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角色的多元化

时间:2019-05-14 03:06: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角色的多元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角色的多元化》。

第一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角色的多元化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角色的多元化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新课程标准理念的灵魂所在,也就是教学过程要体现“以学生的学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师即是教学过程的平等参与者、促进者、组织者、指导者和积极的评价者。在此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必将由过去的“主导作用”转向“课堂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合作者。”数学教师将由数学知识传授的主宰者转变为数学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研究者和评价者。新课程改革,就是“用明天的指导思想,培养明天所需要的人才”。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需要教师在执教中认真思考、研究与实践。

数学教学是“问题的教学”,通过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拓展问题,从而培养学生探究习惯,发展创新能力。数学教学是师生相互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沟通”、“合作”的过程,是平等 “对话”的过程,是形成“认识性实践、社会性实践、伦理性实践”三位一体的过程。因此,作为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要有合理、恰当地角色。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谈谈对这方面的认识。

一、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

美国数学教育家波利亚关于学习的3个原则值得我们借鉴:

1、如果“头脑不活动起来,是很难学到什么东西的,也肯定学不到什么东西。”作为教师要“放飞学生,放飞学生的思想”;

2、学习东西最好的途径是亲自去发现它,最富有成效的学习是自己去探索、去发现;

3、学习动机形成有各种各样的原因,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成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新的课程标准倡导重教学过程,即教师把重点放在过程中,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规律上,注重揭示知识的发生过程,暴露知识的思维过程,从而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思维得到训练,能力得到发展。在数学课堂上,我们要精心组织问题教学,把真正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身上,让学生动手、动脑、充分地讨论,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加以辨析,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

在教学长方体表面积时,我引导学生说:“既然长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那么怎样求长方体的表面积呢?请你用长方体实物模型学具,想一想、量一量、算一算,先独立完成,有困难的合作完成。”当学生理解表面积的概念后,急于知道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如果把求法直接告诉学生或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推导出表面积的公式,就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因此,我让学生通过看实物图和平面展开图,想一想、量一量、算一算,大胆猜想,动手测量,探索尝试计算等。不仅学生自己主动参与了获取知识的过程,而且也自己探索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好方式。

二、教师充当一个成功的引导者,积极的促进者

荷兰数学家弗来登塔尔认为:数学教育应该是一个活动过程,教师的任务就是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提供自由广阔的天地,在于引导学生探索获得知识技能的途径和方法,培养学生创造力。如今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学生很容易从课外资源中获得信息和知识,因此教师的角色要逐渐从信息传递者、讲授者或呈现者逐渐转化为挖掘资源 的向导,做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数学中,教师要创造丰富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

在教学《轴对称》这节课,我是这样引入新课的:从古到今,数学知识不仅帮助我们解决了很多的计算问题,也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美感。我们的建筑、周围的布置、很多美的图案等也蕴涵着数学信息。来看看生活中的一些图形都有什么特征?搭配悠扬的音乐,课件慢慢一幅幅展示教材第2页的9幅图形,教师适当给予介绍,最后课件将9幅图缩小定格在一张片子上,音乐停。教师利用多媒体手段创设了生动的教学情境,一开始就将学生带入了美的感受中。在音乐声中,一幅幅图片呈现出现实生活中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设计出的美丽的事物和图案,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唤醒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展开学习,同时让学生在欣赏图形变换所创造出的美好事物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对称、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三、教师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合作者

子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不应是被动的服从关系,应是和谐、互助的合作关系,让学生提出问题,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达到互教互学、教学相长之目的。与此同时,它能改变传统教学信息的单向传递和师生间一问一答的双边活动方式,建立起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群体互动的信息交流方式,给每个 学生提供动脑、动手、动口的时空。波利亚说:“教师在课堂上讲什么当然很重要,然而学生想的是什么?却千百倍的重要。”教师要想与学生思维“同频共振”,就必须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审视将要学习或正在学习的内容,思学生之所想、答学生之所疑、纠学生之所错、解学生之所难、享学生之所乐、补学生之所忘,在教学中时时处处以学生发展为本。

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说:“一般教师带着一门学科走向学生;优秀教师带着学生走向一门科学,并努力使学生和科学融为一体。”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应提出自己的观点与学生交流,在学生对提出的问题有所认识的基础上,站在更高的层面上剖析问题的本质,加深学生对有关数学概念,数学思想和方法的理解,继而捕捉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通过师生的进一步合作,既培养了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动能力,更鼓励激发了学生的无限潜能。

在教学《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这节课时,从开课的情景引入,让同学们汇报课前收集好的各类节目播出时间的分配情况到学习同分母分数连加的计算方法,再到同分母分数连减的计算方法,以及最后的巩固拓展练习。整个教学过程,我都充分体现了师生共同合作的理念。以学生为主,讨论学生收集的数据,计算师生整理的数据,探讨出题的方式与解题方法,无不体现了教师是一位引导者、合作者。在与学生合作中,利用应用挖掘新知识,在新知中拓展思维。整节课中,问题的提出、解决和新知的发生都自然贴切。

