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中国现行行政区划改革的思考
关于中国现行行政区划改革的思考
09 历史 张曼 ***0
近年来,许多学者认为,对现行行政区划进行必要的调整与改革,健全行政区划体系,是解决中国当前政治、经济、社会问题的一个必要的、有效的办法。其主张既有涉及行政层级的撤消地级市、改革“市管县”等,又有涉及行政边界的“缩省”、“分省”等等。一国行政区划受诸多复杂因素影响,但如何使中央有能力维护统一性,又让地方以自主性来实现良好的地方治理,是其中的核心问题,也是困扰中国政治的一个关键难题。本文试图从中央与地方的分权,地方间的权力于权利分配的视角,来理解中国历史上特别是建国后的行政区划及调整,并试图对当前行政区划改革的各种主张进行重新审视。
一、政治地理方面的考虑
行政区划是国家结构形式在地理上的空间投影,是在充分考虑历史渊源、人口聚集、经济条件、民族分布、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等各种因素的基础上而划定的,它既可能长期固定不变,也可能发生变化。统治阶级总是根据需要不断地对其调整,比如边界的改划;建制的置、废、并;行政中心的变迁;政区名称的改动等。如何使中央有能力维护统一性,又让地方以自主性来实现良好的地方治理,也是困扰中国政治的一个关键难题。
从政治地理角度考察,行政区划基本有四个要素:
一是层次。一般而言,层次少便于中央管理,上情容易下达;层次多,上下阻隔,政令不易通达。中国幅员大,地形复杂,层次不能任意减少,但也不能过多,否则会使地方权力过大,削弱中央权力。中国目前的地方政府是基本上是省(直辖市、自治区)、(地级)市、县、乡镇四级。
二是幅员,即政区的。中国历史上有所谓“百里之县”、“千里之郡”、“万里之州”的说法,即指不同层次有不同的管理幅员,以便有效地进行统治。
三是边界,即国家内部政区之间的界线。政区既然是中央集权国家为管理地方而设置的一种区划,其边界的划分当然应以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为原则,同时为考虑经济的发展,尽可能与地理环境相一致,这也是巩固中央集权的基础。因此历史上出现过“山川形便”和“犬牙交错”两条相矛盾的原则。中国历史上行政区划边界的变化,很大程度上是这两个原则的并存和交替的过程。
四是行政中心。一个政区必定要有一个(有时有两个)行政管理中心。这个中心位置的确定,主要是由地理环境所决定的。但当政治形势、幅员大小或自然环境发生变化时,行政中心也会发生变化。
二、中国历史上的行政区划与分权
自从周朝分封天下,秦始皇实行郡县制,大致经历了郡制、州制、道制、路制、省制5个发展时期。从元朝起,积极推行了省制,一直沿用至今,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在各朝代的行政区划调整中,中央与地方权力关系一直是核心问题之一,“一部中国行政区划变迁史,也就是中央和地方权力调整史”,围绕着分权与集权,各朝各代根据当时制订了相应的政策,其中有诸多可资借鉴的经验与教训。
秦,根据人口划分管理幅度,为控制地方打破地理规律划分部分地区——秦始皇统一六国,全国实行郡县制。秦岭、淮河以北的北方诸郡幅员较小,约二三、三四、四五个郡当今一省,这是因为黄河流域开发较早,人口较多,管理所需。秦岭、淮河以南的郡幅员较大,是因为南方统治不久,开发较晚,人口稀少。长沙郡南端越过五岭而有今广东连县地,这显然是初平南越时,为了控制南越地方而设。
西汉,分割诸候领地,增加中央直接管辖的郡——西汉文帝时期,因同姓诸侯王地域大,人口多,实力强,对中央政权是威胁,于是采取“以亲制疏”策略,分齐为七,分淮南为三,诸侯王国增至十七个,而中央政府控制24郡。景帝时实行消藩,将各诸侯王国的四边的支郡消除,缩小诸候国的版图,后引起叛乱。
唐,边区地方权力逐渐集中,藩镇割据,引起内乱——唐初实行州县两级制,意在维护中央绝对权威。但是由于地域广大、人口众多、中央集权体制,地方官权力太小,容易削弱了地方上发展经济抵御边防的能力。例如刺史无兵权,而边防地区又不能军事防御。于是在边界地区逐步先后设置总管府、都督府直至军、政、财、监大权集于一身的节度使,又因边区联防需要,常使一人兼摄数镇。于是边区因军事上需要实行三级制,而内地还是二级制,最终于天宝末年爆发了安史之乱,安禄山即以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起兵反唐的。
宋:强化中央集权,削弱了地方对外防务对内镇抚能力,内忧外患不止——宋朝接受了唐代藩镇割据的教训,有意强化中央集权,削弱地方势力,使其无法割据一方,然而府州庞大,中央无法直接统治,于是就设计出监司机构,每一机构专司一样事务,直属中央,各司其职,互相牵制,于是产生道路制度。地方行政一是不在府州以上设立一级行政机构和单一的长官,而是将各路不同事务,分为四种监司,各司其职,不集权于一司一人;二是诸司分路不同,治所不一,有时诸司分路相同,但治所也不在一地。互相牵制,形成复式路制;三是府州可不通过监司,直接向中央奏事。地方难以形成割据,达到中央高度集权、内重外轻的目的。但这样“强干弱枝”的结果,是大大削弱了地方对外防务对内镇抚的能力,内忧外患不止。
元:为保证中央集权,省数目少,幅员辽阔,故意制造地理环境复杂,生产管理困难——元代地方行政区划突出军事统治,为防止被征服民族反抗,初年全国仅置7个省、行省,以后分为中书省和10行中书省,地域很大,权力集中,不能有效管理,于是分为多层次的复式政区,多的竟达5级,如果地方有事,应变就比较困难。所以末年各地起义,不得不临时分出许多行省、分省,导致地方行政制度的混乱。同时为军事统治,划分行省边界时全不考虑地理条件,出现许多跨山越岭,逾河渡江的政区,如陕西行省跨过秦岭而有汉中盆地,湖广行省以湖北、湖南为主而又越过五岭而有广西、海南。这种幅员辽阔、犬牙交错的边界划分虽可遏制地方割据,但一是地域过大,不得不增加管理层次,施政不便;二是不同自然条件带合在一个政区,对农业生产管理也有影响。
明:地方三级管理,三权分立,避免地方权力过重,但地方行政效率受制,试行总督等地方集权制度——明代接受元朝教训,调整了部分省界,改行省为承宣布政使司,并分置都指挥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学习宋朝,实行三权分立,避免地方权力过重,形成割据。地方上实行三级管理,比较正常。这种分权确实起过遏制地方权力过大作用,但结果也与宋代一样,如地方出现紧急事件,无专一的权力,于是又不得不推出总督、巡抚制度,只是在明代始终未成正式地方一级政权。
清:地方三级制,中央把持地方官员任免权,省界更符合自然地理情况,边疆地区军政合一,个别行政区注意贫富搭配——清代总督、巡抚正式成为省一级最高长官。各级地方官均由中央吏部铨选,并有期限和回避等制度,十分严格,故总督、巡抚权力虽大,很难形成割据。布政使、按察使名义上虽为督抚的属员,实际上省内具体事务由布、按两司职掌,所以仍是三级制。但清代疆域十分辽阔,人口众多,其统治强度,远过于汉唐,所以三级制管理幅员还是过大,于是又产生了省与府州之间的道,作为省的派出机构分管一部分府州。清朝在明朝的省界上略有调整,并对周边的游牧区、渔猎区的划分和建置,都比较符合自然山川形胜。清代在边疆地区施行与内地不同的行政区划制度,由中央委派重臣,授以将军、都统、大臣等官职,推行军政合一的统治制度。清初改明南京为江南省,江南省分割为江苏、安徽时,不依历史上按自然条件南北分界,而是东西划分,使两省都跨有淮北、江南地,有将经济发达和相对贫困地区搭配的意思。
建国后:并省并县调整乡,加速城镇建设,创立民族区域自治,增设矿区等特殊行政区,最后稳定为省、地、县、乡(公社)虚四级。建国后,中央政府革新和加强地域型行政区建设,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曾设立华东、华北、东北、西北、中南、西南六大行政区,其相应政府军政委员会成为地方最高一级政区(后撤消),较大范围合并省域加速城镇建设,创立民族区域自治,废除针对蒙古族的盟旗制度,设置特殊行政区如矿区、特别区。地方政府最后稳定为省、地、县、乡(一度是公社)实三虚四级。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快速推进,强调城市的带动和辐射作用,派出机构地区实体化(改市)、市管县,县改区,新增经济特区、政治特别行政区。近20多年来,我国地方行政区划变化很大,突出表现在:地区(自治州、盟)和县的数量大量减少,地级市、县级市数量猛增,直辖市撤县建区,扩大市区范围。全国城市总数,1985年为 324 个(直辖市
3、地级市 162、县级市159),2005年达到661 个(直辖市
4、地级市 283、县级市 374),20 年共增加了 337 个,增长 1 倍多。这一调整直接导致城镇化进一步加速。但地区改市,地方政府由虚四级转为实四级,部分县改区,也带来诸多问题:行政层级过多、省市管辖幅度过小、城区“假城市真农村”等。此外,这一时期有两个重要的行政区划创举,其一是新增经济特区深圳、珠海等,区划调整辅以政策倾斜,明显加速了局部地区的发展。其二是在“一国两制”创造性思想指导下,伴随香港、澳门回归,设立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成为统一的中央政权下不同意识形态行政区域共处的典范,有助于国家的统一,同时也在单一制度与联邦制之外,创造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的新范式。
中国是一个地域广大、人口众多、民族复杂、地区差异突出的中央集权国家,研究行政区划上如何处理好中央和地方关系的历史,其意义还不仅仅在于丰富行政区划的理论,还在于从中观察和总结中华民族的民族构成、政治和历史传承、地理与自然特点、民族心理等等。因为行政区划不仅仅是按照地理与经济进行的纸面规划,而是一个与历史、文化、宗教、政治、地理、经济复杂联系的系统问题,其受一国历史传统的影响很大。
三、当前行政区划出现的问题
1、地方保护主义与行政区经济
其一,一些省区域过大,河南、四川、山东,人口都已超过或接近1亿,上海等区域则经济体积庞大。沈体雁认为,这使得是省政府和中央政府讨价还价的能力过大,不利于协调中央地方关系。其二,改革开放以来,制度安排上中央与地方利益一定程度分离,地方政府成为相对独立的利益主体,同时,一度的唯GDP论,将经济成绩基本等同于地方官员政绩,以至于出现了较为典型的“行政区经济”。刘君德总结出几个特征:(1)企业竞争中渗透着强烈的地方政府经济行为;(2)生产要素跨行政区流动受到很大阻隔;(3)行政区经济呈稳态结构;(4)行政巾心与经济中心的高度一致性;(5)行政区边界经济的衰竭性。其三,以行政区划而形成的地方保护主义,不仅分割了全国统一市场,对中央权威也是一个挑战,影响了中央政策的统一贯彻执行,科学发展观落实不到位,中央宏观调控成效受制约。
2、市、县间分权不清,出现利益纷争
在市管县体制下,由于市的经济实力不强、辐射能力与辐射范围有限,市县之间竞争多于合作,加剧了市县矛盾。部分地级市经济实力很弱,城市功能没有形成,缺乏一定的辐射能力“小马拉大车”,带不动所辖县市的经济发展,市、县间竞争多于合作,“市吃县”、“市卡县”、“市压县”的问题较为普遍。还有部分市管辖县数量过少,形成市对县的管辖不够宏观,有代行权力的现象。
3、区划层次过多的矛盾仍未解决
学者普遍认为,四级地方政府导致中间协调层次过多,官僚机构臃肿,行政效率低、中央负担过重、地方积极性降低的问题。毛寿龙认为:为命令能够更好地下达,并对下级政府进行控制,往往需要很多纵向地进行控制;而为了更好地下情上达,并给地方以积极性,就给横向地以较多的权力,放松控制。其结果就导致了通常所说的,“一放就乱,一收就死”。
