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社团如何发展
社团如何发展
社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团的存在与发展对营造一个健康向上,多元发展,充满活力的校园文化氛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社团是大学生活动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社团活动是大学文化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缤纷的社团展现出当代大学生良好的文化素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所以社团要不断发展,从而顺应事物更迭与变化。一:建造企业化的社团模式
像运作企业一样运作社团,目前要使社团保持其旺盛的生命力,就必须借鉴企业化的运作思路,要使社团像企业一样建立自己的文化,理念,气质,一个社团也必须拥有一种文化才会变得深厚,才会有底蕴,才会稳重,大气,并且散发出浓郁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文化形式需要建设,需要积淀,要使社团在统一全体社团成员思想的前提下使本社团理念深入人心。其实作为一个组织,社团和企业拥有众多的相似之处,也许今日的社团就是未来市场中的企业在校园社团环境中,每个社团也同样承担和扮演着类似于市场中企业的职责和角色,想运作企业一样运作社团,建立姨个拥有科学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的团体就显得十分重要,因此企业化的运作模式应该为社团所提倡应用。二:增加社团的活动范围 社团活动本能只针对社员,要想让大家都知道这个社团,那么除社员外的其他同学就是主导,如何能让其他同学参与到社团的活动当中,是一个社团发展所不可求缺的,社团的人数是有限的,而除社团外的其他同学的人数要比社员的人数多的多,如何调动其他同学参加活动,也是社团活动的重点之一,另外,要尽量和其他的部门相互增加交流学习,人多力量大,这是姨个定理,在举办大型活动时,要和其他部门相互协调,发挥出各个社团的特点,各个部门的特点,那么活动就有了很多独特的亮点 三:树立品牌意识,构建特色社团 树立品牌意识,构建特色社团,是将社团文化向深刻发展的一个必要的过程,在社团活动中,依托全体社团的力量,最大限度的提高活动的质量和整体的效果,提高社团活动的质量与特色,构建具有品牌效应的社员团队,当社团的活动达到了某种理想的效果,那么才会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僧团中。如果一个社团有了自己独特的性格、品牌。那么品牌社团就具有了辐射效应,榜样的力量可以带动其他一起,从而促进社团全面发展。四:把握社团发展方向,加强社团文化建设 作为一个优秀的组织,必然会有一个明确的积极的发展,同样作为其向导来指导他们的行为,动作,社团要主动尽早的明确发展的方向,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的科学稳定发展,明确社团发展方向可以使社团成员对社团有一种家的感觉,增强社员对社团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社团文化是一个社团的灵魂,是一个社团亲和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源泉,也是推动社团不断向前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社团可以从社团里面、社训、工作证等体现社团文化,使建立的价值观和社团精神被广大社员接受,建立共同的文化氛围,树立共同的价值观,使社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大限度的得以发挥,从而产生归属感,形成向心力、凝聚力,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为社团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另外,人以孝为先,在文化的氛围中适度增加对于国家、父母的情感深入,使社团在生活更加明确目标
以上四点是社团发展的建议,社团做为大学生自立组成的团体,社员选择一个社团,往往出于自己的喜好,所以都是有心人,所以更加有发展好的条件,发展好社团势在必行,需要游戏人,也需要热忱和激情。
第二篇:社团发展
公益性学生社团的发展路径