四、创设自主深究的空间,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数学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应十分注重给学生提供积极思考、自主探究的空间,提供大量观察、实验、探索活动的机会,给学习留下广阔的思维空间,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探究性学习首先要转变教师观念,由“传道、授业、解惑”向“迷惑、激励、求知”转换。教师的作用不仅仅是为学生“解惑”、有时甚至需要“迷惑”“学生”,把学生引入“歧途”,然后让他们自己去寻找出路。其次,要用好用活现行教材,着眼于创新素质的培养,把陈述性知识转变为探究性素材。第三要更新习题配置观念,根据“跃而可获”的原则,配置具有梯度性的习题,适合不同程度学生的需要,变“知识巩固”为“知识发现”。

在教学“长方体的棱的特征”这一杯节中,教师给学生准备的材料是开放的,即在16根小棒中合理的选择12根小棒搭建长方体框架,学生在不断的比较、尝试中逐步建立对长方体棱特征的认识。特别是通过教师给予个别小组的学具材料搭不成长方体的“小陷井”,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唤起学生的深入思考,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经历了尝试性操作、理性选择、操作后思考、顿悟等知识的生成过程,从而对长方体的棱的特征有了更深刻的认知。这样的教学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数学学习方式,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培养,数学学习的情感与态度得到发展。

新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还应该是学生精神世界的研究者。作为当下小学数学教师,我们要充满自信,灵活教学,把握好自己在教学中的位置和 角色,这样就事半功倍了。

第二篇:创新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角色

创新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角色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第三次全教会上明确指出:“智育工作要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行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小学自然教学大纲也指出:自然教学要注意指导学生自行探究获取知识,加强观察和实验并积极开展课外研究活动。目前,课堂教学仍是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虽然扮演着两种不同的角色,但是居主导地位的无疑还是教师。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教师掌握着课堂的方向。指导学生自行探究获取知识是自然课堂教学改革创新的一条主要途径。教师在教学中应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下面谈一谈我自己的看法:

一、探究情境的创设者

1.学生探究兴趣情境的创设者在创新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树立新观念:从指导学生“学会”转为引导学生“会学”;变重“学知”为激励学生“思维”。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与设计者,应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认知特点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学生在身临其境中产生自行探求知识的兴趣,主动参与的激情。

2.学生提出问题情境的创设者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产生疑问和设想,是创设情境的又一重要目的。怎样创设问题情境呢?教师首先要在认真学习大纲,掌握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围绕探索学习的主题,遵循贴近儿童生活,让儿童感兴趣的原则,进行精心设计,既使同一内容由于班级不同亦可以创设不同的情境。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教师可以选用实物、模型、挂图、实验、电教媒体来展示情境,也可以通过幽默风趣的语言和富有感染力的表情,去激发学生。总之,教师应通过精心创设问题情境,铺设问题台阶,把学生引入到设疑——实验探究——分析发现——解决问题的主动学习过程中去,让他们动脑、动手、动口、动笔,以发现者的姿态进行角色活动,充分领略做为学习主人的充实感,体验到喜获知识、迈向成功的欢乐,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的信心,培养独立思考、自主发现问题并寻求答案的精神。

二、结构材料的提供者

在创新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会学”,就是要培养学生在课堂中学会自行探究、获得知识的方法与能力。具体地说,要让学生通过收集事实,参与实践,亲自观察、实验与操作,通过动手、动口、动脑去获得知识。因此,教师要为学生的实践活动创造条件,提供有结构的材料。

1.结构材料的特点有结构的材料是指学生使用这些材料时,材料自身能体现某些规律或通过材料间相互作用能揭示某种现象的物品。它可以是仪器、仪表、图表、数据、图片、实物、标本、电教媒体资料等。结构材料必须具备以下特点: ①科学性: 材料要符合科学原理,能揭示科学规律,规范; ②指向性:材料能启发学生发现问题,使材料与问题有联系,突出研究内容; ③趣味性:能吸引学生兴趣,增强求知欲; ④安全性:材料使用必须保证不出危险,确保人身安全; ⑤简易性:材料符合学生认知水平,贴近学生实际,易操作; ⑥稳定性:材料

