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市大力发展房地产业的调研报告

时间:2019-05-14 03:35: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我市大力发展房地产业的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我市大力发展房地产业的调研报告》。

第一篇:关于我市大力发展房地产业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市大力发展房地产业的调研报告

为全面了解我市房地产业的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研究和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市发改委服务业科就我市房地产业的相关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报告如下:

一、我市房地产业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辽阳的房地产业经历了一个从初步发展到逐渐萧条的过程。建国初期,辽阳市政府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管理,房地产买卖、租赁和抵押活动频繁。党的八大以后,确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在房地产中的主体地位。房地产业失去了市场的基础,作为一个行业逐渐萎缩。

上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纷纷开始兴建职工住宅楼,并以福利的形式分配给本单位职工。这类住宅楼大多数建造于本单位周边的土地上,小区的规模与环境较差,但总量大。在这一时期,辽阳市房地产企业以国有为主,数量少,开发量也小,市场化程度很低。居民以单位福利房为主要居住场所,只有极少数居民购买商品房,房地产市场还没有真正走向普通市民。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和住房公积金制度等相关政策的陆续出台,我市房地产市场开始逐渐发育、成长。1998年7月,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停止实物分房,实行货币分房,建立和完善以经济适用房为主的多层次城镇住房供应体系,标志着房地产业发展真正地走向了市场,真正地走向了普通大众。我市房地产业随之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房地产市场日趋活跃,商品房销售快速增长,房地产企业实力也逐渐增强,居民生活环境和居住条件都得到了改善和提高。特别是近些年,随着我市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居民收入和消费需求稳步提高,共同构筑了房地产市场繁荣的社会经济基础,也为我市房地产业蓬勃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房地产开发投资、商品房施工面积、商品房销售面积和商品房销售额均不断增长。2007年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为23.6亿元,增长53.6%,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13.1%;商品房施工面积212.3万平方米,增长38.9%;商品房销售面积109.9万平方米,增长70.2%;商品房销售额 24.6亿元,增长86.6%。2008年房地产开发投资为30.8亿元,同比上涨30.5%,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13.1%;商品房施工面积257.6万平方米,增长21.3%;商品房销售面积112.6万平方米,涨幅为2.5%;商品房销售额29.7亿元,增长20.7%。2009年(预计,下同)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为43.2亿元,比去年上升40%,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12.3%;商品房施工面积382.3万平方米,同比上涨48.4%;商品房销售面积130.8万平方米,涨幅为16.1%;商品房销售额38.8亿元,比去年增长30.7%。在房地产开发建设中,商品住宅建设投资主体地位突出。2007年,商品住宅投资为19.3亿元,增长 92%,占当年房地产开发总投资的81.8%;2008年,住宅投资为22亿元,增长14%,占当年房地产开发总投资的71.4%。2009年,商品住宅投资为26.1亿元,增长 18.6%,占房地产开发总投资的60.4%。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和商品住宅投资数额逐年增加,这说明房地产开发商十分看好在辽阳投资发展的前景。但由于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市房地产业在2008年也遇到了一些困难。房地产开发投资、商品房施工面积、商品房销售面积和商品房销售额的增速与2007年相比,分别下降了23.1个百分点、17.6个百分点、67.7个百分点和65.9个百分点。2008年末商品房空置面积为53.7万平方米,比2007年末上升4.9%。面对严峻复杂的形势,市委、市政府全面分析、准确判断、果断决策、从容面对,出台了一系列推动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如《关于促进我市房地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实施意见》(辽市政发【2008】32号)和《关于促进我市房地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补充意见》(辽市政发【2008】39号),以应对这次金融危机给我市房地产业带来的不利影响。2009年末,商品房空置面积为37.0万平方米,比2008年末下降31.1%。充分说明了这些政策措施对于提振信心、活跃市场、促进住房消费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地遏止了增速明显下滑的态势,实现我市房地产业形势回升向好。

随着我市房地产业的发展繁荣,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商品房销售额除以商品房销售面积得出)也呈现逐年递增趋势。2004年,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为1745元/平方米,2005年上升为1935元/平方米。经过2006年的小幅上涨,我市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突破了2000元/平方米关口,为2050元/平方米。此后,我市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呈现了明显的上升趋势。2007年为2238元/平方米。到了2008年,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在2007年每平方米上涨188元的基础上,出现了较快的涨幅,达到了2638元/平方米。2009年,我市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继续上扬,为2967元/平方米,但仍低于全省4034元/平方米的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在近三年的时间,我市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由2238元/平方米上涨到2967元/平方米,涨幅为32.6%。造成我市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呈持续走高态势的主要原因是居民可支配收入大幅增长、百姓改善住房的实际需求、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楼盘开发成本的增加以及市容市貌日新月异的变化。目前,我市正按照住宅地产、商业地产、工业地产 “三箭齐发”,新城地产、老城地产“双管齐下”,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建设“齐头并进”的思路,加速推进房地产业的发展。河东新城大力开展北部回迁楼、商贸娱乐城、五星级酒店、写字楼、体育运动公园等重点建设项目;全面启动化工新材料、工业铝材、柴油机产业园等工业地产项目;重点策划、包装和招商中央广场项目、东京城项目、一河两岸滨水商业项目、滨水生态住宅开发项目、河东医院项目和大剧院项目。辽阳县根据新的县城总体规划,加快中心镇、示范镇、“城中村”改造步伐,大力发展工业和商业地产开发,特别是要加快建设高压共轨10万平方米、三三机床5万平方米、万兴达3万平方米、汇福汽车2万平方米和山川电器1万平方米等工业地产项目。灯塔市加快实施万宝桥村500户居民的整体搬迁工作。重点对城区500亩净地实施“招拍挂”出让,新增城市开发面积50万平方米。白塔区以老城区改造,产业“退二进三”为重点。大力打造精密元件、解放小学、新运大街西段、辽纺厂区和湖畔新园、滨湖花园、名学苑、光辉农民新村等房地产开发项目,推进西关商业区2、5、7号地块及剧院南侧地块招商项目的落地。文圣区以三级以上干道沿街危旧楼房、平房区拆迁改造、城市北部开发为重点,全面推进房地产开发。重点实施魁星楼复建、襄平阁、新华路北三组团、中华大街建发高层东侧、天齐棚户区西侧、普化小学南侧等地块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太子河区以城市南部2.2平方公里开发建设为重点,加快实施城市南部商住项目、实正地产高档商住开发、电力开发公司住宅以及东电家园、晟雅格林、“炮旅”商住等房地产开发项目。宏伟区重点实施辽化二、三、四生活区旧城区改造、大打白村整村异地迁移工程和徐家、杜家、小打白村农民新区建设工程,加快推进城市南出入口和文圣路南段两侧开发改造。弓长岭区重点实施以北出入口改造为重点的北部优化整合工程,推进孙家寨、新三官、小渔村等地块的房地产开发和主要交通干道两侧的危旧房屋拆迁改造工程,全力推进东鑫果园二期、陈家、龙峰园等棚户区改造和柳河村等农民新村建设工程。

2010年,我市房地产业计划完成总投资64亿元,力争完成72亿元;商品房销售额46.33亿元,力争完成49.9亿元。全市房地产业开发建设施工面积计划总规模640万平方米,力争完成720万平方米。其中:住宅地产479万平方米,力争完成539万平方米;商业地产86万平方米,力争完成97万平方米;工业地产75万平方米,力争完成84万平方米。

二、我市房地产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住房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辽阳市房地产业正在迅速发展壮大,房地产市场持续活跃,开发规模不断扩大,开发档次逐步提高,建设了佰亿丽景茗城、罗马假日、龙鼎山庄、文成尚品等一批精品小区。房地产业在我市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已成为一个独立的产业,为我市保增长、扩内需、惠民生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铸造了辽阳城市变迁和人居发展的辉煌历程。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链紧张,出现“钱荒”现象

房地产属于典型的资本密集型产业,资金投入量大,建设周期长。而我市房地产开发企业以中小企业居多,自有资金少,以期房预售为主,主要依靠滚动发展。在房地产销售旺季,房屋销售顺畅,资金回笼快,扩大投资呈良性发展趋势;但在销售淡季,特别是受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增速明显放缓,资金周转困难,赖以发展的资金链受到了较大的影响。

(二)老城区土地资源有限,房地产开发规模小

土地资源是房地产业发展的命脉,因此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是实现房地产业高效、有序和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必备的硬件条件。由于我市老城区的建筑密度不高,没有统一的格局规划,导致老城区可用于房地产开发的土地日益减少,从而造成我市组团化、规模化房地产开发比例不高,难以实现房地产的规模效益,出现单打独斗、见缝插针、新旧混杂、不成规模的现象。

(三)我市的房地产开发企业规模小、经营实力不强

我市的房地产开发企业从九十年代初期的8家发展到现在的99家,涌现出佰亿、荣兴、建发等具有一定规模的开发企业。但总体上仍处于规模不大、结构不尽合理的状况,整体实力不强。目前,我市还没有一级资质房地产开发企业,二级资质企业也仅为2家,三级资质企业、四级资质企业分别为27家和1家。暂定资质企业69家。暂定资质企业占我市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比例为69.7%。

