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自然哲学纲要》看顾城对老庄的误读

时间:2019-05-14 20:17: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从《自然哲学纲要》看顾城对老庄的误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从《自然哲学纲要》看顾城对老庄的误读》。

第一篇:从《自然哲学纲要》看顾城对老庄的误读

载于《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第9期 从《自然哲学纲要》看顾城对老庄哲学的误读

刘文元

(西安交通大学哲学系,陕西 西安710049)

摘要:顾城有意误读传统哲学文本尤其是老庄哲学。他从中提炼出无不为意识,目的是为现实行为找形上依据。当这种意识落实到人间时与现实、伦理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由此导致了悲剧。

关键词: 顾城

《纲要》

无不为

真人

自然

误读

《自然哲学纲要》是1993年在德国法兰克福大学演讲稿,是顾城对传统哲学理解的集中体现,在《纲要》里顾城提出了一些有见解的看法,但也有一些误读。我们认为,顾城是有意误读传统哲学尤其是老庄哲学的:他从中提炼出无不为意识,目的是为现实行为找形上依据。当这种意识落实到人间时与现实、伦理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由此导致了悲剧。伦理学必须上溯至形而上学,所以通过《纲要》解读其对传统哲学的误读可更好地了解其悲剧之因。

一、对“无不为”思想的误读

无为思想源远流长: “无为”在《论语》里出现1次,在《周易》出现1次,《诗经》为3次,《春秋》、《尚书》不见,《孟子》为1次。这些元典中没有“无为无不为”一词出现。“无为无不为”为道家专有:《道德经》出现3次,《庄子》为4次,《淮南子》为1次。此意识应是老子首创经后来道家阐发。汉代有无为而治,魏晋玄学祖述老庄亦讲无为,后代亦有承绪,但在重群体重伦理道德的传统文化背景下极少人鼓吹无不为思想。而顾城在国内外很多场合宣扬无不为意识,如 “道家哲学中往往被人忽略的一极:无不为意识的个人传统”,而“这个无不为意识的传统似乎是从庄子发端的”[1]p169;“关于道家哲学人们往往注意寂寞无为的一极而忽略无不为的另一极。其实这一极作为个人传统一直存在,一直在中国文化严密的形式之上若隐若现。”[1]p167 “孙悟空这个象征是中国哲学无不为意识的体现。”[1]p215 “无不为---灵性自为,为所欲为。”[1]p215

我们认为,顾城把握住了道家法自然的一面,但由此推出从自己心念出发无不为则是对传统哲学误读:

其一,“无为无不为”在《道德经》出现3次:“上德无为而无不为。”(38章)“道常无为而无不为。”(37章)“为道日损,…无为而无不为。”(48章)在《庄子》中出现4次:1次为引用老子语,其余3次为:“虚则无为而无不为。”(《庚桑楚》)“道不私故无名,人无名故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则

阳》)“天地无为也而无不为也。”(《至乐》)就顾城完整引用来看极有可能引用了《道德经》48章或《庄子•则阳》)。他故意去掉了“无为”前重要的限定词如道、德、天地、无名、虚等,鼓吹无不为,从而歪曲原意。而就《道德经》第48章综合各家注释来看,“无不为”是“无为”的结果即道生成一切,“任万物之自为”(焦竑《老子翼》引罗什注))。“无不为”在现实层面上指百姓“各安其业”(蒋锡昌《老子校诂》),各自逍遥,相忘于道。而就《庄子·则阳》句看无为是道的行为,无不为“实各自为”(郭象注)。

其二,它违背了道家厚生原则:庄子讲养生、全命,“与物为春”,“圣人处物而不伤物。”(《庄子•知北游》)。在法制健全的治世,孙悟空式的做法无疑行不通,毕竟孙不属于人世。

顾城从老庄哲学有意提炼出无不为意识目的有二:一是冲破后“文革”时期的教条主义以解放思想:“无不为意识„„它是无形的,却在不断破坏和革新着有形的文化。”[1]p175“演变的结果,当然是文化秩序的毁灭。”[1]p16二是为现实行为找形上依据,世界观决定人生践行。顾城在拉康所云“镜像阶段”通过对传统文本的解读将无不为意识潜藏于无意识中,当此意识在《纲要》中表现出来是欲望逃逸到语言中即进入“象征界”,当顾城将此意识带入“现实界”时只钻进想象而不顾象征界所提出的伦理原则,成为虚幻的偏执狂,于是理想与信仰就撕裂开来,顾城式的悲剧就产生了。

二、对真人的误读

庄子之所以写真人上天入地、无所畏惧目的是描述得道后的逍遥状态,真人实为达到无心或不动心的境界,真人“言外物不能动其本心也”、“无所系念”(林希逸《庄子口义》)、对“危苦不能动其心”(陆树芝《庄子雪》)。顾城故意抽去了《庄子•大宗师》里成为真人的前提条件如“是知之能登假于道者也若此”、“是其心忘”、“天与人不相胜也”、“能体纯素”(《庄子•刻意》)、“邪气尽去”(《吕氏春秋 •先己》)、“无为复朴”(《淮南子•精神训》)等,从而提炼出无不为意识: “为道者„„杀人自杀,无为无不为。”[1]p386

真人不是绝世隐居。庄子不主张藏的太深或显扬于世那样同样会有危险,养生之道在于“缘督以为经”(《庄子•养生主》)、“善养生者若牧羊然,视其后者而鞭之”(《庄子•达生》)即处其中。小隐隐于林,中隐隐于世,大隐隐于朝。庄子认为最好是心隐而身不隐即“陆沉”于世。原因在于天下无一处安全之地,如“游于羿之彀中,中央者,中地也;然而不中者,命也。”(《庄子•德充符》)所以与传统隐士避世不同,老子主张和光同尘,庄子则提出游世思想:“虚己以游世其孰能害之?”(《庄子•山木》)只要无己、无名、无功,乘道德而浮游,与世俱化,“物物而不物于物”,就可逍遥于世。