准备到使用时要保持性能不变化,确保实验成功。在学习中,学生可以依据教师提供的“六性”材料,一步一步进行实验、研究、讨论、分析、思考而获得知识。

2.教师要提供适时、充足的结构材料材料是教师教的基础,是学生实践的前提。教师作为有结构材料的提供者,首先要在了解儿童的认知水平、心理特点的基础上,根据儿童可能提出的问题去找材料,选择材料,提供材料。凡是学生可以自备的材料教师应指导学生自带,因为取自学生身边的材料能使学生感到亲切不陌生,反而会少几分神秘感,感到科学研究并不是那么神秘,高不可攀,它其实就是研究我们身边的事物。其次,教师给学生提供的材料一定要充足:一是数量足够,保证学生能分组或个人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分析;二是材料能保证研究的问题得到解决,而适时提供材料则是教师调控步骤的需要。

三、实践活动的促进者

学生自行探究,获取知识的活动是在课堂内有限的时间里进行的一种有目的的研究过程。在创新课堂教学中,学生虽是探究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服务员,但在学生探究活动中教师仍承担着指导者的角色,也就是平时我们所说的导演,教师要保证和促进学生探究活动的顺利进行,是学生探究实践活动的促进者。

1.学生探究实验的促进者学生提出探究课题后,随后就要进行实验、观察、记录、思考、研讨,寻找问题答案。首先教师要在学生自行探究的过程中注意观察他们是怎样研究的,时刻注意每位学生的进度、情绪表现,了解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数据记录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根据学生的探究进程,及时调控实践活动。其次,教师还应善于捕捉学生在实验中的创造闪光点,不时地给学生以进一步发现的动力,促进学生对探究实验的进一步研究。如在《水的浮力》一课中安排的最后一个实验就是在学生顺利完成“水中物体要受到水给它的浮力”的探究任务后,教师提供给学生材料——橡皮泥并以“橡皮泥在水中下沉,你能想办法使它浮在水面上吗?”的形式去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沉浮的秘密的。

2.学生研讨问题的促进者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或简单的现象分析,提出关注的对象,设想研究的方法,述说自己的观点,是可贵的创造火花。教师不仅要关注与呵护,而且要千方百计创造条件去引燃学生的智慧火花,为之拾柴,使其熊熊燃烧。在学生研讨活动中,教师一方面要见机提出问题,挑起矛盾,促使不爱讲话的学生发表意见,爱讲话的学生长话短说,让学生间的思维激烈碰撞,以求共同发展。另一方面教师要帮助学生归纳、整理问题,把握研讨的方向,促进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探讨。教师在学生整个研讨活动中,只起穿针引线的促进作用,绝不包办代替。学生课外探究活动的促进者课内探究活动的结束并不意味学生探究活动的终结,相反教师应巧设悬念,激发学生主动扩大和延伸探究范围,把探究活动变成学生乐于从事的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进而拓展学生视野,锻炼学生自行获取知识的能力。“一石激起千层浪”正是课内探究活动的目的所在。勿庸置疑,教师应是学生课外探究活动的促进者、鼓动者。如在《动物与环境》一课的结束阶段,教师有意识地告诉学生:蚯蚓的再生能力很强,你想不想把它的身体分成两段或三段或四段试一试呢,以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蚯蚓再生能力的热情,其意义与作用远远超过了课堂教学的范畴。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探究活动时始终要给学生以层层推进,引人入胜之感和不断探索、追求真知之动力,使学生感到老师时刻与他们同在,但又不能完全依赖;教师应该以自己的神态、动作、语言去激起学生探究的热情,促进学生积极地探索,做一个优秀的“旁观者”。

四、科学民主的示范者

优良的学习环境既是学生自行探究知识活动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精神,提高科学素质的需要。在创新课堂教学中,优良的学习环境,一是指有一个宽松、和谐的人际环境;二是指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是这种学习环境的创设者和示范者。

1.教学民主的示范者自古以来,由于“师道尊严”的思想影响,教师与学生之间总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自然,师生的关系也就不会是宽松、和谐的。因此,教师必须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学生,教学民主,尊重学生,认真倾听学生的意见,尤其是不同的意见,使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老师既是良师、又是慈母、更是他们的益友,相互之间可以讨论,甚至无拘无束的争论,而没有距离感,畏惧感,那样,带给学生的将是心理上的安全感和师生之间水乳交融的一种幸福感。不言而喻,这将是促进学生自行探究获取知识的最理想的人际环境,这一环境的创设者是教师,而且主动权在教师手中。

2.研讨氛围的示范者作为教师首先应该知道,学生要自行探究,获取知识是需要时间的。教师要把课堂中大部分的时间留给学生,使学生能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活动,观察、试验、思考、分析、讨论,教师不要急躁,也不要催促甚至干预。应该知道,学生在自行探究的过程中,有成功,也有失败,有兴奋也有激动,各种情绪在课堂中有表露是很自然的事情。其次,教师要给学生比较自由的空间,不指责、不批评,给予理解,给以点拨和适当的引导。只有这样,学生的思维才会更加活跃,探索的热情才会更加高涨,也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3.科学品质的示范者实事求是是学生应具备的基本品质。无论将来学生是做科学家,还是为人处世,这都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可以容忍错误,但不能容忍半点虚假。教师应以自己的言行为学生树立求实求真的榜样。例如,在《毛细现象》一课的教学中,有一个学生由于观察的方法不对,认为大玻璃管中的水柱没有上升,当别的同学的汇报结果与他的观察不符时,他大胆提出不同意见,这时我并没有指责学生,而是走到学生座位上,带着他一道观察,直至学生仔细观察得出正确结果。教师不但不指责学生,而且对于学生大胆坚持己见,不轻易相信别人的求实精神给予肯定。这看是一个小节的处理,但它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也体现教师实事求是的精神。