四、行政区划改革的现实选择
《老子》说“治大国若烹小鲜”,行政区划涉及因素复杂,牵涉利益众多,行政成本巨大,往往既是旧问题的解决者,也是新麻烦的制造者。应当慎行。在主张行政区划改革的诸多理由中,有一些问题属于行政区划“伪问题”,即行政区划并非解决这些问题的唯
一、必要手段。在认为必须用行政区划调整解决的领域,也应当系统考虑,谨慎度量,并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
1、能用行政等手段解决的问题,不用行政区划解决
其一是地方保护主义。地方利益集团形成的原因在于,中国市场经济本身还不够成熟,中国各级政府自身建设还没有到位,导致政府权力的行政性分割,往往变成市场经济的行政性分割。行政区域重新划分并不一定能从根本上解决地方保护主义对经济的影响。重新划分之后,从前的利益集团可能被打破,但是新的利益集团也很可能会形成。要解决地方保护主义的问题,关键是要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实行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法治型政府,在制度上协调不同政府之间的关系,不让政府的行政分割变成市场的行政分割问题。
其二部分地方政府级别不够,经济管理权限不够问题。地方政府及其官员普遍有“行政升格冲动”。县改市,地级市升级为副省级城市,大城市升级为直辖市,往往受到该政府机构的一至支持。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地方政府权限问题可以采取有针对性的放权解决。如浙江义乌县,原来县级支行只有几百万元的授信权限,台商在义乌签证不方便,进出口通关方面没有企业的备案登记、减免税业务,没有进口汽车注册登记和驾驶证考试管理权限,给快速发展的经济带来诸多限制,时任省委书记习近平把这种政府管理上的不适应比喻成小孩子成长太快,而衣服太小。于是采取“强县扩权”政策,从2002年开始先后设立金华海关义乌办事处、出入境管理局,经高法批准义乌法院成为国内首家可管辖涉外民商事案件的基层法院,放开台湾居民个体工商户登记,拥有外事审批权,这些办法被习近平称为“给成长快的孩子换上一件大衣服”。
其三是层级过多,省区过大问题。学者多用西方国家作比,指出三级制是普遍的安排。但层级数与一国的国家结构有关。中国是单一制集权型的国家,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则是一种中央集权式的关系,中央政府或者上一级政府对下一级地方政府偏重于行政控制与管理,加上所辖事务甚多,因而其有效管理幅度就不可能太宽泛,从而不可避免地导致层级的不断增多。解决相关问题,还需要从政府体制创新上下手。结合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明确界定政府与市场的行为边界;转变政府职能,让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根据组织创新的要求,对政府机构进行整合;不因人设事,更不与民争利。而省区过大,不利于按特点发展,也不一定要用行政区划调整解决,可以给地方逐级下放一定的机构设置权,使其符合本地区政治、经济要求;还可以在宏观大目标下,鼓励地方政府根据本区域情况制订特殊的政府目标,以更有利于本地区的发展。
2、既有利于维护中央权威,又有利地方治理的积极性
平衡国家利益与地区利益是行政区划调整的重要出发点。宋代的“强干末枝”导致边患无穷,元代的不顾山河形势划分的大行省,又影响了地方农业发展与经济治理。都没有把握好度。
维护中央权威首先要防止分离主义和民族分裂主义。在一个统一的民族国家中,不管是在联邦制国家还是在单一制国家,对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威胁最大的莫过于地方分离主义与民族分裂主义。中央需要平衡劣势地区的平等权利与强势地区的优先发展权利。既避免劣势地区对中央的依赖,又要平衡强势地区“为劣势地区做贡献”的不满。中央在少数民族地区采取的照顾其特殊利益的政策,有时非但不能使这些地区产生有利于国家统一的归属感,反而有可能使其“异族感”增强,从而提出更多的不合理要求。
维护中央权威首先维护政策的有效性。政策的有效性是衡量中央权威的一把重要标尺。中央权威失落的一个直接原因就是政策的有效性出现了问题。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取消一些非宏观非微观的地级市,有一定的意义。
调动地方积极性,需要使地方之间具有一定可比性。在规划行政区的时候,还要有意识地将各行政区的自然、人文管理条件基本配平。如一般都要有一定的工业基地、农业基地、出海口、海域、待开发地区等。
针对增设直辖市的呼声,有学者认为,增设更多的直辖市虽然可以加强中央对部分地区的直属权力,但是我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央集权化程度明显大于西方国家,增设更多的直辖市会加大中央管理的幅度,不仅不利于加强中央的权威,相反可能会由于管理幅度过宽,不能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充分、有效的指导和监督。
3、农村问题不能忽视
当前行政区划存在重城市、轻农村,重工业、轻农业的问题,对农村工作的领导被削弱。混淆了行政区与社区的原则区别,郊县改设区与中心城区的性质相混淆,出现假性城市化现象,郊区“中心镇”被等同于一般乡镇,给城镇体系建设带来严重影响。在市管县的调整中,由于县域经济中二、三产业的比重不高,仍以传统的农业经济为主体,市长领导的绝大部分不是“市民”,而是“农民”,既不符合城市管理职能和规范,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广大农村地区的发展。因此目前的“城乡合治”思想,应当适当吸收“城乡分治”思想,探索适合政治、经济的区划新办法。
4、加强法制方面建设
行政区划是国家行政机关实行行政管理的区域划分制度,具有严格的法制原则性。我国现行行政区划调整的法律依据主要是《宪法》、《组织法》及其他相关法规。虽然这些法规有力地推进了中国行政区划改革,但也存在两个重要问题:第一是法律法规之间的矛盾;第二是法律法规本身存在的问题。因此,有必要修改包括《宪法》在内的有关内容和法规,制定完善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法》。
5、防范政治风险
行政区划改革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作,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多,不能一蹴而就,急于求成。必须全面权衡,综合考虑,进行科学的规划论证,并提前精心做好准备工作。对于比较大的改革措施如取消市管县体制等,必须在条件较好的部分区域先行试点,以便在试点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保证全面推开时能够有更加完善的方案和周密的部署,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预期效果。同时,由于行政区划涉及利益调整,利益受损群体易有过激行为。3月21日,因传言鹰潭市委、市政府要对行政区划调整,贵溪市(县级市)部分群众拦堵铁路。2005年大冶撤市改区,也引发了群体性事件,群众聚众砸了黄石市政府,据称是“文革结束后全国第一起地级市政府被砸事件”。除谨慎试点,处理好利益问题外,现阶段行政区划仍要强调集中,慎行西方的“公投”等“民主”办法。
【参考文献】:
1、杨小云 《新中国国家结构形式研究》,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2、郑定铨 《近20年我国地方行政区划的变化》,《中国改革》,2006年第9期
3、钟雪冰 《直辖市可能增加四个行政区划改革今年激活有关官员认为设立50个省级政区比较合理》,《中华工商时报》,2004年4月第二期
4、虞立琪 《行政区划改革一中的合理分权——访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学系主任毛寿龙教授》,《商务周刊》,2004年5月
5、彭澎 《行政区划、地方权力与地方保护主义》,《理论与实践理论月刊》,2003年第2期
6、陈晋肃 《21世纪中国行政区划体制改革的问题与出路》,《探索与争鸣》,2002年4月
7、李匡夫 《从借鉴国外模式谈行政区划的依据》,《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8月第6卷第3期
8、刘纯志
9、宁南
10、王法硕 7期
11、杨连俊
,《决策参考》,2005年第5期 2007年1月 ,现状与展望》,《当代经理人(下旬刊)》,2006年第《对“市管县”模式的反思》,《法制与社会》,2009年第9期 《关于行政区划改革的战略思考》《大国如何崛起》,《商务周刊》,《“市管县”的历史
第二篇:关于中国现行行政区划改革的思考(xiexiebang推荐)
关于中国现行行政区划改革的思考
.近年来,许多学者认为,对现行行政区划进行必要的调整与改革,健全行政区划体系,是解决中国当前政治、经济、社会问题的一个必要的、有效的办法。其主张既有涉及行政层级的撤消地级市、改革“市管县”等,又有涉及行政边界的“缩省”、“分省”等等。一国行政区划受诸多复杂因素影响,但如何使中央有能力维护统一性,又让地方以自主性来实现良好的地方治理,是其中的核心问题,也是困扰中国政治的一个关键难题。本文试图从中央与地方的分权,地方间的权力于权利分配的视角,来理解中国历史上特别是建国后的行政区划及调整,并试图对当前行政区划改革的各种主张进行重新审视。
一、政治地理方面的考虑
行政区划是国家结构形式在地理上的空间投影,是在充分考虑历史渊源、人口聚集、经济条件、民族分布、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等各种因素的基础上而划定的,它既可能长期固定不变,也可能发生变化。统治阶级总是根据需要不断地对其调整,比如边界的改划;建制的置、废、并;行政中心的变迁;政区名称的改动等。如何使中央有能力维护统一性,又让地方以自主性来实现良好的地方治理,也是困扰中国政治的一个关键难题。
从政治地理角度考察,行政区划基本有四个要素:
一是层次。一般而言,层次少便于中央管理,上情容易下达;层次多,上下阻隔,政令不易通达。中国幅员大,地形复杂,层次不能任意减少,但也不能过多,否则会使地方权力过大,削弱中央权力。中国目前的地方政府是基本上是省(直辖市、自治区)、(地级)市、县、乡镇四级。
二是幅员,即政区的。中国历史上有所谓“百里之县”、“千里之郡”、“万里之州”的说法,即指不同层次有不同的管理幅员,以便有效地进行统治。
三是边界,即国家内部政区之间的界线。政区既然是中央集权国家为管理地方而设置的一种区划,其边界的划分当然应以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为原则,同时为考虑经济的发展,尽可能与地理环境相一致,这也是巩固中央集权的基础。因此历史上出现过“山川形便”和“犬牙交错”两条相矛盾的原则。中国历史上行政区划边界的变化,很大程度上是这两个原则的并存和交替的过程。四是行政中心。一个政区必定要有一个(有时有两个)行政管理中心。这个中心位置的确定,主要是由地理环境所决定的。但当政治形势、幅员大小或自然环境发生变化时,行政中心也会发生变化。
