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易经》中困卦的解析
四
十七、困卦 泽水困 兑上坎下 困:亨。贞大人吉,无咎。有言不信。
白话:困卦:通泰。卜问王公贵族之事吉祥,没有灾难。筮遇此爻,有罪之人无法申辩清楚。
解读:泽加水就是困乏上面是泽,下面是水,所以叫做困乏。困,卦名。言,李镜池说:“借为愆,罪。”信,伸,这里指申述清楚。
困卦是《易经》六十四卦中的第四十七卦。本卦为异卦相番(坎下兑上)。上卦为兑,兑为阴,为泽;下卦为坎,坎为阳,为水,大泽漏水,水草鱼虾,处于穷困之境。阳处阴下,刚为柔掩,像君子才智难展,处于困乏之地。所以卦名曰困。
困卦下坎上泽,泽、坎皆是水,而水在泽下,泽干涸而没有水。卦中除“初六”与“九四”阴阳相应外,其余两两皆不相应;而“初六”与“九四”亦是阴阳颠倒,不中不正。卦中三个阳爻,“上六”之阴凌驾于“九四”、“九五”之上,“九二”之阳陷于坎险之中,阳被阴所蔽,一派困象。
但卦辞却说“亨”,这是为什么呢?它的意思是说,不能被困境所吓倒,要奋起克服困难;而能做到这样的只有“大人”即有德之人,故“ 贞大人吉,无咎”——占卜的结果是大人能获得吉祥。这个“大人”就是萃卦的“利现大人”和升卦的“用现大人”,指周文王。“有言不信”,是告诫人们在“困 ”之时,不能用言语去解困,而是要用实际行动,光说不做不行。
困谈的是君侯遭遇困境的卦,此卦与《需》卦、《坎》卦颇有些类似之处。所区别的是,《需》卦是承《乾》卦的“潜龙勿用”而来,谈的是如何等待;《坎》卦是沦入坎陷囚笼之中,谈的是如何处理这些问题;而《困》卦谈的则是陷入困境以及如何处理困境中的问题。还有一个值得一提,《困》卦虽“困”,但它却有令人“有言不信”的亨通,无灾祸的利于“大人”出现与崛起的一面,这种深邃的辩证观点实在是颇有见地的。卦画
这个卦是异卦相叠。内卦为坎,外卦为兑。坎起步,若水从上流、阳气上升、险象环生;兑为收拢,若水入大泽、柔纳百川、波浪欢悦。它似乎启迪人们:溪水入泽,失去了以往的自由度,潺潺之声已经消失,只能随着汪洋波浪翻;阳气遇阴,遂为中和,原来不受拘束的个性受到制约,处于如磋如磨之中;险象遇悦,遂被化解,过去那种居高临下的态势被变为映日明镜。这些现象说明,兑对坎是严重制约,因此“泽水困”,龙游浅水,陷入困境,才智难以施展。但只要坚守正道,努力往深处游,必可成事,摆脱困境。君不见,泽满则溢,必然形成巨大冲力,奔向下游,汇合他流,必成大河大江,波浪滔天、势不可挡。这比起小河小溪来,容易形成大的气候。卦象
困卦的上卦为兑,兑为阴;下卦为坎,坎为阳。阳刚掩压于阴柔下,这是困卦的卦象。《彖》曰:困,刚揜也。险以说,困而不失其其所,“亨”,其为君子乎?“贞大人吉”,以刚中也。“有言不信”,尚口乃穷也。
白话:《彖传》说:困卦,阳刚被阴柔所掩蔽。面临艰险却仍保持乐观喜悦。虽处困境却不失其所喜悦的目标,所以前途亨通。这大概只有君子才能做到啊!“占问的结果是大人可获吉祥”,因为他具有刚毅中和的美德。“此时能言善辩未必能取信于人”,说明只崇尚空谈必导致穷厄。
解读:“困,刚揜也。”此解释卦名为什么叫困。答曰:“刚揜也。”从卦画的角度看,困的就是刚揜。困卦的上卦为兑,兑义为悦;下卦为坎,坎义为险。处境困苦而内心和平,是困卦的品德。固然身处困境,但不失其操守,穷中求通,恐怕只有德才兼备的君子才具有这种信念。卦辞说:“王公贵族占卜得吉兆”,由于九二、九五阳爻居于下卦、上卦的中位,这一爻位显示王公贵族行事中正,自然吉祥。卦辞又说:“讲话别人不相信”,因崇尚空口说,不务实际,无人信任,自致穷困。《象》曰:泽无水,困。君子以致命遂志。
白话:《象传》说:泽中没水,是困卦的象征。君子鉴于此象不惜牺牲性命去实现自己的志向。
解读:大象说困就是泽无水,那么人处在泽无水般的困境的时候,应当怎么办呢?大象回答说:“君子以致命遂志。”就是豁出性命,实现夙愿。当生命与信仰不能兼得的时候,要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不可苟且偷生。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可做“致命遂志”的注脚。初六,臀困于株木,入于深谷,三岁不觌。
白话:初六:臀部被狱吏的刑杖打伤,被投入黑暗的牢房中,三年不见其人。《象辞》说:进入了幽深的山谷,自然幽暗不明。
困,此处犹今语挨打。株木,木棍,这里指官吏所用的刑杖。
深谷,这里指牢狱。《象辞》解“深谷”如字,与经意有别。
解读:“初六”以阴柔居卦之最下,若臀坐在枯树桩上而不得安宁;又处坎卦之底,如“入于幽谷”,困而不能动。虽与“九四”相应,可四以阳居阴,不中不正,无力应援,至使“初六”处境十分艰难,以至于“三岁不觌”。“三岁”言其被困时间之长,“不觌”是说没有出头露日的机会。《帛书》在此爻辞之后有个“凶”字,可见“初六”处境很危险,几乎没有摆脱困境的可能。《象》曰:入于幽谷,幽不明也。
解读:初六陷于深困而不能拔,是由于它自己昏暗不明造成的。九二,困于酒食,朱绂方来,利用享祀。征,凶。无咎。
白话:九二:酒醉未醒,穿着红色服装的蛮夷前来进犯,忧患猝临,宜急祭神求佑。至于占问出征,则有危险。其他事无大的灾祸。
解读:“九二”以阳刚陷入坎险之中,受上下两阴之欺凌。他之“困”不是像小人那样生活潦倒,而是“困于酒食”。有吃有喝而被困,这是政治上的困,有志不得申,有愿不能遂。“朱绂方来”说明了这个人的身份。“朱绂”是君王的服饰,“方来”是刚刚得到,这就是升卦所说的周文王称王豋基之事。“王”在二爻而为什么不在尊位呢?因当时周尚是商王朝的附属国,是个“小王”、“臣王”,是在“冥升”之时而被困。
如何摆脱这种困境呢?办法有二:一是“利用亨祀”。古时“不王不禘”(《礼记·大传》),不称王不能主持祭祖活动。萃卦和升卦都反复说“王假有庙”、“孚乃利用禴”、“王用亨于岐山”,这里又说“利用亨祀”,说明周文王已经称王。他之所以一而再再而三地祭祖,主要是坚定自己的政治信念,求先祖保佑,同时也是寻求精神上的寄托。二是“征凶”。即此时不能有什么行动和作为,安心守困,以待时机,可获“无咎”。《象》曰:困于酒食,中有庆也。
解读:同样是困,困于酒食毕竟生活不是问题,比困于株木要好。这是因为九二居中,有中德。因居中有中德所以有庆。六三,困于石,据于蒺藜,入于其官,不见其妻,凶。
白话:六三:被石头绊倒,被蒺藜刺伤,历难归家,妻子又不见了,这是凶险之兆。解读:“六三”以阴柔居坎卦之上,不中不正,上下无应。上有“九四”所阻,进不得;下有“九二”所拦,退不得,如“困于石,据于蒺藜”。“石”指监狱,“蒺藜”是监狱外的围墙,是说被关进了监狱,犹文王被囚羑里,即明夷卦所说的“明夷于南狩”。“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宫”即国,“妻”是家,是说身陷囹圄,有国不能回,有家不得归,名辱身危,死期将至,故“凶”。《象》曰:据于蒺藜,乘刚也。入于其宫,不见其妻,不祥也。
解读:“不见其妻,不祥也。”是走上厄运的开始,丧身亡家之不幸将接踵而至。九四,来徐徐,困于金车。吝,有终。
白话:九四:其人被关押在囚车里,慢慢地走来。真不幸,但最后还是被开释。
金,《释名·释天》:“金,禁也。”金车,即指禁车,犹言囚车。
解读:九四”与“初六”正应,初有难四本应前去解救,可有“九二”之阳刚从中作梗,如“困于金车”。能坐用黄铜装饰车的人不是一般的平民百姓,而是地位显赫的“大人”,他的行为受到了限制。13 《象》曰:来徐徐,志在下也。虽不当位,有与也。
白话:《象辞》说:行走缓慢,不求速进,志向卑微的表现。九四之爻居于九五之下,像人甘居下位,由于态度谦卑,倒能得人匡助。
解读:《象辞》不解“困子金车”,孤立地解释“来徐徐”,与经意显别。
“六三”以阴居阳,不中不正,他也无力前去解救,只有“来徐徐”,不能性急,要缓缓行事,这样做“吝,有终”,虽然遭到了羞辱,但结果还是好的。
九五,劓刖,困于赤绂,乃徐有说,利用祭奠。
白话:九五:割了鼻子,断了腿,被身着红色服装的蛮夷虏去。后来慢慢找到脱身的机会,终于逃脱回家。宜急祭神酬谢。
解读:劓(yì),割鼻。刖(yuè),断腿。赤绂,参见前注“朱绂”。说,借为脱。
“九五”以阳居刚又处尊位,本是很惬意的。可上有“上六”之阴欺凌,有“劓”之象;下有“六三”之阴所逼,又有“刖”之象,上下皆受到了刑罚,处境并不妙,犹如“困于赤绂”。“赤绂”是诸侯的服饰,身居尊位为什么着诸侯装呢?这是因为周文王被商王朝封为西伯,只能着“赤绂”;而在自己国家才能穿“朱绂”。周文王虽被封为西伯,但有志不得申,有被困之感。如何才能解困呢?办法有二:一是“乃徐有说”,不能着急,徐图良谋,慢慢想脱身的办法;二是“利用祭祀”。“九二”是“利用亨祭”,这里是“利用祭祀”,一字之差,其义不同。《礼记·王制》:“天子祭天地,诸侯祭社稷”。周文王在自己的国家里只能是祭社稷即“亨祭”,可还得参加商王朝的祭天地即“祭祀”。文王“亨祭”是表达继承先帝遣志的决心,求其保佑;参加“祭祀”是仰装自己顺从商王朝,以坚韬光养晦之策,寻找解困的时机。
《象》曰:劓刖,志未得也。乃徐有说,以中直也。利用祭奠,受福也。
解读:
《象辞》说:割了鼻子,断了腿,是说其人不得志,身处险境。后来慢慢地脱离了险境,由于九五之爻居上卦中位,像人立身正直,自能化险为夷。宜祭奠鬼神,由于爻象指示:祈求鬼神保佑,承受其福荫。
上六,困于葛藟,于臲卼,曰动,悔有悔。征,吉。白话:上六:被葛藟绊倒,被小木桩刺伤,处境如此艰难,不宜有所行动,否则悔上加悔。至于占问出征则吉祥。
解读:葛藟(lěi),蔓生植物,有刺,又叫葛针。
于臲卼(nièwù),高亨说:“以六三爻辞例之,此文当作‘困于葛藟,据于臲卼。’脱‘据’,应据补。”臲卼,小木棨。
有,当读为又。征,吉,当属另占附载。
“上六”处卦之极,受困最重,无可往行,犹如“困于葛藟”,难以脱身;又逆乘“九五”之阳刚,故又“于臲尥”,总有慌恐不安之感。然而卦极必反,物穷则变,告知“曰动悔,有悔,征吉”,如果说动也有悔,居也有悔,那还不如拼力一博,冲出险境,尚可获得吉祥。卦中六爻唯有此爻言“吉”。一般来说卦之上爻都是凶,可此是困卦,困极必通,通则吉。要想实现通,必须得“征”,靠自己的努力去博、去拼,才能摆脱困境。
《象》曰:困于葛藟,未当也。动,悔有悔,吉行也。
解读:《象辞》说:被葛藟绊倒,由于行为不得当。悔悟到动则招悔,必能谦慎行事丽逢吉祥。
