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高中学生社团发展情况的调查
课题的提出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石门中学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的名校。学校大力推进素质教育,鼓励学生社团发展。目前,我校共有37个学生社团,按组织主体不同分成两类:一是由学校组建的“官方社团”,主要校团委、学生会、心理协会、舞蹈队、合唱队、科技协会、社团联合会等;另外一类是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特长自主组建的“民间社团”,如戏剧社、跆拳社、小提琴社、魔术协会、模型协会等。为了保证社团活动的开展,学校把每周三第8、9节定为社团活动时间,每个社团举办特色活动,广大学生自由参与。所有社团均采用学生自主管理模式。每个社团都有一名负责老师,但老师只作宏观指导,所有活动从创意设计到具体落实都由学生负责。
那么这种类似大学社团的学生自主管理模式在高中能否发展壮大?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对学生的学业和能力培养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有哪些经验值得日后借鉴?带着这些疑问,我们面向全校学生展开了问卷调查。我们希望通过这项调查研究,不仅能让教育界各人士更深入地了解现今中学生的课余生活的实际情况,更重要的是通过该调查为日后高中社团的发展提出一些有用的建议。
对象的选取和研究的方法:
(一)调查对象的选取
由于佛山市南海区是广东省教育强区,石门中学作为佛山市南海区的窗口学校对于佛山市乃至广东省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选取石门中学作为调查的对像是有较强的典型意义。
还由于在社团活动中扮演的角色不同对社团的认识会有所不同,所以我们把普通成员和社团干部区分开来,单独对社团干部作了调查。
因此我们共设计了二份调查问卷,当中既有共性的问题,也有针对不同群体的个性问题。
(二)研究的方法
本次调查分两种方式进行:
一.是问卷调查。针对普通成员,分别发放问卷360份,回收有效问卷343份,有效率为95.23%。调查对象为高一高二学号尾数为2和5的学生,由于我校学生学号是按姓氏的首字母编排的,不带有成绩、能力、家庭背景或地域色彩,因此采取这样的抽样调查也保证了科学性和客观性。
而针对社团干部的,则发放对象为高三曾经担任过社团核心干部的学生,共47份,回收问卷45份,其中有效问卷45份,无效问卷0份。
二.是个人访谈。采访对象主要为部分高三前任学生社团负责人或社团干部。
研究过程
1.搜集相关文献,掌握相关知识
2.设计调查问卷(调查问卷样本见附录)
2.1.向 老师和部分学生干部了解学校学生社团的基本情况,初步了解可能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
2.2.根据了解到的情况,上网查询资料,进一步思考目前高中学生社团存在的问题。
2.3.设计调查问卷。
3.进行部分学生负责人的采访,了解学生在自主管理社团中出现的问题和产生问题的原因。
4.得出结果。
4.1 将得到的资料进行统计和筛选,做好资料分析。
4.2 将统计得到的资料绘制成统计图。
4.3 综合各份问卷反映的内容,写成论文。
一、学生对社团的基本认识
有96.8%的学生表示支持在高中开展学生社团活动,与之向对应的正是目前石门中学学生高涨的参与学生社团活动的热情。
2、在你的印象中高中学生社团是一个怎么样的形象?
在这项调查中,有62.8%的人认为是”锻炼自我,提高能力的平台”, 22.1%的人认为是”交朋友的场所” 4.7%的人认为是”优秀学生的集中营”,35.5%的人认为”可以丰富校园生活的组织”,没有人选择”纯属摆设,没什么实际意义”。由此可见,在绝大部分同学心中学生社团的形象是正面和友好的。没有学生认为学生社团只是作为摆设,说明学生社团发挥了实际作用,影响着同学们的校园生活。
而在关于社团类型方面的调查中,87.3%学生不同意学校只成立与学习有关的社团,可见有大部分同学认为社团活动的作用不应局限在学习上。但表示“同意”或“比较同意”的学生仍占有一定的比例,说明仍然有部分同学认为社团活动应该为学习而服务。而在“你心目中学生社团类型”的调查中,高一级的学生有71.5%选择了“文体娱乐”类,可见在大部分学生心里,休闲放松是社团活动的主要功能。
在4、社团应发挥怎样的作用呢?
在关于“你觉得学生社团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的调查中,有3.8%人认为是“管理学生”,22.5%认为是“娱乐大众”,31%人认为是“服务大众”,21.5%人认为是“学生与学校沟通的桥梁”。而在普通学生中做同样的调查,则选择“管理学生”的人有3.5%,选择“娱乐大众”的有52.3%,选择“服务大众”的有29.1%,选择“学生与学校沟通的桥梁”的有26.1%。而通过对比上述几组数据我们发现,在社团干部当中选择“服务大众”和“学生与学校沟通的桥梁”这两个选项的比例较普通学生来说要高,说明在参加社团工作以后,社团干部的为公众服务意识增强,思想道德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
二、参加社团活动给学生带来的影响
种类型的学生社团呢?
1、在关于“你会报名参加我校的学生社团吗”的调查中,有75.1%的学生选择“会”。那么参加哪
2、通过上表我们可以看到66.9%学生选择“文体娱乐”类。而像“学术交流”类和“管理策划”类等其它种类的学生社团则较少学生问津。这样的情况,会使得学生社团的发展偏向着文体娱乐类型,学术性的社团数量较少,不利于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而更多的学生选择做“参与者”,而不去尝试管理策划,则在这方面的能力就难以提高。
本年度的石门中学社团招新工作已经基本结束,报名的踊跃程度与调查中反映出来的结果相当,学生社团相当受高一新生的欢迎。报名参加社团活动的高一学生动机不一,3、在“你为什么会报名参加学生社团”的调查中,有18.6%的人觉得新奇,14.5%觉得自己能力能够胜任,56.4%希望能够增长见识,很少一部分的人是 家长 老师建议。由此证明,参加社团活动的人大多是出于自愿。这对于社团活动的开展有很大的益处。首先,成员的积极性会比较高,活动的热情高涨,不会把社团活动看作是一件沉闷的事;其次,他们认为参加这样的活动能提高自己的能力,增长自己的见识,自然会用心去对待每一项工作,注意工作的细节,在工作中细心观察,找出不足,并向社团的负责人提出合理的条件,有利于社团的长期发展,营造一个活跃的言论氛围。但是另一个事实是老师和家长在推动自己的学生和子女积极参加社团活动方面的意识并不强烈。就高中生所在的年龄段,老师和家长在对学生做出的选择还是有一定影响的,这两个人群没有推动自己的学生和子女积极参加社团活动方面的意识,对自己的学生和子女在这方面的想法起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消极作用。
4、参加社团对自身有哪些帮助和提高?
上表反映了学生在担任社团干部工作后得到很大锻炼和提高,社团干部在通过社团工作的锻炼后,其交际、心理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和改善。而在“如果让你重新选择一次,会参加社团干部吗”的调查中,则有80%人表示“会”,可见在大部分同学心里,参加社团成为社团干部,获得更多的锻炼是共同的愿望。
5、参加社团活动对学业产生什么影响?
