传和象传基础上再做深入的阐述。
○因为六二为坤卦全卦之主爻,所以《文言传》对坤卦的总阐述是在六二爻“直方大”基础上的:“动也刚”是描写“直”,“德方”是描写“方”,“化光”是描写“大”。而“有常”则是描写用六“利永贞”。最后回到《彖传》的主旨“顺承天”,故说“坤道其顺乎?承天而时行。”
【2.12】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由辩之不早辩也。《易》曰“履霜坚冰至”,盖言顺也。【白话】
(初六)积累善行的人家,必定留下喜庆;积累恶行的人家,必定留下祸殃。像臣子杀害国君,儿子杀害父亲这种大罪,绝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长期逐渐积累而成的,只是由于没有及早辨明而已。《易经》说“履霜坚冰至”,说的就是事物发展的趋势。【解读】
○坤为顺,即事物的发展趋势。初六为起点、起因。从初六为起点,根据事物的发展趋势可以辨明未来的结果,所谓“履霜坚冰至”。福祸是果,善恶是因,因必生果,“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乃是自然规律。○《三字经》云:“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习,即渐习,长期逐渐的积累。教育的目的就是人的渐习中弃恶扬善,明辨是非。人之本性皆是善的,本性如明珠,习性如泥垢,教育的作用就是洗涤泥垢,彰显明珠。
○在孔子所处的春秋时期,作为全天下的根本大法《周礼》已经得不到落实,所谓“礼崩乐坏”、“臣弑其君,子弑其父”的现象多有发生。孔子认为这是社会教育缺失的结果,所谓“辩之不早辩也”。○2012年10月26日 21:03:08 《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子夏曰:《春秋》之记臣杀君,子杀父者,以十数矣。皆非一日之积也,有渐而以至矣。
子夏所言与《文言》略同,这说明子夏时期(前507年—前420)《文言》或已成书。2013年9月6日 20:27:56 《列子·力命》引用《坤·文言》: 病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渐矣。
《列子》于前450至前375年所撰,即孔子去世之后的百年之内,可证《文言》成书于孔子晚年之可能。
【2.13】
直其正也,方其义也。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直方大不习无不利,则不疑其所行也。【白话】
(六二)“直”即正,“方”指义。君子以敬慎的态度使内心正直,以正义的准则规范外在的行为,只要确立敬慎与正义的精神它的德能就不会缺少,真诚、正义、宽容,即使不学习也无不有利,这样就不会怀疑自己的行为了。【解读】
○孔子作《文言》,把象数升华到了义理。象数即自然法则,义理即社会法则。社会法则是由自然法则推导出来的,所谓“天人合一”也。
○正直、真诚首先是内心的修炼,然后表现于身外的人际关系上则是正义、宽容。
《论语·雍也》:“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孔子说:“一个人的生存是由于正直,而不正直的人所以能生存下来,只不过是侥幸地避免了灾祸。”
○敬义立而德不孤,直方大不习无不利:德不孤,即德能不会缺少。有德必有能,有德必有才。《中庸》说“至诚之道,可以前知”,《论语·里仁》“德不孤,必有邻”,《孟子·公孙丑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直方大不习无不利”展开就是老子《道德经》说的“无为而无不为”,无为,即不妄为,不妄为即是法于天性,《中庸》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不习”就是《庄子》说的“为道者日损,损之又损之,以至于无为。”可见修炼心性是最大的学习,是为“大学”。
《大学》开头就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就是后人所说的《大学》“三纲领”。所谓“明明德”,就是发扬光大人所固有的天赋的光明道德。所谓“在亲民”,是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这里的“亲”同“新”,是革新、弃旧图新之意。所谓“止于至善”,就是要求达到儒家封建伦理道德的至善境界。“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这是《大学》提出的教育纲领和培养目标。
《大学》还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后世称之为《大学》的“八条目”,这是实现“三纲领”的具体步骤。
纵览四书五经,我们发现,儒家的全部学说实际上都是循着这三纲八目而展开的。所以,抓住这三纲八目你就等于抓住了一把打开儒学大门的钥匙。循着这进修阶梯一步一个脚印,你就会登堂入室,领略儒学经典的奥义。就这里的阶梯本身而言,实际上包括“内修”和“外治”两大方面:前面四级“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是“内修”;后面三级“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外治”。而其中间的“修身”一环,则是连结“内修”和“外治”两方面的枢纽。“八条目”的中心环节是修身,“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2.14】
阴虽有美,含之;以从王事,弗敢成也。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地道无成,而代有终也。【白话】
阴柔虽然有美德,但要含蓄隐藏;以此跟从君王做事,不敢有自己的成就。这是大地的法则,为妻的法则,为臣下的法则。地的法则是不成就自身,而是代天完成功业。【解读】
○乾能始物,不能终物,坤为顺,顺乎天道完成万物,所以把成就归于上天。
○坤道是臣道,妻道。历史上的忠臣贤相都是坤道的落实者。○历史上证得坤道第一人:范蠡(前536-前448年)
当越王勾践刚刚灭吴称霸,范蠡居功至伟,封上将军,但是范蠡深知“大名之下难久居”,所以明智地选择了功成身退,范蠡曾遣人致书文种,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文种未能听从,不久果被勾践赐剑自杀。(范蠡深知坤初六“履霜坚冰至”见微知著,六三“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后来,他辗转来到齐国,变姓名为鸱夷子皮(鸱chī夷子皮:用于装酒的皮制的口袋。盖取坤卦**“括囊”),不几年就积累了数千万家产。他仗义疏财,施善乡梓,范蠡的贤明被齐人赏识,齐王任命他为相国。他喟然感叹:“居官致于卿相,治家能致千金;对于一个白手起家的布衣来讲,已经到了极点。久受尊名不祥。”于是他再次急流勇退,向齐王归还了相印,散尽家财而去。
布衣范蠡第三次迁徙至陶(今山东定陶西北),在这个居于“天下之中”(陶地东邻齐、鲁;西接秦、郑;北通晋、燕;南连楚、越。坤六五“黄裳元吉,文在中也”。)的最佳经商之地,操计然之术(根据时节、气候、民情、风俗等,人弃我取、人取我与,顺其自然、待机而动。“坤道其顺乎?”)以治产,没出几年,经商积资又成巨富,遂自号陶朱公,当地民众皆尊陶朱公为财神,乃儒商之鼻祖。
史学家司马迁称:“范蠡三迁皆有荣名”;史书中有语概括其平生:“与时逐而不责于人”;世人誉之:“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
范蠡活了88岁高寿而善终。(彖曰:后顺得常。坤卦用六:利永贞。范蠡为中国儒商之祖,其思想“后顺得常”“利永贞”,成为商家经典。)
【2.15】
天地变化,草木蕃。天地闭,贤人隐。《易》曰:“括囊,无咎无誉。”盖言谨也。【白话】
天地变化,草木茂盛。天地闭塞,贤人隐退。《易经》说:“扎紧口袋,没有过失也没有称誉。”是说言行应当谨慎。【解读】 ○子曰:“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子曰:“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孔子说:“好一个刚直的史鱼!国家政治清明时他像箭一样直,国家政治黑暗时他还是像箭一样直。好一个君子蘧(qú)伯玉!国家政治清明时他做官,国家政治黑暗时他便隐退藏身了。”)○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孔子说:“宁武子这人,国家太平时,就聪明,国家混乱时,就愚笨。他的聪明可以赶得上,他的愚笨别人赶不上。’)○孟子《尽心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天地闭,贤人隐”,并不是贤人消极,隐是指不出来做官,因为天地闭时,无官不贪,做官即是做贼。此时君子隐于民间,开民智启群蒙。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曾子说:“士不可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重任,路途遥远。以实行仁道为己任,不是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能罢休,不是也很遥远吗? 奋斗终身,死而后已,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
【2.16】
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发于事业,美之至也。【白话】
(六五)君子效法中央黄土之道以通达事理,处于尊贵正位而以修身为本,美德蕴藏在内心,畅达于全身四肢,然后才表现在事业上,这是美德之极致啊。【解读】
○孔子对六五爻的深入阐述实在美妙!六五“黄裳元吉”,黄中,五行之一,东为青色,西为白色,南为红色,北为黑色,中为黄色,君子只有效法黄中,才能通达四方,所以说“黄中通理”。此君子修心养性之道。
○六五是尊贵人君之位,理应成就功业,但是君子仍然把精力放在修身上(裳,引申为身体),所谓“正位居体”,这是“美在其中”的内秀。由于美德蕴藏于身体,所以真气必畅达于全身,此是炼性化命的功夫(古代圣人长寿,皆此功用),有了如此的旺盛的生命力才来经营事业,这真是“美之至也”。
【2.17】
阴疑于阳,必战。为其嫌于无阳也,故称龙焉。犹未离其类也,故称血焉。夫玄黄者,天地之杂也,天玄而地黄。【白话】
(上六)阴被阳猜疑,必然发生战斗。因为它误以为阳消失了,所以自称龙。由于没有脱离自己的阴类,所以惨败后流出血。黑黄,是天地相杂的颜色,天黑而地黄。【解读】
○上六《文言传》对于上六的阐述仍然停留在象数阶段,并未在义理上做发挥。
○阴已经达到极盛的位置,六个爻都走完了,由于没有发现阳爻,误以为不存在阳(即龙),实际上万物负阴而抱阳,此时龙处于潜伏的状态。上六称龙,犹如大臣反叛而称帝,战争不可避免。气为阳,血为阴。而上六属阴,所以流血。天色黑,地色黄,所以其血黑黄。
○乾为君道,坤为臣道。乾上九爻辞为“亢龙有悔”,是指帝王脱离民众,昏庸无道,必然带来懊悔的结果。坤上六爻辞“龙战于野,其血玄黄”是指有实力的臣子想夺取君权,其必然带来战争。
○孔子“五十而知天命”。天有天命,国有国运,连山六十四卦,归藏六十四卦,周易六十四卦都是天命国运乃至万物的密码,汤武革命,如乾卦九五,天地已开;桀纣之虐,如乾卦上九,亢龙有悔;清明盛世,贤臣辅佐,如坤卦六五,黄裳元吉;藩镇割据,如坤卦上六,天地已闭。人类的历史有治有乱,治乱相叠,循环往复,无非是阴阳二气运动的表现。
○2012.2.8 屈万里《先秦汉魏易例述评》:
按《释文》:“疑,荀、虞、姚信、蜀才作凝。”又云:“嫌,荀、虞、陆、董作兼。”而荀、虞、郑,皆无“无”字。则此二句当作:“阴凝于阳必战,为其兼于阳也。”如此,始与下文“称龙(谓阳)焉;犹未离其类也,故称血(谓阴)焉”之义合。
【坤卦后注】:
(一)帛书《易传》乾坤二卦集解:另文
(二)乾卦与古代天文学的关系
【冯时:《周易》乾坤卦爻辞研究(《中国文化》2010年02期)】提要:
乾卦以君王对观象授时的垄断,借苍龙六宿的行天变化,阐释了古老的观象制度。这种苍龙六体的行天变化自黄昏之后的潜渊而至见龙在田,次至或跃在渊,又至飞龙在天,再至亢龙,终至群龙无首,记录了公元前二千年自秋分始而至秋分终的标准天象。而坤卦则据人臣行事的特点,借苍龙六体中的授时主星——天驷房宿——行天变化,阐释在观象授时指导下的传统礼俗制度。天驷之星的行天变化则自晨明之前的朝见而陨霜,以至旦中而冬藏,再至晨伏而祈社,终至日躔房宿而报成,同样记录了公元前二千年自秋分始而至秋分终的标准天象。
第四篇:《易经》卦序歌
卦序歌
乾坤屯蒙需訟師,比小畜兮履泰否,同人大有謙豫隨,蠱臨觀兮噬嗑賁,剝複無妄大畜頤,大過坎離三十備。鹹恒遁兮及大壯,晉與明夷家人睽,蹇解損益夬姤萃,升困井革鼎震繼,艮漸歸妹豐旅巽,兌渙節兮中孚至,小過既濟兼未濟,是為下經三十四。
第五篇:易经第六十卦水泽节
易经第六十卦水泽节
易经第六十卦水泽节
【王明光:互卦与变卦】 60水泽节,上坎下兑。互卦:27山雷颐。初九:变卦为29坎为水。九二:变卦为03水雷屯。六三:变卦为05水天需。**:变卦为58兑为泽。九五:变卦为19地泽临。上六:变卦为61风泽中孚。
【香港启福阁:详解六十四卦】 易经第六十卦,水泽节,上坎下兑。节,亨。苦节不可贞。〖释〗
坎上兑下,卦名称作“水泽节”。节卦与涣卦是“综卦”,换言之与节制,相反相成。“序卦传”说:“物不可以终离,故受之以节。”意思是事物不可以长久离散下去,所以在表示离散的涣卦之后接著是节卦。
“节”是竹节,一段段分开,有止的意思,节制、节俭、节操等,都有止的含意。这一卦,下卦“兑”是泽,上卦“坎”是水,水流入泽中,过度就会溢出,应加以节制;所以称作节卦。节制是美德,因而亨通;但节制如果过度,就会使自己吃苦,不论过度的节约,或过分狭窄的节操,都是如此。因而。这种过度的苦节,不可以当作常则。
节是涣的覆卦,涣由否变来,节由否的覆卦泰变来。虞翻说“泰三之五,天地交也。”意思是说,节卦是在泰卦的基础上变化了的形态,是泰卦的九三上升到五位,也就是泰卦下乾天、上坤。也的交流。即:泰九三与六五交换位置,变出节卦。彖辞说“刚柔分而刚得中”,证明虞氏的说法可从。
节,亨。苦节不可贞。〖释〗
节卦亨通,苦苦节止,不可以正固。
彖曰:节亨,刚柔分而刚得中。苦节不可贞,其道穷也说以行险,当位以节,中正以通。天地节而四时成。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释〗 节卦亨通,刚爻与柔爻的群体分离而刚爻取得中位。苦苦书止不可以正固,是因为道处穷困。喜悦而去行险,居于当位来节止,中正而能通顺。天地有节止才形成四季。用制度来节止,就可以不损伤财物,不祸害百姓。
象曰:泽上有水,节。君子以制数度,议德行。〖释〗
大泽上有水就是节卦。君子从中得到启示,要制定数量上的限度,评议人的道德行为。
初九:不出户庭,无咎。象曰:不出户庭,知通塞也。〖释〗
“户庭”是房屋的门外,围绕房屋的庭院,亦即内院。“初九”阳刚得正,有出人头地的能力,但正当节卦的开始,还不是适当的时机。因而自我节制,不走出内院,能够如此慎重,就不会有灾难。
“象传”说:这是因为能够看破,知道时机还没有到来,通路被阻塞。“系辞传”又引伸说,这是言语谨慎;因为下卦“兑”有说的象徵。
这一爻,说明首先应当自我节制,言语行动谨慎。
九二:不出门庭,凶。象曰:不出门庭,失时极也。〖释〗
“门庭”是大门内的庭院,亦即外院,比户庭更接近外面。初爻还不是应当外出的时机,但“九二”阳刚,得中,已经可以外出。然而,却因为阳爻阴位不正,在上卦没有应援,不知道融通,仍然节制,不走出外院。所以“象传”说:这是极端丧失时机,应当外出而不外出,所以凶险。这一爻,说明过度节制,就会失去时机。
六三:不节若,则嗟若,无咎。象曰:不节之嗟,又谁咎也。〖释〗
“六三”阴柔,意志薄弱,又不中不正,以致不能节制,造成不得不叹息的结果。“无咎”在此不当没有灾难解释,而是如“象传”所说的,咎由自取,又能责怪谁呢? 这一爻,说明应当节制而不能节制,则自取其咎。
**:安节,亨。
象曰:安节之亨,承上道也。〖释〗
“安节”,是说并非勉强,而是心安理得的节制。“**”柔顺得正,在上方承接这一卦的主体“九五”,受其感化,体认到顺应自然而节制的道理,能够心安理得的节制,所以亨通。
这一爻,说明节制应顺其自然,不可勉强。
九五:甘节,吉﹔往有尚。象曰:甘节之吉,居位中也。〖释〗
“甘节”与“苦节”相对,是甘美愉快的节制。“九五”阳刚中正,在君位,正是“彖传”中所说的“当位以节,中正以通”。以王者的地位,节制天下,以中正的德行,使其畅通无阻,愉快的节制自己的欲望,使他人在被节制时,也能愉快的接受,所以吉祥。这样就可以进一步采取积极行动,建立受人尊敬的功绩。“象传”说:这是在君位又得中的缘故。
这一爻,说明节制应以中正的德行,以身作则,倡导于无,才能使人人乐于接受,而能有所做为。
上六:苦节,贞凶,悔亡。象曰:苦节贞凶,其道穷也。〖释〗
上六是节卦的极点,极端的节制,因而痛苦。“贞凶”与“卦辞”的“不可贞”相同,是说坚持下去。就有凶险。“悔亡”的解释,也不相同,是说应知悔改,凶险才会消失。“象传”说:像这种过分使人痛苦的节制,在道理上就行不通。这一爻,说明过度的节制,造成反效果。
〖卦意〗
节卦,阐释节制的原则。节制是美德,盲目突进,就有危险;欲望无穷,难以满足;必须节制,使其不踰越常规。但节制过与不及,都将造成伤害,必须恰如其分。节制,必须自动自发,明辨是非,行动谨慎,自我节制,并且使其适当。不应当节制而节制,将丧失活力,失去时机。应当节制而不节制,必然造成伤害。节制应顺其自然,不可勉强;应以中正的德性,以身作则,倡导于先,使其蔚为风气,必然人人乐于接受。如果矫枉过正,极端节制,不论节约或节操,都将达到令人痛苦的程度,必然阻塞不通、违背常则,难以贯彻,反而造成反效果。〖六爻占卜〗
水泽节卦;上坎下兑,中存艮震,山之下雷声一动,蛰虫皆甲出露其状,而又得水泽以润之,物皆受其利,必有成功之日,造化至此,萃露于中,又为艮所遏,方欲升进,艮又止之,凡事多阻,君子得之,则为阻节之象。节者止也,卦中财官父兄子俱全,不须寻伏。
【河洛理数:岁运六十四卦诀】 易经第六十卦,节卦 总诀:亨。苦节,不可贞。
象曰:泽上有水,节。君子以制数度,议德行。
一鸿天下孤飞翼,花有明香月有斜。满园桃李无结实,一枝惊缀入秋葩。
前途险阻不堪行,顺处安身道乃亨。守节操心无过虑,须知乐处恐交争。五阳
欢乐中生祸,骄淫罔克终。节贪并谨事,守静却无凶。五阴
初爻诀:不出户庭,无咎。象曰:不出户庭,知通塞也。
户庭不出姓名香,久滞林中未见伤。如待四方重照日,直持节往西北方。
深居宜简出,可免祸来侵。有贵知通塞,时行则可行。真假莫辩,曲直莫分。动则宜止,静则宜奔。
二爻诀:不出门庭,凶。象曰:不出门庭凶,失时极也。
门庭不出祸尤生,夜雨淋漓草木寒。兔走泥堆远近逐,水边女立倚栏杆。
时进须当进,迟疑却反凶。前途逢贵援,节止自相通。休眷恋,奔前程。终闹乱,失门庭。
三爻诀:不节若,则嗟若,无咎。象曰:不节之嗟,又谁咎也?
先嗟后笑,败屋重修。有个木君,扶时在秋。
笑里要提防,歌声不久长。机谋须是谨,方可免灾殃。
四爻诀:安节,亨。
象曰:安节之亨,乘上道也。
立身从俭约,财禄自丰盈。安节常能守,施为尽吉昌。守节应君求,前程遇鹿宜。上安贞姤事,贞侯应佳期。用则行,舍则藏。一鹿出重关,佳音咫尺间。
五爻诀:甘节,吉。往有尚。象曰:甘节之吉,居位中也。
安居君位尤奇特,东海相逢月半缺。前途若遇大威权,夜雨消疏红夜落。
喜鹊噪孤枝,何愁是与非。灯花传信后,稳步上云梯。
上爻诀:苦节,贞凶,悔亡。象曰:苦节贞凶,其道穷也。
物当穷则变,事极贵能通。苦节常贞守,因循反致凶。乐极须悲,贞凶可忌。一日悔亡,鼠行牛地。事不美,休怀疑。人在车上,船行水底。
【南怀瑾、徐芹庭:白话易经】 第六十卦:《节卦》 节:亨,苦节不可,贞。
〖白话〗《节卦》象征节制:节制可致亨通;但过分的节制也不可以的,应当持正、适中。
《象》曰:泽上有水,节;君子以制数度,议德行。〖白话〗《象辞》说:《泽卦》的卦象是兑(泽)下坎(水)上为泽上有水之表象,象征以堤防来节制。水在泽中,一旦满了就溢出来,而堤防本身就是用来节制水的盈虚的。君子应当效法《节卦》的义理,制定典章制度和必要的礼仪法度来作为行事的准则,以此来节制人们的行为。
初九,不出户庭,无咎。
〖白话〗初九,不迈出庭院,没有危害。《象》曰:“不出户庭”,知通塞也。
〖白话〗《象辞》说:“不迈出庭院”,说明知晓通则当行,阻则当止的道理。
九二,不出门庭,凶。
〖白话〗九二,因过分节制而不跨出门庭,会有凶险。《象》曰:“不出门庭”,失时极也。
〖白话〗《象辞》说:“因过分节制而不跨出门庭”,因此失去了适中、妥当的时机。
六三,不节若,则嗟若,无咎。
〖白话〗六三,虽不能节制,但能嗟叹自悔,则没有祸患。《象》曰:“不节之嗟”,又谁咎也!
〖白话〗《象辞》说:“虽然不能节制,但能嗟叹自悔”,这样的话,又有谁能给它造成祸患呢?
**,安节,亨。
〖白话〗**,能安然实行节制,故而亨通。《象》曰:“安节之亨”,承上道也。
〖白话〗《象辞》说:“能安然实行节制,故而亨通”,说明谨守柔顺尊上之道。
九五,甘节,吉,往有尚。
〖白话〗九五,能适度节制从而让人感到美而适中,是吉祥的;前行一定会受到褒奖。《象》曰:甘节之吉,位居中也。〖白话〗《象辞》说:“能适度节制从而让人感到美而适中,是吉祥的”,这是由于居位中正的缘故。
上六,苦节;贞凶,悔亡。
〖白话〗上六,因节制过分,则会感到苦涩;而且会发生凶险,如果能对过分节制感到懊悔,则凶险有可能消失。《象》曰:“苦节贞凶”,其道穷也。
〖白话〗《象辞》说:“因节制过分,则会感到苦涩,而且会发生凶险”,因为过分节制必然导致末路穷途。
【刘大钧、林忠军:周易古经白话解】 节(六十)经文:
节①:亨。苦节不可贞②。初九:不出户庭③,无咎。九二:不出门庭④,凶。
六三:不节若,则嗟若⑤,无咎。**:安节⑥,亨。
九五:甘节,吉,往有尚⑦。上六:苦节,贞凶,悔亡。
注释: ①节:卦名。卦象似竹节,故卦中有蓍草竹枚之节义,又有节制,节省义。
②苦节不可贞:此爻古人多解作:过于苦的节省不可以为正道。然于意不通。苦,帛《易》作“枯”。知“苦”、“枯”通。周人结草折竹以卜。“苦节”乃是指竹枚或蓍草的节枯朽了。因而不可用以占筮,故曰“不可贞”。③不出户庭:不出户门庭院。户庭,内院。
④不出门庭:不出大门内庭院。门庭,大门内的院庭,即外院。
⑤不节若,则嗟若:不节俭必然会带来忧愁叹息。若,助词,样子。嗟,叹息。⑥安节:安于节俭。
⑦甘节,吉,往有尚:以节俭为美,这是吉利的,前往必有赏。甘,甘美,快乐。尚,赏。
今译:
节:亨通。蓍草之节枯朽,不可用以占筮。初九:不出内院,无灾。九二:不出庭院,则凶。
六三:不节俭,必然会带来忧愁叹息。但却无咎灾。六上:安于节俭,亨通。
六五:以节俭为美,这是吉利的,前往必有赏。上六:蓍草之节枯朽,占之则凶,但悔事消亡。
【香港妈祖文化网:图解易经】 易经第六十卦、坎上兑下、水泽节。节:亨。苦节不可贞。
译文:节卦河泽水满,仍需节制节约用水,停止奢侈、俭约。节卦是顺利。如果把节俭看成是苦事,那是不吉利的。
大象:“节”竹节,一段段分开,有止的意思。节制、节俭、节操等都有止的含意。又这一卦,下卦“兑”是泽,上卦“坎”是水,水流入泽中,过度就会溢出,应加以节制;所以称作节卦。
初九:不出户庭,无咎。
译文:不走出庭门外,没有咎失。启示:应制应适时而知机。
九二:不出门庭,凶。
译文:不出宅院,是不吉利的。
启示:通权达变而不固执,节制亦不能过分。
六三:不节若,则嗟若,无咎。译文:不知节俭,就会长嘘短叹,但没有灾难。启示:当节不节,必受其咎。
**:安节,亨。
译文:以节俭为满足,才会顺利。启示:节制宜顺其自然,随机应变。
九五:甘节,吉﹔往有尚。
译文:以节俭为乐,就吉利。出门也会得到人帮助。启示:领导人应以刚健中正,倡导他人。
上六:苦节,贞凶,悔亡。
译文:把节俭当成苦事,贪图享乐,这是不吉利的,要悔改才能避免凶险。
启示:过分节制则适得其反。
总纲:《节》卦的主旨是节制,也就是限制。有节制,能限制,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顺应这种规律,人类自觉地通过各种法律和规章调控自己的行为,社会才能顺利发展。节制贵适当,不能过分。适当的节制,称为甘节,效果好;过分的节制,称为苦节,效果差。可见,节制自身也有节制问题。节而失节的教训,古今中外不乏其例。卦中强调,应从实际出发选准限制点,才能保证节制的顺利可行。
〖水泽节箴言〗
适当的节制省俭是美德,有利于事物的长远发展。但太节约则会变成吝啬,有碍前进。
【香港启福阁:铁算盘占卜】
60、水泽节、行船有风之象、作阱自陨之意、(凶)。节、亨,苦节,不可贞。
〖象曰〗:泽上有水,节,君子以制度,议德行。
评:天地得节,四时所成,节以制度,俭以丰盈,内忧外悦,不出户庭,于身谨节,无不康宁。
此卦下兑上坎,泽上有坎,其容有水固为节,节固有亨道,故曰:得亨大亨则苦矣!
