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机制、搭平台、重服务,推动基层团委工作全面提升

时间:2019-05-14 03:19: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建机制、搭平台、重服务,推动基层团委工作全面提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建机制、搭平台、重服务,推动基层团委工作全面提升》。

第一篇:建机制、搭平台、重服务,推动基层团委工作全面提升

共青团炎陵县十都镇委员会申报2010年度“湖南省五四红旗团委”材料

建机制、搭平台、重服务,推动基层团委工作全面提升

十都镇总人口约1.3万人、14-35周岁青年人数3700人左右,青年外出务工情况突出,除在校学生以外常住本镇青年人数只有1000人左右,28周岁以下青年不到500人,共有团支部26个,其中非公团建新型组织4个,团员688人。近年来,在镇党委的领导支持和团县委的指导带领下,十都镇的共青团工作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党建带团建的机制不断完善,团的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巩固,团员青年的成长环境不断优化,绝大部分青年团员呈现出努力干事业、积极求发展的蓬勃激情,为十都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以“带”、“建”为动力,不断巩固党建带团建的机制 十都镇党委十分重视共青团工作,把党建带团建做为镇党委的重要工作内容纳入议事日程。制订了《十都镇党建带团建的工作意见》,明确了镇党委和各党支部党建带团建的职责和计划并纳入年终党建工作考核。明确每年听取研究共青团工作不少于2次,镇团委书记列席镇党委会议;每年拨给共青团工作经费不少于10000元,28岁以下青年入党须经团组织推荐等实实在在的措施,帮助镇团委树威信,增强其凝聚力。在团委班子构成上镇党委始终遵循着“不拘一格择人才”的创新工作理念,把选调生、大学生村官、西部志愿者及各行各业优秀青年吸收到团的岗位上来,同时注意吸纳对团的工作有积极性的青年创业带头人、青年文艺骨干、青年技术骨干等各类青年能人。为我镇各类青年人才代表提供了一个组织平台,并通过这个平台联系到更多更广的青年人才为建设和谐十都贡献力量。特别是针对青年团员流动性大的特点,从去年至今,镇团委指

导4家镇企业建立了团支部,在网上建立了QQ群以联系外出务工青年,这些机制为全面地联系青年、联系群众,建立了便捷的桥梁。

二、以活动为载体,构建共青团工作平台

镇团委立足本镇,以切实服务于青年成长成才为目标,以活动为载体,动员和带领广大青少年积极开展共青团活动。2010年,镇团委组织了基层团干培训活动,增强了团支部书记组织和开展工作的能力,加强了之间的沟通和了解,开阔了眼界,增进了彼此之间的友谊。在学雷锋系列活动中,开展了走访社区孤寡老人,帮助老人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营造“真心关爱,共建和谐”的良好氛围。“五四”青年节,镇团委组织开展了“唱响五四”的主题文艺晚会,并协助党委开展了以“温馨七一〃乐在十都”、“品民间美食、唱和谐十都”、“舞动十都”等创先争优系列主题活动,创建了乡镇首个广场舞活动中心、吸引了大批青年朋友前来锻炼、交流、活动,组织了青年团员志愿者当义务导游服务“红色七月、走进炎陵”活动。

今年初,由镇“80”后团队精心准备的元旦游戏吸引了全体干部职工的热情参与,丰富了干部职工的业余生活,倡导了文明新风,展现了十都镇青年人才团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营造了浓厚的机关文化氛围。3月学雷锋志愿服务月,学校团支部组织学生参与学唱雷锋歌曲,宣讲雷锋故事,通过广播、黑板报、主题班会、多媒体等形式的活动,使学生对雷锋这一时代楷模有个全面深刻的印象,还组织初二团员前往十都镇养老院看望老人,为老人们带去了小礼品,用行动来传承雷锋精神。特别是植树节时,十都镇团委号召了广大人民群众和青年志愿者广泛参与到爱我家园的护绿行动上来。在我镇荒山上进行“多一片绿叶,多一份温馨”为主题的植树造林

活动,共栽种树苗2000多棵,100余亩。通过活动,增强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为我县“五创”工作添砖加瓦。

三、以服务为宗旨,分类引导团员青年发展方向

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现在大部分青年人才在创业就业上有需求。为此,镇团委积极与劳动就业部门和各类企业联系,了解各企业的用工需求,了解劳动就业等部门的就业信息,为待业青年与企业之间牵线搭桥。同时积极整合资源为青年开展技能培训,帮助青年掌握就业技能,推荐优秀返乡青年参加创业培训,引导青年转变就业、创业观念。通过努力,我镇的刘石牛、陈树俞、欧阳聪等创业青年代表作为典型被挖掘推荐出来,他们的事迹被株洲日报、长沙晚报刊出后,起到了很好的带动作用。现在很多青年经常到镇团委来咨询有关就业创业的信息等,增强了镇团委的凝聚力。

在政治上要求进步的青年,我镇积极落实推优荐才及给予适当经济补助制度。各党支部在发展青年党员时,重点在共青团员中选择,并经团支部推荐,使“推优”成为发展青年党员的主渠道,将团支部书记及优秀青年作为村支两委后备干部重点培养。2010年,我镇发展预备党员17名,其中经团委推优发展的预备党员为9名,占53%,经团委推荐进入村支两委后备干部重点培养的对象有22名,占村支两委后备干部的70%以上。

共青团炎陵县十都镇委员会

2010年4月2日

第二篇:建机制 搭平台推动科普工作再上新台阶

建机制 搭平台 推动科普工作再上新台阶

(余庆县科学技术协会)