困卦设置了种种困境。困有两种情况:“困于株木”、“困于石”、“困于蒺藜”、“困于葛藟”这是身体之困,即人身自由受到了限制; “困于酒食”、“困于金车”、“困于赤绂”是政治上的困,即政治主张得不到实现而困惑。这正说明了周文王政治生涯的坎坷遭遇。解脱之办法:
一是“有言不信”——少说多做,要有所作为; 二是“利用祭祀”——求上天保佑;
三是“来徐徐”、“乃徐有说”——不要着急,徐图良谋; 四是“征吉”——条件成熟时就要奋力拼博,冲破困境。
而只有“大人”才能做到这一点,故说“大人吉”。在商周之时,“大人”处于困境比比皆是,殷之先祖王亥“丧羊于易”,险被有易国君所杀;比干强谏纣,被剖心而死;箕子装疯为奴,被纣所囚;微子数谏不听,遂离而去;周文王被纣囚于羑里„„,这些都是曾身处困境的“大人”。《易经》作者将其归结起来,经过提炼,提出了“曰动悔有悔,征吉”的思想,这是积极的。它告知人们在身处逆境时,不要消沉,要伺机奋起,必获得吉祥。这在今天也有现实意义。
第二篇:《易经》卦序歌
卦序歌
乾坤屯蒙需訟師,比小畜兮履泰否,同人大有謙豫隨,蠱臨觀兮噬嗑賁,剝複無妄大畜頤,大過坎離三十備。鹹恒遁兮及大壯,晉與明夷家人睽,蹇解損益夬姤萃,升困井革鼎震繼,艮漸歸妹豐旅巽,兌渙節兮中孚至,小過既濟兼未濟,是為下經三十四。
第三篇:《易经》64卦中的64个智慧
《易经》,也称《周易》或《易》,是儒家四书五经之一,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伦理实践的根源。据说是由伏羲氏与周文王(姬昌)根据《河图》、《洛书》演绎并加以总结概括而来,是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学习《易经》,从64卦中体悟64个人生智慧。
学习《易经》从64卦中体悟64个人生智慧,为您的生活解惑,减压,导航。我们每天的生活起居,工作事业,健康幸福,其实都受这64个哲理的左右。
第一感悟:养精蓄锐把握机会——学会定位
《易经》告诉人们,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的定位是不同的,而又是承前启后相互衔接密不可分的,因而又是不能超越的。两点之间看起来是直线最近,但人世的道路永远是曲折的,欲速则不达。所以,我们还必须得按部就班地一步一个脚印地从头走起,该受的苦你得受,该喝的蜜你得喝,不可越雷池一步。
第二感悟:心有乾坤神闲气定——戒除浮躁
当人们浮躁的时候,应该想想那浩繁飘渺无穷无尽的宇宙,为什么它能够数亿年的时间仍然坚守着自己的法则,遵循自己的规律不动摇。要知道黄忠六十才跟了刘备走,德川家康七十打天下,姜子牙八十为丞相,佘太君百岁挂帅,孙悟空五百岁西天取经修成佛,白素贞一千多岁才下山谈恋爱。年轻人,你说你急什么急?
第三感悟:锲而不舍奋发进取——读书明理 中国的多数成年人总以为面无表情,一脸死相才是成熟的表现。而真正的成熟表现应该是读书明理,见心知性,正辩是非,通达世事。
第四感悟:目标明确果断前行——战胜疏懒
我们要找聪慧的“启蒙”老师作为指导,而不是“启蒙”老师来找我们,如果“启蒙”老师指出我们的缺点和错误,就应该积极主动地去接受,去改正。
第五感悟:等待时机慧眼明察——走向成熟
等待是一种智慧。等待是一种积蓄。等待是一种信念。人们之所以等待,是因为时机还没成熟。
第六感悟:冷静反省心安理得——避免争执
我们必须学会反省,当我们做事之前反省了,每个细节都考虑到了,办事才能得心应手,即使遇到挫折由于预先考虑的明白,心里也会有准备,不至于最后会把事情办砸,甚至走向歧途。当我们做事之后反省了,从中得到经验教训,就可以为以后的成功铺好路。
第七感悟:伸张正义宽厚仁慈——化干戈为玉帛
国家出师有名,惩恶扬善,是为了伸张正义,为天下人谋福利,这是大义;同样一个人也能出师有名,而这个“师”就是“小师”。就是人们心中的正义之道,就是做正义之事,这个义也是小义。
第八感悟:相亲相爱和平共处——赶走孤独
爱需要相互帮助,爱需要相互依靠,爱需要理解,爱需要交流,爱需要磨合,爱需要缘分,爱可以赶走孤独。
第九感悟:以退为进蓄势待发——鼓足干劲
提起以退为进,我们不禁想起卧薪尝胆,忍辱负重,胯下之辱,退一步进两步这些先人们留下来的典故。最有代表性的,要数“退一步海阔天空”的故事吧。这种海阔天空表示让自己有更多的回旋余地。
第十感悟:奋勇前行坚持真理——靠近成功
成功固然是每一个人所向往的,但成功的前提必须奋勇前行坚持真理,没有奋勇前行,成功只能是一个泡影;没有坚持真理,成功只能与我们背道而驰。
第十一感悟:善于沟通诚信待人——增进了解 要沟通必须诚信待人,将心比心。沟通缺少了真诚,一切都会变得虚伪,一切都没有意义,一切交流都因没有力度而难以让人信任。
第十二感悟:顺应自然顺水推舟——懂得顺势
当老天要在你面前降下灾难时,不要悲观,不要失望,要坚强,也不要过多地去苦恼,苦恼没有用,要保持平常心,要顺应自然,要懂得有容乃大的道理,只有这样你才能够让自己的身心放松下来,更理智地去处理路边的荆棘和杂草。更快乐的去从容面对一切。
第十三感悟:和睦相处平易近人——融入团体
我们常说,要想做事,首先必须会做人,只有把做人放到第一的位置上,我们的事业才能够蓬勃发展。而做人就是讲究人缘,要想有人缘,就必须与团体打成一片。而要想融入团体,就必须积极主动地与他人沟通交流,了解他人的心声,想他人所想,助他人所难,方能得他人之心。
第十四感悟:柔顺谦逊精中求细——稳妥操办大事
古人云:“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又曰:“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不积硅步,无以致千里。”所以说“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
第十五感悟:谦虚谨慎虚若怀谷——切忌得意忘形
在这个复杂多变的社会里,人们的心越来越浮躁了,浮躁就会让人变得得意忘形,得意忘形我们就会失去很多。为了让鲜花常伴于我们身边,让事业不断前进,让我们从现在就开始谦逊谨慎,虚怀若谷吧。
第十六感悟:有备无患奉献爱心——分享快乐
世界是美好的,当我们以微笑去面对世界时,我们征服了世界;创业是艰辛的,当我们以微笑去面对创业时,我们成就了创业。创业是一种分享,一种付出。付出是一种爱,爱是快乐的,快乐需要微笑。微笑,没有沮丧,也没有失败,只有进步,只有成功。
第十七感悟:随机应变开阔视野——灵活变通
要学会相互沟通,相互促进,不断拓宽视野。没有开阔的视野,没有长远的眼光,就会跟不上时代潮流,就会守旧,就会落后。
第十八感悟: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冷静纠正错误 我们每个人都期待着别人的赏识,期待着社会的肯定,期待着自我价值的确认,这是一种积极的动力,不管是批评还是表扬,都应该有明确的针对性,要就事而论,不能大而化之,不能空洞。
第十九感悟:智慧感化德行育人——因势利导
教育人或者管理人都要以理服人,以智慧来感化,以智慧育人,坚持中庸之道,利用因势利导的方法教导人,从而赢得人们的信任与尊重。
第二十感悟:审视自我观察别人——完善自我
人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要想了解自己,必须审视自我,所谓“吾日三省”也。经常审视自我会让自己更能够认识自我的不足和错误,从而改变自我,提升自我。
第二十一感悟: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消除阻梗
化解矛盾要首先从自己做起,记住你如何对待别人,别人也会如何对待你,要走进别人的心灵,自己就要首先敞开胸怀。这样就会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第二十二感悟:树立形象提高修养——学会包装自我
每个人就象一个招牌,当你出现时,人们对你会产生一种印象,要想被人们所认可,第一印象非常重要,所以要树立形象。
第二十三感悟:顺应时势寻求帮助——正确对待衰败
有的时候,衰败会给人以毁灭性的打击,凭个人的力量根本无法躲避,这个时候,要会寻求外援,取得帮助,增加自己的力量,共同承担衰败带来致命的打击。
第二十四感悟:有错必纠改邪归正——学会做明白人
人生就是这样,既然有了错误,就要勇于面对,要有错必纠,及时改过,方能进步。第二十五感悟:光明磊落脚踏实地——战胜虚伪
人需要豁达,需要开朗,需要抛开烦恼,需要放开心情,更需要有宽广的胸怀,只要自己坐得正行得直,坦然地面对一切,这样,你的所有烦恼就会烟消云散。
第二十六感悟:积善行德招贤纳士——招揽人才
作为一个领导,要想取得更大的成绩,身边必须有一大批为自己能撑得起腰杆子的贤才,为共同的事业使命死心踏地的志士,同时还要不断修养自己的德行,德行越高,懂得越多,事业才会越顺利。第二十七感悟:自食其力养人养德——学会养家糊口
人要学会自食其力,自力更生,创造财富,养护自己和家人,不要好逸恶劳,好吃懒做,游手好闲,成为家庭的懒汉,国家的负担。
第二十八感悟:敢闯敢干不怕失败——过渡时期坚强如刚
在大的过渡时期,免不了困难重重,荆棘遍地,但做事情之前,需要我们的耐力,需要我们敢闯敢干,不怕失败。
第二十九感悟:流而不盈持中守正——直面坎坷
人生的道路上总是有填不完的坑坑坎坎,当我们正在困难之中时,要知道流而不盈的道理,要有持中守正的态度。
第三十感悟:选择依靠知命乐天——保存退路
人生中只有十种无能为力的事:
1、倒向你的墙;
2、离你而去的人;
3、流逝的时间;
4、没有选择的出身;
5、莫名其妙的孤独;
6、无可奈何的遗忘;
7、永远的过去;
8、别人的嘲笑;
9、不可避免的死亡;
10、不可救药的喜欢。当眼前的太阳已经沉没,背后的太阳还没有升起来,我们站在黑暗中,应该做点什么呢?没有别的捷径可走,只有依靠脚下的土地,依靠繁花硕果的春秋,依靠自己的努力拼搏,坚持不懈。
第三十一感悟:相识以情坦诚相待——寻找朋友
我们可以失去很多,但不能失去的是朋友。朋友不是一段永恒,朋友只是生命中的一个过客,但因为缘起缘灭使生命变得美丽起来。即使没有将来又有何关?至少,不能忘记的是朋友以及与朋友一起走过的岁月。
第三十二感悟:人贵有恒积极主动——持之以恒
人活在世,最怕没有志向,没有坚强的毅力去努力实现自己的志向,一个人成就大小,往往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但如果有坚强的毅力,绝不会一无所成。
