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医讲稿
双凤中心卫生院中医基础护理 第一单元 基本特点和总则
第一节 基本特点
一、整体观念、辨证施护
(一)整体观念
强调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以及与自然环境之间的整体联系。
1、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体结构的各个部分不是孤立的,而是通过经络互相联系或为不可分割的一个有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在功能上也都是相互协调,相互为用,在病理上又是相互影响的。
2、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人在自然生活实践中,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不断受自然界的影响。人类在适应自然的斗争中,维持着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人体对适应自然界四时气候变化的影响时,必然相应地产生生理或病理上的反应。人体适应自然界的机能还表现在对地理环境、居住条件以及一天中昼夜晨昏等各方面变化,一旦超越了人体的适应机能,或人体的调节机能失常,不能对外界变化作出适应性调节时,就会发生疾病。
(二)辨证施护
1、辨证:就是运用中医的理论,对四诊所收集的有关病史、症状、体征加以分析、综合、概括、判断,对疾病进行证候定性。
2、施护:就是在辨证的基础上既从疾病的证候定性中确立相应的施护原则和方法,又从辨证所确定的治则治法中制定相应的施护原则和方法,因此,辨证施治与辨证施护是诊治与护理疾病过程中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两部分。
疗。这种针对病因、病位和病变性质所在的护理与治疗,就是护病求本与治病求本的原则。
1、正治与正护法:正治与正护是指疾病的临床表现和它的本质相一致情况下的治法与护法,又称“逆治逆护法”。如热邪所致的热证,其病的现象和本质均为热,在治疗和护理上,取用寒性药治疗及取寒凉护理法护理热性病;用热性药治疗及取温热护理法护理寒性病;即所谓“热者寒之”、“寒者热之”的治法与护理法则。同样如“虚则补之”取补虚护理法,“实则泻之”取攻下护理法,都是逆其证象而护,即属正治正护法范畴。
2、反治与反护法:指与疾病的临床表现和它的本质不相一致情况下的治法护法。又称“从治从护法”即顺从其疾病的现象而治护的方法,如:
①热因热用:指用热药、热护法治护热的症状表现的方法,又称“热因热用“法。
②寒因寒用:指用寒凉药、寒凉护法治护寒的症状表现的方法称“寒因寒用“法。
③塞因塞用:指用补塞法、补塞护法,治护闭塞不通的症状的方法,称“塞因塞用”。
④通因通用:指用通利的药物、通利的护法,治护泄泻症状的方法,称“通因通用”。
(三)标本缓急
标,即指现象。本,即指本质。从正邪关系分,正气为本,邪气为标,从疾病本身分,病因为本,症状为标;从疾病新旧或发病先后分,旧病为本,新病为标,先病为本,后病为标;从病变部位分,内脏为本,体表为标。由于疾病是一个复杂矛盾斗争过程,必须抓住主要矛盾及矛盾的主要方面。所
3、因人制宜:根据患者不的同年龄、性别、生活习惯、体质强弱、文化修养及精神状态的特点,进行辨证护治,称为因人治宜。
不过冷过热,不暴饮暴食,食物种类与调配合理,不偏嗜等。中医强调生活起居没有规律,如过劳过逸,都可使气血失调或耗损,疾病由此发生。(3)适应气候变化,避免外邪侵袭
中医学“天人相应”学说强调了“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及“避其毒气”等,这是预防疾病发生的重要保健护理内容。由于四季气候的寒热温凉变化,必须根据自然气候的变化而采取相应措施,以保护身体健康。(4)药物预防,人工免疫
中医强调强身防病养生法,且辅以药物调养,对素体衰弱者,以及一些素来不重视摄生养性的,可借助药物,在一定程度上达到防病延年的目的。民间有以雄黄、艾叶、苍术等熏烟以消毒防病以及采用人工免疫接种方法者,在预防医学上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既病防变
中医对既病者,强调既要争取早期积极治疗,又要防止疾病的发展和传变。一定要掌握疾病发生书展的规律及其传变的途径,做到早期预防,早有准备。有护理与防治疾病过程中,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掌握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防止疾病传变和发展,控制疾病由表入里,以至侵犯内脏。若能根据疾病传变规律进行有效的护理,则能够“务必先安未受邪之地”。
理工作中应主动掌握四时气候变化的规律,做到春防风,夏防暑,长夏防湿,秋防燥,冬防寒。
(二)病室环境要求
1、病室整洁,安静,通风,空气新鲜,病室内光线充足,保持明亮,使人舒适愉快。
2、休息时拉上窗帘,让患者很好地睡眠,急性热病患者及肝阳上亢、肝风内动的病人,光线可稍暗;眼病病人可用深色窗帘,避免对眼睛的刺激。
3、风湿以及阳虚里寒证的患者,室内光线应充足,可增进患者食欲,促进疾病康复。
4、夏季,病室应经常开窗、通风、降温、保持凉爽,其他季节时每天至少通风1-2次,但在通风换气时注意患者不宜直接吹风,防止寒邪侵袭。
5、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质的虚弱程度、疾病的阴阳属性来调节室内的温度、湿度,房间的湿度一般以18℃-20℃为宜。
三、生活起居护理的内容
治疗过程中生活起居要有规律,不可过劳或过逸,动静结合才能利于疾病的痊愈,应做到劳逸适度。劳逸适度是指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凡能下地活动的患者都要保持适度的休息与活动。适度的活动能促使气血流畅,增强体魄及加强搞御外邪能力,尤其对脑力劳动者,适当的运动有利于尽快恢复脑力。
而,过度的喜又会伤神耗气,适度的喜对人体的生理功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忧郁、悲伤能够损神伤气,削弱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招致病邪侵入。思虑是七情之一,适度的思能够强心健脑,对人体有益无害;而过度和不正当的思虑,则往往对人体造成危害,多使心神过耗而不复,脾气留中而不行,产生头昏、心慌、失眠、多梦、纳呆、腹胀等证候。惊恐对人体也有较大的危害。惊则气乱,恐则气下,惊恐可以导致心神失宁、肾气不固而出现心慌、易惊、失眠、二便失禁,甚至神志失常等方面的证候。
二、情志护理的原则及应用、护理方法
(一)护理的原则及运用
1、诚挚体贴
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不同于正常人,环境、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会对精神有影响,护理人员应满腔热情地对待病人,要关心、同情和体谅患者,当患者忧愁或痛苦时,应主动与之分忧,病人悲观时要热情地予以鼓励,以解除患者不必要的思想负担。使患者情绪安定,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使脏腑、气血功能旺盛,促使疾病的痊愈。
2、因人施护
由于患者所处环境和所受教育不同,所以在护理过程中对不同的患者要采取不同的方法,要耐心、细致,坚持正面引导,以情动人,另一方面,又要因人而异,有的放矢,减轻患者患病后的心理压力,以利于身体康复。
3、避免刺激
病室与环境必须保持安静。护理人员要尽量做到四轻:走路轻、关门轻、说话轻、操作轻,以保持病室内的安静,避免患者受不到必要的恶性刺激。
(二)情志护理的方法
15、气功调神
气功锻炼是传统医学的宝贵财富,它为人类疾病的防治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它是通过使大脑进入一种特殊状态的抑制过程而防治疾病的。在护理中,可根据病情指导患者进行气功锻炼,使患者的情志调节恢复到最佳状态。
3黑木耳、竹笋等。这类平补食物常用于各种疾病的恢复期,具有补益和中等功效,一般人也宜食用。
(四)辛散类食物
具有辛温或辛热性味的食物如:生姜、大蒜、葱、花椒、茴香、苏叶、桂枝、白酒等。可用于各种阴寒之证,具有发散行气之功效。
(五)清热类食物
具有苦寒、甘寒性味的食物。如:苦瓜、冬瓜、西瓜、萝卜、葫芦、莴苣及各种动物胆等。常用于实热证的调护,具有清热、泻火、解毒等功效。
三、饮食宜忌及其运用
食物有寒热温凉之性,辛、甘、酸、苦、咸之味,疾病有寒热虚实辨,阴阳表里之别,故一定要根据患者的疾病证候类型来指导患者选择不同属性的食物,以达“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而配合治疗的目的。
(一)饮食对不同体质、性别、年龄病人的宜忌
1、体胖者多痰湿,宜食清淡、化痰食物,忌食肥甘厚腻、助湿生痰食物。
2、体瘦者多阴虚,血亏津少者宜多食滋阴生津、补血食物,忌食辛辣动火、伤阴食物。
3、老年人脾胃功能虚弱,气血容易亏损,宜食清淡营养、易消化食物,忌生冷、硬固、粘腻食物。
4、青年人活动量大,气血旺盛,宜食营养丰富的血肉有情之品和五谷杂粮、新鲜果菜,忌暴饮暴食,饥饱无度。
5、妇女在妊娠期和哺乳期宜食有营养、易消化的清淡饮食,忌食辛辣燥火食品,以免乳儿上炎生疮。
第四节 病后调护
病证后期是指正气渐复,邪气已衰,脏腑功能逐渐恢复,疾病好转,已趋于痊愈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应注意合理的调养和护理,以使病邪彻底清除,脏腑功能完全恢复。
一、复病诱因及其含义
病证后期,如调护不当,致使病邪重又在体内复燃,脏腑功能出现失常,可使病情复发。因此,在病证后期应注意适当加强锻炼身体,合理调配,调畅情志。
1、风邪复病:风邪,泛指六淫之邪。大病初愈之人,往往正气不足,卫外亦必然薄弱,故常常因感受六淫之邪而引起疾病的复发。
2、因食复病:大病初愈,胃气薄弱,如饮食不当而导致疾病复发者,即谓之食复(因食复病)。
3、因劳复病:大病初愈后,因精神刺激或形体劳倦及房室不节等引起疾病复发称之劳复(因劳复病)。
4、因情复病:情志所伤,可直接影响相应的内脏,使气血失调,脏腑功能紊乱,在病证后期不注意情志调畅而引起疾病复发,称因情复病。
二、病后调护的方法及运用
(一)防止因风邪复病
1、扶正助卫:人体卫气布于体表,是抵御六淫之邪侵入的主要力量。如果卫气充盛外邪难以侵入。因卫气根于下焦阳气,为中焦水谷之气所补充,所以调节饮食、加强营养补充脾肾都是必要的措施。还可利用自然调护,可常以日光晒浴背部或全身。
2、谨避风邪:病人在病后恢复阶段,由于气血阴阳平衡处于渐渐恢复之
第四单元 投药护理 中药给药规则
一、给药时间、服药湿度、剂量、方法
(一)给药时间
古代“子午流注”学说集中反映了人体气血盛衰变化的规律,医家认为:心脏功能午时(11-13时)最强,子时(23-1时)最弱:肾脏功能酉时(17-19时)最强,卯时(5-7时)最弱,等等,并以此来指导用药。
1、选择给药时间(择时用药)
疾病会导致体内活动时间节律的失常。药物治疗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使人体内部的时间节律恢复正常。因此,掌握正确的给药时间,使之与人体时间节律同步、时辰阴阳盛衰协调,与用药疗效及副反应大小有着很密切的关系。择时用药的具体做法是:
(1)阳药用于阴长之时,阴药用于阳长之时,升药用于升时,降药用于降时。
(2)选用扶阳益气、温中散寒、行气和血、消肿散结等治法与方药时,宜于早晨或上午服用,以借天时之阳旺、人体阳气随之充盛之势而扶阳抑阴,祛除病邪。
(3)凡需借助人体阴气祛邪的疾病,选用滋阴补血、收敛固涩、重镇安神、定惊熄风、清热解毒等治法与方药时,宜于傍晚或午后服用。
(4)借助天之阳气旺于昼、阴气旺于夜之际,治疗三阳经病于白昼给药,治疗三阴经病于黑夜给药,使正胜邪退而获愈。
(5)治疗上焦疾病,先食而后服药;治疗下焦疾病,宜在饭前服药。
9月经周期。
(8)特殊情况医嘱给药。如龟龄集治阳痿应于早餐前2小时服用,每日1次,鸡鸣散治疗湿脚气,宜在凌晨4时时冷服。
(二)服药温度
一般指中药汤剂的药液温度,有温服、热服、冷服之分。
1、温服:将煎好的汤剂放温后服用。中成药则用温开水、酒、药引等液体送服。
一般汤剂宜温服。因冷(凉)者属阴,阴盛损阳,而胃气属阳,胃气弱时进冷场,抛必在伤阳气而对病情不利;温服也可减轻某些药物的不良反应,如瓜蒌、乳香、没药等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温服则能减轻恶心、呕吐等反应。
需要注意的是,汤剂放冷后需温服时,应先将汤药加热至沸,使沉淀的有效成分重新分解,然后再放温服用(使之基本上和刚煎时效果相近)。不宜只加热到温热不凉的程度就服用,否则汤剂中的有效成分因溶解度小而沉淀于下,以致影响口服的疗效。
2、热服:将煎好的药液真热服用。
依照“治热以寒,温而行之”之法,寒证用热药,宜热服,属“寒者热之”以助药力;真热假寒证用寒药宜热服,属“寒药热服”。理气、活血、化瘀、解表、补益之剂(汤剂或中成药),也宜热服。
3、冷服:将煎好的汤剂放冷后服用。
依照“治寒以热,凉血行之”之法,热证用寒药宜冷服,属“热者寒之”;真寒假热用热药,宜冷服,属“热药冷服”。一般止血、收敛、清热、解毒、祛暑之剂(汤剂或中成药宜冷服)。
1需注意“中病即止,不必尽剂”。如外感风寒用辛温解表药,服药后汗出表解,即应停药,否则继续服药,必伤正气。服泻下药时,二便通利后亦应停服药。
(4)连服:在较短时间内连续给服较大剂量的药物,使体内达到较高的药物浓度,发挥更好的疗效,若病情危重,则以医嘱为准,可日服2-3剂,昼夜不停。如小儿流行性脑炎高热、败血症等用此种方法。
2、中成药的服法:一般有送服、冲服、调服、噙化和喂服等。
(1)送服(亦称“吞服”):将药物放入口呐,用温水或药引、汤剂送服。中成药的丸、片、胶囊等可用此种方法。
(2)冲服:将药物用温水或药引、汤剂冲化,或冲成混悬液后口服。中成药的散剂、冲剂、膏滋剂,以及处方中贵重药,芳香类药宜用此法。如镇静安神的朱砂、琥珀,活血化瘀止血的三七粉等。
(3)调服:将中药有温开水或白酒、醋、糖水等液体调成糊状后口服。临床抢救用的安宫牛黄丸、紫雪丹、苏合香丸及一些散剂常用此法给药。(4)噙化(亦称“含化”):将丸、锭、丹剂含在口中,让药慢慢溶化,缓缓咽下,使药物滞留病处,以利发挥更好的疗效。多适用于咽喉与口腔疾病,如治疗咽喉痛的六神丸、喉症丸等常用此法给药。
(5)喂服:将药调化后逐口喂予患者(儿)的方法。适用于婴幼儿、危重患者或意识不清者。喂饲时要防止药液进入气管。有些患者不能正常口服时,可用温开水将药调成稀糊状,采用鼻饲法给药,不可随便撬牙灌服,以免损伤牙齿。
第二篇:中医讲稿
仪陇县大寅中心卫生院 中医培训资料中医饮食护理
饮食调护是指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或在对健康人的保健方面,进行营养和膳食的调护和指导。饮食是人体生长发育和体能维持必不可少的物质,是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得以濡养的源泉,也是人体气血津液的来源。合理的饮食护理是疾病康复的重要条件,又如孙思邈在《千金要方·食治》中说:“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也。”又指出:“夫在身所以多疾此皆由„„饮食不节故也。”说明注意饮食营养对保持健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指出不注意饮食卫生和饮食不节是多种疾病发生的直接原因。要求:“食能以时、味不重珍,衣不火单热”和“凡食,无强厚味,无以烈味重酒。”只有这样才能周身无灾,保持健康。
中医治疗历来重视食疗,《内经》中强调:“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素问·五常政大论》中又说:“大毒治病,十去其六„„”,“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说明药物配合饮食治疗,既可减少“毒药”对人体的损害,又能补精益之,从而提高治疗效果。要求在疾病治疗过程中,要在用药除去大部分疾病后,随即用饮食调养正气,祛尽余邪,否则一味用药治疗,必损人体正气。
饮食虽能维护人体的生长发育,但如果饮食失宜、饱饥无常也可导致疾病的发生。饮食不节或过食生冷瓜果菜,或肥甘厚味无度,或暴饮暴食等均可导致疾病发生。
一、以中医理论为指导,重视四气五味
饮食护理是祖国医学的一部分,它建立在中医理论基础上,其实施也是按中医基本理论作为指导原则。古代医家通过实践对每一味食物看作同中药一样有寒热温凉四气和酸苦甘辛咸五种不同性味,因此,也因每味中药一样对机体功能和疾病有某种调整和治疗作用。
二、因时因地因人择食
祖国医学认为,时间、地域及个体差异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起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时有春夏秋冬四季的不同,地有东南西北之分,人有肥瘦盛弱之别,所以在饮食上也应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1、因时制宜:夏季气候炎热,阳热偏盛,应多食寒凉滋润属性的食物,如绿豆,苦瓜。春季宜食用辛凉、疏散的食物,秋季宜用平补或温补的食物,以散寒扶正,冬季气候寒冷、阴寒偏盛,应多食温补热属性的食物如羊肉、狗肉等。根据食物的不同属性,使人体顺应气候变化,以维持人体的内外环境相对平衡。在病人的护理中,根据季节气候的差异,合理地调配饮食,能有效地配合病人治疗,促进健康。
