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区农田地膜使用与残膜治理调研报告(定稿)

时间:2019-05-14 03:19: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自治区农田地膜使用与残膜治理调研报告(定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自治区农田地膜使用与残膜治理调研报告(定稿)》。

第一篇:自治区农田地膜使用与残膜治理调研报告(定稿)

调研报告已基本定稿,请送董新光主任和调研组全体成员阅并提出修改意见。

李磊

13/11

自治区农田地膜使用

与残膜治理情况调研报告

为从根本上解决农田地膜污染问题,确保我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根据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党组安排,常委会副主任董新光带队分别于4月中旬、7月上旬和10月下旬,在农作物春播、生长、秋收三个关键节点,深入伊犁州、博州、昌吉州和兵团第四、五、八师等单位进行深入调研。调研涉及农业、环保、科技、发改、经信、质监、工商等多个部门和农民、种植大户、科研院所及地膜生产企业等多个单位,通过一年来对地膜使用全过程的跟踪调查,比较准确的摸清了农田地膜的使用、残留和污染情况,理清了治理工作中的难点和问题,找到了治理污染的解决途径和办法。

一、农田地膜使用与残膜治理现状

(一)我区农田地膜覆盖面广使用量大

一是农田地膜推动了种植业生产的不断创新。我区农田地膜使用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是伴随着农村改革和一系列重大农业科技成果的运用发生发展的,并在生产实践中不断完善,由窄膜变宽膜、单层变双层,从沟植平铺到膜下滴灌,地膜的功能和作用不断得到扩大,已成为农业生产中不可替 代的重要生产资料。二是农田地膜使用效果明显。农田地膜在充分发挥“保墒、增温、抑制杂草”作用的同时,还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种植环节,减轻了劳动强度,解放了农业劳动力。更重要的是,大大提高了农作物种植水平和生产能力,粮食、棉花、油料三大主要作物单产30年间分别提高了180%、140%、135%,从根本上解决了新疆粮食短缺的问题,成就了棉花在全国的领跑地位。三是农田地膜发展迅速。从早期的棉花,逐步发展到玉米、小麦、水稻、瓜菜等40多种农作物。目前,我区地膜面积已达4700万亩(含兵团),地膜年使用量达15.94万吨,已成为我国地膜覆盖面积最大、用量最多的省区。

(二)农田地膜残留逐年增加,已对农业生产带来影响 一是改变土壤结构。农田残膜会降低土壤含水量,削弱抗旱能力,引起次生盐渍化,造成土壤板结且肥力下降,阻碍土壤对农作物水分、养分供应。二是影响种子发芽。种子受到残膜包裹,因透气性差而腐烂,因得不到水分而枯萎,种子发芽率难以保证,最终影响作物产量。三是降低农机作业质量和效率。土壤中残膜的大量存在会使机械频发故障,机械作业时断时续,质量和效率都受到严重影响。四是造成秸杆浪费。由于玉米、甜菜、花生等丛根类作物根系发达,地膜根本无法回收,经粗略计算,每年仅浪费的玉米秸杆就在4万吨以上。除此之外,对加快建设“美丽乡村”也带来一定难度。

(三)残膜污染有个量变过程,对污染的认识也在逐步提高

一是长期积累的结果。农田地膜经过30多年大范围、大面积使用,残留量逐年增多,对土壤和农作物带来的危害已经凸显,地膜使用和污染持续的矛盾开始尖锐起来。二是认识提高的过程。如同地膜污染有个量变过程一样,对事物的全面认识也会不断提高。粮食短缺年代,想法是如何提高产量。只有解决了温饱问题,环境保护才能引起应有的重视。现在之所以对地膜污染的认识提到如此高度,也在于整个社会环保大势的形成。三是正确认识污染问题。地膜污染是存在的,而且个别地方还比较严重,但还没发展到无法生产的地步,也并非没有解决的途径和办法。没必要谈之色变,更不能毫无责任地去放大危害。四是农田残膜污染治理恰逢机遇期。2010年12月,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自治区党委明确提出了“环保优先、生态立区”的理念,为建设美好新疆确立了目标,也为残膜治理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田地膜污染势头得到有效遏制

一是实施了中央农业清洁生产示范项目。2012年,国家安排资金5117万元,先后在我区17个县市实施了农田废旧地膜污染综合治理。2013年,国家安排资金8014万元,先后在我区14个县市实施了农田废旧地膜污染综合治理。建成废旧地膜回收利用加工生产线 51 条,废旧地膜回收网点 78处,新增废旧地膜再生塑料颗粒加工能力10443吨,示范区地膜回收面积达462万亩。二是开展了残膜污染综合治理整县推进试点工作。2014年,自治区调整出3800万元专项资金,对玛纳斯县和尉犁县就污染综合治理实施了整县推进试点,完成0.01mm地膜覆膜面积137.4万亩。三是加快政策措施制定步伐。自治区人民政府组织编制了《新疆废旧地膜污染综合治理指导意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田废旧地膜污染综合治理规划》,目前正在制定《新疆农田地膜污染防治条例》和《0.01mm厚度地膜生产、使用地方标准》。

