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信息化时代反邪教斗争面临的形势与对策 Microsoft Word 文档(定稿)
信息化时代反邪教斗争面临的形势与对策
(作者:王建军 访问量:6676 来源:本站)
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将人类带入了信息时代。信息、物质、能源三者成为了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三大基本要素。信息技术以其独特的方式和丰富的内容,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认识和把握事物的环境,从空间和时间上根本改变了传统的社会信息交流方式。信息技术在给我们带来时代机遇同时也带来了风险和危机:一方面,各种精神文化产品和各种思想信息通过不同途径相互交汇,活跃了人们的思想,丰富了文化市场;但另一方面,一些邪教组织利用发达的信息传播渠道大肆宣扬邪教学说,扰乱社会秩序,对我国的信息安全构成挑战。信息安全已经与经济安全、政治安全、文化安全和国防安全一样成为国家安全的基本组成要素。没有国家的信息安全,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安全、政治安全、文化安全和国防安全。在信息时代,深化反邪教斗争,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确立反邪教文化理念,拓展平台,整合资源,建设反邪教信息体系,保障国家的信息安全。
从目前反邪教的形势来看,一方面,党和政府紧紧把握信息时代的特征,通过各种信息渠道,揭露邪教的本质,全国人民对邪教的危害有了越来越清楚的认识;但另一方面,邪教也在利用现代信息渠道,混淆视听,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打击邪教的难度。
第一,邪教信息的散布从过去的发传单、打电话等“小打小弄”的手段正在向高科技靠拢。过去的邪教组织是通过大肆散发反动宣传品,利用大小字报、传单、横幅、小喇叭等进行煽动,妄图制造社会**。但目前的从事邪教活动的人员接收信息、散布信息的手段已不再是过去粗陋的、原始的做法,而是正在逐步向高科技靠拢。如2007年9月的《南阳日报》报道,河南新野、邓州两地公安机关密切配合、协同作战,捣毁4处上网下载、制作、传播法轮功反宣品的地下窝点,抓获法轮功涉案人员15人(逮捕8人);查获用于下载和制作法轮功宣传品的电脑、打印机等设备17台;收缴法轮功书籍、传单、光盘、磁带等宣传品共计1万余份,彻底摧毁了涉及邓州、新野两地法轮功地下组织活动网络。
第二,邪教人员有向高学历、高素质人群蔓延的趋势。原来的邪教人员大多是社会弱势群体,文化水平较低。而在信息时代,一些高素质、高学历的人员也在改变信仰,改变理想,蜕化为邪教分子。如2001年重庆警方抓获的王振勇就是一个例子。王振勇是心理学博士,原供职于西师大心理系。但他痴迷于邪教“法轮功”,1999年末曾组织当地十余名“法轮功”练习者在自己住所非法聚集,造成部分练习者随即进京滋事,因此被校方解聘。王随后去深圳打工,但他仍然不思悔改,于2000年12月将自己从网上接到的、由境外发来的4篇关于邪教“法轮功”的非法资料下载后转发至西南师范大学刘某的电子信箱中,并让其继续传播,造成极恶劣的社会影响。事发后,刘某被刑拘。重庆警方根据刘的交代,于2001年4月赶到深圳将王振勇抓获。
第三,邪教的破坏手段向破坏有线电视传输网络、攻击卫星等高科技领域进军,危害加大。如2002年3月5日晚19时左右,长春市“法轮功”痴迷分子破坏有线电视传输网络,有线电视传输网络中的两条电缆主干线被割断,加挂自备小型播放装置播放宣传“法轮功”内容的所谓“真相”光碟,4个城区的数万个有线电视用户无法正常收看电视节目,松原市有线电视停播210分钟,有1.6万用户受到了“法轮功”邪教宣传图像和声音的干扰。2002年6月23日至6月30日,境外“法轮功”邪教组织非法电视信号交替攻击鑫诺卫星2A、3A转发器,覆盖全国的中国鑫诺卫星自陆续遭到“法轮功”非法电视信号攻击,卫星转发器传输的“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中的中央电视台9套节目和10个省级电视台节目受到严重干扰,全国部分农村、边远山区的“村村通”用户无法正常收看迎接“七一”、香港回归5周年庆典等重大电视新闻和世界杯决赛阶段电视转播及各电视台电视节目。有关部门统计,“法轮功”分子自2002年6月23日首次攻击鑫诺卫星之后,曾多次对我民用卫星进行干扰。可以说每逢我国重大活动、节日庆典的欢乐时刻,他们都会施行破坏活动,甚至在神舟5号成功发射,全球华人同庆共荣的时候,他们也对鑫诺卫星进行了攻击。
第四,邪教受到一些国际反华势力支持。如2004年亚洲卫星有限公司所属的亚洲3S卫星遭到“法轮功”组织信号的恶意干扰后,国内、国外卫星通讯专家透露,此次亚洲卫星遭到“法轮功”分子攻击,与之前鑫诺卫星信号被干扰的信号源来自我国台湾地区。台湾地区干扰我卫星信号的发射源之一是阳明山一带,而此地正是台当局军情局电子监听站,由此可见“台独”势力对“法轮功”在台组织的支持力度。由于目前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台湾当局的暗中支持,台湾“法轮功”组织已经掌握了一批机动大功率卫星信号发射器,不仅可以在台北地区进行信号干扰,在台湾台中等腹地山区也架设了发射台。正是由于“台独”势力的撑腰壮胆,台湾“法轮功”分子才得以妄称“法轮功”在台有30万信徒,也才敢屡次对我民用卫星进行干扰攻击。通讯卫星作为国家重要信息资源,对其进行攻击或者干扰无疑可以达到破坏社会稳定的阴险目的,“法轮功”分子此举也正显示了其与“台独”势力合流的危险趋势。2004年以来,“法轮功”与“台独”、“民运”等敌对势力合流,抛出了“九评共产党”,其实质是妄图全面否定共产党的历史,否定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否定改革开放的成就,挑战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无论邪教如何发展,信息化作为实现现代化的必经之路,我们不能因为一些邪教组织对信息化的利用而因噎废食。信息化条件下的反邪教工作是一项涉及社会各个方面的系统工程,不仅涉及到技术、法律、道德、教育、外交等诸多的领域,也涉及到大量的个人、群体、组织和社区,不仅涉及到现实的社会经济、政治与文化,而且还涉及一个从未涉足的虚拟性的信息传播空间。我们要主动出击,充分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的经验和成果移植到信息化建设上来,多方参与,协调行动,多管齐下,密切配合,把它当成一项系统工程来办理。
第一,加强对反邪教的理论研究和宣传力度。信息化条件下的反邪教工作是新形势下面对的一个新问题,一方面要加强理论研究,通过整合地区学术资源,以召开研讨座谈会、举办讲座、编辑书刊、组织研究课题等多种形式,深入探讨邪教产生的原因、反邪教斗争的性质与方式等,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反邪教工作的思路和方法,提高反邪教队伍的理论水平。另一方面要不断创新反邪教工作宣传形式,既要充分利用传统的平面媒体宣传,又要利用现代传播手段,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科普宣传,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普及科学知识,提高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引导群众养成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深化反邪教警示教育,使之进单位、进楼院、进家庭,教育引导广大群众了解邪教的危害,增强抵御邪教侵袭的能力,提高同邪教组织做斗争的自觉性;同时,有效地开展教育转化工作,最大限度地挽救那些受邪教蒙骗的痴迷者,使他们摆脱邪教精神,真正回到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中来,为崇尚科学文明、反对邪教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第二,要在全社会营造一种抵制邪教的社会氛围。邪教是在和党、和政府争夺民众,只有真正在民众中构建起防范邪教的社会氛围,才能使邪教无立足之地。一是对邪教宣传要旗帜鲜明地进行回击,还公众以事实的真相,让公众认识到邪教宣传的本质和别有用心。二是要着力提高民众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其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对邪教宣传要做到不听、不看、不信、不传;见到带邪教内容的传单、光盘、传真等,要立即销毁;收到邪教内容的手机短信、电子邮件等,要立即将其删除;接到邪教内容的骚扰电话,要直接挂断;不收听、收看邪教的电台、电视台的节目;不浏览邪教的网站、网页。三是要着力提高民众的科学素质,善于运用科学抵制各种反动邪教思想和封建迷信思想,坚决揭露、批判各种反动邪教思想和封建迷信思想反科学、反人类、反社会的本质。四是发现非法串联、秘密集会、聚众滋事等情况,或是发现邪教分子进行非法活动等,要予以及时制止,或者立即报告居委会、派出所等政府部门,将事态扼制在萌芽状态,防止事态发展,影响社会稳定。
第三,加强网络阵地建设,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占领网络阵地。网络已成为现代人的日常用品,也是目前邪教主要利用的宣传媒介。西方发达国家在网络基础设施和技术方面占有巨大的优势;邪教与国内外敌对势力勾结,利用网络作为传播工具,与我们进行着争夺群众、争夺青年、争夺阵地的激烈斗争。由于我国目前网络法规制定的滞后,网络技术的不成熟,网络道德规范水平不高,因此网络失范问题不能得到有效的制止。虽然目前彻底屏蔽邪教的网络宣传还有一定难度,但其风险是可以控制乃至规避的。一是要加强领导,成立由党政部门、技术部门组成的领导小组,对网络依法建设、依法管理。其次,制定法律政策,颁发防护法规,保证网络安全。迄今美国已确立了包括《计算机安全法》在内的多项信息安全法律;2000年6月俄罗斯正式颁布实施了《国家信息安全学说》;欧洲委员会制定了《打击计算机犯罪公约》。我国要借鉴国外的一些成熟做法,运用法律手段防范邪教的网上活动。三是成立由技术骨干组成的网络监督小组,对邪教网站地址进行定期搜索,一经发现,立即封堵;对于邪教组织传播的邮件,运用技术手段将其过滤掉,尽量将其传播从源头封死。四是增加力量,不仅采取技术上的过滤,而且加强人工监控,对网上的信息随时监控,做到发现不良信息,立即处理,立即登记,及时汇报。
第四,加强信息人才队伍建设。信息社会中,只有掌握和运用先进的信息安全防护技术和方法,做到心中有数、技高一筹,才能获得信息安全防护优势,置对手于无可奈何的境地。不断提高信息从业人员素质是搞好工作的根本。提高信息从业人员素质,既包括提高其业务素质,也包括提高其政治道德素质。要定期对信息从业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定期学习党的最新政策,学习法律法规,分析国内外的新形势,提高信息从业人员的政治思想水平和政治思想觉悟,树立其对所从事业务的光荣感和责任感。
第五,加强反邪教的国际合作。当前,信息化不可避免地把各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各国相互依存度增强。在信息时代,防范邪教,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置身事外,加强国际信息安全合作将是大势所趋。随着信息化的快速推进,日益国际化的信息安全问题,已非各国仅凭自身的信息安全法规和一国之力所能解决。近年,随着信息安全挑战的日益严峻,世界各国在维护信息网络稳定、开发信息技术和利用信息资源等方面有着越来越多的共同利益和广阔的合作前景。首先,要制定国际性法规和政策,强化国际信息安全合作与协调。早在1985年,世界经合组织就发布了《跨国数据流宣言》;1998年,世贸组织会议通过了《全球电子商务宣言》;同年,联合国大会通过有关决议,提出“有必要阻止以犯罪或恐怖活动为目的的信息资源技术使用及开发”,呼吁各国在多边层面关注信息安全领域现有和潜在的威胁。国际社会的不断努力,为制定信息安全国际法规奠定了良好的合作基础。当前,各国应就信息安全国际立法进一步加强合作,建立良好互信,维护共同利益,明确责任义务,达成共同打击和制裁国际信息犯罪的共识,为开展国际信息合作提供规范的法律框架,为实施国际联合行动提供有效的法律依据,推动构建长远有效的国际信息安全合作机制。其次,各国应着眼现实威胁与长远发展,提升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共同防范和打击信息犯罪活动,提高危机管理能力;进一步就有关技术、政策和法规等问题进行对话和交流;积极推动信息安全危机预警通报、信息安全灾害救援协作以及联合打击信息犯罪等一系列国际信息安全合作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总之,随着信息化进程的继续深入发展,世界各国要在平等互利、互相尊重的基础上,进一步展开旨在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务实合作。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要从根本上铲除邪教,必须加快和谐社会的构建。邪教是社会不和谐的产物。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的贫富分化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社会弱势群体的不平衡心理加剧,其直接后果是社会冲突和对抗的发生。“法轮功”等邪教组织就是利用一些群众的不平衡心理,将不满情绪激化为仇恨,挑拨不明真相的人们闹事,公开与党和政府叫板。因此,要从根本上铲除邪教,各级政府要从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加大对社会利益的协调力度,建立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爱和扶助机制,提倡人文关怀,使困难者得到生活着落,伤残者得到治疗,困惑者得到关爱,挫折者得到扶助鼓励,最大限度地消除社会不和谐问题,才能彻底铲除滋生邪教的土壤。
第二篇:浅谈中等卫生学校面临的形势与对策
浅谈中等卫生学校面临的形势与对策
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在十二五期间实现“我国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中等卫生学校,作为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它在我国农村卫生事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现。不断深化职业卫生教育改革,切实加快职业卫生教育发展,这既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理论课题,又是一个亟待探索解决的实践难题。
一、目前中等卫生学校面临的问题
(一)社会方面
1、社会方面。目前,社会上鄙视职业教育的观念还根深蒂固,由于“读书做官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思想在中国影响了几千年,“重学历、轻技能”的观念在人们头脑中时刻作怪,至今还在误导考生和家长,一些人总认为职业卫生教育是低层次、低水平的教育,学生进了职业卫生学校就没有了前途。因此,家长总想自己的子女进普高、上大学,不得已而求之才读职校。
(二)学生方面
1、生源素质差。随着普高的扩招,中等卫生学校生源素质差这一客观事实,对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具有最为直接的影响。就目前而言,学校的招生有两种情况:一是学校自主招生,由学校划定录取分数线,二是中考成绩入学,这一层次的学生有相当一部分就是高中录取的落榜生,这些学生的总体素质与进入高中的学生有相当大的差距,主要表现为:
(1)文化基础差。从我校近三年招收的初中生看,入学考分在400分上下,这表明,相当一部分考生的平均分是不及格的,有的学生部分课程的考分仅为四五十分。(2)学习习惯差。与进入高中学校的学生相比,中等卫生学校学生的根本差距是学习习惯上的差距,这些学生在中学阶段一般处于中下游水平,学习上缺少成就感,对学习兴趣不大,一般都是被动地学习,没有养成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3)学习动力不足。中等卫生学校的学生在心态上是比较复杂的,但总体讲是自卑感强,缺乏自信心,学习目标不明确。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认为自己已经有学上了,不必再拼命地学了,只要混个及格,毕业后有一份工作就行;二是觉得中专学校与自己理想中的大学相去甚远、感到很委屈,终日提不起精神,牢骚满腹,无心进取;三是认为自己是考不起高中的才勉强来学的,并非是自想学的专业。
(4)不良行为突出。有部分学生不仅学习基础差,而且往往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不良的行为。有的学生特别贪玩,抽烟喝酒、打牌跳舞,长期乐此不疲;有的学生终日沉溺于网吧,把学习抛诸脑后;有的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交朋友、谈恋爱上,不惜荒废学业。
2、学习氛围差。从客观上讲,中等卫生学校一般都是传授技能型的,实践环节较多,而理论相对薄弱,没有多少学术根基,不足以形成浓郁的学术氛围,更不可能产生深厚的文化积淀。从主观上讲,由于自身素质的局限性,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那种被动学习的习惯,难以养成勤奋探索、自觉钻研的学习风气。
3、没有明确的专业认识和专业思想,甚至根本不喜欢这个专业,完全是体现父母的意愿或许是强迫来学习的,所以,学习目标和努力方向,动力不足。
(三)师资方面
1、师资方面。目前,中职学校师资队伍建设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特别是整体结构不尽合理、专业师资严重不足、队伍素质参差不齐的问题仍然比较 突出。加之学校的办学条件太差且落后,尤其是学校的社会地位和教师的福利待遇相对不高,致使部分优秀教师纷纷改行、外调。即使留下来的教师,有的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不能安心教学,形成教师的隐性流失,严重影响了中职学校师资队伍的稳定和质量的提高。很显然,这样的师资队伍不可能办出职教特色。
二、对中等卫生学校的几点粗浅建议
(一)加强对中等卫生学校的宣传
1、学校正在申办高职卫生学校。毕业生以后更能适应社会需求,提高竞争力。
2、学校招生就业科,应加强对中等卫生学校教育的宣传,提高生源的质量。把更多的优秀的学生吸收进来。
(二)加强学校学风建设
1、强化常规管理。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组织若没有一套完整的制度,就不可能高效地运转起来。进一步修订了完善一系列校园管理制度,如德育工作制度、班级管理制度、公物管理制度、卫生管理制度等,把校园文化建设任务纳入分级目标管理体系,同教学科研工作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确保了制度文化建设与学校其他工作同步进展。
2、加大“榜样”宣传力度。用“榜样”来激励学生,与教师榜样相比,学生榜样有着非凡的效应。学生榜样的言行举止,学习活动又起着更加具体化、实际化和指导示范作用,更贴近学生的心灵和生活实际。为使榜样的教育落到实处,学校定期评优选模,如“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员”,发现好人好事随时给予大张旗鼓的表扬、鼓励,把他们的先进事迹写进作文、写进全体学生心理,让学生榜样的无穷力量在学校环境育人工作中不断发挥育人 的功能。
3、抓好课外活动。为了让学生成才,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全方位的、健康有益的成长环境让学生在活动中接受教育,行为习惯得到良好的引导,个人聪明才智得以充分的发挥,满足学生实现自我的需求。比如①每周开朝会做早操制度;②配合学校开展整治学习活动;③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等社会实践活动……
(三)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1、加强师资培养培训力度。在加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培养培训力度的同时,全面提高社会科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教育引导广大教师树立全员育人的教育观念,增强全员育人的教育意识,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利用寒暑假,多组织学校年轻老师在外面学习和深造。
2、进一步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班主任是对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骨干力量,大力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是不断推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要的组织保障。建立一支政治素质高、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具有专业知识的班主任队伍,是不断推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要的组织保障。
3、深入开展以师德师风建设为主题的“创先争优”系列实践活动。我们通过“创先争优”活动,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引导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从而营造一个良好的师德师风的氛围。
第三篇:浅谈共青团工作面临的形势及对策
浅谈共青团工作面临的形势及对策
共青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承担着对广大青年进行共产主义信仰和理想教育的重担,是广大青年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近年来,各级对党委、党支部的建设非常重视,但对抓团组织的各项建设有所淡化。同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受多元文化渗透、生活方式转变,价值观念碰撞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部分团员政治意识淡薄,功利思想严重,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削弱了共青团工作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新时期如何作好共青团工作,充分发挥团组织的助手和生力军作用,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本人通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结合我站实际,针对当前共青团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下一步工作对策谈几点认识。
一、当前共青团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仔细分析当前共青团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视不够。近年来,各级在抓党建工作上都非常重视,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局面。但在团建工作上,有的领导思想上不够重视,有意无意地忽视了团组织的地位和作用,往往是“雷声大雨点小”,对共青团工
作不是抓在手上,而是停留在一般的宣传上,缺乏有力措施,甚至存在 “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
(二)基层团组织不健全。《团章》规定,凡有团员三人以上的独立单位,都应设立共青团支部,但我们很多基层单位,都没有按照规定设立团支部,有的有青年无组织,有的有组织无活动,共青团的原有阵地没有很好地得到巩固和加强,部分单位的领域正在逐步丢失,功能也正在逐步丧失。团的会议制度和报告工作制度流于形式,团课制度走过场,“推优”工作形同虚设,团费收缴不及时等现象比较突出,这导致了团组织徒有虚名,难以发挥作用。
(三)团活动缺乏活力。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长足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广大团员青年思想行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也明显增强。与此相反,团的活动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方式方法上,与新形势新任务提出的要求都有一定的差距。有的团组织开展活动除了开会就是学习教育,仅仅停留于节假日打打球、开展一些简单文体活动、搞些义务劳动等层面上。活动内容形式单一老套,缺乏健康向上、广大青年喜闻乐见、陶冶情操的形式灵活、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
(四)团员意识淡化。在经济社会深刻变革的时代,受
社会某些不良思想的影响,广大团员青年对团组织是党的得力助手,共青团员是青年的先锋队的认识不足,加入团组织,成为一名共青团员的光荣感、使命感逐渐丧失,团员意识不强现象比较普遍,广大团员青年对团组织尽管不排斥但如同互不相干的两个群体,没有组织归属感。
二、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是思想认识存在偏差。对团的工作不够重视,忽视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的作用。有的基层领导误认为党领导团,党的工作可以替代团的一切工作,不是党建带动团建,而是党建“覆盖”团建,这在很大程度上忽视、淡化了青年工作,削弱了对共青团的领导。
二是团干部队伍素质不高。共青团工作涉及面广,要求团干部既要懂得团的基本知识、基本业务,又要具备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和文字、语言表达能力。但在实际工作中,有的团干部工作责任心和进取心不强,创新意识不够,开展活动缺乏吸引力;有的长期从事业务工作,缺少团的工作方面的经验,在围绕中心开展团的工作方面找不准位臵,思路不新,办法不多。
三是团员教育跟不上。由于对团员青年的基本状况了解不深不细,尤其对于青年群体的心理状态、兴趣爱好、关注点和发展需求等方面缺乏深入的调研和挖掘,导致团组织在开展教育和活动中,主要集中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传达学习等政治方面的内容,而忽视了团员青年成长进步的多方面和多层次需要,教育的针对性不强,效果不明显。
四是检查指导不力。有的单位领导对共青团工作不是抓在手上,而是停留在一般的宣传上。口头上强调多,实际关心少,重视关注业务多,思考团建工作少。在实际工作中,对团的工作指导和支持力度也不到位。有的把团组织安排的活动当作一种负担,消极被动应付;有的甚至寻找各种借口逃避了事。
三、加强共青团工作的对策
(一)坚持在解决思想认识上下功夫。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根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基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加强新形势下的共青团工作,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团的工作和党务工作、业务工作以及其它方面的工作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各级领导干部要彻底消除团的工作抓与不抓无关紧要”的误区,深刻认识共青团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牢固树立“团的工作事关未来,必须抓好”的思想。
(二)坚持在党建带团建上下功夫。《中国人民解放军共青团条例》明确规定,旅、团级单位党的委员会、政治机关包括基层党委(支部)领导共青团工作,首要的一条就是认
真履行党委、政治机关职责,坚持党建带团建。这既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党团关系的特殊要求,同时也是我军建设的一条历史经验。要将共青团工作纳入部队各级党的建设和全面建设规划,列入议事日程,结合部署总结和阶段性工作,分析团组织建设形势,及时提出指导性意见,逐步形成一级带一级的工作格局,防止顾此失彼。
(三)坚持在落实团的规章制度上下功夫。做好团的各项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步及面广,政策性强,任务十分艰巨,但只要我们认真按照团组织的各项规章制度抓好落实,就一定能使团的各项工作不断上新台阶。一是建立工作责任制。要把共青团工作作为考核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重要内容之一。量化考核指标,细化考核标准,强化考核措施,加大奖惩力度,真正把共青团工作的目标、任务和责任落到实处。二是建立健全与团的工作相配套的各项制度。如学习制度、请示报告制度、例会制度、工作制度、培训制度、奖惩制度、“三会一课”制度、民主评议团员制度等,并对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的督促检查,防止有章不循、流于形式。
(四)坚持在丰富活动内容上下功夫。要充分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等主题教育,扎实抓好政治思想、形势任务、理想信念、爱国
主义教育,不断提高团员青年的思想觉悟,增强团组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第一,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如植树造林、捐赠帮困、义务献血、支持驻地卫生城市创建等;第二,针对战士团员流动性比较大等特点,以开展创建“青年文明号”、岗位能手等活动为载体,大力开展青年学习成才活动,不断提高广大团员青年的科学文化水平;第三,利用元旦、春节、“八一”、国庆等节假日经常性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如主题演讲比赛、球类比赛、知识竞赛、文艺汇演等等,通过各种健康向上、喜闻乐见的活动,陶冶广大团员青年的情操,增强团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
(五)坚持在提高团干部队伍素质上下功夫。由于团工作具有鲜明的政治性、较强的针对性、深厚的群众性、形式的多样性和内容的丰富性,这就决定了必须大力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要按照“让党放心,让青年满意”的要求,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团干部队伍,这既是党的要求,也是团组织建设的需要,更是团的事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一是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加强对团干部进行教育,及时组织团干部的理论培训和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团干部队伍综合素质。二是配齐配强团组织领导班子。及时把政治坚定、德才兼备、政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团员青年充实到团组织中,不断提高抓共青团工作的能力。三是注重典型引路,大
力宣传推广一批在共青团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扎实工作的优秀团干部,使广大团干部无愧于团组织,无愧于广大团员青年,使他们能够带领广大青年团员不负重托,不辱使命,更加勤奋地学习,更加扎实地工作,把火红的青春奉献给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维护边防辖区政治和社会治安稳定的伟大事业。
第四篇:机床行业面临的形势及对策
机床行业面临的形势及对策:
1、机床的设计及创新能力不能满足航空航空制造业需求。
2、没有成熟的数控系统,国产的数控系统始终没有做大做强。
3、机床精度及精度的保持性不够。
4、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不够。
5、成附件的质量有待提高。
6、服务意识薄弱。
7、国内数控机床现状:在中档和经济型数控领域内发展迅速,市场的占有率
较高,但是在高档机床发展方面较为缓慢,长期在中低端市场竞争,高档数控机床的设计、制造、生产经验不足。
对用户工艺的了解不够,机床设计有针对性不强,对机床的现场应用不能提供技术支持。机床设计不注重细节,尤其对辅助装置的可行性考虑不够,安全防护装置设施不完善,切削、冷却液飞溅严重。机床的检测性能技术不完善。
8、传统的机床加工模式在当前是不适用的,不健全的,机床制造业应当有通
用的机床但对一些特殊的产业,谋求量身定制机床的开发和研究尤为重要,比如能源、航空、航天等。
9、机床不仅仅是一个产品,而是全套的、整体的、最优化的的解决生产的方
案。
10、机床企业要善于创新、寻求不断突破,形成创新机制,长效运行,推动创
新机制。
11、应当明确目标,发展无污染技术,人机交互技术。
第五篇:浅谈大数据时代审计档案信息化管理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浅谈大数据时代审计档案信息化管理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所谓大数据,又称“巨量资料”、“海量资料”,指的是所涉及的资料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通过目前的主流软件工具,在合理的时间内达到撷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帮助用户筛选决策的积极资讯。“大数据”是由数量巨大、结构复杂、类型众多的数据构成的数据集合,是基于云计算的数据处理与应用模式,通过数据的整合共享、交叉复用形成的智力资源和知识服务能力。当审计档案尚在适应信息化时代的高速变革步伐时,大数据信息化时代又呼啸而来,而审计档案向来以专业性、形式规范性等特点而著称,所以,在大数据时代这一新形势下,如何开展审计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审计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现状
所谓审计档案,是指审计机关在项目审计或者专项审计调查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以纸质、磁质、光盘和其他介质形式存在的历史记录,是国家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审计档案信息化管理缺乏合理规划和统一的规范、标准。从当前我国档案管理的现状来看,各地的档案管理工作相对分离,存在各自为政、各自管理的现象,全国的审计档案信息化管理也没有形成一个全面协调发展的局面,许多地方审计机关的档案管理没有对未来的发展进行长远规划,甚至近期目标尚不明确。
此外,审计机关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在各地没有形成统一的规范和标准。现行审计档案信息化工作中,由于归档范围与保管期限的分割效应,一定空间与时间范围内的档案往往保存在不同的物理空间中,这使得数据相对分散,虽然其数量可能非常大,但难以成为内容全面的档案。此外,在我国的审计档案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往往更多的是对信息化、电子化的关注,对审计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视度却不够,没有意识到审计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核心应该是对档案管理流程的优化和重组。
(二)审计档案信息化管理缺乏专业的技术人才。在审计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中,需要使用到的各类应用软件都需要专业工作人员才能够充分地发挥其作用。目前我们的审计队伍中,虽然拥有一大批档案专业人才,也有一批力量较强的计算机人才,但是在很大程度上还是贴合度不高的两套人马,融合度不强,对于大数据时代下如何进行审计档案信息化管理仍然处于摸索阶段,发展滞后。
(三)审计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安全性存在隐患。首先,相对于以往的审计档案管理,大数据时代下的审计档案的信息化管理使得权限问题、保密问题异常突出。以往,在空间上,所有的档案资料都集中存放于档案室中,而大数据时代下的审计档案信息化管理则可允许部分用户跨地域访问数据库,这在客观上造成了数据库系统有被不法分子远程非法侵入的风险。
其次,以往只有工作人员在工作时间、在档案室这一特殊场合才能存取档案资料,其他人员未经许可根本没有接触档案的权限,甚至不允许进入档案室,这为档案安全提供了时间上、人员上和空间上的多重保障。而大数据时代下的审计档案信息化管理模式下,对档案资源的访问权限原则上掌握在拥有用户名和密码的管理人员手中,但也使得用户名和密码被非
法窃取而造成数据泄密,使得档案资源被非法访问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但目前的审计档案信息化管理中,应对危险的手段比较单一,大多依靠密码保护或断网隔绝,不能从根本上杜绝数据被盗取的风险,行业内除拥有档案专业人员外,也没有引入专业数据安保人员,不能在快速变化的数据环境下,从硬件和软件上、从技术和设备上增加数据库的防御能力,使得档案得到信息化发展后,增加了数据安全性方面的风险。
二、大数据时代下审计档案信息化管理面临的挑战
大数据时代对审计档案信息化管理提出了更专业的要求和更精深的标准,需要用发展的眼光去重新认识审计档案,用创新的思路去开展审计档案管理,用变革的理念去适应审计档案未来的发展。
(一)档案管理理论的变化向审计档案信息化管理提出挑战。档案管理理论从传统的以文书档案为主转变以核心业务文件为主。大数据时代下,审计档案将呈现“两全”的趋势:一是“全”档案,正逐步将一切具有保存价值的文件、数据、视频、实物都视为档案;二是“全”服务,大数据时代档案服务将朝着社会化、多元化、开放性和先进性发展,档案服务要以使用人的需求为导向,提供网络化、智慧型的服务。
于是,在审计档案信息化管理中,面对大而全的海量数据,如何向审计档案使用者提供“广、快、精、准”的服务,完成大数据的筛选、挖掘过程成为审计档案信息化管理面临的一个挑战。
(二)档案管理技术手段的变化向审计档案信息化管理提出挑战。在传统的管理手段下,档案管理主要基于手工整理、编目,馆藏档案主要是纸质。在计算机管理时代,在计算机辅助下进行档案管理,主要是纸质文件与电子档案管理并存;归档的电子文件主要是与纸质相对应的收发文、合同等。在大数据时代,档案管理将在云平台上建设云档案系统,实现云存储。于是,在审计档案信息化管理中,如何将各类有价值的审计信息资源整合、分析、挖掘,形成审计档案的智慧分析库,更精确、更有效率地完成“提纯”过程,为领导决策提供服务,为审计人员查询借鉴提供服务,为审计事业创造价值,成为大数据时代向审计档案信息化管理提出的又一个挑战。
(三)档案业务环节的变化向审计档案信息化管理提出挑战。档案业务环节的变化要从档案的收集、整理、利用三个环节来看:在传统管理方式下,“收”是各部门移交;“管”是手工管理,手工查询;“用”是提供被动的查阅服务。在信息化时代,“收”主要是部门移交与系统推送部分电子文件相结合,“管”主要是电脑代替手工劳动,“用”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制作、加工、传播、转换和二次开发。在大数据时代下,“收”将是数据实时的、自动归集;“管”将采用云平台存储、计算、分析;“用”则是分析、发现与预测;“收”则要做到全流程控制。于是,在审计档案信息化管理中,如何在保证数据安全的基础上,妥善地应对新形势下的收集、整理、利用,以安全有效地实现审计档案信息化管理也是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三、对策与建议
随着大数据时代审计机关信息化管理步伐的加快,审计档案信息化应用和管理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已经有着里程碑的意义。因此,大数据时代下发展审计档案信息化管理势在必行。
面对机遇与挑战,目前审计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对策与建议如下:
(一)提高思想重视、全局规划组织、统一标准和规范。首先,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大数据时代的审计档案信息化管理是一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庞大的系统工程。应将审计档案信息化应用与管理纳入新时期“金审工程”的大格局中,电子文件的管理、数字档案建设、纸质档案的数字化、电子档案的应用等审计档案信息化应用与管理的内容应由国家审计署统一组织和规划。审计档案信息化应用与管理,是一项关系审计档案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举措,必须纳入国家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总格局中,同步进行,协调发展,以实现审计档案资源共享,更好地在审计工作中发挥其作用,并为社会和人民服好务。
其次,大数据时代下的审计档案信息化管理是建立在先进的技术、严密的分工和广泛协作的基础上的,审计档案标准化是审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审计档案标准化通过制定和贯彻各种标准、规范,使技术应用和分工协作有了统一的科学准则和依据,保证了档案各项工作能够有机地联系起来,并且在档案管理中取得最佳的效果。在信息化管理中,信息的共享和网络的沟通更依赖于统一的标准和规范,避免各级审计机关各自为政,不规范、不标准的现象出现。大数据时代审计档案信息化管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如双套制管理原则,文档一体化管理原则,信息网络安全原则等,应由国家审计署来宏观管理,统一认识,统一组织。如此,才能顺应大数据时代的“两全”的趋势,实现审计档案数据和服务的全面化和全方位化。
(二)强化人才意识,大力全面培养,打造复合型人才。大数据时代下,要加快审计档案信息化管理,需要着重培养造就一大批既懂档案业务,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1.加强审计档案工作人员的计算机能力培训。作为审计档案工作人员,对计算机业务的掌握程度直接决定着审计档案信息化发展的程度。审计档案人员不仅要在过硬的档案专业知识,还要提高计算机操作技术能力和信息化管理素养,只有精通计算机操作和档案业务知识的档案人员,才能够应对大数据时代下审计档案信息化的骇浪。
2.加强计算机专业技术人员的档案业务培训。作为计算机专业技术人员,对各种审计档案业务的熟悉程度直接决定着档案软件开发和应用质量的高低。当计算机应用发展到网络化和信息决策辅助阶段时,怎样使档案管理科学化、调度有序化、传递信息规范化、提供检索快捷化、操作手续简单化,将取决于程序开发者对档案业务的了解程度。
3.培训的方式与机制。可以采取长期与短期、远程与面授相结合的方式,培训应注重效果性与效率性、系统性与实用性相结合,通过继续教育、专题讲座、业务研讨会、学术交流及信息技术培训班的方式,提高审计档案信息管理队伍的素质,建立长效培训机制,培养审计档案人员将各类有价值的审计信息资源整合、分析、挖掘的能力,使审计档案人员由传统的“审计档案保管者”变为“审计档案信息资源的管理者和传播者”,从而为大数据时代下的审计档案信息化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三)强化安全意识,加强权限管理,增强防御能力。大数据时代下审计档案信息化管理存在两方面的安全隐患,一个是审计档案质量控制方面的,另一个是审计档案安全控制方面的。
1.审计档案质量控制方面。
(1)审计档案的收集。前移关口。即从前端进行控制,确保档案管理的规范,将审计档案管理融入到财政审计、金融审计、社保审计、投资审计、外资审计、环保审计等系统中,将文件、数据归档流程写入审前调查了解环节、审中查实取证环节、审后自我检查环节等各个环节,改变以往的只注重“审后统一归档”的模式,抓好文档的前端控制。
(2)审计档案的整理。审计档案的整理要做到全技术支持。首先,传统纸质档案以“卷”为单位,在大数据时代,海量数据决定无法进行组卷,可以以“件”、“数据库”为管理对象;其次,由于档案数据的快速增长,因此对其中每份档案“逐份鉴定”不符合效率性的要求,可以对某个项目、事件采取“宏观鉴定”;再次,在档案统计方面,从原来的以“页”、“米”为统计单位改为以“GB”为统计单位。
(3)审计档案的利用。档案的利用要做到全智能服务。传统的档案管理以文档管理为主,档案基本处于被动利用,沉淀的档案没有人去分析利用。在大数据时代,我们要主动调查业务部门的需求,建立各种数据模型,对海量数据进行聚类、分类、相关性分析,找到数据之间的关系,进而为业务审计、计算机系统优化服务,提高领导决策水平和审计档案工作效率,提高审计数据的利用效果。
2.审计档案安全控制方面。
(1)设置访问权限。不仅要设置用户名和密码,还要根据档案资料的重要性为不同的人员设置不同的权限,为不同权限的人员设置档案资料的访问范围,并为不同人员设置不同的数据载体权限,不同的级别的人员必须使用规定的载体拷贝相关资料。
(2)加强安全教育。加强管理人员防范意识,定期进行安全宣传和安全检查。
(3)高端控制。限制专门服务器,专用网络,并安排特定人员通过特定计算机访问,配备专业数据安保人员来监控,不可随意将其放到公网或局域网中。
(4)建立异地容灾机制。建立一个更为可靠和安全的审计档案信息化平台,同时也需要建立异地容灾机制,以便在发生各类灾害时保障数据不被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