由上表可见在大部分同学心中,参加社团有利于学业。
6、老师和家长对社团活动又持怎样的态度呢?
从下表我们可以发现在担任过社团干部的学生的师长中持支持态度的要比普通成员高,由此可见,由于参加社团工作给自身带来的提高和进步,大部分的社团 干部的 老师和家长的态度发生了转变。
从以上调查我们得知绝大部分学生都支持在高中阶段开展社团活动;学生参加社团活动的主要原因是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反映了新时代学生较强的自主参与意识。事实上通过参加社团,他们收获了能力、自信和友谊等等,成为人生重要财富。
三、对社团发展现状的分析
1、从以上数据得知在大部分社团干部对我校社团的生存状况并不是十分满意。而在普通成员的调查中却出现不一致的情况,大部分还是认同的,结论的不同反映了两者心态的差异:作为策划者和管理者对活动寄予了较高的期望,而普通成员带着休闲放松的心态自然不会苛求。
2、学校为保证学生有时间参加社团活动,特将周三下午第八、九节课定为社团活动时间,鼓励高
一、高二级的同学去参加社团活动。对此学生认同度有多高呢?
由上可见,多数社团干部及同学认为每周一次的活动频率是合理的。
3、在“你认为我校社团的发展规模如何”的调查中,有20人认为“过于庞大,要遏止”。有22人认为“正常,要保持”仅有3人认为“远远不够”可见,绝大多数社团干部不赞成加大发展力度。
“现在的社团发展有重量不重质的势头,一味追求社团数量,”学生会学艺部部长说,“一些新成立的社团实为一个空壳,平日里无声无息,活动时就出来凑下热闹,没什么实际意义。”石门中学团委借社联成立的契机组织成立了十余个社团,但这些新成立的社团成立后不久便了无声息,为人所遗忘。“不过新社团成立后总要有个磨合的过程。石中团委、学生会、文学社、心协等一些老牌社团在石中根基牢固,新进社团想很快冲破这些老社团的包围是很难的。”心协的一位部长指出。团委对于上面提到的那十余个社团的成立仅做到选拔出其主要负责人而已,至于其它的诸如部门设置,规章制度的制订等则完全放给了这些新上任的,绝大部分没有任何社团管理经验的负责人,自然,这些负责人只身一人要处理这么多事,已无暇顾及什么社团活动、社团影响等其它事务,其学习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这位心协部长认为,新社团的成立有助于丰富石中校园生活,但学校应加大对新社团的扶持力度,协助其完成规章制订等工作,度过磨合期,而非一上来就让其自生自灭。
就目前来看,很多新进社团实力较弱,学校理应重点对其帮扶。而很多新进社团都采取了与老社团联合的方式增强自己的知名度,并借此提升实力。在上学期举行的社团节目文艺晚会中,有不少新进社团采取与老社团联合的方式,从众多新老社团中脱颖而出,获得了登台演出的资格。由此看出,我校的社团干部有较强的独立自主性和进取景升,能自己探索出一条发展道路。
4、在针对普通成员“你参加社团活动的频率和影响因素”的调查中,我们发现成员参与的次数还是比较多的,但绝大多数参加社团活动的而在关于“影响你参加社团活动频率的主要因素”的进一步调查中,大部分同学选择看当时的活动是否感兴趣和当天的作业量来决定是否参加社团活动的。
5、社团成员的工作情况。社团成员为社团的日常工作和活动的顺利举办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从下表数据统计可见,所有的社团成员都是会认真对待社团和社团工作,不会消极怠工。“我们手下的工作人员大部分都很热情地工作,但也有个别是相对来说每那么积极的。但可贵的是,虽然能力态度各有差别,但高度的责任感还是一样的。”记者站的一位副站长说道。我校的社团工作人员大多数都能认真对待每一项工作,正是他们的认真负责,保证了我校社团活动的顺利开展。
由上可见,我校的社团干部和社团成员是相当尽职尽责的,但通过活动效果亦可暴露出其在技能和经验上的不足。对于一个高中生来说,这是不可避免的。
6、增强社团间的交流
“虽然社团之间看起来关系不错,但实际上却暗自较劲,自然就放不下‘架子’去请人过来指导啊,交流啊之类的。“心理协会的一位部长说。的确,通过走访发现,许多社团未来表示“是凭一己之力发展起来的”而不与其它社团交流学到什么而发展成这样的,以免落下个”师徒“名份。这在一些老社团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7、高中学生社团的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从下表得知硬件等条件限制是主要问题,“活动密集开展,但硬件设施不足、场地分配不均,加上学业的冲突,导致社团的生存背负着很大的压力。”文学社的一位部长表示。而记者站的一位副站长也认为,除了硬件、场地受限外,经费问题也是困扰社团的难题之一。“只有像团委、学生会这样的社团在搞一些如体艺节这样的一些活动经费才有所保证,其它社团举办一次活动需要的经费就很难申请,为保证活动效果我们常要自己掏钱。”这位副站长说道。在针对普通成员的相同调查中我们得出相似的数据,可见,广大参与社团活动的同学是认同社团干部的看法的,目前石门中学社团发展的确面临着经费、硬件、成员学业等多项难题。
据了解,我校目前提供给社团使用的场室为10个,专室专用,无法满足我校37个社团的活动要求。更多的社团只能选择在露天广场和平台进行活动,一旦刮风下雨,活动便无法开展。而经费问题,学生会的一位部长表示,“即使是团委学生会在举办活动时也不能保证经费的充足,其它社团进行周三社团活动或其它社团活动时经费申请的难度更大。”“不过,有些时候他们的申请要求的确过分,对于追求效果导致成本增加。”这位部长同时也说道。据观察发现,过于追求效果导致活动成本增加的现象确实存在。部分社团过于追求活动现场的装饰效果,或是追求奖品的丰富以吸引同学,学校对于这些方面的经费的拒批或减少批准金额也是无可厚非的。不过,若必要的金额都不批准,社团干部只能通过自己掏腰包的方式以保证活动效果,或是只能选择放弃,被迫令精心策划的计划流产。但是,也有个别社团有别的解决方式。
“我们直接向各参与活动的班级募集资金,”体育协会的一位部长表示。他说,“通过这种管道,可以规避学校拒绝申请的风险。”不过,一来不知这么做是否违反相关规定。二来,高中生对这种募资的方式认同程度并不高,在高中校园内这么做,环境尚未成熟。”他同时表示。
而社团成员学业与活动的冲突也不容忽视,很多社团干部都表示,他们不可能阻止成员去学习。“社团成员中不乏有希望考上浙大、复旦甚至北大清华的优秀学生,他们视学业如生命。”心理协会的一位部长表示。石门中学校园中几乎都是优秀学生,学习热情很高。自然,当活动与学业冲突时,他们基本上都会选择学习。那么对活动的影响呢?“没办法,推迟,甚至取消。”记者站一位部长表示。
8、学校应在哪方面加强对学生社团的监督和管理?