2011年以来,余庆县科协围绕公民科学素质建设这个中心,服务“工业强县”战略大局,组织全县科技人员,结合实际,大力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积极推广现代科学知识,开展丰富多彩、多种形式的科技咨询和科普培训教育活动,把推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作为基本任务,把提高全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助推余庆经济发展作为工作的重要职责,在实践中摸索出建立八项机制、搭建八个平台的“8+8”工作模式,推动科普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是建立科普工作领导机制,搭建科协组织建设平台。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建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和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工作领导小组,大力推进基层科协组织建设。加强了乡(镇)科协的组织建设,使全县科协组织遍布各乡镇以及科技工作者聚集区。截至目前,全县10个乡(镇)都建立了科协组织,均由副书记任科协主席,分管副乡(镇)长任秘书长,69个村(居、社区)建立了科普工作领导小组,配齐了科普宣传员,构皮滩电站也成立了企业科协。形成了纵横交织、遍布城乡的基层科普网络。

二是建立科普考核奖励机制,搭建科普工作保障平台。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科普工作被纳入到乡(镇)年终千分制考核工作的重要内容中去。每年底,由县科协组成乡镇科普工作目标考核小组,对各乡(镇)全年科普工作目标执行情况进行综合考核,根据考核情况按等次进行评分。确保了每年科普工作领导到位、安排到位、落实到位。

三是建立科普惠民机制,搭建科普服务平台。余庆县是山区农业县,为解决农民群众科普知识普及难的问题,县科协建立了农村科技培训讲师团,组建了县、(乡)镇、村三级科普志愿者队伍3500余人,成立了农村科普工作队,以开展科普“十进农家”活动为平台,积极向全县农村群众宣传科普知识,建立科普知识普及档案,使老百姓不花钱得到了实惠,深受老百姓的欢迎。在自身开展活动、服务发展的同时,积极为县委、县政府的各项重大工作建言献策。

四是建立科普联动机制,搭建科普宣传平台。一年来,县科协坚持服务大局,树立有“为”更有“位”的思想,积极发挥全县各单位各部门的优势,充分调动各单位各部门参与宣传活动的积极性,整合各单位各部门资源,将科普工作纳入到各单位各部门的自身工作内容中去。明确规定各单位各部门应承担起相应的科普宣传教育任务,科协组织的“全国科普日”、“科普宣传月”等科普宣传活动,由所涉及的单位、部门提供相应资料和技术力量;县科协与县电视台签订了科普大蓬车展播协议,县电视台每周星期二和星期六定为科普大蓬车展播时间,并利用广播和音像演示设备在全县开辟科普大蓬车巡展。基本形成了“部门协作、全民参与”的“大协作、大联合”生动局面。2011年11月,在县委组织部及县直属机关工委的大力支持下,余庆县参加贵州省“百万公众网络学习工程”在线答题人数比例名列全省前茅。

五是建立科普投入机制,搭建科普活动平台。2011年,县政府投入到全县人均科普经费达0.8元,各乡(镇)、各部门也设有科普专项经费,另外,县科协还积极积极争取社会各界捐助科普事业,初步形成“政府投入、部门支持、社会赞助”的经费保障机制。每年都保障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十一月“科普宣传月”、“科普之冬”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正常开展。2011年初,县科协在创建经费中拿出了2万元,用于补助10个乡镇改建维护科普宣传栏;5月,耗资近3万元在湄黄公路余庆段修建了一块边沿3米、高8米、长12米的大型科普广告牌。县科协还在群众集中的县城三角花园、河滨公园设置了高规格的科普画廊,每年投资0.5万元在信息中心开辟了《科普教育》专题节目;同时,由乡镇提供场地及人员,县科协资助电脑及负责培训,在十个乡镇逐步建立起“百万公众网络学习工程”免费阅读点,介绍科普知识,引导群众健康、理性上网,深受群众欢迎。

六是建立科普培训机制,搭建科普学习的平台。由县委组织部牵头制订了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培训规划,计划,80%以上的农村干部和农民党员受到培训,并由县委牵头,组织了1次大型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心理健康科普讲座;召开专题会议,动员全县干部群众用“贵州数字图书馆”平台开展网络学习;在组建农村专业科技协会和培养专业户的基础上,2011县科协与县农牧局在新农村示范点和10个乡(镇)确定了30个优秀农村科普带头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牵头制订了实施城镇劳动人口科学素质行动规划,去年共培训7000多人,帮助6000多人就业和再就业;县科协同县教育和科技局联合开展的青少年科技辅导教师培训,培训并聘用了科技辅导教师100余名。

七是建立青少年科普教育机制,搭建青少年科技创新平台。为推动余庆县青少年科技活动的蓬勃开展,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质和科学精神,激励青少年优秀人才的涌现,制定了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规划。在全县青少年中营造浓厚的 “学科学、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氛围,打造科技创新平台,展示、交流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和经验。目前,县科协已成功举办了四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及三届青少年科学体验活动。去年,余庆中学还获得了“青少年科技示范特色学校”称号。八是建立为科技工作者服务机制,搭建人才成长平台。县科协加强密切联系科技工作者意识,先后出台并下发了《关于聘任科技铺导员工作的通知》、《关于切实做好我县农村科普示范培育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为全县科技工作者、农村实用人才和青少年搭建了活动服务和学术交流的平台,为科技工作者竭诚服务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同时,为大力宣传在创新科学技术和普及科学技术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个人者和集体,塑造科技工作者和科协组织良好社会形象,县科协组织人员,对全县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村科普示范基地、科普带头人进行了摸底、统计,并向上推荐了优秀农村专业技术协会2个、农村科普示范基地3个、科普带头人9个,充分彰显了科协作为“科技工作者之家”的魅力。

