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欧美数字化后勤与我国军队后勤信息化建设
欧美数字化后勤与我国军队后勤信息化建设
在受到现代商业“包装”后的物流概念背后,纯朴的物流起源于军事领域,《牛津辞典》对于“物流”(logistics)的定义是“在战地管理军事物质的运输、供应和维护的科学”。在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的冰天雪地里,军事物流帮助俄国人先后击败了拿破仑和希特勒。“沙漠之狐”隆美尔同样败在物流上——在阿拉曼战役中,隆美尔的坦克军团因为严重缺乏燃料,面对蒙哥马利率领的盟军毫无还手之力。
物流信息化是指物流企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物流过程中产生的全部或部分信息进行采集、分类、传递、汇总、识别、跟踪、查询等一系列处理活动,以实现对货物流动过程的控制,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管理活动。物流信息化是 现代物流的灵魂,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基石。那么作为物流起源的军事后勤保障,其物流信息化的发展是怎样的呢?
西方发达国家军队已经全面启动“数字化后勤”建设。数字化后勤是以数字信息技术和系统为主要管理手段的可视化后勤,其基本内涵是后勤管理的数字化。即一方面要求管理信息数字化,另一方面要求管理系统和过程数字化。后勤管理数字化的基础是后勤和后勤管理的标准化、制度化和后勤管理数据库建设,关键是要建立开放的、实时的、面向部队的数字化后勤管理综合信息系统。最近一次的美伊战争使军事物流再次受到关注。美军之所以能够在海外大量驻军,并能在短时间内进行战略部署,很大程度上就是依赖其全球领先的物流技术。
现在,包括麻省理工大学在内的美国重要学府,都对军事物流投入了极大的兴趣和精力进行研究。企业界也非常青睐那些经历战火考验的物流官们。海湾战争中的美军首席物流官,在战后加盟了零售商Sears Roebuck,在民用物流领域继续大显身手。战场不仅是新武器和战术的练兵场,也是新式物流技术和机械的试验场。作为美国国防部负责全球资产跟踪的部门,联合自动识别技术产品管理部门(PdM J-AIT)既负责国防部有关自动识别技术和RFID产品的采购,也管理着美军基于RFID技术的全球物流可视化基础设施(RF-ITV)。
RF-ITV网络在全球43个国家拥有包括集成RFID的卫星跟踪系统在内的8600多个RFID读写站,可以通过对RFID标签的跟踪,实现准实时的数据自动采集、聚合、恢复与服务,从而为美国国防部、北约和美国的其他盟友在远程物流和联合作战方面提供军用物流供应链的可视化服务。
基于RFID应用的J-AIT解决方案横跨美国国防部物流供应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发货时,将货物的选择、包装、装载信息存储在集装箱上的RFID标签中,并自动将数据转发到后台系统中;货物到达后,进行验证并自动更新库存记录;与存储相关的库存和场地管理;转运过程中的货物集中托运;对零件、组件和部件的跟踪;有害材料的跟踪等。作为美国国防部的整体跟踪解决方案,J-AIT还提供对项目全生命周期的支持,并可与美国国防部物流系统兼容和互操作。
在产品和服务方面,J-AIT解决方案还提供整套的数据采集、传输工具和技术,其中包括主动与被动RFID技术、支持数据阵列的条形码、无线数据采集技术、惟一标识管理、无线安全,并且符合电磁辐射安全条例的要求。
位于美国硅谷的Savi技术公司1994年成为美国国防部在RFID领域的供应商。之后,Savi技术公司又成为RF-ITV网络的主要供应商。2006年,美国最大的军火商之一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将Savi技术公司收归旗下。
Adder军营是美军位于伊拉克中南部的重要营地。在这个驻伊美军的物流中枢里,新式物流技术和机械在战时发挥了巨大作用。当阳光炙烤沙漠的时候,车辆鱼贯而入营地大门。门口树有两根灯柱形的电子询问装置,用来自动记录经过的每台车辆的信息,并将数据发送到位于科威特的美军物流总部。
驻伊美军在战时每天消耗超过20万加仑的水和100万加仑的燃料,而几乎所有这些补给,都要由卡车从几百公里外的科威特运来。美军用高科技武装了整个物流系统,每一台运输车辆都装备了无线电感应器,以帮助其精确定位,从而能够实现即时配送技术和精益供应链策略。
每个从临近科威特城的港口卸下并运至伊拉克的美军集装箱都安装有一个芯片,记录了其所装载的货物种类和数量。这样士兵们就可以用手持扫描设备快速定位他们所需要的物资,寻找某个特定的集装箱只需要不到20分钟。而在1991年海湾战争时,士兵们只能用纸和笔来进行寻找,效率极其低下。
近年来物流技术的进步使美军效率大大提高:美伊战争中,美军使用的部队数量大约是“沙漠风暴”战役的1/3,而他们只使用了相当于“沙漠风暴”时10%的集装箱。
以上种种迹象表明,美军后勤信息化建设即所谓的“数字化后勤”对于美军的克敌制胜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这正应了中国那句古话:“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兵书上也常提到克敌制胜须先“断其粮草”,可见后勤保障在战争中的战略地位。一支骁勇善战的军队,依靠的不只是士兵的勇猛和将帅的韬略,可见还必须有坚强高效的后勤保障体系。
借鉴欧美发达国家军队后勤信息化建设的经验及教训,我国军队后勤信息化建设将以完善以下5大业务系统为主,外加一些特殊用途的平时和战时系统,后勤信息化投入也将逐步增加。
一是军事物流系统,包括军事物资采购、军事物资储备、军事运输工具、运输力量动员以及战场物资投放等5个方面,涵盖了所有的军事物资的运送过程和运送工具。其中,运输力量动员主要指在军事运输中运用民用运输工具,如民用火车、飞机、近海船舶、远洋船舶等,后勤的相关部门将与铁道部、民航等部门共享这些运输工具的数据信息。与世界很多国家一样,目前大部分的军事物资的运输都是由这些民用运输工具完成的。
二是人员供应保障系统,利用军人保障卡是一个很好的尝试。军人保障卡涵盖了多种军人信息,包括每一个军人的工资福利、医疗信息、被装信息、住房信息和保险信息等多个方面,军人的各种收支也能通过这一张卡来进行,甚至在营区内的消费也可以使用这张卡。目前,军人保障卡已成功进行了部队试点应用,下一步还要拓展军人身份证信息功能。
三是军队财务系统,实现了经费预算决算、资金管理、资金调度等资金运行的全过程。从资金类型上看,事业经费、工资福利经费、工程建设经费等全部资金都在该系统统一管理之下。军队财务系统已向全军全面推广。
四是医疗相关的信息系统,其中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军卫一号”代表着医院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经过10年来的研制和推广,目前已经在全军的各类医院得到了全面应用,其涉及了医院运作的全过程,提高了部队医院的工作效率;同时,该系统在全国各地的1000多个地方医院也得到了应用。“军卫二号”则是远程医疗系统,目前已分布在全国各地,对于高原、岛屿等边远地区的医疗救治工作带来极大的帮助。“军卫三号”主要是军队卫生机关的指挥管理系统。
五是经济动员系统,主要包括在平时和特殊时候能动员的各种国民经济力量,如物资、医疗、运输、工程等民用力量等等。
从建设目标上看,总后提出了“聚焦后勤”和“精确后勤”的方向:聚焦是指在出现重大事件时,能及时集中后勤保障力量给予支持;精确则指的是要让后勤资源的应用“物尽其用”,精确满足实际应用需求。这也是我军在后勤保障上走向精细化管理的体现。
而在建设理念上,“可视化后勤”成为军队后勤信息化瞄准的方向。可视化后勤主要想实现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全面、准确了解全军后勤保障资源的情况,包括物资、人员等等;二是及时、准确了解全军后勤保障的需求;三是能动态跟踪整个后勤保障的过程,对这些保障行为进行指挥和控制,提高保障的效果;四是统筹运用资源保障的整个过程,做到后勤保障资源使用的最优化配置。这一目标实现后,后勤保障能力将大大提高。
第二篇:军队后勤对联
________ 米
面油盐鼎“保力
虎家狼卫之
师国卧”“虎服藏
龙务后人勤民亦是”都人
民行子 弟
兵
摸爬滚打锻造一方精锐攘外安内奋勇前沿中国解放军
第三篇:浅析美军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
浅析美军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
李江伟 程启胜 郭立涛
(解放军炮兵学院安徽合肥
230031)
【摘要】在美军率先提出进行一场军事后勤革命后。美军后勤管理理论已经趋向集成化;后勤管理方法趋向精确化;后勤管理对象趋向可视化;后勤管理形式逐步实现数字化,管理手段走向科技化。值得我军深入研究和借鉴。
【关键词】美军;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
后勤乃战争维系之根,军队生存之源。在军队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中,后勤信息化建设是其中重要一环,必不可少。而后勤管理作为后勤信息化建设健康顺利发展的必要保证,也不可或缺;并且,随着后勤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和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技术群在军队后勤领域的广泛应用,军队后勤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也随之相应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在这一领域内,美军走在了世界的前面。
20世纪90年代末,美军率先提出进行一场军事后勤革命。美国军事后勤革命其实质是用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对传统后勤进行根本性改造,它涉及到后勤技术装备、后勤组织体制、后勤理论和后勤管理等各个领域,具有空前的广泛性和深刻性。已有资料证明,美军的后勤革命早已从理论研究阶段步入到实践应用阶段。美军的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也发展迅速,它在后勤管理信息化方面取得的许多进展,反映了后勤管理变革的客观规律和共同趋势,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借鉴。
对美军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情况进行研究,一方面可以做到知己知彼,另一方面也可以为我军树立一个标杆,借鉴美军的经验和做法,从而促进我军后勤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一、美军后勤管理理论趋向集成化
有专家认为,信息化后勤是以信息技术和系统为主要管理手段的可视化后勤,其基本内涵是后勤管理的信息化。
美军认为,后勤信息管理将成为未来后勤管理的重点,后勤管理正在从管理物资流转变为重点管理信息流,相应的后勤管理也必须从传统模式向信息化方向转变。美军指出,“后勤本是一个以补给为基础、依靠大量库存的系统,现在转变成了一个迅速发展的、依靠计算机网络的配送系统,利用商业信息系统的先进技术建立全资产可见性和改善对补给链条的管理。国防后勤局的工作重点正在从管理库存转向管理整个补给链条的信息,从管理补给品转向管理供货商,从购买库存转向购买反应时间。”“由于信息技术的进步,保持大量库存在经济上极不合算。这也迫使未来的物资部门大大降低物资的库存水平。信息将取代昂贵的成品库存。只要信息的反应速度加快,覆盖面大,物资的库存量及相应的安全库存量都将降低。库存量的减少可使费用大量节省。”因此未来战时后勤“管道”中,不仅是大量物资和人员的流动,更大量的是后勤信息的流动。在未来的后勤系统中,将会出现基于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以及大量计算机的信息化式的后勤管理,“以保证有能力获取(后勤)信息,而且有能力通过系统的兼容性分享(后勤)信息,并在协调一致的战场行动中运用(后勤)信息”。从而获得“后勤制信息权”,确保后勤任务的完成。
二、美军后勤管理方法趋向精确化
后勤管理方法丰富多彩,可按管理对象划分、管理职能划分,也可按后勤专业划分。美军后勤管理在采用了信息化的管理方法后,已日益趋向精确化。例如:在物资补给领域有:国防后勤局的标准自动化物资管理系统,海军的物资管理站统一自动数据处理系统,空军的武器系统管理系统,合同数据管理系统等。在卫生勤务领域有:记录在美军医疗机构中接受伤病员情况的计算机统计系统,美军医疗机构计算机网络系统等。在军交运输领域有:陆军的陆军运输管理系统,国防物资途中监控系统等。在装备维修领域有:陆军的陆军标准维修系统、维修报告与管理系统,空军的后方维修管理信息系统。在财务勤务领域有:标准军用财产登记册系统,国防债务管理系统,空军财会管理自动化系统等。
三、美军后勤管理对象趋向可视化
海湾战争后,为实现物资管理的透明化、精确化,美军在原有大量物资管理自动化系统基础上,于1992年开始了资产可视性系统的建设。各军种、各部门围绕资产“可视”,对原有的资产管理系统进行改进,同时开发大量新型的管理系统,加强系统的网络化建设。美军调整“速率管理”,建立“全军资产可视性系统”,使总部与部队及客户公司之间联网,减少供应环节,缩短周转时间,压减库存物资,避免后勤设施重复建设。美国国防后勤局所属和管辖的各行政业务部门,都拥有各自的办公自动化管理系统,并能通过计算机网络与其他部门通信和利用计算机中心数据库进行检索。目前美军资产可视性建设已取得显著成效,在储资产“可视程度”已达到90%多。在伊拉克战争中已基本做到战场物资保障的透明化、精确化。
四、美军后勤管理形式逐步实现数字化,管理手段走向科技化 1954年,美空军器材部安装了第一台计算机。1955年,美军已有三台电子计算机用于试验性地处理补给业务。此后,后勤部门陆续采购、装配并使用计算机处理日常事务,在后勤业务工作中初步由手工劳动向应用计算机处理转变,明显地提高了物资补给效率。以电子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对于加强后勤管理工作,提高管理、工作效率显示了无法估量的光明前景。19世纪六、七十年代,鉴于在后勤业务中应用计算机所带来的巨大效益,美军各军兵种后勤部门和国防后勤局相继建立了本系统自上而下统一配套的后勤指挥管理自动化系统。以空军为例,美空军于六十年代初期建成了主要用于进行补给管理和仓库物资储存分发的“物资管理品控制与分发系统”,到七十年代,空军后勤已开始使用第三代计算机,建立一些后勤计算中心,大部分中心可同有关业务部门连结
起来。逐渐形成了从总部到师一级以补给业务为主体的“上下联通”的后勤自动化管理体系。
到九十年代,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美军管理自动化建设也出现网络化特征。1992年,美军提出研制“全军指挥控制系统”,该系统是建立在网络基础上的、先进的、集中管理的联合作战指挥系统;1997年4月,美军建立的全球运输网具备了初步运行的能力;近年,美军还建成了专门提供后勤信息的后勤信息网,到目前,它已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后勤信息系统,管理、维护美国军队使用的700余万种物资和北约1700余万种列装物资的全部信息。
目前,美陆军已建立起了数字化办公室和视频电话会议系统。在美军出兵海地的行动部署中,大西洋总部司令官召集会议,就是通过视频电话会议系统进行的。为了了解货物存在时的位置、运输时的位置以及在零售系统的位置即对全面资产进行精确管理,准确及时掌握后勤需求信息,美军开发出一种具备该种运输信息管理的技术系统,它能为需求者提供瞬间可得的信息。这些技术包括条形码、无线电频率技术、灵敏卡片、卫星通讯、全球定位设备等。台式视频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卫星通讯装置、蜂窝状电话、平面板显示仪、膝上型计算机,电子信息交换等信息技术在后勤管理中被广泛应用,大大地提高了管理效率,也标志着美军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进行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加强后勤信息化建设,保障打赢信息化战争,是新时期军事斗争后勤准备的迫切需要。我军的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作为后勤信息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和必要保证,近年来,也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与美军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因此,对美军的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我们要跟踪它、了解它、研究它,把它当假想敌、目标、甚至是榜样,迎头赶上,加快我军的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保证后勤信息化建设的顺利发展,从而保障我军努力实现信息化建设的跨越式发展。
(三)以两个“透明”推动后勤保障内容的信息化变革
所谓两个“透明”就是后勤资源“透明”和后勤需求“透明”。它主要是针对传统后勤中存在的“后勤资源迷雾”和“后勤需求迷雾”提出的。美军认为,看不清目标的“后勤资源迷雾”会造成重复申请、采购、库存积压、无效运输和后勤保障效率低下。如海湾战争中美军运抵战区的4万多个集装箱,由于不“透明”,接收单位不得不把其中的28万个集装箱一一打开,重新清点和分发。到战争结束还有8000多个集装箱没有打开。而若明若暗的“后勤需求迷雾”,时常会造成部队申请的模糊性、后勤准备的盲目性和保障的被动性,造成后勤物资积压浪费,并增大工作量。如越南战争结束后,美军遗留在战场上的物资堆积如山,几年都用不完,造成很大的浪费。
为此,美军进行了一系列探索,试图通过信息化手段来驱除这两个“后勤迷雾”。1992年美军首次提出“全资产可视”概念,1999年推出《联合资产可视战略计划》。主要是采用货运激光卡(正式名称为“自动货单系统”,是物资可见性自动识别技术之一)、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及后勤检测无线终端等一系列新技术手段,形成并提供及时、准确的各类后勤信息。使陆、海、空三军和国防后勤局的所有资产及在储资产、在运资产和在处理资产都能做到“可视”,以便向各级指挥官、物资管理部门、武器系统管理部门及相关用户,提供全部资产的所在位置、数量、类别和状况等信息,使物资的供应与管理具有较高的透明度,为作战部队提供快
速、准确的后勤保障。
在驱除“后勤需求迷雾”方面,美军一是通过配备信息化“未来士兵系统”,全面掌握部队所在位置,士兵手中武器好坏,弹药多少,甚至体温和血压等信息,以提高单兵需求预知预报能力;二是给装备嵌入信息化故障诊断装置和传感器,使坦克、车辆等设有自动诊断故障功能,以提高预知预报物资、油料、器材消耗的能力;三是依托一体化战场可视系统和信息化处理系统,及时掌握沙漠、寒区、丛林等作战地域的道路水文、地形地貌等情况,增强保障的适应性,以提高战场环境预知预报能力。
第四篇:后勤集团-信息化建设情况汇报20151203
后产集团信息化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后勤产业集团 李正彬
为满足学校现代管理需求,优化后勤管理服务生态环境,结合学校深化后勤改革和实施校园物业一体化管理的工作思路,2014年初集团决定以信息化建设为突破口,并以此为基础逐步建立数字后勤管理服务系统,推行后勤信息化管理。自启动建设以来,在学校信息管理中心的指导下,工作进展顺利,效果良好。数字后勤的实施推动了传统后勤向现代后勤的转型工作,促进了后勤服务思维模式的转变、服务流程的再造、管理水平的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的提高,达到了师生服务满意度提高的目标。
一、认真做好调研、论证和规划等前期工作
(一)成立工作小组推进相关工作
集团成立了以集团总经理为组长,其它集团领导为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集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并抽调专人专职负责此项工作的推进。
(二)确定工作思路,制订建设规划
一是要纳入学校的大系统,避免“信息孤岛”。后勤信息化建设是学校信息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将后勤数字化管理与服务系统纳入到学校信息化建设当中并成为学校信息化管理系统的重要子系统,保证从设计上做到和校内其他子系统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切实避免“信息孤岛”现象; 1 二是采用引入的建设模式,避免水土不服。由于集团缺乏信息化建设人才,尤其是高水平的系统开发与数据分析人员。后勤信息化建设所包括的后勤管理系统与后勤服务系统的建设,还需由专业系统研发公司或者自主研发成功的高校引入,再结合我校后勤实际工作提出设计思路和修改意见后由提供方对系统进行改造调试后使用,切实做到为我所用,避免水土不服。三是要认真论证,避免建而不用。在建设思路上,要按照业务流程规范要求及自身实际,成立专职工作机构,明确工作职责,按照建设好,更要使用好的工作要求,将推行的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纳入系统建设,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先有后优,逐步推进,根据不同阶段的情况、需求选择重点问题推进局部信息化建设,成熟一个,解决一个,逐步推进信息化建设工程。
(三)选定建设模式
为保证调研工作有实效,工作小组在前期做了大量的调查了解工作,通过对目前国内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成效显著的几所高校进行对比、筛选,并有针对性的进行了实地考察和学习,最终选择了陕西师范大学后勤信息化建设“1+X+1”管理模式,即以公共基础数据库为“1”,应用于各类管理平台“X”(网络报修平台、服务监督平台、餐饮服务平台、车辆管理平台、会堂管理平台等),展示于后勤数字化服务大厅“1” 的信息化管理服务平台。同时,将后产集团网页与后勤数字化公共交流平台进行融合,尝试后勤一站式服务,通过后勤网站、论坛,及时反映师生日常切身利益的公 共服务,建立良好的沟通协调、报修维修、意见征求和信息反馈机制。
为确保后勤信息化建设的平稳推进,为校园物业一体化工作的实施打基础,在整体规划的基础上,按照“先试点、展成效、后推进”方式,以学校委托后勤产业集团管理的物业为试点,先行建立和实施物业信息化管理服务。待试点运行规范、成效明显后,再按整体规划内容,逐步将相关项目纳入信息化建设范围。
二、信息化建设工作的进展情况
(一)一期项目建设完成,初步实现了校园物业网络一站式服务
通过与陕西师范大学信息研发中心多次协商,2014年4月21日双方正式签订了后勤信息化建设合同,该合同含4 个子协议,分别为基础数据中心、数字后勤服务大厅、网络报修平台和校园短信通建设协议,主要建设内容为计算机PC端的数字后勤服务大厅建设,包括:1.网络报修平台。2.服务监督平台。3.校园短信通。4.后勤新闻公告、学生二手市场、失物招领等应用功能。主要建设项目及功能如下:
1、基础数据中心(1)。作为项目的基础数据库,需编写建立我校校园物业楼宇分布、承修部门、维修工队伍、师生用户登录认证、系统运行记录等数据资料,同时购置2台计算机作为数据存储服务器,放置于我校信息管理中心机房作为虚拟服务器,运行于校园网这一局域网中。
2、数字后勤服务大厅(1)作为各子项目(X)集成显 示网页平台,主要包括后勤服务监督平台、通知公告、新闻动态、政策法规、服务指南、下载中心、便民服务、二手市场、失物招领等应用模块,也为网络报修平台的网页接入口。用户(师生)可通过网络报修平台进行报修,在服务监督平台对后产集团提交意见、建议、投诉、表扬4种信息,可通过通知公告、新闻动态、政策法规、服务指南、下载中心、便民服务几个应用模块及时了解后勤新闻资讯、服务业务信息等,可在二手市场应用模块上出售或求购物品,可通过失物招领模块发布物品遗失或招领信息。
3、网络报修平台(X)。主要包括报修页面,维修数据查询、汇总、分析,维修排名(工作效率和满意度排名),维修量统计(按单位和个人、楼宇、维修项目分别统计),维修工队伍资料公布等,主要实现物业网络报修、维修信息查询、数据统计分析和信息公开的功能。
4、短信通。主要功能为将物业维修信息(维修进度、维修工电话)、建议意见的回复等信息通过手机短信形式及时发送给上级管理者及用户,便于上层管理者监控报修信息处理的及时度和维修进度,便于用户及时了解维修工作的安排情况。
上述项目于2014年11 月完成全部建设内容,从2014年12月开始在集团内部开始试运行,经过近3个月的调试,于2015年3月5日起正式链入校园网正式运行。一期项目除实现基本的后勤业务咨询、服务投诉、建言献策等功能外,以校园物业网络报修应用管理系统为试点,初步实现了校园 物业网络一站式服务。一期项目运行顺畅,为师生提供了便捷的后勤服务,(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1、推进二期项目的建设,完善数字后勤的服务功能 集团目前还在积极按照规划逐步推进二期项目的建设工作,目前正在建设的项目包括:1.移动后勤(手机APP)。功能包含:新闻公告、物业报修、投诉建议、手机订餐、二手市场等应用。2.餐饮采购管理系统。3.餐厅评价系统。4.手机订餐系统。上述项目计划于11月内初步建成并在集团范围内试运行,待调试结束运行稳定后于2016年年初在校园网上运行。
2、整合优化建设项目,服务于校园物业一体化
随着今年9月1日学生公寓公共物业管理职能转至后勤,校园物业一体化进入了实质性的操作阶段。目前后勤正在探索和建设符合ISO9001:2008标准和具有高校特性规范运作的物业管理服务体系并已取得成效,2014年12月集团所属的物业管理服务中心通过了第三方审核,获得了国家认监委颁发的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为校园物业一体的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接下来的数字后勤的建设工作,要通过整合、优化和增加相应的功能和模块服务于校园物业一体化,一是要用好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数字后勤服务平台,要按照ISO9001:2008标准和体系的要求,在使用过程中实时调整、优化、完善网络物业报修系统和服务监督平台相关功能,体现物业管理服务工作的信息化;二 是逐步拓展物业信息化管理服务平台功能模块,按照校园物业一体化工作的时间表,逐步将相关项目(X)纳入大物业信息化建设范围,增加相应的应用管理系统及平台;三是推进移动后勤(手机APP)建设,以克服现有计算机PC端的大物业信息化基础平台的时空局限,让师生通过便携式移动设备(手机)轻松实现物业报修、服务监督、物业信息查看等功能,方便快捷地服务师生。
三、取得的成效
(一)倾听师生呼声,优化后勤服务生态环境 监督服务平台的建立增加了师生与后产集团的信息交流渠道,师生对后勤的相关意见建议、投诉、咨询、赞扬等信息得到及时、便捷地处置或反馈,后勤管理人员也可及时了解后勤服务状况,协调解决师生所反映的问题,化解师生误解,不断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二手市场、实物招领、后勤新闻和通知公告等其它应用,丰富了数字后勤大厅功能,增强了数字后勤的实用性,面向全校师生,公布、公开后勤管理信息,也实现了后勤管理服务工作的透明化。
(二)彰显快捷服务,提升师生服务满意度
初步实现了由人工服务到智能服务的转变,解决了传统后勤服务受时空局限的问题,最大程度地满足了广大师生的后勤需求,尤其是物业网络报修系统运行需求突出,在学生公寓保洁维修业务划归后勤负责后,网络维修业务量激增,网络报修逐步成为师生物业报修的主要渠道,网络维修业务处理实效凸显。截止2015年11月23日,据物业报修系统 公开数据统计显示,已全部累计完成3626项次物业维修,用户主动作服务质量评价161次,电话回访请用户评价828次,评价结果统计数据显示为:差0.04%、一般0.07%、满意4.64%、很满意46.56%、非常满意48.69%,总体满意度达90%以上。显然,用户(师生)对网络物业报修系统的评价高度认可。
(三)强化制度建设,提升后勤信息化服务水平为把建设的数字后勤大厅使用好,充分发挥信息化系统优势作用。后产集团按照业务流程规范要求及自身实际,结合推行的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自加压力,提出了信息化项目“建设好,更要使用好”的要求,出台了数字后勤大厅《网络报修平台操作控制程序》、《服务监督平台操作流程》,明确相关业务操作流程、要求,职责清晰,责任到人,从管理体系上保障数字后勤大厅的顺畅运行,进一步提升了后勤信息化服务水平。
后勤产业集团
二〇一五年十二月一日
第五篇:中小学后勤管理信息化及智能化建设浅谈
中小学后勤管理信息化及智能化建设浅谈
摘 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社会中越来越多的行业与领域都逐步推行了信息化与智能化的建设,其中教育事业作为国家发展的关键组成,也应充分利用先进的科学成果去加强对教育事业的保障。基于此,主要针对中小学学校的后勤管理系统进行的信息化及智能化建设进行探讨。
关键词:中小学;后勤管理;信息化;智能化
对于现在的中小学而言,后勤管理工作也逐渐向信息化与智能化建设迈进,以更为高效的后勤管理工作去创设更加舒适的校园环境,进而提升教学质量与管理水平,有效提高学校的软实力。后勤管理作为一项复杂且繁琐的工作,其中对于资产与学生宿舍的管理是重难点,为此进行信息化及智能化建设显得尤为必要。
一、目前中小学后勤管理工作现状
一直以来,中小学的学校管理工作都主要集中于教学管理与科研活动当中,而对后勤管理工作的重视度明显不够,导致目前中小学的后勤管理工作发展较为滞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1]。从当前的发展现状来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学校后勤管理模式较为落后,仍处于粗放型管理模式中,与当前社会的发展格格不入,使得目前的管理模式不仅无法发挥其组织作用,也成为日常后勤工作的阻碍;(2)由于在人们的潜意识中,后勤管理工作人员相当于“服务员”,也导致对相关人员的素质要求不高,进而造成学校后勤队伍的整体素质偏低,逐渐养成了较为散漫的工作态度,毫无责任感,造成后勤工作质量较低。
对于目前学校后勤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学校领导应充分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积极引入现代化的管理理念与工作模式,以提升后勤管理工作质量。现代社会已进入信息化时代,中小学后勤管理工作也应顺应时代发展,以信息化技术的运用去提升后勤管理水平,通过信息化与智能化的建设,精减后勤人员、梳理后勤流程以及提高后勤工作效率。
二、中小学后勤管理信息化及智能化建设的相关做法
1.扩大宣传,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后勤管理的信息化与智能化建设,需要学校领导的管理观念与时俱进,对后勤管理信息化与智能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扩大宣传力度,以认识的提高去推进,具体来讲需要做好以下几点:(1)技术改造与流程再造要同等重视。对于中小学后勤管理的信息化及智能化建设而言,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信息化与智能化建设之后需要全面提升后勤管理服务质量,所以许多管理机构、职责以及流程都需要重新再造,否则仍旧沿用传统工作模式去应付信息化及智能化建设后的后勤管理工作,不仅无法发挥实效,甚至会成为累赘;(2)不得盲目追求设备的先进性。在后勤管理的信息化及智能化建设中,许多决策人员对于建设的完善程度仅仅以投资额的多少为衡量标准,过于追求“一步到位”,进而造成大量先进设备闲置,浪费大量资金,使得许多中小学对后勤管理的信息化及智能化建设丧失信心。
2.强化组织管理,保证信息化与智能化的建设推行
对于中小学后勤管理的信息化与智能化建设而言,其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会牵涉到后勤所有部门以及部分人员的切身利益,所以对于员工而言,要从思想观念、工作方式以及行为方式等方面进行改变[2]。所以,除了学校领导要转变观念以外,更要强化组织管理,保证信息化与智能化建设的有效推行。具体的做法为:(1)成立信息化与智能化建设推进领导小组,以主要负责人牵头,将后勤管理的信息化及智能化建设纳入学校的工作重点,以制度的确立保证其逐步完善;(2)成立专门的信息化及智能化管理办公室,对日常的建设管理工作实行监督管理;(3)后勤各个部门应进行信息管理员的选聘与录用,主要负责该部门的信息化及智能化建设推进工作。可见,唯有强化组织管理,才能有效保障信息化与智能化建设的良好推进。
3.制定统一技术标准,引入社会力量参与
对于现在的中小学学校而言,以?F有的资源去开发多个后勤管理软件并非难事,但在软件开发应用之后,还需要与学校的后勤管理工作实现匹配以及需要不断升级完善去适应工作形势的发展,这便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为了规避各自为政导致各部门的数据“孤立”存在,也为了避免信息化与智能化的重复建设,在实际建设推行中要注意技术标准的统一与开放,确保后勤管理系统均基于同一技术标准,实现信息化与智能化的构建。
后勤管理的信息化与智能化建设实质上是计算机技术在后勤系统中的运用,也是在硬件系统中运行管理软件平台,对其开发与利用是关键,所以在中小学的后勤管理信息化与智能化建设过程中,还应重视社会专业力量的引入,共同推进建设的实施。
综上所述,在当前社会转型关键时期,随着人力成本的逐步提升,通过信息化、智能化以及网络的建设推行,不仅能够节省大量的劳动力成本,也能让中小学的后勤管理工作变得更为高效,为中小学教育活动的开展奠定坚实基础。基于此,文章对中小学后勤管理信息系统设计进行了策略探讨,以期为中小学后勤管理信息化及智能化的建设提供参考借鉴。
参考文献:
[1]丁耀新.学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及智能化建设[J].中小学电教月刊,2015(8):10.[2]谈善燕.浅谈独立学院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9(22):44-45.编辑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