大学生社团特别是公益型的学生社团作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载体,在高校学生组织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是大学生学习提高公益慈善意识与综合素质的重要阵地,是第二课堂的引领者。其中,志愿服务型学生社团是“一批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志同道合的学生聚在一起”,共同研究、学习、实践用自己的专业特色或一技之长、服务社会和他人,自觉自愿无偿地为引领社会新风、倡导先进文化、践行公益事业而发展的社团。对志愿服务型学生社团的发展路径进行系统研究和深入探索,不仅是对寻求高校学生组织在如何培养大学生公益慈善意识和发展大学生志愿者的组织方式和培养模式方面的一种创新,也是对如何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和丰富大学校园文化活动方面的有益探索。以优秀的志愿服务型社团为载体,认真探索服务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新方法、新途径,有助于强化团的职能履行,进一步提高团的工作效率,扩大共青团对青年的组织、引领、服务和维护的影响力,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更好地推动高校共青团的社团组织建设并实现引领优秀校园文化新的发展。
一、大学生公益性志愿服务型社团的由来与现状
1. 大学生公益性志愿服务型社团的由来志愿服务在国外起源较早,在20 世纪初,许多国家已经有了各种形式的青年义务服务组织,但是在组织形式上比较松散。在20 世纪前半期,许多国家虽然已有了形式多样的青年义务服务,但在组织形式上还比较松散,处于一种“自发”的活动阶段。20 世纪中后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在美、英、拿大等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兴起了“义工”活动,并且日益向组织化、规范化方向迈进。如1961 年美国成立的为亚、非、拉和东欧许多发展中国家服务的和平队;1965 年成立的旨在“向贫困开战”的美国志愿服务队;加拿大则于1971 年成立了可以使参加者在农业、社会工作、教育、媒介等领域从事志愿活动的“加拿大世界青年”„„[2]诸如此类的青年志愿者组织在许多发达国家大量涌现出来,人数不断上升,规模不断扩大,而且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在我国,虽然高校学生社团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志愿者服务行动也由来已久,但志愿服务型社团正式成立起步较晚。1993 年12 月,共青团十三届二中全会上提出了“青年志愿者”的称号,并且将其写进《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程中我国青年工作战略发展规划》,作为共青团中央实施跨世纪青年文明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1994年12 月5 日,团中央成立了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是由志愿从事社会公益事业与社会保障事业的各界青年组成的全国性社会团体。随后,各级青年志愿者协会等志愿服务型学生社团也逐步建立起来。由于青年学生的热情比较高涨,学校对这些社团也非常支持,全国各地的志愿服务型社团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参与进来。许多学校都成立了相应的社团组织,如北大爱心社”、中国科大的“芳草社”、上海交大的“青志队”等等,目前山东省高校的志愿服务型社团也在迅速发展,志愿性社团的发展在大学生中以及社会上都产生了良好的影响。以山东财经大学的“齐鲁情”支农促进会为例,成立于2004 年9 月份的“齐鲁情”大学生支农促进会,以“以我所学,回报社会,走遍齐鲁,情系三农”为服务理念和宗旨,先后到济宁、莱芜、泰安、临沂、潍坊等多个地方的农村以及济南周边多个乡村进行支农支教活动,向当地的农民宣传党的新政策,建立广播信息站,宣传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并组建文艺队来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在当地建立小型图书馆,开阔村民视野;建立大学生与村民的共建村、普及科技文化和法律基础知识;同时也为当地的中小学生带去了一些新的知识,拓展了他们的知识面,树立了他们对未来学习生活的希望和信心。在下乡过程中,队员们也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增强了对“三农”问题的认识,对新乡村建设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公益慈善意识有了较大提高。山东财经大学的“齐鲁情”大学生支农服务队也因此分别于2004 年、2005 年两次被团中央评为“全国社会实践优秀服务队”。
