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姜家店小学教育扶贫汇报材料
姜家店小学教育扶贫汇报材料
姜家店小学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小学,现有在校生321人,建档立卡学生73人,其中小学生65人,幼儿园8人,2018年秋季资助资金全部打卡发放到位。
我校以帮扶建档立卡户学生为重点,精准施策,具体工作按照县教育局文件要求,对各类档案进行归类,并建立“一生一档”、“一村一档”,使档案明细详实,完善了教育扶贫档案。
具体做法如下:
一、设立教育扶贫办公室,成立教育扶贫领导小组。
明确校长为第一责任人,总务主任具体抓扶贫工作,成立教育扶贫领导小组,强有力的开展教育扶贫工作,并制定严格的督导考核方案,对工作不力的个人实行追责问责,确保我校教育精准扶贫攻坚工作取得成效。
二、摸清建档立卡户学生,建立建档立卡户学生扶贫台账。各班班主任在班级进行宣传,宣传教育扶贫政策,让建档立卡户学生报名,确保建档立卡学生“零漏助”。建档立卡幼儿园全部减免保育费。农村小学建档立卡学生“两免一补”(免学费、免书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小学生每年1000元)和“营养餐”每生每天4元落实到位,建立教育扶贫台账。学校还利用家访、电话访、发信息发放教育扶贫宣传单等多种形式,对教育扶贫政策进行宣传,提高家长、学生对教育扶贫政策的知晓率。
三、建立教育扶贫包保制度。
建立教育扶贫报告制度,实行一对一帮扶,明确教师包户,不仅要帮助建档立卡户,尽快脱贫,也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按时上报学生信息,坚持扶贫扶志相结合,重在扶志、助力成才原则,定期进行家访,解决学生学习及生活困难,使建档立卡户学生都能够在校就读。
教育扶贫工作只有进行时,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提振信心,同心协力,打赢教育扶贫攻坚战。
第二篇:教育扶贫汇报
竹溪县教育行业扶贫工作汇报
2018年5月
一、基本情况
全县现有中小学校138所,在校学生31325人(小学121所,在校学生22373人;初中16所,在校学生8885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67人);普通高中学校2所,在校学生4220人;职业技术学校1所,在校学生1049人;公、民办幼儿园57所,在园幼儿10667人。按照动态管理要求,截止目前,全县现有在校建档立卡贫困学生15079人,其中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分别为3066人、10623人和1390人。全县共有教职工(在职)2911人。
二、推进情况
(一)学龄人口全部入学。全面落实行政教育双轨包保责任制和“一票否决”制度,深入开展走访劝学活动,基本实现学生入学“一个也不能少”。2016年,全县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为88.4%,小学入学率和巩固率均为100%,初中入学率和三年巩固率分别为100%和99.06%,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96.1%。2017年,全县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为88.7%,小学入学率和巩固率均为100%,初中入学率和三年巩固率分别为100%和98.8%,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96.9%。
(二)困难学生全程资助。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指导下,教育局主动协调财政、民政等部门,积极整合各类扶贫资助项目,阳光规范操作,初步建立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全程覆盖、无缝衔接”的资助保障体系,基本达到“精准资助,不落一生”。2017年,全县为建档立卡家庭学生34059 人次发放学生资助资金2210.38万元(县级自筹932万元)。其中:为学前教育阶段建档立卡幼儿5170人次发放资助资金258.5万元;为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学生20968人次发放生活补助1094.78万元;为普通高中建档立卡学生2360人次分别发放助学金、免学费资金324.6万元、212.4万元;为中职学生1525人次发放国家助学金152.5万元,为中职学生1676人次落实免学费资金167.6万元。为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2800多人次发放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2015万元;积极争取社会团体、爱心企业、公益组织、爱心人士,开展“金秋助学”、“雨露计划”、“泛海助学”、“国烟助学”、“金融助学”等公益项目,捐款捐物近400万元,形成全社会关注教育、关爱学生的浓厚氛围。