第三十三感悟:远离小人敬而远之——保护自己的学问
《易经》告诉人们,山高天退,山不论多高,也不能接近天。远离小人,但不要憎恶小人,而是严于律己,使小人不能接近。
第三十四感悟:目标正确懂得放弃——稳步壮大自己 做事要一步一个脚印,踏实,稳步前行,在磨砺中不断壮大自己;要不断积累自己的专业知识,提升自我,要谦虚进取,吃苦耐劳,目标正确,懂得放弃,恰如其分地展现自我的实力。
第三十五感悟:爱岗敬业以德服人——缓步晋升
“以诚待人,以德服人”是做人的根本,在现阶段,它又赋予了新的意义,是我们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重要基石和标志。
第三十六感悟:退而自保锋芒不露——心怀远大抱负
韬光养晦就是要沉着应付,能忍辱负重,凡事收敛锋芒,隐藏才能行迹,等到条件成熟时,一展自己的远大抱负。君子光明的德行受到创伤,这时再继续前进是非常艰难的,聪明的办法是收敛自己的光芒。
第三十七感悟:端正家风教子有方——创建美好家园
有句话说的好:上梁不正下梁歪。为人父母的如果不能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做出一些丢人现眼的事情,做儿女的难道不受到感染吗?谁不指望子成龙女成凤,但必须要一个先决条件——家风纯正。
第三十八感悟:求同存异信而不疑——学会与不同人相处
当自己与别人意见相左时,关键的是要把握时机,在异中求同。异中求同,是为人处世的一大特色。要做到这点,必须具备宽宏大量的气度,拼弃杂念的心态,才能被他人真诚地接受。
第三十九感悟:追思反省刚健中正——摆脱困境
困难是难免的,这个世界本来充满着矛盾,困难时时有,事事有。就看如何对待它。有了困难,要客观分析它,深入地研究它,从中得出问题的关键所在,从而采取对策,吸取经验,争取下次不再发生。做到吃一堑,长一智。
第四十感悟:养精蓄锐改过自新——平安渡过险境
有了困难,必须想办法解除;就像遇到高山,看到沙漠一样,必须勇敢地面对。但一定要有方法,才能平安渡过险境。
第四十一感悟:吃亏是福有失必得——获得利益
得中有失,失中有得,得得失失,失而复得,这便是生命的历程。有一种得失是必然的——得生,必得死。然而,同是懂得这一法则的人,所得却不尽相同,一种是消极的,像“今朝有酒今朝醉,人生得意须尽欢。”;另一种是积极的,正如季羡林所说,“人的一生是短暂的,绝不能白白的把生命浪费掉。”前者对于这个法则局限于明白,而后者却是透悟——不只对这个法则,也是对人生。
第四十二感悟:乐善好施惠人惠己——爱别人就是爱自己
《易经》告诉我们,损上益下,都是民悦无疆,都是道义大放光芒。你对别人好,别人对你好的概率非常大。这是自然法则,因为毕竟好人占多数,善心占多数。佛说,爱别人,别人会回报给你,这样,就等于你自己爱自己了。爱别人吧,他会回报给你。爱,让我们共赢。
第四十三感悟:当机立断胜卷在握——处理事情要果断
做事要果断,要雷厉风行,不可慢吞吞,犹豫不决。否则,会毁坏前程。有史以来,成大事者在处理事情时都会当机立断,拿得起放得下,干净利落。
第四十四感悟:珍惜缘分选择朋友——慧眼识人
相遇是一种缘分,是一种机遇,是成功的开始。机遇之后便有友情,爱情和亲情,从这方面来说相遇是好事。但相遇并不总是好事,所以,要学会慧眼识人。
第四十五感悟:聚集英才用人所长——开创光明
对于现代的企业领导者来说,在激烈的竞争中想要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求得“贤臣良将”,有精干的下属辅佐。这就要求领导者们能做到“尚贤”,以才为标准,招揽一批可用之才。
第四十六感悟:积累资本寻找贵人——机会青睐有准备的人
机遇和贵人是在适当的时候出现的适当的人,事,物的组合体。我们无法控制这种完美的巧合何时出现,唯一能做的就是通过控制自己的人脉来给自己创造更多的可能。
第四十七感悟:卧薪尝胆笑看人生——摆脱潦倒
《易经》告诉我们,当你穷困之时,要想没有灾难,要想通达,必须做到冷静相对。虽然身陷穷困,仍然自得其乐,不心急火冒,坚持自己的理想,卧薪尝胆,坚守中正的原则。
第四十八感悟:求贤若渴善待英才——做合格的老板
给别人机会,就等于给自己机会,职场也是如此。对别人宽容,将会造成能力互补,资源共享的职场氛围。经常给自己公司的员工以涌泉相报,将有助于提升你的职场情商,增强你的职场凝聚力与向心力。第四十九感悟:破旧立新与时俱进——改变自我
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是在不断变化之中的,不适应社会的发展就会被淘汰,所以,只有不断地推陈出新,才会有进步和发展。
第五十感悟:厚积薄发堪当重任——干大事要人才
《易经》告诉我们:才能浅薄,欠缺智慧,而地位尊贵,这样的人去图谋大事,必定能力不足。这样的人如果担当重大责任,是很少没有灾祸的。
所以,要厚积薄发,奋发向上,不断进取。
第五十一感悟:笑容坦然言行自若——遵循行为的规则
在这多变的红尘世界,谁也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人生十有八九都是不如意,无论处于何种境遇,最重要的是保持一颗平常心,随遇而安,拥有一份从容,坦然面对人生。
第五十二感悟: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做事有分寸
在一切工作中,我们的决策都应该既尊重客观规律,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将原则性和灵活性高度统一起来,这样才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做到当行则行,当止则止。
第五十三感悟:循序渐进德厚载物——提升自我实现目标
在人生的道路上,起点低并不可怕,只要能够循序渐进,坚持不懈,日积月累地做下去,终究会从低洼的平地攀登上理想彼岸的。
第五十四感悟:专心如一白头偕老——寻找如意伴侣
谁离开谁都可以活下去,但要清楚谁要拥有了谁才会更幸福。所以请珍惜你爱的他(她)吧!爱情只有相互欣赏,相互依偎,相互关爱,相互信赖,专心如一的生活才是最完美的。
第五十五感悟:扶危济困泽被后世——达则兼济天下
人生有多少价值,取决于帮助身边周遭的人创造出多少价值。人生愈有价值,生命愈有力量,自然也就愈快乐。我们不管价值观来自何方,归向何处,只要知道坚定不移,带来的是快乐,延伸的是幸福,这就够了。
第五十六感悟:走出家门闯荡世界——寻找发展之路
今天的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我们要走出去,看世界,学本领,破除了满足现状,因循守旧的传统观念,树立市场观念和致富意识,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勇于走出家门闯荡世界。第五十七感悟:过谦不及有始有终——实现志向
谦虚固然好,但谦虚过度,就是懦弱。因此,面对人生的各种抉择,要知道何时应该谦虚、何时应该张扬,从而灵活应对,游刃有余,促使自己快速达到个人职业发展的巅峰。
第五十八感悟:开怀豁达齐心协力——共同进步
人的一生虽然不能一帆风顺,磕磕碰碰,坎坎坷坷,是避免不了,但欢欣、喜悦的日子也会时常光顾我们。我们要想欢欣、喜悦起来,必须学会开怀豁达,要想共同进步,必须齐心协力。
第五十九感悟:凝聚人心增强实力——一盘散沙是大害
市场上的优秀人才不多见,笼络优秀的人才是企业成功的重要保证,要创造良好的激励机制以吸引行业最优秀的人才,笼络一流的人才才能增强公司的综合能力。
第六十感悟:洁身自保无欲则刚——懂得节制
只有懂得节制,才可能做好选择。俗话说“小不忍则乱大谋”,我们必须学会约束自己,时时审视自己,关键时刻要会洁身自好,要懂得无欲则刚的道理,千万不要让一些坏习惯影响了自己的人生。
第六十一感悟:诚实守信专心致志——推动事业发展
人要专心就能做成好多事。人的潜能是了不起的,只要专注于某一件事情,那就一定会做出使自己感到吃惊的成绩来。
第六十二感悟:小过无错大过难容——正确对待过失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中,过失是很难避免的事,关键要学会正确对待过失,开动脑筋思考过失,从过失中得到启迪。
第六十三感悟:居安思危防患未然——保护成功果实
成功了,确实不容易,也许它蕴含了我们半生的心血,既然成功的果实来之不易,就让我们多一点居安思危的意识,提高警惕,防患于未然吧。
第六十四感悟:永不懈怠消除悔恨——迎接胜利
不要经常因生活中的一些细小过失而后悔,如果事事追悔,恐怕一个人一辈子都会生活在数不清的悔恨之中。如果错已铸成,且又无法弥补,要当机立断:吸取教训,以后不要再犯。这种很干脆的自我警醒,比放在心里悔恨更有用
第四篇:易经第六十卦水泽节
易经第六十卦水泽节
易经第六十卦水泽节
【王明光:互卦与变卦】 60水泽节,上坎下兑。互卦:27山雷颐。初九:变卦为29坎为水。九二:变卦为03水雷屯。六三:变卦为05水天需。**:变卦为58兑为泽。九五:变卦为19地泽临。上六:变卦为61风泽中孚。
【香港启福阁:详解六十四卦】 易经第六十卦,水泽节,上坎下兑。节,亨。苦节不可贞。〖释〗
坎上兑下,卦名称作“水泽节”。节卦与涣卦是“综卦”,换言之与节制,相反相成。“序卦传”说:“物不可以终离,故受之以节。”意思是事物不可以长久离散下去,所以在表示离散的涣卦之后接著是节卦。
“节”是竹节,一段段分开,有止的意思,节制、节俭、节操等,都有止的含意。这一卦,下卦“兑”是泽,上卦“坎”是水,水流入泽中,过度就会溢出,应加以节制;所以称作节卦。节制是美德,因而亨通;但节制如果过度,就会使自己吃苦,不论过度的节约,或过分狭窄的节操,都是如此。因而。这种过度的苦节,不可以当作常则。
节是涣的覆卦,涣由否变来,节由否的覆卦泰变来。虞翻说“泰三之五,天地交也。”意思是说,节卦是在泰卦的基础上变化了的形态,是泰卦的九三上升到五位,也就是泰卦下乾天、上坤。也的交流。即:泰九三与六五交换位置,变出节卦。彖辞说“刚柔分而刚得中”,证明虞氏的说法可从。
节,亨。苦节不可贞。〖释〗
节卦亨通,苦苦节止,不可以正固。
彖曰:节亨,刚柔分而刚得中。苦节不可贞,其道穷也说以行险,当位以节,中正以通。天地节而四时成。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释〗 节卦亨通,刚爻与柔爻的群体分离而刚爻取得中位。苦苦书止不可以正固,是因为道处穷困。喜悦而去行险,居于当位来节止,中正而能通顺。天地有节止才形成四季。用制度来节止,就可以不损伤财物,不祸害百姓。