建国后:并省并县调整乡,加速城镇建设,创立民族区域自治,增设矿区等特殊行政区,最后稳定为省、地、县、乡(公社)虚四级。建国后,中央政府革新和加强地域型行政区建设,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曾设立华东、华北、东北、西北、中南、西南六大行政区,其相应政府军政委员会成为地方最高一级政区(后撤消),较大范围合并省域加速城镇建设,创立民族区域自治,废除针对蒙古族的盟旗制度,设置特殊行政区如矿区、特别区。地方政府最后稳定为省、地、县、乡(一度是公社)实三虚四级。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快速推进,强调城市的带动和辐射作用,派出机构地区实体化(改市)、市管县,县改区,新增经济特区、政治特别行政区。近20多年来,我国地方行政区划变化很大,突出表现在:地区(自治州、盟)和县的数量大量减少,地级市、县级市数量猛增,直辖市撤县建区,扩大市区范围。全国城市总数,1985年为 324 个(直辖市
3、地级市 162、县级市159),2005年达到661 个(直辖市
4、地级市 283、县级市 374),20 年共增加了 337 个,增长 1 倍多。这一调整直接导致城镇化进一步加速。但地区改市,地方政府由虚四级转为实四级,部分县改区,也带来诸多问题:行政层级过多、省市管辖幅度过小、城区“假城市真农村”等。此外,这一时期有两个重要的行政区划创举,其一是新增经济特区深圳、珠海等,区划调整辅以政策倾斜,明显加速了局部地区的发展。其二是在“一国两制”创造性思想指导下,伴随香港、澳门回归,设立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成为统一的中央政权下不同意识形态行政区域共处的典范,有助于国家的统一,同时也在单一制度与联邦制之外,创造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的新范式。
中国是一个地域广大、人口众多、民族复杂、地区差异突出的中央集权国家,研究行政区划上如何处理好中央和地方关系的历史,其意义还不仅仅在于丰富行政区划的理论,还在于从中观察和总结中华民族的民族构成、政治和历史传承、地理与自然特点、民族心理等等。因为行政区划不仅仅是按照地理与经济进行的纸面规划,而是一个与历史、文化、宗教、政治、地理、经济复杂联系的系统问题,其受一国历史传统的影响很大。
三、当前行政区划出现的问题
1、地方保护主义与行政区经济
其一,一些省区域过大,河南、四川、山东,人口都已超过或接近1亿,上海等区域则经济体积庞大。沈体雁认为,这使得是省政府和中央政府讨价还价的能力过大,不利于协调中央地方关系。其二,改革开放以来,制度安排上中央与地方利益一定程度分离,地方政府成为相对独立的利益主体,同时,一度的唯GDP论,将经济成绩基本等同于地方官员政绩,以至于出现了较为典型的“行政区经济”。刘君德总结出几个特征:(1)企业竞争中渗透着强烈的地方政府经济行为;(2)生产要素跨行政区流动受到很大阻隔;(3)行政区经济呈稳态结构;(4)行政巾心与经济中心的高度一致性;(5)行政区边界经济的衰竭性。其三,以行政区划而形成的地方保护主义,不仅分割了全国统一市场,对中央权威也是一个挑战,影响了中央政策的统一贯彻执行,科学发展观落实不到位,中央宏观调控成效受制约。
2、市、县间分权不清,出现利益纷争
在市管县体制下,由于市的经济实力不强、辐射能力与辐射范围有限,市县之间竞争多于合作,加剧了市县矛盾。部分地级市经济实力很弱,城市功能没有形成,缺乏一定的辐射能力“小马拉大车”,带不动所辖县市的经济发展,市、县间竞争多于合作,“市吃县”、“市卡县”、“市压县”的问题较为普遍。还有部分市管辖县数量过少,形成市对县的管辖不够宏观,有代行权力的现象。
3、区划层次过多的矛盾仍未解决
学者普遍认为,四级地方政府导致中间协调层次过多,官僚机构臃肿,行政效率低、中央负担过重、地方积极性降低的问题。毛寿龙认为:为命令能够更好地下达,并对下级政府进行控制,往往需要很多纵向地进行控制;而为了更好地下情上达,并给地方以积极性,就给横向地以较多的权力,放松控制。其结果就导致了通常所说的,“一放就乱,一收就死”。
四、行政区划改革的现实选择
《老子》说“治大国若烹小鲜”,行政区划涉及因素复杂,牵涉利益众多,行政成本巨大,往往既是旧问题的解决者,也是新麻烦的制造者。应当慎行。在主张行政区划改革的诸多理由中,有一些问题属于行政区划“伪问题”,即行政区划并非解决这些问题的唯
一、必要手段。在认为必须用行政区划调整解决的领域,也应当系统考虑,谨慎度量,并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
1、能用行政等手段解决的问题,不用行政区划解决
其一是地方保护主义。地方利益集团形成的原因在于,中国市场经济本身还不够成熟,中国各级政府自身建设还没有到位,导致政府权力的行政性分割,往往变成市场经济的行政性分割。行政区域重新划分并不一定能从根本上解决地方保护主义对经济的影响。重新划分之后,从前的利益集团可能被打破,但是新的利益集团也很可能会形成。要解决地方保护主义的问题,关键是要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实行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法治型政府,在制度上协调不同政府之间的关系,不让政府的行政分割变成市场的行政分割问题。
其二部分地方政府级别不够,经济管理权限不够问题。地方政府及其官员普遍有“行政升格冲动”。县改市,地级市升级为副省级城市,大城市升级为直辖市,往往受到该政府机构的一至支持。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地方政府权限问题可以采取有针对性的放权解决。如浙江义乌县,原来县级支行只有几百万元的授信权限,台商在义乌签证不方便,进出口通关方面没有企业的备案登记、减免税业务,没有进口汽车注册登记和驾驶证考试管理权限,给快速发展的经济带来诸多限制,时任省委书记习近平把这种政府管理上的不适应比喻成小孩子成长太快,而衣服太小。于是采取“强县扩权”政策,从2002年开始先后设立金华海关义乌办事处、出入境管理局,经高法批准义乌法院成为国内首家可管辖涉外民商事案件的基层法院,放开台湾居民个体工商户登记,拥有外事审批权,这些办法被习近平称为“给成长快的孩子换上一件大衣服”。
其三是层级过多,省区过大问题。学者多用西方国家作比,指出三级制是普遍的安排。但层级数与一国的国家结构有关。中国是单一制集权型的国家,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则是一种中央集权式的关系,中央政府或者上一级政府对下一级地方政府偏重于行政控制与管理,加上所辖事务甚多,因而其有效管理幅度就不可能太宽泛,从而不可避免地导致层级的不断增多。解决相关问题,还需要从政府体制创新上下手。结合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明确界定政府与市场的行为边界;转变政府职能,让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根据组织创新的要求,对政府机构进行整合;不因人设事,更不与民争利。而省区过大,不利于按特点发展,也不一定要用行政区划调整解决,可以给地方逐级下放一定的机构设置权,使其符合本地区政治、经济要求;还可以在宏观大目标下,鼓励地方政府根据本区域情况制订特殊的政府目标,以更有利于本地区的发展。
2、既有利于维护中央权威,又有利地方治理的积极性
平衡国家利益与地区利益是行政区划调整的重要出发点。宋代的“强干末枝”导致边患无穷,元代的不顾山河形势划分的大行省,又影响了地方农业发展与经济治理。都没有把握好度。
维护中央权威首先要防止分离主义和民族分裂主义。在一个统一的民族国家中,不管是在联邦制国家还是在单一制国家,对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威胁最大的莫过于地方分离主义与民族分裂主义。中央需要平衡劣势地区的平等权利与强势地区的优先发展权利。既避免劣势地区对中央的依赖,又要平衡强势地区“为劣势地区做贡献”的不满。中央在少数民族地区采取的照顾其特殊利益的政策,有时非但不能使这些地区产生有利于国家统一的归属感,反而有可能使其“异族感”增强,从而提出更多的不合理要求。
维护中央权威首先维护政策的有效性。政策的有效性是衡量中央权威的一把重要标尺。中央权威失落的一个直接原因就是政策的有效性出现了问题。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取消一些非宏观非微观的地级市,有一定的意义。
调动地方积极性,需要使地方之间具有一定可比性。在规划行政区的时候,还要有意识地将各行政区的自然、人文管理条件基本配平。如一般都要有一定的工业基地、农业基地、出海口、海域、待开发地区等。
针对增设直辖市的呼声,有学者认为,增设更多的直辖市虽然可以加强中央对部分地区的直属权力,但是我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央集权化程度明显大于西方国家,增设更多的直辖市会加大中央管理的幅度,不仅不利于加强中央的权威,相反可能会由于管理幅度过宽,不能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充分、有效的指导和监督。
3、农村问题不能忽视
当前行政区划存在重城市、轻农村,重工业、轻农业的问题,对农村工作的领导被削弱。混淆了行政区与社区的原则区别,郊县改设区与中心城区的性质相混淆,出现假性城市化现象,郊区“中心镇”被等同于一般乡镇,给城镇体系建设带来严重影响。在市管县的调整中,由于县域经济中二、三产业的比重不高,仍以传统的农业经济为主体,市长领导的绝大部分不是“市民”,而是“农民”,既不符合城市管理职能和规范,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广大农村地区的发展。因此目前的“城乡合治”思想,应当适当吸收“城乡分治”思想,探索适合政治、经济的区划新办法。
4、加强法制方面建设
行政区划是国家行政机关实行行政管理的区域划分制度,具有严格的法制原则性。我国现行行政区划调整的法律依据主要是《宪法》、《组织法》及其他相关法规。虽然这些法规有力地推进了中国行政区划改革,但也存在两个重要问题:第一是法律法规之间的矛盾;第二是法律法规本身存在的问题。因此,有必要修改包括《宪法》在内的有关内容和法规,制定完善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法》。
5、防范政治风险
行政区划改革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作,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多,不能一蹴而就,急于求成。必须全面权衡,综合考虑,进行科学的规划论证,并提前精心做好准备工作。对于比较大的改革措施如取消市管县体制等,必须在条件较好的部分区域先行试点,以便在试点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保证全面推开时能够有更加完善的方案和周密的部署,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预期效果。同时,由于行政区划涉及利益调整,利益受损群体易有过激行为。3月21日,因传言鹰潭市委、市政府要对行政区划调整,贵溪市(县级市)部分群众拦堵铁路。2005年大冶撤市改区,也引发了群体性事件,群众聚众砸了黄石市政府,据称是“文革结束后全国第一起地级市政府被砸事件”。除谨慎试点,处理好利益问题外,现阶段行政区划仍要强调集中,慎行西方的“公投”等“民主”办法。