二、农田地膜使用和残膜治理存在的问题或困难

(一)残膜回收难度大

一是地膜厚度不够,拣拾困难。1992年国家对农田地膜厚度规定的技术标准是0.008±0.003毫米。实际上,企业和使用者普遍生产、销售和使用的多是0.005毫米的超薄地膜。这种超薄地膜老化速度快,易破碎,难捡拾。二是机械化作业,可靠性差。我区使用地膜种植作物种类多、模式多,单一型号的回收机械无法适应多种作物和种植模式条件下的残膜回收,多型号机械又因研发投入大、使用期短、效益差等问题难以进入市场。现有回收机械对当年残膜的捡拾效果不理想,对历年积压的残膜捡拾更无能为力。三是强力回收,缺少法律条文支撑。按照目前“法无禁止即可为”的法治理念,农民没有硬性责任去捡拾地膜,用行政手段强力回 4 收的做法存在争议,因此而引发的矛盾时有出现。四是残留严重无法除净。整个看农区重于牧区、棉区重于其他作物种植区,亩残膜量约8—70公斤不等,平均为16.88公斤,大概是全国的4-5倍,彻底清理干净难度大。

(二)污染治理缺乏使用主体的能动性和责任感 一是主体责任人积极性不高。农民是地膜使用和回收的主体,本应“谁污染谁治理,谁受益谁治理”,但在实践中,由于短期行为和土地属性等因素影响,农民缺乏治理污染的紧迫性和积极性。二是土地经营流转中对农膜使用和残膜治理没有做出约束。土地流转和集中经营有利于提升农业的规模化水平,由于认识上的不到位,农民在土地流转过程中没有做出相应明确的约定,各级管理部门也缺乏引导,企业和大户更是考虑收益多,地膜回收处于被动和消极状态。三是治理工作没有形成合力。地膜从生产、使用到回收、监管涉及多个部门和行业,污染治理工作也要多个部门协调配合和各管理单位上下一体、多方联动,但受编制体制等制约,地膜使用和残膜治理尚缺乏一个综合协调部门来统管。

(三)残膜回收未能形成市场机制

一是回收成本高于收益。人工拣拾残膜工资成本过高,再生利用过程中能耗大,残膜处理加工中产生的二次污染物多,且由于杂质原因只能作为添加料,价格上没有竞争优势,生产企业无法靠市场效益支撑发展,只能依赖政府资金扶持。昌吉州人大调研了解到,残膜回收的亩成本已达120元 以上,即便如此也仅能回收70%左右。二是丛根类作物残膜无法回收。地膜回收受到农作物种类的限制,玉米、甜菜、花生、制酱番茄等作物由于根系发达、扎根深,即使地膜加厚也会被根系扎碎并相互缠绕,残膜既难以拣拾,秸秆又不能用作饲料,只能一并翻在地里。三是标准以上膜的使用存在局限性。加厚地膜必然加大污染物质的总量,虽方便回收,但最终要进入处废环节,还是不能保证彻底无害化要求和对废旧膜的根治。

(四)以可降解膜为主的新技术研发推广不够 一是受传统思维束缚,对可降解膜认识不足。近年来,可降解膜经过大量的实验和产品更新,已经过光—氧降解膜、淀粉基PE膜和全生物降解膜等三个发展阶段。全生物降解膜是可降解膜在技术上的重大突破,在一定时间内可完全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我们的思想观念和认识却没有跟上,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解和置疑。二是示范推广落后于生产实践。生物降解地膜自2010年以来,在兵团第五师、八师各团场和地方一些乡镇已经开始大规模试验,特别是在棉花、玉米等大宗作物上,取得了较好的示范效果。当地技术人员介绍说,“可降解膜的使用极大地减少了生产和管理环节,极大地解放了农村劳动力,是农业发展上的又一次革命”。但总的来看,我们示范推广的力度和广度都还远远不够。三是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担当意识略显缺乏。我们对地膜污染治理的紧迫性还缺乏清醒的认识,在思想深处还受着 “按老路子走保险,搞创新吃不准”的传统观念束缚,因而对新事物的接纳不够积极主动。

三、农田地膜使用与残膜治理工作建议

(一)继续抓紧抓好各项行之有效的治理措施 一是继续抓好现有项目及资金的落实。我区农田地膜污染治理工作得到中央有关部委高度重视,结合援疆工作在项目和资金上给予的支持,要把现有资金管理好、使用好,要在管长远、管根本上多投入,要在科技攻关、新产品研发上下功夫。二是推广使用加厚地膜。在现阶段,加厚地膜是减少地膜残留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应有步骤、有计划的大面积替代使用,以达到“铺的好、收的了”的目标。三是加强市场监管。加强并规范农用地膜生产企业行业管理,提高地膜生产质量。应在每年春播季节组织质监部门对农用地膜质量进行严查,在媒体上公布举报电话和奖励资金,杜绝不合格地膜进入市场、进入田间。四是加强体系建设。通过贴息、技改项目、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等政策,扶持建立一批废旧农田地膜回收加工企业,带动周边地区残膜的回收加工再利用,构建起形成“闭合回路”的残膜收购再生体系。

(二)积极示范推广新一代全生物可降解地膜 一是充分认识可降解地膜对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可降解地膜是农业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是环境安全承受极限的必然选择。现有PE膜作为塑料制品对环境的危害勿容置疑,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在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推广使用可降解制品,我国在可降解材料的研发和推广上也已经起步。二是重视对研发企业的培育力度。各级应把农田生物可降解膜的推广应用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对在研发和试验可降解膜过程中做了大量投入的本土企业进行扶持。本地企业具有方便联系、利于监管和售后服务等优势,在产品推广使用上要有明确指向性,以帮助他们尽快走上可持续的发展道路。三是加大可降解膜在我区的推广使用力度。在试验成功的区域,要有计划的推广使用可降解膜,根据可降解膜生产规模和使用成本测算,明年全区应以50万亩的速度推广为宜。尤其对丛根类作物,要率先进行大面积推广使用。四是做好长远规划。根据现代农业和安全生产的要求,建议把可降解地膜的推广使用作为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举措列入“十三五”规划,进一步加大可降解地膜的示范推广力度。