象曰:泽上有水,节。君子以制数度,议德行。〖释〗
大泽上有水就是节卦。君子从中得到启示,要制定数量上的限度,评议人的道德行为。
初九:不出户庭,无咎。象曰:不出户庭,知通塞也。〖释〗
“户庭”是房屋的门外,围绕房屋的庭院,亦即内院。“初九”阳刚得正,有出人头地的能力,但正当节卦的开始,还不是适当的时机。因而自我节制,不走出内院,能够如此慎重,就不会有灾难。
“象传”说:这是因为能够看破,知道时机还没有到来,通路被阻塞。“系辞传”又引伸说,这是言语谨慎;因为下卦“兑”有说的象徵。
这一爻,说明首先应当自我节制,言语行动谨慎。
九二:不出门庭,凶。象曰:不出门庭,失时极也。〖释〗
“门庭”是大门内的庭院,亦即外院,比户庭更接近外面。初爻还不是应当外出的时机,但“九二”阳刚,得中,已经可以外出。然而,却因为阳爻阴位不正,在上卦没有应援,不知道融通,仍然节制,不走出外院。所以“象传”说:这是极端丧失时机,应当外出而不外出,所以凶险。这一爻,说明过度节制,就会失去时机。
六三:不节若,则嗟若,无咎。象曰:不节之嗟,又谁咎也。〖释〗
“六三”阴柔,意志薄弱,又不中不正,以致不能节制,造成不得不叹息的结果。“无咎”在此不当没有灾难解释,而是如“象传”所说的,咎由自取,又能责怪谁呢? 这一爻,说明应当节制而不能节制,则自取其咎。
**:安节,亨。
象曰:安节之亨,承上道也。〖释〗
“安节”,是说并非勉强,而是心安理得的节制。“**”柔顺得正,在上方承接这一卦的主体“九五”,受其感化,体认到顺应自然而节制的道理,能够心安理得的节制,所以亨通。
这一爻,说明节制应顺其自然,不可勉强。
九五:甘节,吉﹔往有尚。象曰:甘节之吉,居位中也。〖释〗
“甘节”与“苦节”相对,是甘美愉快的节制。“九五”阳刚中正,在君位,正是“彖传”中所说的“当位以节,中正以通”。以王者的地位,节制天下,以中正的德行,使其畅通无阻,愉快的节制自己的欲望,使他人在被节制时,也能愉快的接受,所以吉祥。这样就可以进一步采取积极行动,建立受人尊敬的功绩。“象传”说:这是在君位又得中的缘故。
这一爻,说明节制应以中正的德行,以身作则,倡导于无,才能使人人乐于接受,而能有所做为。
上六:苦节,贞凶,悔亡。象曰:苦节贞凶,其道穷也。〖释〗
上六是节卦的极点,极端的节制,因而痛苦。“贞凶”与“卦辞”的“不可贞”相同,是说坚持下去。就有凶险。“悔亡”的解释,也不相同,是说应知悔改,凶险才会消失。“象传”说:像这种过分使人痛苦的节制,在道理上就行不通。这一爻,说明过度的节制,造成反效果。
〖卦意〗
节卦,阐释节制的原则。节制是美德,盲目突进,就有危险;欲望无穷,难以满足;必须节制,使其不踰越常规。但节制过与不及,都将造成伤害,必须恰如其分。节制,必须自动自发,明辨是非,行动谨慎,自我节制,并且使其适当。不应当节制而节制,将丧失活力,失去时机。应当节制而不节制,必然造成伤害。节制应顺其自然,不可勉强;应以中正的德性,以身作则,倡导于先,使其蔚为风气,必然人人乐于接受。如果矫枉过正,极端节制,不论节约或节操,都将达到令人痛苦的程度,必然阻塞不通、违背常则,难以贯彻,反而造成反效果。〖六爻占卜〗
水泽节卦;上坎下兑,中存艮震,山之下雷声一动,蛰虫皆甲出露其状,而又得水泽以润之,物皆受其利,必有成功之日,造化至此,萃露于中,又为艮所遏,方欲升进,艮又止之,凡事多阻,君子得之,则为阻节之象。节者止也,卦中财官父兄子俱全,不须寻伏。
【河洛理数:岁运六十四卦诀】 易经第六十卦,节卦 总诀:亨。苦节,不可贞。
象曰:泽上有水,节。君子以制数度,议德行。
一鸿天下孤飞翼,花有明香月有斜。满园桃李无结实,一枝惊缀入秋葩。
前途险阻不堪行,顺处安身道乃亨。守节操心无过虑,须知乐处恐交争。五阳
欢乐中生祸,骄淫罔克终。节贪并谨事,守静却无凶。五阴
初爻诀:不出户庭,无咎。象曰:不出户庭,知通塞也。
户庭不出姓名香,久滞林中未见伤。如待四方重照日,直持节往西北方。
深居宜简出,可免祸来侵。有贵知通塞,时行则可行。真假莫辩,曲直莫分。动则宜止,静则宜奔。
二爻诀:不出门庭,凶。象曰:不出门庭凶,失时极也。
门庭不出祸尤生,夜雨淋漓草木寒。兔走泥堆远近逐,水边女立倚栏杆。
时进须当进,迟疑却反凶。前途逢贵援,节止自相通。休眷恋,奔前程。终闹乱,失门庭。
三爻诀:不节若,则嗟若,无咎。象曰:不节之嗟,又谁咎也?
先嗟后笑,败屋重修。有个木君,扶时在秋。
笑里要提防,歌声不久长。机谋须是谨,方可免灾殃。
四爻诀:安节,亨。
象曰:安节之亨,乘上道也。
立身从俭约,财禄自丰盈。安节常能守,施为尽吉昌。守节应君求,前程遇鹿宜。上安贞姤事,贞侯应佳期。用则行,舍则藏。一鹿出重关,佳音咫尺间。
五爻诀:甘节,吉。往有尚。象曰:甘节之吉,居位中也。
安居君位尤奇特,东海相逢月半缺。前途若遇大威权,夜雨消疏红夜落。
喜鹊噪孤枝,何愁是与非。灯花传信后,稳步上云梯。
上爻诀:苦节,贞凶,悔亡。象曰:苦节贞凶,其道穷也。
物当穷则变,事极贵能通。苦节常贞守,因循反致凶。乐极须悲,贞凶可忌。一日悔亡,鼠行牛地。事不美,休怀疑。人在车上,船行水底。
【南怀瑾、徐芹庭:白话易经】 第六十卦:《节卦》 节:亨,苦节不可,贞。
〖白话〗《节卦》象征节制:节制可致亨通;但过分的节制也不可以的,应当持正、适中。
《象》曰:泽上有水,节;君子以制数度,议德行。〖白话〗《象辞》说:《泽卦》的卦象是兑(泽)下坎(水)上为泽上有水之表象,象征以堤防来节制。水在泽中,一旦满了就溢出来,而堤防本身就是用来节制水的盈虚的。君子应当效法《节卦》的义理,制定典章制度和必要的礼仪法度来作为行事的准则,以此来节制人们的行为。
初九,不出户庭,无咎。
〖白话〗初九,不迈出庭院,没有危害。《象》曰:“不出户庭”,知通塞也。
〖白话〗《象辞》说:“不迈出庭院”,说明知晓通则当行,阻则当止的道理。
九二,不出门庭,凶。
〖白话〗九二,因过分节制而不跨出门庭,会有凶险。《象》曰:“不出门庭”,失时极也。
〖白话〗《象辞》说:“因过分节制而不跨出门庭”,因此失去了适中、妥当的时机。
六三,不节若,则嗟若,无咎。
〖白话〗六三,虽不能节制,但能嗟叹自悔,则没有祸患。《象》曰:“不节之嗟”,又谁咎也!
〖白话〗《象辞》说:“虽然不能节制,但能嗟叹自悔”,这样的话,又有谁能给它造成祸患呢?
**,安节,亨。
〖白话〗**,能安然实行节制,故而亨通。《象》曰:“安节之亨”,承上道也。
〖白话〗《象辞》说:“能安然实行节制,故而亨通”,说明谨守柔顺尊上之道。
九五,甘节,吉,往有尚。
〖白话〗九五,能适度节制从而让人感到美而适中,是吉祥的;前行一定会受到褒奖。《象》曰:甘节之吉,位居中也。〖白话〗《象辞》说:“能适度节制从而让人感到美而适中,是吉祥的”,这是由于居位中正的缘故。
上六,苦节;贞凶,悔亡。
〖白话〗上六,因节制过分,则会感到苦涩;而且会发生凶险,如果能对过分节制感到懊悔,则凶险有可能消失。《象》曰:“苦节贞凶”,其道穷也。
〖白话〗《象辞》说:“因节制过分,则会感到苦涩,而且会发生凶险”,因为过分节制必然导致末路穷途。
【刘大钧、林忠军:周易古经白话解】 节(六十)经文:
节①:亨。苦节不可贞②。初九:不出户庭③,无咎。九二:不出门庭④,凶。
六三:不节若,则嗟若⑤,无咎。**:安节⑥,亨。
九五:甘节,吉,往有尚⑦。上六:苦节,贞凶,悔亡。
注释: ①节:卦名。卦象似竹节,故卦中有蓍草竹枚之节义,又有节制,节省义。
②苦节不可贞:此爻古人多解作:过于苦的节省不可以为正道。然于意不通。苦,帛《易》作“枯”。知“苦”、“枯”通。周人结草折竹以卜。“苦节”乃是指竹枚或蓍草的节枯朽了。因而不可用以占筮,故曰“不可贞”。③不出户庭:不出户门庭院。户庭,内院。
④不出门庭:不出大门内庭院。门庭,大门内的院庭,即外院。
⑤不节若,则嗟若:不节俭必然会带来忧愁叹息。若,助词,样子。嗟,叹息。⑥安节:安于节俭。
⑦甘节,吉,往有尚:以节俭为美,这是吉利的,前往必有赏。甘,甘美,快乐。尚,赏。
今译:
节:亨通。蓍草之节枯朽,不可用以占筮。初九:不出内院,无灾。九二:不出庭院,则凶。
六三:不节俭,必然会带来忧愁叹息。但却无咎灾。六上:安于节俭,亨通。
六五:以节俭为美,这是吉利的,前往必有赏。上六:蓍草之节枯朽,占之则凶,但悔事消亡。
【香港妈祖文化网:图解易经】 易经第六十卦、坎上兑下、水泽节。节:亨。苦节不可贞。
译文:节卦河泽水满,仍需节制节约用水,停止奢侈、俭约。节卦是顺利。如果把节俭看成是苦事,那是不吉利的。
大象:“节”竹节,一段段分开,有止的意思。节制、节俭、节操等都有止的含意。又这一卦,下卦“兑”是泽,上卦“坎”是水,水流入泽中,过度就会溢出,应加以节制;所以称作节卦。
初九:不出户庭,无咎。
译文:不走出庭门外,没有咎失。启示:应制应适时而知机。
九二:不出门庭,凶。
译文:不出宅院,是不吉利的。
启示:通权达变而不固执,节制亦不能过分。
六三:不节若,则嗟若,无咎。译文:不知节俭,就会长嘘短叹,但没有灾难。启示:当节不节,必受其咎。
**:安节,亨。
译文:以节俭为满足,才会顺利。启示:节制宜顺其自然,随机应变。
九五:甘节,吉﹔往有尚。
译文:以节俭为乐,就吉利。出门也会得到人帮助。启示:领导人应以刚健中正,倡导他人。
上六:苦节,贞凶,悔亡。
译文:把节俭当成苦事,贪图享乐,这是不吉利的,要悔改才能避免凶险。
启示:过分节制则适得其反。
总纲:《节》卦的主旨是节制,也就是限制。有节制,能限制,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顺应这种规律,人类自觉地通过各种法律和规章调控自己的行为,社会才能顺利发展。节制贵适当,不能过分。适当的节制,称为甘节,效果好;过分的节制,称为苦节,效果差。可见,节制自身也有节制问题。节而失节的教训,古今中外不乏其例。卦中强调,应从实际出发选准限制点,才能保证节制的顺利可行。
〖水泽节箴言〗
适当的节制省俭是美德,有利于事物的长远发展。但太节约则会变成吝啬,有碍前进。
【香港启福阁:铁算盘占卜】
60、水泽节、行船有风之象、作阱自陨之意、(凶)。节、亨,苦节,不可贞。
〖象曰〗:泽上有水,节,君子以制度,议德行。
评:天地得节,四时所成,节以制度,俭以丰盈,内忧外悦,不出户庭,于身谨节,无不康宁。
此卦下兑上坎,泽上有坎,其容有水固为节,节固有亨道,故曰:得亨大亨则苦矣!