第三篇: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定位教师角色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定位教师角色,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突出了“以人为本”?

有人说,教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个演员。那么作为“演员”就应该能够根据“剧本”的情节要求,能够扮演符合要求、观众喜欢的角色。

教育到底是为人服务还是为社会服务?

教育是最终目的还是为了人。尽管人们要认识世界,改造社会,但最终目的还是为了人,也就是说通过社会的发展为人服务。

我们做教师的不能仅仅按照自己的备课情况为学生提供教学服务,而是应该根据学生的要求和培养目标来确定要提供什么样的服务。

是教师适应学生还是学生适应教师?

新课程实施以来,要求教师在新理念下转变教育教学行为。可是,对一些教师来说,他们并没有真正地理解新课程,在旧的教育教学观念与行为还没有得到根本改观的同时,现在又陷入了新的误区。

新课程强调以能力为中心,倡导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如“做中学”。让学生亲身体验、感悟、改变“我讲你听”、“满堂灌”的教学,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增强学生的学习力,改善教与学的关系。如果我们的教师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该讲的知识内容没有讲了,该有的讲授环节给忽略掉了,该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强调不了,那么,学生在缺乏应有的基本能力的情况下,与其他同学、教师互动,提高分析问题,解决的问题的能力便是一句空话。

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转变需要在创新实践中去感悟。

学科教学应该根据需要突破本学科的限制。教师可以突破教材的限制,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把教材当成一个例子,但又不能喧宾夺主,不能偏离主题,所以选择的内容、难易程度要恰当,使教学放得开、收得拢;在学科教学中,教师既“求同”又“求异”,不能以“求同”的思维定势扼杀学生的鲜活、新颖的思想和个性表达,使得原本可以有更多遐想的空间变得狭小,学生的思考能受到打击。

教师能否把握其所教学科的核心,能否将所引用的其他学科的知识有效地应用到本学科教学之中,为本学科服务?

聪明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启发学生畅所欲言、个抒已见,使学生独立思考后个性思维得以充分展示,教师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教师的角色因其所承担的教育教学工作的不同而不同,但就其共性,教师的角色应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教师即研究者。应该由教书匠向反思型教师转变,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与者、实践者。

教师是引导者。教师要从根本上改善与其工作对象----学生的关系,实现教师是教学的主宰者到师生学习共同体关系的转变。

教师也是管理者。教师是构成学校的主要部分,也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要参与者,教师有对学生管理的职责,它渗透在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

教师还是学习者。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中构成学习的共同体,就像陶行知所说的那样,“先生创造学生。学生也创造先生,学生先生合作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的活人”教师相长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道路。当然,我们强调师生的平等地位,且在保持两者人格都得到尊重的前提下去履行自己的责任。教师不能因为“师生关系”平等忽略、放松对学生的教语指导、严格要求的责任;学生也不鞥要求“平等”,就不尊重教师以及教师付出的劳动。师生平等应该体现在人格平等上,都视对方为人,双方都应该得到充分的尊重。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而人的主体能动性是决定人的变化的内因。因此教育学原理中指出: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其身心发展的动力。

教学过程,准确地说,应该是促进“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变化过程。教学的对象是具有潜在智能,充满着情感和个性差异的人。教学目的只有通过学生本身的积极参与、内化、吸收才能实现。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

一、改变旧的习惯的教学模式,确立学生主体地位。

课堂教学中应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是多年来形成的共识。但教学的实际情况却并不乐观,教师“包办”,以“主导”作用代替“主体”地位的现象还相当程度地存在。因此,要在课堂教学中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必须改变多年来形成的习惯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在心中建立“学生主体观”,视学生为学习的主人,教师重在“导”,让学生自己探索,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形成一种“学生带着教材走向教师”的教学模式,这样才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其次,教师还要教育学生树立自我主体意识。长期满堂灌、填鸭式教学使学生形成一种习惯于被动接受,安于当听众的不良状况。要改变这一状况,就需要唤醒他们的自主意识,让他们懂得教师只是他们的导师,让他们从被动接受知识的阴影中走出来。

二、构建新的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主体情感

面向21世纪的学校教育要把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落实到实处,就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构建新的教学策略。1.营造教学氛围,使学生乐学