存在必须站在„„之外,隐居是避开烦扰人世的方式,是存在之在的展开,是萨特所云的自我“虚无化”行为,它表明一种面向新的可能:“顾城崇尚远古,崇尚梦幻,在荒岛上找到其梦。”[1]p369这个梦就是如《红楼梦》中大观园式的的“女儿国”即追求纯净、自然。成长于文革环境而多愁善感,作为受伤的一代向内只能退缩到内心并建立一个纯净的理想世界,向外则无限扩张本心以主观吞并客观即树立无不为意识,从而与危险的外在世界相抗衡:“在荒岛上被迫无为,无不为就成了一个心理屏障。”[1]p396,但顾城隐居荒岛则为逃避困境:“顾城很淡泊,又为何去隐居?躲避什么?既然在世俗中照样任性、率性,有什么必要到荒岛上去正本心,从根儿上做起?在市嚣之中在盛名之下,顾城心无旁骛有什么必要真去砍柴养鸡?隐居本身是面临困境的表现。”

[1]p386

隐居依然与世界共在,共在是此在的前提,它们是海德格尔所说的“上下其手”的关系。隐居荒岛不是为所欲为,也受到诸多制约:顾城无多大生存能力,一切依靠妻子;他们生活窘迫:贷款买房,以烛光代替电,靠剥牡蛎、种鸡、开荒、救济金、等维持生计; 婚外情亦使他们矛盾重重。顾城不得不“与物相刃相靡,其行尽如驰而莫之能止。”(《庄子• 齐物论》)“这是个神仙也得发愁的局面:作为文化人满怀与文化对抗的情绪,不屑世俗者不得不处理包括儿女情的世间杂事,女儿神性的信徒不得不对付追求尘世俗福的女人们。”[1]p399与物与身边女人打交道“烦神”、“烦心”。只不过海德格尔之“烦”是为导出积极有为的“筹划”,体现的是深沉的忧患意识与勇于承担生存之责,而顾城的“烦”却是因“徇物而丧心”(张载《正蒙》):爱一个人固然是无不为意识体现,但却是对象化的开始。爱意味着失去自由:“恋爱者…..他想占有一个作为自由的自由。”[2]p474由于彼此不能完全占有即对象化冲突就不可避免,妻妾们要追求自己的幸福:英儿投奔他“与其说是爱情毋宁说是崇拜”,[3]p230偶像被打碎时她就跟人私奔了;洋老头也来追求谢烨。

佛陀立教把““戒、定、慧”立为基本三学,讲究无相、无住、无念、清净本心。《坛经•坐禅品》说:“外若著相,内心即乱。外若离相,心即不乱。”既然一切由心缘起,治心者依然在心:“我心治官乃治,我心安官乃安。”(《管子•内业 》)既然顾城无力破除情爱以臻涅槃之境,那么被占有物的丧失必然引起其害怕、焦虑、嫉妒、看管等(《英儿》、《魂断激流岛》有详叙)。顾城享受了自由而不负责任,结果在现实中遇阻,他又无力化解种种阻碍也无法解脱,陷入了马塞尔所云的如溺水状态的“奥秘处境”。在此处境中顾城最本己的一面显露出来,他本可借此发现自己的此在之在:叔本华认为只有将意志无阻碍的显现出来,它才能在此显现中认清其本质,借助这认识,意志才能取消它自己,同时也结束和它的现象不可分的痛苦。[4]p549如果他作一次灵魂的转向,认识到情欲之弊,“自色悟空”(《红楼 3

梦》第一回),完全有可能回归自然之境。但是他身隐而心不隐,于是本然之在变成了马塞尔所云的“存有”即为占有什么而活——他不仅不尽父责甚至还以自杀要挟去占有一个母亲对儿子的爱,把儿子寄养在别人家里;他还要占有二位女性的肉体乃至灵魂。当所爱者相继背叛,爱正如萨特所云的只是“无用的激情”,留住对方的唯一方式就是杀人。这种自私式占有之爱绝非弗洛姆所说的“具生产性的爱”。

三、对自然之境的误读。

“自然”一词取自老子“道法自然”,在老子那是客观的道的运行法则,经过庄子转换具泛神论色彩,实质是逍遥,自然,也是心境,“所謂天籟、自然,就是自由自在。”[5]p24道家思想发展到庄子的时候,就是要突破外界限制,回到人的精神并向上提升。顾城深刻的把握了这一点:顾城在《没有目的的我---自然哲学纲领》中认为,自然是没有预设的和顺状态,是中国哲学的最高境界,又是人的心境。“自然之境就是使人„„解脱出来,成为自然人,又叫真人。”[1]p212顾城强调“天之所生便是自然”,[1]p207“自然之境中的人,„„随心所欲。”[1]p215逻辑是每个人本性无别可任性而为,其依据是告子“生之谓性”、董子所云的“如其生之自然之质”、孟子所说的“良贵”即本具之心,可比况传统哲学中的“赤子”概念。但他忽略了以下几点:

其一,自然之赤子可爱而不可贵,因它仅是未经玷污的本然,唯经道德修养功夫而臻的赤子才可爱又可贵。[6]p333它须精通三教方可造就 :“为学有三要:所谓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庄不能忘世;不参禅不能出世。”(《憨山大师梦游全集•学要》)“这個「自然」„„而是一個超越的境界,是通過高度的修養而達到的。”[5]P23顾城却只发展了心性张狂的一面,轻视道德修养,“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日知录•夫子之言性与天道》),其弊就表现出行为上的狂放、偏执,轻视礼法、伦常,荡灭礼教。(陆陇其《学术辨上》)

其二,“生之谓性”蕴含一个前提即差异性:本性的展开必以他人本性的存在即合乎、尊重他人本性为前提。而顾城大肆渲染自己的本性而忽视他人本性,自己无不为而让“妻妾们”无所能为:他不仅占有其肉体还试图占有其灵魂,视为私有物品。

其三、自然之性只是“是什么”之性,“而非道德性当身所表现的‘当然之性’”[7]p156即康德所云的“定言命令”——意志自律,把人当作目的而非手段。人具兽性与神性,而道德性是人的是其所是之是,顾城只张扬了动物性一面。

其四,老庄哲学意义上的自然作为道的特征之一,道淳朴无华,人则道也要自然而然,去累,无我,不要以人力改变天然:“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无以得殉名。谨守而勿失,是谓反其真。”(《秋 4

