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农村宅基地流转退出机制的十点对策建议

时间:2019-05-14 02:31: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完善农村宅基地流转退出机制的十点对策建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完善农村宅基地流转退出机制的十点对策建议》。

第一篇:完善农村宅基地流转退出机制的十点对策建议

完善农村宅基地流转退出机制的十点对策建议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改革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选择若干试点,慎重稳妥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探索农民增加财产性收入渠道”。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和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我省义乌等15个县(市、区)列入全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围绕构建“依法公平取得、节约集约使用、自愿有偿退出”的制度体系,深入开展探索实践。

最近,省政府参事室调研组围绕进一步完善农村宅基地用益物权、建立有偿退出机制,从而释放农村沉睡资产、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优化城乡土地资源配置、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这个主题,对省内外若干地方在宅基地制度改革,特别是建立完善退出流转机制方面的探索实践,进行了深入调研。

一、省内外试点地区的探索实践

调研表明,近年来,重庆、广东、江苏、四川、安徽等地相继制定了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流转的办法,以试点的方式推动宅基地制度改革。从推动力量和方式看,大致有四种:一是政府主导型,如江苏无锡的“双置换”、浙江嘉兴的“两

分两换”;二是村民自发型,如四川郫县的“五自”模式;三是企业推动型,如湖北钟祥市的宅基地置换项目;四是市场配置型,如重庆地票模式。

择要来说,这些地方的创新做法主要有:嘉兴通过“分与换”推进集中居住;义乌推进新社区集聚和探索“集地券”制度;江西余江积极探索有偿使用和退出机制;成都以统筹城乡综合改革推进农村产权流转;重庆实行地票制度,为农民自愿有偿退出宅基地开辟了制度通道。

二、创新宅基地退出机制要着力把握几个关键

1.要以赋予宅基地更多权能为基本取向。现行宅基地权能的规定,包括占有、使用、转让、出租等,但所有权能的实现都限制在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范畴内。在市场化和城市化深入发展的条件下,过度限制宅基地的流转交易范围,违背了物尽其用原则,不利于土地资源效益发挥,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民的财产权利,固化城乡二元结构。特别在经济发达地区,宅基地的保障功能有所弱化,资产功能不断凸显,隐形非法交易不同程度存在。应当顺势而为,因地制宜推进改革,最根本的是要正确处理好宅基地的福利性与财产性、保障功能与资产功能的关系,核心是赋予宅基地更多的权能,这是推进宅基地制度改革的关键。

2.要以维护和发展农民土地权益为引领。调研中了解到,农民对宅基地较为典型的诉求,主要有三:一是有一处安身

之所,希望通过改革改善生活居住条件;二是有一份稳定的财产性收入,希望通过改革将沉睡的死资产盘成活资本;三是有一本能保障权利的不动产权证,使自己的农村住房拥有完全产权,在遇到资金困难时可以随时抵押融资。开展宅基地制度改革,就是要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民土地权益为指引,保障宅基地权利,完善宅基地权能,使农民群众在这项改革中增添获得感。

3.要探索宅基地权益保障的多种实现形式。“一户一宅”的保障模式是不可持续的,要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积极推行公寓高层、联排多层、货币化安置等户有所居的多种实现形式,鼓励通过建设农民保障房等形式将农民纳入住房保障体系。要通过改革宅基地取得、权利和管理制度,实现从“一户一宅”向“户有所居”、从永久无偿向有期有偿、从无流转向有流转转变,引导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要素资源向城镇集中、产业重点向城镇集合。

4.要统筹协调农村各项综合配套改革。宅基地的流转退出与取得、有偿使用、规划管理等相互关联,与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相辅相成,与户籍制度改革、农村综合改革、新型城镇化推进互为因果,要统筹协调,总体设计,增强改革的系统性、关联性和耦合性,形成改革合力。

三、推进我省农村宅基地流转退出的对策建议

农村情况千差万别,推进宅基地制度改革,建立宅基地退出流转机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底线思维,以保障和维护农民宅基地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大胆探索,努力使宅基地总量得到有效控制,用益物权得到充分体现,市场配置得到有效运行,探索形成可复制、能推广的改革经验和模式。

一、以新型城镇化和农房集聚为抓手退出宅基地。目前许多村庄存在“低、小、散、乱、差”现状,不利于节约集约用地和农村环境改善,也是造成农村宅基地流不动、退不出和大量闲置的症结所在。要通过推进新型城镇化,发挥县城作为承载农民进城落户的主导功能,科学规划布局中心镇、中心村,积极推进农房集聚。整合农村土地整治、美丽乡村、农房改造、文化礼堂、生活污水治理等资金,加大县城、中心镇村基础设施投入和配套,引导和吸引农户向县城和中心镇村集聚,为农村分散的住房和宅基地流转、置换、退出创造条件和市场需求。

二、建立完善农村宅基地有偿退出激励机制。以农民自愿为前提,探索有偿转让、有偿调剂、有偿收回等方式,引导农村宅基地以整村或“蚂蚁搬家”等多种形式规范有序退出。各地可结合实际明确宅基地收回程序和补偿标准,对非法占用的行政强制退出、合法闲置的经济杠杆调节、自愿退出的合理补偿激励。对有退出意向但又不想彻底失去宅基地

权利的农户,可采取“留权不留地”、颁发地票期权等方式,在一定时间内保留其作为农民身份的宅基地申请权利。农民放弃宅基地后,不影响其农村集体土地承包和集体资产权益。

三、探索建立宅基地有偿使用和分配机制。通过增加宅基地保有环节的留置成本,使得持有宅基地的成本高于预期收益,促使农户自动退出宅基地。考虑到宅基地制度的福利性质,有偿使用制度的建立应当区分合法取得、面积标准等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有偿使用标准和补贴标准。发挥村集体经济组织主导和村民自治作用,在坚持“一户一宅、建新拆旧、法定面积”的前提下,鼓励探索级差排基、选位等有偿使用分配方式,有偿使用和分配所得实行专款专用。

四、推行宅基地总量控制和探索确权固化到户。针对存量宅基地面积大、利用效率低、闲置浪费严重的状况,必须引入宅基地规模总量控制的概念,根据人口转移、户籍变化、区域规划等综合因素确定总量规模。同时,借鉴农民承包地和农村集体资产确权固化的做法,可结合开展农村宅基地确权颁证,探索对宅基地固化到户,同样实行生不增、死不减,入不增、出不减,从根本上解决宅基地只增难减的矛盾。