2011年2月8日

第三篇:重引导强服务 建网络搭平台

重引导强服务 建网络搭平台 全力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

石嘴山市惠农区劳动就业服务局

石嘴山市惠农区,地处宁夏回族自治区最北端,区域面积1254平方公里,辖3乡3镇6个街道办事处。人口21万,其中,农业人口5万人,农村劳动力2.9万人。现有耕地面积26万亩,已有 万亩流转到中粮集团,剩余耕地 万亩,人均可耕作土地面积 亩。农村富余劳动力 人。随着土地流转的逐步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呈逐年上升趋势。

近年来,惠农区政府把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作为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坚持异地输出、就地转移、自主创业三策并举,着力完善组织领导、宣传引导、培训提升、保障服务四位一体工作机制,不断扩大转移规模,提高转移质量,打造劳务品牌,举全区之力推进农村劳动力的平等就业、素质就业和稳定就业,做大做强劳务经济,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09年,共实现劳动力转移就业 人,有组织转移就业 人。其中,异地输出 人、就地转移 人,自主创业 人。实现劳务总收入达 万元,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5564元,其中,工资性收入达1843元,占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3.1%。

一、强化管理,落实责任,着力完善组织领导机制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区委区政府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作为增加全区经济总量的基础产业来抓,列入政府“一把手”工

程,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成立了区、乡、村三级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党政主要领导为领导小组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由就业部门牵头,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协调机制。实行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干部联系点制度,区就业局领导干部包抓乡镇,乡镇干部包抓村队,形成了区、乡、村三级劳动力转移就业管理网络。

二是强化目标责任。每年初区政府与各乡镇签订劳务转移目标责任书,将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人,并按考核结果兑现奖惩。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还作为重点工作纳入乡镇目标考核体系,分值占整个考核体系的 %,在 项重点工作中占比最大。

三是完善工作机构。在6个乡镇分别成立劳动保障事务所,每个劳动保障事务所配备1名专职人员,在行政村成立了劳动就业服务站,实现了劳动保障社区平台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制度、工作的“六落实”,基本形成了区、乡(镇、街道)、村(居委会)三级就业服务体系。

四是夯实工作基础。在全区开展了农村劳动力状况调查,分别深入全区十个乡镇的部分农村,详细了解了农民兄弟的想法、顾虑,找准了全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工作方案》、《办法》等工作措施。同时加强农村劳动力资源信息统计工作,建立了劳务工作台帐。指导乡镇建立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员档案卡》,对转移就业人员基本情况、培训情况、家庭情况以及转移就业情况进行登记,建立了《务工人员花名册》、《求职登记册》、《有组织劳务输出花名册》、《稳定在六个月以上人员花名册》等表册,对农村劳动力

实行动态管理,并及时上报转移就业报表,能够在第一时间掌握转移就业动向,为科学决策,正确引导外出务工人员有序流动提供了科学依据。

二、媒体造势,典型引路,着力完善宣传引导机制 一是借助媒体营造氛围。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石嘴山市劳动就业报》、农村电教设施等资源,开设了《就业一线牵》、《情系再就业》专栏,我们还结合区情实际编印了《创业在惠农》杂志,通过乡镇、村就业服务站所及各类技能培训班向农民群众免费发放。通过各种媒体广泛宣传就业再就业政策,劳务输出政策以及自主创业先进典型,使创业就业观念深入人心。

二是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通过录制电视专题片、组织“打工能人”现身说法以及召开劳务输出动员会、表彰会等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劳动力转移典型事迹,让返家探亲的外出务工人员现身说法,给城乡失业人员算劳务经济账,以身边的人身边的事进行激励引导,激发群众的致富创业热情。

三是打造载体造势促动。通过“六进农家三下乡”、“就业巡回服务队”、“春风行动”、“再就业援助月”等形式,采取印发资料、张贴招工广告、上门通知、现场答疑等方式,深入农村面对面地为农户讲解国家有关农业、农村工作的政策,为农民算劳务增收帐,介绍外出就业信息,送岗位进村队,把就业信息发布的阵地延伸到村组农户,不仅形成了就业致富的强大宣传攻势,也大大减少了个体转移和输出的盲目性。我们还坚持两年举办一届惠农区职业技能大赛暨创业成果展示会,以技能比赛,现场招聘、成果展示等形式,形成了浓厚的社会氛围。

三、提高素质,注重实效,着力完善培训指导机制 一是落实优惠政策。根据自治区、市有关政策,对农村劳动力实行减免费培训,小额担保贷款及税费减免,提高农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二是整合培训资源。依托区就业培训中心,整合全区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培训资源,不断加大监管力度,加强检查考核,建立指标体系,引导培训机构做到规模与质量并举,培训现就业并重,形成了政府推动,企业主导、行业配合、学校参与、社会支持、个人努力的技能培训工作新格局。

三是明确培训重点。以市场为导向,结合辖区工业企业用工特点和人力资源市场的需求,推行订单式培训,重点开办了电工、电焊工、园林绿化、家政、餐厅及宾馆服务等就业前景好的技能培训班,实现由低层次的体力型、数量型向高层次的技术型、质量型转变。

四是创新培训模式。采取白班与夜班、早晨连中午班、长班与短班相结合的灵活时间安排和培训下乡、进社区等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大大满足了广大失业人员和农村劳动力的需求,也降低了培训成本。