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彼此感染的过程。教师的情绪表现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学生的心理状态,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反之,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要受到压抑。加里宁说过:“再也没有任何人像孩子的眼睛能捕捉一切最细微的事物。”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增进师生的情感交流,加速激活认知过程。所以,教师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把不愉快的心情带进课堂。要尊重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要牢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要居高临下,盛气凌人,使学生望而生畏。课堂教学中应提倡:答错了的允许重答;没想好的充许再想;不清楚的允许发问;不同意见允许争论;教师错了允许批评。总之,教学中应努力营造最佳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最佳的精神状态,从而使学生能以最佳的主体精神参与学习活动,真正做到“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 2.灵活运用方法,激发学生想学

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想方设法,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以教材为载体,以灵活运用方法手段,以教更好地为学服务为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可运用综合的方法,在一课中变换教学方法,也可以因文制宜、因人制宜、因需制宜,灵活运用方法使学生常有新鲜之感。3.注重学法传授,让学生会学

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获得结论,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在获得结论的同时,情操得到陶冶,智力得到开发,潜能得到挖掘,能力得到培养,素质得到提高,而学生的这一认识过程教师是无法代劳的。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授人以渔,可享一生。”为此,教师只有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并能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方法进行有效的学习,才能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恰当地发挥“主导”的作用,努力提高“导”的艺术,从而在教学中恰到好处地去启发、点拨、设疑、解惑。少一些讲解、分析、提问,多一些引导、点拨、激励,改变那种牵着学生走的状况,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从而达到教师从“教”到“教会”到“不教”,学生从“学”到“学会”到“会学”的效果。三.加强个体活动,促进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训练的主人,其认知的过程、情感的长华、思维的发展、学法的领悟都不能越俎代疱,只有通过学生个体积极主动的求知、充分的实践活动才能落实。因此要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其主体作用,必须加强学生的个体活动。首先,要根据教材的不同,设计个体活动,如带问题的阅读活动;走出教室的观察活动;强化实践的动手活动;气氛活跃的讨论活动;灵活多样的练习活动„„其次,在教学中个体活动时间要到位,一般说,一堂课学生个体活动时间不少于20分钟。再次,个体活动的目标和过程要到位。这样才能真正收到促进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的效果。

世纪之交,中小学教育的转轨为我们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施展才华的机遇和舞台。只要我们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紧紧抓住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努力创造一种适合儿童的教育,就一定能在教学中真正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出跨世纪的一代新人。

如何在教育中突出以人为本呢?我认为新课改、新教材、新理念、新起点,对于一线的教师来说一切都是新的,有很多新的东西要学,有很多旧的东西要改。1.更新教学理念

新课改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发展,课堂教学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因此教师要改变陈旧的观念,重构一种崭新的课堂教学理念:教师的角色由权威转变为伙伴,课堂教学由教师表演的舞台转变为师生平等互动的舞台;课堂由个体孤立接受性学习转变为合作学习,重视探究知识的过程;课堂教学由忽视学生生命个体转变为关注凸显学生主体,关注学生生活世界,沟通书本知识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课堂教学时空构成由师生单一互动转变为师生、生生的多维互动。教师不能再像以前那样“满堂灌”、“一言堂”,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而应该把他们视为需要点燃的火把,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生命的主体在课堂中灵动起来。

2.改进教学实践

教师应有意识地在平时的各个教学环节中贯彻新课改“以生为本”的理念,使自己的教学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体现新课改的精神;同时重新思考定位自身的角色,及时调整转变教学策略并指导学生相应地改变其学习方式,以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学习的主人;此外,教师还要改进工作方式,善于合作、勇于探究,让课改成为自身专业成长的“加速器”。l 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首先要 “心中有学生”,以学生为本,处处体现以学生为立足点和出发点、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人文主义教育观。在备课中既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不要“只见书本不见人”,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教学现状出发制定教学目标和要求,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征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和组织形式,注重教学的趣味性和生活化,贴近该年龄段学生的生活实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要充分关注学生这个主体,根据学生的情绪、状态等实际情况组织开展教学,乃至因地制宜,临时改变教学内容、重新调整教学计划,改变自身的教以适应学生的学。课后教师还要及时总结,特别当教学效果与预期目标相悖时,更要好好分析原因,多从自身的“教”上找问题,调整、改进教学,不要一味责怪学生。l 注重因材施教

教师不仅要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还要关注同一群体内部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因材施教、开展分层教学,把学生按实际水平并兼顾自愿的原则分层或分组,在目标要求、课堂提问、教学活动、作业布置和评估检测等方面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实施有梯度的教学方案,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从而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l 重新定位角色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不断反思教学,重新定位自身的角色,应由以前的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中的首席”。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独霸的舞台,而是师生、生生多维互动的场所,充满了民主平等的气氛、洋溢着合作探究的精神。教师要“蹲下来”,融入到学生中间,参与指导学生的活动,成为他们的一份子;教师要“退回去”,把课堂这个舞台让给学生,引而不发,让学生尽情、尽兴地释放个性、施展才能、放飞理想,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l 转变教学策略