(三)充分发挥农民、种植大户和专业合作社的主体作用

一是加大宣传。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介,大力宣传推广使用加厚膜与可降解地膜的优越性和方向性,提高土地受益主体的思想认识,变“爱护土地、清洁生产”的要求为自觉行动。二是强化引导和管理。各级政府要加大地膜使用和残膜治理方面的工作力度,摆在与发展农业生产同等重要的位置。昌吉州计划2015年大范围率先使用可降解地膜,其它各地也都应具有这样的胆略和气魄。三是突出土 地使用者的主体地位。要发挥农民、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以及农业生产企业在加厚膜、可降解膜使用与残膜治理中的主体地位,政府应按标准对可降解膜和加厚膜的使用进行差价补贴。兵团部分团场为了督促承包经营户合理使用地膜和及时清理残膜,采取从收益分配中扣出部分资金作为清理残膜押金的办法,取得了较好效果,地方也可以这样做,并且应该在土地流转过程中作为“硬指标”写入合同。四是不断改进耕作技术。结合示范应用农业新兴科技和进一步完善土地倒茬轮作制度,积极推广有利于回收的覆膜方式和适期揭膜技术,提高地膜回收率,节省回收地膜用工。

(四)加强领导,通过顶层设计和高位推动促进地膜污染治理迈上新台阶

一是制定可降解地膜和普通加厚地膜生产标准。自治区经信委、农业厅等有关部门已试推新疆农用地膜地方标准,应将可降解地膜也包含进来。同时制定相应的辅助措施,就普通加厚膜生产、销售、使用设定临时许可证制度,严禁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lmm的普通农用地膜,杜绝企业用再生料生产农用地膜。二是加快制订地膜使用管理条例。主要内容包括:积极推广可降解地膜,限量使用普通地膜直至禁止,对废旧地膜的全面整治进行科技攻关。根据我区地域广、气候条件复杂的特点,有关部门从现在起就要着手指导和规范生产企业制定可降解地膜产品性能、降解时间、适宜环境等行业和企业标准。三是设立专项基金。建议 设立农田地膜污染治理专项资金,把可降解膜、加厚膜的使用推广和回收利用纳入年度计划和财政预算,实施自治区标准农膜使用补贴政策(以旧换新等形式),推广使用可降解地膜和0.01mm以上厚度的普通地膜。四是纳入考核范围。把残膜的治理工作纳入自治区、兵团、地州、县市目标管理考核范围,认真督促检查,严格进行考核,落实奖励措施。为强化领导,建议成立自治区农田废旧农膜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建立相关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统一领导和协调可降解地膜推广和废旧地膜治理。

第二篇:XX镇2021年科学使用及农田残膜回收利用实施方案

XX镇2021年科学使用及农田残膜回收利用实施方案

根据中、省、市文件精神,按照XX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幸福美丽新村的要求,统筹推进山水林田系统治理,全面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为降低农田残膜对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的影响,推进农业生态环境治理,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为目标,加强农膜科学使用的技术指导和农田残膜回收利用的监督管理,建立以政府监管为引导、以属地管理为主线、以市场化推进为主导、以市场经营与使用者为主体的工作机制,实现农膜使用和农田残膜回收利用“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有效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二、工作目标

2021年以加强指导生产者科学选用农膜和加强农田残膜回收利用为主要内容,在全镇加大农膜使用的技术指导和服务,切实减少农膜使用量,鼓励多渠道、多途径回收废旧农膜,提高农田残膜回收利用率。全镇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率在上年基础上提高0.5个百分点,地膜污染加重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力争全镇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率达到85%以上。

三、工作措施

(一)高度重视,加强宣传。

农膜是重要的农用生产资料,覆膜种植技术在带来农业增产、增效的同时,也带来废旧农膜污染生态环境、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等一系列问题。各村、社区要把做好废旧农膜回收利用、防治农业面源污染作为推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加强领导,统筹规划,完善机制,狠抓措施落实。要通过新闻媒体、网络、手机短信、培训会等方式大力宣传讲解废旧农膜污染的危害和回收利用的必要性,使农民充分认识农膜残留的严重危害,树立主动回收残膜保护耕地的意识。

(二)明确职责,督促回收。

各村、社区切实履行废旧农膜污染防治的属地监督管理职责,按照“谁使用、谁回收”的原则,督促农膜使用者及时捡拾农田残膜,归集、集中堆放义务,确保不随意弃置、掩埋或者焚烧。农业中心要根据本地农业生产特点,调查摸清本地废旧农膜种类、数量,分析产生季节和分布情况,积极协助有关部门做好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有关工作。

(三)技术指导,科学使用。

解决农膜污染首先要从科学使用农膜抓起,做到既不影响农业增产增效,又实现农膜使用无害化。主要抓好以下技术措施落实:

1.科学选用农膜,促进回收利用。全镇要加强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引导农民和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科学选择使用农膜。在育秧、育苗上优选对环境污染小的无纺布进行覆盖。推广替代技术,减少农膜用量。要围绕种植业结构调整、推进适度规模经营、改革耕作制度、改进经营模式,推广替代技术,科学减少农膜使用。大力推广粮经作物集中育秧育苗、无纺布覆盖、水稻直播、果园生草、秸秆覆盖栽培等技术,指导农民使用地膜覆盖机具科学覆膜,尽量减少塑料地膜使用量。大力推广水稻育苗专用特制无纺布育秧技术,减少塑料农膜使用量,降低环境污染。鼓励支持在有关农业项目区开展新型可降解地膜、液体地膜等新型物化技术产品的试验示范,对应用新型可降解地膜、液体地膜给与适当补助,降低业主、农民应用新型地膜的生产成本,逐步扩大其适用范围,逐步减少传统地膜应用面积。