五是实行分类指导,提高培训实效。对农村富余劳动力实行动态报告制度,根据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年龄、就业意向和培训意向等,合理设置专业课程,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实用技术培训和创业培训,不断提高劳动力转移就业竞争力。对18-45岁的农村劳动力重点开展电工、电焊工、园林绿化、家政、餐厅、宾馆服务等专业培训;对45岁以上土地流转农民重点开展农村

实用技术培训,引导农民向中粮集团、奶牛养殖园区、脱水菜企业等转移就业;

六是强化管理,确保培训质量。严格筛选培训学校,对师资力量不强和无责任心的教师,坚决不用;同时严格学员管理,实行跟班制,对违反纪律,达不到规定学时的学员不予发证,有效制止一些混证书、凑任务等现象的发生。同时强化后续服务,提高培训后就业率。为了使培训后学员能及时上岗,我们将培训与就业实行有机对接,每期培训班结束后,将不能及时就业的参训人员,交由人力资源市场免费推荐就业,并实行定期抽访制度,极大地提高了培训后就业率。

四、构筑网络,搭建平台,着力完善服务保障机制 一是强化就业指导。设立了就业咨询中心,根据就业者实际情况,鼓励年轻的富余劳动力在餐饮、运输、商贸流通等服务型企业就业。对于年龄在46-59岁的有就业愿望的劳动力,鼓励从事种养殖业,到企业或社区从事保安、绿化、保洁、物业管理等,鼓励兴办家政服务、病人看护、钟点工、小商品零售、月嫂、小饭桌等。

二是构筑信息网络。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市场的作用,强化职业介绍,开发就业岗位。加大与区内、外省的联系,掌握劳务输入各类用工需求情况,主动出击,广泛联系,大力开发就业岗位。

三是完善政策配套,创造良好的劳动力转移就业环境。加强与中粮集团、脱水菜龙头企业等的联系对接,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步伐,使更多的农村劳动力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向产业工人转移。扎实推进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切实解决好农村居

民养老保障问题。同时抢抓经济转型和统筹城乡发展的政策机遇,建立了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缩小农村劳动力进城后在户籍管理、子女就学、社会保险、社区服务、住房保障等方面的差距,不断改善农村劳动力进城就业环境。

四是依法维权,真心关爱,解决外出务工人员后顾之忧。深入贯彻实施《劳动合同法》,认真组织开展了“百家劳动合同制度实施示范企业”创建活动,规范劳动用工行为。加大劳动监察力度,组织开展了农民工工资支付、人力资源市场清理整顿、劳动合同贯彻执行等联合执法检查活动,严厉打击非法用工行为,维护劳动力合法权益。完善劳动争议调处机制,依法处理各类劳动争议案件,妥善解决劳资矛盾纠纷,农民工工资清欠率达到98%以上。同时在各乡镇开展真心关爱活动,定期走访外出务工人员及其家属,与用工单位联系沟通,及时了解外出务工人员思想状况、留守家属生产生活情况,帮助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根据各家不同情况将留守家庭编成互助组,动员引导外出务工人员家属互相帮助、共渡难关,受到外出务工人员及其家属的好评。

五、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不断开拓劳动力转移就业渠道 一是大力发展劳动力中介机构。加大劳务中介组织和劳务经纪人的培育发展力度,通过对劳务人员创业典型和劳务经纪人成功经验的宣传,引导务工能人投身经纪人行列;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对在劳务经济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中介组织给予表彰奖励;通过中介组织和劳务经纪人的引领带动,提高了劳动力转移的市场化运作水平,拓宽了劳动力转移渠道,推进了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化、规模化。

二是依托项目,推动转移。依托脱水蔬菜、枸杞、奶牛三大主导产业,发挥中粮集团、脱水菜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逐步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就业模式。

三是举办大学生创业论坛,为大学生创业搭建平台。论坛会上,大学生创业示范户们为在座大学生讲诉了自己的创业经历、总结创业路上的经验教训,同时与有创业愿望的大学生结成对子,签订“手拉手”携手帮扶签约活动,引导大学生开展创业生涯规划,加强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素质,提高创业成功率。

四是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创造更多就业岗位。鼓励荒地开发、水面开发和农业综合开发,提高农业土地资源利用率,增强现代农业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做大做强石嘴山工业园区,以工业产业的聚集带动,促进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强就业创业园区、孵化基地建设,提高三产服务业对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吸纳能力,带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通过不懈努力,越来越多的农民摆脱了对土地的依赖,勇敢地走出农村,进城进厂,务工创业,不仅增加了收入,而且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转变了观念,学会了一技之长,“走出一个人、省下一口粮、赚回一笔钱、富裕一家人、影响几代人”的观念逐渐影响着广大农民群众。仅今年1-5月份,全区累计输出转移农村劳动力 万人(次),劳务创收累计达到

亿元。近年来,我区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得到了长足发展,但离自治区、市上级业务部门的要求还的一定的距离。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深化认识,强化培训,提高劳动

力转移就业竞争力,优化服务,加强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体系建设优化产业布局,拓展劳动力转移就业空间,加大维权,切实保障劳动力的合法权益,真正把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作为推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来抓,提高农民工资性收入比重,拉动农村经济增长,促进统筹城乡发展。

第四篇:出政策 搭平台 建体系全面提升**儿童福利保障服务水平

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培训班交流材料

出政策

搭平台

建体系

全面提升**儿童福利保障服务水平

**市人民政府

2018年6月

近年来,儿童福利工作内涵和外延不断拓展,服务对象从传统机构孤儿向社会残疾儿童、困境儿童、留守儿童延伸;保障内容从单纯生活养育向医疗康复、特殊教育等综合发展转变;福利体系从救助、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开拓创新,采取系列举措推进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体系建设,逐步形成以儿童福利院、儿童之家为主阵地,“政府主导、家庭主责、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保障格局,全市251名孤儿、6357名困境儿童、13074名留守儿童保障水平不断提升(附件1、2)。主要做法如下:

一、夯实基础,构建儿童福利保障政策和组织体系

1.加强政策保障。2015、2016年市政府连续出台《关于加快建立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的意见》和《关于加强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附件3、4),九县(市、区)均已出台相应配套政策,全面建立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实现孤儿和困境儿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全覆盖,并建立自然增长机制。机构孤儿按当地上城镇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的70%确定,社会散居孤儿按机构孤儿标准的80%确定,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参照散居孤儿标准发放;加强各类救助政策的衔接,把适度普惠型儿童纳入现有的医疗、教育、就业、住房等方面的救助范围;积极构建留守儿童信息分类动态管理、发现报告、帮扶转介、部门协同、基层督导、社会参与、源头治理、资金保障、督查问责、宣传引导十方面关爱保护机制,全市儿童福利分类保障服务体系初步建成。

困境儿童基本生活补助

(一)补助对象。具有当地户籍的以下几类困境儿童:

1.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包括父母双方因失踪(失踪两年以上)、服刑(服刑1年以上,含强制戒毒)、重残(一、二级残疾)或长期患重病(患重病1年以上)等情形无法履行抚养义务和监护职责,导致的事实无人抚养儿童。

2.困难家庭的重度残疾(一、二级残疾)、三级四级精神、智力残疾儿童、患重病和罕见病儿童。

3.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分类保障的其他困境儿童。

(二)补助标准

县(市、区)

标准

(元/月/人)

人数

支出资金(万元)

事实无人抚养儿童

重残儿童

重病儿童

2016年

2017年

莲都区

1270

1270

1270

255

龙泉市

870

870

870

155

180

青田县

1355

1355

1355

169

237

320

云和县

757

757

757

141

118

庆元县

721

436/581

436/581

缙云县

918

918

918

364

遂昌县

880

880

880

122

松阳县

760

760

760

200

208

244

景宁县

746

746

746

160

228

南明山街道

953

680

680

3.6

留守儿童基本情况

据初步统计,目前全市共有留守儿童1.3万人,约占全省留守儿童数的1/10。这些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少亲情关怀,在安全、教育、情感、心理及行为习惯等方面问题日益突出,亟需家庭、政府、社会共同关爱保护。

从学龄段分类:义务教育阶段儿童11087(小学8405人,初中2682人)人,占总数的85%;其中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3109人,占28%。

从监护主体分类:由祖父母、外祖父母监护的10531人,占81%;由亲戚朋友监护的2290人,占18%;父或母无监护能力的253人,占2%。

从县市区域分类:

青田县、缙云县、松阳县、莲都区较多,分别为5242人、2133人、1499人、1448人,占总人数的40%、16%、11%、11%。

2.构建服务网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织密织牢全市儿童福利保障服务网络。横向:建立了“政府主导、民政牵头、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儿童福利事业工作机制,推进横向互动,加强部门沟通协作,共同落实各项救助政策和优惠措施。纵向:建立健全“市、县、乡、村”四级儿童福利工作机构和组织网络,确保有专门力量推进儿童福利工作。市级依托市万地爱心儿童福利院成立市儿童福利指导中心;县级依托福利院或相关职能科室相应成立儿童福利指导中心;各乡镇(街道)设立儿童福利服务工作站,配备社会福利专职工作者;各村设立儿童福利督导员。

3.夯实基层基础。各地都建立了城乡社区儿童福利督导制度,在每个村(社区)设立1名专职或兼职儿童福利督导员,目前全市已建在册督导员2865名。督导员主要负责全面掌握辖区内孤困境儿童、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并对养育状况进行有效督查。如景宁县下发《儿童福利督导制度》,在督导内容、督导频次、督导方法等方面加以明确;缙云县以政府购买服务形式,落实乡镇工作人员经费,配备专职人员从事儿童福利工作。市儿童福利指导中心每年对全市儿童福利督导员开展业务培训,提高全市督导业务能力。

二、搭建平台,提升孤残和困境儿童保障服务水平

1.创建全省一流儿童福利设施平台。**市万地爱心儿童福利院由浙江万地房产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捐建,设置床位250张,总投资4900万元,是我市慈善史上最大的一笔社会捐赠,硬件设施达到全省一流水平。自2014年1月开院以来,逐步完善孤困儿童养育照料、康复训练、特殊教育等方面功能,同时在面向机构外各类困境儿童实施养育、教育、康复、精神生活等福利供给方面不断探索和实践。充分发挥市级福利院主阵地作用,打造没有围墙的福利院,推动儿童福利从补缺型向均等化、普惠型转变。

2.创新全市孤残儿童集中代养育机制。针对各县(市、区)的孤残儿童分布零散、养护康复力量难以集中以及收容抚养机构设施老旧、技术落后等问题,为保障全市孤残儿童权益,依托市万地爱心儿童福利院良好的硬件设施和康复护理水平开展集中代养育。通过与各县(市、区)签订代养育协议,全市0—18周岁的孤儿和弃婴统一由市万地爱心儿童福利院代养育。建立市、县财政分担机制,落实经费保障。代养孤残儿童费用分担标准为每人每月2500元,各县(市、区)分担的孤残儿童费用按代养孤残儿童人数和代养孤残儿童费用分担标准确定。(附件5)同时,与北京春晖博爱儿童救助公益基金会合作,启动种子项目,每年提供专项资金18.5万元用于支持孤残儿童特殊教育。目前福利院集中代养育全市孤残儿童和弃婴共61名,服务保障水平明显提升。将所有失去父母、查找不到生父母的未满18周岁的儿童纳入保障,即为散居孤儿,为其发放基本生活费。同时把符合条件孤儿纳入“残疾孤儿手术康复明天计划”保障范围。儿童福督导员定期开展孤儿家庭探访,了解孤儿生活监护情况,根据受困情况及时给予资源链接,政策支持。