2. 大学生公益性志愿服务型社团的现状大学生志愿服务型社团的发展对社会、服务对象和大学生公益慈善意识的培育都具有积极的意义。目前,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型社团正在不断地发展壮大,也逐渐涌现出了一些新的特点。(1)参与广泛化。随着社会对公益慈善事业的倡导与宣传和互联网络正面舆论的推动,公益性活动得到了越来越多群众的认可,大学生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是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阵地,是先进社会思潮和文化的追捧者。大学生对于志愿服务型社团的参与更是显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热情。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2010 年19 时08 分报道,自从2008 年北京奥运会以来,“志愿者”这个词就跟国家、社会紧紧相连,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满怀激情地加入到奉献者的行列,上海世博会志愿者的报名总数更是高达61 万人,其中在校大学生占到了上海世博会志愿者总数的2 /3。《南方周末》道,亚运会、亚残运会志愿者报名人数超过116万人,其中在校大学生超过80 万人,占报名总人数的70%以上,成为亚运志愿者的主力军。共青团中央书记处周长奎书记在讲话中也指出: “2010 年全国项目办从1070 所高校选拔8619 名志愿者,加上2008、2009 年2 年期、3 年期服务的志愿者,全国共有近15000 名西部计划志愿者在全国22 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开展志愿服务。把研究生支教团纳入西部计划管理体系,选派729 名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赴中西部19 个省区市的82 个贫困县开展志愿服务。”[3]由此可见,大学生愿意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中,各高校的志愿服务类社团也受到广大学生的追捧。(2)内容和服务形式趋同化。大学生志愿服务型社团虽然得到了社会和大学生的认可,但是也存在着内容和服务形式趋同化的问题。目前的大学生志愿服务型社团主要服务内容包括支教助学、扶老助残、扶贫济困、社区建设、环境保护、大型活动志愿服务、公益服务等内容,活动形式也大多集中在帮扶、支教、宣讲以及志愿活动等,较为单一。_内容和服务形式趋同化的原因很多,例如社团管理制度、资金、环境地域、人员等各方面的因素,但是根本原因是思维理念创新不够,相关配套不够完善。相比其他国家的志愿服务,我国志愿服务型社团起步较晚,内容和服务形式还有待拓展。(3)服务动机多样化。大学生群体既渴望成长,具有社会责任感,又受到各种制约,显现了服务动机多样化的特点,也使得志愿服务型社团的发展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徘徊。大多数学生的服务动机包括帮助服务社会、帮助他人、锻炼自己等。小部分学生的动机具有一定的功利因素。据南京大学刘珊珊、风笑天的社会调查显示,在从事志愿服务的动机中,赞同“锻炼自己”和“帮助有需求的人”为两大类调查人数的56. 1% 和44. 4%,并且同时选择两项的人数为47. 3%。[4]还有一部分学生认为参与公益慈善型社团活动可以使生活更有意义、得到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充实业余时间、增加社会知识与技能、结交朋友、为将来工作做准备等等。
二、大学生公益性志愿服务型社团的困境分析志愿服务型社团的发展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在中国高校中,大学生志愿服务型社团面临着外部保障有待提高、服务体制、服务机制、保障机制、评价体系、激励体制、组织、培训机制有待完善,活动经费不足、活动对象局限化、内容单
一、支援需求平台不完善,志愿者能力不足、责任心不强、理想和现实错位、支援服务动机不纯、功利性强等各种问题的困扰,概括而言,其发展困境主要有以下三点:1. 公益性志愿服务型学生社团的人文环境困境社会对于志愿服务缺乏深入了解和人文关怀。社会需要志愿服务,但是更多的是需求的因素,而缺少对志愿服务者自身价值、意义和志愿者的主体性的肯定。目前对于志愿服务型社团的管理大多停留在自发阶段,很少激发社会对于志愿者的主体地位以及应有权利和需要的关心关注。要突破人文困境,将人文关怀引进社团管理,必须通过更多地关爱志愿者,激发志愿者对社团组织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荣誉感,调动志愿者的积极性,进一步激发社团的活力,促进社团内部更加和谐,这是一个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胡锦涛指出: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__________”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团管理也是如此。必须从志愿者的自身出发,建立完善的的保障制度、尊重志愿者主体地位、保障志愿者的合法权利就是对志愿者的最大人文关怀。要在生活上照顾、精神上引导、感情上慰藉、心理上疏导、发展上帮助志愿者。这是走出公益性学生社团发展人文关怀困境的有效途径之一。2. 公益性志愿服务型学生社团的法律环境困境志愿服务型社团的发展面临着法律环境困境。