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女权主义看The story of an hour

时间:2019-05-14 19:41: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从女权主义看The story of an hour》,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从女权主义看The story of an hour》。

第一篇:从女权主义看The story of an hour

A Study on Feminism of The Story of an Hour Abstract: Kate Chopin is one of American’s most important women writers of the 19th century.Kate Chopin explores feminine selfhood in a patriarchal society through the heroine’s spiritual journey to freedom in “The Story of an Hour.” In this story, Chopin presents us with a picture of a complicated and complex development of Louise Mallard’s spiritual awakening triggered by the false news of her husband’s death in a train accident.Background: In the 19th century, legal, religious and traditional practices strict restrictions on women, especially Southern women’s rights.They could not vote, cannot make their voices heard in the political sphere;most of the work refused to hire female staff, the majority of women can only perform household chores;proportion of educated women is far lower than that of men.Ethical, Southern women are more bound and repressed.Feminism on The Story of an Hour: “She wept at once, with sudden, wild abandonment, in her sister’s arms.When the storm of grief had spent itself she went away to her room alone.She would have no one follow her.”(para 3)From this part, we can see that women supposed to be weak and unable to handle emotional attacks.Women without husband was considered miserable by conventions.In the story, men supposed to be the controller of life, while women could not take of themselves without men.Yes, Mrs.Mallard had something common with the other women in that society.However, she had something that’s now and fresh.After grieving for her husband, Mrs.Mallard felt a strong sense of freedom: “Free, Free, body and soul.” It’s a feeling that covered in her heart before her husband’s death.The room and the fence could easily tell us about what Mrs.Mallard’s true character was.She was someone who wanted freedom.She was a married woman who wanted a life without too much limitation.She cleared her head up, and started to thinking about the new life in a better way.She could not help herself from thinking of her own freedom instead of thinking about the bad side of the death.She was completely overthrown by the joy she imaged.She wanted to do something different without her husband around.And the heroine must know her feeling was not qualified in that society.So she was waving the beautiful feature alone.No one could possibly get her in that time.What an ironic theme that her husband came back and knew nothing!Brently Mallard came back without any damage.Louise died because of “heart disease——of joy that kills”.How dramatic!One just planed her bright future and God immediately take over it.Whether it was Louise’s weakness that failed her or it was losing of belief that killed her? I think she had both.From this dramatic death of Mrs.Mallard, it is reasonable to think that feminism was not so strong in that age.The common convention could kill women’s freedom very easy.Mrs.Mallard did not think about how to fight for her own freedom.Marriage seemed the dead end of women’s freedom.Conclusion: From this short story, we can understand that women barely had freedom in 19th century in US.Even though they had the thought about wanting free, they did not know how to get it.For women, they were accessories to men.Women seemed very vulnerable in people’s mind.Finally, they realized the idea of freedom, but it ended unsuspected.The ending is not funny at all, it’s a tragedy.Mrs.Mallard was just having a nice dream.It’s brutal.The short story speaks out the awareness of feminism.

第二篇:从《简爱》看早期女权主义的理想和追求

从《简爱》看早期女权主义的理想和追求

论文作者:刘小芳

专业年级:13级汉语言文学

指导老师:XXX

日期:2016年9月10号

摘要

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在其代表作《简·爱》中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敢于反抗,敢于争取自由和平等的妇女形象。简・爱在成长的过程中,遭受了来自社会的许多偏见和虐待。但她的女性的觉悟也逐渐得到了培养。女权意识在她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罗切斯特先生实在是一个可怕到致命的人物,他相当的复杂,有时候几近于残忍。但是所有造成这一切的是因为他曾受到深重的伤害,他青年时犯下的错误(娶了疯癫的伯莎·梅森为妻,也就是第一位罗切斯特夫人,那位一直被关在阁楼里的可怜的女人)使得自己至今伤痕累累,心中深深的伤痛无法痊愈,他需要别人的关爱,更需要自己的保护,所以他把自己紧紧的围裹起来,以冷酷示人。

我从没有听过那么一声撕心裂肺的呼唤,罗切斯特先生站在空旷的地方大声呼唤着他的简:“简,快接受我吧。说,爱德华——叫我的名字,爱德华,我愿意嫁给你。”这无疑是整个文学作品里最彻底最令人满足的瞬间。

Do you think, because I am poor, obscure, plain, and little, I am soulless and heartless?—— you think wrong!—— I have as much soul as you, —— and full as much heart!(And if God had gifted me with some beauty and much wealth, I should have made it as hard for you to leave me, as it is now for me to leave you.I am not talking you now through the medium of custom, conventionalities, nor even of mortal flesh):—— it is my spirit that addresses your spirit;just as if both had passed the grave, and we stood at God's feet, equal, —— as we are!

If God had gifted me with some beauty and much wealth, I should have made it as hard for you to leave me, as it is now for me to leave you.I am not talking to you now through the medium of custom, conventionalities, nor even of mortal flesh: it is my spirit that addresses your spirit;just as if both had passed through the grave, and we stood at God’s feet, equal — as we are!