(四)住宅区的配套设施尚不完善

目前,我市的部分房地产企业十分注重商品住宅楼的开发建设,忽视了对小区配套环境的营造,不能充分挖掘房地产作为特殊商品的潜在价值,也给我市今后的城市物业管理工作和人民群众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不便。反映比较突出的问题有:小区内的配套设施不到位,如供暖、排污工程未完善;小区内绿地太少,休闲场所待续建。

(五)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比例不高, 住房供应结构不合理

2007年,我市开始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建设,经过3年的努力,相继开发了裕隆、繁荣家园等小区,解决了大批困难群众的住房问题。2007年,全市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建设面积分别为5万平方米(702套)和0.5万平方米(100套);2008年上升为26.5万平方米(3883套)和2.12万平方米(447套);2009年达到31.4万平方米(4012套)和9.8万平方米(2405套)。但仍处于增长慢、建设比例小的状况;而且部分经济适用房还存在空置现象;廉租房尚没有形成完善的退出机制。因此,全市房地产市场产品结构的主要问题是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建设比例不高,房屋的高档化趋势明显, 形成住房消费市场的供求错位现象。

(六)住房二级市场不够活跃

近年来,我市住房二级市场(二手房交易市场)的交易量较以往有所放大。2007年,辽阳二手房交易量为41万平方米;2008年为38万平方米;2009年为84.5万平方米。但我市住房二级市场相对来说还是发展缓慢,对住房一级市场的调节作用不大。主要原因是房屋交易信息不畅,交易行为不够规范,相关服务发展滞后;对住房二级市场的宣传推广力度不够;消费者在购房观念上总想一步到位,二手房并不作为首选目标,对消费者的吸引力有限。

(七)住宅追求高自有率,部分消费贪多求大

目前,我市房地产消费的习惯是以全款购买自住为主,追求自有,讲究“一步到位”或“尽快到位”,部分市民消费贪多求大,存在过度消费和严重超前消费的现象。而这又直接导致了需求的膨胀,引起了房价的上涨。价格的上涨又进一步刺激了消费者盲目的购房冲动,形成“迟买不如早买”、“买小不如买大”的消费预期,加重了居民的经济压力。

三、促进我市房地产业今后发展的建议

为进一步加快我市房地产业又好又快发展,针对目前我市房地产业的发展现状,提出如下建议:

(一)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是大力发展房地产业的前提

省委、省政府对房地产业的发展高度重视,我市也专门出台了促进房地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这为房地产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同时,我市城乡人民收入大幅度提高,消费能力迅速增强。2009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986元,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292元,增长13%。不断增长的居民收入给房地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资金上的保证。而且,我市城市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低于全国、全省的平均值,这就形成了对住房的刚性需求,成为房地产业发展最直接和内在的动力。尤其是我市正在实施的开发建设河东新城,打造太子河左岸经济带、改造西关商业区、开发城南商住区、建设站前广场商业区、改造城市出入口和城区主干道等一系列重点工程,也必然将拉动房地产业新的发展。因此,全市上下必须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对我市大力发展房地产业充满信心。有了信心,需求才能转化为投资,转化为市场销售,转化为消费。

(二)建立多渠道、多元化的房地产金融体系,拓宽房地产开发的融资渠道

随着房地产业在我市的迅速发展,单一的融资渠道已成为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瓶颈;尤其是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的爆发,更加剧了房地产企业资金的相对紧张。因此,今后应结合辽阳市房地产市场的实际情况,促进银企对接,盘活开发商与银行的资金链。全市各商业性银行,对资质等级高、实力强、信誉好的企业,要进一步加大授信额度。政府也要当好银行与房地产企业之间的“红娘”,建立良好的组织平台、运行平台、管理平台,从而形成政府、房地产企业和金融机构共同支持房地产业发展的完善的房地产金融体系;要继续扩大对外开放,抓住“南资北移”的有利时机,面向发达地区加大引资力度,吸收外来资金,发展房地产信托业务,开辟多元化的房地产融资渠道,帮助房地产企业破解资金难题。

(三)要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进一步营造良好的房地产发展环境,不断增强服务意识,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我市各县区、各部门要切实加强对房地产业的指导,完善相关的政策措施,重点是要保持政策措施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要继续综合运用土地、金融、税收等手段,形成推动房地产业加快发展的合力;要紧紧围绕“大力突破新城,改造提升老城”的总体思路,全力支持房地产业发展。市住建委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房地产监测分析、信息发布和预警体系,特别要密切关注房价收入比和租售比等重要数据,并及时向社会通报我市房地产市场的情况,引导开发企业理性投资,消费者理性购房;适时举办房地产交易会,为开发企业和居民购房搭建平台;积极推进我市棚户区改造工作;合理制定我市房地产业的发展规划。国土部门对土地资源要纳入全市的统一调控体系,加强整体规划和管理,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发,适当增加中低价位、中小套型商品住房、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用地供应,合理高效地利用土地资源。市人社局要帮助房地产企业做好人才引进和相关职业技能培训等工作。市经信委、安监和环保等部门要加强对企业管理、安全生产、清洁环保等方面的指导和服务。市外经和招商等部门要帮助我市房地产企业多承揽涉外工程,扩大劳务输出。市财政和税务等部门要积极开展调查研究,进一步调整完善适合房地产业发展的税费征管办法。各县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明确任务,狠抓落实,巩固和增强我市房地产市场回升向好的势头,积极为我市房地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四)坚持以创新为基础,引导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培育有竞争力的房地产企业

目前,房地产企业要想生存并壮大,必须要以创新为基础。企业要强化自身素质,创新经营理念,拓宽发展思路,优化管理模式。同时,房地产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树立品牌意识,打造精品建设,创造品牌优势,实施品牌战略,争取做成一批有概念、有主题、有规模的房地产项目。市有关部门也要深入开展创名牌、创优质活动,制定专门的奖励扶持措施,推进品牌创建步伐。要加快发展我市现有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建设一批强势企业、龙头企业。目前我市有二级资质的房地产开发企业2家,三级资质的开发企业27家。要以这些企业为重点,打造以高资质企业为龙头、规模企业为基础的富有竞争力的房地产开发企业梯队,不断增强我市房地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

(五)完善房地产开发中的物业配套设施建设,优化住房供应结构,切实保障低收入家庭基本住房需求

当前商品房市场正发生深刻的变化,绿色、生态、人文、科技成为今后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理念。因此,房地产开发企业要加强小区的环境设计和生态平衡,加快配套设施建设,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同时,要积极引导房地产开发企业从我市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不断调整开发结构,向不同收入阶层提供不同层次的商品房,构造多层次供给体系,改善住房供应结构。为满足低收入家庭,特别是迫切需要扶持的特困家庭的住房需求,相关部门要继续加大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建设力度,增加有效供给,严肃查处经济适用房建设、交易和管理过程中的违规行为,完善廉租房的租住、退出、后期管理和公共服务制度,建立健全以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制度为核心的住房保障体系,解决低收入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建议将销售困难的部分经济适用房和小户型的商品房转为廉租房,以缓解廉租房不足、部分经济适用房和小户型商品房空置的矛盾;或将部分土地出让金、公积金贷款的收益用于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的建设,以弥补在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建设方面的资金缺口。

(六)加快住房二级市场的发展,引导市民的住房消费习惯,形成合理的住房消费需求 只有激活住房二级市场,才能为城镇居民自有住房的交易提供平台,为人民群众财产性收入的增加提供条件,并在盘活存量住房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增量住房的需求,为住房一级市场注入新的活力,实现住房二级市场与一级市场有机对接,以推动我市居民住房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因此,今后要大力宣传二手房交易流程,疏导制约二手房交易的瓶颈,建立住房二级市场交易服务平台,构建安全、规范、高效和优质的住房二级市场交易服务体系,做到市场信息透明、交易信息透明、评估服务透明、中介服务透明,进一步简化办事程序,明确工作时限,实行产权交易一体化。同时,强化中介机构的诚信服务;规范中介市场,取缔非法经营。应当广泛地进行宣传教育,要积极引导消费者根据自身的收入水平、生活发展阶段和工作情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解决住房问题,量力而行,避免落入贪大求多的消费误区;要鼓励普通工薪阶层家庭实行住房阶梯式消费,逐步改善住房居住条件。政府相关部门也应注重培育住房三级市场(住房租赁市场),使住房一、二、三级市场进入一个有效互补的良性循环。

