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快供热计量改革和建筑节能改造促进节能减排建设生态城市
加快供热计量改革和建筑节能改造促进节能减
排建设生态城市
这次北方采暖地区供热计量改革工作会议在唐山召开,是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对我们的信任,也是对我们工作的极大激励和鞭策。首先,我代表中共唐山市委、市政府对莅临唐山出席会议的各位领导和同志们表示诚挚的欢迎!
唐山是一座震后重建的特殊城市。1976年,唐山发生了震惊中外的大地震。震后三十多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正确领导下,唐山历经十年重建、十年振兴、十年快速发展,一座现代化城市在一片废墟上重新崛起,创造了凤凰涅槃的奇迹。2008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561亿元,全部财政收入405.8亿元,GDP和财政收入分别占河北省的22%和22.3%,成为河北第一经济强市和省域中心城市。
由于历史原因,唐山在震后城市恢复重建过程中,受当时经济条件和技术水平的限制,全市建设了大量保温隔热性能差的住宅。这些老建筑基本未考虑建筑保温隔热措施,建筑功能不完善,外表陈旧,与近年来新建成的节能建筑相比较,群众的居住条件较差,与我市经济发展水平和群众的愿望要求不相称。近几年来,在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及省有关部门的支持指导下,我市围绕把唐山建成科学发展示范区和人民群众幸福之都的总目标,坚持把推进供热计量改革和城市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作为贯彻落实 1
科学发展观、打造现代化生态城市的重要内容,作为推进全社会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抓手,作为改善民生、建设幸福之都的一项实事工程,努力创新思路,不断强化措施,强力实施攻坚,取得了明显成效。到目前,全市累计完成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面积994万平方米,其中今年完成510万平方米;新建节能建筑1749万平方米,节能设计标准执行率达到100%。到2011年底,我市将全部完成2200万平方米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任务。下面,就我市供热计量改革和建筑节能改造工作的主要做法作一简要汇报。
一、高度重视。为彻底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条件、促进建筑领域的节能减排,加快打造现代化生态城市,市委、市政府将供热计量改革和建筑节能列入重要日程,全面加以推进。去年召开的市委八届五次全会,围绕落实省委、省政府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战略部署,明确提出实施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攻坚行动,加快建设城市“四大功能区”(曹妃甸新城、南湖生态城、凤凰新城、空港城)、全力推进“三项改造”(震后危旧平房改造、城中村改造、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其中,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是“三项改造”工程之一,计划集中利用三年时间,全面完成2200万平方米节能改造任务。市委市政府专门成立了由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赵勇同志任组长,市长任副组长,市直23个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并列入今年为群众办的20件实事,加大组织推动力度。今年2月,市委市政府专门制定出 2
台了《唐山市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工作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节能改造的指导思想、实施原则、目标计划和保障措施。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安排专项预算资金,对建筑节能改造参照国家的配套补贴标准给予补贴,对能够减免的规费税一律给予减免。同时,将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工作列入对各县(市)区政府的年度考核指标体系,加大督导落实力度,定期通报,对未完成年度改造任务的实行“一票否决”,从而有力保证了各项改造任务的落实。
二、因地制宜。我们将供热计量改革和建筑节能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科学谋划,因地制宜,多种形式,统筹推进。在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上,根据不同小区的实际情况,主要采取部分拆除、加层改造、扩容改造、搬迁改造、单纯节能改造5种模式,有针对性的分类实施改造。①部分拆除改造。对部分旧住宅楼拆除重建,新建建筑除用于回迁外,增加的面积向社会销售,所得收益用于弥补小区未拆除建筑的节能改造成本,比如我市路北区的富强楼改造项目。②加层改造。在结构安全许可的条件下,对既有居住建筑顶层加层和实施节能改造,所得收益用于弥补小区建筑节能改造成本。③扩容改造。对既有居住建筑实施节能改造的同时,对阳台进行扩充,或在适合部位增加阳台,增加的面积向对应住户销售,所得收益用于弥补小区建筑节能改造成本。我们已将加层改造和扩容改造模式在西山北里小区进行了试点,收到较好效果。④搬迁改造。将旧小区居民异地搬迁安置,对小区原住宅进行整体改造,改造后面向市场销售,所得收益用于弥补 3
小区搬迁安置和节能改造成本。⑤单纯节能改造。对既有建筑只进行节能改造,改造资金由政府、居民和供热企业共同承担。我市大部分改造项目都属于这种模式,如河北1号小区的节能改造。在供热计量方式上,分别采取了户用热量表计量、热分配表计量方式,并试用了部分热流量法计量方式。在新建筑节能管理上,在全国率先实行了建筑节能闭合管理程序,从规划方案审批、项目立项(核准或备案)、设计审查、施工管理到竣工验收备案,认真执行国家节能标准,在全市构建了建设部门主要实施、多部门协调联动的工作体系,形成了强化建筑节能监管的合力。
三、典型示范。按照“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务求实效”的思路,选准突破口,实施重点改造,带动了热改和建筑节能工作全局。在供热计量改造和节能管理方面,针对公建单位能耗高、节能潜力大的实际,确定了以政府机关、大型公建等耗能大户为重点的改造方案。在具体操作中,我们确定了财政统一出资、计量设备政府统一招标采购、供热单位统一实施的组织模式。目前已累计完成政府机关和大型公建计量改造328.5万平方米,发挥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调动了社会参与的积极性。作为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的试点城市,我市于2007年起在全市范围开始能耗统计、能源审计、能效公示工作,建立起了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平台。目前,全市纳入监测建筑已达18栋,年底可实现对50栋建筑的分类能耗监测。在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方面,在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 4
部的有力指导下,我们于2006年成功完成了中德技术合作“中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唐山示范工程的建设任务,对三栋保温隔热性能较差、采暖能耗较高的既有住宅实施节能改造,为全面铺开提供技术支撑。经过两个采暖季监测,确认建筑物采暖能耗节约35%以上,居住效果改善和节能效果显著。2008年,我们进一步扩大规模,把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作为全市60个科学发展模式试验示范项目之一加以推进,对河北1号小区的20栋住宅楼实施节能改造,试点工程面积约6.2万平方米,涉及居民1255户,群众反映良好。以此为带动,14个县(市)区及多家企业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试点工作全面展开,得到了广大居民的理解和支持。同时,我们在全国率先编制了《唐山市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专项规划》,开展了“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万人培训”,并组织相关人员分期分批赴德国培训,全面提高管理和技术水平。今年,我市将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任务分解到了各县(市)区和有关大型厂企,年内将完成1038万平方米。