教师的教学策略也要相应变化,由注重知识的传授向重学生的发展转变、由注重自身的“教”向重学生的“学”转变、由注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注重统一规格教育向重差异性教育转变。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时代性和生活化以及教学形式的趣味性、活动性和多样化,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思维、开发心智,拓展视野;改变单纯讲授式的教学方式,倡导学生体验探究,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使用形成性评价,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真正体现以生为本的人文主义教育观。l 改变学习方式

此外,教师还要指导学生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开展研究性和探究性学习,发展学生勇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能力,提高科学素养,培养创新精神;注重学生的体验和感悟,帮助他们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提高人文素养,发展健康和谐的人格;提倡合作学习,锻炼学生与人交流、分享和合作的能力,培养合作精神和乐于助人的品质;引导学生善于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动手实践的能力和灵活应变的能力。只有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地转变,才能逐步摆脱对教师的依赖,发挥自身的主体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真正学会学习。

l 改进工作方式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的工作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合作、探究成为新的特点和亮点。教师间的合作、分享、探讨和交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密切、频繁,以各学科备课组为基础的合作工作组逐渐替代了以往的 “孤军奋战”。同时,教师的工作也越来越强调探究性和研究性,探究是没有止境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探究也是开放的,条条道路通罗马,教师必须不断地探索、思考、总结、改进才能日趋完善,逐步实现从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反思型教师的转变。总之,教师要学习掌握新课改的教育理念,在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贯彻新课程的精神,勤于实践、精于合作、勇于探究、善于改进,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和水平,在新课改中迅速地成长起来。

第四篇: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王丽

一、评价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要体现三维性,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技能,虽然作为一个最重要教学目标,但后两个目标则充分体现了新课程以学生为本的特征。因此在教师拟定教学目标时同等重要。教学目标是教师对教学结果的一种预设,它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只有结合教材,学生的特点恰当、完整的制定了教学目标,教学质量才会有保障。

二、评价教学内容。教学能容是进行教学活动、实现教学目的的中介。教学内容与学生学习的相互联系是“决定性的”。合理的教学内容会促进学生的课堂学习,而学生的特点又决定了教学内容的合理确定。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学习动机的关系,教学内容的难度与学生的焦虑的关系和教学内容呈现的信息与学生“意义建构”的关系。

三、评价教学方法。现代课堂教学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全面发张,承认个体差异;着眼于学生成长。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认定教师是知识的已知者,学生是知识的未知者。随着当代课堂教学的多元化,当前教学方法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是努力学习构建多样化、最优化的体系,因此设计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桥梁,是课堂多元化的评价的重要方面。

四、评价教学效果。教师教学效果评价是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应用的最普遍的一种评价方式。传统的教学效果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现代教师教学效果评价是拥有一个广阔的领域,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认为,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构建的多元价值判断过程。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确定“以学生的学习评价课堂教学”,强调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呈现的状况为参照来评价课堂教学的质量,从课堂上学生认知、能力、情感等方面的发展程度来评价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具体表现为学生在课堂上呈现出来的三种状况,即学生的参与交往状态、思维状态和学习达成状态。教学效果是课堂教学评价的决定因素。

五、评价学生课堂表现行为。学生的行为,他们的学习态度、个性中的优良品质数量参与学习活动中所表现的教养水平等可是我们对教育效果做出结论。在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状态、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表现,都体现了学习主体地位,发挥了主题作用,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课堂上学生的表现应该是课堂教学评价中的重要环节。新课程标准指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课堂表现,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因为学生的行为,他们的学习态度、个性中的优良品质数量和参与学习活动中所表现的教养水平等可是我们对教育效果做出结论。教师的创造性劳动就能获得准确的评价。

第五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困惑与对策

课堂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最基本形式。只有搞好课堂教学,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也才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发展学生能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启动之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呈现出了崭新的面貌。课堂上打破了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教师正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探索知识的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学内容的选取更加密切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学生的学习普遍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师生之间关系和谐、民主、平等。然而在这教育改革的明媚春光下,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有的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产生了一些困惑,导致了行为上的偏差,这不利于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