(三)薄弱学校启动全面改造。我们编制了《竹溪县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和《竹溪县教育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通过向上争取、整合扶贫资金、捐资助学等方式,对全县长期保留学校实施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2017—2018年,计划投入资金2.1708亿元,完成79所中小学校建设任务,其中,义务教育学校建设项目68个,幼儿园建设项目11个。截至目前,已经完成的建设项目47个,正在实施的建设项目17个,2018年筹备实施的15个项目有序推进。实施教育基础薄弱县普通高中攻坚计划,投资3536万元,完成普通高中学校薄弱改造,县一中启动图书科技楼建设,县二中启动运动场和学生宿舍楼改造。实施县职校标准化建设,完成县职校实训楼项目和教师周转房建设,顺利启动县职校改扩建项目,规划投资近2亿元,扩征土地109.39亩,新建校舍51775平方米,完善各 类配套设施设备;与武汉商学院、仙桃职业学院等高职院校联手开展对口帮扶。实施“智慧校园”建设工程,全县所有学校实现优质资源“班班通”、教师备课电脑、宽带网络及标准化课桌椅全覆盖,基本实现信息化技术与教育融合。
(四)教师素质全面提升。近年来,我们健全教师补充机制,开辟高中阶段学科教师引进绿色通道。近三年,全县净增教师104人(退休、除名、辞职教师417人,新进补充教师521人),各级各类学校学生增加3168人(2015年在校(园)学生44093人,2016年在校(园)学生46424人,2017年在校(园)学生47261人)。为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我们持续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岗位大练兵、教学大比武、常规大检查活动,依托五级培训(国培、省培、市培、县培、校本培训),每年将中小学教师轮训一遍,2017年,全县参加各类培训的教师达9000多人次。为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我们稳步推行“县管校聘”人事制度改革和“绩效考核”分配制度改革,大力培植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情怀意识、工匠意识和作品意识,当好学生的“引路人”。
(五)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近几年,我们通过加大投入持续改善办学条件、加强队伍建设优化师资结构、加强文化建设提升学校品位等措施,合理配置全县义务教育资源,进一步缩小了城乡、区域和校际之间的差距,全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顺利通过国家、省、市三级督导评估,先后被认定为湖北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示范县”和“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
(六)教育质量全面提高。我们把扶智和扶志作为“拔穷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内容。根据新时代教 育发展要求,构建阳光教育模式,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促使学生智商、情商和意商得到同步发展。我们建立联校协作、一校制、学区制和集团化办学机制,促进教育教学均衡发展,教育质量稳步提升。近几年,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科学文化水平、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学业水平全面提升,中高考综合评价位居全市县市区前列。
三、工作亮点
(一)助弱扶困,实现两个全覆盖。一是建立政府兜底、社会广泛参与的资助工作机制,落实困难学生资助,实现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全覆盖。二是构建家庭、学校、政府和社会力量相衔接的留守学生关爱服务网络,实现留守学生关爱全覆盖。在全县共建成16个留守学生关爱中心,建立留守学生登记制度、报告制度、评估机制、帮扶机制。建立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留守学生信息台账,实行动态管理,精准施策。引导社会力量开展“爱心妈妈”、“代理家长”等结对关爱活动,实施“相守计划”、“麦田计划”等公益资助项目,形成全社会关爱留守学生的良好氛围。