五、积极开展农村宅基地收贮利用工作。采取政府引导、村或乡镇为实施主体,在农民自愿和按标准补偿后,收回农户的宅基地和房宅,集中起来进行储备、开发和复垦,盘活整合农村宅基地资源,促进合理有效利用。资金来源可依靠

土地结余指标收益、政府政策补贴和宅基地有偿选位收益等途径解决。市、县可探索建立农村宅基地收贮再利用专项资金,专项用于宅基地收贮再利用的启动资金、奖励、补助及复垦工程。

六、统筹宅基地与户籍制度等综合配套改革。针对实施二孩政策和户籍制度改革后新出生子女等出现的新情况,要着眼于完善城乡一体化的住房和社会保障体系,逐步限制“一户一宅”分配方式,积极推行户有所居多种实现形式,鼓励农房立改套或公寓式安置,探索宅基地换保障房、换股权、换社保等创新做法,允许符合条件的农民申请经济适用房、廉租房,使户籍制度改革与土地、住房、就业、社保、公共服务等配套联动,推动城乡二元结构逐步转向一元结构。

七、探索在县域范围内跨集体经济组织流转。现有的政策法律规定宅基地只能在本集体经济组织内流转,这种流转范围的限制阻碍了资产价值的实现。保障和维护农民宅基地权益是改革的价值取向,要在坚持处分权服从国家征收和用途管制,收益权由农民和集体均沾的原则下,进一步扩大宅基地置换、流转、转让、交易、继承、入股等权能。探索在县域范围内跨集体经济组织流转,探索符合一定条件的宅基地和农房入市交易,探索有条件的地方逐步实现农房与商品房同权同价同交税。对通过各种方式腾退的存量宅基地,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的前提下,调整为经营性建设用地,探

索在较大范围内公开入市和流转。

是否允许城里人到农村买地盖房?这是社会比较关注的敏感问题。从市场配置资源角度看,放开流转范围是有益的。反对者主要担忧逆城市化和改变土地性质。我们认为,从改革的稳妥性和有序推进考虑,现阶段不宜全面放开城里人到农村买地盖房,防止农村自己的事还没解决好,城里人又来了,造成混乱。可以改革创新和探索的路径有三条:一是对外来人可考虑采取租赁的方法;二是对户籍已在外的本籍乡贤人才愿意回乡定居和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应持允许和支持政策;三是可以考虑选择少数县(市、区)开展有条件的城里人到农村建房试点探索。

八、加快将宅基地和农房纳入不动产统一登记体系。这是完善宅基地管理、用益物权保障和产权流转交易的基础性工作。当前主要问题有两个:一是由于宅基地是没有收益的特殊物权,“证书无用”思想普遍存在,农民自身对发证的积极性不高;二是农村宅基地少批多建、违法用地、权源资料不全等历史遗留问题处置起来比较复杂。为此,要通过深化农村土地民主管理,发挥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的主体作用,结合三改一拆,区分不同情形,妥善处理好历史遗留问题,加快将宅基地和农房纳入不动产统一登记体系。

九、建立健全农村宅基地流转交易市场体系。依托现有的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或建立县级农村不动产交易中心,为

宅基地有偿退出和财产实现搭建渠道。探索建立农村宅基地和住房市场交易服务平台,推进评估中介机构建设,完善交易流通体系,逐步形成能反映用地成本、区位级差、供求关系的宅基地价格体系,建立集体与农户合理的宅基地流转收益分配机制,让农民享有更大的土地收益权利。

十、积极探索和推行货币化安置方式。在村居改造和棚户区改造中积极推行货币化补偿安置方式,通过直接货币补偿或实施“1+X”模式,即1套实物安置,其他方面实行货币化。对有资格新申请农村宅基地的农户,鼓励采取“给钱不给地”、“留权不留地”,将解决民生问题与减少农村用地规模,以及化解商品房库存有机结合起来。

第二篇:闲置农村宅基地退出调研材料

闲置农村宅基地退出调研材料

农村宅基地的退出与利用

浮山县国土资源局

随着城镇化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进程,各类非农建设都需要占地,耕地面积急骤减少。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国家的土地管理政策越来越严格,使土地供需矛盾持续突出。与此同时,大量农民从农村转入城市,从交通困难的区域涌向公路沿线,造成农村宅基地闲置。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明确规定,“农村居民一户只能有一处宅基地”,同时也对新审批的农村居民宅基地面积标准予以了界定。

面对国家对各类非农建设占地指标的严密控制,看看农村闲置宅基地的“清闲”,是那么的不合节拍。如何使农村闲置宅基地得到合理利用,已成为一个提上议事日程的问题,现就以浮山县农村宅基地利用状况为基础作一肤浅思考,供领导及同行业人士参正。

一、宅基地现状

浮山县地处临汾盆地东沿的山区,全县人口13万,据土地第二次调查结果显示,全县农村居民住宅用地面积56206.94亩,人均占地0.51亩,是国家规定村镇标准的2倍多。

(一)闲置宅基地不断增多

由于传统习惯,农村许多旧宅基地的面积普遍较大。过去每家每户普遍有车马禽畜、缸罐农具等,随着农业机械化的不断推广和普及,这种情况已成为历史,大宅基地已然是一种奢侈。除此之外,由于种种原因,致使农村宅基地闲置,亦或形成新的土地资源浪费。

1、扶贫移民搬迁。国家连续几年实施扶贫移民搬迁政策,解决贫困山区村民吃水难、走路难、就医难、上学难等实际生活困难,有计划地农民居住地进行搬迁,形成整村宅基地闲置。目前浮山县已全部搬迁的涉及6个乡(镇)15个行政村,闲置居民点面积902.9亩;部分搬迁的涉及9个乡镇42个行政村,闲置居民点面积2202.6亩;预搬迁的涉及13个行政村,与正在实施搬迁的加起来,搬迁后可形成闲置居民点面积1926.5亩。

2、地质灾害避险。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起,采矿业在县内掘起,成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支柱,但同时也导致地质灾害隐患的形成。因地质灾害避灾避险,需当地居民搬迁的涉及4个乡镇6个行政村10个自然村,原居民点占地面积453亩。目前有的村庄已搬迁,有的正在搬迁。