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不能强迫人与己同,但顾城却如君主主宰一切,这已破坏了雅哈贝斯所云的“交往原则”。顾城的悲剧正是由于遵循无不为意识欲掌控他人,一旦不能占有就产生了对世界的绝望(他在遗书中写道:“人人都报复了我,如此我只有死了。”)以及对价值的失落感---“他发现自己不得不一点点的背叛着自己,一点点的向世界妥协,这是他最不能容的。”[3]p316 最后是对信仰的绝望: “我的第一本小说(指《英儿》—作者注)就已把根砍掉了,大地也没有了。”[1]p381 梦幻王国不复存在,诗人成为无家可归者。生存的种种悖论交织在一起,“他在拼力以最后的疯狂对抗世界” [3]p316,首先对准了家:“家是最重要的,毁灭也是从这里开始。”[1]p379

其五,顾城的自然之境是先验的存在,也是集体无意识的沉淀,它有着久远的传承谱系(如建德之世、小国寡民、桃花源等)。它是胡塞尔所云的“生活世界”即可能世界。自然之境不是技术不能处理日常生活,它是庄子《逍遥游》里的大树“大而无用”仅供精神“寝卧其下”;哲学上的主体性也只是精神自由的体现,不负责解决物理事实。若执意将可能性等同于或变成现实,矛盾就不可避免----孔孟等人的悲剧性就在于因其高蹈而超越其时代故显得迂阔。

四 小结

总之,顾城摘取传统哲学中彰显个性的部分断章取义,以“六经注我”方式有意误读文本。他提出的真人、自然之境、无不为等意识是为现实行为找形上依据,以哲学理念代替道德法律,从而将现实行为合法化,最终为自己反社会、反道德的婚外恋、杀人行为而张目。杀妻自杀源于无“耻”---“人之不廉而至于悖礼犯义,其原皆生于无耻也。”(《日知录•廉耻》无耻源于心不正:“立德之本莫尚于正心,心正然后身正。”(傅玄《正心》)心不正则易为外物引诱,若好恶无节则人化于物,最终穷己私欲而灭天理。(《礼记• 礼运》)

参考书目:

[1][英]虹影 赵毅衡.墓床—顾城 谢烨海外作品代表集[M].北京:作家出版社,1993.[2]萨特.存在与虚无[M].上海:三联书店,1987.[3]麦琪(英儿).魂断激流岛[M].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4]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M].石冲白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5]牟宗三.庄子齐物论讲演录.台湾:鹅湖杂志.319期[C]1987.[6]韦政通.中国哲学词典[M].吉林: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9.[7]牟宗三.才性与玄理[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第二篇:浅谈从传播心理学角度看新闻传播中的误读现象

浅谈从传播心理学角度看新闻传播中的误读现象

论文关键词 传播心理学 舆论监督 新闻误读

论文摘要 本文以传播心理学角度出发,以2010-8-19日报道《别克撞上大货车 户县县长正好路过施救一家三口》和2010-4-26日报道两篇报道为例,首先讨论社会中新闻传播过程中的信息误读现象,主要通过传播心理学四种效应作为研究方法进行分析新闻在传播过程中为什么会产生误读,以及产生误读后会造成什么后果,从而论及中国市民阶级社会、网络媒体舆论监督不断壮大的同时,提供并且开设相应的信息检查和辟谣窗口的必要性。

2010年8月19日西部网(陕西新闻网)发布了一则新闻——《别克撞上大货车 户县县长正好路过施救一家三口》,讲述了陕西西安市户县县长张永潮因检查县区农业工作驱车出门,在路上正好遇见交通事故发生,亲自下车对事故中的一家三口进行紧急的支援救治。但在近日,有用户在新浪微博中发布当时网页的新闻图片,称“县长赶赴车祸现场后,让随行人员装成车祸死伤者以便拍照”。通过新浪微博辟谣窗口于2011年11月18日15:04分发布微博辟谣,证明真相,注销发布虚假信息的用户账号。2010年4月26日《青年时报》发布新闻《26岁女交警被碾断胳膊续:肇事车套用副市长车牌》,讲述女交警张昂在西安西华门十字检查违法奔驰越野车时,被拖出约20米后甩在马路上,该车从她胳膊上碾过后扬长而去。在2011年11月14日,有用户发微博,称“前日,西安警花张昂拦截高官车辆手臂被碾断,肇事车号牌属于陕西华阴市副市长”。经查,该信息有多处不实,案件实际发生于去年4月,肇事车辆系套用副市长车牌号,车主是公安部B级逃犯,新浪微博辟谣窗口于2011年11月15日13:24,已注销微博用户账号。

诸如此类的民生新闻,有时候是真实正面的新闻宣传报道,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经过一些传者的加工制作又成为新的“新闻”在坊间流传,成为不实流言,其中还有相当一部分影响力大于原新闻,更有一些名人也被牵扯其中,随着中国市民阶级舆论监督群体的不断壮大,网民数量不断增多,微博运用广泛,众多网友对这样的不实信息大多没有做出深入的了解调查,很容易造成错误信息传播扩大,误读的情况屡见不鲜,为什么会出现误读这样的情况呢?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应该做到哪些方面的改进,是否应该在各大网站或者公共媒体机构中设立相应的辟谣窗口呢。

一、新闻传播的信息误读现象出现

信息在传播的过程中或多或少的,在一定程度上会遭到扭曲,信息中也会混入噪音,影响传播的效果,甚至让传播结果往刚好对立相反的方向发展,之前传播目的达不到。传播过程中,信息被噪音干扰有多方面原因,噪音在通道中产生各种影响,造成信息表达意思出现偏差,对受众造成不良影响。在社会化信息高速发达的今天,信息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越来越快,这样的不实信息或者经过改编已经扭曲的信息在经由受众的传播后波及范围更广,影响程度更深。

在《别克撞上大货车 户县县长正好路过施救一家三口》此篇报道中,户县县长这样一个职务头衔就是一个新闻卖点,这一地方政府要员职务头衔在人们心中有一个大致的社会印象,这类人员平时的行为和做法在人们心中会留下一个刻板标杆。作为县长,是一个国家政府工作人员执法行政者的形象,人们往往愿意看到的反而不是这样的正面信息,负面信息对受众的吸引力更大,给信息的扭曲提供了心理准备和动机。

