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全力打造党建示范点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
**县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典型案例
【概要】
多年来,**村党总支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村党组织“五个好”目标,进一步加强班子建设,充分发挥党总支战斗堡垒作用,带领全体党员和群众团结奋斗,致力于向小康村迈进,使整个村的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全村呈现经济增长,社会稳定的良好局面。如今,**村正向着“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快速发展。
【正文】
全力打造党建示范点 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
**村党总支党建工作成效显著
**村地处**镇西南部,属镇政府所在地,**公路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是全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村耕地面积1582亩。全村辖5个自然屯,总户数1022户,其中农业642户,非农380户,总人口3864人,其中农业人口2234人,非农业人口1630人。**村党总支,下设5个党支部,党员68名,村三委成员11名。2014年底,全村人均纯收入4800余元。村集体经济收入6万元。**村作为**镇一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村党总支作为核心力量,紧密团结和依靠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抓住三项工程、创先争优、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年的有利契机,紧紧依据**村现实情况和丰富的资源,以“树立新理念、发展新产业、培养新农民、探索新机制”为主要内容的新农村建设活动取得显著成就。一个“村容换新装,设施变完善,交通更便利,产业大发展,班子更团结,风气更和谐”的快速向现代化迈进的新村庄已初步成型。
一、抓住一个关键——狠抓党建,提高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关系着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否在农村基层贯彻执行。村党总支抓住党建这个关键不放松,在阵地建设、队伍建设、制度建设上做文章,不断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一)多方筹资,改善一个好阵地。2004年建村部,2008年、2012年先后扩建,建成集办公、会议、图书室为一体的服务场所。今年,该村党总支筹集资金10余万元,对村部进行了重新维修、装修,按照村级组织规范化服务建设标准,依托现村部,将村部改建为“一站式”服务群众大厅及卫生计生室、值班室、储物室、图书室、多功能室、文体活动室。全面改善了办公环境。党总支活动有了阵地,党员群众开会有了场所。群众说,来到 村委会,就像看见了党,党在,群众就有了主心骨。
(二)团结奋斗,形成一个好班子。自2007年换届以来,村党总支在支部书记的带领下,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度。凡涉及人、财、物及关于全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都必须经过党员及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后方可执行。近年来所实施的每一项工作都十分顺利,成效特别显著。党支部书记同志对任何工作都不搞一言堂,都充分发挥两委班子的集体智慧,从而实现科学决策,支部班子逐步形成了“会前多交流,会中可讨论,会后不扯皮”的工作原则,大家都自觉维护着班子的团结,经验丰富的老支部书记与年轻有为、精力充沛的村主任搭班子,互相配合,天衣无缝,取长补短,互相支持补台,互相信任,在生活中情同手足,营造一种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尤其在2010年、2013年的抗洪抢险工作中,**村班子成员,众志成城,上下一心,共同抵御洪灾。在确保村民生命安全的同时,将财产损失降低到最低。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交口称赞。
(三)严格管理,健全一套好制度。村党支部始终认为只有建章立制、照章理事,用制度管好人,才能有效化解各种矛盾,做好各项工作。因此,党支部在全村建立了有关党组织建设、党员定期培训制度,同时,建立健全以“村民自治章程”为核心的村规民约、重大决策、环境卫生、土地征用、建房审批等一系列制度,使村务管理纳入制度化、规法化、法制化的轨道。
该村抓住党建不放松,以党建促发展,使社会经济全面启动,党支部显示出强劲的生命力,各项工作都有了新的起色。
二、紧扣了一个主题--帮民致富、为民服务
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是党在新时期的伟大任务。为群众创造一个优良的致富环境,是各级党组织义不容辞的责任,村党总支多年来紧紧围绕这个主题,脚踏实地做工作,千方百计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一)因地制宜,创新思路,带领村民致富
1、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一直以来,村民主要依靠种地维持生活,经济一直不见起色。党总支经研究认为应该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引导农民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把农民种植重点由传统的玉米、大豆转移到特色经济作物上来,努力把农业的结构调优、效益调高,走以特兴农富民之路,因地制宜,发挥本村山地多的优势,大力发展林地经济和中小药材种植和食用菌栽培。村“两委”成员率先垂范,发家致富,他们始终认为,“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算富”。村“两委”成员每人带动十几户党员,党员带动村民集体致富。目前,已发展林下参面积500亩。中草药种植面积:五味子60亩,返魂草 55亩,贝母60亩,天麻12.7亩,山葡萄55亩,灰苏子1000亩,食用菌11万袋。封沟养蛙29条。参与农户136户。全村已建成了天麻和灰苏子种植基地。中草药种植成为了村民的主要收入渠道。
同时,村党支部也鼓励村民积极发展农副业,在养殖方面,全村有大小18个养殖场,年出栏量达2000头,产值40多万元。解决群众致富难问题。
2、明确发展思路,增加集体收入。近年来,为了增强为群众办好事实事能力,村党总支认识到只有千方百计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党总支才会有凝聚力、号召力和吸引力。
一是采取盘活闲置资产的方式增收。**村**小区**厂各占地1公顷,属村集体闲置资产,经村党总支研究,盘活租赁给村民经营,**小区每年增收3万元,**厂每年增收0.7万元。二是利用合作组织增收。采取“党组织+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村集体与**村**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合作经营,种植天麻2500平方米,灰苏子500亩,每年固定利润分红分别为3万元和1.5万元。三是采取公司入股合作经营。**食品有限公司落户**村,不仅为60余名村民解决就业,实现劳动力转移。同时该村争取项目资金投资入股**县**食品有限公司,预计每年固定利润分红3万元。
(二)循序渐进,有条不紊,打造民心工程
近几年来,村“两委班子”紧紧把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年的良好机遇,确立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为群众办好事实事,推动全村经济发展”的工作思路,在各帮扶单位的大力支持下,逐步加强农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和推进村容村貌整治,使**村实现了“年年有变化”。
自2007年以来,共投资200多万元完成了全村自来水改造工程,解决饮用水问题。投资水利项目资金100余万元,修建**沟、**沟、**沟河堤工程2000多延长米;争取帮扶资金200万元,修建6000多延长米巷内水泥道工程和排水渠工程。投资20万元,进行“三清四改”,到目前,全村已动用人工4000多人次,机动车280台次,推土机60小时,钩机200多小时,清柴草垛300个,清垃圾1000吨,清粪堆60吨,清边沟7000米;在“四改”工作中,已改厨420个,改厕505个,改院409个,改圈120个,粉刷墙面6800平方米。
2013年,“8.16洪灾”过后,投资340余万元,占地40余亩,新建**新村,为灾民新建房屋36栋。完成危房改造,其中380户新建,32户改造。全村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生活安居乐业。2014年,投资5万元,建文化广场,配备体育设施,不但丰富了村民业余文化生活,同时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村内加强环境整治工作,投入资金20余万元,统一定制垃圾箱120个,制作宣传条幅20条,树立保持卫生警示标语牌20个,配发垃圾清运车1辆,配备专职保洁员8人,定点定时进行垃圾清运,清理边沟、河道垃圾,形成环境整治长效机制。投入资金2万元,开展绿化工程。在街道两旁栽种绿化苗木,在村民庭院内、房前屋后种花、种草,美化环境。开展“美丽乡村”、“最美庭院”评比活动,增强村民环境整治的积极性。今年,投入资金10万元,进行亮化工程。新安装太阳能路灯17盏。该项举措深得广大居民的欢迎,不仅提高村民整体生活质量,确保居民安全出行,更是新农村建设的有效举措。
三、净化了一方水土--和谐相处、民乐村安
村党总支深刻地认识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不断提高全体村民的整体素质。为此,在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积极推进了全村的精神文明建设。
1、加强引导,培育新型农民。一是广泛深入地开展普法教育,提高村民法制意识和法律知识。结合镇司法所送法下乡活动,宣传和学习一系列与村民日常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让法律渗透到村民的日常生活之中,使村民能够运用法律解决一些矛盾问题和利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二是全面提高农民的种养知识 和科学技能。结合“科技下乡”等载体活动,有针对性地邀请农业专家、种养能手以及科协、工商、劳动等部门的专业人士对村民进行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培训。同时,逐步完善培训设施,不断充实村级图书室实用技术类的图书,组织村民代表外出开展学习交流活动,教育村民克服“等、靠、要”思想,做勤劳致富、富而思进的现代农民。
2、弘扬新风,营造文明氛围。开展发扬优良传统、倡导文明新风活动,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爱国、守法、诚信、知礼”现代公民教育,把教育活动与文明创建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引导村民热爱祖国、热爱家乡,依法履行义务、依法参与社会事务,守法经营、公平竞争。经常性地组织举办形式多样,有益身心的文体活动,每晚组织村民跳广场舞,引导村民自觉抵制封建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做到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培养村民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
3、依法治村,创建良好秩序。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成立了本村治安联防队伍,打造出连续多年“平安村”、“无毒村”的品牌,维护本村的治安稳定;健全村事调解组织,落实人员、措施,定期培训工作人员,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村党支部成员坚守“禁赌、禁毒、禁黄”原则,坚决打击赌博活动,抵制非法宗教活动,杜绝吸毒现象的发生。
人常说,“闲生是非”,精神文明建设仿佛上紧了村级工作的发条,大家都忙着干正经事,村里群众发现,家庭关系和睦了,邻里关系和谐了,干群关系亲密了,全村呈现了一派祥和、文明、知礼、明信、各业发达的蓬勃景象。
多少耕耘,就有多少收获。自2007年以来,**村党总支年年被县委评为“四星级”、“五星级”党支部;2007年被评为县“先进基层党组织”;2008年被评为市“智能工程先进党组织”;2010年荣获市、县“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县“抗洪抢险先进党组织”;2011年被评为县“示范党组织”;2012年荣获市、县“先进基层党组织”、“三项工程先进村”、荣获全县农村经济工作第一名;2013年被评为县“三项工程先进村”。“人心齐,泰山移”,村党总支一班人一心一意带领群众发展经济,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赢得了群众的信赖和支持。【思考题】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背景下,农村基层党组织所面临的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点评】
**村之所以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前进步伐,主要是**村党总支清楚的认识到加强农村党的建设 的重要意义。
1、加强农村党的建设,是加快农村小康进程的重要保证。党组织是农民的主心骨,党员是农村发展的带头人,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只有大力加强和积极创新农村党建工作,更好地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才能加快农村的发展步伐,全面推进小康进程。
2、加强农村党的建设,是坚持以人为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在于农村各级党组织,必须从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全面加强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3、加强农村党的建设,是重建执政党和农民关系的需要。现在,中国城市的现代化建设已经基本完成。现代化建设事业,需要城乡协调发展,需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党和农民的关系必将在农村现代化建设基础上重新确立。
4、加强农村党的建设,是巩固执政基础、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的重要举措。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就业方式、思想价值观念等都发生了新变化,它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加强建设。
第二篇: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总结
在纪念唐山抗震30周年之际,xx同志来唐山考察时强调“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推动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xx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为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建设进程,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几年来,海北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中有经验也有思考,把解决“三农” 问题作为固本强基工程的切入点,把工业引领农业、第三产业促进农业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强有力抓手,围绕“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这样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不断创新思路,不断向前迈进。
海北镇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几点经验:
一、立足农业,发展农村,是加强新农村建设的内在要求。
二、发展农村产业化经营,是加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措施。
发展农业农村产业化经营,就是要实行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经营,通过实力较强的、具有服务支持、市场开拓能力的农副产品加工流通企业做龙头,把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农户和市场紧密联接起来,使分散的农庭经营种养有指导,生产有服务,销售有市场,价格有保护,可以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生产的社会化水平,使千家万户的生产经营活动通过龙头企业顺利实现同国内外市场的接轨。通过实践探索和政府积极引导,全镇已经形成四种类型的农业产业化的经营模式。一是加工企业带动型,就是以农产品加工企业为龙头,围绕大米、棉花产品,实现市场带企业,企业带农户,形成产加销一条龙,如东董元鑫米业,西双、杜庄、桐城、大海北棉业加工。二是贸易公司带动型,就是以内贸或外贸公司为龙头,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贸工农一体化经营形式,张庄富兴生态养殖场、小韩康乐万头养猪场分别依靠天津康地.万达公司和塘沽外贸公司,自身形成基地,带动农户进行养殖生产。三是中介组织带动型,就是以沟通信息、协调关系的中介组织为龙头,带动农户实现产业化经营。如通过中介组织,瓜籽销往北京、小辣椒销往东三省。四是主导产业带动型,依靠当地技术工人、熟练操作工人和地理位置的优势,大力发展第二产业,带动第三产业,逐步扩大经营规模,形成全镇特色主导产业。目前,全镇自行车零配件生产销售份额占华北市场的67%以上,暖气片生产销售份额占东三省市场的三分之一。
三、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是加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手段。
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是全镇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的基本途径。从“调亮产业特色,调大产业规模,调高产品档次”的思路出发,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发展全镇主导产业。一是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突出重点,形成特色主导产业。充分发挥小站稻、散热器片、自行车零配件的名牌优势、技术优势和规模化优势扩大生产。二是面向市场。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需要合理安排农业的生产和规模,强调农业产业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市场优势。利用小辣椒、棉花、西瓜的知名产品优势,不断加强规模化生产。三是依靠科技。科技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是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推动力量,以科技为依托,通过优良品种的引进和开发,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和普及,不断增加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农业的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扩大节水管灌和膜下滴灌技术的推广,促进农业增产、增效。进一步实施以大北农企业为依托的科技服务链条,为农民提供技术、良种、医药的支撑,促进养殖业的发展。
四、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加强新农村建设的不竭动力。与本篇 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总结 内容有关的:到 农村农业工作总结 栏目查看更多内容 >>
从海北镇的实际出发,鼓励和引导农民发展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合作制经济。解放思想,大胆实践,采取灵活、有效的政策措施,鼓励、引导、支持民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在认识上重视农村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新生力量,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牵引力、推动力。所以在政策上给予各种所有制以同等待遇,在政治上关心帮助,为民营企业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创造和谐的空间。近几年来,海北镇在亨通、祥文、烁宝、来源等公司选址新建、扩建项目上,政府支持,充分发挥协调服务作用,积极与土地、工商、税务、水电等部门协调,为企业扩张发展、规模化生产“铺路搭桥”。二是推进农村税费改革,规范农村税费体制。坚决落实免除农业税政策和粮食直补政策,镇政府在规范农村税费制度上,彻底治理了对农民的各种乱收费,并制定出与税费体制相配套的《村级报刊订阅的管理规定》等8项财务制度,实行“一事一议”,建立和完善了“规范税费、公开透明、民主监督、责任追究”的农民负担监督机制。同时,利用第七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和农村党支部换届选举,促进交叉任职比例,进一步压缩农村基层组织编制。通过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和相关的配套改革,确保了农民负担明显减轻。
与本篇 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总结 内容有关的:到 农村农业工作总结 栏目查看更多内容 >>xiexiebang.com范文网【www.xiexiebang.com】
第三篇: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总结
在纪念唐山抗震30周年之际,xx同志来唐山考察时强调“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推动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xx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为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建设进程,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几年来,海北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中有经验也有思考,把解决“三农” 问题作为固本强基工程的切入点,把工业引领农业、第三产业促进农业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强有力抓手,围绕“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这样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不断创新思路,不断向前迈进。
海北镇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几点经验:
一、立足农业,发展农村,是加强新农村建设的内在要求。
在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农业是基础产业,必须加大力度、下功夫加快农业的发展,这一点在新农村的建设中是不容忽视的。第一,农业经济的发展主要从优化农业内部结构入手,积极鼓励和引导养殖业的发展,狠抓养殖业基础建设,政府协调,统一布局,搞好养殖小区规划,简化用地审批手续。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全镇范围内先后建成规模养殖小区13个。利用小额贷款放手发展,XX年利用小额贷款500余万元,全镇畜禽养殖户已达到2839户,其中规模以上的有300余户,养殖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了17.5%,在生产过程中有20%的养殖户通过以张庄富兴生态养鸡场、小韩康乐万头养猪场为基地,采取“公司+养殖场+农户”的模式,实行订单生产,解决了农户的生产、技术和销售难题。养殖业的发展已逐步走向规模化,使部分农民从土地中脱离出来。第二,在种植业的生产过程中,必须不断加大科技服务力度,不断促进农业结构调整。以西双和杜庄两个棉业加工企业为轴心,辐射全镇,带动棉花的规模化生产。棉花种植面积占全镇总种植面积的84%。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由政府来进行引导和调控,镇政府正是抓住了这个调控农业经济发展的杠杆,使得全镇农村大部分劳动力已经脱离了土地经营,为农业生产的产业化经营奠定了基础。全镇由承包大户承包规模化经营的土地占三分之一,农户间相互流转土地不再是偶然现象,形成联片生产,规模经营的格局。目前,全镇的种养业正在向农庄型格局发展,这正是建设新农村所要实现的目标和内在的具体要求。
二、发展农村产业化经营,是加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措施。
发展农业农村产业化经营,就是要实行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经营,通过实力较强的、具有服务支持、市场开拓能力的农副产品加工流通企业做龙头,把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农户和市场紧密联接起来,使分散的农庭经营种养有指导,生产有服务,销售有市场,价格有保护,可以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生产的社会化水平,使千家万户的生产经营活动通过龙头企业顺利实现同国内外市场的接轨。通过实践探索和政府积极引导,全镇已经形成四种类型的农业产业化的经营模式。一是加工企业带动型,就是以农产品加工企业为龙头,围绕大米、棉花产品,实现市场带企业,企业带农户,形成产加销一条龙,如东董元鑫米业,西双、杜庄、桐城、大海北棉业加工。二是贸易公司带动型,就是以内贸或外贸公司为龙头,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贸工农一体化经营形式,张庄富兴生态养殖场、小韩康乐万头养猪场分别依靠天津康地.万达公司和塘沽外贸公司,自身形成基地,带动农户进行养殖生产。三是中介组织带动型,就是以沟通信息、协调关系的中介组织为龙头,带动农户实现产业化经营。如通过中介组织,瓜籽销往北京、小辣椒销往东三省。四是主导产业带动型,依靠当地技术工人、熟练操作工人和地理位置的优势,大力发展第二产业,带动第三产业,逐步扩大经营规模,形成全镇特色主导产业。目前,全镇自行车零配件生产销售份额占华北市场的67%以上,暖气片生产销售份额占东三省市场的三分之一。
三、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是加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手段。
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是全镇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的基本途径。从“调亮产业特色,调大产业规模,调高产品档次”的思路出发,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发展全镇主导产业。一是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突出重点,形成特色主导产业。充分发挥小站稻、散热器片、自行车零配件的名牌优势、技术优势和规模化优势扩大生产。二是面向市场。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需要合理安排农业的生产和规模,强调农业产业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市场优势。利用小辣椒、棉花、西瓜的知名产品优势,不断加强规模化生产。三是依靠科技。科技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是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推动力量,以科技为依托,通过优良品种的引进和开发,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和普及,不断增加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农业的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扩大节水管灌和膜下滴灌技术的推广,促进农业增产、增效。进一步实施以大北农企业为依托的科技服务链条,为农民提供技术、良种、医药的支撑,促进养殖业的发展。
四、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加强新农村建设的不竭动力。
从海北镇的实际出发,鼓励和引导农民发展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合作制经济。解放思想,大胆实践,采取灵活、有效的政策措施,鼓励、引导、支持民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在认识上重视农村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新生力量,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牵引力、推动力。所以在政策上给予各种所有制以同等待遇,在政治上关心帮助,为民营企业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创造和谐的空间。近几年来,海北镇在亨通、祥文、烁宝、来源等公司选址新建、扩建项目上,政府支持,充分发挥协调服务作用,积极与土地、工商、税务、水电等部门协调,为企业扩张发展、规模化生产“铺路搭桥”。二是推进农村税费改革,规范农村税费体制。坚决落实免除农业税政策和粮食直补政策,镇政府在规范农村税费制度上,彻底治理了对农民的各种乱收费,并制定出与税费体制相配套的《村级报刊订阅的管理规定》等8项财务制度,实行“一事一议”,建立和完善了“规范税费、公开透明、民主监督、责任追究”的农民负担监督机制。同时,利用第七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和农村党支部换届选举,促进交叉任职比例,进一步压缩农村基层组织编制。通过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和相关的配套改革,确保了农民负担明显减轻。
第四篇:开展党建示范点 打造亮点工程
xxx开展党建示范点 打造亮点工程
开展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活动
倾力打造“亮点工程”
为切实加强和改进基层党建工作,推动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旌德县在全县开展创建党建示范点活动,倾力打造“亮点工程”,并以此为突破口,全面推进基层党建工作上水平。摸清底数选好点。该县制发了涉及乡镇、农村、社区、机关、学校医院、国有企业、非公企业等七个领域党组织创建党建示范点的具体创建标准,各基层党组织对照标准,对所属基层组织建设情况进行全面调查摸底,按照基础较好、党建工作特色鲜明、活动场所建设规范、典型带动作用明显、党员群众普遍认可的原则,确定不同行业党建工作示范点。在此基础上,县委组织部在全县范围内遴选出40个叫得响、立得住、推得开的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其中,农村党组织示范点18个(3个示范乡镇,15个示范村),社区党组织示范点3个,企业党组织示范点5个(2个示范国有企业,3个示范非公有制企业),机关党组织示范点10个,学校、医院等事业单位党组织示范点4个。
分类指导创特色。各基层党组织根据不同领域示范点的不同情况,进行分类指导,对列入典型培育的示范点,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重点突破,对原有的老典型不断挖掘新亮点,实现新突破;对新典型创特色、出经验、求实效,以此促进示范点真正发挥以点带面、整体推进作用。每年初,县委组织部结合工作制定具体的县级党建工作示范点考核细则,各基层党组织对照创建标准,进行自查,摸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在创建本乡镇、本系统党建工作示范点的基础上,择优向县委组织部申报建立县级党建工作示范点。县委组织部对推荐单位进行实地考核评定县级党建工作示范点,并对评定结果进行公示。同时,坚持“好中选优、优中选强”的原则,在县级党建工作示范点中推荐申报建立市级党建工作示范点。另外,每年“七一”前,县委组织部根据
考核结果对示范点进行表彰或推荐到市里表彰。
强化措施保质量。一是科学选点。在公路交通沿线、乡镇所在地以及党建工作联系点、书记示范点等为重点区域进行选点,确保每个示范点都能体现本地本单位实际和特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示范性。二是挂牌管理。县级党建工作示范点由县委组织部统一进行授牌,并对示范点实行动态管理,每年进行复审,不搞“终身制”,对工作滑坡,不再符合示范点要求的,及时进行调整,予以摘牌;对新创建达到标准的,充实到示范点行列。三是宣传推广。通过电视、网络、简报等各种形式,大力宣传示范点创建工作情况,把示范点创建工作中好的经验做法及时进行宣传推广,树立一批先进
典型,发挥示范点的辐射带动作用,努力在全社会营造学先进、赶先进、超先进的浓厚氛围。四是目标考核。党建工作示范点的创建情况作为评选表彰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的重要依据,纳入基层党建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其中被评为市级党建工作示范点的党组织书记直接定为县级“党员先锋”。对创建工作责任不落实,达不到创建工作要求的单位实行末位管理,限期整改,且主要责任
人和具体责任人当年不得在组织系统中评先评优。
第五篇:马集镇全力打造有为党建
济宁市马集镇全力打造“有为”党建
为打造有为党建品牌,营造有为党建氛围,建造有为党建阵地,培养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比学赶超、争先晋位意识,该镇从塑造“有为光荣、有为至上、有为有位”思想入手,全面提升党建新水平,构建有为党建新区位。
树立有为党建理念。开展党员干部有为党建教育活动,全面灌输党员干部“有为利群众、群众得实惠,有为谋发展、发展促和谐,有为定方向、方向定未来”的党建发展理念,让各党组织及广大党员干部竞向创新、竞向创业、竞向拼搏,形成党建各项工作处处新概念、时时新领域。
选树有为党建典型。开展“有为”党建十佳典型评选活动,通过对党组织“树形象、评先进、选典型”,推广党建工作先进经验、创新举措,树立“一个有为党建典型、一面有为党建旗帜、一处有为党建阵地”,促使党建工作不断有新路子、新名片、新气象。
建立有为党建机制。启用“有为就有位,有位更有为”的联动考核机制,努力营造党建“有为者得天下、无为者失天下”氛围,让有为的、务实的、长久的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成熟的更快,培养的更牢,进步的更早,使有为理念深入人心,贯穿工作,建立一套科学、规范、有序的有为党建新机制。
(王永茂 黄翠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