3.农艺农机配套,提高用收水平。要加强农艺农机技术示范推广,综合运用农艺措施、农机化技术,促进农膜科学使用和农田残膜回收水平提高。针对不同农作物需求,示范推广适时揭膜、机械拾膜、膜侧栽培等技术,提高残膜从农田中的移除比例。积极引进机械回收农田残膜的新技术新设备,在关键农时季节组织机械捡拾回收农田残膜,以降低农田残膜的捡拾难度,节省回收用工。在农膜集中使用区域建立废旧农膜污染防治核心示范区,开展试点示范,树立防治废旧农膜污染的典型,向农民展示推广农膜科学使用和回收利用技术。

(四)分工负责,共同推进。

农业中心要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在农技方面主要负责水稻、玉米、花生、马铃薯等粮油作物农膜科学使用和农田残膜回收利用的监督指导、试验示范,推广水稻育秧技术使用无纺布的力度;在产业方面主要负责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农膜科学使用和农田残膜回收利用的监督指导、试验示范;在农机方面负责机械化覆膜和农田残膜机械化回收利用的技术指导、示范推广,争取将废旧农膜回收机械设备纳入农机购置补贴范畴;在土肥方面负责农田残膜污染土壤的监测评价;并在各类农民培训中做好农膜科学使用和农田残膜回收利用的培训宣传工作。各村、社区对农膜科学使用和回收利用要履行属地监管职责,切实加强区域内农膜科学使用和残膜回收利用的监管工作,做好2021年农膜销售使用回收情况的统计工作。

四、全力保障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有序开展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我镇高度重视,成立由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村、社区负责人为成员的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组织协调,分解落实责任,细化工作措施,确保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

(二)规划引领,强化考核督导。

利用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规模化粮食生产中应用农膜增效技术。我镇将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执行情况和效果纳入对各村、社区农业发展目标考核内容,并不定期开展落实情况督查指导。农业中心要做到技术指导到位,行动督导到位。

(三)抓好典型,发挥示范作用。

要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主要抓手,建立典型示范区,通过项目带动,示范引领,统筹推进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行动。

第三篇:农业机械化残膜回收项目调研报告

关于残膜回收机选型试验及示范推广

项目的调研报告

调研单位:麦盖提县农机局

调研日期:二O一二年三月三十日

关于残膜回收机选型试验及示范推广

项目的调研报告

依据新科兴【2008】05号文件下达的自治区科技兴新项目,残膜回收机选型试验示范推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牧业机械试验鉴定站承担项目,麦盖提县作为一个实施点。

一、历史背景

麦盖提县地处南疆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南边缘,叶尔羌河流域中下游,光热资源丰富,是典型的大陆干旱气候,耕地面积92万亩,棉花种植面积55万亩左右,全部采用机械化铺膜技术,其他铺膜栽培作物20万亩。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是一项提高农作物单产和经济效益的农业栽培技术,它在给我们带来丰收喜悦的同时,也留给我们无穷无尽的烦恼——白色污染,地膜是高分子碳氢化合物,不易分解。残留在土壤中会形成许多隔离层,破坏土壤的毛管系统,减弱土壤的通透性,破坏土壤结构。种子播种在残膜上,会出现芽干、芽落。即使出苗根系由于残膜隔离不能扎在土壤中,不久植株枯萎,出现缺苗、断条而造成减产。据有关专家测定,连续铺膜6—7年的耕地,会造成作物

9.5%—15.5%的减产。同时残膜在耕地表面易被风吹走,污染了环境也易被牛羊吃进去造成死亡。

残膜回收问题已引起各级政府及农业系统的高度重视,农机科研部门也研制多种型号的残膜回收机具,选择合适麦盖提县的机型进行推广使用是农机技术推广部门目前最为重要的工

作。

二、项目任务完成情况

项目实施以来麦盖提县农机局引进残膜回收机械棉花拔秆清膜机2台(4MBQ—1.5 型)、9ZL-4.2型残膜回收机39台、4JLM-1800B棉秸秆还田及残膜回收联合作业机1台、4JLM-1800棉秸秆还田及残膜回收联合作业机一台,实施地点:央塔克乡跃进村、东方红村,尕孜库勒乡8村、10村两个乡4个村,实施面积:2009年5200亩、2009年10200亩、2011年10400亩,收益农户136户。

三、项目资金情况

2009年残膜回收机选型试验示范推广建设项目自治区农科院拨款3万元。

四、机械化残膜回收试验情况

4MBQ—1.5 型,该机械能回收地表残膜、历年膜,缺点:耕作层的膜回收情况不理想; 4JLM-1800B棉秸秆还田及残膜回收联合作业机和9ZL-4.2型残膜回收机,这两台机械回收历年膜和当年膜收的效果较,缺点:对拖拉机的负荷大,不适合湿度较高土地作业且作业费较高;对小片膜回收不干净,机械占地面积大、林棉间作地不宜使用。

五、机械化残膜回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机械化残膜回收推广方面:(1)目前残膜回收机具使用率低。由于我县残膜回收机械化技术推广刚起步,推广和使用还需要一个过程,从而导致有了残膜回收机具使用率低。(2)残膜回收机具价格过高、农机户购买力有限。

(二)机械化残膜

回收技术方面:(1)目前我县使用地膜厚度为0.006~0.007毫米,属于薄地膜,现有机械对薄地膜无法发挥最大的效用。(2)机械所需要的功率大,需要大马力拖拉机配套。(3)本机在湿度较大地块的地块作业时残膜回收效果不理想。