从下表可以看出学生希望学校在“加强师生的重视度”、“社团活动资源的整合规划”“社团活动的质量” “社团活动时间”等方面加强调控。
综上所述,目前我校社团工作和活动的开展仍存在诸如活动质量、活动开展的条件和时间、社团管理和社团影响等问题需要由校方和社团共同去解决。其中,社团干部关心的是社团的质量,而同学们更关心的则是社团的影响力。由于所站角度的不同造成了倾向的不同,但是这两个观点正好点出了目前社团发展的主要问题。
“学校场地本来就紧张,还要不断新进社团,那么硬件的制约就会越来越明显,而新进社团因为在起步时便多方受限,其发展不容乐观,质量也就难以保证。”广播站的一位干部表示。实际上,学校成立社团联合会,正是为了能够更好地统一管理社团、统一配置资源。但社联刚成立,其职能尚不能最大化地去发挥。而据观察发现,大部分社团的计划缺乏合理性和可行性,这也是导致现有资源不能发挥最大作用的原因。同时学校应正视现有硬件已开始不适应目前社团发展现状的事实,加大在这方面的支持力度。而在之前的调查中,也反映出目前社团活动的创新意识不足。“现在创意人才的确缺乏,目前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向广大师生征集创意。但这样耗时耗力,有时只能放弃。”心理协会的一位部长表示。不过,很多社团在策划活动时都是参照过往档案制订计划,这也是制约创意的原因之一。
而在前面我们也提到社团干部认为师生和学校的大力支持是举办好社团活动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在上述调查中,很多人也选择了与学校、老师、学生和家长有关的选项。
我们认为,目前仍有很多家长、老师和学生认为参加社团活动等于浪费时间。为扭转这种观点,需要让学生参加社团活动时实实在在地学到东西,并将此影响扩大。不过就目前来看,只有很少一部分社团能做到这一点,究其原因,还是在社团和社团活动的质量上出了问题。而对于数量和质量的监管,学艺部部长认为,学校应当巩固好现有基础,保证目前的社团能健康稳固发展,再考虑扩大规模数量。在这一点上,不仅学校应当发挥作用,社联的职能也需要充分发挥。社联应当发挥对社团的主导作用,对资源合理调配,对社团计划合理整合和调整。这些就目前来看,社联的作用并不明显。
石门中学的学生对学生社团的热情之高涨无庸质疑,这是石门中学学生社团景象一片繁荣的重要保证。学生对社团的热情就是对社团最大的支持。大部分学生参加社团活动是为了调剂枯燥的学习生活,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交际能力,增长见识,显然就目前来看,学生社团能为此提供一个很广阔的平台。而社团干部在参与社团工作以来,其人际交往能力、工作技能、大众服务意识等当今社会优秀人才所必须的素质都有所提高,思想道德质量得到升华,心理承受能力、坚韧性和自信心都有了极大的提升,这令他们在今后的社会竞争中对比起同龄人而言有了一定的优势。也证明高中社团采取“学生自主管理模式”是行得通的。但学生社团的发展也面临着硬件、经费和学生学业等多方面的限制,目前大部分学生社团还不能很好地去调和自身发展与上述三者之间的矛盾,社团和社团干部自身缺乏足够的能力水平去独立面对这些问题,学校对这些方面的指引和教导也需要加强。
四、建议
对于学生,首先要纠正社团活动对立于学习的错误认识,要认识到参加社团活动与学业是辨证统一的,是能够互相促进互相提高的。其次,要多鼓励学生尽可能多地去参加多个社团、多种社团所举办的活动,不要局限在某一类社团的活动中,避免自身的不均衡增长。同时,学生在参加社团活动中,要表现出自信和果敢,尽量抓住一切机会去尝试、去提高,充分利用我校丰富的社团资源去提高自己。但是,无论参加什么样的社团活动,都要时刻牢记学习才是自己的第一要务。
对于社团来说,应当着重提升社团、社团活动的质量以及自身的影响。社团应当有计划性和时效性,既要充分满足同学们的需要和口味,也要符合自身实际,不要墨守成规,也不要一味去跟风,失去自己的特色。对于每一次活动,事先都要做调查,了解目前周围环境,了解自己手上可以使用的资源,然后做详细合理的计划,充分论证每个项目的可行性,尽可能地优化资源配置,将资源的作用最大化发挥,不浪费资源的使用,但也要敢于去争取合理的资源;同时也要准备好应急预案。计划完成后,要严格按照计划去执行。同时,在计划当中要附上预期成果,以便更好把握未来走向。另外,要学会总结每次的活动,以便在日后的工作中可以参考以往经验。每次活动后社团以及社团干部要学会能够向有限的投入要最大的产出,向有限的时间要最好的成绩,向计划要成果,向效率要效益。此外,社团干部还需要注重自己的学习成绩,以免给社团以及自己本身带来负面影响。这就需要社团干部比常人付出更多的努力,在他人放松休息的时候,也许社团干部仍然需要加紧努力,把因为参与工作而落下的时间给补回来。同时,对于因为工作而忘时的现象,可将学习时间直接排进工作计划中,这样既可以提醒自己按时学习,也可以对未来有个更好的把握,避免工作对学习的影响,也可避免因为要学习而对工作造成的耽误。而社团与社团之间的交流也应当有所加强。
对于学校来说,一方面要做到对社团的管理和监督,另一方面也要对学生、社团和社团干部进行合理的指引。学校 和 老师应当多鼓励学生参加社团活动,消除在部分学生(特别是成绩优秀的学生)心中社团活动与学习的对立关系,并令他们意识到参加社团活动有利于他们的全面发展,而不是只做一个“书呆子”。学校可专门设立一个项目,定期对学生社团的现状做调查,以便能够掌握第一手数据,更好地组织开展社团工作。对于学生社团目前正缺乏的,如交流的意识、计划性和实效性等,学校应当着重加强指引和培训,可以提供学校自身的经验提供给社团借鉴参考。同时也要鼓励社团自主创新,不要一味地模仿优秀。对于硬件和经费等资源支持方面,学校应加大在这方面的支持力度,但也要加紧管理的力度,明确资源的用处,确保不会出现有的资源被浪费,有的资源被过度使用的现象。学校可以通过德育处、团委、社团联合会,并坚持社团联合会对一般学生社团的领导地位,以达到对现有资源进行统一的整合调配的目的,发挥资源的最大功用。而对于新社团的发展,学校应加强对新成立社团的扶持力度和引导,而不是一味地追求社团的数量。对于现有的社团和社团体制而言,学校应做好充足的调查,并以调查结果结合学校未来的计划,深化社团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步伐,努力使石中的社团管理适应新环境、新形势下的新要求。此外,针对目前老师和家长推动自己的学生和子女积极参加社团活动方面的意识并不强烈的现象,学校可结合以往的社团干部在高考以及社会上成功的例子或资料,去鼓励老师和家长推动自己的学生和子女积极参加社团活动。
第二篇:社团情况调查
关于上海政法学院社团情况的调查报告
高校学生社团是指由具有某方面共同兴趣爱好的学生自发成立的、为实现成员共同愿望而开展活动的学生组织,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有效形式,是构建“一体两翼”团建工作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社团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是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学生社团不仅仅是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需要,也是大学生不断发展、完善自我的内在要求。大学生社团的良好发展能有效提升学生思想道德水平、促进学生知识结构的完善、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提高学生的交际沟通能力、加速大学生自身的社会化进程及为就业创业奠定良好的基础。团中央、教育部在《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中也明确提出,学生社团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校园文化建设、引导学生适应社会、促进学生成才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新形势下有效凝聚学生集体意识、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锻炼大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组织动员方式。
