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青山镇小屯民族小学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汇报材料
青山镇小屯民族小学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您们好!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小屯民族小学300余名师生欢迎大家来到我校检查指导我校关爱“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工作。当前,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父母均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数量日趋增多,关爱“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已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基本情况
小屯民族小学位于普安县青山镇东面,距离青山镇一公里左右,地理环境十分优越。在上级政府和主管部门的领导下,我校积极致力于改善办学条件,优化教学环境,不断深化教育改革,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我校的办学条件得到很大改善,教育水平不断提高。我校现有在校教职工19人,特岗教师1人,其中本科学历5人,大专学历8人,中师学历5人,高中学历1人,学历达标率100%,小学高级职称4人;教学班7个,学生303人。其中“留守儿童”53人;占17.55%。这些外出务工人员将自己的孩子留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管,或寄养在亲戚家里,“留守孩子”成为我校新的学生群体。“留守孩子”的教育管理问题是学校目前面临的一个崭新课题。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学校根据县委、县政府、县政协和县教育局有关加强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的通知精神,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状况,要求学校全体老师都要关心留守儿童工作,尤其对留守儿童要作好调研工作,做到心中有数。老师们通过调研,对留守少儿成长中凸显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的剖析,我们发现父母外出打工对留守儿童教育确实存在一些负面影响。留守学生在学习成绩、智力水平、身体发育、思想品行和心理健康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明显差于其他学生,而存在障碍、缺陷的比例则明显高于其他学生,整体状况不容乐观。具体来说,主要存在以下九个方面的问题:
1、学习较差。
2、“真空时段”太多。
3、性格存在某些缺陷。
4、在孩子的成长中缺少亲情。
5、留守儿童的心理或多或少存在某些障碍。
6、行为也较非留守儿童存在偏差。
7、孩子对人生价值存在扭曲的现象。
8、安全存在极大的隐患。
9、不良品行危害孩子的正常发展。
三、具体措施
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了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原因,我们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全面推广“留守儿童关爱工程”,为这些儿童营造了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我校为此开展了如下几点工作。
1、开展“留守孩子”教育管理研究,我们对留守儿童的现状进行了认真详实的调研,调研的主要内容有:
(1)“ 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基本情况调查。包括父母双方在外打工情况、父母单方在外打工情况、父母在市内打工情况、跨市跨县打工情况、跨省打工情况、父母在外打工回家频率情况、“留守儿童”家庭生活情况、包括爷爷奶奶、公公婆婆的生活情况、与亲戚生活情况、寄养在别人家里的生活情况、独立生活情况。
(2)“留守儿童”基本情况调查。包括对父母外出打工态度、思想道德状况、生活状况、良好行为习惯状况、学习状况、心理健康状况和身体健康状况;
2、加强留守儿童工作的研究,研究的主要内容从思想道德教育、生活教育、良好行为习惯教育、学习、心理健康教育、身体健康教育等方面的研究。
3、落实 “留守孩子”教育管理措施:
我校针对“留守孩子”普遍存在的家教薄弱、亲悄缺失、缺少精神关怀等突出问题,我校提出并建立“代理家长”队伍、建立帮扶帮教机制、整合家校教育合力等一系列措施,全面加强“留守孩子”的教育管理工作。
(1)成立留守儿童关爱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教务处、总务处主任任副组长,成员由科任教师和各班班主任为成员的学校关爱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工作由少先队具体负责。
学校制订了具体的计划,实施了具体的关爱教育工作方案,真正地使学校成为了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
(2)建立“代理家长”队伍:学校要求班主任、课任老师与留守学生“结对子”,当起学生的“代理家长”。全校19名教师都承担了父母双方均在外地打工的53名“留守学生”的监护职责,做孩子生活的知情人,学习的引路人,成长的保护人。每个“留守儿童”所在班的班主任都要成为“留守儿童”的心理辅导员,扮演好三个角色:老师、爸爸和妈妈,让他们感受到学校就是家的温暖;学校组织女教师给留守女生上好女生心理、生理辅导课。“ 代理家长”各显身手,因材施教,效果明显。
