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xxx县关于转变发展方式 调整经济结构专项报告
关于XXX县转变发展方式、调整
经济结构情况的报告
调整产业结构、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实现我县赶超升位、富民强县的必然要求,是发挥我县特色优势产业的迫切需要,也是我县改善发展环境、破解发展难题、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县域经济建设、实现新一轮大发展的重要举措。”十一五”以来,县委、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自治区建设以呼包鄂为核心的西部经济区的契机,狠抓发展第一要务,在“调结构、促转变”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十一五”以来“调结构、促转变”工作基本情况 在推动经济发展、破解发展难题、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过程中,县政府始终把“调结构、促转变”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注重兼顾当前和长远,处理好速度和效益、局部和整体的关系,努力为经济不断迈上新台阶、长期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创造条件。
(一)产业结构调整初现成效
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达37.95亿元,比2005增长1.3倍,“十一五”年均增长18.8%,比“十五”快4个百分点; 2010年一产、二产、三产依次为6.7亿元、24.27亿元、6.98亿元,对比2005年,增幅分别提高72.67%、176%、65.8%,工业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21亿元和19.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2005年的91%上升到93。在人均GDP、固定资产投资、农牧民人均收入等重要指标上,更是比2005翻一番,分别达到30548元、28.75亿元、8820元。地方财政收入达1.98亿元,同2005年比增长44.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7.59亿元,同比增长87%。
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23:52:25调整为16:64:20,区域经济特色进一步凸现。食品、化工、电力三大支柱产业迅速壮大,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快,入园企业达43家。旅游农业、品牌农业和生态农业发展迅速起步,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迈出实质性步伐,2010年全县旅游接待规模、旅游总收入分别达40.1万人次和0.79亿元。金融、物流、房地产等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
(二)工业主导地位显著加强。
工业经济保持较快增长。我县工业及城镇经济紧紧围绕“工业是富县之源、强县之本”这个战略目标,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培育和发展特色新兴产业,将资源优势和特色优势贯穿于工业结构调整的全过程,按市场需求不断提高资源的加工深度,拉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发展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优势产品,增强工业经济的整体竞争能力,经过多年努力,构建电业、纸业、乳业、矿业、化工、食品六大支柱产业。到2010年,六大支柱产业产值占到全县工业总值的95%以上。使全县工业增加值达到28亿元。实施以调整优化工业经济结构为主线,以科技进步为动力,加大优化投资环境、招商引资力度、培植支柱龙头企业,提高工业经济运行质量为重点的工业立县战略,全力推进工业外延扩张和内涵拓展,实现工业经济跨越式发展。
特色产业建设全面推进。我县积极拓宽发展新思路,依托县内资源优势,转变发展方式,数质并举,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发展壮大农畜产品加工产业,加快扩张电力产业,努力打造矿山产业和新兴产业,努力发展特色园区。
——农畜产品加工业。
乳制品加工:继续加大奶源基地建设,全力支持蒙牛、乌兰布和乳业公司技术改造项目,增加科技含量,提升产品的档次,扩大高端市场份额。推进盘古集团、圣牧高科、秋林公司和宝牛公司有机奶项目,启动实施宝牛公司欧式奶酪项目,争取蒙牛二期开工建设。粮油加工:依托现有的上海佳格公司、内蒙古食为天面粉油脂公司等龙头企业稳定和扩大基地建设,尽快使企业达产达效。积极引进方便食品、速溶食品、保健营养食品等粮油产品延伸加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现有粮食仓储条件。番茄加工:继续扶持好泰顺、中粮、蔬珍食品等重点企业的发展,稳定种植基地,加强技改,增加花色品种,提高产品附加值。果蔬加工:积极支持粮台农业发展公司胡萝卜深加工及果蔬饮料小包装项目,扩大苹果梨、华莱士瓜保鲜及贮运规模,实施品牌创业。——化学工业
铬盐化工:在工业园区规划建设铬盐生产基地,以黄河铬盐公司为龙头打造特色产业,形成铬盐化工循环经济圈,努力延长产业链,带动发展高档颜料、金属铬、不锈钢等产品。硫化工:积极推进利川化工公司技术创新步伐,打造精细化工,争取实施2.5万吨硫化碱化工项目。化肥:积极促成鑫盛能源32万吨合成氨、52万吨尿素项目的实施,争取在“十二五”中期建成投产。液化天然气:围绕“打造自治区西部天然气液化城”目标,争取在2011年实现日处理110万方的基础上,启动二期前期工作。煤化工:作为全县重点招商项目加大项目前期工作力度,力争使年产52万吨甲醇制丙烯项目、年产20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项目、100万吨焦炭和煤焦油、无锡双诚年产9万吨炭黑、3万吨工业硅冶炼等项目落地建设。
——电力工业
XXX县风能充足、太阳能丰富,依托这一优势我县积极引进风能、太阳能发电项目,重点打造“电力产业集中区”。光电有中电投漳泽电力公司的20兆瓦项目,总投资3.5亿元,已获得区发改委路条,正在开展前期工作,计划于年底完工;另外已和无锡尚德、内蒙古神舟签订协议。风电有已签订投资协议的国电龙源、大唐、华能等120万千瓦项目,目前正在开展测风和项目申报工作; ——矿山工业
我县境内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目前已发现的有20多种,其中,红柱石确定储量为3600万吨,远景储量不少于6亿吨,是亚洲最大的红柱石露天矿床。铜矿矿石量41万吨,铜金属量4441吨,平均品位1.07%,属黄铜矿,远景储量铜金属量4万吨;白瓷石矿石量176.83万吨,属硬质原生陶瓷;矿泉水年自流量8280吨,属含锶、重碳酸型纯天然优质矿泉水。积极构建红柱石生产基地、铜矿石生产基地、大理岩生产基地、白瓷石等生产基地,是推进我县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举措。
——装备制造业