一、背景介绍
自上海政法学院学生社团联成立至今,我校现已拥有共49个社团。这些社团基本可以分为五类,分别是:学术类、体育类、兴趣类、实践类、文艺类。现如今,大学生追求的大学生活都是新鲜,刺激,自由的。而我校的社团的存在则是给我校学生提供了这样的一个平台。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社团,通过社团组织的各项活动,享受学习之外的乐趣生活。可以说,社团在大学生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上海政法学院学生社团联的基本信息:我校社团联合会由办公室,组织部,社团工作部,宣传部,外联部,和社团发展中心组成的,为社团服务的学生组织。近几年来,我院学生社团迅猛发展,社团活动丰富多彩,学生社团工作呈现可喜的局面,特别是社团巡礼活动的成功举办,充分证明了学生社团已经成为我院校园文化建设的一支生力军,也成为学生综合能力训练的有效平台。以下,是我校社团的具体信息。
(一)学术类:主要指以满足成员对知识的需求为基础,以提高学术水平和实践能
力为共同目的而建立起来的,与专业学习、学术研究结合较紧密的,带有专业实践性质和多学科交流的社团。一般分为专业型和研究型两种。共计15个。
(二)体育类:主要指为创造最大的体育运动空间,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丰富大
学生课余生活为目的而组建的社团。共计5个。
(三)兴趣类:主要指根据大部分学生的比较感兴趣的活动而建立起的社团,就是
为了充实学生的课余生活,让学生能够真正去做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共计9个。
(四)实践类:我校大部分实践类社团主要以宣传先进公益服务理念,服务同学,服务社会为目的的。共计12个。
(五)文艺类:是为了满足我校大学生对文艺活动热情而建立的社团。共计8个。
为了全面了解上海政法学院社团情况和社团运行与管理机制等问题,为了更好的知道我校社团现状,了解我校学生对社团所持的态度,清楚我校社团存在的合理及不合理性之处,以完善我校社团运行中的薄弱环节并开拓新的社团发展局面,为我校社团的更好发展、社团努力方向的定位和为院社团管理机构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及决策参考,特策划进行本次调查。
调查采用问卷及采访形式,问卷拟定了两份,一份是针对上海政法学院广大在校学生(即问卷一,100份),另一份针对各社团负责人(即问卷二,50份)。问卷
拟定的问题与我校社团现状息息相关,贴近实际,问卷采用封闭式与开放式提问,在校内发放,并回收进行统计分析。
二、调查结果
1、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
本次调查问卷分为两种形式,问卷一是针对学生的社团参与度的调查,问卷二
是针对社团负责人的社团建设的调查。本次调查发出的问卷一共100份,回收有效
问卷95份。在被调查的95人中,主要分为大
一、大
二、大三、三个年级的同学,其中大一有59人,大二有23人,大三有13人,所占比例分别是62%、24%、14%。
此次调查共涉及了学院的九大院系。社团的参与有其特殊性,所以这次调查的对
象主要是大一新生。在被调查的人员当中有38人没有参加过任何社团,有57是曾
经参加或者正在参加各种各样的社团。比例分别是40%、60%。发出的问卷二总共是49份,回收有效问卷40份,接受调查率为82%,被调查人员
均是学院各社团的主要负责人,对自己的社团建设和学院的社团情况都比较了解。
在这40个接受调查的社团中,学术类13个,实践类10个,兴趣类7个,文艺类6
个,体育类4个,所占比例分别为32、5%,25%,17、5%,15%,10%。这40个
社团中,收费的社团为27个,不收费的为13个,分别占67、5%和32、5%。
2、调查结果分析小结
(1)关于我校社团的组织参与情况。从调查问卷反馈的情况来看我们分析得
出大一学生的社团参与度比较高。大一被调查的59人中,仅12人没有参加过社团,占被调查人数的20%;而大二大三被调查人员中(总共36人),现在没有参加社团的有33人,占了被调查人员的92%,当然,他们在大一的时候也参加过社团活动。
在所有本调查的学生中,最感兴趣的社团类型排名第一的是实践类,占到52%,其
次是艺术类20%,兴趣类14%,学术类9%,体育类5%。根据被调查人数中参加过
社团的学生中所填写的情况来看,主要是口语协会、爱心俱乐部、天涯学子社、吉
他社、舞灵舞社、蔚蓝音乐社等活动比较多的社团比较受学生的青睐。社团活动的发展体系不完善、社团内部的管理比较混乱、甚至有个别社团已经名存实亡,如健
美操社,有社员反应一次活动都没有组织过。这诸多原因导致了许多会员对自己社
团的活动不是有很大的热情;另外,社团内部的一些活动策划等一般都是由社长或
者组织委员来组织,而会员一般只是被动通知参加,并没有真正参加到从策划到活
动的一系列事情当中,所以更加导致了会员在社团中的作用并不是当初入社时想象的一样重要,因此参与积极性也就不高。
(2)关于参加社团的收获。我院的社团种类有许多种类,然而根据调查问卷的情况来看,虽然参加社团的人数不在少数,但是只有15%的人觉得参加社团活动
有所收获,其中收获多为能够结识更多的朋友,少数认为实践类的社团,如口语协
会,能够提高同学的英文口语水平。这就说明我们的社团并没有在实际最大程度地
发挥它们的作用,并没有让参加的会员最大程度地收获。在社团招新时社团的宣传
力度很大,将社团活动形容的十分丰富。然而在实际参加社团之后发现社团的实际活动并非自己想象中的那么丰富,热情也就有所消减,没有参加活动的持续性,自然也就无法从社团活动中收获到于自身有益的东西。因此,要是社团稳定有序的发展,还要多多发展丰富的社团活动,在平时要不光注重宣传,更要注意发起一些健康向上、富有吸引力的活动,以让参加社团的同学们能真正有所收获。
(3)关于我校社团的优势。根据调查问卷来看,只有6%的同学认为我校的社团的总体情况很好,他们认为我校的社团种类多,宣传力度大。例如学校的许多社团在活动初期和活动开展期间通过传单、展板、路演等方式向同学宣传的比较到位,使同学们能够及时了解到社团的活动。再如在上政的每年的“好戏连台”中社团联都有好的节目呈现给老师和同学。同时也使同学们在文体类和实践类方面都有了不小的进步和发展。因为现在的社团基本上是双挂靠模式,有了系部的支持,社团就会多一些、资金和人力的支持,很多大型的活动也就有望能办的较好。正如上海政法学院社团联主席助理潘佳俊同学说的那样:“去年开始学院将各个社团挂靠在学院的各个系部,这样社团就能有社团联和系部这双向资源可以利用,这样扩大了社团的可用资源,有利于学院各社团发展。并且学院现在响应上海团市委号召,准备在明年将社团联这一学生组织挂靠在学生会的名下,这样除了现在的社团联合会加系部的资源之外,还可以有学生会这一资源,也会更加有利于社团的发展。”此外,我们学校有系统的社团评优制度,在每年的五月份,社团联合会会根据这一年各个社团的组织情况,对其进行评比,会评出优秀社团,分别依其情况授予之五星级社团、四星级社团、三星级社团、最具潜力社团等荣誉称号,并会评选出优秀社团组织者。这些都提高了社团组织者的积极性,社团评比这一举动十分有效。
