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在校伤害事故处理若干问题的法律思考

时间:2019-05-14 03:55: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小学生在校伤害事故处理若干问题的法律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小学生在校伤害事故处理若干问题的法律思考》。

第一篇:中小学生在校伤害事故处理若干问题的法律思考

中小学生在校伤害事故处理若干问题的法律思考

239083

滁州市章广中学

高清儒

内容提要:学校伤害事故时有发生且学校赔偿的数额日渐提高,本文拟通过对学生在校伤害事故的特点、类型、责任分担的法律分析,提高学校的学生伤害事故的防范意识,加强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中小学生在校伤害事故的发生。一旦发生中小学生在校伤害事故,本文拟提供一定的法律参考。

关键词:中小学生 伤害事故 特点及类型

责任分担

2004年10月13日晚,滁州市南谯区某中学初三学生陈某(女)因被同宿舍女生怀疑偷钱,不堪学生的指责,在自习课下后,从女生宿舍二楼跳下(当时教师极力阻拦),造成九级伤残。陈某的父母诉至法院,要求学校赔偿经济损失和精神损失合计人民币61805.70元。2005年5月11日该案一审判决学校承担次要责任,陈某承担主要责任。一审判决后,原告不服提起上诉,滁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该案作出“驳回上诉,维持原判”的终审判决。此案虽已划上了句号,但案中涉及的法律问题应引起我们的深入思考。

当前未成年人在校学生人身伤害事故屡屡发生,由此引发的案件索赔额也与日俱增。学校伤害事故不仅给学生及其家长带来终身的不幸和痛苦,而且给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及教师造成管理上的困惑和不安。根据《民法通则》、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教育部等十部委联合制定《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教育部《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等有关立法和司法精神及本人代理学校伤害事故的诉讼实践,现就有关中小学生在校伤害事故的问题提出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学校伤害事故内涵

学校事故既是一个时间概念,也是一个空间概念;它既可能发生在校园内,也可能发生在校园外;既可能发生在上学及上课期间,也可能发生在下课及放学期间;也可能发生在假期里等等。不能把“学校事故”仅仅理解为一个地理 1 概念和时间概念,而应综合学校事故的内涵和外延来认识和理解。应该将中小学生在校伤害事故与事故发生的时间和场所及学校组织的活动相联系,应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联系起来考虑。如果事故的发生与教育教学活动有关联,即使发生在校外,如学校组织的校外活动,诸如春游、扫墓、社会实践、社会公益活动,校际体育竞赛,学生教学实习,以及学生在校受到不当对待而在校外自杀、自残的等,也属于学生在校伤害事故。学生伤害事故侵权行为,是指未成年学生在学校受到伤害或者伤害他人,学校未尽教育、管理和保护义务,具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的侵权行为①。因此不能孤立地从事故发生的场所或时间来判断,而应综合各种因素加以考虑。那种认为只要是在校园内发生的学生事故都是学生在校伤害事故,并进而推断,只要发生在校园内,学校就要承担责任的观点是失之偏颇的,在认识上是混乱的,在实践中是有害的,不利公正地确定学校在中小学生伤害事故中的责任认定以及承担责任后赔偿原则的适用。

学校事故的特点

学校事故与一般医疗事故,交通事故等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

1、从主观上看,当事人对事故的发生,多数是出自疏忽大意,过失、渎职,很少出自故意。

2、从年龄上看,绝大多数受害者为不满18周岁的中小学生。事故的发生常常与中小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有关,而且受害者本人也往往有过错。如 学生小团伙斗欧、自杀,体育课时没有认真听讲并掌握运动要领就盲目运动。

3、事故的处理常常涉及到学生家长、学校、教师、教育行政部门及其他校外有关部门等多方面利益。

4、独生子女的增多,为事故的处理带来巨大压力,家长对独生子女受伤害心理不堪忍受,给学校处理事故造成很大的压力。

5、事故处理的直接后果是经济赔偿。教育经费的不足使学校难以承受巨额的赔偿费用。南谯区文化教育体育局要求全区中小学投校方责任险,将校方责任经济赔偿的风险转嫁给商业保险机构,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方法。

学校事故的类型

1、学校事故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类型:按事故发生的地点可分为——校内事故、课内事故,校外事故。从事故的表现形式来看,可分为——游戏 型事故、恶作剧型事故,失职、渎职型事故。

2、几种常见的事故类型

(1)体育课及课外活动期间的运动伤害。由于体育教师未能按体育课的教学规程,或学生未能掌握运动的要领而引起的运动伤害。

(2)课余伤害。如课间休息时,学生之间嬉闹玩耍、推桑打闹引起的伤害,学生下楼时拥挤踩踏引起的群死群伤。受社会不良影响在校结成团伙,团伙之间在校斗殴而引起的伤害等等。

(3)课堂事故。如物理、化学实验教师未能按照实验操作规程严格要求学生,或师生冲突、学生的恶作剧等引起的伤害。

(4)课外活动事故。

(5)教学设施老化、破旧或者不齐全而引起的学生伤害事故。寄宿制学校,夜间未能提供足够的照明而引起的意外摔伤。学生下楼时,在楼梯拥挤造成踩伤。楼梯是学生摔伤事故的多发地段。

(6)学校提供的食品、饮用水引起学生伤害事故。(7)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引起的伤害事故。