2、因地制宜:东南地区气温偏高,温气重,宜食清淡、渗湿食物;西北地区气温偏低,燥气盛,宜食温热、生津、润燥食物。在护理工作中,结合地域特点为病人提供不同的饮食也是十分重要的。
3、因人制宜:儿童身体娇嫩,宜用性平,易消化的食物;老年人气血、阴阳虚弱,宜进补气助阳或养血滋阴之品,如对成年体质壮实的外感风寒患者,可选用发散作用较强的食疗方如姜糖饮,姜糖苏叶饮,葱白粥;对老年体虚者而外感风寒者,食疗时宜配补益食品,如人生桂枝粥,木耳粥等。体质属寒者,宜食热性食物以辛辣烟酒等;女子以血为本,饮食应以补阴补血为主,尽量选择多汗多液食物,体质过敏的人,不宜吃海鲜腥发之物。所以,在护理工作中,应根据病人个体差异而制定不同的膳食方案。
三、辨证选择食物
辨证施食是根据患者的不同症候采用相应的饮食调护,即利用食物的性味来调整患者的阴阳偏盛偏衰。以“五味相调,性味相胜”“实者热之,热者寒之”“实则泻之,虚则补之”等法则以达到辅佐药物,匡扶正气,袪除病邪恢复健康的目的。
病证有寒、热、虚、实之分,食物亦有四性五味之别,在饮食调护在应按病证的性质不同,选择相宜之食品。
所谓“四性”,即寒、热、温、凉四种不同性质的食性。《素问。至真要大论》中“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的治疗原则,同样适用于食性选择的原则。由于寒凉性食物,具有清热、泻火或解毒的作用,因此可选用于热证。如粮食中的陈仓米、小米、高梁米、大麦、苡仁、赤小豆、绿豆等;凡属热性温性的食物,同样具有温中、祛寒之功效。如:糯米、黄米、小麦等甘温食物,可选用于寒症病人。如脾胃虚寒、腹痛、泄泻等症,可用葱、韭、姜、蒜、辣椒等辛热之品,以达健脾通阳温中之效。而各种水果及一些瓜类,性味多偏寒凉,多有清热解渴之效,可选用于温病热盛伤津者。平性食物没有明显的寒凉或温热偏性因而不致积热或生寒,故人们日常所习用,也是病人饮食调养的基本食物,但因其味有辛甘酸苦咸之别,因而其功效也不同,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营养状况灵活选用。如大豆、玉米、豆浆、猪肉、鸡蛋、花生等。补益性食物具有益气、养血、壮阳、滋阴的作用。根据其寒凉温热的不同分为温补、清补和平补三类。
所谓“五味”,指的是酸、苦、甘、辛、咸五种食味。食物的五味不同,具有的作用也不相同。如《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说:“辛甘发散为阳,酸苦
涌泄为阴,咸味涌泄为阴,淡味渗泄为阳。”《素问。脏气法时论》中又指出:“辛、酸、甘、苦、咸,各有所别,或散,或收,或缓,或急,或坚,或软,四时五脏,病随五味所宜也。”如辛味,有能宣散、行气血、能润之功效,对于表寒证及气血阻滞病证应注意选用之。甘味,有补益和中缓急的作用,在人体五脏气血阴阳任何一方虚证时可用甘味缓和拘急疼痛等。如糯米红枣粥可治脾胃气虚或胃阳不足;糯米酒加鸡蛋,煮熟后食用以供产妇补益等,均取糯米、红枣之甘味,再合其温性,而求其补气、温阳、散寒之功效。又如酸味,有收敛固涩之效,适用于气虚、阳虚不摄而致的多汗症,以及泄泻不止,尿频,遗精,滑精等病证。再如苦味,有能泄、能燥、能坚的作用,多用于解除热证、湿证、气逆等病症。例如:苦瓜味苦性寒,用苦瓜炒菜,即取其苦能清泄之功,而达到清热、明目、解毒的目的。常吃苦瓜,对热病烦渴,中暑,目赤,疮疡肿毒等证极为有利。同样,咸味有软坚散结,亦能泻下的作用。用治热结,痰核,瘰疬等病症。
总之,在选择食物时,必须根据病证的性质,结合食物的性味归经,选用相宜的食物配膳,做到寒热协调,五味不偏,有益于健康。
四、饮食禁忌
饮食禁忌,在饮食护理中也是十分重要的。临床上许多疾病难愈,或愈而复发,不少是与不注意饮食禁忌有关。如黄疸忌食油腻食物,温病高热忌辛辣荤腥。脾虚泄泻,忌食生冷瓜果;肺痨、痔疮、痈疖忌食燥性食物;产后、经期忌食寒凉食品等经验,均应在饮食护理中加以运用。辨证地选择食物,产科有虚实寒热之分,食物也有寒热温凉补泻之别。热症是机体感受热邪或阳盛阴虚所引起的一类病症,宜食寒凉和平性食物,忌辛辣温热之品,寒症是机体感受寒邪或阴虚阳盛所引起的一类病症,宜补虚益换,食补益类
食物。实证是指邪气过盛所引起的一类病证,饮食宜疏利,阴导。根据病情的表里寒热和轻重缓急辨症施食,采取急则治标,缓则治本和标本兼治的总体原则进行饮食的调护,一般不宜施补,外盛病症宜饮食清淡,可食葱、姜、蒜辛温发散之品,忌油腻厚味。
此外,饮食禁忌除以上内容外,还应注意食物与药物,食物与食物之间的关系。如服用中药一般忌嗜茶,服参类补品,忌食萝卜。还有习惯服蜂蜜忌葱,白术忌桃、李,鳖甲忌苋菜,荆芥忌鲫鱼,天门冬忌鲤鱼,膳鱼忌犬肉,雀肉忌白木耳等。
五、饮食适量,软硬相宜
食量要因人因证而宜,勿太过或不足。食量太过,运化不及,反损伤脾胃,对健康不利;食量不足,机体得不到水谷精微之品,导致正气不足,无以驱邪,久之气血亏损而病生。
食物的软硬应根据病人脾胃功能酌定。大多数病人,脾胃功能低下,应给以软、精、细的食物为原则,即使与病证相宜的,也应适当控制,以免加重脾胃的负担,而使余邪难清或愈而复发。
总之,中医饮食护理是很具特色的一种食疗方法,是祖国传统医学的一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与疾病的康复有着密切的关系,正确的药物治疗,结合合理的饮食护理,确保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于化学药物的副作用越来越被人们关注,“人类必须回到自然”的呼声在宇宙中回荡,以天然动植物为主,中医饮食护理越来越受到人们深切的重视,“良药可口”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青睐。中医食疗正方兴未艾,中医饮食护理也将会给更多患者带来康乐。
第三篇:中医内科学讲稿
中医内科学讲稿
中医内科学讲稿 第八章
经络肢体病证
第二节
痹
病(第351~358页)
教
材:中医内科学(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第六版)讲
授:林寿宁教授 【概述】 一.定义
⒈定义:痹病指因机体正气不足,卫外不固,邪气乘虚而入,致使气血凝滞,经络痹阻,引起以肌肉、筋骨、关节发生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及畸形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⒉别名:痹证(现多数书籍为此名)、历节风(关节肿,游走不定)、痛风(李杲、朱丹溪言)。
⒊病名解释:痹者,闭也。闭阻不通之意。本病泛指邪气闭阻躯体或内脏的经络而引起的病证。但通常指风、寒、湿三种邪气侵犯肌表经络和骨节,发生关节或肌肉疼痛、肿大、重着等一类疾患。本节讨论的也是此类病证。脏腑痹病(五脏痹、六腑痹、奇恒之腑痹等)不在本节讨论之列。二.历代文献简介 痹病首论于《内经》。《素问.痹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著)痹也。” 《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记述“历节”一病,创有桂枝芍药知母汤及乌头汤,为今常用。
后世如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宋《济生方》,金《兰室秘藏》,元《格致余论》,明《景岳全书》,清《临证指南医案》、《医林改错》等对痹病都多有论述。三.范围(西医病名)
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退行性关节炎(骨质增生)、痛风等风湿性及一些代谢性疾病。【病因病机】 一.病因
⒈素体虚弱,腠理疏松,营卫不固,是为内因。
⒉风、寒、湿、热之邪侵袭是为外因。
因于居处潮湿、涉水冒雨、气候剧变、冷热交错而感邪。湿邪也有因于脾虚失运,湿从内生而伤于肌肉筋骨者。二.病机
⒈风寒湿邪特性
风为阳邪,善行数变,具开发腠理,穿透肌肤之力;湿性粘滞重着;寒气凝涩,阻滞经络气血;火热之邪,伤津迫血。寒借风性内犯,风借寒性附邪于病位,而成致病之基。⒉三邪合至,夹杂而病 风邪疏泄之力,寒邪收引之能,湿邪粘着、胶固之性本相互为用,使经络壅塞,气血运行不畅,致筋脉失养,绌(chu音畜,伸屈之屈,今引伸为不足,相形见绌)急而痛。绌急现多用拘(ju音居)急,拘乃收引抽急之意。⒊风湿热邪致病
或有感受风热之邪,与湿邪相并,而致风湿热合邪为患。或素体阳盛、阴虚内热,感受外邪后易从热化,或风寒湿痹日久化热而病为热痹。因此,上述各种外邪是共同侵袭肌体而
致病的,说其共同,常是风寒湿邪,或是风湿热邪侵袭肌体。由于感受外邪种类的轻重不同,所以表现的证候各有特点,但这并不是说其他病邪不存在。◆ 痹病病因病机示意图:
风邪善行数变
风借寒性附邪
风气胜为行痹
寒邪凝涩
杂
至
寒借风性内犯
痹阻经络,气血凝滞,合而为病
寒气胜为痛痹
湿邪粘滞重着
湿邪粘着胶固
风寒湿痹化热
湿气胜为着痹
热邪伤津迫血
风湿热邪侵袭
热痹 正气
不足
另有药物所伤
略。【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
⒈临床表现:以肌肉、筋骨、关节发生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及畸形等为主要临床表现。⒉病史:本病常有反复发作史。
⒊辅助检查:实验室及X线检查有助于痹病的诊断。
(二)鉴别诊断
痿病:痹病久治不愈,可渐见痿瘦,而以痿病相似。痿病表现为肢体痿弱,羸(Lei)瘦无力,行动艰难,甚至瘫软于床,但肢体多无疼痛,而痹病却以疼痛突出。
风湿热之关节病变、痛风性关节炎、膝眼风(鹤膝风)亦从痹病辨治。课本讲的不对。【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每个证的辨证)
行痹
着痹
痛痹
热痹
尪痹
气血两虚 主
症
游走、酸痛
重着麻木
剧痛不移
红肿热痛
僵痛变形
绵绵而痛
紧痛 病
邪
风邪胜
湿邪胜
寒邪胜
热邪胜
痰瘀胜、肾虚
气血虚
虚
实
实证多
实证多
实证多
实证
虚实夹杂
虚证
或夹脾虚
或夹虚证 二.治疗原则
以祛邪活络,缓急止痛为大法。根据其邪胜之不同具体施治,并适时以扶正之品。如行痹以散风为主。
湿痹以渗湿化浊为主,佐以健脾益气之品。痛痹以散寒活血为主,适予助阳之品。热痹以清泄郁热为主。尪痹以祛痰瘀,益肝肾为主。气血不足以补益气血为主。
痹证的治疗因地域不同、季节变化而用药寒温补泻有异。三.分证论治 ⒈行痹 ※证候:
特点:肢体关节酸痛,游走不定,不局限于一处,关节屈伸不利。急发者可见局部红肿,触之热感。或躯干及关节端见环状红斑。伴外感风邪之证:恶风或恶寒,舌质淡红(课本说舌红不妥),苔白,脉浮或浮紧。结合图片讲解证候特点。※治法:宣痹通络疏风。
※方药:宣痹达经汤(该方出处不详,以下组成以课本为准,未经审对)
威灵仙、羌活、防风、秦艽、豨莶草
、清风藤:疏风祛邪; 蜂房、乌梢蛇、地鳖虫、螳螂:通经活血宣痹; 当归、穿山甲:活血导滞。运用:
本证也可用防风汤:防风、当归、茯苓、杏仁、黄芩、秦艽、葛根、麻黄、肉桂、生姜、大枣、甘草。该方有祛风通络,散寒除湿功效。疼痛以上肢关节为主,酌选羌活、白芷、威灵仙、姜黄、川芎等疏风通络止痛。
疼痛以下肢关节为主,酌选独活、牛膝、防己、萆薢等通活络止痛。评价与经验。
常见证候。本证用西药控制症状较好,中医对治标治本均有良好效果。前版教材用防风汤,故列之参考。治验举例。⒉痛痹 ※证候:
特点:肢体关节紧(剧)痛不移,局限一处,痛处喜温恶寒,甚至关节屈伸不利,局部皮色不红(课本说关节不肿不妥,应为可肿),触之不热。
见寒证之象:舌质红润或淡红,舌苔白而薄腻,脉多沉弦而紧,或沉迟而弦。
※治法:温经散寒和营。※方药:乌头汤。
制乌头(先煎)、麻黄、白芍(大量)、黄芪、甘草。运用:
注意制乌头的用法,必须久煎,最好为2小时以上,以减其毒性。用量可视病人情况而定,一般为10克,多不超过20克。
可加苍术、白术健脾祛湿。
可加姜黄、当归,或合黄芪桂枝五物汤活血养血通络。
腰痛为主,多以肾虚有关,酌加杜仲、桑寄生、淫羊藿、巴戟天、续断等。
舌苔黄,有化热象,宜寒热并用,投桂枝芍药知母汤合之。其他可参考行痹之运用项。
评价与经验。
常见证候。本证中医治疗有长处。
验案举例。
⒊着痹 ※证候:
特点:肢体关节酸胀、疼痛,重着不移,局部不红,重则关节肿胀,甚至屈伸不利。
寒湿:颜面苍黄而润,舌质淡红,舌苔白厚而腻,脉濡缓。湿热:关节局部肿热,舌质红,舌苔黄厚腻,脉滑或滑数。※治法:渗湿通经活络,佐以健脾。※方药:薏苡仁汤加减。
薏苡仁、川芎、当归、麻黄、桂枝、羌活、独活、防风、制乌头、苍术、生姜、甘草。
运用:
以寒湿为主者,酌加干姜、细辛。
湿热明显者,酌去制乌头、桂枝、麻黄、当归等温燥之品,加黄柏与苍术为二妙散。
湿气盛,关节肿胀明显者,可加萆薢、木通、姜黄利水通络。肌肤不仁,可加海桐皮,豨莶草祛风除湿通络。
本证也可用蠲(juan 音娟)痹汤治疗:羌活、独活、桂枝、秦艽、当归、海风藤、桑枝、乳香、木香、甘草。(课本无此方组成,此补)评价与经验。
本证常不独立存在,而是与其他证候兼夹出现。蠲痹汤是个好方剂,有祛风散寒除湿,活
血通络,扶正祛邪之功。对于风寒湿偏盛不明显的,可作为痹病基本方化裁治疗。⒋热痹 ※证候:
特点:肢体关节疼痛,痛处焮(xin 音新)红灼热,肿胀疼痛剧烈,得冷稍好筋脉拘急。(红肿热痛)
伴实热证:发热,口渴,喜冷恶热,烦闷不安,舌质红,苔黄燥,脉洪数。
结合图片讲解证候特点。
※治法:清热解毒通络,佐以疏风。※方药:白虎加桂枝汤。石膏、知母、粳米、桂枝、甘草。运用:
可酌加忍冬藤、连翘、黄柏清热解毒;海桐皮、姜黄、威灵仙、防己、桑枝活血通络,祛风除湿。
也可用宣痹汤(《温病条辨》)加减治疗:防己、杏仁、滑石、连翘、栀子、薏苡仁、半夏、蚕沙、赤小豆、姜黄、生姜。
化火伤津,见关节红肿,疼痛剧烈,入夜尤甚,壮热烦渴,舌红少津,脉弦数者,治宜清热解毒,凉血止痛。可用犀角散(《备急千金要方.卷八诸风.贼风第三历节》)治疗(犀角、羚羊角、前胡、栀子、黄芩、射干、大黄、升麻、淡豆豉。本方经查对原文如此,第五、六版教材所录均错。)
可酌加生地、玄参、麦冬养阴凉血。
评价与经验。
西医西药可迅速控制病情,可中西医结合治疗。验案举例。
⒌尪痹 ※证候:
特点:肢体关节疼痛、肿大、僵硬、变形,屈伸不利,甚则肌肉萎缩,筋脉拘紧,肘膝不得伸,或尻以代踵、脊以代头。但早期病变者多无关节关节变形,而以疼痛、肿大、屈伸不利。早晨关节僵硬疼痛是其特征性症状。
常见舌脉象:舌质暗红,脉细涩,或弦虚。结合图片重点讲解尪痹的证候特点。※治法:补肾祛寒,活血通络。
※方药:补肾祛寒治尪汤。(辽宁中医学院候平玺方)
续断、补骨脂、熟附子、熟地黄、骨碎补、淫羊藿、桂枝、独活、威灵仙、白芍。运用:
瘀血证明显者酌加桃仁、红花、血竭、牛膝,乳香、没药。痰证明显才酌加白芥子、胆南星。
兼有热证者去熟附子、淫羊藿、桂枝,酌加黄柏、知母、忍冬藤。
评价与经验。
疑难、常见病证。
1999年暑假在学院的组织下,与同学们到广西天鹅县向阳乡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曾见此证典型病例并进行了论治和摄有照片。(引导同学们回顾当时诊治情况并结合贫困山区缺医少药的症状状况开展简短讨论。)
通过对社会实践所见所闻的回顾与讨论,同学们应该对贫困山区缺医少药的情况有进一步的了解,大家都是新时代的医学生,肩负着为人民服务的责任与义务。
治疗本证要注意攻补结合,寒温并用。
尪痹并非都为此类证候,也有表现热证、寒证的,治疗方法不同。(扼要介绍相关证候的证治。)验案举例 ⒍气血亏虚证 ※证候:
特点:四肢乏力,关节酸沉,绵绵而痛,麻木尤甚。多为久病,长期服用驱风活络之剂者。
伴气血两虚象:汗出畏寒,心悸时作,纳呆,面色无华,形体虚弱,舌质淡红,舌苔薄白或黄,脉多沉虚面缓。※治法:益气养血,活络舒筋。※方药:气血并补荣筋汤。(出处不详)
生薏苡仁、茯苓、白术、首乌、当归、熟地黄、黄精、蜂房、乌梢蛇、豨莶草、络石藤、狗脊、秦艽、菟丝子。运用:
本证有偏于气虚或血虚之不同,临证可相机处置。本证又常夹肝肾不足或营卫失调的。或相应治之。
本证也可用独活寄生汤、黄芪桂枝五物汤化裁治疗。前者为兼肾虚者用之,后者的营卫不和者用用之。并血瘀者酌合用桃红四物汤。
可参照前一证之运用项。
评价与经验。
常见证候。许多痹病气血两虚证者理化检验并无异常。本证的治疗为中医的特长。
验案举例。
【现代中医治疗与名老中医经验】 1.中医单味药治疗研究概况:
雷公藤。主要适应症为尪痹。介绍雷公藤煎及其制法。青风藤。主要适应症为尪痹。介绍中成药风痛宁。制乌头。主要适应症为痛痹。介绍制乌头煎及其制法。马钱子。主要适应症为痛痹。
以上除青风藤外均为毒付作用较大的药物,运用时务必要久煎,并注意用量不要过量使用。
2.名老中医经验:简介以下各位名老中医治疗痹病的经验。
焦树德补肾祛寒活血治尪痹经验。
朱良春用虫类药治疗痹病经验。
颜德馨活血化瘀治疗痹病经验。
林沛湘和营补肾,活血通络治疗痹病经验及通经行痹汤。【转归与调护】
※痹病的转归因其所病的性质有关。
风湿热之关节炎,有可能损害心脏,所谓“风心”是也;
类风湿性关节炎虽说可关节畸形,以致不艰行走,但对身体重要器官的影响相对较少;
许多结缔组织病所见的关节损害,只是其病的表现之一,预后一般不佳。
一般的风湿性关节炎或关节、周围结缔组织炎预后则较好。※痹病的调护应注意:适温寒,防寒保暧;久病者须防外感。【结语】
痹病的病因有内在的因素和外邪侵袭。内因为正气亏虚;外因以风寒湿邪为主。
痹病各种证候的临床特点有所不同。祛邪活络,缓急止痛为治疗痹病的大法。
痹病的各种证候治法有所不同,即要注意正确运用,又要防止用药太过而生他证。复习思考题
1.痹病的病因病机是什么?如何理解正邪两方面的病因对痹病发病的影响及
外邪“杂至”和“合而为病”的含义? 2.痹病的辨证要点有哪些?