3.实施社会困境儿童“添翼计划”项目。从2015年起浙江省启动实施困境儿童“添翼计划”试点,**市作为全省“添翼计划”试点唯一的地级市,积极探索创新:先后制定完善“添翼计划”评估内容及标准7条46项;依托浙江省民政康复中心下派康复师和“春晖博爱”特教老师,形成一支由康复师、特教老师、护理员、社会工作师等专业人员组成的专业服务团队,通过制定个体评估方案,实施有针对性的专业化康复特教训练,对家长开展康教技能培训,并开展后续跟进的定期回访服务,为“添翼计划”顺利开展提供专业支撑。截止目前,“添翼计划”已累计开展9期集中养育和康复,惠及全市贫困家庭残疾儿童164人次,康复效果十分显著,困境儿童生存状况明显改善,幸福指数得到提升。促进了儿童福利机构在服务对象上的拓展,功能上的延伸,实现开门办院、专业办院,是对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内涵的有益补充。试点经验在全省得到推广,也受到了民政部、省民政厅的充分肯定,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三、整合资源,引导各方力量参与留守儿童关爱服务

1.部门联动共同关爱。2017年,民政、教育、公安、检察院等12个部门联合开展留守儿童“合力监护、相伴成长”关爱保护专项行动(附件6),把无人监护、父母一方外出另一方无监护能力、失学辍学、无户籍、残疾和被遗弃、被侵害的留守儿童列为专项行动的重点对象。民政部门进一步发挥好牵头协调作用,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并及时将符合条件的留守儿童纳入低保救助、医疗救助和临时救助,发放困境儿童基本生活费。教育部门积极发挥学校在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中的主阵地作用,通过建立留守儿童成长档案、“代理家长”、学生德育导师等制度,进行有针对性的帮扶和教育管理;设立“心理咨询室”,开展丰富多彩、行之有效的心理咨询、心理干预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公安部门认真开展无户籍人员清理整顿活动,主动为无户籍留守儿童落实户籍;严厉打击拐卖儿童、虐待儿童等违法犯罪行为;责令留守儿童监护人依法履行监护职责,配合督促落实留守儿童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妇联发动社会力量广泛开展与贫困留守儿童结对,开展经常性、个性化关怀活动,扩大“爱心妈妈”、“代理家长”、志愿者队伍,推进留守儿童关爱指导站、“留守流动儿童之家”的建立,开展留守儿童心理咨询、“亲情热线”等服务。全市有5000余名“爱心妈妈”与留守儿童结对,近千名在校学生与留守儿童结成“成长伙伴”。联合宣传部、教育局、关工委等部门,建成1000多个“儿童之家”,为农村学龄儿童和留守儿童提供校外学习活动场所。团委依托青少年宫阵地,组织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参与公益夏令营活动,开展“阳光少年,茁壮成长”等主题宣讲活动,参与留守儿童2100余人次,发放安全自护手册7300余份;举办大学生志愿者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开展一系列青少年课业辅导、心理辅导、普法知识宣传、平安自护教育等活动。检察机关创建了“爱·相随”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公益项目品牌,以此带动全市检察机关建立“爱·相随”子品牌7个,开通儿童关爱热线一条。与市教育局、司法局联合开展“爱·相随”法治进校园活动。2016年至今,全市共巡讲150余场,覆盖学生人数达3.5万余人。并通过党员志愿者、青年检察官等团体力量,开展结对帮扶活动。

通过专项行动,140名儿童父或母留家照料,63名儿童由父母带出共同生活,1270名儿童委托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监护,218名儿童委托其他亲属或朋友监护,6名失学辍学儿童返校复学,29名无户籍儿童已落实户籍,并对失职父母开展批评教育29次(附件7)。

2.创新政府购买服务。制定出台《**市福彩公益金资助社会组织公益项目管理办法》,从2017年起,市级福彩公益金每年安排专项资金100万元,用于鼓励扶持社会公益创投项目。2017年市财政还安排专项资金20万元,作为政府购买市区留守儿童关爱保护服务项目,通过竞争性磋商采购方式,确定莲都区峰启公益社为项目承接单位。项目主要对市区范围内留守儿童开展摸底,有针对性的开展一批个案研究以及心理咨询、指导等服务,提供留守儿童监护指导、心理疏导、行为矫治、社会融入和家庭关系调适等专业服务。项目实施半年多来,项目组先后在莲都区、南明山街道各中小学校开展了调研访谈、数据采集、公益讲座、团体辅导、个案跟踪、关爱慰问、冬令营、精品课程开发等一系列工作,活动形式多样、富有成效、屡创特色,覆盖全区所有中小学校,直接受益达15200人次(附件8)。

