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类医疗器械备案安全风险分析报告要求
安全风险分析报告要求
医疗器械应按照YY 0316《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对医疗器械的应用》的有关要求编制,主要包括医疗器械预期用途和与安全性有关特征的判定、危害的判定、估计每个危害处境的风险;对每个已判定的危害处境,评价和决定是否需要降低风险;风险控制措施的实施和验证结果,必要时应引用检测和评价性报告;任何一个或多个剩余风险的可接受性评定等,形成风险管理报告。
体外诊断试剂应对产品寿命周期的各个环节,从预期用途、可能的使用错误、与安全性有关的特征、已知和可预见的危害等方面的判定及对患者风险的估计进行风险分析、风险评价及相应的风险控制的基础上,形成风险管理报告。
医疗器械产品安全风险分析报告格式见附件一。体外诊断试剂产品安全风险分析报告格式见附件二。
附件一
安全风险分析报告(医疗器械)
产品名称(宋体四号,加粗)
1.医疗器械预期用途(宋体小四号,加粗)
„„(宋体小四号)
2.与安全性有关的特征(宋体小四号,加粗)
„„(宋体小四号)
3.危害的判定(宋体小四号,加粗)
„„(宋体小四号)
4.估计每个危害处境的风险(宋体小四号,加粗)
„„(宋体小四号)
5.对每个已判定的危害处境,评价和决定是否需要降低风险(宋体小四号,加粗)
„„(宋体小四号)
6.风险控制措施的实施和验证结果,必要时应引用检测和评价性报告(宋体小四号,加粗)
„„(宋体小四号)
7.任何一个或多个剩余风险的可接受性评定(宋体小四号,加粗)
„„(宋体小四号)
8.其他(宋体小四号,加粗)(如适用)
„„(宋体小四号)
本公司承诺:按如下要求编写了(产品名称)的安全风险分析报告。
1、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关于第一类医疗器械备案有关事项的公告》(2014年第26号公告)中,关于“安全风险分析报告”的相关要求。
2、YY 0316《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对医疗器械的应用》的相关要求。(宋体小四号,加粗)
附件二
安全风险分析报告(体外诊断试剂)
产品名称(宋体四号,加粗)
1.医疗器械预期用途(宋体小四号,加粗)
„„(宋体小四号)
2.可能的使用错误(宋体小四号,加粗)
„„(宋体小四号)
3.与安全性有关的特征(宋体小四号,加粗)
„„(宋体小四号)
4.已知的危害(宋体小四号,加粗)
„„(宋体小四号)
5.可预见的危害(宋体小四号,加粗)
„„(宋体小四号)
6.对患者风险的估计(宋体小四号,加粗)
„„(宋体小四号)
7.风险控制措施的实施和验证结果,必要时应引用检测和评价性报告(宋体小四号,加粗)
„„(宋体小四号)
8.其他(宋体小四号,加粗)(如适用)
„„(宋体小四号)
本公司承诺:按如下要求编写了(产品名称)的安全风险分析报告。
1、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关于第一类医疗器械备案有关事项的公告》(2014年第26号公告)中,关于“安全风险分析报告”的相关要求。
2、YY 0316《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对医疗器械的应用》的相关要求。(宋体小四号,加粗)
第二篇:一类医疗器械备案产品检验报告要求
产品检验报告要求
产品检验报告没有格式方面的要求。企业可以提交全性能委托检验报告。
企业也可以提交全性能自测报告,如企业提交的是全性能自检报告,则产品检验报告内容以及资料保存方面的要求如下:
1、应为产品全性能自检报告。
2、检验的产品应当具有典型性。
3、在产品检验报告中逐一列明产品技术要求中的性能指标(标出在产品技术要求中的序列号,性能指标项目)。
4、检验结果应记录原始测试数据,并明确检验结论。
5、应有检验人员的签字。
6、企业留存所有的原始测试数据备查。
企业提交产品检验报告(包括自测和委托检验)时作如下承诺: 本公司承诺:按如下要求提交了此次申请备案的(产品名称)中具典型性的产品的全性能自测报告(全性能委托检验报告)。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关于第一类医疗器械备案有关事项的公告》(2014年第26号公告)中,关于“产品检验报告”的相关要求。
第三篇:一类器械备案需提供安全性风险分析报告
CFDA解读新修订《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 一类器械备案需提供安全性风险分析报告
新修订《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和《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已于2014年10月1日起施行。新修订《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规定:对第一类医疗器械实行备案管理,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实行注册管理。日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就新修订《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和《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实施后给医疗器械注册申请带来的变化,进行了详细解答。
Q:《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和《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修订的总体思路和原则是什么?