3.痹病各个证型的辨证论治方法是什么?
第四篇:蜂胶中医讲稿
中老年人保健讲座
(一)人体细胞健康
(二)四季养生
祖国医学预防疾病的养生学成就卓著。养生是“养正气,顺自然”的个体养生为主,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内外关联,医疗与预防辨证统一的整体观念。
古人认识到机体的生存不仅要与自然环境相适应,更重要的是形体与精神的统一。人的一生是处在不断的新陈代谢中,人要保持健康就要不断调节饮食起居,积极适应天时气候,自然环境的变化,以求得内外环境平衡。
祖国医学的养生强调预防为主,预防重于治疗的思想。指出“高明的医生懂得怎样教人在没病之前就要做好预防。”而一般的医生只能治病不去预防,《灵枢·逆顺》:“上工治未病,下工治已病”。《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凿井,斗而铸兵,不亦晚乎?“水没来,先修坝”,“无论何时,防病永远比治病更重要”。
一年四季气候变化有它的正常规律,即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终而复始。气温变化为六种主要现象,即风、寒、暑、湿、燥、火六气。四时和六气是互相关联的。一般地说,春季多风、夏季多暑、多湿,秋季多燥,冬季多寒,它们之间可以互相递变。人是自然界生物之一,当然要适应与自然界的变化规律,积极地成为养生保健条件《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夫百病之始生也,必起于燥、湿、寒、暑、风、雨、阴阳、喜怒、饮食、居处”。
1、春季养生
春为万物生发的季节,草木萌芽,天地焕然一新,生气勃勃、欣欣向荣。比起冬天要晚睡早起,多在户外活动,吸取新鲜空气,衣着宽松,头发自然,心身舒适,适应“生气”的道理《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变,奉长者少。
春季养生四忌一防:
(1)忌睡眠过多 睡眠过多造成血液循环障碍,机体器官营养不良,关节僵硬,身体虚弱,会睡出病来。所谓“久卧伤气”就是这个道理。
(2)忌懒于活动 经常户外活动,增强心肺功能,借阳光中的紫外线杀灭致病菌,增强机体抵病力。
(3)忌骤减衣着 春天气候多变化“春天孩儿脸,一日变三变”。早晚凉白昼暖,午夜寒,老年人不要过早减衣着,“捂”一段时间有利于适应自然气候变化,适应夏季炎热。防止感冒,肺炎和心血管疾病的加重。俗话说“春捂秋冻”有科学道理。
(4)忌生冷食品 春天气温变暖,外周血管扩张,胃肠道血液供应量减少,影响消化,应吃富含营养容易消化的清淡食物,少吃生冷食品,早晚喝点生姜红糖水,有温胃散寒和防治感冒的作用。
(5)防呼吸道疾病
淡盐水漱口或餐后吃几片生蒜防感冒。
2、夏季养生 春天是万物生长发育的季节,烈日炎暑,植物茂盛,绿叶丰盈子满枝,晚睡早起,使毛孔疏松,阳气外泄,心情舒畅喜悦,避免发怒,适应夏天“长气”的道理《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夏季养生六要点:
(1)耐热训练 盛夏之前进行适当的耐热训练,提高适应能力。人体细胞能产生一种热应激蛋白(又名热休克蛋白)的物质,它可以减轻炎热环境所造成的危害。耐热训练可提高人在热环境中热应激蛋白的分泌量,增强人的耐热能力。
(2)忌生气动怒 夏季天气炎热,人的情绪容易激动,保持心情宁静能防暑抗暑,俗话说“心静自然凉”,“夏至无热”是夏季养生上策。
(3)不贪凉饮冷:冷饮食对胃肠道造成刺激,老年人胃肠功能弱易出现消化不良,腹疼,腹泻等症状。
(4)及时补充水分 天气炎热,出汗多,水分丢失大,而老年人对缺水敏感性差反应降低,虽体内缺水但口渴不明显,要定时进水,以免缺水造成血液粘稠诱发心梗,脑梗。
(5)避免强烈光照 中午到下午三、四点,室外温度高,紫外线特强,在强光下活动易受暑,长期强紫外线照射容易得皮肤病。避免上午10点之后下午三点之前户外活动。
(6)保持充足睡眠 一天保持8小时睡眠,适当午睡15~30分钟。
(三)秋季养生:
秋季天气转凉,万物衰老“秋风扫落叶”,大地一片颓败现象。要人老心不老,心 志愉悦,不可触景伤感,以应付肃杀的秋气,这是秋天调养“收气”的道理。《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秋养三做到:
(1)秋练
秋高气爽是锻炼好时机。“秋冻”在寒冷到来之前进行耐寒训练,让身体稍冻着点,不要添加过多的衣服,通过耐寒训练,可增强抗病能力。
(2)秋防
“一场秋雨一场寒,三场秋雨要穿棉”。适当接触阳光紫外线照射以防冬季感冒,气管炎、胃炎、关节炎的发作。晚秋时节气流、气压、气温等气象要素变化大,是高血压、冠心病、心梗、中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如果时常感到头痛、头晕、肢体麻木、胸闷、气短等症,可能是高血压,冠心病的发作或加重,或中风前兆,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3)秋养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物质丰富,要给身体补充营养适应冬寒。中医学主张“秋冬进补”的养生观值得提倡。可以食补,也可以药补,但不能偏补,过补。《黄帝内经》提出:“五谷(粟、豆、麻、麦、稻)为养,五果为助(《灵枢经五味》有言:“枣甘、李酸、栗咸、杏苦、桃辛。”),五菜为充(红、黄、绿、白、黑),气味合而是之,以补益精气”。
(四)冬季养生:
冬季人体养生重在一个:“藏”字。《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折,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冬季养生六注意:
(1)远寒近暖
寒冷空气可引起血管收缩,血压上升。高血压,中风发病率增高,心脏病如心绞痛、心梗、心衰等发生增加。所以在冬季老年人应尽量 避免将肢体暴露在寒冷空气中。
(2)饮食调理
老年冬季膳食以偏于“温”、“补”的食物为宜。可适当食用羊肉、大枣,增强御寒能力。
(3)心理调摄
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和人的心理状态息息相关,中老年人应保持情绪乐观,精神愉快,动静有度,以防疾病发生和变化。
(4)居室环境
控制室内温度和空气流通,室温以16~24C·为宜,避免室内外温差太大。(5)适时锻炼
进行力所能及的锻炼,增强体质,防病保健。
(6)补充钙质
天气寒冷,室外活动少,人体光照度下降,体内VD合成减少,如果出现身痛,腿抽筋等症状多为缺钙所致,适当服用钙剂,同时摄入适量维生素D,可防治冬季缺钙。
四季养生歌:
生长收藏应四时,养生保健要记知; 人顺自然调正气,寿登百岁乐期颐。
(五)精神修养:精、气、神是人身最宝贵的东西,它和人体是不可分离的。健康的人精、气、神表现充沛活泼,当人体发生疾病的时候,精、气、神遭到损害,就会出现异常表现。
精神活动关系到整体机能。精神充沛,即表示脏腑功能协调,四肢坚实;反之,如果精神不足,即脏腑功能减退,百病丛生。所以,要想身体健康,就要保养精神,保持机体正气充沛。另外,人的思维情志正常健全对人体的健康有保护作用。而精神情志刺激,如过度的思虑、悲伤、惊恐、发怒等,即是中医所谓的人体三大致病原因:包括内因、外因、不内外因的七情内因。《灵枢·大年》:“失神者死,得神者生”。《灵枢·口问》:“故悲哀忧愁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素问·玉机真脏论》:“忧、恐、悲、怒,今不及以其次,故今人有大病矣”。《灵枢·本神》:“忧愁者气闭塞而不行”。《灵枢·口问》:“大惊卒恐,则气血分离,阴阳破散”。《灵枢·补刺法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三、抗病防病:
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衰老,组织器官和功能出现增龄性改变,这是自然规律。但因为人的生活环境,物质条件,保健意识及心理状态不同,其表现千差百异。有的人岁年过花甲(60岁),已近古稀(70岁),却精力充沛,身体硬朗,心情愉悦。但有的人未及天命(50岁)之年,却早已“一叶知秋”,未老先衰,或又老又病又衰。
心血管病是危害中老年人最大的无声杀手,全球每年约1750多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病,占总死亡率50%,中国现有心脑血管疾病人近2亿,每年死亡300万,而且每年以6.5万速度递增。(出示健康白皮书)我国现有糖尿病人超过7000万,进年来心脑血管和糖尿病呈现年轻化趋势,其中不乏7~8岁,4~5岁糖尿病儿童患者,最小仅出生后9个月,好发年龄9~12岁之间。占总发病率10~15%。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饮食不合理、生活不规律等原因,未来50年糖尿病是中国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以下谈谈心脑血管等疾病的防治:
1、强心脏
中医认为心为五脏之首居主导地位,喻为国家的元首,人的精神意识,聪明智慧以及全身血脉均统属于心《素问·灵兰秘典论》:“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素问·瘘论》:“心主身之血脉”,一个人心脏健康则血脉通畅,聪慧健康。强心健体在人的一生性命攸关,不可一时一刻忽视。
心血管病的形成危害防治及保健品的选择
2、养肺气
中医认为肺主气是生命的本源。人体所有的肺气都统属于肺,肺与天气相通,所以肺的主要功能在呼吸空气维持人体对气的需要。肺气还有???的作用,在人体形成一道藩篱,抵御外邪的侵入。如果肺气亏虚卫外不固人就容易感冒和一些时行疾病《素问·六节脏象论》:“肺者气之本”、《素问·五脏生成》:“诸气者,皆属于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天气通于肺”。《灵枢·本藏》:“卫气者,所以温分内,充皮肤、肥?理,可开合者也。”
人体肺脏经过数十年的使用,肺内沉积了大量灰尘和未及时清除的有害物质,由于年龄增长,机体功能减退,抗病力底下,抗体分泌量减少,气管支气管局部免疫力下降;微循环障碍,组织受损,肺泡数量减少,通气量下降,易发老年性肺气肿;痰液等有害物质滞留易致病菌感染,等等。老年人肺部炎症感染病情重、变化快,常出现呼吸功能衰竭导致死亡。并常并发心脑血管病变危及生命。中医学强调补肺气防感冒与现代医学强调增强人体免疫力防病的思想殊途同归。
三、健脾胃
胎儿离开母体后就要依靠五水谷饮食营养。当食物进入胃后,营养成分经过消化吸收,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以供给人体的生长需要。
脾胃在中医五行学说中属土,喻为管仓库,供应给养的官员。土为万物之母,没有土地植物无从生长,动物无处栖息,也就没有万物《素问·灵兰秘典论》:“脾胃者,仓廪之官”。李中梓《脾为后天之本论》:“后天之本在脾,脾应中宫之土,为万物之母”。
中医治病预测转归的关键在“胃气”二字,“胃气”存则病安,“胃气”去则病危。民间有句话:“人未老胃先老”。说明人到老年脾胃功能减退,消化吸收能力差,容易出现一系列病变。
脾胃衰老的表现是消化液分泌减少,蠕动减缓,消化功能减退食欲不振,出现腹胀、嗳气、大便不通畅,便秘等,容易引发细菌感染引起急慢性胃肠炎,并易发生器质性病变。
蜂胶能消炎杀菌,清热解毒,对幽门螺旋杆菌、大肠杆菌等(略)糖尿病是一种古老的疾病,祖国医学早在二千多年前就已经报道„„ 美容:
【调和阴阳】
宇宙中存在两种基本物质形态,一种是由电子原子分子等粒子结构的实物粒子形态;另一种是不具备粒子属性的“场”,包括引力场、电场、磁场、电磁波、可见光等。生命中存在着两种物质形态。这两种形态分别决定了人体的两种重要构造,实物粒子决定了人体的空间结构,“场”决定了人体的衍生结构。人体的健康状况取决于空间结构和衍生结构的有序平衡运动状态,空间结构改变到一定程度就是现代医学所称“器质性病变”,比如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也就是说空间结构是可以看得到,摸得到的。而衍生结构的改变实际上是人体电场,磁场的改变,直接影响到人的精神,情绪,心态等的功能表现。
以上现象以祖国传统医学的理论解释就是阴阳概念。阴阳和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自然观。古代的思想家们认为宇宙中充满着两种对立和相互消长的物质力量这就是阴气和阳气。气的聚散,就是阴阳相互推荡;气的升降,就是阴阳相互感召;气的氤氲,就是阴阳相互糅合。二者对立统一,相互依耐,相互制约,不断运动变化衍生万物,并用于解释人体的生理和病理。古人认识到人与自然界是息息相关的,具有统一性,于是得出“天人相应”的观点。
人体的健康就取决于阴阳二气的对立统一,《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其本”。“人生有形,不离阴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阴盛则阳病,阳盛则阴病”。《素问·生气通天伦》:“阴阳离决,精气乃绝”。“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祖国医学认为任何疾病的发生都是人体阴阳气血失去平衡,或阴盛于内,阳浮于外;或阴虚于内,阳盛于外等,以致出现人体内环境偏寒、偏热、偏湿、偏燥一系列病理变化,使人体细胞处在一个“水深火热”的逆境中。所以要想获得健康,改善细胞生态环境,调节人体阴阳平衡是关键。
蜂胶集动植物精华于一身,性味平和,无毒副作用,内含380中有效成分,是天然小药库,蕴含古今千万张治病良方的配伍奥秘,其作用于人体能起到调节阴阳气血平衡,“扶正驱邪”,“标本兼治”,“攘外安内”的功效,符合祖国医学整体观念天人合一的思想,从而有效改善细胞生态环境,促进人体健康。
病例(略)
第五篇:中医养生讲稿
中医体质养生(视频讲稿)
体质和我们的健康关系非常密切,我们的健康出现问题,通常就是体质出现问题,体质出现明显的偏颇,体质和我们的生命体验有关,提示和我们是否得病,得病以后的预后转归也有关系。
不同体质的人食用相同的食物的反应是不同的,营养价值高的食物也不是所有人都适合的,这是因为人的体质不同。