关键词:反抗 简爱 女权平等 Key words:equal

引言

《简·爱》写于1846年,是夏洛蒂的第二部小说。她借一个出身寒微的年轻女子奋斗的经历,抒发了自己胸中的积愫,深深打动了当时的读者。小说于1847年秋以柯勒·贝尔的笔名发表,随即在次年又相继两次再版。这位名不见经传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由此进入英国著名小说家的行列。

这一部小说是有着自传性质的文学作品,小说充分展示出夏洛蒂的生活场景,也是夏洛蒂个性情感与生活态度的集中表现,尤其是小说突出了一个鲜明的主题,那就是尊严与爱,在主人公人生追求的旋律中,具有很大的激情和反抗思想,这些就是早期女权主义的理想追求,成功塑造了一个不安现状,不甘受辱的女性形象,反映一个平凡心灵的坦诚倾诉与责难,这部小说是一部有着时代女性气息的文学作品,是一位伟大天才的杰作,《简·爱》所展现给我们的正是一种化繁为简,一种返璞归真,是一种追求全心付出的感觉,是一种不计得失的简化的感情,它犹如一杯冰水,净化每一位读者的心灵,被认为是人生追求的二重奏。

在当今文坛中,有人批评小说缺乏对社会现实更理智而深刻的分析。在对疯女人的描写中,过多地追求“哥特式小说”的神秘气氛而减弱了表现现实的真实性。在对牧师圣约翰的描写上,美化他献身基督教的传道事业,而掩盖了殖民主义者文化侵略的性质。小说中所表现的这些局限性的成因很复杂,有的是受作者本人的阅历所限她只活了39岁,有的是因作品本身形式的特点而定,而有的则是由于历史的局限性所至。总之,一百多年来,《简·爱》的影响不衰,作家、评论家对它的热情不成。它至今仍然是广大读者喜爱的书。

《简·爱》是英国十九世纪著名的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人们普遍认为《简·爱》是夏洛蒂·勃朗特“诗意的生平”的写照,是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作品。夏洛蒂·勃朗特、艾米莉·勃朗特、安妮·勃朗特和勃朗宁夫人构成那个时代英国妇女最高荣誉的完美的三位一体。

一·由Jane Eyre 的性格特点看早期女性的追求和理想

1.自尊自主、叛逆反抗

在《简·爱》成书的19世纪中期,英国普遍存在的妇女观是什么呢?按照当时流行的说法,就是做家里的天使。这就意味女人必须在家里侍奉丈夫和孩子,否则就是不合乎情理,也就失去女人存在的价值。显然这种天使观集中概括了一个男权主义世界里十分荒谬的妇女观、女性价值观。就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简爱却大声宣布“我不是天使,我就是我自己!”这呼声既是对以男子为中心的社会的一种公开挑战,也是捍卫女性人格与尊严的呐喊。

简是一个无依无靠的孤儿,从小寄养在舅母家。寄养家庭里的少爷专横,小姐的傲慢,夫人的恶意,仆人的偏见,都令她感到痛苦不堪,从而产生强烈的反抗意识。因此,简反抗的第一个对象是她的表哥约翰。骄横残暴的约翰把简爱做丫头一样,可是简不为强暴,怒斥这个迫害她的小魔王:“你这个男孩真恶毒又残酷!你像个杀人犯,你像一个虐待奴隶的人!你像罗马的皇帝!”接着和他扭打起来。第二个反击的是以恩人自居的冷酷无情的舅妈里德太太。在简和舅妈发生争吵时,里德太太以为凭借她的地位可以吓倒这个外甥女,可相反,简一针见血地反抗着:“别以为你是个好女人,可是你坏,你狠心。”对寄养家庭的反抗,导致简被送往劳渥德学校。这是一所从肉体到精神对孩子们进行宗教束缚摧残的所谓慈善机构,但是简仍是那样叛逆不驯。她对好友海伦经常受到责骂和鞭打却从不抱怨,表示哀怜、愤恨。她奉劝海伦说,如果自己受鞭打,便要把那根教鞭夺过来,当面把它折断,而且“我们应该狠狠回击”。“狠狠回击!”正是简强烈反抗权势、反抗社会压迫的精神写照。

2.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平等

当简发觉她深深地爱上了主人后,在地位如此悬殊的情况下,她却敢于去爱,因为她坚信人在精神上都是平等的。一个穷教师斗胆爱上一个上流人物,在等级深严的社会观念看来,无异于乞丐万奢望国王,所以这本身就是向社会及偏见的大胆挑战。惟其如此,它也就意味着遭受嘲笑或侮辱,只有像简这样并不把权贵放在心上的人才能去坦坦荡荡地爱。当罗切斯特为了试探她而假意要娶某贵族小姐时,她愤怒地说:“你以为,因为我穷,低贱,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的灵魂跟你一样,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就如我们站在上帝跟前是平等的----因为我们是平等的!”基于此,她表达爱情的方式才不是甜腻的赞美,温柔的絮语,更不是祈求,诱惑或勾引,归根结底,她追求的是两颗心的平等结合。

“你为什么和我讲这些?她和你与我有什么关系?你以为我贫穷,相貌平平就没有情感吗?我向你起誓,如果上帝赋予我财富和美貌,我会让你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可上帝没有这样安排。但我们的精神是平等的。就如你我走过的坟墓,平等地站在上帝面前。”这是简发内心的为精神平等观念的辩护。

3.感情炽烈,敢于追求真正意义上完整的爱情

简到桑菲尔德庄园做家庭教师时,在主人、富翁罗切斯特面前,她不因为自己是一个地位低贱的家庭教师而感到自卑,反而认为他们是平等的,不应该以为她是仆人,而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也正因为她的正直、高尚、纯洁,心灵没有受到世俗的污染,使得罗切斯特为之震撼,并把她看作了一个可以和自己在精神上平等交谈的人,并且慢慢的深深的爱上了她。当简认为罗切斯特爱的是富人英格拉姆小姐时,她想离开桑菲尔德庄园,罗切斯特挽留她并向她求婚,她反驳说:“你以为我会留下来,成为你觉得举无轻重的人吗?你以为我是一架机器吗?一架没有感情的机器吗?能让我一口面包从我嘴里抢走,让我的一滴活水从我杯子里泼掉吗?你以为,因为我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的灵魂和你一样,我的心也跟你完全一样!要是上帝赐予我一点美和一点财富,我就要让你感到难以离开我,就象现在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这番有力的表白体现了简一贯坚守的原则——自尊、自重、自爱,她在追求爱情的平等。