(4)关于我校社团的劣势。我校的社团虽然种类很多,但是他们的专业程度不够,有的人在调查问卷上反映社团的管理制度存在问题,社团发展呈形式主义,这可能与我们学校的一些体制有部分关系,并经现在学校在成长的过程中,有很多东西需要继续学习成长,社团也不例外。其次,人员分散,会员流动性大,一般来说,同学只要交付社团经费就能够成为社团成员,根本不存在要审查资格的情况,这样就使得任何同学都可以进入社团,同时退团更是方便,只要自己感觉不愿意,随时都可以单方面宣布退出。例如知识产权协会这个社团,它的会员就是法律系整个的知识产权专业的学生,大约有2000人左右,但是真正参加活动的会员也才100名不到。长此以往,社团的成员越来越分散,社团文化也得不到传播。而且跟老师和其他高校的社团也缺乏沟通,既得不到老师对于相关活动的指导,同时也很少与其他高校的社团相互沟通交流,汲取经验。再者,一个相当尖锐的问题就是资金问题也摆在我们面前,因为缺乏资金,也就限制了我们的活动设施的好坏、场所的优劣。综合这些情况来看,我们除了继续保持宣传做得好这个方面之外,我们有必要注意让社团的活动范围更加广泛,内部合理的吸收新鲜血液,多组织一些丰富的校内外活动,这样也可以培养社团成员之间的感情;同时多多同老师及校外社团交流沟通,注重发挥社团的自主创新能力,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根本立足;学校在社团发展方面也要适时合理地对社团提供必要的设施资金等方面的支持与促进措施,促进社团的发展。在回应这一问题时,学院社团联合会主席助理潘佳俊同学说道:“我也清楚有这样的情况存在的。这可能与学校的体制规章什么的有关系,我们学校办社团限制较多,还有我们学校的地理位置问题也使得我们学校的社团活动不能更加多层面地去推
广。一定程度上讲,我校规章体制的限制与地理位置的不便,都影响了社团活动的更好展开,因此,打消了大部分同学和组织者的积极性。”
三、原因分析
1、学生角度:
据调查结果显示,一般情况下,新生刚开学对社团的热情普遍较高,原因各种各样:有对新鲜事物的好奇、有对调高自己能力的需求、有打发课余时间的计划等等,但总的来说,到了到了大一下学期以致大二以后对社团的热情逐渐减少甚至推出不参与任何社团。退出社团的主观原因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大学生心理的变化,从二年级起,学生专业方向逐渐明确,开始考虑职业规划问题,关注的目标由大一时注重交际能力提高、重视兴趣爱好转到学业职业的思考上,参与社团的热情开始减弱。他们参与社团的目的更加明确,从是否真正有利于自身素质提高方面去考虑。所以退出社团是一部分学生经过比较衡量后做出的选择,也是高年级大学生不再盲目从众、心理成熟的表现。其次是客观原因上,社团建设中存在的不足使学生感到失望,他们认为参加社团并没有他们原本理想中的那么有趣。这也是不能忽视的重要原因之
一。一旦学生发现社团运行中的种种弊病或者是社团活动中存在的各种限制,学生就不再用新奇的眼光去看待这个社团,而是用自己的思维去分析自己所处的环境,如果认为没有必要继续这个社团才能达到目的的话,那么他们就会选择推出社团选择其他方式来打发时间或者锻炼能力;当他们不再信任社团及其活动,学生们便不再愿意参与社团活动甚至是了解的欲望也会大大减少。
2、社团自身角度:
一是主题不明确。活动开展不以兴趣为中心,导致社团组织发展的盲动性、制度建设的无原则性,从而影响会员的积极性,使他们提高能力和发展兴趣爱好的希望落空。二是财务不透明。社团财务混乱的情况也会引起会员的不满,所缴纳的会费不知道花在哪里,或是会员没有从中受益,社团腐败现象也较严重。三是干部晋升机制不明确。社团干部的选拔存在内定的现象,由会长一人说了算,这种现象既使很多有才能的人抱着遗憾的心情离开社团,也使社团干部素质参差不齐,影响社团的运行。
3、学院角度:
从潘佳俊同学那,我们了解到:社团活动不大能顺利开展,主要是因为一个社团要开展活动,活动策划从审批到开展需要层层上报、程序比较麻烦,一个活动需要在申报上下很大功夫,有时候通过精心策划还不一定能够通过。不过有的大型社团有大型活动也会有不经过层层审批直接去找团委书记或副书记的情况,如果合格并且比较好的活动也有可能通过这种方式直接申报成功,但是如果不合格也会被退回来,并且没有再商讨的余地。所以活动申报的程序会耽误一些活动的开展,这样就会打击到一部分人的积极性。经我们调查了解的复旦等一些高校的社团情况,他们这些学校的社团活动相对于我们于学校来说就会比较自由,首先从数量上他们就远远大于我们,而且规模较大。其次是他们学校的支持规章方面可能比我们学校来说就没有那么多程序,申报也比较简单,这给了社团更好更多地表现自己的机会。
四、建议
(一)学院高度重视。学生社团是当代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载体,是高校培养人才的有效手段,学校应该高度重视这一存在形式,对学生社团的发展进行
合理引导,深入挖掘学生社团的内在潜力,为高校学生社团的生存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学院可请专业人士为社团组织者们开讲座,传授组织社团、举办活动的经验。学院也应适当在财力上支持社团的运作,以使他们能更多地开展活动。此外,学院也应尽量改善硬件设施条件,应当进一步明确责任,为学生社团提供相应的硬件保障,为社团活动的开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要加大对学生社团的扶持力度,在社团活动场地和活动设施方面提供必要的保障。应为社团开展工作划拨一定的专项经费,保证必要的经费支持;鼓励社团采取接受社会赞助等方式多渠道筹措活动经费;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单位为社团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
(二)强调自我管理。实行灵活的管理机制,加强社团经费管理,使社团活动有理有序地进行。好的领导者与领导组织至关重要,这有利于社团内部事务的良好决策与顺利进行,也有利于加强。社团无论大小,内部应该有完善的运行机制,社员间能较好地分工合作,以确保平时的活动能有序进行。各个社团的活动应努力与学生平时兴趣特长挂钩,这样才能得到广大支持,并且深入人心。加强同老师及校外社团的联系。多与老师交流可以从中得到一些有益社团活动的建议,在具体活动的策划和实施中可以指导我们避免走一些不必要的弯路。同时老师们的一些具有深度的思想和见解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社团,使社团活动更加有深度和质量。加强与外校社团的交流与合作可以互相分享经验心得,使社团活动越办越好,而且也会增加同学参加社团的兴趣。让社团的吸引力不断加强。
(三)培养优秀的社团干部。干部选拔必须严格要求,按照民主程序选举产生, 高素质的领导者也能为社员树立好的榜样。社团干部还需要加强与会员间的联系,针对会员的实际需求开展活动,“得民心者得天下”,这样才能把社团成员紧密团结在一起,才能事半功倍。
(四)重视对社团全方位的宣传。一方面,在社团招新时,不仅对社团以往的的活动成果与获奖情况积极宣传,对社团的组织结构、规章制度、社员的权利义务等都应该详细地讲解,使社员加入前对社团有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另一方面,社团举办活动时也应积极宣传,扩大该活动共的知名度即是为社团做广告,同学们对该社团关注度提高,自然能吸收大家积极参与其社团。
(五)要更好地发挥社团联合会的作用。更好地引导、监督、服务、管理学生社团活动,促使社团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社团联合会不仅要科学管理各个社团,更要做好社团与学院其他学生组织的沟通工作,在活动上互相帮助,以达到双赢的局面。社团联合会也应积极与外校同类组织加强联系,带领我校社团一起与其加强交流,互相学习,扬长避短。
(六)积极打造品牌。低质量的社团活动只会打击大学生参加社团的积极性,学校应该树立一些典型社团,提高会员的满意率,增强学生社团对大学生的亲和力,提高学生社团活动的品位,将一些科技型、创新性较强的学生社团活动建设成为校园品牌,对活动开展得不好的社团加以管制,质量不高的社团活动予以取缔,并且更加完善社团奖惩制度, 这样奖惩结合能够激起学生参加社团的积极性并且能够提供一个建设好社团的标准。、
第三篇:关于高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问卷
关于高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
你好!我们是寨圩中学高二(6)班的学生,正在做一个关于高中学生课外阅读
情况的课题。请协助我们完成这份问卷。谢谢!