作为一件发生在2010年8月19日的助人为乐事件,试想,主人公若不是户县县长或许关注度不会这么高。正是这样的高关注度的新闻才有形成更多更广传播效果的可能,因此流传次数比同类“助人为乐”新闻更多,在传播过程中受到影响和“改编”的可能性更大。在传播平台上,各个社会受众的心理关注程度受到自己知识水平和自身行为感受的影响,受到刺激物的影响,对自己看到的新闻进行心理加工和期待,传播心理学中的启动效应正是如此,人们认识新闻并不只是单方面接受,而是根据新闻本身的事实结合自己的实际心理和已有知识。

二、受众的心理改变与再次固守

(一)受众的心理改变

这样的误读多是在感官和明确文字刺激下形成的,新闻图片中,县长救助的姿势和身边围观的群众,加上拍摄的角度,以及近几年的社会传闻渲染,加上社会舆论背景。经过读者自身实际经历和思考,渐渐地产生了误读的苗头,自身启动效应就会慢慢产生出作用,读者内心的作用会自发的扭曲新闻,逐渐受众信息固着,不愿意相信真相。让新闻更加的符合自己内心的想法,逐渐将内心塑造的真实和真相剥离开来,前者能更好地和自己的内心需求融合为一体,得以保留。后者不能,则经常被减少甚至抛弃。

根据这样的一种现状,例如当下传播范围广、速度快的网络媒体微博软件平台的维护管理单位更应该引起重视,有足够充分的准备让谣言止于一定群体、一定范围。时刻提醒自己作为管理者身上的责任,切实做好把关工作。

参考资料:

[1]微博辟谣的微博-新浪微博.[2]《传受者心理互动的功能与模式——大众传播心理学》,刘京林,2006年10月版.[3]《传播中的心理效应解析》,刘京林等编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年5月第1版.[4] 陕西新闻网_《别克撞上大货车 户县县长正好路过施救一家三口》.[5]《青年时报》官网_《26岁女交警被碾断胳膊续:肇事车套用副市长车牌》.论文来源及知识扩展阅读:http:///lunwen/

第三篇:从《纲要》看幼儿园教育评价的发展方向

从《纲要》看幼儿园教育评价的发展方向 发布时间:2007-01-25来源:早期教育2002年第5期作者:彭俊英浏览次数:1249

幼儿园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基本反馈机制,是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将教育评价作为同总则、教育内容与要求、组织与实施相并列的四个基本领域之一进行了专门阐述。那么在新《纲要》的指导下,幼儿园教育评价将如何发展呢?以下试以《纲要》关于教育评价的基本原则为基础,从评价的目的、主体、方法、内容及标准几个方面,简要谈谈幼儿园教育评价的发展方向。

一、评价目的的发展性

评价改革的核心在于评价目的的转变。传统的学前教育评价主要以区分评价对象的优劣程度为目的,重视评价分等鉴定的功能。而近一二十年来,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人才观的变化。社会对教育评价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评价不应只是发挥鉴别和选拔的功能,更应实现其教育和促进发展的功能。所以,现代的教育评价主张评价的目的不是为评价而评价,而是为教育而评价,强调评价的目的是为了诊断和改进教育、促进教育活动的参与者(包括幼儿、教师甚至家长)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纲要》明确提出评价是“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强调评价的过程也是教师“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这些要求清晰地凸现了当今幼儿园教育评价的发展性目的,即:促进每一个幼儿的发展、教师的反思性成长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评价以促进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为根本目的,使评价的过程成为一个学习、诊断、改进和逐步完善的过程,从而使学前教育评价获得了巨大的教育力量和教育价值。

二、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任何评价都是主体根据自身的需要和利益,对主客体价值关系的判断。过去的幼儿园教育评价活动的主体主要是幼儿园的管理人员或教育行政部门,是一种单一性的他人评价。《纲要》在第四部分“教育评价”的第二条中规定,“管理人员、教师、幼儿及其家长均是幼儿园教育评价工作的参与者”,以及在第四条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工作评价实行以教师自评为主,园长以及有关管理人员、其他教师和家长等参与评价的制度”。可以看出,《纲要》关于教育评价的一个重要革新就是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即评价主体由单纯的管理者转变为幼儿园管理人员、同行教师、幼儿、家长以及教师本人的共同参与。

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一方面可以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出发对教育活动进行更全面、更客观、更科学的评价;另一方面,教师由原先的评价对象成为评价的主体,在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处于一种主动的积极参与状态,这十分有利于教师反思自己的教育工作,自觉进行自我调控、自我完善、自我修正,从而不断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率。

三、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在实践中,我国的学前教育评价更多采用的是总结性评价、他人评价及量化评价方法。针对这个现状,《纲要》更多地强调了形成性评价、自我评价、以及质化评价方法。如“评价应自然地伴随着整个教育过程进行”就强调了形成性评价;“幼儿园教育工作评价实行以幼儿园教师自评为主,园长以及有关管理人员、其他教师和家长等参与评价的制度”即明确了自我评价的重要地位;提倡“综合采用观察、谈话、作品分析等多种方法”进行评价,以及幼儿发展状况评估应“在日常活动与教育教学过程中采用自然的方法进行”就是明显地在鼓励运用质化的评价方法。

由于教育活动极其复杂,使得任何一种教育评价方法都不可能是万能的。每一种评价方法都有自己的特点、长处和缺陷,都有特定的适用范围和界限。多种方法的结合使用,如质化评价方法与量化评价方法,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的结合,既可以充分发挥各种评价方法的优势和特长,又可以互相弥补各自的缺点和不足,从而使评价的结果更加客观、公正。

四、评价内容的全面性

以前,学前教育评价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幼儿知识技能方面。《纲要》所提到的教育评价内容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一为幼儿发展状况的评估,一为幼儿园教育工作的评价。在幼儿发展评估中,《纲要》指出要“全面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防止片面性,尤其要避免只重知识和技能,忽视情感、社会性和实际能力的倾向”。在教育工作评价方面,《纲要》指出评价考察的重点为:“〔一)教育计划和教育活动的目标是否建立在了解本班幼儿现状的基础上。