四、难点突破。针对改造中的技术和成本等难点问题,积极创新方式、创新机制,科学组织推进。一是提供技术支撑。为指导改造工程设计、施工、验收、预算等技术应用和群众工作的开展,我们认真总结节能改造示范项目的经验,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的改造理念、改造技术,结合我市实际,组织编制了《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设计指南》等六部《技术指南》,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技术支撑体系。二是优化改造方案。对全市493个小 5
区的既有居住建筑逐一进行分析、论证,按结构形式为每类建筑建立了能耗模型,并组织专家深入改造项目进行现场诊断,有针对性地优化改造方案,努力降低改造费用。比如,我市现有的户用热表和热分配表不能适用分户地暖供热系统的既有住宅,针对这种实际情况,我们创新热量计量办法,采取楼前安装热量总表、管道井安装热水表通过流量分摊热量的计量改造方案,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三是引入竞争机制。统一组织对节能改造原材料、设备进行公开招标采购,按照质量优、价格低的原则选定供货商,使平均改造成本降低30%。
五、多元投入。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原则,充分发挥各级政府主导作用,在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支持的同时,根据不同项目实际,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投入机制,有力保障了节能改造工作的顺利开展。一是政府出资。由市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市本级供热计量和建筑节能改造项目;各县(市)区财政负责本级改造。仅去年以来,市、县两级已累计投入改造资金5亿多元。二是市场融资。对具备融资条件的小区,灵活采取部分拆除改造、加层改造、扩容改造、搬迁改造等改造方式,组建开发公司或选定开发企业,通过市场筹集改造资金。三是企业投入。调动大厂企积极性,对自管职工住宅楼进行改造。已有冀东水泥等企业完成节能改造任务。四是群众承担。除政府承担住宅墙体等公共部位改造费用、供热企业承担室内外管网等部位的改造费用外,由群众自行承担门窗等私有部位的改造费用。户均承担费用100元/ 6
平方米左右。五是供热企业自筹和能源服务公司出资。已由供热企业出资9000万元,完成对天元小区、盛馨园小区等既有节能建筑的供热计量改造,同时引入能源服务公司热计量改造服务机制,对华北煤炭医学院、金槟酒店等建筑进行热计量改造。
六、政策配套。认真落实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及省各项政策要求,结合唐山实际,配套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引导和保障供热计量改革和建筑节能改造顺利进行。一方面,配套热费制度改革政策。围绕落实“两改一保”,建立了“谁用热、谁交费”的供热收费制度,停止福利用热,出台采暖补贴标准,热费补贴由“暗补”变“明补”,由用热户全额交纳热费,实现了用热商品化、货币化。实行两部制热价,基本热费和计量热费所占比例各50%,并对计量收费的居民用热户采取“多退少不补”的鼓励政策,调动用户节能积极性。同时,市、区财政每年投入1500万元,用于保障低收入群体冬季采暖。另一方面,配套供热计量改革和建筑节能政策。先后出台了《推进供热计量工作实施方案》、《关于加强热计量管理的通知》、《关于公建单位实施供热计量改造相关工作的意见》等政策性文件,明确供热计量改造的目标任务、实施步骤和保障措施,用制度规范行为,靠政策调动积极性。在认真贯彻落实《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的基础上,配套制定了《唐山市民用建筑节能管理实施办法》等10多个规范性文件,对节能工程的设计、施工、监理、质量监督、竣工验收等方面进行规范,充分发挥政策法规的引导、约束和调控作用。
我市实施供热计量改革和建筑节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一是促进了全社会节能减排。据测算,改造后我市2008-2009采暖季,节约1.15万吨标煤,减排二氧化碳8344立方米、烟尘灰渣3436吨、二氧化硫183吨,有力地促进了生态环境的改善。二是改善了居民生活居住质量。通过对已经完成节能改造的小区采暖期运行实测,改造后平均耗热量较改造前可节能约30%,居民室内平均温度由14℃上升至23℃。广大群众纷纷赞誉,这是市委市政府为群众办的“送温暖”工程、实事工程。楼房温度提高了,群众的幸福指数更提高了。三是减少了居民热费支出。通过执行计量热价,实行“少用热少花钱”,有效降低了居民的热费开支,受到老百姓的欢迎,也调动了群众节能改造的积极性。2007-2008年度采暖季,我市实行供热计量收费的建筑共退热费122.7万元。2008-2009年度采暖季,退热费494.6万元。四是扩大了城市供热规模。通过实施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进一步整合供热资源,加快供热管网建设,提高了城市供热保障能力。目前,我市城市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70.2%,位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五是进一步提升了城市形象。在供热计量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中,通过对老、旧居民楼实施搬迁重建、外观整修美化,城市面貌明显改善,城市形象更加靓丽。
近年来,在供热计量改革和建筑节能工作实践中,我们深深感到:第一,供热计量改革和建筑节能改造,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造福人民群众的具体实践和体现。这项工作得民心、顺民 8
意,对于促进全社会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改善人居环境、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意义重大,无论难度多大、任务多重,都要下定决心,攻坚克难,加快推进。第二,坚持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创新模式,是确保供热计量改革和建筑节能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在实践中,我们尤其注重发挥政府的组织、引导和推动作用,凝聚全社会各方面力量,同时积极探索市场化、社会化多种运作模式,促进了各项改造工程的顺利实施。第三,健全完善各项机制和相关政策,是推进供热计量改革和建筑节能工作的重要保障。特别是落实好改造补贴、供热计量、节能管理等政策措施,为加快供热计量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提供有力支撑。第四,把供热计量改革和建筑节能与整个城市建设改造有机结合起来,是确保工作扎实推进的重要手段。在推进供热计量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过程中,坚持统筹人居环境改善、城市功能完善、城市形象提升,使之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良性互动。第五,以人为本、依靠和发动群众,是推动供热计量改革和建筑节能工作的动力源泉。始终坚持从群众的需求和愿望出发,尊重群众意愿,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发动群众积极参与,使供热计量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各项规划设计和改造建设充分体现以人为本,赢得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各位领导、同志们,我市供热计量改革和建筑节能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和成绩,但与先进地区和城市相比,还存在差距和不足,下步工作任务还比较繁重。我们决心以这次会议精神为 9