积极参与区域分工与合作,引进100万吨PVC异型材加工、LNG制造和利用配套、电池制造、石墨炭黑生产、给水设备制造、风机配套服务、晶硅板制造等。带动农机具制造等老企业发展壮大。
(三)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巩固
农业作为第一产业,是各项产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是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基石,基础扎实的第一产业,是实现壮大二产、培育三产的先决条件。
全县农作物总播面积达到54万亩,同比增长5%,其中:粮油面积增加到31万亩(小麦9万亩,玉米17万亩,油葵5万亩),同比增长6%,根据泰顺、中粮等番茄加工企业的生产能力,番茄面积保持在4.5万亩,效益比较好的花葵,依据国际、国内市场经济供求信息,面积稳定在6万亩,在沿沙一带安排籽瓜种植面积4万亩,葫芦2.5万亩。瓜类面积扩大到1.5万亩,蔬菜、脱水菜及其他作物的面积1.3万亩。利用有利的灌溉条件和充足的光热优势,安排制种玉米0.7万亩,根据畜牧业发展的需要,牧草型青贮玉米的种植面积达到2.5万亩。在稳步扩大种植规模的同时,今年依托XXX县渔业良种场,继续扩大渔业养殖面积,渔业养殖面积力争达到4.6万亩,出产水产品达到1050吨左右,同比增长3%。
(四)服务业领域多层次发展
培育现代商贸流通中心。建立了以商贸市场、金山商城、鼎元购物中心为龙头的三大商业圈,以巴彦高勒镇为中心,努力加快老商业街区的改造升级,进一步完善金融、商务、餐饮、文化、娱乐、邮政、电信业等服务功能。建立三个综合物流区,一是依托三盛公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而形成的以农产品、农资为主的综合物流园区;二是依托铁路西货场、110国道等交通优势,建设具有货物集散、公路运输、仓储配送、信息服务等功能的西北地区综合物流区;三是依托XXX工业园区,形成一个为工业集聚区提供全方位服务的综合物流区。
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培育以腾达、锦达为龙头的大型物流企业,实施复式联运和转运、城市配送、农村牧区物流、应急物流等物流工程,推动关联服务发展,促进物流产业链形成。力争到2015年,物流企业发展到10家以上,其中,年营业收入超过10亿元的物流企业达到2家以上。
大力发展原生态旅游。以重点开发黄河三盛公国家水利风景区、阴山历史古迹旅游景区、内蒙古乌兰布和沙漠(XXX)生态旅游景区、巴彦高勒文化休闲旅游景区为突破口,全面带动XXX县旅游业发展,实现旅游产业由第三产业的支柱产业向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过渡。
二、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是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去年我县经济增长是在去年基数较低的基础上的提速,经济回升的基础仍需加强。在各主要经济指标中,我县经济指标基数及增幅在全市各区县中均排名靠后,地区生产总值和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更是排在全市末位,可见,虽然我县经济在平稳发展,但发展的速度却颇为缓慢,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和反思。
二是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不够快。重大支撑项目落户不多,规模大的龙头企业仍然偏少,特别突出的支柱产业、高端产业和新兴产业还没有完全形成,企业“小、散、乱”现象仍大量存在。
三是重点区域、重点项目的建设进展缓慢。除了秋林公司有机奶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元泰、德胜液化气项目、圣牧高科有机奶加工项目等几个大项目有实质性推进外,鑫盛能源30万吨合成氨、52万吨尿素项目、刘拐沙头旅游项目、黄河铬盐项目等项目大都停留在规划调整、用地报批、招商融资等前期阶段。
三、“十二五”期间工作安排(一)指导思想
“十二五”时期,我县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富民强县为根本要求,突出加快发展主题,明确赶超升位目标,全力推进资源转换、产业转优、发展方式转变,全面实施创新引领、开放提升、城乡一体、人才强县、民生优先、可持续发展战略,扩大经济总量,优化经济结构,努力开创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二)战略定位
根据XXX县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因时应势主动融入“二圈二区一带”(即呼包鄂经济圈、蒙西经济圈、京呼银兰经济区和陕甘宁蒙经济区、沿黄河经济带),做大做强化工、农畜产品加工、电力、矿山、旅游五大支柱产业,重点建设五大基地,努力把XXX县建设成为中国西部地区文化旅游城镇、内蒙古新兴工业城镇、沿黄河产业带的商贸物流中心城镇和适宜人居的生态园林城镇。
(三)战略目标 ——国民经济实现跨跃式发展。继续保持经济较快增长态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8%,到2015年突破92亿元,比2010年增加52亿元。人均GDP达到全区平均水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300亿元以上。财政总收入达到8亿元,年均增长35%左右。
——民生事业不断发展。把富民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目标,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保障城乡人民收入年均增长15%和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2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全面完成生态移民工程,提高自治区温饱线下人民收入,城镇化达到60%,明显缩小城乡差距,基本实现城乡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生态系统稳定性明显提高,水、空气、土地等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物多样性得到切实保护,自然灾害防御水平进一步提升。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8.4%,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0平方米;单位GDP能耗、主要污染物的排放达到国家、自治区要求;“三废”处理率力争达到全国中等水平;土地矿产等不可再生资源得到有序利用。
——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新增等级公路里程600公里,新建4座110KV变电站,完成节水灌溉30万亩,解决1.2万人安全饮水问题,防汛抗旱减灾能力明显提高,数字广电信息传输网络覆盖率进一步扩大,城乡文体活动场所基本满足群众要求。