坎宫之卦,节者节制也,限而止也。有船在航行中,被风吹得很激烈,船身震动,航行不能称心。此卦乃事物滞阻之卦,又有自然适应之意,物有限止之意,诸事不宜扩大,有意外之灾难,应当谨慎;恰如狐行泥中,乱动也无用,无论何事,很难进行,万事不如意的多,因此心里一焦急,便更陷入深处,恰如自己掘地陷自己;此卦称节,乃适度之意,虽一时有喜,这不是永久之喜,后来会成苦楚的根源的,宜注意谨慎身体,有节制最为重要。此卦百事有阻隔而不通不达,自取困穷之意,住宅艰苦难受,常抱穷屈之意,有心操贞正之义,但常人多不贞节,所以是凶兆,离乡背井之类凶,时节之理,声响之理食物等之理。
【来源已失:六十四卦详解】
第60卦、水泽节(节卦)、万物有节、上上卦。
象曰:时来运转喜气生,登台封神姜太公,到此诸神皆退位,纵然有祸不成凶。
这个卦是异卦(下兑上坎)相叠。兑为泽,坎为水。泽有水而流有限,多必溢于泽外。因此要有节度,故称节。节卦与涣卦相反,互为综卦,交相使用。天地有节度才能常新,国家有节度才能安稳,个人有节度才能完美。
事业:正处在发展时期,一定要注意切勿冒进。但更不应放弃良好的机遇,只要坚持遵利守义的原则,可大胆行动。这样,事业可以继续兴旺发达。
经商:市场行情好,对自己很有利,应该努力开拓,勿失去机会。不过,头脑一定要冷静,投入应有限度,适可而止,该收则收。
求名:严格要求自己,办事知道节度,不走极端,可以通行无阻,顺利前进。外出:大胆外出顺利。
婚恋:不要陷入情不自禁的地步,顺其自然会有好结果。决策:抓住机遇,勿失良机。适当节制自己的行动,不可勉强,更不可冒险,恰如其分。一切不可拘泥,该变就变。但是,该节制的时候一定要节制。节制必须有限度,过于节制就成为苦,不会有好的结果,这叫适得其反,务必十分注意。
【来源已失:六十四卦解释】 第六十卦、节、水泽节、坎上兑下。蓄水成塘之象、勤检克己之意。
大象:泽为池沼,坎水在上,喻蓄积及约束水份不使流失,但水位过高,则成泛滥。
运势:有志不能伸,诸事必须节制,不宜过份,更要戒酒色。爱情:男女正常交往则吉利,相反则凶。疾病:注意泌尿及消化系病变,宜速就医。
失物:不能寻回。诉讼:局势僵持不下,宜让则讼可解。
〖卦爻辞注解〗
《节》卦:通顺,将节检视为苦事是不可去占问的。初九:(以有节度为苦),不出家门,无害。九二:不出门庭,(会得罪、内邻居),凶。六三:不守节度,就嗟叹;守节度,无过错。**:安心守节度,通顺。
九五:甘心守节度,吉,做下去有赏。上六:以守参度为芳,占问是凶,守节度,悔恨没有了。
【龙隐网:周易六十四卦爻辞详解】 水泽节第六十 〖原文〗
节①:亨。苦节②,不可贞。〖译文〗
节卦:亨通。如果以节制为苦,其凶吉则不可卜问。〖注释〗
①节,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兑下坎上)。上卦为坎,坎为水;下卦为兑,兑为泽。水满溢于泽外,务必高筑堤防以约束之,所以卦名曰节。节,节制。用以警惕人们:天地有节度,才能常新,国家有节度,才能安,个人有节度,才能全性。
②苦,用如动词。节,节制。苦节,犹言以节制为苦,即所渭以放肆为乐。
〖原文〗
《彖》曰:节,“亨”。刚柔分而刚得中①。“苦节,不可贞”,其道穷也。说以行险②,当位以节③,中正以通。天地节而四时成。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译文〗 《彖辞》说:节卦,有亨通之象。因为刚柔分别而位象恰当。像君臣各正其位,各守其分。卦辞说:“如果以节制为苦,其凶吉不可卜问”,因为违反纲常大义,胡作妄为,必然走向穷途末路,节卦具有临难不苟,威武殉道的义蕴,同时又体现了恪守本分,遵礼守义的原则,因而能达到中立不倚通行无阻的境地。天地有节度而寒来暑往,形成四时节气。国家有节度,因而制定了君子教庶民,庶民养君子的社会通则。君子不可以骄奢暴殄天物,不可以残暴伤害人民。〖注释〗
①刚柔分而刚得中,本卦上卦为坎,坎为阳卦,为刚;下卦为兑,兑为阴卦,为柔。上阳下阴,是为“刚柔分”。九二、九五阳爻,为刚,分居于下卦、上卦的中位,是“刚得中”。像君臣王位,各守其分民。
②说以行险,本卦内卦为兑,兑义为悦,外卦为坎,坎义为险。临难不苟,敢行险道是节卦的义蕴。
③当位以节,本卦上六阴爻居阴位,九五阳爻居阳位,**阴爻居阴位,刚柔得当,爻象相通,以像君臣各遵节度,有条不紊。
〖原文〗
《象》曰:泽上有水,节。君子以制数度①,议德行。〖译文〗 《象辞》说:本卦下卦为兑,兑为泽;上卦为坎,坎为水。泽中水满,因而须高筑堤防,这是节卦的卦象。君子观此卦象,从而建立政纲制度,确立伦理原则。〖注释〗
①数度,犹言制度。
〖原文〗
初九:不出户庭,无咎。
《象》曰:不出户庭,知通塞也①。〖译文〗
初九:筮遇此爻,杜门不出,没有灾祸。
《象辞》说:杜门不出,因为其人知道所行必不通。〖注释〗
①通塞,义在塞。犹好歹、缓急之类偏义复词。塞,阻塞不通。
〖原文〗
九二:不出门庭,凶。
《象》曰:不出门庭,凶。失时极也。〖译文〗
九二:筮遇此爻,杜门不出,也有凶险。
《象辞》说:杜门不出,也有凶险,因为坐失良机,错误已
极。
〖原文〗
六三:不节若,则嗟若①,无咎。《象》曰:不节之嗟,又谁咎也? 〖译文〗
六三:不节俭则困穷,处困穷则知悔过,知悔过则可以无灾难。
《象辞》说:奢侈带来了悔恨,这是谁之过? 〖注释〗
①节,节制,节俭。嗟,悔叹。若,语末助词无义。
〖原文〗
**:安节①,亨。
《象》曰:安节之亨,承上道也②。〖译文〗
**:安于节俭遵礼的生活,通泰。
《象辞》说:安于节俭遵礼的生活之所以吉利,是因为顺从了君上的旨意。〖注释〗
①安节,安于节俭遵札的生活。②承,遵从。上道:君上之道。
〖原文〗
九五:甘节,吉。往有尚①。《象》曰:甘节之吉,居位中也②。〖译文〗
九五:以节俭遵礼为乐,吉利。秉此而行,所往必得别人资助。
《象辞》说:以节俭遵礼为乐之所以吉利,因为九五之爻,所居恰当,像人居德行义,自然获得人家资助。〖注释〗
①甘,甜。甘节,犹言以节俭遵礼为乐。尚,帮助。②居位中,此以九五爻象、爻位为据。九五阳爻居上卦中位,像人守中正之道。
〖原文〗
上六:苦节,贞凶,悔亡①。《象》曰:苦节,贞凶,其道穷也。〖译文〗
上六:以节俭遵礼为苦,卜问得凶兆,其人将为家道败落而悔恨。《象辞》说:以节俭遵礼为苦,卜问得凶兆,正如上六阴爻孤悬一卦之尽头,像人走入穷困不通的境地。〖注释〗 ①苦节,以节俭遵札为苦。悔,用如动词。悔亡,为败落而悔恨。
第五篇:《易经证释》复卦
《易经证释》复卦
易卦以剥复二卦交替之间。最为重要。次则夬姤。剥复为阴消阳息。夬姤为阳消阴息。一阴一阳。一消一息。乃易卦变动之枢纽。全易六十四卦。莫非由此阴阳消息推衍而来。而剥复夬姤。却为之首。夬之于姤为消。剥之于复为息。复又易道最重大之数。以易教重阳也故。复卦实为全易生机之所在。亦天地人物生意之所托。唯人道为尤重焉。,以人道在中和。取仁厚。舆天地兼生杀者略殊也。夫此四卦。居变易之冲。当生化之始。其可言者。于卦象固已甚明。而最宜注意者。则为八卦方位。伏羲卦位。上乾下坤。乾之左为兑。右为巽。坤之左为震。右为艮。此人所知也。而姤之一阴。即夬所有上六。复之一阳即.剥所有上九。人或未尽明。盖夬为兑乾。垢为乾巽。一兑一巽。皆系于乾泽天夬。变为天风姤。实由乾之自下上耳。换言之。即倒置夬而成姤。故二卦恰相反。夬之上六倒则为姤之初六。乾未易。而卦已殊。左右既移。而阴阳消息已反。此数之加减。位之升降。而莫不由于气之盈虚也。故姤为夬之反。而阴则由消而息矣。剥与复亦如是。剥以艮坤。复以坤震。二卦皆系于坤。一艮一震。一左一右。一交坤则互变。坤虽未易。而上下已移。故剥倒置即成复。复与剥遂相反。复之初九。即剥之上九。中经坤而反上为下。而阴消阳息矣。自艮交坤。为阴之极。至震则一阳生。坤震合为复。言阳始反也。阳出于地而为震。故曰震。震之初九。即艮之上九。以坤所受者祗艮耳。文王卦位。艮震相连。而艮坤相对。坤艮本有易位之数。以皆属土也。艮既接震而交坤。是艮之变震。亦与坤有关。震为木。东方也。后天五行之首。木非土不生。艮坤实所生养者。故复之成。实由坤艮之变。先天后天卦位可见者也。由此言之。剥之变复。必资坤土气之返还德之生育。道之根原数之转代。皆必本于坤厚。人道近地。先师于坤阳宜蓄藏。先法诸复。故道在静止。修养之基。艮为止。坤为静。不止不静。则气不复。生不久而性命不固。此圣人教人止静。以生育其身而复于道也德在中和。性命之本。艮坤为中土。秉中和之用。不中不和。则本不立。用不全。而灾害必至此。圣人教人中和。以尽其德用。而复于仁也。是复者。内有反本复始之道。外有克己复礼之仁。其为用亦大矣哉。故讲易至复。非徒数也。实原于道。道者一阴一阳实推于德。德者一性一命。性命阴阳乾坤刚柔而人兼之。故近坤而望乾。体刚而用柔。返诚而达德。致中和而底于止静。而后克正性命。保合太和。元亨利贞。以至于乾元。盖复之初九。非限于一阳也。进而至于乾。此方始发轫耳。体乎坤而进于乾。则天地合其德。阴阳合其道矣。是复之继剥。乃冶乱之机。吉凶之纽。仁不仁之界。所谓一反复也。剥为乱。复则治。剥为凶。复则吉。剥为不仁。复则仁耳。盖孚天地之心。启阴阳之橐。君子以之自修。圣人以之明德。此古人所重视也。夫岂数之推衍已哉。复之关夫世运固矣。而最切近者。莫如修养。易言修养。以坎离既济为工夫。以地雷复为窍要。以乾元为指归。此系大纲领。复之所重。全在反剥。剥则随物俱尽。复则回生不穷。故剥为凋伤。复为生息。生生不巳。必基于复。一阳在下。生乃不穷。此天地生化之机。必在春前也。剥犹秋杀。复则春生。阳气初凝。万物始娠。下为震。震动也。动则为娠。娠必因阴。犹胎在母腹也。