(二)补齐短板,全面实施学校标准化建设。通过向上争取、整合扶贫资金、捐资助学等方式,投入资金2.1708亿元,对79所义务教育学校实施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
(三)扶贫扶技,广泛开展职业教育技能培训。实行行政教育双轨包保责任制,组织乡(镇)村干部、扶贫工作队和教师,深入初、高中毕业生家庭开展走访劝学,切实提高中职入学水平。统筹各类职业教育培训资源,采取集中办班、送训下乡、网络培训超市等形式,面向建档立卡家庭主要劳动力和“两后生”(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开展各类技术 技能培训。2017年,组织各类培训5800多人次,其中农村电商培训近3000人次,开办以“竹溪蒸盆”为品牌的“厨嫂训练营”厨艺培训,向全国各地输送厨嫂2000多人次。学科对接产业,将实用技术送到田间地头,2017年,我们组织专业教师“送训下乡”深入中峰镇开展家电维修、贡米种植等实用技术培训;在丰溪镇开展电商创业和养蜂技术培训;汇湾镇是我县茶乡名镇和湖北省全域旅游特色乡镇,县职校针对性的开展了酒店服务与管理和茶艺培训。
(四)扶志扶智,阻断贫困代际相传。我们致力于教育的内涵发展,通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让更多贫困孩子受到良好教育,改变人生命运,阻断贫困代际相传。针对竹溪孩子实际,对中国学生核心素养进行竹溪解读,提出了“一个健康三个好”的学生培养目标,学生智商、情商和意商得到同步发展。扎实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探索联校协作、集团化办学机制,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全县学生的思想素质、精神风貌、综合素养提升明显。
四、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一)省下达学生资助资金缺口大。省厅下达的义务教育贫困学生资助资金标准仅为寄宿学生的40﹪,根据《湖北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实施意见》(鄂扶组发[2017]18号)、《竹溪县精准扶贫作战指挥部会议纪要》(溪扶指办发[2017]3号)、《竹溪县关于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在县外就学进行资助的通知》(溪扶指办发[2017]123号)等文件精神,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贫困学生资助达到全覆盖,资金缺口较大。
(二)学生精准资助难度大。一是扶贫对象动态管理,数据时时更新。根据县精准扶贫指挥部2017年9月与2018年1月下发的两份数据库比对,2018年全县中小学校新增建档立卡家庭学生1070人,由于数据时时更新,对象精准增大了难度。二是县外就读学生信息不全,我县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多数外出务工人员的子女跟随父母县外就读,父母务工地点改变,子女就读学校随之变化,导致学生印证资料收集不全。
五、工作建议
(一)建议将全县建档立卡家庭数据库信息共享,搭建县精准扶贫指挥部、县民政、县残联、县教育局、乡镇党委政府齐抓共管的资助平台,方便各行业信息比对,实现扶贫对象精准资助。
(二)建议按照全省统一意见,对外省外县就读的本县建档立卡家庭子女按学生学籍所在地进行资助,防止出现信息不准、漏发或重发等现象。
竹溪县教育局 2018年5月
第三篇:姜家小学排球教学
姜家小学排球特色章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了提升我校的办学水平,提高我校学生体育成绩和学生对体育的爱好及兴趣,特成立了姜家小学排球兴趣小组,由我校对排球有兴趣爱好的老师和同学自愿组成。通过学习和训练,来努力提高学生的排球知识及技能,从而达到以排球的学习及训练为抓手,来充分激发学生除语数外学习其他知识技能的兴趣,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各方面特长。
第二条:兴趣小组命名为: 姜家小学学生排球兴趣小组 第二章:成员制度
第三条:成员基本条件:
1、热爱排球球运动,且有一定的体育运动基础。
2、身体健康,思想品德好,能吃苦耐劳。第四条:权利与义务
权利:参加兴趣小组的各项活动
义务:严格遵守小组的章程与决定,维护小组的声誉,尊重小组成员的劳动,成员之间应相互关心与帮助。积极及时的参加小组活动,无故缺席三次或严重违纪者先给以批评教育如还没有改正做退队处理。第三章:活动制度
第五条:小组活动时间:每天早晨到校后至晨读课前及下午第三节课后,要求小组成员积极参加。第六条:开展活动的内容:
1、排球的基本常识;
2、排球的基本动作;
3、排球的基本技战术;
第七条:活动小组的注意事项:小组成员必须准时参加活动,如有事须提前请假,活动时请各成员爱护学校的器材和保持活动场所的卫生。排球特色项目实施总结