(三)机械化残膜回收费用方面:机械化残膜回收作业费25元/亩左右,提高了农民的生产成本。

六、机械化残膜回收机具的前景

(一)我县覆膜棉花面积55万亩左右,其他铺膜栽培作物20万亩。单靠人力回收残膜,时间紧作业量大。因此应提倡机械化回收残膜。

(二)大力推广应用机械化残膜回收机配套的规范化地膜。这是在确保增温、保墒、防病、除草等覆盖效果和作物增产幅度不变的前提下,兼顾生产成本,提高机械化残膜回收机具的使用率。

(三)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积极寻求各级党政部门的政策支持,把机械化回收残膜技术当作一项长期政策来抓。

(四)通过试验、多点示范试验,使广大基层干部、农民亲眼目睹机械化收膜的优越性,从而提高了农民购买残膜回收机的积极性,为大面积推广残膜机械回收技术打下基础。

第四篇: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情况调研报告

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情况调研报告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数量多、分布广,在抗御水旱灾害、发展粮食生产、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长期以来,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一直处于弱势。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旧的政策体系被打破,新的政策体系尚未完全建立起来,使得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面临更多困难和矛盾。近年来,四川省各地围绕建立新的农田水利政策体系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近日,我们到四川省仪陇县、大英县、乐至县、游仙区等地进行调查,实地察看了部分已、正和未改造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走访了部分农民用水户协会和农户,先后召开4次座谈会,同10余个县市区水利局的同志进行了座谈交流。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四川南充等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有益做法

四川省山区丘陵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的90%,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数量占全省水利工程总数的99.6%,控制灌溉面积占全省有效灌溉面积的52.3%,小型灌区生产的粮食占全省粮食总产量的40%,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对于确保四川粮食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四川省各 级高度重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尤其XX年以来,他们结合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专项资金项目的实施,探索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有益做法,在全国具有学习和借鉴作用。

“竞争立项,招标建设,以奖代补”的南充模式。近年来,南充市各地积极探索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有效办法,逐步形成了“竞争立项,招标建设,以奖代补”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组织方式。这种组织方式以“竞争立项” 核心,将竞争机制引入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让群众全过程参与,谁的积极性高就先支持谁。如:高坪区坚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两不修”:群众不同意不支持的不修、群众不参与的不修,并实行了定工程质量标准、定工程补助标准、将政府补助资金直接补助到工程的“两定一补”措施;顺庆区坚持效益优先原则,在竞争立项中,对群众积极性高的项目优先支持、用水户协会健全的村优先支持。这些措施,较好地解决了“一事一议”中存在的“事难议、议难成、成难办”的问题,有力地推动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目前,南充市利用这种组织方式已建成小型农田水利示范村14个。在这些示范村的带动下,自去年以来,全市已投入资金4634万元、工日617.3万个,整治病险水库37座,新修山平塘79口、石河堰67处、渠道42.8公里,渠道防渗76.2公里,新增蓄水能力172.5万方,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16万亩。由于干的都是群众愿意干的工程,且做到了公开、公正、透明,群众全过程参与,所有工程都能按时、保质、保量完成,达到了建一处成一处,群众十分满意。

“群众点菜,政府买单”的遂宁模式。“群众点菜,政府买单”是遂宁市大英县、船山区等地结合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补助专项资金试点项目和新农村示范区建设,探索形成的一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组织方式。其做法是:小型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由广大村民提出,通过村、组向乡镇提出建设申请,乡镇经过筛选汇总后再上报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再根据规划和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实施该项目。如果同意实施,水行政主管部门将委派专业技术人员到建设地点进行调研勘测,确定建设方案并核定工程量,由乡镇或村组织实施。工程竣工后,先由乡镇进行初步验收,最后再由县水利和财政部门进行综合验收。对通过验收的项目给予财政补助,补助标准为工程项目实际建设材料费、技工工资总和的40-50%。XX年,大英县利用“群众点菜,政府买单”的组织方式,把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试点项目选在人民渠灌区通仙乡和蓬莱镇的普陀村、洋溪村、登荣村、北斗村、高桐村、余粮村,共维修和新建渠道30.3公里、山平塘7口、小型建筑物25处;完成工程总投资400万元,其中:中央补助60万元、省级财政补助100万元、县级财政补助40万元,捆绑使用 水保、农开发资金100万元,项目区群众投劳投资100万元;新增蓄水0.8万方,新增改善灌溉面积1.07万亩,同时解决了1200人、1360头牲畜的饮用水问题,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船山区利用这种组织方式,已基本完成区委、区政府下达的唐家三坝新农村示范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任务。“群众点菜,政府买单”这种组织方式,既充分体现了群众意愿,又保证了工程方案的可行性和科学性,节约了资金。同时,财政补助政策也得到了很好落实,激发了基础和群众参与水利建设的积极性。

遂宁等地在小型农田水利“民办公助”项目实施中,还针对农村青壮劳力外出务工、劳动力难以组织的实际,采取了适当延长工程建设时限、请亲戚朋友帮忙“工换工”、以资折劳等措施,较好解决了劳动力不足问题。