第三篇:中国行政区划改革的详细方案
中国行政区划改革的详细方案
一、调整北京直辖市(首都)——将天津市、廊坊市区、三河市、香河县、大厂回族自治县并入北京市。同时调整周边行政区:
1、设立兴安省————由齐齐哈尔市、黑 河 市、大兴安岭地区、大庆市、安达市、明水县、青冈县、海伦市、呼伦贝尔市、兴 安 盟、扎鲁特旗、白城市合并组成。省会齐齐哈尔市。
2、调小黑龙江省———以现辖区为主(不含齐齐哈尔市、黑 河 市、大兴安岭地区、大庆市、安达市、明水县、青冈县、海伦市)。省会哈尔滨市。
3、调小吉林省————以现辖区为主(不含白城市)。省会长春市。
4、调整辽宁省————由沈阳市、铁岭市、抚顺市、本溪市、辽阳市、阜新市、鞍山市区、丹东市区、凤城市、宽甸满族自治县(宽甸镇)、黑山县。北宁市、通辽市(不含扎鲁特旗)合并组成。省会沈阳市。
5、设立辽东省————由大连市、盘锦市、营口市、海城市、台安县、岫岩满族自治县、东港市合并组成。
省会大连市。
6、设立燕山省————由秦皇岛市、唐山市、承德市、朝阳市、葫芦岛市、锦州市区、凌海市、义县和赤峰市合并组成;省会是秦皇岛市。
7、调小河北省————由石家庄市、保定市、沧州市、衡水市、霸州市、固安县、永清县、大城县、文安县、宁晋县、新河县合并组成;省会是石家庄市。
8、调小山东省————由济南市、淄博市、泰安市、莱芜市、德州市、滨州市(不含沾化县和无棣县)、聊城市、台前县、范县、曲阜市、兖州市、邹城市、汶上县、泗水县、梁山县、鄄城县、郓城县合并组成;省会是济南市。
9、设立胶东省————由青岛市、潍坊市、烟台市、威海市、东营市、沾化县、无棣县合并组成。省会是青岛市。
10、设立平原省———由邯郸市、邢台市(不含宁晋县和新河县)、安阳市、鹤壁市、濮阳市区、濮阳县、南乐县、清丰县、合并组成;省会是邯郸市。
11、设立阴山省———由呼和浩特市、包头市、乌兰察布盟、锡林郭勒盟、巴彦淖尔盟、鄂尔多斯市区、准格尔旗、伊金霍洛旗、杭锦旗、达拉特旗、张家口市、天镇县、阳高县合并组成;省会呼和浩特市。
12、调小山西省———以现辖区为主(不含天镇县、阳高县)。省会太原市。
二、调整上海直辖市————将嵊泗并入上海。同时调整周边行政区:
1、设立沂淮省————由连云港市、宿迁市、临沂市、日照市、新沂市合并组成;省会是连云港市。
2、设立江北省————由南通市、泰州市、盐城市、淮安市、高邮市、宝应县、天长市合并组成;省会是海安县。
3、调小江苏省————由南京市、苏州市、无锡市、常州市、镇江市、扬州市区、仪征市、江都市、滁州市区、来安县、全椒县、和县、马鞍山市合并组成;省会是南京市
4、调小浙江省————由杭州市、宁波市、嘉兴市、湖州市、绍兴市、舟山市区、岱山县合并组成;省会是杭州市。
5、设立浙南省————由温州市、台州市、金华市、衢州市、丽水市合并组成;省会是温州市。
三、设立广州直辖市——将佛山市(不含高明区)、清远市区、清新县、英德市、佛冈县并入广州。同时调整周边行政区:
1、设立岭南省————由惠州市、深圳市、东莞市、汕尾市、河源市、梅州市、揭西县、新丰县和翁源县合并组成;省会是惠州市。
2、设立闽南省————由厦门市、漳州市、泉州市(不含德化县)、漳平市、汕头市、潮州市、揭阳市区、普宁市、揭东县、惠来县合并组成;省会是厦门市。
3、调小福建省————由福州市、莆田市、宁德市、南平市、三明市(不含宁化县和清流县)、德化县合并组成;省会是福州市。
4、设立五岭省————由赣州市、吉安市(不含新干县和峡江县)、广昌县、龙岩市(不含漳平市)、宁化县、清流县、郴州市、炎陵县、茶陵县、韶关市(不含新丰县和翁源县)合并组成;省会是赣州市。
5、调小广东省————由珠海市、中山市、江门市、阳江市、肇庆市、云浮市、高明区合并组成;省会是珠海市。
6、设立广南省————由湛江市、茂名市、玉林市、北海市、浦北县、岑溪市合并组成;省会是湛江市。
7、调小广西区————由南宁市、防城港市、钦州市区、灵山县、贵港市区、百色市(不含西林县和隆林各族自治县)、河池市、来宾市区、合山市、忻城县、崇左市、富宁县合并组成;省会是南宁市。
8、设立广北省————由桂林市、柳州市、贺州市、梧州市区、苍梧县、藤县、蒙山县、桂平市、平南县、象州县、武宣县、金秀瑶族自治县、永州市、祁东县、连州市、阳山县、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连南瑶族自治县合并组成;省会是桂林市。
9、海南省和港澳台的行政区划不变。
四、设立武汉直辖市————将黄石市、鄂州市、咸宁市、仙桃市、天门市、潜江市、京山县、洪湖市、监利县、黄冈市区、麻城市、红安县、罗田县、浠水县、团风县、孝感市(不含大悟
县)并入武 汉 市。同时调整周边行政区:
1、调整湖北省————由宜昌市、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神农架林区、十堰市、襄樊市(不含枣阳市)、荆门市区、钟祥市、沙洋县、荆州市区、石首市、松滋市、公安县、江陵县、津市市、石门县、临澧县、澧县、奉节县、巫溪县、巫山县合并组成;省会是宜昌市。
2、设立汉淮省————由信阳市(不含固始县)、驻马店市、南阳市、漯河市、周口市(不含太康县和扶沟县)、叶县、舞钢市、随州市、枣阳市、大悟县合并组成;省会是信阳市。
3、调小河南省————由郑州市、开封市、新乡市、焦作市、济源市、洛阳市、许昌市、三门峡市、平顶山市(不含舞钢市和叶县)、太康县和扶沟县合并组成;省会是郑州市。
4、设立江淮省————由合肥市、蚌埠市、淮南市、亳州市、六安市、阜阳市、巢湖市区、含山县、庐江县、明光市、定远县、凤阳县、固始县合并组成;省会是合肥市。
5、调小安徽省————由安庆市、池州市、铜陵市、芜湖市、黄山市、宣城市、无为县、武穴市、黄梅县、英山县、蕲春县、彭泽县合并组成;省会是安庆市。
6、调小江西省————由南昌市、景德镇市、新余市、鹰潭市、宜春市、上饶市、抚州市(不含广昌县)、九江 市(不含彭泽县)、新干县、峡江县合并组成;省会是南昌市。
7、调小湖南省————由长沙市、萍乡市、湘潭市、株洲市(不含炎陵县和茶陵县)、衡阳市(不含祁东县)、岳阳市、益阳市、娄底市区、涟源市、双峰县、常德市区、桃源县、汉寿县、安乡县合并组成;省会是长沙市。
8、设立黄淮省————由徐州市(不含新沂市)、淮北市、宿州市、商丘市、枣庄市、菏泽市(不含鄄城县和郓城县)、济宁市区、嘉祥县、鱼台县、金乡县、微山县合并组成;省会是徐州市
五、调整重庆直辖市——由重庆市区(不含万州区和黔江区)、永川市、合川市、江津市、南川市、綦江县、潼南县、荣昌县、璧山县、大足县、铜梁县、垫江县、武隆县、丰都县组建重庆都。同时调整周边行政区:
1、设立湘西省———由怀化市、邵阳市、张家界市、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冷水江市、新化县、铜仁地区、锦屏县、镇远县、天柱县、剑河县、三穗县、黎平县、岑巩县、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黔江区、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合并组成;省会是怀化市。
2、设立川东省———由万州区、梁平县、开县、云阳县、忠县、城口县、石柱土家族自治县、达州市、广安市、南充市、广元市、巴中市合并组成;省会是万州区。
3、设立川南省———由宜宾市、泸州市、自贡市、内江市、乐山市、攀枝花市、凉山彝族自治州、昭通市、赤水市合并组成;省会是宜宾市。
4、调整四川省———由成都市、德阳市、绵阳市、遂宁市、资阳市、眉山市、雅安市、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组成;省会是成都市。
5、调整贵州省———由贵阳市、六盘水市、安顺市、毕节地区、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遵义市区、仁怀市、遵义县、绥阳县、桐梓县、习水县、凤冈县、正安县、余庆县、湄潭县、凯里市、施秉县、从江县、麻江县、台江县、黄平县、榕江县、雷山县、丹寨县、西林县和隆林各族自治县组成;省会是贵阳市。
6、调小云南省———由昆明市、曲靖市、玉溪市、思茅地区、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不含富宁县)、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楚雄彝族自治州组成;省会是昆明市。
7、设立云西省———由大理白族自治州、保山市、临沧地区、丽江市、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怒江僳僳族自治州、迪庆藏族自治州合并组成;省会是大理市。
8、调小陕西省———以现辖区为主(不含延安市和榆林市)。省会西安市。
9、设立陕北省———由延安市、榆林市、庆阳市、平凉市(不含静宁县和庄浪县)、乌海市、乌审旗、鄂托克旗、鄂托克前旗合并组成;省会是延安市。
10、调整甘肃省———由兰州市、金昌市、白银市、天水市、嘉峪关市、武威市、张掖市、酒泉市、定西地区、陇南地区、甘南藏族自治州、临夏回族自治州、静宁县、庄浪县、阿拉善盟组成;省会是兰州市。
1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青海省的行政区划可暂且不变。
直辖市,具有协调周边省市的权力,但没有直接管理权,这与以前的大区设置不同。
中国行政区划改革势在必行(综述)。
由于,中国在2010年以后才能实现政府主导的市场经济(现在是不完全的市场经济),并将延续相当长时期(日韩现在仍是政府主导的市场经济),中国至少应在2030年以后才能真正实现市场主导的市场经济。
因此,中国城镇体系的构建主要靠政府的推动。
目前,世界经济总值的3-5%可产生一个世界城市,根据中国的国情,中国应打造以北京、上海、广州、武汉、重庆五大世界城市为中心的城镇体系。
其中北京。上海和广州将在2030年左右建成世界城市,武汉和重庆可在2050年左右建成世界城市。
由于人口在200万以上的城市才能有合理的财政支撑,所以中国省级行政区的合理规模应为2-4万人口(既能有合理的财政支撑又可以现实三级行政)。
为此,应将中国划分为六十个左右的省级行政区。
省级行政区的管理为:省级政府——各市县(县级)——各区镇(以后也要撤掉)。
省区划小后,撤销地级政府,乡级办事机构(撤销乡政府)由县级派驻,全国实行中央—省级—县级三级行政(早期加乡政府为四级),从而真正实现小政府、大社会。
中国行政区划改革的原则为:
强中心(强化北京、上海、广州、武汉、重庆五大中心都市),小周边(划小中心都市周边的省区)。
行政区改革的步骤是:先易后难,先规划布局后逐步调整,先省内后省间,由下而上,由实而虚。
小省不仅有利于防止地方势力过大,有利于维护中央权威和祖国统一;
而且有利于最终实现中央—省级—县级三级行政(早期加乡政府为四级),从而真正实现小政府、大社会。
全国实行中央—省级—县级三级行政(早期加乡政府为四级),从而真正实现小政府、大社会。这是精简机构的必要措施,取消瓶径便于管理和发展,杜绝资源的浪费。
这有利于中国形成合理的城市体系和行政扁平化:
世界城市(五大中心城市)——国际化大城市(各省会城市)——全国性中小城市(各县市区)。
第四篇:中国行政区划改革51省方案
中国行政区划改革调整实施方案
为了促进区域发展,对面积过大、人口过多或人口过少的省份,将进行区划改革,增加中央直辖市、省份数量,调整地区局部资源分布不平衡,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结合国情需要考虑,将现有行政资源划分从原有34个省级行政区,增设17个省级行政区,使我国的省级行政区总数达到51个。包括:2个行政院、8个直辖市、3个特别行政区、7个自治区、31个省。
行政院:虚职;等同于直辖市,建立在直辖市的基础上的行政单位,不赋予经济改革职能,主要是为了分担首都的部分职能,促进国家政企分家,政法分担,释放首都压力。
首都行政院:设北京市,中国首都。
西安行政院,设长安市(西安更名为长安),释放首都的压力,同时也能带动中西部的交通、经济等的发展。
一、考虑地区经济发展重心,增加直辖市的数量
中国现有的行政区域划分分为华北、东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西北7个大区。且只有华北、华东、西南设置了直辖市: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4个。为平衡地区经济发展,增加地区直辖市,原有直辖市的地区不再增设。将按照在经济总量在全国靠前、中心城区规模及人口总量大于200万的城市(西北人口稀少,地域辽阔,条件可适当降低),交通发达,区位优越、经济辐射强等各方面标准靠前的重点城市升格为直辖市。那么这样的城市有: 华北地区:
北京市:下放在京所有中央企业及相关部门机构到西安,让政企分家。成立中国政务管理中心。天津市:已是直辖市 东北地区:
大连市:拥有海港资源,东北亚重要出海口,人口规模相当,经济实力强,无分省负担,适合升格为直辖市。华东地区:
上海市:已是直辖市 华中地区: 武汉市:中部地区首强,已经是传统的中部中心城市,且也做过直辖市,经济规模大,辐射及带动力强度大。区位优势好,适合升格为直辖市,但是需要处理好直辖后与新湖北省的资源分配,以及新湖北经济实力弱和缺乏发展带动力的瓶颈。华南地区:
广州市:国家中心城市,华南地区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肩负华南地区的发展带动重任。与香港错位发展,发挥内向型经济带动优势。
深圳市:国家经济特区,华南经济中心,是国家经济改革创新城市,本身具备直辖市的功能,其城市及各领域的发展规模巨大,升格为直辖市,触进地区长期繁荣稳定,应做好与广州、香港的错位发展,避免同质化。西南地区:
重庆市:已是直辖市 西北地区:
西安市:成立中国企业事务管理中心,管理中国企业的各项事务;西部大开发管理办公室;全国防沙治沙综合办公室。
兰州市:作为西北地区的重点城市。区位优势好,周边人口分布密度大,且处在西宁、银川、张掖、天水等城市的几何中心,升格为直辖市后可使周边的青海省、宁夏自治区、老甘肃等河西地区得到促进发展。主要要做好行政划分及省资源的合理分配。
二、最小化影响原省稳定,尊重地域文化、尽量减少原有行政管理体制的拆分
1、针对新增直辖市的地区省份进行分省省会设置: 东北地区:
大连直辖,辽宁省会不变。华南地区:
广州直辖,在粤东客家之地,广州以东地区新置新广东省,省会河源。河源:2000年客家古邑,古循州府所在地,处客家四州之中地区,距离广州、香港均200多公里,京九铁路线节点城市,是华东地区通往珠三角的必经之地。华中地区: 武汉直辖,在武汉与重庆之间置新湖北省,省会宜昌。
宜昌:湖北为荆楚文化的发祥地,诞生了屈原等楚文化的杰出代表。拥有众多国家资源,坐拥长江黄金水道,自从三峡大坝的建设,宜昌的经济地位、城市知名度日渐上升,沪汉渝高速、沪汉蓉高速的贯通,使之成为上控巴蜀、下引荆襄的区域节点城市。经济也是在省内仅次于武汉的城市。划省可将湖南澧水流域划入组建新湖北省。历史上属于荆湖北路。(详见具体划分)西北地区:
兰州直辖,在河西走廊置新甘肃省,省会张掖。
张掖:居河西走廊中心地带,别称甘州,甘肃省名的甘就源于此(肃源于现酒泉,古称肃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古丝绸之路的节点城市。河西走廊的人口大市。
西安直辖,在陕北地区置陕北省,省会延安。
延安:地处黄土高原,中国革命圣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是陕北地区的中心城市,纳入庆阳地区共同组建陕北省。西安、兰州之间置陇西省,省会天水。
天水:西兰两市间距约700公里,适合置省,且此地区为陇西地,天水为西、兰之正中,天水是秦州府第,历史文化名城,华夏文明的发祥地,陇西地区的中心城市,国务院已批准设立天水--宝鸡新特区。
2、将人口分布密集、且两省省会城市间距较远、或几省交界的地区,将地处中间地带的区域中心城市设为省会:
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海地区置淮海省,省会徐州。
徐州:古九州之一,地处京沪高铁与亚欧大陆桥交汇点,东临黄海,西达中原,淮海经济区的首强中心城市,中国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且又是四省交界,行政区划上急需调整的地区。
在广州、南宁中间的地区置省级行政区,省会梧州。以广西之名置广西省。
梧州:距离广州约300公里、距离南宁约400公里,周边人口分布密度是岭南地区最大的地方之一,地处广州通往贵阳、重庆、成都的必经之路,是珠三角向西南地区产业转移的桥头堡,且通过划省后,吸纳广东人口多的西部沿海地区,减少广东人口管理的数量。利用距离广州近的优势,共同参与及改变珠三角的规划格局,同时作为国家一级行政资源的新省份,使岭南地区又多了一个沿海省份,利用沿海港口资源,重新规划布局沿海,促进和带动全省经济发展。在巴蜀地区的川东地区置巴川省,省会达州。
达州:地处四川盆地边缘地带,是武汉、成都与重庆、西安的十字交汇点上,距离重庆230公里,远离成都行政中心,周边人口密度大,划入重庆市区以东的三峡库区和黔江地区,涪陵地区等老四川专属地区,为重庆减负。利用省会资源,参与重庆、成都、西安等城市之间的协作,努力打造新的西部地区支点。借助长江三峡库区资源及长江港口码头,发展沿江经济区,带动巴川经济。在彩云之北、玉带金沙之地区置金沙省,省会西昌。
西昌:西南昌盛之城,中国航天城,成昆铁路中心节点城市,距离成都约500公里,昆明约500公里,重庆约500公里。通过昭通经西昌至丽江的铁路(在建)建成后,丽江到重庆、成都等城市的距离大大缩短,西昌成为重庆、丽江与成都、昆明的黄金十字点上,区位优势将会大大提升,可惠及周边人口总量达到2500万左右。新省由云南和四川交界处的广大地区分析组成。
在北京与沈阳的中间地带,靠近京师的地区恢复热河省,省会承德。
承德: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是京师的避暑圣地,是原来的热河省省会。地处北京与沈阳的中间地带,距离北京约230公里,距离沈阳约600公里,且又距离行政中心太远,行政上虽是属于河北省,但是由于北京、天津的原因,且其在很多方面上不受省会影响,集合以承德为地理中心的周边地区,或参照原热河省的行政组建新的热河省。
在长沙与贵阳的中间地带,湘江以西置湘西省,省会怀化。
怀化:自古就有“黔滇门户”、“全楚咽喉”之称,是东中部地区通向大西南的桥头堡和国内重要交通枢纽城市。湘黔铁路、枝柳铁路、渝怀铁路等国家主干铁路线在此交汇,是湘、黔的区域中心城市。居长沙、贵阳之中间,距离各约450公里,远离行政中心,是行政急待调整的地区。
3、由于所在省因人口特多,或者省域面积特大的省区,直接可主导本省区对拆而成立的省份。
中原之豫州,天下之正中。桐柏淮阳之地置桐淮省,省会驻马店。因河南省人口过亿,直接按照人口对半的原则进行拆省,以伏牛山山脉、311国道的周边城市为线。
驻马店:别称天中,建议更名天中,得名于驻马店地处天下之正中,人口稠密大,周边城市都是人口大市,是中国人口最密集的地区之一,北上郑州200公里,南下武汉300公里,居武汉与郑州的中间,京广高铁从这里疾驰而过,如果国家要立项沪陕高铁的话,完全可以从驻马店经过。那么对新省经济的带动是不可估量的。蓝色的海洋,激情的青岛。在山东半岛置胶东省,省会青岛。
青岛:一个地区经济的中心,一个与省会并驾齐驱且远离行政中心的城市,作为新设的地区省会城市,名至实归。
在赤峰与锡林浩特分界线上将内蒙古行政区一分为二,东部置兴安自治区,区府乌兰浩特。
乌兰浩特:旧时的兴安省省会,因内蒙古自治区面积过大,东部距离首府太远,内蒙东部人口较多,考虑旧时在乌兰浩特设过兴安省,且恢复兴安之名,设立兴安自治区。
一个是北疆,一个是南疆,在南疆地区置昆仑维吾尔自治区,区府喀什。喀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新的经济特区,因新疆国土面积过大,远离行政中心,将其行政一分为二.。
以南宁为区府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更名为桂西壮族自治区。辖区范围与原来设立的桂西自治区大致相同,主要是壮族人口分布密集的地区。
三、区域行政、各省市区行政区划具体的设置与安排
①行政院,直辖市与地区中心省,经济省,自治区,行政省: 行政院:2个行政中心
首都行政院(北京市):中国首都
西安行政院(长安市):分管中央事务处理
华北行政区:8个一级行政区
2个直辖市:北京市(京)010,天津市(津)022 2个经济省:胶东省(胶)0671,山东省(鲁)0531 3个行政省:河北省(冀)0311,山西省(晋)0351,热河省(热)0301 1个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蒙)0471 东北行政区:5个一级行政区 1个直辖市:大连市(连)040 1个中心省:辽宁省(辽)024 2个行政省:吉林省(吉)0431,黑龙江省(黑)0451 1个自治区:兴安自治区(兴)0491
华东行政区:5个一级行政区 1个直辖市:上海市(沪)021 1个中心省:江苏省(苏)025 1个经济省:浙江省(浙)0571 2个行政省:淮海省(徐)0651,安徽省(皖)0551
华南行政区:7个一级行政区
2个直辖市:广州市(粤)020,深圳市(深)050 1个经济省:福建省(闽)0591 3个行政省:广东省(潮)0751,广西省(桂)0761,海南省(琼)0898 1个自治区:桂西自治区(柳)0771
华中行政区:7个一级行政区 1个直辖市:武汉市(鄂)027 2个经济省:河南省(汴)0371,湖南省(湘)0731 4个行政省:湖北省(荆)0711,江西省(鄱)0791,桐淮省(豫)0631,湘西省(沅)0701 西南行政区:7个一级行政区 1个直辖市:重庆市(渝)023 1个中心省:四川省(川)028 4个行政省:巴川省(巴)0831,云南省(云)0871,贵州省(贵)0851,金沙省(泸)0801 1个自治区:西藏自治区(藏)0891
西北行政区:9个一级行政区
2个直辖市:长安市(长)029,兰州市(兰)030 4个行政省:陇西省(陇)0911,陕北省(陕)0931,青海省(青)0971,甘肃省(甘)0961 3个自治区:昆仑自治区(喀)0901,新疆自治区(新)0991,宁夏自治区(宁)0951
特别行政区:
3个特别行政区:台湾(台),香港(港),澳门(澳)
②具体行政划分步骤如下: 直辖市部分: 中国行政中心