4.意志坚强,智慧过人

在盖茨海德府,简是童话里的“灰姑娘”、弱小、丑陋、怪僻、胆小、任人摆布,是个没有明确地位和身份的“小家伙”,是个“外来人”,是个“异种人”,是个“比不上佣人”的小姐。一切力量都压迫她,残害她的天性,扼杀她的成长,但简的心却并没有被丑恶的现实所摧毁,她的精神却因粗砺的生活而锤炼得顽强,她的意志被磨砺得坚决,非凡的处境培植了她非凡的勇气和洞察力,十岁的孩子似乎具备了成人的智力,而这种超绝的智力促使她无所谓惧地去反抗压迫者。

在劳渥学校的悲惨体验,更表现了简的坚强和惊人的意志力。简刚刚摆脱舅妈的虐待,就被送到寄宿学校读书,和其他孩子们一起,经常挨饿受冻,挨打罚站。学校里传染病夺取了好多孤儿的生命,简却凭借顽强的生命力在这种艰苦的条件下呆了10年。

她所受过的教育和经历使她拥有一个富有智慧、善良敏感、坚强独立的高贵灵魂,在这一点上,她与主人相比毫不逊色,甚至使其有时感到惭愧。简爱虽然没有较好的面容、婀娜多姿的身姿,却长期地、深深地吸引着数代读者。一个贫苦低微、其貌不扬、性格倔强、感情丰富、独立自尊、勇敢执着、聪慧过人的女孩,她对自己的命运、价值、地位认真思考、努力把握,对自己的思想和人格有着理性的认识,对自己的幸福有着坚定的追求。平凡的间是怎样变成一个不平凡的女性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她读书和学习,她从中得到知识,从中汲取生存。反抗压迫的决心,经济独立的力量,平等的爱情观,这一切的一切,都与她从书籍中学到的知识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

英国哲学家培根有一句名言:“知识就是力量”。正因为拥有从历史学到生物学,从儿童文学到社会生活的知识,广播的视野,使间汲取了知识的力量,从而使得她具备了养活自和保户自己的能力。

二·从Jane Eyre的成长阶段浅谈早期女性的追求与理想

1.童年阶段在舅妈家产生的反叛意识。《简·爱》的女主人公简·爱自幼父母双亡,无依无靠。在襁褓时,她的舅舅收留了她,并且在弥留之际要求舅妈里德太太将简当作自己的孩子来抚养。但是简从小就受到舅妈的嫌弃与奚落、表兄的野蛮对待,还有其他姐妹的轻视与冷漠。对于表兄约翰的挑衅,只有十岁的简奋身反抗。当舅妈叫嚷着让自己的孩子远离简的时候,她高喊着:“他们不配和我在一起”。当她被舅妈囚禁在舅舅去世时候在的冰冷的红房子里,简在心里萌发出了“不公平”的呐喊,并用去世的舅舅的在天之灵威胁里德太太,还说要将自己如何被舅妈虐待的事情告诉劳渥德的人。在幼年时期饱尝了寄人篱下的辛酸后,简将不肯轻易屈服的意识埋在了幼小的心灵里。而能够与现实社会中的不公平进行抗争,追求独立平等的不肯屈服的精神,正是在当时社会中女权主义觉醒的重要标准。

2.少年阶段在学校中追求平等的反抗。对于简来说,如果小时候在舅妈家饱受虐待的经历只是自身萌生强烈的反抗意识开始的时期,那么被狠心的舅妈送到寄宿学校在困苦的环境中度过了八年的少年时期,则激发了简女权意识的觉醒。在寄宿学校期间,简出现了反叛理念,这与她的好友海伦的隐忍性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海伦由于受到宗教与《圣经》的麻痹,即使在学校的压迫教育责骂下,她也只是会逆来顺受,依然坚信只有忍耐痛苦才能够获得好的结果,并且坚持《圣经》中的嘱咐,以德报怨。但是简在面对羞辱与惩罚的过程中,就会流露出爱憎分明的态度,“如果我是你,我就会讨厌她,并且采取行动来抵制。她如果用那个木条来打我,我就会从她手里抢过来,当着她的面来折断。”对于简来说,自身心灵的愉悦,受到尊重的感觉是最重要的。简为了能够得到老师的关爱和肯定,从实际中感受到了思想意识与两者灵魂进行平等交流过程的美好。当海伦去世、最心爱的老师结婚后,简感到没有再留在学校的理由,她对于这种单一的生活感到了厌倦,并且憧憬着自己的新的生活。

3.追求男女平等的感情。简的女权主义意识最主要的是体现在她的爱情观上,她与男主人公罗切斯特的爱情发展经历,也是整部小说最为跌宕起伏的。当简离开寄宿学校后,她凭借自己的能力寻找到了一份家庭教师的工作,来到了桑菲尔德庄园。那里的生活是单一而寂寞的,但是庄园主人罗切斯特出现后,他就像一缕阳光照进了简寂寞的心灵。夏洛蒂笔下的简并不是传统中的美女,她并没有好的相貌,也没有显赫的出身,而这一切恰是夏洛蒂的巧妙安排,也是作者对于当时社会中的父权制度的女性标准的反抗。书中的男主人公罗切斯特先生已经四十余岁,成熟稳重,并有着万贯家产。可他并没有按照当时的择偶标准选择出身高贵的英格拉姆小姐,而是钟情于倔强、独立的简。这充分体现出作者对于这一时期传统观念的颠覆,即相对于美丽的外貌来说,女性的内在精神品质更加重要,而人格魅力带来的吸引力更加长久。简对于爱情的宣言,也能够充分体现出简的平等观念。在两人的婚礼上,当简知道罗切斯特结过婚并且前妻还活着——正是在阁楼中藏着的疯女人的时候,她毅然地拒绝了罗切斯特:“我必须要离开阿黛勒与桑菲尔德,我需要永生永世离开你,我需要在陌生的环境中开始我的新生活。”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简独自离开了罗切斯特,在面对不是以平等为前提的爱情中,简并没有将自己摆在女性低于男性的旧观念的地位上选择爱情,她不肯忍受自己降低人格与尊严的行动,凸显出强烈的女权意识:女性是独立的个体,需要的是平等与尊重的婚姻,而不是屈服于男人,成为他们的附属品或者玩具。