从国家的层面来说,目前我国尚未对志愿服务活动开展立法,但实际上一些地方已经制定或者正在制定有关志愿服务的地方性法规。从体制上来说,志愿服务型社团的服务体制、服务机制、保障机制、评价体系、激励体制、组织、培训机制有待进一步建立健全。因此,针对全国公益性志愿服务型社团来说立法和各种机制没有完善,因此对于高校的学生社团来说更加难以规范。各种机制的完善是志愿服务型社团进一步发展的保障和必要措施。3. 志愿服务型学生社团的自身行为困境目前志愿服务型学生社团从志愿者主体来说,志愿者能力不足、责任心不强,往往提供的服务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另外还存在着志愿者理想和现实错位、支援服务动机不纯、功利性强等问题,志愿者活动就是为了取得某些证书或者有的学校提供期末加分等功利性目的;从活动内容和方式来说,志愿服务型社团提供的服务比较简单单一,不能满足大学生广泛参与志愿的多样化需求。而且往往是临时性、一次性志愿者占了很大比例,常规性活动开展不足。
三、大学生公益性志愿服务型社团的发展路径
1. 继续调动志愿服务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积极性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一是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有组织有管理,做好与服务对象的对接工作,让志愿者有强烈的归属感。二是培育社团的团队文化。通过社团团组织的网站和刊物,营造浓郁的公益慈善文化氛围,培育大学生的公益慈善意识。三是加强考核激励。做到考核“与培训挂钩、与服务挂钩、与成果挂钩”。以山东财经大学为例,在工作中把志愿服务型社团建设和发展状况以及育人功能和活动效果,作为考评团组织工作的重要指标,把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的情况记入《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获奖情况记入《大学生成长记录》,并纳入到学生综合测评体系之中。定期对成效显著的学生社团、影响深远的社团活动给予表彰和奖励。校团委定期组织开展社团工作评估检查、评比表彰、典型宣传、经验交流等活动。2. 拓宽服务渠道、丰富服务内容建立沟通顺畅的服务平台,不断拓展服务内容。在服务渠道建设过程中,高校应注意借助新技术、新工具,比如BBS 论坛、热线电话、建议与意见电子信箱等,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山东财经大学鼓励志愿者自发建立博客、QQ 群、飞信等信息交流渠道,促进服务信息的有效传达。在服务内容上开放性地拓展社会志愿行动,包括在社会团体、慈善团体、社区团体中的行动(比如学校和《齐鲁晚报》义工团体的对接),在公共职能中的志愿行动(比如承担博物馆、图书馆的讲解员),大学生互助形式的志愿行动等,对培育大学生的公益慈善意识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3. 构建完善的自身建设的制度和机制,积极纳入社会志愿服务的总体框架首先志愿服务型社团应创新体制机制,有效整合社会资源,加强各级青年志愿服务组织建设。其中,制定完备的组织机构、管理方法和工作制度是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公益型社团凝聚力的重要因素。落实保障机制可以使志愿者的志愿活动消除后顾之忧,是维护志愿者权利的体现。其次建立并完善评价体系、激励体制。学校应出台一系列鼓励大学生参与志愿者活动的政策。如“优秀青年志愿者”、《大学生志愿者奖励办法》等政策鼓励大学生参与志愿活动。最后学校还应对志愿者的志愿活动开展定期培训,使志愿活动更好地开展。要积极纳入社会志愿服务的总体框架,在社会志愿服务中完善学校志愿服务型社团的各种制度。2011 年5 月,胡锦涛总书记在给北京大学第十二届研究生支教团回信中指出,勉励广大青年学生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这是对广大青年、特别是广大青年志愿者的巨大鼓舞和鞭策,也为我们深入扎实推进志愿服务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研究志愿服务型学生社团的发展路径,更好地推动志愿服务型社团的良好发展对于更好地培育大学生公益慈善意识,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推动青年志愿服务事业新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意义。
第三篇:社团发展计划书
社团发展计划书
一、社团认知
Freestyle社团自创办以来的两年中,始终坚持并认真贯彻落实了学校对社团发展的指导建议,始终围绕社团宗旨开展了一系列公益活动,活动得到了学校以及师生们的广泛认可。
二、社团文化
任何一个组织如果没有一种文化,就形同一个人没有灵魂,而组织中没有优良的文化就如同人没有健康的灵魂,一个没有健康灵魂的人想要在社会中有很好的发展。Freestyle社团文化在过去两年的发展中不断累积,逐渐形成了特有的社团文化,底蕴浓厚。
三、社团机制