1.首都行政院(北京市):将大厂回族县,三河市,香河县,张家口市(不含康保县),蓟县划入组建首都行政院,首府北京,面积约5.3万平方千米,户籍人口约1700万,常住人口约2400万。行政分管中心
2.西安行政院(长安市):由西安、咸阳、铜川、渭南、商洛、宁陕县合并组建西安行政院,首府长安,面积约5.96万平方公里,户籍人口约2250万。华北行政区
3.天津市:蓟县划出,其它行政不变,面积约1.03万平方千米,户籍人口约900万。常住人口约1200万。东北行政区
4.大连市:由原来大连市行政区划组成,成立大连直辖市,面积约1.33万平方千米,户籍人口约630万。华东行政区
5.上海市:将启东市(江苏),嵊泗县(浙江)划入组建新上海市,面积约7700平方千米,户籍人口约1600万,常住人口约2300万。华中行政区
6.武汉市:由现武汉(含簰洲湾镇、闵集乡)、鄂州、黄冈(不含黄梅、武穴)、黄石(不含阳新县)4市合并成为武汉直辖市。面积约2.3万平方千米,户籍人口约1700万。华南行政区
7.广州市:较原来的多,具体是合并原广州、佛山(不含高明区)、中山、珠海等组建广州直辖市。面积约1.4 万平方千米,户籍人口约1300万。
8.深圳市:由原深圳市、东莞市合并组建深圳直辖市。面积约4500平方公里,户籍人口约400万。常住人口约1500万。西南行政区
9.重庆市:划出含长寿县,武隆县和涪陵区及以东的部分,其它行政不变。面积约2.23万平方千米,户籍人口约1600万。(也就是比直辖前的重庆市少长寿县)西北行政区
10.兰州市:由现兰州、白银(不含会宁县)、临洮县、永靖县合并组建兰州直辖市。面积约3.26万平方千米,户籍人口约520万。
行政省部分 华北行政区:
11.河北省:较原来的行政辖区少,具体是将张家口市,廊坊市,承德市,唐山市,秦皇岛市、三河(县)市、大厂县、香河县等从原来的行政区划出,余下的地区成立新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市,人口约5100万,面积约8万k㎡。12.热河省:是属华北区的一个行政省,由承德市,唐山市,秦皇岛市,赤峰市区,宁城县,喀啦沁旗自治县,建平县,凌源市,建昌县,绥中县,喀啦沁左翼自治县等合并成立热河省,省会承德市,人口约1900万。13.山西省:行政不变,人口约3300万,面积约15.7万k㎡。
14.胶东省:由青岛市,烟台市,威海市,日照市,潍坊市等组成,省会青岛市.人口约3000万。
15.山东省:较原来的行政辖区少,具体是划出青岛市,烟台市,威海市,日照市,潍坊市,菏泽市,金乡县,鱼台县,微山湖县,枣庄市,临沂市(不含平邑县,蒙阴县,沂水县,沂南县4县),划入台前县,范县,合并成立新山东省,省会济南市,人口约4600万。
16.内蒙古自治区:较原来的行政辖区少,具体是将西部的阿拉善州划出,以赤峰为界(含赤峰)的东部整体划出,将康保县划入,成立新内蒙古自治区,区府呼和浩特,人口约1400万。东北行政区:
17.辽宁省:较原来的行政辖区少,具体是将建平县,凌源市,建昌县,绥中县,喀啦沁左翼自治县,大连市等从原来行政区划出,其他不变,省会沈阳,人口约3500万,面积约12万k㎡
18.吉林省:较原来的行政辖区少,具体是将白城市从原来的行政区中划出,其他不变,省会长春,人口约2600万,面积约16.5万k㎡。
19.黑龙江省:较原来的行政辖区少,具体是将兴安地区从原行政区划出,其余不变,省会哈尔滨,人口约3700万,面积约36万k㎡。
20.兴安自治区:黑龙江省的兴安地区和吉林省的白城市划入和原内蒙古自治区划出的东部地区(不含赤峰市区,宁城县,喀啦沁旗自治县)组合成立兴安自治区,区府设在乌兰浩特,人口约1250万。华东行政区:
21.江苏省:较原来的行政辖区少,具体是将徐州市,宿迁市,连云港市,启东(县)市,盱眙县划出,另将原安徽的天长划入成立新的江苏省,省会南京市,人口约5500万。面积约7.5万平方公里。
22.浙江省:较原来的行政辖区少,具体是将嵊泗县划出,其他不变,省会杭州,人口约4600万。面积约9.5万k㎡。
23.淮海省:由徐州市,宿迁市,连云港市,淮北市,宿州市,菏泽市,金乡县,鱼台县,微山县,枣庄市,临沂市(不含平邑县,蒙阴县,沂水县,沂南县),商丘市等一同合并成立淮海省,省会徐州,总人口约5600万。面积约8.3万平方公里。
24.安徽省:较原来的行政辖区少,具体是将淮北市,宿州市,亳州市(不含蒙城县),阜阳市(不含颍上县),天长(县)市,宿松县,东至县的部分乡镇划出,划入盱眙县,合并成立新的安徽省,省会合肥,人口约4700万。华中行政区:
25.河南省:由原郑州市,洛阳市,开封市,三门峡市,安阳市,鹤壁市,新乡市,济源市,焦作市,濮阳市(不含台前县、范县),许昌市,平顶山市(不含舞钢)等组成河阳省,省会郑州市。人口约5100万。面积约7.8万平方公里。26.桐淮省:由驻马店市,南阳市,信阳市,漯河市,周口市,舞钢县,阜阳市(不含颍上县),亳州(不含蒙城县)等组成桐淮省,省会驻马店市,人口约5500万。面积约9万平方公里。
27.湖南省:较原来的行政辖区少,具体是先将张家界市,龙山县,石门县,澧县,临澧县,津市市,南县,华容县,安乡县划与新湖北省;将道县,江永县,江华自治县划与广西省;将怀化市,湘西州(不含龙山县),隆回县,洞口县,新宁县,绥宁县,城步苗族自治县,武冈(县)市等划与湘西省,划入咸宁市(不含簰洲湾镇),其他行政不变,省会长沙,人口约4900万,面积约13万多k㎡。28.湖北省: 由宜昌市,荆州市,襄阳市,孝感市(不含闵集乡),十堰市,神龙架林区,恩施州,荆门市,随州市,天门市,仙桃市,潜江市同张家界市,龙山县,石门县,澧县,临澧县,津市市,南县,华容县,安乡县,白河县等合并成立新的湖北省,省会设宜昌市,人口约4600万,面积约17万k㎡。29.湘西省:由怀化市,湘西州(不含龙山县),酉阳县,秀山自治县,隆回县,洞口县,新宁县,绥宁县,城步苗族自治县,武冈(县)市,铜仁地区,从江县,榕江县,黎平县,锦屏县,天柱县,三穗县,镇远县,岑巩县等合并组建湘西省,省会怀化,人口约2000万。
30.江西省:划出赣州市(不含宁都县、兴国县、石城县),划入阳新县,武穴市,黄梅县,宿松县及东至县的部分乡镇,其它行政不变,省会南昌,人口约4100万,面积约15万k㎡。华南行政区:
31.广东省:具体是由河源市,惠州市,潮州市,汕头市,揭阳市,汕尾市,梅州市,韶关市,清远市(不含阳山县、连南自治县、连山自治县、连州市),赣州市(不含宁都县、兴国县、石城县)等组建新广东省,省会河源。人口约4100万。面积约12万平方公里。32.广西省:将广西自治区改为广西省,集原广西的梧州市,桂林市,贺州市,玉林市,桂平(县)市,平南县/原广东的湛江市,茂名市,云浮市,阳江市,肇庆市,江门市,高明区,阳山县,连南自治县,连山自治县,连州(县)市/原湖南的道县,江永县,江华自治县等合并组建,省会设梧州市。人口约5100万,面积约16万平方公里。
33.桂西壮族自治区:具体将南宁市,柳州市,来宾市,贵港市(不含桂平平南县),钦州市,北海市,崇左市,百色市,河池市,防城港市等合并组建,区府设南宁,人口约3300万。
34.福建省:行政不变:省会福州,人口约3300万。35.海南省:行政不变:省会海口,人口约860万。西南行政区:
36.四川省:较原来的行政辖区少,具体是先将凉山州,宜宾市,泸州市,攀枝花市,马边自治县,蛾边自治县,沐川县达州市、广元市、南充市、广安市、巴中市石渠县从原来辖区划出,其他行政辖区不变,省会成都,人口约4600万。
37.巴川省:由原四川的达州市、广元市、南充市、广安市、巴中市和原重庆的涪陵地区,万县地区,黔江地区(不含酉阳县、秀山自治县),长寿县,原陕西的镇巴县,安康市(不含宁陕县、白河县)等合并组建,省会设达州,人口约4400万,面积约15万平方公里。
38.金沙省:由原四川的凉山州,宜宾市,泸州市,攀枝花市,马边自治县,蛾边自治县,沐川县和原云南的迪庆州,怒江州,丽江市,昭通市合并成立,省会设西昌,人口约2300万。
39.贵州省:划出铜仁地区,从江县,榕江县,黎平县,锦屏县,天柱县,三穗县,镇远县,岑巩县等,其它行政不变,省会贵阳,人口约3300万。40.云南省:较原来的行政辖区少,具体是将迪庆州,怒江州,丽江市,昭通市从原来的辖区划出,其余的行政不变,省会昆明,人口约3600万。41.西藏自治区:行政不变:区府拉萨,人口约300万。西北行政区:
42.陇西省:将玛曲县划与青海省,含天水市,平凉市,定西市(不含临洮县),甘南州,陇南市,宝鸡市,汉中市(不含镇巴县),会宁县,临夏州(不含永靖县)等合并组成陇西省,省会天水,人口约2100万。
43.甘肃省:含张掖市,嘉峪关市,酒泉市,阿拉善州,武威市,金昌市,省会张掖,总人口约500万。44.陕北省:由延安市,榆林市和原甘肃的庆阳市组成,省会设在延安,人口约800万。
45.宁夏自治区:行政不变:区府银川,人口约600万。
46.青海省:较原来的行政辖区大,在原来省辖区上,划入玛曲自治县与玛沁州石渠县划入玉树州,其他行政不变,省会西宁,人口约600万。
47.昆仑维吾尔自治区:将原来的新疆自治区一分为二,南部为昆仑自治区,具体辖区为和田地区,喀什地区,阿克苏地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合并组建,区府设在喀什,人口约800万。
48.新疆自治区:由分析的北疆部分组成,区府乌鲁木齐,人口约1200万。特别行政区:
49.香港: 行政不变,人口约700万。50.澳门: 行政不变,人口约55万。51.台湾省:行政不变,人口约2300万。
四.人口资源分布情况
1.人口5000-5999万的省、直辖市、自治区: 淮海省5600万,江苏省5500万,桐淮省5500万,河南省5100万,广西省5100万,河北省5100万等6个。
2.人口4000-4999万的省、直辖市、自治区: 湖南省4900万,山东省4700万,安徽省4700万,湖北省4600万,四川省4600万,浙江省4600万,巴川省4400万,广东省4100万,江西省4100万等9个。3.人口3000-3999万的省、直辖市、自治区:
黑龙江省3700万,云南省3600万,辽宁省3500万,贵州省3300万,山西省3300万,福建省3300万,桂西壮族自治区3300万,胶东省3000万等8个。4.人口2000-2999万的省、直辖市、自治区: 吉林省2600万,台湾省2300万,金沙省2300万,长安市2250万,陇西省2100万,湘西省2000万等6个。5.人口1000-1999万的省、直辖市、自治区: 热河省1900万,北京市1700万,武汉市1700万,上海市1600万,重庆市1600万,内蒙古自治区1400万,广州市1300万,兴安自治区1250万,新疆自治区1200万等9个。
6.人口1000万内的省、直辖市、自治区: 天津市900万,海南省860万,昆仑维吾尔自治区800万,陕北省800万, 香港特区700万,大连市630万,青海省600万,宁夏自治区600万,兰州市520万,甘肃省500万,深圳市400万,西藏自治区300万,澳门特区55万等13个。
五.经济布点与资源分配
1.将郑州市,连云港市,达州市,宜昌市,喀什市(特区)等5市升格为副省级城市。
郑州市:陇海动脉与京广动脉汇合处,交通发达人口密集,是中原地区中心城市。设为副省级城市有助于中原地区经济的带动。郑州、驻马店与徐州同属中原地带,打造中原最近出海口,使得中原地区拥有沿海优势。