第二篇:县房地产业开发情况调研报告

一、凤冈县房地产业的起步、发展和壮大历程

凤冈县房地产业是在全面推行住房分配制度货币化改革后,随着全县经济的发展而逐步发展和壮大起来的。特别是在“十五”期间,由于停止福利分房后,住房全面实行市场化,加之县委、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的优惠政策,为凤冈县房地产业的迅猛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从而使房地产业驶上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快车道。凤冈的房地产业得以快速健康发展,归集起来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政府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出台,为房地产开发提供了优越的投资环境,外地房开企业纷纷来凤投资兴业,本地房开企业发展方兴未艾,一栋栋商品房、一片片小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县城的人居环境较以前有了很大改善和提高,无论是住房面积、住房环境及住宅功能都是前所未有的;另一方面,凤冈房地产业的发展是与近年来凤冈经济的发展密不可分的,是凤冈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一个明显标志,房地产业已成为凤冈县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

纵观凤冈县房地产业近五年来的发展、壮大历程,主要有三大因素在起主导作用:一是市场因素,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住房分配制度的改革,使人们对住房有了新的更高的需求,从而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市场群体;二是政策因素,“十五”期间,凤冈县招商引资和小城镇建设的一系列政策,成为房地产业快速发展的助推器和牵引器;三是利益因素,众多房产开发企业纷纷涌入凤冈,是由于这里的房地产开发市场空间广、利润大,这是凤冈县房地产业得以蓬勃发展的终极原因。

二、房地产业的作用

一是极大地改善了城镇人居环境,提高了居住质量,提升了城市品位,壮大了城镇规模,增强了城市吸纳能力,加快了城乡一体化步伐。

二是拉动了经济发展。据不完全统计,房地产业的发展可以拉动近二十个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有效地推动相关经济领域的发展,据统计,从XX年至XX年,凤冈县房地产开发累计投资近两亿元,因房地产交易而产生的税费累计约为750万元,该产业为凤冈县财政增收做出了应有贡献。

三是促进了社会进步。由于房地产业的发展,拉动了许多相关产业,从而为社会提供了诸多就业渠道,据统计,目前凤冈县在房地产业及其相关产业从业的人数约为800人,其中许多为企业下岗人员和农民,房地产业的发展缓解了就业压力,增加了农民收入,为社会的稳定和广大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发挥了巨大作用,其社会效益和作用不言而喻。

三、XX至XX年凤冈县房地产业发展情况

1、行业发展情况

截止至XX年上半年,在凤冈县从事房地产开发的企业有11家(鑫发、一阳、嘉和、大兴、华盛、金久、万众、朝灿、九洲、播州、赛龙),全部为有资质开发企业(从暂定资质到三级资质不等),累计开发商品房达28万m2(商品住房23万m2,营业房5万m2),商品房销量达19万m2,存量达9万m2(其中住房7万m2,营业房2万m2),商品住房均价从最初的350元涨到现在的700元/m2,营业房均价从最初的1500元涨到现在的3000元/m2。

2、XX年上半年开发销售、交易、抵押情况

(1)XX年开发情况:XX年全年计划开工商品房面积14.5万m2,截止至XX年6月底,已竣工5万m2,完成计划的34%,全年计划完成投资9403万元,已完成投资6441万元,占总投资的68%。

(2)销售情况:XX年上半年完成商品房交易77宗,交易面积7810.54m2,比去年同期上升75%,交易金额1117万元,比去年同期上升191%;二手房交易97宗,交易面积1229m2,比去年同期上升20%,交易金额50万元,比去年同期上升27%。

(3)协税护税情况:严格执行税收“一体化”管理规定,按规定搞好协税护税工作。今年上半年,凤冈县房管局共计完成各项税收136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23%。

(4)预售情况:今年上半年凤冈县房管局共办理《商品房预售许可证》8件,预售总面积100985m2,比去年同期上升90%,其中住宅84470m2,比去年同期上升96%,非住宅16514m2,比去年同期上升68%。

(5)抵押情况:今年上半年共完成房屋他项权利设定428宗,设定金额3022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2%。XX年至XX年凤冈县房地产开发销售情况统计表

公司

名称

开发面积m

2销售数量m2

存量m2

计划

新建m2

房价元/m2

住房

营业房

住房

营业房

住房

营业房

住房

营业房

嘉和

31977

10792

30897

9136

1080

1656

1500

660

6250

朝灿

19239

276

16000

200

13239

2561

--

750

5000

大兴

146

544826

9100

XX

5500

2826

--

740

XX

金久

12162

2671

1XX

1460

162

1234

30480

600

2200

一阳

41200

6800

29410

1320

11790

5480

11000

760

2200

华盛

7800

1200

7800

700

500

10500

620

3300

鑫发

62768

12894

62068

12394

700

500

7000

750

3200

万众

14000

5500

2100

1300

1190

4200

80000

730

3400

赛龙

--

--

--

--

--

--

52700

--

--

播州

--

--

--

--

--

--

2600

--

--

九州

27600

1400

2300

400

24300

1000

--

--

--

合计

231420

48844

161675

28910

68671

19957

295680

--

--

四、凤冈县房地产市场运行基本特点

1、商品房供求基本平衡,供略大于求,呈现出供销两旺的势头。XX至XX年总开发量约28m2,总销售量为19万m2;其中商品住宅开发量约为24万m2,商品房销量约为17万m2,存量为7万m2;营业房约为5万m2,营业房销量为3万平方米,存量为2万m2。

2、商品房销售对象及资金来源。凤冈县商品房销售对象主要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企事业单位人员,经商人员和外出务工返乡创业人员,部分农民和外地籍人员,资金来源主要为住房公积金贷款和农行、信用社提供的按揭贷款。一次性现金支付购房的人员,约占总购房人员的10%左右。

3、购房用途。凤冈县绝大部分购房户都是为了改善居住条件而购房,部分因以前的集资建房、福利分房在户型面积、结构及功能方面均大大逊于现在开发的商品房,促成了换房;二是致富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也促成了商品住房及营业房的销售;三是存在少部分投资性和投机性购房;四是部分乡镇人员为了给子女提供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而不惜在县城购房。

4、二手房交易量上升。由于商品房的开发建设,原来的集资建房户、房改房户和其他人员大量换房,原有住房被大量空置出来。而这类房屋正好符合部分乡镇职工、镇城低收入无房户、外出务工返乡创业人员及一些进城务工农民的需求,所以促成了二手房交易量的大幅上升。从近三年的统计数据来看,二手房每年的交易量都以平均15%的比例上升。

5、住房结构比例不尽合理,经济适用房、廉租住房发展滞后。凤冈县的商品房开发主要以普通商品房为主,高档商品房和经济适用房及廉租住房基本没有,高档商品房、普通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和廉租住房的比例为0:10:0,与国家要求的2:7:1的标准比例不符,从而导致住房结构不合理,无法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住房需求。

五、对凤冈县房地产发展的几点建议

1、严格实行土地储备和按计划出让土地制度。目前凤冈县商品房存量住房为7万m2,平均按120m2/套计算,尚有近600套住房待售,营业房存量有2万m2,平均按80m2/间计算,尚有250间营业房待售,加上未来一两年之内将有约20万平方米的开发量,应该说,未来两年推出的量是相当大的,这种大规模集中推出,势必形成一个买方市场,这对凤冈县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甚至有可能形成房地产泡沫经济。所以建议政府必须对土地出让进行紧缩,待已出让的土地开发完毕后,再视全县经济发展情况定期推出土地,从而避免凤冈县房地产市场“井喷”现象的发生。

2、切实加强对房地产信贷市场的规范和监督,最大程度防范贷款风险的形成。凤冈县的购房群体,其资金来源绝大部分靠金融机构的货款,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金融风险的隐患,需要强化管理和监督,引导和督促金融部门切实采取有效措施,防范金融风险,使凤冈县的房地产信贷在风险系数内健康发展。

3、加强宏观调控,有效整顿凤冈县房地产市场。目前凤冈县房地产市场总体运行情况是良好的,但发布虚假广告、面积缩水、物业管理滞后、签订霸王合同等不良现象,在个别开发企业中偶有发生,个别购房人也有投资性和投机性购房倾向,这些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凤冈县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去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专门出台了一系列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的文件,凤冈县房管部门也专门召集各房开企业学习传达了相关文件精神,并对凤冈县房地产市场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整顿和规范,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今后,我们还要同有关部门紧密配合协调,针对凤冈县房地产开发中存在的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以对投资性购房和投机性购房等扰乱市场的行为为清理和整顿的重点,继续加大整治力度,使凤冈县的房地产业实现依法经营、诚信开发、规范发展。

4、积极引导消费者理性购房和开发商理性开发。目前,凤冈县购房者普遍存在盲目追求大面积的倾向,忽视了房屋的实用性和经济性,殊不知这是一种资源的浪费,今后凤冈县的房地产开发应从规划和设计人手,设计出面积适中,功能齐全的房屋推向市场,做到既能改善居住环境,又能有效节约和利用土地资源。

