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旅游管理专业教育课程实践活动心得
专业教育课程实践活动心得
专业:旅管(本)201501 姓名:赵盼
学号:20153506 蒲江明月村之行是我们的第一次专业教育实践活动,经过四个小时的车程,我们终于来到了这个颇具特色的村庄,沿路都是整齐的茶树和竹林。我们先参观了一家外形古旧但内部格局新颖独特的老房子,在这里,我感受到了主人在这间安逸简单、远离喧嚣、气氛宁静的房子里的悠闲生活;还有另一间造型相似,但里面的陈设都是一些书籍和戏服的老房子,我想,这里应该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地方吧!这里的独特设计,新颖景观都让我感受到了不一样的农村,感受到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这次旅行,对于学旅游管理教育专业的我来说,是十分具有指导意义的,它让我更加了解我们的专业,对我们未来的发展方向有一定的指引,也让我们看到还存在的一些不足,以后,我们可以在这些方面更加努力!参观学习,让我们更加受益!
旅管一班 汤笑语 20153502
走进蒲江明月村,路旁的橘子和田里的蔬菜,不是很密集的房子和独特的“乡村气息”,不深入体会,会觉得它与普通乡村并无差别。但是,当踏进现代艺术家设计的土房子时,被他的魅力深深吸引了,泥墙壁泥土地,但却十分简约大方,与乡村这一情景完美结合,与现在许多农村的水泥房子大不相同,仿佛走进杜甫的草堂,诸葛亮的茅庐,返璞归真的情感顿然而生。我想,这边是明月村虽然是一个普通村落,却可以吸引这么多城里人来欣赏的原因吧。而存在当地的拥有几百年历史的土窑,更为这里添上了一笔浓厚的历史感。这也是这里给我最大的启示:几处简单文艺的茅庐土窑,迎上追求绿色朴素的现代人心理,便成了一个令人向往的地方。
班级:旅管(本)201501
姓名:吴青鞠
学号:20153507
随着汽车进入蒲江明月村,首先注意到的是干净宽大的柏油路。这让我想起了一句话“要致富先修路”。一路走来,道路两旁的小竹林、绿茶树、橘子树是一道道清新亮丽的风景,它们成行成林蔚为壮观。在明月村的田埂小路上行走,你会嗅到泥土的芬芳、瓜果的甜美,那微湿的空气里满是自然的味道。历史悠久的民间古窑、独具风格的陶器泥墙、和谐诗意的碧水曲桥、古朴淡雅的艺术民居......它们是明月村文化的缩影,魅力所在。
这一次明月村之行让我受益匪浅。旅游村的打造重点在于生态建设和文化氛围的营造,尽可能地注重旅游体验。除了满足游客低层次的五官感受需求,还应该满足他们高层次的对本地乡村特色文化的需求。众所周知,人类活动离不开衣食住行,旅游活动也是如此。旅游村的开发在大力建设乡村特色文化等的同时,也要注意食宿、休闲等设施的完善。
第二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心得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课程学习总结
1005401001周蕾
对于我们这一届的学生来说,小学综合实践课程是陌生的,因为我们在上小学的时候没有学过这些课程。这些年,随着中国教育制度的改革,小学综合实践课程是新兴的综合型课程,有利于小学生听、说、搜集资料、整理资料、自主探究发明、合作能力、沟通能力等各方面能力的发展。作为未来的人们教师,我们在蒋老师的带领下,学习了这一门课程并且进行了一次综合实践课程的实练。通过这个实践活动,我受益匪浅,也我以后开展这一方面的教学活动积累了很多经验。
一、对课程的认识
研究性学习是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综合实践活动是现代教育中的个性内容、体验内容和反思内容,与传统教育片面追求教育个体的发展、共性和知识有所不同,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的特点。
这一课程开发的目的在于实现学生发展的价值:满足学生成长的客观要求;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密切学生与生活、与社会的联系;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实现教育的价值:重建课程观、教学观、学习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是 由总体目标和学段目标构成的目标体系。总体目标是指3-12年级的中小学生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习在素质或特征方面所应呈现的状态。学段目标是指某一学龄段的学生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习在素质或特征方面所应呈现的状态,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体目标在每一学龄段的具体体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目标为:1.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2.形成对自然、社会和自我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3.形成从自己的周遭生活中主动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
力;4.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5.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小学阶段研究性学习以培养学生探究兴趣、促进学生智慧潜能的发展为宗旨,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方式为着眼点,创设一种适合学生兴趣和自我发展的开放性学习时空,为学生提供一个多渠道获取知识、理解与生活相关的自然问题或社会问题、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和应用于实践的机会。其内容涉及学生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二、课程学习的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这一门课程的学习首先由教师讲授理论知识部分,让我们初步了解了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情况,让我们了解到:学生是这个这门课程的主导者,学生具有整个活动绝对的支配权和主导权,能够以自我和团队为中心,推动活动的进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更谋求独立完成整个活动,而不是聆听教诲和听取指导。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这个生态化空间里,只是一个绝对的引导者、指导者和旁观者。研究性学习要求师生之间建立一种新的关系:教师不再以知识权威的身份将预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也不再作为被动的接受者接受教师发出的指令。在开放的情境中,师生将共同作为课程的开发者、创造者和实施主体,依赖自己的智慧和创意,在交互过程中共同构建课程的内容,设计实施的方案,完成课程的评价。
三、课程学习的评价