3、新农村建设。有一些村庄,在政府的引导下,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重新规划新村址,建设新农村,逐步撤离旧村庄,形成一个个“空心村”、沿路“线状村”,使旧村居民点渐渐闲置。

4、其它原因形成。有的农民因孩子上学、进城务工等原因,长期不回村居住,少数留守孤寡占居大片居民区,形成宅基地面积浪费。有的农民另辟新居,连农田都转包于他人,对村内住宅放弃管理,宅基闲置。对于有的山区村民,有住宅无院墙,虽不能算作超占,但已是事实上的占用,是另一种浪费现象。

(二)违法建房难制止

由于宅基审批日益规范,国家计划占地指标紧缺,一些农民等不得审批手续办下来,为了抢占地理位置,就想方设法搞违法建筑,与国土、住建等部门玩猫腻,尽管各职能部门执法人员疲于奔命,但常常也是望房兴叹。尤其是稍偏僻的地域,等巡查人员发现,违章建筑已悄然矗立。有的村庄,违法建房集中连片,形成规模。卫片执法检查,对于实际的工作,也限于事后检查,难以从源头遏制。由于是违法建设,大都没经过合理的规划,只顾先占先得,结果前扭后错,形成土地面积的浪费。

二、闲置宅基地整治历程

过去,主要从政策法规的宣传方面抓起,加强基层干部国土资源法律法规培训,不断唤起全社会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意识;坚持土地执法巡查,坚决遏制土地违法行为;开展违法违规建设建筑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查处土地违法案件,逐步规范居民宅基地占地行为。

如今,在农村居民宅基地过程中,我县对申请宅基地的条件进行严格审查,对原住宅面积已超过新批宅基地面积标准的一倍以上的,对于卖出或出租住宅后申请新批宅基地的,坚决不予办理新宅基地占用手续。对于确需办理宅基地审批手续的,首先告知并由申请人做出建设新宅基地后,及时退出原宅基地的承诺。

为限制新批办宅基地批非占耕、批甲占乙、批少占多等行为发生,浮山县实行宅基地审批“三到场”,即基层国土资源管理所批前到场审查,批后到场放线,建后到场验收。对新批建宅基地形成强大制约力,减少了占地浪费。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为进一步盘活闲置土地,去年以来,我县从实际出发,对全县闲置居民点进行调查,结合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推行,经县政府同意,编制完成了浮山县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方案,且通过省政府批准。目前已完成增减挂钩项目区实施方案与复垦设计,通过市、省专家评审。根据县、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了天坛、响水河、北王、槐埝、东张5个乡镇的7个行政村的折旧区;结合地质灾害搬迁、扶贫移民搬迁、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发展,经过组织专家和有关人员进行论证、听证,确定了安置建新区和城镇/项目建新区。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全县建设用地供需矛盾,为确保县重点工程落地、促进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培育,确保全县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保持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1、村民退出宅基地后,宅基地虽然是集体所有,但住房却是属于村民私有财产,房产不作处置,宅基地重新利用就有一定的困难。

2、村民宅基地退出后,要想重新利用,就需要整治,整治离不开投资,投资什么时候到位是摆在闲置宅基地恢复利用面前的现实问题。

3、农村宅基地的退出,一般不是统一性的,而是分村、分组、分户零星分散的退出,时间与位置不确定和不统一,使得农村闲置宅基地重新利用不容易。

四、农村宅基地退出设想

1、由专业部门根据农村山水林田路等具体地形地貌特点制定农村发展长远规划,本着节约集约用地的宗旨,明确分区(农业区、工业区、居住区等),统筹安排用地。居住区集中连片,为统一供水、供电、采暖、就学、就医等创造条件。

2、闲置宅基地的利用,由政府牵头,个人筹资(或以工代款),政府补贴,企业赞助,部门监督,统一建设。根据现实需要,因地制宜,分村制定建迁计划,逐步安排迁入新居,有序安排退出旧宅。村集体经济组织聘请资质单位对旧宅基地上的私有房产等附着物评估算价,合理补偿。旧宅由村集体统一复垦整治、管理使用。

3、征求并听取村民意见。不要求时间进度,只要求统一管理。进入新宅基由村集体设置统一条件,有序安排。

2012年9月29日

第三篇:农村宅基地有序退出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上犹县农村宅基地有序退出奖励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为提高农村宅基地使用率,促进耕地保护,推进美好乡村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完善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切实维护农民权益的通知》以及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为统领,以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为目标,以优化用地结构和节约集约用地为重点,以保护资源、保障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我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整治专项规划,通过资金投入和工程技术应用,有效解决城镇建设用地紧张和农村建设用地低效粗放利用等问题,推进我县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建设,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依法自愿原则。农村宅基地退出奖励试点应当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并且充分尊重农民意愿。

(二)合理补偿原则。退出农村宅基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县人民政府对退出人给予补助。原使用人为本村村民的,复垦后的土地优先由其承包经营。

(三)合理利用原则。退出的农村宅基地应当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农村土地整治规划,按照“宜耕则耕、宜林则林”的原则进行复垦,并优先复垦为耕地。

(四)统筹结合、突出重点的原则。应与当前的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新农村建设等工作相结合,有效整合使用各项涉农资金,项目区内工程设施应与周边的沟、渠、路相互衔接、连接畅通,便于地方百姓生产生活。退出宅基地复垦后,一律不得再新审批宅基地和房屋建设。

三、目标任务

我县农村宅基地有序退出奖励预计于2014年申请试点。项目涉及全县 个(乡)镇。建设期限为2014年 月—2016年 月,其中拆旧区完成期限为2014年 月— 2014年 月,其中:2014年 月前完成拆旧、2014年 月前完成复垦等工程建设和种植,年 月前完成验收。

四、组织领导

为加强全县农村宅基地有序退出试点工作的领导,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切实有效试点工作的开展,决定成立上犹县农村宅基地有序退出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由县政府县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县政府办、县财政局、县政府督察室、县国土资源局、县监察局、县审计局、县公安局、县司法局、县农粮局、县水利局、县环保局、县林业局、县信访局、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各乡(镇)等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负责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重大情况和难点问题,制定试点工作相关政策。领导小组下设督察组和办公室:督察组设在县政府督察室,县政府督察室主任兼任组长,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指定一名副职领导为成员,负责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监督、检查和进度通报;办公室设在 县国土资源局,县国土资源局局长兼任主任,具体负责农村宅基地有序退出奖励试点项目的日常工作。