5、积极调整开发结构,使住房结构逐步趋向合理。严格按照国家确定的2:7:1的标准比例进行开发,从而满足不同阶层的住房需求。近五年来,凤冈县普通商品房发展迅猛,供大于求,而高档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和廉租住房的建设几乎为零,这种0:10:0的住房结构比例对凤冈县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它不能合理满足各个阶层的住房需求,特别是作为政府惠民工程的经济适用房和廉租住房的发展,尤其应该加大建设力度,它既能满足城镇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需求,更是解决困难职工及进城务工人员住房需求的有效途径,还能起到平抑商品房价格的作用,其社会效用是非常巨大的。上级每年给凤冈县下达有3000m2经济适用房和廉租住房建设的任务,做好这一工作,政府必须从土地、税收、奖励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才能真正把这一民心工程落到实处,促进凤冈县住房结构比例合理化的实现。

第三篇:许昌市大力发展特色产业调研报告

许昌市大力发展特色产业调研报告

许昌市有不少“全国之最”———发制品生产规模最大的河南瑞贝卡股份有限公司;同行业中规模最大、品种最全的专业化生产厂家许昌远东传动轴有限公司;全国最大的超硬材料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童鞋加工基地;全国最大的豆制品加工基地;全国最大的棉短绒集散地和全国最大的花木集散地等。

此外,许昌的许继电器生产、卷烟工业、中药材生产加工等产业都在全国同行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其所辖县(市)经济也各有特色:禹州市以钧瓷和中药材生产著称于世;长葛市大周镇是全国最大的有色金属集散地;鄢陵县是著名的花木之乡;许昌县的汽车零部件生产规模在全国首屈一指„„许昌市市长李亚说:“许昌经济可用两个字概括:特色。无论工业,还是农业,都是如此。”在许昌,不少特色产业以前规模较小、分布散乱、竞争力不强。产业“特”而不强,严重影响了经济发展。近年来,许昌市委、市政府认识到规模化生产在当前市场经济中的重要性,对广大民营企业家提出发展要求,引导、帮助他们在谋划企业发展时坚持几条原则,即提升产业规模,从小打小闹向规模经营转变;提升产业层次,从粗加工低附加值向精加工高附加值转变;提升管理水平,从家族式管理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提升经济效益,从粗放经营低效益向集约经营高效益转变;提升企业形象,从小作为小贡献向大作为大贡献转变,不断壮大规模,提高档次,从而不断提高竞争力。

特色产业的发展,归根结底是企业特别是龙头企业的发展。为了给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许昌市制定出台一系列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许昌市委、市政府采取市领导分包重点企业的措施,每个市级领导都联系一至两个重点龙头企业,对分包企业遇到的问题提供帮助。与此同时,大幅度精简行政审批事项,使全市行政审批事项由清理前的2035项精简至268项,精简率达到85.3%。查处影响效能提升的各类案件198件,取消对企业、重点项目不合理收费近130万元,组织处理100人,党政纪处分7人,对44个单位的81名存在效能过错行为的工作人员和18个单位当场实施了效能告诫。

为了把众多的产业单位和要素整合起来,形成规模优势,许昌市通过政策引导和扶持,将具有地方特色的发制品、鞋业、腐竹加工、电磁电气、汽车传动轴、中药材加工、有色金属加工、板材加工等各类特色产业聚集起来,逐步形成了经济聚集区29个,聚集25个行业5028家企业,有力地促进了特色产业的快速发展。

黄河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目前年产金刚石10多亿克拉,总资产达20亿元,跻身世界金刚石制造业前三强,是全国最大的超硬材料生产基地;以许昌县为主的豆制品加工基地,年加工大豆12万吨,生产腐竹7万吨,国内产品市场占有率达60%;以鄢陵县为主的棉短绒加工基地,其产品占到全国棉短绒市场的40%,是全国最大的棉短绒集散地;以鄢陵县为主的花卉苗木基地,拥有40万亩花木种植面积,是我国最大的花木集散地,从业人员达12万人,年交易额10多亿元;许昌远东传动轴有限公司,生产各种汽车传动轴4000多个品种,是全国同行业中规模最大、品种最全的专业化生产厂家,产品出口到美国、韩国、菲律宾等14个国家和地区。

在一系列政策激励推动下,许昌市下属县(市)也把特色经济发展作为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长葛市通过政策引导,市场调节,努力使各种生产要素向重点企业倾斜,位于该市的大周镇成为全国最大的有色金属集散地;许昌县着力发展档发加工、童鞋加工、机械制造等特色产业,将在2至3年内,发展壮大以瑞贝卡为龙头的档发加工业集群、以华龙食品公司为龙头的农副产品加工业集群、以骆驼鞋业为龙头的制鞋业集群等,从而带动县域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魏都区民营科技园区,一度是五小企业的聚集地,市、区两级政府引导民企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动非公经济升级换代,整合后形成了两家生产规模超65万吨的大型造纸企业,成为全省最大的再生纸生产基地。

第四篇:开发区:关于我市开发区调研报告

一、宣城市开发园区基本情况

宣城市现有省级经济开发区13个(含筹建),其中:国家核准的省级经济开发区4个,分别为宣城经济开发区、宣州经济开发区、宁国经济开发区和广德经济开发区,核准面积14.22平方公里;省政府批准筹建的省级经济开发区9个,分别为郎溪经济开发区、泾县经济开发区、绩溪生态工业园区、旌德经济开发区、宣州狸桥经济开发区、宁国港口生态工业园区、郎溪十字经济开发区、广德新杭经济开发区、泾县云岭经济开发区,9个筹建省级经济开发区批准规划面积69.96平方公里。

近年来,宣城市抢抓机遇、先行先试,以打造开发区载体建设为抓手,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突破口,努力把区位转化为优势,把后发彰显为先行,承接产业转移取得显著成效,开发园区建设各具特色,如火如荼,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全市13个省级开发区(含筹建)实现工业增加值125.66亿元,占全市43.5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74.98亿元,占全市37.65%;完成财政收入30.76亿元,占全市36.3%。

(一)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做法

在实地参观和座谈中,宣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开发区发展,不断创新承接产业转移的新方法、好做法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具体可以概括为“六新”:

1.出台承接产业转移新政策。

在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基础上,宣城市制定了含金量较高、操作性较强的《关于促进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40条。其中:市本级产业投资专项基金2亿元已基本到位,运作方案正在拟定;企业运营应急互助资金3000万元也已基本到位。市财政从起连续6年每年投入不少于1亿元的专项资金用于市开发区建设。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飞地经济”发展的意见》,积极探索发展“飞地经济”。广德县还出台了《广德县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发展二十条》、《广德县加快新型电子元器件产业发展奖励扶持办法》、《广德县pcb产业园发展扶持政策》。郎溪县用足用活省示范区建设“40条”政策,充分运用先行先试权,结合该县实际,分产业、分行业制定优惠扶持政策,强化政策引导和产业导向。

2.突出集群补链招商新方法。

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宣城市注重“产业链招商,集群式承接”,多措并举促进产业集聚。一是补链配套招商。在全面分析本地主导产业上下游及其关键环节的基础上,编制产业需求目录,开展针对性招商,促进产业集聚。二是委托合作招商。通过委托商会、工商联、龙头企业等,采取定向招商、驻点招商等形式,利用客商的人脉资源等承接产业集群。三是园区合作共建。先后建立了宣城玉环机电产业园、郎溪经都产业园等合作共建园区,整体承接对方产业集群。四是设立专项资金。市国投公司、希达公司(国有独资)各出资1-2亿元,专门用于宣城开发区重大产业项目的跟进投资。郎溪县按照“四个招商、三个紧盯、五个不招”的总体思路,把整体对接、集群承接作为重点用力方向,主攻重点区域和重点领域,大力度开展集群式招商,注重产业链招商,推动和实现“平行转移”和“反梯度转移”,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年新引进项目678个,实际到位内资115亿元,增长114%。其中亿元以上项目82个。落户十字经济开发区、总投资273亿元的郎溪(中国)经都产业园一期已动工建设。

3.打造承接产业转移新载体。

以“园区建设推进年”活动为抓手,全力主攻园区建设,提高园区配套承载能力。,省政府批准宣城市筹建了5家省级经济开发区。根据示范区建设的总体要求,该市把拓展发展空间、优化布局和提升产业层次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首要任务,全力推进区域空间规划和产业规划的编制。宣城市高起点规划了总面积63平方公里(起步区近15平方公里)的《宣城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规划》,现已上报省政府待批。目前,宣城市承接平台建设速度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见效快。开发区内道路框架全面拉开,路网基本形成,基本实现“七通一平”。区内功能配套齐全,居住、购物、宾馆均以较高标准定位建设。供水、供电、天然气、污水处理等配套设施建设进展快,承接产业转移载体建设步伐加快。

4.产业集聚效应显现新雏形。

通过设立产业投资专项资金,制定产业发展战略规划和产业发展目录等做法,引导承接产业向开发区集聚。在产业导向上,壮大传统支柱产业与发展培育新兴产业并举,各开发区产业集聚效应初显。宣城经济开发区初步形成了汽车零部件、医药、光电、新型建材为主导产业的产业体系;宣州经济开发区初步形成了纺织服装、机械装备制造、农产品精深加工、新型建材、精细化工等主导产业;郎溪经济开发区重点围绕金属压延、装备制造、电力电子、轻工纺织、农副产品深加工五大主导产业发展产业集群;