困惑一:观念陈旧,方式封闭

对策:发散思维,实行开放式教学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有的教师的教学方式名义上是开放式的,教师主动让学生回答问题、动手操作等,学生与教师的合作使教师很满意。如一些教师在教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数学第一册第“#页“$以内的加法”时,先让学生看图片回答:%&'左边的小朋友手里拿着几个纸鹤!%”'右边的小朋友手里拿着几个纸鹤!%#'一共有几个纸鹤!接着教师在黑板上写出算式后,再用同样方法教学#(&)$。最后教师指挥学生完成书上的做一做,教师说一学生动手做一,教师说二学生动手做二„„这些老师的教法看上去是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其实学生还是在老师的框子内转动,这种过于统一、注重封闭的教学都是不利于他们的发展的,不但桎梏了学生思维的发散,而且在心理上依赖或习惯于跟着老师走。

小学生发散思维活动的展开,其重要的一点是要能改变已形成的思维定势。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小学生在进行抽象的思维活动过程中,由于身心的特征等原因,往往难以摆脱已有的思维方向,也就是说学生个体乃至于群体)的思维定势往往影响了对新问题的解决,从而产生错觉。所以要培养与发展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必须十分注意培养他们思维的发散性。如,进行语言叙述的变式训练,即让学生依据一句话改变叙述形式为几句话。这将有利于学生不囿于已有的思维定势,使学生在训练中逐渐形成具有多角度、多方位的思维方法与能力。

新课程教学体现的是开放的文化,只有开放才有空间,才有选择,才有合作。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转变教学观念,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求知,学生能想的让他们想,能说的让他们说,能做的让他们做,真正实行开放式教学,以充分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最大限度地促进他们的发展。

困惑二:定理背诵,缺乏理解

对策:自主构建,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小学生的思维处于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一些教师为了让孩子们更快地掌握知识,就要求他们背公式、背定理,这一拔苗助长的做法不但不能帮助孩子们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而且使他们对数学产生了恐惧甚至是厌恶。建构主义理论认为:不同的人对同一客观对象的理解各不相同。正如奥苏伯尔所说:“任何有意义的学习都是旧知识对新知识的同化和顺应。”不同的认知结构导致新知识的固着点、同化和顺应的途径、方式、方法、习惯自然各不相同。因此,课程标准多次指出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这一思想。只有这样获得的数学才是学生自己的数学,活的知识,有用的知识。

在实践中我们看到,有的学生擅长于用形象思维立体地理解数学;有的学生更趋向于用逻辑思维抽象地理解数学。因此,我们的教学就是要在适应学生思维特点的基础上,理解数学并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如《时间》一课中,有学生对1时——1时半这一过程是这样理解地:长长瘦瘦的是分针是叔叔,他跑步跑得快;而那个矮矮胖胖的时针是老公公,他跑得慢。叔叔已经跑半圈了,老公公还只有跑了一小格里的一半。显然,孩子是用自己的方式来理解数学的,所以很容易掌握。

因此,只有自主建构过的才是学生自己的,教师教给学生的东西对学生来说存在着距离感,不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得有多深刻和透彻。对于学生来讲,他们需要的是经过重组后在头脑中留下的真正属于自己的那些东西。由此可见,学生需要的是用自己的方式理解数学,而不是单纯地死记硬背。

困惑三:方法单一,效率低下 对策:贴近生活,增强实用性

为什么学生越学越没有了灵气和活力?为什么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不能体验到快乐?我们发现有的教师不善于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往往习惯于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方法,认为只要学生在做题时都能做对,那就是好的教学。把本应活泼的课堂变成了传授知识、灌输知识的课堂。

据香港的一项针对当地学生的调查表明,学生以数字、符号、公式等来形容数学,将数学简化成运算. 亦有一些响应带有“课堂数学”的强烈影子,例如认为数学是“用公式计算”和“背方法”的学科,以及“很多计算方法都能得到相同答案”和“答案准确”等,这大概是由于他们的数学观多来自于课堂教学,而“课堂数学”大多是教导学生如何去运用定理和公式,题目答案唯一。而谈到数学具有实用性的功能只有30%的学生。

因此,我们在选择教学材料时应尽量从学生实际生活中直接去提炼数学问题,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数学问题生活化!如在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我联系品德与生活课中的超市购物这一情境,规定每个小朋友只能带20元,又罗列了一些孩子们喜欢的商品,然后要求他们去购买。孩子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购买方案。紧接着又问,如果只能买三样东西,并且不能超过15元,你会选择哪三样?最后再问,如果要用最少的钱买数量最多的东西又该怎么买?这一系列问题的设计,激起了孩子们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必备的、常见问题的兴趣。正如古罗马教育家鲁塔克指出:儿童的心灵“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这就是说,只有点燃学生心灵的火种,才能感动学生学习科学;在数学课程中只有超越“科学世界”,关注生活世界,才能感动学生学习数学。