严格制定并执行“Freestyle社员管理条例”,严格规范Freestyle社团章程并遵照实施,严格制定各部工作职责并组织实施,严格遵守校纪校规.社员是一个学生组织的主要力量,更是社团的主人,应主张社团内部高度明主,主张最大程度地发挥的发挥大家的主观能动性,每一位社员不仅仅是活动的参与者,更是活动的策划者、执行者,如果仅仅是被动的去接受工作,我想要多么好地去完成这项工作也很难。这就要求社团主要负责人和各部门主管人士做好表率,要求“老一辈”在工作中对新人多给予指导,让新人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社团、适应社团,能在社团章程的指引下,在“社员管理条例”的约束下不断向健康的方面发展,能在社团里最大程度地锻炼自己,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作用,最大程度地以主人翁态度去参与工作。团内部评出几名“优秀社员”并颁发荣誉证书,在社员全体大会上进行表彰,这样大家可能会认为这样的奖励不能真正起到激励作用,反而是一种浪费,同时也就对社团重要负责人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向学校团委请示,争取得到校团委的支持,盖上校团委章的荣誉证书含金量就可想而知了„
四、社团发展
为适应社团发展,丰富社团活动形式,减轻社团主要负责人工作压力,更加明确各部工作职责,让社团更好更快发展,社团主要负责人应站在整个社团的高度去考虑问题,站在社团发展中去审视问题,能充分展现自己能力,能最大程度为社团做贡献。
六、发展目标:1、2、3、4、构建一套高效、灵活的管理体系。
创建一批高层次、高品味的精品社团和品牌活动。培养一批具有鲜明的专业性团队。
造就一批素质高、能力强的学生社团骨干。
五、工作思路
1、加强思想政治引导。以社团为载体培养一批具有责任感的当代大学生,把具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学生凝聚在一起,促进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2、加强社团骨干队伍建设。社团骨干队伍是社团发展的重要依托,因此,进一步加强骨干队伍建设非常必要。
3、不断提高社团内部的凝聚力,通过凝聚力是社团更加团结。
4、加强社团内部的结构优化。适应社团的发展逐步完善社团的结构优化,提升社团层次,提高知名度。
5、打造“精品计划”打造一批富有特色的社团团队,具有代表性的社团节目。
6、新生纳新,为社团注入新鲜血液,不断壮大。丰富多彩!
7、探索社团的新发展模式。针对社团发展的自发性、自主性探索新形势下的社团发展道路。
六、工作重点
1、进一步完善社团组织建设。
2、加大社团的影响力度。
3、大力开展新生纳新活动。
4、打造富有社团特色的节目。
5、开展高质量的社团活动。
第四篇:社团发展建议书
学生社团是有相同兴趣爱好的同学自发组织的群体,当然也是高校打造校园文化必不可少的主要成分之一,是大学生培养个性情操,展示个人才华的平台与载体。自社联成立以来,我校社团保持着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势头,社团的数目和质量都不断的健全,形成了百花齐放,生机勃勃的发展前景。
然而和一些老牌学校的社团发展状况想比,我认为我校社团发展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改革发展,以实现社团之间团结和谐共发展的良好势态。
1,大学生对科技创新和人然文关怀方面的活动缺乏理性的认识,参与的热情逐年降温。而这恰恰是体现高校学生素养最重要的两个方面,所以校团委应当给予这两类社团更多的扶持与宣传。
2,我校社团活动的奖励机制不够完善,校方提供的设备,道具和场地有一定的局限。社团经费的缺乏亦是阻碍社团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3,部分社团指导教师,因为科研和教课压力较大,没有太多的时间来参与社团活动中,就更不说多社团社员进行专业的指导培训,及对各类社团的发展指导意见。
4,社团成员缺乏主观能动性,对各个社团骨干的依赖性较强,迟到风,无故缺席风泛滥,说明各个社团需要制定合理的社团守则相应的制约各种不良习气。
5,我校同类社团之间的合作要远远小于竞争,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联盟。各种不同类社团之间的沟通交流,几乎没有。就算偶尔有联系,也是滞留在领导层面上的。所以我校社联应当在这方面做成相应的努力。
6.各个社团应当有更新颖的活动激发社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为社员提供更多发展自己,展示才华的平台。同类社团之间难以形成不同的文化特色,这亦是社团发展所面临的一个问题。
各类社团发展问题的解决思路与办法
1,,各社团之间,尤其是性质相同的社团之间要形成观念和意识行为上的联盟。甚至可以走出本校和全国其他高校之间形成联盟。用各自的优势联合起来为社团活动造势。并要强调社团本位文化的建立,并依此为依托,打造本社团知名的品牌形象,使社团具长久的生命力与宣传力。同时,利用现代网络技术使社团与社会逐步接轨,创造社员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与外界交流,实现资源共享,使大学生的知识、能力真正意义上有所提高。