连云港市:陇海铁路终点,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背靠中国人口分布最密集的地区,拥有优良深水港口,现为中国十大港口之一,以腹地内集装箱运输为主并承担亚欧大陆间国际集装箱水陆联运的重要中转港口城市。是中西部最经济便捷的出海口。设立副省级城市资源,使连云港市形成地区经济支点,有利于中原、淮海地区外向经济的协作与流通,从而带动和发展中原、淮海地区及周边地区。达州市:居重庆、成都、长安之中,人口多,肩负三峡移民责任,减轻重庆发展负担,将其设为副省级城市,是达州在地区协调,向心力上的支持。宜昌市:坐拥长江黄金水道和三峡大坝等国家资源,是长江上游中游的分界点,上控巴蜀,下引荆襄,也是长安未来通往长沙、广州的区域节点城市,同时也属于三峡经济开发区,设立副省级城市资源有助于增加城市的分量,更好管理和维护三峡大坝,协调区域经济发展,带动三峡地区和武陵山地区。喀什市:为国家新的经济特区,形成东有深圳,西有喀什。
2.直辖市及副省级城市资源分布: 华北行政区: 北京市,天津市,青岛市,济南市4个 东北行政区:
大连市,沈阳市,长春市,哈尔滨市4个 华东行政区:
上海市,南京市,杭州市,宁波市,连云港市5个 华中行政区:
武汉市,郑州市,宜昌市3个 华南行政区:
深圳市,广州市,厦门市3个 西南行政区:
重庆市,成都市,达州市3个 西北行政区:
长安市,兰州市,喀什市3个
以上共计10个直辖市、15个副省级城市。
3.区域经济发展板块 华北经济区:
首都行政院都市圈(北京)
以天津、济南、承德(唐山)、石家庄(沧州)为中心的环渤海经济区(涉及人口约1.36亿人);
以青岛、烟台为中心的胶东蓝色经济区 东北经济区:
以大连、沈阳为中心的连沈经济区(涉及人口约0.4亿人); 以哈尔滨、长春为中心哈长经济协作区 华东经济区:
以上海、南京、杭州、合肥为中心的长三角经济区(涉及人口约1.63亿人); 华中经济区:
以武汉、长沙、南昌、宜昌为中心的长(江)中(游)经济区(涉及人口约1.53亿人);
以郑州、驻马店、徐州(华东地区)为中心的中原经济区(涉及人口约1.62亿人); 华南经济区:
以广州、深圳、河源、梧州为中心的珠三角经济区(涉及人口约1.1亿人); 以台北、福州、厦门为中心的海峡经济区;
以南宁、梧州(湛江)、海口为中心的北部湾经济区 西南经济区:
以重庆、成都、达州、贵阳、西昌(宜宾)为中心的西南经济区(涉及人口约1.62亿人); 西北经济区:
西安行政院都市圈(长安)
以兰州、天水、西宁、张掖、银川为中心的河西经济区(涉及人口约0.33亿人); 自由贸易区:
以昆明、南宁为中心的东盟自由贸易区; 以乌鲁木齐、喀什为中心的亚欧自由贸易区;
4.重点交通规划
修建南京--驻马店--长安的城际铁路:经南京、滁州、蚌埠、淮南、阜阳、驻马店、南阳、商洛、长安等城市
修建宜昌--驻马店--徐州的城际铁路:经宜昌、荆门、随州、信阳、驻马店、周口、亳州、淮北、徐州等城市 修建长安--宜昌--长沙的城际铁路:经长安、商洛、十堰、神龙架、宜昌、澧县、常德、益阳、长沙等城市
修建郑州--延安--银川的城际铁路:经郑州、焦作、晋城、临汾、永和县、延川县、延安、靖边县、盐池县、银川等城市
修建郑州--宜昌--南宁的城际铁路:经郑州、平顶山、南阳、襄阳、荆门、宜昌、鹤峰县、张家界、湘西州、怀化、会同县、柳州、来宾、南宁等城市。修建重庆--西昌--丽江的城际铁路:经重庆、泸州、宜宾、雷波县、西昌、攀枝花、丽江等城市
修建喀什--锡铁山镇--瓜州的城际铁路:经喀什、和田、若羌县、锡铁山镇、敦煌、瓜州等城市
修建兰州--延安--太原的城际铁路:经兰州、定西、固原、平凉、庆阳、甘泉县、延安、绥德县、吕梁、平遥县、晋中、太原等城市
修建乌鲁木齐--玉树--昆明的城际铁路:经乌鲁木齐、若羌县、锡铁山镇、格尔木、玉树、康定、西昌、攀枝花、楚雄、昆明等城市
5.直辖市对口帮扶政策
对行政区划面积大、人口稀少的省、自治区实施对口帮扶政策,9个直辖市对口帮扶的省区,总面积占中国国土面积的500万平方公里以上,人口总数却不足8000万。且都是自治区和经济欠发展地区。北京市------内蒙古自治区 上海市------新疆自治区 天津市------宁夏自治区 大连市------兴安自治区 深圳市------昆仑自治区 重庆市------西藏自治区 广州市------甘肃省,兰州市 武汉市------青海省 长安市------陕北省
六.综合点评:
1.设立西安行政院,转移在京所有国家企业总部及机构,达到国家政企分开,分担北京缺水、人口膨胀、交通拥堵等的压力。发展西安大都市,吸引东部中部周边稠密的人口转移到西部。同时在北京设立首都行政院,着力发展北京以政治、民生、文化交流等为形象的世界级城市。
2.将中国治沙防旱、西部开发、国家企业事务等权力下放西安行政院,在长安成立中国企业事务管理中心、中国治沙防沙综合办公室、西部大开发管理办公室。
3.尽最大限度不拆散原有行政基础,有5个省级行政未变动
如:福建、山西、宁夏、西藏、海南 有3个省级行政极少变动 如:浙江、青海、黑龙江
有5个省级行政是新行政中心都是远离原行政中心的或人口稠密的地区: 如:淮海省、桐淮省、广西省、胶东省、金沙省、湘西省 有为了方便地区的省级行政
如:新甘肃省、热河省、昆仑维吾尔自治区、兴安自治区、陕北省 有为了平衡地区发展的节点省份
如:新湖北省、巴川省、陇西省、新广东省
将原广西自治区的西中南部分恢复设立桂西壮族自治区,将广西自治区更改为广西省
beamlake张映轩
第五篇:中国行政区划
第二节 中国的行政区划 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由“历史上的行政区划”和“现行行政区划”两部分内容组成。其中,省级行政区是我国行政管理的基本单位,对社会、经济活动、交往有重要影响,是中学生未来工作和生活所必须具备的知识,也是今后学习地理知识的基础。因此,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和位置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本节教材内容虽然比较单一,但涉及的地名众多,而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边界形态又各不相同,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也错综复杂。这是本节课的难点。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须反复运用地图,读图、拼图、填图,使学生形成我国政区分布的空间观念,“孩子们的工作就是游戏。孩子们从他们所做的每一件事情中获得学习”(《学习的革命》),让学生在游戏中获得新知,通过做游戏使学生熟记各省的名称及其位置。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明白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位置、简称及省府所在地。通过讲述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大快人心等事实,向学生表明:维护祖国统一,领土完整,维护民族利益,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培养学生关心祖国,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本节识记的知识有: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行政中心和位置。
理解的知识有:三级行政区的划分,特别行政区的设立。能力培养有:教会学生掌握和运用中国政区图是本节能力培养的主线。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运用材料,了解历史上的行政区划。
2、结合地图,通过活动和竞赛,让学生了解我国现行的三级行政区划,记住全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行政中心和位置。
3、了解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知识内容。
4、培养阅读并使用中国行政地图的能力和学生的地理记忆能力,能在中国行政地图上填注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地图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比较、探究,获取新知。同时,培养学生读图、拼图、填图、分析、归纳的综合能力。
2、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和体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拓学生思维。
3、教学过程贯穿师生互动为主的原则,利于学生认知规律的形成。
4、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贯穿直观性教学原则。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节有关内容(如台湾是我国一个省;香港和澳门已回归祖国;北京是我国的首都等),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三】教学重点: 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及分布。【四】教学难点:
识记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及省府所在地在地图上的位置。
【五】教学准备:
1、课前学生了解自己户口所在地,有关香港、澳门、台湾的历史,做一幅中国政区拼图版并熟悉中国政区图的形状和方位。
2、多媒体(辅助教学)、投影仪、投影片、用吹塑纸制成的中国政区演示拼图等等。【六】教学安排:
二节课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复习提问】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国的疆域,请问我国在世界上的位置是什么呢?我国的范围又有多大呢?(学生回答)【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明确了我国的位置和范围,了解到我国是一个疆域十分辽阔的国家。为了便于国家对各地进行行政管理和领导,利于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我们要进行行政区的划分。这就是本节课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中国的行政区划 【板书】 第二节 中国的行政区划
【讲解】 什么是行政区划呢?我们先来举个例子,比如说,我要在学校里找一位同学,你会告诉我他在某年级某班,甚至明确到第几小组第几个,之所以这样分是为了学校方便管理。一个国家也是如此,为了便于管理,也会将国土分为若干个地区,并设立若干个级别,这就是行政区。我们先来了解我国历史上的行政区划:
【板书】
一、历史上的行政区划 【组织学生阅读】
让学生阅读(“省”与“县”的由来)这一段话,然后叫一位同学起来说说他的由来。【老师提问】
我国历史上的行政区划,对我国现行的行政区划有何影响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我国的现行行政区划: 【板书】
二、现行行政区划 【板书】
1、三级行政区划: 【启发引导】