积极创办排球特色学校
努力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参与排球
热爱排球
享受排球
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我们确立了排球的主导地位,积极开展群体
性的排球比赛活动,创设了良好的氛围,培养了学生自我发展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主动参的欲望,发展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逐步构建了一个以排球为特色的校园“排球文化”,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以特色求发展,以质量求生存”的宗旨,本着“以球促德、以球增智、以球健体、以球审美”的十六字方针,从自身特点出发,大胆探索和实践,将排球特色作为学校一张靓丽的名片,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
一、确立排球特色
推进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必由之路,而特色教育是推动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根据上级精神,我校从2004年开始筹备学校特色工作。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贯彻健康第一的思想,我校经过深思熟虑,确立了以排球为载体的学校办学特色,出发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从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来看,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在排球活动中,能够培养学生的拼搏精神和顽强毅力,增强合作和竞争的意识。二是以未来社会的需求来看,人才不仅要有优良的品质,掌握现代化知识和技术,而且还要有强健的身体。俗话说:“体乃载知识之舟”,没有健康的身体,势必影响人一生的学习和工作。以排球为载体可以调动学生锻炼身体的兴趣,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是从学校内部的资源来看,我校芝罘区排球传统校。我校男、女排球队历年参加区比赛成绩均名列前茅。在本市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和较高的知名度,排球运动在我校开展已有几年的时间,而且长盛不衰,这应归结于排球在本校形成了浓厚的校园底蕴(学生懂排球、会打排球的人很多)。上述优势为创办排球特色学校提供了资源、人力保障,同时营造了课程开发得天独厚的社区氛围。
二、培养兴趣入手
多层立体推进
兴趣是任何事情得以成功的基础和保障。我们从培养兴趣入手,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同时借助家长的合力,使我校的排球特色得以普及和光大。
(一)排球教学——抓好普及。
我校在排球教学中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以增强体质、掌握排球技术技能为目标;贯彻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教学过程注重知识性、娱乐性和创造性;
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良好意志品质的形成;注重培养学生科学合理的行为能力、运动能力,以及较强的体育意识和习惯。各班每周安排一节排球课,一、三、五年级在上半周;
二、四年级在下半周。
1、确立教学内容,建立评价体系。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确定各学段的教学内容和考核标准。考核标准的确定:随机抽样各年级一个班40名学生,进行两次测验(相隔一个月),假设服从正态分布原理,确定使20%的学生达优秀,50%的学生达良好,20%的学生达及格,10%的学生不及格,制订了各项内容的《考核标准》。(表-1)表-1 排球技术考核标准
学段教学内容测验方法考核标准备注 一、二年
级
双手轮换拍球技评优秀:能准确、熟练地完成动作。良好:较准确、熟练地完成动作。及格:能完成动作。准备姿势、移动技评 正面双手垫球技评 三、四年
级 准备姿势、移动技评
正面下手发球考核优秀(5),良好(4),及格(3)发10球
正、侧面双手垫球考核(对墙)优秀(20)良好(15)及格(8)垫球一次 五年
级
上手传球考核优秀(12),良好(9),及格(5)传球一次 上手发球考核优秀(6),良好(4),及格(3)比赛规则考试
2、排球学习评价方法
学习评价根据学生年龄、学段的特点《排球》课程学习成绩评定方法采用等级评定制。
(二)课外体育活动——发展特长。