指导,虚心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有效的措施,更加务实的作风,进一步推进全市供热计量改革和建筑节能各项工作,加快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区和人民群众幸福之都,为全国科学发展大局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二篇:低碳节能减排生态城市
低碳城市
一是建设低碳城市对河北践行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方式有重大意义。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转变发展方式,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河北人多地少、资源匮乏、环境承载容量有限,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和经济总量的不断增大,经济社会发展受资源环境的制约越来越大,以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为主要特征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要在2015年实现人均GDP超过2万美元目标,在2020年实现接近或达到4万美元目标),转变发展方式刻不容缓。河北转变发展方式,不仅要转变产业发展方式、经济发展方式,更要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建设低碳城市,不仅是产业发展方式、经济发展方式、社会运行模式、市民生活方式的一场革命,更是城市发展方式的一场革命。从这个意义上说,建设低碳城市,是河北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方式的“方向标”。
二是建设低碳城市对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有重大意义。建设低碳城市,与改善人民群众生活品质、共建共享与世界名城相媲美的“生活品质之城”息息相关。他在阐述了发展低碳经济、倡导低碳创业,加强低碳宣传、培育低碳文化、发展低碳创意,参与低碳城市建设、共建低碳绿色家园,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减少排放、增加碳汇、打造低碳环境等与人民群众的密切关系后指出,建设低碳城市是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的“助推器”。
1、河北要建设的低碳城市,是低碳经济、低碳建筑、低碳交通、低碳生活、低碳环境、低碳社会“六位一体”的低碳城市。
2、河北建设低碳城市,要做到“五个坚持”,即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为先,坚持资源整合、四力合一,坚持科学谋划、重点突破,坚持搞好结合、整体联动。
3、发展低碳经济,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核心内容,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战略选择,是建设低碳城市的重要支撑。杭州发展低碳经济,要着力做好结构低碳、基底低碳、方式低碳三篇文章。
4、打造低碳建筑,要着力在落实高起点规划、高强度投入、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四高”方针上下功夫。
5、打造低碳交通,探索更高效、更节能、更低碳、更清洁的交通运输模式,倡导绿色出行,倡导“公交优先”,打造低碳交通,是建设低碳城市的重要内容。
6、指导人们如何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小事做起,为节能减碳作贡献。我们要积极动员全市人民自觉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养成低碳生活方式。比如少用空调,多吹电扇;多步行、骑自行车、选用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多利用井水灌溉和洗涤等。
7、建设低碳环境的核心是生态建设。我们要开展全民绿化植树活动,打造国家森林城市,培育城市“碳中和”能力全面启动生态文明建设细胞工程,发展壮大生态经济,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统筹城乡环境保护工作,形成碳源和碳汇城乡互哺的新格局。
8、,打造低碳社会,必须变革城市管理,加强城市治理和公共管理。我们要践行“紧凑型城市”发展理念,合理规划城市功能区块布局,加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加快建设低碳科技普及中心、“绿建筑”展示中心、低碳学术交流中心和低碳信息资料中心,推行“绿色办公”计划,加快对办公大楼进行低碳化运行改造;推行“绿色学校”节能计划,培养学生低碳生活习惯。
结构低碳:就是要围绕建立“3+1”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等低碳产业,积极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特别是低碳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进产业和产品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形成高层次的“三二一”产业结构,推动杭州产业结构向低碳化方向发展。
基底低碳:就是要大力发展太阳能光伏、风电、生物质能、新能源汽车、汽轮机、水电设备制造等新能源产业、新能源设备制造产业和新兴战略产业,在生产生活领域积极推广太阳能、沼气、天然气、地热等清洁能源的综合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的使用,调整优化能源结构,从基底上改变能源供给,加速从“碳基能源”向“低碳能源”转变,从源头上实现经济的低碳发展。
方式低碳:就是要通过实行生态有机农业管理,推进工业、商贸流通业节能减排减碳,加快市区工业企业搬迁,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拓展电子商务,推动低碳创业,开发低碳科技,开展低碳设计,倡导能源合同管理,培育静脉产业等方式,推进生产过程的低碳化。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其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其核心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发展观念的转变。
低碳建筑:是指高能效、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建筑体系,与“绿色建筑”的内涵基本一致,但它更加关注从建筑材料、设备到施工建造再到建筑物使用的整个生命周期内,采用生态建筑、节能技术、生态材料等,通过合理的开发强度,降低物耗,提高能效,实现建筑低碳化。
低碳交通:是指在交通系统中实现低碳化,包括交通组织的高效化、出行方式的公交化、交通能源的低碳化等。
低碳生活:是指通过转变消费理念和行为方式,在保证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前提下,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
低碳环境:建设低碳环境的核心是生态建设。所谓生态建设,是指遵循生态系统的自然规律,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对受人为活动干扰和破坏的生态系统进行恢复和重建,以此增加碳汇,实现环境、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
低碳社会:是通过消费理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在保证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提高和社会发展不断完善的前提下,致力于在生产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领域控制和减少碳排放的社会。
碳足迹:表示一个人或者团体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可分为第一碳足迹和第二碳足迹。第一碳足迹是因使用化石能源而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第二碳足迹是因使用各种产品而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