广德经济开发区突出发展机械制造、信息电子主导产业,做强做精新型材料、光气医药骨干产业,优化提升轻纺、农产品加工传统产业,培育扶持新能源、节能环保新兴产业。

5.制定资源节约和环保新举措。

一是严把产业准入关。严禁国家明令淘汰的落后生产能力和“两高一资”项目进入园区。全面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启动了节能评估审查制度,对承接项目的审核严格做好水资源论证、职业病危害评价等工作,加强承接产业的环境跟踪监测。二是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坚持集约和节约用地政策,科学规划、系统整合、合理利用开发区土地资源。在土地利用上,广德县制定出台了《关于促进开发区土地集约增效的若干规定》,切实把好用地审核和项目准入关,做到“一次性规划、分期用地”。对多层标准厂房建设给予财政补贴,提高土地投资强度和用地密度。郎溪县建立项目入园会审制度,制定促进工业园区项目集约节约用地暂行规定,分类确定各园区项目入园标准,明确对5000万元以下单体项目不再单独供地,综合考量项目投资强度、产出率、建筑密度、容积率、税收贡献等指标。

6.破解要素瓶颈有了新突破。

强化要素保障,破解承接产业转移的瓶颈制约。着力打造“五个平台”,即:“集约式”用地平台,用足用活“土地置换、增减挂钩”和未利用地的政策,挖潜盘活土地存量。严格用地准入条件,严把投资强度、税收产出率等指标关口,确保集约节约用地。“稳固”人力资源平台,大力开展“万人培训”、“万人引进”、“万人回归”三个“万人计划”,千方百计保障企业用工需求。“无缝对接”基础设施平台,全力推进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建设,溧广高速郎溪段建设前期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连接“三区”的“快速通道”即将建成通车。“多赢”融资平台,加强政银企合作,大力引进发展各类金融机构,优化融资平台,多家村镇银行挂牌营运,数家小额信贷公司先后落户。“一流”服务平台,进一步加强干部作风和机关效能建设,深化行政审批权相对集中改革,推行全程帮办代理服务,全力塑造“服务优、环境好、效率高”的优质服务新形象。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不足

一是要素制约严重。土地:开发区的核准面积普遍较小,绝大部分都存在区外开发的现实和需求,亟待扩区。同时,土地报批时间长、报批费用高等问题比较突出。资金:融资渠道不宽,建设资金严重不足,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企业流动资金严重缺乏。人力资源:不仅高层次的管理、业务人才匮乏,一般用工也存在招工难的问题。二是产业结构趋同。开发区主导产业面广,核心企业不强,创新研发能力薄弱,产业链条不长。各开发区各自为阵,产业结构趋同,园区特色不明显。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起步较晚,发展缓慢,竞争力不强。三是配套服务欠缺。金融、物流、研发、检验、海关、码头等现代服务业和配套设施需进一步完善。

二、宣城市合作共建园区的探索

宣城市与发达地区合作建园具有起步较早、合作模式多样、合作效果实在等特点,已经与上海、江苏、浙江等多个地区和开发区开展合作共建。目前,跨省域合作共建园区共有9个,其中,已开工建设的5个,分别为宣城市开发区玉环机电工业园、郎溪开发区无锡工业园、郎溪十字开发区经都产业园、宁国开发区医疗器械产业园、广德开发区乐清电子科技园;已签合作协议的4个,分别为宣城市开发区上海淀山湖工业城、宣州开发区梅氏产业园、郎溪开发区常州工业园、广德开发区上海(闵行、松江、青浦)工业园。合作共建园区模式主要有5种:

1.宣城市开发区玉环机电工业园模式。,宣城经济开发区与浙江玉环汽摩配协会签订合作协议,规划用地8000亩,一期项目用地亩,目前在建地块实现“六通一平”,入园项目42个,在建项目20个,协议投资76.86亿元。此外,宣城市开发区玉环机电工业园还进一步延伸发展空间,在宣州、宁国、泾县开发区设立分园,各分园已陆续引进项目并落地建设。合作方式:“集中规划,委托招商,共同推进,财政奖补”。开发区拿出一块相对集中的土地统一规划,负责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并给予合作入园的项目优惠的土地和税收政策。协会负责根据规划定向组织玉环汽摩配行业的客商来投资,并协调和督促项目建设进度。入园项目需符合产业政策和投资密度要求,项目达产生效后,开发区按协议规定给予协会奖励。效益分享:税收收益全归开发区。开发区按入园项目的固定资产投资额的一定比例,结合其建设进度,对协会拨付招商经费,对项目按投资协议约定分拨付一定的财政补助。经济数据统计均计入宣城经济开发区。合作园区对入园项目采取“总部经济、异地生产、统一经营”的方式,消除了转出地政府对产业空心化、地方税收减少等问题的担忧,实现了两地(宣城、玉环)三方(转出地政府、承接地政府、转出企业)的共赢。

2.郎溪开发区无锡工业园模式。

该工业园是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10月,郎溪县政府与无锡滨湖区一批特种装备制造企业签订整体转移投资协议。动工建设,重点引进江苏无锡投资客商,总体规划用地1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超过亩,目前共签约项目563个,其中科技含量高的亿元项目61个,在建项目228个,分7批举行了集中开工仪式,其中,主体工程在建的亿元重点项目105个。从入园项目类别和投资体量看,在未来的3——5年时间内,将进一步建成国内特种设备制造行业重要的专业化生产、研发基地。投资1000万元的安徽省质量技术检验检测中心郎溪分中心即将建成,合工大(郎溪)特种设备研究院已经成立,金属表面处理中心项目正抓紧引进,园区可以面向行业就地提供产品研发、表面处理、性能检测、人员培训等公共配套服务。合作方式:“商会搭桥,驻点招商,一事一议”。成立了郎溪县无锡商会,商会在无锡相关产业企业推介和引荐,郎溪县驻点,共同招商。对入园的重大项目实行一事一议。效益分享:给予商会引荐人物质奖励,通过郎溪县产业引导基金奖励来郎投资企业。

3.郎溪十字开发区经都产业园模式。

11月,正式签约落户郎溪十字经济开发区,产业园由郎溪县政府、浙江海宁经编产业园管委会和鸿翔控股集团三方合作成立。一期规划面积1亩,其中起步区4300亩,已平整土地约1500亩左右,一期规划范围内五纵六横32.2公里主干道全部开工建设,经编园区11个专项规划正在评审之中。招商引资成果显著。XX年1月18日,一次性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1个,协议资金52.3亿元,意向投资项目95个,投资额143亿元。今年上半年力争已签约21个项目开工建设。XX年,产业园计划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亿元,力争达到35亿元,启动经编织造区、后整理配套区、轻工制造区、仓储物流区等四个组团建设,建成电、燃气、水处理中心、热电厂等主要配套项目。合作方式:“共创共建,效益共享”。郎溪县政府负责行政管理及审批事项,海宁经编产业园负责产业转移、服务平台支撑以及产业链拓展,浙江鸿翔控股集团成立了经都产业园投资开发公司,负责园区规划设计、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等工作。采取“三方合作、分工明确、多元投资、市场运作”模式合作共建园区。既有合作双方政府层面的合作,又引进实体企业参与投资建设和招商管理。效益分享:郎溪方对该投资开发公司从营业起缴纳的营业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地方留成部分实行“五免五减半”。入园企业优惠政策执行郎溪方当年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经济指标计入本地。

4.宁国开发区医疗器械产业园模式。

宁国开发区医疗器械产业园是由苏商国际医械联合总会有限公司等5家公司联合组建的安徽苏科医疗器械产业园有限公司与宁国经济开发区合作举办的,签订合作协议,总体规划用地6000亩,在建项目用地4800亩,总投资53亿元,计划5年建设完成。目前园区已完成厂房建设6万平方米,签订入园项目17个,意向项目38个。科海医用耗材、苏瑞消毒、苏曼信诺、诺曼荣、瑞斯迈、红楼梦旅游用品等项目主体工程在建,部分厂房已竣工;沁海金属、沃尔曼生物科技、宝盈生物农药、津桥医用包装等项目在办理规划设计工作,年内开工建设。合作方式:“组建公司、委托招商、土地转供。”由武汉苏商工业园投资公司出资在宁国市成立安徽苏科医疗器械产业园有限公司,注册资金5000万元,安徽公司负责入园项目引进和项目服务,宁国开发区负责园区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并供地给安徽公司。重大项目实行一事一议。效益分享:对方享受招商奖励,入园企业(项目)独立享受相应的土地、税务优惠政策。各项经济指标计入本地。