请同学们看教科书第6页,填写自己的户口所在地。按照以下格式填写。(找几位学生将填写的结果念给全班同学听)【出示投影片】 我国区域 分为 三级行政区 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县级市)镇(乡)写出自己户口所在地: 【总结归纳】
我国采用的是省、县、镇三级行政区划,就像我们学校的年级、班级、小组一样。上一级区划包含若干个下一级区划。直辖市和较大的市分为区、县。我国行政区的划分,有些地方比较复杂,在填写自己的户口所在地时,要从当地的实际出发,例如:家住大城市的就没有县、镇两级,而是区、街道;在有自治州的地方,行政区划是四级,即省(自治区)、自治州、县(自治县、县级市)、镇(乡、民族乡);在市管理县的地方,行政区划也是四级,即省(自治区)、市、县、镇(乡)。除此以外,国家根据特殊需要,还可以设立特别行政区。【板书】
2、特别行政区的设立: 【教师提问】
同学们知道我国政府何时收回了香港和澳门的吗?(学生回答)【教师讲解】
遵照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1997年7月1日,我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并设立澳门特别行政区。【转折过渡】
行政区划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都会应用到,更是我们学习中国地理的基础。在三级行政区划中,最重要的是省一级的行政区,在今后的学习中经常用到。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和位置: 【板书】 3、34个省级行政单位: 【拼图讲解】
教师按照课本第7页的顺序,用吹塑纸制成的中国政区演示拼图,完成中国政区图。(学生在教师拼出某个省的同时,在课本的“中国行政区简图”上找出这个省的名称及位置)【组织拼图游戏】
学生在课前按教师所布置的作业做一幅中国政区拼图版,并熟悉各省级行政区的形状和方位,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做拼图游戏,使学生能够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完成中国政区图的拼图游戏,然后进行评比以鼓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按所用时间的多少及正确率评出优胜者。(全班分六小组,每小组八位同学)【教师提问】
你认为我国的省级行政单位可分为几种呢?每一种的数量是多少呢?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
我国共有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总计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北京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教师提问】 同学们能不能想办法来记住这些名称呢?(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
中国省级行政区顺口溜:
两湖两广两河山,四市四江福吉安;
云贵川内青藏新,陕甘两宁加海南;
港澳是我好河山,台归之日盼团圆。A、对照中国政区图,找出中国的34个省级行政单位
B、按照地理方位,熟悉34个省级行政区的位置及行政中心名称。【转折过渡】
下面我们就通过一组竞赛游戏来记住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和位置,先给同学们几分钟的时间来熟悉这些省区。(可以围绕着这几个区域去记①东北三省 ②北部边疆 ③西北地区 ④黄河中下游 ⑤长江中下游大致以长江为界 ⑥南部沿海 ⑦西南地区)【组织学生竞赛】
竞赛以小组为单位计分,前四轮各小组派一名代表回答问题,答对者加十分,答错不扣分。最后一轮为抢答题,答对者加十分,答错者扣十分。最后,得分高者胜出。(用多媒体投影中国政区区划拼图版拼图游戏)⊿第一轮:教师在中国政区区划拼图游戏上,任意点键四个省区,请学生回答它们的名称。
⊿第二轮:教师任意说出四个省区的名称,请学生将相应的省区图块从政区图上取下来。
⊿第三轮:教师任意点键四个省区图块,请学生根据图块的形状和大小判断各是哪一个省区。
⊿第四轮:教师任意说出四个省区的名称,请学生将图块拖回政区图上相应的位置上。
⊿第五轮:教师利用省区的特点提问:如:与广东省相邻的有哪些省区?黄河的入海口位于哪个省区?长江发源于哪个省区?与俄罗斯相邻的省区有哪些?等等
附:①位置最东、最西、最南、最北的省区:黑龙江、新疆、海南、黑龙江
②邻国最多的省区:新疆(蒙、俄、哈、吉、塔、阿、巴、印)③相邻省区最多的省区:内蒙古(黑、吉、辽、冀、晋、陕、宁、甘)④面积最大和最小的直辖市:重庆、上海 ⑤人口最多和最少的省区:河南、西藏 ⑥人口最多和最少的直辖市:重庆、天津 ⑦人口密度最大和最小的省区:江苏、西藏 ⑧民族最多的省区:云南
⑨经济特区最多的省区:广东(深圳、珠海、汕头)【教师简评竞赛结果】
略。得分高者胜出。【教师总结归纳】
中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全称、简称、行政中心,位置轮廓是本章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也是进一步学习中国地理的基础。这一问题涉及的知识点很多,涉及地名很多,记忆非常困难,为此大家在学习的过程中要采取多种记忆方法来强化记忆。
比如:1)划区记忆,把34个省级行政单位划分为几个区来记忆。我们一般把它们分为七个大区。可以围绕着这七个区域去记:
⊿ ①东北三省:黑龙江、吉林、辽宁; ⊿ ②北部边疆:内蒙古自治区;
⊿ ③西北地区:陕西、甘肃、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④黄河中下游:山东对山西、河北对河南、北京对天津; ⊿ ⑤长江中下游大致以长江为界,可以有下图帮助记忆:
湖北 安徽 江苏 长江———————————— 上海
湖南 江西 浙江
⊿ ⑥南部沿海:福建对台湾、广东对海南、香港对澳门、广西壮族自治区;
⊿ ⑦西南地区:四川、重庆、云南、贵州、西藏自治区。2)分类记忆:如四个直辖市的名称、五个自治区的名称、领土四端的省区
3)按照一定的线索、方位记忆。如自北向南的临海省区、逆时针方向有陆上邻国的省区、北回归线穿过的省区、100ºE经线穿过的省区等等
4)形象记忆、歌诀记忆等等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国的行政区划,了解了中国三级行政区划的设立。重点学习了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和位置分布,希望同学们下课以后对照地图记住这些内容。
【转折过渡】
我们有的同学除了有自己的大名之外,还有一个小名。各个省区也有自己的小名,我们称为省区的简称。这是我们下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各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和行政中心。课后,你们去看一看教科书中“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表,思考这些简称是怎么得出来的,是否可以找到记忆方法呢?下节课我们一起去探究。
【八】、板书设计:
第二节 中国的行政区划
(一)历史上的行政区划:(二)现行的行政区划:
1、三级行政区划:
三级行政区: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县级市)、镇(乡)
2、特别行政区的设立:
香港:1997.7.1 澳门:1999.12.20 3、34个省级行政单位:
(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北京市是祖国的首都。)
【九】、教学后记:
本节知识容量大,识记内容较多,学生记忆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充分运用中国政区图的基础上,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教学,如通过让学生反复做读图、填图和拼图的练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演示拼图,引导学生看图、填图,使“死”图变“活”图,吸引学生的注意。感知,然后组织学生拼图竞赛,学生在游戏中获得学习,实现愉快教学。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于形成我国政区分布的空间观念有了一定的认识,了解了我国现行的三级行政区划,基本上记住了全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和位置分布。阅读和使用中国地图的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成功的方面是:在课堂插入了一些游戏活动,对于学生的兴趣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让学生知道在游戏中也可以学到知识。该堂课要记的知识点太多,所以应该反复读图、拼图、填图,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记住了这些知识点。通过这种启发式和游戏法的教学,学生的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学生也感兴趣。但对于初中地理在中学的地位,也有极小部分同学对地理的认识不够,一堂课下来很难记住。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多参入一些与学生有兴趣方面的知识以及教学方法。比如:分组讨论、做游戏、竞赛等等方面的方法,有利于学生的兴趣方面的提高。
【十】、作业:
【基础题】 填充图册
【例1】 在我国23个省中,与三个自治区接壤的是:()A、陕西省 B、四川省 C、青海省 D、甘肃省
【例2】 中国临海的省级行政单位一共有:()A、9个 B、14个 C、12个 D、13个
【分析题】 请你谈谈我国历史上的行政区划,对我国现行的行政区划有何影响? 【探究题】 转动你的大脑,结合你原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回答下列问题:
①为什么我们在香港和澳门设立特别行政区呢?
②“两湖两广两河山”是指哪几个省和自治区?这句话中的“湖”、“河”、“山”各指什么地方?
(“两湖两广两河山”是指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河南、河北、山东、山西。“湖”即洞庭湖、“河”即黄河、“山”即太行山。)【实践题】 在中国地图上,找出台湾、香港、澳门,并分别计算一下与你家乡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它们分别位于你家乡的什么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