碳中和:是指人们计算自己日常活动直接或间接制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然后通过植树等方式把这些排放量吸收掉,或者计算抵消这些二氧化碳所需的经济成本,然后付款给专门企业或机构,由他们通过植树或其他环保项目抵消大气中相应的二氧化碳量,这是“地球村”居民对气候变暖现实进行反思后的积极行动,也应该成为杭州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
第三篇:节能减排论文-加快技术创新 促进企业节能减排
加快技术创新 促进企业节能减排
郭海军 李巨东张传勇 张孝义 王首旗
河南省商丘商电铝业集团有限公司
地址:商丘市青年路251号,邮编:476000,电话:03702806098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各项建设取得很大成就,但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群众对环境污染问题反应强烈。这种状况与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直接相关。不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资源支撑不住,环境容纳不下,社会承受不起,经济发展难以为继。只有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才能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同时温室气体排放引起全球气候变暖,备受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因此,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迫切需要;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了“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约束性指标。为实现此目标,我省出台了《河南省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制定了《河南省重点耗能行业“3515节能行动计划”》,提出针对全省钢铁、化工、有色、煤炭等9大行业、300家企业年均综合能耗降低5万吨标准煤的节能指标,最终实现我省 “十一五”节能1500万吨标准煤的目标。
铝行业作为高耗能行业,节能减排的任务非常重大。2009年国务院出台了《有色金属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要求重点骨干电解铝厂吨铝直流电耗下降到12500kWh以下。要实现这一规划所确定的目标,只有对现有电解槽进行节能技术创新研究和节能技术改造才能实现。
河南省商丘商电铝业集团公司是一家集电解铝生产、铝深加工、造纸、发电、机械加工、安装、建筑等为一体的企业集团。为实现节能减排目标,集团公司加强了组织领导,成立了以董事长为组长的节能减排领导小组,明确节能指标,狠抓责任落实,将节能任务层层分解到各二级机构、车间和班组,细化完善了车间和班组小指标竞赛的节能减排考核标准。同时,为了加强节能减排和降耗管理,集团公司节能环保办公室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能源政策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加强宣传与培训,编制能源计量和统计制度,制定能源定额,并按定额进行考核,确保集团公司能源计量和统计的规范化、制度化,促使能源的合理分配与使用。
节能减排除加强能源管理外,更重要的是靠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来达到节能减排效果。因此,集团公司不断加大科研投入,以河南省铝冶炼节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平台,选能耗高、排污多的生产项目为突破口,加快技术创新研究,加快节能技术改造。铝冶炼节能工程研究中心和铝厂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选择电解槽异型阴极技术进行技术创新研究,并对部分200KA预焙电解槽进行了技术改造,取得了显著的节能减排效果。
在电解铝行业目前的技术水平下,铝电解的电能利用率只有不到50%,也就是说真正用于电解反应和将常温原材料加热到电解温度所需的能量,只占到实际电耗的50%,其余的能量均通过散热损失掉了。与此同时,由于电解槽的大型化,单位散热面积的发热量越来越大,如何将更多的热量散发出去,已经成为电解槽热平衡设计的重要课题。这就存在一个悖论,一方面电解槽的能量利用率很低,大部分能量都散发损失掉了;另一方面,又不能通过加强保温来减少能量的损失,反而还要加强散热以维持电解槽的热平衡。出现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电解槽自身的电阻较大,电流通过时产生的压降较高,发热量远远大于实际加热物料所需能量。因而提高电解槽能量利用率的根本途径只能是降低槽电阻,即降低槽电压。电解槽的压降主要由母线压降、阳极压降、电解质压降、分解电压、阴极压降和效应分摊组成,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电解质压降是有可能进一步降低的。
电解质压降主要由极距控制,目前电解槽的极距一般控制在4-5cm。由于电解槽中强大电流产生的磁场作用,槽中的铝液是按一定规律流动的,因而铝液表面必然会产生波动,并随铝液流速增大而加剧。有文献表明,铝液的波动在2cm左右。如果铝液不波动,生产中极距就可以降低2cm,对应的槽电压将降低约700mv,节能效果将非常显著。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有人发明了异形阴极技术,采用在阴极表面形成若干凸起,阻挡铝液流动的方式降低铝液波动,进而降低极距和槽电压,起到节能降耗的作用。该方法经有关企业试验,结果表明槽电压由4.1v降至3.8-3.9v,槽况运行稳定,吨铝节电700-800
度,节能效果相当可观。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存在大量的工程化难题。一个是这种异型的阴极只能在新电解槽或者在电解槽大修时才能采用。电解槽的使用寿命一般在5-7年,使得大量正在生产的电解槽需要在多年以后才能启用该项技术。阴极结构的改变,使电解槽启动方式必须相应改变,增加启动费用。另外,异形阴极凸台的寿命较难维持,经试验企业一年多的应用,已经有很多凸台被破坏掉了。当大量凸台破损后,不但不能起到降低铝液流速,减缓铝液波动的作用,反而加剧铝液的波动,使电解槽难以稳定运行,甚至影响整个电解槽的寿命。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我们设计了一种铝电解槽配重式阴极挡铝墙。这种配重式阴极挡铝墙既可装配于新槽,又能用于正在生产中的旧槽改造。将新型挡铝墙技术对现有200KA电解槽进行改造后槽电压由4.12v降至3.8-3.85v。按此计算:我公司改造130台电解槽后,全年可节电5600万度,实现节标煤19600吨,相当于每年可减排CO2 43120吨、减排SO2 326吨、减排粉尘4600吨,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和环保效益。该挡铝墙项目现已申请了专利一项,并利用此技术已完成全公司90多台电解槽配重式挡铝墙改造,有关改造仍在进行中。
在电厂脱硫方面,公司对鑫源热电厂两台240吨锅炉排烟系统进行了脱硫技术改造。我们采用了较先进的干法脱硫专利技术,将几种块状脱硫剂,粉碎到2mm以下细小的颗粒,通过压缩空气泵按量打到炉内,和煤一同燃烧,脱硫效果达到96%。按每年燃烧煤量54万吨计,将减排二氧化硫5415吨,环保效益非常明显。