5.广德开发区乐清电子科技园模式。

6月10日,广德经济开发区与浙江省乐清市会创电子有限公司等七家企业签定合作协议,占地面积300亩,投资规模4.5亿元,主要生产轻触开关、插孔等产品。目前园区内“七通一平”基础设施已到位,两家企业已开工建设,其中一家已试生产,另有四家企业将于XX年4月开工建设;已到位资金1500万元。合作模式:开发区按十三类工业用地价格出让土地,并提供“七通一平”等建设条件,投资方负责科技园区内项目建设。效益分成:入园企业享受《广德县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发展二十条》及《中共广德县委广德县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开发区土地集约增效的若干规定》等优惠政策。

三、借鉴推广宣城开发区经验

宣城市抢抓皖江示范区建设的历史机遇、市属开发区率先与长三角等发达地区合作共建区中园,大胆尝试有效的合作共建园区模式,积极探索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为全省的示范区建设和开发区发展提供经验和借鉴。宣城市的实践有力地说明,创新是抢抓机遇、快速崛起,推动承接产业转移的不竭动力;合作共建是深化长三角合作,加快承接产业转移的有效方式;集约节约用地是有效承接产业转移,促进园区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借鉴推广宣城开发区经验,加快承接产业转移步伐,促进全省开发区又好又快发展,提出如下六点建议:

1.充分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

规划是先导,坚持规划先行。遵循市场规律,发挥政府的规划引导和政策支持作用,统筹规划,分步实施,优化空间布局,加快建设产业承接集中区、示范园区,集中力量办好现有开发区。科学编制全省开发区“十二五”发展规划,认真抓好示范区内开发区总体发展规划的实施,结合新设和扩区,认真做好拟申报开发区总体发展规划和产业规划的指导及编制工作。通过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发展目录,不断优化园区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

2.大力促进开发区转型升级。

研究制定促进全省开发区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以提高产出强度为核心的扩区补充规定和筹建开发区转正标准,有序推动现有园区扩区升级,分期分批转正筹建开发区,适当控制筹建开发区和乡镇产业集中区数量。鼓励依托现有开发区设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促进产业承接与自主创新相融合。着力推进开发园区规范化、特色化、集约化,推动各类要素向园区集聚,实现园区项目集中、产业集聚、资源集约、功能集成。

3.支持和推进合作共建园区。

研究制定推进园区合作共建的实施意见和支持政策,打破行政区划制约,创新合作方式,探索建立利益共享机制,推进园区合作共建。鼓励采取区中园、共管园、托管园和“飞地经济”等多种模式,合作共建园区。协调推进宣城市与上海市利用白茅岭监狱在郎溪县、广德县境内的部分土地探索发展“飞地经济”,建设皖沪合作产业示范园区。支持跨省域、跨市(县)域、皖江与皖北地区合作共建园区,提高全省开发区整体竞争力。

4.推广创新集群式招商方式。

创新招商方式,推广集群式承接、补链式招商,努力提升产业层次。大力推行专业招商、专题招商、以商招商,坚持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相结合,结合重大项目招商,积极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的桥梁纽带作用,搭建产业转移促进平台。利用徽商大会、广交会、高交会、西洽会及各类投资贸易会展,高水平策划招商活动,努力提高招商引资实效。

5.着力提高集约化发展水平。

严格开发区布局的环保标准,实行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开发区的设立、扩区和改变区位选址必须符合主体功能区划和环境保护要求。严格资源节约和环保准入门槛,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项目进入机制与退出机制。坚持集约节约利用土地,加强土地清理整合,盘活存量土地,推进多层标准厂房建设,提高土地利用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园区。

6.建立健全考评和体制机制。

研究制定全省开发区分类考核评价和评比表彰办法,按皖江城市带、皖北地区、皖南和大别山区三大区域分类制定考核评价指标。每年组织开展一次市县开发区考核评价和评比表彰工作,评价结果作为开发区扩区、转正、升级的重要依据,并纳入政府考核目标管理。建立健全开发区环保和资源集约准入机制、合作共建园区的利用共享机制、人才引进、使用和服务保障机制、公共平台和配套服务跟进机制、资金和融资支持机制和分类考核评价激励机制,促进全省开发区加快发展。

第五篇:开发区:关于我市开发区调研报告

开发区:关于我市开发区调研报告

一、XX市开发园区基本情况

XX市现有省级经济开发区13个(含筹建),其中:国家核准的省级经济开发区4个,分别为宣城经济开发区、宣州经济开发区、宁国经济开发区和广德经济开发区,核准面积14.22平方公里;省政府批准筹建的省级经济开发区9个,分别为郎溪经济开发区、XX县经济开发区、绩溪生态工业园区、旌德经济开发区、宣州狸桥经济开发区、宁国港口生态工业园区、郎溪十字经济开发区、广德新杭经济开发区、XX县云岭经济开发区,9个筹建省级经济开发区批准规划面积69.96平方公里。近年来,XX市抢抓机遇、先行先试,以打造开发区载体建设为抓手,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突破口,努力把区位转化为优势,把后发彰显为先行,承接产业转移取得显著成效,开发园区建设各具特色,如火如荼,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全市13个省级开发区(含筹建)实现工业增加值125.66亿元,占全市43.5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74.98亿元,占全市37.65%;完成财政收入30.76亿元,占全市36.3%。

(一)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做法

在实地参观和座谈中,XX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开发区发展,不断创新承接产业转移的新方法、好做法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具体可以概括为“六新”:

1.出台承接产业转移新政策。在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基础上,XX市制定了含金量较高、操作性较强的《关于促进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40条。其中:市本级产业投资专项基金2亿元已基本到位,运作方案正在拟定;企业运营应急互助资金3000万元也已基本到位。市财政从起连续6年每年投入不少于1亿元的专项资金用于市开发区建设。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飞地经济”发展的意见》,积极探索发展“飞地经济”。XX县还出台了《XX县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发展二十条》、《XX县加快新型电子元器件产业发展奖励扶持办法》、《XX县pcb产业园发展扶持政策》。XX县用足用活省示范区建设“40条”政策,充分运用先行先试权,结合该县实际,分产业、分行业制定优惠扶持政策,强化政策引导和产业导向。

2.突出集群补链招商新方法。

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XX市注重“产业链招商,集群式承接”,多措并举促进产业集聚。一是补链配套招商。在全面分析本地主导产业上下游及其关键环节的基础上,编制产业需求目录,开展针对性招商,促进产业集聚。二是委托合作招商。通过委托商会、工商联、龙头企业等,采取定向招商、驻点招商等形式,利用客商的人脉资源等承接产业集群。三是园区合作共建。先后建立了宣城玉环机电产业园、郎溪经都产业园等合作共建园区,整体承接对方产业集群。四是设立专项资金。市国投公司、希达公司(国有独资)各出资1-2亿元,专门用于宣城开发区重大产业项目的跟进投资。XX县按照“四个招商、三个紧盯、五个不招”的总体思路,把整体对接、集群承接作为重点用力方向,主攻重点区域和重点领域,大力度开展集群式招商,注重产业链招商,推动和实现“平行转移”和“反梯度转移”,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年新引进项目678个,实际到位内资115亿元,增长114%。其中亿元以上项目82个。落户十字经济开发区、总投资273亿元的郎溪(中国)经都产业园一期已动工建设。3.打造承接产业转移新载体。

以“园区建设推进年”活动为抓手,全力主攻园区建设,提高园区配套承载能力。,省政府批准XX市筹建了5家省级经济开发区。根据示范区建设的总体要求,该市把拓展发展空间、优化布局和提升产业层次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首要任务,全力推进区域空间规划和产业规划的编制。XX市高起点规划了总面积63平方公里(起步区近15平方公里)的《XX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规划》,现已上报省政府待批。目前,XX市承接平台建设速度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见效快。开发区内道路框架全面拉开,路网基本形成,基本实现“七通一平”。区内功能配套齐全,居注购物、宾馆均以较高标准定位建设。供水、供电、天然气、污水处理等配套设施建设进展快,承接产业转移载体建设步伐加快。

4.产业集聚效应显现新雏形。

通过设立产业投资专项资金,制定产业发展战略规划和产业发展目录等做法,引导承接产业向开发区集聚。在产业导向上,壮大传统支柱产业与发展培育新兴产业并举,各开发区产业集聚效应初显。宣城经济开发区初步形成了汽车零部件、医药、光电、新型建材为主导产业的产业体系;宣州经济开发区初步形成了纺织服装、机械装备制造

一、XX市开发园区基本情况

XX市现有省级经济开发区13个(含筹建),其中:国家核准的省级经济开发区4个,分别为宣城经济开发区、宣州经济开发区、宁国经济开发区和广德经济开发区,核准面积14.22平方公里;省政府批准筹建的省级经济开发区9个,分别为郎溪经济开发区、XX县经济开发区、绩溪生态工业园区、旌德经济开发区、宣州狸桥经济开发区、宁国港口生态工业园区、郎溪十字经济开发区、广德新杭经济开发区、XX县云岭经济开发区,9个筹建省级经济开发区批准规划面积69.96平方公里。近年来,XX市抢抓机遇、先行先试,以打造开发区载体建设为抓手,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突破口,努力把区位转化为优势,把后发彰显为先行,承接产业转移取得显著成效,开发园区建设各具特色,如火如荼,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全市13个省级开发区(含筹建)实现工业增加值125.66亿元,占全市43.5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74.98亿元,占全市37.65%;完成财政收入30.76亿元,占全市36.3%。