班别组名:
一﹑选择题 1.你觉得课外阅读重要吗?()
A.非常重要B.没什么感觉C.不重要2.阅读兴趣:()
A喜欢B有点喜欢C不喜欢 3.你的阅读目的是:()
A.提高语文水平,提高考试分数B.增长视野,拓宽知
识
C.兴趣娱乐D.消遣,打磨时间
4.在课外的闲暇时间,你喜欢阅读一些文学作品吗?()
A.喜欢B.不喜欢
5.在你家的藏书中,文学类书籍有多少本?()
A.10本以下 B.10到20本 C.20到50本 D.50本以上
6.在以下这些读物中,你最喜欢哪个类型?()
A.动漫B.武侠言情 C.玄幻恐怖 D.时尚杂志 E.文学名著
7.除了老师布置的任务外,你每周会有多少时间花在阅读上?()
A.30分钟以下B.1小时以下 C.3小时以下 D.超过3小时 E.基本
不看书
8.你阅读书籍的来源有哪些?(多选)()
A.购买 B.向同学借 C.向学校图书馆借 D.在市图书馆借 E.在书
店里看
9.你在阅读书刊的选择上,主要依据:(多选)()
A.老师推荐 B.同学介绍 C.媒体宣传 D.没有直接原因,随便选的10.你阅读书籍最喜欢使用的媒介是
()
A.手机B.电子阅读器(如MP4等)C.传统纸质书 D.网上看书
第四篇:高中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调查
高中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主体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根本,是培养语文能力的基石,阅读是语文学科的生命,课外阅读对于开拓学生视野,活跃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具有其他任何活动不可替代的作用。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教学的根本务是“教会学生自己能读书”,因此,要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文化素养,适应当今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就必须切实组织和开展好课外阅读活动。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及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特别是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严重影响,高中语文学习完全走上了一条应试教育的路子,“重课内,轻课外;重讲授,轻阅读;重死记,轻能力;重分数,轻素质”的现象一直比较严重地存在着。学生大多只重视学习那薄薄的一本教科书,知识面窄,阅读能力差,写作水平低下,学校也不能充分认识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对学生的课外阅读缺乏应有的关注,这直接影响了语文教学的效果,导致语文教学“少”、“慢”、“差”等现状。因此,我们认为必须加大学生课外阅读量,广吸收,厚积累,使学生的语文素质得到全面提高,真正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
刘国正老师曾多次指出:“课堂上就那么薄的几本书,极其有限,要想教好,学好语文,必须大力开发课外阅读,并进行延伸和拓展。”但我们不无遗憾地看到,目前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十分严重的问题, 主要表现为在课堂教学教师的专断性讲读替代了学生的自主性阅读,导致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下降,阅读思维僵化,阅读方法贫乏,阅读时间短缺,阅读信心消失,甚至产生“拒绝阅读”的心理,最终导致他们不会读书。我校是是一所基础薄弱、学生质量相对较差的城市普通高中,据我们课题组对全校502位同学的问卷调查显示:58%的同学不喜欢语文课,61%的同学喜欢被动地听老师的讲课,77%的同学不会自主独立阅读,真正能主动地进行有效地进行课外阅读的不到21%…… 问题严重到令人吃惊的地步。从每年的高考反馈的情况来看,语文科最难把握的是现代文阅读,得分率最低。
综观当前高中语文课外阅读现状,突出表现为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教师对课外阅读不够重视,指导不力,有些老师还要禁止学生的“闲书”进教室;
2、学生缺乏阅读兴趣和一定的阅读方法;
3、学生缺乏课外阅读的习惯,缺乏独立思考、研究性独立阅读的能力;
4、课业负担重,缺少充足的阅读时间;
5、课外读物资源不够,阅读量不足等。
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落实课堂阅读效果,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主体性阅读;重视文本、作者、读者的三维互动;开发思维,激发阅读兴趣。其次要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科学、有序、有效的指导,教会他们阅读的方法;还有,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有效延伸,课内阅读时间毕竟有限,“语文学习,功夫在课外”,课外阅读脱离了课堂的局限,摆脱了教材的限制,没有了老师的牵制,可以使他们神思飞扬,展示灵性,与文本、作者展开心灵的对话,张扬个性,因此,教师必须提供给学生较好的课外阅读环境、更多的阅读时间及提供给他们更多更好的书籍等。
造成高中生阅读如此尴尬的现状,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课题组主要的研究方向是通过对高中生课外阅读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影响学生课外阅读的因素,对症下药,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指导,以期能最大可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使我校的语文教育教学水平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 理论依据
1、新课程标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高中学生身心发展渐趋成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文化积累,促进他们探究能力的发展应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新课程标准还强调:“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
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究未知领域的过程。”
2、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 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发展独立阅读能力,能阅读实用类、文学类、理论类等多种文本;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或阅读材料,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方法;对阅读材料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扩大阅读视野,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关注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课外自读文学名著(10部以上)、科普书刊和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300万字。
3、“终身学习”型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的发展、科技的创新,使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人,只有不断地更新知识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在倡导“终身学习”的今天,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积极鼓励学生在课外自主发现和学习新知识,是非常有必要的。
4、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积极地阅读课外健康读物的学生,往往文化修养较为深厚,生活视野开阔,个性心理健全。相反,那些将自己束缚在题海里,连报纸也不翻一翻的学生,其性格上孤僻忧郁,急躁畏难的情绪日益严重。孩子是未来社会的希望,孩子们健康的成长才能使我们的社会健康的发展。