A:依据《条例》设定的原则和要求对《办法》进行修订。修订的总体思路与《条例》修订的总体思路保持一致,以分类管理为基础,以风险高低为依据,确定医疗器械注册与备案的具体要求。医疗器械注册是一项行政许可制度,是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根据医疗器械注册申请人的申请,依照法定程序,对其拟上市医疗器械的安全性、有效性研究及其结果进行系统评价,以决定是否同意其申请的过程。医疗器械备案是医疗器械备案人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交备案资料,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提交的备案资料存档备查。对第一类医疗器械备案管理,是基于产品风险的考虑设置的行政监管手段。备案人向行政机关报送资料,行政机关对备案资料进行形式审查,发给备案人备案凭证,并公布备案信息。通过备案存档收集信息并开展后续监督检查,对不合乎法规要求的,应责成企业及时纠正或采取行政处罚等行政行为。
Q:医疗器械备案和注册需分别向哪些部门申请?
A:第一类医疗器械实行备案管理。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实行注册管理。境内第一类医疗器械备案,备案人向设区的市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交备案资料。境内第二类医疗器械由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查,批准后发给医疗器械注册证。境内第三类医疗器械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审查,批准后发给医疗器械注册证。进口第一类医疗器械备案,备案人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提交备案资料。进口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审查,批准后发给医疗器械注册证。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医疗器械的注册、备案,参照进口医疗器械办理。
Q:申请医疗器械备案需提交的资料?
A:第一类医疗器械备案需提交安全风险分析报告、产品技术要求、产品检验报告、临床评价资料、产品说明书及最小销售单元标签设计样稿、生产制造信息、证明性文件、符合性声明等资料。
Q:申请医疗器械注册需提交的资料?
A:申请医疗器械注册需提交申请表、证明性文件、医疗器械安全有效基本要求清单、综述资料、研究资料、生产制造信息、临床评价资料、产品风险分析资料、产品技术要求、产品注册检验报告、说明书和标签样稿、符合性声明等资料。申请体外诊断试剂注册需提交申请表、证明性文件、综述资料、主要原材料的研究资料、主要生产工艺及反应体系的研究资料、分析性能评估资料、阳性判断值或参考区间确定资料、稳定性研究资料、生产及自检记录、临床评价资料、产品风险分析资料、产品技术要求、产品注册检验报告、产品说明书和标签样稿、符合性声明等资料。
Q:开展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有哪些规定?
A:开展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应当按照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在取得资质的临床试验机构内进行。临床试验样品的生产应当符合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的相关要求。第三类医疗器械进行临床试验对人体具有较高风险的,应当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需进行临床试验审批的第三类医疗器械目录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制定、调整并公布。临床试验审批是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根据申请人的申请,对拟开展临床试验的医疗器械的风险程度、临床试验方案、临床受益与风险对比分析报告等进行综合分析,以决定是否同意开展临床试验的过程。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应当在批准后3年内实施;逾期未实施的,原批准文件自行废止,仍需进行临床试验的,应当重新申请。
Q:医疗器械注册审评审批的时限要求?