各乡(镇)政府应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做好政策宣传、矛盾协调、纠纷处理等工作,负责退出宅基地上各类建筑物、构筑物、果树等地上物的拆迁补偿和需要安置人员的安置等工作,负责复垦前土地权属登记、复垦后土地的分配发包,负责落实耕种主体、耕种以及后期管护等工作,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和验收。县国土资源局、县农粮局、县水利局等部门做好技术指导和监管工作。

五、资金保障

本试点项目预计总投资约 万元,涉及宅基地退出搬迁补偿安置和复垦等实施资金、安置补助费、管理经费、成果编制费等资金,由县财政局筹集投资,按照“专户管理、专人管理、专款专用、封闭运行”严格执行。

(一)实施资金。县财政按验收批复的退出宅基地规模面积以 元/M标准包干。

1、退出宅基地上建筑物拆迁补偿安置(拆迁要求:达到瓦梁等已拆卸、竹木等已砍伐,并搬迁到项目区外,施工队伍可以进场,对拆旧点内的所有留放物可自由处理)、落实管护和耕作主体、种植农作物和后期管护等工作所需资金,按 元/ M由拆旧点所在乡镇政府包干实施。以乡镇为单位,其所有的退出宅基地已全面完成拆迁补偿,施工队伍可以进场施工,经县财政局和县国土资源局核实后,按该乡(镇)退出宅基地总规模先拨付 元/ M实施资金;竣工后验收前落实了管护和耕作主体、222种植农作物,完成了与验收相关的工作后,再按 万元/ M拨付实施资金,剩余 元/ M实施资金待下达验收批复后按实际新增耕地核算并拨付(多退少补)。

2、落实耕作主体、种植农作物,抓好新增耕地后期管护费用按 元/平方米拨付。在工程完工申报验收前落实了耕作主体(凭土地流转、承包合同)并种植了农作物的(必须达到验收要求),按预计新增耕地面积 元/平方米拨付费用。在工程竣工验收一年后新增耕地管护较好并仍种植了农作物的,再拨付剩余费用。

3、退出宅基地复垦施工费用(工程款)按 元/平方米进行公开招投标,工程款凭税务发票实行国库直接支付,并根据施工合同和工程进度拨付工程款。

(二)安置补助费:农民安置点由所在乡(镇)政府负责建设,优先妥善安置需安置的农户。并结合我县移民搬迁进城进园集中安置工作方案搬迁安置“三享受一支持”的补助标准,从危旧土坯房改造资金中据实支付。

(三)管理经费:为鼓励开展宅基地退出试点工作,管理经费按拆旧区总规模以 元/亩包干,涉及乡(镇)政府、村级和县国土局各 元/亩。管理经费在本方案批准后一个月内拨付 元/亩,余款在项目验收后拨付。

(四)成果编制等费用:项目组织申报至验收中涉及的勘测定界测量费,实施规划编制费,复垦设计与预算编制和评审费,项目拆迁施工放样费,监理费,招投标代理费,市、省竣工验收费,22根据项目进展实际支出在另行拨付。

六、工作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2014年 月 日前)

各乡(镇)政府自行组织召开项目退出宅基地试点村小组长、村组党员和村民代表参加的动员会,深入广泛宣传试点项目的重大意义。通过发放宣传单和征询意见表积极争取村民的支持与认可。对村民提出的意见和疑问要高度重视,及时解答和解决。积极动员村民投工投劳,参与项目建设。

(二)准备酝酿阶段(2014年 月 日-月 日)各乡(镇)政府要成立坚强有力的领导小组,制定周密、详细的拆迁补偿安置实施方案;详细调查统计退出宅基地上建筑物、构筑物及地上附着物的坐落、类型、成新度、数量、权属,核算拆迁补偿的标准、金额,并与权利人充分协商,征得户主签名认可;妥善做好被安置人员的生活过渡,制定安置方案以及安置点规划和建房计划。

(三)拆迁安置阶段(2014年 月 日-月 日)组织工作组深入退出宅基地试点村,在程序和补偿安置到位的基础上,按照“先易后难、规范有序”原则拆除和清理退出宅基地上所有建筑物、构筑物以及其他地上附着物(祠堂、古树可依实情保留)。大力推进拆迁、补偿和安置各阶段工作,做到无纠纷、无阻扰、无信访,按期完成各项任务,确保复垦阶段工作时序和质量。

按照 “一户一宅”制等法律规定,可自愿选择以下其中一种安置方式。

1.工业园区安置。在县工业园区建设移民搬迁进城进园集中安置房,工业园区安置房五年内不予上市交易。

2.圩镇社区、中心村统规自建房安置。在确定为整体搬迁村庄范围内的移民搬迁户,如不选择到县工业园区购买安置房,可选择在乡镇圩镇社区、中心村新农村建设点或为危旧土坯房改造点,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等要求自建移民安置房,每户建筑占地面积控制在90平方米以内,楼层不超过三层。

3.县城商品房安置。鼓励在整体搬迁村庄范围内的移民搬迁户到县城购买商品房安置。

4.在整体搬迁村庄范围内的分散供养五保户、低保户、贫困残疾人等五类人员,全部纳入乡镇统建安置房。

补偿工作尤其重要,直接关系到工作的开展和群众的切身利益。各乡(镇)要从群众的利益出发,坚持“标准从高、要求从严、时间从紧”的原则,切实把补偿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位。具体标准按照法律法规和我县现行的标准予以补偿。对房屋已倒塌、一户多宅的宅基地原则上不予补偿。

(四)复垦阶段(2014年 月 日至 月 日)

退出宅基地涉及的房屋、土地和其他附着物依法补偿并清理到位后,县国土资源局应及时组织县土地整理中心,通过公开招标确定的施工队伍进场施工。复垦施工须按照施工规划设计要求,结合地方实际,按照便于生产生活原则,确保符合项目竣工 验收标准。

(五)耕种阶段(年 月 日至 月 日)

各乡(镇)必须从早谋划,提前落实好耕作主体,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农作物品种,在规定期限内完成种植并抓好后期管护工作,最好选择种植大户承包种植。

(六)验收阶段(年 月前)