5、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博览群书的人,往往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和工作能力。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独立思考能力,为将来自学更多知识和技能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研究目标
1、提高学生对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的认识
2、分析高中生课外阅读现状及影响学生课外阅读的因素,以期从思想、行为、条件等多方面协调、提高认识,为高中生课外阅读创造良好的社会、学校、家庭及阅读环境。
3、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4、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系统的、科学的、有序有效的指导、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精读、泛读,欣赏式、研究性阅读等)
5、通过大量阅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积累语言,形成语文素养。
6、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加强读写结合,提高写作水平。
7、提高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增加知识积累,加强文学修养,认识社会、了解历史、品味语言,提高文学修养、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高语文水平,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四研究内容
1、通过问卷,调查本校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
2、在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年龄段特点,向学生推荐、确立与之相符合的课外读物。
3、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策略。
4、教给学生几种最基本的读书方法,能在实践中加以运用。
5、研究性课外阅读。
6、课内外阅读互动。
7、课外阅读评价制度探索。
8、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五 研究对象及方法
对象:本校全体学生,参与研究的教师来自于各年级段。
方法:
①问卷法:对学生阅读现状进行调查。
②分析法:对影响学生课外阅读的因素进行研究、寻找对策。
③课堂实践法:指课堂教学中和课外阅读有机结合起来,进行效果比较研究、总结。④指导实践法:通过课外阅读指导课,拓展阅读课等课程实践,总结经验,积累成果。
⑤成果推广法:把课外阅读指导方法及经验逐步向全校推广。
第五篇:社团发展
公益性学生社团的发展路径
大学生社团特别是公益型的学生社团作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载体,在高校学生组织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是大学生学习提高公益慈善意识与综合素质的重要阵地,是第二课堂的引领者。其中,志愿服务型学生社团是“一批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志同道合的学生聚在一起”,共同研究、学习、实践用自己的专业特色或一技之长、服务社会和他人,自觉自愿无偿地为引领社会新风、倡导先进文化、践行公益事业而发展的社团。对志愿服务型学生社团的发展路径进行系统研究和深入探索,不仅是对寻求高校学生组织在如何培养大学生公益慈善意识和发展大学生志愿者的组织方式和培养模式方面的一种创新,也是对如何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和丰富大学校园文化活动方面的有益探索。以优秀的志愿服务型社团为载体,认真探索服务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新方法、新途径,有助于强化团的职能履行,进一步提高团的工作效率,扩大共青团对青年的组织、引领、服务和维护的影响力,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更好地推动高校共青团的社团组织建设并实现引领优秀校园文化新的发展。
一、大学生公益性志愿服务型社团的由来与现状
1. 大学生公益性志愿服务型社团的由来志愿服务在国外起源较早,在20 世纪初,许多国家已经有了各种形式的青年义务服务组织,但是在组织形式上比较松散。在20 世纪前半期,许多国家虽然已有了形式多样的青年义务服务,但在组织形式上还比较松散,处于一种“自发”的活动阶段。20 世纪中后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在美、英、拿大等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兴起了“义工”活动,并且日益向组织化、规范化方向迈进。如1961 年美国成立的为亚、非、拉和东欧许多发展中国家服务的和平队;1965 年成立的旨在“向贫困开战”的美国志愿服务队;加拿大则于1971 年成立了可以使参加者在农业、社会工作、教育、媒介等领域从事志愿活动的“加拿大世界青年”„„[2]诸如此类的青年志愿者组织在许多发达国家大量涌现出来,人数不断上升,规模不断扩大,而且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在我国,虽然高校学生社团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志愿者服务行动也由来已久,但志愿服务型社团正式成立起步较晚。1993 年12 月,共青团十三届二中全会上提出了“青年志愿者”的称号,并且将其写进《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程中我国青年工作战略发展规划》,作为共青团中央实施跨世纪青年文明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1994年12 月5 日,团中央成立了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是由志愿从事社会公益事业与社会保障事业的各界青年组成的全国性社会团体。随后,各级青年志愿者协会等志愿服务型学生社团也逐步建立起来。由于青年学生的热情比较高涨,学校对这些社团也非常支持,全国各地的志愿服务型社团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参与进来。许多学校都成立了相应的社团组织,如北大爱心社”、中国科大的“芳草社”、上海交大的“青志队”等等,目前山东省高校的志愿服务型社团也在迅速发展,志愿性社团的发展在大学生中以及社会上都产生了良好的影响。以山东财经大学的“齐鲁情”支农促进会为例,成立于2004 年9 月份的“齐鲁情”大学生支农促进会,以“以我所学,回报社会,走遍齐鲁,情系三农”为服务理念和宗旨,先后到济宁、莱芜、泰安、临沂、潍坊等多个地方的农村以及济南周边多个乡村进行支农支教活动,向当地的农民宣传党的新政策,建立广播信息站,宣传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并组建文艺队来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在当地建立小型图书馆,开阔村民视野;建立大学生与村民的共建村、普及科技文化和法律基础知识;同时也为当地的中小学生带去了一些新的知识,拓展了他们的知识面,树立了他们对未来学习生活的希望和信心。在下乡过程中,队员们也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增强了对“三农”问题的认识,对新乡村建设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公益慈善意识有了较大提高。山东财经大学的“齐鲁情”大学生支农服务队也因此分别于2004 年、2005 年两次被团中央评为“全国社会实践优秀服务队”。