体质的定义:所谓体质,是在人的生命过程中,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物质代谢和性格心理方面的综合的,固有的一些特质。每个人的体质都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更具有动态的可变性。体质决定了我们的健康,决定了我们对疾病的易感性,也决定了得病以后对治疗的反应和他的预后转归。体质也应该是医生认识疾病,认识人体,制定治疗原则和维护健康的一条思维的主线。病理体质是从不良的生活方式中来和不良的生活环境中来。如果我们在生活中恣情纵欲,放纵自我,不呵护我们的体质,我们就会生病。医生在治病中如果不关注患者的体质,就会只见树木而不见森林,抓住标而失去本,甚至会把一些简单的疾病支撑一些复杂的疾病。不同的体质对不同的疾病具有易感性,比如痰湿体质就容易肥胖,尤其是中心性肥胖;特别容易出现高脂血症,高血压,容易有脂肪肝等等代谢性疾病;而气虚和阳虚的病人,特别容易出现外感性的疾病,消化道的疾病。我们了解体质就可以和我们的身体进行对话,《素闻
四气调神大论》里边是这么说的:“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知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呵护体质,调整体质,关爱体质,就是治未病。就可以预防疾病的加重和复杂化。在正常人群中,体质大致分一下八类:
平和体质、阳虚体质、气虚体质、痰湿体质、湿热体质、阴虚体质、淤血体质、气郁体质。(中华医药中还有一种叫特禀体质)
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有诸内必形于诸外。你有什么样的内在,它会通过各种途径向外散发信息。你的脏腑功能气血失调于内,必然会通过五官、皮肤、形体、情绪反应在外,告诉你,我生病了。中医通过望闻问切来诊断疾病,具体如下:
望:望面色,望神态,望皮肤,望形体,望毛发,望舌像,望五官。
问:问二便,问食性,问家族史。
闻:闻气味,听声音。
切:摸脉
假如你的体质有所不足,在一生中是有几个时机可以扭转的:第一是妇女的产后,妇女在怀孕期间,她体内的大环境会进行一次大的整合,大的调动,如果说你产前怀孕期间注意保养,产后坐月子的时候注意保养,很可能产后你的体质会一下得到很大的改观。妇女坐月子保养得好能去掉很多老病根,比如哮喘等。月子里落下的病是最难治的。第二是大病之后的康复阶段,病后保养做到位的话,它很有可能改善体质。第三个是假如孩子生下来身体很弱,但是父母后天喂养非常好。第四体质调养的关键是时令和节气,比如阳虚体质有一个非常关键的改善时机是三伏天,这叫春夏养阳。三伏天可以做天灸。第五是更年期。更年期注意保养得话,可以为良好的老年生活做一个铺垫。更年期保养不好的话,它会影响到老年的体质状况。第六是青春发育期。就是男精女血,小孩子性机能刚刚发育,还没有完全成熟,这个阶段也是改善体质的一个阶段,尤其是女孩子。如果女孩子在月经来潮之后,她非常注重月经前后的保养,比如素体气血血虚的女孩子,她注意月经前不受寒,月经后注意适当的补一些气补一些血,在饮食方面也很注意的话,她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气虚和血虚的体质。、、、、、、、、、、、、、、、、、、、、、、、、、、、、、、、、、、、、、、、、、、、、、、、、、、、、、、、、、、、、、、体质调养是最佳的健康投资,体质调养能够使我们对疾病的预防具有更强的针对性。
一、平和体质:是上帝太厚爱你了,多数生在长寿家族,个人的修为也好。就是阴阳平衡,脏腑功能之间的配合非常好,政令畅达,各个部门之间的配合非常好,太平盛。这种人健康或者少病。
1、表现:
形体匀称,体重波动不大,情绪稳定,性格平和,食欲稳定,饮食规律,二便很好,很少腹泻或便秘。皮肤偏油或偏干,不过油不生痘,干不出斑,很少得病,环境适应能力强。有病也很好治,自我康复能力也强。比较少一些家族性的疾病。口唇淡红,比较红润。皮肤有光泽,毛发也光泽。舌像:淡红舌,薄白苔,舌体大小正常。推荐一本书《看舌识病调饮食》。
朱熹的一首诗放这很合适“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人也是这样,但凡你的进和出,包括中间环节,是一脉相通,畅通无阻的,你的外形必然是清爽的。平和体质就是有这么一种特点。适应环境的能力很强,耐寒又耐热。
推荐一本书《钝感力》。人活在世上。不要太敏感,太敏感就会七情波动,就肯定会伤你的内脏,因为对于中医来说,喜怒忧伤悲恐惊,各对一个脏腑,怒太多伤肝,思太多伤脾,悲太多伤肺,喜太多伤心,惊恐太多伤肾,你老是很敏感,老是有剧烈的情绪,那就伤内脏,时间久了,脏腑功能失调,再走,气血痰湿就出来了,再出来形态结构发生变化,肿瘤、血压高、动脉硬化都来了。具有钝感力的人七情很难被激惹起来,情绪就很平稳,那么脏腑就老老实实呆在体内,该干嘛干嘛。如果你老是招惹这个脏腑,它在做正常工作的同时,老是被你的情绪招惹一下,它就受到影响。这就告诉大家,你要想向着这个平和体质靠拢,就要先把你的心态调好。所以中医养生无非就是养形和养神两方面,其中养神放在第一位。神调不好的话,内脏是不得安静的。所以很多花很多时间去锻炼,但是不注意自己的性格修为,那一切都是会付诸东流的。
情绪稳定是平和体质的主要变现,那么人怎样才能保持相对稳定的情绪呢?
要适当培养小孩子的自我约束能力,什么事情适可而止,不能过分,慢慢他长大以后就会吃东西不过分,对东西不贪婪,干什么事情不会熬夜,不会去恣情纵欲,养生不是老年人的事,等老了讲养生酒难了。神很大程度上就是个秉性问题,从小给他养成这样一种情绪才是最重要的。教育小孩子,从小养到一个平和的心态,自我约束能力比较强,干什么事不要过分,不要恣情纵欲。
2、养生原则:不要扰动它。不伤不扰,顺其自然。不要乱进补,高丽参和冬虫草,它不是粮食,它是药。是药三分毒,人参用得不对,照样会杀人。不要没事找事,不要画蛇添足。
二、阳虚体质:
热量不够,火力不足,是根本性的真阳不足,不是病,特点是怕冷。尤其是背部怕冷,还有腹部特别怕冷。阳气就是我们的军队一样,要走边防,要走皮肤,走皮肤的作用是一个是作为一种动力,让皮肤的循环好,所以阳气虚的人脸色发白的,不是苍白的那种。还有一个作用是调节你的体温,在一个抗御外邪,它像一个巡逻兵一样,走在你的肌肤里边。尤其是背后,背后是膀胱经走行,膀胱经在经络里号称是藩篱,把不应该进入到人体,对人体有不好影响的外在因素全部隔离,所以这种人有个特点事背部特别怕冷,还有腰背部,另一个是腹部怕冷。为什么这么说呢?“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真阳在哪里?在脐下三寸这个部位,叫丹田。所以他小肚子和肚脐特别的怕冷。所以
阳虚的人要特别注意保护后背和前腹部。你就算不阳虚,也要注意保护这两个部位。所以有些女孩子穿衣服一定要注意,尤其是月经期的时候,这个部位对女孩子来说很重要的。一个它是元阳所在的部位,另外一个这是盆腔。月经期的时候所有的血液聚于盆腔盆腔充血蓄势待发,准备来月经了,好了,你穿个露脐装出来了,风一吹,盆腔循环肯定受影响。你不痛经谁痛经啊?你老是这样,月经淤滞,该出不能出的,你想想最终到了更年期,到了中年以后,剩余啊更年期啊都会受影响。所以很多人不怀孕,婚后月经不调,更年期的时候很难过,其实她都不知道,都是青春期、月经期的时候不注意保健,很有关系的。不舒服的时候,一定不要想到我马上要去治病,你要想一想,除了治病,我这个病是怎么来的。我为什么会月经不调,我为什么会乳腺增生,我为什么会有子宫肌瘤?我为什么会生斑?你听了这些课,你就会明白,哦,原来它的源头是在这,是自己的修为有问题。是发生在我日常生活中的,我不注意。实际上,什么样的生活造就什么样的体质,什么样的体质,就容易得这种病,一定要注意这个因果关系。阳虚体质是下边虚,所以它经常会表现为生机不够,头发都不茂密;另外养息不足,它蒸腾汽化就不行,水喝进去老师不能被利用,所以喝进去就尿出来,白天还不够,晚上还要起夜两三次,所以夜尿多,小便多;另外它不是没有火力劲吗?大肠也是偏寒,这个时候就老拉肚子;更严重的,吃什么拉什么,因为人体没有热量,不会转化,所以吃什么就拉什么了;舌像特点:舌体胖大,比较娇嫩,脉相很沉细,阳气鼓动力不够嘛。
神方面:因为她阳气不够,所以性格比较沉静,情绪方面会有消沉。所以我们经常说抑郁症啊,抑郁症其实常见于两种体制,一个气虚,一个阳虚。气虚阳虚的人容易有抑郁的倾向。
(三)、形成原因:
1、首先是先天禀赋,和遗传很有关系。
2、和父母结婚晚,生育太晚,这个时候的孩子有可能会形成阳虚体质。
3、母亲在怀孕的时候,吃了过多寒凉的东西。妇女怀孕和产后,会产生180度的大变化,中医叫“产前一盆火,产后一盆冰。”完全是两种体质。产前一盆火,搀扶会觉得热,但是产后一盆冰。所以很多妇女在怀孕的时候会吃很多凉东西,吃的太多以后,对胎儿就形成影响了。
4、幼年时期用过大量的抗生素、大量的激素,或者经常使用清热解毒的药物(这个习惯在广东非常常见,清热解毒,爱喝凉茶,预防性的就要喝凉茶。这非常伤阳气)。
5、平时吃了太多冰冻的东西,西瓜啊,饮料啊,过度的性生活,也会导致阳虚体质。
6、是任何人不可避免的,随着你年龄的衰老,进入老年以后,他阳气一定是逐渐虚的。人活一口气,就是阳气,阳气灭了,人也就死了。
7、还有一种阳虚体质和工作环境有关系,如罐头厂的女工,手长期浸在冷水里边;还有一个矿工;还有一个是肉联加工厂,冰冻仓库里的工人。这几个都是在一个寒湿的环境里,多少年下来,就会影响到他的体质,到了中老年的时候就是一个阳虚体质,非常明显。
(三)、易感病:
1、发胖。因为细胞比较懒惰,所以吃进去的东西它都不想用,所以发胖。
2、脱发。头发是肾脏的外现。头发浓厚茂密是肾气足的表现。不足的话反应在毛发上,就是头发容易脱落,头发缺乏一种生机。
3、容易睡眠不好。睡觉不好对美容的影响非常大,对代谢的影响也非常大。治疗损美的医生有四大基本功。有四大问,就有四大基本功。四问是问月经,问大便,问睡眠,问情绪。所以四个基本功就是会调大便,调月经,调睡眠,调情绪。素体阳虚的人睡眠有个特点:睡眠很轻,很容易被惊吓。
4、骨质疏松。阳气虚的人到了中老年,更年期,非常容易骨质疏松。所以很多治疗骨质疏松的中成药都是补肾阳的。
5、慢性结肠炎。
6、素体阳虚的人非常容易得痹证。痹证就是关节疼痛,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等等都叫做痹证。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女性,体质都比较弱。主要是弱在气虚阳虚。所以质量类风湿的时候你不能只对疾病本身治,一定要调整体质,补阳补气。
7、体质偏阳虚的人往往容易水肿。他那个水不能被蒸腾汽化,被人体利用。他老是停滞在局部,尤其是以下肢肿为主。一般你按他的踝关节上面都是肿胀的。这种就是素体阳虚的人,到了更年期的时候会有这种结果。
8、如果是女性的话,容易有月经不调。她的月经不调是以痛经为主。另外湿月经推后,总是推后。甚至有的时候就不来了。
9、缺乏性欲,性冷淡。男性很容易见到阳痿早泄。
10、痤疮。痤疮反复发作,难以治愈,或者他的皮肤损害特别严重,囊肿型的,它不往外发,不起脓头,全部是往里长,在皮肤里穿孔打洞的,这种痤疮好了之后基本上百分之百是终身落疤的。它完全破坏皮肤的结构。痤疮囊肿的,最常见于阳气虚的人。尤其是下边阳气虚。下边阳气虚的表现是:经常有夜尿,喝了水马上要去厕所,月经来的是很痛经,要不就是小肚子是冰凉的。下肢特别冷,冷到膝盖上。他给人的感觉是上下脱节的,这叫“上热下寒”。但凡是身体表现为上热下寒,你要注意上热是假象,下寒是真相。你一定不能说:我喉咙痛啊,睡不好觉啊,有点烦躁啊,有点痤疮,口臭啊,就要吃清热解毒的,我要泻,我要清热,我要抗菌,我要消炎,你可千万不要这样。你一定要注意他下边的是真相,而是因为她下边的阳气太虚,飘上来了。所以就会有一种误区:一见到有热就要清热,如果是反复发作的,你要注意他往往有下寒。中医术语叫虚阳上浮。这个时候你要暖他的下边,让她不痛经,没有夜尿,让她小肚子不要发凉,这个时候再局部处理一下,她的痤疮就不发了。这不是理论上的推导,而是实际临床中的治疗就是这种感觉。否则如果总是清热的话,上面的热没有去,下面的寒越来越伤,上面的热更加频繁地发作。所以这是需要大家特别注意的。
11、阳气虚的人也会有色斑。
(四)、如何保养:
体质是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的,它又有相对的动态变化性。有的人说我不是素体阳虚吗?那我吃羊肉,吃狗肉,吃金匮肾气丸,不行再吃点附子,你千万不要做这种笨事,补是补不上来的。你只能顺势而为,做到不伤它就行了。在这个基础上,再预防它易得的病。阳虚体质的养生原则是:当它出现明显偏颇的时候,适当地稳步一下阳气;他不是容易肿胀吗?不是喝水容易穿肠而过吗?这个时候注意温补阳气,温化水湿,让她不肿,不夜尿,不小便太多。人体的血脉有这样一个特点:“遇寒则凝,得温则行 ”。所以长期阳虚体质的人,他的血脉的循环会受到影响,会有一种潜在的淤血倾向。为了防止它乱上添乱,再叠加一种淤血体质,就要注意防患于未然,注意经常畅达气血。所以养生原则总结起来就是“温补阳气,温化水湿,畅通气血 ”。
1、饮食方面:
A、不要多吃生冷的,粘腻的,冰冻的东西。有很多女性每天要吃很多水果,吃水果对皮肤确实有好处,但是你要看是什么体制,比如说阳虚的人,气虚的人,痰湿的人,吃太多的水果,不仅不利于美容,反而增肥。反而会破坏你的消化功能,影响你的脾胃功能,脾胃功能和消化功能一受影响,时间久了,它必然会从外形上反映出来。
B、另外阳虚的人要少喝绿茶,绿茶偏寒的。可以喝红茶。
C、苦瓜,是属于蔬菜里面比较偏凉的,它特别伤脾胃的阳气,所以阳虚体质的人要少吃苦瓜。或者你可以用煮的方法,煲的方法,来去除它的寒气。苦瓜要凉拌的话要加些姜丝和蒜。可以缓解苦瓜的寒凉之性。
D、鲜榨的果汁,阳虚体质的不要点西瓜汁、苦瓜汁,如果你斗胆喝了的话,肚子可能会疼的让你夜里醒来。
E、要吃一些甘温的、甘缓的食物。如:羊肉、牛肉、狗肉、羊肉牛肉都是补阳气的,还有板栗,核桃,核桃是温肾阳的。羊肉比较温和,既补阳又补气还能补血,煲羊肉的时候里边放一些当归啊,白芍啊,所以对那些一到冬天手冷的,冷的发麻,你吃点当归生姜羊肉汤,这是几千年的张仲景的方子。狗肉很刚燥,所以阳虚特别虚的人,他自我调节能力也差,吃狗肉很可能会把你的虚火给补上来了。所以狗肉只能是适当地吃一些。吃狗肉后可以稍微喝点凉茶,抑制狗肉的刚燥之性,或者吃点冰糖炖银耳那个甜品,F、补充阳气要善于借助老天之力,自然之力。有几种方法:在最热天的时候,吃一些羊肉,吃一些热性的东西;还有一个就是天灸。天灸就是用一些温热的药物,把它做成膏,然后用脚步把它贴在穴位上。哪些穴位呢?如关元、气海、肾俞、命门、足三里。这些穴位本身就有补益阳气的作用,再加一些温热的药膏进去,经过透皮吸收,它一举两得。贴的时间就是在三伏天。天灸本身不是治病的,它是一个调节体质的方法,调节气虚阳虚的体质。比如支气管炎、哮喘、慢性鼻炎、慢性结肠炎、慢性的胃炎、痛经等等。但凡是发生在阳虚基础上的一些慢性病,内科杂病,妇科杂病,都可以选择三伏天的天灸,来改善身体,一般是连续做三年。