2009年,商电铝业集团公司通过加快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使供电标准煤耗降低至503克标准煤/千瓦时,较2008年513克标准煤/千瓦时下降了10克标准煤/千瓦时,实现节能量7367吨标准煤;供热标准煤耗42.43千克标准煤/吉焦,较2008年供热标准煤耗42.55千克标准煤/吉焦下降0.12千克标准煤/吉焦,实现节能量149吨标准煤;单位电解铝综合交流电耗14178千瓦时/吨,较2008年单位电解铝综合交流电耗14405千瓦时/吨下降了227千瓦时/吨,实现节能量23009吨标准煤。2009年共实现节能量为30525吨标准煤。依赖于加快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2009年商电铝业集团公司在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和节能降耗诸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了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商电铝业集团公司虽然在节能减排方面做了一定的成绩。但随着集团公司的发展,循环经济产业链不断拉长和产业结构的调整,部分设备不能和调整后的生产相适应,有的工艺技术不合理,还需要进一步创新和改进。在能源计量系统的管理方面还有薄弱的地方,虽然集团公司的一、二级计量仪表配置较为完善,但三级计量仪表配置还需要完善。因此,我们仍需要在节能管理、节能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方面下大功夫。今后将继续依托河南省铝冶炼节能工程研究中心这一科技创新平台,在电解铝生产方面,重点进行电解槽挡铝墙技术、电解铝不停电停槽节电技术、电解铝船型阳极技术、电解铝阳极钢爪联接技术等进行创新研究;在制浆造纸生产方面,继续进行化学制浆造纸-氧化铝联产的工艺研究、造纸节水工艺研究、造纸污水深度治理研
究、造纸污水零排放工艺研究、造纸污水与电厂循环水综合利用研究等。不断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努力搞好技术创新,使技术创新和节能减排生产改造结合起来,为实现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提供技术和项目支持。
第四篇:《节能减排加快生态文明建设-----集中供暖问题调查报告》
《节能减排加快生态文明建设-----集中供暖问题调查报告》 摘要
近年来,随着地区经济的迅猛发展,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防止环境污染,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各项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群众对环境污染问题反应强烈。这种状况与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直接相关。不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资源支撑不住,环境容纳不下,社会承受不起,经济发展难以为继。只有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才能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同时,温室气体排放引起全球气候变暖,备受国际社会广泛关注。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也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迫切需要。
关键词:环境污染节能减排气候变暖
导语
作为寒假的社会实践,结合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八大总结中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内容,我将太原城区冬季的供暖问题作为研究课题,通过对供热部门工作人员的询问和部分居民的走访与深入调查,在对节能减排目的与集中供热具体措施的研究后,深刻地体会到节能的重要性,应当使环境资源得到更充分利用。正文
在各种能量消耗中,建筑是用能大户,在我国,目前城镇民用建筑 供暖能耗按标准煤计算平均约为 20kg/㎡,城镇民用建筑供暖面积约为 65 亿㎡,此项能耗约占民用建筑总能耗的 56%~58%,1996 年全国能源消 费总量为 13.88 亿吨标准煤,而建筑使用的能源约占全国商品总能耗的 35%。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舒适的建筑环境日 益成为人们的生活需要。集中供热、热电联产对于节约能源、保护环境、适应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发挥了巨大作用,是国家大力倡导、积极扶持的产业之一。如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改善城市居 住环境,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功能,稳定社会、促进城镇发展已经成为各级政府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因此,集中供热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组成 部分,在不断加强科学管理、提高能源利用率、扩大城市热化率、保证供热效果方面既是政府极为关注的工作,也是各地供热企业孜孜追求的 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实现供热系统的节能控制。目前,对城市供热的要求已不仅仅在于规模的不断扩大,而且对供热系统的合 理性、经济性,特别是供热系统的能源有效利用率及供热可靠性提出了 更高的要求。供热系统建成后,供热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方面是降低运行成本,热力公司运行成本主要由热能消耗费用、热能输送(如循 环水泵和补水泵的电耗)费用以及管理和操作人员费用等项组成,前二项占主要部分。因此,建立热网微机监控与热力站自动控制系统,提高 供热管理水平,消除水力失调,节能降耗成为热力公司当前非常迫切的任务。
为响应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新中国的重工业基地及能源出口大省的山西,将工作重心聚焦到以治理环境为核心的生态文明建设上。其主要措施包括重污染的工厂搬迁集中治理;改变传统供暖方式,建立完善城市集中供暖系统等。
集中供热是指将热能经济可靠地输送到生产、生活和采暖等各种不同热用户的区域供 热方式。随着我区经济和社会不断发展,无论在生产和生活中,热能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搞 好我区的热能生产、输送和使用,对于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载体功能,改善环境质量,推进 城市建设;对于节约能源、改善环境、促进工业生产、方便群众生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我利用寒假期间,对太原市集中供热问题进行调研,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 展战略充分学习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与核心价值。
北方城市的冬季供暖问题是政府在民生方面的首要任务,供暖就是要人为制造热量,通过供暖系统到达人民的居住处,要产生热量就必须消耗能源,消耗能源就不可避免的产生污染,浪费与消耗。二者是相
互依存的,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在污染上是不能被绕过的核心问题。多年来由于城市建设初期的城市格局的限制,在旧的供暖体系上有大量问题亟待解决:
城市供热体制有待改革。一是分散管理制约城市供热事业发展。多年来,我市集中供热缺乏统一规划、管理,开发一处住宅、开发一处商住楼,新建一处小锅炉房,以致大量分散锅炉房普遍存在。这些供热单位建制不全,管理混乱,短期行为严重,个别单位采暖期甚至发生了弃管现象,造成受冻居民上访。二是供热市场化与落后的供热系统存在矛盾。目前,我市集中供热住宅全部采用单管串联式供热,把广大热用户作为一个群体捆绑在一起,损害了交费者利益,使热商品难以进入市场,阻碍了供热体制改革进程。三是节能降耗摆不上日程。由于用热多少与热用户在经济利益上无关,热用户对供热能耗漠不关心,导致能源极大浪费,建筑节能难以推广。城区集中供热规模有待扩大。目前,中心城区内仍有大量临街门脸、平房宿舍、城中村未实施集中供热,能耗高、热效率低,供热方式落后,是影响城区冬季大气环境的主要污染源。供热企业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有待提高。个别供热企业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不高,温度不达标、维修不及时等现象时有发生,造成费用收缴困难,导致供热企业经营困难,入不敷出,无力采用新技术,改造旧设备,形成恶性循环,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我区集中供热事业发展。各类工业区集中供热还有待推进。工业区集中供热仍处于起步阶段。