(二)教育的内容、方式、策略、环境条件是否能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三)教育过程是否能为幼儿提供有益的学习经验,并符合其发展需要。(四)教育内容、要求能否兼顾群体需要和个体差异,使每个幼儿都得到发展,都有成功感。(五)教师的指导是否有利于幼儿主动、有效地学习。”可见,幼儿园教育评价的范围不再仅仅局限在幼儿的知识技能上,而是充分注意到了幼儿发展的各个方面,即应包括知识、技能、情感、社会性和实际能力的倾向等等。此外,幼儿园教育评价也不再只单纯地评价幼儿园的发展状况,而是包括了对整个教育过程和各个教育环节的评价,即不仅要对教育计划和活动的目标进行考察,还要评估教育的内容、方式、策略、环境条件、过程、教师的指导及对个体差异的关注程度等方面。

教育评价内容的扩大,使我们对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认识更为全面、真实,有利于评价工作走向科学化、规范化,为进一步改进、完善幼儿园教育提供了可能。

五、评价标准的个体化

教育评价按照评价标准可分为绝对评价、相对评价和个体内差评价三种。绝对评价以外在统一的客观标准作为评价标准,着重考察评价对象与客观标准之间的差距,这种客观标准只能反映对评价对象共同的基本要求,缺乏对个性差异的考虑。相对评价注重的是团体中的横向比较,适用于以区分和选拔为目的的评价。而个体内差评价是以个体的过去为参照,评价个体的现在,或以个体的某一方面为参照,评价个体的其他方面的一种评价,它是以评价对象自身为参照的一种评价,其评价标准是个体化的,因人而异的。习惯上,幼儿园评价多采用前两种评价标准。而《纲要》在幼儿发展状况的评估中指出“承认和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避免用划一的标准评价不同的幼儿,在幼儿面前慎用横向的比较”。很明显,《纲要》主张慎用相对比较,反对用统一死板的标准(绝对标准)来衡量儿童,鼓励采用个体化的评价标准,强调评价时针对每个幼儿的特殊情况,确立不同的发展目标和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的个体化,能够切实地关注个体的处境和需要,真正地尊重和体现个体的差异,激发个体的主体精神,以促使每个个体最大可能地实现其自身价值。

第四篇:从肯德基看西方文化对中国的渗透

从肯德基看西方文化对中国的渗透

摘要: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西方文化蜂涌而入,面对强大的西方文化的渗透,青年的思想观念从守旧走向求新,从重复走向变革,从趋同走向求异,从盲从走向怀疑。如何在西方文化渗透的背景下有效保存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文化;渗透;抵制

肯德基的店面里熙熙攘攘,衬托出周围中国菜馆的冷清.这两层的肯德基店似乎显得略小的点,稍微多点人就容纳不下.可以想象中国有多少肯德基店像这里一样热闹.近20年来,肯德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了中国的各个城市,热衷于肯德基的人以80后,90后及21世纪新生代为主,其中夹杂着70年代和其他年代的人.肯德基等西方快餐店以更贴近儿童的经营理念(如为儿童准备专门的儿童套餐,玩具和游戏场所)走进中国人的生活.随着中国新生代对肯德基、麦当劳等西方快餐店的追捧,西方文化也悄悄在中国人心中生根发芽。

一、西方文化对中国渗透的手段

在繁华商业区,肯德基、麦当劳、星巴克的身影随处可见,西方的饮食习惯正在逼近和影响着我们的下一代。近年来,这些连锁快餐店在中国成几何倍数的增长。《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以及根据书改编的电影受到了全球读者和观众的欢迎,在中国同样也获得了成功,在中国面向少年儿童的出版物,除了教材、辅导书和《新华字典》外,没有一部书的发行量能与英国人J?K?罗琳创作的《哈利?波特》比肩。

以电影、电视、流行音乐及因特网为代表的美国文化借助商业机制和高科技手段,大举对中国进行渗透,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广播电视产业集团(时代华纳、新闻集团),控制着世界网络媒体的发展趋势。目前,美国控制了世界75%电视节目和60%以上广播节目的生产和制作,每年向国外发行的电视节目总量达30万小时。美国电影现已占据世界总放映时间的一半以上,占据世界电影市场总票房的2/3。2010年初仅一部《阿凡达》全球票房便可超过20亿美元,美国好莱坞影片的票房收入有一多半是从国外的电影市场上获得的。美国文化通过包括影视、演出、展览和出版发行等在内的文化产业服务贸易这一既公开又合法的渠道来占领中国的文化市场。

二、美国文化对年轻一代的影响 1.对传统文化缺乏认同。

目前,中国的本土文化已被深深地打上了西方文明的烙印,繁杂的西方文化商品超越地域、时空限制,到达中国的每个角落。可口可乐、麦当劳、肯德基、迪斯尼、好莱坞大片等深得青年人的青睐,中国儿童从小便知道了肯德基好吃、有礼物可拿,在他们接纳西方物质产品的同时,自然而然地会感知到西方文化中的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学校里都兴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洋节”热潮,大家都乐忠于过洋节,如情人节、愚人节、圣诞节、母亲节等,而对于像中秋、端午、清明这样的中国传统节日却并没有什么热情。西方文化正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实现了对中国的渗透,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等。这不仅阻碍青年接受和认同我国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所倡导的主流文化,而且会使他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模式乃至思维模式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变化。

2.婚恋观日趋开放。

好莱坞大片的传入也使西方文化中的“性”观念逐渐被青年人所接受,影片中的暴力、情爱镜头影响着年轻一代,这使当代青年对早恋、婚前性行为、婚外恋、离婚等现象抱有很大的宽容性,性道德观念呈多元化趋势,这就造成了对中国传统伦理底线的冲击。

3.消费观念趋于超前。

西方文化在青年中广泛传播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导致消费主义在青年中的滋长。当前,附着在日常生活和经济活动中的金钱至上、消费至上的西方商业文化,正悄然深入青年思想意识,并逐步成为其消费观的重要取向。名牌运动鞋、高档化妆品、时尚手机等高档消费品都成为青年追逐的对象,追新潮、求时尚、高消费的世俗之风日渐强劲。对西方衣食住行的群体性推崇和模仿,不仅阻碍着青年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文化传统,而且逐步销蚀了青年的文化归属感,从而容易导致人道主义价值关怀的部分缺失和对生命价值的轻视。