(8)学生的特异体质或特异疾病学校知道而未加预防引起的学生事故。(9)由校外第三人引发的学校有过错的学生伤害事故。中小学生的监护权与学校的管理职责

监护是民法上为保护无民事行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合法权益而设定的一项民事法律制度,具有特定的法律意义。监护权是一种身份权,一般由监护人与被监护之间所具有的特定身份关系而产生。只有具有一定亲属关系的人才能担任监护人,而不是任何人或组织都能担任监护人。当被监护人没有法律规定的亲属时,可以由其他公民或组织担任监护人。对监护人的范围《民法通则》第十六条作了明确的规定。监护是一种民事法律关系,是因民事法律而产生的。学校与学生的关系是基于教育与受教育、管理与被管理、保护与被 3 保护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称之为教育法律关系。根据《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七条:“未成年学生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应当依法履行监护职责,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管理和保护工作。学校对未成年人不承担监护职责,但法律有规定的或者学校依法接受委托承担监护职责的情形除外。”那种认为孩子送到学校,出了事学校承担一切责任的观点,于法无据。

既然学校不是未成年学生在校期间的监护人,那么学校与未成年学生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呢?按照宪法和教育法的规定,学校是根据国家教育方针和教育目标对学生进行教育的社会组织,其基本职能是对学生教育,发展其智力,培养其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学校必须同时履行教育和管理两种职能,其中教育是根本,管理是为了保证教育的顺利进行而实施的。当然,学校应当对在校学习的未成年学生的生命健康予以保护,但这种保护有其特定的内涵,即与教育教学活动有关,而不能将这种管理职能无限扩大到法律意义上的监护职能。学校这种基于教育机构的设置而产生的工作职责与其因亲权而产生的法律意义上的监护职责具有本质上的差别。学生参加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应当采用“门至门”的原则,就是学生从进校门到出校门期间参加的学校教育教学活动。

学校对学生的管理方式与学生伤害行为的责任承担

一、学校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形式。

学校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可分为两种基本形式:直接管理,即教师亲临现场,学生在教师的直接控制下开展各种活动。间接管理,即对教师没有亲临现场,而是通过纪律约束学生。如校纪校规、《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令人不安的是一些学校在发生安全事故后,竟然没有一部较为完整的学校安全管理制度,学校疏于了安全教育管理。

二、学生伤害事故责任承担的归责原则。

我国侵权行为法的原则主要有过错责任原则、公平责任原则和无过错责任原则。那么,未成年学生人身伤害应适用什么归则原则呢?(归则原则是确定 侵权行为人侵权损害赔偿责任的一般准则。它是在损害事实已经发生的情况下,为确定侵权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所造成的损害是否需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原则。)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伤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七条:“对未成年人依法负有教育、管理、保护义务的学校、幼儿园或其他教育机构,未尽职责范围内的相关义务致使未成年人遭受人身损害,或者未成年人致他人人身损害的应当承担与其过错相应的赔偿责任”的规定,学校承担的应当是过错责任,适用于过错责任原则。过错责任的构成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行为人在主观上有过错,即故意和过失两种。在侵权行为法的过错责任原则所适用的场合,行为人的主观过错是必备要件之一。如果行为人在主观上没有过错,就缺少必备的构成要件,就不能构成侵权责任。如果学校对其教育、管理、保护职责范围内的事情故意回避或者疏于防范,产生损害事实的,即可认定其在主观上存在过错。如:学生在课外活动时进行具有对抗性的足球运动所造成的损害,学校对学生的运动伤害没有过错,学校不属于侵权行为。足球运动具有群体性、对抗性及人身危害性,出现人身伤害事件属于正常现象,应在意料之中,参与者无一例外地处于潜在的危险之中,既是危险的潜在制造者,又是危险的潜在承担者。足球运动中出现的正当危险后果是被允许的。二是损害事实的存在,这是侵权承担民事责任的前提。损害事实是指一定的行为致使权利主体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利益受到损害,并造成财产利益和非财产利益的减少或灭失的客观事实。三是行为的违法性。违法行为可以表现为作为和不作为两种形式。违法行为作为侵权责任构成的客观要件,包括行为和违法两个要素,这两个要素构成违法行为要件的完整结构。这一结构表明,侵权行为首先必须由行为来构成,而非由事件或思想等行为以外的事实构成;构成侵权民事责任的前提,必须有一定的行为。其次,这种行为必须在客观上是违反法律,具有违法性的特征。学校在该类案件中的违法行为一般表现为不作为形式。四是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具有法律上的因果关系,这是认定侵害行为的关键。它指的是违法行为作为原因,损害事实作为结果,在它们之间存在的前者引起后者,后者被前者所引起的客观联系。在多因一果的情况下,多种原因对于损害事实的发生为共同的原因,共同原因中的各个原因对损害事实的发生发挥不同的作用,因而有原因力大小的问题。如果损 5 害事实与校方的行为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则校方不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七条的第二款同时又规定:“第三人侵权致未成年人遭受人身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学校、幼儿园等教育机构有过错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补偿责任”。侵权行为补充责任,是指多数行为就基于不同发生原因而产生的同一给付内容的数个责任,各个责任人负担全部履行义务,并因行为人之一的履行行为使得全体行为人的责任均归于消灭的侵权责任形态。补充责任是一种请求权的责任竟合。责任的竟合,是指权利人就同一给付对数个行为人分别单独地发生请求权,因其中一个请求权的满足而使其余的请求权归于消失的责任形式。第三人是造成学生人身伤害的直接责任人,因此损害赔偿的责任最终应当由直接责任人承担。侵权补充责任的基本规则是:第一、在存在侵权补充责任时,就构成直接责任与补充责任的竟合,受害人应当直接向直接责任人请求赔偿,而直接责任人承担了全部赔偿责任后,补充责任人的赔偿责任终局消灭,受害人不得向其请求赔偿,直接责任人也不得向其追偿。第二、受害人直接向补充责任人请求赔偿,补充责任人应当满足受害人的请求。在其承担了全部赔偿责任之后,产生对直接责任人追偿权,有权向直接责任人请求承担赔偿责任。直接责任人有义务赔偿补充责任人的全部损失。第三、在受害人请求直接责任人承担赔偿责任的时候,而直接责任人不能满足其全部请求或者不能承担全部赔偿责任时,受害人有权要求补充责任人承担。第四、根据我国目前的情况,受害学生一般应当向直接责任人请求赔偿,在直接责任人无法确认的时候,才可以请求补充责任人(即学校)承担侵权损害赔偿责任。