项目竣工后,由县政府组织成员单位对项目进行自验,自验发现的问题由相应的责任部门和单位限期整改,整改到位后由县国土资源局向上级主管部门申报验收。退出宅基地试点范围必须按照规划确定的范围实施,既要保证项目验收的数量和质量,又要保证项目的实施位置不改变,规模不突破,确保顺利通过验收。

七、奖惩措施

1、项目竣工验收后,各乡(镇)通过退出宅基地获得的周转指标可用于本乡镇城镇建设用地,其自用建新区用地指标按该乡(镇)复垦后实际新增耕地面积的 %核算。自用指标小于核算指标的,按面积差额以 万元/亩由县财政奖励给该乡(镇);自用指标大于核算指标的,按面积差额以 万元/亩由该乡(镇)向县财政缴纳用地指标使用费。

2、建新区土地用于房地产开发等经营性用途的,按照“收支两条线”规定,土地出让金需先全额上缴县财政,尔后按 %返还各乡(镇)政府用于发展乡(镇)村公益事业、集镇和村部建设。

3、未能在规定的期限内和规划设计要求下完成建设任务的,每推迟一个月,按未完成复垦土地的面积以 元/亩的标准核减工作经费。

4、未能如期完成复垦区拆迁安置、清场而造成项目无法施工、竣工的,暂停受理该乡(镇)新增建设用地报批并取消评先评优。

5、上述奖惩资金待上级国土部门下达验收批文后据实统一结算。

八、部门职责

1、县政府办负责各部门之间工作的协调。

2、县政府督察室负责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监督、检查和进度通报。

3、县财政局负责筹措项目建设资金,项目资金管理、使用、监督,项目预、决算等工作。

4、县国土资源局负责项目工程招投标、土地复垦、工程管理、技术指导、资金拨付审核、组织项目竣工验收等工作。

5、县监察局负责项目招投标及建设的监督工作。

6、县审计局负责项目建设资金的监督、审计等工作。

7、县水利局负责项目区农田水利工程的质量监督等工作。

8、县环保局负责项目区及周边农业环境的保护和监管。

9、县农业和粮食局负责项目复垦地块的质量监督检查、新增耕地土壤检测等工作。

10、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负责项目工程招投标工作的协调、管理及监督等工作。

11、各乡(镇)政府负责项目退出宅基地试点村的拆迁安置、地上附着物补偿和清理、权属调整、纠纷调处,落实复垦后新增耕地的耕作主体和种植,工程管护主体及其后期管护等工作。

12、县司法局负责项目区涉及的争议事宜进行人民调解。

13、县信访局负责项目区涉及来信来访的调处。

14、县公安局负责项目工程实施期间安全稳定、依法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等工作。

15、其他相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配合等工作。

第四篇:进一步完善地方政府融资机制的对策建议范文

建言献策 | 进一步完善地方政府融资机制的对策建议

文 |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金融研究中心课题组

从2015年起,随着新修订的《预算法》生效,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呈现出新的格局,即主要包括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融资和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进行公共基础设施和公益性项目建设。总体来看,一系列新规接连出台,对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建立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制度和防范财政金融风险意义重大,但也存在着一些值得探讨和改进的地方。需进一步创新思路,加大改革力度,尽快建立起规范透明的地方政府融资机制。

01 在新规框架下不断调整和创新地方政府融资机制

(一)适度扩展地方政府债券规模,加快地方政府债务融资方式转型。面对地方政府巨大的融资需求和债务压力,2015年的发债规模远远不能满足现实需求,因此中央政府应该积极拓展地方政府债券新增发行规模,以满足地方政府正常合理的融资需求。惟其如此,才能为逐步剥离融资平台公司的政府融资功能奠定基础,降低地方政府融资成本,实现“债务新规”的政策目标。从长远来看,如何使中央政府确定的地方政府融资规模与地方政府的正常合理融资需求相吻合是一个需要破解的难题,应不断创新信息交流渠道,克服信息偏在。

(二)进一步推进PPP的制度供给。一是尽快由国家层面立法,出台《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法》(基本法),从原则、目标取向、保护社会资本基本利益、维护公众利益等大的方面提纲挈领地进行制度规范,强调权威性和打破部门利益障碍。二是国家层面派出专门机构或组织梳理和调整各部门各地方有关PPP的法规和管理办法,协调PPP项目进展过程中“法规打架”、法规适用等问题,并进一步完善提高法规的操作性、解决实施等问题。三是在财政部《操作指南》和发改委《特许经营管理办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资源,围绕PPP项目推进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建立多部门协作的政策支持体系,对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建设运营管理给予恰当的制度、融资、监管等方面的系统的政策支撑。四是全社会要共同努力倡导契约精神、依法治国以及诚信的营商环境,创建PPP机制所必要的市场环境。

(三)通过资产证券化方式提高政府部分资产流动性。在经济发展持续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存量资产证券化”的发展路径是一个可行的选择,将政府的一部分存量资产变现会极大促进各级政府的改革进程,缓解地方政府巨大的支出压力和债务压力。从国家层面看,要充分警惕规避美国等发达国家由于资产证券化带来的金融风险。一是从制度规范入手,严格入池资产质量,简化产品结构设计。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才刚刚开始,有待完善,信息不对称、知识储备不足现象突出。二是强化信息披露。完善信息披露是扩大投资者群体和促进二级市场流动性提高的重要一环。具体来说,应充分披露每个基础资产抵押担保情况,评级机构需要充分披露评级方法、假设、流程以及利益冲突相关信息,充分披露进行压力测试的现金流和抵押信息,投资者需要充分了解该证券风险特征和机构特征。另外,可以充分发挥自贸区先行先试的制度优势,通过融资租赁等方式,将部分资产通过交易平台面向资本市场融资和变现。

(四)积极构建政府资本性支出的基金化模式。在进一步加强对基金的规范化管理前提下,通过产业投资基金、股权引导基金等方式构建政府资本性支出的基金化模式,发挥政策性基金的带动作用。为了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投资地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缓解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压力,可以通过由政府与社会资本共同设立引导基金的方式,用于投资包括交通、环保、能源、教育、医疗、体育健身和文化设施等行业在内的地方项目,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该类基金中,各类合伙人持有的基金份额可由政府与社会资本协商确定。

02 进一步科学化精细化地方政府债券融资的管理机制

(一)适度下放债券融资权,解决好怎么借的问题。新预算法已经授予地方政府债务融资权,但借债主体目前还暂时限定在省级政府。就现实而言,在我国目前加速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地方政府(尤其是市、县级政府)是落实中央决策、执行具体任务的主角,面对数以万亿计的城镇基础设施投资需求,仅靠现有的财力显然孤木难支。因此,应创造条件逐步允许符合条件的市、县级政府举债融资。基于此,应当根据地方发展实际情况,首先在法律层面有条件地赋予地市级和县级政府举债融资的资格,进而在制度规范上明确举债规模和程序,制定地方政府发债的管理制度,做好地方政府债券发行额度管理、发债市场建设、发债技术规范和配套措施。采取由中央确定总量基础上的市场调控性地方债制度,省级和县级政府在公开市场捆绑发放地方债,地级市政府独立发行市政债,构建以市政债为主体的公共投融资体系。

(二)合理划分地方政府债券融资的管理事权,解决好怎么管的问题。目前实行发行限额和纳入预算的双重管理模式,待条件成熟时逐步过渡到余额管理。对已经认定的地方政府存量债务,要通过发行债券逐步置换,力争在五年内全部置换完毕。根据2015年的实践,为了更好地做好地方政府债券融资管理工作,可以考虑:首先在新增债券融资规模和结构的决定方面下功夫,中央政府要主动作为,进一步完善对地方政府债券融资需求的“尽调”机制,构建高效的政府间融资需求信息交流和对接渠道,科学合理地设定新增债券规模和结构,尽可能使之与地方政府的正当融资需求相吻合。其次,在存量债务置换方面,考虑到地方政府的余额规模已经确定,可以考虑明文确定将置换债的规模、结构和置换方式等方面的权限下放增强各级政府的自主斟酌空间,中央政府进行宏观监督,以适应实际情况的变化。在置换过程中,还要注意确保在建项目后续融资,避免出现“半拉子工程”,影响投资效果。再者,要通过专门规定,明确地方政府及其领导对举借债务的责任和风险防控责任,有效落实责任追究制。

(三)落实责任,做好预案,解决好怎么还的问题。首先,要处理好中央与地方、地方政府与企业的关系。谁借谁还,风险自担。中央不负责救助,以硬化预算约束,防范道德风险。进一步规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转型和功能定位。界定好地方政府债务与企业债务的边界,避免企业债务风险向政府转移,建立地方财政风险防范机制。其次,要督促地方政府构建规范透明的偿债机制和违约责任,构筑必要的偿债基金制度,并且有效管理。再者,上级政府有责任做好债务危机处置的应急预案,并且根据形势的变化进行持续的动态更新,防止局部危机变为区域性和系统性危机。

(四)逐步构建地方政府中长期投融资规划管理制度。地方政府的投融资决策应该基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立足当前,虑及长远,规范有序,公开透明。这不仅关乎到地方政府投融资的健康发展问题,也为中央政府合理确定地方政府债务需求总规模和结构奠定基础条件。为此,建议结合中长期财政规划的编制,地方政府也应该相应编制中长期投融资规划,滚动完善,以此为纲领,投、借、管、用、还相结合,提高投融资管理的效率。

(五)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地方政府债务提供基础条件。我国中央政府承担大量的地方政府债务融资管理事务,客观上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难题,需要不断创新地方政府债务融资管理的信息搜集、整理、分析技术,不断克服“信息孤岛”问题,促进信息公开、透明和共享。为此,一是要构建和完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信息网络;二是要实现信息的公开透明,便于社会监督;三是要实现信息共享,打破信息垄断;四是对信息披露严重失真的地方,给予责任人严格的惩罚,确保信息不至于因人为原因失真。

03 守住债务风险底线,完善债务风险衡量、预警、处置和防范机制

(一)按照先增量、逐步存量的原则,加快建立地方政府财务综合报告制度。这是评估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基础,促进地方政府改善治理,提高政务的规范性和财政的透明度,规范债务管理。改革政府会计制度,编制并披露地方政府资产负债表。用现代的权责发生制会计标准编制政府资产负债表。对政府债务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通过编制和披露政府资产负债表,可以摸清政府“家底”,具体分析政府资产与负债的结构、比例、期限,揭示政府债务风险。另外,可以盘点每个地方政府有多少资产是真正可以变现的,有多少资产是可以通过具体金融手段(如资产证券化)变现的。这样对地方政府的偿债能力会有切实的了解。

(二)建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机制。引入地方债务的市场评级制度,由专业评级公司对各地方债进行等级评估,引入市场力量,形成外部约束。建立地方政府债券评级和信息披露制度,构建地方债务监控指标体系。逐步构建地方政府债务融资合理空间的评估体系。一是反映地方政府承受能力的相关指标,如赤字率、债务率、债务负担率等;二是反映地方政府偿债能力的相关指标,如债务依存度、偿债率等;三是反映地方债务结构状况的相关指标,如期限结构、偿还期结构等,对此可进一步做出明确规定。

(三)构建系统化的政府性债务风险监管框架和责任机制。建立地方债务风险早期预警系统,事前规范以及早期预警系统可以帮助减缓财政风险。在这方面需要研究设置风险监控指标体系,如:债务率、新增债务率、偿债率、利息支出率、债务依存度、资产负债率、负债率、短期债务占比和担保债务占比等。此外,还应加快建立偿债基金制度。要求地方政府建立专门的偿债基金,由债务资金支持的项目收益、当地财政收支盈余、预备费的结余部分等,均按规定进入偿债基金。偿债资金要实施封闭管理,严禁不当提取和使用。

(四)建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应急处置机制,妥善处理存量债务,防范债务风险。运用大数据信息,研究并分阶段建立债务风险预警体系和应急处置系统。出现债务风险时,政府能够迅速反应及时规避,至少使风险降到最低。对各级地方政府领导作出的辖区内投融资规划严格审批,防范任期结束后遗留大量债务,使存量债务最小化。

04 加快配套制度建设,推进地方更好适应政府融资新规则

(一)清晰划分投资权,约束地方政府投融资冲动。首先要转变政府职能,厘清政府与市场关系,明确政府投资的边界和投资的有效性,尽可能让市场发挥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其次,要科学地划分各级政府的投资范围和投资领域,各投各的,各负其责。涉及到共同投资的,也要明确各自的投资权利、责任,并构建与之相适应的规范的融资机制;再者,要加强地方政府投资决策的科学机制、约束机制和问责机制的建立和完善。若投资端管控不好,行为失当,必然会造成融资端的困境,风险丛生。

(二)完善政绩考核制度,给予地方官员明确的施政导向。按照十八届五中全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国家层面应当首先考虑加快出台一套科学、客观、标准化的法规性政绩考核标准,建立一个全面的指标体系,对各个领域所占的权重分进行科学衡量。虽不要求GDP总量,但对GDP结构的考察应纳入指标体系;加大对资源消耗、环境保护、消化产能过剩、安全生产等绿色指标的权重。提升地方政府理性并强化行为约束,引导地方政府从经营性和竞争性领域退出,向服务型政府转变,从源头控制政府债务规模膨胀。

(三)改革预算管理制度,地方政府实现复式预算。地方政府作为地方基础设施建设主体和区域性公共服务提供主体,承担着大量的资本性投资责任。为了便于防范投资挤占经常性支出,便于精确计量资产负债关系和防范财政风险,可以考虑结合预算制度改革,将经常性预算和投资性预算分别记账,纳入不同的预算。因此,推动地方政府实行复式预算,在经常性预算之外,单独设立资本性预算,实行权责发生制会计制度。在复式预算制度下,地方政府的债务,无论是一般债券还是专项债券均纳入资本预算,按照资产负债框架管理,债券发行规模不计入经常性预算的赤字口径,不受赤字规模限制,实行余额管理(即限额管理)。

(四)加快政府间财政体制改革,适当增强地方财政能力。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政府的收支压力日益加重,亟待把握今年全面推开“营改增”改革的时机,调整税制结构,考虑完善以直接税为主(不动产税等)的地方主体税种设置,使地方政府在治理辖区、推动地方发展有足够的可持续的收入来源,也可缓解地方债务压力。政府间收入划分要考虑税种属性、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状况、地区间财力差异程度等因素。“营改增”后,地方主体税种缺失,借鉴国际经验,按照“多专享税,少共享税”的思路,政府收入的划分应坚持以下原则:一是以效率、公平、征管便利和收入充足为原则;二是要尽量减少共享税,切实增加各层级的专享收入规模;三是要扩大直接税和地方税。实际操作中要与税制改革和地方税体系建设相衔接,如考虑做大资源税、环境税、房产税和其他类型财产税,增加直接税比重,支持地方税体系建设。赋予地方一定税权,主要是一些地方税的选择权、税率调整权和特定约束条件下的因地制宜设税立法

原载于《中国财政》2017年第3期

第五篇:浅析完善上市股票退出机制的必要性

浅析完善上市股票退出机制的必要性

从1990年至今,中国证券市场已经走过了二十余载。它正如一个青年人,朝气蓬勃、风华正茂,有过挫折,偶犯错误,但是它在不断健全完善,也许这正是它走向成熟的标志。2011年11月28日,深交所出台完善创业板退市制度的意见征求稿,这意味着创业板退市制度方案已经进入征求意见阶段,其“多元化退市标准、直接快速退市和不支持借壳上市”等内容直指上述主板市场痼疾。作为改革趋势,不但是创业板,整个A股市场的退市制度改革的也是势在必行。

一、我国A股上市公司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的制度

根据《公司法》、《证券法》及沪深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当前我国交易所关于上市公司暂停上市交易规定主要有以下:1.上市公司股本总额、股权分布等发生变化,不再具备上市条件;2.上市公司不按规定公开其财务状况,或者对财务会计报告作虚假记载;3.上市公司有重大违法行为;4.上市公司最近三年连续亏损。

出现前三种情形之一的,交易所根据中国证监会的决定暂停其股票上市;出现第四种情形的,交易所暂停其股票上市。并根据情况的严重程度设定了一些最终可能会导致摘牌的几个层次:上市公司如果连续2年亏损、亏损1年且净资产跌破面值、公司经营过程中出现重大违法行为等情况之一,交易所对公司股票进行特别处理,亦即ST制度。

对ST公司,如果再出现问题,比如下年继续亏损从而达到《公司法》中关于连续3年亏损限制的,则进行终止处理。我国《公司法》第157、158条规定,上市公司有下列五种情形之一的,将由国务院证券管理部门决定终止其上市:1.公司股本总额、股权分布等发生变化,不再具备上市条件,并在限期内未能消除的;2.公司不按规定公开其财务状况,或者对财务会计报告作虚假记载,经查实后果严重的;3.公司有重大违法行为,经查实后果严重的;4.公司最近三年连续亏损,在限期内未能消除的;5.公司被解散、被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责令关闭或者被宣告破产的。

终止上市,就是失去了在交易所挂牌交易的资格,又称为摘牌。由于以前我国公司上市采用配额和审批制度,所以上市公司这个“壳”成为有较高价值的资源,摘牌 1

自然就成为了一个交易费用比较高的退出办法。在此情况下,ST制度就成为了一个权衡各方面轻重之后的权宜之计。这样就会导致“二一二”游戏在ST公司的年报中大行其道:即连续两年亏损,然后来个扭亏为盈,接着再连续两年亏损,又来一个扭亏为盈。因此,业绩不佳甚至是资不抵债*ST公司成了A股市场的“不死鸟”。

据不完全统计,自2001年底PT水仙正式拉开中国资本市场退市的序幕之后,仅有45家公司退市,约占A股2320家上市公司的2%。而退市制度更为严格的创业板市场,三年来291家公司无一退市。这种退出制度,首先是引来ST炒作,加强了A股市场的赌性,它严重毒害了A股市场应有的价值投资风气,损害了广大投资者的根本利益;其次,助长某些企业投机上市的动机,前期花高成本用近似于作弊的行为上市圈钱,其后金蝉脱壳,卖壳“转世”,形成了恶性循环。

二、相较于A股市场,外界的退市制度有比较细致严格的规定

首先是上市公司退市的批准权限,交易所对上市公司退市一般具有较大的自主权。如香港联交所上市规则6 04规定,交易所对它认为不符合上市标准的公司,有权终止其上市。联交所作出终止上市的决定,无须经过证交会批准。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规则802 01规定了上市公司退市的具体标准,同时指出,即使公司符合这些具体标准,在某些情况下,交易所仍有权对它认为不适合继续交易的公司作出终止上市的处理。与香港不同的是,美国1934年证券交易法规定,交易所在作出终止上市的决定之前,必须报请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批准。

其次,关于上市公司退市的标准。在美国,上市公司退市的主要标准包括:股权的分散程度、股权结构、经营业绩、资产规模和股利的分配情况。上市公司只要符合以下条件之一就必须终止上市:1.股东少于600个,持有100股以上的股东少于400个;2.社会公众持有股票少于20万股,或其总市值少于100万美元;3.过去的5年经营亏损;4.总资产少于400万美元,而且过去4年每年亏损;5.总资产少于200万美元,并且过去2年每年亏损;6.连续5年不分红利。

日本的证券市场规定,上市公司出现以下情形之一的必须退市:1.上市股票股数不满1000万股,资本额不满5亿日元; 2.社会股东数不足1000人(延缓一年);

3.营业活动停止或处于半停止状态;4.最近5年没有发放股息;5.连续3年的负债超过资产;6.上市公司有“虚伪记载”且影响很大。2000年6月设立的日本纳斯达克市

场也引进退市制度,亦即上柜之后的股东数及市价总额低于一定的基准时,则令其下柜。其目的在剔除流动性低的上柜股,以确保投资者的利益。

三、对比国外成熟证券市场,我们认为A股的退市制度还存在比较大的缺陷,目前市场上还存在比多的问题。

首先,相对于美日香港等成熟市场的财务退市标准和市场化退市标准,如在具体的股权的分散程度、股权结构、经营业绩、资产规模、分红,公众股东数量、股票最低交易量、持续经营能力等标准方面,A股主板市场退市制度的标准单一,容易出现人为操作情况。正如上文所述,ST股票通过类似“二一二”的游戏成为资本市场“不死鸟”。此外,由于退市审批制度的权限尚未市场化,普通的投资者无法对企业进行“投票”,一家企业在证券市场上的存续是否应该由投资者来决定?

其次,近年来我国股市大幅扩容,但是上市公司同步退出的极少。据统计,从2011年3月2日到2012年3月12日,A股上市股票(网上发行)249支。在增量上,已经超越了许多国家的总和。从2004年中小板开闸,到2009年创业板开板,名不见经传的中小上市公司越来越多。至今,A股市场已经是鱼龙混杂,泥沙俱下,良莠不齐。在此情况下,必然是大浪淘沙,适者生存。A股的扩容,在市场存量资金规模相对固定的情况下,那些劣质公司难免要被投资者抛弃。因此,完善并严格执行退市制度变的尤为重要,优胜劣汰,让更多的,劣质的、没有生存价值的企业离场,给优质的有持续盈利发展前途的企业更多的空间。优化金融市场资本资源的合理配置,避免优绩股冷场,ST股票热炒此等“劣币驱逐良币”的倒置现象。

再者,针对A股市场的其它违规行为,如欺诈上市,现有退市制度也未列入到退市的范围。《证券法》第一百八十九条明确规定,发行人不符合发行条件,以欺骗手段骗取发行核准,„„已经发行证券的,处以非法所募资金金额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五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以三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的罚款。但根据这一条款,欺诈上市公司只需要缴纳一定的罚金就可以继续上市。

另外,针对退市制度相配套的限售股减持制度也存在规定不明的情况,如根据现行的限售股减持办法,大小非是可以抛售一空的。问题是一旦公司控股股东也将股份减持一空。在这种情况下,公司退市,那么利益受到损害的就只有公众投资者了。

此外种种,归根结底,我们国家的资本市场正处在一个成长的阶段,必然会遇到许多问题需要制度的逐步完善。我国证券市场经历了近年来金融危机的考验,其退市制度的改革已经到了有利的转折关口。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资本市场,证券市场也具备了平等性、法制性、竞争性和开放性等一般特征。在此体系下,A股市场有必要也有充分条件实施市场化的,优胜劣汰的资源配置。缺少优胜劣汰竞争的市场,必然是创新能力缺乏的市场。上市公司退出机制的完善是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需要,也是我国经济转型的必然。

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作为一个新兴的市场,我们摸着石头过河,即使一个成熟的市场也需要与时俱进,伴随时代不断的面对一个个未知的困难与挑战。A股退市制度的逐步完善,既是促进我国证券市场规范化、制度化运作的有力举措,也是我国证券市场逐步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下载完善农村宅基地流转退出机制的十点对策建议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完善农村宅基地流转退出机制的十点对策建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宅基地确权颁证中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农村宅基地确权颁证中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张天健 赵庆权 在推进成都市统筹城乡实验区建设的进程中,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确权、颁证是其顺利前进一块不可忽视的基石,从某种程度上讲,......

    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流转现状调查

    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流转现状调查 以肥东县为例 申报人:专业: 学号: 摘要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的快速发展,大量的农村土地被征收。农村宅基地是农村建设用地的主要部分......

    完善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对策建议[精选合集]

    转自论文部落论文范文发表论文发表 完善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对策建议 作者:杨少垒 杜兴端 摘 要:健全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以及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具有重要......

    党员正常退出机制工作的建议

    《党章》规定“党员有退党的自由”。但是长期以来党员正常退出党组织的渠道并不畅通,导致党内存在着一些不符合党员条件的“挂名党员”,损害了党的形象。因此,积极应对和处理......

    建立完善的退出机制 将淘汰落到实处(汇编)

    建立完善的退出机制 将淘汰落到实处 本报记者 张勇8月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向社会公告18个工业行业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名单(以下简称“名单”),其中涉及铁合金企业143家,总产能达171.......

    泸县农村宅基地有偿退出、农村宅基地退出程序和补偿(合集5篇)

    泸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泸县农村宅基地有偿退出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泸县府发〔2015〕40号 各镇人民政府,玉蟾街道办事处,县级各部门: 《泸县农村宅基地有偿退出管理暂行办法......

    XX县农村宅基地零散退出工作实施方案

    XX县农村宅基地零散退出工作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民群众住房条件和人居环境改善,优化土地资源配置,统筹农村生产生活生态,把农村宅基地零散退出与集中连片......

    完善镇级人大工作机制对策建议思考13

    完善镇级人大工作机制对策建议思考镇级人大工作是近年来强化基层人大工作的一个热点问题。XX年,党中央转发了《中共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关于加强县乡人大工作和建设的若干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