坤为大母。震为长男。生育之道。于兹可见。以修养言。则为保合太和。孕育真元。术家谓之养其元气。使凝固而不散失耳。养气之功。端在止静。不乖于艮坤之德。唯止乃行。唯静乃动。唯艮坤乃能出震。此须体卦位而明其序例之要者也。易本包含万有。道功固在其中。而复卦尤为显着。复之所以得名。亦由是义。易逆数也。复反复也。逆则夺造化之用。反则达本原之功。乃修道所重者。明乎此。则一切道书可废矣。大哉复乎。纯中一阳来复。其意足深长思矣。味者不知阴阳回。而欲于阳中求之。是所得非阳乃阴。非复乃姤。姤乃顺下。尚何返乾之望。学者须从伏羲卦位。左右升降之数。细细体会方知顺逆反复之义也。复卦象五阴一阳。阳居初爻。阳升阴降。阳长阴消。虽有争竞之嫌。却得和平之道。以阴盛当衰。降而自贬。不与阳争也。阳乃得而代之。故虽一阳在下。有駸駸日上之势。而能渐复其初也。初指乾元。一阳既始。五阴渐退。则返于乾。故曰复。言机虽微。而所造甚大也。五阴一阳之卦。如谦豫比师等。皆以阳不得势。不能归乾。唯复则以阳在下。阴无以间之。能有迫返乾之日。此复之所以为重也。复剥相反。而剥为消。复为息。故剥去乾日远。不得久存其阳。此生机之将尽也。复以阳之息。得震动之力。日进无已。生机愈弘。天地好生之功。亦可于复见之。此阴阳推迁变易之所至也。上坤下震。雷起于地。上静下动。龙发于渊。外有厚重之德。内含精进之功。远期行健之道。近挹载物之才。上下相孚。内外相得。柔而能正。刚而能顺。天地不自閟其道。故喻之于复象。而见之于春先也。复卦与姤对。前巳言之。姤为阴长阳消。时当五月。阳盛当衰。不得与阴争。故姤由阳变阴。而日就于坤。与复恰反。复以阳长。万物化醇。时当冬月。元气潜蒸。故复之象。如梅花对霜雪。而先得舂意也。物经秋杀之余。继以冬寒。凋零残败。生机殆绝。而不知地中之阳。方滋正长。因冬至之时。阳回于下。葭管初飞。静中息动。此地雷复之象也。虽不闻雷。而潜气自发。天道所启。地不得顺承之。此动在静极也。坤静而震动。静之动。外不见也。动乃生。生乃化。此变易之所由生也。吾人于静极中。自觉元气冲动。而生机忽来。正复之象。而必在能静之后。故复自坤出。非静有所动。乃静极而内动也。外静内动。动仍静也。若动而不静。则阴气又生。性命不得正矣。天地之机渐进。而万物之生渐明。以十一月之复。生阳既行。必待春风而后繁育者。内动而渐进故也。梅花固早。究异他卉。不得视为元气己外泄。而忘复之一阳在下也。阳者生之源。育之不充。则生不畅。此天地经冬至春。需时甚久。唯其迟迟不发。正以蓄之待时。而生机未尝一日巳也。故剥之至复。赖坤之育。坤虽重阴。阳自隐于中。至复而后见耳。重卦皆含阴阳。乾自有阴。坤自有阳。此观象者所当知也。复卦继剥卦。系周易之序。以物不可终穷。穷极反通。故受之以复。此义也。天道如是。人道亦然。穷通往复数也。而人情亦随之。过劳求逸。过忧求快。一反一复。其情始调。此剥尽而复也。剥为剥落。复则培植。剥为残伤。复则养息。天地之大。犹不可过。况其下者乎。剥虽害物。物不可终绝也。则复之续剥。数也。亦情也。譬之四时。冬春相续。物乃不尽。天道既见。人生亦畅。设久冬不春。世间尚有人类哉。冰雪之区。长年不暖。生物既尠。人类亦微。此明证也。复之为道。乃见其大。荣枯肉骨。复之仁也。振瘁繁衰。复之义也。因时而至。先天而明。反其前规。启其后法。此复之有功于道也。天地之道。一生一杀。一败一成。此不可免者。人谓天地不仁。乃以剥杀物。而不知其义也。至冬寒之时。又以复见其仁。是不剥则复无以见。复之于剥。犹一道而二用耳。生杀也。仁义也。以时制宣。天无所爱憎也。功过也。反正也。因事为用。易无所予夺也。故有剥必有复。复所以济剥之穷而巳。有秋必有春。春所以续秋之令而已。非天道有所为也。数自至焉。时自化焉。此芸芸众生。率来往于剥复之间。春秋之序。自生自化。而不复知也。唯君子能知之。顺时而不贪。则繁华无过。畏天而自勉。则劳瘁可全。此虽处剥不见其穷。至复不矜其亨也。阴阳之变。有德以胜之。气数之来。有道以济之。则天道在吾身。而复可由已出。所谓克已复礼为仁者。正在明乎情。而惕于数。保其性而安于命耳。复道最关修养之事。故并及之。愿读者详绎其未尽之义也。复卦之名。以行而返。行则为动。返则为转。动转之中。气数以渐变。终始不忒君子所勉。盖复以五阴一阳。阳下而上升以返于乾。其行如客之还家。故曰复。复从彳或辵。皆取行动义。行动而能还其所也返可其旧。不差忒也。剥去而复来。去者日远。来者日近。故复曰来复不徙阳之长也。天地之道。亦由复焉。此复道之所以为大也。占文反返一字。反既返。又作背讲。与往相对。以住向前。反则背也。天地之数。本为环行。无往不复。故在人为返。在天为进。返既进也。往而不已。复至原所。此名返。然非久于其处。则无地非往。是名进。无地非返。是名复。如一岁言。冬返于春。亦既冬往于春。日未易也。而气候变。是往返异名。为阴阳言也。而易重阳。故复独指阳。不然。姤亦复也。义一为阳返。一为阴返。而复姤异名者。独重阳也。此命名之微义。易之本旨也。复。亨。出入无疾。朋来无咎。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利有攸往。孔子《宣圣讲义》此复卦彖辞。言全卦之用也。复以阳得时而上行。刚得势而外运。故亨。言能通达远近。无所滞也。虽五阴在上。不为敌而为朋。本诸坤得朋之象。得朋则多助。是以无咎。复以来复为用。有复必先有往。有来必生有去。故有出入反复之行。出入者既入复出。入于内而出诸外。五阴在外。其动也以渐。故曰无疾。不可急进也。疾又通嫉。阴顺于阳。不相嫉忌。则阳起于下。不遽犯上。以成其无疾之德。是二者相和。而俾复遂其道也。反复其道。一指卦言。一指爻言。卦由剥反。为阳反阴。爻由阳反。为下反上。以阴降阳升。两者反行。阴反为阳。降渐化升。是爻亦反也。反则复。复则归于乾。此全卦以反复为大用也。道犹路也。即升降上下之路。天地之气所自至。生化之德所自见。不有道路。将无以齐之于一。纳之于环。此虽反复。而不得须臾离斯道。出入为宾主言。反复为上下言。实则同也。不过出入指其行。反复指其道。行者有迹。道者有则。复自兼之。故能成其复。五阴以类聚。而不与阳争。乃出入遂志。反复获道。此天地之定序。阴阳之至德。非人力所为也。故同于道焉。七日者数也。爻六位。过此则复于初。此天地循环之例。亦气数之合也。而七曰来复。计其时也。时序不忒。以成其道。天地尚不违。而况其下者乎。故七日者。复之期也。因复有期。而道有则。刚动而得时。行渐而通于远近。故利有攸往。言其行之宜也。四德兼亨利。行之象也。震起于下之谓也。阳得时而升。刚乘势而动。欲其不往。不可得矣。彖曰。复亨。刚反动而以顺行。是以出入无疾。朋来无咎。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利有攸往。刚长也。复其见天地之心乎。孔子《宣圣讲义》此申释彖辞之义。明复道之大也。刚反动而以顺行。言复自剥反干下。以艮易震。阳自上下为顺。前反后顺动。动而上行。阴随与化。得坤之顺承。是复之反。不为过。睁点道也。故能出入无疾。朋来无咎。无疾则不害。无咎则有利。以群阴在上。本易成疾咎之祸。而复免之者。因其顺也。坤道而育震德。阴义其阳。柔裕其刚。虽志不同。而势不与争。道不一。而情不可离。如母于长子。克遂其保育之恩。从子之义。此固天地消长之数。亦即易道抑扬之旨。读者宜细体会之。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明天道即乾道。乾所谓天行健者。即此阳也。阳日行而不息。去而仍至。往而仍返。以成其道。而数限于七。此天行之所以悠久。而气数之所以循环也。设去者不至。往者不返。天地不终岁尽矣。生化不终期绝矣。更何悠久无强之德哉。故循环乃不息之本。反复乃悠久之原。天地不能自违。下之者。亦莫能自外。终则有始。剥则必复。道之见也。故曰天行。明其为天道。不可悖也。利有攸往。刚长也。系指下卦震言。震一阳刚也。动而上长也。动则必升。上则为长。而阴不与争。且育成之。是以利有攸往。即朋来无咎。出入无疾之效。得朋而出入随所欲。其利可知。人之出行所需者。在此也。内刚外顺。得道多助。此生成之功。化育之德。所自见也。其利大矣。复其见天地之心乎一语。最精湛。复上坤下震。地道启木。以时言之。冬寒生春。阳者生化之主。故帝出于震。震为长男。乾为大父。坤善顺承。为欲成乎乾也。天地生化之道。由乾坤之相慕以始之。相和以成之。相成以终之。复者慕之见。和之初。成之基也。阴众而不疾阳。阳刚而不忤阴。志之相慕。情之相和。道之相成。可知矣。而生化于是始矣。万物从兹萌芽矣。天地之心由是可见。不独气数循环不已之谓也。阴阳消息。端在于几微。复者几微之象。外未显而内巳萌。形未昭而神巳至。此复之象。实天地之机纽也。天道难测。因复足以知之。圣人制易。因复乃以着其例。蓍龟明神。因复乃以得其数。修养见性。因复乃以达其道。此复之所以称为能见天地之心也。《宗主附注》复彖辞天地心一语。关手内功。与既未济二卦相卯。以剥由未济来。复则成既济。其至也。为泰为乾。其反也。成否成坤。故称为见天地心。剥极不复。天地同尽。生化俱绝。唯其复也。天地悠久。生化无疆。人生修短。亦当如是。师复之道。以时反于真元。则寿命无量。与天地同纪。读者宜细悟之。象曰。雷在地中。复。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孔子《宣圣讲义》此复卦象辞。释卦象之义。以明人道应天时也。复返也。返本复始。以潜于下。藏于内。而后足以育其真元。发为生气。故复犹伏也。雷在地中。非至二月不鸣。复之时。方伏于土中。以蓄其气冬至之日。阳虽生而犹潜。气虽动而犹藏。此来复之时。外犹静寂也。唯日短促。唯气寒凝。唯物枯落。北严冬之侯。一切在静息中。不可遽发。