A:受理注册申请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自受理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将申报资料转交技术审评机构。技术审评机构应当在60个工作日内完成第二类医疗器械注册的技术审评工作,在90个工作日内完成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的技术审评工作。需要外聘专家审评、药械组合产品需与药品审评机构联合审评的,所需时间不计算在内,技术审评机构应当将所需时间书面告知申请人。技术审评过程中需要申请人补正资料的,技术审评机构应当一次告知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申请人应当在1年内按照补正通知的要求一次提供补充资料;技术审评机构应当自收到补充资料之日起60个工作日内完成技术审评。申请人补充资料的时间不计算在审评时限内。受理注册申请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在技术审评结束后20个工作日内作出决定。对符合安全、有效要求的,准予注册,自作出审批决定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发给医疗器械注册证,经过核准的产品技术要求以附件形式发给申请人。
Q:医疗器械产品技术要求是什么?如何编写?
A:产品技术要求主要包括医疗器械成品的性能指标和检验方法,其中性能指标是指可进行客观判定的成品的功能性、安全性指标以及与质量控制相关的其他指标。医疗器械产品技术要求的编制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医疗器械产品技术要求中应采用规范、通用的术语。如涉及特殊的术语,需提供明确定义。医疗器械产品技术要求中的检验方法各项内容的编号原则上应和性能指标各项内容的编号相对应。医疗器械产品技术要求中的文字、数字、公式、单位、符号、图表等应符合标准化要求。如医疗器械产品技术要求中的内容引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中国药典,应保证其有效性,并注明相应标准的编号和年号以及中国药典的版 本号。
(据 CFDA官网)
第四篇:医疗器械产品--安全风险分析报告
成人用品安全风险分析报告
1.总则
成人用品大多数都是体外用品,安全系数比较高,对一些体内服用产品,都是可以促进身体兴奋,所以不会对受检的患者或人员构成直接的风险。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导致或促成错误的决定,可构成间接风险。另外,与使用有关的危害及其伴生风险也应给以考虑。本安全风险分析报告主要根据YY/T0316-2000《医疗器械一风险管理一第一部分风险分析的应用》要求中的附录A《用于判定医疗器械可能影响安全的特征问题》和附录B《体外诊断医疗器械风险分析指南》以及GB7826-87《系统可靠分析技术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FMEA)程序》进行全面的安全风险分析。
2.有关医疗器械定性和定量的判定 2.1 预期用途和目的
成人用品是一种体外诊断试剂,增加夫妻感情,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协调内分泌系统。
2.2 产品是否与患者或其他人员接触
成人用品为体外诊断试剂,与患者无接触,一般情况下也不与操作人员皮肤接触。2.3 产品制造材料安全性
成人用品制造原料均为橡胶和高分子材料,均无毒性,因此在使用成人用品时应尽量失误吞服,不会风险。
2.4 是否有能量施加给患者或从患者身上获取 无施加于患者的能量,也不从患者身上获取。
2.5 是否有物质提供患者或从患者身上获取 没有
2.6 试剂盒是否由器械处理后再用
成人用品大多数均为一次性使用,如果重复使用也没有问题,但是不推荐。2.7 产品是否以无菌形式提供或准备由使用者灭菌后使用
成人产品为,标准的配制、检测和包装,不需使用者灭菌处理后使用。2.8 是否改善患者环境 不适用 2.9 是否具有测量功能 没有