坎宫之卦,节者节制也,限而止也。有船在航行中,被风吹得很激烈,船身震动,航行不能称心。此卦乃事物滞阻之卦,又有自然适应之意,物有限止之意,诸事不宜扩大,有意外之灾难,应当谨慎;恰如狐行泥中,乱动也无用,无论何事,很难进行,万事不如意的多,因此心里一焦急,便更陷入深处,恰如自己掘地陷自己;此卦称节,乃适度之意,虽一时有喜,这不是永久之喜,后来会成苦楚的根源的,宜注意谨慎身体,有节制最为重要。此卦百事有阻隔而不通不达,自取困穷之意,住宅艰苦难受,常抱穷屈之意,有心操贞正之义,但常人多不贞节,所以是凶兆,离乡背井之类凶,时节之理,声响之理食物等之理。
【来源已失:六十四卦详解】
第60卦、水泽节(节卦)、万物有节、上上卦。
象曰:时来运转喜气生,登台封神姜太公,到此诸神皆退位,纵然有祸不成凶。
这个卦是异卦(下兑上坎)相叠。兑为泽,坎为水。泽有水而流有限,多必溢于泽外。因此要有节度,故称节。节卦与涣卦相反,互为综卦,交相使用。天地有节度才能常新,国家有节度才能安稳,个人有节度才能完美。
事业:正处在发展时期,一定要注意切勿冒进。但更不应放弃良好的机遇,只要坚持遵利守义的原则,可大胆行动。这样,事业可以继续兴旺发达。
经商:市场行情好,对自己很有利,应该努力开拓,勿失去机会。不过,头脑一定要冷静,投入应有限度,适可而止,该收则收。
求名:严格要求自己,办事知道节度,不走极端,可以通行无阻,顺利前进。外出:大胆外出顺利。
婚恋:不要陷入情不自禁的地步,顺其自然会有好结果。决策:抓住机遇,勿失良机。适当节制自己的行动,不可勉强,更不可冒险,恰如其分。一切不可拘泥,该变就变。但是,该节制的时候一定要节制。节制必须有限度,过于节制就成为苦,不会有好的结果,这叫适得其反,务必十分注意。
【来源已失:六十四卦解释】 第六十卦、节、水泽节、坎上兑下。蓄水成塘之象、勤检克己之意。
大象:泽为池沼,坎水在上,喻蓄积及约束水份不使流失,但水位过高,则成泛滥。
运势:有志不能伸,诸事必须节制,不宜过份,更要戒酒色。爱情:男女正常交往则吉利,相反则凶。疾病:注意泌尿及消化系病变,宜速就医。
失物:不能寻回。诉讼:局势僵持不下,宜让则讼可解。
〖卦爻辞注解〗
《节》卦:通顺,将节检视为苦事是不可去占问的。初九:(以有节度为苦),不出家门,无害。九二:不出门庭,(会得罪、内邻居),凶。六三:不守节度,就嗟叹;守节度,无过错。**:安心守节度,通顺。
九五:甘心守节度,吉,做下去有赏。上六:以守参度为芳,占问是凶,守节度,悔恨没有了。
【龙隐网:周易六十四卦爻辞详解】 水泽节第六十 〖原文〗
节①:亨。苦节②,不可贞。〖译文〗
节卦:亨通。如果以节制为苦,其凶吉则不可卜问。〖注释〗
①节,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兑下坎上)。上卦为坎,坎为水;下卦为兑,兑为泽。水满溢于泽外,务必高筑堤防以约束之,所以卦名曰节。节,节制。用以警惕人们:天地有节度,才能常新,国家有节度,才能安,个人有节度,才能全性。
②苦,用如动词。节,节制。苦节,犹言以节制为苦,即所渭以放肆为乐。
〖原文〗