以听其滋育。顺其休养。固天道也。人亦不能违焉。故当雷入地下之际。适为日行南极之时。万类蛰藏。以契天道之复。而先王亦于是时。闭关自息。不任交通。商旅不使远行。官吏不省方域。以志于内。而同于天道。潜养其德。深息于道。以孚于复。故曰复犹伏也。返本复始。不逐于外也。至日者。指冬至节。以日南至晷极短也。彖辞言利有攸往。此又言闭关不行。说者疑之不知彖辞为人言。象辞为政言。彖辞以复志在行。为将来言也。象辞以复道在藏。为现时言也。故彖辞有出入无疾之语。明其进行不可迫也。在卦象上为坤。坤德静顺。无成有终。下为震。震虽志于动。而以一阳之微。难胜五阴之力。则虽欲速。不可得也。阴固不与争。其如阳之力薄何。政令闭关不行。原欲养其力而蓄其势也。天道冬穷。日南至。虽自此以后。渐向北行。实犹相离不多。气候寒。地面冷。虽欲发动。时有未至也。故闭关不行。时为之也。非欲禁之。万物都寂。人亦以安于所居为宜。此当复之时。仍在伏藏中也。大抵复卦取坤震之合。震起于下。坤静于上。其志不同。中爻互坤。仍以静顺为重。此人道所先也。譬之时令。自冬至一阳初生。时未暖也。必待三阳交泰。而后天下同春。雷在地中。不得自鸣。必待雷天大壮。而后雷乃发声。此皆有一定之序。不可乱也。是以人道在顺时制用。阳不可早泻。则养之务蜜。刚不可轻用。则藏之务深。此固天道。实亦性命之正也。学者无眩于来复之亨。而急求见用于外。则能充复之大用也与。复卦全卦。重在一阳来复。而于五阴之调协。亦宜注意。盖二五中位。三四中爻。皆阴也。阴静阳动。阴降阳升。阴退阳进。二者相违。最宜调适。天道则外顺于阴。内蓄其阳。不与阴违。而克成其阳。故阳能滋长。阴不害之。设使阳不自潜。早发于外。一线生机。必为群阴所陷。则天地又归于剥矣。君子体天道之精。用坤德之静。固守于内。不问其外。以待阳之长。阴之消。此不独政令为然。而切身修养之道为尤要。闭关者不外泻。不行者不求通。不省者不远务。自安闭塞。以育其真。此修己立身之要道至德。而君子所以自成也。夫复虽合时为冬至。而凡在剥极之世。阳微之秋。正气难存。邪说方盛之际。皆当体复之道。推复之用。返求诸己。诚而弗失。近保其真。育而弗用。虽外多故。而心不灰。时已穷。而德可久。此以人顺天之道。不因物而丧其真也。故世道靡常。君子长泰。为其能复也。克己复礼仁之本。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在天为阳。在人为仁。仁道之充。天下同泰。此君子之修。不独为善其身已也。故观复之用。先王之政。足以觇君子之行矣。初九。不远复。无只悔。元吉。孔子《宣圣讲义》此复初九爻辞。明复卦之大用。及其吉凶也。复以阳复为用。初九一爻。为全卦生机所托。即全体大用所始。虽在下位。当视为主爻。为其克主持全卦之用也。复在后天。本震之德。震之初九。即复初九。帝出乎震。乃后天八卦之序。道始于复。乃后天六十四卦之序。此义人多未察。复之为用。因帝出之义。致来复之功。即在此初九一爻。诚以全卦五阴一阳。阳动于内。与八卦之震。二阴一阳。阳出于下者正同。八卦震三位。以一阳出于二阴。复则六位。以一阳生于五阴。其艰易又少有别。其行进迟速。冲举缓急。各有所殊。故以震言为帝出。为其得权也。以复言为道始。为其先时也。得权者王。先时者仙。二者有主客之异。人天之分也。然在震卦。重为二阳。上下分布。其势得应。故其来虩虩。其力充也。而复则局于五阴。其势犹孤。故其进以渐。其力有未足也。在初九爻。本震之道。行复之功。固为时宜。不过上有坤厚之积。未骤得乾健之行。其所用舒徐。其所行趦趄。道所当然。数所应尔。此学易者所宜知也。观于不远复二语。则可见圣人示教之微意焉。不远者指一阳在下。由坤而出。坤上接艮。艮之一阳。经坤而为震。其道不远。一也。由后天八卦序位言。震前即艮。艮为终。震为始。终始不断。一消一息。往者即复。其时不远。二也。由本爻言。阳在内。而阴在外。复于初者。待于终。其进不远。三也。由上下卦言。内震外坤。坤静震动。两相推荡。一动辄止。其行不远。四也。然前二者在于复之先。后二者在于复之后。皆以不远称。为其数有所限也。既剥而复。气自至。此先也。既复未大。气犹滞。此后也。先者由静入动。其道自反。后者由通转凝。其道自贞。贞与反并。乃为不远之复。合之于德。是谓返身而诚。譬之君子。由逆入顺。而能自守其操。不与时消沉。亦不因时蹈厉。则永执厥中。无过不及之害。此所以爻辞称为无只悔。而占元吉也。无只悔者。言初九之道。顺时而后动。安居以俟命。既无所求以为益。又无所损以自慊。无损无益。中心泰然。故无只侮。只犹求也。又仅也。包不忮不求之义。外无所加。内无所夺。自在自足。乃兔于侮。而得元吉也。元吉乃吉之至。以复初九。得秉乾元。上应天时。下明地利。中协人事。虽在下勿用。竟能以成其大用。此即道之所见也。为于无为。用于勿用。天之所以悠久。道之所以不息也。占元吉者。明其能达天德。而致于至諴也。諴者道之着。返本复始者诚之着。诚即道。道即天。此初九一爻。有孚于乾元者也。而圣人则之。以成内外之德。以全性命之道。以弘仁智之功。此修身之本也。不务外物。故不矢其性。不囿小功。故能大其德。复之初九至矣哉。象曰。不远之复。以修身也。孔子《宣圣讲义》此申明爻辞之义。而见元吉之占有自来也。初九以复在内。而不外求。自返以善其身。故占元吉。盖君子之道。必先其身。诚意正心。为修身之本。克己复礼。为修身之原。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物而动。情之欲也。物至知知。好恶生焉。善恶见焉。吉凶办焉。复之初。静之动。性之情也。内刚外柔。不忮不求。知之至也。物之格也。好恶有常。善恶有别。性命以正。中和乃致。此修身之道也。而吉凶办焉。顺时善动。明物达道。则不远以复。无祗尤侮。乃以元吉占也。夫卦内贞外悔。贞则无悔。理之常也。初九返身而诚。刚以克欲。静以御动。充实于内。不贪于物。贞之至也。诚之至也。诚则明。明则智。物格知至。身以修矣。此爻所重。端在善复。复于初。则全其天牲。返其本原。此君子修身之道所自仿也。以一阳之刚。伏而自守。养其元气。深藏宥蜜。以成不息不巳之德。此修身之至也。当剥之余。阳微善熄。人失其牲。逞于物欲。心昧其知。乱于好恶。故身不保。天下随之以倾。今复乃逐一自返。以正于天性。保诸乾元。则知至而物恪。意诚而心正。内持于道。外育其德。此身修而家国天下同泰之徵也。故初九一爻。为救亡图存之道。拨乱反正之功。大经大法。皆基于是。又不独为一人善其身已也。言内行。则圣人之德。言外功。则王者之道。事必有本。行必有先。复之初九。本也先也。笃行之士。当细释爻象。弘推辞义。而深造之耳。六二。休复。吉。孔子《宣圣讲义》此复六二爻辞也。六二居内卦正位。重阴而近初九。阴乐就阳。情喜就下。此爻辞称为休复也。休者宽舒安息之意。书曰休休其有容。盖心中乐易。而能宽容其下也。休犹息也。非动非静。无作无为。是在动中静。作中息耳。六二虽重阴。以得正位而近阳。心有慕而迹不彰。意有为而身未动。曰休复。以其不反于阳也。凡复六爻。皆不与阳逆。故皆称复。谓其克成复之道也。休复虽动作未显。而情志甚殷。以坤厚载之诚。慕乾行健之德。合而为震。动而不躁。行而时息。此六二之象。合坤震六二之道。而见其用也。人之休者。非恶于动也。旦将以助其动。非止其行也。且将以成其行。譬之劳者。因疲而休。以养其力。非贪逸也。将以竟其劳。故曰休息。乃暂憩之意。息与消反。则休舆止亦殊。明乎此。方能解休之不害复也。休不害复。且将促其成。是以占吉。为其不以重阴困一阳。不以正位远其下。其德足称。其道可大。虽次于初九。而能仍以吉占也。象曰。休复之吉。以下仁也。孔子《宣圣讲义》此申释爻辞之义也。仁古通人。此仁字与中庸修道以仁。仁字一义。仁人也。而不用人字。颇有深意。言人道在仁。不仁之人非人也。谓之匪人。仁而后能称人。克已复礼。而后能仁。世以人体不全为不仁。此以人道全为仁。其义正同。爻辞用仁字。足见重在人道无亏之人。在圣人视之。等是人也。故亦作人字讲。复六二之下为初九。实复之本体。即人道之所存。仁无不生。阳者生之本。故生之本为仁。如果实之仁是也。果实之生。赖有其仁。人之生。赖有其性。性即仁也。生即仁也。而在天为阳。阳亦仁也。或谓之元。由其质言为元。由其用言为仁。其实一也。而仁必存于中。发于外。亦犹果实之仁耳。复初九一阳在下。乃以仁称。六二之吉。以下有仁。生机不绝。一也。六二虽休。而善养阳。以下近仁。二也。六二居正位。不自骄逸。而能下仁。三也。此释辞明指其故耳。若推诸人事。则凡居正位。不自满。而能下求贤士。以引与同升。则虽已暗懦优游。仍不失其位。此所以为吉也。占者得此。当细释下仁之义焉。六三:频复。厉。无咎。孔子《宣圣讲义》此复六三爻辞也。六三居中。为人爻。阴行阳位。坤加乾次。阴以从阳。而阳自馁。刚不胜柔。而柔自逊。两者相将。以成其复。是不可久也。然频复有数义。疑虑未除。强而相就。其迹若数。其志转徐。是曰频。频犹数也。数斯疏矣。一也。三爻居中。与上为邻。**六五。相比相亲。其德不舍。而欲进未能。是曰频。频即濒也。濒近而已矣。二也。六三上应上六。位殊而道同。时异而情类。因阳之志在复。而比朋莫协。坤震异趣。往来不常。是曰频。频犹反复也。反复则进缓而行艰。三也。有此三义。故频复者。非可求急也。欲罢不能。则有待于厉。厉字与乾九三夕惕若厉同义。以心存忧疑。而事不可止。势多艰阻。而道有可为。唯有奋励图功。砥砺求进。是必尽其内外之力。以期协于远近之情。故重在厉。好在六三因初九之助。得乾三爻之气。有乘时自厉之道。而不使复之功。辍于中途。虽往来频频。仍不退避败其事者。实由厉以致之也。凡人之厉。必为当前困难。而志意坚定。发奋勉力也。故六三以厉而占无咎。言其善自勉耳。或曰厉危也。害也。其义亦通。盖有危害。而后奋厉。及勉自砥砺也。人无外患。多忽于覆亡之祸。