——对外开放形成新局面。积极融入“二圈二区一带”,以发展自我和提高竞争力为目标,不断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努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稳步推进。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创建平安XXX。思想道德建设进一步加强,构建和谐社会取得新进步。
(四)发展战略
1、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高起点谋划工业大发展 坚持全党抓工业,重点抓项目,突出抓重大项目方针不动摇,发挥水煤组合优势,转变发展方式,数质并举,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发展壮大农畜产品加工产业,加快扩张电力产业,努力打造矿山产业和新兴产业,努力发展特色园区。到2015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力争达到52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工业占GDP的比重达57%以上,工业上交税收占全县财政收入的比例达80%以上。
2、加快建设现代农牧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十二五”期间要围绕产销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用发展工业的理念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有效解决设施、装备、科技等问题,努力实现生产力提高,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目标。力争到2015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1%,达到12亿元以上。
3、拓宽发展领域,提升服务业结构层次
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使其成为全县服务业的新亮点和重要支撑。一是要充分利用XXX县独特的沙漠、湖泊、山脉、河流等旅游资源,以黄河文化、历史文化、阴山文化为灵魂,打造集观光、休闲、体验、养生、度假为一体的中国西部沙漠生态旅游和山水文化旅游目的地。二是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推进以腾达、锦达为龙头的大型物流企业,促进物流产业链形成。三是要进一步加大服务业投资力度,积极调整服务业投资结构,重点向新兴服务业和公益性方面投入。要适当安排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支持重点行业的服务设施建设,并针对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相应完善我县服务业调查统计体系、信息化以及促进平台建设等。同时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的资金支持,广泛吸引社会资金,以政府贴息、担保、补助等形式,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服务业投资体系。
(五)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工作力度
切实落实县“调结构、促转变”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制度,组织有关单位制定专项工作计划,推动经济进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形成区域发展竞争的比较优势。
2、加快推进工业园区建设,营造良好投资环境 一是继续完善园区道路、排污、供水、供电、邮电等基础设施。二是加快生活设施的配套建设步伐,解决工业园区生活娱乐配套设施不足的问题,为引进和留住高层次的管理和技术人才创造良好的条件。三是加大对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积极协调各家商业银行与上级银行部门疏通渠道,主动争取优惠政策,提高企业项目的资金需求量。通过金融机构、信用担保、企业间的合作,尽快引进小额贷款担保公司,进一步探索完善信用担保体系,搭建融资平台,为中小企业营造良好的融资环境,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四是加大园区信息网络建设的扶持和投入力度,建立园区内外数据传输、信息沟通的方便、快捷、高效、统一的交流平台,促进各级各地工业园区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同时为企业和客商提供一个了解园区的窗口。五是完善职能,不断提高园区管理水平。进一步强化园区管理职能,逐步实行委托授权管理模式,代表政府行使同一级综合管理权和部分行政管理职能,提高办事效率。实行以“一站式服务”、“一个窗口收费”、“一个部门执法”为主要内容的封闭式管理机制,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政策环境,提供人性化服务,营造融洽的人文环境,推进项目入园快、建设快、投产快、达效快。
3、突出特色产业,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
一是立足本地优势,加快引进大项目,壮大支柱产业。利用XXX四面来煤、中间有水的有利条件,重点引进关联度高的煤制气等煤化工产业项目;依托电厂和现有的工业硅产能,发展多晶硅、单晶硅生产项目,同时带动氟化工发展和硅矿、莹石矿开采;以多晶硅、单晶硅项目为依托,利用充足的沙漠荒地和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引进太阳能发电设备制造和沙漠光伏电站产业示范项目,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利用电厂丰富的热、汽等条件,发展以苁蓉、甘草加工为主的等生物制药工业。二是进一步完善专业招商、小组招商、驻外招商等招商模式,建立健全围绕资源造优势、围绕优势作规划、围绕规划选目标、围绕目标搞策划的招商工作机制,加强同国内知名企业和招商中介组织的联系,努力在招大项目和大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培育产业集群上实现新的突破。三是建立和完善招商项目库,搞好项目前期论证和包装,使之更具吸引力。大力营造招商引资氛围,层层落实招商引资责任制,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经济工作的重点来抓。
4、优化服务企业工作,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继续做好政策研究,优化各项服务工作,重点扶持黄河铬盐、乌兰布和乳业、丹路微生物菌肥、河套牌农牧机械等龙头企业实现产学研强强联合,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由县领导和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重点创新项目工作联络组,切实解决项目进展过程中的协调服务问题。