3.社会组织广泛参与。由省妇女儿童基金会、阿里巴巴公益、天猫美家共同发起,省妇联、省民政厅指导的焕新乐园项目,坚持“改造焕环境、陪伴焕心成长、合作唤醒发展,全面带动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主要为6-16周岁低保家庭的孩子改善生活条件,从环境到心灵让他们健康成长。2017年在我市松阳、龙泉开展试点,为25户贫困儿童家庭提供住房改造、心理陪伴等服务,社会反响良好。2018年全市计划投入200多万元对200多户低保儿童进行改造,确定15家社会组织承接项目实施(附件9)。近年来,市慈善总会牵头开展系列关爱困境、留守儿童活动,如“慈惠童心”项目、通过网络众筹募集资金创建关爱儿童之家等。随着慈善事业的发展,全市涌现出了一大批专注于儿童福利领域的民间草根公益慈善组织,如**市爱心志愿社开展关爱留守儿童,爱心助学进校园、集体生日会、情暖冬日等系列活动,受益留守儿童近100人。开展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入户探访慰问”系列活动,入户探访儿童近60人,并建立探访档案;莲都区峰启文化公益社的“峰启助学梦”项目主要针对莲都区留守儿童和外来务工子女开展公益志愿和结对帮扶活动,开展了结对帮扶慰问、爱心洗漱包发放、爱心图书赠送和系列公益讲座等活动。“爱心洗漱包”是浙江省福彩基金资助的项目,峰启争取到价值总额20万元909份爱心洗漱包,主要分配莲都区乡镇中小学留守儿童和部分外来务工子女,同时赠送每位留守儿童“爱心鞋”一双,拍摄“爱心照”并冲洗赠送笑脸一张和证件照一组。赴乡镇学校针对留守儿童开展应急技能、禁毒、孝道文化、交通法规等公益讲座;景宁县凤凰爱心协会的公益项目“微爱畲乡”阳光成长之“关爱留守儿童、童心看世界”,“99公益日,关爱留守儿童”等系列活动,给留守儿童送去了关怀;云和老李帮忙团成立于2010年,已拥有志愿团队4400多人,服务遍布云和城区9个社区及部分乡镇农村,服务项目八大项。据统计,2015年至今帮忙团服务中心共服务4625次,参加志愿者2.2万人(次),受益群众近16万人(次)。其中团长李光亮,今年已84岁,投入慈善20多年,累计服务时间达到3万多小时。这些公益慈善组织为困境儿童、留守儿童、残疾儿童等特殊儿童提供了多形式专业的关爱服务活动。

第五篇:搭平台 建机制 抓应用全面推进信息管税和综合治税

搭平台 建机制 抓应用 全面深入推进信息管税和综合治税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日益明显,尤其是第三方涉税信息游离于税收管辖权之外,给税收征管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顺应新形势的发展,总局提出了构建以信息化为支撑的现代化税收征管体系的改革要求。省、市局领导也高度重视信息管税工作,为推进第三方信息共享和分析应用进行研究部署。市局征管科在市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在机关各科室及全市各级地税机关的大力支配和密切配合下,紧紧围绕涉税信息流转和共享,以信息技术为依托,以社会综合治税为基础,通过搭建涉税信息交换与共享电子平台,全面构建“政府领导、财税主导、部门合作、信息共享”税收协作机制,极大提升了全市地方税收征管质效。

一、搭平台,夯实信息管税的“支撑点”

获取充分且有效的涉税信息是做好税收征管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如何把分散的涉税信息集中起来与税收征管实现“无缝对接”,建立一个规范稳定途径至关重要。我们通过开发应用 市综合治税分析平台进行了尝试和探索,为财税部门提供定性的分析、统计、预测,以促进地方经济健康发展、财政稳步增收。

一是拓宽源头,让信息“多”起来。为解决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需要获取丰富海量的信息数据。我们通 过前期摸底调查和走访,建立了覆盖26个单位的信息管税综合治税平台和第三方涉税信息交换长效机制。

二是畅通渠道,让信息“流”起来。市政府2013年年初拨出120万元专款开展共享平台建设,在业务需求上,我们对需上传的每项涉税信息内容均明确了具体的传递方式、传递内容、传递时限,提供了统一的信息采集和上传模板,分类分单位建立了标准化的信息流转模式。

三是搭建平台,让信息“快”起来。在开发涉税信息共享软件平台上。市政府明确了各部门责任分工,通过财税部门提业务需求,市电子政务信息中心制定技术方案,实行统一开发软件,统一数据接口,分类进行数据比对和分析利用,经过近3个月的紧张工作,平台于5月底成功上线试运行。

四是数据清理,让信息“准”起来。全面准确的纳税人信息对税收管理至关重要,在涉税信息质量上,我们严格把好涉税信息的采集关、审核关、录入关,从制度上加强和规范新登记纳税人的信息管理,征管部门按季对税收征管数据进行巡查通报;征管、税政、信息中心等部门的相关岗位人员按月对税收征管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进行检查。

五是数据分析,让信息“活”起来。为切实做好共享数据的分析利用,我们在分析中注重把握不同数据之间的勾稽关系,全面提高涉税信息采集质量,满足税收工作需要。

二、建机制,筑牢综合治税的“保障线”

现代税收管理已经成为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社会管理工 作,传统的税源模式已无法适应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我们抓住开发应用涉税信息共享平台这一契机,着力建成以社会化综合治税为保障的税收征管大格局。

(一)争取政府支持,推动工作开展。涉税信息共享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争取党委政府的支持是确保工作成效的关键。我们积极向市委、市政府汇报,提请 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下发了《关于加强信息管税有关事项的通知》,并成立了市财源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联席会议制度,制定了相应的考核办法。

(二)严格部门责任,完善工作机制。部门协作是社会综合治税工作的重点,也是工作难点。我们提请市政府办下发了《 市涉税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财源建设成员单位涉税信息采集共享的责任和义务;建立了涉税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工作督查机制,市政府通过并实施《 市信息管税工作考核办法》,全面推动了社会综合治税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三)强化管理主导,夯实工作基础。在推行社会综合治税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发挥财税部门的主导作用,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从而确保了整个工作更加贴近税收征管实际。市财政局设立了领导小组办公室,各成员单位则分别确定了专门的联系沟通工作人员,具体负责社会综合治税和平台建设的组织、实施、协调等工作,定期召开联系会议解决推行中的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了日常的信息传递、分析、利用工作,夯实了工作基础,提升了 工作实效。