课外体育活动具有有效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满足学生对排球的不同需求,促进体育教学,发展个性。同时,对加强人际交往,丰富课余文化生活,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推动普及与提高的结合等多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为更好地实施《新课程标准》,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根据学校自身特点,为体现课外体育活动的自主性、趣味性、科学性、实效性,结合《排球》校本课程的开发,以公开课促学习,以竞赛促活动,以普及促提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活动对象: 一至五年级全体学生。
2、活动时间:
(1)校内活动:课外活动课
课余时间
(2)校外活动:节假日(包括寒、暑假,星期天)放学后
3、活动办法:(1)用球:
1、一、二年级采用软式排球。
2、三、四、五年级采用“418”排球。(2)活动内容形式: 内容:
1、一、二年级球性练习、游戏及对空垫球等。
2、三、四年级排球游戏及基本技术。
3、五年级游戏、基本技术及教学比赛等。形式:
1、小组活动。
2、班组活动。
3、年级活动。
4、个人活动。
(3)具体操作办法:
1、学校统一做好宣传、发动工作。
2、体育教师、任课教师、学生家长负责技术指导。
3、班主任负责组织管理。
4、学生自己利用时间进行活动。
(三)排球比赛——促进提高。
1、一二年级软式排球对空垫球比赛。
在直径3.6米的圆内进行,每人可垫球两次,两次累计成绩高者名次列前,各年级取男、女个人前三名及团体前三名。
2、三四年级对墙垫球比赛。
离墙1.5米,在宽2米高3米的墙上进行比赛,每人可垫球两次,两次累计成绩高者名次列前,各年级取男、女个人前三名及团体前三名。
3、五年级排球比赛。
每班上场队员必须是男、女各三人,男换男,女换女,比赛采用单循环制,胜一场得2分,负一场得1分,弃权0分,各年级取前三名。
在排球教学及课外体育活动的基础上,学校开展的排球比赛每次都会吸引大批学生参与,学生啦啦队激情似火,标语种类繁多,加油方式各异,使排球比赛的气氛变得更加激烈、紧张,运动员也能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水平。排球比赛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展示排球技术水平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通过比赛教练员也能发现一些优秀的排球苗子,充实校排球队培养,为校排球队提供了有力的后备保障。
三、做到科学选材
坚持刻苦训练
排球比赛网上争夺越来越激烈的今天,运动员身材高大起着关键
作用。像2005年常州市中小学排球比赛时,女子身高达1.70米。“选材的好坏是成功的一半”这句话使我们更清醒地认识到选材的重要性。我们在选材方面是这样做的:最开始重视对运动员遗传因素的调查。然后对运动员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测试。也就是对运动员早发现、早培养这关要把好。
我校现有男、女排球队二支,教练员3名,运动员20多名。我们能认真制定、学期、周、课时训练计划,每周训练10次,每天训练2小时,坚持常年训
练,从不松懈。教练员不管是严寒酷暑,每天起是摸黑,陪着运动员跌打滚爬,每年暑假休息不超过十天,平时还利用星期天到校训练,也真是因为我们教练员具有这种高度的敬业精神和乐意奉献的精神,才能创造出如此辉煌的成绩。
四、团结协作
创出学校特色
(一)教师的发展
1、创办排球特色学校提高了体育教师教育科研能力,课程组织管理能力。
2、创办排球特色学校培养了一批能辅导学生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班主任队伍。通过学校组织开展的排球技术培训活动,使每位班主任都能了解和掌握排球基本技术,为辅导学生打下基础。
5、学校为使创办层次提高,特派体育教师参加市教练员、裁判员培训班学习。
(二)学校的发展
1、勇于争先,排球队成绩骄人。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教练员的科学指导及运动员的刻苦努力下,女子排球队的成绩结出了喜人硕果: 2008年荣获烟台市芝罘区小学排球比赛男子组第六名,女子组第八名的成绩。2011年获得全区男子组十二名;女子组第九名。
实践使我们认识到:我们本着“以特色求发展,以质量求生存的办学宗旨,探索出了一条贯彻健康第一的思想、创办特色学校发展的新途径。这带动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使姜家小学教育教学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
第四篇:姜集小学教育领导干部调度会汇报材料
责任教育 科普立校