这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我认真学习了理论知识,并且在积极地参与了班级组织的实践活动,到小学开展一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这门课程填补了我的空缺,因为我们小时候没有学习过这门课程,没有任何的经验,通过这次课,我了解了这门课程的脉络。这次实践课分为三次完成,小组合作。我被分在怀化市东晟小学二年级一班,跟黄宇、周珊珊、陈惠惠、徐星、龚琳俏一组,我们这一组的默契很好,从题目的拟定,活动方案的设计,初次到课堂进行选题推荐,展开活动,第二次指导学生制作成果,第三次成果展示、总结,都分配合理,每个细节都是
成员一起讨论形成,虽然期间有过小矛盾,大家出现了意见分歧,各自坚持自己的想法,但是大家都努力化解矛盾,互相理解,求同存异活动顺利完成。这让我懂得了合作的重要性,求同存异,在不同中寻找共同点,找到最好的解决办法。此外,如何让学生真正地动手实践,也是一大困扰我们的问题,让每个学生都乐于参与、积极参与需要老师科学合理生动的引导。教师的导入要活泼生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主。
第三篇:课程实践心得
《聚焦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实践》心得体会
张莹
非常有幸倾听了徐德才教授关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实践的讲座。讲座分为:从解读案例看教育的转向、学校对核心素养理解和定位、探索课程具体内容和构成方式、落实核心素养的课程实践策略、基于核心素养的评价创新、顶层设计,建构一以贯之育人体系6个部分。
无论国家层面还是社会层面对核心素养的要求越来重要,而且越来越具体和明确,核心素养的培育作为教育的重大举措。核心素养就是个体在知识经济、信息化时代面对复杂的不确定的现实生活情节时,运用所学的知识、观念、思想、方法解决真实问题所表现出来的关键能力及必备的品德。核心素养不是今天才有,但是今天能够梳理的更明确,也需要我们在操作层面去实践。体现的是学科的跨度大,面对实际问题他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观念、思想、方法来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出的他看图、读图、识图的能力,是地理学科留给他的学科的素养。严谨的科学精神都是核心素养倡导的。
弗洛伊德强调:个人生活的不幸可以在其过去的经验,尤其是童年时期的经验中寻找根源,童年时的环境和教育因素造成了心理和情感的不幸。换句话说,童年经历对人格形成重要的影响。关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就是关注“面向未来教育要培养怎样的人”文化修养是个体自主发展和参与社会的必要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是促使个体适应社会和实现个人价值的重要前提与根本保证。核心素养是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表现;是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必备最关键、最重要、最不可缺的品格和能力。这一超越知识和技能的内涵,可以矫正过去重知识、轻能力、忽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偏失,更加完善和系统地反映教育目标和素质教育理念。学校要培养孩子良好的个性以及良好的社会适应性这两个重要的品质。
第四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培训心得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培训心得
通过去伊犁伊宁市培训学习综合实践新课程资源包培训,觉得这门课程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是非常适合的,也是非常有利的。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我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了全新的认识,下面来谈一谈我的学习心得。
一、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新课改中的黑马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后设置的一门必修课,因为它负载着新课程的核心价值与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一开始就被赋予了不同寻常的意义,被认为是新课程中的一匹黑马。
因为它与以往的学科课程有着不同的属性,它的内容不是以学科知识逻辑顺序来组织,而是以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为线索组织,按活动主题的形式来展开设计的。它不是以教师讲授为主,而是注重学生的主体参与、体验与实践。它是按照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关系来选择主题内容,具体化为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以及信息技术教育几个领域来选题;学习空间具有开放性,不单纯以书本和教室为中心,而是向课外与校外延伸,直到广大的生活空间;结果是重点看学生获得了什么样的体验,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有了什么样有意义的认识,而不是他们调查了什么,做了哪些,是一个注重过程兼顾结果的课程。所以,它的特点具有实践性、活动性、开放性、自 1
主性、生成性。
二、体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效益
1、优化了学生的学习和进步方式综合实践活动促进
了学生学习方式从单一接受式学习向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有机结合的变革;促进了学生
思维方式的深刻性、严密性、灵活性和概括性;促进了学生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索创造等多元能力的培养;促进了
学生意志等个性品质的锻炼;促进了学生思想情感、道德意
识和品质、价值观的培养。综合实践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团体合作意识,还给学生带来了成功的自
信心。
2、优化了教师的教育和成长方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要求教师做学生的指导者、合作者、促进者,充分体现民主
平等合作的师生观,从而优化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方式。指导
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也是与学生共同参与、共同学习的过
程,在此过程中必然要突破学科知识的壁垒,从而促使教师
不断更新和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由于没有现成的教材,综
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与课程开发必须同步进行,这有助于教
师提高课程开发意识和能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需要教师在课程实施与开发过程中不断分析和反思自身教学行为,从而
提升了教师的实践反思能力,与同类学校教师发展比较效果
十分明显。
3、优化了学校的管理和发展方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促进了学校教育理念的更新,促进了学校教育活动体系的完