《彖》曰:节,“亨”。刚柔分而刚得中①。“苦节,不可贞”,其道穷也。说以行险②,当位以节③,中正以通。天地节而四时成。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译文〗 《彖辞》说:节卦,有亨通之象。因为刚柔分别而位象恰当。像君臣各正其位,各守其分。卦辞说:“如果以节制为苦,其凶吉不可卜问”,因为违反纲常大义,胡作妄为,必然走向穷途末路,节卦具有临难不苟,威武殉道的义蕴,同时又体现了恪守本分,遵礼守义的原则,因而能达到中立不倚通行无阻的境地。天地有节度而寒来暑往,形成四时节气。国家有节度,因而制定了君子教庶民,庶民养君子的社会通则。君子不可以骄奢暴殄天物,不可以残暴伤害人民。〖注释〗
①刚柔分而刚得中,本卦上卦为坎,坎为阳卦,为刚;下卦为兑,兑为阴卦,为柔。上阳下阴,是为“刚柔分”。九二、九五阳爻,为刚,分居于下卦、上卦的中位,是“刚得中”。像君臣王位,各守其分民。
②说以行险,本卦内卦为兑,兑义为悦,外卦为坎,坎义为险。临难不苟,敢行险道是节卦的义蕴。
③当位以节,本卦上六阴爻居阴位,九五阳爻居阳位,**阴爻居阴位,刚柔得当,爻象相通,以像君臣各遵节度,有条不紊。
〖原文〗
《象》曰:泽上有水,节。君子以制数度①,议德行。〖译文〗 《象辞》说:本卦下卦为兑,兑为泽;上卦为坎,坎为水。泽中水满,因而须高筑堤防,这是节卦的卦象。君子观此卦象,从而建立政纲制度,确立伦理原则。〖注释〗
①数度,犹言制度。
〖原文〗
初九:不出户庭,无咎。
《象》曰:不出户庭,知通塞也①。〖译文〗
初九:筮遇此爻,杜门不出,没有灾祸。
《象辞》说:杜门不出,因为其人知道所行必不通。〖注释〗
①通塞,义在塞。犹好歹、缓急之类偏义复词。塞,阻塞不通。
〖原文〗
九二:不出门庭,凶。
《象》曰:不出门庭,凶。失时极也。〖译文〗
九二:筮遇此爻,杜门不出,也有凶险。
《象辞》说:杜门不出,也有凶险,因为坐失良机,错误已
极。
〖原文〗
六三:不节若,则嗟若①,无咎。《象》曰:不节之嗟,又谁咎也? 〖译文〗
六三:不节俭则困穷,处困穷则知悔过,知悔过则可以无灾难。
《象辞》说:奢侈带来了悔恨,这是谁之过? 〖注释〗
①节,节制,节俭。嗟,悔叹。若,语末助词无义。
〖原文〗
**:安节①,亨。
《象》曰:安节之亨,承上道也②。〖译文〗
**:安于节俭遵礼的生活,通泰。
《象辞》说:安于节俭遵礼的生活之所以吉利,是因为顺从了君上的旨意。〖注释〗
①安节,安于节俭遵札的生活。②承,遵从。上道:君上之道。
〖原文〗
九五:甘节,吉。往有尚①。《象》曰:甘节之吉,居位中也②。〖译文〗
九五:以节俭遵礼为乐,吉利。秉此而行,所往必得别人资助。
《象辞》说:以节俭遵礼为乐之所以吉利,因为九五之爻,所居恰当,像人居德行义,自然获得人家资助。〖注释〗
①甘,甜。甘节,犹言以节俭遵礼为乐。尚,帮助。②居位中,此以九五爻象、爻位为据。九五阳爻居上卦中位,像人守中正之道。
〖原文〗
上六:苦节,贞凶,悔亡①。《象》曰:苦节,贞凶,其道穷也。〖译文〗
上六:以节俭遵礼为苦,卜问得凶兆,其人将为家道败落而悔恨。《象辞》说:以节俭遵礼为苦,卜问得凶兆,正如上六阴爻孤悬一卦之尽头,像人走入穷困不通的境地。〖注释〗 ①苦节,以节俭遵札为苦。悔,用如动词。悔亡,为败落而悔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