2,用物质与精神相结合的奖励方式。社团要求利益的最大化,会员不可避免的有物质方面的追求。如对于好的方面要通报表扬,发荣誉证书和升职的奖励。对于做的不好的,要对之批评和改正,或者进行降职、改组等。严格奖惩,要使社员的价值得到最充分的体现。
3,解决财政问题,首先社团要坚持“自力更生”的原则。一方面节约使用社员交纳的活动经费,争取“用最少的钱干最精彩的事情”;一方面要学会向社会大众“营销自我”,利用社团的本身优势和知名度寻找赞助商。至于硬件设施,如场地,音响设施等,要立足现状,尽量避免冲突,同时竭力争取各方面的支持来解决困难。
4,社团管理人员要不断加强政策和理论的修养与必备的基本技能。如户外运动协会要对领队进行定期野外生存技能训练;戏剧社要对干部和演员做演技培训、指导;秘书协会要学习各种文秘知识、礼仪等。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也是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社团各种要有水平,需要高层次、高水平的高素质的社团干部、社员。要加强社员之间与社会各界的人士之间的联系,增加友谊和沟通。
5,校方应当合理减轻社团指导教师的工作压力,以便老师能有充分的时间对社团的发展提出宝贵的建议,对社员进行专业的指导教育。
6,应该把具体事务责任到人,社团由会长统一协调,理事会分工合作,做出计划和决策,并迅速把计划和要求分配到各部门,各部再将工作分配到个人,以此发挥社团的整体和部分的最佳组合优势。社团“领导”的魅力。会员间的通信方式、地址应该打印成册,并复印,保证每人一册。同时,也应该具体介绍有经验有特长的老会员,以便会员间的联系,获得及时有效的帮助。尽可能的组织会员参加些积极的娱乐活动,用以交流学习、工作和生活的经验,增强会员间的了解和感情。
第五篇:社团发展研讨会
第六届学生社团发展研讨会参考论点
一、组织建设篇
1.学生社团工作考评体系的完善
2.学生社团骨干素质的现状
3.学生社团工作制度化建设
4.学生社团联合会的定位和职能讨论
5.学生社团分类问题
6.各级社联组织的干部梯队培养模式
7.各级社联组织结构设置模式
8.学生社团财务制度的建设
9.学生社团办公室工作相关问题
10.同一学院同类社团的资源整合问题
11.学生社团换届时间的协调性问题
12.学生社团的纳新现状分析
13.各学院学生社团工作不均衡的问题
14.如何加强学生社团组织的学习型组织建设
15.如何有效加强各学生社团之间的交流
16.如何控制我校学生社团的数量
17.如何加强学生社团组织与外校相关组织的交流
18.如何开展学生社团的社员培训工作
19.如何帮助专业性较强的学生社团发展
20.如何有效落实常委会、全委会的职能
二、思想引领篇
21.我国“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现状研究
22.新疆高校学生社团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23.学生社团工作与学风建设的关系
24.学生会工作与学生社团工作的定位分析
25.学生社团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26.学生社团成员的综合测评加分制度的利弊
27.学生社团活动的自主性
28.学生社团成员对社团的归属感调查
29.运用民意调查法推进学生社团科学发展研究
30.教师对社团的指导情况调查
31.本科生对学生社团的评价研究
32.社团成员的学科背景与社团发展的关系研究
33.学生社团建设与 “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
34.学生社团建设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35.如何加强高校共青团组织对学生社团的有效管理和指导
36.如何消除学生社团工作的功利性
37.学生社团成员成长研究
三、校园文化建设篇
38.学生社团活动的宣传局限性
39.学生社团活动的成本控制
40.学生社团工作活动申报程序的简化
41.学生活动宣传栏的统一高效管理
42.如何创新学生社团工作的宣传模式
43.学生社团活动中的资源浪费问题
44.学术科创类学生社团服务区域发展的方式研究
45.学生社团创办高水平语言文学刊物研究
46.学生社团服务大学生理论素养的提升研究
47.提升理论类学生社团成员自身的理论素养
48.新时期体育类学生社团的目标和定位研究
49.艺术爱好类学生社团发展趋势研究
50.精品社团特色化建设探析
51.理论类社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52.本科生参与社团活动现状与对策研究
53.志愿服务类学生社团服务盲区研究
54.志愿服务类学生社团成员工作积极性研究
李铁坤
第六届学生社团发展研讨会参考论点
李铁坤
课选不同篇章的论点写论文
李铁坤
论文如果选上了可以参加第二届自治区绿洲星火团学干部培训
李铁坤
提前把论点告诉大家希望好好准备把握机会多出去锻炼锻炼自己
李铁坤
4月9号之前写好发到我邮箱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