善,促进了学校课程发展能力的提升,促进了学习型学校的建立,特别是促进了学校文化的重塑。课程改革的直接诉求
和终极目标是“课程文化”的再造,课程文化是重塑学校文
化的有效载体。新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对学校文化的生成和
积累价值是明显、有效的,对于塑造学校教育资源的文化、学习和反思的学校文化和构建民主与平等的师生关系、实践
与探究的教育方式等学校文化有重要的价值,以学校文化引
领学校发展。
三、思考: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该何去何从通
过这次培训,我发现综合实践活动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只
是我们没有很好地去挖掘罢了。因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的四个指定领域(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
与技术教育以及信息技术教育)和若干个非指定领域(班团队活动、校传统活动[如科技节、文艺节、运动会]、心理
健康教育、学科拓展课[即学科综合实践活动]、国旗课等),其中很多内容我们已经顺利开展,并且实施得非常好,只是
我们没有总体规划与合理引导。
我们以前的这些综合实践活动存在两个误区:
1、在实
施的过程中,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神秘化,不知道综合实践
活动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的关系;
2、过分追求综合实践活
动成果的精致化而忽略实践,学生只是纸上谈兵,缺乏实际的体验。
基于上述两个误区的思考,我对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做了两个建议:A、摸着石头过河——从课题起步,师生共同参与用学生课题带动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崛起,浓厚学校的科研氛围。让学生在一个学期内完成一个科研课
题,课题由学校统一拟定,让学生自由选题,每一个课题有
一个指导老师,让我校师生一起参与到综合实践活动中去。在这个过程中,请进一些专家,指导教师如何指导学生课题;同时,让更多学教师走出校门,向其它学校学习更优秀的经
验。这样,势必会带动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的全面兴起。B、开发校本课程,让综合实践活动校本化让一部分教师带
头,开发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结合综
合实践活动,让综合实践活动校本化,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走进学生的生活实践。从校本课程着手,实施综合实践活
动,让综合实践活动校本化、常态化。以上几点就是我这
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培训班学习之后的所知、所思、所感、所悟。
第五篇:浅谈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论文关键词]专业 本科 实践教学 构建教学体系
[论文摘 要]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既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又是一门急需适应旅游业发展的学科,目前我国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行业就业率低的现象十分突出,而高校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是造成学生就业能力差,出现供需错位的根源。本文在分析了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实践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相关建议。
我国旅游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形成包括专科、本科、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在内的完整的培养体系。随着旅游的发展,旅游行业对人才需求不断增加和变化,针对旅游业发展的新特点和新趋势,积极改革创新,以培养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结合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构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是现代旅游业发展对旅游人才的需要。但是,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旅游人才的培养在质量和数量仍很难满足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大多数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仍以学术研究型教学模式为主,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需要相脱节,教学内容陈旧,没有突出职业性和实践性,课程体系仍然是“学位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的三段式,教学计划缺乏实践性内容或实践环节难以达到预期目的。高校这种重理论、轻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实践教学体系是造成学生就业能力差的主要根源,也使得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育处境十分尴尬。主要表现为旅游专业本科学生在旅游行业的认可度不令人乐观,不少学生毕业后选择其他行业就业,造成在旅游行业的低就业率和高流失率,因此,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势在必行。
一、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1.重理论、轻实践
目前,大多数高等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设计仍以完整的学科体系为出发点考虑课程开发,注重理论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和严密性,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系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知识体系,在教学方法上传统教学方法占有相当的比重,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技能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以课堂为中心,忽视学校与的对口链接,封闭程度高。(2)注重理论教育和系统的学习,忽视实践教学的作用,忽视专业技能的培养。(3)以教师为中心,课堂讲授过多,学生自主支配时间太少,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不够。(4)以考导学,进行应试教育,灵活运用的较少,体现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较少,考评方法上采用闭卷考试的形式较多,考试形式单一。