三、如何应对西方文化的渗透 1.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首先要肯定随着全球一体的发展,中西文化交融已经势不可挡。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各民族的历史文化总是在彼此交融、相互渗透中取长补短而得到发展和进步的,文化封闭必然导致僵化、停滞和落后。在这种现实面前,中国文化就要学会对全球化作出文化的、价值的拷问,提高文化自觉,建构现代的文化认同。在充分吸收包含西方文化在内的各种文化的长处,挖掘西方文化具有现代精神和进步精神的价值内涵时,更要加大对本国传统文化的投资,加速文化转化,形成文化整合,建构具有全球化时代精神的新文化,防止被西方文化过度影响甚至同化。对一个民族来讲,传统文化并不是可有可无的,它是现代生活的文化基点和历史条件。任何一个民族的现代生活都不能建立在虚无基础之上,而必须建立在一个被批判过的传统之上。马克思深刻地指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 2.凸显意识形态的人文关怀。

意识形态工作要从立足于改造人的功能,转向尊重人、激励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进行价值定位。凸显人文关怀的教育理念,可以从根本上促使当代青年教育尊重人的尊严、肯定人的价值,走出传统宗法身份社会忽视人的主体性的教育模式,找到当代青年教育在全球化与本土化之间具体存在与发展的现实性根据和恰当模式。通过对青年思想观念嬗变的分析,可以发现,当代青年所关心的主要是现实问题和自身利益。由此,在确立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文化判断标准下,承认青年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充分肯定青年趋于务实的理性价值追求,鼓励青年去“自我设计、自我奋斗、自我实现”。要让人文关怀走进青年意识形态教育,从寻求人的生存的协调状态和文明的趋向出发来构建人文精神,引导青年思考人生的意义、婚姻的责任、生命的传承,由此来矫正青年物质崇拜、盲目享乐、感性消费高于一切、不愿承担婚恋责任的倾向,从而为青年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导向。

对于那些有一定西方生活情趣的节日如愚人节、情人节等,完全可以随兴所至,毕竟它可以给我们紧张枯燥的生活带来一定的生活情趣,注入一定的活力。而对于那些既带有西方浓郁浪漫情调的又符合我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传统美德的节日如母亲节,则要大力提倡,努力推广,加快社会文明程度。对于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端午节、清明节等,彰显的是中华民族尊老爱幼、勤劳善良、勇敢智慧等传统美德和古朴纯正、博大精深的民俗文化。这些都是不可或缺的。对于这些体现人文关怀理念的节日,我们都要将其发扬。

总之,在中国大开放和全球一体化的今天,我们不得不警惕西方的文化和平演变策略,抵制西方文化殖民主义,防止西方腐朽思想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捍卫祖国的政治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保护和弘扬祖国传统文化。

第五篇:从材料的发展史看化工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从材料的发展史看化工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是以材料为主要标志的:

100万年以前,原始人以石头作为工具,称旧石器时代。

1万年以前,人类对石器进行加工,使之成为器皿和精致的工具,从而进入新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后期,出现了利用粘土烧制的陶器。人类在寻找石器过程中认识了矿石,并在烧陶生产中发展了冶铜术,开创了冶金技术。

公元前5000年,人类进入青铜器时代。

公元前1200年,人类开始使用铸铁,从而进入了铁器时代。随着技术的进步,又发展了钢的制造技术。

18世纪,钢铁工业的发展,成为产业革命的重要内容和物质基础。

19世纪中叶,现代平炉和转炉炼钢技术的出现,使人类真正进入了钢铁时代。与此同时,铜、铅、锌也大量得到应用,铝、镁、钛等金属相继问世并得到应用。

直到20世纪中叶,金属材料在材料工业中一直占有主导地位。

20世纪中叶以后,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作为发明之母和产业粮食的新材料又出现了划时代的变化。首先是人工合成高分子材料问世,并得到广泛应用。先后出现尼龙、聚乙烯、聚丙烯、聚四氟乙烯等塑料,以及维尼纶、合成橡胶、新型工程塑料、高分子合金和功能高分子材料等。仅半个世纪时间,高分子材料已与有上千年历史的金属材料并驾齐驱,并在年产量的体积上已超过了钢,成为国民经济、国防尖端科学和高科技领域不可缺少的材料。其次是陶瓷材料的发展。陶瓷是人类最早利用自然界所提供的原料制造而成的材料。

50年代,合成化工原料和特殊制备工艺的发展,使陶瓷材料产生了一个飞跃,出现了从传统陶瓷向先进陶瓷的转变,许多新型功能陶瓷形成了产业,满足了电力、电子技术和航天技术的发展和需要。

结构材料的发展,推动了功能材料的进步。20世纪初,开始对半导体材料进行研究。50年代,制备出锗单晶,后又制备出硅单晶和化合物半导体等,使电子技术领域由电子管发展到晶体管、集成电路、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半导体材料的应用和发展,使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

人类最先利用的材料是自然材料:石头、木头、泥土、兽皮...发明火以后,可以使用陶器和瓷器

青铜是最早使用的金属材料

炼铁和炼钢丰富和发展了机械材料,钢铁是机械材料的主要材料 提高钢铁等金属材料的使用性能和加工性能是19世纪20世纪21世纪材料专家的主要研究内容 非金属材料,如:高分子材料和现代陶瓷材料是21世纪材料工作者的研究目标。

研究机械工程材料史,既有文化意义历史意义,也可以指导材料工作者的研究行为。

现代材料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金属、非金属无机材料和高分子材料之间的密切联系,从而出现了一个新的材料领域——复合材料。复合材料以一种材料为基体,另一种或几种材料为增强体,可获得比单一材料更优越的性能。复合材料作为高性能的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不仅用于航空航天领域,而且在现代民用工业、能源技术和信息技术方面不断扩大应用。

材料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物质基础,是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工具。可以这样说,自从人类一出现就开始了使用材料。