----姜集小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汇报材料
学校前期工作回顾:
“让农村孩子接受平等的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是我校追求的教育理想和奋斗目标。近几年,我们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努力实现教育资源最优化;通过教学常规的管理创新,不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通过专业引领、自我反思等校本研训机制的建构与实施,不断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通过科普教育进校园,进一步完善了综合素质教育。我们按照素质教育的新要求,不断强化常规管理,积极开展校本教研,着力推动教学改革与创新,以科普教育为切入点,促进教育教学工作全面发展。现就前期工作回顾如下:
一、布局规划,加快发展
截至目前,我校教学楼、公寓楼、食堂、餐厅已投入使用一年多,蓝、排、羽、乒等活动场地也已经硬化安装到位,各功能室已按规定标准补充了设备设施,教师办公桌椅和学生课桌凳已全部更新,学校教师真正做到了人手一机,资源共享,普通教室安装了班班通,对教师进行了白板使用的基础培训和提高培训,使教师的课堂更加充实高效。学校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整体办学条件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飞跃性提高。办学条件的提升使全校师生精神精神振奋,热血沸腾,工作、学习热情空前高涨。但按照标准我校教学辅助用房尚缺2000平米,现正在积极立项、勘探、设计之中,明年2月份动工,8月份投入使用。
二、践行责任,规范管理
(一)重视向常规管理要质量。我们根据学校实际,制定了一套适合本校实际的精细化评比模式。分为教师和学生两块:
教师常规管理:制定了定期检查与日常检查相结合的教师常规检查办法。涉及到教师工作的方方面面。结合每个项目,我们又制定了方便可行的评比细则,教师工作要求简单明了,有据可依,方便了教师有目的的工作。
学生常规管理:学校主要制定班级管理评比办法,各处室制定适合本校实际的评比细则,细则涉及到学生在校的方方面面。班主任管理有目标,学校评比简单易行更有效。
(二)以校为本开展草根教研活动。学校地处偏僻,师资差,留守儿童面积大等情况是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我们经过认真反思交流,最终确立了以“基于学校,基于教师,基于实践”为原则,以“不求枝叶繁茂,但求扎根沃土” 为理念,“天天有反思,周周有交流,月月有收获,年年有提高”为宗旨的草根教研。确立了三年发展目标,解决了一些基本的问题,现正在探讨小组互助共促学习模式的开展。
(三)建立健全安全工作机制。明确安全分工,各负其责,做到管理到位。签定安全责任书,发放告家长书,以此夯实了安全管理的责任。加强食堂的管理,确保师生饮食安全和身体健康。加强宿舍管理,确保住宿学生有一个安全、安静、优雅的休息环境。
三、科普立校,走向共赢
与教学工作紧密结合,国际数棋成学校特色。我校自参加县科学
技术协会的国际数棋培训后,通过集体讨论,认为国际数棋不仅能巩固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成绩,强化口算心记的能力,提高计算的准确性,更重要的是对青少年逆向思维、表达能力、合作能力的培养。所以,我们快速定位,把国际数棋设为校本课程。
为此,我校成立国际数棋研发小组,并聘请济南市国际数棋专家李庆国教授对我校专任教师进行了分期、分层、分段培训。保证所有师生把国际数棋学会、学好并能够灵活运用。
为了培养学生对国际数棋的学习兴趣,方便学生在校园里随时体验数棋乐趣,研究数棋的行棋技巧,营造数棋研究氛围,我校全体教师在楼前广场共同绘制了一个面积为600平米的巨型棋盘,为进一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由于我校对此项活动的有序开展,使得我校有了一定的影响度。县教育体育局、县科协于2013年12月份授予了我校“济阳县国际数棋实践活动示范学校”称号,并圆满承办了济阳县首届青少年国际数棋比赛和济南市第四届青少年国际数棋比赛济阳分赛区比赛,受到了各参与学校及市县领导的一致好评。并获得团体赛济南市一等奖的好成绩,有23名学生在个人赛中获奖。
2013至2015年工作规划:
一、总目标
1、完善办学条件标准化工作,硬件及软件材料及时完善更新,并管好用好,使其充分发挥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2、完善全员等级岗位竞聘制度,使学校工作充满活力。
3、抓好常规管理,推进素质教育的开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创设教师乐教善教,学生乐学善学的氛围。
4、加强教育教学研究,使草根教研结出阶段性成果。
5、深入研究国际数棋战术,提升国际数棋的研究层次,争创市级示范校和省级活动名校,并在省乃至全国大赛中获奖。