城市集中供热是城市基础设施之一,具有节约能源、减少污染、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综合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城市供热推行集中供热的方针和原则是坚持因地制宜,广开热源,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严格限制新建分散锅炉房,对现有分散锅炉要限期逐步改造,提高城市集中供热的普及率。
城市集中供热是由集中热源所产生的蒸汽、热水通过管网供给一个城市或部分地区生产和生活使用的供热方式,它由热源、热网、热用户三个部分组成。
城市集中供热系统,是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其发展水平是城市现代化的标志。发展城市集中供热区已成为我国城市建设的一项基本政策。
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具有优越性主要是与分散供热相比较而言的,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因集中供热用的锅炉容量大,热效率高,可以达到90%以上,而分散供热的小型锅炉热效率只有60%左右,或更低。因此城市集中供热代替分散供热综合起来可节约20~30%的能源。
2、有良好的环境效益。城市污染主要来源于煤直接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和烟尘。集中供热的锅炉容量大,有较完善的除尘设备,采用高效率的除尘器,除尘率可达90~98%,甚至更高,能有效降低城市污染。
3、有很好的社会效益。城市集中供热对于方便人民生活,节省城建珍贵用地,缓解城区用电紧张的局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集中供热实行的初级阶段,仍有部分问题,例如:温度是由供热部门设定,在市区范围内不能做到任意调节;部分用户的侥幸心理,不按时交纳取暖费,但在供热期间仍可享用供热服务,对供热部门造成经济损失;集中供热系统工程量大,造价较高,在建设初期的资金落实有一定难度;及集中供暖存在管网热损失、管路输送能耗较大等。但从大环境讲,与分户式取暖相比,集中供暖是比较经济节能、安全环保的采暖系统形式。由于有专人负责运行管理,集中供暖运行效率高且有自动监测系统,每年定期检查维修,安全性能相对较高;从环保上讲,排烟等造成的环境污染可通过集中处理,相比每户排烟要环保得多。
集中供暖系统中由于板式换热器流通截面小,湍流程度较低,易出现结垢、堵塞的问题,是近几年集中供暖系统出现的主要问题。主要原因有:
1、循环水遇热结垢造成堵塞
2、杂质进入管网造成堵塞
3、管道内壁生锈,形成铁锈泥造成堵塞。
造成的主要危害有:
1、能耗大幅等增加,运行成本上升
2、系统工作效率下降,影响供热效果
3、缩短设备使用寿命。对于供暖系统而言,换热器板片结垢和微生物粘泥附着是影响其正常运行的主要因素,其对供热系统的安全、正常和低成本运行影响极大,因而需定期对板式换热器进行清洗,通过安全有效的清洗可达到如下目的:彻底清除循环水系统内的各种水垢、微生物粘泥和腐蚀产物,确保系统安全正常运行,以及较高的供暖效率;降低运行成本,大幅度节约能源,清洗后可使系统耗电量或耗热量降低20%~30%左右;在消除腐蚀隐患的同时保护换热器板片,延长换热器及管道设备的使用寿命。
长期以来集中供暖系统中板式换热器都采用的都是化学酸洗,它包括有机酸和无机酸(有机酸主要有:
草酸、甲酸等。无机酸主要有:盐酸、硝酸等)。这些化学清洗方式在不能有效解决问题的同时对设备本身以及人体、环境造成严重损害。基于降低能耗和保护环境的理念,板式换热器清洗可采用高效环保清洗剂,国内目前使用比较多的有福世泰克系列。与传统酸洗相比,他具有无腐蚀无污染的特质,在集中供暖系统对板式换热器的清洗起到了重要作用。
结尾
从整体上看,集中供热是政府部门与科研机构在民生与环境问题上找到的新的契合点,相较于旧的供热体系,集中供热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首先极大地改善的原始的“各顾各”式的供暖方式,由供热部门对全地区的供热问题进行宏观的控制,加强和统一了管理,在能源的消耗上有了很大的改进;其次,对地区热源进行了统一管理,提供热量的原料也得到统一,即对排放的废气可以有统一的治理办法,极大地减轻了环境的污染;再次,采用新的供暖系统,对能源的有效利用率大大提高,从而减少了原材料的消耗,进一步降低城市污染;最后,供暖系统的改造,破除了旧式供暖系统对城市发展的限制,为城市发展提供大量空间。
对于集中供热存在的问题,应当积极寻求解决方案,例如可以采取分户供热的方式,即将集中供热的主体管线送至社区成立下一级管理部门结合居民用电的方式进行分户供暖,由社区进行管理,这样可为不需要供热的用户和供热部门都减少损失;集中供热管网巨大,在输热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消耗我认为可采用地下深层输热方式,利用地表以下的温度对输热管道进行保温甚至可以达到加热目的从而减少能量的消耗。
总体来说,集中供热是依照科学发展观,利于民生,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技术革新,它对环境的保护,减少污染,改善民生有着突出的作用和效果。
第五篇:专题___节能减排与生态文明建设
寒 假 社 会 实 践
节能减排建设生态文明
2010级计科系 网络二班 申开仁 20101082210
【摘要】
十七大报告指出: 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节能绿化清洁能源
前言
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对此,张文台认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其中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不容置疑。今年开展的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就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对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实践主题:
节能减排、绿化环境、文明生态
实践时间:
2012年1月26日到2012年2月6日
实践地点:
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塘房镇
实践的内容报告于下:
正文
一、实践目的十二五节能减排规划
突出节能减排的现实意义,并把它作为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手段,作为检验科学发展观是否落实的重要标准,表明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这一任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节能减排实施后的效果,以及人们对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实践内容
在西方知识界,一个颇为流行的观点认为,“一种文明的进步、停滞或衰退,或者是人均能源消耗的增加、持平或减少;或者是能源开发利用效率的提高、持平或下降;或者是能源开发利用对环境和社会造成的冲击的减少、持平或增加”。这段文绉绉的话,有着沉甸甸的涵义。它试图说明,“文明的果实挂在能源的藤上”,能源开发利用的副作用足以影响文明的进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快速增长,但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群众对环境污染问题反应强烈。这种状况与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直接相关,与不科学的发展理念和执政理念紧密相连。不及时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现有的资源就很可能支撑不住,环境就很可能容纳不下,经济“又好又快、好字优先”的发展也就难以为继。此外,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国际上的压力,也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控制污染物排放。
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并有着明显的重化倾向,这使得我国对能源的需求和消耗能力大为提升。数据表明,2005年我国人均能源消费大致为1.8吨标准煤多一点。同时,近年来我国能源消费的增长率保持在10%-15%高位之间。照这一趋势估计,今年我国的人均能源消费应该在2.2吨以上。这一数值大致在世界人均消费的水平上。具体到上海,2005年,本市能源消费总量约为8500万吨标准煤。按增长惯性,今年应该会接近1亿吨标准煤。即使以1800万常住人口计算,这也意味着上海已经达到了日本和英国这些发达国家的能源消费水平。
严峻的“节能”形势之外,“减排”重任的完成也不容乐观。事实上,依据当前的经济增长惯性,我国对化石能源的需求还会不断增长,企业或机构的排放量也很难立马降低。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国现有的发展模式已无法回应二氧化碳减排的压力。因此,要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和企业品牌,我们就必须勇于承担相应的具有约束力的减排责任,而这不可避免地需要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严格控制企业的能源使用和污染排放,加快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
传统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首先是能源的错置和浪费;落后的生产工艺,首先表现在能源效率的低下;经济决策和管理的失误,都会导致能源的损失;生产和生活中的一切不合理性,都包含着能源利用上的不合理。当前,节能减排的形势之所以依然十分严峻,主要原因就是科学的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尚未完全建立,科学的企业发展理念尚未真正确立。一些地方对干部的考核仍将GDP增长作为硬任务,而把节能减排作为软指标;一些企业仍然只注重经济效益的获取,而忽视环境成本的控制和资源能源的损耗。正是基于此,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实现“又好又快,好字优先”的发展,这既为节能减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我们突破能源和环境瓶颈提供了更大的动力。无法做到节能减排,就不可能实现科学发展。
促进科学发展,实现全方位的节能减排,可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首先,应让普通劳动者拥有适当的技能水平,以及不断提高这种水平的机会。这是实现经济“好字优先”发展的基石,也是作用最为广泛的节能减排措施。其次,应最大限度地鼓励、扶持和普及科技研发活动以及各类创新、创造和创业活动,整体提高国民经济的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现代服务业的成长。事实上,节能减排目标的真正实现,国家的能源安全,最终都取决于科技水平的提高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增强。这一综合措施的实施,本质上意味着以人力资本替代包括能源和环境在内的自然资本,以人的全面发展取代过去那种剥夺自然的传统经济增长方式,而这正是科学发展观所提倡的基本理念。最后,应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考核、奖罚体系,强化企业责任,加强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执行力。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过程中,由于人类过分追求发展所带来的满足和发展的速度而忽视或淡薄了其所带来的负面效应,致使在极大满足自身物欲的同时,也给自身未来的发展埋下了诸多隐患,这些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暴露越来越明显,直至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如温室效应的出现、水污染等问题。在某种程度上,这些问题都归于人们对发展的片面理解,认为只要经
济发展了,一切问题都可以迎忍而解,忽视了环境保护。事实上,只有科学的发展才能不断解决人类所面对的问题。这是其一。
节能减排不仅是企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对环境污染所带来的问题。社会的主体是人,节能减排的主体也必须是人,节能减排必须从每一个来抓起。由于个体的认识不足或者忽视,致使一个水、电等白白的浪费掉、汽车无情地冒着黑烟……。不是没有人注意到环境的恶化,已经所带来的危害,而是多数人认为环境污染问题离自己很遥远,不是自己的事情,也不是浪费自己的钱财,甚至有一些人认为自己有钱,无所谓浪费。殊不知,水、电、气这些都是人类共同的资源,现在的浪费,就给子孙后代带来无穷隐患。因此,节能减排人人有责,需要人人参与。这是其二。
多数人认为不关电脑、不关水龙头,浪费点水、电都不是什么问题,也花费不了多少钱。但是,他们没有认识到在这些电白白消耗掉的同时,电脑所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正在残害着自身的身体;他们也没有认识到,发电厂发电所需要的煤炭等资源以及所排放废气和污水所给环境带来的危害;他们更没有意识到,发电厂的机器设备、电脑豪材等生产资料在生产过程中所给环境带来的巨大危害……
节能减排、环境问题,不是一个人、几个人或一些人所需要的,也不是一个人、几个人或一些人的事情,更不是一个人、几个人或一些人所能解决的。要想解决环境问题,必须从每一个个体抓起,从提高每一个人的认识抓起,从改变每一个人的习惯抓起。
节能减排指的是减少能源浪费和降低废气排放。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是维护中华民族长远利益的必然要求。
节能减排的形势
当前,实现节能减排目标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去年以来,全国上下加强了节能减排工作,国务院发布了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制定了促进节能减排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各地区、各部门相继做出了工作部署,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是,去年全国没有实现年初确定的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的目标,加大了“十一五”后四年节能减排工作的难度。更为严峻的是,今年一季度,工业特别是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增长过快,占全国工业能耗和二氧化硫排放近70%的电力、钢铁、有色、建材、石油加工、化工等六大行业增长20.6%,同比加快6.6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各方面工作仍存在认识不到位、责任不明确、措施不配套、政策不完善、投入不落实、协调不得力等问题。这种状况如不及时扭转,不仅今年节能减排工作难以取得明显进展,“十一五”节能减排的总体目标也将难以实现。
节能减排的意义
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各项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群众对环境污染问题反应强烈。这种状况与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直接相关。不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资源支撑不住,环境容纳不下,社会承受不起,经济发展难以为继。只有坚
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才能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同时,温室气体排放引起全球气候变暖,备受国际社会广泛关注。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也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迫切需要,是我们应该承担的责任。
节能减排的着手点
一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以专业化分工和提高社会效率为重点,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以满足人们需求和方便群众生活为中心,提升发展生活性服务业;要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传统产业升级,提高高技术产业在工业中的比重。要积极实施“腾笼换鸟”战略,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技术和设备;对不按期淘汰的企业,要依法责令其停产或予以关闭。
二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要按照循环经济理念,加快园区生态化改造,推进生态农业园区建设,构建跨产业生态链,推进行业间废物循环。要推进企业清洁生产,从源头减少废物的产生,实现由末端治理向污染预防和生产全过程控制转变,促进企业能源消费、工业固体废弃物、包装废弃物的减量化与资源化利用,控制和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三要强化技术创新。要组织培育科技创新型企业,提高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与科研院校合作,构建技术研发服务平台,着力抓好技术标准示范企业建设。要围绕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积极开展替代技术、减量技术、再利用技术、资源化技术、系统化技术等关键技术研究,突破制约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瓶颈。
四要加强组织领导,健全考核机制。要成立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工作机构,研究制定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各项政策措施。要设立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专项资金,重点扶持循环经济发展项目、节能降耗活动、减量减排技术创新补助等。要把万元生产总值、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要建立健全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保障机制,将降耗减排指标纳入政府目标责任和干部考核体系。
三、实践总结
1.为什么要把我国建设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1)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2)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迫切需要。3)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保障。4)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5)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6)是树立社会主义荣誉观的要求
2、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实施科教兴国发展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计划生育、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环境和资源协调发展。
3.你认为怎样才能把我国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①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②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贯彻“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③坚持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依靠科技开发替代资源,大力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资源。④坚持法制建设,依法保护环境,严格执行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⑤提高全民族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提倡健康文明、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
4.为什么发展循环经济?(意义)
1)有利于保护和科学利用资源,节约资源。2)有利于保护和改善环境。3)有利于实现
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4)有利于经济增长方式
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5)有利于保障人们健康与安全,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6)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5.如何构建节约型社会(提建议)?
国家:①加强道德建设,进行“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教育,提高全民族的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②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改进技术设备,变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为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③树立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积极寻求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充分利用资源,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④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采用法律的、经济的、行政的等多种手段,严惩浪费资源的行为。
社会:①加强道德和法律知识的宣传,大力倡导勤俭节约的美德,在全社会形成节约的社会风气;②发挥舆论和有关部门的监督职能,谴责铺张浪费的行为。公民:提高自身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积极同浪费的行为作斗争。
6.结合你所学过的知识对“倡导消费者重拎布袋子。重提菜篮子”进行简要评析. ①健康、合理、文明的生活消费习惯,既关系到个人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又关系到社会和集体的长远利益:②消费者重拎布袋子、重提菜篮子.是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传统美德的延续.是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③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7、青少年该怎样用实际行动做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践行者?
节约资源:使用节能灯;随手关灯;随手关闭水龙头;节约使用纸张等。保护环境:不乱扔垃圾;自备购物袋、尽量不使用塑料袋;把垃圾进行分类处理等。
四、结合实际
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要求,也是各地中考的重点。2009年中考将以选择题、辨析题、实践与探究等多种题型出现,方式灵活多样。
1、我国在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具体国情,及根据国情制定的基本国策和发展战略。特别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是中考出题的重点。我们在教学中要结合现实生活的事例,及时总结,合理归类。
2、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原因、意义、相应的措施(包括国家和个人两个方面)。
总之,环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我们要尽力保护环境、绿化环境,把污染降到最低,让我们每天能呼吸到新鲜空气。
【参考文献】《塘房环境保护条例》《十二五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