材料的历史与人类史一样久远。从考古学的角度,人类文明曾被划分为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等,由此可见材料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材料也是人类进化的标志之一,任何工程技术都离不开材料的设计和制造工艺。一种新材料的出现,必将支持和促进当时文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

制造业主要材料之重要性的转化过程:

石材→(陶瓷)→青铜→(木材)→铁器→水泥→钢材(合金钢)→硅材 →(高分子材料)→碳纤维复合材料→

材料发展史

石器时代、陶瓷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水泥时代、钢时代、高分子时代、硅时代

从人类的出现到20世纪的今天,人类的文明程度不断提高,材料及材料科学也在不断发展。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材料大致经历了以下五个发展阶段。

1.使用纯天然材料的初级阶段

在原古时代,人类只能使用天然材料(如兽皮、甲骨、羽毛、树木、草叶、石块、泥土等),相当于人们通常所说的旧石器时代。这一阶段,人类所能利用的材料都是纯天然的,在这一阶段的后期,虽然人类文明的程度有了很大进步,在制造器物方面有了种种技巧,但是都只是纯天然材料的简单加工。

2.人类单纯利用火制造材料的阶段

这一阶段横跨人们通常所说的新石器时代、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也就是距今约10000年前到20世纪初的一个漫长的时期,并且延续至今,它们分别以人类的三大人造材料为象征,即陶、铜和铁。这一阶段主要是人类利用火来对天然材料进行煅烧、冶炼和加工的时代。例如人类用天然的矿土烧制陶器、砖瓦和陶瓷,以后又制出玻璃、水泥,以及从各种天然矿石中提炼铜、铁等金属材料,等等。

3.利用物理与化学原理合成材料的阶段

20世纪初,随着物理学和化学等科学的发展以及各种检测技术的出现,人类一方面从化学角度出发,开始研究材料的化学组成、化学键、结构及合成方法,另一方面从物理学角度出发开始研究材料的物性,就是以凝聚态物理、晶体物理和固体物理等作为基础来说明材料组成、结构及性能间的关系,并研究材料制备和使用材料的有关工艺性问题。由于物理和化学等科学理论在材料技术中的应用,从而出现了材料科学。在此基础上,人类开始了人工合成材料的新阶段。这一阶段以合成高分子材料的出现为开端,一直延续到现在,而且仍将继续下去。人工合成塑料、合成纤维及合成橡胶等合成高分子材料的出现,加上已有的金属材料和陶瓷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构成了现代材料的三大支柱。除合成高分子材料以外,人类也合成了一系列的合金材料和无机非金属材料。超导材料、半导体材料、光纤等材料都是这一阶段的杰出代表。

从这一阶段开始,人们不再是单纯地采用天然矿石和原料,经过简单的煅烧或冶炼来制造材料,而且能利用一系列物理与化学原理及现象来创造新的材料。并且根据需要,人们可以在对以往材料组成、结构及性能间关系的研究基础上,进行材料设计。使用的原料本身有可能是天然原料,也有可能是合成原料。而材料合成及制造方法更是多种多样。

4.材料的复合化阶段

20世纪50年代金属陶瓷的出现标志着复合材料时代的到来。随后又出现了玻璃钢、铝塑薄膜、梯度功能材料以及最近出现的抗菌材料的热潮,都是复合材料的典型实例。它们都是为了适应高新技术的发展以及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而产生的。到这时,人类已经可以利用新的物理、化学方法,根据实际需要设计独特性能的材料。

现代复合材料最根本的思想不只是要使两种材料的性能变成3加3等于6,而是要想办法使他们变成3乘以3等于9,乃至更大。

严格来说,复合材料并不只限于两类材料的复合。只要是由两种不同的相组成的材料都可以称为复合材料。

5.材料的智能化阶段

自然界中的材料都具有自适应、自诊断合资修复的功能。如所有的动物或植物都能在没有受到绝对破坏的情况下进行自诊断和修复。人工材料目前还不能做到这一点。但是近三四十年研制出的一些材料已经具备了其中的部分功能。这就是目前最吸引人们注意的智能材料,如形状记忆合金、光致变色玻璃等等。尽管近10余年来,智能材料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离理想智能材料的目标还相距甚远,而且严格来讲,目前研制成功的智能材料还只是一种智能结构。

如上所述,在20世纪中,材料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中的三个阶段,这种发展速度是前所未有的。总的说来,本世纪材料科学的发展有以下几个特点:超纯化(从天然材料到合成材料)、量子化(从宏观控制到微观和介质控制)、复合化(从单一到复合)及可设计化(从经验到理论)。当前,高技术新材料的发展日新月异,材料科学的内涵也日益丰富,21世纪会出现什么样的高技术材料,材料科学又将发展到何种程度,我们很难预料。

新材料科学及其发展趋势:

材料科学的发展,从目前的趋势来看,是肯定会沿着新材料的方面发展的。新材料又称先进材料,它不以生产规模,而以优异性能、高质量、高稳定性取胜的高知识、高技术密集型为特点。新材料有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之分,前者主要利用他的力学性能,而后者以应用其各种物理、化学效应为主。

金属材料 金属材料科学主要是研究金属材料的成分组织、结构、缺陷与性能之间内在联系的一门学科。金属材料,特别是钢、铜、铝等,仍然是21世纪主要的结构材料和电能传输材料。金属材料已经有成熟的生产工艺,相当多的配备设施和工业规模生产,价格低廉、性能可靠,已成为涉及面广、市场需求大的基础材料。所以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改变不了它在材料中的主导地位。金属材料的发展趋势是:随着航天航空和其它尖端技术的飞跃发展,在改善和提升传统材料品质的同时,金属功能材料、非平衡态金属,特别是高比强、高模量、耐高温、抗氧化、抗腐蚀、耐磨损合金和金属复合基材料会有快速发展,如金属超导材料、钛及其合金、铝基增强复合材料、记忆合金、纳米晶块体材料等。

高分子材料 高分子材料是指分子量从几百到几万由加聚或缩聚链条状官能团构成的有机化合物自20世纪20年代德国著名科学家斯托丁格开创这一学科以来,高分子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极为迅猛,如今已形成非常庞大的高分子工业。它具有较高的强度,良好的塑性,较强的耐腐蚀性能,很好的绝缘性能,以及重量轻等优良性能,在是工程上的发展最快的一类新型结构材料。高分子材料按其分子链排列有序与否,可分为结晶聚合物和无定型聚合物两类。结晶聚合物的强度较高,结晶度决定于分子链排列的有序程度。工程上通常根据机械性能和使用状态将其分为三大类:塑料、橡胶以及合成纤维。其中,我国的合成纤维、合成树脂和合成橡胶已分别居世界产能的第一、二和三位。

高分子材料发展趋势:发展先进的树脂基、有机/无机和异质材料连接技术,研究高分子的老化、降解机制和控制技术,制备综合性能更好的新材料是高分子材料的发展趋势。

能源材料 广义的说,凡是能源工业及能源技术所需的材料都可称为能源材料。但在新材料领域,能源材料往往指那些正在发展的、可能支持建立新能源系统满足各种新能源及节能技术的特殊要求的材料。能源种类繁多属于一次性能源有核能、太阳能、地热能、风能及海洋能等。就规模应用而言,一次性能源利用还需要克服许多科学和技术难关,其中材料就是一个带共性的关键问题。氢能、合成燃料、高比能电池的利用原理和特色各异,对材料品种和功能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能源材料的发展趋势:随着化石能源的枯竭,新能源的研究与发展必定越来越受到重视,而新能源的发展必定依赖新材料,所以能源材料的发展将会与新能源紧紧联系在一起。

超导材料 具有在一定的低温条件下呈现出电电阻等于零以及排斥磁力线的性质的材料。超导材料具有的优异特性使它从被发现之日起,就向人类展示了诱人的应用前景。但要实际应用超导材料又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制约,这首先是它的临界参量,其次还有材料制作的工艺等问题(例如脆性的超导陶瓷如何制成柔细的线材就有一系列工艺问题)。到80年代,超导材料的应用主要有:①利用材料的超导电性可制作磁体,应用于电机、高能粒子加速器、磁悬浮运输、受控热核反应、储能等;可制作电力电缆,用于大容量输电(功率可达10000MVA);可制作通信电缆和天线,其性能优于常规材料。②利用材料的完全抗磁性可制作无摩擦陀螺仪和轴承。③利用约瑟夫森效应可制作一系列精密测量仪表以及辐射探测器、微波发生器、逻辑元件等。利用约瑟夫森结作计算机的逻辑和存储元件,其运算速度比高性能集成电路的快10~20倍,功耗只有四分之一。

超导材料的发展趋势:由于超导材料所具有的优异性能,所以超导材料将会并已经受到科学界和各类研究机构的重视,超导材料也会向实用化方向发展。

在上世纪里,世界的变化比任何时候都都要大,其原因在于技术直接紧随基础科学的进步而发展,这为材料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在结构材料方面除了继续对传统材料进行升级改造之外,应该特别重视发展耐高温、耐腐蚀、高比强、高韧、高刚度材料及复合材料。对于功能材料,应该特别重视多功能、高集成度、高效率的信息功能材料。大力加强能源材料、超导材料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扩大它们的应用领域,把21世纪的材料科学与工程推进到一个新的水平。新材料和高技术是材料科学研究的核心,两者之间密切相关,新材料研究需要高技术,新材料本身必须依托于高技术,同时新材料为高技术的发展提供了载体。但必须指出:材料科学的重点,除了应对新材料给予足够的重视外,必须加强对我国基础材料科学问题的研究,首先促进面广量大的国民经济基础产业的科技进步,用高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注重产品结构的升级换代,从而为新材料和高技术乃至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我们有理由相信,材料科学的明天加会更好,未来的的社会科学发展还将会围绕着材料科学的发展而发展,材料科学在整个科学领域中将会处于领头羊的地位!

张可可

2013210612

车辆工程13-2班

下载从《自然哲学纲要》看顾城对老庄的误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从《自然哲学纲要》看顾城对老庄的误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从楚汉之争看性格对人生的影响

    从楚汉之争看性格对人生的影响 刘邦和项羽作为秦末两大军事集团的首领,博弈手段层出不穷。然而实力差距悬殊的两军到最后为何会导致了一个截然不同的结局?项羽几乎未败的军队......

    从丰子恺的散文看陶渊明对丰子恺的影响

    从丰子恺的散文看陶渊明对丰子恺的影响 学生姓名:陈周英 指导教师:王晓瑜 内容摘要: 丰子恺作为现代史上一位出色的文学家、艺术家,他一生德艺双馨,生平所取得的成就也受到多方面......

    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看和谐社会构建

    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看和谐 社会构建 摘要:“十二五”规划纲要通篇贯穿了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的整体思路,围绕这样的......

    从成语等材料看对狼的认识的差异

    从成语等材料看对狼的认识的差异 2011-17冯雪薇 11号 狼外形和狼狗相似,但吻略尖长,口稍宽阔,耳竖立不曲。尾挺直状下垂;毛色棕灰。这是狼的外形特征。 自然,大家对狼的外貌特征......

    从“狗”的英文俗语看外国人对狗态度大全

    洛基英语Rocky 打造国内最大的英语教育平台 洛基提醒:英语学习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 志愿者高速公路救狗事件引发了大规模的“救狗”与“吃狗”之争,在这场争论中,发达国家对待......

    从管理学角度看CUBA对高校的影响

    从管理学角度看CUBA对高校的影响 一、引言: CUBA联赛自举办以来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当巨大的市场,而各大高校则相当于参与其中的企业,怎么样利用这个市场来推销自己(推广学校宣传),提......

    从《家》看巴金对旧制度的控诉

    从《家》看巴金对旧制度的控诉 【内容摘要】《家》作为巴金早期的作品,也是他的一部代表作。全书洋溢着青春的活力和时代的激情,无论是叙事,刻划人物性格还是剖析人物内心,都带......

    从员工对领导的要求看如何提升领导力

    从员工对领导的要求看如何提升领导力 --明阳天下拓展培训 我们经常看到对基层员工素质的讨论,如领导需要什么样的员工,员工应该怎样做才能达到领导的要求。然而对领导素质的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