无远虑。多安于淫佚之乐。此情之所趋。为复道所最禁戒者。故一厉字。实含有至深切之义焉。读者当参乾九三爻辞之旨。而细味之也。象曰。频复之厉。义无咎也。孔子《宣圣讲义》此申释爻辞之义。明其无咎由于厉也。旧注多以厉为害。不知厉由自惕。易之称厉。白乾九三爻始。夕惕若厉。即明示乾惕乃能厉耳。复之六三。以坤承乾。故亦寓惕厉之戒。盖频复。非果复也。必待自厉。而志于复。始成其德。且三爻人道所寄。人以胜天。必以德为本。不厉何由诚德。此无咎之占。实由人力致之。不过天巳予人自厉之机。人苟不自暴弃。未有不能免咎者。故义无咎也。可见天人之合。非仅天命之恃。居易俟命。必有所为。非坐待之也。居易固有数义。而守易道。循易教。亦义中事。圣人以爻为效。效即教之所存。辞虽简略。实包精义。读者宜深求之。**。中行独复。孔子《宣圣讲义》此复**爻辞也。复以震出坤。**为坤之始爻。与震六三同为中爻。以卦言属坤土。土为中央。阳在地中行。故曰中行。以爻言为中爻。从下上行。故曰中行。而中行二字。更有微义。中行犹中道也。中庸曰。从容中道。圣人也。与此中行义近。盖复以雷在地中。阳行阴里。外柔内刚。体阳用阴。表顺而内固。形静而中贞。其行合于道。故有中行之称。而在**者。则以本爻上下相接。内外之交。由里达表。由体推用。道之所见。德之所明。恰当此爻也。夫成德省。必有美誉。至道者。必有大用。内诚者。形于外。中充者。发于表。此不求自至。不思自成者也。故蕴玉于山。其外生华。藏圣于野。其人有礼。君子不求知。而天下慕之。豪士不求显。而举世仰之。何哉道德之自行也。**当震以交坤。阳伏行阴。其道自远。其用自明。乃比之中道之圣。而称为中行也。独复者。独字与中庸从容二字相类。言中行者不求于外。自贞者不求于物。自固者不求于人。独往独来。而无慊也。故曰独。盖**居五阴之中。不与四爻比。以阴从偶。而中独奇。如人踽踽凉凉。迳行其志之象。而阳藏在里。不违其复乾之心。是以独复称。然非谓独善也。以德之至。不易有朋。非谓独乐也。以道之大。不易有类。上下皆其侣也。而独出其众。远近皆其助也。而独拔其萃。此由**之道。能挈群众超一切也。象曰。中行独复。以从道也。孔子《宣圣讲义》此申释爻辞之义也。中行为道之大用。独复为道之大本。二者皆归于道。故曰从道。而中行独复云者。尚有最要之义。不独从道而己。实为成道之原。盖执中用中。即中行也。慎独克已。即独复也。无论内功外行。莫不以此为基。复固道也。而致之则在此四字。大学止至善,中庸诚明。皆由此致之。以卦爻言。复以震出坤。将以志于乾也。**丁出坤之际。为至乾之始。犹佛言见性。必自止观始也。**以阳入阴。以动向静。震之刚。而纳于坤之顺。雷之威。而蕴于地之厚。其内之充实可知。则发为外之光辉亦可想。**掌握是机。涵育是道。其行之至。实已为德之玄者。吾人修身。要以此为模楷。则物不能诱。心无所欲。道至德凝之期也。爻辞不着吉凶者。道行而超于数也。道自阴阳。阴阳自太极。充复之用。可由乾以返太极。此所以名为独复也。既返太极。阴阳同泯。故数为独。而超乎吉凶矣。从字有溯洄从之之意。**由坤返而从乾。由乾返而从太极也。此义最精。当细玩味之。六五。敦复。无悔。孔子《宣圣讲义》此复六五爻辞也。复卦有异各卦者。各卦以上下中位为正。五爻为尊。而复则以三四中爻为重。二五两爻次之。盖重在以中行也。中行出于天。见于人。故属中爻。明其以人合天。为复之所贵也。六五虽居尊位。而为阴加于阳。卦属坤。即坤六五之象。以下与震六二对。其德有殊于坤。而坤为大母。震不忍胜之。是以六五仍多得坤用。坤厚载物。敦者厚也。坤体为土。敦者土也。阳在内而阴育之。故曰敦复。由其义言。厚德广育。土性宜生。六五虽在上位。志却就下也。仁厚之念。好生之心。天所予也。坤能顺承之。虽阴而不为害。柔而不为损。此敦复之所以无悔也。外卦多悔。以自用也。今六五返求诸内。故免于悔。君子克已复礼之道也。坤虽纯阴。而为众生之母。则其德之厚也。情之笃也。厚则利生。笃则贞守。利与贞备。是以无悔。盖不外慕。而专于中。足以推中行之道。而发为大生之功也。且敦者厚重不易改变之德行也。专一不为他求之志念也。其贞尤着。是以女子之节。行丈夫之事。而能善其终始也。复为阳复。得坤以育之。至六五。其德厚矣。其情至矣。此无悔者。不独震之遂其生。而坤亦克达其用矣。乾道本赖坤成。故坤之所求。皆乾之所志。阴以育阳。正如母子养子。尚何悔乎。象曰。敦复无悔。中以自考也。孔子《宣圣讲义》此申释爻辞之义也。考者自审其所成也。以六五虽本广厚之德。生成之心。其志已坚。其行巳果。则必有成可考。有功可察。而六五志在内。不求诸外。故曰中以自考。言虽有功不求人知。有成不求名达也。夫六五阳在内。复道在中。心之所存。情之所寄。皆在于育其阳。以绍乎乾。是以念念不忘。克己复礼。去私保性。以成其敦复之功。遂其来复之道。此中心所藏。时时返省。而日引其所至也。譬诸苦行笃修之士。唯恐私欲之张。德性之失。省察不辍。期待至勤。则其德必日昭。道必日大。此敦复无悔。由其志以致其功也。考而曰自。乃自修成行之本。若待诸外。将为名误。而损其身矣。人虽不闲。我无怈也。功成有期。我无厌也。自信既笃。自省既严。则敦复无悔之道也。实即返求于己耳。考作考察讲。而坤之志。欲成乾之道。坤母乾父震男。坤之意。实将成震返乾之功。亦即成子继考之业(考字之义己详蛊卦)。倦倦不舍。日望其成。此六五之于复。在诸阴爻之上矣。诸爻皆愿育阳。而六五为之主。故以敦复称。明其所厚者至矣。上六。迷复。凶。有灾眚。用行师。终有大败。以其国君凶。至于十年不克征。孔子《宣圣讲义》此复上六爻辞及其吉凶也。物穷则变。数极则反。理之常也。复卦皆亨。至上六其用已极。与前五爻大异。又上六坤道之尽。阴不克以育阳。而其德相违。刚柔不相拹。而其位已孤。故两相争。而有灾眚之凶。坤卦辞先迷后得。以能顺承也。今上六不复承顺。遂迷而弗得迷者。失路也。穷无可往。有失路之象。而阳不得养。虽志于乾。而所距尚遥。故曰迷复。震动于下。而重阴以困之。刚长于中。而优柔以悖之。是以占凶。然上六其势已极。其时已迫。天不相佑。则地道无成。下不相辅。则上位莫保。虽不兔于行师。以争其势。而终有大败。危其国君。此明上下不和。内外不协之害也。所损既大。兴复綦难。曰十年不克征。明其灾眚之至。祸败之余。民力已穷。生息不易也。时势所迫。天人相违。处于必争。而用行师。因于失助。而致大败。天灾人祸。乃危其国君。伤其元气。此上六之占。反乎亨之道也。六五之敦。敦得亨之用。上六则与之反。故吉凶大殊。圣人垂教。其意深矣。且复卦为天地生机所见。人事德业所着。传曰复德之本也。又曰复以自知。可知复之为道。关系治乱兴亡者甚大。非他卦可拟者也。五阴一阳。阳在下者。有师与谦。皆与复相类。唯爻位不同。德畧异耳。在师卦象。以阳德主内中位。其用可大。故有丈人之称。在谦卦象。阳上中爻。持人道。而合乎阳三阴四之例。其德足称。故有君子之目。而复则以一阳居下。作生之始。明道之原。其气内潜。其志悠远。故与仁人之德业同象。然三卦皆以坤在上。厚载能藏。博大能任。道通天地。物协阴阳。用济刚柔。此三卦之占有相类也。复之上六。以位高数穷。反而为凶。正当坤之先迷。而不克于震之躁动。由互卦上反为初。则成师卦。故有行帅之占。而师行无济。躁进而迷途。其终乃大败。以道穷位危。天心不协。灾眚见于内。兵祸遭于外。则莫非上尸其咎也。故曰以其国君凶。国君政之主也。所居非位。所行非时。所为非道。而下不为共协之助。外无有礼让之朋。坤用已穷。师行而不能以谦自处。灾害并至。野见玄黄之血。上下相违。民无休养之时。浸至十年不克征。其凶亦可惧矣。天时不予。人事当内省。下位不和。在上当自责。此君子趋避有道。而在仁者克已之余。尤宜以求诸已为亟。易教示象。先述其害。而警之以求免。故于上六明着灾败。再以凶言。可见其用意之深切也。当此者尚其傎思而熟筹之耳。象曰。迷复之凶。反君道也。孔子《宣圣讲义》此申释爻辞之义也。上六之凶。非谓一切。而专指在上者。为其反乎君道也。盖上六有位而不得其时。当尊而不善其事。有如乾上九亢龙之象。且以阴居上位。优柔躁乱。迷惘嗔恨。既不能令。又不受命。有君之位。而无其德。居上之崇。而不能下。故日反君道也。阴穷变阳。柔尽变刚。自失其所长。而冀幸于不测。是以有迷复之喻也。复全卦大用。实以阴能育阳。柔能助刚。使阳得日长。刚得曰伸。以达成乾之志以佐生息之功。此复为天地道之所存。人物生之所托也。今上六乃反是义。阴希变阳。则不复育阳。柔贪变刚。则不复助刚。原处相成之地。反为相害之时。此与前五爻吉凶各殊矣。上六与六五近。而阴阳两乖。与六三应。而上下两失。此所以名反也。且求而未得。贪而未至。徒营营于事物之劳。役役于争讼之累。有同迷梦倘怳。不克自知。而乖德本。比所以独凶也。复道已违。克已不终。则为害者不外于妄念之诱惑。妄与复逆。复之穷。则妄心生。故周易于复之后。继以无妄也。此意至深。学者应细思之。盖能无妄。则仍复矣。克已复礼之谓也。妄之所生。何非一已所致。既克已。自无妄。无妄自复。上下卦原一义。后人多未省耳。《宗主附注》复卦前五爻皆吉。唯上六凶。以道穷也。然上六之凶。非复之过。复始终以乾为志。以成泰为功。则由复而临而泰。其阳日长。其道愈亨。保至有上六之凶哉。而爻辞以凶占者。非谓复也。谓用复之人也。吉凶发于事。见于人。人事不得顺天。而所行违道。则吉凶相反。盖以位上下辨之也。复之亨。利于下。凶于上。安于内。危于外。阳虽长。而不出地上。乃成其用。一旦失藏。必遭毁败。其气早泄。其德不完。则凶危之至。不待卜己见。故处上六之位。最易迷惘之时。无厚载之可保。有野战之可忧。则其自全之道。不复如前五爻之固。而其自奋之气。有类于剥之情。盖悻悻不甘降辱。而茫茫无所依归。此迷复之凶。实由时位之所致也。学者宜详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