(四)加强内部协调,细化岗位职责。为尽快形成工作合力,我们制定了《 市地方税务局关于推进信息管税工作的实施方案》,指定信息管税工作由各级征管部门牵头,各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共同实施。工作中进一步明确了征管部门、收入核算部门、税政管理部门、稽查部门、发票管理部门、法规部门、信息中心、前台征收部门和税源管理部门在信息管税工作中的职责,并且指定信息中心定期向市财源办收集和报送涉税信息。基层各税源部门均组建了专业化的税源监控队伍,大力开展纳税评估,强化税源管理。

三、抓应用,打造税收征管的“助推器”

推进社会综合治税,信息采集是基础,部门配合是关键,征管应用是核心。我们充分借助涉税信息共享系统这一平台,通过创新方法,完善制度、落实责任,强化涉税信息应用管理,全力推动税收征管。

一是创新税源管理方式。在税源监控管理上,我们积极构建信息化、专业化、立体化税源管理体系,推行了风险管理模式,建立了上下级税务机关协同配合,有梯次的涉税信息分析机制,实现了“纳税服务、风险监控、税源管理和税务稽查”四位一体的闭环运行,有效提升税收征管质量。

二是完善税源监控措施。我们以信息管税系统预警信息的分析、发布、落实为主线,重点抓住能增加税收收入的关键点深入分析,通过分析引导评估,以评估督促稽查,通过稽查促进管理,以监督促进规范,双向反馈,将税收分析、税源监控、纳税评估、税务稽查和执法监督紧密联系在一起,构建信息化、专业化、扁平化税源管理体系。

三是深化涉税信息管理。在充分借鉴和吸收各地社会综合治税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将涉税共享信息分为户籍类信息、税种类信息和综合类信息,并将数据信息利用与税收分析、纳税评估、应对处理和绩效评价等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将整理后可能存在潜在税源信息以《科函》形式分发给各税源管理单位,将比对后可能存在漏征漏管的信息下发《督导函》给相关税源管理单位,将分析后可能存在涉税风险的信息下达《纳税评估任务单》给相关税源管理单位,在及时发现税收管理中存在的风险点和风险源,有针对性地制定解决问题的对策措施,实现对纳税人的全面监管,有效提升税收征管质量。

一年来,通过搭平台,建机制,抓应用的实践,全市的税源控管能力得到大幅提升。一是加强了信息采集,实现了挖潜增收。其中:第三方涉税信息报送量达到69万条,同比增加38万条,增收地方税收1.83亿元,同比增长80%,其中,仁和收购樟树药都药业公司一次性补征股权转让税收达到3500万元。二是强化了户籍管理,实现了以控促管。通过对第三方涉税信息的综合分析运用,加强巡查巡管,增加管户2380户,增长4.7%,新增税款18312万元。三是强化了风险分析应对,扎实开展了纳税评估。全市纳税评估完成738户(次),评估补缴地方各税5367.5万元。利用平台 信息,开展专项评估,设置了122个风险预警指标值,构建了24个行业纳税评估模型,其中:有5个模型被省局评为优秀模型。万载鞭炮、丰城房地产业等2个模型还被总局评为”百佳”优秀模型。

新的一年,以税收风险管理为主要内容的税收征管改革将进一步深化,市局征管科将在省局和市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一如既往地加强征管基础建设,全力提升税源管控能力,努力为税收征管改革大潮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下载建机制、搭平台、重服务,推动基层团委工作全面提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建机制、搭平台、重服务,推动基层团委工作全面提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服务平台

    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服务平台 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2012年10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卫生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总后勤部卫生部决定......

    安县全面加强基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平台建设

    封开县全面加强基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平台建设 封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紧密结合和利用灾后重建的有利契机,从强化组织领导、硬件建设、素质提升、激励管理等方面入......

    提升服务理念创新工作机制

    提升服务理念创新工作机制 全面提升社会化管理服务水平近年来,随着企业离退休人员数量的不断增加,退休人员身份的多样化,使得社会化管理工作内容突显丰富和复杂,中心本着“关爱......

    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怎么建----服务平台如何亮起来

    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怎么建③2013-10-29 08:23:00服务平台如何亮起来乡镇干部当“大堂经理”浙江建德市在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中,在乡镇服务大厅设置“领办服务台”,每一个......

    2020年推动基层党建全面提升述职报告(推荐五篇)

    点击查看更多:基层党建工作履行述职报告2020年推动基层党建全面提升述职报告一年来,我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

    采取“四个”推动,强化机制建设,全面提升制度执行力

    采取“四个”推动强化机制建设 全面提升制度执行力 为进一步提高内控和案防制度执行力,促进全行业务安全稳健运行,山东省分行根据银监会和总行的部署和要求,深入开展“内控和案......

    “五个围绕”全面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创新

    庞各庄镇“五个围绕”全面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创新来源:区商务局网站 日期:2009-03-27庞各庄镇党委以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为契机,以打造高素质、高效率、高服务、科学发展的干......

    提升服务观念 全面推进纳税服务工作

    提升服务观念 全面推进纳税服务工作 放眼全球,纵观世界,服务已成为各个行业发展的一种潮流和趋势。为此,2005年10月,国家税务总局制定和下发《纳税服务工作规范(试行)》,该规范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