“四方合作”的资阳模式。水利“四方合作”机制是资阳市部分地区借鉴畜牧业“六方合作”机制的成功经验,针对小型水利工程建设资金短缺、管理薄弱的现状提出,在实践中探索形成的一种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组织方式。其基本运作模式是:以市农业担保公司为纽带,担保公司为村、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协会或农民用水户协会担保,到金融机构贷款,协会利用信贷资金整治、改造小微型水利工程,再将整治改造后的工程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选择经营业主,用经营承包费偿还贷款,不足部分利用各级财政小 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专项资金加以补助。水利“四方合作”是农民用水户协会或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协会、担保公司、金融机构、工程承包经营者四方的合作,是各利益主体在政策的引导下,以诚信为基础、协会为平台、利益为纽带形成的四方共赢机制,是集金融支持、政策保障、合同承包、风险防范为一体的系统工程。这种新的机制既解决了长期制约小微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维修资金短缺的“瓶颈”问题,又同时解决了管理主体缺位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较好解决了以往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中,普遍存在的“一卖了之”“承包租赁费一花了之”的问题。目前,资阳市燕山区已运用这种新的机制改造山平塘近10口,均取得了较好效果。资阳市水利局拟在进一步完善的基础上,在全市推广。

“以用水户协会为载体,一事一议”的绵阳模式。绵阳市是探索末级渠系建设管理方式,组建农民用水户协会比较早的地区之一。目前,全市已建成各类农民用水户协会890个,由协会管理的灌区面积达65万亩,占全市灌溉面积的20%。绵阳市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充分发挥用水户协会作为村民开展“一事一议”的载体作用,积极引导农民对直接受益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投工投劳,有力地促进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去年以来,绵阳市各用水户协会有的在政府财政补助资金的带动下,有的不等不靠,自发建设,先后完成了一大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梓潼县卧龙镇五 一农渠用水户协会充分发挥其核心作用,在遭受严重旱灾后,通过协会代表大会“一事一议”,人均投工5个、亩平集资50元,对管辖的部分农、毛渠进行节水改造。在市、县武引灌区管理单位的支持下,用了不到一个月时间,完成农、毛渠节水改造9.6公里,兴建计量管理设施5处。游仙区魏城镇农民用水户协会按照群管自治组织原则,由协会牵头,“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自XX年以来,全镇共开挖农、毛渠35条115.2公里,硬化农渠36.2公里。都江堰人民渠二处灌区的涪城区金峰、新皂两个农民用水户协会发动群众投工3万多个、集资140余万元,配套建设末级渠系35公里,建设防渗渠24公里,改建闸口98处,新建测流点127个。去年以来,涪城区通过农民用水户协会开展“一事一议”,筹集资金576万余元,维修小型水库3座,整治塘堰189口,新修渠道130.8公里,维修渠道81.5公里。

“建立流域管理站,归口管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乐至模式。乐至县认真贯彻国务院《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积极探索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方式,走出了一条以流域为单元,以中型和重点小水库为依托,建立流域管理站,归口管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成功路子。乐至县的做法是:县水利局成立乐至县中小型水库联合管理站,归口管理全县所有104座中小型水库。根据水库单位的功能划分与承担的任务,除蟠龙河等3座中型水库单独设管理站外,其余101座小型水库以流域片区或灌区为单位,依托重点小型水库现有基础设施,设立12个小型水库联合管理站,分片管理辖区内小型水利工程及灌区。新设立的小型水库联合管理站,确定为准公益性事业单位,定编100人。其中3座中型水库定编24人,12个小型水库联合管理站定编76人,每个管理站人员视任务不等。管理站实行财政定额补助和收支两条线的财政管理办法。县财政按中型水库每人每年5000元、小型水库联合管理站每人每年8000元给予定额补助。水管单位所有收入统一缴入县财政专户,除8%留作财政管理经费外,其余资金支出由县水利局、水库管理总站按照保工资、保安全、保运行的原则和顺序提出方案,经县政府批准后实施,接受财政、审计、监察部门监督。水库管理人员养老保险,参照同类事业单位保险划转办法,由机关事业管理局划转进入社会养老保险局保险。这种管理方式,一是理顺了管理体制,解决了过去分级管理,互相推诿扯皮的问题。二是强化了管理职能,解决了过去职责不明、管理松懈或脱节问题。三是明确了管理性质。四是落实了管理经费,保证水利工程的日常养护,解决了管理人员的后顾之忧。五是强化了管理单位的内部管理。现有职工实行竞争上岗、全员聘任制、双向选择,增强了他们的危机感和责任感。

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四川南充、遂宁、资阳、绵阳等地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 建设与管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暴露出一些矛盾和问题。

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不足,工程老化失修严重,季节性、工程性缺水问题突出。四川省连续两年的干旱,暴露出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中的许多问题。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季节性、工程性缺水在四川一些地方表现的相当突出。如南充市的仪陇县,地处四川盆地东北部干旱走廊,多年平均降雨量达1025毫米,但8、9、10三个月降雨量占了全年的60%,而需水高峰的4、5月份,降雨只占全年的18%;截止XX年底,全县有各类水利工程9573多处,其中小微型水利设施9457处,总蓄水能力不足1亿立方米,仅占年平均径流量的4.2%,大量径流白白流走。由于水利工程数量不足,拦蓄能力较弱,全县有效灌溉面积仅有38万亩、保灌面积20万亩,分别占总耕地面积的30%、20%。现有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大多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有相当部分是边规划、边设计、边建设的“三边”工程,至今已运行四、五十年,先天不足加之后天维修配套没有跟上,致使工程老化、退化、失修严重,效益衰减。据遂宁、资阳等地反映的情况,目前小型灌区渠系水利用系数在0.3∽0.4之间,水的有效利用率不足40%。资阳市乐至县龙开坼水库具有典型性。该水库1971年建成,总库容320万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2300亩,原配套渠道42公里,其中自流31公里,提灌11公里,实现灌溉面积2300亩。而现在灌区的现状是:至今能通水的自流渠道仅剩放水洞以外1公里,能通水的提灌渠道只有4公里,实灌面积不足500亩,老化退化的程度由此可见一般。