G、韭菜虾仁。蟹寒而虾温。改善阳虚体质的菜:韭菜炒虾仁,韭菜炒核桃,这就是温阳的改善体质的。
2、生活起居方面:
/A/增加户外活动,这样阳气就被调动起来,很多功能就是用进废退,阳气本身就有一个功能是卫外的,他要行肌表,你老躲在一个固定的环境里面,不和自然接触,内外环境的调节功能就得不到训练,得不到增强,卫外的功能就越来越低,表阳会越来越虚。另外一个增加户外活动的目的是吸取日月之精华,天地之灵气,尤其是阳光。晒太阳的时候可以做些防护:一个挑时间,如十点钟以前,下午三点以后。还有冬阳可以晒,秋阳、春阳也可以晒嘛。或者还可以用一些防晒霜。如果是小孩子的话非常影响骨骼的发育。如果是中老年,骨质疏松。
B、如果是素体阳虚的小孩子,特别要选择一些能加强骨骼的运动。
C、阳虚的人要特别注意保护肚脐以下,包括肚脐和后背。阳虚的人平时要注意保护百会、风池和颈部、肚脐、肩井,还有背后的肺腧和风门。还有各个关节部位。这些都是邪气侵犯人体的途径。
3、简易方药:
可以用一些简单的方子来调整体质,用来保健。常用药有:鹿茸、补骨脂、益智仁、桑寄生、杜仲、菟丝子、肉桂、熟地、人参、黄芪也可用一些。如果你腰痛,夜尿多的话,可以用桑寄生、杜仲,再加瘦猪肉和核桃来煮汤吃。又美味、又改善体质,还能治病。
中成药有:参茸丸、金匮肾气丸、归鹿二仙膏、右归丸、可以一天吃一次,或者体质明显偏颇时吃几天。
4、经络穴位:
神阙、关元、气海、肾腧、命门热敷,或者把生姜个盐放肚脐里用艾条熏。灸好以后肚脐里一兜黄黄的姜汁。用这些穴位就是调动你自身的调节能力、平衡能力,把你的天然药库给调动起来。自己掌握一些简单的中医方法,最不好的副作用就是无效。好过药物,是药三分毒啊,治好病的同时顺带把你的正气伤一伤。
三、气虚体质:
气虚体质和阳虚体质比较相近,从性质上来说,都属于阴性体质,属于虚性体质。阳虚体质以热量不够,阳气虚,缺乏温煦,畏寒怕冷为主。气虚体质也有阳虚体质的这些倾向,但它最主要是反映在脏腑功能的低下。气虚体质的人相对五脏俩说,他肺脏功能和脾脏功能弱一点。
(一)、表现:
神方面:
1、说话语声低怯,气息轻浅。更不用说胸腔共鸣和腹式呼吸了。所以我们说,语声低怯,气息轻浅,这是肺。
2、另外,因为肺气虚的话,肺主皮毛,相对来说它也容易引起内外环境的适应能力差。所以它可以表现为动态特别怕冷,夏天特别怕热。动态容易冻寒,夏天容易中暑,伤暑。
3、那么脾气虚,脾胃之气不足,他会表现为吃东西很少,胃口不是很好,吃完以后很爱肚子胀,解大便的时候困难,可能大便两天三天才一次,解出来一点点,也不见得干燥。因为她的脾胃功能弱,所以她的气血化源不足,气血化源不足,他的面色就会发黄,缺乏血色,即平常说的“面色萎黄”,口唇色淡。
4、我们知道脾主肌肉,脾主四肢。如果脾气虚的话,他的肌肉就是松软的,没有力量的。四肢是没有力量的,整个形体比较松弛,这个人就会不太有张力,乳房下垂,一旦发胖的话,腹部的肌肉特别的松。尤其是气虚体质的女性怀孕,生完小孩以后,那个肚皮非常松,松的就像一泡水一样。完全一点弹力和张力都没用了。还有臀部下垂,整个人的体型很松懈,不挺拔,这就是气虚没有提升的作用。
5、因为气虚,清阳不能上升,不能提升,所以会有头晕,血压偏低,基础血压低。比如有的人血压平常都是低压40多,50多,60多,高压不会超过100.神方面:
因为她气血不提劲,所以疲倦、怠惰、慵懒。举例:一个孩子平时蛮不错的,学习一直很不错,但是上高中的时候,学校反映,这个孩子最近总是不注意听讲,也不是交头接耳,他老是拖着腮帮子,很没有力量,一看就听不进去,要不就是趴在那睡觉。上课睡倒也罢了,她下课也不动。这下她妈着急了,说难怪这孩子现在这么懒散,回家就看电视,看电视连坐都不坐,躺在那看。大家都知道,上高中紧张得不得了,需要你提气啊。所以老师就对家长说要注意教育,家长就批评这孩子,一批评,她怎么提劲都提不出来,后来我在一起吃饭,我一看这孩子,面色黄,一看就是个脾虚的面色,黄,缺乏血色,坐在那吃饭的时候,也不好好坐,就靠在那,很没有力量,人很松散、懈怠。然后我看了下舌像:齿痕非常明显。但凡齿痕舌,一定这个人比较疲乏。她这个疲乏可不是真的偷懒,她这是真的疲乏,累。
这个孩子上高中后发胖,这些都是脾气虚的表现,我说你这孩子不是她的意志懈怠,孩子懒惰的问题,这个孩子实际上是一个体质的偏颇,就是成年人说的亚健康。我给她灸的是膀胱经的脾腧、膈腧,还有足三里这几个穴位。这孩子还说,我最近大便老是不成型,这更印证了我的观测是对的。大便不成形,发胖、虚胖、没有力量、舌苔有齿痕。后来又加了一个中脘,让她吃了一段时间的铁棍山药(最好的山药)。山药配红枣煮稀饭吃。山药补脾气特别号。抗疲劳,治疗长期大便不成形。山药在中药里属上上品,药食两性兼具。即可治病,也可作主食来用。再有可以用猪肚子(猪胃)配白果,再配山药炒来吃,很好吃。另外这个孩子她太累的时候一定不要让她再动脑子,再使劲地去想,因为思伤脾,你越逼着她越伤脾。,越伤脾她越累,越不提劲,形成恶性循环,这个时候就会成绩直线下降,这不是往死里逼她吗?最后这个孩子调整了两个月以后,慢慢慢慢齿痕社消了,好了。
(二)、形成原因:
后天的修为占很大成分。
1、先天禀赋
2、大病久病之后,元气大伤,就此体质进入气虚状态。
3、长期的国度用脑。
4、在长期的工作过程中,是一个重体力劳动者或者是职业运动员,若干年下来它就会伤气。这种人到了中老年以后,外形呈一种假象了,他实际上还是气虚。形体过劳会伤气。
5、节食。女孩子节食形成气虚。女孩子节食形成的气虚血虚,第一个会影响月经,要不气血化源不足,月经没有物质基础没有来源,它根本就闭经不来了,来就来一点,颜色很淡。或者是好不容易来了,来了沥沥拉拉收不尽,十天半个月一个月都不收。气虚它缺乏一种固摄,所以她老是出血。所以说减肥,过度的节食一定要注意。有的女孩子体型是减得好看了,但是脸色黄黄的,目大而无神(因为气血虚,不能营养神)。一个节食后月经一个月都收不住的女孩子,后来恢复正常饮食,多吃胡萝卜和红枣,后来开了一些四君子汤,吃了以后月经很快就收住了。体重也上来了,结果又往上走了五斤,女孩子一定不能靠节食来减肥。你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你能不能节一辈子,如果不能,你就要承担反弹的后果。本身容易发胖的,你体内就是这种体质,就是这种吸收能力,你硬性的节食,它会变本加厉的去吸收。你但凡吃一点,吃十分它吸收十分。
(三)、易感病:
1、容易发胖,和阳虚的人容易发胖道理很像,但阳虚的人发胖多数是水偏多,气虚的人发胖多数是痰湿重。因为这个人的脾胃虚了以后,它会有两个结果,一个营养来源少,气血化源不足,所以它可能表现为消瘦,面色萎黄;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在他气血化源不足的同时,吃进来这么多东西,它又化不了,结果加工成半成品,即痰湿。痰湿没地方就放到皮下,就是肥胖,放到肝脏,脂肪肝。所以气虚的人发胖多数呈现为又胖又没力,看着块很大不顶用,精力不济,让他熬个夜,受不了,让她去抬东西,胖而无用。所以气虚的人可以呈现出两种情况,一种是消瘦、一种是肥胖。
2、因为她气虚不能升提,所以会出现内脏下垂,比如肾下垂、胃下垂、子宫脱垂和脱肛。
凡是有这种病的人,他在病前的体质基本上是气虚为主。
3、低血压。
4、过敏性鼻炎
5、慢性支气管炎
6、自汗。就是不活动也汗出。我们知道人体的所有的排泄一定要适度。比如该出的出不了,大便该出的出不了,体内就会有毒,皮肤就出状况。小便该出出不了,问题就更大去了,尿毒症,要命的事。汗该出你不出,人就会烦躁,热散不出去,还会发胖。月经该出不出,那是闭经。你不能怀孕,在必经的基础上你会发胖。不发胖也好,它会影响你的第二性征。但是你也不能出得太多。比如拉肚子,很快人就虚了;你小便量多了那是阳虚;多到夜尿都多了,那是阳气更不足。汗出太多的话,它是虚性的一种表现,汗出太多,接着就会乏力,汗出太多,接着就会心慌。尤其是潜心和后背出汗多,它会影响睡眠,影响你的记忆力。比如女性的白带太多的话,它是精微外泄。所以白带始终偏多的女性,第一形体爱发胖;第二闭经慵懒。人体的进出你不能过,也不能不及。如果再正常情况下,温度不是过高,也没有过多的活动,却经常汗淋淋的,这是虚性的体质。反过来,出汗太多以后它伤正气。所以秋冬的时候,身体需要封藏的时候你不能太多汗,太多汗是属于精微外泄。
7、形成习惯性便秘。我们千万不能一大便不通,就去吃牛黄解毒丸,就吃很多通大便的药物,不能这样的。大便不畅通,首先要找生活中饮食结构是不是不合理,水果是不是吃的不够,膳食纤维是不是摄入不够,是不是活动缺乏了,是不是精神太紧张,是不是熬夜了。要从这些方面来找原因,找到原因你一改善,很快你的大便问题就解决了也不用吃药了。有的人完全把生活和体质发生偏颇割裂开来。哦,大便不畅通了,肚子涨,难受,也睡不好觉了,赶紧吃通便药,一吃,哇!好舒服啊。这边源头没卡着,你该干啥继续干啥,下次大便又不畅通了,又吃通便药,慢慢把胃肠道吃坏了,脾胃给吃坏了,这样它就缺乏动力,大便就越发没有力量推下来。那就形成一种习惯性的便秘。如果你长久的顽固性的习惯性便秘,这个时候一定要以补为主,以润为主。一定不能再去泻了。你再泻的话,那结果是很不好的。
8、气虚的女性容易引起色斑。它不是很典型的两块色斑,它是大面积的。额头,口唇周围都会有。特点是面积大,颜色淡。
9、气虚的女性一旦身上有炎症,它很容易专程慢性炎症,最典型的就是慢性盆腔炎。慢性盆腔炎的治疗一定不能伤气,如果老是清热解毒,气越伤,慢性盆腔炎就越难治。慢性盆腔炎,经常会乏力,经常会有感染,腰骶部酸困,疼起来
腰像快折了一样,很难受的。很不耐疲劳,很耗人。这个一补舒服,她就要吃药,就会吃一些消炎的药物,接着又伤你的正气。这样可能使你的病更难治。
10、月经不调。首尾会很长。气虚的人一感冒,首尾就会很长。
(四)、养生原则:
紧紧抓着脾,补脾健脾。这不意味着你就要去吃药。关键是你不要伤它。过度思虑伤脾,过度的体力活动伤脾,还有一个最重要的,不开心伤脾。中医养生整体观非常强,比如我看到脾是虚弱的一个环节,要前想三步,后想三步。前想三步就是最起码要想到肝脏,哦,是肝脏老欺负它,所以它脾虚。还有后想三步,脾虚虚了,它首先会影响到肺,为什么呢?因为土能生金,你脾气虚了,迟早会把肺气给拉下来,肺气一拉下来,你的抵抗能力就弱,就容易得病。所以饮食啊,脾胃啊,一定要保养好,这叫后天之本。后天之本是你后天安身立命之本,生存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之本。脾气强了,肺气就强了,那么适应能力也就强了。
气虚的人清阳容易下陷,它升不了就要降下来,该升不能升,那么我要注意适当的升举阳气,1、饮食方面:
A、要吃一些性质温和的、偏温的具有补益作用的食品,如:小米、白扁豆、鸡肉、红枣、龙眼肉、淮山、莲子,这些食物气虚体质的人吃起来比较好,加工可随自己的习惯。气虚体质要缓缓去补,不要蛮补、不要骏补、不要呆补。在五脏里它有一个重要的薄弱环节,就是脾胃偏虚,如果一下子给它放进去东西太多的话,此时补益作用没出来,把脾胃给积滞住了,肚子胀了,所以要细水长流,形成一种习惯。
苦夏,气虚的人会表现比较明显些,这些人一旦到了秋天,胃口稍好些,它会想着秋冬要进补,这个时候要注意。“冬季进补,秋先垫底。”不要一到秋天,气温刚一下降,有点胃口就开始大鱼、大肉、补品一个劲就吃。因为整个夏天脾胃最受煎熬,整个夏天空气中的湿度很高,夏季是暑气当令,暑必挟湿。脾胃在五脏中,一怕肝脏欺负它,二怕湿邪欺负它。所以整个夏天会感觉消化不太好,不想吃东西,脾胃虚。有时还会吃脏一点,凉一点,这样一路走下来,脾胃很辛苦了,到了秋天它终于能喘口气了,这时候要让它好好休息,先吃一些清淡的东西,喝一些粥,让脾胃好好地休息一段时间。可以稍微地泻一两次,把夏天积在肠胃的冷东西给泻出去。先让它轻装,充分休息。冬天到了冬至以后开始进补,进补时要看具体的体质,阴虚补阴津,阳虚补阳,气虚补气。比如你是气虚体质的人,和阴虚体质的人一样排骨,熟地煲在一起,吃了以后,气没不上去,先吃出一层舌苔来,肚子胀的不得了,难受极了。因为这是补阴的,阴虚内
热的人吃不错,你来吃就不对。但是如果你体质寒热不是太明显的话,你摄取一些高热量,高蛋白的东西都可以。气虚的人补是细水长流,千万不要蛮补。吃红枣补脾胃,补气又补血。如果一天三餐都吃,这就是呆补、蛮补。
B、养生是一种行为方式,养生是一种世界观,养生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生活方式,不是很功利的。养生师慢慢明白它的道理,顺着这个自然知识,一直把一些正确的观念,正确的态度慢慢渗透到生活里,要悠着点,做人要自然,维护生命也要做的自自然然才对。生命是道,它是有它的规律的。
C、比较忌讳吃生冷寒凉的东西。气虚体质的人吃清热解毒的药一定要中病即止,否则会矫枉过正,会让气更虚,然后就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D、气虚体质的人对事物的寒热之性比较敏感,稍微偏温一点的可以,但是如果温热太过的食物,往往受不了。比如狗肉,阳虚体质可能还受得了,气虚体质肯定是受不了的。气补不上去,反而把热给补上来了。气虚的人吃羊肉时,为了防止羊肉的热性,可以加一些白芍。
2、生活起居方面:
气虚体质最怕季节转换,最怕气温骤升骤降,最怕环境的变化。所以说严寒酷暑,翻风落雨,首当其冲病倒的往往是气虚体质的人。还有节气的变化,比如大寒和冬至,应该是气虚和阳虚的人比较难过的时候。夏至、大暑、三伏天的时候也是气虚的人比较难过的时候。最苦夏,无病三分虚的时候。所以就要注意预防:衣服的增减、空气的流通、保暖、避暑等等。气虚的人确实要特别地注意。
B、音乐。不同体质的人对音乐的选择也是不同的。气虚体质的人可以经常听一些兴奋的、振奋性的音乐。而湿热体质的、阴虚内热的人可以听一些小夜曲啊、摇篮曲之类的音乐,人就会感觉很舒服,不那么燥。这就叫音乐养生。
C//、气虚体质是一个比较娇嫩的体质,不能太劳累,不能太忧思,天生是个金贵命。气虚体质的人不太能经得起过于沉重的生活负担和生活压力。
3、、简易方药:
可以吃一些:大枣、人参、淮山、党参。(药食两性兼具的都可以作为保健品。)还有黄芪、紫河车、云苓(茯苓)、白术、薏仁,这些药平时可以用来煲汤。要
想缓缓进补,最好的方式就是喝粥。粥是最易被人吸收的。女性的美丽是睡出来的,男性的健康是吃出来的。所以你丈夫的身体好坏,和妻子的掌管是很重要。所以作为女性,不要把全部精力都投到工作里,家庭是你的一个主战场。
中成药:四君子汤: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广东很多时候煲汤都用这些材料的。煲汤时可以把甘草去掉,其它三味就可以用来煲瘦猪肉了。这个是补气的。
如果有的人面色白,血压低,提不起劲,一蹲在那不能站,一起来两眼发黑就要晕倒,这种情况比较严重的话可以吃一些补中益气丸。
还有一种情况是温度一变化,气候一变化,他就打喷嚏、感冒、皮肤过敏,这时买点玉屏风散颗粒吃。
还有一种气虚是吃东西很少,吃点东西就肚子胀、难受,还有点拉肚子,经常大便不成形,这叫脾胃虚弱,买点香砂养胃丸。
有认识气血,不能动脑子,一动脑子开始失眠,睡不好,吃不好,时间不久,马上笑脸蜡黄蜡黄的,这时心也开始慌了,工作起来精神也开始涣散了,也记不住东西了,工作效率明显下降,这时候可以吃一些归脾丸。
4、四季保养:
春季是阳气升发的时候,万物生长、江河解冻、小鸟开始鸣叫,小草开始发芽,鲜花开始开放,这时我们人体的阳气和自然节是一样的。人是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天地自然在变化,你不可能我自巍然不动,这时我们的阳气是在逐渐地由里向外散发,舒展。有一个明显的表现就是假如你不是敏感性皮肤,你的皮肤还可以的话,通常一年中皮肤最好的就是春季。因为气血逐渐外发了。这个时候我们一定要好好地把平湖,让阳气一路平安地由里向外升发,由下向上升发,千万不能压抑它。怎么样保护它的升发呢?就是不要睡懒觉,要早起,适当增加户外活动,一切就要宽松了,让阳气出来。另外吃东西的时候不要吃凉的,因为凉的东西是以降为主的,影响它的升发,所以这时吃一些香菜,稍微吃一些辛香走窜的,一些酒,一些春天特有的蔬菜。这是帮助它升发的,不要逆着它这个劲。
5、经络穴位:
三个穴位:足三里、气海、脾腧,用灸的方法,或者经常按摩这三个穴位。最好是灸的方法。
四、痰湿体质:经济暴发户易得的体质。
这些人经过几十年的打拼,有了一定的社会地位和财富,这时候就会吃得好,什么好吃吃什么,然后住的好房子,有电梯,出门有汽车,然后进房间有空调,终年生活在恒温环境下。这不是好现象,他可能眼下的感觉享受不错,但是这对人体是一个非常不好的影响。这就是我们现在比较常见的痰湿体质,一种比较雍滞的体质。体内进的东西太多,堆在那儿没用,又出不来。一方面堆得很多,出不来,一方面又拼命地往里进,他就形成一种积滞,这种就叫痰湿体质。我就觉得痰湿体质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结果。一切的成果,一切的科技产品,都在调动你的欲望,调动你的感官享受,满足你的懒惰的欲望。在这个基础上,它营造出一种自然以外的生活环境给你享受,好,你得到一种体质------痰湿体质。
痰湿体质是酝酿现在所有生活方式病的最大温床和土壤,在此基础上,人很容易血压高、血脂高、动脉硬化、糖尿病。中风等。
我们在享受物质生活的同时,一定不能迷失自我,人究竟是什么?你不过是万物之一,生物之一,你还能做败到什么程度呢?你有了病以后掏很多钱去治,然后又花很多钱去买家用电器,满足自己的生活,出门以车代步,冷了用暖气,热了用空调,多舒服啊,带来的代价是很多病。然后再去花钱看病,病好了再去工作再赚钱,再去买东西,再来享受。我们为什么不能活得简单一些呢?所以说很多人的病是自找的。、痰是广义的痰:就是没有用的津液,没有用的废物,气血化源,水谷精微在代谢过程中的一个半成品。他本来应该化气血,但是它加工到一半,它停下来了,这就是痰湿、废物。没有用的东西。狭义的就是呼吸道排出来的这个痰。
水谷精微在代谢过程中不畅顺,产生的半成品叫痰,痰就是津液的堆积,津液、水液不能正常发挥它的作用,这就叫痰湿。体内的河流,这个水一定要是动的,“为有源头活水来”嘛。我们人体实际上时水做成的,尤其是女性和小儿,体重里边水的成分 更多。有细胞内的,有组织间的,人体的细胞实际上就是泡在水里面的。这个水不是死水一潭,它一定是要活的,喝进去的水,吃进去的食物,被利用以后,他要通过小便,通过汗液,通过胡须给它排出去,这个过程一定要是顺的。那么这时,如果说你人体的这个河流,不畅通了,它就会积滞,一停下来就会形成痰湿。这个痰湿可了不得,它一停下来,停到你的肝脏就是脂肪肝,停到皮下就是肥胖,停到头部经常头晕脑胀,不清晰,停到你的心中那个胸闷气
短心慌。停到哪儿哪儿出现问题,有的还会起一些包块。中医讲“百病皆由痰作祟”“顽痰生怪证”。你老治不好的病想想是不是痰在这作怪。痰湿体质实际就是体液在人体的这个代谢过程不顺,它比较停滞,就像河流缓慢、污浊。它有诸于内就必然形诸于外,它一定有外在的表现可供我判断。
(一)、表现:
1、外形:
“胖人多痰湿,瘦人多内热”。痰湿重的人容易发胖,放胖的人通常是痰湿体质,这个在临床实践中很常见。因为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所以痰湿重的人经常身体沉重、比较笨重,脚步特别沉重;痰湿重的人坐的时候一屁股就坐那,显得很笨重,坐在那就不爱动;
不喜欢喝水。(举例:一个痰湿体质的病人看杂志和广告上说女人要想美容,每天都要喝八杯水,结果后来体重增加,腹胀得很,特别难受。你是痰湿体质,就要渴了再喝,水进到你身体里,就是要出得慢些,你再喝八杯水,你不是加重脾胃的负担和膀胱的负担吗?它排布出去,你怎么不会增重吗?它排不出去,你肚子怎么不胀啊?可见美容也要因人而异。痰湿的人吃水果,它就是不是舒服,根本不会带来美容的效果。
痰湿体质在饮食上有一种习惯,多数爱吃偏咸的东西。爱吃香浓的东西,就是口味哦偏重。口味偏重和痰湿体质之间是有明显的因果关系;
小便经常是浑浊的,即小便解出来不清晰,如果小便清白,像白开水,这是阳虚;正常的小便是淡黄色的、清澈的、透明的;如果小便时浑浊的起泡沫的,这是痰湿的一种表现。(这是指经常性的,不是指偶尔一两天。)
还有痰湿体质的人出汗呈现两极分化,一种出汗非常多,这是市太胖,胖了以后他行动起来容易出汗。但是有一种胖人不爱出汗,实际上他的这种不爱出汗和他容易发胖,形成痰湿体质是非常有关系的。所以临床上减肥,一定要问他出汗情况怎样的,如果它不爱出汗,就要看是不是不活动的缘故,如果不是的话就要注意这个减肥必须要把他的发函功能调动起来。出汗是一个非常做那个要的,起到调节体温的作用,另外出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排泄过程。出汗出的不是清水,它里边排出很多代谢的废物,你老不出汗,对人体影响会越来越大。等于说一个排毒的途径被卡住了。
所以女性美容一定要有六通:月经通,大便通,水道通(小便和毛孔),谷道通,血脉通,情绪同。
水道通就是小便通,毛孔要通,一定要出汗。有这六通,你就不会出一些严重的问题。稍微有一些变化,你很快就调整了。如果你汗出少的话一定要想办法多出汗,不出汗的话痰湿体质很难改善。
痰湿体质的人大便发粘,解大便很不顺,它不一定干,就是非常粘滞,厕所里冲不掉的。
舌像:舌体一定是胖大的,舌苔是偏厚的,所以你舌体又胖大,舌苔又偏厚,你不要秋冻人家进补,你也去进补,你越补舌苔越厚,越补痰湿越重,越补你越胖。越补糖尿病就和你更有缘分。
2、神方面:
痰湿体质的人反应会慢一些,人的形体反应啊,请粗反应啊,会慢一些。经常神昏,头重,很明显的。假如你到了中年以后,经常头昏,头重,想睡,注意,这就是向痰湿体质转化的一个表现。你吃完以后,脾胃消化不好,痰湿壅盛,蒙蔽清阳,饭后就会胸闷又头昏脑胀的,这个适合就要注意了。(反应慢:眨眼都比别人慢半拍)湿气它有一个特点,它粘滞,在你形体上有特征反应,在你的功能上有反应。在你的神方面也有反应。
(二)、形成原因:
1、先天遗传比较重要。所以我经常可以看到一些代谢疾病、生活方式病等,除了生活方式上,它有很明显的家族史,比如糖尿病、高血压、痛风、高脂血症等等。
2、长期的口味偏咸,吃盐太多是促生和加重痰湿体质一个非常重要的饮食因素。
3、年轻的时候吃太多冰冻寒凉的东西,这样会促生和加重你的体质偏颇,比如说会加重你的阳虚体质,会加重你的气虚体质,也会加重你的痰湿体质。吃冰冻的东西太多,就伤脾胃,伤了脾胃有的人就表现为:“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 ”,你脾为被伤后,就会气血化源不足,它就在那生痰,半成品,所以他就
有一个后果,形成痰湿体质。而且这种痰湿体质往往和阳虚夹杂在一起,这种痰湿和阳虚合起来,一旦发胖,它就是一个重度的肥胖。而且很不好搞。
4、长期熬夜。只要他长期熬夜,他的舌像就呈现出一种典型的痰湿壅盛的舌像:舌苔厚腻,久久不退。你如果是长期的舌苔厚腻,久久不退,那基本上可以断定是痰湿体质,湿气很重。所以总是熬夜特别促生痰湿体质。机理如下:你老熬夜,它影响胆气的疏泄,影响到胆的话就会影响到肝,肝接着就影响到脾,它这是环环相扣。
(三)'易感病:
1、肥胖、高血压。、高脂血症、痛风、最易中风、心肌梗死、脂肪肝。
2、皮肤不好,油性皮肤为主,一生就是囊肿型痤疮,预后不好,坑坑洼洼的。
3、月经不调,以闭经为主、月经量少。所以我们经常看到,月经不来的女孩子,逐渐逐渐地发胖了,或者是体重越来越胖,胖到一定程度,月经开始减少。烧到一定程度,闭经了。闭经以后更胖,怎么调都难调过来。不好见效。所以痰湿体质基础上引起的发胖。月经不调,搅在一起是很难搞的。
4、慢性咽喉炎。慢性咽喉炎不能一概而论的,有的是基于阴虚体质,这时一定要润;有的慢性咽喉炎是基于痰湿体质,这个歌时候要化痰、理气、散结。治疗完全都不一样的。
5、痰湿体质容易和郁症相伴而生。郁证是什么呢?大致有点类似于抑郁症。凡是短期内的体重暴涨,暴肥的都和情绪有关。它一般都是发生不良的生活事件(突然的加人亡故、失业。失恋、离婚等等、大学毕业找不到工作,又碍于自尊心很难受,这种人有些就容易暴肥。)所以减肥一定要问有没有情绪问题,有的话一定要先解决他这个郁。减肥是个非常复杂的事,他和医生的技术有关系,还和个人的修为有关系。还和你的遗传有关系。大家对针灸减肥要有一个客观的认识,他不过是减肥的方法之一。有的适用有的不适用,有的有效,有的无效。
(四)、应对措施:
脾是生痰之源,它的源头是在脾胃。所以这还是一个好好保护脾胃的问题。但是这个脾胃呢,它有可能是虚,加工能力不行,这时它产生痰湿。还有的是脾胃功
能本来蛮好的,你太贪吃了,太贪凉了,太爱熬夜了。脾胃越不喜欢什么,你越给他强加什么。好了,我不干了。干脆不给你运化了。你吃吧,你吃我全部给你化痰湿,我怠工。所以要好好保护脾,它和气虚一样。“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所以李东垣认为“百病皆由脾胃而生”。
养生原则就是在保护脾胃的基础上适当地再去去湿,适当地梳理气机,让人的内环境尽量地清洁一些。
1、饮食上:
控制食量、吃饭要吃七分饱,不要暴饮暴食,速度不要过快,要少吃盐,特别不要宵夜,必须吃早餐(吃早餐是改善痰湿体质、减肥的第一步),饮食宜清淡,偏温燥的或者有祛湿作用的。
比如有个病人,梅雨季节,痰湿体质的人会很难受,大便发粘,小便混浊,谁、睡也睡不好觉,因为痰湿一重,它就会停到中焦,晚上阳气不能潜藏,所以也睡不好觉。这时候可以吃点麻辣烫,出一身大汗,如果还不出汗的话,接着去运动。
祛湿的食物:淮山、白扁豆、薏米、赤小豆、鲫鱼、生姜。
生姜非常适合痰湿体质的人,能散湿,暖脾胃,促进发汗。最适合女性夏天来饮用,用法:泡茶,姜配红糖、枣,煮几分钟,夏天坚持喝一段,情绪稳定,耐热强,肤色好。一般人可以用三四片姜,痰湿体质明显的可以多,放到七片姜,如果你是痰湿体质,又不是太胖,你就放三四片就可以了,如果月经不是很好,来的时候淤血快很多,多放点红糖,这样对女性非常好。但是有一种比方说男性他也是痰湿体质,他又抽烟又喝酒,那生姜他可能有点受不了,抽烟喝酒多的人,他喉咙容易受刺激。,可能会咳嗽,咳得很难受。但是生姜并不是随时都可以用的,夏天吃最好。因为符合天地之道,但要注意晚吃生姜赛砒霜。“夏日伏阴在里,冬日伏阳在里”。夏天脾胃是虚弱的,气血石外强中干的,气血都是外走,里边反而虚。所以这时我们古人强调,夏天不能贪凉饮,这时候吃生姜可振奋 脾胃,还可帮助气血外达,所以我们感冒的时候吃生姜,它发汗,帮助气血外达,正好应着天地之间的阳气生发,立秋之后姜要少吃或者停吃,因为到了秋天以后,我们阳气是逐渐收敛了,自然界生机开始收敛,树叶都落了,小虫子也开始蛰伏了,自然界的生命现象不像夏天那么繁茂了。这个时候就不要再吃生姜了。因为生姜鼓舞气血外发,他正好和自然界的趋势是拗着的,继续吃的话就可能睡不好觉了。俗话说“上床萝卜下床姜,晚上生姜赛砒霜”.“冬吃萝卜夏吃姜”因为冬天我们穿棉衣,不户外活动,也不出汗,在这个基础上还要大进补,要吃羊肉、狗肉,吃很多坚果,胃口大开,吃油炸花生,里边塞满了热的东西,又积滞,外边又不
发汗,所以冬月伏阳在里,这个时候吃点萝卜,第一行气,第二它稍微偏凉一点,帮助消化。还能够促进你的吸收,能够让你秋冬进补,补而不呆,补而不滞。如果你不注意这点秋冬蛮补,呆补,滞补的话,秋冬一旦发起热毒之证,那非常厉害。如扁桃腺化脓,严重的中耳炎,皮肤出大脓疮,这就是冬天的伏阳外发,它那个毒就厉害的多。一旦爆发起来,那个炎症非常明显。所以冬天的时候你反而要吃一些稍微清凉的,即冬吃萝卜。还有一句“上床萝卜下床姜,晚上罗比赛砒霜”。就是说你晚上要休息了,气血要内藏了,如果晚饭吃的再多一点,你吃点萝卜行行气,帮助消化,否则“胃不和泽寝不安”。因为积滞在里边,所以睡不好觉。所以遇到睡不好觉,不要一上去就吃安眠药,你要想想是不是消化积滞,你可能一调整消化系统,肚子一不胀,消化一好,不打嗝了,大便也畅通了,一下就睡好了。所以上床的时候为了帮助阳气的潜藏,中焦让它畅通,吃点萝卜。下床就是起床了,一天之计在于晨,要振奋精神呢,气血要外发,要提起劲来,所以要吃生姜。
另外,咸的,酸的,寒凉的,腻滞的,收涩的东西都要少吃。有个成语叫“望梅止渴”,别说你吃了,看一下,说一下,口腔马上就一嘴的津液出来了,所以中医有句话叫“酸甘化阴 ”阴是津液,你本来痰湿体质就是津液多,发挥不了正常作用,再吃一些酸性的东西,它水更多,更痰湿。
基于阴虚体质的血脂偏高,可吃醋蛋来降血脂和治疗动脉硬化,但是对于痰湿体质的人来说是极不合适的。
比如山楂,要适可而止,痰湿重的人不能多吃,不仅不会减你的体重,反而会加重你的痰湿。
还有苦寒的东西要少吃,比如前面讲的阳虚气虚,吃苦瓜就要适可而止,它增加痰湿。
还有特别主要要少喝饮料,什么含糖量高的饮料,甜能生湿,甘能生湿,肥甘厚腻生痰湿,所以饮料一定要少喝。西瓜也要少吃,痰湿体质的人吃西瓜不会减肥的。痰湿体质的人是最没口福的人,要管住自己的嘴,水果,海鲜等都要少吃。痰湿体质是从一种复杂的生活方式、比较恣情纵欲的生活方式里产生,你要想改善它,就必须从这个方式里退出来。饮食回归清淡,生活回归简单,不要去熬夜,多运动。比如农村里边,很少痰湿体质,气虚体质比较多,痰湿体质以城市最常见。尤其是城市里起夜的管理阶层,和事业单位的公务员,应酬多的人特别多,2、生活起居方面:
A、中年以后体检时每年要检查血脂血糖血压,不能掉以轻心,痰湿体质就容易在这方面出问题。光测空腹血糖还不够,最好测一下餐后血糖。
B、多晒太阳,阳光能够散湿气,阳光能够振奋阳气,C、养生是渗透在生活各个方面,湿气重的人可以经常洗洗热水澡,最好是泡浴。让全身发红,毛孔开张。泡浴热水澡是小时起的一个很好的方法。
D、另外要注意运动出汗特别多的时候,不要马上吹空调。不要马上吹风扇,不要马上去冲凉。因为这个时候最容易外湿内湿相合,非常伤身体。运动完以后一定要汗落了再去洗澡。
E、夏天要尽量少用空调,多出汗。在又湿又热的环境下使用空调确实能够减少一些夏天常见病、多发病的出现。但是空调的过度使用,会对我们的人群体质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因为如果太依赖空调的话,它是非常影响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我们知道,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夏之季是阳气生发,能量代谢,生命力特别旺盛的时候,秋冬的时候是潜藏,储存能量的时候,生命就是在年复一年的春夏秋冬里面完成生命过程的。这个是自然之道,你必须春天是升发的,夏天时消耗的,夏天无病三分虚,一定要保证一定程度上的无病三分虚,这个才能保证秋天,冬天进补,进去的补才是好的东西,才能被人体吸收,被人体利用,否则越补越痰湿,夏天一定要让它消耗,如果过度依赖空调的时候,它不汗出,体内的湿气就散发不出去,不汗出,它的能量消耗途径就被截断了。中医讲汗出的过程是一个能量消耗的过程,叫“阳加于阴为之汗 ”。如果憋在那不发散,那么能量不消耗它就发胖。过去是过年后体重增加,吃的多,现在不是了,很多人是夏天体重增加,这就和空调的使用有关系。能量不消耗了,没有酷夏了,没有三分虚了。所以空调的使用和代谢综合症了,和现代生活方式病了,和心脑血管疾病等应该是有关系的。
F、秋冬不要太进补
G、穿衣服要尽量宽松一些,穿一些棉麻丝绸天然纤维的衣服,利于湿气的散发。肥胖的人一定不要去穿塑形衣服,它非常妨碍湿气的散发。两种体质最适合穿天然纤维,痰湿体质和湿热体质。
3、简易方药:
党参、扁豆、砂仁、陈皮、淮山、薏仁、赤小豆、白芥子、冬瓜皮、茯苓。都有一定的去痰湿的作用。但是这个药不同,去痰湿的部位不同。比如白芥子,陈皮,主要是去肺部的,上焦的痰湿;陈皮如果和党参、白扁豆合起来,它去中焦的痰湿,赤小豆主要是让湿气走于下。
常用的中成药:
参苓白术散、绞股蓝总甙片、陈夏刘君丸、排毒养颜胶囊。大便特别粘滞的时候,吃一点胖度养颜胶囊还是很不错的,但是中病即止。
4、四季保养:
秋冬不要进补,夏季不要多吃生冷的东西。痰湿体质的人多数胖,内热重,烦躁,主要就更依赖空调和冷饮,但是越这样约会加重你的体质偏颇。所以这点要特别注意。如果不注意的话你到中年老年以后会备受煎熬,发胖了以后,你特别容易往哪个心脑血管方面发去转化。所以说病是自家生,上帝救不了你,医生只是帮助你,你要想有一个良好的生命体验,你必须管好你自己,健康是握在自己的手里。
5、经络养生:
有几个穴位:
脾俞、胃俞、足三里、阴陵泉、水分、神阙。
五、湿热体质:
这种体质比较影响外形
(一)、表现:
1、外形特征:
面苟,发黄发暗,面部油腻
唇红齿黄、牙齿黄、牙龈红、口唇红。
皮肤易生痤疮,发红、脓疱
口干、口臭、口苦、汗味大、体味大。
大便燥结或粘滞不爽,异味特别大,臭秽难闻。
小便黄赤、颜色很深。
白带多,色黄,外阴经常瘙痒。
舌像:舌红苔黄。舌质红,舌苔黄厚。
2、神方面:
性情急躁易怒。
(二)、形成原因:
1、先天禀赋。
2、嗜烟酒的,经常熬夜的,这种人外形不好看:牙齿黑,舌苔黄腻,满嘴口气,身上味道也大。长期带下色黄,下体异味很大,白带多黄。如果你抽烟喝酒又熬夜,那你注定是个湿热体质。注定你的外形不好看:烟熏火燎的面容,说话像唐
老鸭一样,口唇乌,一开口,牙齿是黑的,舌苔黄腻;满嘴的口气,甚至身上的味道也很大。
3、滋补不当:
如吃很多银耳燕窝冬虫夏草。乌鸡白凤丸等,这样的滋补不当,滋补过度会促生或者加重这种体质。
4、长期情绪压抑,借酒浇愁。
5、肝炎病毒携带:
肝胆是薄弱环节,肝胆疏泄不好,很多发现肝经胆腑等的症状。
6、长期生活在湿热环境下,比如广东。亚健康状态特别多见于湿热体质。
湿热体质和美容的关系:这种体质对美容最大的困扰就是给人一种浊的表现:头发油腻,头皮屑很多,油油腻腻的;眼睛分泌物很多;说话口气很大;身上的汗味很大,眼睛不清澈,年纪轻轻的开始有脂肪沉淀,有红血丝,远远看,眼睛是浑浊的。
外形浊和三种体质有关:湿热、淤血、痰湿。这三种体质比较容易呈现出外形浊的表现。要想改善体质的浊,你要从体质开始改善,至少要不再加重这种体质。痰湿越重,湿热越重,淤血越重,外形就越浊。女性的外形的洁净很重要,皮肤美容也是这样的。别逮着什么都往脸上抹,你只要保持干净就行了。第一干净,第二防晒,第三睡好觉,第四开心,做到这四点的话皮肤没有理由不好的。如果你能做到六通更好。女性外形的清洁感和体质是有关系的,不是靠多洗几次就能行的。
(三)、易感病:
脂溢性脱发、痤疮、体味、淋证、泌尿道感染:带下病、膀胱炎、尿道炎、肾盂肾炎。
皮肤特别容易生脓肿疮疡、容易得癣症:皮癣、脚癣、体癣,还有黄疸。
还有对肝胆的感染性疾患。
这种体质的人特别容易出现筋骨肌肉的疲劳,易腰酸背痛、浑身疼的难受。
(四)、如何保养:
1、截断滋生湿热的源头,不要再生湿热了,清热利湿,就是保证二便畅通,大便不要不利,不要粘滞,小便颜色淡一些,不要老是那么黄黄的,一看到小便黄就要喝水。
2、饮食上少吃甜食、甘甜饮料、辛辣刺激的药少吃、少喝酒,所有食物中湿热之性最大的莫过于酒。少吃肥甘厚味。饮食方面要清淡祛湿。再特别告知的就是戒除烟酒。有的人不演绎放弃这种生活方式,那你就得承担这种后果,“病是自家生”
祛湿食物:绿豆、冬瓜、丝瓜、赤小豆、西瓜、绿茶花茶。
3、生活起居:
忌讳熬夜,熬夜会增加湿热。因为熬夜伤肝胆,会非常影响肝胆之气的升发,容易生湿热。;另外尽量地避免在潮湿的环境中工作或居住。比如你是个痰湿体质或者是恶体质,买房子的时候尽量不要买低层,不然房子如果阴暗潮湿的话会加重你的湿热体质的。
4、简易方药:
湿热体质是一个过渡性体质,很少有人到老年的时候还是一个以湿热体质为主的体质。因为湿热体质经常会很不舒服啊,会有皮肤瘙痒啊。会有炎症,会有皮肤感染泌尿道感染等,它会使人很不舒服,不舒服就会促使他去吃什么药,如清热毒的,寒凉之品。所以湿热体质到了老年基本上就分化了,很可能吃利尿的药啊,清热解毒的药吃多了,很多人就转化为阴虚体质;把阳气伤了,慢慢地就变成气虚阳虚或者痰湿体质。所以湿热体质一般是青壮年多见一些。到了老年,虽然还有湿热体质的因素在里面,但是已经不是最主要的了。
去湿热的药物一般来说都是不太平和的,都不能久吃的。去湿热的药物常用的有:藿香、车前草、淡竹叶、滑石、溪黄草、鸡骨草、木棉花,等等这些都是偏寒凉的,不能久服。
中成药有:甘露消毒丹、君太口服液、清热祛湿冲剂,溪黄草冲剂等等。这些都不能久服。但是你湿热但凡已经去了,舌苔不那么黄腻了,小便已经变得清了,炎症不明显了,就要马上停下来,不能久服。
比方说湿热有炎症、喉咙啊、小便啊、肌肉非常酸痛,内热很重时可以吃一些来调整体质,但不能久服,没有内热千万不能吃,是药三分毒啊。这些药毒性还都不小呢。
(五)、四季保养:
湿热体质的人冬季不能跟风大量进补,不要去吃那么多火锅,羊肉、狗肉,人家进补你也进补,不要这样。越补体质偏颇性越明显。还有这种人的皮肤特别容易感染,最好穿天然纤维,棉麻丝绸,尤其是内衣。
经络方面,没有具体的穴位,但是有具体的方法:湿热体质的人时不时可以做一些拔罐刮痧,改善小便发黄,烦躁不安。因为烦躁不安导致失眠,全身的肌肉酸痛,尤其是颈肩部的肌肉特别酸疼的时候。这个时候改善痰湿,改善湿热体质的最好方法就是刮痧和拔罐,刮完痧再一走罐,浑身舒服的不得了。像去掉一个大包袱一样,很舒服。这种情况下,用这种方法去改善体质,甚至可以不用去吃药。用刮痧的方法去湿热也挺好的。
六、阴虚体质:
体内少水、阴分不足、缺乏滋润、干枯干涩、火偏盛。这种体质,女性中较常见。女性和男性的不同有:经、带、胎、产、乳,这些特别的过程都要消耗血,血属于阴,所以易形成阴虚体质。
(一)、表现:
1、外形:
线粒体发达,不太容易发胖,比较有口福。咸能化阴,吃海鲜,多吃水果。
手心热、脚心热、五心烦热,俗话说“无热不生烦”。
精力旺盛,耐熬。
大便干结,一粒一粒,羊屎状。小便量少而黄,会有一种干涩的感觉。
眼睛干涩、皮肤偏干、口唇又干又红,特别怕过夏天,耐冬不耐夏。
瘦瘦的,短小精悍、肌肉结实、比较紧凑、口唇漂亮、像涂了口红。
睡眠时间可短。
2、神方面:急躁、情绪波动大,动静特大,问这问那的,不安静。
(二)形成原因:
1、先天禀赋。
2、性格压抑,不能释放,情志化火,中医有句话叫“火与阳不相两立”,火大了就会耗阴液,比如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就是典型的结核体型:脖子长、身材瘦长,豆芽身材,特别易得结核病。
3、长期服用辛辣刺激的食物,也会加重和促生阴虚体质。
4、长期心脏功能不好,高血压病人长期吃利尿药也会形成阴虚体质。
(三)、易感病
1、结核、肺痨
2、失眠、不寐。因为这种体质的人会燥、热、烦。
这种体质的人要注意保护皮肤,不要生斑,干性皮肤比较多。阴虚内热,火燥相结的色斑是最难祛的。不要说去掉它,连淡化都很难。
3、阴虚体质,如果再有淤血倾向,就要注意,比较容易生肿瘤。
4、形体很瘦,照样会血脂偏高,阴虚到一定程度,血液粘稠,就会得高血脂。高血压。
5、糖尿病:初起阶段都是阴虚为主的,表现为口干,饮不解渴,皮肤变薄变干。
6、容易引起便秘。
7、体质性的瘦弱。对妇女来说,影响生殖内分泌,影响月经。女性如果长期月经受到影响,你的外形就会发生变化,即第三性征会发生变化,缺乏女性的阴柔之美。
8、阴虚内热的人月经通畅表现为:月经提前,如果阴虚到一定程度,比较严重的话,甚至会闭经,叫血枯经闭。
阴虚内热的基本特征是干枯不滋润,有内热。
(四)、如何保养:
养生就是要注意顺势而为,不啊哟让它再发展,不要让它再内热,不要让它再消耗阴液了,不要让它再虚上加虚。
适当的在饮食起居方面尽量补充阴液,另外尽量不要让阴液消耗。怎样才能不让阴液消耗呢?镇静、安神。中医讲静能生水。神的活动时要消耗物质基础的,神的活动越强烈,动静越大,越不注意休息,它消耗的阴液就越多。神的活动本身就是偏阳的,所以“心如平原奔马,意纵而难收”,这个神是很难安静下来的。神是一个典型的,阳动的过程。有人说我睡觉的时候神就不活动了,但是你睡觉还会做梦呢。阳动的过程它消耗阴,主要消耗阴血,所以神要相对静一些,就会不消耗阴血。这就叫静能生阴,静能生水。
1、饮食方面:
不吃伤阴的食物,如:温燥的、辛辣的、香浓的食物;油炸煎炒的食物。
食物的烹调方式也是有影响的,比如用的是,焖、蒸、煮、炖的方式,你吃起来就不容易上火。如果食物是油炸煎炒的,就算食物本身的性质不是那么热气,经过这种加工方式以后,它一下就变了,它可以上火,可以伤阴,可以让人又干又热又伤阴的。所以对阴虚体质的人来说,煎炸烧烤的烹调方式对阴虚体质的人非常不好。肉类食物少放大茴香、小茴香。八角之类的调料。阴虚体质的人一吃这个就会上火。尤其是南方有阴虚内热的女性对这个特别敏感。羊肉。狗肉、虾都不太利于阴虚内热的人。可以吃些清甜的水果,如:葡萄、柿子、雪梨、苹果、西瓜还有莲藕,新鲜的脆藕,阴虚内热的人吃着非常好。如果稍微老一些,比较老,比较面,即补脾胃比较好。新鲜的藕夏天榨汁吃,又清热,又养阴,还有甘蔗也不错。虾热而蟹寒,阴虚的人吃螃蟹比较合适些,气虚阳虚的人吃螃蟹要配姜汁,放一些紫苏叶,来缓解它的寒性。还可以吃一些鸭肉、海参、墨鱼、龟肉、鳖肉等等。
2、起居方面:
不适合夏练三伏,否则又上火又伤阴。工作环境要尽量避开烈日酷暑,不要汗出太多,要很好地安排自己的工作,要安排的有条不紊,这点对阴虚体质的人养生保健非常重要,否则会经常焦急上火,这样更伤阴,就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3、简易方药:
银耳、燕窝。冬虫草。但是要注意,燕窝很滋腻,如果你本身气虚体质,脾胃太弱,吃了很多燕窝的话,不仅补不进去,反而把脾胃给积滞了,脾胃一积滞,上面的热下不来,所以脸上就容易长痘痘。气阴两虚和阴虚的人比较适合吃,它确
实能起到养阴、滋润、润泽皮肤的作用。
也可吃些旱莲草、女贞子、沙参、麦冬、玉竹、百合。
中成药: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眼干涩,耳鸣)、知柏地黄丸(内热、小便黄、心烦),睡觉不好时可用天王补心丹。平时用来调理体质的话可以减少剂量吃一些。
4、四季保养:
求己是阴虚体质保养的重点。阴虚体质的人薄弱环节在肺肾,肺是水之上源,肾石水之下源。肾阴不足是先天的因素大些。肺阴不足的人,秋季肺是主角,气机收敛,阳气要潜藏,肺主肃降,会压下你的肝火、心火,使你的情绪保持平稳,使阳气一路降下来,使肾水得到充分的补充,呵护你的阴虚体质。那怎样让肺肃降呢?你要了解肺的特性,肺为娇脏,喜欢清润。第一它喜欢干净,第二它喜欢滋润。所以要吃一些清凉滋润的,如沙参、麦冬、玉竹、百合、雪梨,秋季的应季水果:柿子等,这些都是清润的。你只要让它一润,它自然会降,这是肺的天性,这是生命之道。
五脏中只有肺和外界发生直接的非常密切的联系-----呼吸。肺是娇脏,不耐寒,不耐热,尤其不耐燥。所以到了秋天你不让它滋润的话就会肺燥。鼻子开始干燥,开始情绪烦躁,睡不好觉,大便干燥,它降不下来嘛。早撒谎那个起来咳嗽时,第一口痰往往夹点血出来了,肛裂、大便下血,这就是你不让肺气清润下降的结果,更重要的,会加重你的阴虚体质,使你的体质发生偏颇,进入亚健康,再严重就是得前面说的那些易感病。所以,秋季是阴虚体质养生的关键。
5、经络养生:
阴虚体质基础上所得的病针灸治疗效果不是太好,最好的方法是饮食和适当的中药,还有生活方式的调整、心态的调整。
七、淤血体质:
现代生活方式下特别常见的体质类型,指全身性的血液循环、血脉不是那么畅通,有一种潜在的淤血倾向。
(一)、表现
易生斑,易有浊的外形。就是整个人看起来不是那么清爽,感觉像是脸没洗干净似的。
如果淤血体质引起脱发的话就会脱得很彻底,整个毛囊都萎缩的,是不好治的。因为淤血一般是常年的循环不好形成的一个小的血管的阻塞,即微循环质量不好,中医叫久病入络(络即微循环系统).长期的病确实和淤血体质有一种明显的因果关系。即有慢性病的人,长期得病的人确实会引起淤血体质,久病入络嘛。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长期精神压抑的人。
1、形方面:头发易脱落。
面色晦暗,口唇也暗,眼睛红丝盘睛。
很容易有色斑
这种人也得痤疮,痤疮往往不厉害,但最困扰人的是,一旦得了痤疮,那个暗疤印,色素斑很难消。一般痤疮好了后,色斑阴长期留的,常见于淤血体质。
经常皮肤干燥,瘙痒多一些,这种干燥瘙痒,中医认为是风。中医有句话“祛风先活血,血活风自灭”。
舌象上看,舌上有长期不消的淤血点和淤血斑。淤血体质的人淤血很严重时,舌下两个小静脉是怒张的,严重的根本看不出是条状的,成一堆一片了,用三棱针一点,马上出来的血是黑血。
2、神方面:
表情抑郁和呆板一些,就是说不是活灵活现,面部肌肉不是很活。
淤血体质的人时间久了,会比较早的出现健忘,记忆力下降,有时会心烦。
(二)形成原因:
1、首先是先天禀赋的原因。
2、七情长期不调,尤其是压抑,只要情志不畅,就会影响到肝,肝一被捆绑住,它就会影响到气,中医有句话叫“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所以你老是不开心,伤肝,肝气一郁结,气不行,接着血瘀。淤血对女性的美容影响非常大。所以家里有女儿的,作为父母你送给她的最好的礼物就是:养成一个温和的性格,善良的,随和的性格,这样她就会有幸福美满的一生。她会越活跃有女人味,越活越有魅力。如果经常性格比较刚烈,或经常抑郁,不开心,那就很容易出现美容问题。所以家长给女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良好的性格。
3、后天损伤,如车祸等,大的外伤好不容易好了,却就此形成淤血体质,看舌像,很明显的淤血。
4、慢性疼痛性疾病,经常在寒冷的环境中,久病入络,这些都是形成淤血体质的原因。
(三)易感病:
在淤血体质的基础和土壤上很容易产生以下的疾病:
A、肥胖,这个体质的人肥胖的并发症出现的会比较早,如高血压、糖尿病、高尿酸血症、中风等等。
B、出现消瘦,检查什么病都没有,女性的话月经都不太好。
不达标的瘦,有以下几种情况:
1)
、阴虚内热,因为内热,所以消耗就大。
2)
、气血化源不足,吃的就少,稍不注意还肚子胀,拉肚子,吃得少又排得多。
3)
淤血不去,新血不生,这种人吃不胖,皮肤非常干燥。这种情况要增重的话,必须先活血化瘀,一般药还不行,要用一些虫类药。虫类药活血化瘀是专门往那些细小的脉络里去钻去拱的,有个比较有名的方剂叫“大黄蛰虫丸”,可用于改善严重的淤血体质引起的瘦弱。
C、淤血体质之暗疮不严重,但暗疮印不消,这种人非常容易生斑,常用治斑药方有桃红四物汤。
D、痛经、乳腺增生、易患子宫肌瘤。
E、易生肿瘤,包括良性和恶性的,尤其是痰湿体质和淤血体质合起来的人。还有阴虚体质和淤血体质合起来也易生肿瘤。
F、月经不调,淤血体质的月经不调通常表现为闭经的多,月经量少的多,经前期综合症多一些,经量最多的这两天一过去,她很快身上就舒服多了。这种体质的人月经期前务必要注意保暖:月经来钱不要洗凉水澡,不要着凉、不要穿露脐装,不要去吃冰冻的饮料等。
G、抑郁症、偏头痛、肋间神经痛。胁肋疼痛是刺痛,那肯定是淤血了,如果是胀痛,那主要是气郁。
H、淤血体质的人一旦得病很易转化为慢性,对药物治疗的反应会稍差一些。
(四)、如何保养:
淤血体质主要和肝有关,和肝经常饿不到疏泄有关。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停则血瘀,气滞则血瘀。肝本身又是藏血的,如果你肝气经常淤滞的话,慢慢的就形成淤血体质。这种体质应重点保护肝脏,注意疏肝理气。
肝为将军之官,情绪。季节的转化,有时不良的气候变化都会对它形成影响,饮食也会,如喝酒,包括衣着也会。春天生发时,你穿得很紧的衣服,再生点闷气,再久坐室内,耽于网络,让肝脏不高兴了,时间久了就会形成这种体质。
当体质发生明显偏颇时稍微用点活血化瘀理气的药物,但是这种药不能久用,和调整是热体质的药物一样,不能久用,相对来说这样的药物对人体的影响不利的方面要大一些。
1、饮食方面:
少量饮用一些红葡萄酒可以活血化瘀,另外可以吃山楂、韭菜、红糖、醋之类的。多吃一些菇类、小金橘,喝一些玫瑰花茶,黑木耳啊等。南方人有一种吃法:把糯米甜醋猪脚,加一些水进去,冬天时放一点红枣、生姜(大块去皮)放一起炖,非常养人的。如痛经的、月经退后的、淤血块多的,喝完后会觉得周身通泰,还能够美容。喝一个冬天后,一开春脸红扑扑的,痛经也会减轻,舌像也不那么紫了,但前提是对于偏寒的体质,内热的吃这个很容易上火。
同时,淤血体质的人在活血的同时可适当补血,加一些当归,既补血又活血,血虚可补血,血瘀可活血,女性特别容易在血瘀这方面发生问题,因为她细腻,容易不开心,那样就会伤到肝。所以逍遥丸女人多用,用于改善淤血这种体质,肝胃不和,肝脾不和这种。男性血热多一些。
要少吃一些收涩的东西,寒凉的东西,身体不要受寒,不要吃一些冰冻的东西,否则会加重你的体质偏颇,促发很多病。
俗话说“春捂秋冻“,淤血体质的人不适合秋冻,不要冻的太厉害,因为气血遇温则行,遇寒则凝。
2、生活起居方面:
情绪要开朗,注意培养兴趣爱好,如集邮登山运动等。如果钻牛角尖,就会使气机郁结,气停----水停-----就会形成痰湿,气停-----血停---就会形成淤血。其实现代人的生活中,电脑的影响也像空调一样,你不活动了,长期含腰驼背,心肺功能能不受影响吗?心肺功能一受影响,那身体的影响面就宽了。一个国家的君主和宰相老受憋屈,你这国家能好吗?长期IT业的人,二十多岁的小伙子净得那四五十岁的病,血脂高、脂肪肝等,所以你可以多去唱歌、跳舞、交朋友等这样一耗散,气也就散了,血也就行了。在增加运动,心肺功能也就被唤起了。
3、简易方药:
山楂、桃仁、黄芪、当归、田
七、川穹、益母草。淤血体质的人要适当补点血,滋润滋润,要适当的养养阴,补补血,用一点阿胶,时不时地冲一些阿胶喝。当归、枸杞子、何首乌、田七煲鸡肉(活血);田
七、红枣煲鸡肉(补血)。
中成药:桃红四物汤、血府逐瘀口服汤、生化汤、大黄蛰虫丸,服用这些药的时候建议咨询医生,这些药不像六味地黄丸、逍遥丸,香砂六君丸等这些药平和。
4、四季养生保健:淤血体质的人关键是春天。
春天肝气在唱主角,无比想尽一切办法让它舒展,舒展腰身,舒展侧体,披发缓行,头发松一些,衣服宽松一些,秋天不要秋冻,冬天要保暖。
5、经络穴位:
淤血体质的人保养用穴位,用经络,用针灸的方法特别合适。
活血穴位:曲池、合谷、血海、三阴交、太冲,背后的膈腧、肝俞,他们的作用有点类似于当归、益母草、田七。
八、气郁体质:这是工作压力大的人最常见的体质,如白领、行政管理人员等,尤其女性多见。
(一)表现:
1、形方面:
体型多数偏瘦;表情郁闷、不开心;面色发黄、无光泽,郁结厉害的,面色会发青黄;经常叹气,中医叫善太息(一般这时可以吃点逍遥丸,疏肝理气)
叹气是气机淤滞,淤滞了她就会觉得闷,不舒服,就会无意识地通过叹气来舒展气机,所以常叹气。
还会有咽喉不利,中医叫梅核气,总是感觉咽部有异物,吐又吐不出来。
月经前有比较明显的乳房胀痛和少腹胀痛,这种情况比较明显就提示她可能是一个气郁体质,淤滞不行。
气郁体质因为阴阳之气的运行不顺,出阳入阴也不顺,所以她的睡眠也不太好;
大便多数发干,以为内气滞,粪便在肠道待得时间就会长,水分就会被吸收的多一些,所以就会干燥。
2、神方面:
多数以性格内向为主,性格内向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真正的内向,内心平稳,话也不多,遇到事情反应也不激烈,所谓的有钝感力;还有一种不太好的就是很内向,不说那么多,但是心里边门精,高度敏感又高度内向,这个是很折磨人的,这种人很容易憋出病来。这种人可以不发作为精神方面疾病或抑郁症啊,但它总会从躯体以各种症状表现出来:让你的皮肤不好,胃肠不好,月经不调,殊不知这些症状都是这种性格,这股气给憋的。
内向,不爱说,内心特敏感,内心斤斤计较的这种人易得胃溃疡、月经病,易有肿瘤。这种人对精神刺激的承受能力比较差一些,经常郁郁寡欢,有胸闷爱叹气。
(二)、形成原因:
1、先天禀赋。
2、多数和幼年时期曾经经历过比较大的生活事件有关系,如父母离异、父或母早亡,寄人篱下,上学的时候哪个老师都不太喜欢,自信心倍受打击,他那时自我调节能力还差些,受到一些打击无法自我调整就会气郁。
(三)易感病:
1、抑郁症
2、狂躁症,如歇斯底里,哭笑无常,突然晕倒,西医检查所有的生命体征都非常正常,但就是不醒人事,或者好像一下子不会走了,瘫了,但是各项检查都正常,这种情况叫妇人脏燥病。
3、易失眠。基于气郁体质的人的失眠是不好治的。
所谓心病还要心药医,此时吃镇静安神药效果都不大的。
4、胸痛和肋间神经痛,以胀痛为主。
5、经前期紧张综合症比较易得,这种情况气郁体质的人比较常见。
6、乳腺增生:如果是气郁的话,主要是胀痛,如果是淤血的话是位置相对固定的刺痛,像针扎一样。
7、月经不调:主要表现为月经周期紊乱。一般来说,这种人从月经初潮开始就少,多数和肾有关;月经量的多少和色泽,如月经量多,颜色又淡,这个和脾有关,月经周期乱,多数和肝有关。气郁体质的关键在肝。淤血体质和气郁体质都是女子多见,所以有的中医学家说“女子以肝为先天”。在女子来说,肝是特别重要的,很多妇科病就是从肝这条线过来的。
8、痛经:这种人和淤血体质的人一样,多数都是从月经多的那天痛经开始缓解。往往是月经前或者第一天经血要出未出时特别地痛。
9、慢性咽喉炎
10、颈项部的瘿瘤
11、甲亢
12、消化道溃疡:多数大便不爽,有的人一不高兴乐,郁闷了,他的第一反应就是马上肚子疼,接着肚子咕噜咕噜叫,就去拉肚子。一拉肚子,肚子也不叫了,也不疼了,情绪也好一点了。她这种腹泻和情绪的关系非常密切。
14、偏头痛,多为胀痛,淤血体质的易引起刺痛。
(四)、养生原则:气郁体质的和淤血体质的一样,主要针对肝脏,要让它这个气活,让肝气一定要舒展才行。
1、注意:中医讲肝脏体阴而用阳,从脏腑来说,它属阴脏,从功能来说,主藏血。肝主藏血这个功能从性质上来说是偏阴的。正因为它藏很多血,它的根基牢,所以它才能疏泄。如果它的肝血是不足的,它的疏泄就很容易过,要不就是疏泄没有力量,淤滞在那儿。也就是说:肝脏一定要用阴血来滋润着它,涵养着它,它才能够疏泄,收放自如,让你的消化好,月经很规则,情绪也比较平稳平和,这是你的肝血充足。如果肝血不足的话,它要不是疏泄过度,烦躁易怒,血压飙升;要不就是郁在那儿,要不干脆就不疏泄了,就气滞了,这种情况初期就是气郁,气郁体质时间久了,多数都转到淤血体质了。因为气不行的话,血也就不容易行,实际气郁体质和淤血体质属于一类,只不过淤血体质对人的生命和健康的威胁更大些。要想预防淤血体质,你就要在气郁体质时就善于调理。气郁体质在某种程度上是淤血体质的上游阶段,所以它的保养非常有意义。
你要想让杆这个将军疏泄有度,收放自如,那你就好好地把肝血给搞足,所以此时要补一些肝血。脉比较弦的,一般都是肝脏有一些问题,有的是器质性的问题,有的是功能方面的,有的可能有过一些病毒的感染。肝血不足的人易怒活抑郁,他的情绪不会很平稳,脾气暴躁时是疏泄过度,肝阳暴涨时必须用清肝热来抑制肝阳,但要注意,一定要养点肝阴,这在中医叫柔肝,如可用何首乌、白芍等;如果肝血不足,不能疏泄,郁到那个地方了,给点何首乌,当归,这样气郁的体质就会改善。所以气郁体质的养生重点就是一:疏肝理气;二要补肝血,尤其是女性。
2、饮食养生:
饮食上,如柠檬水,橙子,陈皮,柑橘类水果,洋葱、丝瓜等,但是吃东西不能太凉。因为气郁的人,他有时候会上火的,这种人的上火和热证,清热时一定要小心,不能太凉的。也可以少量地饮酒。
3、生活起居方面:
A、听欢快振奋的音乐,如圆舞曲等。
B、多去旅游,亲近大自然,气机自然就舒展了。
C、多交开朗的朋友。人开朗了,气机就舒展了。
4、简易方药:
补肝血的药物:何首乌,白芍,阿胶,当归,葡萄干。
疏理肝气的:香附子、佛手、香橼、柴胡
中成药:逍遥丸、柴胡疏肝散、越鞠丸等都可用来调理体质。
当你气郁比较明显,乳房胀痛、月经乱、很不开心,善太息,胃口也不好、大便也不好的时候,就可以选这些药来调理下。
5、四季保养:春季为主
气郁体质的人在春季一定要舒展形体,舒展情绪。春季是一个最好的借助自然之力来改善人体的黄金季节。比如肾亏你抓紧冬季补;阴虚内热,肺的肃降不好,你抓紧秋天补;肝是薄弱环节,你抓紧春天补。
6、穴位养生:
常用来理气的穴位:中脘、气海、内关、膻中。可以在每晚睡觉前或春天来的时候,把两手搓得很热,擦胁肋部,左肋是肝脏功能行使的通道。
另外注意:气郁体质的人也不适合受寒。人体的气、血、津液都有个共同点,就是遇温则暖则很畅快,它的功能过程就会行使的很顺,遇寒冷它就会受到影响,就会停滞就会缓慢。
整理:荣
气虚体质(较为常见)
形体特征:面色偏白或淡黄,肌肉松软。心理特征:表现为性格沉静,说话声音低、容易出汗。容易感冒,要预防受风受寒。
饮食调理:可多吃补气的食物,如菱角、荔枝、葡萄、土豆、山药、鲢鱼、鳝鱼等。特别推荐补虚症很好的山药,同时,平和的它也是很好的养生食物。
食谱推荐:十全大补鸡(党参10g、白术10g、白茯苓10g、甘草5g、当归6g、川芎3g、熟地10g、白芍10g、黄芪10g、肉桂2g、乌骨鸡或小母鸡1只、姜3片、大枣2枚),鲫鱼黄芪汤(鲫鱼1条约半斤、黄芪24g、枳壳9g)。
血虚体质(气虚者常兼有血虚)
形体特征:面色苍白,唇甲淡白,两目干涩,四肢麻木等。性格特征:比较内向,胆小,不善交际。发病时倾向于头晕头疼,心悸,失眠。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不喜欢冬天和夏天。
饮食调理:多食补血的食物,猪肝、黑米、大枣、花生、樱桃、椰子、龙眼肉、黑芝麻、南瓜等。特别推荐桂圆,可补血,还有丰胸的作用。
食谱推荐:四物汤炖鸡、五彩蒸鱼。
阴虚体质(血虚易发展为阴虚)
形体特征:形体瘦长。心理特征:性情急躁、外向好动、活泼。容易患阴亏燥热病变,喜欢冬季。
饮食调理:多吃补阴的食物,如鸭肉、荞麦、小麦、甲鱼、银耳、黑木耳等。
食谱推荐:益气养阴排骨汤(黄芪15g、山药、玉竹10g、麦冬10g、石斛10g、姜2片、小排骨250g,要滋润皮肤者还可加入白芷),芝麻拌双耳(黑木耳和银耳)。
阳虚体质(气虚易发展为阳虚)
形体特征:形体白胖、脸色发白、肌肉松软。心理特征:性格多沉静、内向。容易水肿,手脚冰凉,喜欢吃热的东西。喜欢夏天。
饮食调理:多吃补阳的食物,如羊肉、白菜、番茄等。
食谱推荐:当归生姜羊肉汤。
痰湿体质
形体特征:肥胖、腹部肥满松软。心理特征:偏温和,稳重谦恭,善忍耐。多表现为面色黄肿、容易困倦、舌体胖大、胸闷、痰多等,还容易关节酸痛、肠胃不适,易患高血压、糖尿病等文明病。不适应潮湿的环境。
饮食调理:要控制体重和改善饮食习惯。要多吃祛湿的食物,如白扁豆、薏苡仁、香菇、陈皮、鲈鱼等。
食谱推荐:白扁豆肉片汤、香菇焖鲈鱼。
瘀血体质
瘦人居多,性格易内郁、易烦、急躁健忘。皮肤暗、眼眶偏黑、痛经等。易出血、肿块、中风、得冠心病等。不耐风寒。
饮食调理:要做好护暖工作。要多吃活血的食物,如荠菜、佛手、黑木耳、洋葱、藕、桃子、栗子等。
食谱推荐:鲤鱼赤豆汤。
气郁体质
瘦人居多,性格内向不稳定,长期情致不畅,敏感脆弱。发病倾向为抑郁症、失眠等。女性容易乳房胀痛等。对精神刺激适应较差。
饮食调理:多吃理气的食物,如佛手、橙子、白萝卜、莴苣等。
食谱推荐:萝卜丝炒牛肉、黄芪红烧莴苣。
(指导专家中国药膳研究会理事、药膳专业制作委员会副秘书长、劳动部公共营养师高级培训师沈文教授)
> 我来回应 > 心*跳~~~的日记
© 2005-2010 doub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豆瓣 · 在豆瓣工作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帮助中心 · API · 手机豆瓣 · 品牌俱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