(一)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做法

在实地参观和座谈中,XX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开发区发展,不断创新承接产业转移的新方法、好做法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具体可以概括为“六新”:

1.出台承接产业转移新政策。

在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基础上,XX市制定了含金量较高、操作性较强的《关于促进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40条。其中:市本级产业投资专项基金2亿元已基本到位,运作方案正在拟定;企业运营应急互助资金3000万元也已基本到位。市财政从起连续6年每年投入不少于1亿元的专项资金用于市开发区建设。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飞地经济”发展的意见》,积极探索发展“飞地经济”。XX县还出台了《XX县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发展二十条》、《XX县加快新型电子元器件产业发展奖励扶持办法》、《XX县pcb产业园发展扶持政策》。XX县用足用活省示范区建设“40条”政策,充分运用先行先试权,结合该县实际,分产业、分行业制定优惠扶持政策,强化政策引导和产业导向。

2.突出集群补链招商新方法。

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XX市注重“产业链招商,集群式承接”,多措并举促进产业集聚。一是补链配套招商。在全面分析本地主导产业上下游及其关键环节的基础上,编制产业需求目录,开展针对性招商,促进产业集聚。二是委托合作招商。通过委托商会、工商联、龙头企业等,采取定向招商、驻点招商等形式,利用客商的人脉资源等承接产业集群。三是园区合作共建。先后建立了宣城玉环机电产业园、郎溪经都产业园等合作共建园区,整体承接对方产业集群。四是设立专项资金。市国投公司、希达公司(国有独资)各出资1-2亿元,专门用于宣城开发区重大产业项目的跟进投资。XX县按照“四个招商、三个紧盯、五个不招”的总体思路,把整体对接、集群承接作为重点用力方向,主攻重点区域和重点领域,大力度开展集群式招商,注重产业链招商,推动和实现“平行转移”和“反梯度转移”,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年新引进项目678个,实际到位内资115亿元,增长114%。其中亿元以上项目82个。落户十字经济开发区、总投资273亿元的郎溪(中国)经都产业园一期已动工建设。3.打造承接产业转移新载体。

以“园区建设推进年”活动为抓手,全力主攻园区建设,提高园区配套承载能力。,省政府批准XX市筹建了5家省级经济开发区。根据示范区建设的总体要求,该市把拓展发展空间、优化布局和提升产业层次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首要任务,全力推进区域空间规划和产业规划的编制。XX市高起点规划了总面积63平方公里(起步区近15平方公里)的《XX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规划》,现已上报省政府待批。目前,XX市承接平台建设速度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见效快。开发区内道路框架全面拉开,路网基本形成,基本实现“七通一平”。区内功能配套齐全,居注购物、宾馆均以较高标准定位建设。供水、供电、天然气、污水处理等配套设施建设进展快,承接产业转移载体建设步伐加快。

4.产业集聚效应显现新雏形。

通过设立产业投资专项资金,制定产业发展战略规划和产业发展目录等做法,引导承接产业向开发区集聚。在产业导向上,壮大传统支柱产业与发展培育新兴产业并举,各开发区产业集聚效应初显。宣城经济开发区初步形成了汽车零部件、医药、光电、新型建材为主导产业的产业体系;宣州经济开发区初步形成了纺织服装、机械装备制造、农产品精深加工、新型建材、精细化工等主导产业;郎溪经济开发区重点围绕金属压延、装备制造、电力电子、轻工纺织、农副产品深加工五大主导产业发展产业集群;

广德经济开发区突出发展机械制造、信息电子主导产业,做强做精新型材料、光气医药骨干产业,优化提升轻纺、农产品加工传统产业,培育扶持新能源、节能环保新兴产业。5.制定资源节约和环保新举措。

一是严把产业准入关。严禁国家明令淘汰的落后生产能力和“两高一资”项目进入园区。全面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启动了节能评估审查制度,对承接项目的审核严格做好水资源论证、职业病危害评价等工作,加强承接产业的环境跟踪监测。二是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坚持集约和节约用地政策,科学规划、系统整合、合理利用开发区土地资源。在土地利用上,XX县制定出台了《关于促进开发区土地集约增效的若干规定》,切实把好用地审核和项目准入关,做到“一次性规划、分期用地”。对多层标准厂房建设给予财政补贴,提高土地投资强度和用地密度。XX县建立项目入园会审制度,制定促进工业园区项目集约节约用地暂行规定,分类确定各园区项目入园标准,明确对5000万元以下单体项目不再单独供地,综合考量项目投资强度、产出率、建筑密度、容积率、税收贡献等指标。6.破解要素瓶颈有了新突破。

强化要素保障,破解承接产业转移的瓶颈制约。着力打造“五个平台”,即:“集约式”用地平台,用足用活“土地置换、增减挂钩”和未利用地的政策,挖潜盘活土地存量。严格用地准入条件,严把投资强度、税收产出率等指标关口,确保集约节约用地。“稳固”人力资源平台,大力开展“万人培训”、“万人引进”、“万人回归”三个“万人计划”,千方百计保障企业用工需求。“无缝对接”基础设施平台,全力推进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建设,溧广高速郎溪段建设前期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连接“三区”的“快速通道”即将建成通车。“多赢”融资平台,加强政银企合作,大力引进发展各类金融机构,优化融资平台,多家村镇银行挂牌营运,数家小额信贷公司先后落户。“一流”服务平台,进一步加强干部作风和机关效能建设,深化行政审批权相对集中改革,推行全程帮办代理服务,全力塑造“服务优、环境好、效率高”的优质服务新形象。(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不足

一是要素制约严重。土地:开发区的核准面积普遍较小,绝大部分都存在区外开发的现实和需求,亟待扩区。同时,土地报批时间长、报批费用高等问题比较突出。资金:融资渠道不宽,建设资金严重不足,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企业流动资金严重缺乏。人力资源:不仅高层次的管理、业务人才匮乏,一般用工也存在招工难的问题。二是产业结构趋同。开发区主导产业面广,核心企业不强,创新研发能力薄弱,产业链条不长。各开发区各自为阵,产业结构趋同,园区特色不明显。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起步较晚,发展缓慢,竞争力不强。三是配套服务欠缺。金融、物流、研发、检验、海关、码头等现代服务业和配套设施需进一步完善。

二、XX市合作共建园区的探索

XX市与发达地区合作建园具有起步较早、合作模式多样、合作效果实在等特点,已经与上海、江苏、浙江等多个地区和开发区开展合作共建。目前,跨省域合作共建园区共有9个,其中,已开工建设的5个,分别为XX市开发区玉环机电工业园、郎溪开发区无锡工业园、郎溪十字开发区经都产业园、宁国开发区医疗器械产业园、广德开发区乐清电子科技园;已签合作协议的4个,分别为XX市开发区上海淀山湖工业城、宣州开发区梅氏产业园、郎溪开发区常州工业园、广德开发区上海(闵行、松江、青浦)工业园。合作共建园区模式主要有5种: 1.XX市开发区玉环机电工业园模式。,宣城经济开发区与浙江玉环汽摩配协会签订合作协议,规划用地8000亩,一期项目用地亩,目前在建地块实现“六通一平”,入园项目42个,在建项目20个,协议投资76.86亿元。此外,XX市开发区玉环机电工业园还进一步延伸发展空间,在宣州、宁国、XX县开发区设立分园,各分园已陆续引进项目并落地建设。合作方式:“集中规划,委托招商,共同推进,财政奖补”。开发区拿出一块相对集中的土地统一规划,负责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并给予合作入园的项目优惠的土地和税收政策。协会负责根据规划定向组织玉环汽摩配行业的客商来投资,并协调和督促项

目建设进度。入园项目需符合产业政策和投资密度要求,项目达产生效后,开发区按协议规定给予协会奖励。效益分享:税收收益全归开发区。开发区按入园项目的固定资产投资额的一定比例,结合其建设进度,对协会拨付招商经费,对项目按投资协议约定分拨付一定的财政补助。经济数据统计均计入宣城经济开发区。合作园区对入园项目采取“总部经济、异地生产、统一经营”的方式,消除了转出地政府对产业空心化、地方税收减少等问题的担忧,实现了两地(宣城、玉环)三方(转出地政府、承接地政府、转出企业)的共赢。2.郎溪开发区无锡工业园模式。