群众投工投劳不足,严重影响着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农村取消“两工”以后,群众出工投劳没有了强制性约束,再加上农业比较效益逐步下降,农村劳力外出经商务工的较为普遍。据遂宁市船山区反映,有的村外出打工的男女青壮劳力几乎达到了百分之百,连办丧事出殡也难以找到青壮劳力。多数村外出打工的人数占到劳力总数的三分之二,留守在家的少数青壮劳力也大都有自己的经营项目,真正务农的微乎其微。由于农村人员大量外出,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在四川一些地方尤其是经济落后的山丘地区成了一句空话。很多地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处于停滞状态,原有工程也因得不到及时维修,损毁严重。

因产权制度改革不规范带来的问题开始显现,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造成不同程度影响。调查中发现,一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实行租赁、承包、拍卖后,由于合同规定事项不周全、缺乏对经营业主必要的限制性措施,操作程序不规范,有的一卖了之,收了钱就不管工程管的好坏;有的业主只注重经营管理,不重视工程管理;有的业主不履行合同义务甚至违约,弃置不管;还有的工程运用不合理,造成了水 质污染,引起了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如南充市仪陇县就有两座小一型水库因承包合同没有规定业主不能从事肥水养鱼而进行肥水养鱼,造成水库水质污染,激起了当地群众的强烈不满,政府不得不花大价钱赎回。遂宁、资阳、绵阳等地也反映,有的经营业主只顾养鱼,不管放水浇地;有的把水库当成自己的,越是干旱需水越不放水,背离了改革的宗旨,对此群众意见很大,甚至引起上访。

基层水利管理单位自身能力建设薄弱,急需加强。由于乡镇机构改革,乡镇水利站并入了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多数过去由乡镇水利站管理的小型水库灌区,现如今只有

一、两名同志负责水利工作,且业务不固定,很难管理面广量大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原来雇用的临时管理人员因工资无着落,大都回家,有相当部分小型水利工程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

三、几点启示和建议

四川南充、遂宁、资阳、绵阳等地在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管理方面,特别是在实施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专项资金项目中的一些做法,给今后工作以启示。①要精心选择项目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专项资金试点项目,要选择群众要求迫切、积极性高的村。工程要与群众的生活生产密切相关,且急需要改造或建设。只有这样,群众参与的积极性才最高。②所选项目区基层班子的事业心和战斗力 要强。乡镇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村两委班子要团结谋事、有较高的群众威信,能够团结号召群众办成事。四川各地的情况表明,凡是项目实施比较好的,都是基层领导班子战斗力较强的。③要因地制宜,科学选定建设方案。所选工程建设方案既能省钱,又要管用。④要严格项目建设管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试点项目,虽然投资小、规模小,但直接关系群众切身利益,搞不好会挫伤群众的积极性。要加强项目管理,积极推行主体工程投标制、材料设备集中采购制、资金报账制等有效管理措施。⑤要加强技术指导和服务。⑥要做好与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水保资金等各项支农资金的整合,发挥规模整体效益。

为进一步推动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管理,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进一步加大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投入力度。造成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老化失修、效益衰减严重的主要原因是投入不足。就四川省讲,XX年全省用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资金是3501.45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补助540万元,省级财政投入880万元,市级财政投入160万元,县及县以下财政投入509.31万元,群众集资与投劳折资1421.14万元。这些资金如果平均分配到184个县市区,一个县市区还不足20万元;如果平均分到每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或小型水库灌区,还不足60元和8000元。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同城市基础 设施建设一样,都是政府的重要职责。搞不好不仅会影响新农村建设的进程,而且还会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从目前情况看,政府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入,仍然远远大于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重城市轻农村的现象依然存在。各级政府必须把包括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在内的农村基础设施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加大投入。对农村水利基础设施来讲,当务之急是在稳定提高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以及人饮安全资金的同时,尽快扩大中央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专项资金规模,以引导和带动地方各级财政和受益农户的投入,加快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步伐。

2、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农村水利改革。一是要针对目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在广泛吸收地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经验做法的基础上,尽快制定一个全国性的指导意见,以推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健康深入发展。二是要以构建和完善农民用水户协会内部管理机制为重点,以行政区域或水利工程为单元,通过对基层水利队伍的改组、改造、改革和完善,推动农民用水户协会的不断建立和发展,加快大中小型灌区管理体制改革步伐。三是不断深化农村水利改革。当前,农村出现了劳动力大量外出打工、水利工程占地农民要求补偿、群众要求水利政务公开等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迫切 需要我们加强政策研究和制度建设,通过不断深化农村水利改革,培养典型,示范带动,逐步解决农村水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

3、加强基层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自身能力建设。基层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自身能力建设是农村水利工作的重要内容。今后的农村水利建设要改变过去只注重工程建设而忽视自身建设的做法,工程建设与基层水管单位自身能力建设要同时审批、同时建设、同时验收。要进一步调整农村水利资金支出结构,允许部分资金用于包括管理手段、信息网络、办公条件等在内的管理单位自身能力建设,以不断提高基层水管单位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和水平。

4、加快农田水利立法,从根本上改变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管理薄弱问题。目前,涉水方面的法律法规不少,但针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还没有。尽快制定出台一部关于农田水利方面的法规条例,通过健全法律制度,明确各级政府、社会组织、广大群众的责任,建立保障农田水利建设管理的投入机制,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依法建设、管理和使用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已成为当务之急。

第五篇: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情况调研报告

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情况调研报告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

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情况调研报告2010-06-29 18:16:52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情况调研报告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情况调研报告(2)文章标题: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情况调研报告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数量多、分布广,在抗御水旱灾害、发展粮食生产、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长期以来,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一直处于弱势。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旧的政策体系被打破,新的政策体系尚未完全建立起来,使得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面临更多困难和矛盾。近年来,四川省各地围绕建立新的农田水利政策体系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近日,我们到四川省仪陇县、大英县、乐至县、游仙区等地进行调查,实地察看了部分已、正和未改造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走访了部分农民用水户协会和农户,先后召开4次座谈会,同10余个县市区水利局的同志进行了座谈交流。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四川南充等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有益做法

四川省山区丘陵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的90%,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数量占全省水利工程总数的%,控制灌溉面积占全省有效灌溉面积的%,小型灌区生产的粮食占全省粮食总产量的40%,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对于确保四川粮食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四川省各级高度重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尤其2005年以

来,他们结合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专项资金项目的实施,探索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有益做法,在全国具有学习和借鉴作用。

(一)“竞争立项,招标建设,以奖代补”的南充模式。近年来,南充市各地积极探索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有效办法,逐步形成了“竞争立项,招标建设,以奖代补”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组织方式。这种组织方式以“竞争立项”核心,将竞争机制引入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让群众全过程参与,谁的积极性高就先支持谁。如:高坪区坚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两不修”:群众不同意不支持的不修、群众不参与的不修,并实行了定工程质量标准、定工程补助标准、将政府补助资金直接补助到工程的“两定一补”措施;顺庆区坚持效益优先原则,在竞争立项中,对群众积极性高的项目优先支持、用水户协会健全的村优先支持。这些措施,较好地解决了“一事一议”中存在的“事难议、议难

成、成难办”的问题,有力地推动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目前,南充市利用这种组织方式已建成小型农田水利示范村14个。在这些示范村的带动下,自去年以来,全市已投入资金4634万元、工日万个,整治病险水库37座,新修山平塘79口、石河堰67处、渠道公里,渠道防渗公里,新增蓄水能力万方,新增有效灌溉面积万亩。由于干的都是群众愿意干的工程,且做到了公开、公正、透明,群众全过程参与,所有工程都能按时、保质、保量完成,达到了建一处成一处,群众十分满意。

(二)“群众点菜,政府买单”的遂宁模式。“群众点菜,政府买单”是遂宁市大英县、船山区等地结合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补助专项资金试点项目和新农村示范区建设,探索形成的一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组织方式。其做法是:小型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由广大村民提出,通过村、组向乡镇提出建设申请,乡镇经过筛选汇总后再上报县

(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再根据规划和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实施该项目。如果同意实施,水行政主管部门将委派专业技术人员到建设地点进行调研勘测,确定建设方案并核定工程量,由乡镇或村组织实施。工程竣工后,先由乡镇进行初步验收,最后再由县(市、区)水利和财政部门进行综合验收。对通过验收的项目给予财政补助,补助标准为工程项目实际建设材料费、技工工资总和的40-50%。2005年,大英县利用“群众点菜,政府买单”的组织方式,把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试点项目选在人民渠灌区通仙乡和蓬莱镇的普陀村、洋溪村、登荣村、北斗村、高桐村、余粮村,共维修和新建渠道公里、山平塘7口、小型建筑物25处;完成工程总投资400万元,其中:中央补助60万元、省级财政补助100万元、县级财政补助40万元,捆绑使用水保、农开发资金100万元,项目区群众投劳投

资100万元;新增蓄水万方,新增改善灌溉面积万亩,同时解决了1200人、1360头牲畜的饮用水问题,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船山区利用这种组织方式,已基本完成区委、区政府下达的唐家三坝新农村示范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任务。“群众点菜,政府买单”这种组织方式,既充分体现了群众意愿,又保证了工程方案的可行性和科学性,节约了资金。同时,财政补助政策也得到了很好落实,激发了基础和群众参与水利建设的积极性。

遂宁等地在小型农田水利“民办公助”项目实施中,还针对农村青壮劳力外出务工、劳动力难以组织的实际,采取了适当延长工程建设时限、请亲戚朋友帮忙“工换

下载自治区农田地膜使用与残膜治理调研报告(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自治区农田地膜使用与残膜治理调研报告(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情况调研报告

    文章标题: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情况调研报告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数量多、分布广,在抗御水旱灾害、发展粮食生产、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

    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情况调研报告

    文章标题: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情况调研报告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数量多、分布广,在抗御水旱灾害、发展粮食生产、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

    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情况调研报告

    文章标题: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情况调研报告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数量多、分布广,在抗御水旱灾害、发展粮食生产、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

    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调研报告

    浅议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发挥作用的四种途径 摘要:正确认识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位置与作用,找准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定位是充分发挥其作用的先决条件和关键节点。本文......

    关于社区服务与治理的调研报告[范文大全]

    关于社区服务与治理的调研报告 时间:2015年2月15日至2月18日。 地点:四川省达州市河市镇。 调查目的:了解社区服务情况,锻炼自己,认识社会,增加知识。 调查对象:河市镇兴港社区 寒......

    老旧小区管理与治理调研报告

    关于加强和改进老旧小区管理与服务的调研报告 ——以天桥湾小区为例 第八组人员:米 妍 卢银萍 陈海涛 代丽艳 王晓丹 执 笔 人:米 妍 陈海涛 PPT 制 作:陈海涛 前 言 小区管理......

    新能源的使用与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扬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 社会实践调研报告(论文) 题目:关于我国新能源的发展与使用现状调研报告 系别:环境工程系 专......

    如何统筹城乡与县域治理创新调研报告

    统筹城乡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站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科学把握时代发展要求,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湖北省地处中部欠发达地区,在城乡统筹发展中面临诸多挑战和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