(3)拓宽育人途径:我校在 “留守孩子”的教育管理途径上,坚持以严格的要求规范行为,以丰富的活动发展能力,以文明的环境熏陶性情,以优质的服务保障成长。①设立 “留守儿童之家”,每周安排学校科任老师轮流值班加强留守儿童的“真空时段”进行管理,如组织看电视、阅读课外书籍等。②设立了“谈心桌”,搭建师生心灵沟通的平台;③开展快乐“双休日、节假日”活动,组织参加课外活动;如六一开展“我留守我快乐”文娱演出、向受灾地区献爱心活动等。④运用远程教育资源,聘请派出所警官、镇司法所领导对学生进行法制、安全、心理卫生教育。⑤清除校园周边摊点,防控不洁食品流入校园,净化校园周边环境;⑥建立家长热线,提高与务工家长沟通频率;
(4)建立 “留守孩子’档案与成长记录袋:
学校为“留守孩子”建立了档案,全面了解掌握每个学生的家庭、学习、生活情况,关注学生成长中遇到的生理、心理问题,注重心理疏导,情感沟通,习惯养成。成长记录袋收集学生学习、活动、日常行为表现、情感表现等材料,记录学生发展过程中的有关评价,班主任及时将有关情况报告给家长。
(5)构建教育网络,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形成关爱合力。学校一方面在加强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和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或监护人的交流与沟通的同时,还加强同社区、村组和家庭的合作,积极营造深厚良好的育人氛围。另一 方面,学校还加强了对贫困留守的资助工作。对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等方面,给予特别的照顾。确保他们完成国家规定义务教育。
2012年11月13日
第二篇:普安县青山镇小屯民族小校交通安全工作实施方案
普安县青山镇小屯民族小校交通安全工作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改善道路交通安全状况,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高师生文明交通安全意识,根据普安县县委、县人民政府及县教育局、青山镇党委、政府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我校制订了《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工作方案》,具体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刻吸取“6〃17”交通事故教训,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各负其责、综合治理”的原则,督促学校广泛开展交通安全和交通法规宣传,提高广大师生的交通安全意识,彻底整改消除校内道路交通安全隐患,大力加强校内基础工作,改善校园道路行车条件,创造安全畅通的道路交通环境。
二、工作目标
通过学校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使学校道路交通安全事故明显下降,学校校园及周边事故多发点段和安全隐患点段得到有效治理,学校道路交通秩序和行车条件明显改善,学校交通安全宣传工作显著加强,广大师生交通安全意识普遍增强。
三、组织领导
小屯小学“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张应国
副组长:张厂马信毕
成员:李 华张英秀马君旷 景
四、专项整治工作范围
学校道路交通安全整治工作主要范围为:校门口及周边道路、校道、教学区。
五、专项整治工作的步骤和措施
学校交通安全整治工作为期3个月,即从2012年7月1日至2010年10月1日。采取自查与依法整治相结合的工作方法,按照组织部署、治理整改、督查验收。
(一)组织部署阶段(2017年7月1日至8月1日)深入排查学校及周边道路交通安全存在的问题,认真制定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部署学校及周边道路安全专项整治工作。
(二)治理整改阶段(2012年8月1日至10月1日)。开展交通安全知识讲座、图片展览等多种形式,向广大师生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同时进行自查自改,消除学校校园及周边交通安全隐患,治理校园及周边地区事故多发点段和安全隐患点段,并协助有关部门做好“交通安全学校”建设工作。
(三)督查验收阶段(2012年10月2日11月2日)。领导小组对专项整治工作情况进行检查,对成绩突出给予通报表扬,对工作不力、安全问题突出的给予通报批评。
六、专项治理的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学校要按照普安县县委、县人民政府及县教育局、青山镇党委、政府有关文件精神的要求,从讲政治、促发展、保稳定的高度,充分开展学校交通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把这次专项治理作为需要迫切解决的突出问题纳入重要工作日程,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保障治理工作落到实处。
(二)部门联动,形成合力。学校要主动与当地公安、建设、交通、安全行政监督管理等部门加强联系,消除学校存在的各种道路交通安全隐患,确保广大师生交通安全。
(三)加强宣传教育,建立长效机制,巩固整治成果。在专项整治工作中,学校要把学生交通安全教育纳入日常工作,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通过广泛号召、典型引导、学习培训、检查评价、总结表彰等方式,组织推动这项工作的开展。
(四)学校门口要实行交通管制。周一至周五期间(寒暑假除外)外来车辆未经门卫许可不得进入教学区,学校保卫人员或门岗要对外来人员进行登记;机动车辆不得进入操场;校内车辆不得乱停乱放。
(五)学校用车要定期进行检查、维修,确保车辆安全,对严重违章肇事的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六)教师自家车辆要按时登记,做到不违规行驶。不非法营利。
第三篇: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初探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初探
作者姓名:王克洪性别:男年龄:34单位:马蹄镇茶堰小学
对于农村留守儿童来说,由于家庭功能不健全,学校成为他们社会化过程的重要场所,因此要充分重视和发挥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作用。“父母在远方,身边无爹娘,读书无人管,心里闷得慌,安全无保障,生活没希望。”这则顺口溜已在农村广为流传。大量的留守儿童由于长期得不到父母的照顾和关心,已经在逐渐淡化“父母”的存在,那么,学校就应该肩负起这份责任,从现实出发,从留守儿童的需要和要求出发,采取多种策略和方法帮助农村留守儿童,让他们身心得以健康发展。下面就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的做法与同行共勉:
一、创建留守儿童之家,别让一名留守儿童掉队。
随着农民工进城务工数量增多,农村被留下来的孩子也就越来越多了,这也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严峻的考验,但作为学校,它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圣地、也是历史赋予的重任。对于这一群群被留守的孩子,我们有责任将他们培养成才,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目前农村留守儿童所占比例较大,例如我校共有学生147人,留守儿童就有45人,占全校学生的百分之三十点六,其中男童23人,女童22人。为此我校学初就要求班主任深入了解学生情况,并聘各班主任为该班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签订代理家长承诺书,组织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卡,全面掌握其数量、家庭及监护人、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学习态度等情况。学校还创建了留守儿童之家,布置了温馨的留守儿童活动室,有电脑、电视、电话、图书角、学生特长展示台等设施,为这群留守儿童开辟了一片新天地,让留下的孩子不在寂寞、不在自卑、让他们感受到学校这个大家庭的温暖。也和有父母在身边照顾的孩子一样感受到足够的温暖和关爱,不让一名留守儿童掉队。
二、疏导留守儿童心理,让心灵成为明媚的晴空
农村留守儿童最值得关注的问题是心理问题。长期的单亲监护或隔代监护,甚至是他人监护、无人监护,使留守儿童无法像其他孩子那样得到父母的关爱,家长也不能随时了解、把握孩子的心理动向、思想变化。这种亲情的缺失使孩子变得孤僻、抑郁,甚至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严重影响到了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针对这种情况,在通过经常家访摸清每个学生情况的基础上,要求班主任将班级留守儿童建立详细的心理档案。记载每一个留守儿童的大量信息,包括生日、爱好、父母联系电话、监护情况、家庭环
境、情绪变化等等。学校建立“亲情信箱”、“亲情热线”,经常提醒孩子与在外的父母通话或写信,把生活和学习中的苦与乐告诉父母,使情感得以抒发。经常利用班会课、体育课组织歌咏、球类比赛。定期组织召开留守儿童座谈会,让孩子们在座谈会上尽情地说、畅谈自己的心里话,平时班主任每周至少与这些孩子单独交流一次,内容可以说说悄悄话、问问近期心情、也可以推荐一两篇好文章,也可以陪同走走路。让他们在老师、学校的引导下勤动手、勤交流。让他们在学校里能找到“家”的感觉,引导孩子帮助家人适当做些家务,一同和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包包饺子、给父母寄上生日贺信,及时让父母分享自己进步和荣誉,点燃孩子们热爱生活、热爱父母、亲人的热情。
三、激发留守儿童的求知欲望,体验成功进步的快乐。多数农村留守儿童在老师、父母教导下还是愿意好好读书的,但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长期不在身边,对留守儿童学习方面的帮助和监督大大减少,甚至完全解除,使孩子在学习方面处于一种无人过问、无人关心的状况。底子薄、基础差,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很少体验学习成功的幸福与快乐,是多数留守儿童的共同特征。在这方面,一是教学自始至终必须降低起点、减小难度。二是采用先进的教育方法和课堂教育模式,鼓励他们在课堂上多参与、多展示,教师及时送上肯定、表扬,让他们体验学习的快乐与满足;三是多与他们交流作业中得失,充分肯定他们作业或者试卷中认真的书写、精彩的解法,同时也增加了接触交流的机会。
四、关注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矫正行为习惯。
有媒体在报道中说,全国的刑事犯罪中,有近20%的青少年罪犯来自留守家庭。这是由于大多数留守儿童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生活习惯不良。所以学校确立了“学校教育、德育为先”的指导思想,班主任老师每周去留守儿童家家访一次,观察孩子生活环境、特别看看房间是否整洁卫生。同在一片蓝天下,与跟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同龄孩子相比,他们有太多的缺失。情感的荒漠需要我们用真情去浇灌,脆弱的心灵需要我们用心去呵护,日常生活需要我们多多留意,坏习惯、怪脾气需要我们耐心矫正,学习困难我们更是责无旁贷。
五、积极改善学校教育实施,为留守儿童创造优越条件。
学校要通过各种方式来加大教育资金投入,改善学校办学条件,不断完善基础教育设施的建设。目前,我校正在为实施寄宿制学校而努力,对实施寄宿制后,学校对学生的教育、生活和安全实行全方位管理,教师既教书育人,又扮演“父母”身份的角色,为广大留守儿童创造一个较好的学习、生活环境,这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能解决留守儿童
缺乏父母直接关心和临时监护人无力管教等问题,而且还给他们提供了生活、学习、安全和教育监管的保障,能帮助他们克服面临的各种困难,使留守儿童在规范化管理和集体生活中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行为。
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问题,情系农村千万家庭,将会影响我们广大农村的经济文化建设,进而影响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局。因此,作为学校,应以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出发点,以和谐教育为方向,以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为目标,不断探索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的新方法。
第四篇:青神县学道街小学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汇报(19)
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让留守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眉山市青神县学道街小学在四川省关爱留守儿童电视电话会上的发言
2014年1月3日
近年来,我校按照“理念引领、活动育能、科研支撑、常抓不懈”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充分发挥学校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理念引领
顺应社会发展,我校将关爱留守儿童定为教师职责。要求教师做到:“关爱隐形化”,讲究方法,保护自尊,润物无声。“关爱治本化”,生活、身心、学习全面关心,着重培养自立、自强能力。“关爱常态化”,真心关爱,做实做细,常抓不懈;“关爱标准化”,有计划、有活动、有记载、有总结、有档案。
二、校本行动 ㈠ 加强培训
邀请国家关工委、中国农大、川师大的留守儿童教育专家到校培训。选派教师参加中国农大、各级妇联组织的培训。举办专题讲座、经验交流、成果评奖等校本培训。
㈡ 丰富载体
一是延伸校外活动场所教育功能。我校的校外活动场所创建 于1994年,位于离城区校本部7.5千米的山区,占地300多亩,现已接待校内外学生50000余人次。每期组织学生进行校外实践活动,师生同吃、同住、同活动四天,开展往返步行、洗衣叠被、炊事劳作、农事劳动、攀岩、划船等实践活动,有效培养了留守儿童自立、自理、自律能力。二是做实乡村少年宫活动。我校的乡村少年宫开设了30多个兴趣小组,每周定时开展培训。三是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每学年举办“苗苗”艺术节、冬季体育活动月、迎新年歌咏比赛、经典诵读等活动,使留守儿童融入集体,阳光自信。
㈢ 各尽其责
我校形成了“校长统筹、班级为主、家校互动”的工作格局。行政、教师、家长、学生分别做到“四个一”。行政:主抓一项活动,开设一次讲座,参与一项科研,结对一名学生。教师:每期一次主题队会,每期一次家访,每月一次谈心,每周一条短信。家长:每周一次亲子通话,每期一封亲子通信,每月与教师交流一次,每年至少回家一次。学生:改掉一个不良习惯,发展一项特长,负责一项家务,获得一次成功。
㈣ 科研支撑
我校于2007年起参加中央教科所研究课题的子课题《留守 2 儿童心理健康研究》,2008年起参加中国农大的“中国农村留守人口干预研究”项目,教师开展了“留守儿童的学习及心理研究”、“用爱去关注”等小课题研究。通过探索和提炼,认识更加到位、方法更加科学、工作更加有效。
四、接管村小
为探索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我校于2001年接管了位于偏远山区的官厅村小,90%的学生都是留守儿童。为了让他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教育,我校做了以下工作。一是资源共享。村小的师资、设备设施配备和管理与城区校本部相同,学校轮流派优秀教师到村小任教。二是城乡结队。校本部与村小的班级和学生开展“手拉手,心连心”、到对方家作客等活动。
五、取得成效
我校留守儿童勤奋刻苦、生动活泼、乐学乐做、求真求精,生活习惯、行为习惯明显好转,心理健康水平明显提高,学业成绩明显上升。近几年我校留守儿童没有出现辍学现象,没有出现大的意外伤害。
第五篇:建始县红岩民族小学管理工作汇报材料
建始县红岩民族小学管理工作汇报材料
建始县红岩民族小学始建于1975年,于1997年经州县批准正式更名为“建始县红岩民族小学”,历经了三十七载的风雨磨砺,亘古长青的狮子山见证学校的岁月变迁和神奇发展。学校现有教学班20个(含附属幼儿园),在校学生1200余人,在职教师70余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41人,具有中级以上职称40人,骨干教师3人。学校占地面积2万多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4800平方米;学校拥有远程教育教室、试验室、阅览室、图书室、画展室、舞蹈室等多功能教室多间,五六年级学生现已实现班班通与远程教育互助教学;学校拥有200米田径场一个,篮球场、羽毛球场、毽球场、押加、高脚竞速、陀螺、三人板鞋、跷旱船等项目的运动场地器材较为充足,基本上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
近几年来,在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班子成员和全校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坚持依法治校,在建章立制、狠抓管理、促效益、创业绩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开创了学校工作的新局面。
一、办学理念:
学校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的办学宗旨,倡导“凝聚人心,弘扬正气,脚踏实地,开拓创新”的办学精神,秉承“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让教师享受教育的幸福”为办学理念,以“立志、博学、和谐、创新”的校风,“求真、求实、求新、求效”的教风,以“勤读、勤问、勤记、勤练”的学风,确立了以“以研促教,以教带研”的发展战略,形成了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队伍建设为根本,以教学研究为中心,以教学科研为支撑,以特色求发展的内涵式发展思路,致力于打造一所具有本土特色的民族学校教育品牌。在此基础上,学校努力打造“爱知博艺,菊雅竞芳”的校园精神,它诠释了我们的办学方向、培养目标和文化内涵,即“热爱知识、夯实基础;通晓艺体,增长才干;优雅举止、高雅情趣;合作自信、雏菊芬芳”。
近年来,学校师生在各级各类教学比赛中收获累累。其中教师在省级以上获奖30余人次,在省州级获奖达200余人次,在校学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近300余人次。学校先后被评为红岩寺镇文明单位、红岩寺镇优秀基层党支部、建始县文明单位、建始县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建始县民族学校“五个一”工程建设示范校、恩施州语言文字示范校、恩施州民族传统体育学校、湖北省阳光体育冬季长跑等体育锻炼先进学校等荣誉。
二、学校管理
学校时时处处有管理,管理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管理的差距,就是发展效益的差距。我们深知,只有研究管理,用心管理,才能使管理效益扩大化。(1)行政管理
一是学校注重规范科学管理,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并推进制度落实,好的规章制度能形成好的行为习惯,促使办学规范,学校编印了《红岩民族小学管理手册》,学校各科室负责人、教研组长都明确了各自岗位职责;
二是学校注重领导班子建设,要求班子成员坚持“理念先行,领导主导、全员参与、整体推进”的发展模式,突出“三多”:提高自身修养多学习,改进工作方法多研讨,工作求真务实多创新;
三是领导班子带头学理论、学管理、学经验。努力钻研教育教学义务,以师为本,以生为本,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不断完善自己的个人修养;
四是学校重视人文管理,用事业、情感凝聚人心,着实解决教师实际困难,搭建平台让他们发展,学校重大决策听取教师意见,让老师们工作顺心,专业得到发展,才华得到展示。凝聚产生力量,产生学校发展的动力。
(2)教师管理
高质量的教育需要高素质的教师。学校以“两课”工作为契机,致力于打造一支爱岗敬业、师德高尚、教学能力强、有进取心的教师队伍,培养教师以沉静的心态、专注的精神,用爱心、责任心、智慧静心教书,潜心育人。
一是加强教学过程常规建设。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从每一节课抓起,推行“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提倡朴实无华,狠抓备、讲、批、考、评诸环节,从普通话、教材处理、教法、教态、语言、板书、作业设计等方面规范教学行为,构建高效课堂。
二是落实教研组常规教学研究。通过举办“教育科研节”、“连片教研”、“校本培训”等形式,让教师在教研中相互交流,开阔视野,丰富学识,提高能力。
三是进行教学常规检查,制定《教学检查制度》,检查分教学常规检查和教学抽查两种形式。检查结果及时反馈,有效地促进教师的教学。
四是坚持考试评价。每次月考、期中、期末等考试都认真组织,并对试卷质量进行认真分析,跟踪学生学习成绩变化,提出改进教学措施。对成绩优秀的学生给予奖励。考试评价也调动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增强争先进位的教学气氛。
我校还重视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选择素质全面、师德高尚、组织力强、有高度责任感的教师担任班主任工作,并制定《班主任工作量化考核方案》,充分调动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积极性。真正做到一个好班主任,就是一个好班级。学校每学期都要召开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
(3)学生管理
学校始终坚持“以生为本、健康第一、快乐成长”的育人目标,做到全面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让学生做到“四会”、“四有”、“四自”。“四会”:会学习、会做人、会做事、会合作;“四有”:有思想、有信念、有知识、有品质;“四自”:自信、自尊、自主、自强。学校开设国学第二课堂教育,以国学道德范本《弟子规》为主教材,有针对性、有实效性的开展德育系列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升华思想,锻炼才干,培养高素质的人才。(4)教学管理
课堂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学校教育质量。针对学校教师年龄老化、知识更新滞后的实际情况,我们采取以下做法:一是以“两课”工作为契机,要求教师认真备课,上课,精心教学设计,正确安排教学内容,科学运用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有效指导学生学习,让课堂充满活力;二是以“全民阅读”活动为契机,要求教师强自身学习,提高知识水平;三是要求教师强化质量意识,努力把每堂课上成有质量的课,把常态课上成精品课;四是研究课堂,研究课堂教学复杂的动态过程,研究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状态,研究如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研究有些学生暂时落后的原因和如何通过后续学习得到发展。聚焦课堂,提高每堂课的质量,以课堂教学的高质量保障学校教育的高质量。(5)教研管理
学校重视深化教研教改,采取理论学习、听课评课、名师指导、教学大练兵等多种措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以教师的高素质保障教学的高质量。一是通过理论学习、听课评课、连片教研,不断提高;二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请教研员、教学名师来校听课指导,开设讲座,安排教师走出去参与教研活动,研究领悟;三是开展教学大练兵活动,人人参与教学评比、业务竞赛,让实干者、能干者脱颖而出,有效地促进教师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的提高。
(6)安全工作 学校在安全工作十分注重精细管理,建立了完整的安全工作管理领导机构,形成网络,从每一滴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从每一个人做起,真正的形成“齐抓共管”的格局。在这方面我们做到了三点:一是学校无闲人、人人抓安全;二是校园无盲区、处处有人抓安全;三是时间无真空、时时有人抓安全。
(7)德育工作
学校注重德育工作的针对性、系列性、实效性。定期召开主题班队会,定期开展法制、安全讲座,结合节日开展主题教育,开展演讲比赛,读书征文活动等,充分发挥校园文化长廊和国学第二课堂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让学生有理想、有信念、有追求。
我校寄宿学生大都是留守儿童,培养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人格显得十分重要。学校成立校园广播室,设立心理咨询室,及时疏导学生心理问题,让他们有阳光的心态,有健全的人格。
(8)特色工作
“为孩子营造艺体的氛围,让孩子体验学习的快乐”是学校的办学特色。学生在完成小学阶段各科教学任务的同时,学校根据小学生的喜爱和原有的基础,开设相应了艺体辅导课程,帮助提高艺体技能,展示艺体才艺,逐渐形成各自的艺体特长。以艺体引领文化学习,学生学有快乐,学有自信,审美情趣和综合素养得以全面提升。
学校于2010年起先后开设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国学《弟子规》校本课程、“大家唱、大家跳”艺术教育课程,以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国学经典文化、挖掘学生艺术才能。在不断的摸索中前进,我们将体育、艺术、国学融为艺体,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在全州率先实施了“全程音控体育大课间”。
“全程音控体育大课间活动”是以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强身健体、育德促智、审美悦心、发展个性”为宗旨,以“为学生健康发展服务”为理念,以“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弘扬奥林匹克精神”为目的,确立“自主、合作、锻炼、提升”的模式,通过“特色项目——学校特色——特色学校”分层推进,把学校全程音控体育大课间活动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建立科学完善的管理体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创建“人人都重视,个个都参与阳光体育运动,全员健身增强体质”的良好氛围;发挥学校艺体教育特色,发展学生个性,提升学校知名度和美誉度,为打造艺体教育特色学校奠定基础。“全程音控体育大课间”的成功推出,收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省州县教育、民宗部门领导多次来校检查工作,各界媒体也多次报道我校艺体特色创建工作。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学校将以创办特色学校为前提,以锲而不舍的精神为保证,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一步一个脚印,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通过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将学校建设成为学生开心、家长放心、社会满意,办学特色鲜明、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的好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