2.10 是否进行处理分析 不适用
2.11
是否与医药或其他医疗技术联合适用 没有限制要求
2.12
是否有不希望产生的能量和物质输出 不适用
2.13
是否对环境敏感 没有限制要求
2.14
配套使用的消耗品
成人用品一般不需要配套使用消耗品,但使用前必须要洗澡,清洗干净。2.15
维护和校准 不适用
2.16
器材是否有软件 不适用
2.17
贮存寿命
贮存期限为1年,专用包装中列出生产日期和贮存期限。2.18
延期/长期使用效果 不推荐延期使用 2.19
所受机械作用力 不适用
2.20
决定产品寿命的因素
规范、正确的使用和运输、贮存的条件是保证产品达到设计寿命的基本条件。2.21
预定使用方式 测试为一次性使用。2.22
影响环境的危害 对环境无影响
2.23
使用者是否要求专门培训 使用人员不须专门培训,但是使用的时候要看使用说明书。2.24
批次的不均匀性和不一致性
批次的不均匀性和不一致性直接影响检测结果,造成疾病误判的风险,必须控制批内精密度、批间精密度和准确度等相关指标。2.25
共同的干扰因素 没有
2.26
标识错误
不恰当的标识,直接影响产品的运输储存和检测结果的真实性,避光低温保存标识不清造成产品变质等。2.27
不适当的使用说明 不适当的使用说明书有介绍 2.28
能量危害 不适用
2.29
生物学危害 不适用
3.风险估计和预防 3.1 预期用途和目的风险
符合检测要求和注册产品的规定,因此使用准确性和可靠性风险已降到可以接受的限度。
3.2 与患者或他人接触风险
检测人员按检验室相关操作规程进行操作,试剂不会与操作者皮肤、粘膜接触,在产品使用说明书注意事项中已有明显提示,万一与皮肤、粘膜接触,请立即用自来水冲洗,对操作者不会造成伤害风险。3.3 材料安全性风险
试剂中所使用的化学物质均为目前国内临床生化常规试剂,虽含有NaN3具一定毒性,但含量极少,同时均对皮肤无腐蚀作用,在产品说明书中,对使用后的废液和废瓶要求统一按医疗废弃物处理,防止造成危害,我们认为材料安全性风险已降到可以接受的限度。3.4 给患者施加或获取能量风险
不适用
3.5 从患者身上获取物质风险
不存在从患者身上获取物质的风险。3.6 经器械处理后再使用风险
产品单瓶为多次消耗性使用的液态包装瓶,每次吸液器提取的试剂为一次性使用,不存在经器械处理(灭菌)后再使用风险。3.7 无菌使用风险
不存在无菌使用风险。3.8 改善患者环境风险
不适用 3.9 测定风险
不适用 3.10 分析处理风险
不适用
3.11 与医药或其他医疗器械联合使用风险
存在生化分析仪吸光准确度、恒温精度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只要仪器按检验室日常保养、维护,确保仪器的精度和功能,检验人员是合格的专业检验医务人员,因此该风险可以降到最小。3.12 能量和物质输出风险
不适用
3.13 对环境敏感性风险
产品要求低温2℃~8℃避光保存防止变质,在产品使用说明书的要求下进行使用和保存,对环境敏感性风险已降到最低。3.14 配套使用消耗风险
不适用,必要时需用少量蒸馏水,蒸馏水质量应符合生化检验室用蒸馏水要求,也不存在水质的风险。3.15 维护和校准风险
不适用 3.16 软件风险
不适用 3.17 贮存寿命风险
在产品标准、产品包装标志和产品使用说明书中,规定了贮存寿命为六个月,稳定性检测抽样到期后一个月内产品,性能符合标准中各项指标的要求,因此贮存寿命风险已降到最低。3.18 延长或长期使用效果风险
产品标准和使用说明书规定严禁使用过期产品,因此不存在延期使用效果风险。
3.19 机械作用力风险
不适用
3.20 决定产品寿命的风险
化学试剂要求防止强烈的阳光照射,产品变质影响寿命。避免高温或低温下保存,防止结冰破坏试剂分子结构,在产品标准、使用说明书和包装标志中都有明确规定。因此决定产品寿命的因素已降到最小。3.21 预定使用方式风险
没有 3.22 影响环境风险
产品在生产运输、贮存、使用全过程中,不会对环境造成危害,使用后按医院检验室的相关规定,按医用废弃物统一消毒处理,因此影响环境风险已降到能接受的最小限度 3.23 人员专业培训风险
产品使用方法简单,一看就会没有技术难度。3.24 批次不均匀性和不一致性风险
在产品标准中严格控制批次和质量,并作为出厂必检项目,因此批次不均匀性和不一致性风险已降到最小。3.25 共同的干扰风险