该工业园是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10月,XX县政府与无锡XX区一批特种装备制造企业签订整体转移投资协议。动工建设,重点引进江苏无锡投资客商,总体规划用地1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超过亩,目前共签约项目563个,其中科技含量高的亿元项目61个,在建项目228个,分7批举行了集中开工仪式,其中,主体工程在建的亿元重点项目105个。从入园项目类别和投资体量看,在未来的3——5年时间内,将进一步建成国内特种设备制造行业重要的专业化生产、研发基地。投资1000万元的安徽省质量技术检验检测中心郎溪分中心即将建成,合工大(郎溪)特种设备研究院已经成立,金属表面处理中心项目正抓紧引进,园区可以面向行业就地提供产品研发、表面处理、性能检测、人员培训等公共配套服务。合作方式:“商会搭桥,驻点招商,一事一议”。成立了XX县无锡商会,商会在无锡相关产业企业推介和引荐,XX县驻点,共同招商。对入园的重大项目实行一事一议。效益分享:给予商会引荐人物质奖励,通过XX县产业引导基金奖励来郎投资企业。

3.郎溪十字开发区经都产业园模式。

11月,正式签约落户郎溪十字经济开发区,产业园由XX县政府、浙江海宁经编产业园管委会和鸿翔控股集团三方合作成立。一期规划面积1亩,其中起步区4300亩,已平整土地约1500亩左右,一期规划范围内五纵六横32.2公里主干道全部开工建设,经编园区11个专项规划正在评审之中。招商引资成果显著。xx年1月18日,一次性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1个,协议资金52.3亿元,意向投资项目95个,投资额143亿元。今年上半年力争已签约21个项目开工建设。xx年,产业园计划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亿元,力争达到35亿元,启动经编织造区、后整理配套区、轻工制造区、仓储物流区等四个组团建设,建成电、燃气、水处理中心、热电厂等主要配套项目。合作方式:“共创共建,效益共享”。XX县政府负责行政管理及审批事项,海宁经编产业园负责产业转移、服务平台支撑以及产业链拓展,浙江鸿翔控股集团成立了经都产业园投资开发公司,负责园区规划设计、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等工作。采取“三方合作、分工明确、多元投资、市场运作”模式合作共建园区。既有合作双方政府层面的合作,又引进实体企业参与投资建设和招商管理。效益分享:郎溪方对该投资开发公司从营业起缴纳的营业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地方留成部分实行“五免五减半”。入园企业优惠政策执行郎溪方当年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经济指标计入本地。

4.宁国开发区医疗器械产业园模式。

宁国开发区医疗器械产业园是由苏商国际医械联合总会有限公司等5家公司联合组建的安徽苏科医疗器械产业园有限公司与宁国经济开发区合作举办的,签订合作协议,总体规划用地6000亩,在建项目用地4800亩,总投资53亿元,计划5年建设完成。目前园区已完成厂房建设6万平方米,签订入园项目17个,意向项目38个。科海医用耗材、苏瑞消毒、苏曼信诺、诺曼荣、瑞斯迈、红楼梦旅游用品等项目主体工程在建,部分厂房已竣工;沁海金属、沃尔曼生物科技、宝盈生物农药、津桥医用包装等项目在办理规划设计工作,年内开工建设。合作方式:“组建公司、委托招商、土地转供。”由武汉苏商工业园投资公司出资在XX市成立安徽苏科医疗器械产业园有限公司,注册资金5000万元,安徽公司负责入园项目引进和项目服务,宁国开发区负责园区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并供地给安徽公司。重大项目实行一事一议。效益分享:对方享受招商奖励,入园企业(项目)独立享受相应的土地、税务优惠政策。各项经济指标计入本地。5.广德开发区乐清电子科技园模式。

6月10日,广德经济开发区与浙江省XX市会创电子有限公司等七家企业签定合作协议,占地面积300亩,投资规模4.5亿元,主要生产轻触开关、插孔等产品。目前园区内“七通一平”基础设施已到位,两家企业已开工建设,其中一家已试生产,另有四家企业将于xx年4月开工建设;已到位资金1500万元。合作

模式:开发区按十三类工业用地价格出让土地,并提供“七通一平”等建设条件,投资方负责科技园区内项目建设。效益分成:入园企业享受《XX县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发展二十条》及《中共XX县委XX县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开发区土地集约增效的若干规定》等优惠政策。

三、借鉴推广宣城开发区经验

XX市抢抓皖江示范区建设的历史机遇、市属开发区率先与长三角等发达地区合作共建区中园,大胆尝试有效的合作共建园区模式,积极探索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为全省的示范区建设和开发区发展提供经验和借鉴。XX市的实践有力地说明,创新是抢抓机遇、快速崛起,推动承接产业转移的不竭动力;合作共建是深化长三角合作,加快承接产业转移的有效方式;集约节约用地是有效承接产业转移,促进园区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借鉴推广宣城开发区经验,加快承接产业转移步伐,促进全省开发区又好又快发展,提出如下六点建议:

1.充分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

规划是先导,坚持规划先行。遵循市场规律,发挥政府的规划引导和政策支持作用,统筹规划,分步实施,优化空间布局,加快建设产业承接集中区、示范园区,集中力量办好现有开发区。科学编制全省开发区“十二五”发展规划,认真抓好示范区内开发区总体发展规划的实施,结合新设和扩区,认真做好拟申报开发区总体发展规划和产业规划的指导及编制工作。通过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发展目录,不断优化园区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2.大力促进开发区转型升级。

研究制定促进全省开发区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以提高产出强度为核心的扩区补充规定和筹建开发区转正标准,有序推动现有园区扩区升级,分期分批转正筹建开发区,适当控制筹建开发区和乡镇产业集中区数量。鼓励依托现有开发区设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促进产业承接与自主创新相融合。着力推进开发园区规范化、特色化、集约化,推动各类要素向园区集聚,实现园区项目集中、产业集聚、资源集约、功能集成。

3.支持和推进合作共建园区。

研究制定推进园区合作共建的实施意见和支持政策,打破行政区划制约,创新合作方式,探索建立利益共享机制,推进园区合作共建。鼓励采取区中园、共管园、托管园和“飞地经济”等多种模式,合作共建园区。协调推进XX市与XX市利用白茅岭监狱在XX县、XX县境内的部分土地探索发展“飞地经济”,建设皖沪合作产业示范园区。支持跨省域、跨市(县)域、皖江与皖北地区合作共建园区,提高全省开发区整体竞争力。

4.推广创新集群式招商方式。

创新招商方式,推广集群式承接、补链式招商,努力提升产业层次。大力推行专业招商、专题招商、以商招商,坚持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相结合,结合重大项目招商,积极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的桥梁纽带作用,搭建产业转移促进平台。利用徽商大会、广交会、高交会、西洽会及各类投资贸易会展,高水平策划招商活动,努力提高招商引资实效。5.着力提高集约化发展水平。

严格开发区布局的环保标准,实行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开发区的设立、扩区和改变区位选址必须符合主体功能区划和环境保护要求。严格资源节约和环保准入门槛,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项目进入机制与退出机制。坚持集约节约利用土地,加强土地清理整合,盘活存量土地,推进多层标准厂房建设,提高土地利用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园区。6.建立健全考评和体制机制。

研究制定全省开发区分类考核评价和评比表彰办法,按皖江城市带、皖北地区、皖南和大别山区三大区域分类制定考核评价指标。每年组织开展一次市县开发区考核评价和评比表彰工作,评价结果作为开发区扩区、转正、升级的重要依据,并纳入政府考核目标管理。建立健全开发区环保和资源集约准入机制、合作共建园区的利用共享机制、人才引进、使用和服务保障机制、公共平台和配套服务跟进机制、资金和融资支持机制和分类考核评价激励机制,促进全省开发区加快发展。

下载关于我市大力发展房地产业的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我市大力发展房地产业的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市有关民政工作调研报告

    多年来,在市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经过民政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不懈努力,民政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为我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莒南房地产业发展调研报告5篇

    莒南房地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一、房地产市场发展基本情况 近几年来,我县的房地产市场保持了高位运行、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房地产投资、新开工面积、施工面积、竣工面积、预销售......

    中心城区房地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当前,××中心城区房地产业发展减缓,出现了房屋滞销、有价无市等现象。如何促进××中心城区房地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成为摆在我们面前急需破解的重要课题。一、房地产业发展......

    加快我市房地产业发展的调查报告

    房地产业是发展国民经济和改善人民生活的基础产业之一。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房地产业对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群众住房条件有着重大作用,必须促进房地......

    关于大力发展惠州市文化产业的调研报告

    关于大力发展惠州市文化产业的调研报告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和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文化兴市”战略,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市政协主席会议......

    关于促进榆林市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调研报告专题

    关于促进榆林市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调研报告 ----------------------- 来源:决策咨询委 作者: 日期:2011-10-8 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我们组织专人就全市房地产业发展情况进......

    关于促进榆林市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促进榆林市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调研报告------------------------------------------------------来源:决策咨询委作者:日期:2011-10-8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我们组织专......

    关于房地产业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状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房地产业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状况的调研报告今年上半年,对房地产业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状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房地产业的基本做法1、明确质量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