在逃离庄园之后,简沿路乞讨去寻求自己的新生活——在饥寒交迫中被牧师圣约翰收留。圣约翰忽视简·爱作为女性的理念,对简求婚并且要求她与自己去印度传教。简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断然拒绝了圣约翰那没有爱情基础的婚姻。

三 ·女权主义对现实社会的意义

女权主义产生的前提是处于男权社会,而女权主义的发展必经的阶段就是产生对男权社会的反抗意识,这种反抗意识是从思想到行为的,而女性的反抗,在很多情况下来说是为了社会中追求与男性的平等,同时不失去自身的自由,可以说,女权主义的发展是为了摆脱男性的控制,让女性从男性的附属品这一身份中解放出来。

现代社会中女权主义运动一直是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由于时代的发展,女性享受的权利越来越多。从很多方面来看,已经实现了男女性别的平等。然而,社会中歧视女性的行为和现象还时常存在,女权运动还需要进行下去。而如何进行女权运动,早期女性主义运动的代表文学作品《简·爱》能够提供一些建议。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女性首先需要在思想上保持自由,不能做男性的附属品。从这一点出发,才能逐步推展女权主义运动。

四 ·总结

《简·爱》中早期女权主义与夏洛蒂的主题思想是分不开的。尤其是在整个创作中,简在特定的故事情节中,形成特有的反抗与叛逆思想。这种独有的性格特征就是早期女权主义的理想和追求,形成了作品独有的艺术魅力。在穷与富之间选择富,在爱与不爱之间选择不爱。很少有人会像简这样为爱情为人格抛弃所有,而且义无反顾。这种女权思想的发展更好地体现出独有的艺术创作魅力。

参考文献:

[1] 孙昕昕、朱岫方:《〈简·爱〉的创作与作者经历及社会环境》,《中国西部科技》,2008年第11期。

[2] 李清怡:《从〈简·爱〉看早期女权主义的理想与追求》,《青年文学家》,2013年第22期。

[3] 甘露:《解析〈简·爱〉中的女权主义意识》,《北方文学》 2014年第1期。

[4] 张静波:《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宗教人格与创作:勃朗特姐妹研究》,南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年。

[5] 肖巍:《当代女性主义伦理学景观》,《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1期。

[6] 王文惠:陈春生:《〈简·爱〉的生态女权主义思想》,《延边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

[7] 白志红:《当代西方女性主义人类学的发展》,《国外社会科学》,2002年第2期。

[8] 夏芬:《从女权主义的角度解读〈简·爱〉背后的内涵与价值》。

[9] 《圣经》。

第三篇:从女权主义看花木兰

从女权主义看“花木兰”

女作家与女读者从来是在“与潮流对抗”中工作的,如亚里士多德宣称说,“女性之所以是女性,在于其根本上就缺少某些品质”,这类的言词还有很多很多文学家和哲学家都曾说过。女权主义批评的意图,便是改写文学史、文学批评史,重新发现在男性社会及父权中心下被埋没的女性作家和作品,建构支撑“女性写作”和“女性论述”的“女性话语”。它要求女人以“女性”的角色来解读作品,也就是带着“性别觉悟去解读”。

那么,身为一个女性,请让我用“性别觉悟”了的视野,来剖析女权主义下的花木兰。在对女性境遇的考察中,女权主义发现,女性在社会地下的地位和悲惨境遇,不是男性统治者所说的那样,不是天经地义的。无论是女性的性别,或是女性的社会地位、身份和角色等,都是社会不平的的现实给与的。女性是被构造的,没有选择的权力和能力。此种境遇,无论实在电影《花木兰》或是诗词中,都是有所体现的。战争是属于男性的地方,女人的社会职能是为男人而服务。在电影《花木兰》中,开场便是要将花木兰打扮成一个大家闺秀;而在《木兰辞》中,花木兰的身影是从勤劳的“唧唧复唧唧”声中开始的。

那个社会不平的现实,是根深蒂固的。是女性存在的缺失。在研究中,人们发现,女性遍布存在于这个社会里,她们是非存在的,是男性的附属者和屈从者;女性非存在的状态是社会男性强权统治和不合理的历史造成的,表现为人类整体的存在的缺失。

花木兰从这种不合理的统治中跳出来,以挑战男性的身份被雀跃于历史舞台上,她本身就是一个女性觉悟的体现。电影《花木兰》将其故事膨大,塑造出一位从一开始就不同于其时代普通女性的性格和形象,女性必须自觉确立自我意识和主体性。我们从花木兰身上看到,女性的解放与自由发展,不仅是社会的问题,更是女性自身的问题,需要自我觉醒和自觉发展。女性作为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主体,往往是不被承认的,只有依靠女性自己自强不息地自我奋斗和社会运动相结合,才可能有成功的可能。

回归之前的女权主义理论,而作为一个女性读者,“性别解读”的概念涉及三种性别的比较和转换,一个女人的阅读同时涉及了作为女人的胜利经验、对女性角色的认同和女性的社会角色。一方面,女权主义捍卫妇女属性,为妇女争取权利并且宣传女作家的作品,认为它们反映了妇女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女权主义进行异性策源的理论批评,异性策源以男女之间对立的方式组织属性和文化。爱莱纳·苏瓦尔特把针对男性的假设和传统做法的“女权主义批评”与“女性批评主义”区别开来,女性批评主义关心女作家和妇女生活经验的再现。“女权主义理论包括两个支系,一是拒绝对它的性别功能的绝对正确性进行心理分析;一是像杰奎琳·罗斯、玛莉·雅各布斯和卡加·希尔弗曼这样的女权主义者关于心理分析的杰出阐述。她们认为,只有通过心理分析,掌握了它对内在规范的错错综性的认识,你才有