2.教师学历层次提高,但“双师型”师资缺乏
双师型教师主要指不仅具有系统的理论知识水平、扎实的科研功底,还要具有相关旅游行业实践经验,掌握实践技能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师。目前,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师资力量,一部分是从相关专业转过来的,一部分是从高校到高校的研究型人才,其中大部分为硕士、博士,高学历者较多,但大多重研究而轻实践,很少能做到理论与实践兼备,而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是一种以职业导向为主的专业教育,其培养目标是适合旅游产业需要的中级管理人才和基层管理骨干,而现有师资状况不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和旅游教育的开展。
3.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滞后
目前,我国高等旅游院校多数还没能够建立起长期的、稳定的适合学生实践的校外实习基地。校内实训基地虽然在很多高等旅游院校中设立,但由于缺少足够的重视或资金短缺等原因,导致实验室建设滞后,设施设备短缺、老化或不足,无法完全满足教学需要,学生在这样的实训下,很难适应很快未来的工作岗位和工作环境。
4.对职业、职业习惯的培养不够,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旅游业从业人员除要具有主动的服务意识、良好的修养,灵活的应变能力以及娴熟的服务技能外,还要具备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应对挫折及压力的能力。但在目前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学中,这方面的内容较少,在本科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重专业知识学习,轻思想道德教育,造成许多学生养成了自由散漫的、纪律观念不强的不良习惯,很难适应及满足旅游行业的标准化、制度化管理的需要。
二、构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考评体系
1.构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考评体系
实践教学对于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职业能力具有特殊作用,建立实践教学考评体系是做好实践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旅游管理专业高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
(1)改进实践教学方式
目前,高校的教学方式普遍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不仅让学生感到学习枯燥无味,教师也感到疲惫不堪。如果在实践教学中采用现场教学、PPT、录像等现代化教学方式,组织学生现场演练,针对专题进行短时段PPT讲解,模拟实训竞赛等教学手段相结合,不但有助于充实教学内容,提高学生思考和动手能力,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学习气氛qxsgjj244.com/klkylc/ 中取得显著的学习效果,增强学生的实践经验,提高他们的组织、参与、表达等能力。
(2)提高教师实践教学水平,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在旅游教育中,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就必须提高从教人员的资格标准,既以提高学历层次和优化职称结构为重点,又着力于具有行业实践经验和“双师型”教师的引进和培养。因此,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拓宽师资来源,从旅游企业聘请专业人士为学生开设讲座或授课;②重视教师的实践能力,要求教师具有旅游企业的实践或任职经历、实践经验丰富;③加强教师科研的地方应用性,提高教师服务地方社会经济的能力;④定期对教师进行旅游业务能力培训,做到产、学、研相结合,提高师资队伍的教学实践水平。
(3)完善实践教学考核评估机制
建立实践教学的考核评估机制是做好实践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旅游管理专业高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现行的评估机制主要针对理论教学而设,以定性评价为主,很少依赖量化的指标,评价的主观随意性强。因此在修订教学计划时,应着重突出实际操作的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的性质分阶段,有步骤,按等级的制定量化考核标准,要运用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实习单位评价等方法,对学生课堂实验、教学实习、操作实习以及毕业实习等进行全方位的考核评估机制,通过学生实习报告的评价、实践能力的考核、不定期的、实践专项答辩等方法对学生在实习的工作态度、实践效果、操作水平等一系列表现进行横向考核与纵向评价,使学生真正掌握实践技能,充分体现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性强的教学特色。
2.构建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
校内实训实验室和校外实习基地是开展旅游管理实践教学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模拟实训环境,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可以使学生拥有勇于探索、敢于实践的场所,在动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己研究问题的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作为旅游院校可以适当引进合作企业,完善实验实训条件,突出校内实训基地的教育教学实训功能、社会培训功能、职业资格鉴定功能、专业技能比赛功能和科研创新功能,打造仿真教学环境,建立理念先进、构思新颖、功能齐全的现代化旅游实训基地。
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是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施实践教学的重要途径。旅游院校不仅应建立专业实训实验基地,让学生按教学计划定期到实训实验室进行专业性或综合性的实践教学学习,还应通过协作关系,与校外的企业和机构建立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和校企合作关系。学校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配合企业搞一些技术培训、管理策划、开发规划等工作;校外企业还可以接纳学生进行实习,同时为教师挂职锻炼、了解有关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提供有利条件。
qxsgjj244.com/klky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