6、开展“电脑机器人”研究活动,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通过以上各种活动的开展,及时总结完善,使我校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
二、定重点
(一)提升办学条件
加强教育教学基本设施建设,满足教育发展需求。明年上半年建设完成2000平方米的综合教学楼,配全功能室,配齐教学设备。对各室均按省相关标准要求,配置各类教学资源设施、设备,做好教学后备基础工作。
(二)加强过程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年中,根据学校不断发展的态势,及时制订和调整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建章立制,适时完善,以不断适应教育发展的要求,推进依法治校的民主进程。
更新教育观念,渗透课程理念,注重课程理念在学科课程、活动课程中的体现,把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放在首要位置。
抓好课堂,实现质的飞跃。明年我们把草根教研的重点放在课堂教学上,把课堂教学研究的重点放在教与学方式的转变上,把教学方式的转变建立在研读教材,探寻高效使用教材的方法上,通过集体备课找到既能减轻教师抄写教案负担,又能做到高效实用备课的模式上,通过学习运用先进的教学模式、方法,改变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方式,引导教师课外下功夫,合理设计综合性作业,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三)加强人文关怀,搞好队伍建设
强化教师队伍建设。积极支持教师参加各类进修培训和学习。进一步提高广大教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强全体教职工的使命感,责任感。加强对教师的考核与评定工作,完善教师评价制度,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
(四)抓好学校特色,寻求教育新突破。
凸显教研的引领作用,深入开展草根教研活动,积极探索小组互助共促教学模式,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加强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完善,确保国际数棋对学生的学习发挥更大作用。在原有基础上,更新数棋活动模式,如个人赛,团体赛,师生赛,家庭赛等,继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并带动学生家长参与,提升社会认可度与知名度,争取在省级国际数棋比赛中获一等奖。并冲刺国家级奖项。
三、路线图 时间表
1、办学条件标准化工作:2014年8月份建设完成教学综合楼并投入使用,配齐功能室并完成装备设施。
2、全员等级岗位竞聘:2014.01制定学校等级岗位竞聘方案。
2014.02—2014.12岗位竞聘,完善方案。
3、草根教研:
第一阶段(2013.09—2013.12):扎根沃土(认真反思、潜心教学)即反思阶段
第二阶段(2014.01—2014.12):茁壮成长(改革创新、推出模式),即集中交流,解决问题,改革创新,推出更适合本校实际的课堂。
第三阶段(2015.01—2015.12):枝繁叶茂(推广交流、结出硕果)
4、国际数棋:
2013年9月,找准定位:把“国际数棋”定位为校本课程。2013年10月,加强培训,全面铺开,全校师生共同参与,创
办特色。
2013年11月,加强训练,承办县域内国际数棋比赛。2013年12月,努力提升,承办市级国际数棋比赛。2014年4月,参加山东省国际数棋比赛,争取获省级奖项。2015年7月,参加国家级数棋比赛,力争获国家级奖项。
5、电脑机器人研究:
2014年1月,引进电脑机器人并开始探索研究。
2014.01—2014.12,在专家的指导下师生共同研究,取得一定成果,并参加相关比赛。
2015.01--2015.12,在相关比赛中获奖,争创电脑机器人研究特色学校。
各位领导:
新形势新目标鼓舞人心,新征程新跨越催人奋进。我们将以求真的态度,创新的精神,明确目标,团结一致,扎实工作,认真完成姜集小学三年发展规划制订的各项任务,开创姜集小学教育事业的新辉煌。
责任教育 科普立校
------姜集小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汇报材料
曲 堤 镇 姜 集 小 学
安
法
兴 二零一三年十二月
第五篇:路家小学教育信息化汇报材料
教育信息化汇报材料
在学校发展的需要和上级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下,教育信息化工作在学校工作中得到全面的启动。学校信息化工作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等方面在原有的基础上扎扎实实地得到深入,使现代信息技术逐渐延伸到学校各个角落。真正实现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现将学校信息化工作总结如下:
一、落实规章制度,抓好常规工作。
学校按照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需要,要求全体教师要应用新的教育方法和现代技术开展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素质。为了使教育信息化在我校顺利开展,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教导主任为副组长的现代教育技术领导小组,专门抓学校的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工作。
1、严格规章制度,做到管理落实
制度建设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为此,我校进一步完善了《计算机机房管理制度》、《多媒体教室管理制度》、《多媒体使用奖惩制度》等制度。通过制度要求教师们来学习并掌握现代教育技术;通过制度来激发教师运用现代信息化教育技术的兴趣和积极性;通过制度来实现学校的信息化管理功能。由于实行了制度管理,教师们乐于应用信息化的教育教学手段开展工作,从原来的被动开课变为主动
应用;由于严格了制度管理,各项工作主动积极进行,展现勃勃生机,确保了学校的信息化工作始终处于良好状态。
2、开展信息化教学研究,营造数字氛围
我校规定每堂课上都要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并且在常规备课中还规定必须有现代化教学体现。同时我校还开展了教师“网络的教学设计”、电化教育论文和自制电教课件评比等专题活动。良好的信息化教学培训激活了校园信息化氛围,浓厚了教师的兴趣,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
坚实的制度管理,使我校的现代教育信息化工作有了新的面貌。2009年,在全县网络教学设计评选中,我校的宋殿勇老师荣获一等奖;在全县中小学多媒体网络课件评选中,我校的宋殿勇老师荣获二等奖;在滨州市电化教育馆组织的多媒体网络课件评选中,我校的宋殿勇老师荣获二等奖;2010年,在全县中小学电教课评选中,我校的宋殿勇老师荣获二等奖;2011年,在滨州市教研室组织的多媒体网络课件评选中,我校的宋殿勇老师荣获一等奖;在山东省电化教育馆组织的多媒体网络课件评选中,我校的宋殿勇老师荣获三等奖。
二、加快硬件建设,促进和谐发展。
学校积极加大信息化建设步子,硬件继续在性能上、数量上、层次上迈出一大步。尽管学校的资金非常紧缺,在2011年我校新上了
微机室,服务器一台,学生机24台,能充分满足我校的教学需要。同时还新上了6套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的作用十分明显。我校在今年建立校园网和网校,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共享,资源覆盖学科90%以上。设备的完善,大大提升了学校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另外,我校还通过远程教育资源网为老师们上课提供教育资源,实现资源共享。
三、形成培训体系,打造教师队伍。
开展多种层次、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现代教育观念、教师的现代教育理论水平,以及教师的科研能力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能力,从意识源头推动发展,是我们矢志不移长期坚持下来的传统。我们认为提高学校的现代教育技术水平的关键在于教师,而教师的参予和关注又是根本,促成这一转变又要从认识开始,所以,培训工作常抓不懈。
培训是多阶段、多方面、多种内容的。我们分别对不同年龄段的教师进行不同内容的培训。,我校开展了“网络课件培训”、“教师上网搜集资料培训”、“图片处理培训”。同时,在互联网上45岁以下的教师都建立了自己的教育博客,并定期发表文章,通过博客平台与外校的老师进行交流,以便增长自己的业务知识。
四、信息化建设,重点放在“使用”上。
我校高度重视网络管理工作,制定了《教育信息化应用考核奖励方案》,激发老师们多使用多媒体。不定期对教师使用多媒体情况进行抽查,抽查情况存入档案,以便学校掌握老师们使用多媒体的情况。同时电教教材都有相应的借阅记录,鼓励老师们利用空闲时间,多浏览电教教材,以便对多媒体的使用更加熟练。
总之,通过全校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我校信息化运用有了比较大的改善和发展,为积极争创实现数字化校园更上一层楼。
教育信息化汇报材料
路
家
小
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