2. 大学生公益性志愿服务型社团的现状大学生志愿服务型社团的发展对社会、服务对象和大学生公益慈善意识的培育都具有积极的意义。目前,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型社团正在不断地发展壮大,也逐渐涌现出了一些新的特点。(1)参与广泛化。随着社会对公益慈善事业的倡导与宣传和互联网络正面舆论的推动,公益性活动得到了越来越多群众的认可,大学生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是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阵地,是先进社会思潮和文化的追捧者。大学生对于志愿服务型社团的参与更是显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热情。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2010 年19 时08 分报道,自从2008 年北京奥运会以来,“志愿者”这个词就跟国家、社会紧紧相连,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满怀激情地加入到奉献者的行列,上海世博会志愿者的报名总数更是高达61 万人,其中在校大学生占到了上海世博会志愿者总数的2 /3。《南方周末》道,亚运会、亚残运会志愿者报名人数超过116万人,其中在校大学生超过80 万人,占报名总人数的70%以上,成为亚运志愿者的主力军。共青团中央书记处周长奎书记在讲话中也指出: “2010 年全国项目办从1070 所高校选拔8619 名志愿者,加上2008、2009 年2 年期、3 年期服务的志愿者,全国共有近15000 名西部计划志愿者在全国22 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开展志愿服务。把研究生支教团纳入西部计划管理体系,选派729 名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赴中西部19 个省区市的82 个贫困县开展志愿服务。”[3]由此可见,大学生愿意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中,各高校的志愿服务类社团也受到广大学生的追捧。(2)内容和服务形式趋同化。大学生志愿服务型社团虽然得到了社会和大学生的认可,但是也存在着内容和服务形式趋同化的问题。目前的大学生志愿服务型社团主要服务内容包括支教助学、扶老助残、扶贫济困、社区建设、环境保护、大型活动志愿服务、公益服务等内容,活动形式也大多集中在帮扶、支教、宣讲以及志愿活动等,较为单一。_内容和服务形式趋同化的原因很多,例如社团管理制度、资金、环境地域、人员等各方面的因素,但是根本原因是思维理念创新不够,相关配套不够完善。相比其他国家的志愿服务,我国志愿服务型社团起步较晚,内容和服务形式还有待拓展。(3)服务动机多样化。大学生群体既渴望成长,具有社会责任感,又受到各种制约,显现了服务动机多样化的特点,也使得志愿服务型社团的发展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徘徊。大多数学生的服务动机包括帮助服务社会、帮助他人、锻炼自己等。小部分学生的动机具有一定的功利因素。据南京大学刘珊珊、风笑天的社会调查显示,在从事志愿服务的动机中,赞同“锻炼自己”和“帮助有需求的人”为两大类调查人数的56. 1% 和44. 4%,并且同时选择两项的人数为47. 3%。[4]还有一部分学生认为参与公益慈善型社团活动可以使生活更有意义、得到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充实业余时间、增加社会知识与技能、结交朋友、为将来工作做准备等等。
二、大学生公益性志愿服务型社团的困境分析志愿服务型社团的发展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在中国高校中,大学生志愿服务型社团面临着外部保障有待提高、服务体制、服务机制、保障机制、评价体系、激励体制、组织、培训机制有待完善,活动经费不足、活动对象局限化、内容单
一、支援需求平台不完善,志愿者能力不足、责任心不强、理想和现实错位、支援服务动机不纯、功利性强等各种问题的困扰,概括而言,其发展困境主要有以下三点:1. 公益性志愿服务型学生社团的人文环境困境社会对于志愿服务缺乏深入了解和人文关怀。社会需要志愿服务,但是更多的是需求的因素,而缺少对志愿服务者自身价值、意义和志愿者的主体性的肯定。目前对于志愿服务型社团的管理大多停留在自发阶段,很少激发社会对于志愿者的主体地位以及应有权利和需要的关心关注。要突破人文困境,将人文关怀引进社团管理,必须通过更多地关爱志愿者,激发志愿者对社团组织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荣誉感,调动志愿者的积极性,进一步激发社团的活力,促进社团内部更加和谐,这是一个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胡锦涛指出: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__________”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团管理也是如此。必须从志愿者的自身出发,建立完善的的保障制度、尊重志愿者主体地位、保障志愿者的合法权利就是对志愿者的最大人文关怀。要在生活上照顾、精神上引导、感情上慰藉、心理上疏导、发展上帮助志愿者。这是走出公益性学生社团发展人文关怀困境的有效途径之一。2. 公益性志愿服务型学生社团的法律环境困境志愿服务型社团的发展面临着法律环境困境。从国家的层面来说,目前我国尚未对志愿服务活动开展立法,但实际上一些地方已经制定或者正在制定有关志愿服务的地方性法规。从体制上来说,志愿服务型社团的服务体制、服务机制、保障机制、评价体系、激励体制、组织、培训机制有待进一步建立健全。因此,针对全国公益性志愿服务型社团来说立法和各种机制没有完善,因此对于高校的学生社团来说更加难以规范。各种机制的完善是志愿服务型社团进一步发展的保障和必要措施。3. 志愿服务型学生社团的自身行为困境目前志愿服务型学生社团从志愿者主体来说,志愿者能力不足、责任心不强,往往提供的服务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另外还存在着志愿者理想和现实错位、支援服务动机不纯、功利性强等问题,志愿者活动就是为了取得某些证书或者有的学校提供期末加分等功利性目的;从活动内容和方式来说,志愿服务型社团提供的服务比较简单单一,不能满足大学生广泛参与志愿的多样化需求。而且往往是临时性、一次性志愿者占了很大比例,常规性活动开展不足。
三、大学生公益性志愿服务型社团的发展路径
1. 继续调动志愿服务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积极性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一是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有组织有管理,做好与服务对象的对接工作,让志愿者有强烈的归属感。二是培育社团的团队文化。通过社团团组织的网站和刊物,营造浓郁的公益慈善文化氛围,培育大学生的公益慈善意识。三是加强考核激励。做到考核“与培训挂钩、与服务挂钩、与成果挂钩”。以山东财经大学为例,在工作中把志愿服务型社团建设和发展状况以及育人功能和活动效果,作为考评团组织工作的重要指标,把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的情况记入《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获奖情况记入《大学生成长记录》,并纳入到学生综合测评体系之中。定期对成效显著的学生社团、影响深远的社团活动给予表彰和奖励。校团委定期组织开展社团工作评估检查、评比表彰、典型宣传、经验交流等活动。2. 拓宽服务渠道、丰富服务内容建立沟通顺畅的服务平台,不断拓展服务内容。在服务渠道建设过程中,高校应注意借助新技术、新工具,比如BBS 论坛、热线电话、建议与意见电子信箱等,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山东财经大学鼓励志愿者自发建立博客、QQ 群、飞信等信息交流渠道,促进服务信息的有效传达。在服务内容上开放性地拓展社会志愿行动,包括在社会团体、慈善团体、社区团体中的行动(比如学校和《齐鲁晚报》义工团体的对接),在公共职能中的志愿行动(比如承担博物馆、图书馆的讲解员),大学生互助形式的志愿行动等,对培育大学生的公益慈善意识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3. 构建完善的自身建设的制度和机制,积极纳入社会志愿服务的总体框架首先志愿服务型社团应创新体制机制,有效整合社会资源,加强各级青年志愿服务组织建设。其中,制定完备的组织机构、管理方法和工作制度是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公益型社团凝聚力的重要因素。落实保障机制可以使志愿者的志愿活动消除后顾之忧,是维护志愿者权利的体现。其次建立并完善评价体系、激励体制。学校应出台一系列鼓励大学生参与志愿者活动的政策。如“优秀青年志愿者”、《大学生志愿者奖励办法》等政策鼓励大学生参与志愿活动。最后学校还应对志愿者的志愿活动开展定期培训,使志愿活动更好地开展。要积极纳入社会志愿服务的总体框架,在社会志愿服务中完善学校志愿服务型社团的各种制度。2011 年5 月,胡锦涛总书记在给北京大学第十二届研究生支教团回信中指出,勉励广大青年学生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这是对广大青年、特别是广大青年志愿者的巨大鼓舞和鞭策,也为我们深入扎实推进志愿服务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研究志愿服务型学生社团的发展路径,更好地推动志愿服务型社团的良好发展对于更好地培育大学生公益慈善意识,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推动青年志愿服务事业新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