困惑四:处理教材,舍本逐末 对策:根据实际,恰当处理

传统教学强调“教师应当紧扣教材”,而新课标强调必要时适当地突破教材。后者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结合学生实际和当地环境,小则更换一些简便易行的题目,大则适当地改变教科书中某些课时的编排次序等,这确实能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发展。然而,有的教师认为新课程标准提倡创造性处理教材,不但把教科书上的教学内容搞得支离破碎、无重点,并且将教科书上很好的内容也处理掉了。

如有位老师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不利用课本上的题目,不按照教材编排意图,而是先出示一个长方体实物,让学生观察并掌握特征,然后出示一个正方体实物用同样的方法教给学生。最后教师问学生:“正方体是一种怎样的长方体!”学生都答不上来,教师只能自己说出“特殊的”三个字。这样的教学表面上看起来是教师把教材处理后进行教学,是新观念下的教学行为,但实际上是把长方体和正方体对立起来让学生学,把课本上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密切联系的“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叫做正方体”等重要句子都给“处理”掉了,造成了不良后果。因此,笔者认为,教学中教师不能盲目追求处理教材“热”,以致舍本逐末,而要根据实际的需要恰当地处理教材,以求高效率。

实施新课程过程中,需要教师按新的理念和新的要求设计教学方法。教师首先应当反思一下,以往我是怎样教学的,通常的教学方法是怎样的?这样的教学方法的特征是什么?是否有助于学生发展,是否符合新课程的理念。再看一些教学改革的案例,就会发现,原来教学还可以这样组织,学生还可以这样学习。思考一下,以往教学中学生是什么角色,教师是什么角色,是不是可以尝试改变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并想一想,如果教师和学生的角色转变之后会发生什么。把思考付诸于行动之后,迎刃而解地不单单只是困惑„„

困惑一:课堂上一定要让学生畅所欲言吗?

《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此我在教学时,总是试图使每一个人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每当提出一个问题,我会尽量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见解。学生们参与的积极性很高,都想把自己的想法介绍给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有的即使别人已经说过了,自己也要说,课堂上虽然很热闹,好像人人参与,但实际能提炼出来的内容并不多,层次也不深。为了尊重学生、维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我又不能中途截断,造成了课堂时间的浪费,有时也不能按计划完成预定教学内容。

困惑

二、课堂上应怎样设置小组合作学习?

《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很多公开课中也充分体现出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但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间应形成的那种良好的互助、互动的关系,可是小组活动中却经常会出现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不听取他人见解,固执己见的现象。还有一些性格内向的,成绩不太好的学生,只作为一个旁观者,而不是参与者。在小组汇报中好学生发言的机会多,能得到更多的锻炼。困难的学生基本没有发言的时间,而且他也不想发言。久而久之,困难的学生学习越来越困难,优秀生越来越好。两级差距越来越大。另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看似简单易学,但稍有不慎就会使课堂气氛得不到较好的调控,达不到预期的目的,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自我管理能力差,还没有形成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如果教师不及时提醒和指导,他们不知道该怎样相互讨论和交流,每个人都争先发言,表面上看起来很热闹,但没有学会真正倾听、理解并吸收他人意见,缺乏实质性的合作。同时,小组活动中还出现一些放任自流的现象,教师不易发现学生开小差。最后,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不好把握。由于年龄特点,知识水平,合作学习能力不同,在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时,有的小组很快完成任务,有的小组还在激烈交流,各抒己见,完成的组开始说一些与课堂无关的话,甚至出现打闹现象。课堂纪律非常松散。怎样解决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的这些问题问题呢

下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角色的多元化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角色的多元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

    小课题阶段性总结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解决”初探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解决”初探 内容提要: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围绕“数学问题”这一主题,寻求切实可行的解题策......

    浅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合集五篇)

    浅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 【摘要】目前,我国正处在新的教育改革中,从根本意义上说,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的改革,课程的关键在于教师。在此,提出了课程改革教师角色转变的研究,......

    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角色认知

    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角色认知 小学英语教学是启蒙、入学阶段的教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小学英语要达到:“语言教学目的,思想感情教学目的,智力发展目的,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良......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愉快教育” 单县张集镇三关小学 王培源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很早就阐明了“愉快教育”的优越性。“教......

    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多元化(优秀范文5篇)

    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决坝小学熊绍奎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随着新课程改革实验在全国范围内的大面积铺开,传统教学评价中的弊端也越来越明显地在改......

    谈小学数学学科课堂教学评价的多元化论文

    学校简介:淳化县方里镇夕阳学区位于淳化县方里镇,是公办小学。服务范围为辖区内22个自然村。现有学生192人,专任教师29名, 2012年8月改建原宿舍楼为夕阳中心小学附设幼儿园,在园......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艺术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艺术 2013-7-6 17:33| 发布人: ruyangyxwzc| 阅读: 155 |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

    浅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阅读

    浅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阅读 【摘要】现在数学已成了所有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管理科学等的工具和语言”。不过,这种语言与日常语言不同,“日常语言是习俗的产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