第二篇: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分析我国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影响、意义和价值 姓名:王贤才专业:信工计算机班级:政治2班学号:2004110023 我国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性任务。调整经济结构,必须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切实遵循经济规律。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是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地区结构的调整,而调整产业结构又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调整三个层次产业之间的经济结构关系需做到:巩固和加强第一产业,改造第二产业,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优化工业结构,增强企业竞争力,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促进产业层次和技术水平升级,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大力发展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主要是指经济增长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由外延增长向内涵增长转变。概括地说就是要使生产力发展由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低质量、低效益转向低投入、低消耗、低污染、高产出、高质量、高效益。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加快西部大开发步伐,促进中部地区的崛起,同时充分发挥东部沿海地区的示范带动作用,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城市化水平,优化城乡经济结构,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各种所有制参与国民经济结构战略调整,促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经济结构调整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基本因素之一。在经济结构调整中,通过技术进步、产业转移、体制和组织创新,一方面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另一方面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我国经过20多年的高速增长,已经进入必须通过结构调整才能促进经济发发展为目标,积极主动、全方位地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坚持在发展中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在经济结构调整中保持快速发展。我国经济结构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地区发展不协调。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有利于实现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平衡,有利于在物质上保证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的实现,从而保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兴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刻不容缓:一是,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更好适应全球需求结构的重大变化,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增长一度带来严重冲击。这种冲击表面上是对增长速度的冲击,实质上是对发展方式的冲击,对过多依赖外需的增长结构的冲击;二是,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对资源进口的依赖程度明显上升,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有效突破资源环境的瓶颈约束。
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维护中国经济安全、提高中国经济国际竞争力的客观需要。当今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发展,经济安全在整个国家安全中的地位日益重要。综上所述,调整经济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我国在未来高速发展中寻求生机和更好出路的重要手段。只有在经济上强大了,国家才能真正的强大。
第三篇:经济结构失衡与发展方式转变
经济结构失衡与发展方式转变
2010-5-19
摘要:金融危机后,我国经济开始重新走上平稳较快增长的轨道,但宏观经济运行中仍存在一些深层次问题,这些问题是长期经济结构失衡累积的结果。因此,正确运用宏观经济政策工具,深化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2010年宏观经济的重要目标。关键词:宏观经济,结构失衡,发展方式转变
2009年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最为困难的一年。但由于采取的宏观调控措施准确及时,我们率先摆脱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去年我国GDP增长8.7%,而且从总的经济形势看,需求结构明显改善,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有所增强,产业结构调整继续推进,财政状况逐步好转,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情况好于预期。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继续“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根据新形势新情况不断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与适度调整,有利于巩固经济回升的基础,缓解短期经济波动。在国内外经济环境有所改善的情况下,今年我国宏观经济运行情况会好于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GDP增长的预期目标是8%,这是留有余地的。综合各方面因素,2010年我国GDP增速预计可达9%~10%,消费、投资和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将更加平衡。经济结构失衡是宏观经济最大问题
我国经济重新走上平稳较快增长的轨道,说明我们正在摆脱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但宏观经济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不容忽视:经济运行的不确定因素和复杂因素较多,经济增长的自主性需要加强,经济体系的脆弱性尚待克服,需重视经济发展中的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大力推进经济增长与发展方式的转变等。这些运行与发展层面的问题,是长期经济结构失衡累积的结果。经济结构既包括产业结构、消费结构、需求结构、分配结构、投资结构,也包括区域结构、部门结构,还包括产品结构、能源结构、就业结构等等。我国经济结构的诸多方面都存在着需要调整的问题。产业结构中二、三产业发展不协调;分配结构中资本回报与劳动者收入增长不协调,收入分配差距持续扩大;投资结构中基础设施投资与民生投资不协调;就业结构中大学生就业难与制造业招工难并存;等等。而最为突出的则是总需求结构的失衡问题。我国总需求的失衡既表现为内需与外需的失衡,也表现为投资需求与消费需求的失衡,还表现为政府消费需求与居民消费需求增长的不协调。
从内外需求的结构看,我国人口众多,潜在消费能力很大,但实际消费能力低下,消费率不高,国内消费市场相对狭小,大量投资带来的产能只能靠外部需求来消化。近几年,我国进出口总值占GDP的比重一直在60%以上,大大高于美国、日本、印度等国家20%左右的水平。对外部需求依存度的提高导致我国国际收支资本项目和经常项目的顺差越来越大,巨额外汇储备使得人民币面临越来越大的升值压力。从投资与消费需求的结构看,近年来,在投资大幅增长的情况下,最终消费占GDP的比例持续下滑,2008年为48.6%,不仅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也低于亚洲国家的平均水平。从政府与居民的消费需求看,二者近年来呈现出此消彼长的趋势,政府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不断增大的同时,居民消费占比不断下降。2003年以来经济的高增长也没有有效地提高居民消费的比例。从外部需求的结构看,我国出口的迅速扩张是粗放式,虽然出口总值连年大幅增长,出口商品数量跨越式提升,但出口商品结构和盈利能力却很不合理。从投资需求结构看,房地产投资和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投资的比重较高,而科学研究、环境保护以及民生领域的投资比重较低;资金重点投向了第二产业,且第二产业中重化工业的投资比重过大。
总需求结构失衡的主要表现
我国的总需求结构失衡问题,反映在经济发展方式方面,主要表现为经济增长模式的非均衡、不可持续与低效率问题:
第一,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有利于社会经济良性发展的消费需求不振。2008年投资、消费与出口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45.7%、45.1%和9.2%。消费对GDP的贡献远低于世界60%的平均水平。投资驱动与出口导向的发展战略,导致国内需求尤其是消费需求不断萎缩,给经济的长期持续增长埋下了隐患。
第二,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第二产业的带动,经济社会效益较高的第三产业发展缓慢。我国发展过程中第二产业一马当先,占GDP的比重近年来一直稳定在45%-50%的区间内。第三产业则为40%左右,不仅低于发达国家70%左右的水平,也低于印度50%的水平。与第二产业相比,发展第三产业对资源、土地等生产要素的要求较低,吸纳的就业人数较多,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三,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物质资源的消耗,有利于提升经济增长质量的科学技术、劳动者素质以及管理水平发挥作用不明显。第二产业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量,而在第二产业中,高耗能的重化工业发展迅速,使得我国经济发展过于依赖资源消耗。经济结构的“重型化”,制约了经济竞争力的提高,也使我国的资源环境不堪重负。2008年,我国GDP占全球总量的7.3%,一次能源消耗量为20.03亿吨油当量,占世界的17.7%。美国、日本、印度的能源消耗量占世界的比重为24.4%、4.5%和3.8%,而我国的GDP大约为美国的1/3,与日本相当,是印度的3倍。
经济结构的失衡必然导致经济发展的不全面、不协调和不可持续。因此,经济发展方式不科学、不合理问题是与经济结构的失衡紧密联系、互为因果的。从当前宏观经济的走向来看,为增强经济增长的持续性、经济发展的全面性和宏观经济运行的稳定性,必须大力调整经济结构,着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未来如何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虽然国内外经济形势依然严峻,但长期来看我国经济的基本面仍然是好的,支撑经济增长的动力还有很多:我国尚未完成工业化、信息化与城市化,工业生产水平升级、社会信息化水平提高和城市化的加快是我国保持长期经济增长的基本保证;庞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带来的低成本劳动优势还将长期存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和区域经济差异产生的经济梯度转移也会为经济的持续增长注入动力;庞大的人口规模还潜藏着巨大的消费潜力。要把这些有利因素转化为现实的推动经济增长的力量,还需要在正确运用宏观经济政策工具,积极并主动地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的同时,着力进行经济与政治体制改革,深化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此,应该重点把握并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不宜追求过高的经济增长速度。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是高投入、高消耗、高增长与低产出、低质量、低效益,重在总量的提高和规模的扩张。在经济总量日益庞大、经济效益提升缓慢、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的情况下,这种态势已经不可持续。过高和偏高的经济增长速度会加剧经济的结构性矛盾,挤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空间,有时还会出现高通货膨胀。今后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应着力追求中高速经济增长与低度通货膨胀的发展格局,比如9%左右的经济增长率与2%左右的低通货膨胀率,避免大幅经济波动和高幅通货膨胀。
二是加快收入分配机制改革,着力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调整收入分配格局,要逐步形成居民、企业、政府可支配收入协调增长的机制,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在国民可支配总收入中的比重;逐步形成劳动报酬与资本回报合理分配企业收益的机制,提高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例;促进有助于增加居民财产收入的机制的形成;逐步形成向中低收入群体倾斜的机制,在二次分配中进一步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以“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为基本方针,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社会保障立法,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大财政投入与转移支付的力度,拓展其他筹资渠道;统筹城乡发展,改变过去社会保障体系重城市轻农村的局面。
三是以政府转型带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政府除了采取宏观调控,以财税和金融杠杆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外,关键是加快自身转型,实现“服务型政府”的目标。要弱化政府用行政手段直接干预经济的职能,强化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这就要
求转变政府运作理念,强化服务和调控的意识和能力;应改变现有的政绩考核模式,不单纯以GDP论英雄;应适当减少政府层级,加快大部门制改革;要强化政府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职能;增强政府宏观调控和驾驭经济社会全局的能力。
四是深化关键性领域改革,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只有推进关键领域的改革,才能使调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实质性进展。首先通过资源能源、生产要素、资金等价格改革来重新配置资源,改变资源配置扭曲的现状,深层次的金融领域、财税系统、土地制度等改革也要继续推行。此外,国有垄断行业、交通运输行业等领域的改革也要同步推进。
五是重视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关键性作用,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当前,西方国家把经济发展的着眼点放在了低碳经济上,以科技创新促节能减排,以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的研发促新经济发展。我们不仅面临着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双重任务,也面临着低碳化的新压力。应从加大资金投入、改革科技教育体制、建立健全技术研发的融资体制和成果转化机制等方面入手,使科技进步成为推动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引擎。
第四篇: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式调研报告
武汉市质量技术监督局青山分局 关于青山区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向的调研报告
近期,我分局采取深入企业、干部职工座谈、召开分局中心组扩大会议等形式,就青山区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向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我区经济结构
1、区位情况
青山区是武汉市中心城区之一,东与洪山区接壤,西与武昌区毗邻,南倚东湖风景区,北濒万里长江,与天兴洲隔江相望。青山位处武汉市中环与外环交通环线圈内,连接京(北京)珠(珠海)、沪(上海)蓉(成都)高速干线,拥有武东铁路编组站和长江黄金水道多个货运码头,2005年2010年,国家投入巨资使青山形成以武汉火车站为中心,以阳逻长江大桥、天兴洲长江大桥、罗家港长江大桥(过江通道)三条环线为轴线,区域内“四纵五横”路网为主骨架的辐射状交通格局,成为武汉市东南部交通枢纽中心。
青山区位优势明显,但是也要看到,由于青山区与东湖高新开发区毗邻,在政策、土地等方面就存在较大差距,所以,区委区政府着力在争取省市政策支持、做好土地规划上下功夫。
2、经济结构
青山区是武汉市的传统重工业区,由于历史原因形成了以武钢、武石化以及青山船厂制造业为主,金融、商贸流通、物流等服务业为辅的经济结构。在这样的经济组成中又以传统制造业占比重较大。“十一五”期间,区委区政府积极调整经济结构,加快现代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步伐,初步形成以武钢为龙头的钢铁制造业板块、以武石化为重点的石油化工产业板块、以青山环保科技园和工人村都市工业园等为主园区的环保产业板块、以青山船厂、四六一厂、四七一厂等企业为骨干的船舶制造及机械加工产业板块和以北湖工业园为主体的综合配套产业板块;同时,随着天兴洲大桥和武汉火车站的投入使用,逐步扩大区域性服务业在经济中的比重,其中:商务办公、金融保险、物流、中介服务、商贸流通、房地产、酒店餐饮、社区服务、旅游等有了长足发展。
二、经济发展方向
(一)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1、企业实力差,缺乏规模效应。我区工业企业大多是围绕武钢、石化等大型国有企业而生,依赖性强、市场经济适应能力差,企业实力和规模小,直接导致现有的知名品牌相对较少,缺乏市场竞争力,难以吸引现有工业企业的上游或下游产业入区,很难产生产业的聚集效应,形成产业集群。比如:在现有的22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作为青山区有
特色的环保产业,企业数量寥寥可数,而且企业规模小,亿元以上的环保型企业也仅有几家。
2、创新能力弱,发展内劲不足。除驻区大企业外,我区企业大多数是中小企业,由于长期对武钢等驻区大企业的依赖,缺乏竞争、发展、创新意识,缺乏深加工、附加值高的产品,对市场风险的应变能力差,导致企业追求发展的需求不强、发展内劲不足。特别是在金融危机时期,这样的短板效应更加明显。比如:全区现有的低压配电柜生产企业,大多数是依托武钢而成立的,而且产品单一,在金融危机中受影响较大,多家企业因来自武钢订单减少而不得不停产。
3、用地紧缺,发展空间不大。我区区域面积偏小,这当中还有大部分土地属于驻区大企业所有,区属可利用工业土地紧缺,发展空间受限,严重影响了招商引资,抑制了工业投入和企业发展需求。土地制约成了我区经济发展的“短板”之一。比如:原在青山高新技术孵化器孵化的天澄环保公司,在企业壮大后,由于发展空间限制,不得不搬离青山。
(二)我区经济发展方向
我们在谈到发展方向时,必须要清楚三个问题:首先,青山的优势在哪里;第二,国家、省、市对青山区的定位是什么;第三,找到青山利益最大化与国家定位青山的结合点。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认为青山未来经济发展应做到:巩固提升现有产业、做大做强优势产业、谋划定位第三产业。
1、继续巩固现有产业,把培育产业集群作为主攻重点,不断提升工业发展质量。一是纵向拉长产业链。依托骨干企业,发挥自身优势,形成以大带小的产业链条。如围绕青山船厂等船舶制造龙头企业,以装备、配套产品为支撑,打造船舶制造产业链项目。二是横向延展产业链。引导区内能够配套的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等不同的领域搞好链接,形成与武钢、武石化等大型企业配套的产业链条和经营网络。比如武汉华德环保、武钢耐火材料有限公司等一批有发展潜力的企业,着力在产业配套、优势互补上下功夫,尽快构建形成配套完善、协作紧密、分工专业的产业集群。三是壮大民营经济企业群体。继续鼓励以民营经济为主的多种经济形式的企业落户青山,区政府积极做好服务等软环境建设,支持民营经济的发展。
2、继续利用现有政策,积极争取更好的政策,加快做大做强环保产业、循环经济产业。自2002年以来,青山区陆续获得“国家级环保产业基地”、循环经济示范区等称号,要依托青山环保产业园和循环经济产业基地,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青山区在产业基础、科技研发、加工配套及市场辐射等方面的优势,创新政府服务方式,营造适合环保产业发展的环境,强化企业主体作用,加速环保科技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加快技术设备的成套化、系列化,择优扶强,通过构建环保企业间以及与上下游企业的产业共生关系,促
进企业的集团化、专业化和社会化,增强企业整体竞争力,逐步形成以固废处置利用成套技术设备、工业烟气脱硫成套技术设备,污水综合治理为支柱产业的优势环保产业群。
3、以园区建设为载体、以项目为抓手,鼓励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一是加速青山环保科技园、工人村都市工业园等园区的规划和扩建,全力夯实工业发展基础,只有园区建设上去了,才能留住好企业,才能吸引更多好的企业落户青山。二是加强产学研合作,加速科研成果产业化。青山区科研研所、大型企业、高等院校较多,科研实力雄厚,要依托他们,推广引进科研成果产业化,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导产品和先进工艺。如:武汉冶建技术研究院、武汉科技大学在某些耐火材料方面的科研水平已处于国内领先位置,他们多项研究成果已经形成了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标准。
4、重视城市规划,营造良好的发展软环境。青山区可用土地面积缺乏,如何充分利用现有的土地资源,助推经济发展,是区位区政府要重视的问题。要结合世界产业发展趋势,调整充实发展思路,高规格的定位规划,并加以落实,把青山区土地这块“短板”补起来。首先,在定位“东工西区”格局的基础上,进行细化;其次,在旧城区改造中,充分考虑第三产业在全区整个经济发展中的发展地位;第三,把握“一站三桥”,即武汉火车站、天兴洲长江大桥、二七长江大桥以及阳逻大桥,带来的高铁经济、路桥经济等对全
区经济发展的助推作用,大力发展以酒店、餐饮、物流、文化等服务业,提高在全区经济发展中的比重。
三、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首先,质监部门应把保安全放在首位,为青山经济良好发展保驾护航。要把好特种设备进入关,继续推广节能型特种设备;要做好人民群众的食品质量安全工作,确保全区不发生区域性的食品质量安全事故和生产领域食品制假售假行为。
其次,要深入开展质量提升工程,为青山优势产业发展提供支撑。要继续做好名牌创建,积极培育青山区自有的中国名牌、湖北名牌和武汉名牌;要继续大力推行技术标准战略,把区内企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发明专利、科研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进而指导生产;继续引导企业采用国际先进标准,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第三,结合质监工作优势,前瞻性地为青山园区建设引进、推行先进标准,提高园区入园企业水平,为园区发展做好导向工作。要充分利用质监属于垂直管理的优势,在国家、省、市等各个方面做好青山经济发展的宣传和衔接工作。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四日
第五篇:转变发展方式
珍惜地球资源 转变发展方式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席助理、国土资源厅党组书记田建荣
地球是人类共同的母亲,也是人类能够得以生存的唯一家园。正是这位地球母亲,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才有了最基础的自然资源。但是,地球只有一个,它的资源是有限的,它的环境承受力更是有限的,不可以任意地挥霍与破坏。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加,也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地球已经越来越不堪负重。
在过去的100年里,人类在最大限度地从自然界获得资源的同时,也面临着更加严峻的环境危机。我们居住的地球温度在不断上升;北极海冰消失速度加快;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为地球65万年以来的最高值;温室气体已经成了全人类所要共同面对的最紧要问题,人类正在承受过度向地球索取资源带来的种种危害。近年来,我国相继经历了南方雨雪冰冻灾害、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以及今年西南地区大旱灾害、青海玉树地震和新疆60年不遇的风雪灾害……
今天的中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进程中,经济社会发展对资源的需求刚性上升。尽管从总量上看,我国是资源大国,但是我国多项重要资源面临短缺并且人均资源量远低于世界水平,导致未来的资源供需形势严峻。在人均资源量少,资源禀赋并不优越的基本国情下,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必须转变发展方式,走珍惜资源、节约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应合理利用新疆各种资源
新疆土地面积虽然辽阔,但是由于水资源稀缺,优质耕地资源少,土地集约程度和利用程度不高。随着新疆工业化进程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对土地资源的刚性需求增长,保护耕地与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显突出。新疆是资源相对富集的省区,目前已发现矿种138种,探明的储量有94种(119个亚种)。但勘查程度较低,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不高,资源破坏行为时有发生,矿山生态环境问题日益显现。作为国家优质商品粮和重要能源资源接替基地和国家能源安全大通道,新疆要发展,资源保障是前提,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实现社会可持续性发展是关键。
当前,新疆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新疆工作,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已拉开帷幕,新疆将迎来一个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的新时期。新形势、新机遇为国土资源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对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土资源厅担负着自治区国土资源的调查评价、规划、管理、保护与合理利用的重要职责。应该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方针,正确处理好局部与全局利益的关系、保护资源与保障发展的关系,坚持积极主动服务与严格规范管理并举、促进经济增长与加快结构调整并重,统筹土地管理、地质勘查、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等各项工作,切实把国家和自治区关于保护资源、保障发展的方针政策转化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为新疆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做好服务和提供坚实的国土资源保障。
切实管住和用好土地资源
新疆应按照“严控总量,优化结构,节约集约,高效利用”的原则,深入开展“保经济增长、保耕地红线”行动,充分发挥土地的宏观调控作用,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有效的土地管理和服务。
一要继续落实“两个最严格”土地管理制度。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实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按照“约束要硬、责任要明、激励要实、监管要严”的要求,组织开展2010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签订工作,将确定的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等耕地 保护的目标和任务层层分解落实。严格耕地占补平衡,加强占补平衡补充耕地质量管理,在增加有效耕地面积的同时,突出提高耕地质量,最大限度缓解经济发展所需建设用地和保护耕地的矛盾。要坚持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按照建设占地少、利用效率高、多利用国有未利用地的原则,严把土地闸门,严格控制用地。加大存量土地挖潜力度,加快盘活闲置、空
闲土地,继续引导用地单位充分利用“四荒”国有未利用土地搞建设,大力提高土地保护和利用水平。
二要积极主动做好国家和自治区重点建设项目用地的服务保障工作。今年,自治区初步安排200项重点建设项目,其中新上项目30项。要 优先保障事关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铁路、公路、机场、水利、电网、能源资源开 发等重点基础设施和重大民生工程建设项目用地。重点做好兰新铁路第二双线、南疆铁 路库尔勒至阿克苏二线、西气东输二线管道工程等20多个在建重点基础建设项目的用地服务保障工作;按照提前介入、主动服务的原则,优化审批程序,提高审批效率,确保重点建设项目按期“落地”开工。三要全面推进土地开发整理工作。进一步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力度,坚持土地开发整理向粮食主产区、基本农田保护区、土地开发整理重大工程倾斜政策,重点在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改善村容村貌上下功夫。加快推进以伊犁河谷地为重点的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按照以水定地、节水增地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原则,以提高耕地质量、增加耕地面积、改善生态环境为目标,精心组织实施,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充分发挥土地开发整理规模效益,确保粮食稳定增产和粮 食安全。
切实找到和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
新疆要加大资源勘探开发和管理工作力度,抓紧抓好重大地质勘查项目,积极推进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不断增强矿产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
一是加快实施“358”项目,推动地质找矿取得新突破。实施祁漫塔格地区铁铜多金属矿、阿吾拉勒地区铁矿、塔什库尔干、乌拉根等重要矿集区整装勘查。继续开展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阿尔金山成矿带的铁、铜(镍、钼)、铅锌、金、稀有金属等重要矿产地勘查和重要成矿区矿产远景调查,进一步提升矿产资源保障程度和持续供应能力。扎实推进深部找矿工作,围绕铁、铜镍、铅锌、金等优势矿产,在已发现重要矿床的深部及其近外围做好示范阶段的工作,继续做好彩霞山铅锌矿、喜迎金矿和查岗诺尔铁矿的勘查,启动蒙库铁矿、白山钼矿、哈图金矿的深部找矿工作。通过深部找矿,确保提交一批大型、超大型矿床,新增一批矿 产资源储量。
二是加大煤炭资源勘查工作力度,全力推进煤电煤化工产业发展。重点抓好“西煤东运”资源区煤炭资源勘查工作,力争短期内完成勘探工作,确保自治区确定 的“„一主两翼‟铁路竣工之日、就是„西煤东运‟生产基地建成之时”目标的实现。
三是积极推进矿产资源开发整合,进一步提高矿产资源规模化开采和集约化利用优化矿山开发布局,改善矿山安全生产状况和矿山生态环境。按照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加快建立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长效机制,加强对矿山生态环境、地质地貌景观和地 质遗迹的保护,最大限度地减轻矿业活动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加大矿山地质环境 恢复治理力度,实现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和谐双赢。
切实维护国土资源开发利用秩序
新疆将进一步强化依法监管工作,严格国土资源开发利用秩序,确保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持续健康发展。一是认真开展2009土地卫生执法检查工作。2010年是土地卫片执法检查第一次覆盖全国,并依据15号令全面实施问责。要加强土地供需情况的跟踪研判和建设用地批后核查工作,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严肃查处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违法批地供地、侵犯农牧民利益的行为。
二是继续开展地质勘查项目专项检查工作。依法查处无证勘查开采、越层越界开采、“圈而不探、圈而不开”、非法转让探矿权采矿权以及严重破坏浪费矿产资源等行为,切实维护正常的国土资源管理秩序。三是开展土地开发整理重大项目实施情况专项检查。加强对开垦国有土地的监督管理,规范开垦行为。四是加强建设用地批后监管。开展“批而未用”土地专项清理,盘活闲置土地和低效利用土地,维护正常的土地管 理秩序。
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转变习以为常的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积极倡导并实践低碳生活,从点滴做起,更好地合理保护和珍惜地球资源,更好地科学开发利用资源,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共同创造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