公平责任是指行为人和受害人均无过错,在损害事实已经发生的情况下,以公平考虑作为判断标准,根据实际情况和可能由双方当事人公平分担责任。公平是以利益均衡作为价值判断标准来调整民事主体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确定其民事权利和民事责任的要求。它的法律依据是《民法通则》第132条规定:“当事人对造成损害都没有过错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由当事人分担民事责任。”“公平责任的实质是在任何一方当事人都不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情况下的一种责任。正是因为损害无人应当承担,法律才设此制度,以求社会公平。”②在学校,公平责任实际上是学生无端受害而且又必须自己承担全部损失的一 种救济方法。法院在审理学校伤害事故案件中,特别是农村中小学伤害事故案件中,即便学校无责任,法院往往从同情弱者的角度出发,要求学校承担一定的责任。公平原则在学校无过错的情况下实施,实际上是加大了学校的责任。因为公平责任所衡平的,应当是严格意义的当事人之间,即加害人和受害人之间的损失分配,因此要求学校承担公平责任欠妥当的。法院在适用公平原则是一般要从受害人的损害程度、当事人的经济状况、社会舆论和同情等因素加以考虑。而无过错责任则由法律特别规定。学校伤害事故的归责的原则是以过错责任原则为原则,兼顾公平责任原则。南谯区某中学一初三女生被同宿舍学生怀疑为小偷,虽然教师极力劝阻仍跳楼自杀,一审、二审法院均采用以过错责任为主,兼顾公平责任原则。

三、学生伤害事故人身损害赔偿责任的构成

在学生伤害事故人身损害赔偿责任中,学校承担的是过错责任,构成学生伤害事故人身损害赔偿责任,应具备以下要件:

(一)须学生在校期间发生人身伤害事故,或者学生在校期间致害他人造成人身伤害事故

这个要件应当具备以下要素:

1、学生伤害事故人身损害赔偿责任的构成局限在学生人身伤害事故。人身伤害事故,就是造成人身伤害或者死亡的事故,不包括财产损失事故。受到伤害的应当是学生,或者学生致他人伤害事故。在前者,学生是受害主体,是受害人;在后者,学生是致害人,是实施行为致人损害的加害行为人。

2、学生伤害事故应当发生在学生在校期间。这里的在校期间应该是时间和空间及与之相关的活动。《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第十六、十七、十八、十九条作了较为详细的规定。

3仅仅指学生受到的伤害事故,还要包括学生在校期间给他人造成的人身伤害事故。这两个方面的人身伤害事故,都是学生伤害事故,都是学生伤害事故的责任范围。

(二)学校的教育、管理和保护行为违反《教育法》、《义务教育法》 《未 成年人保护法》规定

学校在学生伤害事故中的行为,原则上是实施教育、管理和保护中,没有正确履行或者违背《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关于学校责任方面的规定。即,学校疏于管理的行为、学校疏于保护的行为和学校疏于教育的行为。

(三)学校的违反《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的教育、管理和保护行为与事故的发生存在因果关系

学校疏于教育、管理和保护义务的行为,须与学生受到伤害或者学生伤害他人的损害事实之间有客观的因果关系,即前者是原因,后者是结果。两者之间具有法律上的因果关系。有些时候是一因一果,有时是多因一果。如果仅仅是条件,并不是原因,则学校不承担责任。

(四)学校在实施教育、管理和保护行为时有疏于职责的过失或者重大 学校不具有主观上的过失,则不承担责任。确定学校的过失标准,是学校未尽善良管理人的注意义务,表现为《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的教育、管理和保护的职责。这种义务是一种很高的注意义务,高于与处理自己事务为同一的注意和普通人的注意。学校作为一个谨慎人,应对学生的安全和健康保持高度的注意,防止发生损害事故。对这个注意义务的违反,就是过失③。

四、学生伤害事故的赔偿范围

根据我国法律法规的规定,学生人身伤害赔偿范围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赔偿:(1)常规赔偿:医疗费、营养费、误工费、护理费、住宿费和交通费等。(2)残疾赔偿费:赔偿残疾用具费、残疾生活补助费。(3)死亡赔偿费:丧葬费、死亡补助费。(4)残疾赔偿金、死亡赔偿金等精神抚慰金。

五、关于举证责任

举证责任,是法律要求当事人对自己所主张的事实,提出证据加以证明的责任。在处理学生伤害事故时,作为受害人的学生,如果要求学校承担民事责 8 任,那么是由学生还是由学校承担举证责任?学生伤害事故通常是侵权行为引起的,对侵权行为提起的民事诉讼为侵权之诉。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的规定,在一般的侵权之诉中,遵循的是“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即由原告就被告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进行举证。学生举证证明学校承担责任,这对学生来说往往是不利的,人民法院往往依据《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七条的规定来确定举证责任的承担,即“在法律没有具体规定,依照本规定及其他司法解释无法确定举证责任承担时,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公平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综合当事人举证能力等因素确定举证责任的承担。”从举证能力的强弱及证据距离看,显然在这种情况下,学校距离证据更近,更有能力提供证据。让更容易提供证据的学校一方举证,不仅公平,而且还更加有效率,更加节省举证成本,举证不能的机率也大大减少。当然根据证据优势的原则,法院对学生的证据采信程度要比对学校证据采信要高一些。

未成年学生在校期间受到伤害或者致人伤害,学校是否承担责任,承担多少,应根据具体情况综合分析。若学校设施存在重大的安全隐患,或行为严重过错,致学生人身伤害的学校往往承担全部责任,其他情形,即使学校有一定的过错也无需承担全部责任。学校为规范学生在校的行为制定了一系列较为完整的规章制度,而且经常对学生进行法纪教育,颁发学生守则,尽到了管理职责,并且学生已达到一定的年龄并对自己的行为有认知能力。在此种情况下发生的学校不能预见的事故,学校是不应承担责任的。

当然,最大限度地减少校园伤害事故还在于学校的管理者要加强管理,提高安全意识,做好预防工作。笔者认为学校要采取以下两个方面的措施:

1、增强教师的法律意识和保护学生安全意识;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对教师进行应急措施教育。

2、学校要加强对学生进行安全防范教育,增强其安全意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和道德品质教育,增强其心理承受能力和思想道德素质;学校应对学生进行紧急救护和安全避险、逃生教育,增强其抗拒灾害的能力;组织学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增强学生体质。

相关法律链接:

关于监护的法律法规的规定:

《民法通则》第十六条:“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没有第一款、第二款规定的监护人的,由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单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由下列人员中有监护能力的人担任监护人:

(一)祖父母、外祖父母;

(二)兄、姐;

(三)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愿意承担监护责任,经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单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同意的。”。《学校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七条第二款规定:“学校对未成年人学生不承担监护职责,但法律有规定的或者学校依法接受委托承担相应监护职责的情形除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十条规定:“监护人的监护职责包括:保护被监护人的身体健康,照顾被监护人的生活,管理和保护被监护人的财产,代理被监护人进行民事活动,对被监护人进行管理和教育,在被监护人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或者与人发生争议时,代理其进行诉讼。”

关于在校期间和正常的教学时间的法院规定:

《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

第十六条在正常的教学时间内,未成年人在校园内正常活动过程中因非第三者原因遭受伤害,如摔伤、跌伤等,对未成年人负有教育、管理、保护义务的学校、幼儿园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在其过错范围内承担赔偿责任。

第十七条在正常的教学时间内,未成年人在校园内因第三人侵权遭受人身伤害的,由侵权人承担赔偿责任。对未成年人负有教育、管理、保护义务的学校、幼儿园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有过错的,在过错范围内承担补充赔偿责任。

第十八条在正常的教学时间内,未成年人在校园外遭受人身伤害,区别以下情形处理:

(一)第三人侵权造成的,按第十七条的规定处理;

(二)伤害不是由于第三人的行为造成,学校、幼儿园及其他教育机构未尽到教育、管理、10 保护义务的,应承担主要赔偿责任;学校、幼儿园及其他教育机构已尽到教育、管理、保护义务仍不能阻止损害发生的,可以不承担责任。

第十九条:“‘正常的教学时间’是指按照学校、幼儿园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教学计划,属于教学、课间休息、学生自习的时间;按寄宿制学校的规定,学生应在校时间均应认定为‘正常的教学时间’。学生上学进入校园以前及放学离开校园以后的时间不应认定为‘正常的教学时间’。”

①杨立新主编:《侵权行为法》,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44页。②郭明瑞主编:《民事责任论》,山东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182页。③杨立新:《侵权法论》上册,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216页。

参考文献

⑴杨立新主编 《侵权行为法》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⑵郭明瑞主编:《民事责任论》,山东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⑶杨立新:《侵权法论》上册,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⑷王利明主编《人身损害赔偿疑难问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4年版

⑸教育部政策研究与法制建设司 编《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释义及实用指南》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年版

(6)张新宝主编 《侵权法评论》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第1辑

第二篇:学生校外实习遭受伤害事故的法律思考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律协刊物 >湖南律师2009年第四期 > 正文

学生校外实习遭受伤害事故的法律思考

2009年11月18日 16:03 编辑:李思义 罗孝仁

面对目前较为严峻的就业形势,越来越多的学生已经意识到实践操作能力成为衡量现代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尺度。他们开始重视到用人单位实习,把实习视为就业的热身和择业的捷径。同时,用人单位也把学生是否具有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作为优先录用的重要条件。为此,学生为了丰富实践经验,努力寻求实习机会。但在此过程中,有一个问题不容忽视----学生校外实习遭受伤害事故该如何处理?学生应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实习单位、学校和学生之间的责任应如何划分和承担?我国当前的法律对此又是如何规定的呢?在此,我们对这一系列问题予以详细阐述和探讨。

一、实习学生与学校、实习单位之间的法律关系

1.学生与学校的法律关系

学生与学校是依据教育法成立的教育关系。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其成立的基础不是民法,而是教育法。教育法是学校与在校学生发生法律关系的基础,是以学校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和保护为主要内容的法律。据此,学校对学生有教育、管理的权利,同时对学生有保护的义务。但随着高等教育改革步伐的加快,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职业教育,“就业即上岗,上岗即顶岗”,“与就业岗位零距离”,已经成为提升学校竞争力的响亮口号和旗帜。这就要求学校开辟更多的实习渠道,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实习机会。同时,实习成为学生从校门踏入企业前拥有实践经验的必要途径,是教育为生产服务的必然环节,实习活动日益彰显出其特殊的育人功效。“学生校外实习”这一新型事务的出现,对我国目前的法律发起了“挑战”,特别是《教育法》。因为在《教育法》中根本没有“学生校外实习”的任何规定。学校管理者也尚未意识到学生校外实习遭受伤害事故权益保障的重要性,相关配套的学校管理措施尚未健全。这便给学生校外实习遭受伤害事故的处理带来了很大的阻碍和难度。

2.学生与实习单位的法律关系

学生到实习单位实习是一种培训性质的学习。实习学生仍是全日制在校学生,他们的档案、个人履历等依然存放在学校,并非严格意义上进入社会的完整的劳动者。实习学生因其学生的身份没有改变,所以,实习学生与实习单位之间不能形成劳动关系。同时,我国目前没有建立完善的学生实习制度,法律上对此也处于“真空地带”。也就是说至,实习学生与实习单位之间的法律关系尚无章可循、无法可依。根据学生校外实习的目的和意义以及实习学生与实习单位签订的实习合同,实习学生与实习单位之间形成了一种合同关系,可适用《合同法》来进行调整。但学生与实习单位之间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合同关系。因为,学生是受学校安排到实习单位工作,获得工作经验,实习是学生学习阶段的延伸。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有很多实习单位不愿与实习学生签订实习合同。针对这种情况,实习学生一旦遭受伤害事故,除适用《合同法》外,还应适用《民法通则》及相关司法解释中有关过错原则的规定进行处理。因此,实习学生与实习单位之间是普通民事法律关系中的特殊合同关系。

3.学校与实习单位的法律关系

在校学生的实习对学校来说,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是学校教育的一种延伸。但从目前的法律上讲,实习单位对在校学生的实习既不享有任何权利,也不担负任何义务。实习单位接收在校学生的实习,完全是根据学校与实习单位之间所达成的合作协议来进行的。学校与实习单位应按合同的约定来履行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未履约方将承担违约的法律责任。因此,学校与实习单位是根据我国《合同法》成立的合同关系。

二、实习学生伤害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处理

1.学校疏于教育、管理和保护以及实习单位安排、管理和指导不到位是实习学生伤害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面对当前用人单位选录毕业学生时注重实践经验,学校极其关注学生的实习环节。学校为了把毕业学生成功地推向企业和社会,积极联系学生的实习单位,希望通过实习,被实习单位选录。这样既解决了毕业学生的就业问题,又扩大和增强了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学校在追求高就业形势下,没有将各项配套和辅助工作做到位,没有将师资力量提上去,根本无法安排专人对在实习单位实习的学生进行管理和保护。将实习学生安排到实习单位以后,就如同全权交给了实习单位,任由实习单位去管理和安排。同时,国家

没有强制性规定应将学生实习过程中的安全教育纳入整个教育教学工作中,学校只着重考虑如何解决毕业学生的就业问题,忽视了实习过程中的安全教育。再加上尚未踏出校门的学生缺乏实践经验,根本不知道实习过程中潜在风险。这样,学校疏于教育、管理和保护,导致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遭遇伤害事故时有发生并呈上升态势。

实习单位对实习学生的安排、管理和指导教育与实习学生伤害事故的发生也存在很大关联。实习单位对前来实习的学生根本就不了解,不能根据学生本身的特点进行合理的分工和安排。实习单位在实力和技术上有限,不能安排指导老师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和教育,往往几个实习学生跟随一个指导老师。特别是在机械制造、煤炭开采、工程建设等高危行业中,指导老师有自己的生产任务和职责,根本无暇顾及实习学生的情况。实习单位在安排、管理和指导教育上的不到位,也常导致实习学生发生伤害事故。

2.实习学生伤害事故的处理现状

上海交通大学关于大学生打工状况的调查显示:将近40%的大学生在打工过程中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其自身合法权益难以得到保障,即使在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选择各种途径维权的也仅占13.9%,而选择忍气吞声者占86.1%。可见,长期以来缺乏对学生伤害事故处理程序的具体规定,给实习过程中发生的伤害事故的处理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当前,对实习学生伤害事故的处理,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模式:①学生自认倒霉,忍气吞声,一切责任和费用全部由自己承担;②学生与学校、实习单位协商解决;③学生通过诉讼途径,将学校、实习单位作为共同被告告上法庭。这三种处理方式从表面看来似乎都比较简单,但在实际生活中操作起来有很大的难度,不管是哪种方式,最终吃亏的还是实习的学生。第一种处理方式是法律意识淡薄的学生容易选择的,因为伤害事故的发生免不了有实习学生自己的过错。他们认为这是自己造成的,责任和费用应当由自己全部承受;第二种方式,学校和实习单位看似与学生进行协商,可实质上用相互推诿或踢皮球推卸责任来形容更恰当。首先是赔偿标准我国法律没有规定,实习单位和学校肯定选择对自己有利的标准。其次是责任划分没有界线,学校和实习单位都不愿主动承担责任或多承担责任。最后在处理时间上没有约束。这样的三方协商总要经过一个漫长的谈判过程,将学生的精力耗到极点,在学生的妥协下才会达成一致意见;第三种方式,是实习学生、实习单位和学校最不愿看到的。实习学生尚未毕业,不愿与学校的关系搞得很糟

糕,对实习单位就更不想得罪,特别是机械类、工程类专业的学生,原本就想通过实习这一渠道,将自己好好表现,以图毕业后继续留在实习单位工作。实习单位对实习学生因不能建立劳动关系,没有办理工伤保险,不能合理有效地转嫁风险,事故责任和费用都要自己承担。这样一上法庭,实习学生的梦想就都化为乌有了。在这种处理方式中,实习学生要承担举证责任,事实上实习学生可能连最基本的实习合同都拿不出,就更别提其他证据了。最终法庭也许会从公平公正的角度判决学校和实习单位承担一定责任,但实习单位与学校的合作关系可能也就到此打止了。实习单位因噎废食,会将下次前来实习的学生拒之门外。

3.实习学生伤害事故处理过程中存在的法律问题

在当前的司法实践中,学生实习期间发生的伤害事故能否被定性为工伤;能否参照《工伤保险条例》的相关规定来处理;学校及实习单位应承担何种法律责,任存在很大争议。

实习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法律关系与其他群体相比较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多重性。学生在实习期间与学校是教育关系,但综观当前的教育法规均没有对学生校外实习遭受伤害事故应按照什么程序和方式进行处理作出规定。仅在2002年9月1日教育部颁布实施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中可以找到笼统性规定,学校对学生伤害事故负有责任的,根据责任大小适当予以经济补偿。在实际中,因该《办法》仅是部门规章,其法律效力远低于法律、行政法规,法院和相关部门只作为参考,没有起到实际效应。实习学生与实习单位之间是普通民事法律关系中的特殊合同关系。目前无明确法律规定,在签订了实习合同的前提下,可以按照实习协议的约定进行处理。如果双方没有签订书面的实习协议,只能以《合同法》中有关技术培训的条款及《民法通则》、《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有关过错责任的规定,根据实习学生和实习单位过错的大小来承担相应的责任。但另有几种情况,根据上述法律规定也难以解决,如实习学生在实习的上下班途中遭受伤害事故;实习学生在实习期间患病等等。

三、学生实习期间伤害事故的防范与建议

就业难背景下的学生实习期间遭受伤害事故,其合法权益难以得到维护已日益严重,加强学生实习安全教育,培养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健全与完善学校管理制度及相关法律、法规,规范企业市场运作规则,努力构建实习学生伤害事故合法权益保障体系,已迫在眉睫。

1.加强学生实习安全教育和法律法规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学校应将安全教育特别是实习安全教育纳入教育教学过程中,各学校应通过宣传橱窗、印刷宣传册,开展实习权益保障讲座、开设相关地实习自我安全等课程,多方面、全方位的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提升实习学生自我安全防范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学会如何防止安全事故或在安全事故发生以后如何采取紧急避险措施,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抗挫折的能力。政府和学校还应该大力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让其懂得在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怎样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2.建立实习管理制度,从体制上预防和控制实习学生伤害事故的发生。

学校在安排学生实习前,应制订详尽的实习计划,开展专业教学和职业技能训练;学校应设置专门的实习管理机构,加强对实习指导教师的业务培训;建立实习管理档案,定期检查实习情况,及时处理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确保学生实习工作的正常秩序;慎重选择实习单位,事先了解实习单位的经营合法性和行业信誉,做到防微杜渐,有的放矢。

3.改善实习环境,加强实习指导。

实习单位应指定专门人员负责学生实习工作,根据实际需要推荐、安排有经验的技术或管理人员担任实习指导教师,为学生实习提供必要的条件和安全的劳动环境;加强对学生实习劳动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自我防护能力;在实习学生伤害事故尚未有专法调整或纳入工伤保险体制之前,实习单位还应为实习学生购买意外伤害保险。

4.加大政府监管力度,为实习学生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签订实习保障协议是避免出现伤害事故无人问津而导致实习学生权益受损的根本途径。但学生本人并不具备要求用人单位签订实习权益保障协议的主动权,用人单位也缺乏与实习学生签订保障协议的主动意识。因此,政府应该加大监管力度,把签订实习保障协议纳入实习学生进入市场实习的规则之中,制订详细的就业市场准入规则,规范就业市场,为学生的实习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5.建立实习学生伤害事故保险机制。

落实实习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的根本途径是建立保险制度。没有经济行为的介入,对伤害事故的赔偿很难落实。有专家提出,由政府对公办学校学生拨款保险、由个人和学校分担商业保险和建立学校责任

险等设想。有关资料显示,上海、杭州、深圳等城市已经开始设立了学校责任险,以责任保险的方式对学生伤害事故进行赔偿。此外,建议学校在参加商业保险等防范措施之外,应该设立学生伤害事故赔偿预备金制度。一旦学生发生伤害事故,即使在实习单位不愿出钱和承担责任的情况下,学校可以从预备金中先行提取垫付。这样既从经济赔偿上有效地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又转嫁和降低学校的风险。

6.完善立法,从法律上充分保障受伤害实习学生的合法权益。

我国还没有正式出台有关学生实习期间合法权益维护的法律法规,这是制约学生实习期间合法权益受损却无法有效维护的重要瓶颈。由于缺乏明确的法律保障制度,学生权利的救济程序缺失,遭受伤害事故的学生的合法权益不能从根本上得到有效解决。“有权利必有救济”是现代法治国家的基本原则。然而,我们的教育立法却很少有关于学生权利救济程序的规定。因此,教育行政部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以及相关法律部门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尽快出台相关法律规章制度,使实习期间学生的权益保障问题有法可依,把实习期间的学生纳入法律制度的调整范围,最好的办法是将实习学生在实习期间发生的伤害事故,纳入工伤保险体制。这样既维护了学生的权益,也为学校和实习单位分担了风险。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有利于消除用人单位的顾虑,调动他们接受实习学生的积极性,为深入进行高教改革创造宽松的社会环境,为人才培养提供更好的法律保护。

第三篇:中小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处理办法

中小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处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积极预防、妥善处理在校学生伤害事故,保护学生、学校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其他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及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学校实施的教育教学活动或者学校组织的校外活动中,以及在学校负有管理责任的校舍、场地、其他教育教学设施、生活设施内发生的,造成在校学生人身损害后果的事故的处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学生伤害事故应当遵循依法、客观公正、合理适当的原则,及时、妥善地处理。

第四条 学校的举办者应当提供符合安全标准的校舍、场地、其他教育教学设施和生活设施。

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学校安全工作,指导学校落实预防学生伤害事故的措施,指导、协助学校妥善处理学生伤害事故,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第五条 学校应当对在校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和自护自救教育;应当按照规定,建立健全安全制度,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预防和消除教育教学环境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当发生伤害事故时,应当及时采取措施救助受伤害学生。学校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管理和保护,应当针对学生年龄、认知能力和法律行为能力的不同,采用相应的内容和预防措施。

第六条 学生应当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纪律;在不同的受教育阶段,应当根据自身的年龄、认知能力和法律行为能力,避免和消除相应的危险。

第七条 未成年学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以下称为监护人)应当依法履行监护职责,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管理和保护工作。

学校对未成年学生不承担监护职责,但法律有规定的或者学校依法接受委托承担相应监护职责的情形除外。

第二章 事故与责任

第八条 学生伤害事故的责任,应当根据相关当事人的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依法确定。

因学校、学生或者其他相关当事人的过错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相关当事人应当根据其行为过错程度的比例及其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承担相应的责任。当事人的行为是损害后果发生的主要原因,应当承担主要责任;当事人的行为是损害后果发生的非主要原因,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九条 因下列情形之一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

(一)学校的校舍、场地、其他公共设施,以及学校提供给学生使用的学具、教育教学和生活设施、设备不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或者有明显不安全因素的;

(二)学校的安全保卫、消防、设施设备管理等安全管理制度有明显疏漏,或者管理混乱,存在重大安全隐患,而未及时采取措施的;

(三)学校向学生提供的药品、食品、饮用水等不符合国家或者行业的有关标准、要求的;

(四)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教育教学活动或者校外活动,未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并未在可预见的范围内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的;

(五)学校知道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患有不适宜担任教育教学工作的疾病,但未采取必要措施的;

(六)学校违反有关规定,组织或者安排未成年学生从事不宜未成年人参加的劳动、体育运动或者其他活动的;

(七)学生有特异体质或者特定疾病,不宜参加某种教育教学活动,学校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但未予以必要的注意的;

(八)学生在校期间突发疾病或者受到伤害,学校发现,但未根据实际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导致不良后果加重的;

(九)学校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或者在履行职责过程中违反工作要求、操作规程、职业道德或者其他有关规定的;

(十)学校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在负有组织、管理未成年学生的职责期间,发现学生行为具有危险性,但未进行必要的管理、告诫或者制止的;

(十一)对未成年学生擅自离校等与学生人身安全直接相关的信息,学校发现或者知道,但未及时告知未成年学生的监护人,导致未成年学生因脱离监护人的保护而发生伤害的;(十二)学校有未依法履行职责的其他情形的。

第十条 学生或者未成年学生监护人由于过错,有下列情形之一,造成学生伤害事故,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四篇:中小学生在校一日常规要求

中小学学生在校一日常规要求

一、上学

1、学前要整理好书包,不带与课业无关的东西到校。

2、穿戴要清洁整齐,不穿拖鞋、背心上学。少先队员要佩戴红领巾。

3、按时到校,因故不能到校要家长及时打电话通知班主任老师,两天以上不能到校的向教导处请假。

4、上学时,要跟家长说“再见!”

5、上学路上注意安全过马路红灯停、绿灯行,不要突然横穿马路、不要追跑,不在路面逗留,遇见老师和熟人要行礼问好,遇到同学要热情招呼。

6、班级值日生要早到校,打开教室门窗,整理好桌椅,打扫教室卫生。其他学生到校,应自觉进教室看书或做作业。

7、由家长接送的同学,要自己步行进校,劝说家长返回。

8、早晨进校时,在校门口向值日教师和值日学生敬礼(少先队员行队礼,不是少先队员行鞠躬礼),并跟老师和同学们问好,然后迅速进入教室。

9、进入校门后要小声说话,轻步靠右侧上楼。禁止追跑打闹。

二、升旗、做操

1、积极热情参加星期一早上的全校的升旗活动。

2、课间操时,集合铃响起应马上在大厅集合,做到静、快、齐。并按照指定方向行进至本班位置。做完操后仍然要列队返回教室,不准起哄、追跑。

3、做操要听从指挥,态度认真,动作整齐、准确。唱《国歌》时,要放声唱,做到声音响亮,感情充沛,吐词清楚,充分表达自己爱国情怀。

4、眼保健操时间,乐曲响起,停止一切活动,立即做操。

三、上课

1、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品,课本放在课桌右上角,文具盒放在抽屉里。

2、预备铃响,立即有秩序的进入教室,低年级学生应脸朝教室门方向伏在桌面上,高年级安静、端正的做好等候老师上课。

3、迟到的同学站在教室前门口喊“报告!”待老师许可后进教室。

4、上课时同学们端坐静听,双手内弯平放在桌面上(活动、实验、操作、练习时除外)。

5、学生争取回答问题或向老师提问时,要先举手,举手时手肘不得离开桌面,经老师同意后才能发问。回答问题时原地起立,身体挺直,态度大方,声音响亮。回答完毕经老师许可后才坐下。学生如需要离开座位时,要举手请示,经老师准许后才能离开坐位。

6、阅读和书写时要保持正确姿势,眼睛与课本(纸张)保持一尺左右的距离,胸部离桌一拳。读书时,要求学生双手举书,并将书立于桌上,读完迅速将书放于桌上,回复坐姿。

7、下课铃响,老师提示学生准备下课,学生坐端正。老师说:“下课!”班长喊“起立”,老师说:“同学们再见!”同学们齐呼“老师再见”老师点头回礼,班长喊“坐下”。当老师离开教室后,同学们才能离开。遇到老师有事要留在教室,经示意后学生可先离开教室。

8、不在教室上课的课程(体育、音乐等),上课铃响前,低年级学生在教室内坐好,在教师的组织下排队。上课铃响后,在上课教师的带领下,安静地到达上课地点,不能影响其他班级上课。行走时靠右行。体育课和活动课口袋不要带小刀瓶子等物品。

9、上课时间已过,教师因故没到教室的,班长应向办公室老师报告。

四、课间

1、下课要轻步走出教室,参加课间轻松愉快的活动,或远看绿色植物。

2、未经许可,不要走进办公室,不要在办公室或其他班级教室外围观。

3、值日生应把黑板擦干净,把桌椅摆整齐。

4、课间不要追逐打闹,禁止在走廊上搞任何体育活动。

5、当教室们反锁时,要轻声敲门,门内学生听到敲门应迅速开门,不得用力拍打或用脚踢门。

6、课间上厕所要及时冲水并拧紧水龙头。注意保持厕所卫生。

7、不能进入草坪区和学校施工现场,不得随地吐痰、倒水、丢纸屑、果皮等。看到地上有垃圾应顺手丢进垃圾桶。

8、未经班主任许可,严禁随便出校。

五、午间

1、进校门后,立即进教室,不得大声叫喊和随便走动,要保持安静,不影响他人休息和学习。

2、上课前可以看课外书、做作业或伏桌休息。

六、放学

1、未满12周岁不能骑自行车回家。

2、值日生要摆好桌椅,关好电扇和电灯,关好门窗。

3、注意卫生,做到饭前便后洗手,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4、回家后先做完作业再玩。

5、除儿童节目和科普类节目外,不看其他电视。

6、每天争取在9:00前睡觉。睡前整理好书包文具等。

温馨提示:

1、小孩生病或有事,不能来校,家长要及时通知班主任。

2、上学时家长送小孩到校门口,要求小孩自己步行进校。放学时家长到班上接小孩,但要准时,尤其是星期五下午,老师要开会学习,请家长准时来接。

3、一年级的同学,要用铅笔写字,不能用自动笔,请家长为小孩准备两、三支削好的铅笔带来学校。

4、每天早上、下午,都有语文、数学、英语三科课程,请家长给予准备,其余科目请按课程安排带来。

5、星期天至星期五晚,不许看电视,打游戏机。每天争取在9:00前睡觉。

6、家长每天检查孩子的读、写作业,并在登记作业本上签名。

7、不给小孩零用钱,更不能带玩具、零食到校。

8、提醒小孩周一至周五穿校服。

9、早上8:10前、下午2:00前准时送小孩到校。

第五篇:学生伤害事故处理的法律程序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的法律程序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十八条规定:“学生发生伤害事故,学校与受伤害学生或学生家长可以通过协商方式解决;双方自愿,可以书面请求主管教育行政部门进行调解。成年学生或未成年学生的监护人也可以依法起诉。”因此,当受害学生家长与学校关于赔偿问题发生纠纷时,可以采取协商、调解以及诉讼的方式解决争端。除此以外,当事人可以选择仲裁的方式。这四者之间没有先后顺序,如学生和家长可以不经协商和调解而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下载中小学生在校伤害事故处理若干问题的法律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小学生在校伤害事故处理若干问题的法律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江苏省中小学生人身伤害事故预防与处理条

    江苏省中小学生人身伤害事故预防与处理条例 江苏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125号由江苏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于2006年11月30日通过,现予......

    对我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问题的思考

    对我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问题的思考秦 兵〔内容摘要〕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是现代城市管理的重点之一,应积极推进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引入市场化机制促进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水平的提高......

    在校中小学生合法权益保护问题研究(5篇)

    在校中小学生合法权益保护问题研究 【摘要】在校中小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不管是心理还是生理都处于快速的发展期,对自己所处的世界充满好奇而又天真幼稚,再加上精力旺盛、活......

    农村中小学生法律知识讲座心得体会(5篇)

    学习《农村小学生法律知识讲座》心得体会箐口乡中心小学 石兴凤 老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差异,用多样化的、积极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避免与学生发生冲突......

    江苏省中小学生人身伤害事故预防与处理条例学习稿...

    《江苏省中小学生人身伤害事故预防与处理条例》学习稿(家长会) 主讲:顾东权各位家长: 2006年11月30日江苏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通过了《江苏省中小学生人身伤害......

    “正义”的法律思考

    关键词:正义 法律 价值判断 合法性正文: 何为正义?柏拉图认为:“各尽其职就是正义”,乌尔比安认为:“正义就是给每个人以应有权利的稳定的永恒的意义”,凯尔森认为:“正义是一种主观......

    法律进社区的几点思考

    法律进社区的几点思考(一)整合职能、发挥工作优势,是“法律进社区”活动的基础前提。 “法律进社区”活动是转变司法行政机关职能,更好地亲民、利民的重要举措。中央9部门提出“......

    中小学生学习负担情况调查和思考(本站推荐)

    2009-2010学年《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社会调查报告中小学生学习负担情况调查和思考2010年寒假伊始,我在选定调查主要内容后,通过上网查阅资料和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