①可能去理解并且再构思妇女的处境。”女权主义在它众多的项目中通过拓宽文学的标准和引进一系列新的议题,已经给美国和英国的文学教育带来了根本性的变化。

我们重点来看美国女权主义,美国女权主义批评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兴起,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妇女形象批评”、“妇女中心批评”和“身份批评”。

关于“妇女形象批评”,主要是剖析传统男性作家作品对女性形象的失真刻画,以及男评论家对女性作品的批评方式。妇女形象在男作家那里往往表现出两级分化的倾向,要么是天真、美丽、可爱、善良的“仙女”,要么是恶毒、刁钻、淫荡、自私、蛮横的“恶魔”。《木兰诗》“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这段是对木兰形象的一个侧面描写,木兰一边贤惠的织布,一边为年迈的父亲出征而担忧。一个温柔、善良、勤劳、勇敢的女性形象跃然纸上。而把女性形象描写的犹如恶魔主要是在《水浒传》和《西游记》当中,比如《水浒传》中孙二娘是黑店老板娘、外号“母大虫”的顾大嫂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对他人动粗,《西游记》里的白骨精、蜘蛛精等等妖精都是蛇蝎美人、心肠歹毒。① 维基百科 “妇女中心批评”着重挑战父权传统下的景点文学书目标准。女权主义者从性别差异的角度将女性作品与男性作品分离开来加以系统的评说,旨在创建“她们自己的文学”夺回重建经典文学书目的权力并付诸实践。在这点上,“花木兰”只能作为一个女性精神的领袖。

在“身份批评”阶段,许多女性主义者对以往不证自明的“女性身份”展开反思。在她们看来,任何读者、作者和批评家无不带着特定的社会身份标记,他们都是从特定的文化、种族、社会性别、阶级、时代以及各种个人因素所铸成的立场出发,从事各式各样的文学活动。花木兰所处的中国封建社会,社会默认的规则就是男主外女主内,女子无才便是德,妇女社会地位低下自然不用说了。木兰虽然处于孝道勇敢的替年迈的父亲去出征,可是最终她还是脱下戎装回归家乡,回归了当时绝大部分女性生活的道路,结束了她抛头露面的“非正常生活”。在动画片中,如果说没有木兰的话,李翔会死、皇帝也会被杀,国破家亡随之而来。可即使木兰拯救了一个国家,最终也还是回到了普通女性的生活轨迹。花木兰是成功的,只是活在一个不成功的时代中。

然而,尽管花木兰最后回归到了原来的生活轨迹,我依然相信她不会被任何困难所打倒。反观女权主义者多丽丝·莱辛笔下,《野草在歌唱》的女主人公玛丽,玛丽自身性格存在着很大的缺陷。引用弗洛伊德关于女性自虐症的观点,这种观点长期以来被女权主义者们批评,不过在莱辛的小说里有所体现。玛丽与迪克结婚后,她强迫着自己爱这个和她没有共同语言的丈夫,因为她觉得她需要一个“比自己坚强的男人”,“如果他的意志力确实比她强,并因此真的占了她的上风,那她一定会爱他”。因为迪克始终不是她所想的男人,使得玛丽对迪克性生活和精神上的冷淡,但是仍然在无意识地屈服于这个“比自己强壮的男人”。而后来与黑人摩西发生关系,即使她深受种族意识的教化,却深陷其中不可自拔,最终走向毁灭。玛丽在整部小说中,都处在一个被动的位置,承受婚姻的痛苦,强迫自己与不爱的人在一起,又与黑人奴隶无果的越轨关系,她在一种危险的、预示着毁灭的道路上寻求快乐。她在最后死去的时候,认识到:“她一步一步地走到现在这个地步,变成了一个没有意志力的女人,坐在一张又破又脏的旧沙发上,等待着黑夜来毁掉她。那是她应得的,她自己完全知道这一点。但是为什么呢?她又犯了什么错呢?”玛丽是在自我毁灭,而花木兰能够从困境中挣脱出来并且得到自我的觉醒和成功,是一种女性自强意识的存在。

在埃斯库罗斯的《俄瑞斯忒亚》中,雅典娜把胜利判给了代表男人论点的阿波罗,其原因是母亲不是孩子的起源。男子理性原则的胜利结束了婆婆妈妈的复仇女神们的统治,肯定了父权制对于母权制的优越地位。在漫长的历史中,女性主义一直在追求打破这种男权文化沾沾自喜的确定性,确立两性平等的信念,根除社会改造中的性别歧视。时至今日,两性平等的观念在渐渐建立,但距离根除社会中性别歧视的现象还是有段距离的。我们仍旧需要积极向上的女性主义,优化社会男女结构。

第四篇:女权主义

女权主义,源自西方,以女性经验为来源与动机的社会理论与政治运动。女性主义一词,最早出现在法国,意味着妇女解放,后传到英美,逐渐流行起来。以现代的哲学与社会运动的观点来看,女性主义的通常以18世纪的启蒙时代思想家为起源。女性主义在19世纪渐渐转变为组织性的社会运动,因为当时人们越来越相信女性在一个以男性中心的社会中受到不平等的对待。大部分的女性主义者在政治上采取整体观的行动路线。

女性主义在西方社会取得了不少重要的影响,当中包括女性投票权;较为平等的工资;提出离婚的主动权,获得大学教育的权利等。女性主义者希望改变语言的运用,并非希望要求女性有平等权利或在政治论述中取得影响。

女性的发展,是在自我认同和社会身份认同,从而在社会上获得应有的地位和在社会中立足。女性的解放、自由和发展,是女权主义发展的三部曲,归结在女性的发展,创造女性的文化,从而对整个人类走出危机境遇获得广阔的发展前景而做出贡献。Evaluation feminism

Feminism, derived from the west, with the female experience for the source and motivation of the social theory and political movement.The word feminism, first appeared in France, means that the women's liberation, then to the British and American, gradually popular.In a modern philosophy and social movement point of view, feminist usually in the age of enlightenment thinkers 18 th century for the origin.Feminism in the 19 th century gradually into organized society movement, because when people are more and more believe women in a male in the center of the society by not equal treatment.Most of the female activists in politics take whole to the concept of the action line.Feminism in western society made a lot of important influence, including women suffrage;More equal wages;Divorce the initiative, a college education rights, etc.Feminists wants to change the use of language, is not expected to ask women have equal rights or in the political discussion get influence.The development of women, is in the identity and social identity, and thus in the society of the status and deserved in society based on.Women's liberation, freedom and developmen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eminist trilogy, concluded on women's development, create the women's culture, and to the human situation out of crisis for the prospect of and make contribution.

第五篇:浅谈女权主义

浅谈女权主义

摘要:女权主义是西方社会重要的政治思潮之一,是近、现代西方妇女运动的意识形态。自第一次女权运动以后,女权主义在政治领域赫然崛起,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后来几经挫折,但由于女权主义在研究对象、思想方法、价值观念、政治观点诸方面始终独树一帜,总体政治影响不断扩大。女权主义以两性关系为政治研究的中心议题,反对性别的歧视、压迫、剥削,追求两性的平等和妇女的解放,对自由主义、保守主义等以男性为主题的其他各种政治思潮形成了挑战和冲击。

关键词:女权主义;政治。

1女权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虽然“女权主义”一词出现于19世纪末,但是女权运动的发端却要早得多,最早可以追溯到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当时,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妇女的处境非但没有提高,反而在一个长时期内不断下降。与此同时,资产阶级革命所提出的“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使得西方妇女愈益无法忍受现实中的两性差别。她们开始以种种方式争取与男子相同的政治和法律地位,诸如受教育、财产、就业、离婚等方面的权利。

1.1第一次女权运动

世纪中叶兴起的女权运动被称为第一次女权运动,或第一次女权运动高潮。它的高潮一直延续到20世纪20年代末。这是妇女争取与男子同等的政治法律权利的运动。斗争矛头指向资本主义国家,指向那些将妇女排斥在受教育权、就业权、参政权以及其他权利之外的国家法律。

第一次女权运动主要有三个目标:①争取女性选举权。世界各国妇女在争取选举权的过程中遇到了强大的阻力,例如,美国男权主义者曾宣称:“如果给妇女选举权,你就得在每个县建立疯人院,在每座城镇建立离婚法庭。女人太神经质和歇斯底里,不能介入政治。”尽管遇到了强大的阻力,妇女运动还是取得了胜利。自1848年7月,美国女权运动发表了《妇女伤感宜言》后,美国女权主义者全力组织妇女参加争取参政权的运动。1917年,美国妇女运动团体“妇女国会同盟”和“妇女党”组织了连续24小时对白宫的示威。192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宪法第19号修正案.明确规定妇女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妇女获得了完全的选举权。在英国,妇女的选举权是分两步获得的,在1918年,30岁以上妇女获得选举权,到1928年妇女最终获得同男子同等的选举权。②争取女性受教育的权利。各国妇女纷纷提出实现受教育的要求,女子学校大量涌现。一些女权主义者们曾就女童的教育内容应不应与男童一样,男女学生的考试内容应不应该相同等间题展开辩论。在1868年,剑桥大学为女生提供了单独的考试。这一做法在女权主义者当中引起激烈的争论,有的赞成,有的反对。③争取女性就业权。在 19世纪,人们普遍认为,生育和抚养子女是女人的天性,因此女人的天职就是留在家里生育和抚养子女。妇女到社会上就业之后,工作和婚姻的矛盾变得突出起来,已婚女人的就业问题引起了激烈的争论,许多希望出来工作的妇女对于必须在工作和家庭中选择一项感到不公平,她们提出,男人可以同时拥有工作和家庭,为什么女人就不可以?女权主义者认为,妇女应当在劳动市场上与男人平等竞争,同工同酬,这样才能保持经济独立。第一次女权运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欧美不少国家的妇女底得了选举权、财产继承权和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

1.2第二次女权运动

1949年,法国著名作家波伏娃发表了《第二性》,为女权主义第二次高潮的到来奠定了理论基础。波伏娃在她的书中指出:世界上只有一种人性,即男性,女人被看作是男性的偏离,因此这个世界是男人的世界。她认为“女子不是天生的,而是生成的”,人类文化造成了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因此决定女性社会地位的因素不是单纯生理的、心理的或经济的因素,而是社会的。在《第二性》中波伏娃详细地分析了社会文化弱化女性的过程,指出在父制下女性永远是次等的,因而是“第二性的”。此书被誉为“西方女性解放运动的《圣经》,为20世纪50~60年代的第二次女权高潮提供了理论武器。

女权运动的第二次高潮首先是从美国开始的,引发这次女权运动的导火索是美国妇女对男性支配的民权运动的失望。20世纪60年代,美国爆发了大规模群众性运动,以大学生和青年知识分子为主体的“新左派”十分活跃,成为美国当时令人服目的政治文化现象.他们声援黑人,积极参与民权运动,反对越南战争,反抗学校当局,猛烈抨击美国的社会制度。这些左翼学生运动激发了妇女为自身解放而斗争的愿望。美国青年妇女纷纷投入这场运动,希望在新社会运动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但事实使她们失望,因为新左派运动中有浓厚的大男子主义。女青年在民权组织中总是做管家和女秘书工作,在重大决策上没有发言权,有些新左派的首领们甚至把妇女当花瓶,或让她们端茶送水做杂务,甚至公开表示“在学生非暴力委员会中,妇女的地位只能如此”,这就激起了“新左派”女性的不满。使公众最为震动的是1968年女权主义者抗议竞选美国小姐的运动。来自加拿大和美国佛罗里达州及东海岸各州的妇女在选美大厅外面的街上进行讽刺表演。她们将一只羊加冕为“美国小姐”,并设了“自由垃圾箱”,将束缚妇女的物品,如束腰、发卷等扔人垃圾箱。这样,第二次女权运动于在美国爆发,而后波及西欧以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1968至1970年,英国的新女权运动已遍及全国各地,法国更由于1968年的“五月风暴”的洗礼,新女权运动进人一个新高潮。此外,北欧的丹麦、挪威的新女权运动也蓬勃开展,各种妇女解放组织如雨后春笋。

2女权主义的理论特点

要准确地把握西方女权主义的基本特征非常困难,甚至几乎不可能,学者们基本上无人去尝试。女权主义与自由主义、保守主义、社会民主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等男性所主导的其他所有政治思潮大不相同,甚至相反。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女权主义的特征无限多,从而无法充分而恰当地予以归纳,只能就其最引人注目的地方作些粗略的描述。

(1)女权主义是一种以女性为主体的思潮,具有明显的性别倾向性。作为一种女性思潮,女权主义不仅在思想观点上代表着女性的利益并为妇女争取权利,而且持有这种观点的人也大多数是女性。因此,女权主义是一种妇女自己的思潮。有的女权主义者甚至认为,虽然也有男性作家和社会活动家主张男女平等和妇女解放并为此而作出一定的贡献,但他们只能成为女权主义的支.持者,而不能成为女权主义者。

(2)女权主义并不是铁板一块的意识形态,而主张意识形态多元化,常常从其他流派吸收理论营养,并与其他政治思想结合在一起,以不同的方式思考问题。在自由主义、社会民主主义、绿色政治、存在主义、心理分析、后现代主义等政治思潮的影响下,女权主义内部形成了自由女权主义、社会女权主义、激进女权主义、心理分析女权主义、后现代女权主义、浪漫女权主义、黑人女权主义等政治价值取向不一致的众多主要流派。他们各执一端,相争而又互补,无一能够代表整个女权主义。女权主义的思想米源多元化与社会民主主义、绿色和平主义颇为相似,甚至比它们走得更远。

(3)女权主义在思想上具有明显的随意性。一方面与传统政治思潮尤其自由主义、社会民主主义等主流思潮相比,女权主义具有极大的随意性,情绪的宣泄远远多于理性的思考。方法论不明确,甚至不讲究;逻辑不清楚,推论时断时续;语言、甚至数据高度夸张,牢骚、乃至咒骂比比皆是;观点(包括结论)自相矛盾,缺乏无可辩驳的说服力。然而另一方面,女权主义的文献直抒胸臆,又具有极强的感染力。越来越多的女权分子相信,这种模糊思维取决于女人自身的生理条件,因而在心理上势必有别于男人,其直觉往往压倒理性。

(4)女权主义与其他男性理论相比,体现出强烈的温和色彩。无论某些女权流派或者女权分子如何激进,如何呼唤妇女解放、女权革命,甚至大谈性别战争,却从来没有任何女权主义理论代表鼓吹任何形式的暴力革命。即使实践中具有一定规模的反抗性群体破坏活动,也不过纵火而已。其明显的原因在于暴力不是女性的优势。根本原因在于,就人类的生活和延续而言,两性在生理上和心理上均有相互依存的一面。因而在斗争的向时,双方还不得不谋求妥协。

3当代自由主义女权主义的主要观点

在20世纪60年代的第二次女权运动高潮前后,自由主义女权主义仍然十分活跃,涌现出大批理论著作,其中美国妇女B·弗里丹的著作《女性的奥秘》起了运动先声的作用,她发起的“NOW"(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Woman,全国妇女组织)后来达到240多万人,成为西方最大的妇女团体。继《女性的奥秘》之后,自由主义女权主义相继出版了一系列经典作品,如:理查兹的《怀疑一切的女权主义者》1982,G·斯蒂奈姆的《愤怒的行动和日常的反抗》(1983)欧金的《性别、正义与家庭》1990)等,她们的思想代表了当代自由主义女权主义的主要观点,归纳起来主要有;(一)继续坚持男女两性具有相同理性

在人性论这个政治理论的出发点上,自由女权主义认同传统自由主义的观点,即持一种理性至上的信念。传统自由主义主张把人的活动分为理性和感性两个相互冲突的领域,并认为理性高于感性,人类有能力区别于、并且优越于其他动物的本质特性。但传统自由主义只是将理性的桂冠戴在男人头上,认为男性具有勇敢、自信、开放、进取、宽容等一系列相关的优点,而女性不具有理性,或女性的理性低于男性,女人常常在“冲动(感情用事)”的标签之下,同怯懦、轻浮、琐碎、蝙狭、封闭等一系列缺点联系在一起。自由主义女权主义历来不接受这种流行观念,当代自由主义女权主义继续坚持沃尔斯通克拉夫特“两性理性无差异”理论,认为两性的本质、尤其理性的基本特征没有太大的区别,男人能够做到的事情女人也能做到.社会舆论对两性的不同理解实属男性的产品,甚至就是排挤、压制妇女的借口。正如密尔所说:“现在被称之为妇女的天性明显地是人为的事一一在某些方面是强制压迫的结果,在另一些方面是不自然的刺激的结果。”(二)男女两性应拥有同等的竞争机会

自由主义女权主义认为,在一个公平的社会里,每一个成员都应该得到发挥自己潜力的机会,男女两性应当拥有同等的竞争机会。但西方传统观念出于性别偏见,认为妇女天生软弱无能,仅仅适合有限的特定职业,例如医务、服务、文秘、教师等等。而不能从事投资、政治、传教等工作,更不用说军事、警务等需要高度体能和胆量的行当。在同一个部门或者单位,两性有明确的“分工”,男性员工大多待遇好、地位高,女性员工恰恰相反。即便在所谓适合妇女的领域,两性也有明显的主从之别。例如在医院,院长、科主任和资深医生大多为男性,女性主要充当护士;在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哈佛大学,文科的近500名资深教授竟然是清一色的须眉。事实上在就业和竞选活动中,如果男女两名对象或者候选人能力相当,女性一般都会“莫名其妙”地失败。这一切,传统上就连自由派的男子都觉得天经地义,认定女人其实最适合在私人领域持家,而不是在公共领域驰骋。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自由主义女权主义者从更加彻底的理性主义出发,执着地追求性别平等,或者性别正义,因此而得名“平权女权主义”。她们中有些人甚至认为,除了生理构造之外,两性在责任、命运、活动方式等其他方面没有区别,因此,反对对妇女的任何歧视,要求摆脱“贤妻良母”的传统角色,突破家庭这个私人领域的限制,进人在传统上由男人把持的公共领域。渴望享受与男性同样的个人理性选择以及法律、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各种人权、待遇和机会,在同样的市场规则下进行公平的、公开的竞争,以取得自我的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实现。例如在教育方面,自山女权派一向反对传统的、带有歧视性的性别隔离制度,要求两性实行内容一致的混合教育,以充分发掘妇女的潜能口“不仅男女两性的德行,而且两性的知识在性质上也应该是相同的,即使在程度上不相等。”在就业方面,强烈要求公共部门和私人企业对两性一视同仁,绝不能出于性别原因而排斥妇女。她们相信,妇女的解放还能让男人摆脱养家糊口和保卫祖国的重负,从而解放自身。

(三)改革不公正的法律与教育体制

自由主义女权主义认为,女性之所以显得不如男性,是因为她们没有得到与男性相同的受教育机会,因此,妇女应该争取受教育的权利和相应的法律改革。在这方面,最有代表性的是美国自由主义女权主义者。她们认为,美国基本上是遵循对所有人一律给予公平和自由的原则的,只是这种公平和自由还应当进一步扩展到妇女身上。由于自由主义女权主义者及其他女权主义者的推动下,196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同工同酬法案”,20世纪60年代末,又对民权法案作了修改,把雇佣中禁止性别歧视的内容列人了法案;70年代,美国自由主义女权主义的代表全国妇女组织(NOW)又掀起了通过“平等权利修正案”的运动,要求以宪法修正案的形式规定“合众国或任何州不得以性别为由,剥夺或限制法律所规定的妇女的平等权利”。迄今为止,美国宪法修正案共有26条,所以“平等权利修正案”又被称为宪法第27条修正案。早在1971年和1972年,美国众参两院分别通过了这项修正案。但是根据规定,宪法修正案还必须得到美国50个州中3/4的州即38个州的批准,才能最终成为宪法的一部分。但是到1978年为止,这项修正案只得到35个州的批准,为此,国会不得不将批准的限期从原来的1979年延长到1982年,但到1982年6月30日为止,支持此修正案的州仍然只有35个,因此这息。在美国总统竞选期间,两党的候选人都曾对此项修正案发表看法。虽然通过“平等权利修正案”阻力很大,但女权主义者还会继续斗争下去。项修正案只得被废弃。尽管如此,美国妇女争取平等权利的运动从未止.(四)认同现存的政治秋序及价值体系

自山女权主义形成2个世纪以来,一直是西方女权运动中最大的流派,并且为异性所领导的主流舆论所接受。这主要是由于自由主义女权主义立场温和,基本认同现存的政治秩序及其价值体系,承认自由主义意识形态的支配地位,比较容易同其他利益集团达成妥协。

下载从女权主义看The story of an hour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从女权主义看The story of an hour.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女权主义~

    Women throughout the ages have protested the limitations imposed on their lives by social, political, and religious institutions. In the fifth century, Hypatia......

    女权主义

    女权主义批评 从两性文化的意义上说,西方的文化传统是男尊女卑的传统。女性作家和女性读者,与男性自古不同。亚里士多德声称,妇女之所以是妇女,乃因她们缺少某些品质。圣托马斯......

    从女权主义视角解读《简爱》(5篇模版)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封面 ( 2017 届) 论文(设计)题目 作 者 学 院、专 业 班 级 指导教师(职称) 论 文 字 数 论文完成时间大学教务处制 英语原创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200个) 一......

    从影视作品中的女权主义得到的反思

    摘 要:影视剧常常以女性与男性之间的地位进行碰撞展开,这样既让影片具有可观性,并且表达了女性对自身解放的追求,但往往以王子与灰姑娘的套路结尾,这说明女权与男权的矛盾并没得......

    从电视剧中透视中国女权主义发展

    大众传播与大众文化结课作业 从影视中透视中国女权主义发展 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专业:编辑出版学号:0121111712 姓名:梁森 导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文明的演进,女性的权益受......

    从教学改革看

    从教学改革看科学发展成就 教育事业涉及千家万户,惠及子孙万代,决定国运兴衰,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重要基石,是关乎社会繁荣昌盛的千秋伟业。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是我党科学判断......

    Feminism女权主义

    Feminism Good morning,ladies and gentlemen! I’m very honored to stand here and give you a short speech!To begin with.I want to ask two questions.Do you think m......

    女权主义讲稿

    法国女权主义介绍 在60~70年代,是法国一个「知识典范的转移」的时期。而「知识典范的转移」就是主流的思潮即以沙特为主的人文主义受到结构主义一个很大的冲击。结构主义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