没有 3.26 标识错误风险
在产品标准中,对产品标识包括单包装瓶标识、包装盒(中包装)标识盒运输贮存标识做了详细规定,并对单包装瓶标识、包装盒标识作为出厂前必检项目,各种标识设置内容经省级医疗器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专家评审,进行修改和完善,因此标识错误风险已降到最小。3.27 不适当的使用说明风险
产品标准中对产品的说明内容作了具体规定,并作为产品出厂的必检项目进行考核,产品使用说明书的格式,内容和安全注意事项经专家评审、修改、完善,因此产品说明书不详风险已降到最小。
3.28 能量风险
不适用
3.29 生物学风险
不适用 通过以上对成人用品从生产原材料、配置、检测、标志、包装、运输、储存、使用方法及安全注意事项、保存和用后处理等全过程危害判定、风险估计、预防化解,从注册产品标准和使用说明书及企业规章制度对产品质量的全过程控制和风险防范措施,可以看出,我公司生产的成人用品的安全风险系数降到了最小的限度,能满足使用者能接受的水品,保证了产品安全有效。
第五篇:第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材料要求
第二类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备案材料要求
1.第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表(经营范围填写见附1; 经营方式与经营模式必须勾选,但不得手写)
2.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
3.企业法定代表人、企业负责人、质量负责人的身份、学历、职称证明复印件,质量管理人简历表(质量管理人相关专业的大专(含)以上学历或中级(含)以上技术职称;企业负责人与质量管理人不得相互兼职);
4.企业组织机构图与部门设置职责说明(附件2);
5.企业经营地址、库房地址的地理位置图(百度地图打印);平面图(注明实际使用面积);租赁协议(附房屋产权证明文件(必须是房产证或土地规划许可文件))复印件或房屋产权证明文件复印件;
申请人提交的经营场所使用证明如为租赁合同,须经由相关管理部门登记备案;如为他人出具的无偿使用证明,须同时附上无偿提供人持有该物业或合法租赁该物业的书面证明。
6.企业经营设施和设备目录;
7.企业经营质量管理制度文件目录、工作程序文件目录;
8.经办人授权证明(委托办理的需被委托人身份证复印件);
9、白云区备案材料真实性自我保证声明;
10.申请材料电子版:
(1)经营备案内容Excel电子文档
(2)备案申报材料电子文档(所有材料加盖公章后扫描整理成一个PDF文件)
11.其他证明材料,经营地址或库房地址相关的证明材料。
(①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或药品经营许可证,②临时场地证明,③租赁合同登记备案证明,④无偿使用证明,⑤宅基地证明,⑥地址一致但地名不同的相关证明)
备案材料应完整、清晰,使用A4纸打印装订并附有目录,复印件加盖公章后与电子版一并提交。
12.申报材料目录 附见1:
II类:
6801基础外科手术器械、6803神经外科手术器械、6807胸腔心血管外科手术器械、6809泌尿肛肠外科手术器械、6810矫形外科(骨科)手术器械、6815注射穿刺器械、6820普通诊察器械、6821 医用电子仪器设备、6822 医用光学器具、仪器及内窥镜设备(隐形眼镜及其护理液除外)、6823医用超声仪器及有关设备、6824医用激光仪器设备、6825医用高频仪器设备、6826物理治疗及康复设备、6827中医器械、6830医用X射线设备、6831医用X射线附属设备及部件、6833医用核素设备、6840临床检验分析仪器、6841医用化验和基础设备器具、6845体外循环及血液处理设备、6846植入材料和人工器官、6854手术室、急救室、诊疗室设备及器具、6855口腔科设备及器具、6856病房护理设备及器具、6857消毒和灭菌设备及器具、6858医用冷疗、低温、冷藏设备及器具、6863口腔科材料、6864医用卫生材料及敷料、6865医用缝合材料及粘合剂、6866医用高分子材料及制品、6870 软 件
附见2: